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子宫内膜息肉癌变伴子宫肌瘤1例_高建津_51666

子宫内膜息肉癌变伴子宫肌瘤1例_高建津_51666

子宫内膜息肉癌变伴子宫肌瘤1例_高建津_51666

的病变,而C T 可100%发现病变,阳性率极高,因此CT 是早

期发现及诊断肾移植术后并发PCP 最好影像学显示方法。

总之,肾移植术后PCP 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为临床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对提高肾移植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犤1犦 Zhao DW 牞Zhang K 牞M a DQ 牞et al 牣Imaging of pneumocys tis cari -nii pneumonia in AIDS 犤J 犦牣Chin J Radiol 牞2002牞36牗4牘牶351-353牣赵大伟牞张可牞马大庆牞等牣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炎的影像学表现犤J 犦牣中华放射学杂志牞2002牞36牗4牘牶351-353牣

犤2犦 Zhongshan M edical College 牣H uman Parasitology 犤M 犦牣Beijing 牶

People 's M edical Pub lishing H ouse 牞1979牶102-103牣

中山医学院牣人体寄生虫学犤M 犦牣北京牶人民卫生出版社牞1979牶102-103牣

犤3犦 John V 牣Radiographic findings in pneumocys tis carinii pneum onia

犤J 犦牣Radiology 牞1972牞103牶539-541牣

犤4犦 H uan g SZ 牞C hen GH 牞W u ZC 牣Ch es t radiographic featu res of ac -quired imm unological deficiency syndrome 牗AIDS 牘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 犤J 犦牣J ou rnal of Practical Radiology 牞2001牞17牗5牘牶360-362牣

黄淑贞牞陈光辉牞吴振沏牣肾移植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胸部X 线表现犤J 犦牣实用放射学杂志牞2001牞17牗5牘牶360-362牣

犤5犦 C hen CS 牞Li YP 牞Ye M 牞et al 牣Radiographic imaging stu dy of

pneumocy stis carinii pneumonia in renal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 犤J 犦牣Chin J Radiol 牞2005牞39牗2牘牶216牣

陈成水牞李玉苹牞叶民牞等牣肾移植受者卡氏肺囊虫肺炎影像学研究犤J 犦牣中华放射学杂志牞2005牞39牗2牘牶216牣

犤6犦 Xian JF 牞Wang ZC 牞Lan BS 牞et al 牣Radiographic im aging of pneu -monia in acquired immun ological deficiency syndrome 犤J 犦牣J ou 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 牞1995牞14牗5牘牶276-277牣

鲜军舫牞王振常牞兰宝森牞等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炎的影像学表现犤J 犦牣临床放射学杂志牞1995牞14牗5牘牶276-277牣

犤7犦 Crans CA Jr 牞Bois elle PM 牣Imaging features of p neum ocystis cari -nii pneu monia 犤J 犦牣Crit Rev Diagn Imagin g 牞1999牞40牗4牘牶251-284牣

Endometrial polyps showed a focu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with uterine myoma :case report

子宫内膜息肉癌变伴子宫肌瘤1例

高建津,刘洁华,吴文瑛

(河北省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河北承德 067000)

[Key words ] T ransv aginal ultra so no gr aphy ;Endome trial po ly ps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息肉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3289(2007)07-1032-01[作者简介]高建津(1953-),男,天津人,大专,副主任医师。[

收稿日期]2006-12-13 [修回日期]2007-06-03

患者女,73岁。主因腹部隐痛半年,阴道不规则出血7天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无痛经,量中等。22岁结婚,孕5产4,均为顺产。已绝经30年。查体:宫颈轻度糜烂,宫体正常大小,质中等,活动度可,双附件触诊(-)。经阴道彩超检查:子宫体后位,体积48.3mm ×38.6mm ×52.8mm ,形态不规整,实质回声欠均匀,宫底局部外突,可见39.9mm ×21.0mm ×30.0mm 边界清楚的不均匀中强回声结节,内散在分布不规则小片状低回声。宫腔内可见30.8mm ×38.1mm ×9.0mm 不规则液性无回声区。宫内膜可见14.8mm ×3.8mm ×10.9mm 均匀的不规则中强回声隆起。双卵巢萎缩,未见明显异常回声。CD FI 检查:宫底结节周边可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间断包绕,V max 21.94cm /s ,V min 7.94cm /s ,RI 0.64。于子宫前壁肌层可见一蒂状彩色血流信号进入内膜中强回声之内,V max 7.86cm /s ,V min 3.30cm /s ,RI 0.58(见右图)。子宫动脉血流V max 30.99cm /s ,V min 10.60cm /s ,RI 0.66。阴道彩超诊断:子宫腔积液、宫内膜隆起样病变———息肉可能性大,恶性变待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诊刮病理:慢性炎,伴鳞状上皮增生。

手术所见:子宫体略大,双附件正常。行子宫、双附件切除

术。术后切开标本见宫底肌瘤直径3cm 大小,宫腔内有一息肉样肿物。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表面癌变(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Ⅰ期)。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肌壁间脂肪平滑肌瘤。

慢性宫颈炎。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率<0.5%。本例阴道彩超表现:宫腔内膜局部不规则隆起,呈宽基底指状的均匀中强回声,与子宫肌壁分界清楚。可见由肌层经息肉根部延伸进入的蒂状彩色血流信号,P W 显示为收缩期单峰、舒张期持续性的低速低阻动脉血流频谱,RI >0.5,可能是由于本例息肉血供来自肌层,仅于息肉表面发生癌变,未浸润正常子宫内膜基底层与功能层分别来自肌层弓状动脉的短小平行基底动脉和螺旋小动脉的终末支,未使正常的内膜血管网发生破坏。

1032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年第23卷第7期 Chin J M ed Imaging Tech nol ,2007,Vol 23,No 7

DOI 牶牨牥牣牨牫牴牪牴牤j 牣牨牥牥牫牠牫牪牳牴牣牪牥牥牱牣牥牱牣牥牫牨

妇产科完整病历(子宫肌瘤)

