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最喜欢的心理学家——马斯洛

我最喜欢的心理学家——马斯洛

我最喜欢的心理学家——马斯洛
我最喜欢的心理学家——马斯洛

材料083 宋琪0811010321

伟大的人本主义大师——马斯洛

马斯洛简介

【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1970)美国心理学家,智商高达1 94的天才,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伟大的先知,犹太人。他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学,主要著作是《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的境界》等。他没有美学专著,其美学思想是融合在其心理学理论中的。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其美学理论提供了心理学基础。其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他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追求真、善、美,将最终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高峰体验代表了人的这种最佳状态。

创造美和欣赏美,是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审美需要源于人的内在冲动,审美活动因而成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的必要途径。审美活动的形象性、无直接功利性、超时空性、主客体交融性,使之对完美人格的创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审美与完美的紧密关系,使美具有真的、善的和内容丰富的性质。这样,通过审美活动,包含真、善、美于一身的完美人格形成了,审美活动成为人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

高峰体验,是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完美人格的典型状态。高峰体验可以通过审美活动以外的知觉印象的寻求获得,只要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知觉印象的活动,都可能带来高峰体验,如爱的体验、神秘的体验、创造的体验等等。高峰体验中主客体合一,既无我,也无他人或他物;对于对象的体验被幻化为整个世界;同时意义和价值被返回给审美主体;主体的情绪是完美和狂喜,主体在这时最有信心,最能把握自己、支配世界,最能发挥全部智能。

马斯洛认为人的本性是中性的、向善的,主张完美人性的可以实现性,是一种乐观主义的美学,但他离开社会实践谈审美体验、审美活动,有抽象、片面之嫌。

主要著作:

《动机和人格》(1954)

《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

《科学心理学》(1967)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0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1967-1970年曾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

的首任编辑。

著名哲学家尼采有一句警世格言——成为你自己!马斯洛在自己漫长的生命历程中,不仅将毕生精力致力于此,更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证明了这一思想,成功地树立了一个具有开创性的形象。《纽约时报》评论说:"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块里程碑"。还有人这样评价他:"正是由于马斯洛的存在,做人才被看成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情。在这个纷乱动荡的世界里,他看到了光明与前途,他把这一切与我们一起分享。"的确,弗洛伊德为我们提供了心理学病态的一半,而马斯洛则将健康的那一半补充完整。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高到低。它们是:

自我实现

尊重需求

社交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马斯洛认为,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

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马斯洛与"后人本心理学"

"后人本心理学"的原文是"Transpersonal Psychology"。或译"超个人心理学"、"超越性心理学"。

马斯洛在1968年再版的《存在心理学探索》的序言中写道:"我认为,人本主义的、第三种力量的心理学是过渡性的,是向更高的第四种心理学发展的

准备阶段。第四种心理学是超越个人的、超越人类的,它超越了人性、自我同一性和自我实现等概念,是以宇宙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李文恬译,第6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 88年)

"我们需要某种'大于我们的东西'作为我们敬畏和献身的对象。"(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李文恬译,第6页,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马斯洛并没有进一步指出第三种心理学与第四种心理学之间具体有什么

关系,也没有指出"大于我们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但马斯洛的心理学思想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他使人本心理学成了一种具有终极关切的心理学,一种通向超越性心理学的桥梁。这种桥梁也是一种通向信仰广义上帝的桥梁。

马斯洛在晚年还明确地提出了"超越性需要"(Metaneeds)的概念。在一些地方,他没有把这一概念与自我实现需要区分开,但是,他在去世的前一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人性所必须的是,当我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我们就会沿着归属需要(包括群体归属感、友爱、手足之情)、爱情与亲情的需要、取得成就带来尊严与自尊的需要、直到自我实现以及形成并表达我们独一无二的个性的需要这一阶梯上升。而再往上就是'超越性需要'(即'存在性需要')"(马斯洛:《洞察未来》,第258页,许金声译,改革出版社,1998年)这篇文章马斯洛生前没有发表,后来经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霍夫曼的编辑,收入了《洞察未来》一书。

我们是否应该认为,马斯洛在晚年修改了他的需要层次论呢?关于超越性需要问题,马斯洛似乎还没有考虑成熟。他并没有明确地提出要在自我实现需要之上再增加一个层次,不过,他越来越多地研究了自我实现的不同层次问题。

