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十三五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

十三五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

“十三五”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

统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统计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构建现代统计调查体系的重要内容。为适应统计改革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统计局《“十三五”时期统计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特制定本专项规划纲要。

一、规划背景

(一)现状分析。

“十二五”期间,统计信息化建设不断取得重要突破。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数据中心体系化建设逐步完善,广西南宁灾备中心建设全面开展。统计信息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基本建成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统计信息网络体系。系统资源建设稳步推进,系统运维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完善,较好地保障了各项统计业务的安全开展;二是统计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统计联网直报平台建成使用,实现了工业、建筑业、贸易、服务业等主要统计专业领域百万家企业调查数据直报。移动智能终端数据采集在常规调查和普查任务中大规模使用,全国各地6.3万个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点全部使用手持电子设备、现场采集数据并通过网络直接上报国家。空间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不断加强;三是数据资源建设逐步完善。国家统计数据库(发布库)更新升级、经济统计共享数据库平稳- 2 -

运行,国家统计数据库包含近600万笔数据,经济统计共享数据库每月为发展改革委金宏平台提供300个指标的数据,统计数据资源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四是统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统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完成了涵盖指标、计算、分类、统计编码、元数据以及统计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安全的标准规范建设。

(二)发展趋势。

从统计改革发展看,国家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加速现代化,政府“数据治理”已成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趋势,全面准确、可靠及时的统计数据在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推进统计改革创新,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强化统计分析、统计监测和咨询服务水平,及时全面反映新经济的发展状况,推动统计生产流程向全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迫切需要加快技术创新,推进现代统计调查体系建设。

从信息技术发展看,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全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加速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和引领了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应用,已成为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网络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深刻变革。构建技术领先、保障有力的新型统计信息化建设体系的时机已经成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3 -

随着统计改革发展不断深入,统计业务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重点应用不断深化,统计信息化建设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统计信息化发展与新时期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衔接不够紧密,与统计改革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发达国家统计机构信息化发展水平仍有差距;统计信息化基础设施结构不尽合理,统计业务生产流程不够规范,统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还不健全,统计数据资源需进一步整合共享,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不够科学规范,导致不同软件之间自动化衔接程度不高,地区及专业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拓展统计数据来源、管理和获取海量数据的能力不足,统计机构之间共享互联程度还不够高;统计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仍需加大,安全保障能力仍需增强;统计信息化管理机构、工作队伍、管理体制机制还存在问题,现有职能、能力与服务要求明显不匹配,统计信息化建设亟需加强。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以建立现代统计调查体系为目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统计现代化的核心支撑作用,为提高基础数据质量,更好的为宏观决策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统计信息化建设必需坚持“统筹规划、整体设计;需求导向、应用为先;重组规范、完善治理;整合联通、创新提高”的原则,确保- 4 -

统计业务生产安全高效规范,确保行政管理工作安全高效规范。

——统筹规划、整体设计。规划要与“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相协调,与建立现代统计调查体系目标相衔接,要符合国家信息安全战略要求,确保规划的总体性、完整性和协调性。要统筹考虑各项统计业务需求,整合数据资源、业务应用与服务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确保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性、连续性、兼容性。明确并处理好各个层级之间、新建与现有系统之间的关系,减少重复和浪费,提高信息化建设效率。

——需求导向、应用为先。要将信息化项目建设成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的统计业务项目。着力于信息技术与统计业务的高度融合,围绕统计业务发展,减轻基层统计业务负担,切实满足各级统计部门统计调查的制度设计、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分析发布、归档存储等全流程的信息化需求,重点突出数据采集、数据交换、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存储管理等重要应用功能,全面提升统计生产运行效率。

——重组规范、完善治理。切实以提高各项调查业务应用能力为目标,坚持信息化治理与管理并重,规范、重组和优化业务流程,在改革创新中提高,在重组规范中前进。要适应信息技术加速演进和网络安全环境日益复杂的形势,改进和加强管理,从机制建设、制度保障、组织架构、技术路线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统计调查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整合联通、创新提高。要充分整合和利用信息化建设的

- 5 -

已有成果,创新提高统计系统整体信息化水平,避免乱铺摊子、重复建设。系统资源建设要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空间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展统计遥感业务等新领域,最大限度的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应用系统规范统一、数据资源集中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建设目标。

以建立现代统计信息化体系为目标,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统计生产方式,夯实统计工作基础,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丰富统计数据资源。

——到2020年,建立起高效协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以基础支撑数据库为基础、以数据文件归档管理系统为纽带、以各类专业工作数据库为中心、以综合应用数据库及国家统计数据库为重点的统计数据资源管理体系,使统计业务生产系统安全高效规范,为党政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统计信息服务。

