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态水利工程对水资源保护的影响探讨 佟思南

生态水利工程对水资源保护的影响探讨 佟思南

生态水利工程对水资源保护的影响探讨 佟思南
生态水利工程对水资源保护的影响探讨 佟思南

生态水利工程对水资源保护的影响探讨佟思南

发表时间:2019-06-25T11:01:02.6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作者:佟思南季闯[导读] 摘要:经济建设与发展速度的加快在很大程度上以生态环境的退化为代价,人类日益面临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辽宁泽龙水利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沈阳新民 110300 摘要:经济建设与发展速度的加快在很大程度上以生态环境的退化为代价,人类日益面临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生态环境修复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生态水利工程的实施在改变流域生态环境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强生态理念在生态水利工程实施后中的应用。对生态水利工程实施原则与措施进行了探讨,所提出的生物群落多样性、生态

系统自我修复等原则对生态水利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及水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水资源保护等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水资源;保护;影响 1概述我国虽拥有长江与黄河两大世界上最大的水系,但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衡,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匮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加强水利建设基本建成大江大河干流防洪减灾体系,城市防洪标准不断提高,同时,通过水库等蓄水工程及跨区域引调水工程的修建使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初步得以解决。当前国内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 55%左右,高效农业灌溉体系基本建成,通过对重点区域实行封育保护,使生态系统恶化得到有效遏制。然而,成绩的背后仍存在许多问题,人们片面追求水利工程所带来的短期经济效益,而忽略其对河流生态可能造成的破坏,例如河流原始形态改变的过程中改道和裁弯取直等工程措施的应用,加剧了河流渠道化,河水流速加快,对河岸冲刷严重,使过去急流、缓流、弯道相间的河流型态不复存在,流域生物群落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流域生态系统严重失衡;边渠和堰坝工程等混凝土堤防结构使河流原始形态不复存在,河道周围河床的国度开挖与填高既破坏了河床,又使鸟类、两栖动物和水生物失去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大自然服务人类的功能严重弱化。 2生态水利工程对水资源保护的影响 2.1有利于保护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在对地区整个生态水利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对河流及其周边的环境进行全面抽查和保护,然后根据水域内的具体情况对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改造。在这方面,需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多重保护,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完备,进而实现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应该对水利工程的整体规模进行事前评估,以便极大地减少生态水利工程的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2.2有利于增强水资源的自我恢复能力按照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新疆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南少北多、东少西多,南北东西分布极不规律,有着巨大的区域差异。其中,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乌鲁木齐以及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南坡经济分布带,水资源非常短缺,因此,从短期和长期的发展来看,必须将实行水资源的区域优化分配及与之相关的重点工程建设放在首位;主要是合理规划和优化配置各水域内的水资源。因此,需要对现在的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系统配置和技术改革。另外,为了进一步解决人畜饮水和农村用水问题,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以便对水资源的开发进行保护。地区的水域环境自身是具备自动恢复能力的,因此,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要保护好水域自身的调节能力,不能任意破坏,否则会对生态水域周围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需要考虑生态环境范围内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平衡能力。 3生态水利综合治理工程建设

3.1整体性规划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相关工程需要从生态系统结构的主体出发,促进相关生态因素和生态系统的交互,提出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综合、整体方法,避免仅仅考虑水文系统问题。同时,生态系统属于随着自然规律、水文变化和降雨的动态系统,如果没有考虑到有机环境和大环境的整体性,只考虑到修复,就无法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工程。设计生态水利工程,具有一定的问题,考虑到有机大环境以及整体水域系统,这样才能掌握关键信息,落实相关措施。

3.2工程规划符合水体生态系统要求传统的水利工程和生态水利工程存在差别,主要是具备一定的水体自我恢复能力。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详细调查生态环境以及自然环境,进而全面掌握具体情况,在这个前提下实施施工和设计。只有全方面的了解自然生态环境,了解具体情况,才能实施必要措施,尽可能降低本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相关自然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确保相关水体以及生态环境能够自我恢复。在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中,仅仅考虑到对自然河流的单纯控制,在构建生态水利工程流程中,相关设计者需要遵循科学理念,这样符合自然变化的具体规律,能够全面了解水质生态系统情况。

3.3河岸防护生态水利工程实施后将直接影响和改变水陆连接区域的河岸防护型式,水陆连接区域往往是水生物栖息和繁衍的基础地带,也是水生物与两栖生物觅食、避难、迁徙、生活的重要场所,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基于水生物栖息地保护和生态系统维护的基础,加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协调设计,以保护生态景观与生物物种多样性为原则,避免硬质不透水材料等的使用,为物种的生存繁衍和生态环境多样性的保存提供条件。河岸景观设计能够成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点睛之笔,以原有自然河岸为基础,进行水生、湿生和中生性河岸植物的搭配种植,加强园林绿化和生态绿化手法的结合运用,加强河岸绿化格局的层次性与景观性。

