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一 光速解题——学会12种快速解题技法增分学案 文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一 光速解题——学会12种快速解题技法增分学案 文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一 光速解题——学会12种快速解题技法增分学案 文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一 光速解题——学会12种快速解题技法增分学案 文

一、光速解题——学会12种快速解题技法

方法1 特例法

在解决选择题和填空题时,可以取一个(或一些)特殊数值(或特殊位置、特殊函数、特殊点、特殊方程、特殊数列、特殊图形等)来确定其结果,这种方法称为特值法.特值法只需对特殊数值、特殊情形进行检验,省去了推理论证、烦琐的演算过程,提高了解题的速度.特值法是考试中解答选择题和填空题时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应用得当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典例1 (特殊数值)(1)设f(x)=若f(x0)>3,则x0的取值范围为( )

A.(-∞,0)∪(2,+∞)

B.(0,2)

C.(-∞,-1)∪(3,+∞)

D.(-1,3)

(2)在数列{a n}中,a1=2,a n=a n-1+ln (n≥2),则a n=( )

A.2+ln n

B.2+(n-1)ln n

C.2+nln n

D.1+n+ln n

答案(1)C (2)A

解析(1)取x

0=1,则f(1)=+1=<3,故x0≠1,排除B、D;取x0=3,则f(3)=log28=3,故x0≠3,排除A.故选C.

(2)由a n=a n-1+ln=a n-1-ln(n-1)+ln n(n≥2),可知a n-ln n=a n-1-ln(n-1)(n≥2).令

b n=a n-ln n,则数列{b n}是以b1=a1-ln 1=2为首项,d=b n-b n-1=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则b n=2,故2=a n-ln

n,∴a n=2+ln n.

典例2 (特殊点)(1)函数f(x)=的图象是( )

(2)如图,点P为椭圆+=1上第一象限内的任意一点,过椭圆的右顶点A、上顶点B分别作y轴、x轴的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C,过点P引BC,AC的平行线交AC于点N,交BC于点M,交AB于D、E两点,记矩形PMCN的面积为S1,三角形PDE的面积为S2,则S1∶S2=( )

A.1

B.2

C.

D.

答案(1)C (2)A

解析(1)因为x≠±1,所以排除A;因为f(0)=1,所以函数f(x)的图象过点(0,1),排除D;因为

f==,所以排除B,故选C.

(2)不妨取点P,则可计算S1=×(5-4)=,由题易得PD=2,PE=,所以

S2=×2×=,所以S1∶S2=1.

典例3 (特殊函数)若函数y=f(x)对定义域D中的每一个x1,都存在唯一的x2∈D,使f(x1)·f(x2)=1成立,则称f(x)为“影子函数”,有下列三个命题:

①“影子函数”f(x)的值域可以是R;

②“影子函数”f(x)可以是奇函数;

③若y=f(x),y=g(x)都是“影子函数”,且定义域相同,则y=f(x)·g(x)是“影子函数”.

上述命题正确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②③

答案 B

解析对于①:假设“影子函数”的值域为R,则存在x

1,使得f(x1)=0,此时不存在x2,使得

f(x1)f(x2)=1,所以①错;

对于②:函数f(x)=x(x≠0),对任意的x1∈(-∞,0)∪(0,+∞),取x2=,则f(x1)f(x2)=1,又因为函数f(x)=x(x≠0)为奇函数,所以“影子函数”f(x)可以是奇函数,②正确;

对于③:函数f(x)=x(x>0),g(x)=(x>0)都是“影子函数”,但F(x)=f(x)g(x)=1(x>0)不是“影子函数”(因为对任意的x1∈(0,+∞),存在无数多个x2∈(0,+∞),使得F(x1)·F(x2)=1),所以③错.综上,应选B.

典例4 (特殊位置)(1)已知E为△ABC的重心,AD为BC边上的中线,令=a,=b,过点E 的直线分别交AB,AC于P,Q两点,且=ma,=nb,则+=( )

A.3

B.4

C.5

D.

(2)如图,在三棱柱的侧棱A1A和B1B上各有一动点P,Q满足A1P=BQ,过P,Q,C三点的截面把棱柱分成两部分,则其体积之比为( )

A.3∶1

B.2∶1

C.4∶1

D.∶1

答案(1)A (2)B

解析(1)由于直线PQ是过点E的一条“动”直线,所以结果必然是一个定值.故可利用特殊直线

确定所求值.

解法一:如图(1),令PQ∥BC,

则=,=,此时,m=n=,

故+=3.故选A.

解法二:如图(2),直线BE与直线PQ重合,此时,=,=,故m=1,n=,所以+=3.故选A.

(2)将P,Q置于特殊位置:P→A1,Q→B,此时仍满足条件A1P=BQ(=0),则有

==.

因此过P、Q、C三点的截面把棱柱分成体积比为2∶1的两部分.

典例5 (特殊图形)AD,BE分别是△ABC的中线,若||=||=1,且与的夹角为120°,则·= .

答案

解析若△ABC为等边三角形,则||=,

∴·=||||cos 60°=.

方法2 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分为两种情形:一是代数问题几何化,借助形的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以数作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象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二是几何问题代数化,借助数的精确性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以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典例6 (数形结合法解决函数问题)(1)用min{a,b,c}表示a,b,c三个数中的最小值,设

f(x)=min{2x,x+2,10-x}(x≥0),则f(x)的最大值为( )

A.4

B.5

C.6

D.7

(2)已知函数y=的图象与函数y=kx的图象恰有两个交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

是.

答案(1)C (2)(0,1)∪(1,2)

解析(1)画出y=2x,y=x+2,y=10-x的图象(如图),观察图象可知

f(x)=

∴f(x)的最大值在x=4时取得,为6.

(2)y==

其图象如图,结合图象可知0

典例7 (数形结合法解不等式)已知f(x)=则不等式f(x)≥x2的解集是( )

A.[-1,1]

B.[-2,2]

C.[-2,1]

D.[-1,2]

答案 A

解析分别作f(x)=和y=x2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f(x)≥x2的解集为[-1,1].

典例8 (数形结合法解决平面向量问题)(1)设a,b,c是单位向量,且a·b=0,则(a-c)·(b-c)的最小值为( )

A.-2

B.-2

C.-1

D.1-

(2)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满足如下条件:向量

=(2,0),=(2,2),=(cos α,

sin α),则∠AOB的范围为.

答案(1)D (2)

解析(1)由于(a-c)·(b-c)=-(a+b)·c+1,因此等价于求(a+b)·c的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只有当

向量a+b与向量c同向共线时取得.由于a·b=0,故a⊥b,如图所示,|a+b|=,|c|=1,当θ=0

时,(a+b)·c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故所求的最小值为1-.

(2)由||==可知,点A的轨迹是以C(2,2)为圆

心,为半径的圆,过原点O作此圆的切线,切点分别为M,N,如图所示,

连接CM,CN,则向量与的夹角θ的范围是∠MOB≤θ≤∠NOB.由图可知∠COB=,因为||=2,由||=||=||知∠COM=∠CON=,所以

∠BOM=-=,∠BON=+=,所以≤θ≤,故∠AOB的范围为

.

