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探地雷达毕业报告

探地雷达毕业报告

探地雷达毕业报告
探地雷达毕业报告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

毕业实习报告

题目:探地雷达实习报告

姓名:胡浩

班级:061071-22

学号:20071002609

指导教师:邓世坤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前言

探地雷达是利用超高频脉冲电磁波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实践证明,它可以分辨地下1m尺度的介质分布,因此探地雷达方法以其特有的高分辨率在浅层于超浅层地质调查中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探地雷达利用一个天线发射高频宽带电磁波,另一个天线接收来自地下介质界面的反射波。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于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及几何形态而变化。因此,根据接收到的波的旅行时间、幅度、与波形资料,可推断介质的结构。

第一章探地雷达的探测原理

探地雷达探测是一种快速、连续、非接触电磁波探测技术,具有采集速度快、分辨率高的特点。探地雷达向地下发送脉冲形式的高频宽带电磁波,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传播的过程中,当遇到存在电性目标体时,如空洞、分界面时,电磁波便会发生反射,返回到地面时由接收天线所接收;对接收到的电磁波进行信号处理与分析,根据信号波形、强度、双程走时等参数来推断地下目标体的空间位置、结构、电性及几何形态,从而达到对地下隐蔽目标体的探测。

如图A所示,由发射天线向地下介质中发射一定中心频率的电磁脉冲波,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遇到介质中的电磁性(电阻率、介电率及磁导率)差异分界面发生反射和透射等现象;被反射的电磁波传回地表,由接收天线接收;通过电脑进行操作和控制;接收天线所接收的地下反射回波信号经由光纤传输到仪器控制台,转换成时间序列信号;这种时间序列即构成每一测点上的雷达波形记录道,它包含该测点处所接收到的雷达波的幅度、相位及旅行时间等信息。由电脑收集并存储每一测点上雷达波形序列,形成一个由若干记录道构成的雷达剖面(见图B)。通过对地质雷达剖面进行处理与推断解释,便可获得探测剖面线下方有关的地质特征与信息(或地下目标体的内部结构特征信息)。

测点距

双程走时(纳秒) 图A 图B

第二章 探地雷达的野外工作方法

2.1 仪器使用简介

目前国内投入野外生产的探地雷达主要为时间域脉冲探地雷达。型号主要有两类,一是加拿大EKKO 系列,另一类是美国的SIR 系列。

本次实习我们使用的是加拿大EKKO 系列中的最新型号EKKOPRO 。该仪器与前几代的EKKO 型仪器相比较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改进,在野外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不需要与计算机一起工作,这就大大提高了野外工作的效率。该仪器给我的最大感受是组合与拆卸方便,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组装,进行野外工作。因为我们此次实习是学习探地雷达在隧道超前预测中的应用,而那些进行隧道挖掘工作的工人是一天24小时不停的工作的,我们每次进行数据采集工作的时候都要先让那些工人停工,所以方便快捷的组合跟拆卸就显得尤为重要。既不影响隧道的挖掘进程,又能快而准确的采集数据。

在仪器的使用过程中还有很多注意事项,在使用电池的时候电池不能混用,5、6号电池为一组,7、8号电池为一组。因为电池在使用的时候发射电路跟接收电路对电池电量的损耗是不一样的,这样使用电池就可以增加电池的使用时间。在连接仪器的时候,是使用光纤连接的,我们都知道,光纤里面是玻璃材质的,所以不能弯折。光纤的插孔里面不能让灰尘掉进去,光纤是传播光信号的,如果插孔被灰尘堵住,光信号就无法传播。

2.2 离散反射剖面测量

‘离散’反射剖面测量是指在测量过程中,在每一测点上进行数据采集时,发射与接收天线保持静止状态,待该记录道数据采集完毕,再将发射与接收天线同步移动到下一测点,开始下一道数据的采集。

由于本次实习区域在正在施工的隧道内部,限于空间有限以及各种障碍物分布在隧道内部,采用连续测量不可行,故采用离散测量。

2.3 测量参数的选择

测量参数选择合适与否关系到测量效果。测量参数包括天线中心频率、时窗、采样率、测点点距额发射接收天线间距。

1、 天线中心频率的选择

天线中心频率选择需兼顾目标深度、目标最小尺寸以及天线尺寸是否符合场地需要。一般来说在满足分辨率且场地条件又许可时,应尽量使用中心频率的天线。如果要求所分的水平层厚度为Z ?(单位m ),围岩的相对介电常数为r ε,则天线中心频率可由下试初步选定:

r R c x f ε75

> MHz (1)

目标体周围介质的不均匀性会在地质雷达记录中引起杂乱回波,这种杂乱回波的强度除了与不均匀体的尺度有关外,还跟雷达信号的波长有关,即同雷达信号的中心频率有关。为了使得目标体周围介质的不均匀性在雷达记录上所形成的杂乱回波强度小到可以忽略不计,通常要求雷达信号的波长比起目标体周围介质不均匀体的典型尺度△L 大十倍以上,因此,雷达信号的中心频率必须满足:

r

C c L f ε?<30 (2) 式(2)对雷达信号频率的要求意味着所探测的目标体其尺度应比周围介质中不均匀体的尺度大得多。

另外,从勘探深度的角度考虑,假设所要求的勘探深度为D ,则要求中心频率满足:

D f r D

c 1

1200-<ε MHz (3)

如果分辨率所要求的中心频率R c f 高于压制回波干扰所要求的中心频率C c f 及勘探深度所要求的中心频率D c f ,则表明所期望的分辨率与所要求压制的回波干扰体的尺度及勘探深度是不相容的。

假定所要求的空间分辨率为目标体埋深的25%,则勘探深度与天线中心频率的对应关系可由下表近似决定。

表1: 预期勘探深度与天线中心频率的关系

勘探深度(米) 0.5 1.0

2.0 7.0 10.0 30.0 50.0 中心频率(MHz ) 1000

500 200 100 50 25 10

表1所提供的天线中心频率同勘探深度的关系是以实践经验为基础的。对于一定中心频率的天线,其可能达到的勘探深度除了与地质雷达系统本身的性能有关外,还跟具体的勘探环境有关。

本次实习中,掌子面岩性主要为灰岩,查阅资料知道其相对介电常数为7,通过观察掌子面岩层厚度,主要呈中厚层,即水平层厚度一般为1m 。同时本次实习要求预测距离为50m 。故可以根据(2)(3)计算得到D c f <58.78MHz ,R c f >28.34MHz 。故本次实习所采用的50MHz 。

