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5 围手术期高血压

2005 围手术期高血压

2005 围手术期高血压
2005 围手术期高血压

围手术期高血压

董兰,韩曙君(北京武警总医院麻醉科,北京100039)

中图分类号:R619;R5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070(2005)06-0052-03

据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发达国家高血压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10大危险因素之一,其危害程度仅次于毒品[1],而且,高血压病的死亡率已经上升到了第四位[2]。近年来,外科手术中高血压病人也逐渐增多,围手术期高血压已经成为临床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麻醉医生和临床医生必须共同探讨如何进行抗高血压治疗和风险评估,决定手术能否顺利进行。

1 高血压的定义

首先,要再次明确一下高血压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高血压为血压持续超过140/90mmHg。单纯性收缩压性高血压,为收缩压超过140mmHg,而舒张压不超过90mmHg,常见于老年人[3]。

2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发生率

目前,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围手术期高血压标准。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以及是否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也会有所不同。如果限定围手术期血压超过160/90mmHg为高血压,那么腹主动脉手术和外周血管手术中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57%和29%,在进行胸腹腔探查时或探查后有8%的病人会发生高血压[4]。冠状动脉手术或心脏手术中高血压的发生率更高,为40%~80%[5]。

3 发生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原因

3.1 生理性高血压有些血压正常的病人,在生理和心理因素或者其他应激反应的作用下也会发生血压升高,这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所致。焦虑、疼痛、麻醉不全、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浸润)和反射(如颅内高压),都可能引起“生理性高血压”。这种生理性高血压常常是一种危险信号,麻醉医生应该尽可能的进行预防和处理。在对一些平时血压正常,但是在运动时发生高血压的病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发现,其中有64%的病人存在左心室肥厚,而对照组仅为6%[6]。因此,对那些术前血压正常的病人,麻醉医生和临床医生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3.2 原发性高血压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使病人对围手术期应激物呈现高反应状态,使围手术期的血压显著升高。这类病人需要在手术前开始进行连续的、系统的抗高血压治疗。目前,麻醉医生和心血管专家已经达成一项共识,即择期手术的病人,血压应该控制在180/110mmHg以下,而且,应该用静脉降压药控制术中和术后的高血压,直到可以改用口服药为止[7]。

3.3 继发性高血压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的高血压。包括嗜铬细胞瘤、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ushing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高钙血症、原发性肾脏疾病、主动脉狭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嗜酒、药物(如避孕药、非甾体类消炎药、可卡因)等。

4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危险性4.1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未经治疗或者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极易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其中包括血压升高和血压下降[8]。而且,往往低血压会给病人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因为,高血压病人冠状动脉的储备能力已经下降,而心肌氧供高度依赖于冠状动脉的灌注压,所以,当血压低于心肌自动调节范围时,容易发生心肌缺血。

单纯收缩压高而舒张压低(即脉压大),是老年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9]。脉压宽反映了主动脉和容量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的程度[10]。另外,舒张压低也同样是危险的。鹿特丹研究中心,调查了2351位老年人,发现服用降压药后舒张压低于65mmHg的老年人发生卒中的危险明显高于舒张压在65~70mmHg之间的老年人[11]。而且,即使是那些原本舒张压高的病人,当舒张压低于70mmHg时,心血管事件的死亡率也明显增加[12]。

虽然,高血压病人血压超过180/110mmHg,在围手术期容易发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血管意外,但是,目前还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证实延迟手术可以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13]。另外,高血压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完全依赖于所测的即时血压的高低,也依赖于术前是否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14]。

4.2 围手术期急性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包括主动脉破裂、主动脉夹层分离、动脉吻合口撕裂、颅内出血、高血压脑病和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等。

一项针对高血压病人在术后恢复室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有高血压的病人进行紧急抢救的次数多,死亡率高[1,5]。

5 围手术期血压的安全范围

目前,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围手术期血压安全范围。最近,一项针对心血管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血压的多中心研究结果表明[16],术前麻醉医生能接受的血压平均值为147/90mmHg(120/70~180/90mmHg),麻醉医生开始降压治疗的血压平均值为141/80mmHg。目前,麻醉医生普遍认为,术中和术后的血压控制在基础血压的80%~120%之间是比较安全的。

6 围手术期高血压与麻醉

6.1 局麻局麻可以抑制因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血压升高。在进行颅内手术时,如果血压突然升高会引起颅内高压,严重的会导致动脉瘤破裂,这是十分危险的。在麻醉诱导后用0.5%布比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就可以明显消除切头皮所引起的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甚至可以不必额外加深麻醉或应用血管扩张药[17]。6.2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也可以降低术中高血压的危险性。行冠状动脉手术的病人,选择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的病例组与仅采用全麻的病例组相比,术中血压的控制性更强[18]。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硬膜外麻醉不能完全预防牵拉肠系膜引

25(总372)《中国医刊》2005年第40卷第6期·世界名刊之窗·

起的低血压,这一点可以通过心电图监测术中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已经得到了证实[18]。

6.3 全麻许多吸入麻醉药会导致难以处理的心肌抑制、心肌缺血、冠脉扩张、冠脉窃血、心肌乳酸堆积和局部室壁运动障碍[19],许多欧洲国家的麻醉医生并不选择通过加深麻醉来降低血压,还因为这将延长术后拔管时间和在重症监护室的停留时间。平衡麻醉,如只用小剂量吸入麻醉药,是比较安全的高血压病人麻醉方法[20]。

7 抗高血压治疗与麻醉

高危病人手术中,麻醉医生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维持循环稳定。这些高危病人大多术前已经经过治疗,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下抗高血压药物对麻醉的影响。

7.1 β-受体阻滞剂普遍认为,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应持续用到手术当日,并且术后尽早重新开始应用[21]。因为,围手术期持续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预防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而且,突然停药可能出现“反跳现象”,导致心律失常,使心绞痛加重,出现心肌梗死、反跳性高血压、甚至猝死。但是,当术中发生低血容量、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等需要通过增加心率来代偿性增加心输出量和氧供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就可能导致循环不稳定,是不适宜的[22]。

7.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

7.2.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没有必要应用到手术当日。术前24~48小时停用此类药物,不会发生循环系统并发症,也不会出现“反跳现象”[23]。术前未停药的病人要注意维持围手术期足够的容量负荷,因为,此类病人术中如果出现血压下降,就会导致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收缩,从而改变肾小球滤过率。

7.2.2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A)这是一类比较新的降压药。术前长期应用ARA类药物的病人,如果出现全麻插管后低血压,常常需要应用缩血管药物,而且低血压的发生率比其他降压药物的发生率高[24]。

7.3 钙离子拮抗剂麻醉中钙离子拮抗剂常用来抑制插管和苏醒拔管时的血压升高[25]。术前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的病人,建议全麻吸入麻醉剂用异氟醚、地氟醚或七氟醚,以减轻对心肌的抑制[25]。

7.4 α

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围手术期应用α

2

肾上

腺受体激动剂是有益的。α

2

肾上腺受体激动剂不但

能限制血浆中儿茶酚胺的增加,抑制导致心衰或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生理基础,而且还能减轻围手术期疼痛和预防术后寒战[26~28]。