完整病历 姓名:陈某职业:无 性别:女住址;广州市 年龄:43岁入院时间:2012-02-14,9:00am 婚姻:已婚病例记录时间:2012-02-14,10:00am 民族:汉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 籍贯:广东省罗定市可靠程度:可靠 主诉:B超发现子宫肌瘤5年,末次月经延长至26天。 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则,14岁来潮,经期约5天,周期约22-23天。经量多,每日用卫生巾7-8片,无痛经、凝血块。平日白带量不多,无异味,无性交痛、性交出血。LMP:2012-1-11。5年前宫外孕时B超发现子宫肌瘤(具体大小部位不详),无明显经期延长及经量增多、白带增多,不伴下腹部不适、腰酸背痛,无大小便异常。未进行特殊诊治。宫外孕保守治疗后经量较以前减少,每日用卫生巾5-6片,余无明显改变。末次月经延长至2月初,经量如常,偏褐色,期间偶感左下腹隐痛,无恶心、呕吐、头晕、头痛。2012-2-4遂至罗定市妇幼保健院诊治,B超示子宫肌瘤(子宫后壁下段可见一高回声团,约98mm×73mm ×96mm,境界清楚,向外凸。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经量减少,2月6日渐干净。现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患病以来,患者精神、睡眠、胃纳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体重75KG。 月经婚育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则,14岁来潮,经期约5天,周期约22-23天。LMP:2012-1-11。经量多,每日用卫生巾7-8片,无痛经、凝血块。平日白带量不多,无异味,无性交痛、性交出血。5年前宫外孕保守治疗后经量较以前减少,每日用卫生巾5-6片,余无明显改变。27岁结婚,婚后无避孕。1996年自然流产一次,1997年足月顺产一个女婴,2005年人流一次,2007年宫外孕保守治疗。爱人及女儿体健。 既往史:2010年发现高血压3级,予美托洛尔、硝苯地平片口服治疗后血压维持平稳。否认糖尿病、肝炎、肺结核病史,否认外伤、输血史。对青霉素过敏。无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系统回顾: 呼吸系统:无长期咳嗽、咯血、咯痰、气喘,无呼吸困难及胸痛史。 循环系统:2010年发现高血压,予美托洛尔、硝苯地平片口服治疗后血压维持平稳。无头晕、心悸、发绀、气急、咯粉红色泡沫样痰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史。 消化系统:无反酸、喛气、呕吐、腹痛、腹泻、黄疸、呕血、便血、黑便史。 血液系统:无反复鼻出血、齿龈出血及瘀斑、瘀点史,无全身骨痛史。 泌尿生殖系统:无腰酸、尿痛、排尿困难、血尿、尿量异常史,无生殖器溃疡史。 代谢及内分泌系统:无怕冷、怕热、多汗、多饮、多尿、多食史,身体无显著消瘦或肥胖史,无性格异常改变等。 肌肉骨关节系统:无游走性关节红、肿、热、痛,无关节畸形,肌痛、肌肉萎缩。 神经系统:无昏厥、抽搐、无感觉异常,视力障碍及记忆力减退。 个人史:原籍出生、生长,近期无血吸虫,钩端螺旋体等传染性疾病接触史。不吸烟、酗酒。否认冶游史。

2012+妇科宫腔镜诊治规范

.临床指南.妇科宫腔镜诊治规范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镜学组 宫腔镜手术作为一种经自然腔道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经和开腹手术、阴式手术、腹腔镜手术一起成为妇科手术的四大基本技能。 一、官腔镜检查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适应证 可疑官腔内的病变,均为官腔镜检查的适应证。 1.异常子宫出血。 2.宫腔内占位性病变。 3.宫内节育器异常及宫内异物。 4.不孕、不育。 5.官腔粘连。 6.子宫畸形。 7.官腔影像学检查异常。 8.官腔镜术后相关评估。 9.阴道排液和(或)幼女阴道异物。 10.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管癌手术前病变范围观察及镜下取活检。 (二)禁忌证 1.绝对禁忌:无。 2.相对禁忌:(1)体温>37.5℃;(2)子宫活跃性大量出血、重度贫血;(3)急性或亚急性生殖道或盆腔炎症;(4) 近期发生子宫穿孔;(5)宫腔过度狭小或宫颈管狭窄、坚硬、难以扩张;(6)浸润性宫颈癌、生殖道结核未经抗结核治疗;(7)严重的内、外科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操作。 二、官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适应证 1.久治无效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无生育要求而有保留子宫的愿望。 2.子宫内膜息肉。 3.影响官腔形态的子宫肌瘤。 4.官腔粘连。 5.子宫畸形。 6.官腔内异物。 7.与妊娠相关的官腔病变。 8.子宫内膜异常增生。 9.幼女阴道异物。 ------------------ DOI:10. 3760/cma.j. issn. 0529-567x. 2012. 07. 023 通信作者:段华,10000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 Email:duanhua888@ 163. com (二)禁忌证 与宫腔镜检查术相同。 三、术前评估 (一)宫腔镜检查 1.排除严重内、外科合并症及各类宫腔镜手术禁忌证。 2.血尿常规、HbsAg、丙型肝炎(丙肝)抗体、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阴道分泌物常规。 3.心电图。 4.根据病情酌情增加相关辅助检查。 (二)宫腔镜手术 1.完成上述宫腔镜检查项目。 2.辅加项目:血型、Rh因子、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乙型肝炎(乙肝)五项等。 3.胸片(或胸透)、盆腔B超、宫颈细胞学检查等。 四、麻醉 1.宫颈管黏膜表面麻醉:适用于官腔镜检查或官腔内病变活检等小型宫腔镜手术。 2.静脉麻醉: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宫腔镜手术。 3.硬膜外或区域阻滞麻醉:适用于各类宫腔镜手术,特别是子官腔内病变复杂,需要较好地松弛宫颈,如直径> 4 cm的I型和Ⅱ型黏膜下肌瘤等。 4.全身麻醉:主要适用于官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 五、术前预处理(视手术需要酌情选择) 1.子宫内膜预处理:(1)药物预处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或孕三烯酮等,使用2~3个月,抑制内膜增生,薄化子宫内膜;(2)机械性预处理:术中负压吸宫,薄化子宫内膜(不孕症及官腔粘连者慎用)。 2.子宫肌瘤预处理:对于肌瘤直径≥4cm的I型和Ⅱ型黏膜下肌瘤及肌壁问内突肌瘤,或黏膜下肌瘤合并严重贫血者,应用GnRH-a治疗2~3个月,使肌瘤和子宫体积缩小,纠正贫血。 六、手术时机选择 1.手术应选择在早卵泡期实施,此时内膜较薄,视野相对开阔,便于手术操作。 2.术前已进行药物预处理者,完成预处理后即可进行手术。 七、术前准备 1.病情告知与知情同意。 2.宫颈准备:术前晚酌情放置宫颈扩张棒扩张宫颈或给予米索前列醇400μg阴道后穹隆放置,以软化宫颈,便于术中宫颈扩张。