2、 采样时窗的间隔大小

采样时窗大小可由下式估计: V

D W ?=23.1 (4) 上式中D 表示预期所能达到(或要求)的勘探深度,以米为单位;V 为地层介质中的平均雷达波速度,以米/纳秒为单位;W 为采样时间窗,以纳秒为单位。

对于大多数探地雷达系统而言,其天线的频带宽度与中心频率的比通常为1,这意味着天线所辐射的电磁脉冲所包含的能量主要分布在0.5倍~1.5倍的中心频率的频段上。因此,雷达信号的最高频率约为所用天线的中心频率的1.5倍。

根据上述假设及Niquist 采样定律,探地雷达数据的采样频率应为雷达信号最高频率的二倍,为了保险起健,可将采样频率再加大一倍。因此,雷达数据的采样率约为所用天线的中心频率的六倍,即时间采样间隔△t 由下式确定:

c

f t 61000=? MHz (5) 上式c f 中为所用天线的中心频率。表2给出了最大时间采样间隔与天线中心频率之间的关系。 表2: 最大时间采样间隔与天线中心频率的关系

天线中心频率

(MHz )

10 20 50 100 200 500 1000 最大采样间隔

(ns ) 16.7 8.3 3.3 1.67 0.83

0.33 0.17 在某些情况下,从采样速度的要求及采样数据存储空间考虑,可以加大时间采样间隔而稍微超出上述规定的时间间隔,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大于上述所规定时间采样间隔的2倍。

3、 天线距的选择

大多数的探地雷达系统是采用发射与接收分离的天线(对于发射与接收天线并置的雷达系统而言,天线距的选择是没有意义的),天线距大小的合理选择对于为特定目标体的探测设计最优观测系统十分重要。

为了取得对目标体的最大偶合,天线的放置应保证发射与接收天线方向图中的折射聚焦峰值指向所探测目标体的大致深度上的同一位置。由于天线方向图的峰值指向空气-大地分界面的临界角方向,假设所要探测的目的体的大致深度为D ,其周围介质的相对介电系数为r ε,则最佳天线间距S 可由下式估计:

1

2-=r D S ε (米) (7)

在实际探测中对天线距的选择还要考虑接收天线电路的动态范围。如果发射与接收天线距很小,直接由发射器传到接受器的信号很强,因而在雷达记录上的初始时间段会有一段畸变与恢复时间,导致不能探测到浅部地层的反射同相轴(通常称为‘发射脉冲短路’)。这时建议使用雷达信号的半波长作为天线距。

另外,对衰减吸收地层介质进行探测时,天线距的加大会导致雷达波传播路程加大,因

而会引起回波信号的衰减幅度加大,这种情况下,天线距不能太大。

在对测区介质电性缺乏了解的情况下,经验的作法是选择目标体大致埋深的20%作为天线距。本次实习采用的天线距离大约是1.5m

4、 道间距的选择

离散测量条件下道间距的选择同所用天线的中心频率及所涉及的地下介质的介电性有密切关系。为了保证大地响应不出现空间假频,空间采样间隔应小于Niquist 采样间隔。Niquist 采样间隔X ?为被探测目标体周围介质中雷达波波长的1/4,即:

r r f f C

X εε754==?(米) (6)

式中f 为所用天线的中心频率,以MHz 为单位。

在实际探测中,道间距的选取还应考虑地下被探测目标体的最小空间尺度,通常情况下,道间距应小于所要求探测的最小目标体水平方向延伸长度的1/3。

本次实习道间距0.3-0.5m

5、 天线方向的选择

由于大多数地质雷达系统采用极化天线,其能量的辐射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与极化特性。因此,在探测过程中,天线摆设的方向应保证其辐射的电场沿目标体走向或长轴方向极化,对偶极天线而言,即要求天线板的长轴方向与目标体走向或长轴方向平行。在某些情况,可将天线沿两个相互正交的方向摆设以采集两组数据,对这两组不同极化方向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得目标体的有关信息。

本次实习中天线垂直地面,紧贴掌子面放置。

第三章 实习概况

1 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学会使用EKKOPRO 型探地雷达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使用,以及在野外实际工作中所注意的一些问题。

2 实习地区概况

本次地质超前预报的起点桩号为K59+920。现场地质雷达探测工作于2011年3月10日进行并于当天完成。

该隧道采用台阶开挖方式施工。掌子面较平整,近于直立;掌子面围岩为中风化灰岩,中厚层夹薄层状构造;围岩节理裂隙较发育,掌子面中部有较宽垂直裂隙带存在;岩体较破碎,呈块碎状镶嵌结构。

3 实例分析

3.1现场工作布置与数据采集

本次预报是在大南山隧道右线里程为K59+920的掌子面上进行的,采用主频为50MHZ 的天线进行探测。超前探测在开挖台阶上进行,沿掌子面布置探测剖面,测线与隧底平行,离隧道底部约2米,测线位置如图1所示。

测线

测线方向

图1、地质雷达测线布置示意图

3.2地质雷达资料的分析与地质解释

图2为本次超前探测地质雷达记录,该记录显示:本次探测的有效预报距离为50米,即地质雷达记录反映了该隧道自里程K59+920-K59+970范围内的地质情况。

根据地质雷达探测记录,结合掌子面地质情况推测:大南山隧道右线自里程K59+920-K59+935隧道洞体围岩中风化灰岩,中厚层夹薄层状构造;围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呈块碎状镶嵌结构;围岩稳定性较差。自里程K59+935-K59+955隧道洞体围岩为断层破碎带,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呈块碎状镶嵌结构;围岩含水率较高,有较强渗滴水现象发生;围岩稳定性差。自里程K59+955-K59+970隧道洞体围岩为中风化灰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

图2、大南山隧道右线里程K59+920掌子面上地质雷达探测记录

结束语

通过本次实习,我了解到作为一个物探工作者,应该如何出野外,以及在出野外的过程中我们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等。

在出野外之前,我们会检查一下仪器,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是忘记带的,因为我们的实习地点离我们住的地方还是很远的,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所以在出去之前必须检查仪器已经各种工具是否有遗漏的,不然我们在野外就开展不了工作。