马斯洛于1969年发表了论文《Z理论--两种不同类型的自我实现者》,这篇文章提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自我实现者的区别,后来这篇文章收入了他去世后发表的《人性能够达到的境界》一书。在这篇文章中,他一共归纳了二十四条两种不同自我实现者的区别。其中最重要的是,一种自我实现者经常有超越性体验(即高峰体验),一种自我实现者没有或者很少超越性体验。前者是"超越型的自我实现者",后者是"健康的自我实现者",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有较多的高峰体验,而后者没有。(参阅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第5 6页,许金声等译,三联书店,1986年)

在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有超越性体验的自我实现者与没有超越性体验的自我实现者相比,其潜能的发挥更加充分,其自

我实现的程度要更高一些,但是,马斯洛并没有提出自我实现之上还有更高的一个需要。由于在自我实现需要里面已经包含了超越的层面,我们还有必要这样做吗?

其实,关于人的超越性追求,有不少思想家都有所论述。例如,鲁道夫·奥伊肯(Rudolf Eucken,1846--1926)认为,对生活之意义感到困惑和不安,这个事实恰好证明了在我们本性的深处有一种寻求意义的内在冲动。既然一切可能的外部生活都不能够令我们满足,那就必定是由于我们的生活具有从直接环境无法达到的深度。(奥伊肯:《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万以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他认为,在我们的身上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精神生命,这种生命是宇宙生命在人身的显现。所以,它既是内在的,是"我们真正的自我","我们生活最内在的本质"又是超越的,是"普遍的超自然的生命"。

鲁道夫·奥伊肯所说的这种"我们真正的自我","我们生活最内在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其实,他所说的东西,用马斯洛的语言可以得到更好的表达,这就是"超越性需要"。马斯洛认为,这种超越性需要与其他基本需要一样,具有"类本能"的性质。

"类本能"是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概念。所谓"类本能",是指人类的基本需要既有与本能相似的一面,又有与本能不同的一面。"Instinctoi d"(类本能的)这一个词,是马斯洛自己造的,由"Instinct"后面加上后缀"oid"构成。"oid"的含义是"类似的"、"相象的"、"稍弱的"等。马斯洛认为,基本需要是类本能的,它们有先天的遗传基础,但是,它们的满足与表现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需要的层次越高,与先天遗传的联系越弱,对于后天环境的依赖越大。

无论是从进化论还是从宗教学的角度来看,"类本能"这一概念都具有很大的思维空间。

从进化论的角度看,从马斯洛的"类本能"这一概念作进一步推演,我们似乎就可以引出人性不断进化,人类的需要层次在不断增加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人类的超越性需要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如果用神学语言来表达,我们的需要之所以是"类本能"而不是"本能",是上帝给了我们的意志自由,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是人类接近上帝的基础。只有在自我实现的层次上,才能够有真正的宗教信仰状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一、提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二、主要内容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求: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 2、安全上的需求:这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的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 3、情感和归属的需求:这一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友情、爱情、性亲密 4、尊重的需求: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求: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 基本观点 (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4)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三、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与谬误 第一、需要层次理论存在着人本主义局限性。马斯洛是离开社会条件、离开人的历史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实践来考察人的需要及其结构的。其理论基础是存在主义的人本主义学说,即人的本质是超越社会历史的,抽象的“自然人”,由此得出的一些观点就难以适合处于贫穷落后阶段的其他国家的情况。 第二、人的动机是行为的原因,而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人的动机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但实际上,从心理角度来说人们行为除了受人现实需求、欲望、愿望影响外,还受人们的信念及其信心的影响。信心是人们对行为实现可能性或必然性的预期,就如虽然很多会有当歌星或当体育明星的愿望,但大部分人都还没有痴迷到真正地去追求这一目标的地步,所以说需求并不是决定人们行为动机的唯一因素,所以说需要层次理论在这一点是犯了基础性的错误。 第三、需求归类有重叠倾向。在马斯洛研究发表中,自己也承认:“一个人对性欲的要求不仅是性欲而已,也可能包括了尊重与安全感”。实际上,尊重的需求是贯穿整个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心理现象,大部分人实际上不仅有以穷困潦倒为耻和夸耀财富的自尊心理,而且还会有以朋友众多为受尊重的心理,更会有以获得诺贝尔奖为荣誉的心理,由此可知尊重不能做为一种单独的需求来看,其只是各项需求是否满足的表现而已;同时,安全需要和交往需求从人际方面来说也有相互重叠的方面,比如孩子们在学校中交往环境不好,有相互欺辱的现象,造成有些孩子不愿上学,这样的结果很难说是安全需要受挫导致的还是交往需要受挫导致的。 第四、需要层次理论具有自我中心的倾向。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高层次的需要是建立在低层次需要基础之上,这就造成了需要层次理论对个人主义的合理化,这就等于排斥了西方的“博爱”思想,为孔老夫子由已推人的“仁”做了注脚。由此这一理论也就很难解释如“中国红军忍受破除艰困苦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现象。实际上,马斯洛没意识到其需要层次理论中大部分高层次需要本身应该就是包容有低层次需要的,比如人们的社会交往需求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更安全地保障自己的生理需求,而自我实现需要随之而来则更是各项低层次需求的到来,所以说人们的基本需求与其高级需要往往是统一的,由此人们不仅可能由低层次需求的基础上去追求高层次需要,更可能由高层次需求的基础上去追求低层次需求,而这也就是人们会去除单纯的私念而去爱人类、以至爱自然的心理基础。 第五、需要满足的标准和程度是模糊的。马斯洛在这方面曾提到:“生理需求若是到达20时,安全需求会出现5,爱的需求有可能会出现1”,而由此是很难有个标准界定什么样的需求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会出现另一种需求程度,甚至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by AMT 仲英豪编译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是有欲望的动物,为满足某种特定的需求,便产生了特定的动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多种多样的需求归纳为五种基本需求,并按其重要性从低级生理性需求到高级心理性需求排列成五个层次,具体如下: 基本内容 各层次需求的基本含义如下: 1. 生理上的需求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等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求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

