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11-1《杠杆》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11-1《杠杆》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11-1《杠杆》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11-1《杠杆》教学设计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第一节杠杆

【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课堂落实目标】

情感目标: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交流生活中杠杆的相关的问题,感受杠杆在生活中重要性,感受物理现象的平衡美。

能力目标: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和使用杠杆解决简单问题,通过实验总结出杠杆平衡时必须满足的条件,能区分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知识目标:

识记杠杆概念,识记并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课前自主探究】

识记杠杆概念,识记并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课堂合作探究】

探究一:用哪个工具怎样做才能更好更快的拔出钉在木板上的图钉?

探究提示举例: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

2.小组在活动的过程中找出杠杆的五要素。

3.建议使用下例资料进行及时评价

ppt展示出一些常见的简单机械,让学生辨别哪些是杠杆,并说出它们的五要素。

预期结果

必修:能在活动中熟练辨别出杠杆和指出杠杆的五要素。

选修:生活中的杠杆是否都能省力,如果有不省力的杠杆,人们为什么用它?

参考资源:

视频、文本、学具

探究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提示举例:

1.小组合作交流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时的状态;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用什么材料和器 材来做实验?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实验的做法?

4.小组合作得出实验数据,并分析数据

预期结果 必修:

1.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 1L 1=F 2L 2)

2.能区分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选修:

小组交流讨论本实验中杠杆为什么要在水平位置平衡? 参考资:视频、文本、学具 【探究结果总结】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五要素:支点(O )、动力(F 1)、动力臂(l 1)、阻力(F 2)、阻力臂(l 1) 杠杆 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 F 2×l 2 省力杠杆:l 1>l 2时,F 1< F 2 分类 等臂杠杆:l 1=l 2时,F 1= F 2 费力杠杆:l 1 F 2

【课内及时评价】

1、小组展示:

小组成员列举生活中用到的杠杆,并表述清楚这些工具给人们生

(3)一根1米的杠杆,在它的左端挂10千克的物体,右端挂40千克的物体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支点位于离左端_______厘米的地方.如果在它的两端各增加5千克的物体,要使杠杆恢复平衡,支点应向______端移动______厘米.(g=10N/kg)

【课后拓展延伸】

一位瓜农用1.2米的扁担挑一担西瓜,前面一筐瓜重350牛,后面一筐重250牛.他的肩应放在扁担的什么位置,扁担才能平衡?若前后筐各减50牛的瓜,肩应在什么位置扁担才能保持平衡?(扁担及筐的重力不计)