到达工作现场后,第一件事就是带上安全帽,因为在隧道里面偶尔还是会有一些东西掉落下来,保证自己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我们在到达工作地点的时候,工人都是在工作的,这就遇到了一个问题,他们在工作的时候我们是没有办法开展数据的采集工作的,这就需要我们去跟工地的负责人去沟通,让他们休息一下。到我们进行数据采集的时候,一定要在保证数据准确的情况下,尽量的加快采集的速度,这个时候就体现了我们这一组人的一种团队协作能力。采集完数据之后,应该先把光纤取下来,因为光纤是比较脆弱的,不能被弯折,但是测区的条件一般是很不好的,工程器械也是比较多,路也不好走,先把光纤取下,我们走路的时候也比较方便,也很好的保护了光纤。当然在取下光纤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让灰尘掉进接口里面,我们都知道光纤是传播光信号的,如果接口被堵死了就会很麻烦,光信号不能传播,我们也没有办法采集数据了。

一天的工作回来之后,就是仪器的保养了。我们都知道物探的仪器一般是比较贵的,对

仪器进行保养,让仪器处于良好的状态,既能增加数据采集的准确度,又可以延长仪器的使

用寿命。

最后,感谢邓世坤老师带领我们实习,给我们讲解探地雷达的知识,指导我们做毕业设计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

2017年军用雷达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军用雷达行业 分析报告 2017年7月

目录 一、军用雷达种类多,技术发展迅速 (4) 1、军用雷达种类多、用途广 (4) 2、军用雷达技术发展趋势:多通道、大视角、高维度 (6) 二、全球军用雷达行业:垄断下波动增长,AESA将成主流 (8) 1、行业格局:集中联合,波动增长 (9) (1)垄断集中,强强联合 (9) (2)军费支撑下的增长波动,区域不均衡 (10) 2、产品结构:机载雷达占比最高,AESA 将成为主流 (17) 三、我国军用雷达市场:军费支撑未来千亿市场空间 (21) 1、国防预算支撑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 (21) 2、机载雷达:逐渐采用AESA,T/R 组件是关键 (23) (1)受益于空军武器装备建设,机载雷达需求巨大 (23) (2)军用飞机逐渐采用AESA (27) (3)AESA 中T/R组件是关键 (30) (4)机载雷达快速发展,仍然存在差距 (32) 3、舰载雷达:性能先进,有源&无源相控阵长期并存 (34) (1)舰艇数量增长迅速,舰载雷达直接受益 (34) (2)舰载无源&有源相控阵雷达长期并存 (37) 4、车载雷达:型号众多,支持防空反导作战体系 (40) 四、我国军用雷达产业链:科研生产一体化下的短产业链 (44) 五、关注“先进技术+军民融合” (47) 49 1、国睿科技 .......................................................................................................... 2、振芯科技 .......................................................................................................... 50 51 3、三安光电 .......................................................................................................... 51 4、雷科防务 ..........................................................................................................

隧道检测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1.1 工程、地质概况 (3) 1.2 隧道设计及施工完成情况 (3) 1.3 检测内容 (4) 1.4 检测依据及评定标准 (4) 1.5 检测仪器设备 (5) 第二章隧道施工质量检测技术 (7) 2.1 检测方法及原理 (7) 2.1.1 锚杆、小导管及管棚的施工质量检测 (7) 2.1.2 锚杆拉拔试验检测 (7) 2.1.2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及缺陷检测 (7) 2.1.3 初衬后隧道断面净空量测 (9) 2.1.4 初衬钢支撑榀数及间距 (9) 2.2 隧道施工质量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汇总 (9) 第三章隧道施工质量检测结果 (10) 3.1 锚杆及管棚的施工质量检测 (10) 3.1.1 锚杆数量检测 (10) 3.1.2 管棚数量检测 (11) 3.1.3 锚杆施工质量检测 (11) 3.1.3 锚杆抗拔力试验检测 (13) 3.2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及缺陷检测 (14) 3.2.1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检测 (14) 3.2.2 初衬喷射混凝土厚度及缺陷钻孔检测 (16) 3.2.3 初衬喷射混凝土缺陷雷达检测 (18) 3.3 钢支撑榀数及间距检测 (18) 3.4 隧道初衬断面检测 (19) 第四章检测结论与建议 (23) 4.1 检测结论 (23)

4.2 建议 (27)

第一章概述 1.1 工程、地质概况 1.1.1地质概况 ***隧道以白云质灰岩为主,少量第四系残破积碎石土,碎石土厚度不大,结构松散,围岩稳定性一般。岩层产状较平缓,风化中等,节理裂隙发育,岩层较破碎,岩质较软。坡面现状基本稳定,洞口开挖后,岩层易产生垮塌、掉块等现象。 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隧区地形较简单,为单座山丘,山体总体呈向北东走向,属丘陵地貌。 测区中风化基岩出露情况较差,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系地层及全、强风化岩层所覆盖。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粉质黏土、碎石土,元古界板溪群变余粉砂岩。 隧道穿越区无断层,但隧道进洞口以南约240m发育有红石-太平区域性大断层,出口西北约20m沟谷间发育有局部断层。受断层构造影响,隧道区节理裂隙较发育。地下水为第四系空隙睡及风化裂隙水为主,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围岩富水性不均一,含水性中等,隧道开挖时呈点滴或淋雨状出水。丰水期易涌水。 1.2 隧道设计及施工完成情况 1.2.1 隧道围岩支护设计

民用雷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民用雷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摘要—— 该民用雷达行业调研报告仅针对xx区域分析,时间2016-2017年度。 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民用雷达企业804家,从业人员40200人。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民用雷达产值127821.19万元,较2016年110266.73万元增长15.92%。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56535.60万元,较去年48461.85万元同比增长16.66%。 ...... 当前,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逐渐改变着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以德国工业 4.0、美国工业互联网、新工业法国为代表,主要发达国家围绕建立制造竞争优势,加快在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技术产业、数据战略资产、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网络经济体系等方面进行战略部署,谋求在技术、产业方面继续领先优势,占据高端制造领域全球价值链的有利位置。这无疑将对我国产业

结构的升级带来挑战,但也给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分析 1、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使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 2、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推进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态势。上半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城镇就业平稳增加,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较快增长,质量效益回升。物价总体稳定。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保持强劲,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过剩产能继续化解,适应消费升级的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改善。区域协同联动效应初步显现,“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战成效明

