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钓的野鱼注意了 身上有寄生虫

钓的野鱼注意了 身上有寄生虫

钓的野鱼注意了 身上有寄生虫
钓的野鱼注意了 身上有寄生虫

钓的野鱼注意了身上有寄生虫

我在伊洛河里钓的一条野生鲶鱼,在杀鱼的时候发现,在鱼的嘴角和鱼鳃边缘处,有寄生虫包,我为了弄清楚是啥,就边杀开,边照相,大家一起研究啊,看看危害大吗?

看鱼鳃边缘,像照的不太清楚

这是拨出来的虫子,不会动啊

我是越看越恶心,一顿子把它丢进垃圾箱里了,喜欢钓鱼的朋友,在收拾鱼的时候一定要检查一下鱼身是否有异样,也不知道这些寄生虫对人有害吗?试想要是人的嘴角寄生一团虫子,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c13946962.html, 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作者:王玉军 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发展,养殖密度越来越大,鱼病的发生率和危害性不断提高,已成为制约国内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寄生虫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寄生虫对鱼类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寄生虫就有可能大量侵入宿主,从而导致寄生虫病暴发,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1 危害 寄生虫对鱼类的影响显著时可引起宿主生长发育缓慢,反抗力下降,甚至造成死亡。寄生虫病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破坏鱼体组织如体表、鳃、肠道等,引起细菌感染;二是吸收鱼体营养,影响鱼体生长;三是破坏鳃丝,影响鱼类呼吸功能,造成死亡;四是影响商品价值。总之,鱼体寄生虫病不仅影响鱼类生长、导致鱼体消瘦、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差,而且鱼品质也极差,影响商品价格,严重的直接造成死亡(特别是鱼苗死亡率高)。因此,对鱼体寄生虫不可忽视,应根据寄生虫繁殖周期(生活史)定期杀灭防治。 2 预防 2.1 强化饲养管理 2.1.1 饲料清洁病原体往往粘附在饲料中进入池塘,因此投喂的饲料必须清洁、新鲜,最好经过消毒、杀虫(特别是投喂草及农、副产品的渔塘)。最好投喂颗粒饲料。 2.1.2 食场药物杀灭残渣剩饵往往成为病原体的繁殖场所,因此要经常对食场进行药物杀灭寄生虫。 2.2 改善水体环境 越冬期间,由于池塘较少换水,各类水生生物的代谢废物蓄积在水中,春季水温升高后,这些代谢废物分解较快,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氧量不足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中间产物,使鱼类的抵抗力大大下降,感染包括寄生虫在内的各类疾病的机率增加。因此,在进入春季后,除了要适当换水外,一定要保持水体的高溶氧与良好的水质环境,可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与消毒剂,改善鱼类生存的水体环境。 2.3 切断传播途径

几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疾病140417

几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疾病 王丽坤、高俊峰 (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随着我国水产集约养殖的发展,鱼类寄生虫疾病频繁暴发,对水产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许多学者对鱼类寄生虫疾病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许多鱼类寄生虫的种类、分布及防治措施,对我国鱼类寄生虫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文将对目前已研究的鱼类寄生虫疾病进行综述,以期本文可为我国鱼类寄生虫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水产业;鱼;寄生虫疾病 我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水产业增加迅猛,养殖鱼类的业户越来越多。鱼病的发病机率和危害性也逐渐增大,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寄生虫疾病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寄生虫病7-10月为流行高峰,发生水域广,流行时间长,危害严重。寄生虫可以引起鱼营养不良、生长缓慢、抵抗力下降,严重时挤压器官、萎缩变形、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甚至造成死亡。为了减少渔业寄生虫疾病的发生,做到更好的预防治疗,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开展鱼类寄生虫病的研究是很重要的。现就几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疾病进行相关阐述,希望为增进鱼类寄生虫基础知识的了解和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促进和保障我国渔业的繁荣发展,并有利于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鱼类寄生虫按其寄生的部位可以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两大类。体内寄生虫是指寄生在水生动物体内部器官、血液、肠道和其他组织中,如各种绦虫、线虫、艾美虫、血吸虫等;体外寄生虫是指寄生在水生动物的体表、鳃、鳍等处,如指环虫、锚头鲺等,这类寄生虫容易蔓延,传染性较快。下面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疾病的病原和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一、鱼类常见寄生虫疾病 1. 绦虫病 1.1 病原:主要有鲤蠢绦虫属、舌形绦虫、头槽绦虫属和双线绦虫属等。绦虫白色,在鱼上寄生的绦虫一般长3-10厘米,宽约半毫米,呈夹带状,能看出环形节片。虫体一般为带状、背腹扁平,极少数为圆筒状,可分为头节、颈和体节三部分。鱼类属于绦虫的第二中间宿主。 1.2 病症: 1.2.1 鲤蠢绦虫属寄生在鲤鱼、鲫鱼肠道内,造成鱼肠道阻塞、发炎,甚至贫血死亡。 1.2.2 舌形绦虫为舌状绦虫和双线绦虫的裂头蚴。虫体肥厚,无头节和体节的区分。它的第一中间宿主是细镖水溞,第二中间宿主是鱼类,终末宿主是鸥鸟。主要危害一龄鲫鱼和夏片。发生此病的水域上空多是鸥鸟比较密集。舌形绦虫的病鱼体瘦而腹部膨大,严重时,游动无力,鱼体失去平衡能力,侧游或负面朝上,浮于水面。剖开病鱼腹部,可见体腔内充塞虫体,虫体数目较少时,虫体肥厚,虫数多时,虫体细长。鱼内脏遭到虫体挤压萎缩,严重时,肝、肾等内脏破损,病鱼死亡。 1.2.3 头槽绦虫为扁带状,有许多节片组成,头节略呈心脏形,顶端有顶盘,两侧有两个深沟槽,无明显颈部。头槽绦虫引起淡水鱼的肠道寄生虫疾病。病鱼口常张开,但食欲下降,严重的腹部膨大,失去平衡能力,腹部朝上或者侧游,剖检可见体腔中充满带状的虫体,其内脏受到虫体挤压而变形萎