围手术期应用可乐定能显著减少麻醉剂的用量。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应用可乐定的病人突然停药会发生“反跳现象”,出现严重的高血压、焦虑、头痛、恶心呕吐,还可能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29]。但是,仅在围手术期短期应用不会出现“反跳现象”。

总的说来,术前开始治疗高血压,无疑对麻醉是有益的。通过治疗能够保证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心肌氧供氧耗之间的平衡。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

抗剂和一些新研发的α

2

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可以应用到手术当日。另一些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由于它们限制了机体的代偿机制,打破了围手术期循环的平衡,对围手术期血流动

力学稳定存在潜在的威胁,应该在手术前缓慢停药。

8 临床医生如何处理手术当日的严重高血压

美国心脏协会指出,单纯的Ⅰ期和Ⅱ期高血压并不是围手术期心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30]。但是,对于高血压病Ⅲ期(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 110mmHg)的病人,应该在手术前很好地治疗,尤其是那些已经出现靶器官损害的病人。Ⅲ期高血压的病人进行手术,术中必须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以保证心血管系统稳定。建议采用有创血压监测,积极控制血压不超过基础血压的20%。如果没有禁忌证,Ⅲ期高血压病人,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很有意义的[31,32]。

参考文献:

[1]Strong K,Bonita R:The SuRF Report1.Surveillance of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current status of global data

[R].Geneva,Switzerland:Non communicable Diseases and Mental

Health.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3.

[2]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R].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and National Heart,Lung and Blood Institute.2003.

[3]The six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J].Arch In-

tern Med,1997,157:2413-2446.

[4]Goldman L,Caldera DL.Risks of general anesthesia and elective op-eration in the hypertensive patient[J].Anesthesiology,1979,50:

285-292.

[5]Estafanous FG,Tarazi RC,Viljonen JF,et al.Systemic hypertension following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J].Am Heart J,1973,85:

732-738.

[6]Gottdiener JS,Brown J,Zoltick J,et al.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 men with normal blood pressure:relation to exaggerated blood pres-

sure response to exercise[J].Ann Intern Med,1990,112:161-166.[7]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fif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

sure[J].Arch Intern Med,1993,153:154-183.

[8]Prys-Roberts C,Meloche R,Foex P,et al.Studies of anaesthesia in relation to hypertension.I.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of treated and

untreated patients[J].Br J Anaesth,1971,43(2):122-137.

[9]Black HR.The paradigm has shifted,to systolic blood pressure[J].

Hypertension,1999,34:386-387.

[10]Smulyan H,Safar ME.Th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systolic hy-pertension[J].Ann Intern Med,2000,132:233-237.

[11]Voko Z,Bots ML,Hofman A,et al.J-shaped relation between blood pressure and stroke in treated hypertensives.Hypertens,1999,

34:1181-1185.

[12]Hansson L,Zanchetti A,Carruthers SG,et al.Effects of intensive blood-pressure lowering and low-dose aspirin in patients with hyper-

tension:principal results of the Hypertension Optimal Treatment

(HOT)randomised trial[J].Lancet,1998,351:1755-1762.[13]McGoldrick,Kathryn E.Hypertension,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and Perioperative Cardiac Risk[J].Survey of Anesthesiology,2004,

48(5):261-263

[14]Howell SJ,Sear YM,Yeates D,et al.Hypertension,admission blood pressure and peri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risk[J].Anaesthesi-

a,1996,51:1000-1004.

[15]Rose DK,Cohen MM,DeBoer DP.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the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J].Anesthesiology,1996,84:772-781.[16]Vuylsteke A,Feneck R,Latimer R,et al.Cardiac surgical practi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Europe:striking similarities and minor

differences[J].Br J Anaesth,1966,76(1):39(A77).

[17]Pinosky ML,Fishman RL,Reeves ST,et al.The effect of bupiva-caine skull block on the hemodynamic response to craniotomy[J].

Anesth Analg,1996,83:1256-1261.

[18]Garnett RL,MacIntyre A,Lindsay P,et al.Perioperative ischaemia in aortic surgery:combined epidural/general anesthesia and epidural

analgesia vs general anaesthesia and iv analgesia[J].Can J An-

aesth,1996,43:769-777.

[19]Houltz E,Gustavsson T,Caidal K,et al.Effects of surgical stress and volatile anaesthetics on left ventricular global and regional func-

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Evaluation by computer-

assisted two-dimensional quantitative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

graphy[J].Anesth Analg,1992,75:679-687.

[20]Jain U,Body SC,Bellows W,et al.Multicenter study of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of propofol-sufentanil or sufentanil-midazolam fo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J].Anesthesiology,1996,85:522-535.

[21]Waltier DC.Beta-adrenergic-blocking drugs:incredibly useful,in-credibly underutilized[J].Anesthesiology,1998,88:2-5.

35

(总373)《中国医刊》2005年第40卷第6期

·世界名刊之窗·

以心血管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指导合理用药(上)

樊朝美,顼志敏(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中图分类号:R969.3;R9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070(2005)06-0054-03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是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及其速度规律的科学。它是临床药理学的一门分支科学。涉及的主要内容:

1 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药代动力学动态参数是通过测定药物在血中的浓度得以实现的,临床上可以根据测定血中的药物浓度参数来指导给药方案及其调整剂量。

1.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药物吸收入血后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可用曲线来表示,此曲线又称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该曲线下的面积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1.2 达峰时间(Tmax)是指药物在血中到达最大浓度时所需要的时间。

1.3 达峰浓度(Cmax)是指药物在血中达到的最高浓度。

1.4 生物利用度(fraction of bioavailability,F)指药物经静脉外途径吸收入血后的相对含量,即从血中计算出的药物总量占给药总量的分数。三项参数AUC、Cmax 和Tmax是评价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指标。

1.5 药物的最小有效浓度是指能够引起治疗效应的最小血药浓度。

1.6 最大有效浓度是指不引起毒性反应的最大血药浓度。

1.7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介于最小有效浓度与最大有效浓度之间的血药浓度,又称药物的治疗窗口。1.8 绝对生物利用度是指一种药物经过静脉外途径(口服)入血后的AUC与该药静注后的AUC的比值。

1.9 相对生物利用度指两种药物制剂均经静脉外途径给药后,将标准制剂的AUC作分母,待测的药物制剂的AUC作分子,两者比值称相对生物利用度。

2 药代动力学常用指标的变化特点

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是指药物经用药部位进入体内循环的过程;药物的分布(distribution)是指药物经细胞生物膜屏障向组织器官及体液转运的过程;药物的代谢(metabolism)是指药物在体内经酶系统或胃肠道等其他作用而产生结构转化的过程。药物的排泄(excretion)则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泄到体外的过程。以下就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的消除)过程作一简述:

2.1 药物的吸收药物只有吸收入血达到一定血药浓度才会出现药理效应,药物吸收是发挥药效的前提。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口服给药占绝大部分,口服药物在经肠道吸收时,有的药物可被消化液或肠菌酶破坏;有的药物与组织结合或被组织内酶破坏;有些药物吸收入血后,通过肝脏内药酶代谢,使血药浓度降低,药理效应也降低,这种现象称为药物的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当药物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后,肝内丰富的酶系统对经过的药物具有较强的代谢作用,这一作用称为肝脏的首过效应。凡肝脏摄取率高的药物常可能有明显的首过效应。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的肝脏首过效应较高,口服生物利用度仅10%~20%,而普罗帕酮的肝脏首过效应则更高,口服生物利用度仅2.5%~23%。硝酸甘油、利多卡因口服后因肝脏摄取率高,具有明显的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极低,故口服不能发挥药效。而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经肠道吸收后,则不被肝脏代谢,故几乎无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可达100%,口服后可发挥满意疗效。另外,肝脏及胃肠道的功能亦影响药物的吸收速率及程度。

2.2 药物的分布为了定量计算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引入了房室模型的概念,我们可将人体视作为由许多房室构成的结构。一室模型是指假设机体在给药后,药物立即均匀分布至全身各体液和组织液中。只有少数药物的体内过程符合这种情况。二室模型是将机体假设分为两个部分,机体在给药后,药物主要进入“中央室”(血液、细胞外液、肾、肝、心、腺体),然后分布至“周边室”(脂肪、皮肤及不运动的肌

[22]Clarke TNS,Fox P,Roberts JG,et al.Circulatory responses of the dog to acute isovolumic anaemia in the presence of high-grade adren-

ergic beta-receptor blockade[J].Br J Anaesth,1980,52:337-341.[23]Colson P,Ryckwaert F,Coriat P.Renin angiotensin system antago-nists and anesthesia[J].Anesth Analg,1999,89:1143-1155.[24]Brabant SM,Bertrand M,Eyraud D,et al.The hemodynamic effects of anes-thetic induction in vascular surgical patients chronically treated with angioten-

sin II receptor antagonists[J].Anesth Analg,1999,89:1388-1392.

[25]Poelaert J,Roosens C.Perioperative use of dihydropyridine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0,44:528-535.

[26]Quintin L,Bouilloc X,Butin E,et al.Clonidine for major vascular surgery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a double-blind,controlled,random-

ized study[J].Anesth Analg,1996,83:687-695.

[27]Talke P,Chen R,Thomas B,et al.The hemodynamic and adrener-gic effects of perioperative dexmedetomidine infusion after vascular

surgery[J].Anesth Analg,2000,90:834-839.

[28]Flacke JW,Bloor BC,Flacke WE,et al.Reduced narcotic require-

ments by clonidine with improved hemodynamic and adrenergic stabil-

it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bypass surgery[J].Anesthesiolo-

gy,1987,67:11-19.

[29]Bruce DL,Croley TF,Lee JS.Preoperative clonidine withdrawal syndrome[J].Anesthesiology,1979,51:90-92.

[30]Eagle KA,Berger PB,Calkins H,et al,ACC/AHA guideline up-date for peri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evaluation for noncardiac surger-

y—executive summary: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

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J].J Am Coll Cardiol,2002,39(3):542-553.

[31]Weksler N,Klein M,Szendro G,et al.The dilemma of immediate preoperative hypertension:to treat and operate,or to postpone surger-

y?[J].J Clin Anesth,2003,15:179-183.

[32]Varon J,Marik PE.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ve crises[J].Chest,2002,118:214-227.

收稿日期:2005-03-11

45(总374)《中国医刊》2005年第40卷第6期·药物与临床·

高血压患者在围术期的血压控制要点

高血压患者在围术期的血压控制要点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05-28 作者:吴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围术期高血压是指患者在外科手术住院期间(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3~4天内)伴发的急性血压升高(收缩压、舒张压或平均动脉压超过基线的20%以上),可以显著增加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外科手术中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5%。即使手术前没有高血压病史,麻醉时也易发生血压升高及心动过速。已有许多研究探索手术当中如何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避免此病症的发生,但是结果差异较大,目前仍然没有统一的预防标准。对于围术期高血压何时开始治疗以及治疗目标也没有统一意见,难以推出统一的治疗建议。 尽管如此,围术期高血压仍需要恰当处理,降压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治疗方案。本文回顾了成人患者围术期高血压的治疗要点。 1易发因素 短时间内血压升高并超过180/110mmHg时称为高血压危象,其发生率为4%~35%,心脏手术前后发生率可以高达50%。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危象极易发生在手术后早期,并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和血管阻力增加有关。手术后高血压常开始于术后10~20分钟,可能持续4小时。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易发生出血、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 手术前高血压一般不引起靶器官功能障碍,因此称为高血压次急症,有足够的时间降低血压。而在手术中血压快速升高超过20%时易发生靶器官功能损害,应考虑高血压急症。 大血管(颈动脉、腹部主动脉、外周大血管)或腹腔和胸腔手术易发生术中高血压,而严重术中高血压更多见于心脏手术、大血管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主动脉手术)、神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麻醉处理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麻醉处理 高血压不仅是一种慢性的累积全身个系统的疾病,也是围手术期一种常见的、具有极大危险的疾病!1979~1980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90个城市,按WHO(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对4012128名15岁以上的成人,进行了实查,得出的结果是高血压的换病率是4.85%,临界性高血压是2.88%,合计为7.73%。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占90% 【病情特点】 一.高血压的分类 (一)原发性高血压:指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发病率以40岁以上明显增多,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 (二)继发性高血压:此类高血压常为某些疾病的并存疾病,有较明显的病因,如肾脏疾病(如肾炎、肾结核、肾肿瘤);内分泌疾病(嗜铬细胞瘤、甲亢等)、血管疾病(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颅脑疾病(脑瘤、颅脑外伤)。因此,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 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一)根据1993年WHO规定的成人标准为: 1.正常血压:收缩压≤18.7kPa(140mmHg);舒张压≤12 kPa(90mmHg) 2.高血压:舒张压如>12 kPa(90mmHg,无论收缩压为多少,都视为高血压。 收缩压往往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以下情况也视为高血压: 年龄<39岁:收缩压>18.7kPa(140mmHg) 40~49岁:收缩压>20kPa(150mmHg) 50~59岁:收缩压>21.3kPa(160mmHg) >60岁:收缩压>22.7kPa(170mmHg) 3.临界高血压:介于正常与高血压之间。 (二)高血压患者中,因增高幅度不同分型: 边缘型高血压:18.7 kPa (140 mmHg)/12.0~12.7 kPa (90~95mmHg) 轻度高血压(一级高血压):收缩压:18.7~21.3 kPa(140~160 mmHg);舒张压:12.7~13.9 kPa(95~104 mmHg)。 中度高血压(二级高血压):收缩压:21.3~23.9 kPa(160~180 mmHg);舒张压:14.0~16.0kPa(105~120 mmHg)。 重度高血压(三级高血压):收缩压:23.9~28.0 kPa(180~210mmHg);舒张压>16.0kPa(120 mmHg)。 三.高血压病的病程演变: 高血压病除很小部分为急进型演变外,多数都有个良性的、病情进展缓慢的病程,可长达10~20年以上,又称为“缓进型高血压”。并分为三个阶段和三个时期:三个阶段为: 1.临界性高血压阶段:平时血压正常,偶尔高于21.30kPa(160 mmHg),或舒张压高于12.70kPa(95 mmHg),心排血量增加15%左右,外周血管阻力变化不大,但运动后增加。 2.持续性舒张期高血压:舒张期血压持续高于12.7 kPa (95mmHg),可分轻12.7 kPa (95mmHg)、中14.0kPa(120 mmHg)、重16.0kPa(120 mmHg)。心排血量正常或稍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持续增高。 3.器官器质性及功能性损伤阶段:长期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引起心、脑、肾等重要生命器官损伤,出现脑出血、肾功能不全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三个时期:

围术期高血压的处理

围术期高血压的处理 定义 围术期高血压指从确定手术治疗到与本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期间内发生的血压升高,可发生于手术前、手术中及麻醉恢复期。 通常分为以下 2 种情况: 1. 既往高血压,围术期血压升高幅度大于基础血压的 20%; 2. 既往无高血压,围术期血压收缩压≥ 140 mmHg,和(或)舒张压≥ 90 mmHg。 有证据显示围手术期血压剧烈波动可能引发脑卒中、急性冠脉综合征、肾功能衰竭,进而增加围手术期的死亡风险,但目前尚无确切的前瞻性研究数据提示积极的围手术期高血压治疗能够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因此,须对拟手术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严格的评估。 高危因素 围手术期高血压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原发性高血压术前血压控制不理想,特别是舒张压 >110 mmHg; 2. 原发性高血压不合理停用降压药物; 3. 继发性高血压术前准备不充分; 4. 易发生严重高血压的手术类型:心脏、大血管、神经系统及头颈部手术等; 5. 麻醉诱导期麻醉深度不当或镇痛不全; 6. 清醒状态下进行有创操作; 7. 气管插管、导尿管、引流管等不良刺激、紧张、焦虑、恐惧、失眠等心理应激因素; 8. 过度输液使容量负荷过重。 术前评估 对围术期高血压患者的术前评估主要包括: 1. 了解患者高血压病程; 2. 根据血压水平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控制血压; 3. 了解术前使用的降压药物;

4. 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 5. 评估合并的临床疾病。 术前准备 围术期高血压患者术前须作如下准备: 1. 在术前数天内将降压药替换为长效制剂; 2. 在术前当天仍然给药; 3. 须注意术前一天清晨应停用 RAS 阻滞剂类药物; 4. 术前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血压波动、心肌缺血以及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 5. 手术前 1-2 周(最好 2 周)停用利血平及含有利血平的降压药。 血压控制原则 1. 血压控制目的 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降低心脏后负荷,维护心功能。 2. 血压控制目标值 (1)年龄≥ 60 岁,血压 <150/90 mmHg; (2)年龄 <60 岁,糖尿病与慢性肾病患者,血压 <140/90 mmHg; (3)术中血压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血压的 30%; 高血压的控制应在术前数周内进行;不推荐在数小时内紧急降压以免导致重要脏器缺血及出现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 3. 高血压阈值 目前尚无延期手术的高血压阈值; 进入手术室后血压仍 >180/110 mmHg 的择期手术患者建议推迟手术; 若患者确有手术需要,可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手术。 原则上轻、中度高血压(<180/110 mmHg)不影响手术进行; 抢救生命的急诊手术,无论血压多高都应进行; 高血压合并威胁生命的靶器官损害(如急性左心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少尿型肾功能衰竭等),应在短时间内采取措施改善脏器功能; 合并严重低血钾症(血钾 <2.9 mmol/L),亦应尽快纠正。 高血压急症处理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2015)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 马正良,王天龙,王东信,王秀丽,王国林(负责人),王海云(执笔人),石学银,李金宝,余剑波,张卫,祝胜美,夏中元,喻文军,鲁开智,薛荣亮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指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24%,估 算全国高血压患者达2.66亿,并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合并高血 压的手术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围术期高血压可增加手术出血、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导致脑卒中以及肾脏衰竭等并发症。我国高血压呈现 三高三低流行病学特点,即发病率、伤残率与死亡率高;知晓率、服药 率与控制率低,从而大大增加了国内围手术期高血压处理风险。 一、高血压的定义、分类及危险性评估 (一)定义和分类 高血压的标准是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界定的,其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其中90%~95%为原发性高血压,余为继发性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表1)。 表 1 血压(mmHg)的定义和分级 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120 和<80 正常高值120-139 和(或)80-89 高血压 1级(轻度)140-159 和(或)90-99 2级(中度)160-179 和(或)100-109 3级(重度)≥180 和(或)≥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 压 ≥140 和<90 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二)心血管总体危险评估 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不能只根据血压水平,必须对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并分层。高血压患者按心血管风险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个层次(表2、3)。 表2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其他危险因素 和病史 血压(mmHg) 1级高血压 ^*P140-159 或DBP90-99 2级高血压 ^*P160-179 或DBP100-109 3级高血压 ^*P≥180 或DBP≥110 无低危中危高危 1~2个其他危险因中危中危极高危

围手术期血压控制

围术期高血压是指患者在外科手术住院期间(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3——4天内)伴发的急性血压升高(收缩压、舒张压或平均动脉压超过基线的20%以上),可以显著增加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外科手术中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5%。即使手术前没有高血压病史,麻醉时也易发生血压升高及心动过速。已有许多研究探索手术当中如何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避免此病症的发生,但是结果差异较大,目前仍然没有统一的预防标准。对于围术期高血压何时开始治疗以及治疗目标也没有统一意见,难以推出统一的治疗建议。 尽管如此,围术期高血压仍需要恰当处理,降压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治疗方案。本文回顾了成人患者围术期高血压的治疗要点。 1 易发因素 短时间内血压升高并超过180/110mmHg时称为高血压危象,其发生率为4%——35%,心脏手术前后发生率可以高达50%。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危象极易发生在手术后早期,并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和血管阻力增加有关。手术后高血压常开始于术后10——20分钟,可能持续4小时。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易发生出血、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 手术前高血压一般不引起靶器官功能障碍,因此称为高血压次急症,有足够的时间降低血压。而在手术中血压快速升高超过20%时易发生靶器官功能损害,应考虑高血压急症。 大血管(颈动脉、腹部主动脉、外周大血管)或腹腔和胸腔手术易发生术中高血压,而严重术中高血压更多见于心脏手术、大血管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主动脉手术)、神经手术、头部和颈部手术、肾脏移植以及较大创伤(烧伤或头部创伤),并较易发生并发症。例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血压持续>170/95mmHg易发生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特别是曾发生脑出血或有脑出血家族史患者在血压迅速升高时易再次发生脑出血。 下列手术易发生术后高血压:冠状动脉搭桥术、主动脉瘤修复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高血压发生时间短并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需要特别关注。围术期高血压发生原因可能与气管插管、麻醉、手术切口、手术中或麻醉后早期疼痛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有关。另外,低温、低氧血症、手术中或手术后24——48小时过度输液所致血容量超负荷以及手术前中断平时服用的降压药物等均是引起围术期血压升高的常见原因。 围术期高血压发生率还决定于高血压病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特别是舒张压>110mmHg 的患者易发生围术期血压波动,并常伴有心肌缺血。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也明显增加。为了及时预防和治疗围术期高血压,有必要在手术前详细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降压药物和剂量,以及以往不能耐受的药物情况。体格检查应包括靶器官受损以及心血管系统病理改变情况。眼底镜检查可以提示高血压严重程度和病程。体格检查和常规化验可以排除一些少见但很重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如腹部明显杂音提示肾动脉狭窄,桡-股动脉波延迟提示主动脉狭窄,未使用利尿剂而存在低钾血症提示醛固酮增多症。当怀疑嗜铬细胞瘤时应延期手术以便排查。 但在外科手术前一般不需要做继发性高血压的详细排查。嗜铬细胞瘤患者停用可乐宁后可以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性血压反跳,并易漏诊。然而,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术中发生显著血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管理专家共识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2》指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24%,估算全国高血压患者达2.66亿,并逐渐呈现 出年轻化的趋势,合并高血压的手术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围术期高血压可增加手术出血、 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导致脑卒中以及肾脏衰竭等并发症。我国高血压呈现三高三低流行病 学特点,即发病率、伤残率与死亡率高;知晓率、服药率与控制率低,从而大大增加了国内 围手术期高血压处理风险。 一、高血压的定义、分类及危险性评估 (一)定义和分类 高血压的标准是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界定的,其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 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其中90%~95%为原 发性高血压,余为继发性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表 1)。 表 1 血压(mmHg)的定义和分级 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120和<80 正常高值120-139和(或)80-89 高血压 1级(轻度)140-159和(或)90-99 2级(中度)160-179和(或)100-109 3级(重度)≥180和(或)≥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和<90 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二)心血管总体危险评估 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不能只根据血压水平,必须对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并分层。 高血压患者按心血管风险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个层次(表2、3)。 表2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 血压(mmHg) 1级高血压 ^*P140-159 或DBP90-99 2级高血压 ^*P160-179 或DBP100-109 3级高血压 ^*P≥180 或DBP≥110 无低危中危高危 1~2个其他危险因素中危中危极高危 ≥3个其他危险因素,或 靶器官损害 高危高危极高危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极高危极高危极高危