求,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显然,这种生理需求具有自我保护和种族保护的意义,以饥渴为主,是人类个体为了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求。马斯洛认为,“对于一位处于极端饥饿的人来说,除了食物,没有别的兴趣,就是做梦也梦见食物,甚至可以说,这时也只有这时,充饥才成为独一无二的目标。” 当一个人存在多种需求时,例如同时缺乏食物、安全和爱情,总是缺乏食物的饥饿需求占有最大的优势,这说明当一个人为生理需求所控制时,那么其他一切需求都被推到幕后。因此,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求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求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那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求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 安全上的需求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求。具体表现在:①物质上的:如操作安全、劳动保护和保健待遇等;②经济上的:如失业、意外事故、养老等;③心理上的:希望解除严酷监督的威胁、希望免受不公正待遇,工作有应付能力和信心。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求的一部分。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同样地,当这种需求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 感情上的需求 也叫归属与爱的需求,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和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求。感情上的需求比生理和安全上的需求更细微、更难捉摸。它包括:①友爱的需求,即人人都需求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②归属的需求: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在个人有困难时能互相帮助,希望有熟识的友人能

结合自身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结合自身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摘要:马斯洛对于人性的看法非常乐观、极富人道主义味道,他对于人性有很多假设,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是好的、端正的、仁爱的,每个人都有对美、真理、正义等的本能需求。而且至少是中性的,不是生来就坏的。但马斯洛也指出:人的这种天性没有动物的本能那样强而有力,而是非常娇弱的、容易受到习惯、社会风俗、文化压力或者不恰当态度的抑制,容易受到学习的影响。但是,无论在什么人身上,这种天性都很少会消失,即使这种天性被忽略了,它也会不断地努力发展。 关键词:马斯洛需要自我实现 马斯洛强调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需要引起的,而不是由性本能引起的。他从个人生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动机理论,也叫做需要的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类是有一系列具有生命意义的和满足内在的需求所驱动。动机理论是马斯洛人格理论的核心,他的动机论事以他对人类基本需要的理解为基础的,这些需求使人处于不满足的状态,也就是说,没有人是可以长期满足的:一种需求获得满足之后,另一种需求就接着要求被满足。马斯洛认为人格出现病态而最重要原因是因为基本需要受到挫折,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 一、需要的种类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两种:一、基本需要也叫缺失性需要。如果缺失,可引起匮乏性动机,为人和动物所共有;如果得到满足,紧张就会消除,兴奋就会降低,便失去了动机,它与人的本能相联系。二、心理需要也叫成长性需要,可以产生成长性动机,是一种超越了生存需要之后,所产生的发自内心的希望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它不受本能的支配,为人类所特有。满足了这种需要,人就会产生出强烈、深刻的幸福感,这就是马斯洛所描述的高峰体验。 这里的基本需要也就是生存的基本需要,当我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下午早上可能没什么,但是临近中饭晚饭时,产生了饥饿感,就会对目前所做的事产生懈怠,比如在上网玩游戏或者看书,感到精神不能集中,就会逐渐失去对这些的兴趣,丧失继续的动机,产生满足我这一自身需要吃饭的动机,当我肚子填饱后,饥饿的感觉消失,便丧失了吃饭的动机,重新产生了做些什么事的动机。而成长性需要,当我独自在家解决了自身饥饿的问题后,我这些玩游戏、上网浏览论坛、看各学科的书便可归类为这一需要,这是在满足自身基本需要后自然而然产生的需要、动机。当我通过一个下午的看书掌握了某种理论或者背完一定量的单词后,会感到自我感觉良好,满心的满足,感觉时间安排合理,生活充裕。 二、需要的层次 马斯洛最初将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后来,他把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归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形成最终的五层次说。 <1>生理需要,是与有机体生存、繁衍有关的需要,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这点就相当于我上文提到的当我饥饿的时候所产生的需要。 <2>安全需要,指生命对于稳定、安全感、以来、秩序、法律、界限、避免痛苦和恐吓、受保护的需要等等。记得我小学年级的时候,我父母将我放在大姑