寄生虫各章习题(有答案)

第一章总论 二、单项选择题 1.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叫 A.体外寄生虫 B.体内寄生虫 C.兼性寄生虫 D.永久性寄生虫 E.暂时性寄生虫 2.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叫 A.终宿主 B.第一中间宿主 C.保虫宿主 D.第二中间宿主 E.转续宿主 3.可诱导变态反应的寄生虫抗原有 A.表面和虫体抗原 B.代谢产物抗原 C.绦虫的囊液和线虫的蜕皮液 D.死亡虫体的分解产物 E.A、B、C、D全部 4.寄生虫对宿主的机械性损伤,除外 A.阻塞腔道 B.夺取营养 C.压迫组织 D.吸附作用 E.破坏细胞5.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有 A.无季节性 B.仅有季节性 C.无地方性 D.仅有地方性 E.既有地方性,又有季节性 6.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生物因素是 A.寄生虫病患者的存在 B.感染的脊椎动物的存在 C.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的存在 D.带虫者的存在 E.健康人群的存在 7.寄生虫病的传染源,除外 A.感染的中间宿主 B.带虫者 C.感染的家畜 D.感染的野生动物 E.寄生虫病患者 8.寄生虫侵入人体后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 阶段是 A.诊断阶段 B.致病阶段 C.感染阶段 D.游移阶段 E.寄生阶段 9.专性寄生虫是 A.成虫营自生生活的寄生虫 B.幼虫营自生生活的寄生虫 C.既可营自生生活,又可营寄生生活的 寄生虫 D.成虫和幼虫均营自生生活的寄生虫 E.寄生虫生活史全部阶段,或至少有部 分阶段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 10.机会致病寄生虫是 A.偶然感染的寄生虫 B.感染非正常宿主的寄生虫 C.暂时寄生的寄生虫 D.免疫功能低下时致病的寄生虫 E.免疫功能正常时致病的寄生虫 11.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中人主要作为 A.保虫宿主 B.转续宿主 C.终宿主 D.第一中间宿主 E.第二中间宿主 12.预防不需中间宿主,并经口感染的寄生 虫主要采取的措施,除外A.粪便管理 B.防止粪便污染食物、水源 C.注意个人卫生 D.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 E.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

鱼类寄生虫病常用药

鱼类寄生虫病常用药 2008-07-18 15:53 (一)高锰酸钾 俗称灰锰氧,为紫色细长结晶,无臭,易溶于水,为强有力的氧化剂,与有机物相遇即释放氧,而将有机物氧化,其本身则还原为二氧化锰。本品杀菌力强,能破坏机体组织而杀死微生物和一些寄生虫,但其作用亦极易受有机物所减弱。鱼病防治上多用药浴法。 以10ppm浓度浸洗病鱼1-1.5小时,可杀死锚头鳋和鱼体表的几种孢子虫;以20ppm浓度浸洗病鱼15-30分钟,可治疗鱼类指环虫病和三代虫病。 注意事项:①本品的水溶液极易分解而失效,因此应现配现用;②应放置在有色瓶中密闭保存,本品在阳光下易氧化失效。 (二)硫酸铜 又名蓝矾、胆矾。为蓝色结晶或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对病原体有较强的杀伤力和收敛伤口的作用。其铜离子能与蛋白质结合而生成蛋白盐,使蛋白质变性沉淀,并使寄生虫的酶失去活性,从而达到杀死寄生虫的作用,特别是对原虫有较强的杀伤力。 1.常用方法 1)全池泼洒常用浓度为0.7ppm,可防治车轮虫、斜管虫、口丝虫等原生动物病,也可杀死青泥苔、水网藻、蓝绿藻等。如与硫酸亚铁以5:2比例配合,可提高渗透压,以0.7ppm的浓度(硫酸铜0.5ppm+硫酸亚铁0.2ppm)可杀死复口吸虫、甲壳类等。 2)鱼体浸洗单独使用为8ppm,作用同上。8ppm硫酸铜和10ppm的漂白粉混合液,在水温15℃左右,浸洗20-30分钟,可以防治烂鳃病、赤皮病和原虫类等病。 3)挂袋可单用也可与硫酸亚铁以5:2的比例合用在食场挂袋,但当天的总剂量不能超过0.7ppm。

