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总结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总结

简答题

1、新课程(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

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

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

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

需求。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紧、难、偏、

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

科技发展的联系,美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

识和技能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

硬背、机械调练的现状,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⑤建立与素

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

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⑥实行

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

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新课程改革

中怎样改变学生学习方式①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

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②新课程实验中,对于基础性的识记性

内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

完全取消;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

2、化学学科发展特征:①化学家对物质的认识和研究,从宏观向微观深入。

化学家们通过实验验证打开了原子的大门,逐步提出了原子学说。②从定

性向定量化深人。比如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了当量定

律,普罗斯提出了定组成定律,以及后面出现的倍比定律,都体现了化学向

定量化方向发展。③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向理论化发展。由上述几个理论

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每一个理论的提出都需要大量的实验事实,同时也是

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理论。

3、化学史教育价值在①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知识与技能目标的

实现②创设化学教学情景,把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史料联系在一起,让学

生体会到化学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

建构,在历史的情景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

素养④开启学生智慧,掌握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向学生展示化学家们揭开

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以及所采用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学

习和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的方法。⑤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化学为

我们提供了许多爱国情怀的素材,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爱

国教育。

4、先行组织者教学意义:①通过先行组织者策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

识间的联系,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有意义的学习。②教师选用不同的

适合本节课的“先行组织者”提高教学有效性和促进学生观念的转变,切实帮助学生学习。③在化学课堂上积极有效地创设、捕捉、利用“先行组

织者”策略的时机,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注意知识的横向和

纵向联系,使之达到融会贯通,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优化化学课堂教

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5、三重表征: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化学学习中,必须从宏观、微观和符

号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认知。采用三重表征认知方式进行化学教学对于学

生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义微观

与宏观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微观结构决定了宏观物质的性质。同时,符号作为中介,有效地增进了学习者对微观与宏观世界的理解。

6、概念形成五阶段:感知阶段,加工阶段,初步形成阶段,联系整合阶段运

用阶段。概念教学策略①加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促使学生以多种方式感

受有关概念;②善于解剖概念,把握概念内涵外延;③要分析概念之间的联

系和区别;④注意概念的系统化;⑤及时消除迷思概念的干扰⑥注意概念的

及时巩固。

7、五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

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8、单向讲授法与交互式教学方法特点及转变方法:(1)单向讲授法以化学教

学内容的某主题为中心,教师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地通过教学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冶学生思想。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

该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式;教学形式上,缺乏多样性:教学过程更加注重知

识的获得,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合作互动式教学法在课堂中教师与学

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平等互动的,相互传递信息的。合作互动式教学的匹

少:能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能养学生自信心;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2)①要转变教育思型,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容器,而是具有能动性的学习主体。②重视实验教学。

只要是条件允许,教师要大胆地把书本上原来验证性的、总结性的实验引

到课堂中间,形成一种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交流,教师在

实验过程中给于启发、引导。③积极创设情境,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可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④善用“讨论”“质疑“的方法。培养他们探

究事实的思考方式。合起来,达到最好的互动教学的效果⑤将多种教学模

式有机结合起来。

9、探究发现与讲授法:(1)讲授式教学是化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它是以

化学教学内容的某种主题为中心,教师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地通过教

学语言,向学生生传授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思想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讲

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条件,激

发学生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得出结论,从而

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探究式的教学有以下几

方面的优越性,是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代替的:①探究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②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③探究

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④探究教学法有利于学生

较好地掌握实验技能。⑤探究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0、讲授法的主要特点在于直观,高效,易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但也有一定局

限性,如果在运用时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纬和想象,极易使学生养成机械、被动学习的习惯,要想达到

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科学地采用讲授法,重视调授的方法、艺术和质量,

因此应该明确以下几点①科学性原则 a.要有科学的内容。b.有科学的态度。

c.,要有科学的语言。d要有科学的方法。讲投的方法要灵活,符合学生的

心理特征,容易为学生所接受②形象性原则教师要对讲授内容进行加工,教

师可借助于表情,动作、实物,图像及多媒体等手段,通过比喻,类比等形象化

的语言,对讲投内容进行形象描绘,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3趣味性原则教师

在讲授时感情要充油,语言表达要清晰简洁,高有表现力和感染力。④简洁

性原则⑤启发性原则 a.启发学生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主动性 b.启发学生的联想、想

