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科学教案:《斜面的作用》教学实录

小学科学教案:《斜面的作用》教学实录

小学科学教案:《斜面的作用》教学实录
小学科学教案:《斜面的作用》教学实录

小学科学教案:《斜面的作用》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经历“斜面省力”研究活动,知道从斜面拉上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和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力的原理,了解生活中斜面原理的多种多样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能制定一个较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来研究斜面,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激发研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或者视频材料的课件,纯净水桶一个,厚实的大木板一块(较长)。

2、学生(个人或每组)准备:搭斜面的材料(表面平整光滑,长度为50厘米的木板和四块高低不同的木块),重物(载重小车和一盒钩码),测力计(平板),实验记录表等每组一份。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谁能把这桶水搬到这桌上来?(出示一桶矿泉水)

生1:(一个男生很吃力才抱上去。)

生2:(一个女生提不动。)

师:你能利用这块木板,把水桶放上桌子吗?(这时教师出示一块木板)

生:(还是刚才那个女生,把木板搭在桌缘上,把水桶滚到桌上)

师:两次搬水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轻松了一些。

师:看来这木板还真起了一点作用,其实像这种斜架的木板就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斜面。(板书:斜面,并多媒体展示斜面的概念)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感觉到利用斜面来搬水能怎样?

生:可以省力。

师:在黑板上画出斜面实验图,并板书:斜面能省力,同时揭示课题并板书:斜面的作用

(评:教师通过让学生搬运水桶和用木板把水桶推到桌上去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实际搬水活动体验到斜面能省力,从而为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点作好铺垫。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知识。)

(二)、自主实验,探究问题。

师:到底斜面是否真能省力?(多媒体展示这个问题)我们能不能通过科学的实验和数据来证明这些问题呢?你看老师给你们的材料,互相讨论一下你们组将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去验证这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并利用材料验证讨论结果的可行性)教师巡视指导。

(评:先让学生自己讨论怎样利用材料设计实验,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小组内其他成员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其科学素养。)

生:我们用手提一提小车感觉重量,然后把小车放在搭的斜面上拖动,感觉用力的更小,说明斜面能省力。

生:我们组觉得要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先测小车的重量,再测小车在斜面上拖动的力,发现在斜面上拖动用的力小,说明斜面能省力。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植物的花》课堂教学实录

《植物的花》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喜欢。)你们都喜欢什么花?(月季花、菊花、牡丹花、牵牛花……)大家这么喜欢花,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花的录像。(播放录像,1分多钟。)刚才,我们从录像中欣赏了一些美丽的鲜花,那么大自然中这些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研究花的构造。(板书课题)[评:利用录像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龙的美丽世界,既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又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讲授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白菜花的构造。 我们首先来认识白菜花,请同学们看挂图(出示挂图)。这是一朵白菜花,请大家从整体上仔细观察一下,看谁能发现,白菜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学生认真观察、交流。)让学生说说白菜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有花瓣,花芯、小叶。)像小叶的这部分,它的科学名字叫做萼片,它是花的最外一层。还有花瓣,花芯的科学名称叫做花蕊。花蕊有两种,一种是雄蕊,一种是雌蕊,数目较多的这部分是白菜花的雄蕊,花中心的这一部分是白菜花的雌蕊。(边叙述边板书花的各部分名称。)指板书、遮住板书再分别让学生完整他说一说白菜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评:让学生通过看挂图,观察、叙述白菜花的构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为解剖白菜花打下了基矗]

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白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的,下面我们还要亲手解剖一朵白菜花。解剖白菜花时要用到小镊子,镊子的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拿住它,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控制镊子的松紧,像老师这样做。(边讲解边示范。)现在同学们注意看录像里老师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解剖白菜花的(放教师解剖白菜花的录像,并同时解说)。(1)老师用左手捏住花梗,右手拿镊子夹住被撕部分的基部,也就是下部;(2)按照认外向里的顺序一层一层撕下来,首先撕下萼片,然后依次撕下花瓣、雄蕊、雌蕊,边撕边按顺序在白纸上分类摆好;(3)注意不要损坏花的每一部分。下面我们再来看录像,按照老师这样先摆好萼片,然后是花瓣、雄蕊、雌蕊。现在,大家像录像里老师做的那样也来动手解剖一朵白花菜,看哪位同学解剖得最认真、最仔细。(学生解剖白菜花,教师巡视指导。)[评:白菜花小,教师示范解剖的话,学生很难看清楚。利用录像示范解剖,增强了可见度,同时对解剖步骤进行详细解说,使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容易掌握解剖技能。这就充分发挥了电化教学的优势,增大了教学密度,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解剖完毕后,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解剖结果。)通过解剖白菜花,你们发现白菜花的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数量各是多少个?(白菜花有4个萼片、4个花瓣、6个雄蕊、1个雌蕊。) 2.认识桃花的构造。 我们已经知道了白菜花的构造,下面再来认识一种新的花(出示桃花模型)。这是一朵挑花的模型,请你仔细观察,桃花又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桃花也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的。) 3.认识完全花。