高血压患者围术期管理指南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指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24%,估算全国高血压患者达2.66亿,并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合并高血压的手术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围术期高血压可增加手术出血、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导致脑卒中以及肾脏衰竭等并发症。我国高血压呈现三高三低流行病学特点,即发病率、伤残率与死亡率高;知晓率、服药率与控制率低,从而大大增加了国内围手术期高血压处理风险。 一、高血压的定义、分类及危险性评估 (一)定义和分类 高血压的标准是根据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界定的,其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

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VMI:左心室质量指数;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BMI: 体质量指数。

二、围术期高血压的病因: (一)原发性高血压 约占90%~95%,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些其 他因素如体重超重、口服避孕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二)继发性高血压 约占5%~10%,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主要见于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血管疾病、颅脑疾病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等。 (三)紧张焦虑 主要由于患者对麻醉、手术强烈的恐惧感所致,这类患者仅在入手术室后测量血压时才出现高血压,回到病房或应用镇静剂后, 血压即可恢复正常。 (四)麻醉 麻醉期间发生高血压的原因较多,主要与麻醉方式、麻醉期间的管理以及一些药物应用有关。 1. 麻醉过浅或镇痛不全; 2. 浅麻醉下气管内插管或拔管; 3. 缺氧或CO2蓄积。 (五)手术操作 一些手术操作如颅脑手术牵拉、嗜铬细胞瘤手术肾上腺血流阻断前等,可引起短时的血压增高。对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肾血管病变、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术中都有可能发生严重的高血压, 甚至心、脑血管意外。

围手术期处理

围手术期处理 手术是外科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是手术和麻醉难以回避的创伤也会加重病人的生理负担,还可能会发生并发症、后遗症等不良后果;同时,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及其亲属,难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等。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本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三个阶段。围手术期处理(management of perioperative period)是指以手术为中心而进行的各项处理措施,包括病人的体质与精神的准备、手术方案的选择、特殊情况的处理、手术中的监护,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等,即术前准备、术中保障、术后处理三大部分。一个合格的外科医生,不但要有熟练的手术操作技能,更要有系统的围手术期处理知识。高度重视手术期的处理,对保证病人安全、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否则,很可能出现手术成功而治疗失败的结局。术中保障见第十三章麻醉。本章主要讲述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理。 第一节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preoperative preparation)是指针对病人的术前全面检查结果及预期施行的手术方式,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使病人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和机体条件,以便更安全地耐受手术。 术前准备与疾病的轻重缓急、手术范围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手术按照其期限性,大致可分为三种:①急症手术(emergency operation):例如急性阑尾炎并穿孔,外伤性肠破裂等,需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准备,然后迅速实施手术。在呼吸道窒息、胸腹腔内大血管破裂等病情十分急迫的情况下,为抢救病人生命,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紧急手术;②限期手术(confine opera-tion):例如各种恶性肿瘤的根治术、已用碘剂做术前准备的针对甲状腺功能高亢进的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等,手术时间虽然也可以选择,但有一定的限度,不宜过久延迟手术时机,应在限定的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③择期手术(selective operation):例如胃、十二肠溃疡的胃大部切除术,一般的良性肿瘤切除术及腹股沟疝修补术等,应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进行手术。 手术前,不仅要注意外科疾病本身,而且要对病人的全身情况有足够的了解,查出是否存在增加手术危险性或对恢复不利的明显异常,包括可能对病人的全身病程的各种潜在因素,如心、肺、肝、肾、内分泌、血液、免疫系统功能以及营养和心里状态等。因此,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胸部透视和血、尿、粪常规。病人年龄超过40岁应作心电图、大便隐血和血生化检查。如有异常并预备行大手术者,还需作重要器官的特殊检查,以便发现问题,在术前予以纠正,术中和术后加以防治,并对病人的手术耐受力作出确切的估计。 (一)一般准备主要包括心理和生理两方面。

围手术期高血压管理策略(完整版)

围手术期高血压管理策略(完整版) 手术前、手术中及麻醉恢复期发生的高血压统称为围手术期高血压,此期间的高血压可能是一过性血压增高,也可能是慢性高血压的急性加重【1】。有证据显示围手术期血压剧烈波动可能引发脑卒中、急性冠脉综合征、肾功能衰竭,进而增加围手术期的死亡风险,但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前瞻性研究数据显示此间期内积极的血压控制能够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ACC/AHA 关于非心脏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心血管危险评估指南指出:未控制的高血压本身对围手术期的治疗并不构成很大的危害,但须对拟手术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严格的评估。 一、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定义 围手术期高血压是指外科手术住院期间(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一般3~4天)伴发的急性血压增高,收缩压或舒张压超过基线20%以上【2】。手术后麻醉恢复期高血压常发生于术后10~20 min,可能持续4 h。 在围手术期出现短时间血压增高超过180/110 mm Hg,称为围手术高血压危象,其发生率为4%~35%【2】。

二、围手术期高血压的高危因素 1、原发性高血压术前血压控制不理想,特别是舒张压超过110 mm Hg者。 2、原发性高血压不合理停用降压药物。抗高血压治疗应持续至术前,包括手术当天清晨;术前数日宜换用长效降压药物。 3、继发性高血压术前准备不充分:如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瘤的切除术或肾动脉狭窄手术,如术前未做好充分的药物准备,术中可能发生非常危险的血液动力学波动。 4、易发生严重高血压的手术类型:心脏手术,大血管(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主动脉手术)手术,神经系统及头颈部手术,肾脏移植以及大的创伤(烧伤或头部创伤)等。 5、麻醉诱导期麻醉深度不当或镇痛不全、术中因疼痛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麻醉恢复早期疼痛感、低体温、低通气缺氧或二氧化碳蓄积等。