3.4遵循生态工程经济性和安全性原则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遵循水利工程原理,了解生态学原理。在建设相关工程设施过程中,需要遵循工程力学以及水文学的规律,这样可以确保工程设施的耐久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必须全方面考虑河流泥沙冲刷、河流侵蚀、淤积等河流特征,这样可以动态探究河势变化的相关规律,进而确保河流修复工程的稳定程度。经过对生态水利工程的深度分析,在实际设计中需要遵循生态效益最大化以及经济效益最优化的原则。作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者在现有工程建设工作实施中,应该按照整个工程建设管理中对于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原则出发,将整个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实施中的安全性问题重视起来,这样才能保障在重视相应安全管理问题的同时,能够科学的规划和引导水利工程生态建设整合工作,促进其整个工程建设的综合性管理水平深化。结束语

水利工程施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水利工程施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对国家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起着积极作用。而水利项目施工中,由于多种因素存在,在改善城市供水及农田灌溉等同时,其施工过程及后期实施中难免对周边环境及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对于此,在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做好施工控制与预防措施对保护环境及促进生态发展具有一定价值。文章结合辽宁省凌源市水利项目施工为例,就水利工程施工中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整改措施,为后期项目有效施工提供依据。 1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1.1正面效益分析 就长远利益来讲,水利工程对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①兴修水利可对发电意义重大;如水利发电主要是利用水位差所产生动能推动叶轮机转动而发电,避免了传统火力发电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②航运问题,如水利工程的修建可使上游水位抬高,可形成较高的深水巷道,增加了通航船舶的吨位及载重率,使得原不能通航的河流实现了通航可能性。③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如水库具有消洪减灾作用,在减免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减轻了人们人力、财力损失,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如凌源市某地区常年内涝严重,对社会经济及居民生产带来了极大损失,而水库的修建加大了洪涝期蓄水能力,减免及预防了洪涝期灾害损失的发生。④灌溉效益,如水利设施的修建,极大改善了灌溉区生态条件,提高了农业

产能,增加了居民生活水平。⑤水利工程的调水作用缓解了城市供水环境,减少了城市及工业用水短缺情况,拉动区域发展的同时,也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⑥水利工程对恢复水质及减免水土流失也有积极促进作用,如水利工程运行有利于净化水质及促进水体富氧化,可推动经济发展。 1.2负面影响分析 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及实施运行,其在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①一定程度上对河流起到了阻隔作用,某种程度上阻断了水生生物活动。②对水体生物群落具有一定影响,如水库蓄水后,区域水温逐渐下降,泥沙含量也逐渐降低,同时还伴随着河流径流量改变,江水中氧气含量发生变化,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及鱼类种群发生结构性改变,使得鱼群总体呈小型化及幼龄化变化。③兴修水利及调水工程使得入海径流量发生变化,导致入海径流减少,水体营养物质降低,对河口鱼类繁殖造成影响,而同时,河流中污水的大量带入使得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引发各类藻类大量繁殖,影响生物生存。④水利工程大量集中修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区域周边的地理环境及地壳情况,增加了地震发生的可能性,该理论已被大量实例所证实,影响不得忽视。⑤水库得以修建后,库区水位发生较大变化,对区域气候发生较大变化,如降水、气候等变化,对水利工程进行施工建设时应作为主要因素进行考虑。⑥水利工程项目修建在对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较多隐患,如水库蓄水后会增加部分传染