隧道雷达检测正式结果报告

建设单位: 委托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检测单位: 主要检测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检测单位地址: 电话(传真): 邮政编码: 目录 一、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程地质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检测项目及测线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检测仪器设备、基本原理和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隧道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检测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检测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检测的不确定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前言 受××××委托,XXXXX有限公司于2012年××月××日对×××隧道进行衬砌质量检测。检测目的是探明混凝土衬砌厚度、衬砌背后密实、脱空程度及衬砌钢筋情况。 本次检测的位置为××××隧道,检测×条测线,起讫里程为××××××××。隧道的衬砌基本参数详见设计图纸。 二、工程地质概况 介绍该结构工程名称,工程部位,结构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施工日期。地质概况详见地质勘察报告。 三、检测项目及测线布置 1、检测项目 ⑴二次衬砌厚度; ⑵衬砌背后是否存在脱空或不密实; ⑶仰拱厚度; ⑷钢架及钢筋排布; 2、测线布置 根据检测部位的不同布置不同的测线 图1 隧道测线布置图 四、检测仪器设备、基本原理和标准 1、仪器设备 检测仪器设备采用××生产的××地质雷达。

雷达行业分析报告

雷达行业分析报告四创电子

目录 一、公司简介:中国重要的雷达生产企业 (3) 二、雷达、电子产品行业内优势明显 (4) 1、雷达产品有很大增长空间 (6) (1)气象雷达产品市场还在扩张 (7) (2)航管雷达受益于机场扩建改造 (11) 2、广电产品的受益无线通讯和卫星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 (15) 3、公共安全产品 (17) 三、大股东技术实力雄厚 (17) 1、爱立眼预警机(Erieye) (20) 2、空警200预警机 (22) 四、盈利预测 (24)

一、公司简介:中国重要的雷达生产企业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8月,位于合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所为主要发起人,联合中国物资开发投资总公司、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等共同发起设立,以气象电子、通信导航、广播电视、公共安全等领域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软件企业和高科技上市公司。四创电子直接控股股东是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38所),最终控制人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2011年公司总股本1.18亿,收入10亿,净利润4796万,EPS为0.41元。 华东所主要从事国土防空情报雷达、机载雷达、成像雷达等电子信息系统及其技术的研制、生产和集成,是我国雷达和电子信息系统研制生产的骨干单位之一,具有三十多年雷达研制和生产的专业经验,先后自主研制开发出我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第一部全相参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第一部抗反辐射导弹诱饵系统、第一部频扫体制三坐标雷达、第一个雷达数字稳定系统、第一个数字波束形成试验台、第一部S 波段集中式全固态发射机、第一套门阵列随机扫描显示器、第一个低相噪数字锁相频率源、世界上第一部稀布阵雷达试验系统等,在多项产品和技术上填补了国内空白,共取得科研成果1000 多项。

毫米波雷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毫米波雷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摘要—— 该毫米波雷达行业调研报告仅针对xx区域分析,时间2016-2017年度。 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毫米波雷达企业593家,从业人员29650人。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毫米波雷达产值180389.91万元,较2016年154894.31万元增长16.46%。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86582.82万元,较去年77085.84万元同比增长12.32%。 ...... 当前,受“三期叠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深层次矛盾凸显,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分化明显,部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运行面临的形势更趋复杂、更加严峻。经济行稳致远,必先夯实根基。实施《中国制造2025》,打好短期政策与长期战略“组合拳”,不仅有利于巩固制造业这个优势和支柱,增强中国制造“长跑”耐力,而且将激发释放市场活力,培育催生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分析 1、这些年,为推动绿色发展,中央积极谋划顶层设计、持续加大投入,做了许多工作。各地各部门亦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然而,相比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今后的任务更重,时间更紧。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这一关键时期,必须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的突破,抓紧构建起绿色发展的大格局,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2、综合前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的表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继续显现,新动能加快成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新产业实现增长较快。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8%和8.6%,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4和2.2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4个百分点。企业经营成本和杠杆率降低。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39元,同比减少0.35元。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6%,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探地雷达应用于隧道检测技术的波形识别

探地雷达应用于隧道检测技术的波形识别 发表时间:2019-05-31T14:19:42.32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作者:张儆 [导读] 合理开发与利用林业资源,提高木材的利用率,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系统,维持生态平衡,保证林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隧道工程的建设受到地质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尤其隧道建设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更容易影响质量,因此,隧道检测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在隧道检测中运用探地雷达技术对衬砌不会造成任何损害而且可以准确探知衬砌缺陷的实际状况,具有实时高效的优点,它特别广泛地用于隧道检测,确定隧道缺陷的基本依据是识别相应的波形。 关键词:探地雷达;衬砌缺陷;波形识别 1 探地雷达检测原理 探地雷达是一种物理探测仪器,主要用于工程建设的质量检测。它通过天线向待检测介质发射脉冲形式的高频电磁波,当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遇到差异的物理接口自然会产生反射【1】。就可以得到探测介质在一定范围内的剖面图像。这种方法在我国隧道工程中早已广泛的应用于检测衬砌结构质量,不过因隧道本身环境就比较复杂,而且施工人员在解读检测资料方面的能力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因而对检测结果的判释也各不相同。故而更对隧道运用探地雷达技术检测衬砌结构质量进行进一步研究的意义就变得非常重要。 传播速度 v 可表示如下: (1) 式中的符合ε1跟ε2 分别表示 2 种传播介质各自的介电常数。 也就是说,反射信号的雷达波强弱与介质本身的介电常数有关,相邻两种传播介质各自的介电常数之间存在的差异越大,接收到的反射雷达波信号也就越强,如果差异很小,反射信号也相对很弱。 2 隧道检测要点 隧道往往包括洞门、仰拱、衬砌结构以及附属设施等几个部分,衬砌结构是隧道结构中的主要承重体,其质量状况对隧道工程施工能否安全和隧道项目能否顺利运营有直接影响,因此衬砌结构的质量状况必须经过严格检测,并由检测部门出具正式的检测合格报告一份。 在现场测试隧道衬砌质量时,应根据检测的实际情况选择传输频率,得到的图像的分辨率会更高,但相应的穿透介质的深度会变小,传输频率越小,所得图像的分辨率将较低,但穿透介质的深度将变得非常大。故而,在施工现场对衬砌质量进行检测时,不管是选择什么样的发射频率,都要保证数据的精度足够,图像分辨率足以准确识别衬里结构中存在的疾病缺陷。故而,在施工现场对衬砌质量进行检测时,不管是选择什么样的发射频率,都要保证数据的精度足够,图像分辨率足够,才能将衬砌结构中存在的病害缺陷准确的识别出来。 隧道衬砌结构质量的常规检测要求在隧道内布置纵向测线5 条见图 2,也就是拱顶设置测线一条,左、右拱腰上各设置测线一条,左、右边墙上各设置测线一条。测线数量也可以按照现场的具体要求适当进行加、减,尤其是对于存在显著异常的段落进行检测时,应当在横向上也适当的布设测线,确保将存在于隧道内的所有异常的规模大小和位置所在一一查清。