【课后教师感悟】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全册期末复习试卷(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全册期末复习试卷(提升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 O ,若40A ∠=?,则C ∠=( ) A .110? B .120? C .135? D .140? 2.在半径为3cm 的⊙O 中,若弦AB =32,则弦AB 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为( ) A .30° B .45° C .30°或150° D .45°或135°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的直径为10,若圆心O 为坐标原点,则点()8,6P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 A .点P 在O 上 B .点P 在 O 外 C .点P 在 O 内 D .无法确定 4.如图,已知AB 为 O 的直径,点C ,D 在O 上,若28BCD ∠=?,则ABD ∠= ( ) A .72? B .56? C .62? D .52? 5.如图,OA 是⊙O 的半径,弦BC ⊥OA ,D 是优弧BC 上一点,如果∠AOB =58o,那么∠ADC 的度数为( ) A .32o B .29o C .58o D .116o 6.已知⊙O 的半径是4,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d =6.则直线l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 )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 D .无法判断 7.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BA 、CA 的延长线上,AB AD =2,那么下列条件中能判断DE ∥BC 的是( ) A . 1 2 AE EC = B . 2EC AC = C . 1 2 DE BC = D . 2AC AE = 8.二次函数2 (1)3y x =-+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 A .(1,3) B .(1,3)- C .(1,3)- D .(1,3)-- 9.数据3、4、6、7、x 的平均数是5,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4 B .4.5 C .5 D .6 10.二次函数y =()2 1x ++2的顶点是( ) A .(1,2) B .(1,?2) C .(?1,2) D .(?1,?2) 11.二次函数y =x 2﹣2x +1与x 轴的交点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12.小明同学发现自己一本书的宽与长之比是黄金比约为0.618.已知这本书的长为20cm ,则它的宽约为( ) A .12.36cm B .13.6cm C .32.386cm D .7.64cm 13.如图,点P (x ,y )(x >0)是反比例函数y= k x (k >0)的图象上的一个动点,以点P 为圆心,OP 为半径的圆与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 ,若△OPA 的面积为S ,则当x 增大时,S 的变化情况是( ) A .S 的值增大 B .S 的值减小 C .S 的值先增大,后减小 D .S 的值不变 14.用配方法解方程2250x x --=时,原方程应变形为( ) A .2(1)6x -= B .2(1)6x += C .2(1)9x += D .2(1)9x -=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 (一) 简单机械 1.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 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 2) 3.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 1L 1=F 2L 2 或写成 2112L L F F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 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 1>L 2,平衡时F 1F 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 1=L 2,平衡时F 1=F 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 即: F= 1 n (G 物+G 动) 8.距离关系:S=nS 0 S-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S 0-重物移动的距离; n-绕过动滑轮和系在动滑轮轴框上的绳子的股数 (二) 机械功和机械能 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物体受到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 功的定义: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3. 功的公式:功=力×距离;W=Fs ;单位:W →焦;F →牛顿;s →米。 1焦=1牛·米.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4.3 欧姆定律 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问题: 1、需要的实验器材? 2、实验电路图? 3、怎样使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性? 4、本活动的探究方法? 学生思考讨论后同桌相互 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学生上黑板进行活动探究 1、连接电路 2、进行实验 3、收集数据 引导学生 合理猜 想,引出 探究课题 培养学生 进本的实 验操作能 力,学会 用控制变 量法探究 问题 学会交流

刚才几位同学都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探究,并进行了科学地分析。下面就请大家来交流一下自己组的探究结果。 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PPTflash动画展示该实验过程,进一步理清实验思路、过程以及探究时注意的细节问题 活动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学生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发现电 压变大为原来的两倍时,电 流也变为原来的两倍;电压 变大为原来的三倍时,电流 也变为原来的三倍。 即:电阻一定时,电流与 电压成正比。 认真观看的同时思考滑动 变阻器在本探究中的作用 实验 次序 电压 U/V 电流 I/A ① ② ③ 激发学生 交流的欲 望 学会分析 数据、归 纳结论 进一步掌 握电流与 电压的关 系

课堂 小结 1.回顾本课探究过程 2.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3.本节课学会了哪些研究方法? 同桌或邻桌间相互交流后, 点名回答 进一步掌握新知 课堂 练习 PPT 展示练习 学生分组练习 巩固新知 作业布置 作业:课本“www ”习题 独立完成 进一步落实新知 教学反思: 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主要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但由于本节课容量大、时间紧,学生素质较低时,教师不能一味放手,要注意适当引导。利用PPTflash 动画演示及实物投影显示学生归纳的结论,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板书,可以节约不少时间,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显得比较宽裕,是本课圆满完成的关键之一。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课时数NO : 教学 内容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课题第一课时:认识杠杆课型:新授课 程 标 准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3. 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熟悉有关杠杆的名称:支点. 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实际应用理解并体会杠杆的作用。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学物理是有用的。 2.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3.从伟大科学家的身上,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 重点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教学 难点 1.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通过实际应用理解并体会杠杆的作用。 教具 学具 指甲剪、剪刀、筷子、啤酒扳手等 学习内容.过程安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订栏 一、激发兴趣 师: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有一句名 言,说如果给他一根硬棒和一个支点他可以撬 动整个地球。经科学研究证明,他办不到这件 事,但他讲的这个道理是正确的,只是他无法 在他有限的生命里走完硬棒另一端的路程。那 么他所说的硬棒到底有多厉害!愿和我一起来 探究它的奥秘吗? 1.出示应用杠杆的一系列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能 发现什么? 不论学生发现什么都应予以肯定,积极 鼓励学生寻找各图之间的共性或图与图之间的 共性。 2.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杠杆的共性。 ○1都有一个共同的可以转动的固定点。 聆听 思考 观察 思考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1.1一元二次方程 1、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1)形如ax2+bx+c=0(a、b、c是常数,a≠0),其中ax2、bx、c分别叫做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b分别叫做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2)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 ax2=0(a≠0,b=0,c=0) ax2+c=0(a≠0,b=0,c≠0) ax2+bx=0(a≠0,b≠0,c=0) 注意:二次项系数a≠0 (3)化一元二次方程为一般形式的方法: 整理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手段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4)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特征: 等号的左边是按x的降幂进行排列,右边等于0 3、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审题,认真阅读题目,弄清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 (2)设出合适的未知数 (3)确定相等关系 (4)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直接开平方法 1、如果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左边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数,就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2、直接开平方法的使用范围和理论依据:

(1)直接开平方法适合解形如x2=b和(x-a)2=b的方程,其中b≥0,因为若b<0,方程无解 (2)直接开平方法的实质是吧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降次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求方程的根,因此要注意方程应该有两个根 配方法 配方法是通过配方将一元二次方程左边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再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以a2±2ab+b2=(a ±b)2为依据,其基本步骤为: (1)在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a,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 (2)把常数项移到等式的右边; (3)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4)方程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式,右边化简为常数; (5)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公式法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为x= a2 ac 4- b b-2 ± (b2-4ac≥0)。把 x= a2 ac 4- b b-2 ±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一般步骤: (1)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2)确定a、b、c的值 (3)求出b2-4ac的值,若b2-4ac<0,则方程无解;(4)若b2-4ac≥0,代入求根公式求出x1,x2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8分) 1.“神舟五号”载入飞船成功地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神舟五号”在上升过程中,若以“神舟五号”为参照物,则宇航员杨利伟是 的。假如你和杨利伟在太空中合作,你应该通过 和他进行交谈。为了使快速降落的返回舱安全着陆,在距离地面的一定高度,点燃反推火箭发动机向下喷出高温、高压气体,从开始喷气到安全着陆,返回舱的动能 ,重力势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如图所示的轻质杠杆,AO 小于BO 。在A 、B 两端悬挂重物G 1和G 2后杠杆平衡。若将G 1和G 2同时向支点O 移动相同的距离,则杠杆 端向下倾斜。 3.热机是将 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如图所示是热机的 冲程;热机工作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 (填一种污染)。 4.一台液压起重机在10s 内把一辆重为15 000N 的汽车举高了2m ,起重机对汽车做了_________J 的功,功率是_________ W 。 5.按图将电池、灯泡、导线连接起来,再依次把铅笔芯 (碳棒)、塑料棒、玻璃棒、橡胶棒接到A 、B 之间,其中能使灯泡发光的是 。 6.小红做实验时,把一盏灯两端的电压从4V 增加到6V ,通过它的电流将从0.5A 增加到_______A ,这盏灯的阻值为 ·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恒定不变,当开关S 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将 ,电压表的示数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2 V 保持不变,电阻R 1=5Ω,R 2=10Ω,当开关S 断开时,电流表A 1的示数是 A ;当开关S 闭合时,电流表A 2的示数是 A . 第2题 第3题 第5题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的方程两边直接开平方而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方 ③化二次项系数为 方,即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化原方程为 可以用两边开平方来求出方程的解;如果 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通过配方推导出来的.一元二 ± 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公因式、公式法、十字相乘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注意事项:

、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个圆上,这个四边形叫做圆的内接四边形。、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x n,我们把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通常,平均数可以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