生态水力学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模拟调控中的应用

生态水力学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模拟调控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2-13T09:26:18.187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27期作者:丁一桐[导读] 生态水力学是水力学、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水动力对水生态系统的作用机制以及水生态健康的水力调控技术。 丁一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郑州市 450046摘要:生态水力学是水力学、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水动力对水生态系统的作用机制以及水生态健康的水力调控技术。除此之外,水动力条件对物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生态系统中物种构成、生态功能效应、水生态系统演变对水力的影响等都属于生态水力学研究的内容。本文将深入探讨生态水力学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模拟调控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态水力学;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模拟调控 前言:近些年来,社会用水需求量的增加以及水污染的日益严重使得水利事业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为了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应用,我国加大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如水电工程、水库等。而工程建设必然会对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将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有必要加强对生态水力学的研究,为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模拟调控提供帮助。 1.生态水力学概述 生态水力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学科,致力于研究水动力学和水生生态系统动力学之间的相互作用[1]。实际上,生态水力学是环境水力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范围覆盖了生态流量、水环境、生境修复等多个方面。目前,生态水力学领域每两年会召开一次国际性大会,且形成了专业的国际学术期刊。结合生态水力学的发展来看,其研究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水文情势和水动力条件变化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例如,人类的水利工程建设活动会对自然河流的能量场、生物场等产生破坏,进而对生源要素在河流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造成影响,最终结果就是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其中的物种构成会发生一定的变化[2]。其二,生态系统演变对水力情势的影响,如河流岸边带植被格局的演变对河流水动力产生的影响等。生态水力学进行上述两个方面研究的目的是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服务,使水工建筑物设计和建造中选择合适的技术,最大程度的避免建造活动对生态系统带来了的不利影响。基于此,生态水力学的研究满足于生态水工的实际需求。生态水力学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模拟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应对能源危机,世界各国都在加快进行能源开发的探索,我国现阶段的能源战略是大力发展水电。原因在于我国水电储量丰富,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目前,我国水电开发需要解决关键性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移民和生态环境保护,而基于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效应和调控技术则是生态水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结合近些年国外水电开发生态环境研究方面的成果来看,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水动力对生物的作用机制以及生态系统效应。其二,工程运行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净损益。其三,工程生态优化设计和运行技术。结合研究中遇到的难点来看,水电开发中生态水力学研究的关键点集中在响应机理、模拟方法、调控技术以及体系构建等方面[3]。 2.生态水力学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模拟调控中的应用研究 2.1生态水力学应用的基础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模拟调控中,水动力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关系是生态水力学应用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科研究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多采用实验室控制实验或是野外原位观测的方法开展研究活动[4]。首先,通过植物对水分的斜坡实验获得植物对水文过程的相应。例如,实验人员对在漓江某河段的野外植被进行了调查分析,选择了刺果酸模、水蓼以及益母草等三种当地分布较为广泛的草本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验结果来看,在条件较为适宜的情况下,植物生物量增加和斯蒂生长曲线相符合。在淹水胁迫实验中,淹水时间若是超过30天,全淹组植株的死亡率达到50%。淹水实验为70天时,植株全部死亡。而半淹组植株在淹水50天后才出现少量的死亡。此外,轻胁迫组和对照组植株在70天后才开始出现死亡现象,且死亡率极低。如下图所示,反映了目标植物对淹没实验的一组典型相应曲线及有关参数。 图1 刺果酸模淹没胁迫曲线 图2 水蓼淹没胁迫曲线

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建设生态水利

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建设生态水利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摘要:水利工程在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了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破坏。运用生态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和建设既满足人类社会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需求,又兼顾水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利用的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应运而生。 关键词:水利;生态;现状;建设 Abstract: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suring social security and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also causes the degrad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river ecosystem. Us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eets human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emand, and Gu aquatic 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he ecologica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Keywords:Water conservancy; ecology; current situation; construction

浅谈生态型水利工程建设

严忠民教授《生态水利建设》专题报告听后感 ——浅谈生态型水利工程建设 生态型水利工程是相对贴近自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水利工程。生态型水利工程以安全、可靠、经济为基础和前提,以满足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多功能开发为目标,逐步形成陆域草木丰茂、生物多样、自然水体鲜活流动、水质改善、具有多样水生物物种互相依存形成系统并能达到自我净化、自我修复能力的水利工程,其本身就是一个景观。 一、建设生态型水利工程的要求和特征 1、要求 所谓生态型水利工程是当人类采用工程行为改造大自然时,应遵循自然法则,做到“人水和谐”,是一种“多种生物可以生存、繁殖的治理”。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与自然景观”为建设前提,但不是单纯的环境生态保护,而是在再生生物群落的同时,建设具有设定蓄泄洪水能力的工程。作为工程,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生态型水利工程建设并不是要求我们刻意地追求某种形式,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也不是一概地排斥硬质工程,而是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工程建设,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力求形成整体的简洁朴素、自然通畅、水质改善、水体调活的人与自然和谐局面。 2、特征 (1)生态型水利工程应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态型水利工程是亲水型的,在体现以人为本的同时,更加注重和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样可以避免水利工程建设