子宫肌瘤的诊断与治疗

子宫肌瘤的诊断与治疗 摘要】目的讨论子宫肌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史与临床表现结合检 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子宫肌瘤的处理,根据患者年龄、症状、肌瘤大小、有无变性、生育要求及全身情况全面考虑。 【关键词】子宫肌瘤诊断治疗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以宫体部肌瘤多见,少数为宫颈肌瘤。我院自2008年6月~2012年1月收治子宫 肌瘤患者32例,经过临床分析和治疗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现将临床诊疗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2例,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肌壁间 肌瘤28例。浆膜下肌瘤4例。 1.2临床表现 1.2.1多数患者无症状,仅于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时偶被发现。 1.2.2阴道流血多数病例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少数病 例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主要取决于肌瘤生长的部位。 1.2.3腹部包块下腹可扪及实质性肿块,不规则,特别是在膀胱充盈时腹部 包块更为明显。 1.2.4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可有白带增多,黏膜下肌瘤更为明显,当其感染 坏死时可产生多量脓血性排液,伴有臭味。 1.2.5压迫症状肌瘤增大时常可压迫周围邻近器官产生压迫症状,尤多见于 子宫体下段及宫颈部肌瘤。压迫膀胱则产生尿频、尿急,甚至尿潴留;压迫直肠 产生排便困难。 1.2.6腰酸、下腹坠胀、腹痛一般患者无腹痛,常诉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腹痛。肌瘤红色变性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 1.2.7其他症状患者可伴不孕、继发性贫血等。 1.2.8妇科检查子宫不规则增大,质硬,表面呈多个球形或结节状隆起。若 为黏膜下肌瘤,有时可见宫颈口或颈管内有球形实性包块突出,表面暗红色,有 时有溃疡、坏死。 1.3诊断要点 1.3.1病史及临床表现 1.3.2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B型超声显像显示子宫增大,失去正常形态,肌瘤区出现圆形 低回声区或近似漩涡状结构的不规则较强回声。B超能较准确地显示肌瘤的数目、大小及部位。 (2)诊断性刮宫:探测宫腔大小、宫腔形态及不规则突起。并将刮取所得的子 宫内膜送病理检查,以除外并存的子宫内膜病变。 (3)宫腔镜检查:直接窥视宫腔形态,可见突出在宫腔内的肌瘤,明确诊断并 指导治疗方案。 2治疗方案及原则 子宫肌瘤的处理,根据患者年龄、症状、肌瘤大小、有无变性、生育要求及 全身情况全面考虑。 2.1随访观察如肌瘤小于妊娠10周子宫大小、无明显症状或近绝经期患者,