典例9 (数形结合法解决解析几何问题)已知F1、F2分别为双曲线x2-=1的左、右焦点,点P

为右支上一点,O为坐标原点.若向量+与的夹角为120°,则点F2到直线PF1的距离为( )

A. B. C.2 D.

答案 C

解析取PF

2的中点M,连接OM,则+=2,

故<,>=120°,∠OMF2=60°.

因为O为F1F2的中点,所以OM∥PF1,

所以∠F1PF2=∠OMF2=60°.

在△F1PF2中,设|PF1|=m,|PF2|=n,

因为a=1,b=,所以c=,在△F1PF2中,由余弦定理得,cos∠F1PF2=,即

cos 60°==,整理得m2+n2-mn=28,所以

解得

过点F2作F2N⊥PF1于N,在Rt△PF2N中,|F2N|=|PF2|·sin 60°=2,即点F2到直线PF1的距离为2.故选C.

方法3 换元法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

典例10 (三角换元)已知x,y∈R,满足x2+2xy+4y2=6,则z=x2+4y2的取值范围为.

答案[4,12]

解析已知x2+2xy+4y2=6,

即(x+y)2+(y)2=()2,

故设x+y=cos α,y=sin α,

即x=cos α-sin α,y=sin α.

则z=x2+4y2=6-2xy=6-2(cos α-sin α)·sin α

=8-4sin.

所以8-4≤z≤8+4,即z的取值范围为[4,12].

典例11 (整体代换)如图,已知椭圆C的离心率为,点A、B、F分别为椭圆的右顶点、上顶点

和右焦点,且S△ABF=1-.

(1)求椭圆C的方程;

(2)已知直线l:y=kx+m与圆O:x2+y2=1相切,若直线l与椭圆C交于M,N两点,求△OMN面积的最大值.

解析(1)由已知得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设其方程为+=1(a>b>0),则

A(a,0),B(0,b),F(c,0)(c=).

由已知可得e2==,所以a2=4b2,即a=2b,故c= b.

又S△ABF=|AF|·|OB|=(a-c)b=1-.

所以b=1,a=2,c=.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y2=1.

(2)圆O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r=1,由直线l:y=kx+m,即kx-y+m=0与圆O:x2+y2=1相切,得

=1,故有m2=1+k2.①

由消去y得x2+2kmx+m2-1=0.

设M(x1,y1),N(x2,y2),

则x1+x2=-=-,x1x2==.

所以|x1-x2|2=(x1+x2)2-4x1x2=-4×=.②

将①代入②中,得|x1-x2|2=,

故|x1-x2|=.

所以|MN|=|x1-x2|=·=.

故△OMN的面积S=|MN|×1=××1=.

令t=4k2+1(t≥1),则k2=,代入上式,得

S=2=====

,

所以当t=3,即4k2+1=3,解得k=±时,S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1.

典例12 (局部换元)设对一切实数x,不等式x2log2+2xlog2+log2>0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注意到log

2和log2及log2之间的关系,换元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在R上恒成立问题.设log2=t,t∈R,则

log2=log2=3+log2=3-log2=3-t,log2=2log2=-2t,原不等式化为(3-t)x2+2tx-2t>0,它对一切实数x恒成立,所以解得

∴t<0,即log2<0,0<<1,解得0

点拨一般地,解指数与对数不等式、方程,有可能使用局部换元法,换元时也可能要对已知条件进

行适当变形,发现各个量之间的联系再换元,这是我们要注意的一点.

典例13 (两次换元)已知u≥1,v≥1且(log a u)2+(log a v)2=log a(au2)+log a(av2)(a>1),求log a(uv)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y-1)2=4(x≥0,y≥0),再设

解析令x=log

a u,y=log a v,则x≥0,y≥0,已知等式可化为(x-1)

t=log a(uv)=x+y(x≥0,y≥0),由图可知,当线段y=-x+t(x≥0,y≥0)与圆弧(x-1)2+(y-1)2=4(x≥0,y≥0)相切时(如图中CD位置),截距t取最大值t max=2+2;当线段端点是圆弧端点时(如图中AB位置),t 取最小值t min=1+.因此log a(uv)的最大值是2+2,最小值是1+.

点拨利用两次换元探究动点的轨迹方程,数形结合使问题变得直观.换元中应注意旧变量对新变

量的限制.

方法4 待定系数法

要确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设出某些未知系数,然后根据所给条件来确定这些未知系数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其理论依据是多项式恒等——两个多项式各同类项的系数对应相等.使用待定系数法,就是把具有某种确定形式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入一些待定的系数,转化为方程组来解决.待定系数法主要用来解决具有某种确定的数学表达式的数学问题,例如数列求和、求函数解析式等.

典例14 (求函数解析式)已知函数f(x)=Asin(ωx+φ)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其中|PQ|=2,则f(x)的解析式为.

答案f(x)=2sin

解析由题图可知A=2,P(x

1,-2),Q(x2,2),所以

|PQ|===2.

整理得|x1-x2|=2,所以其最小正周期T=2|x1-x2|=4,即=4,解得ω=.

又函数图象过点(0,-),

所以2sin φ=-,即sin φ=-,

又|φ|<,所以φ=-,所以f(x)=2sin.

典例15 (求曲线方程)已知椭圆C的焦点在x轴上,其离心率为,且过点A,则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

答案+y2=1

解析设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a>b>0).

因为e==,所以=,即a=2b.

故椭圆C的方程为+=1.

又点A在椭圆C上,所以+=1,

解得b2=1.

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y2=1.

典例16 (数列求和)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且S3=21,S5=65,则S n= .

答案3n2-2n

2+Bn.

解析设等差数列{a

由已知可得化简得

解得所以S n=3n2-2n.

方法5 构造法

构造法是指利用数学的基本思想,经过认真观察,深入思考,构造出数学模型,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构造法的内涵十分丰富,没有完全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它是以广泛抽象的普遍性与现实问题的特殊性为基础,针对具体问题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其基本方法是借用一类问题的性质,来研究另一类问题的相关性质.常见的构造法有构造函数、构造方程、构造图形等.

典例17 (构造函数)(1)已知定义在R上的可导函数f(x)的导函数为f '(x),满足f '(x)

A.(-2,+∞)

B.(0,+∞)

C.(1,+∞)

D.(4,+∞)

(2)已知m,n∈(2,e),且-

A.m>n

B.m

C.m>2+

D.m,n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答案(1)B (2)A

解析(1)因为f(x+2)为偶函数,所以f(x+2)的图象关于直线x=0对称,所以f(x)的图象关于直线

x=2对称.所以f(0)=f(4)=1.

设g(x)=(x∈R),

则g'(x)==.

又f '(x)

所以函数g(x)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减.

因为f(x)

所以f(x)0.故选B.

(2)由不等式可得-

即+ln n<+ln m.

设f(x)=+ln x(x∈(2,e)),

则f '(x)=-+=.

因为x∈(2,e),所以f '(x)>0,

故函数f(x)在(2,e)上单调递增.