中的盲目性和投资的随意性,特别是避免水利工程园林化的倾向。 (2)体现生物多样性和本地化。事实上,水利工程的建设本身是对自然原生态的一种破坏,只是在整体上权衡利弊得失时这种破坏利大于弊而值得干。生态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平衡的。因此,建设生态型水利工程时必须极大地关注恢复或重建陆域和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形态,尽可能地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硬质工程。河岸选择栽种的树种、草种尽可能用本地、土生土长、成活率高、便于管理的,即便是杂树杂草也不要紧。由此来充分体现水利工程的生态理念。 (3)生态型水利工程的整治应该是渐进式的。无论生物多样性的重建,还是自我净化、自我修复能力的恢复,在水利工程中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不注重生态而快速地实施环境水利工程,往往会导致自然环境的不和谐。 二、生态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必然性 生态型水利工程建设,是水利建设发展到一种相对比较高级的形态的必然结果。水利建设发展历来是与农业生产发展密不可分,并为之服务。我国的农业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低级的吃饭农业发展到温饱农业;由温饱型向综合发展的小康式的农业,又发展到种源、生态、装备的现代化农业。水利也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单纯为农业特别是粮棉生产服务的温饱型农田水利,发展到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服务的“小康型”农村水利,又发展到综合型的农村水利。每个发展阶段对水利建设与河道整治的目标和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20世纪的80年代以前,我们注重的是水利工程建设,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论述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论述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基于自然资源的不断流失,导致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受到了一定阻碍,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在提高标准时,为了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进程中,一定要综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而水利建设监管部门,一定要提升水利建设的实施标准,站在生态效益的角度严格规范水利建设工作,有效增强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而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标签: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生态效益 水利工程的建设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生态效益,可以有效改善水资源分配现状,有效减低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损坏,许多地方都采取兴修水利的方式,来对地表下的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控制,进而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一、简述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意义 近两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者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者对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做出了深入地研究分析,相关学者认为,通过对水利工程是否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进行研究,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依据来判定水利工程建设所产生的生态价值,有效探究出生态环境结构被损害的原因,进而做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得到快速有效地解决;此外,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评估阶段,通过判定其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对工程建设方案及时地进行调整,在工程设计阶段就可以有效避免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为水利工程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提供有效保障;同时,重视对水利工程建设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作用进行研究,可以促使人们正确的看待水利建设,认识到水利建设对优化生态环境所产生的作用,也要警觉到水利建设存在的弊端,并进行有效预防、制止,最大化实现水利建设的环境优化价值。就柏叶口水库建设而言,其属山西省重点建设项目,此工程位于文峪河干流,库容为9712m3,控制流域875km2。如何在发挥水利建设作用同时,完善水保措施,是增强生态效益的关键。 二、简述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机制及其设计思路 1.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估机制 对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价,要综合水利工程建设地点的社会发展现状、生态环境现状来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根据水利工程的建设目标、发展方向来制定科学、合理、高效、公正的评价标准。结合工程的设计思路,通过对其建设数据的研究分析,科学合理的预测出其会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等所带来的影响,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包括:限定评价所用的参考指标、规范评价机制的评价方式、制定严格的判定标准,对不同建设目标、建设环境的水利工程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生态水利学研究进展

生态水利学研究进展

一、概论 生态水利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的法则和要求,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建立满足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对生态水利学的认识和了解 生态环境是指除人口种群以外的生态系统中不同层次的生 物所组成的生命系统。生态系统的好坏对某一地区不同层次的生物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视。我国修建了很多大坝,初步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水利工程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大坝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和速度越来越高,大坝建设在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对生态系统产生各种不利影响。由于认识到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在修建大坝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这些影响,我们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使这种影响降到最小,这样大坝的建设才是成功的。如果大坝的建设是建立在严重的生态破坏上,我想这是不可取的。现在社会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应该在建设大坝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小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只有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我们的发展模式才是健康的,可取的。新的历史时期赋子水利工程新的含义,只有下决心改变观念,树立生态水利工程的理念,以平等、公止的态度来善待那些滋养、哺育了人类的河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三、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影响

1、水利工程会引起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及生存环境的变化,生物会表现出迫迁、阻隔、增值、伤害、分布变化和病原生物扩散等。 2、大坝建设大多数就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大坝,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破坏了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使的河流局部形态均化和非连续化,从而改变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天然河流上需、修建大坝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引起局部河断水流的水深、含沙量等的变化,进而影响河流上游及下游的水文泥沙发生变化。而水文、泥沙的改变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动力。进而影响到河流的水温、水质、地质环境以及局部地的气候。 首先,大坝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因为水库具有水而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丙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使的水库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当水库蓄水以后,山于水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而的发射率,从而使得水而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水温的变高就会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尤其是对于下游的鱼类繁殖小利,导致推迟鱼类产卵期。 其次,大坝的建设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定的影响。大坝的建设会导致该地域的河流水速减小,从而,降低了水、气界而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另方而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 最后,大坝的建设也会对该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大坝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该地域的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同时大坝的建设也叫能引发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形成。

水利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水利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十八大提出的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 生态文明的提出,实际上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环境保护的问题,在中国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曾经高喊着“人定胜天”的口号,毁林垦荒、围湖造田。改革开放初始,就有专家学者大声疾呼——中国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那些为官一任的急功近利者根本听不进逆耳的忠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几乎都是以环境污染加剧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破坏为代价的。我们面临着残酷的社会现实。人口包袱沉重、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宣告着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近年来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大自然母亲正在以她特有的方式告诉她的儿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贪婪索取和肆意破坏,她就会惩罚我们这些不听话的孩子。从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的工业文明,走向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事实已经证明,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水资源

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及其现状研究

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及其现状研究 摘要:水利工程在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了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破坏。运用生态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和建设既满足人类社会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需求,又兼顾水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利用的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应运而生。回顾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基本理念、内涵和研究内容,探讨生态水利工程的热点问题和主要研究任务,以进一步完善蓬勃发展的生态水利工程。 关键词:生态;水利;生态水利;工程;现状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天然分布状况,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求,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开始主动地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为除害兴利而修建水利工程,以便控制水流,防治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调节,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1 传统水利工程引发的环境问题 近30年来,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主要原因是传统水利工程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1)自然河流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河流上建设的大坝