子宫肌瘤的诊断与治疗

子宫肌瘤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3-01-04T11:35:18.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1期供稿作者:栾秀云张文威[导读]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栾秀云张文威(哈尔滨市道里区妇产医院 150010)【摘要】目的讨论子宫肌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史与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子宫肌瘤的处理,根据患 者年龄、症状、肌瘤大小、有无变性、生育要求及全身情况全面考虑。【关键词】子宫肌瘤诊断治疗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以宫体部肌瘤多见,少数为宫颈肌瘤。我院自2008年6月~2012年1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32例,经过临床分析和治疗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现将临床诊疗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2例,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肌壁间肌瘤28例。浆膜下肌瘤4例。 1.2临床表现 1.2.1多数患者无症状,仅于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时偶被发现。 1.2.2阴道流血多数病例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少数病例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主要取决于肌瘤生长的部位。 1.2.3腹部包块下腹可扪及实质性肿块,不规则,特别是在膀胱充盈时腹部包块更为明显。 1.2.4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可有白带增多,黏膜下肌瘤更为明显,当其感染坏死时可产生多量脓血性排液,伴有臭味。 1.2.5压迫症状肌瘤增大时常可压迫周围邻近器官产生压迫症状,尤多见于子宫体下段及宫颈部肌瘤。压迫膀胱则产生尿频、尿急,甚至尿潴留;压迫直肠产生排便困难。 1.2.6腰酸、下腹坠胀、腹痛一般患者无腹痛,常诉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腹痛。肌瘤红色变性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 1.2.7其他症状患者可伴不孕、继发性贫血等。 1.2.8妇科检查子宫不规则增大,质硬,表面呈多个球形或结节状隆起。若为黏膜下肌瘤,有时可见宫颈口或颈管内有球形实性包块突出,表面暗红色,有时有溃疡、坏死。 1.3诊断要点 1.3.1病史及临床表现 1.3.2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B型超声显像显示子宫增大,失去正常形态,肌瘤区出现圆形低回声区或近似漩涡状结构的不规则较强回声。B超能较准确地显示肌瘤的数目、大小及部位。 (2)诊断性刮宫:探测宫腔大小、宫腔形态及不规则突起。并将刮取所得的子宫内膜送病理检查,以除外并存的子宫内膜病变。 (3)宫腔镜检查:直接窥视宫腔形态,可见突出在宫腔内的肌瘤,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方案。 2治疗方案及原则 子宫肌瘤的处理,根据患者年龄、症状、肌瘤大小、有无变性、生育要求及全身情况全面考虑。 2.1随访观察如肌瘤小于妊娠10周子宫大小、无明显症状或近绝经期患者,可3~6个月复查一次。 2.2手术治疗 2.2.1手术指征: 肌瘤大于妊娠10周子宫;月经过多,继发贫血;有压迫症状;宫颈肌瘤;生长迅速,可疑恶性; 2.2.2手术方式: 1)肌瘤切除术:年轻未婚或未生育、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经腹行肌瘤切除。有条件者可在腹腔镜下手术切除肌瘤。 黏膜下肌瘤可在宫腔镜下行肌瘤切除术,黏膜下肌瘤突出宫颈r]或阴道内者,可经阴道切除肌瘤。 2)子宫切除术:凡肌瘤较大、症状明显、经药物治疗无效、不需保留生育功能,或疑有恶变者,可行子宫次全切除或子宫全切术。若决定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术前应详细检查宫颈除外宫颈癌或癌前病变,术后仍需按常规定期随访。双侧卵巢正常者应考虑保留。若患者已绝经,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可同时行双侧附件切除,如患者不愿切除,也可保留。 2.3药物治疗凡肌瘤小于2个半月妊娠子宫大小、症状较轻、近绝经年龄及全身情况不能手术者,可选择下列药物治疗: 2. 3.1雄激素:丙酸睾酮25mg,肌注,5~7日一次,共4次,经期每日注射一次,连用3日,每月总量不宜超过300mg。或甲基睾酮5~10mg,口服,每日2次,每月用药10~1 5日。 2.3.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α):按说明给药,连续使用3~6个月。用药期间肌瘤明显缩小,症状改善。但停药后肌瘤又可逐渐增大。GnRH-α长期持续使用可致雌激素缺乏,导致骨质疏松症。GnRH-α更适用于拟行肌瘤的术前准备,使手术时易于剥离肌瘤,并减少术中出血。 2.3.3米非司酮:米非司酮12.5~25mg,口服,每日1次,连服3~6个月。不宜长期大量服用米非司酮,以防抗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2.3.4孕三烯酮:孕三烯酮2.5mg,口服,每周2次,连服3~6个月,用药期间需随访肝功能。 2.3.5子宫收缩剂主要用于减少月经量,常用益母草冲剂口服,缩宫素10~20U肌注,或麦角新碱0.2mg肌注等。 2.4有条件者也可行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2.5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 (1)孕期无症状者,定期产前检查,严密观察,不需特殊处理。 (2)妊娠36周后,根据肌瘤生长部位是否会发生产道梗阻及产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决定分娩方式。若肌瘤位于子宫下段、易发生产道阻塞、胎头高浮不能入盆者,应行选择性剖宫产。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术后并发症对比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术后并发症对比 发表时间:2018-01-29T10:50:23.53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8月第15期作者:柳世香[导读]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更加显著,且并发症少,但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缝合效果好。 句容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镇江 212400 【摘要】目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术后并发症对比。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患者(子宫肌瘤),收治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25例,分别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以及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后的残留、复发情况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大于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更加显著,且并发症少,但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缝合效果好,适合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由患者自行选择。【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而升高,已成为目前威胁我国女性人口总体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该病多发于30至50岁孕龄妇女,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增多、盆腔疼痛等,并且肌瘤体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肌瘤的癌变率较低,但仍需要多加警惕,对于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根据肌瘤大小及患者有无临床症状、要求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而对于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我院为了研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的影响,选取50例患者,随机分组进行治疗,详情报道见下文。1患者资料与治疗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患者(子宫肌瘤),收治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精神疾病以及有严重心、肝、肾脏疾病者。 对照组25例,最高年龄以及最低年龄分别为41岁、23岁,平均年龄为(32.31±4.54)岁,肌瘤最长直径以及最短直径分别为7厘米、3厘米,平均直径为(4.7±0.2)厘米。 观察组25例,最高年龄以及最低年龄分别为42岁、24岁,平均年龄为(31.69±4.39)岁,肌瘤最长直径以及最短直径分别为8厘米、4厘米,平均直径为(4.8±0.1)厘米。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大于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术前准备完成后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患者进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取仰卧位,在腹部下方开6至8厘米纵向切口,将肌肉与组织进行分离,暴露子宫,在肌瘤处开纵向切口,剔除肌瘤,用生理盐水冲洗盆腔,缝合并常规止血,给患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2】。 观察组:术前准备完成后进行全身麻醉,对患者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取膀胱截石位,进行腹部三点穿刺,将腹腔镜等操作器械置入,检查腹腔内的黏连情况与肌瘤情况。根据不同的肌瘤采取不同的剔除方法,对于无蒂浆膜下肌瘤与肌壁间肌瘤,可先注射20U催产素,再用电凝刀横向或纵向切开肌瘤表面,直至瘤体,切开长度为肌瘤直径的三分之二,接着用抓钳牵拉瘤体,将肌瘤逐层剥离,用1至0号可吸收线做八字缝合;带蒂浆膜下肌瘤用单极电凝刀将瘤蒂切断,不缝合;放置引流管,用生理盐水冲洗盆腔,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 1.3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记录两组患者残留(术后三个月内检查发现两次或以上有肌瘤)与复发(术后30天检查无异常,六个月后检查发现肌瘤)情况【4】。 1.4数据统计 把患者各项数据录入到SPSS17.0中进行比较,用P小于或大于0.05来表示两组之间的差。2研究结果 2.1临床情况见表1。 2.2并发症见表2。 2.3 残留与复发情况见表3。

手术室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护理学查房

手术室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护理查房 一、查房目标 了解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手术适应症、手术体位、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掌握子宫局部解剖知识、洗手护士配合、巡回护士配合、术中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通过这次查房,使手术室护士能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经腹子宫肌瘤手术配合的关键。提高该类手术护理配合质量,保证手术顺利、安全,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问题: 1、子宫韧带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子宫韧带:A、圆韧带:维持子宫呈前倾位置B、阔韧带:限制子宫两侧倾斜,维持子宫于盆腔正中位置C、主韧带:固定子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D、宫骶韧带:间接维持子宫前倾位置。 2、子宫的临近器官有哪些?子宫的位置与毗邻:子宫位于盆腔中央,前为膀胱,后为直肠,下端接阴道,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宫底位于骨盆入口平面以下,宫颈外口位于坐骨棘水平稍上方,当膀胱空虚时,成人子宫的正常位置呈轻度前倾前屈位(膀胱、输尿管、直肠) 3、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有哪些?(1、腹式子宫肌瘤除术 2、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 4、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围术期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2、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在手术当日进行,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去除手术部位毛发。 3、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4、消毒前应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 5、严格手术操作流程及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限制人员进入清洁的手术环境。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7、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进行微生物培养。 二、病史资料 患者:赵复侠,女,50岁,汉族,已婚。