因为f(n)

典例18 (构造方程)已知a2-3a=1,b2-3b=1,且a≠b,则+= .

答案11

解析由题意可知a,b是方程x2-3x-1=0的两个实数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a+b=3,ab=-1,

所以+===32-2×(-1)=11.

典例19 已知三棱锥P-ABC,PA=BC=2,PB=AC=10,PC=AB=2,则三棱锥P-ABC的体积为.

答案160

解析如图所示,把三棱锥P-ABC补成一个长方体AEBG-FPDC,易知三棱锥P-ABC的各棱分别是长方

体的面对角线,不妨令PE=x,EB=y,EA=z,由已知可得

解得x=6,y=8,z=10.

从而V三棱锥P-ABC=V长方体AEBG-FPDC-V三棱锥P-AEB-V三棱锥C-ABG-V三棱锥B-PDC-V三棱锥A-FPC=V长方体AEBG-FPDC-4V三棱锥

P-AEB=6×8×10-4×××10×8×6=160.

故所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为160.

方法6 补集法

补集法就是已知问题涉及的类别较多,或直接求解比较麻烦时,可以通过求解该问题的对立事件,求出问题的结果,则所求解问题的结果就可以利用补集的思想求得.该方法在概率、函数性质等问题中应用较多.

典例20 (概率问题)某学校为了研究高中三个年级的数学学习情况,从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中分别抽取了1,2,3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若再从中任意抽取两个班级进行测试,则两个班级不来自同一年级的概率为.

答案

解析记高一年级中抽取的1个班级为a,高二年级中抽取的2个班级为b

1,b2,高三年级中抽取的3个班级为c1,c2,c3.

从已抽取的6个班级中任意抽取两个班级的所有可能结果为

(a,b1),(a,b2),(a,c1),(a,c2),(a,c3),(b1,b2),(b1,c1),(b1,c2),(b1,c3),(b2,c1),(b2,c2),(b2,c3),(c1,c2), (c1,c3),(c2,c3),共15种.

设“抽取的两个班级不来自同一年级”为事件A,则事件为抽取的两个班级来自同一年级.

两个班级来自同一年级的结果为(b1,b2),(c1,c2),(c1,c3),(c2,c3),共4种.

所以P()=,故P(A)=1-P()=1-=.

所以两个班级不来自同一年级的概率为.

典例21 (函数问题)已知函数f(x)=ax2-x+ln x在区间(1,2)上不单调,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

为.

答案

解析 f '(x)=2ax-1+.

(1)若函数f(x)在区间(1,2)上单调递增,则f '(x)≥0在(1,2)上恒成立,所以2ax-1+≥0,得a≥.①

令t=,因为x∈(1,2),所以t=∈.

设h(t)=(t-t2)=-+,t∈,显然函数y=h(t)在区间上单调递减,

所以h(1)

由①可知,a≥.

(2)若函数f(x)在区间(1,2)上单调递减,则f '(x)≤0在(1,2)上恒成立,所以2ax-1+≤0,得

a≤.②

结合(1)可知,a≤0.

综上,若函数f(x)在区间(1,2)上单调,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0]∪.

所以若函数f(x)在区间(1,2)上不单调,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典例22 (解析几何问题)若抛物线y=x2上的所有弦都不能被直线y=k(x-3)垂直平分,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D.

答案 D

解析设抛物线y=x2上两点A(x

1,),B(x2,)关于直线y=k(x-3)对称,AB的中点为

P(x0,y0),则x0=,y0=.

由题设知=-,所以=-.

又AB的中点P(x0,y0)在直线y=k(x-3)上,

所以=k=-,

所以中点P.

由于点P在y>x2的区域内,则->,

整理得(2k+1)(6k2-2k+1)<0,解得k<-.

因此当k<-时,抛物线y=x2上存在两点关于直线y=k(x-3)对称,于是当k≥-时,抛物线y=x2上不存在两点关于直线y=k(x-3)对称.

所以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故选D.

方法7 割补法

典例23 (分割)(1)为测出所住小区的面积,某人进行了一些测量工作,所得数据如图所示,则小区的面积是( )

A. km2

B. km2

C. km2

D. km2

(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A.64

B.72

C.80

D.112

答案(1)D (2)C

解析(1)如图,连接AC.在△ABC中,根据余弦定理可得AC= km,

又AB=2 km,BC=1 km,所以AC2+BC2=AB2,

所以△ABC为直角三角形,

且∠ACB=90°,∠BAC=30°,故∠DAC=∠DCA=15°,

△ADC为等腰三角形,且∠D=150°,

设AD=DC=x km,

根据余弦定理得x2+x2+x2=3,

即x2==3(2-).

所以所求的面积为×1×+×3(2-)×==(km2).

(2)根据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四棱锥P-ABCD与正方体ABCD-A1B1C1D1的组合体,如图所示.

由三视图中的数据可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4,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ABCD,高h=3,且PA=PB.

正方体ABCD-A1B1C1D1的体积为V1=43=64,

四棱锥P-ABCD的底面积为S=42=16,则其体积为V2=Sh=×16×3=16.

故所求几何体的体积为V=V1+V2=64+16=80,故选C.

典例24 (补形)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8π+16

B.8π-16

C.8π+8

D.16π-8

答案 B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一个半圆柱去掉一个直棱柱.其中半圆柱的高为4,底面半圆的半

径为2;直三棱柱的底面为斜边是4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高为4.

半圆柱的体积为V1=π×22×4=8π,

直三棱柱的体积为V2=×4×2×4=16.

所以所求几何体的体积为V=V1-V2=8π-16.故选B.

方法8 等积转化法

等积转化法就是通过变换几何体的底面,利用几何体(主要是三棱锥)体积的不同表达形式,构造关于点到面的距离的方程来求解相关问题的方法.其主要用于立体几何中求解点到面的距离.

典例25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且与底面垂直,底面ABCD是∠ABC=60°的菱形,M为PC的中点.

(1)求证:PC⊥AD;

(2)求点D到平面PAM的距离.

解析(1)证明:取AD的中点O,连接OP,OC,AC,

因为四边形ABCD是∠ABC=60°的菱形,

所以∠ADC=60°,AD=CD,

所以△ACD是正三角形,所以OC⊥AD,

又△PAD是正三角形,所以OP⊥AD,

又OC∩OP=O,OC?平面POC,OP?平面POC,

所以AD⊥平面POC,又PC?平面POC,

所以PC⊥AD.

(2)点D到平面PAM的距离即为点D到平面PAC的距离,

由(1)可知PO⊥AD,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

平面PAD∩平面ABCD=AD,PO?平面PAD,

所以PO⊥平面ABCD,即PO为三棱锥P-ACD的高,

在Rt△POC中,PO=OC=,PC=,

在△PAC中,PA=AC=2,PC=,

所以边PC上的高AM==,

所以S△PAC=PC·AM=××=,

设点D到平面PAC的距离为h,

由V D-PAC=V P-ACD得,S△PAC·h=S△AC D·PO,

即×·h=××22×,解得h=,所以点D到平面PAM的距离为

.