高血压危象处理流程

高血压危象处理流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高血压危象抢救流程 需紧急降压治疗的严重血压升高(可能高达200~270/120~160mmhg) 紧急处理 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 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 硝酸盐制剂:硝酸甘油舌下含服 排除应激或其他影响 将患者安置于相对安静环境后重新测量血压 排除引起血压升高的相关因素:疼痛、缺氧、情绪等血压是否有所下降、症状是否缓解 处理原发病 适当处理高血压 是否有以下任何靶器官损害的证据之一 心血管:胸痛、呼吸困难、双上臂血压差异>30mmHg、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外周性水肿、腹部包块伴杂音 中枢神经:抽搐、局部神经系统体征、意识水平改变、视野改变、视觉障碍 肾脏:少尿、无尿、水肿 子痫:孕期抽搐 药物使用方法: 利尿剂:呋塞米,适用于各种高血压危象,静脉常用量为40~120mg,最大剂量为160mg 作用于α受体的药物:盐酸可乐定:~μg静脉注射。急性卒中患者慎用,以免影响对神志的观察 酚妥拉明:对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危象有特效。每5分钟静脉注射5~20mg,或~min静脉滴注 盐酸乌拉地尔:可改善心功能,治疗充血性心衰,适用于糖尿病、肾功能衰竭伴前列腺肥大的老年高血压病人α、β受体阻滞剂:拉贝洛尔,适用于肾功能减退者;肝功能异常者慎用。kg静脉注射2分钟以上,间隔10分钟再次给予40~80mg,或以2mg/min起静脉滴注调整,总计量不超过300mg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是唯一静脉用药,每次;或首次剂量,据血压每6小时调整1次钙通道拮抗剂(CCB): 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尼卡地平对急性心功能不全者尤其低心输出量适用,但对急性心肌炎、心肌梗死、左室流出道狭窄、右心功能不全并狭窄患者禁用。5~10mg/h静脉滴注;尼莫地平多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非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除扩张血管平滑肌降压外,还具有比较明显的扩张包括侧支循环在内的大小冠状动脉作用,高血压冠心病并发哮喘患者及肥厚型心肌病流出道狭窄为首选药物 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起始5μg/min静脉滴注,若无效,可每3~5分钟速度增加5~20μg/min ,最大速度可达200μg/min 硝普钠作用时间短,奇效很快,停滴血压即回升。起始~μg/(kg·min)静脉滴注,以μg/(kg·min )递增直至合适血压水平,平均剂量1~6μg/(kg·min) 按高血压次急症处理: 卡托普利:~25mgTid 可乐定:负荷量~,继h静脉滴注,至血压下降或累计量~为止 拉贝洛尔:100mgBid 避免使用短效硝苯地平 按高血压急症处理: 根据受损器官选择速效可滴定药物,同时严密监护 最初1小时,平均动脉压下降不超过20%~25%

围手术期处理(一)

围手术期处理(一)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高佃军 一、围手术期概述 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后,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 5~7 天至术后 7~12 天。 (一)手术的分类 1. 择期性手术:即手术的迟早并不影响手术的效果,如肺部结核球切除和无合并症的疝修补等。 2. 限期性手术:如已服腆准备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或各种恶性肿瘤的根治术等。 3. 急症手术:如内脏的破裂出血、绞窄性肠梗阻或继发性急性腹膜炎等,病情危急,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好必要的、重点的术前准备,进行手术抢救。 二、术前准备 (一)生理准备 1. 适应性锻炼:训练在病床上解大小便术前2 周应停止吸烟。 2. 输血和补液:凡存在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术前应予纠正,并随时注意营养的调整,若估计术中失血较多,术前应配好血型并进行交叉实验,准备一定数量的血液成分。 3. 预防感染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 1 )肠道手术。 ( 2 )操作时间长、创伤大的手术。 ( 3 )开放性创伤的清创手术。 ( 4 )癌肿手术。 ( 5 )涉及大血管的手术。

( 6 )需要植入人工制品的手术。 ( 7 )器官移植手术。 4. 胃肠道准备 ( 1 )术前 12 小时禁止进食,术前 4 小时开始禁止饮水,以防呕吐、甚至误吸。 ( 2 )涉及胃肠道手术,术前 1 ~ 2 日开始进流质饮食。 ( 3 )一般性手术,术前一日作肥皂水灌肠。 ( 4 )对结肠、直肠手术,应行清洁灌肠,并于术前 2 ~ 3 天开始口服肠道灭菌药物,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 5. 营养热量:提供充分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利于组织修复和抵御感染。 6. 其他 ( 1 )精神紧张或睡眠不好的病人,于术前夜给镇静剂。 ( 2 )手术前如发现病人有与疾病无关的体温升高,或女性月经来潮等情况,应推迟手术。 ( 3 )病人进手术室前,均需排空膀胱,估计手术时间长或者施行的是盆腔手术应留置导尿管。 ( 4 )术前应取下病人的可活动义齿,以免麻醉或手术过程中脱落造成误咽或误吸。 (二)特殊准备 1. 营养不良 ( 1 )如果血浆白蛋白测定值在 30 ~ 35g/L ,可补充富含蛋白质饮食予以纠正。 ( 2 )如果低于 30g/L ,则需通过输入人体白蛋白制剂才能在较短时间内纠正。 2. 脑血管病 ( 1 )围手术期绝大部分脑血管病都发生在术后多因低血压、心房纤颤的心源性栓塞、动脉硬化所致。 ( 2 )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和吸烟等。 ( 3 )近期有脑卒中史者,择期手术应至少推迟 2 周。

围手术期高血压病病人的血压调控

围手术期高血压病病人的血压调控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病为目前国人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2002年国家卫生部发布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18.8%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2009年10月中国医师协会公布100所三甲医院进行的“中国高血压控制状况调查(CHINA STATUS)”数据显示“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的比例较高,共患率最高的疾病依次为血脂异常、糖尿病、冠心病和肾功能不全,比例分别达到43.2%、37.1%、22.6%和18.3%,凸显了靶器官保护的重要性。一、二线城市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降压达标率有长足的进步。如以140/90mmHg作为降压目标,已有45.1%的患者达标,若将130/80mmHg设为糖尿病、肾病等高危患者的治疗目标,则达标率为31.1%;虽然这一水平已与发达国家相近,但进一步提高达标率的道路仍然漫长”。对围手术期合并高血压病情况目前尚无权威性调查数据,我院近4年万例成人手术麻醉病人合并症统计数据显示,围手术期合并高血压病者24.9%,而60岁以上老年人则高达61.6%。麻醉前高血压病确诊率、治疗率、达标率分别为51.9%、63.7%和42.7%。围手术期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化呈现波动大、并发症增多的特点,因血压管理困难诱发并发症约占同期严重麻醉并发症的47.2%,显示围手术期高血压病病人血压调控已经成为当今麻醉管理的重要内容。总结25年临床麻醉经验教训,学习相关文献,认为围手术期高血压病病人血压调控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1、强化术前评估,有效识别突出风险:所有手术麻醉病人手术主管医生或麻醉医生在接诊病人第一时间即应当亲自测量病人安静状态下的血压值,询问患者既往高血压病诊疗情况及相应的家族高血压史。确诊高血压病者则应当按《2005中国高血压病实用防治指南》相关