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要求

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要求 发表时间:2019-09-04T11:52:39.213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2期作者:谭素珍 [导读] 我们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防范,医院也要加强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要求。 旺苍县中医医院四川广元 628200 子宫肌瘤,是由于老年女性子宫内PH变化,即上升或下降。是较为常见的老年疾病之一。子宫肌瘤会导致子宫内的细菌繁殖。从而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年龄的增长,自身免疫系统功效降低,使老年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下降。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防范,医院也要加强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要求。我们此文也会着重讲述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在医学上又被称为子宫癌症或者子宫瘦碳纬瘤。多出现在中老年患者身上。并且子宫肌瘤是女性患者特有的疾病之一。根据我们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子宫肌瘤主要是由于子宫内的肌肉肿胀聚合在一起,从而产生肌瘤。这类疾病若是治疗不及时,很可能会使肌瘤从良性逐渐转变为恶性肿瘤。由于其自身形状扁平,因此也又被称为子宫平滑肌瘤.而这些子宫肌瘤患者没有感到不适症状也不明显,因此较难察觉。只有在医院时使用盆腔检查或者B超检查时才会被发现。而发现也只是偶然现象,因此我们要多检查,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所在。 还有些子宫肌瘤隐藏的更加的深,通过盆腔检查或者B超检查都难以被察觉。通常是在不孕不育的时候被偶然发现,但在这时,子宫肌瘤已多处于中期甚至是晚期了。因此子宫肌瘤具有很强的偶然性。 二、子宫肌瘤有什么具体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子宫肌瘤的并发症往往会在子宫处出现。子宫肌瘤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子宫内宫颈出血,经期不调提前或者是延后以及阴道内膜出血等症状。由此可见,若是女性患者察觉到自身的子宫出血其他不良的症状,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是否为子宫肌瘤。越早发现对后期的治疗就愈有利。 2.女性患者若是患有子宫肌瘤还常会出血经期痛的症状。如果患有子宫肌瘤,则子宫肌瘤会与子宫内膜合并,合并的时候可能导致患者痛经。还有一点就是女性患者的白带会增多。这是因为如果患有子宫肌瘤则会使阴道处内膜发生感染,严重者内膜破裂或是坏死。内膜的破坏会产生大量的浓度较高的白带。 3.最后一点就是不孕不育患者。随着子宫肌瘤的长大,宫腔逐渐承受不住其压力,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子宫出血变形。子宫和宫腔的病变会导致胚胎的损坏,造成子宫内的血液不通畅,使患者子宫内的胎儿营养不良。因为输卵管被阻塞,难以使婴儿正常的出生,导致流产。根据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子宫肌瘤患者的流产率要远远高于正常人群的流产程度。 三、对于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有哪些 1.随着医学的高度发展,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微创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微创手术是最新的技术相比较传统的医疗手术,微创手术更加的便利并且因为很多人不能接受宫颈被切除的后果。新型的微创手术更加的科学,效果更加的明显。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相对于多发性微创手术来说,即使是腹腔镜或者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挖除全部的肌瘤,但也阻止不了肿瘤的持续生长。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显示,子宫肌瘤大约会在2-5年内复发。因此在进行微创手术的患者们一定要注意防范。还有一点子宫肌瘤最快复发的时期是在术后3个月。 2.相对于微创手术来说,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更加的安全可靠。因为药物相对于手术影响较小,对于再次生育的患者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患子宫肌瘤较轻的患者。但在使用药物治疗前一定要先对患者的子宫内进行检查,观察其是否可以不进行手术治疗而是直接使用药物治疗。我们还是推荐两种方法一起用的治疗方案。因为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使安全系数提高,并且提高疗效。 3.从中医角度上讲,中医治疗子宫肌瘤主要是从患者自身子宫的本身去着手治疗。及所谓的治本。职业是中医一贯的疗效。从子宫肌瘤患者全身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单单的局限于子宫肌瘤本身。这样做可以去除子宫肿瘤的再次出现的概率大小。还可以避免子宫癌转移到其他部位造成癌症的风险。中医治疗子宫肌瘤注重内在的调理,多数使用中药对患者的子宫进行调理。中医治疗相对于西医来说,花费的时间会多。但中医治疗的疗效比西医高很多。 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如超过五十岁的患者以及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我们一定要征求患者家属的意见。但我们建议应该选择无创微创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而不是药物治疗。要注意的是微创手术也可以做不全切除患者的子宫,仍然可以保留一部分。因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女性体内的雌激素也会降低,性器官逐渐萎缩。这时,子宫肌瘤也会受到没有激素的影响而逐渐减弱。要注意的是患者一旦到了经期停止,那么肌瘤会萎缩。如果病人没有临床症状和心理负担,那么就不需要进行治疗,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态决定是否治疗。但一定要注意的是,患者每年还需到医院进行复查,观察是否又出现了新的子宫肿瘤。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女性妇科疾病。但相对来说是比较轻的一类疾病。因为绝大多数的子宫肿瘤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逐渐由于患者自身的雌激素降低,导致子宫肌瘤受到没有激素的影响而逐渐减弱最终消失。但每年的检查必不可少,防止肿瘤趁虚而入。子宫肌瘤的并发症也是很严重的,可能会从良性的肿瘤因为其他的一些因素变为恶心肿瘤甚至转变为癌症。

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步骤方法

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步骤方法 子宫肌瘤剔除术也是治疗颈子宫肌瘤,或者是肌瘤过大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是很多人对这种治疗方法不太了解,所以以下就是具体的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步骤,科学的选择治疗方法。 ★1.切口下腹正中切口或耻骨联合上横切口。 ★2.探查了解子宫肌瘤所在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决定子宫切口。 ★3.阻断子宫血供行宫体部肌瘤切除前,在子宫峡部的左右侧阔韧带无血管区各作一小口,贯穿置胶管止血带,束扎子宫