方法9 坐标法

坐标法是解决平面图形(立体几何中也有坐标方法的应用)问题的有力工具.

典例26 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D∥BC,∠ADC=90°,AD=2,BC=1,P是腰DC上的动点,则

|+3|的最小值为.

答案 5

解析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P(0,y),C(0,b),B(1,b),A(2,0),

则+3=(2,-y)+3(1,b-y)=(5,3b-4y).

所以|+3|2=25+(3b-4y)2(0≤y≤b).

当y=b时,|+3|min=5.

方法10 向量法

向量方法在解决几何问题、三角问题、代数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把已知和所求向量化,使用向量知识加以解决.

典例27 (1)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BC=90°,AB=2BC=2CD,则cos∠DAC等于( )

A. B. C. D.

(2)已知a2+b2=1,m2+n2=1,则am+bn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1)B (2)[-1,1]

解析(1)以点B为坐标原点,射线BA,BC分别为x轴,y轴的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AB=2,则AC=,AD=,C(0,1),A(2,0),D(1,1),则=(-2,1),=(-1,1),所以·=(-2,1)·(-1,1)=3,

根据平面向量数量积定义知

·=||·||·cos∠CAD=cos∠CAD,

所以cos∠CAD=3,

所以cos∠CAD==.

(2)设u=(a,b),v=(m,n),

则|u|=|v|=1且u·v=am+bn,

根据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知u·v=|u|·|v|cos θ=cos θ,其中θ为向量u,v的夹角,

因为0≤θ≤π,所以-1≤cos θ≤1,

所以-1≤am+bn≤1,

2020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汇编全集

第1讲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A 组 基础达标 1.若点? ????sin 5π 6,cos 5π6在角α的终边上,则sin α的值为________. 2.已知α∈? ????0,π2,2sin2α=cos2α+1,那么sin α=________. 3.(2019·榆林模拟)若sin ? ????A +π4=7210,A ∈? ?? ??π4,π,则sin A =________. 4.若函数f (x )=2sin ? ????2x +φ-π6(0<φ<π)是偶函数,则φ=________. 5.已知函数y =A sin (ωx +φ)+B (A >0,ω>0,|φ|<π 2)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那 么φ=________. (第5题) 6.已知sin ? ????α+π3=1213,那么cos ? ?? ??π6-α=________. 7.在距离塔底分别为80m ,160m ,240m 的同一水平面上的A ,B ,C 处,依次测得塔顶的仰角分别为α,β,γ.若α+β+γ=90°,则塔高为________m. 8.(2019·湖北百校联考)设α∈? ????0,π3,且6sin α+2cos α= 3. (1) 求cos ? ????α+π6的值; (2) 求cos ? ????2α+π12的值.

B 组 能力提升 1.计算:3cos10°-1 sin170°=________. 2.(2019·衡水模拟改编)设函数f (x )=2cos (ωx +φ)对任意的x ∈R ,都有f ? ????π3-x =f ? ????π3+x ,若函数g (x )=3sin (ωx +φ)+cos (ωx +φ)+2,则g ? ?? ??π3的值是________. 3.已知函数f (x )=sin (ωx +φ)(ω>0)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为? ????π2,0,且f ? ?? ? ?π4=1 2 ,那么ω的最小值为________. 4.已知函数f (x )=sin ? ????ωx +π5(ω>0),f (x )在[0,2π]上有且仅有5个零点,给出以下四个结论: ①f (x )在(0,2π)上有且仅有3个极大值点; ②f (x )在(0,2π)上有且仅有2个极小值点; ③f (x )在? ????0,π10上单调递增; ④ω的取值范围是???? ??125,2910.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填序号) 5.(2019·浙江卷)已知函数f (x )=sin x ,x ∈R . (1) 当θ∈[0,2π)时,函数f (x +θ)是偶函数,求θ的值; (2) 求函数y =??????f ? ????x +π122+??????f ? ????x +π42 的值域. 6.(2019·临川一中)已知函数f (x )=M sin (ωx +π 6)(M >0,ω>0)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 其中A (0,1),B ,C 为函数f (x )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且BC =π. (1) 求M ,ω的值;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学案概率统计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学案概率统计 【命题趋向】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学习内容,它是一种处理或然咨询题的方法, 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成为每个公民的必备常识.概率与统计的引入,拓广了应用咨询题取材的范畴,概率的运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的运算及应用差不多上考查应用意识的良好素材.在高考试卷中,概率与统计的内容每年都有所涉及,以解答题形式显现的试题常常设计成包含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期望、统计图表的识不等知识为主的综合题,以考生比较熟悉的实际应用咨询题为载体,以排列组合和概率统计等基础知识为工具,考查对概率事件的识不及概率运算.解答概率统计试题时要注意分类与整合、化归与转化、或然与必定思想的运用. 由于中学数学中所学习的概率与统计内容是最基础的,高考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考查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差不多方法.该部分在高考试卷中,一样是2—3个小题和一个解答题.【考点透析】概率统计的考点要紧有:概率与统计包括随机事件,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量,正态分布,线性回来等.【例题解析】 题型1 抽样方法 【例1】在1000个有机会中奖的号码〔编号为000999-〕中,在公证部门监督下按照 随机抽取的方法确定后两位数为的号码为中奖号码,该抽样运用的抽样方法是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系统抽样 C . 分层抽样 D .以上均不对 分析:实际〝间隔距离相等〞的抽取,属于系统抽样. 解析:题中运用了系统抽样的方法采确定中奖号码,中奖号码依次为:088,188,288, 388,488,588,688,788,888,988.答案B . 点评:关于系统抽样要注意如下几个咨询题:〔1〕系统抽样是将总体分成均衡几个部 分,然按照预先定出的规那么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的一种抽样 方法.〔2〕 系统抽样的步骤:①将总体中的个体随机编号;②将编号分段;③在第一 段中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④按事先研究的规那么抽取样本.〔3〕适用范畴:个体数较多的总体. 例2〔2018年高考广东卷理3〕某校共有学生2000名,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如表.在 全校学生中随机抽取1名,抽到二年级女生的概率是0.19.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校 抽取64名学生,那么应在三年级抽取的学生人数为〔 〕 A .24 B .18 C .16 D .12 分析:依照给出的概领先求出x 的值,如此就能够明白三年级的学生人数,咨询题就解决了.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9%, 解析:C 二年级女生即20000.19380x =?=,如此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总数是 3733773803701500+++=,三年级学生有500人,用分层抽样抽取的三年级学生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女 生 373 x y 男生 377 370 z

《三维设计》201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教学案(基础知识+高频考点+解题训练)古典概型