高血压患者在围术期的血压控制要点(全文)

高血压患者在围术期的血压控制要点(全文) 围术期高血压是指患者在外科手术住院期间(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3~4天内)伴发的急性血压升高(收缩压、舒张压或平均动脉压超过基线的20%以上),可以显著增加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外科手术中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5%。即使手术前没有高血压病史,麻醉时也易发生血压升高及心动过速。已有许多研究探索手术当中如何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避免此病症的发生,但是结果差异较大,目前仍然没有统一的预防标准。对于围术期高血压何时开始治疗以及治疗目标也没有统一意见,难以推出统一的治疗建议。 尽管如此,围术期高血压仍需要恰当处理,降压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治疗方案。本文回顾了成人患者围术期高血压的治疗要点。 1 易发因素 短时间内血压升高并超过180/110mmHg时称为高血压危象,其发生率为4%~35%,心脏手术前后发生率可以高达50%。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危象极易发生在手术后早期,并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和血管阻力增加有关。手术后高血压常开始于术后10~20分钟,可能持续4小时。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易发生出血、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

手术前高血压一般不引起靶器官功能障碍,因此称为高血压次急症,有足够的时间降低血压。而在手术中血压快速升高超过20%时易发生靶器官功能损害,应考虑高血压急症。 大血管(颈动脉、腹部主动脉、外周大血管)或腹腔和胸腔手术易发生术中高血压,而严重术中高血压更多见于心脏手术、大血管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主动脉手术)、神经手术、头部和颈部手术、肾脏移植以及较大创伤(烧伤或头部创伤),并较易发生并发症。例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血压持续>170/95mmHg易发生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特别是曾发生脑出血或有脑出血家族史患者在血压迅速升高时易再次发生脑出血。 下列手术易发生术后高血压:冠状动脉搭桥术、主动脉瘤修复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高血压发生时间短并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需要特别关注。围术期高血压发生原因可能与气管插管、麻醉、手术切口、手术中或麻醉后早期疼痛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有关。另外,低温、低氧血症、手术中或手术后24~48小时过度输液所致血容量超负荷以及手术前中断平时服用的降压药物等均是引起围术期血压升高的常见原因。 围术期高血压发生率还决定于高血压病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特别是舒张压>110mmHg的患者易发生围术期血压波动,并常伴有心肌缺血。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也明显增加。为了及时预防和治疗围术期高血压,有必要在手术前详细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降压药物和剂量,以及以往不能耐受的药物情况。体格检查应包括靶器官受损以及心血管系统病理改变情

2016围术期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2016 围术期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围术期高血压明显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率,而良 好的围术期高血压管理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及总住院费用。因此,制定围术期高血压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围术期高血压的定义围术期高血压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到与本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期间内,患者的血压升高幅度大于基础血压的30%,或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 90mmHg。 围术期高血压的高危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术前控制不理想或不合理停用降压药物; 2.继发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3 .清醒状态下进行有创操作;4.手术操作刺激;5 .麻醉深度不当或镇痛不全;6.气管导管、导尿管、弓I流管等不良刺激;7.药物使用不当;8.颅内高压; 9 .缺氧或二氧化碳蓄积;10 .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11.紧张、焦虑、恐惧、失眠等心理应激因素。 围术期高血压控制原则 .保证重要脏器灌注,降低心脏后负荷,维护心功能; 2 .术前继续服用P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断剂,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3.血压控制目标:一般认为,患者年龄》60岁,血压控制 目标V 150/90mmHg ;患者年龄v 60岁,血压控制目标v 140/90mmHg ;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v 140/90mmHg。术中血压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血压的30%; 4.目前尚无延期手术的高血压阈值,原则上轻、 中度高血 压(V 180/110mmHg )不影响手术进行;为抢救生命的急诊手术,不论血压多高,都应急诊手术;对严重高血压合并威胁生命的靶器官损害,应在

高血压患者围术期管理指南

高血压患者围术期管理指南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约占5%~10%,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主要见于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血管疾病、颅脑疾病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等。 (三)紧张焦虑 主要由于患者对麻醉、手术强烈的恐惧感所致,这类患者仅在入手术室后测量血压时才出现高血压,回到病房或应用镇静剂后, 血压即可恢复正常。 (四)麻醉 麻醉期间发生高血压的原因较多,主要与麻醉方式、麻醉期间的管理以及一些药物应用有关。 1. 麻醉过浅或镇痛不全; 2. 浅麻醉下气管内插管或拔管; 3. 缺氧或CO2蓄积。 (五)手术操作 一些手术操作如颅脑手术牵拉、嗜铬细胞瘤手术肾上腺血流阻断前等,可引起短时的血压增高。对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肾血管病变、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术中都有可能发生严重的高血压, 甚至心、脑血管意外。 (六)其他 除上述外, 较为常见的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还有:① 液体输入过量或体外循环流量较大; ② 颅内压升高;③ 升压药物使用不当;④ 肠胀气;⑤ 尿潴留;⑥寒冷与低温;⑦ 术毕应用纳络酮拮抗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作用;⑧ 术后伤口疼痛、咳嗽、恶心呕吐等; ⑨ 术后因麻醉对血管的舒张作用消失,血容量过多。 三、高血压患者术前评估及术前准备 (一)实施手术与麻醉耐受性的评价 1.高血压病程与进展情况高血压病程越长,重要脏器越易受累,麻醉危险性越大;高血压病程虽短,但进展迅速者,即恶性高血压,早期就可出现心、脑、肾并发症,麻醉危险性很大。 2.高血压的程度 1、2级高血压(BP< 180/110mmHg),麻醉危险性与一般病人相仿,手术并不增加围术期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3级高血压(BP≥180/110mmHg)时,围术期发生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及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3.靶器官受累情况高血压伴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者, 麻醉手术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对于高血压患者, 应注意了解有无心绞痛、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糖尿病, 以及脂类代谢紊乱等合并症。 4.拟行手术的危险程度①高危手术(心脏危险性>5%):急诊大手术,尤其是老年人;主动脉或其他大血管手术;外周血管手术;长时间手术(>4h)、大量体液移位和(或)失血较多等。②中危手术(心脏危险性<5%):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头颈部手术;腹腔内或胸腔内手术;矫形外科手术;前列腺手术等。③低危手术(心脏危险性<1%):内镜检查;浅表手术;白内障手术;乳腺手术等。 对于高血压患者,术前首先应通过全面检查明确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特别要警惕是否为未诊断出的嗜铬细胞瘤。伴有严重器官损害的患者,在实施外科手术前, 应予以详细的术前检查,衡量手术与麻醉的耐受性, 并给予积极的术前准备与处理。 (二)权衡是否需要延迟手术 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在2007年发表的指南中指出, 轻~中度高血压(<180/110mmHg)可以进行手术, 因为它不增加围术期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但建