并不总是相同的,有时有些数据比其他的更重要.所以,我们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根据其重要程度,分别给每个数据一个” n个数据,个数据的权数,则称为这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奇数个数时)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偶数个数时)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在生活中可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这三个特征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它们各有不同的侧重点,需联系实际选择。 )如何理解 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它的大小只与一组一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有一个或几个,也可能没有。 .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可采取许多方法,在统计中常先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再求这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用这个平均数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 (二)通常,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小,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这组数据也就越稳定. .标准差:有些情况下,需用到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

一般地,设一个试验的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有 中的一个结果出现.如果每个结果出现的机会均等,那么我们说这 出现的机会都一样,那么我们就称这个试验的结果具有等可能性. 表示一次试验所有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树状图它可以帮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地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小结:当一次试验要涉及两个因素(例如掷两个骰子)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 物理 九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不一定是直的)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方向判断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PS :分析:P3 螺丝刀撬图钉、P8羊角锤。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 1L 1 = F 2L 2) 省力杠杆(费距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费力杠杆(省距离):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举例) (例题讲解、解题格式注意)——P8 Q2 二、滑轮——绕轴能转动的轮子——杠杆的变形。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等臂杠杆(动阻力相等,可改变动力的方向) 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支点在一侧的不等臂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使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动力方向)。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两种绳子绕法 用滑轮组起吊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 F=(G+G 动)/n n 是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三、功——无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例题) 功(机械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做功的两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W=FS 单位:J ) 四、功率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P=W/t 单位:W 五、机械效率(实验) 1.有用功:为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 2.额外功:为达到目的不需要做但不得不做的功。 一点、二力、二臂 F 2 1 2 F 1 F 2 l 2 l 1 O F 1 F 2 O l1 l2

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同步全解

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2012 目录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4) 本章综合解说 (4)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4) 学习目标 (4) 知识详解 (4) 课外拓展 (8) 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8) 学习目标 (8) 知识详解 (8) 课外拓展 (13) 1.3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14) 学习目标 (14) 知识详解 (14) 课外拓展 (18) 1.4 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19) 学习目标 (19) 知识详解 (19) 课外拓展 (23) 1.5 中位线 (24) 学习目标 (24) 知识详解 (24) 课外拓展 (28) 中考链接 (28) 单元总结 (30) 单元测试 (33) 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 (38) 本章综合解说 (38) 2.1 极差 (38) 学习目标 (38) 知识详解 (38) 课外拓展 (41) 2.2 方差与标准差 (42) 学习目标 (42) 知识详解 (42) 课外拓展 (45) 2.3 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差 (46) 学习目标 (46) 知识详解 (46) 课外拓展 (48)

中考链接 (49) 单元总结 (50) 单元测试 (51) 第三章二次根式 (55) 本章综合解说 (55) 3.1 二次根式 (55) 学习目标 (55) 知识详解 (55) 课外拓展 (58) 3.2 二次根式的乘除 (58) 学习目标 (58) 知识详解 (58) 课外拓展 (61) 3.3 二次根式的加减 (61) 学习目标 (61) 知识详解 (61) 课外拓展 (63) 中考链接 (64) 单元总结 (65) 单元测试 (66) 第四章一元二次方程 (70) 本章综合解说 (70) 4.1 一元二次方程 (70) 学习目标 (70) 知识详解 (71) 课外拓展 (73) 4.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73) 学习目标 (73) 知识详解 (73) 课外拓展 (77) 4.3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 (77) 学习目标 (77) 知识详解 (78) 课外拓展 (81) 中考链接 (81) 单元总结 (82) 单元测试 (84) 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二) (87) 本章综合解说 (87) 5.1 圆 (87) 学习目标 (87) 知识详解 (87) 课外拓展 (90) 5.2 圆的对称性 (91)