古_典_概_型 [知识能否忆起] 一、基本事件的特点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二、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即有限性.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即等可能性. [提示] 确定一个试验为古典概型应抓住两个特征:有限性和等可能性. 三、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 . [小题能否全取] 1.(教材习题改编)从甲、乙、丙三人中任选两名代表,甲被选中的概率为( ) A.12 B.13 C.23 D .1 解析:选C 基本事件总数为(甲、乙)、(甲、丙)、(乙、丙)共三种,甲被选中共2种.则P =23 . 2.(教材习题改编)从1,2,3,4,5,6六个数中任取2个数,则取出的两个数不是连续自然数的概率是( ) A.35 B.25 C.13 D.23 解析:选D 从六个数中任取2个数有15种方法,取出的两个数是连续自然数有5种情况,则取出的两个数不是连续自然数的概率P =1- 515=23 . 3.甲、乙两同学每人有两本书,把四本书混放在一起,每人随机拿回两本,则甲同学拿到一本自己书一本乙同学书的概率是( ) A.13 B.23

C.12 D.14 解析:选B 记甲同学的两本书为A ,B ,乙同学的两本书为C ,D ,则甲同学取书的情况有AB ,AC ,AD ,BC ,BD ,CD 共6种,有一本自己的书,一本乙同学的书的取法有AC ,AD ,BC ,BD 共4种,所求概率P =2 3 . 4.(2012·南通一调)将甲、乙两球随机放入编号为1,2,3的3个盒子中,每个盒子的放球数量不限,则在1,2号盒子中各有一个球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依题意得,甲、乙两球各有3种不同的放法,共9种放法,其中有1,2号盒子中各有一个球的放法有2种,故有1,2号盒子中各有一个球的概率为29 . 答案:29 5.(教材习题改编)从3台甲型彩电和2台乙型彩电中任选两台,其中两种品牌的彩电齐全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P =3×210=3 5. 答案:35 1.古典概型的判断: 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在于这个试验是否具有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有限性和等可能性,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才是古典概型. 2.对于复杂的古典概型问题要注意转化为几个互斥事件的概率问题去求. 典题导入 [例1] (2012·安徽高考)袋中共有6个除了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其中有1个红球、2个白球和3个黑球.从袋中任取两球,两球颜色为一白一黑的概率等于( ) A.15 B.25 C.35 D.45 [自主解答] (文)设袋中红球用a 表示,2个白球分别用b 1,b 2表示,3个黑球分别用c 1,c 2,c 3表示,则从袋中任取两球所含基本事件为(a ,b 1),(a ,b 2),(a ,c 1),(a ,c 2),(a ,

高考数学第二轮备考指导及复习建议

2019年高考数学第二轮备考指导及复习建 议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为什么要进行高考第二轮复习?也就是高考数学复习通常要分三轮(有的还是分四轮)完成,对于第二轮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 将我们学过的基础知识梳理和归纳,在这个过程当中主要以两个方面作为参考。第一个是以教材为基本内容,第二个以教学大纲以及当年的考试说明,作为我们参考的依据,然后做到尽量不遗漏知识,因为这也是作为我们二轮三轮复习的基础。 对于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来说,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把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把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高三数学第二轮的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对高考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强化,是考生数学能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的关键阶段,我们学校此阶段的复习指导思想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就大多数同学而言,巩固,即巩固第一轮单元复习的成果,把巩固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放在首位,强化知识的系统与记忆;完善,就是通过此轮复习,查漏补缺,进一步建立数学思想、知识规律、方法

运用等体系并不断总结完善;综合,就是在课堂做题与课外训练上,减少单一知识点的试题,增强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增强试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提高,就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对数学问题的阅读与概括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三数学第二轮的复习,对于课堂听讲并适当作笔记,课外训练、自主领悟并总结等都有较高要求,有“二轮看水平”的说法!是最“实际”的一个阶段。 要求学生就是“四个看与四个度”:一看对近几年高考常考题型的作答是否熟练,是否准确把握了考试要求的“度”--《考试说明》中“了解、理解、掌握”三个递进的层次,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看在课堂上是否紧跟老师的思维并适当作笔记,把握好听、记、练的“度”;三看知识的串连、练习的针对性是否强,能否使模糊的知识清晰起来,缺漏的板块填补起来,杂乱的方法梳理起来,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控制好试题难易的“度”;四看练习或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哪些内容应稍微拔高,哪些内容只需不降低,主次适宜,重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注重适时反馈的“度”。在高考一轮复习即将结束、二轮复习即将开始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往往是有40天左右时间(我们学校是3月中旬到4月底)。如何做到有条不紊地复习呢?现结合我最近的学习及多年的做法谈下面几点意见,供同行们参考。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五大技巧

2019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五大技巧 对于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9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策略,帮助考生制定高考二轮复习计划,提高高考数学成绩。 1、重点知识,落实到位 函数、导数、数列、向量、不等式、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概率、数学思想方法等,这些既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高考的重点,而且常考常新,经久不衰。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围绕上述重点内容作重点复习,保证复习时间、狠下功夫、下足力气、练习到位、反思到位、效果到位。并将这些板块知识有机结合,形成知识链、方法群。如聚集立体几何与其他知识的整合,就包括它与方程、函数、三角、向量、排列组合、概率、解析几何等的整合,善于将已经完成过的题目做一次清理,整理出的解题通法和一般的策略,“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改革反复强调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打破数学章节界限,把握好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与融合,形成有序的网络化知识体系。 2、新增内容,注重辐射 新增内容是新课程的活力和精髓,是近、现代数学在高中的渗透,且占整个高中教学内容的40%左右,而高考这部分内容的分值,远远超出其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试题加大了对新教材中增加的线性规划、向量、概率、导数等知识的考查力度,对新增内容一一作了考查,分值达50多分,并保持了将概率内容作为应用题的格局。因此,复习

中要强化新增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新增数学知识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向量在解题中的作用明显加强,用导数做工具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证明不等式问题,导数亦成为高考解答题目的必考内容之一。 3、思想方法,重在体验 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的精髓,历来是高考数学考查的重中之重。“突出方法永远是高考试题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应重视“通法”,重点抓方法渗透。 首先,我们应充分地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提炼,尽管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但是我们认为,遵循“揭示—渗透”的原则,在复习备考中采取一些措施,对于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基本方法的掌握是可以起到促进作用的,例如,在复习一些重点知识时,可以通过重新揭示其发生过程,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其次,要真正地重视“通法”,切实淡化“特技”,我们不应过分地追求特殊方法和特殊技巧,不必将力气花在钻偏题、怪题和过于繁琐、运算量太大的题目上,而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上,另外,在复习中,还应充分重视解题回顾,借助于解题之后的反思、总结、引申和提炼来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领悟。 4、综合能力,强化训练 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在加强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突出能力立意。以能力立意,就是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对知识的考查倾向于理解和应用,特别是知识的综合