2.注意事项 1)硫酸铜的安全浓度范围较小,故测量池水体积和计算用药量时,务必准确;同时溶解药物的水温不要超过60℃,否则易失效。 2)同一池塘反复使用硫酸铜,会使池底铜离子的积累增加,从而抑制饵料生物的生长,同时还对鱼体肝、肾、肠道有一定毒害,影响鱼体摄食和生长,故不能经常使用。 (三)硫酸亚铁 硫酸亚铁又名绿矾、青矾,为淡绿色结晶,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在潮湿空气中,或水溶液放置过久都易被氧化分解,生成黄褐色不溶性碱或盐,使溶液呈酸性,不能再供药用。本品不具毒杀作用,因此一般不单独使用,多与硫酸铜、敌百虫合用,以提高药物渗透能力而增强药效。 (四)敌自由 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有机磷毒杀剂,纯品为白色结晶粉末,工业品为白色块状固体,含有效成分90%左右,能溶于水,对虫体具有强烈的胃毒作用和一定的触杀作用,并表现有一定的渗透活性。其杀虫活性归因于它的代谢转化产物敌敌畏,即敌百虫在虫体内转化成为毒力更大的敌敌畏。敌敌畏是胆碱酯抑制剂,使胆碱酯酶的活性受抑,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从而致使虫体神经末梢部分释放出来的乙酰胆碱不能迅速被水解,产生蓄积,引起组织功能改变,出现神经失常、中毒而死亡。目前敌百虫的剂型有多种,水产上用的较多的是90%晶体敌百虫。 1.用法用量 1)全池泼洒90%晶体敌百虫单独使用,0.2-0.5ppm的浓度,可杀死单殖吸虫,甲壳类和水蜈蚣、蚌虾和鱼鲺等。敌百虫可与硫酸亚铁和面碱合用加强其药效。与硫酸亚铁合用以4:1的比例配合,剂量为 0.2-0.3ppm,与面碱合用(1:0.6)剂量为0.2ppm浓度,作用同前。 2)浸洗以5-10ppm浓度浸洗鱼体,作用同全池泼洒。 3)内服法以1~3%的浓度拌入饵料投喂,可驱除绦虫、线虫等肠道寄生虫。 4)敌百虫、漂白粉、食盐合用可治疗孢子虫病、据陈锦富(1992)介绍:三种药物的比例为,敌百虫3克,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一)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一) 论文关键词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危害;防治措施论文摘要总结了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对鱼类的危害,以及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病和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病两大类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同时提出了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越来越大,鱼病发生机率和危害性也不断提高,已逐渐成为制约国内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寄生虫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寄生虫对鱼类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寄生虫就有可能大量侵入宿主,从而导致寄生虫病暴发,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1寄生虫病对鱼类的危害 寄生虫对鱼类的影响显著时可引起宿主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甚至造成死亡。寄生虫病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机械性刺激及损伤。机械性刺激及造成组织损伤是寄生虫病共有的一种特征,可直接造成鱼类死亡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的病变,带来不良的后果。二是压挤与阻塞。一些寄生于鱼类体内的寄生虫往往能造成对宿主组织器官的压挤,引起萎缩、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三是掠夺宿主的营养。寄生虫的营养取自宿主,其结果必然是或多或少地对宿主产生某种危害,轻者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影响,重者可至死亡。四是毒素的作用。寄生虫在寄生过程中,其代谢产物排泄于宿主体内。有些寄生虫还能分泌特有的有毒物质,对宿主产生一定的影响。 2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二是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 2.1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病 (1)隐鞭虫病。隐鞭虫寄生于淡水鱼的鳃和皮肤。鳃隐鞭虫主要破坏鳃小片上皮并产生凝血酶,使其血管阻塞,黏液增多,严重时鱼类呼吸困难,不摄食,离群独游或靠岸边聚集于水面,体色暗黑,体形消瘦。主要流行于5~10月,7~9月发病较多,往往表现为急性型。(2)粘孢子虫病。其中碘泡虫病危害较广,碘泡虫形成的胞囊,大的肉眼可见。鲢碘泡虫主要为害白鲢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体表、鳃、心脏、血液等,致使病鱼狂游乱窜,打圈,狂跳出水面,鱼体极度消瘦,尾上翘,肝、脾萎缩,腹腔积水,肠内无食物等症状。饼形碘泡虫主要寄生于草鱼种的肠道,严重时前肠粗大,肠壁呈白色糜烂状,鱼体发黑,腹部膨大,不摄食,消瘦而死。野鲤碘泡虫主要侵袭鱼的体表、鳍和鳃等,能引起鱼种死亡。主要流行于5~7月,表现为急性型。 (3)斜管虫病。斜管虫主要寄生于鱼的鳃、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黏液,皮肤表面有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破坏组织,影响鱼的呼吸,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发黑,漂游水面或侧卧,靠近岸边,不久死亡。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初冬和春季为其流行季节。 (4)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时鱼体覆盖1层白色薄膜,病鱼行动迟钝,漂浮水面,不断与其他物体磨擦或跳出水面,能造成成批死亡。主要流行于初冬和春末,尤其是密集放养的越冬池易感染此病。 (5)车轮虫病。是鱼类很普通的原虫病,严重时鱼体分泌大量黏液,车轮虫较密集的部位,如鳍、头、体表等出现1层白翳,素有白头白嘴病之称,尤其危害下塘10d左右的鱼苗,使其口腔充塞黏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呈“跑马”现象,鱼体消瘦。此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现,4~7月较流行。 2.2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病 (1)指环虫病。在我国饲养鱼类中致病的有鳃片指环虫、鳙指环虫、鲢指环虫和坏鳃指环虫。主要寄生于锶部,严重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呼吸困难,鳃部