(完整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不一定是直的)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方向判断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支点、动力、阻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 1L 1= F 2L 2) 省力杠杆(费距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费力杠杆(省距离):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举例) 二、滑轮——绕轴能转动的轮子——杠杆的变形。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等臂杠杆(动阻力相等,可改变动力的方向) 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支点在一侧的不等臂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使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动力方向)。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两种绳子绕法 用滑轮组起吊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 F=(G+G 动)/n n 是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三、功——无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功(机械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做功的两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W=FS 单位:J ) 四、功率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P=W/t P=FV 单位:W 五、机械效率(实验) 1 2 L 1 L 2 F 1 F 2 l 2 l 1 O F 1 F 2 O l1 l2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试卷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试卷 一、选择题 1.已知3 sin α=,则α∠的度数是( ) A .30° B .45° C .60° D .90° 2.某大学生创业团队有研发、管理和操作三个小组,各组的日工资和人数如下表所示.现从管理组分别抽调1人到研发组和操作组,调整后与调整前相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团队平均日工资不变 B .团队日工资的方差不变 C .团队日工资的中位数不变 D .团队日工资的极差不变 3.已知△ABC ,以AB 为直径作⊙O ,∠C =88°,则点C 在( ) A .⊙O 上 B .⊙O 外 C .⊙O 内 4.若x=2y ,则x y 的值为( ) A .2 B .1 C . 12 D . 13 5.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是9:16,则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是( ) A .9︰16 B .3︰4 C .9︰4 D .3︰16 6.在Rt △ABC 中,∠C=90°,BC=4,AC=3,CD ⊥AB 于D ,设∠ACD=α,则cosα的值为 ( ) A . 45 B . 34 C . 43 D . 35 7.分别写有数字﹣4,0,﹣1,6,9,2的六张卡片,除数字外其它均相同,从中任抽一张,则抽到偶数的概率是( ) A . 16 B . 13 C . 12 D . 23 8.方程x 2﹣3x =0的根是( ) A .x =0 B .x =3 C .10x =,23x =- D .10x =,23x = 9.把二次函数y =2x 2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函数关系式是 ( ) A .22(3)2y x =-+ B .22(3)2y x =++ C .22(3)?2y x =- D .22(3)?2y x =+ 10.二次函数2 2y x x =-+在下列( )范围内,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 A .2x < B .2x > C .0x < D .0x >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练习册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练习册答案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基础知识1分子,原子,不停,无规则,引力和斥力。2互相接触,进入对方,分子在运动,间隙。3引力,斥力。4运动,升高。5A6B7A8A 能力提升9樟脑的分子在运动,升华。10扩散,加快。11D12D13C14B15A16A 探索研究17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吸引力太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8碳分子和钢铁分子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19油珠从钢瓶分子间渗出来。因为钢瓶分子间有间隙,在高压作用下,油分子便能渗出来。20用乳胶黏合木制家具时,乳胶液体分子与木头分子充分接触,彼此只有微弱的引力作用。只有当乳胶干了,变成固态,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引力作用增大,木头才粘得结实。21因为用手抹几下,可以使胶带与纸之间的距离变小,增大胶带与纸的引力,才能揭干净。 第一节内能 基础知识1热运动,分子势能,焦耳,分子的热运动,相互运动,越大。2内,减少,具有,增加。3(1)增加(2)增加(3)增加。4(1)做功(2)热传递(3)热传递(4)做功(5)热传递(6)做功。5(1)×(2)×(3)×(4)√(5)×(6)√。6减少,热传递。能力提升7D8D9D10B11B 探索研究12“冒烟”或“冒出火苗”都是因为温度升高,甚至高达木材的燃点,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通过做功的方法把机械能转化为内

能,使木材温度升高的缘故。13不是这样。因为热传递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盖棉垫子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热量向冰棒传递,这样冰棒不容易融化。14由于空间站穿过大气层反回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做功,使其升温而熔化。15用打气筒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导致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气筒壁会发热。16啤酒瓶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气压,当瓶盖开启时,里面气体膨胀对瓶盖做功,导致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也就看到“白烟”。 第二节比热容 基础知识1热量,质量,升高的温度,C,J/(kg ·℃)。2特性,一般不同,1kg的冰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是2.1*103 J。3热量,比热容,质量,初温,末温,cm(t-t0),cm(t0-t)。4、70,比热容,热量。5比热容,低于 能力提升6C7B8B9C10A11B12B13C14、6.3*104J。15、65℃ 探索研究16(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质量有关(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3)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种类有关(4)物质的种类、质量及温度变化的多少。17、7.072*105J。18(1)0.46*103J/(kg ·℃)。(2)铁