象、分析、对比、归纳,满绎,微发他们积极思多,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c.启发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

11、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原本指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化学

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

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

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2)要求:①增进对科学

探究的理解;②发展科学探究能力;③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④完成基础的

学生实验。

12、教科书设计思路:(1)该教科书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

实中取材。引用的素材同时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考虑了不

同地区学生的生活背景,且在文字表述上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该教科书

的设计提供了多样化的实验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该教科书的设

计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合理组织和编排教材内容。本部分内

容的编写体现了直性的特点。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洗衣粉及洗洁

精去油污导入,帮助学生感知并形成乳化的概念。(2)基本理念:①注意从学

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

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②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为学生创设

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

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

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终将为创造人类更

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

13、教材老师学生关系和教科书使用(1)教材及教科书具有典型性,它反映学科

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方法和观念,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开展智力活动,但是有些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知识只是一种范例和素材,而对加深理解、推

导、论证等的辅助教学内容却很少。教师个人知识具有创新性,提供的知

识更为广泛和整合。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更新奇,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只是核心的主体知识,教学中还有赖于教师的知识、信息量对教材的开发和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

填充。(2)教师正确使用教科书: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要在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科书中知识

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科书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

多彩的课程,充分有效地将教科书中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知

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

自主学习。具体要求①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②要

根据教学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③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选择具体教

学素材;④深入分析和挖掘教科书内容,将知识具体化;⑤转变观念,开放教学和开发教学资源。

14、(1)教学情境功能:①激发学习情感;②促进知识迁移;③发展探究能力;

④培养合作意识;⑤提升合作素养。创设教学情境①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

境;②设置化学问题,创设教学情境;③利用化学史和科技成果创设教学情

境;④从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创设教学情境;⑤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

创设教学情境(2)选用情景素材注意:①情境作用的全面性:情境创设既

要为认知学习和行为服务,也要为情感学习服务。②情境作用的全程性:情境创设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③情境作用的发展性:情境创设时不仅

要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还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④情境的真实性:学习情境越真实,学习主体建构的知识越可靠,就越容易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使学生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⑤情境的可接受性:情境创设要设计好“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

(3)例子: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元素含量表,

从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

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在有关“酸碱中和反应”

的教学中通过“白酒变红酒,红酒变白酒“的实验来设置学习情境。这一

方面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化学实

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15、创设学习情境遵循原则(1)①展示性原则。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应充分运

用形象化的材料和实验,揭示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发现过程,展示内在

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思维轨迹清晰可见。②发展性原则。发展

性原则指创建的问题情境应具有促进学生智力素质与非智力素质平衡发

展的功能。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应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的“最近发展区”。③结构性原则。结

构性原则指问题情境的构建及其发展揭示的知识应有内在的逻辑结构。结构化知识是最易于转化为认知结构的,而结构化的情境则为这种转化提供

了心理空间,能促进这种转化。④延伸性原则。延伸性原则是指在所创设

的问题情境中,既构建着当前教学应当解决的问题,又蕴含着与当前问题有

关,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情境营造了一种“完而

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心理境界,让学生迫不及待而又兴趣盎然地去继续

学习。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循着教师讲课的线索去继续阅读材料和思考问

题及课外实验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具有延伸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

的。(2)创设学习情境采用方法①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化学是一门以

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够再现、强化、突出物质的各种变化,能够展现物质的性质。在实验过程中学习者经历真实的探索过程,利于知识的学

习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②设置化学问

题,创设教学情境。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

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化学问题”就是一种方法。将学生置身于一个实际

的情境之中,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③利用化学史和科技成果创

设情境。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可以展示相应知识发展的有关实验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化学家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研究

的方法。④从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⑤利用学生的认

知矛盾创设情境。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所了解的客观事实,往往在认识上和所要学习的知识之间存在着对立和矛盾。这种对立和矛盾,会引起学生心理的困惑,从而激起学生解决困惑的动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心理,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