(学习心得体会)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程是要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的,适应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在科学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坚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现在就把本学期的教学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明确课程理念、目标、任务,充分掌握教材的特点,从而做出与教材相符,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教学设计。例如三年级科学教材的内容主要是生命科学方面的内容,是适应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我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米饭出发,引发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这些都是贴近生活的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便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比如第一单元中“大树的观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了解科学观察的意义的内容。因此,设计教案时,就尽可能地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为重点,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为难点,同时重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等意识的培养。 2、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活动。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较强烈,因此,在教学中都尽量放手他们主动参与科学的学习探究。例如,三年级上册的教材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结合,提供他们能直接参

与的各种问题,让他们更容易地进行科学的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这样也比教师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促进学生的科学能力的提高。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方案,并通过户外的观察记录自己的发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们分享观察和实验的快乐,也提高彼此观察、实验的能力。同时,教师在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这样的开放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对科学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多次的实际观察和实验活动后,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科学能力。 3、设计好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实验的方法。 科学知识的掌握,很大部分都来自实际实验中所得到的启示和验证。同时,实验也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所以,每一次的实验都必须严格设计,同时,也教给学生进行准确的科学实验方法。 二、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1、虽有挖掘教材资料,但在拓展课外相关知识方面深度还不够。为了结合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转变评价方式与知识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同时也尽量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源的学习去发现更多的课外知识,使知识更加全面,充实。比如,在探究水与液体的区别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交流水,海水,油,饮料,浴液……凡是学生能够举出的事物都可以放手让他们去讨论。但是在有些知识的拓展方面给予学生的自主探究就不够,因此,在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修订) 主讲人:王 强 在小学科学课中探究和研讨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两方面,以及方便和指导广大科学课教师教学,现把“探究——研讨”教学法与法国科学课“做中学”教学模式相融合,形成一套清晰的教学环节,为打造我市小学科学课的高效课堂提供依据。本模式具体内容体现如下: 一、模式界定 我市现如今所使用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是以美国兰本达教授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探究——研讨”教学模式。它的思想是:“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描述、相互交流感受和解释,在思想上形成解释认识对象的模型,然后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找出纷繁复杂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形成对自然界的有秩序的理解。”其中“探究”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是知、情、意的统一,还是“手脑并用”的过程。这里的“探究”是指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包括问题情景的创设、观察与实验的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与搜集、实验的操作与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搜集证据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科学结论的归纳与概括、科学现象的解释与科学知识的应用等实践性学习的活动。“研讨”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通过这一过程他们可以将大量的事实连接成新的整体。这种通过集体的努力最后形成的整体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对各部分的简单总和的作用,它使学生在研讨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本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五个环节,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动手探究——合作交流(集体研讨)——拓展延伸(巩固应用)。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充分的活动、有着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表现的

机会,相信学生能行。 二、适用原则 该模式适用于小学三至六年级的所有探究类科学课。为保证模式的科学运行,避免出现模式化的弊端,在使用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任何一种成功的教学都是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对“探究——研讨”来说,这一特征尤为突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进行再创造,研究过程的独立性越强,研究价值就越大,教学效果就越明显。 2、综合性原则 在探究某个研究专题时,应采取多种相关的方法,开展多种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甚至生成更多的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3、探究性原则 学习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发现新知的过程,教师要设计并向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将科学发现的过程、学生认识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融合,体现三过程的统一。 4、创造性原则 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学的创造性,要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性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适应和改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教的创造性,课堂教学不再为预先设计的教案所左右,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和学生的生命状态,给学生广阔的思考、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大胆去想,放手去做。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新)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 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但是不同的容有不同的探究方法。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的容侧重于观察,有的容偏重于实验。按照主要活动形式的不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课型。 (一)观察探究课 1.界定 以观察活动为主要的问题研究形式,以获得思维发展和构建知识体系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观察探究课。比如《蚂蚁》《四季星空》《它们都是鸟》等容可以设计成典型的观察探究课。 2.一般操作步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引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相反,情境引入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探究的色彩,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活动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通过特定的情境创设,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题目,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观察,研究问题。在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后,师生共同完善探究活动设计,然后学生按照活动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察探究活动,如观测、实验等,对提出的问题开展探究。 (3)整理信息,得出结论。在观察、实验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证据。然后对所搜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4)表达交流,深化认识。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如口头表达、交流展示等),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探究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既要清晰表达自己的成果,也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