这几种鱼类常见寄生虫

这几种鱼类常见寄生虫,你了解吗? 陈琦,湖北武穴市江堤路四海渔需店技术员(北京渔美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程辉辉,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鱼类寄生虫种类繁多,但大部分都是条件致病性。有的寄生虫具有专一性,只能寄生在特定寄主(鱼类)上,但一种鱼却能被多种寄生虫寄生。鱼类被寄生虫寄生之后,常常引起自身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身体发炎贫血等并进而导致死亡。对于寄生虫防治,主要是切断传染源,保持水质底质良好,提高鱼体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做好各阶段的消毒工作等。切记,不要等到寄生虫病发严重了才开始杀虫,因为杀虫不仅风险大而且对鱼的生长繁育都有很大影响,一些杀虫药也容易杀死水里的部分浮游生物引起水体失衡而使水质变差,因此对于寄生虫病要以预防为主,以养水保健为主。 1车轮虫 车轮虫属纤毛门,缘毛目,车轮虫科。虫体侧面观如毡帽状,反面观圆碟形,运动时如车轮转动样,隆起的一面为前面或称为口面,相对凹入的一面为后面或称反口面。车轮虫用附着盘附着在鱼的鳃丝或皮肤上,并来回滑动,有时离开宿主在水中自由游泳。游泳时一般用反口面向前像车轮一样转动,所以叫车轮虫。车轮虫一年四季均可检查到,流行于4-7月,但以夏、秋为流行盛季,其适宜水温20-28℃,常寄生鱼的鳃上和鳍条上,鱼苗可出现“白头白嘴”或“跑马”(环游不止)症状。生活在优良环境的健康鱼体上车轮虫即便存在也是数量很少;但在环境不良时,例如水体小、放养密度过大等,或鱼体受伤及发生其他疾病,身体衰弱时,则车轮虫往往大量繁殖,成为病害。在显微镜下看到少量虫体影响不大不能盲目就杀虫,因为少量虫体附着在鳃上是常见的。镜检时4×10倍显微镜视野下超过10个以上即可确认发病。 预防:放苗前注意检查,放养密度不能过大,减少鱼体机械损伤,提高鱼体免疫力,保持水质良好。 治疗: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或者使用福尔马林全池泼洒。市面上专杀车轮虫的特效药,鳜鱼杀车轮虫用药要谨慎。 大口黑鲈车轮虫侧面大口黑鲈车轮虫正面 2鳃霉 鳃霉菌侵入鱼体鳃部从而引起鱼类发病,即为鳃霉病。鳃霉病是鱼的一种常见病,此病常发生在有机质含量很高水质较差的水体,常在5-10月发生,6-7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率可达70%-80%,死亡率可达90%上,危害严重。注意鳃霉和鳃黑色素细胞的区别:鳃霉在10×40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明显的分枝状菌丝体,呈灰色;而黑色素细胞则无菌丝结构,呈现黑色。 预防:经常保持水质清新,防止水质恶化,定期全池遍洒25ppm生石灰。 治疗:用霉菌净或禽用红霉素全称泼洒。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18-11-29T10:39:58.68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作者:武才琪王庆林(通讯作者) [导读] 然后分析了寄生虫病对淡水鱼类造成的危害,最后总结了几点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检验系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淡水鱼类的养殖密度不断提高,虽然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病害风险。本文以寄生虫病为核心,首先介绍了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常见类型,然后分析了寄生虫病对淡水鱼类造成的危害,最后总结了几点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淡水鱼;寄生虫病;类型;危害;防治措施 我国淡水鱼类采用集约化养殖模式,为鱼类流行病的发生和传染创造了条件,是造成经济损失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寄生虫对鱼类的危害不明显,两者处于平衡状态;一旦生态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寄生虫就会侵入宿主,影响鱼类正常生长发育。以下结合实践,探讨了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常见类型 1.1 单细胞原生动物 第一,隐鞭虫病。该寄生虫一般侵入鱼类的鳃部和皮肤,随着数量增多,会破坏鳃小片组织,并产生凝血酶。由于血管阻塞,增加了黏液数量,影响鱼类的正常呼吸,继而出现不摄食、离开群体、靠近岸边等征象,久而久之导致体形消瘦、营养不良。该疾病主要出现在每年7-9月,具有发病急、危害重的特点。 第二,小瓜虫病。该寄生虫侵入鱼类后,体表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症状表现为行动迟缓,或漂浮在水面上,或者和其他物体相互摩擦接触,容易造成大量死亡。该疾病主要出现在春末和初冬时节,尤其在鱼类数量密集的越冬池中,小瓜虫病的感染概率较高。 第三,车轮虫病。该寄生虫侵入鱼类的头部、鳍部、体表,鱼类会大量分泌黏液,1-2周的鱼苗是主要受害群体。鱼类的口腔内、呼吸道存在大量黏液,因此影响正常的呼吸和进食,导致体形消瘦,主要出现在每年4-7月。 第四,粘孢子虫病。以碘泡虫为例,对于鱼类的危害范围广,该寄生虫伴有较大的胞囊,寄生在鲢鱼体内,会对神经、皮肤、心血管系统和感觉器官产生破坏,鱼类出现打圈、乱窜的现象,尾部上翘、腹腔积水、肝脾功能减退。寄生在草鱼体内,则会危害肠道功能,出现肠道粗大、肠壁糜烂、体形消瘦等征象,最终因不摄食而死[1]。该疾病主要出现在每年5-7月,具有发病急的特点。 1.2 多细胞后生动物 第一,吸虫病。该寄生虫侵入鱼类后,首先出现挣扎、跳跃征象,然后游动缓慢直至失去平衡感。由于头部充血,可见鱼类的脑室、眼眶等部位出现鲜红色,机体呈现弯曲状。该疾病主要出现在每年5-8月,部分鱼类伴有白内障疾病,具有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第二,鱼怪病。该寄生虫具有成对寄生的特点,主要入侵胸鳍和心腔部位,并通过一个孔道和外界相连。在疾病影响下,鱼类的性腺发育不全,出现机体失衡、狂躁不安等征象,并在短时间内死亡,主要出现在水库和湖泊中。 第三,指环虫病。常见寄生虫类型如鲢指环虫、鳙指环虫、坏鳃指环虫等,寄生在鱼类的鳃部,导致黏液分泌增多,因呼吸困难必须张开鳃盖,是引起幼苗大量死亡的原因之一。该疾病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最佳繁殖温度是20-25℃[2]。 第四,中华鱼蚤病。该寄生虫病在轻度感染时,鱼类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时则会影响鱼类的呼吸,出现躁狂不安的征象。鱼蚤在摄食的同时,会分泌溶解组织的酶类物质,导致鳃部表皮损坏,降低了血色素水平,改变白细胞成分,最终因消瘦死亡。该疾病主要发生在每年5-9月,2龄以上草鱼是主要发病群体。 2.寄生虫病对淡水鱼类造成的危害 寄生虫病对淡水鱼类造成的危害,主要是生长发育缓慢,降低了抵抗力,严重情况导致鱼类死亡。在我国南方地区,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生率高,其中死亡率约为20%-30%。结合实际案例,2001年苏南和苏北地区,鳜鱼养殖场内发现鳜鱼尾孢虫,部分鱼池内的死亡率超过60%;2002年山东章丘地区,养殖场内发生车轮虫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 具体分析来看,寄生虫病对淡水鱼类的危害如下:①因机械性刺激损伤鱼类组织,鱼类出现不同病变或死亡,并且将病变传染至整个鱼塘或养殖场;②在阻塞和挤压效应下,寄生虫会挤压鱼类的正常器官组织,出现肌肉萎缩、功能坏死等病变;③掠夺鱼类的营养物质,鱼类生长期间的营养供给不足,从而诱发消瘦疾病;④寄生虫在鱼类体内直接排放代谢产物,导致毒素持续累积,或者分泌出有毒有害物质,影响鱼类的健康生长。 3.针对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消毒管理 第一,定期清理养殖场和池塘,要求排净池内水体,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用量控制在160kg/亩,加水化成石灰浆泼洒在池塘内。第二,对幼苗进行严格检疫,避免携带病原菌和寄生虫,进入鱼塘之前,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第三,养殖过程中,每月对鱼塘进行消毒,使用敌百虫泼洒;并且合理选择饲料、控制用量,防止水体污染。第四,推荐选择抗病能力强的鱼种,规范养殖管理措施,提高鱼类的免疫力,降低寄生虫病发生率。 3.2 制定预防措施 首先优化鱼塘设计,要求每个池塘具有独立的进水口和排水口,保证水源清洁充足,从源头控制水体质量,避免携带病原菌。其次,在寄生虫病高发时期,应该使用药物进行预防,一方面从饲料入手,进行消毒和杀虫;另一方面投喂药饵,抑制病原菌增殖[4]。最后从鱼类本身出发,越冬时期选用配合饲料,开春季节则适当添加营养成分、免疫调节剂等。同时采用拉网锻炼法,增加鱼类运动量;装运时避免损伤皮肤外表,阻断病原菌的入侵途径。 3.3 使用化学药物 推荐使用化学药物如优马林、鱼虫杀星,前者可有效治疗斜管虫、小瓜虫、车轮虫等,具有消毒抗菌功效,且不会引起公害和污染;