——到2020年,运用云计算技术和理念,整合国家统计信息化基础资源,实现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和安全资源等基础设施的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与运维监控,为各类统计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基础设施支持和保障。

——到2020年,调整完善统计信息网络结构,全面建成国家统计数据中心,形成以联网直报采集系统、数据交换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为核心的统计数据生产系统,全面提升企业、住户及- 6 -

行政记录数据获取和开发利用的能力。

三、主要任务

根据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大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加快实现统计数据生产和信息服务的现代化,变革统计工作生产方式,优化统计工作流程。

(一)打造规范统一的数据采集报送系统。

加快统计名录管理系统和数据采集软件开发完善。整合多渠道多来源单位名录信息,提高名录数据生产、开发应用效率和质量,实现名录信息的统一管理和交换共享。将面向同一调查对象的全部统计调查项目整合成一套数字化统计报表,实现所有国情国力普查和统计调查数据采集的数字化、网络化。实现所有统计调查由调查制度制定机构通过网络直接布置给调查对象;实现所有由调查对象填报的调查信息通过互联网直接报送国家和省级统计部门数据中心;并通过网络直接报送国家数据中心,实现国家对统计调查原始信息的直接监控。加快推进以住户调查应用系统为突破口的统计大数据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住户、个人类调查对象通过个人移动智能终端直接报送社会经济生活原始记录等统计数据。推进行政记录利用力度,实现数字化行政记录的智能分析、审核和处理;提升企业生产经营记录和财务账目数据的直接利用能力,实现统计调查与企业生产经营和电算财会软件的衔接。提升直接利用或通过第三方获取利用大数据的能力,提高统计工作中大数据的利用水平。

- 7 -

统计业务应用系统架构图

注:统计业务应用系统覆盖了统计调查业务的全流程,由基础支撑数据库、数据采集软件平台、数据存储及处理数据库群、综合应用数据库及主题数据库群等多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组合而成。基础支数据库及主题数据库群等多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组合而成。基础支撑数据库为整个统计调查工作提供元数据服务,以及抽样框和调查对象管理;数据采集平台定制和下发调查表,方便被调查对象以各种形式报送数据;数据存储处理子系统将数据采集平台

- 8 -

- 9 -

- 10 - 信息安全和运维管理体系

统计业务标准体系应用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

数据即服务计算资源池

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安全资源池云基础架构广西分中心电力空调消防UPS 监控网络主机存储安全北京主中心电力空调消防UPS 监控网络主机存储安全北京分中心电力空调消防UPS 监控网络主机存储安全

元数据库统计一张图基本单位名录库住户公民信息库基础支撑数据库移动智能终端数据采集PC 端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系统交换目录

交换规则数据推送数据抽取数据交换系统数据审核数据查询数据汇总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系统调查任务管理调查对象管理统计人员管理业务进度管理生产工作管理系统外网门户

联网直报门户统计调查审批调查对象统计人员社会公众部门用户

国家数据

统计信用内网门户内网网站财务系统OA 系统人事系统移动智能应用…

…农业工业服务业……专业原始数据库农业工业服务业……专业工作数据库国家统计数据库丝绸之路经济带专题数据库海上丝绸之路专题数据库京津冀经济带专题数据库综合应用数据库数据采集APP 统计微信数据归档管理系统数据归档

(二)打造方便易用的数据交换和处理系统。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统计数据生产的互联网应用支撑能力。进一步完善联网直报平台软件结构,按照报送、交换、处理调整构建功能模块;按照保密和信息安全规范,构建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统计数据生产专网,支持国家统计局机关和到省级统计机构的敏感统计数据传输交换和处理应用;按照统计调查项目生命周期,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部署各类统计生产需要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资源池;规范联网直报业务操作流程,提升系统支撑能力,支持百万级企业机构、百万级住户安全规范地向国家和省级统计机构报送统计数据;健全联网直报业务管理制度和软件系统管理功能,满足各级统计机构按地域在线处理统计数据的需要。通过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交换平台,实现部门统计一套表的数据交换业务。

(三)打造标准完备的数据资源管理系统。

推动统计数据资源整理和管理的现代化。加快统计数据名录库建设与管理,将各专业调查和交换取得的各类基础数据、综合数据、部门数据、互联网数据等数据资源进行集约管理、整理归档,积极推动统计信息共享、数据开放工程。稳步推进国家统计数据库体系建设,形成以基础支撑数据库为基础、以数据文件归档管理为纽带、以各类专业原始数据库、专业工作数据库为中心、以综合应用数据库及国家统计数据库为重点的统计数据资源管理体系。