动、静脉,暂时阻断其供血。如手术时间较长,每10~15min放松止血带1min。术时亦可向子宫肌层注宫缩剂,以减少术时出血。 ★4.壁间肌瘤剔除在肌瘤表面血管较少的部位,视肌瘤大小行纵形、梭形或弧形切口,深至肌瘤包膜,沿包膜表面钝性分离,至基底部血管较多时,可钳夹后切出肿瘤,缝扎残端。用可吸收线行“8”字或连续缝合肌层1~2层。缝合时注意避免出现死腔。浆肌层用0号可吸收线间断或连续褥式缝合。对多发肌瘤,应尽可能从一个切口切除多个肌瘤。靠近宫角部的肌瘤,切口应尽量远离宫角部,以免术后瘢痕影响输卵管通畅。 ★5.浆膜下肌瘤切除此类肌瘤常带蒂,可贴近子宫壁夹住瘤蒂,切除肌瘤。瘤蒂较宽时,可在基底部做一梭形切口,切除肌瘤及子宫瘤蒂部的浅肌层。 ★6.粘膜下肌瘤切除若肌瘤明显突入宫腔,需进入宫腔内切除肿瘤,缝合肌层时,应避开粘膜层,以免内膜植入肌层,人为造成子宫内膜异位。对带蒂的粘膜下肌瘤,可经阴道进行切除。

★7.宫颈肌瘤剔除应了解肌瘤与膀胱、直肠及输尿管的关系。对宫颈前壁肌瘤,先打开膀胱反折腹膜,锐性分离膀胱至肌瘤下缘及侧缘,切开宫颈前壁组织至肿瘤表面,沿肿瘤包膜钝性分离至基底部,钳夹、切除肌瘤,残端缝扎。宫颈肌层用可吸收线行“8”字或连续褥式缝合1~2层,并缝合膀胱腹膜反折。

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沈建英

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治分析沈建英 发表时间:2014-08-12T10:41:41.1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5期供稿作者:沈建英[导读] 本组患者采用B超检查后,确诊率高达93.75%。证明B超在子宫肌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假阴性率低。 沈建英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镇人民医院江苏苏州 215621) 【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治。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2014年4月以来收治的64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给予B超诊断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其诊治效果。结果:64例经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B超检查子宫肌瘤60例,诊断符合率93.75%(60/64);64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量(92.4±11.8)ml,肛门排气时间(1.2±0.6)h,并发症发生率 9.28%(6/64)。结论:B超诊断子宫肌瘤可提高诊断率,同时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显著疗效,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关键词】子宫肌瘤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201-0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一种肿瘤,多为良性肿瘤[1],但发病后若不能及时治疗,肌瘤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大增多,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不孕,因此该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特选取64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2014年4月以来收治的64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手术或病理检查均确诊,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36.7±8.7)岁。43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月经增多、月经延期、贫血症状,11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痛经,10例患者出现包块,有12例患者无自觉症状,在体检时偶然发现。所有患者病例均有详细完整的术前B超检查记录,手术记录和病理记录,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并在研究报告同意书上签字。 1.2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检查前2小时内饮水,保持膀胱充盈。采用ATL-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选择频率3.5MHz,患者取仰卧体位,在患者耻骨部位做纵向、横向、斜向等全方位多切面的扫查。主要观察患者子宫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情况,并对内膜线位置、厚度包括附件等进行仔细检查。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运用四孔法,将一10mm左右的纵形切口做在脐部上缘或下缘,用气腹针穿刺,将气腹成功制作出来后将腹腔镜放入。内视镜指引下将另外三个穿刺孔制作出来,然后用5mm的Trocar穿刺经第二个穿刺孔进腹,用15mm的Trocar穿刺经第三个穿刺孔进腹,用5mm的Trocar穿刺经第四个穿刺孔进腹,将手术器械放置其中。对腹腔内的粘连情况、大网膜情况等进行细致的探查,同时对子宫肌瘤的大小、数目等进行仔细的检查。如果为浆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则直接用电凝切断瘤蒂细的浆膜下肌瘤,摘除瘤体后电凝对创面进行止血。如果浆膜下肌瘤的瘤蒂较粗,则切开瘤体表面的假包膜后,提拉瘤体并用0号可吸收线对创面进行8字缝合;如果患者接受的是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则切开肌瘤突出最显著的部位,向子宫肌层刺入穿刺针,在子宫肌瘤周围注射10U的垂体后叶素。切开肌瘤表面包膜,切开时运用单极电凝,直到肌瘤体,用大抓齿钳钳夹并牵引瘤体,分离假包膜,同时电凝止血并剔除肌瘤,用粉碎器旋切剔除肌瘤,然后将其分次去除。缝合肌层,关闭瘤腔,以达到有效的止血目的,对予死腔的形成以充分的重视,尽量不让其形成。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腹腔,吸尽后认真检查患者的创面出血情况,排除腹腔内气体,取出手术器械后有效缝合腹壁切口。 1.4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停留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诊断结果本组 64例经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B超检查发现子宫肌瘤60例,诊断符合率9 3.75%(60/64),其中肌壁间肌瘤21例、多发性子宫肌瘤15例、浆膜下肌瘤24例;2例误诊为子宫肌腺瘤、2例误诊为卵巢肿瘤。 2.2治疗结果 64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120.6±20.7)min,术中出血量(92.4±11.8)ml,肛门排气时间(1.2±0.6)h,停留尿管时间( 3.1±1.1)d,住院时间( 4.8±1.2)d,并发症发生率为9.28%(6/64)。 3 讨论 本组患者采用B超检查后,确诊率高达93.75%。证明B超在子宫肌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假阴性率低。B超图像表现[2]:(1)低回声型:患者病灶以及周围组织边界显示清晰,观察内部回声光点发现较低,患者浆膜下子宫肿瘤,能够发现病灶向外部突出,同时还可以在病灶的周边发现有假囊性回声,是否接近于囊肿。(2)高回声型:患者子宫相应部位能够看到较为清晰的团块,团块和周围组织边界显示非常清晰,内部能够看到较为密集的呈结节状高回声光点,部分患者病灶较大并合并钙化,能够看到散在斑片状强回声且伴有声影。(3)中等回声型:患者图像显示为中等回声,能够清楚的看到团块和周围的组织边界线,同时内部能够观测到中等回声。(4)混合型回声型:患者子宫由于血供不足而导致出现中心性缺血,进而形成一系列的变性,如果不及时纠正病灶扩大,缺血情况就会就越来越严重,严重者可能导致退行性变,通常见到的有玻璃样变、水肿以及囊性变、脂肪样变等,通过B超声像图能够看到囊性,以及以实质为主的混合型的回声。此外,此外B超检查无痛苦、无创伤、经济低廉,患者接受度高,因而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腹腔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临床逐渐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运用腹腔镜。子宫肌瘤的位置及大小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浆膜下子宫肌瘤比肌壁间子宫肌瘤具有较浅的表层,因此具有较短的手术时间和较少的术中出血量。腹腔镜下浆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具有较好的双极电凝止血效果,因此具有较少的出血量,同时也能够相应地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等[3]。本研究结果中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停留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且并发症较少。充分说明了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7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69-272. [2]王燕君.B超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20 13,(1 7):107-108. [3]包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 2,34 (11):1695.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 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 罗红琳 (湖北省武汉市第七医院妇产科,武汉市430070) 作者简介:罗红琳(1973 ),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科肿瘤。 【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 析28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42例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与开腹组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较为安 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开腹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图分类号】R 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6575(2012)02-0146-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30 50岁女性,以40 50岁发生率最高,占51.2% 60%,其中35 50岁妇女中20% 25%患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的传统手术治疗方式是开腹的子宫全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及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经腹子宫次全剔除术是最主要的手术方式 [1] 。近十几年来随着妇科普查 的广泛开展, 使子宫肌瘤得以早期发现,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越来越多,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被人们逐渐接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 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其中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8例,随机选择同期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42例,术前常规B 超检查了解子宫肌瘤部位、大小、数目、最大肌瘤直径,术前常规排除宫颈子宫内膜病变,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产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临床资料比较 组别n 年龄(岁) 体重(kg ) 孕次 产次腹腔镜组2838.9?5.256.3?3.22.7?1.40.8?0.5开腹组 42 40.1?4.751.7?4.52.5?2.3 1.3?0.2 1.2手术方法1.2.1开腹 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常规开腹进入腹腔, 在肌瘤突出处切开子宫浆肌层剔除肌瘤,缝合残端肌层止 血。1.2.2 腹腔镜 麻醉成功后取膀胱截石位,阴道内置举宫 器(未婚除外),在脐周处行10mm 切口,垂直进气腹针,进入腹腔,充入CO 2至13mmHg 。置腹腔镜,于脐与左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各做一10mm 及5mm 切口,必要时在耻骨联合上方做一5mm 切口。浆膜下肌瘤用钳夹电凝蒂部并切断,电凝或缝合创面止血。肌壁间肌瘤在子宫切口处注入垂体后叶素6IU ,单极切开肌瘤表面子宫浆肌层,抓钳钳夹肌瘤剔除。用腹腔镜旋切器取出肌瘤,双极电凝止血或可吸收肠线缝合。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处理,计数资 料用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两组肌瘤的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最大肌瘤直径明显小于开腹组,见表2。 表2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肌瘤比较 组别n 浆膜下 肌瘤(n )肌壁间肌瘤(n )肌瘤数目(个)最大肌瘤直径(cm )腹腔镜组2816123.2?0.35.2?1.3开腹组 42 28 14 3.5?0.2 9.2?1.4 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部分患者感到腹胀, 无其他并发症。开腹组1例尿潴留,1例腹部伤口延期愈合,见表3。 · 641·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Medicine ,Apr ,2012,Vol.7,No.2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同意书