综述鱼类寄生虫、寄主和环境三者间的关系

综述鱼类寄生虫、寄主和环境三者间的关系 寄生虫是指一种生物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居住于另外一种生物体内,被寄居的生物称为宿主或者寄主,寄生虫的寄生行为同时对卑寄生生物产生损害。寄生行为时寄生虫在宿主或者寄主体内或者依靠寄生虫自身一些特化的器官附着于宿主或者寄主体外,以从中获取维持其生存、发育甚至繁殖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或者是庇护其不受其他不利因素干扰的行为。此外,更加广义地说,就是小型生物依附大型生物来生存,可以被称为寄生,因此病毒也是可以称为寄生虫。 从自然生活演化为寄生生活,寄生虫经历了漫长的适应宿主环境的过程。寄生虫长期适应于寄生环境,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营养和空间依赖性越大的寄生虫,其自生生活的能力就越弱;寄生生活的历史愈长,适应能力愈强,依赖性愈大。寄生虫只能选择性地寄生于某种或某类宿主。寄生虫对宿主的这种选择性称为宿主特异性,实际是反映寄生虫对所寄生的内环境适应力增强的表现。寄生虫可因寄生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形态构造变化,甚至因此而产生一些适应宿主的结构或者功能。 由于寄生虫的寄生活动,寄生在鱼类上的寄生虫对鱼类的影响是比较大地,显著时可引起被寄生鱼类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甚至造成死亡。 鱼类的寄生虫病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机械性刺激及损伤。机械性刺激及造成组织损伤是寄生虫病共有的一种特征,可直接造成鱼类死亡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的病变,如机械性损伤带来的感染、炎症等。二是压挤与阻塞。某些寄生于鱼类体内的寄生虫往往能造成对鱼类体内组织器官的压挤,引起萎缩、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三是掠夺宿主的营养。寄生虫的营养取自宿主,其结果必然是或多或少地对宿主产生某种危害,轻者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影响,重者可至死亡。四是毒素的对鱼类的作用。寄生虫在寄生过程中,其代谢产物排泄于宿主体内;有些寄生虫还能分泌特有的有毒物质,对宿主产生一定的影响。五是引起寄主的超敏反应。寄生虫或者是寄生虫产生的物质被寄主体内识别为抗原,引起寄主体内强烈的免疫反应,而导致寄主的损伤。 寄生和互利共生一样,都是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生物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只是寄生是对宿主有害,而互利共生是双方都有利。而寄生关系的其原由有三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由空间联系发展到食物联系。先有简单的共栖,再过渡到宿主体上,进而进到体内共栖,不同程度的共栖为发展营养联系建立基础。食物联系可能开始时只是一种对一方有利另一方无害的偏利共生。当一方依赖于另一方体液来维持生活,即发展为寄生关系;第二种途径是通过捕食过渡到寄生。在自然界中尚保存过渡的痕迹。第三条途径是未来的宿生物偶然的潜入体内,虽然寄主体内是暂时的生活地点,但对寄生物十分有利,成功为兼性寄生物。寄生关系从上述共栖、捕食和偶然寄生三条途径产生后,可以往不同的方向演化。由寄生产生的这三种途径可以看出,寄生是进化过程中生物个体为了生存而演变出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这种演变中,寄生虫在形态构造,生理功能等方面就产生了许多的变化。首先,寄生虫为了生活需要确定它们的寄主,还要适应寄主体内的环境。这就迫使它们要有所变化。为了寻找寄主或者在寄主体内迅速到达寄生部位,它们的运动结构在不同的寄生环境便演化出不同的适应方式。 鱼类的寄生虫感染鱼类的途经有三个途经:经口感染、经皮感染和经血感染。经口感染:很多虫卵、幼虫或包囊可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鱼体中。鱼吞食受污染的饲料及带有幼体的中间宿主,而受感染,如艾美虫、绦虫及寄生于肠道中的吸虫等。经皮感染:即是感染阶段之寄生虫通过鱼类皮肤、鳃、鳍而感染鱼类。它们可主动侵袭鱼类(如双穴吸虫的尾蚴)或从伤口进入鱼体。经血感染:这种感染方式在鱼体上较少见。它是通过动物媒介的叮咬而将病原接种到鱼类血液中,病原通过体外寄生虫的口器而达鱼类的血液或组织,如蛭类叮咬鱼体而传播寄生于血液中的原生动物,如锥虫。 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外,其实寄生虫病都是可以预防的。建立检疫制度。对从外地引进,或引种到外地去的种鱼、苗种进行检疫,确认无病和无病原后再放养,以防地区性寄生虫病扩散传播。每年在鱼苗、鱼种放养前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杂物、杂草,用药物消灭池中病原生物。必须坚持年年清塘消毒,才能达到预防鱼病之目的。清塘消毒工作主要包括:清整池塘:每年冬天,待鱼出池后,排干池水,修补池埂,拔除池边杂草,并挖去过多的淤泥。药物清塘: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饼、氨水等。生石灰不但能杀灭塘内病原、中间寄主、携带病原的动物和敌害,而且还有改良土壤、水质和施肥作用。