激光雷达行业研究报告

汽车产业链系列研究报告(一) ——激光雷达二零一八年四月 刘海涛

目录 一、行业概况 二、技术分析三、市场概况 四、企业概况

什么是智能设备 定义: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设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集成和深度融合。 环境感知系统计算处理系统控制执行系统

智能设备发展阶段 人的参与度有人→辅助→半自动→全自动环境复杂度封闭环境→结构化环境→非结构化环境任务复杂度单一简单任务→单一复杂任务→多任务数据处理 知识输入型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机器学习 目前阶段 道路是结构化程度很高的非结构化环境

环境感知系统 环境感知系统智能传感器系统中唯一非人工输入视觉传感器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 力觉传感器 触觉传感器 直观视觉:摄像头、高速相机 环境模式视觉(深度):3D激光雷达、双目摄像头激光测距、2D激光雷达、毫米波、超声波、GPS 惯性导航、陀螺仪、GPS…… 压力传感器…… 光学、电容、电阻、划觉 ……激光雷达凭借其探测距离远、精确度高的特点成为自动驾驶环境感知系统是最不可或缺的一个,但又因为其环境适应能力差等缺点注定了不能是唯一的一个。

三种传感器性能对比 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 探测距离10106 可靠度825 行人判别8210 夜间模式10101 恶劣天气5103 细节分辨6110 ●激光雷达是三种环境感知传感器中综合性能最好 的一种,这也就决定了它是自动驾驶汽车等机器 人环境感知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激光雷达在天气适应性和细节分辨上有明显短板, 因此绝不会是环境感知系统中唯一的传感器。

宜张高速隧道雷达检测报告

宜张高速公路隧道地质雷达 检测报告 宜张高速公路总监办中心试验室 二○一四年十一月

根据宜张高速公路总监办及合同要求,中心试验室于2014年11月5日~7日对土建2标的丁家坪隧道、灯盏窝隧道、长岭岗隧道砼衬砌质量采用地质雷达仪进行了质量抽检。 一、检测内容 根据隧道结构受力的特点,本次隧道砼衬砌质量检测采用对两侧拱腰及拱顶三条线检测,检测内容为:砼衬砌(二衬)质量、厚度及初衬后缺陷情况。 二、检测仪器设备 本次工作使用仪器设备如下: 雷达:瑞典产RAMAC/GPR地质雷达,选用500MHz屏蔽天线。 采集软件:RAMAC GroundVision V1.4.4版 1、仪器介绍 RAMAC/GPR地质雷达是一种宽带高频电磁波信号探测方法,它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在物体内部传播时电磁波的运动特点进行探测的。雷达组成及探测方法如下: 地质雷达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雷达系统组成示意图 ①、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整个雷达系统的管理器,计算机(32位处理器)对如何测量给出详细的指令。系统由控制单元控制着发射机和接收机,同时跟踪当前的位置和时间。 ②、发射机:发射机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产生相应频率的电信号并由发射天线将一定频率的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向地下发射,其中电磁信号主要能量集中于被研究的介质方向传播。 ③、接收机:接收机把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以数字信息方式进行存贮。 ④、电源、光缆、通讯电缆、触发盒、测量轮等辅助元件。 2、雷达检测基本原理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依据电磁波脉冲在地下传播的原理进行工作。发射天线将高频(106~109Hz或更高)

高速公路隧道地质雷达检测报告

高速公路隧道地质雷达检测报告 宜张高速公路总监办中心试验室 二○一四年十一月

根据宜张高速公路总监办及合同要求,中心试验室于2014年11月5日~7日对土建2标的丁家坪隧道、灯盏窝隧道、长岭岗隧道砼衬砌质量采用地质雷达仪进行了质量抽检。 一、检测内容 根据隧道结构受力的特点,本次隧道砼衬砌质量检测采用对两侧拱腰及拱顶三条线检测,检测内容为:砼衬砌(二衬)质量、厚度及初衬后缺陷情况。 二、检测仪器设备 本次工作使用仪器设备如下: 雷达:瑞典产RAMAC/GPR地质雷达,选用500MHz屏蔽天线。 采集软件:RAMAC GroundVision V1.4.4版 1、仪器介绍 RAMAC/GPR地质雷达是一种宽带高频电磁波信号探测方法,它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在物体内部传播时电磁波的运动特点进行探测的。雷达组成及探测方法如下: 地质雷达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雷达系统组成示意图 ①、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整个雷达系统的管理器,计算机(32位处理器)对如何测量给出详细的指令。系统由控制单元控制着发射机和接收机,同时跟踪当前的位置和时间。 ②、发射机:发射机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产生相应频率的电信号并由发射天线将一定频率的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向地下发射,其中电磁信号主要能量集中于被研究的介质方向传播。 ③、接收机:接收机把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以数字信息方式进行存贮。 ④、电源、光缆、通讯电缆、触发盒、测量轮等辅助元件。 2、雷达检测基本原理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依据电磁波脉冲在地下传播的原理进行工作。发射天线将高频(106~109Hz或更高)

雷达路面检测报告

*******************工程 第三标段地铁防爆层检测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一、工程概况 (3) 二、检测依据及评定标准 (3) 三、检测范围和内容 (3) 第二章防爆层检测 (5) 一、检测原理 (5) 二、测线布置 (5) 三、防爆层检测结果 (6) 第三章结论及建议 (11)

第一章概述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第三标段。该工程中L1-g线暗挖电缆隧道段西起6#竖井,向东约150m平行于地铁1号线八角游乐园~八宝山区间,后向南约107m垂直上穿地铁1号线八宝山站西侧喇叭口区间隧道。暗挖隧道总长约257m,埋深6.4~9.8m。 由于路面和地铁之间有防爆层,为了判断防爆层的位置和分块情况,受***********委托,我公司于*****年3月16日对地铁防爆层进行了检测。 二、检测依据及评定标准 1、《穿越既有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要求》(DB11/T 716-2010); 2、《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 7-2007); 三、检测范围和内容 本次检测范围和内容如下: 1、检测范围 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防爆层大致范围布置检测范围,检测范围为覆盖防爆层的矩形区域。东侧起点位于****路北半幅公交车站下方雨水井口位置,终点位于起点向西约80m处的路灯杆处,北侧至****路北人行道(含),南侧至****南人行道(含)。 检测范围见图1-1。