苏科版_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 1.“神舟五号”载入飞船成功地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神舟五号”在上升过程中,若以“神舟五号”为参照物,则宇航员杨利伟是 的。假如你和杨利伟在太空中合作,你应该通过 和他进行交谈。为了使快速降落的返回舱安全着陆,在距离地面的一定高度,点燃反推火箭发动机向下喷出高温、高压气体,从开始喷气到安全着陆,返回舱的动能 ,重力势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如图所示的轻质杠杆,AO 小于BO 。在A 、B 两端悬挂重物G 1和G 2后杠杆平衡。若将G 1和G 2同时向支点O 移动相同的距离,则杠杆 端向下倾斜。 3.热机是将 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如图所示是热机的 冲程;热机工作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 (填一种污染)。 4.一台液压起重机在10s 内把一辆重为15 000N 的汽车举高了2m ,起重机对汽车做了_________J 的功,功率是_________ W 。 5.按图将电池、灯泡、导线连接起来,再依次把铅笔芯 (碳棒)、塑料棒、玻璃棒、橡胶棒接到A 、B 之间,其中能使灯泡发光的是 。 6.小红做实验时,把一盏灯两端的电压从4V 增加到6V ,通过它的电流将从0.5A 增加到_______A ,这盏灯的阻值为 ·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恒定不变,当开关S 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将 ,电压表的示数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2 V 保持不变,电阻R 1=5Ω,R 2=10Ω,当开关S 断开时,电流表A 1的示数是 A ;当开关S 闭合时,电流表A 2的示数是 A . 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S 闭合后,电压表V 1的示数为4V ,电压表V 2的示数为6V ,电流表A 的示数为1A ,且将R 2和R 3对换位置后,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不变,则电源电压为____V 。 二、选择题 10.如图所示,杠杆AOB (不计自身质量)的A 端挂重为G A 的物体,B 端挂重为G B 的物 体,杠杆能平衡,此时OA 处于水平位置静止。已知OA=OB ,则( ) A .G A =G B B .G A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数学摸底试卷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亲爱的同学们请相信自己,沉着应答,你一定能愉快地完成这次测试之旅,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次测试吧。祝你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 将图1所示的图案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 ) 2. 如图2,AB ∥CD ,直线l 分别与AB 、CD 相交,若∠1=130°,则∠2=( ) (A )40° (B )50° (C )130° (D )140° 3. 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a < (B )b a = (C )b a > (D )无法确定 4. 二次函数2)1(2 +-=x y 的最小值是( ) (A )2 (B )1 (C )-1 (D )-2 5. 图4是广州市某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根据 图4,下列说法 中错误.. 的是( ) (A )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24℃ (B )这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为16℃ (C )这一天中2时至14时之间的气温在逐渐升高 (D )这一天中只有14时至24时之间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6.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2 2 )(n m n m -=- (B ))0(1 2 2≠= -m m m (C )422)(mn n m =? (D )6 4 2)(m m = 7. 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3的是( ) (A )1 = y (B )1=y