马斯洛五种需求理论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目录 ?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简介 ?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本内容 ?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本观点 ?4 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 ?5 对需求层次理论的评价 ?6 需要层次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7 需求层次论的争议 ?8 相关条目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简介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戴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经满足,便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 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对于个体来说,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

心理健康测试题

心理健康测试题 试题一:(小学) 1 拿到需要剥皮的食品,你习惯: a.先剥皮→转2题 b.边剥皮边吃→转4题 2 约好去看一场电影,你赶不及时间,你会选: a.后半场→转3题 b.前半场→转4题 3 如果可以乘坐时光机,你会: a.回到过去纠正自己的错误→转4题 b.到未来看自己的发展→转6题 4 你更愿意穿: a.黑外套配白色衬衣→转5题 b.白外套配黑色衬衣→转7题 5 你宁愿自己在哪个阶段变得非常有钱: a.年轻时→转8题 b.年老时→转6题 6 粉色橘子和红色香蕉,一定要吃的话,你选哪个?

a.粉色橘子→转7题 b.红色香蕉→转11题 7 给你一个机会选择获得超能力,你会要: a.飞翔→转8题 b.隐身→转10题 8 如果可以从单方面改善现在的生活,你需要: a.更有钱→转9题 b.保持年轻状态→转11题 9 下面哪场灾难能彻底摧毁你的生活? a.流落荒岛→悲观大王 b.家庭破裂→转10题 10 你愿意知道未来一周还是未来一年的事情? a.一周→转11题 b.一年→偷乐小贼 11 如果一块新的大陆浮出海面,可以自由迁居到上面,你会不会去? a.会→皱眉大师 b.不→开心傻瓜

开心傻瓜 你很容易对生活满足,但是却不会帮你获得大富大贵的生活。安居乐业加上足够的娱乐就能让你心满意足,所以你没有拼搏精神,也因此容易患上慢性病。 偷乐小贼 你对生活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部分是满意的,偶尔有些不会影响到健康的小忧虑。你很有可能爬上公司的高位。自己创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皱眉大师 你是个对生活要求很高的人,而且并不一定是对财物的要求,你所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快感和自由,你这种心态会让身体非常辛苦,经常感到疲劳,但也有潜力为自己另外打出一片天地。 悲观天王 你对生活太不够乐观,一旦丧失物质条件,或者离开人群,你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一点都没有追求幸福的勇气。所以说,你最适合生活在别人的照顾下 试题二:(初中生) 初中心理健康测试题目: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是人的一种()2.错觉 “情人眼里出西施”说明在看待他人时出现的()3.晕轮效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说明()3.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安静.自制力强.固执拘谨.情感不外露.内倾,具有这些特点的人其气质类型属于()2.粘液质 安静.自制力强.固执拘谨.情感不外露.内倾,具有这些特点的人其气质类型属于()2.粘液质 安静.自制力强.固执拘谨.情感不外露.内倾,具有这些特点的人其气质类型属于()2.粘液质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爱与归属的需要属于()3.心理性需要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爱与归属的需要属于()3.心理性需要 保持时间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种类称为()2.短时记忆 保持时间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种类称为()2.短时记忆 病人对疾病发生之前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不能回忆称为()1.逆行性遗忘 病人对疾病发生之前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不能回忆称为( 1.逆行性遗忘) 病人对疾病发生之前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不能回忆称为(1.逆行性遗忘) 病人对疾病发生之前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不能回忆称为(1.