图1-1 检测范围示意图2、检测内容 (1)防爆层的位置; (2)防爆层分块情况。

第二章防爆层检测 一、检测原理 探地雷达利用一个天线发射高频宽频带电磁波,另一个天线接收来自地下介质界面的反射波。高频短脉冲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和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及集合形态而变化,由此通过对时域波形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可确定地下界面或目标体的空间位置或结构状态。 探地雷达通过电磁波曲线二维映像进行分析,一般来讲,当地下介质均匀、完整时,电磁波曲线光滑、相位一致、幅值大小相同;而当地下介质中含有其它介质时,电磁波曲线在相位、幅值等特征上将发生变化。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提取与分析,就可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防爆层,并能大致估算其大小。 本次路基土体密实度检测选用瑞典MALA地球科学公司生产的RAMAC CU-II型地质雷达。探测时,将发射频率为500MHz的屏蔽天线与主机相连,笔记本通过网线与雷达主机相连,运行采集软件GROUND VISION2采集数据。主要用于中浅层、高分辨率探测。探测深度为2~5米。 二、测线布置 沿****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分别布置测线。 东西方向测线,测线起点均位于****北半幅公交车站下方雨水井口位置,测线终点位于起点向西约80m处的路灯杆处。北半幅布置5条测线,南半幅布置4条测线。 南北方向测线,****北半幅测线起点位于北侧机动车道起点,即机非分隔带南侧边缘线处,终点位于中央护栏处,共布置3条测线。****南半幅测线起点位于中央护栏处,终点位于****南侧人行道缘石处,共布置3条测线。 测线布置见图2-2。

亮马台隧道检测报告

亮马台隧道衬砌混凝土质量检测检测报告

目录

1、前言 亮马台隧道管理站于2014年5月3日~2014年5月5日采用地质雷达法、超声回弹综合法等方法对亮马台隧道二次衬砌进行了检测。目的为检测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衬砌背后是否存在空洞及不密实现象;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目测、摄影及测量等手段调查隧道衬砌裂纹的长度、宽度以及深度。 2、工程概况 亮马台隧道现管理单位为山西大同高速公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隧道的隧址区属内蒙古大青山山脉南部前缘,位于得大高速公路中间部位。为分离式隧道,总投资亿元,隧道单洞总长4370米,其中左洞入口桩号为K449+532,出口桩号为K447+304,长度为:2222米,右洞入口桩号为447+280,出口桩号为K449+428长度为:2148米。隧道净宽米;净高米;车道数为双向四车道;结构形式为端墙式圆顶三心圆拱钢筋混凝土,洞面护墙为曲墙式复合衬砌;设计时速为100公里/小时;两侧检修道宽度为1米;紧急停车带宽度为3米;长度30米。亮马台隧道分为监控、供配电、通风、照明、消防五大机电系统。隧道内设有4个人行横洞,3个车行横洞,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作为疏通应急通道。隧道实施24小时监控,担负监控任务的是距离隧道公里位于古店服务区的隧道管理站,通过监控,预防和减少各种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 3、检测依据 本次检测依据为: (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 042—94); (5)《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2-2005); (6)《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 21:2000); (7)隧道设计图纸。 4、检测设备 1、采用由美国GSSI公司生产的TerraSIRch SIR~3000地质雷达。

地质雷达探测报告

目录 1 概述 (1) 1.1 工程概况 (1) 1.2 工作内容 (1) 1.3 探测工作量 (1) 1.4 检测结果分类标准 (2) 2 现场探测 (2) 2.1 仪器设备 (2) 2.2 主要采集参数 (3) 2.3 探测方法原理 (3) 3 探测结果与分析 (4) 3.1 资料分析与解释 (4) 3.2 检测结果 (5) 4附图 (5)

1 概述 1.1 工程概况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沈阳至铁岭城际铁路(松山~道义)工程土建施工第四合同段工程学院站~辽宁大学站区间(以下简称工~辽区间)。区间南起工程学院站,沿京沈街向北至辽宁大学站止,起止里程为右K5+283.200~K6+584.100,区间全长1300.9米。本次探测区域位于工程学院站至辽宁大学站区间,探测时间为2013年05月06日,探测阶段为完工探测。 1.2 工作内容 根据任务要求,沈阳地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于2013年05月06日14点对工~辽区间进行完工探测,探测的目的是查找区间结构上方地层中空洞与水囊等不良地质灾害,对探测结果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以供施工单位参考。本次探测均采用80Mhz天线进行探测。 1.3 探测工作量 根据本次探测任务,工~辽区间(京沈街)实际布置测线9条,探测累计长度为1677m,共21条剖面,详见雷达测线图及雷达数据图。 本次探测测线的实际长度如表1所示: 工~辽区间完工探测测线长度一览表表1

1.4 检测结果分类标准 检测结果分类如表2所示。 检测结果分类表表2 注:地层的详细描述见检测结果。 2 现场探测 2.1 仪器设备 本次检测采用了意大利IDS公司生产的RIS-K2 最新型探地雷达设备,天线选择80MHz屏蔽天线。 图1 RIS-K2型探地雷达主机 RIS-K2型探地雷达主要用于工程地质勘测,如地下管线、建筑、路基、地基、节理带断裂带分布、地下溶洞及地下水分布、河床形态研究,滑坡分析、浅

道路探地雷达检测方法

道路探地雷达检测方法 1 检测仪器及设备 1.1 探地雷达主机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系统增益应不低于120dB; 2 信噪比应不低于60dB; 3 模数转换应不低于12位; 4 信号迭加次数应可选择; 5 采样间隔宜不大于0.5ns; 6 实时滤波功能可选择; 7 应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 8 应具有手动或自动位置标记功能; 9 应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 1.2 探地雷达天线可采用不同频率的天线组合,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具有屏蔽功能; 2 最大探测深度应大于2m; 3 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cm。 1.3 探地雷达工作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工作环境温度-10℃~+40℃; 2 工作环境湿度<90%。 2 现场检测 2.1 检测前的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测前应对被检工程进行现场调查,搜集设计、施工资料,了解工作条件及环境安全状况。 2 应调查施工过程中特殊施工段,记录结构物位置和影响检测工作障碍物和电磁干扰源的位置。 3 应调查已发病害,并记录其位置和类型。 4 检测前应正确连接雷达系统,并在检测前进行试运行。 5 检测前应准确标记检测里程桩号及测线位置。 6 测量轮连续采集时应保持测量轮随检测距离运转良好,计程准确。