16、①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用表格表达的具体形式,它反映元素原子的内

部结构和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充分反映出量变质变规律,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推测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预测新的元素的存在和性质。②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

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成横行。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列成纵行。③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对元素的一种很好的自然分类。我们可以利用元素的

性质、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原子结构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来指导我

们对化学的学习研究。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

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对工农业生产也有一定

的指导作用。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这样就启发了人

们在周期表中一定的区域内寻找新的物质,合成新元素,研究制造新品种农

药半导体材料、催化剂等。

17、质量守恒定律地位作用意义: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的一个重要规律,

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化

学的学习。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有着正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

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

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友程式的书写和计

算的教学均建工理论垫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有其特殊

的意义。它不仅是引导学生把研究化学的思路从定性拓展到定量的一个节

点,而且是启迪学生体会科学实验探究方法的一面镜子。从这一意义上来

说,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起着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客观规

律的作用。

18、(1)教师教学技能:①化学课堂导入技能;②化学课堂提问能③化学课堂

组织技能;④化学课堂小结技能;⑤化学课堂探究教学技能;⑥化学课堂教

学调控技能;⑦现代教学技术运用技能。(2)教师贯彻自主学习理念时要①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容器,而是具有能动性的人。②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要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③学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④善用“讨论”“质疑”的方法。要利用自主教育的方式,解放学生的思想,解放他们的手、眼、嘴,让他们去观察、思考、交流;培养他们探究事实的思考方式。⑤处理好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

流,也不意味着对教师要求降低。它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19、教学反思:(1)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自己的

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化学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既

是一个能动的、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个人化学教学情感、对

化学学科的认知、对教师专业的认同等密切相关,并且相互作用的过程。(2)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提高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如撰写“教学反思

札记”或“教师成长札记”,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自己教学中的经

验教训和心得体会等进行剖析和总结;校内外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也是提

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说课、听课、上课、评课等教研活

动,以教研促反思,以反思求优化以优化保有效。

20、良好的评价活动特征:(1)良好的评价活动应具备下列特征:关注学生三维

学习目标的达成,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过程评与结果评价并重;评价标准应清晰、完备,保证评价的信度与公平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应科学、简捷易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能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任务真

实和公平,能提供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并符合学生不同阶段心理发展的

特征;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能为学生的学习提

供大量的反馈信息,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能让教师据此做出正确决

策以改进教学。(2)化学教学中,常见的评价方式有纸笔测验、学习活动表

现评价和建立学习档案。

21、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与讨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要设计适应学生年

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回答;②问题的

内容要集中,表达要简明准确③要有启发性,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问

题重点时,教师应从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立思考的意识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④依照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

⑤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合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的可能回答及处理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

22、(1)中学化学课程教学中常用的学业评价方式有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成长记录档案袋评价、纸笔测验评价。(2)《义务教育阶

段化学课程标准(20GG年版))中关于课程评价的建议有:①评价目标的确

定。评价目标必须与“深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吻合。评价既要考核

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要按照本标准来确定具体的

评价目标。②评价方式的选择。实施学业评价所涉及的学习任务不同,评价的方式也有差异,常见的有纸笔测验、学习和连脸性学习目标的学习内

容与活动表现和建立学习档案等。教师可以依据认知性学习、技魔性学过

学习水平,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相应的评价方式,以确保评价具有较高的

信度和效度。③评价标准的制订。学业评价标准必须具体、清晰,有很强的针对性,以确保评价的效度和信度。④评价工作的实施。教师是学业评

价的主要承担者,但也需要学生、同伴和家长等子以协同,以保证评价更加

全面,评价结果更为可靠。⑤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反馈。评价结果要用恰当

的方式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不宜根据分数公布学生的名次。

23、(1)计算机模型教学优点不足①优点:计算机模型能有效帮助学生丰富科

学概念的表征形式,促进其合理的心智模型的建构、科学概念的理解、思

维深度的加工、建模技能的提高;计算机模型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对于一些在课堂或者实验室难以完成的实验,具有较好的演示效果。②不足:计算机模型仅仅是对事物、现象的简约表征,通常不能包含事物多方面的信息。

(2)教学应用建议①不足:我国关于计算机模型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方面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