(四)打造开放兼容的信息发布共享系统。

- 10 -

规范各级政府统计机构网站建设、系统管理和信息公布,大力推进利用新媒体公布数据,实现所有政府统计调查结果数据的互联网发布;完成国家统计局网上资料馆建设,为全社会广泛使用统计资料提供数据来源保障;推进统计信用网上平台建设,建立企业统计违法信息在线公示制度,强化统计严重失信企业公示效果;继续加强统计部门信息公开共享,努力实现统计数据跨部门共享共用和统计数据在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上共享发布,确保“五证合一”等跨部门共享应用。广泛利用地理信息和全球定位技术进行城乡划分和调查区划分、调查地图绘制和调查单位定位,以及投资项目的智能监测与信息交换共享。

(五)打造严谨规范的统计工作管理和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建立健全统计调查基础工作制度,完善统计生产工作管理系统建设,强化统计调查流程和行为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实现对统计调查业务工作全流程的统一监控和有效管理。加强顶层设计,逐步建立与统计部门高效履职相适应的统计电子政务系统。完善各级统计机构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公文的在线办理,推动行政工作的无纸化办公。构建统计部门网上审批平台,实现对部门统计标准、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调查机构资格认定的网上审批备案。全面推进统计行政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六)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安全体系。

不断提升统计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防护能力,保证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与信息安全技术系统建设的协调统一,加强统计信

- 11 -

息系统与安全系统的同步发展,加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落实,系统外部与系统内部的动态感知和联动防御,积极推进国产化战略,确保统计工作的安全高效。

四、重点建设项目

(一)国家统计云平台建设。

统筹建设与整合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资源,构建一个“开放融合、动态扩展、随需应用、安全高效”的国家统计云平台,形成面向统计局系统和调查队系统的“一片云”,为各级统计部门统计业务应用和行政办公应用提供支撑和保障。国家统计云平台打破传统IT架构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和弹性伸缩,为各种规模和类型的云应用提供统一的开发、运行和管理服务。国家统计云平台通过运维监控中心提供从基础设施到统计信息化应用的全局运维监控,通过信息安全中心提供差异化的优质信息安全管理服务,使统计信息化基础资源的管理、运维和交付自动化,保障统计信息化重要应用系统互备多活。

- 12 -

(二)完善统计联网直报平台。

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将原物理集中的统计联网直报平台改造为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布的采集系统、交换系统和处理系统三个功能区块,分别部署在不同的数据安全等级功能区中。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分离并通过交换系统进行数据和信息的同步,改造后平台功能定位更加明确,安全保证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调整完善现有统计信息网络结构,构建统计数据生产专网,确保统计业务的连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1.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包括联网直报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移动数据采集系统两个子系统。联网直报数据采集软件需进一步完善,扩展系统功能,满足各级统计部门统计调查任务需求,实现统计调查与企业生产经营系统的对接,实现数字化行政记录的智能分析处理,不断提高大数据获取和分析能力;提升系统性能,满足百万级企业机构在线填报统计数据。改建移动数据采集系统,规范整合现有价格、住户、农业农村以及普查等移动数据采集软件。建设以移动终端为主要采集方式的满足住户或个人填报的移动数据采集软件子系统,具备样本管理、调查项目管理和移动终端设备管理等主要功能。继续推进软件规范化进程,进一步推动联网直报类软件其他统计数据处理软件在相关元数据标准、数据结构及交换标准、软件功能、操作模式、用户语言、数据管理、跨终端支持等方面的规范一致。

2.数据交换系统。

- 13 -

以开放规范、安全高效为建设原则,建设数据交换系统,实现统计常规调查、普查数据在不同的统计业务系统中的数据交换,实现统计数据在地区、部门间的数据交换工作。数据交换系统主要承担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之间双路单向报送数据和审核信息交换工作;承担将统计数据交换至统计数据归档管理系统;承担统计联网直报平台与各省数据交换系统之间的数据双向交换工作;承担国家统计局与各部门间的数据交换等工作。同时,作为统计数据生产专网的应用管理的构成要件,交换系统还要承担调查名录数据与联网直报数据的匹配和管理。

3.数据处理系统。

按照系统功能模块化、组件化要求,在原统计联网直报平台基础上将数据处理功能拆分后建立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要能够满足各专业工作数据的审核、整理、汇总、查询、分析等任务,还要满足各级各专业用户的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化、可视化的加权、计算、建模、评估等功能,满足各类统计调查和普查任务的数据处理和管理要求。拆分整合后的数据处理系统,更侧重于标准、安全的支撑平台,为规范化的统计数据处理软件运行提供支撑保障。

4.统计数据生产专网。

调整完善现有统计信息网络结构,构建统计数据生产专网。统计数据生产专网连接国家、省级统计机构,与互联网物理隔离,支持敏感数据传输交换和处理应用。专网中部署统计联网直报平台数据交换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统计名录管理系统等重要应用- 14 -