切断了河流廊道的横向联系,造成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大坝将河流拦腰斩断,改变了河流的自然状态,阻断了鱼类的洄游路线,淹没了河流原始地貌,引水式电站还造成坝后脱水段,河流的生境被严重地破坏;堤防和防洪工程的建设将河流与其密切相关的漫滩、泡沼、湿地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切断,导致它们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自然河流纵向和纵向连续性的改变和破坏,导致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变和恶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 水利工程的建设还迫使大量受影响地区的居民迁移,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引发社会为题,也增加了迁入地区的生态保护的压力,出现新的环境问题。 (2)跨流域调水,给生态系统造成重大损害,甚至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由于跨流域调水打破了河流水系的自然格局,可能出现超量调水、超量用水的情况,对调水河流水文情势和水生态环境带来改变;同时长距离输水的人工河流沿途土壤盐渍化、沼泽化问题,也可能出现,以及受水区引发水生态问题,在以往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得到一些失败的教训。 2 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理念、内涵和研究内容 水利工程引发的生态问题,迫使人们对传统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进行反思,促进了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的结合,从而提出了生态水利工程的概念。

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水利工程

[收稿日期] 2006-01-17 [作者简介] 廖世洁(1938-),男,四川富顺人,广西水利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原广西水利厅总工程师。 #研究与探讨# 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水利工程 廖世洁 (广西水利厅,广西 南宁 530023) [摘要] 以生态的科学内涵作基础,探讨如何正确认识水利工程对生态影响的双重性;要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的全过程中强化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尽量发挥其保护和改善生态的正面影响,限制和减免其负面影响。提出了生态水利工程的概念,并从历史和现实分析说明生态水利工程的客观存在和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今后还要建造更多以保护和改善生态为主要目标的生态水利工程。[关键词] 生态;生态水利工程;历史;发展 [中图分类号] T V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510(2006)01-0021-03 生态问题是当前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水利工程与生态的关系如何,会带来哪些正面和负面影响,水利工程如何更好地发挥保护和改善生态的功能,前景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讨论。 1 什么是生态 我们指的生态即生态环境,5辞海6上对此定义为/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0。 按以人为本的观念,简单地说,生态就是人生存的外界环境。广义的生态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一般指的生态,主要是指人生存的自然环境。即通常所说的,空气阳光,山水田林,花草虫鱼,飞禽走兽。 这种自然环境中,又可分为人直接依存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水和土地,土地包括耕地、渔塘、林地(经济林、果园)、绿化地等;间接依存的自然环境系指和人的生活不直接相关的环境,如自然保护区,湿地、湖泊、海洋、山脉、森林及野生动植物种类和群落,,。还有一部分是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的环境,如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人类文化遗产等,这些都是人类历史生态精华的积淀,是自然和社会、历史和现实高度融合的珍贵的生态环境。 2 水利工程对生态影响的双重性 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影响就是使建设地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即局部或部分影响和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而产生新的平衡。这种变化通常具有双重性。2.1 负面影响 筑坝壅水,上游形成水库,进行迳流调节,会产生以下负面影响: (1) 淹没(包括人口、耕地、森林、珍稀物种、矿产资源、风景名胜等); (2) 库区及下游河道水质变化,水库可能产生富营养化问题,下游纳污能力可能会降低; (3) 因迳流调节而使下游某个时段水量减少,对河流生态不利,对航运取水不利; (4) 多沙河流库区泥沙淤积和下游冲刷,河道下切; (5) 阻塞鱼类回游通道;(6) 库区坍岸、滑坡及诱发地震等地质问题;(7) 破坏植被及水土流失。 以上问题,应针对具体工程具体分析,找出主要问题,认真予以解决。在工程规划设计时,还要特别注意法规障碍:一是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规定;二是水功能区划关于水源保护的规定;三是重点文物风景名胜保护的规定。2.2 正面影响 广西水利水电 GX WA T ER R ESOU RCES &HYDRO POWER ENG IN EERIN G 2006(1)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对策的分析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解决对策的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科学研究技术的突飞猛进,水利工程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在防洪、发电、灌溉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作用,同时它也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人们在意识到水利工程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深深地意识到其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它一般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态环境部平衡。因此,评价一个水利工程的成败不仅仅看它的工程技术如何合理、先进,也要看它在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否得到了重视和解决。