7 在不间断通行道路检测时,检测仪器车后应跟保通警示车辆,检测车内应有专人负责安全。 2.2测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线布置应以纵向布线为主,横向布线为辅。 2 每车道应布设一条纵测线。应选取有代表特征部位布设部分横测线,对于重点病害异常区段宜进行加密测线,必要时应根据缺陷目标体形状布置横向测线。 3 测线每1km应有一个里程标记,标记应清晰。 2.3 介质参数标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测前应对道路结构层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做现场标定,每同类道路结构层宜不少于3处,取平均值为该类道路结构层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当检测长度大于10km时应适当增加标定点数。 2 标定宜采用钻孔实测方法,标定记录中的界面反射信号应清晰、准确。 3 标定结果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2.3-1) (2.3-2) 式中:ε—相对介电常数; v—电磁波速(m/s); t—双程旅行时间(ns); d—标定目标体厚度或距离(m)。 2.4现场参数应根据检测目标体特征而设定,检测参数应包括中心频率、时窗、采样率、测点点距等。现场检测参数设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天线中心频率应按下列公式选定: (2.4-1) 式中:f —天线中心频率(MHz ); x—要求的空间分辨率; ε—相对介电常数。 2 时窗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整理)斑竹园隧道检测报告

前言 受重庆市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委托,云南航天质量无损检测站有限公司于2009年9月5日对重庆酉阳-牡丹亭二级公路斑竹园隧道进行了现场雷达无损检测,在本次现场检测工作中,得到重庆市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领导及现场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一、隧道工程概况 斑竹园隧道位于重庆市酉阳县钟多镇境内。隧址区地貌属中低山区,进口位于斑竹园村,出口位于胡家沟,从斑竹园村和胡家沟间分水岭深处穿过,地表最大标高884.45m,最低标高819.08m,地形剥蚀严重,地表岩层风化强烈,岩石破碎。设计隧道长为300米,竣工后隧道长度为281米,桩号K3+030~K3+311。 隧道按山岭区二级公路标准设计,为单洞双向行驶隧道,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隧道几何尺寸净空断面、照明计算标准按40Km/h设计,其中隧道行车道宽度为3.5×2米,设双侧人行道,宽度为0.75米,限高5.0米。采用对称断面;内轮廓断面采用单心园;净宽8.5m,净高5.0m;洞内路面设计荷载采用汽- 20,挂-100。整个隧道位于直线上。 根据围岩分级原则,结合隧道围岩岩体的坚硬程度以及层间结合情况,构造的发育及地下水的富集程度,将隧道划分为Ⅱ、Ⅲ、Ⅳ级三级围岩。 二、检测内容及要求 (一)检测内容 1.隧道外观检查; 2.二衬混凝土厚度; 3.衬砌与初期支护间脱空情况; 4.初支回填及二衬混凝土密实情况。 (二)技术要求 1.衬砌厚度 本次检测结果原则上每10米拱顶、左、右拱腰各给出一个厚度数值,以实际桩号列表记录,同时给出三条测线处实际二衬厚度与设计厚度对比曲线图。

2.衬砌与初期支护间脱空 定性描述检测段脱空分布情况,对于明显脱空区给出起止桩号、脱空区衬砌厚度。为便于分类,将脱空或空洞的描述分为离缝和较小、较大脱空三类,离缝是指因混凝土收缩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衬砌与初期支护之间产生的缝隙,一般高度不大于5cm,较小脱空是指衬砌与初期支护间脱空高度介于5cm~15cm,较大脱空是指衬砌与初期支护间脱空高度超过15cm。对于脱空的高度因脱空区域中空气的含水情况不同导致介质介电常数差别较大,因此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别也很大,所判断的脱空大小仅作为估计值供参考。 3.二衬混凝土均匀及密实情况。 对所检测洞段的三条测线,定性描述二衬混凝土的密实情况,对可能存在的明显欠密实区,给出对应起止桩号和混凝土厚度范围。 4.打印典型断面雷达回波彩图。 三、检测设备与工作原理 (一)检测设备 本次检测使用的仪器是美国生产的SIR-3000型地质雷达,针对本次检测目标的工程特点,采用工作频率为900MHz的天线,该仪器的特点是分辨率高,擅长于进行大数据量、高密度的连续探测并实时显示彩色波形图,比较适合本工程的检测需要。 (二)仪器构成 SIR-3000型地质雷达,由主机、显示器、天线(含发射机及接收机,本次使用900MHz天线)、电源系统、连接电缆、操作软件和后处理软件组成。使用时天线贴在隧道衬砌表面,系统的其余部份和操作人员均在测量车上。 (三)工作原理 地质雷达法通常是一种利用高频至特高频波段(及空气中电磁波波长10m波段至分米波段)电磁波的反射法无损探测方法。 在系统主机的控制下,发射机通过天线向隧道衬砌表面定向发射雷达波。垂直于隧道壁向衬砌及围岩内传播的电磁波,当遇到有电性差异(介电常数、电导率、磁导率不同)界面或目标体时即发生反射,反射波被天线接收进入接收机,并传到主机,主机对从不同深度返回的各个反射波进行放大、采样、滤波、数字迭加等一系列处理,

初支检测报告(地质雷达)

瓦窑隧道施工质量检测成果报告 里程范围:K5+980~K5+960 检测内容:喷层厚度、强度、钢支撑数量和间距 喷层与围岩结合部空洞和密实性 初期支护内轮廓断面 检测方法:地质雷达法、回弹法、激光断面检测法监理单位: 云南省XX监理公司 施工单位:云南省XX公司 昆明XX水电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 金六公路检测项目部 二○○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项目经理: 校核: 编制: 检测人员: 检测单位:昆明XX水电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 邮政编码:XXXXX 电话:0871XXXXXX 传真:0871XXXXXX E-MAIL:

1 概述 受金六公路建设指挥部委托,昆明XX水电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金六公路检测项目部)于2009年3月7日~3月20日对金六公路瓦窑隧道K5+980~K5+960里程段的初期支护进行施工质量检测,检测剖面和测点布置见图1-1。 A B C D E F G H I J K 初期支护质量检测 测点及测线剖面 混凝土强度测点 说 明 (1)强度测点每延米布置1个测 区,分别布置左边墙或右边墙; (2)初期支护质量检测剖面沿 隧道轴线布置,共布置11条检测剖 面; (3)对质量有疑问的洞段或测 线剖面段,将检测剖面间距加密为0.5m ,另外适当增加环向检测剖面。 图1-1 初期支护混凝土质量检测剖面和测点布置图 工作中采用地质雷达法检测喷层厚度、喷层与围岩结合部空洞和密实性、钢支撑位置和间距,检测剖面从顶拱中线起每2m布置1条测线,沿隧道轴线总共布置11条剖面(图中A~K剖面); 采用回弹法检测喷层混凝土强度,每1延米布置1个测区,测区布置于右边墙或右边墙(图中F或K位置),且满足每个检测单元不少于10个测区; 用激光断面检测法检测初期支护内轮廓断面,每10m布置1个断面,从拱脚起每5°检测1个点(点间距0.4m~0.6m),每个断面共检测37个点; 对质量有疑问的洞段或剖面段,将检测剖面加密为0.5m,另外适当增加环向检测剖面。 2 执行规范及评定标准。 检测工作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10.7条、附录E关于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第10.12条关于钢支撑支

隧道检测报告

安江高速公路4标石阡隧道检测临时报告 1 检测内容 2015年01月03日,我方检测4标石阡隧道右洞YK44+915~YK44+935段锚杆长度及注浆饱满度;YK44+915~YK44+935段初期支护混凝土厚度及背后空洞、钢支撑间距,检测位置为左边墙、右边墙、左拱腰、右拱腰、拱顶五条测线(所有测线划分均以路线前进方向为准)。 2 检测依据 1、《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 10223-2004);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 5、《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JGJ/T 182-2009); 6、贵州省江口至瓮安高速公路隧道相关施工及设计资料; 7、其他相关文件。 3 检测结果 3.1初期支护混凝土厚度检测结果 依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隧道初期支护混凝土厚度要求为:平均厚度≥设计厚度;检查点的90%≥设计厚度;最小厚度≥0.5倍设计厚度,且≥50mm。 通过对地质雷达探测的图像进行分析,各测线处每10米取一个初支混凝土厚度检测值,详见表3.1;本次所检YK44+915~YK44+935段初期支护混凝土平均厚度24.0cm≥设计厚度24cm;检查点的90%>设计厚度24cm;最小厚度20cm>0.5倍设计厚度12cm,且>5cm,符合设计要求。 表3.1 石阡隧道YK44+915~YK44+935段初期支护混凝土厚度检测结果 3.2初期支护混凝土背后空洞检测结果 本次所检测线覆盖范围内未发现初支与围岩之间有空洞。 3.3钢支撑间距检测结果 根据检测图像分析,本隧道YK44+915~YK44+935段钢支撑间距检测结果如表3.3所示。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R-04003 检测对象:**铁路齐**隧道出口混凝土衬砌 委托单位:中铁*局(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检测日期:****年11月27日 检测目的:检测拱顶二衬混凝土是否有脱空 检测二衬混凝土厚度及混凝土缺陷 中铁*局集团有限公司**测试中心 ****.11.30

一、概述 1、****年11月27日,中铁*局集团公司计量测试中心受中铁**局集团公司隧道公司委托,对**铁路***隧道出口段混凝土衬砌进行雷达检测,主要目的是检测隧道衬砌拱顶是否有脱空以便进行压浆处理、混凝土衬砌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衬砌混凝土是否存在较大的缺陷及缺陷位置,附带检测衬砌背后隧道围岩是否存在地质缺陷。 2、检测里程及测线布置:DK371+318.0~DK371+783.0(洞口),465米。分左右拱脚、拱顶、左右边墙共测五道纵剖面。由于场地条件限制,DK371+517.3~+783.0(洞口)的左右拱脚及拱顶未测。 二、检测技术与方法 1、地质雷达工作原理与方法 地质雷达由主机、天线和配套软件等几部分组成,根据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发射天线向被测介质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当其遇到不均匀体(界面)时会反射一部分电磁波,其反射系数主要取决于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雷达主机通过对此部分的反射波进行适时接收和处理,达到探测识别目标物体的目的(见图一)。 图一地质雷达基本原理示意图 电磁波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因此根据地质雷达记录的电磁波传播时间ΔT,即可据下式算出异常介质的埋藏深度H:

H V T =??2 (1) 式中,V 是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下式表示: V C =ε (2) 式中,C 是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 ; ε为相对介电常数,不同的介质其介电常数亦不同。 雷达波反射信号的振幅与反射系统成正比,在以位移电流为主的低损耗介质中,反射系数可表示为: 2 121εεεε+-= r (3) 反射信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质的电性差异,电性差越大,反射信号越强。 雷达波的穿透深度主要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和波的频率。电导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频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 2、确定检测目的层与探测深度 针对隧道衬砌检测,不仅要检测衬砌厚度、是否脱空以及混凝土缺陷,还要检测混凝土背后围岩的情况,所以检测控制深度在1.5米左右。 3、使用仪器设备 本次检测,使用仪器为意大利产RIS-2K 型地质雷达,天线采用了600×1600MHz 天线阵,满足检测要求。 三、 检测结果 1、拱脚 左右拱脚二衬混凝土厚度在40cm~50cm 之间,厚度较为均匀,极个别地方岩石突出部位厚度最薄大于35cm 。极个别超挖部位二衬混凝土厚度大于50cm 。

隧道检测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工程、地质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隧道设计及施工完成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检测内容 (3) 1.4 检测依据及评定标准 (3) 1.5 检测仪器设备 (3) 第二章隧道施工质量检测技术 (5) 2.1 检测方法及原理 (5) 2.1.1 锚杆、小导管及管棚的施工质量检测 (5) 2.1.2 锚杆拉拔试验检测 (5) 2.1.2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及缺陷检测 (5) 2.1.3 初衬后隧道断面净空量测 (7) 2.1.4 初衬钢支撑榀数及间距 (7) 2.2 隧道施工质量检测项目检测频率汇总 (7) 第三章隧道施工质量检测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锚杆及管棚的施工质量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锚杆数量检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管棚数量检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 锚杆施工质量检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 锚杆抗拔力试验检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及缺陷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初衬喷射混凝土强度检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初衬喷射混凝土厚度及缺陷钻孔检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 初衬喷射混凝土缺陷雷达检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钢支撑榀数及间距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隧道初衬断面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检测结论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检测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