艺术生高考数学复习学案

§1集合(1) 【考点及要求】了解集合含义,体会“属于”和“包含于”的关系,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基础知识】 集合中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文字描述为 和 符号表示为 和 常见集合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集合的表示方法1 2 3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相等关系:_________A B B A ???且 2子集:A 是B 的子集,符号表示为______或 B A ? 3 真子集:A 是B 的真子集,符号表示为_____或____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 ,记作 ,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 【基本训练】 1.下列各种对象的全体,可以构成集合的是 (1) 某班身高超过1.8m 的女学生;(2)某班比较聪明的学生;(3)本书中的难题 (4)使232x x -+最小的 x 的值 2.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___;Q π {}3.14____Q ; *___;N N {}{}21,____21,x x k k Z x x k k z =+∈=-∈ 3.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由直线1y x =+上所有点的坐标组成的集合; 4.若A B B ?=,则____A B ;若A B B ?=则_____;_____A B A B A B ?? 5.集合{}{} 35,A x x B x x a =-<=<,且A B ?,则a 的范围是 【典型例题讲练】 例1 设集合11,,,2442k k M x x k Z N x x k Z ? ??? ==+∈==+∈???????? ,则_______M N

练习: 设集合11,,,3663k k P x x k Z Q x x k Z ? ??? ==+∈==+∈???????? ,则______P Q 例2已知集合{} 2210,,A x ax x x R a =++=∈为实数。 (1) 若A 是空集,求a 的取值范围; (2) 若A 是单元素集,求a 的取值范围; (3) 若A 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 练习:已知数集1,,a P b b ?? =???? ,数集{} 20,,Q a b b =+,且P Q =,求,a b 的值 【【课堂小结】集合的概念及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 【课堂检测】 1. 设全集,U R =集合{} 1M x x =>,{} 21P x x =>,则______M P 2. 集合{}{} 2320,10,P x x x Q x mx =-+==-=若P Q ?,则实数m 的值是 3.已知集合A 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子集个数有 个,真子集个数有 个 4.已知集合A ={-1,3,2m -1},集合B={3,2 m }.若B A ?,则实数m = . 5.已知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2{,,1}{,,0},b a a a b a =+求20042005a b +的值.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计划

2019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计划作者:佚名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为什么要进行高考第二轮复习?也就是高考数学复习通常要分三轮完成,对于第二轮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将我们学过的基础知识梳理和归纳,在这个过程当中主要以两个方面作为参考。第一个是以教材为基本内容,第二个以教学大纲以及当年的考试说明,作为我们参考的依据,然后做到尽量不遗漏知识,因为这也是作为我们二轮三轮复习的基础。 对于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来说,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把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把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高三数学第二轮的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对高考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强化,是考生数学能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的关键阶段,我们学校此阶段的复习指导思想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就大多数同学而言,巩固,即巩固第一轮单元复习的成果,把巩固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放在首位,强化知识的系统与记忆;完善,就是通过此轮复习,查漏补缺,进一步建立数学思想、知识规律、方法运用等体系并不断总结完善;综合,就是在课堂做题与课外

训练上,减少单一知识点的试题,增强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增强试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提高,就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对数学问题的阅读与概括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三数学第二轮的复习,对于课堂听讲并适当作笔记,课外训练、自主领悟并总结等都有较高要求,有“二轮看水平”的说法!是最“实际”的一个阶段。 要求学生就是“四个看与四个度”:一看对近几年高考常考题型的作答是否熟练,是否准确把握了考试要求的“度”--《考试说明》中“了解、理解、掌握”三个递进的层次,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看在课堂上是否紧跟老师的思维并适当作笔记,把握好听、记、练的“度”;三看知识的串连、练习的针对性是否强,能否使模糊的知识清晰起来,缺漏的板块填补起来,杂乱的方法梳理起来,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控制好试题难易的“度”;四看练习或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哪些内容应稍微拔高,哪些内容只需不降低,主次适宜,重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注重适时反馈的“度”。在高考一轮复习即将结束、二轮复习即将开始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往往是有40天左右时间。如何做到有条不紊地复习呢?现结合我最近的学习及多年的做法谈下面几点意见,供同行们参考。 第一,构建知识网络,高考试题的设计,重视数学知识的综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计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三理科数学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一般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大都掌握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及一般应用,但知识较为零散,综合应用存在较大的问题。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促进知识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发展学生思维水平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对讲练检测要求较高。所以制订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计划如下。 根据本学期的复习任务,将本学期的备考工作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专题复习):从2018年2月22日~2018年4月30日完成以主干知识为主的专题复习 第二阶段(选择填空演练):从2018年3月1日~2018年5月20日完成以选择填空为主的专项训练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从2018年5月~2018年5月26完成以训练能力为主的综合训练 第四阶段(自由复习和强化训练):从2018年5月27日~2018年6月6日。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专题复习 (一)目标与任务: 强化高中数学主干知识的复习,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强化考点,突出重点,归纳题型,培养能力。 根据高考试卷中解答题的设置规律,本阶段的复习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七个知识专题: 专题一:集合、函数、导数与不等式。此专题函数和导数以及应用导数知识解决函数问题是重点,特别要注重交汇问题的训练。每年高考中导数所占的比重都非常大,一般情况是在客观题中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导数的计算,属于容易题;二是在解答题中进行综合考查,主要考查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等,此题具有很高的综合性,并且与思想方法紧密结合。 专题二:数列、推理与证明。数列由旧高考中的压轴题变成了新高考中的中档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与求和,与不等式的简单综合问题是近年来的热门问题。 专题三: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解三角形。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恒等变换是重点。近几年高考中三角函数内容的难度和比重有所降低,但仍保留一个选择题、一个填空题和一个解答题的题量,难度都不大,但是解三角形的内容应用性较强,将解三角形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是今后命题的一个热点。平面向量具有几何与代数形式的双重性,是一个重要的知识交汇点,它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都可以整合。 专题四:立体几何。注重几何体的三视图、空间点线面的关系及空间角的计算,用空间向量解决点线面的问题是重点。 专题五:解析几何。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方程的探求以及最值范围、定点定值、对称问题是命题的主旋律。近几年高考中圆锥曲线问题具有两大特色:一是融综合性、开放性、探索性为一体;二是向量关系的引入、三

2017艺术生高考数学复习学案(一)

§1集合(1) 【考点及要求】了解集合含义,体会“属于”和“包含于”的关系,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基础知识】 集合中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文字描述为 和 符号表示为 和 常见集合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集合的表示方法1 2 3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相等关系:_________A B B A ???且 2子集:A 是B 的子集,符号表示为______或B A ? 3 真子集:A 是B 的真子集,符号表示为_____或____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 ,记作 ,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 【基本训练】 1.下列各种对象的全体,可以构成集合的是 (1) 某班身高超过1.8m 的女学生;(2)某班比较聪明的学生;(3)本书中 的难题 (4)使232x x -+最小的x 的值 2.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___;Q π {}3.14____Q ; *___;N N {}{}21,____21,x x k k Z x x k k z =+∈=-∈ 3.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由直线1y x =+上所有点的坐标组成的集合; 4.若A B B ?=,则____A B ;若A B B ?=则_____;_____A B A B A B ?? 5.集合{}{}35,A x x B x x a =-<=<,且A B ?,则a 的范围是 【典型例题讲练】 例1 设集合11,,,2 4 4 2 k k M x x k Z N x x k Z ????==+∈==+∈????? ? ? ? ,则_______M N 练习: 设集合11,,,3 6 6 3 k k P x x k Z Q x x k Z ???? ==+∈==+∈????? ? ? ? ,则______P Q 例2已知集合{}2210,,A x ax x x R a =++=∈为实数。 (1) 若A 是空集,求a 的取值范围; (2) 若A 是单元素集,求a 的取值范围; (3) 若A 中至多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