(C )3-=x y (D )3-=x y 8. 只用下列正多边形地砖中的一种,能够铺满地面的是( ) (A )正十边形 (B )正八边形 (C )正六边形 (D )正五边形 9. 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5cm ,侧面积为65πcm 2,设圆锥的母线与高的夹角为θ(如图 5)所示),则sin θ的值为( ) (A ) 125 (B )135 (C )1310 (D )13 12 10. 如图6,在 ABCD 中,AB=6,AD=9,∠BAD 的平分 线交BC 于点BG=24,则 E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 F ,B G ⊥AE ,垂足为G ,ΔCEF 的周长为( ) (A )8 (B )9.5 (C )10 (D )11.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1. 已知函数x y 2 = ,当x =1时,y 的值是________ 12. 在某校举行的艺术节的文艺演出比赛中,九位评委给其中一个表演节目现场打出的分数如下:9.3,8.9, 9.3,9.1,8.9,8.8,9.3,9.5,9.3,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_ 13. 绝对值是6的数是________ 14. 已知命题“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写出它的逆命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如图7-①,图7-②,图7-③,图7-④,…,是用围棋棋子按照某种规律摆成的一行“广”字,按照这种 规律,第5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________,第n 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______ 16. 如图8是由一些相同长方体的积木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三 视图,则此几何体共由________块长方体的积木搭成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精选试卷(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精选试卷(提升篇)(Word版含解 析)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小军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物重G/N 绳自由端的 拉力F/N 钩码上升的 高度h/cm 绳自由端移 动的距离 s/cm 机械效率η/% 1 1.00.51030 2 2.00.951574.1 (1)根据记录表格中提供的信息,组装图中小军使用的滑轮组______; (2)根据给出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第一次的机械效率并填入表格中______;(结果保留三位 有效数字) (3)同一个滑轮组,在两次实验过程中机械效率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 【答案】 66.7 两次提升的物重不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当钩码上升的高度为10cm时,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30cm,则绳子承担重物的段数 30cm 3 10cm s n h === 绳子的段数是奇数,从动滑轮开始绕起,如图所示

(2)[2]第一次的机械效率 1 1 11 1 1N0.1m 100%100%100%66.7% 0.5N0.3m W G h W F s η ? =?=?=?≈ ? 有1有1 总 (3)[3]实验中两次测得的机械效率使用的是同一个滑轮组,即绳重、摩擦、滑轮重是相同的,所以导致机械效率不同主要原因是两次提升的物重不同。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下沉,此时应将杠杆两侧的螺母同时向_____ (2)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杠杆两侧各去掉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将______ (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如图丙,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 (4)请在图丙中画出拉力F′的力臂l。________ 【答案】右逆时针变大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杠杆左端下沉,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2)[2]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如果在图中杠杆两侧各去掉一个相同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pdf

九年级(上)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2.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推论: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事斜边的一半。 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1.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从边: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矩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矩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矩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5.菱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菱形的4边都相等。 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菱形的判定定理: 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7.正方形的性质定理: 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即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8.正方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1.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1. 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 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不一定是直的)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方向判断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支点、动力、阻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 1L 1 = F 2 L 2 ) 省力杠杆(费距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费力杠杆(省距离):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举例) 二、滑轮——绕轴能转动的轮子——杠杆的变形。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等臂杠杆(动阻力相等,可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支点在一侧的不等臂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使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动力方向)。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两种绳子绕法

用滑轮组起吊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 F=(G+G 动)/n n 是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三、功——无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功(机械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做功的两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W=FS 单位:J ) 四、功率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P=W/t P=FV 单位:W 五、机械效率(实验) 1.有用功:为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 2.额外功:为达到目的不需要做但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为达到目的实际做的功W 总= W 有+W 额。(有用功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小于百分之一百) 4.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η= W 有/ W 总。 5、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重、滑轮自重、绳的摩擦有关,与提升高度、提升速度与绕线方式无关。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光滑程度、倾斜程度有关。 轮轴的轮越大、轴越细,轮轴的机械效率越大。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 一、 动能、势能、机械能 动能:运动着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那么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这种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的动能越大,它对其他物体所做的功就越多。 F 1 F 2 l 2 l 1 O F 1 F 2 O l 1 l 2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练习

A 初中数学试卷 九年级数学练习 一、选择题(4*10=40分) 1、如图,已知ACB ∠是⊙O的圆周角,50 ACB ∠=?,则圆心角AOB ∠是()A.? 25 B.50? C.80? D.100? 2、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ABC=30°, 则∠BAC的度数为()A.30 ° B.45° C.60° D.90 ° 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①顶点在圆周上的角是圆周角;②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圆心角度数的一半;③90o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⑤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⑤D .②④⑤ 4、⊙O的半径是6,点O到直线a的距离为5,则直线a与⊙O的位置关系为( )A.相离 B.相切C.相交 D.内含 4、如图,将半径为2cm的圆形纸片折叠后,圆弧恰好经过圆心O,则折痕AB的长为() A.2cm B C.D.