逆行性遗忘) 不符合中年期生理.心理特点的表述是()5.情绪不稳定 不符合中年期生理.心理特点的表述是()5.情绪不稳定 不符合中年期生理.心理特点的表述是()5.情绪不稳定 大脑半球双势学说认为主要用右手的人右大脑半球的功能不包括()5.文字书写 大脑半球双势学说认为主要用右手的人右大脑半球的功能不包括()5.文字书写 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歪曲的知觉是()3.错觉 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歪曲的知觉是()3.错觉 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歪曲的知觉是()3.错觉 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歪曲的知觉是()3.错觉 对心理实质错误的认识是( )3.人的心理内容是对主观意识的反映 冯特建立的心理学实验室的重要意义是()3.是心理学独立的标志冯特建立的心理学实验室的重要意义是()3.是心理学独立的标志冯特建立的心理学实验室的重要意义是()3.是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根据不同的测验目的选择相应的测验工具,这首先保证的是心理测验的()2.效度 关于能力的论述,不正确的说法是()5.人的能力是由遗传素质决定的 关于能力的论述,不正确的说法是()5.人的能力是由遗传素质决定的 关于能力的论述,不正确的说法是()5.人的能力是由遗传素质决

工作中的心理与行为-模拟考试-2答案

一、单选题(共30.00分) 1.根据庞迪(Pondy)的冲突五阶段模型,()是人们开始认识到与其他成员之间存在着冲突,但是并不意味着必然出现个人冲突。 A.潜在的冲突 B.感知的冲突 C.情感的冲突 D.显性的冲突 正确答案: B 2.以下属于双向沟通的优点的是。() A.速度快 B.有序 C.灵活性强 D.发讯者不被挑战 正确答案: C 3.为了密切个人努力—工作绩效之间的联系,组织的正确作法是。() A.提供高绩效员工受奖实例 B.准确评估工作绩效 C.表明只有达成业绩才会受奖 D.提供员工成功完成任务实例 正确答案: D

4.群体成员共同认为应当遵守的各种行为标准是。() A.价值观 B.角色 C.规范 D.地位 正确答案: C 5.在一个企业里,有一个高管辞职,去了竞争对手公司,过不多久,又有一些中层和基层的干部辞职,老板很生气,认定是那个高管来挖墙脚。实际上,他们之间可能毫无关系。老板之所以会这样认为,说明受到知觉组织规律中何种规律的影响()。 A.连续性规律 B.接近性规律 C.封闭性规律 D.境联效应 正确答案: B 6.通过领导者个人的素质对领导有效性进行研究的理论称为领导的( )理论。 A.特质 B.行为 C.权变 D.替代 正确答案: A

7.主题统觉测试(TAT)是。() A.让被试填写问卷 B.完成不完整的句子 C.对被试的生理反应进行测量 D.请被试描述含义模糊的图片引发的想象 正确答案: D 8.当两个人有矛盾时,一个人跳槽到另一家企业的冲突处理策略是()。 A.竞争 B.协作 C.回避 D.妥协 正确答案: C 9.胖东来的管理者用来分析顾客翻检蔬果堆头时运用的管理技能是()。 A.概念技能 B.诊断技能 C.人际技能 D.专业技能 正确答案: B 10.在亚洲航空枢纽竞争中最后获胜的空港是。()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综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综述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是第三代心理学家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代表作品有《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一、基本内容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的心理学为其美学理论提供了心理学基础。其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他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当人的低层次需求被满足之后,会转而寻求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追求真、善、美,将最终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高峰体验代表了人的这种最佳状态。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 通俗来说: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的都不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现在流行在我们中间的一句话:先生存,再生活。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的需求是有层次的,一步一步的向着更好的方向追求。现在我们来具体的了解各层次的需求。 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要(也称级别最低、最具优势的需求) 主要包括: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 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也就是说,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求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其实我们细细想来,我们现在学习、工作,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然而,是否有人愿意一味地追求奢侈,而放弃吃饭、喝水?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生存下来是我们生活的前提。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程度后,其它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所以,在战乱时期,物资匮乏时,应该以生理需求来激励下属。在我们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们应特别注意,对于那些偏远地区的儿童,在他们基本生理需求都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我们不应埋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够认真、努力,我们最先该做的是解决他们的“生存”。对于生理需求,也有许多的激励措施。例如: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 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要 主要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