2020高考数学第二轮通用(文)板块二专题五 第2讲

第2讲圆锥曲线的方程与性质(小题) 热点一圆锥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 1.圆锥曲线的定义 (1)椭圆:|PF1|+|PF2|=2a(2a>|F1F2|). (2)双曲线:||PF1|-|PF2||=2a(0<2a<|F1F2|). (3)抛物线:|PF|=|PM|,点F不在定直线l上,PM⊥l于点M. 2.求圆锥曲线标准方程“先定型,后计算” 所谓“定型”,就是确定曲线焦点所在的坐标轴的位置;所谓“计算”,就是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方程中的a2,b2,p的值. 例1(1)(2019·梅州质检)已知双曲线C:x2 a2-y2 b2=1(a>0,b>0)一个焦点为F(2,0),且F到双曲线C的渐近线的距离为1,则双曲线C的方程为________. 答案x2 3-y 2=1 解析根据题意,双曲线C的中心为原点,点F(2,0)是双曲线C的一个焦点,即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且c=2, 双曲线C:x2 a2-y2 b2 =1(a>0,b>0), 其渐近线方程为y=±b a x,即ay±bx=0,

又点F 到渐近线的距离为1,则有|-b ×2|a 2 +b 2 =1, 解得b =1,则a 2=c 2-b 2=3, 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x 23 -y 2 =1. (2)(2019·南充模拟)P 是双曲线x 23-y 2 4=1的右支上一点,F 1,F 2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 则△PF 1F 2的内切圆的圆心横坐标为( ) A. 3 B .2 C.7 D .3 答案 A 解析 如图所示F 1(-7,0),F 2(7,0), 设内切圆与x 轴的切点是点H ,与PF 1,PF 2的切点分别为M ,N ,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PF 1|-|PF 2|=2a =23, 由圆的切线长定理知,|PM |=|PN |,|F 1M |=|F 1H |,|F 2N |=|F 2H |, 故|MF 1|-|NF 2|=23, 即|HF 1|-|HF 2|=23, 设内切圆的圆心横坐标为x ,即点H 的横坐标为x , 故(x +7)-(7-x )=23, ∴x = 3. 跟踪演练1 (1)(2019·银川质检)已知P 是抛物线y 2=4x 上一动点,定点A (0,22),过点P 作

高考数学总复习教学案

第五节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知识能否忆起]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C (α-β):cos(α-β)=cos_αcos_β+sin_αsin_β; (2)C (α+β):cos(α+β)=cos_αcos_β-sin_αsin_β; (3)S (α+β):sin(α+β)=sin_αcos_β+cos_αsin_β; (4)S (α-β):sin(α-β)=sin_αcos_β-cos_αsin_β; (5)T (α+β):tan(α+β)=tan α+tan β 1-tan αtan β; (6)T (α-β):tan(α-β)=tan α-tan β 1+tan αtan β. 2.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S 2α:sin 2α=2sin_αcos_α; (2)C 2α:cos 2α=cos 2α-sin 2α=2cos 2α-1=1-2sin 2α; (3)T 2α:tan 2α=2tan α 1-tan α. 3.常用的公式变形 (1)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 (2)cos 2α=1+cos 2α2,sin 2α=1-cos 2α2; (3)1+sin 2α=(sin α+cos α)2, 1-sin 2α=(sin α-cos α)2, sin α±cos α=2sin ??? ?α±π 4. [小题能否全取] 1.(2011·福建高考)若tan α=3,则sin 2α cos 2α的值等于( ) A .2 B .3 C .4 D .6 解析:选D sin 2αcos 2α=2sin αcos α cos 2α =2tan α=2×3=6. 2.sin 68°sin 67°-sin 23°cos 68°的值为( )

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策略与重点

2019年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策略与重点 ?数学第二轮复习阶段是考生综合能力与应试技巧提高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老师将以“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策略和应试技巧为主线。老师的讲解,不再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首先,着重提高考生采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数学模型”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其次,考生要注意用一些解题的特殊方法,特殊技巧,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应对策略。要在这一阶段得到提高,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内化。由于第一轮复习时间比较长,范围也比较广,前面复习过的内容容易遗忘,而临考前的强化训练,对遗忘的基本概念,基本思维方法又不能全部覆盖,加上一模的试题起点不会很高,这就要求同学们课后要抽出时间多看课本,回顾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回顾基本的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回顾疑点,查漏补缺;回顾老师教学时或自己学习时总结出来的正确结论,联想结论的生成过程与用法;回顾已往做错的题目的正确解法以及典型题目,以达到内化基础知识和基本联系的目的。 其次,要紧跟老师的复习思路与步骤。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力图当堂课内容当堂课消化;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习题,同时要重视课本中的典型习题。做练习时,遇到不会的或拿不准的题目要打上记号。不管对错都要留下自己的思路,等老师讲评时心中就有数了,起码能够知道当时解题时的思维偏差在何处,对偶尔做对的题目也不会轻易放过,还能够检测出在哪些地方复习不到位,哪些地方有疏忽或漏洞。