麻醉医师如何应对围术期高血压的挑战

麻醉医师如何应对围术期高血压的挑战 据调查,国内高血压病人已高达1.6亿人,伴随老龄人口比例加重,该病患病人数愈加增多,相应的,高血压手术频率随之升高。而高血压围手术期风险规避亦或是管控是当前麻醉科重 点探讨的课题。接下来,小编就“麻醉医师如何应对围术期高血压的挑战”为科普核心,进行 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 何为围手术期高血压 围手术期高血压旨在手术确定至和手术相关的诊治结束的这一时间段,机体血压超出标准血 压20%亦或是收缩压高于140mmHg而舒张压高于90mmHg以上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围 手术期高血压人数是老年患病人数的1/3~3/5,大大增加了麻醉及手术风险,特别是加大了 围手术期脑血管意外及其他相关性并发症的可能性。 高血压病人有无延迟手术的必要 WHO及医学实践表明,对轻度及中度高血压者,无需刻意延迟手术进程,为什么?因为机 体此时状态并不会加大心血管并发症,危险系数相对较低。但针对重度高血压者,考虑延迟 手术,排除急症,需以控制血压为首要义务。但目前就术前高血压究竟对围手术心脏并发症 有无直接性关系并未有明确结论。当前研究样本较少,所以对延迟手术的高血压阈值尚在探 究阶段。关于延迟手术这一观点,主要是从以下两点出发:①延迟手术进程可进行病人靶器 官损伤的有效降低;②高血压病人可能会有靶器官损伤表现,临床需深入评估,确保诊治安 全性。值得注意的是,缺血性心脏病及肾病、脑血管病症依旧是当前围术期心脏并发症的“催化剂”。举个例子,病人有高血压史,因胆囊结石而采取手术诊治,就诊时血压为 130/80mmHg,术前为其安置临时起搏器,当抵入手术室后血压升高至205/60mmHg,基于此情况下,麻醉师考虑延迟手术,但病人家属坚决如期手术,结果显示,病人全麻顺利,血压 下降至正常范围,病情稳定后出院。从上述例子得出,对老年病人而言,相较于血压单次读数,多次读数效果更好,但要排除“手术室高血压”等情况,不然会误了黄金手术时间,加重 病人精神压力。 麻醉进展与应对措施 对医学有一定基础者,肯定会提出疑问:“血压控制水平较差可加大围术期心脏并发症风险,那为什么还要对病人采取麻醉及手术呢?”既往,临床采取的全麻药物持续时间较长,控制性较弱,降压效果显著,为防止全麻药与降压药形成协同功效,临床大多要求病人于术前暂停 服用降压药,时间至少1~2周。但是现在不同了,医学发展之迅速,使麻醉学药物及技术有 相应的完善及改进,一些新型药物,如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将其应用于术前能够弱化 醛固酮系统敏感性及兴奋性,进行心肌缺血的有效防治,降低心梗几率,同时短效阻滞剂 (艾司洛尔)能够协助麻醉医生进行病人对气管插管效应的削弱,另外,此药物亦能与硝酸 甘油协同应用。 随全麻技术不断完善、更新,静脉麻醉药,如咪唑安定、瑞芬太尼等出现在临床麻醉视野中,且吸入性麻醉药(七氟醚、地氟醚等)运用率亦在不断升高,这些药物可控性较强,若将其 协同运用,则是目前常见到的静吸复合麻醉。丙泊酚可扩张血管、阻断受体,且有阻断钙离 子通道等功效,在实际使用中需谨慎。异氟醚可舒张血管,保护心肌,为术中降压的有效手段。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术中降压要以缓慢、稳定为准则,血压降至130/80mmHg。佩尔地 平属钙离子阻滞剂,相比于负性肌力作用,其舒张血管效果更为明显,所以可视作降压药被 临床使用。另外,因此药物给药方式较为多样,相比于硝普钠及硝酸甘油,其更具灵活性和 便捷性,现已成为高血压急症急救药物之一,一次给药0.5~0.5mg,机体血压即可降低30%,作用时间维持在20min左右。当然,不能仅仅注意高血压不良事件,还需重视低血压的防治,所以,术中还需准备升压药,以免血压过低,尤其是并发高血压老年病人,需格外留意,不 然极易诱发脑血栓。为降低高血压术中机体血压波动幅度,建议实施有创动脉动态监测。

围手术期处理(一)

围手术期处理(一)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高佃军 一、围手术期概述 围手术期就是围绕手术得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后,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得一段时间,具体就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得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 5~7 天至术后 7~12 天。 (一)手术得分类 1、择期性手术:即手术得迟早并不影响手术得效果,如肺部结核球切除与无合并症得疝修补等。 2、限期性手术:如已服腆准备得甲状腺功能亢进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或各种恶性肿瘤得根治术等。 3、急症手术:如内脏得破裂出血、绞窄性肠梗阻或继发性急性腹膜炎等,病情危急,需在尽可能短得时间内做好必要得、重点得术前准备,进行手术抢救。 二、术前准备 (一)生理准备 1、适应性锻炼:训练在病床上解大小便术前2 周应停止吸烟。 2、输血与补液:凡存在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术前应予纠正,并随时注意营养得调整,若估计术中失血较多,术前应配好血型并进行交叉实验,准备一定数量得血液成分。 3、预防感染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 1 )肠道手术。 ( 2 )操作时间长、创伤大得手术。 ( 3 )开放性创伤得清创手术。 ( 4 )癌肿手术。 ( 5 )涉及大血管得手术。

( 6 )需要植入人工制品得手术。 ( 7 )器官移植手术。 4、胃肠道准备 ( 1 )术前 12 小时禁止进食,术前 4 小时开始禁止饮水,以防呕吐、甚至误吸。 ( 2 )涉及胃肠道手术,术前 1 ~ 2 日开始进流质饮食。 ( 3 )一般性手术,术前一日作肥皂水灌肠。 ( 4 )对结肠、直肠手术,应行清洁灌肠,并于术前 2 ~ 3 天开始口服肠道灭菌药物,减少术后感染得机会。 5、营养热量:提供充分得热量、蛋白质与维生素,利于组织修复与抵御感染。 6、其她 ( 1 )精神紧张或睡眠不好得病人,于术前夜给镇静剂。 ( 2 )手术前如发现病人有与疾病无关得体温升高,或女性月经来潮等情况,应推迟手术。 ( 3 )病人进手术室前,均需排空膀胱,估计手术时间长或者施行得就是盆腔手术应留置导尿管。 ( 4 )术前应取下病人得可活动义齿,以免麻醉或手术过程中脱落造成误咽或误吸。 (二)特殊准备 1、营养不良 ( 1 )如果血浆白蛋白测定值在 30 ~ 35g/L ,可补充富含蛋白质饮食予以纠正。 ( 2 )如果低于 30g/L ,则需通过输入人体白蛋白制剂才能在较短时间内纠正。 2、脑血管病 ( 1 )围手术期绝大部分脑血管病都发生在术后多因低血压、心房纤颤得心源性栓塞、动脉硬化所致。 ( 2 )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与吸烟等。 ( 3 )近期有脑卒中史者,择期手术应至少推迟 2 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