南充国慈医院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知情同意书

15)术中发现腹腔粘连严重或肿瘤巨大等原因需中转开腹。 16)术后可能发生盆腹腔脏器粘连(导致再次手术困难),如肠道痉挛性腹痛、肠管粘连等,可 导致肠梗阻,需再次急诊剖腹手术。 17)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恶性,需再次手术、需辅以放疗、化疗等,预后差。 18)术后肿瘤可能复发或转移,需再次手术。 19)脂肪栓塞:严重者可致昏迷及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20)呼吸并发症:肺不张、肺感染、胸腔积液、气胸等; 21)心脏并发症: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衰、心跳骤停; 22)尿路感染及肾功能损害甚至肾衰; 23)脑并发症:脑血管意外、癫痫; 24)血栓形成:长期卧床可导致静脉血栓,出现下肢水肿,严重导致肺栓塞、脑栓塞危及生命; 25)多脏器功能衰竭(包括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26)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27)诱发原有疾病恶化; 28)其他无法预知的结果及并发症; 4.我理解如果我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静脉血栓等疾病或者有吸烟史,以上这些风险可能会加大,或者在术中或术后出现相关的病情加重或心脑血管意外,甚至死亡。 5.我理解术后如果我的体位不当或不遵医嘱,可能影响手术效果。 特殊风险或主要高危因素 除上述情况以外,本医疗措施尚有可能发生的其他并发症或需要提醒患者及家属特别注意的其他事项,如: 我们在诊治过程中将尽力预防以上风险或意外情况的发生,但就目前的医疗科学水平尚不能完全避免上述情况。一旦发生上述风险或意外情况,我们将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但可能导致实际费用较预计费用明显增加,医保病人会使用非医保类药物或材料,需要病人自付。 患方意见: 1.我的医生已经告知我将要进行的手术方式、此次手术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可能存在的其它治疗方法并且解答了我关于此次手术的相关问题。 2.我理解任何手术/治疗都存在风险,我自愿承担因手术带来的不良后果。 3.我同意在诊治中医生可以根据我的病情预定的诊治方式做出调整。 4.我理解我的经管医生会尽力积极治疗,但未许诺诊治百分之百成功。 5.我授权医师对诊治切除的病变器官、组织或标本进行处置,包括病理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和医疗废物处理等。 患者知情选择 我的医生已经告知我将要进行的手术方式、此次手术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可能