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814292180.html, 浅谈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隋丽霞张秀兰魏潇丽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第04期 小学科学课程虽然从目标、内容、教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但从整个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其作为核心学科的地位还需要广大教师继续努力,而且重要的是从基础理论研究入手,强化教学改革探索,以寻求重要的实施方法,推动小学科学课程向科学化、知识化、技能化方向转变,努力实现课程的最优化。 1 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 从总体来看,小学科学课程在我国的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小学低年段起就应该开设科学课程。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能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意识和成才动机。小学低年级儿童对身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学低年级的科学课程正是顺应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儿童去感受、接触和了解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去解答心里的无数个为什么,并在与身边的人和物的互动中长智慧、炼意志,学会探究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学会研究和解决身边出现的问题,学会从现实和实践出发去展开自己的想象。错过这一时机,其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将大受压抑,这对他一生的素质发展和创造才能的发展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影响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影响到个人的就业机会和能力,乃至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未来社会的公民才能更好地参与这个日益依赖于科学和技术的社会,而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娃娃抓起”。 2 科学课程内容的连贯性 过去,我国的小学自然课程与中学科学课程(物理、化学、生物)一直是以相互独立的形式存在,导致小学阶段与中学阶段的科学学习不能很好地进行衔接。这次课程改革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把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内容进行统一规划,构建一套以“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与宇宙、空间科学”三大板块为核心的科学课程体系,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从课程标准的设计和内容分布来看,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首先是小学与初中的科学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从目前公布的内容标准来看,还存在对小学科学课程的知识要求和初中重合甚至超出初中要求的问题。例如,“生命科学”领域中的“进化现象”,小学3~6年级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能以 某类生物为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相应的初中7~9年级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列举生物进化现象”和“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概述生物进化

小学科学花的结构教学实录

花的结构课堂实录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师:我们这一节课开始来学习《花的结构》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一下“花的结构”。大家都把话带来了吗? 生:带了 师:举起来我们看一下;学生举起手中的花; 师:大家现在一起来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花的图片,) 师:这节课的重点是“观察花的结构”。我们先看一下视频。(微课程展示) 师:花有哪些结构? 生:花萼、花冠、雄蕊、雌蕊。 师:花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 生:花柄是花与茎相连的短柄,具有支持和输导的作用。花托是花柄的顶端部分,花的其他部分按一定的方式排列在花托上面。花萼和花冠在花绽放之前对雄蕊和雌蕊有保护作用。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师:回答的好不好? 生:好! 师:掌声鼓励! 掌声响起。 师:请坐。花的主要结构都包括这四个部分吗?

生4:不是。因为有的花只有雄蕊,有的花只有雌蕊。 师:很好。刚才咱们展示的图片里边的南瓜雄花和南瓜雌花里就不包括所有的结构。具有所有部分的花我们把它称为完全花。下边我们看一下这个模型图。 展示桃花的模型图。对各个部分进行具体展示,顺序依次是: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雄蕊。 师:好了,我们来进一步认识一下雌蕊。雌蕊一共有3个部分。哪3个部分?生:有柱头、花柱、子房。 师:那膨大的子房里面还有什么呢? 生:胚珠。 师:好,刚才我们从下往上、从外向内观察了桃花的结构。大家看,这是? 师:这个膨大的部分是? 生:花药。 师:白色的丝状结构是? 生:花丝。 师:合起来就是? 生:雄蕊。 师:好。现在大家一起阅读课本——观察花的结构,了解实验过程。一会儿,大家把花的结构按照大屏幕上标示分别黏贴在老师让你们准备好的白纸上。这张白纸分四部分。 师:另外大家要先检查好实验还需要哪些用具?放大镜、镊子、解剖刀。两个同学一组,把你们带来的花解剖并黏贴好。看哪个组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做实验,老师巡视并指导。 师:花瓣多的花不用把所有的都贴在纸上,挑几片就可以了。 师:大家都黏贴好了。每个组的代表到讲台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最新资料推荐------------------------------------------------------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 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 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数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 40 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大量的成功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小学科学课与自然课程有很多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区别之一是课程目标的重大调整,由特别关注自然知识转向关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 例如执教《纸的观察》(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个活动的目 1 / 8