观赏鱼33种常见病与治疗

观赏鱼33种常见病及治疗 、锚头虫(锚头鳋) (一)、感染的迹象。 雌锚头虫,它们是寄生虫,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虫关的 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 春季在身体自由端有两个大约 3毫米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大长度 达到大约20毫米。 (二)、感染详述。 尽管锚头虫的名字很普通, 但是它们根本不是虫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桡足 类的甲壳动物。和大多数甲壳动物一样, 它们的成熟要经过几个幼虫期。 的第一幼虫自由游动, 直到它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自己贴在鳃上。 进入不游动期。一次卵化出的幼虫里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止寄生状态。 又使自己贴在寄主鱼身上并发育成蠕虫状态的寄生虫。 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 或继续产几次卵。 寄生虫死亡时,留在鱼皮肤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 由此鱼类 不能痊愈。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锚头虫深深地刺穿到鱼身体组织里之后, 使自己牢牢地贴在鱼身 上。人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虫子摘下来, 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对鱼有潜在的危 害。使用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虫子从一条条鱼身上除掉。现在有水族箱处理剂能 杀死成虫。也池塘里,重复使用抗原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虫。 使用敌百虫也可以杀死成虫。 二、黑斑病(皮居新穴吸虫,也被认为是皮居茎双穴吸虫和其他品种) (一) 、感染的迹象。 黑色或褐色的小斑点,达 2毫米宽,出现在身上和鳍上,有 时也出现 在眼睛上和嘴上。 (二) 、感染详述。 斑点是含有幼虫期的肠吸虫的胞囊, 如皮居新穴吸虫,胞囊里有很重的 色素。幼虫期也被称为皮居船形吸虫。成年期的虫子生活在水鸟的肠, 水鸟是吃了藏匿着幼 虫的鱼而受到侵扰的。 在水鸟的脏里,包裹着每一个幼虫的膜散开, 虫子在几周之后发育成 熟。成虫产的卵在鸟的排泄物中排出, 落入水中的卵发育成片自由游动的幼虫, 幼虫寄生于 水螺身上。几周之后,寄生虫离开水螺并开始了寄一开合适的鱼类寄主的又一个周期。 当寄 生虫达到大约1毫米宽时,每个虫子身体上生出一层黑膜, 在皮肤下形成独特的斑点。 轻微 的黑斑病传染对鱼没有什么伤害, 因为生活周期,环境条件复杂,是不会使黑斑病从一条鱼 上传染到另一条鱼身上的。 (三) 、推荐的治疗方法。 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能杀死寄生虫, 但是黑斑点一旦形成,就会 留下痕迹。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虫的生长周期,通过确保水鸟不 *近池塘或水族 箱,并且没有被寄生虫寄生的螺出现的方法。 三、血鞭毛虫一昏睡病 (隐鞭虫,现在也包括锥桨虫和锥体虫) (一) 、感染的迹象。 传染上隐鞭虫的鱼无精打彩并且游动不正常, 鱼变得消瘦,眼睛凹陷, 鱼鳃发白(说明缺少红血球)。受到严重侵害的鱼死亡。锥体虫看来是相对不致病的,并且 不会产生 如此严重的症状。 春季从卵孵化出来 一旦贴上,它们就 然后交配过的雄性

水产养殖中常见寄生虫的图文详解

水产养殖中常见寄生虫的图文详解 水产养殖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害,寄生虫是危害水产动物生长和健康的重大病害之一。那么,水产养殖中到底有哪些寄生虫呢? 一、肉眼直接识别的寄生虫 扁弯口吸虫、锚头鳋、中华鳋、孢子虫(胞囊)、球虫(艾美虫胞囊)、碘泡虫(胞囊)、绦虫、九江头槽绦虫、孢子虫、鱼怪等。 二、需显微镜辅助观察的寄生虫 鳃隐鞭虫、纤毛虫、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小瓜虫、卵涡鞭虫、复口吸虫、华枝睾吸虫、刺激隐核虫等。 1.鳃隐鞭虫 每年5月~10月份流行。冬春季节,鳃隐鞭虫往往从草鱼鳃丝转移到鲢、鳙鳃耙上寄生,但不能使鲢、鳙发病,因鲢、鳙鱼有天然免疫力成为“保虫寄主”。同时,大鱼对此虫也有抵抗力。 2.斜管虫病

寄生于各种淡水养殖鱼类,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往往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观赏鱼亦被寄生。流行季节在每年3-5月,适合斜管虫大量繁殖的水温是12~18℃,水温低至8~11℃时,仍可大量出现。用显微镜确诊后,需用斜管虫或专杀寄生虫类产品进行杀虫,3~5天后复检,杀灭效果不理想时需要复杀。

3.小瓜虫病(白点病)

病鱼体表和鳃瓣上布满白色点状的虫体和胞囊,肉眼可见,故又叫白点病。体表头部、躯干和鳍条处黏液明显增多,与虫体混在一起,似有一层薄膜,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发病季节,春、秋季南方初冬季均是流行季节。治疗此病,主要有硝酸亚汞、醋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硫酸铜、高锰酸钾等。但前三种会造成药残而危害人类健康,国家已明文禁用,后几种疗效逐年减退,甚至无效。(观赏鱼可以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