子宫肌瘤首次病程记录

首次病程记录 2010.10.19.12:00 患者:***因“反复下腹部闷痛2年”入院。 ㈠病历特点: 1、患者,中年已婚已育女性;15年前患急性肾炎,已治愈。 2、缘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闷痛,无向他处放射,间或自觉腰部坠胀,无伴畏寒发热,无伴恶心呕吐,经量较前稍增多,伴血块,经期无明显改变,伴白带增多,有异味,伴尿频、尿急、尿痛,间伴里急后重感,多次于当地医院就诊,予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稍缓解,但反复。现于我院行妇科彩超示:子宫后壁实性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考虑子宫肌瘤。遂求进一步治疗,门诊拟“子宫肌瘤”收住本科。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胃纳良好,二便正常。 3、查体: T36.5℃,P78次/分,R20次/分,BP100/60mmHg,神情,精神好,自动体位,胸廓对称,心率P78次/分,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腹软,下腹部深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肾区无叩击痛,右臀部可见一大约3×2cm肿物,质硬,边界清,无压痛,四肢活动好,肌张力正常,生理性反射存在,病理性反射未引出。妇科情况:阴毛呈倒三角行分布,外阴发育正常,已产式,色素正常,前庭大腺无红肿,会阴正常,尿道口无赘生物,阴道畅,内积中量黄白色分泌物,壁光滑,宫颈肥大, Ⅰ°糜烂,无接触性出血,宫颈无触痛,无抬举痛,子宫前位,增大如孕10周,可触及一大约4×4cm大小包块,质硬,压痛明显,双侧附件未触及明显包块。 4、辅助检查:妇科彩超示(2010-10-11本院):子宫后壁实性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考虑子宫肌瘤。 ㈡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1、子宫肌瘤 2、右臀部皮脂腺瘤 诊断依据:1、患者,中年已婚已育女性,反复下腹部闷痛2年,间

开腹与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结局分析 张丽丽

开腹与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结局分析张丽丽 发表时间:2016-06-13T10:40:10.42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作者:张丽丽 [导读] 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需镇痛率为6%,对照组为 38%。结论:子肌肌瘤采用腹腔镜微创剔除治疗,可促进机体恢复,降低创伤程度,手术结局较为理想。 张丽丽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150300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采用开腹与微创手术剔除术临床结局对比。方法:选择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随机分组,就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n=50)与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n=50)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需镇痛率为6%,对照组为 38%。结论:子肌肌瘤采用腹腔镜微创剔除治疗,可促进机体恢复,降低创伤程度,手术结局较为理想。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分析 前言:子宫肌瘤是发生在女性身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也会随之增大。虽然子宫肌瘤大多数不会危及到人的生命,但是,由子宫肌瘤引发的一系列其他的症状却会严重影响女性的心理健康,因此,如何有效安全的治疗子宫肌瘤成为了许多女性患者和医护人员关心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比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开腹治疗情况和微创手术治疗,根据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分析探讨子宫肌瘤最有效、合适的治疗办法。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100例患者作研究对象,年龄22岁至47岁,平均(38.4±2.3)岁。未婚9例,已婚91例。采用B 超检查示多发肌瘤62例,单发38例;肌瘤直径<5?cm,54例,≥5?cm,46例。其中阔韧带肌瘤15例,肌壁间肌瘤35例,浆膜下肌瘤50例。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机体其他系统严重疾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选取病例在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切口在下腹部选择,为横切或纵切,术前行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应用1号合成线对双侧子宫动静脉及卵巢动静脉结扎,从子宫浆肌层将瘤体剔除,瘤腔用可吸收线分层缝合,常规缝合腹壁各层关腹。观察组:本组患者在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前行导尿管留置导尿,于腹部常规设4点穿刺,将器械和镜头置入,探查盆腹腔,对子宫肌瘤数目及部位进行辨认,取垂体后叶素在肌瘤周围子宫肌层内经穿刺针注入,促使子宫迅速收缩,细致操作,于肌瘤表面作切口,向假包膜延伸,对肌瘤深部固定,牵引旋切,切除多余的子宫浆肌层,电凝止血后,瘤腔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关闭。同时,记录两组手术操作所需时间、手术过程中平均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镇痛药术后应用率。 2.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3.1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 在妇科疾病的临床诊疗中,子宫肌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高发群体为 30~36 岁的育龄期女性。子宫肌瘤病因目前尚未明确,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又称平滑肌瘤,近年来受生活行为改变等多因素影响,发病率显著上升,若未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治疗,极易引发贫血、排尿障碍、尿频、流产及不孕等不良事件,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影响。虽然该病的癌变率只有0.6%左右,但仍需要引起重视。现今,医疗科技迅猛发展,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子宫肌瘤诊断率显著提高,病例日益增加。子宫平滑肌增生为子宫肌瘤主要病理表现,包含少许结缔组织,以贫血、月经紊乱及盆腔包块为特征。子宫肌瘤剔除术以维持子宫正常生理功能,保留患者生育能力,保持盆底及子宫解剖结构为目的,是临床治疗本病的常用方式,不仅可保留患者生育能力,还能维持子宫生理功能,在极大程度上保留生殖完整。传统术式为开腹,手术操作不受肌瘤大小、数目和位置等限制,尤其针对特殊部位肌瘤,如子宫孰膜层、阔韧带肌瘤等,术者均可用手指直接触摸较深位置或较小肌瘤,在直视下实施操作,瘤腔关闭较彻底,且止血较好。目前,医疗技术发展较快,临床手术也逐渐由传统开腹向微创技术发展。因腹腔镜有微创、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故在腹腔镜下实施肌瘤剔除术,对盆腔干扰较小,腹壁切口较美观,可保留生育及月经功能,保证盆底结构完整,术后不易发生肠粘连,可有效缩短住院天数,加快康复。 3.2研究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优点在于创伤小、出血量少,腹腔镜主要通过气腹压力对血液外渗加以阻止;镜下的放大作用利于子宫肌层与子宫肌瘤界限的识别,层次较为分明,对子宫肌瘤小血管选择性电凝,术中取垂体后叶素应用,对子宫及卵巢的功能和血液供应未造成影响;手术切口较小,术后易于恢复,康复快,缩短了住院时间,且可尽快恢复肠道功能,避免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术后体温可尽快恢复。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经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具有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势,显著优于开腹手术,更适合用于临床推广。当然,在具体的诊疗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4.结语 子宫肌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妇科肿瘤,经常会诱发尿频、流产、不孕等一系列症状,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同时也会给整个家庭带来影响,因此,人们应该重视起对子宫肌瘤的预防和治疗。相关的医护人员,要了解、掌握最先进、有效的治疗技术,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