另外,在做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几点:1、不片面追求解题技巧,如果基础不好,则不要过多做难题,而要把常用的解法掌握熟练。2、提高准确率,优化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质量,这关系考试的成败。 第一轮复习重在基础,指导思想是全面、系统、灵活,在抓好单元知识、夯实“三基”的基础上,注意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初步建立明晰的知识网络。 第二轮复习则是在第一轮的基础上,对高考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数学能力及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的阶段。指导思想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巩固,即巩固第一轮学习成果,强化知识系统的记忆;完善是通过专题复习,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强化知识体系;综合,是减少单一知识的训练,增强知识的连接点,增强题目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提高是培养、提高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同学们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复习的计划性。由于第二轮复习的前后跨越性比较大,这就要求同学们要事先回顾基础知识,回顾第一轮中的相关内容,抓住复习的主动权,以适应大跨度带来的不适应。 2.提高听课的效率。深刻体会老师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密切注意老师解决问题时的“突破口,切入点”,及时修正自己的不到之处,在纠正中强化提高。 3.加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要做到这一点,至关重要的是加强理论的内化,通过第二轮的复习,进一步有意识地强化对书本上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的理解,对这些东西理解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你能否灵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天印中学2010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主备人:李松 2009-12-1立体几何2) 课题: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B 级) 【教学目标】 1. 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 2. 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 〖走进课本〗——知识整理 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 ; ; 三种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用符号表示为 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用符号表示为 4.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有符号表示为 5.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有符号表示为 〖基础训练〗——提神醒脑 1.直线a ⊥平面α,直线α||b ,则a 与b 的关系是( ) A.b a || B. b a ⊥ C. b a ,一定异面 D. b a ,一定相交 2.如果直线a 平行于平面α,则( ) A.平面α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 平行; B. 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与a 平行; C. 平面α内不存在与a 垂直的直线; D. 平面α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 垂直; 3.若直线a 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则a 与α的位置关系是( ) A.α||a B. α?a C.α||a 或α?a D. α?a 4.已知直线b a ,和平面α,那么b a ||的一个必要不充分的条件是( ) A.α||a ,α||b B. α⊥a ,α⊥b C. α?b 且α||a D. b a ,与α成等角 5.以下六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①两个平面分别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线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②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③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④一个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⑤与同一条直线成等角的两个平面平行; ⑥一个平面上不共线三点到另一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2019年高考全国2卷理科数学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本试卷共23题,共150分,共5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A ={x |x 2-5x +6>0},B ={ x |x -1<0},则A ∩B = A .(-∞,1) B .(-2,1) C .(-3,-1) D .(3,+∞) 2.设z =-3+2i ,则在复平面内z 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已知AB =(2,3),AC =(3,t ),BC =1,则AB BC ?= A .-3 B .-2 C .2 D .3 4.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又一重大成就,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是地面与探测器的通讯联系.为解决这个问题,发射了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鹊桥沿着围绕地月拉格朗日L 2点的轨道运行.L 2点是平衡点,位于地月连线的延长线上.设地球质量为M 1,月球质量为M 2,地月距离为R ,L 2点到月球的距离为r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r 满足方程: 121 223 ()()M M M R r R r r R +=++. 设r R α=,由于α的值很小,因此在近似计算中3453 2 333(1)ααααα++≈+,则r 的近似值为 A B 2 1 2M R M C 2 3 1 3M R M D 2 3 1 3M R M 5.演讲比赛共有9位评委分别给出某选手的原始评分,评定该选手的成绩时,从9个原始评分中去掉1个最高分、1个最低分,得到7个有效评分.7个有效评分与9个原始评分相比,不变的数字特征是 A .中位数 B .平均数 C .方差 D .极差 6.若a >b ,则 A .ln(a ?b )>0 B .3a <3b C .a 3?b 3>0 D .│a │>│b │ 7.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件是 A .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 B .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

201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11.2 古典概型精品教学案(教师版)新人教版

201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11.2 古典概型(新课标人教版,教 师版) 【考纲解读】 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2.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考点预测】 高考对此部分内容考查的热点与命题趋势为: 1.概率是历年来高考重点内容之一,在选择题、填空题与解答题中均有可能出现,一般以实际应用题的形式考查,又经常与其它知识结合,在考查概率等基础知识的同时,考查转化思想和分类讨论等思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013年的高考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坚持以实际应用题的形式考查概率,或在选择题、填空题中继续搞创新,命题形式会更加灵活. 【要点梳理】 1.基本事件的特点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2.古典概型 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基本事件的总数 . 【例题精析】 考点一 古典概型 例1.(2010年高考山东卷文科19) 一个袋中装有四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球,球的编号分别为1,2,3,4. (Ⅰ)从袋中随机抽取两个球,求取出的球的编号之和不大于4的概率; (Ⅱ)先从袋中随机取一个球,该球的编号为m ,将球放回袋中,然后再从袋中随机取一个球,该球的编号为n ,求2n m <+的概率. 【解析】(I )从袋子中随机取两个球,其一切可能的结果组成的基本事件有1和2,1和3,1和4,2和3,2和4,3和4,共6个。 从袋中随机取出的球的编号之和不大于4的事件共有1和2,1和3两个。 因此所求事件的概率为1/3。 (II )先从袋中随机取一个球,记下编号为m ,放回后,在从袋中随机取一个球,记下编号为n ,

高三数学第二轮《数形结合》公开课教(学)案

华侨中学高三数学(理科)第二轮复习专题:数形结合思想教学地点:一中集美分校高三(4)班 授课教师:华侨中学王磊 2016.03.24 【思想方法概述】 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每年的高考中都有所体现,它常用来研究方程根的情况,讨论函数的值域(最值)及求变量的取值围等.对这类容的选择题、填空题,数形结合特别有效.从2015年的高考题来看,数形结合的重点是研究“以形助数”.预测2016年高考中,仍然会沿用以往的命题思路,借助各种函数的图象和方程的曲线为载体,考查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考题形式上,不但有小题,还会有解答题,在考查的数量上,会有多个小题考查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复习中应提高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意识,画图不能太草,要善于用特殊数或特殊点来精确确定图形间的位置关系. 以形助数(数题形解)借助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来阐述数形之间的关系, 把形转化为数,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作为目的的解 决数学问题的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 形助数,以数辅形”,使 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 题具体化,能够变抽象思 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 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它是 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 的有机结合.[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_科_网] 以数辅形(形题数解)[来源:][来 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14035431.html,][来源:Z*xx*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14035431.html,][来源:][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14035431.html,]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性及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14035431.html,] 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助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作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象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二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解决问题时,要遵循三个原则: (1)等价性原则.在数形结合时,代数性质和几何性质的转换必须是等价的,否则解题将会出现漏洞.有时,由于图形的局限性,不能完整的表现数的一般性,这时图形的性质只能是一种直观而浅显的说明,要注意其带来的负面效应. (2)双方性原则.既要进行几何直观分析,又要进行相应的代数抽象探求,仅对代数问题进行几何分析容易出错. (3)简单性原则.不要为了“数形结合”而数形结合.具体运用时,一要考虑是否可行和是否有利;二要选择好突破口,恰当设参、用参、建立关系、做好转化;三要挖掘隐含条件,准确界定参变量的取值围,特别是运用函数图象时应设法选择动直线与定二次曲线.3.数形结合思想在高考试题中主要有以下六个常考点

(完整word版)2018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计划

宾阳中学2018届高三数学备课组第二轮复习计划 为使二轮复习有序进行,使我们的复习工作卓有成效并最终赢得胜利,在校、年级领导指导下,结合年级2018届高考备考整体方案的基础上,经数学基组研究,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成员: 韦胜华(基组长)、黎锦勇、文育球、韦振、施平凡、候微、张善军、蓝文斌、陈卫庆、黄凤宾、李雪凤、韦衍凤、梁建祥、卢焕荣、黄恩端、林祟标。 本届高三学生由于高一、高二赶课较快,训练量较少,所以基础相对薄弱,数学的五大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都较差,处理常规问题的通解通法未能落实到位,常见的数学思想还未形成。 二、努力目标及指导思想: 1、承上启下,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应用。 2、强化基础夯实,重点突出,难点分解,各个击破,综合提高。 三、时间安排:2018年1月下旬至4月中旬。 四、方法与措施: (一)重视《考试大纲》(以2018年为准)与《考试说明》(参照2017年的考试说明)的学习,这两本书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回答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3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说。 (二)重视课本的示范作用,虽然2018年高考是全新的命题模式,但教材的示范作用绝不能低估。 (三)注重主干知识的复习,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知识,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题的主体。 (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复习。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复习,只有这样,在高考中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五)注重数学能力的提高,数学能力包括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六)注重数学新题型的练习。以高考试题为代表,构建新题型。 宾阳中学2018届高三理科数学备课组第二轮复习计划第1页(共2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