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

淡水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随着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不断发展 养殖密度越来越大 鱼病发生机率和危害性也不断提高 已逐渐成为制约国内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寄生虫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 大多数寄生虫对鱼类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 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 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 然而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 寄生虫就有可能大量侵入宿主 从而导致寄生虫病暴发 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一、寄生虫病对鱼类的危害寄生虫对鱼类的影响显著时可引起宿主生长发育缓慢 抵抗力下降 甚至造成死亡。 寄生虫病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机械性刺激及损伤 机械性刺激及造成组织损伤是寄生虫病共有的一种特征 可直接造成鱼类死亡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的病变 带来不良的后果 二是压挤与阻塞 一些寄生于鱼类体内的寄生虫往往能造成对宿主组织器官的压挤 引起萎缩、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 三是掠夺宿主的营养 寄生虫的营养取自宿主 其结果必然是或多或少地对宿主产生某种危害 轻者表现为营养不良 生长发育受影响 重者可至死亡 四是毒素的作用 寄生虫在寄生过程中 其代谢产物排泄于宿主体内。有些寄生虫还能分泌特有的有毒物质 对宿主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 1 隐鞭虫病。隐鞭虫寄生于淡水鱼的鳃和皮肤。鳃隐鞭虫主要破坏鳃小片上皮并产生凝血酶 使其血管阻塞 黏液增多 严重时鱼类呼吸困难 不摄食 离群独游或靠岸边聚集于水面 体色暗黑 体形消瘦。主要流行于5~10月 7~9月发病较多 往往表现为急性型。 2 粘孢子虫病。其中碘泡虫病危害较广 碘泡虫形成的胞囊 大的肉眼可见。鲢碘泡虫主要为害白鲢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体表、鳃、心脏、血液等 致使病鱼狂游乱窜 打圈 狂跳出水面 鱼体极度消瘦 尾上翘 肝、脾萎缩 腹腔积水 肠内无食物等症状。饼形碘泡虫主要寄生于草鱼种的肠道 严重时前肠粗大 肠壁呈白色糜烂状 鱼体发黑 腹部膨大 不摄食 消瘦而死。野鲤碘泡虫主要侵袭鱼的体表、鳍和鳃等 能引起鱼种死亡。主要流行于5~7月 表现为急性型。 3 斜管虫病。斜管虫主要寄生于鱼的鳃、体表 刺激寄主分泌大量黏液 皮肤表面有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 破坏组织 影响鱼的呼吸 病鱼食欲减退 鱼体消瘦发黑 漂游水面或侧卧 靠近岸边 不久死亡。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 初冬和春季为其流行季节。 4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 严重时鱼体覆盖 层白色薄膜 病鱼行动迟钝 漂浮水面 不断与其他物体磨擦或跳出水面 能造成成批死亡。主要流行于初冬和春末 尤其是密集放养的越冬池易感染此病。 5 车轮虫病。是鱼类很普通的原虫病 严重时鱼体分泌大量黏液 车轮虫较密集的部位 如鳍、头、体表等出现一层白翳 素有白头白嘴病之称 尤其危害下塘10d左右的鱼苗 使其口腔充塞黏液 嘴闭合困难 不摄食 呈“跑马”现象 鱼体消瘦。此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现

最常见的6种肉类寄生虫

最常见的6种肉类寄生虫 1、广州管圆线虫 又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因进食了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生或半生的螺肉而感染。其幼虫主要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脑膜和脑炎、脊髓膜炎和脊髓炎,可使人致死或致残。 福寿螺含有大量广州管圆线虫(华盖供图) 含虫食物:福寿螺 福寿螺带有多种寄生虫。一只福寿螺中就多达3000条至6000条管圆线虫。 避免方法 食用福寿螺必须经过100摄氏度的高温彻底烹煮熟透。 含虫食物:未熟肉类

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和鸟类都可以感染弓形虫,并且感染率很高。人的传染来源主要来自于这些动物的肉类。 避免方法 食用肉类前要充分烹煮至熟透,定时消毒与肉类有接触的厨具。 含虫食物:猪肉、黄鳝 避免方法 尽量减少鱼类的生吃次数,选择合法安全的用餐场所食用生鲜类食物。 含虫食物:小龙虾、蟹类 烤、炒、腌、醉等方式不能将小龙虾体内可能携带的肺吸虫幼虫全部杀死。 避免方法 不要食用生的或者半生的小龙虾、蟹类即可。小龙虾的虾头易潜伏细菌、寄生虫,一般不要食用。 5、绦虫 绦虫,是一种巨大的肠道寄生虫,普通成虫的体长可以达到72英尺。主要寄生于人小肠,虫卵在牛肠内孵化并可随血循环遍布全身,生长成囊尾蚴,人一旦食用含有囊尾蚴的牛肉或被囊尾蚴污染的食物,3个月后即会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人体内寄生牛带绦虫后,不仅会出现腹泻、腹痛症状,还会出现贫血、肠梗塞等并发症。

牛肉中可能含有牛带绦虫卵(华盖供图) 含虫食物:牛肉 避免方法 最好不购买未经检验的牛肉,切完牛肉后用开水洗烫砧板和刀具,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牛肉,牛肉最好冷冻后再食用。 6、肝吸虫 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病变主要发生于肝脏的次级胆管。成虫在肝胆管内破坏胆管上皮及粘膜下血管,虫体在胆道寄生时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等因素可引起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的超敏反应及炎性反应,出现胆管局限性的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