5、如图, PA PB ,分别是⊙O 的切线,A B ,为切点,AC 是⊙O 的直径,已知 35BAC ∠=o ,P ∠的度数为( ) A .35o B .45o C .60o D .70o 6、高速公路的隧道和桥梁最多.如图是一个隧道的横截面,若它的形状是以O 为圆心的圆的一部分,路面AB =10米,净高CD =7米,则此圆的半径OA =( ) A .5 B .7 C .375 D .37 7 7、如图,正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为1,那么三角形的边长为( ) A .2 B.32 C.3 D.3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在第一象限,⊙O 与x 轴相切于点Q ,与y 轴交于(02)M ,,(08)N ,两点,则点P 的坐标是( ) A .(53), B .(35), C .(54), D .(45), 9、将一块弧长为π 的半圆形铁皮围成一个圆锥(接头忽略不计),则围成的圆锥的高为( ) A .3 B . 23 C .5 D .2 5 10、如图,在ABC △中,10AB =,8AC =,6BC =,经过点C 且与边AB 相切的动圆与CA CB ,分别相交于点P Q ,,则线段PQ 长度的最小值是( ) A .4.75 B .4.8 C .5 D .二、填空题(4*10=40分) 11、如图,AB 是⊙O 的弦,OC 是⊙O 的半径,OC ⊥AB 于点D ,AB =16cm ,OD =6cm ,那么⊙O 的半径是__________cm . 第10题 A C A B D O B 第7题图 第4题图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期末复习试卷专题练习(word版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期末复习试卷专题练习(word 版 一、选择题 1.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O ,已知CD a =,DCA β∠=∠,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BDC β∠=∠ B .2sin a AO β = C .tan BC a β= D .cos a BD β = 2.将一副学生常用的三角板如下图摆放在一起,组成一个四边形ABCD ,连接AC ,则tan ACD ∠的值为( ) A .3 B .31+ C .31- D .23 3.为了比较甲乙两足球队的身高谁更整齐,分别量出每人身高,发现两队的平均身高一样,甲、乙两队的方差分别是1.7、2.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队身高一样整齐 B .甲队身高更整齐 C .乙队身高更整齐 D .无法确定甲、乙两队身高谁更整齐 4.△ABC 的外接圆圆心是该三角形( )的交点. A .三条边垂直平分线 B .三条中线 C .三条角平分线 D .三条高 5.如图, 点A 、B 、C 是⊙O 上的三点,∠BAC = 40°,则∠OBC 的度数是( ) A .80° B .40° C .50° D .20°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抛物线y =2(x ﹣1)2+1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 A .y =2(x+1)2+4 B .y =2(x ﹣1)2+4 C .y =2(x+2)2+4 D .y =2(x ﹣3)2+4 7.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bx-6=0的一个根为2,则b 的值为( ) A .-2 B .2 C .-1 D .1 8.某中学篮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 年龄(单位:岁) 14 15 16 17 18 人数 1 5 3 2 1 则这个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15,16 B .15,15 C .15,15.5 D .16,15 9.如图,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4,以AB 为直径的圆交BC 于点F ,CF 为半径作圆,D 是⊙C 上一动点,E 是BD 的中点,当AE 最大时,BD 的长为( ) A .23 B .25 C .4 D .6 10.如图,抛物线2 144 y x =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P 在一次函数6y x =-+的图像上,Q 是线段PA 的中点,连结OQ ,则线段OQ 的最小值是( ) A 2 B .1 C 2 D .2 11.如图1,在菱形ABCD 中,∠A =120°,点E 是BC 边的中点,点P 是对角线BD 上一动点,设PD 的长度为x ,PE 与PC 的长度和为y ,图2是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其中H 是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