本文主要对水利工程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解决;科学发展 正文:在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还促进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是自然资源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因此,搞好水利工程对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实中,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破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1 对水体的影响 一般来讲,水利工程都是修建在天然河道上,随着其修建河流长期演化而成的生态环境将会受到很大的破坏,使河流局部形态非连续化和中一化,改变了其多样性的特点,水利工程的修建也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导致局部河流水深等变化,使下游的水文泥沙发生变化,由于河流的水文、泥沙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的原动力,水库建成后内部水面宽、水流迟缓,当水体受太阳辐射时由于水面的反射率小于路面的反射率,水面辐射值降低,水库内将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而水温的变化则将会影响内部鱼类的繁殖,同时还将会影响内部水质,水利工程的修建将会导致局部水流降低,既使得水气界面交换速率及污染物迁移扩散能力降低,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并会使水体的沉降作用增强,因而水体内重金属沉降加速增大污染,对水体产生了很严重的破坏。 1.2 对气候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 大气环流控制地区性气候状况,但区域内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建成后,原先的陆地面积必定改变,对局部小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等的影响。 1.3.1 对降雨量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成将会使降雨量有所增加,这是由于修建水库将会形成辽阔的水域,在阳光照射下,水的蒸发量增加,所以会导致降雨量增加。同时,也会导致降雨地区分布发生变化,降雨分布发生改变的原因是水库低温效应,一般水的蒸发量加大,空气变得湿润。有些地区的降雨量有所减少,而附近其他区域降雨则有所增加,一般来说,地势高的迎风面降雨增加,而背风面降雨则减少。降雨时间的分布也会受到影响,一般来说,夏季水面温度低于气温,大气对流减弱,降雨量减少;但冬季水面较暖,大气对流作用增强,降雨量增加。 1.3.2 对气温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成以后,工程的下垫面由陆地面变为水面,与空气间的强度和能量交换方式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气温发生变化,年平均气温整体升高,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气温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但也是不可忽略的。 1.4 对土壤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是利弊参半的,区域内通过筑堤建库、疏通水道等可保护农田免受洪水等淹没及冲刷等灾害,并可通过对天然径流与地表径流间的相互调节使得土壤内水分及土壤内的营养成分得到改善。但在浸没区,因土壤中的通气条件很差,而造成土壤中的微生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将生态理念与水利工程结合发展起来的新兴工程,本文对这一概念的含义进行了分析,然后对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进行了阐述。 标签: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工程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其建设规模也不断加大,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用水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力度,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将生态理念运用到水利工程设计当中,会进一步推动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为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水利工程规划建设领域应逐步完善生态水利工程的理念,科学设计规划,引导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 生态水利工程概述 1.1 概念生态水利工程是在生态学和水利工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水资源,统筹兼顾,确保水利工程周围生态环境免受影响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的总称。 1.2 内涵分析生态水利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第一,生态水利工程选择地址时,应将生态系统的影响放在第一位,尽量选择对原有生态系统影响较小的位置,减少建设过程以及运行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二,生态水利工程在开发过程中,应以生态系统为首要原则,将不影响生态环境作为最基础的导向原则,使生态理念渗透到水利工程设计和建设的各个阶段,成为水利工程不可缺少的部分。第三,传统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而生态水利工程则消除了这一不利因素,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的施工工艺,减少施工过程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四,工程投入运行后,应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调节配置水资源,避免强制性打破原有生态规律,迫害当地生态平衡。换言之,生态水利工程的运行不仅要解决实际用水问题,还应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规律进行综合考虑,科学调配水资源。 2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基本原则 2.1 生态性原则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首要原则是遵循生态性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1 系统修复原则。河道水体在流动过程中会与流经地区的村落、城市、森林以及田地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我们称之为河流生态体系,该系统是由生物系统、水文系统和人工建造系统共同组成。河流是生物生存的重要场所,对整个系统的生存和发展影响重大;河流始发地到终点所流经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均是水系统的组成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了河流自然生态系统;此外,人类活动