安全感指数量表

心理测试——马斯洛《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 临床心理学家马斯洛(A. H. Maslow)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制了《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又称S——I)问卷。这是一个包含75道题的问卷,受测者可以在大约10分钟内完成。 请在纸上回答下列各题。选择最符合你的情况的一项。如果实在不好回答,可以选择“不清楚”一项。 Y=是N=否?=不清楚 请选择符合你的情况一项: (这个问题旨在了解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的心理特征。因此,每道题目的答案并没有是非、好坏之分,你不必有任何顾虑,请凭你的第一感觉真实回答。) 1.通常,我更愿与人呆在一起,而不是个人独处。 2.在社交方面我感到轻松。 3.我缺乏自信。 4.我感到自己已经得到了足够的赞扬。 5.我经常感到对世事的不满。 6.我感到人们像尊重他人一样尊重我。 7.一次窘迫的经历会使我在很长时间内感到不安和焦虑。 8.我对自己感到不满意。 9.一般说来,我不是一个自私的人。 10.我倾向于通过逃避来避免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11.当我与别人在一起时,我也常常会有一种孤独的感觉。 12.我感到生活对我来说是不公平的。 13.当朋友批评我时,我是可以接受的。

14.我很容易气馁。 15.我通常对绝大多数人都是友好的。 16.我经常感到活着没有意思。 17.一般说来,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18.我认为我是一个相当敏感的人。 19.一般说来,我是一个快活的人。 20.通常,我对自己抱有信心。 21.我常常自己感到不自然。 22.我对自己不是很满意。 23.我经常情绪低落。 24.在我与每个人第一次见面时,我常常感到对方可能不会喜欢我。25.我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 26.通常,我认为大多数人都是可以信任的。 27.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我是一个有用的人。 28.一般说来,我与他人相处融洽。 29.我经常为自己的未来发愁。 30.我感到自己是坚强有力的。 31.我很健谈。 32.我有一种自己是别人的负担的感觉。 33.我在表达自己感情方面存在困难。 34.我时常为他人的幸运而感到欣喜。 35.我经常感到似乎遗忘了什么事情。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按其优先次序可以排成梯式层次,其中包括四点基本假设:第一,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第二,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第三,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驱动活力。第四,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这一理论深刻地探讨了需求的实质、需求的发展以及需求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把人的需要看作一个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反映了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趋势。这一理论适用于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同理,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此,我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谈谈如何应用这套理论有效地引导学生。 一、付出爱心、关心学生细微,满足学生的生理和安全需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妙”,可见爱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应该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诚真意地关心学生,对学生既严格又亲切。教育之爱既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满足、一种期望、一种积极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把内部的需要深化成行为的动机。 对学生的爱,应该从关心学生的细微入手。这些细微着重体现在学生在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上,要使学生在吃、穿、住、行需要和人身财物安全等方面得到保障。比如,留意学生的饮食穿着;哪怕是节日里的一句问候,都会让学生心头温暖甚至感恩戴德。尤其在教育过程中不能采取责骂和体罚。责骂和体罚更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受到伤害,从而留下心理障碍。 二、搞好班级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满足学生爱与归属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测试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0-11-20 11:0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模拟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心理健康教育 答: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 心理咨询 答:心理咨询是指通过良好人际关系,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协助当事人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以致克服成长的障碍,达到自强自立的过程。 3. 团体辅导 答:团体辅导是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4. 智商 答:智商是个体智力水平的数量化指标,用以衡量智力水平的高低。 5.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全的人格,增进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这种课程主要是以班级活动的形式而展开,有时又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它面向全体学生,属于发展性的教育。 二、选择题(每个1分,共15分)参考答案 题目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A A B C A B A A D B A B D D A 1.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都可以追溯到个体的()。 A.早期经验B.教育环境C.人格特征D.遗传因素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而二者不可兼得,这属于()。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严重冲突 3.定性观察是指()。 A、结构性观察 B、非结构性观察 C、参与观察 D、非参与观察 4.不予批评、暂缓评价、鼓励畅所欲言、鼓励新奇想法的讨论方法是()。 A、专题讨论法 B、配对讨论法 C、脑力激荡法 D、辩论法 5.()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A.1999B、2000C、2001 D、2002 6.下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直接目的 B、以教师讲授为主 C、以学生活动为主 D、有教师指导 7.咨询员把体察到的当事人的各种情感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称为()。 A、情感反映 B、内容反映 C、简述语意 D、摘要 8.ADD是指()。 A、注意缺陷障碍 B、学习失能 C、智力障碍 D、适应不良 9.下面哪种疾病不属于神经症?() A.强迫症B.社交恐惧症C.神经衰弱D.强迫型人格障碍

