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现中国梦呼唤海洋文明的发展

实现中国梦呼唤海洋文明的发展

实现中国梦呼唤海洋文明的发展

【核心提示】中国走向海洋,既要实现传统内陆文明向海洋文明或海陆兼具文明转型,又面临着海洋文明本身的转型、升级和换代。这既是巨大挑战,也是空前机遇。深化海洋文明研究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最近中央政治局又就建设海洋强国问题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明研究的学理支撑。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推进海洋文明研究?如何加强海洋强国建设?本版今天刊登三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专家的文章,对以上问题作出探讨。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内陆文明走向海洋、海洋商业文明走向海洋工业文明的大交替。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大国之兴衰、洲际权力之转移,往往是文明转型的产物。中国走向海洋,既要实现传统内陆文明向海洋文明或海陆兼具文明转型,又面临着海洋文明本身的转型、升级和换代。这既是巨大挑战,也是空前机遇。

世界海洋文明的发展历程

近代海洋文明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演变。

葡萄牙在近代崛起为第一个全球性海洋强国。这不仅由于葡萄牙成功实现王权与教权的分离,成为第一个民族国家,因此能率先资助冒险家去海外掠夺财富、开发航路,而且也是葡萄牙地缘因素的产物。

而荷兰崛起为海上强国——海上“马车夫”,靠的不是发现新大

陆的海上冒险、掠夺,而是海洋贸易。“哪里为我的利息支付最高的利润,哪里就是我的祖国”,就是当时荷兰人真实的内心写照。与此同时,荷兰人还发明了股份制,该制度助推了海洋贸易时代资本的疯狂扩张,并在印度成立东印度公司,专营与亚洲的贸易。

海洋贸易是以开放、扩张的海洋文明为支撑的。荷兰人格劳修斯成为国际法之父,提出了公海的理念。反观清政府与葡萄牙、英国在澳门、香港租借问题上的纠纷,本质上是西方列强入侵,实际上也是文化冲突。

如果说16世纪开始的海上之争,是欧洲国家通过海洋征服各大洲的陆地,21世纪的海上之争则是不同国家通过岛屿争夺海洋。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这是很多国家民族的历史都证明了的一个事实。特别是在当今世界,随着地球人口的日益增加,生活环境恶化与水土大量流失,地球上的陆地已不堪重负,而海洋正在成为人类第二生存空间。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其中矿物资源是陆地的1000多倍,食物资源超过陆地1000倍。海洋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竞争的新热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内陆文明纷纷走向海洋,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未来。可以说,21世纪是人类开发“海土”的世纪,人类将进入海洋工业文明新纪元。

纵观海洋文明的世界发展历程,中国海洋文明建设时不我待,文明转型刻不容缓。在新的海洋时代,中国不只是追赶型选手,也应成为引领新型海洋文明的倡导者、实践者。

中国海洋文明的内在逻辑

中华文明中不乏海洋基因,只是长期被大陆基因所抑制。海洋在“重陆轻海”的农耕社会只是一道天然的安全屏障而已。唐代诗仙李白感慨“日出东方限,似从地底来。历天又入海,六龙所合安在哉?”的确,海洋带来的是陌生、恐惧而非发展的机遇,这使中华文明的兴盛长期以来局限于大陆。

“海上中国”的崛起,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检验。“海上中国”的崛起发生在“四个现代化”大体完成之际。工业化向海洋方向寻找出路,标志着海洋工业文明时代的来临。海洋时代2.0或曰“深海时代”,是“海上中国”崛起的时代背景。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逾4.5万亿元,GDP近一成来自海洋,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海上中国”的崛起初见端倪,但还任重道远。中国有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1.4万多公里的岛屿海岸线,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中国应该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但今天的国人对海洋世界仍十分陌生,很多国人清晰地记忆着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却轻视了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忽视了占地球总面积71%的海洋。

当然,“海上中国”的崛起,不只是在于有形的海,更在于无形的海洋文化。所幸的是,海上文明从商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之际,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中华文明走向海洋,不仅要重塑中华文明,而且要为世界发展作出贡献,实现内陆文明、海洋文明的对接和东西方文明的和谐。

中国海洋文明的路径选择

欧洲文明起源于岛屿和半岛,而中华文明生长于内陆。经历地理大发现后的欧洲殖民扩张,欧洲文明的海洋特性日益明显。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不同的海洋观铸就了中欧不同的文明观。

欧洲的海洋文明,更多的显现在海洋商业文明方面。通过商业文明的先发优势与海缘之便利,将海洋文明扩张至全球,创造了“欧洲中心论”的神话。开放而不包容、对内多元与对外“普世”的双重标准、进取与破坏相伴生,是欧洲海洋文明的三大“原罪”,亦为海殇之肇因。在海洋是地球的“血管”的年代,欧洲海洋文明通过商品输出、资源掠夺,尤其是通过掌控海权而将世界很多地区纳入其文明体系。但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海洋作为攫取财富的载体功能和文明辐射作用下降,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欧洲海洋文明的衰落。

欧洲海洋文明的命运,无疑是我们建设海洋强国、复兴海洋文明的绝好教材——简单地通过争海权、扩军备、走出去,难以实现全面海洋文明的进步。中国的海洋文明,应当在借鉴欧洲所长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新路,既包容西方又超越西方,为人类海洋文明开创新的时代。

具体来说,中国的海洋文明核心主张可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包容。太平洋足够大,可以容纳中美两国共同发展;东(黄)海足够大,可容纳中日共同发展;南海足够大,可容纳中国—东盟共同发展。二是合作。各国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开发海洋资源,共享国际航道安全,维护海上贸易秩序。对于有争议的海域、岛屿或岛礁,通过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式妥善处理。三是可持续发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71%被海洋所覆盖,原本一体,必须得到可持续的开发、利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