对于水利工程与生态水利工程的分析

对于水利工程与生态水利工程的分析 水利工程是有关水管理的施工办法,近些年开始出现生态水利工程,这一工程学的出现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但也是由恶劣的当今局势所迫而形成。它是一项比较系统的水利工程,具有很可观的发展前景。通过对水利工程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来仔细分析生态水利工程,无论是从原则还是从分类,都做了很细致的研究总结。 标签:水利工程;原则分析;工程分类 1 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 1.1 水利工程对河流的影响 水利工程是对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进行控制、管理的一种有效施工工程,它为人类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界中的水资源提供了有利的渠道,在水利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大部分的水利工程修建在天然的河道上,虽然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由它引起的生态破坏却不容忽视。因为工程在河道的直接修建使长期演化而成河流生态环境遭到直接破坏,使整个河流出现局部的均一化以及非连续化,给河流生态环境中的多样性发展空间带来严重的影响。 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对河流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河流中的水质量被影响。由于在河道建设的水利工程是河流的水流速大大减慢,缓慢的水流速度使水与气之间的交换速度明显下降,进而导致污染物在扩散迁移时的速率也随之下降,这种情况下就造成水的自净能力也开始下降,与此同时,重金属污染在河流中也随即产生;其次,天然河道中的水质和水温受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尤其是在水库建设中,水质水温变化更为明显,因为水库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再加上自身的特殊性质,而形成独特的水温结构,在强烈的太阳照射下,水面热量大幅度升高,使得蓄水完成后水库堤坝前的水温远远超过天然河道的水温,这直接导致鱼类繁殖量的下降;最后,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当地气候和地质,因为水利工程建设之前和之后的水分蒸发量存在很大的不同,水库导致水分蒸发大于自然的水分蒸发,大量的水分蒸发就会引起本地区的降水量也开始增加,一步一步的影响该地区的气候,无形中改变了当地的地质条件。 1.2 建设水利工程对陆生环境的重要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陆地各种生态环境会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对陆生环境的影响同样又是多方面的,它既关系到陆地植被的生长情况。又紧密的与陆地动物栖息环境相联系。具体的表现为:首先,严重破坏陆地的大量植被。由于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占用大面积的区域,而在这些土地上进行工程施工建设,必然导致地表上的植被被严重的破坏;其次,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地表植被的破坏而导致地面生物栖息地受到侵犯。路生生物的生活环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分析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分析 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但是施工过程中也会对生态环境系统带来一定威胁,这就需要对生态环境与水利工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科学性的论证分析,使生态稳定,经济效益能够全面发展,对社会的生态环境长足稳定具有积极意义。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全面性分析,需要同时从正负效应两个方面同时考虑,在负效应上需要考虑工程实施建设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正效应要考虑对扰动区生态环境的修复、社会经济效益的实现。 标签: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研究分析 在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益中,其确定内涵首要任务的是实施环境效应评价的其作用主要是通过评价内容的建成的指标体系、覆盖范围、是否合理的选取的指标等,对最终评价效益的结果可靠性存在直接影响[1]。要重视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持续的时间,还要统筹考虑工程建设的所有过程;包括设计规划、建设实施以及工程建成后的生态环境整体效应。 1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生态环境恶化是现今全球面临的重大的全球性问题,现代社会发展社会对自然资源开发程度日益提高,使得我们进行反思,如何在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的情况下由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采取适宜措施,来解决问题。 21世纪以来,我国虽在污染治理、水土保持、江河治理、植树造林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之一系列问题如:水资源危机加剧,水资源污染加重,植被破坏、草原退化、森林剧减,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水库、湖泊淤塞,土地沙化,土壤退化、重大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面临着逐渐恶化趋势。现在变工程水利为资源水利是水利行业发展大方向,生态环境稳定又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石。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和开发速度加快,从我国水利发展历程看来,有几个趋势是比较明显:水资源从单向用途走向综合利用。现代水利工程除了灌溉、发电之外,还与城市供水、防洪、船运、调水、生态与环境等多目标相辅相成。一水多用,建设水利工程为多目标服务已成为的决策、论证基本原则。单项水利工程建设逐步发展为所在流域综合开发一部分,形成所在流域水利整体稳定系统,例如新疆多年来陆续设置了三个流域开发管理局(伊犁河、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其中主要的塔河治理主要解决了生态环境问题,以变工程水利成为资源水利的发展思路。现代水利建设实施的加快,造成对环境的影响日益严峻。因此,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利用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问题已越來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 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问题调查分析 兴建水利工程以更少的水浇灌更多的地、带来更多经济利益是目标,但水利工程建设主要是以某些社会、自然环境和占用土地为相应代价;规划建设时的我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措施