各面试心理测试题目(精华)教学文案

问题1:当你和一个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你最反感的是 A跟你很疏远,不够大方 B主动靠近你,拍你的肩膀,跟你称兄道弟 ?C抢着讲话,油腔滑调,把你当听众 ?D不停地问你个人的问题,像身家调查一样 分析: A.你是一个看似沉静,但心底又有很强企图心的人。你希望能有一个圆满 的人际关系,可是,你总认为主动去跟别人搭讪会很伤你的尊严,而且 你认为自己有很高的人际魅力,但这只是你的个人期待,所以,一旦遇 到那些不能满足你心理期待的人,你就会对对方产生反感。因此,你的 这种主观期待很容易得罪人,所以,当你有敌人出现时,你最好反省一 下,是不是又得罪人了。 B.自我保护心理比较强的你,对于陌生人会不自觉地想要保持距离,因为 你对于自己和别人的信心都不够,所以,你下意识地会拒绝别人一开始 就侵入你的私人领域,因此,你会开始对他产生反感,下意识认为他不 尊重你的想法和观念,在你的心目中会很自然地把他列为异类。你的敌 人通常都是那种有自大倾向、不尊重你的人。所以,有时候你不要反应 太过分,也许人家不是怀有恶意的。 C.人际互动是你最不喜欢的,因为你老是处于被动的状态。我们常说,一 个人的说话主动权和长度,暗示着这个人的气势强弱。如果这个人一见 面把你当听众,那就是表示这个人是想把你当一个情绪发泄工具,不然 就是期望一开始就把你压住,让你知道他的厉害。你会对这种人反感, 表明你在气势上不想被人压过,不希望别人不尊重你的发言权。所以, 你的敌人就是这些有着强烈表现欲望,类似于演讲狂的人,或者是不让 你发表意见的人。尤其是油腔滑调的人,更让你觉得不值得信赖。 D.你有轻微的自我封闭,想保有多一点个人隐私。面对这种想控制你的人, 你会觉得压力很大。其实这种人只是想进一步认识你,并且希望在很短 的时间内对你有更深入的了解。不过,如果他只是一味地问,而不说明 自己的背景,或是不让你反问,这就暗示他是一个很有控制欲的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简介: 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 层级: 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要 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要 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第三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友情爱情性亲密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 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

我最喜欢的心理学家——马斯洛

材料083 宋琪0811010321 伟大的人本主义大师——马斯洛 马斯洛简介 【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1970)美国心理学家,智商高达1 94的天才,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伟大的先知,犹太人。他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学,主要著作是《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的境界》等。他没有美学专著,其美学思想是融合在其心理学理论中的。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其美学理论提供了心理学基础。其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他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追求真、善、美,将最终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高峰体验代表了人的这种最佳状态。 创造美和欣赏美,是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审美需要源于人的内在冲动,审美活动因而成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的必要途径。审美活动的形象性、无直接功利性、超时空性、主客体交融性,使之对完美人格的创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审美与完美的紧密关系,使美具有真的、善的和内容丰富的性质。这样,通过审美活动,包含真、善、美于一身的完美人格形成了,审美活动成为人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 高峰体验,是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完美人格的典型状态。高峰体验可以通过审美活动以外的知觉印象的寻求获得,只要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知觉印象的活动,都可能带来高峰体验,如爱的体验、神秘的体验、创造的体验等等。高峰体验中主客体合一,既无我,也无他人或他物;对于对象的体验被幻化为整个世界;同时意义和价值被返回给审美主体;主体的情绪是完美和狂喜,主体在这时最有信心,最能把握自己、支配世界,最能发挥全部智能。 马斯洛认为人的本性是中性的、向善的,主张完美人性的可以实现性,是一种乐观主义的美学,但他离开社会实践谈审美体验、审美活动,有抽象、片面之嫌。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与心理测试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人是一个整体,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的健康是指人的身体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现象,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没有疾病的发生;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的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现实保持统一,并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二、心理健康从心理学的角度介定心理健康,其基本标准有: 1、有基本的自我安全感; 2、能很好地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估价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珍爱生命,活在当下 三、摆脱忧郁情绪的方法: 1、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 2、再给自己一点爱 3、分散你的注意力 4、改变你的行为 5、走出忧郁,创建“三人空间” 6、了解自己的极限 7、寻找心灵的绿洲----让身心安宁的放松术和冥想术 8、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9、计划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应付枯燥的生活 10、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 11、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宽容、自嘲及“愉快疗法” 12、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 13、倾尽全力完成一件事 14、运动是自救的基础 四、大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自觉学习心理知识,寻求心理健康的良药 2、对自己不过分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 3、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避免失望感 4、不盲目的处处与其他同学竞争,避免过度紧张 5、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 6、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