系统,确保统计业务的连通性和统计数据的安全性。

(三)统计生产工作管理系统建设。

推进统计生产工作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统计业务工作评价、监测、管理体制。将调查对象、工作人员、业务进度等统计工作信息和工作环节纳入管理范围。满足对各专业各级统计人员培训情况,任务分配和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管理。实现基于空间地理系统的调查对象管理,样本的抽取功能,实现对统计业务工作全流程的有效管理。

(四)继续建设和完善国家统计数据资源体系。

完善数据归档工作管理流程,推进各项调查数据、配套制度以及说明数据统一存储与共享,建设统计数据归档管理系统。继续进行国家统计数据库体系建设,建立专业原始数据库群和专业工作数据库群,充实完善支持各级统计机构和社会公众共享的综合应用数据库,促进国家统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建立健全基础支撑数据库体系,包括统计元数据和“统计一张图”等基础支撑系统建设。

1.继续加快国家统计数据库体系建设。国家统计数据库体系以国家统计总体数据规划为核心,由统计数据库软件体系、综合-主题化统计指标目录体系、统计数据组织制度体系构成,由中央和地方统计数据库系统共同组成。

国家统计数据库软件体系由专业原始数据库群、专业工作数据库群、综合应用数据库和基础支撑数据库等功能子系统构成;国家统计数据库指标目录体系包括专业调查指标目录、主题化统

- 15 -

计指标目录和综合发布统计指标目录。

2.加快建设统计数据归档管理系统。制定归档数据标准规范,完善数据归档工作管理流程,建立满足基础调查数据管理的数据文件柜及工作制度,对各专业年定报、各项普查和专项调查的所有数据及配套制度按统一格式集中保管。

3.推进统计调查元数据和“统计一张图”基础支撑系统建设。制定统计调查元数据构成框架、内容建设方案和路线图,最终推进统计调查元数据库的建设应用。利用国家空间地理信息、行业服务支撑,建设全国统一的“统计一张图”,即全国统计系统基于“一张”基础空间地理信息地图,实现国情国力普查调查小区划分、地域抽样调查设计管理、统计数据在空间地理系统中可视化展示等功能。

4.加强空间地理信息移动采集设备、无人机系统的配置和装备,加快空间信息技术应用软件和工具的开发利用,提高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完善野外(户外)调查条件,推进空间信息技术在农业、工业、投资、人口等统计业务中的应用。

(五)同城数据灾备中心建设。

建设国家统计局同城数据灾备中心。在该中心同时部署数据生产和分析系统,承担一部分国家、地方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计业务处理功能,将同城数据灾备中心基础设施资源纳入国家统计云平台统一管理,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心北京分中心,实现与北京主中心双活,保持业务持续稳定运行。调整华南数据中心职能定位,将其改造成为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心广西分中- 16 -

心。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交换、共享与灾备,同时还要部署统计数据生产系统,分担国家联网直报业务。最终形成北京主中心、北京分中心和广西分中心组成的“国家统计云两地三中心”整体战略部署。

(六)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的要求,从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安全管理和系统运维安全管理等方面,建设完备的安全体系和安全设施,落实严格的管理制度;通过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的专项建设,做到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与信息安全技术系统建设的协调统一,进一步加强统计信息系统和安全系统的同步建设。通过系统外部与系统内部的动态感知和联动防御,确保国家统计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安全、核心应用系统安全,确保统计工作的高效安全。

(七)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推动统计信息化的标准化工作,加快统计数据、网络和安全等基础环境的配套管理机制建设步伐,建立与国家行业规范、国际接轨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实现标准的规范化管理,满足统计信息系统间、部门共享及国际合作等信息交换的需要。积极探索统计大数据创新应用,探索并推进社会经济生活大数据记录、企业机构行政记录在统计调查中的应用。加快空间技术、云计算、物联网、海量信息存储等关键技术在调查业务中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完善野外(户外)调查条件,以适应统计业务发展改革需求。

- 17 -

- 18 -

五、保障措施

为全面完成“十三五”时期统计信息化建设任务,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服务于统计改革发展,必须加强领导,健全组织,重组业务流程,强化管理,形成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确保资金投入,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抓好规划落实。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科学管理。

要参照《国家统计局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加强统一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科学管理。要充分发挥各级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主要领导要亲自牵头督导,分管领导要全力以赴狠抓落实,把信息化作为转变统计生产方式、提高统计业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抓手,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调整不适应于信息化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能划分和体制机制。根据需要,逐步建立省级调查总队的信息化管理机构,保障人员编制,市县级国家调查队设定专门的信息化工作岗位和人员。健全信息化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要大力加强统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采取有效措施吸引高技术人才,创造条件稳住人才;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工作,大胆使用人才,提供更多的实战机会,努力培养一批既熟悉统计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信息化系统建设运维人员的IT技能和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水平。

(二)完善基层基础设施。

加大对各地各级统计调查部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 19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