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措施 发表时间:2019-10-17T17:22:34.0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田志超 [导读]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然后分析了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原则,最后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生态化的建设措施,以此来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同时达到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 西宁市水务局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然后分析了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原则,最后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生态化的建设措施,以此来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同时达到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建设;建设原则 前言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规划方案的一个新的分支,是研究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自身社会需求的同时,并兼顾自然水域生态系统安全与可持续性循环的原理和技术方法的规划方案。因此必须加强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才能保证项目与自然的和谐,从而达到工程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1、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是自然水资源供给和分配的主要项目,关系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成效。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要考虑到水利工程给生态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尽量把对生态的破坏降低到最小化; 1.1水利工程的出现改变了原本的水环境,使得天然河道的水量、水质产生了变化,尤其是一些建设了水库的地方,更会被人为的形成一些静止流动的水面,周围的水流动速度,水深以及水流边界都产生了改变; 1.2由于水利工程改变了当地的水环境,更进一步导致了河流内的特定生物的改变,除此以外河流本身的净化能力变差,污染问题越发严重; 1.3水利工程改变了河流的天然形态,导致了河流生态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造成了河流生态系统生物群多样性的下降,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 2、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原则 2.1制定行之有效的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 要严格控制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规划内容,促进生态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的提高,使新型生态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环保价值、水利价值。 2.2坚持保护和修复河流流域水文多样化的原则 众所周知每条河流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具有其自身特殊性。因此,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不能盲目的去效仿前人的案例,而是要根据每条河流的不同水文特征进行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 2.3遵守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修复的能力的原则 河流具有进行自我修复的能力,这种修复能力不仅能减轻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对河流的消极影响和破坏程度,而且还能减少人们对河流自然环境破坏之后的人为修复力度,对河流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社会和经济共同的促进作用。 2.4坚持以修复整个河流水体系统为主要目标的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所在的河流与周边的乡村和城镇发展是相互连接的,它们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和相互的关系。 3、加强水利工程生态化的建设措施 3.1防洪工程的规划原则 工程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方面应加强,权衡满足人的需求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工程项目经济技术及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改变现行的单一经济技术评估指标体系。以往的治河工程着眼于河流本身,往往忽略了河流湖泊与岸上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忽视了河流周围的生物群落的存在,也常常忽视了整治后原有生物群落的恢复。因此,在进行防洪工程的规划时,应明确河流与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处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建议按照“河流生态廊道”的范围,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在平时的设计当中除说明需进行常规的水文、地质的测量勘察外,还要补充加强相关范围的生态系统调查的要求,重点是生物群落(动物、植物)的历史与现状调查,对特定的生物群落与水体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 3.2堤线布置及堤型选择河流形态的多样化是生物物种多样化的前提之一 河流形态的规则化、均一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因此,针对有关条款,建议补充或强调以下要点:在堤线布置原则中,补充说明应尽可能保留江河湖泊的自然形态,保留或恢复其蜿蜒性或分汊散乱状态,即保留或恢复湿地、河湾、急流和浅滩。在确定堤防间距时,遵循宜宽则宽的原则,要处理好行洪和生态保护要求与土地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河槽和河漫滩不仅要能满足设计洪水行洪要求,还要保持一定的浅滩宽度和植被空间,为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栖息地,发挥河流的自净化功能。堤型的选择原则除满足工程渗透稳定和滑动稳定等安全条件外,还应结合生态保护或恢复技术要求,尽量采用当地材料和缓坡,为植被生长创造条件,保持河流的侧向联通性。 3.3河流断面设计 自然河流的纵、横断面也显示出多样性的变化,浅滩与深潭相间。因此设计规范中应提出河道尽量要做到河床的非平坦化,采用非规则断面。避免因规则断面而导致流场的均一化,增加与生物的亲和力,并有助于与自然风景相协调。与上述设计相对应,需要推广使用一些与非规则断面有关的水力学计算方法和配套的实用工具或计算机软件包。 3.4岸坡防护 在河流整治工程中,对生态系统冲击最大的因素是水陆交错带的岸坡防护结构。水陆交错带是水域中植物繁茂发育地,为动物的觅食、栖息、产卵、避难所,也是陆生、水生动植物的生活迁移区,至关重要。因此,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要求出发,采用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生态和景观的护岸形式多种多样。在典型的岸坡防护

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水利工程 在我国今后的水利工程建设中考虑生态环境的问题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方法,我们国家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而是在与环境和谐、与环境友好的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治理中还原环境稳定是我们今后的目标,因此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会更加谨慎、更加与自然结合紧密,保证我国生态环境的稳定。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供参考。 标签: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 1生态水利工程 1.1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原则 首先,保护和恢复多样化河流的原则。每条河流的形状、流水状态、土壤状态都不一,每条河流都具有多样性,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时不要只是盲目的效仿成功案例,要根据每条河流的特征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这样能够使河流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被保留下来;其次,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恢复能力的原则;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由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进行恢复,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不仅可以减少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而且还能够减少人们对这种破坏后的人为修复,总而言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再次,以修复整个水域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原则。河流创造的不仅仅是河流生态系统,它与周边的森林、田地、乡村、城市等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要考虑到河流与森林、田地、乡村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1.2生态水利工程的分类 生态水利工程可以分为直接保护改善生态型、替代型、综合型三类,以下分别对其进行分析。(1)直接保护改善生态型。我国最早的保护生态的水利工程应该属“大禹治水疏通九河”。疏河使得黄河流域生态受到了保护。还有一部分水利工程的修建主要是为了改善城市。(2)替代型。例如:广西的灵渠。二千二百多年前,秦始皇为统一中国,开发南越(今广东、广西),运送粮饷,命令监御史禄带领十万人,筑坝凿渠,使属于长江水系的湘江和属于珠江水系的漓江连接起来,而成为我国古代从中原到岭南的唯一航道。灵渠与都江堰、郑国渠齐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有南北两渠、分水铧嘴、大小天平、泻水天平、三十六座闸水陡门。全长三十四公里,其中南渠长三十公里,北渠长四公里。(3)综合型。都江堰是最好的代表,它是把保护改善生态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美结合的典范。都江堰修建运行了2260年,是讫今为止582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水利工程。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人水和谐,道法自然的治水理念。二是2260年来发挥的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都江堰以神奇的3大件——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非常巧妙而顺应自然地实现了分流、泄洪、排沙和引水的任务。都江堰明显的生态效益体现在:(1)溉灌改善千万亩耕地的生态。灌溉产生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