《普通心理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普通心理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他在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把人的多种多样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并按照它们发生的先后次序分为五个等级(如图10-1)。图10-1马斯洛人类需要的层次结构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原始的也是最基本的需要,包括饥、渴、性和其他生理机能的需要,它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大的动力。只有在生理需要基本满足之后,高一层次需要才会相继产生。2.安全需要当一个人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满足安全的需要就会产生。个人寻求生命、财产等个人生活方面免于威胁、孤独、侵犯并得到保障的心理就是安全的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这是一种社会需要,包括同人往来,进行社会交际,获得伙伴之间、朋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爱,给予别人爱;并希望为团体与社会所接纳,成为其中的一员,得到相互支持与关照。4.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受人尊重与自我尊重两方面:前者是希求别人的重视,获得名誉、地位;后者希求个人有价值,希望个人的能力、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力的需要,即获得精神层面的臻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韵需要。马斯洛认为:为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丽异的。有人希望成为一位理想的母亲,有人可以表现在体育上,还有人表现在绘画或发明创造上……简而言之,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潜能的需要。 人类的需要层次,马斯洛是按照三条原则加以安排的。首先,人类基本的需要必先得到满足,然后才会进一步追求较高层次需要伪满足。其次,人类需要与个体生长发展密切相关。人出生时,最主要是满足生理需要,然后逐渐考虑到安全、归属、自尊的需要,最后才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个人的需要结构之发展过程是波浪式的演进,各种需要的优势由一级演进至另一级。第三,人类需要的高低与个体生存有关。马斯洛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除了应该满足人们的基本的生理需要外,还要使人们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并鼓励个人去追求自我实现。我们认为,一个人只有把个人的需要和国家的需要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联系起来,才能有永不衰竭的动力,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达到限度的自我实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百科名片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目录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内容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生理上的需求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呼吸 水 食物 睡眠 生理平衡 分泌 性 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安全上的需求 这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人身安全 健康保障 资源所有性 财产所有性 道德保障 工作职位保障 家庭安全 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图示1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这一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友情 爱情 性亲密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尊重的需求 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自我尊重 信心 成就 对他人尊重 被他人尊重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自我实现的需求 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道德 创造力 自觉性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10、试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及其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要划分为5个层次,并认为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级到高级呈梯状排列,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见图。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示意图 1、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在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地区搞推广工作,首要目标应该 是解决农民的温饱,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解决其他问题。 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需要。农村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农村养老保 险、合作医疗统筹等,都是为了满足农民的安全需要。 3、社交需要,使一个人在基本满足前两种需要后产生的需要层次的追求。在农村,各种学校、 群团组织、文娱体育团体、专业技术协会等,都是满足农民社交需要的机构或 群体。 4、尊重需要,指人的自尊和受人尊重的要求。在推广中,推广人员一定不能忽视农民的尊重 需要,要平等看待农民,不能伤害农民的自尊心。 5、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这时人具有促使自己潜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个 人理想和抱负的趋势。 以上五个层次的发展被认为是循序渐进的。在低层次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之后,才能发展到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但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虽仍然连续存在,但其影响力已不再占主导地位了。 需求层次理论对与农业推广的启示在于:农民的某种行为是源于支配某种行为的动机,而这种动机是由于农民的某种需要所引起的;这种需要是农民的本能和客观环境作用于农民的思想所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需要有层次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另外需要也是可以培养和诱导的。在一种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农民会产生高一级的需要。反之,当一种低一级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提供针对高一级的需要的服务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农业推广人员要想改变农民的自愿行为,就需要分析农民在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需要,注意农民的动机,适时地及时地给予帮助和引导,才能取得农业推广的积极效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