三文鱼很多寄生虫

蔡澜是一位非常知名的美食家、专栏作家,同时还是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 “正统的日本铺子,绝对不会卖三文鱼刺身,因为他们老早知道它的虫极多,只能用盐腌制过后烧熟来吃。”这是美食家蔡澜发表在香港某周刊上的《三文鱼》中的一句。 这样的一句话,放在当前的中国大陆,足以成为引爆热议的导火索。 只是网友们的态度各不相同。“恍然大悟型”的网友说“怪不得我每次吃生鱼片吐得连孕妇都自愧不如!”;“坦然面对型”的网友说“继续吃,怎么了”;“回头是岸型”的网友说“再也不吃了!再见我的最爱!”;而“我来辟谣型”的网友则说“在日本生活过多年的人表示纯属扯淡。” 更多吃货脑子里满是问号:“怎么办啊?吃还是不吃呢?” 处在舆论中心的蔡澜倒很淡定,当被问起“最近有人抨击您关于三文鱼多虫的说法,您如何看待”时,蔡澜说“大概是一群卖假日本料理的家伙吧,别管他们”。 在日本,鲑鱼和三文鱼是不一样的 打听了一圈,几个在日本生活过的人都说,无论是回转寿司店,居酒屋还是传统的日本料理店,都能见到三文鱼刺身的身影。蔡澜的这番论断,可能是因为没有区分日语中的“鲑”(さけ)和“三文鱼”(サーモン)所造成的误会——在中文里,三文鱼和鲑鱼意思相同。但日语中指向的是不同的鱼类:鲑通常指的是白鲑鱼,而三文鱼指的是在挪威等地养殖的大西洋三文鱼。 日本人确实没有生吃“鲑”的习惯,因为“鲑”容易有寄生虫。但挪威养殖的三文鱼,在日本是被广泛作为刺身食用的。也因此,杭州几家日本料理店都信誓旦旦地对记者表示,自己卖的是挪威深海三文鱼,肯定没问题。 不过,食用刺身可能引起寄生虫疾病也并非流言,因此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早已出台了针对性的食品安全法规,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规定鱼肉必须在零下35度冷冻15个小时,或是零下20度冷冻7天后才能生食,而欧盟的标准则是在零下20度冷冻超过24小时。 专家建议:最好还是吃熟食 昨天下午,记者咨询了杭州市卫生局疾控处。工作人员说,杭州从未收到过因三文鱼寄生虫致病的报告。 那么三文鱼究竟有没有寄生虫?浙江大学食品科学研究所所长郑晓冬教授说,任何的生物都有可能被寄生,想要吃得放心,最好还是吃熟食。目前,正规市场上作为刺身贩售的三文鱼,90%以上都是从挪威进口的,都已经过国家进出口检疫的把关,所以寄生虫问题并非普遍现象。相对于寄生虫而言,鱼类在运送、加工的途中被微生物污染的几率更高,更需引起关注。

寄生虫病在水鱼类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寄生虫病在水鱼类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摘要]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养殖密度不断扩大,鱼类害病的发生机率与危害性随之提高。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兴起,使得因寄生虫引起的鱼类流行病发生频繁,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就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给鱼类生存造成的危害作了阐述,并提出了防止寄生虫病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危害;措施 引言 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养殖密度不断扩大,鱼类害病的发生机率与危害性随之提高。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兴起,使得因寄生虫引起的鱼类流行病发生频繁,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损失。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占据相当比例,这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大部分寄生虫无法对鱼类造成明显的危害,在较为稳定情况的水生态系统下,宿主和寄生虫的种群两者之间一般可以处在较为平衡的一种状态,但是唯有当整个环境和生态发生急剧变化时,寄生虫才有可能出现大量侵入宿主的情况,进而暴发寄生虫病,为渔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1寄生虫病对鱼类造成的危害 寄生虫能够给鱼类造成比较显著的影响,在成长期间它能够使宿主的生长发育较为缓慢,会使抵抗力进一步下降,更有甚者会引发死亡出现。当寄生虫所造成的影响并不显著时,养鱼者通常难以给与必要的重视。根据生产情况分析,细菌性体表病属于淡水鱼类的主要细菌性疾病,而引起此类疾病发生进而不断流行的主要因素就是寄生虫所引起的损伤。所以,要高度重视寄生虫给鱼类造成的危害。 在我国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鱼类寄生虫病,导致鱼类死亡,死亡率低的为20%~30%,而严重者达90%以上。2001年,在处于苏南、苏北地区的鳜鱼养殖的鱼塘里面发现了鳜鱼尾孢虫,有的鱼池发病率及死亡率甚至达到60%以上。2002年,在山东章丘某鱼塘发生极为严重车轮虫病,导致大批的鲤鱼种类纷纷死亡,造成的危害比较大。当鱼类及观赏鱼类一旦感染上了多子小瓜虫,如果不及时去进行治疗,鱼种的病死率常会达到60%以上,严重时会达到80%以上,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寄生虫病的危害主要有以下4点:会引起机械性刺激及导致组织损伤,这是寄生虫病的一种共有的特征,能够直接导致鱼类死亡或出现其他病变,产生不良影响;会产生压挤和阻塞,有些寄生虫常寄生于鱼类体内易造成对宿主内部组织器官的压挤,从而导致萎缩、坏死甚至生理机能的丧失;使宿主的营养被掠夺,因为寄生虫的营养来自宿主,所以常常会对宿主的营养进行掠夺,导致宿主营养不良,影响其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毒素的作用,由于寄生虫在寄生中

寄生虫病篇

寄生虫病篇 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其作为病原引起寄生虫病及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两方面。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家禽业生产的危害均十分严重。在占世界总人口 77%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寄生虫病依然广泛流行、威胁着儿童和成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寄生虫病的危害仍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病特别规划要求防治的6类主要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即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和锥虫病。按蚊传播的疟疾是热带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 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特别是农业区,以污水灌溉,施用新鲜粪便,有利于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在营养不良的居民中,肠道寄生虫病更加严重影响其健康。在不发达地区,尤其农村的贫苦人群中,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也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已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指标。有人称寄生虫病是“乡村病”、“贫穷病”,它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落后互为因果。因此寄生虫病是阻碍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人民的生活与生产习惯复杂多样,加以建国前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使我国成为寄生虫病严重流行国家之一,特别在广大农村,寄生虫病一直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有的流行猖獗,如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曾经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严重阻碍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曾被称为“五大寄生虫病”。在寄生虫感染者中,混合感染普遍,尤其在农村同时感染2.3种寄生虫者很常见,最多者一人感染9种寄生虫,有的5岁以下儿童感染寄生虫多达6种。此外,流行相当广泛的原虫病有:贾第虫病、阴道滴虫病、阿米巴病;蠕虫病有:旋毛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包虫病、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等。近年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如隐孢子虫病、弓形虫病、粪类圆线虫病的病例亦时有报告,且逐渐增加。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寄生虫病,在了解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基础上治疗甚至预防寄生虫病的产生。以下为常见的寄生虫病及其防治措施: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为人兽共患性疾病。在夏、秋季节,要重点防止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生。 一、主要症状 该病的主要症状为发热、畏寒、多汗、乏力、头昏、头痛、咳嗽、腹痛、腹泻和肝脾肿大等。潜伏期平均为40天,多数在3周至2个月之间。 二、急性血吸虫病诊断 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出现上述症状体征,粪便检查获血吸虫卵即可确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