的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能力,而有的讲课教师就明确告诉学生要研究纸的特点,其教学的落脚点就是总结纸的特点;第二个活动的重要价值是学习用测量和计算的办法让学生去经历观察活动,拓展观察的途径,而有的教师就非要学生计算出准确数据不可。 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目标追求是有很大偏颇的。 就科学探究目标来说,虽然科学探究不仅涉及到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数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虽然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或猜想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 但是小学科学教学各学期各年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以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为例: 三年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上,包括体验知道什么是科学观察、不断扩展观察内容、不断学习和扩展观察的方法。 四年级在此基础上重点是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五年级重点是调查研究,调查和研究有关的科学的问题,在调查研究有关科学问题中理解科学概念、培养探究能力。 重视了对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以及充分讨论,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逻辑推理能力。 即使是同一学段,教学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要求规范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 一、对待科学,态度端正 在当前的科学教师队伍中,专职的并不多,大部分是兼职的。和语文、数学学科相比,他们往往认为科学课不重要,把精力都放在语文、数学学科上,导致科学课上的一系列活动没能很好的开展起来,影响科学课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科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科学课在培养学生方面的作用,要在思想上重视科学课,同时还要在行动中体现出来,把上好1每一堂科学课作为自己的责任。 二、科学课堂,面向全体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保证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接受科学教育的权利,而且也反映了现代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还意味着必须提高每个人对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能力。 三、教师角色,随时转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多重的角色。既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引领者,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按需转换自己的角色。 四、教学语言,准确简洁 语言是师生进行交流的主要载体。对于教学语言,我们要做到:准确、简洁。用最短的语言,把话说明白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听懂。同时,我们科学课堂上的语言还要做到科学严谨。 五、教学方式,探究为主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需要注意的是,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温坪中心小学彭兴国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依此看来,笔者上面的观点只是强调了后一点“教无定法”,这当然是一个极为片面的认识。因此,受到熠阳君的启发,有必要对前一点“教学有法”做一番思考和探讨,以对小学科学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获得一个较为全面而科学的认识。笔者所理解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是说教学活动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但对于具体某一节课而言又并没有确定的方法,即便是名师也是这样,教学模式的选用似乎完全是妙手偶得的结果。当然,妙手应当来自于教师自身素养的不断提升,这需要另当别论。也就是说,这里的第一个“法”应当理解为基本的原则和理念,第二个“法”则可以看作是具体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科学学习活动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概括而言,科学素养包括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科学学习兴趣与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等,这些素养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科学学习活动。具体说来,这些学习活动包括:实验操作类,作品制作类,观察活动类,资料收集类等。尽管从表面上看这些活动各不相同,或者是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这几种不同的科学学习活动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即致力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这样的观点,我们的科学教学活动就应该以解决问题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遵循“提出问题──设法解决──得出结论”这一基本的活动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研究创新能力,也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案例对上述活动方式,或者称为一般意义上的科学教学模式做进一步说明。 一、提出问题→设法解决→得出结论 二、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和整理信息----思考和结论----表达与交流(重过程) 三、激情导入——大胆猜想——小组探究——实验分析——表达交流——拓展延伸 科学课堂教学模式操作说明: 1、激情导入 小学科学课教学是用教材教,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能力的大小制定出分层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乐于学习,敢于实践。 2、大胆猜想 有了探究的问题,就有了学习目标,学生就会开始对相关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在这里不急于让学生去探究问题,而是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假设,在学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设计

$ ! $ 小学科学 <<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

% 9 土壤与植物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方法梳理: 上课之前我在网上搜索土壤与植物的相关教学资料,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本节课堂教学需要,搜索关于土壤与植物的图片以及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实验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做,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发展,活动时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四、学习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并做实验记录;并能学会做到主动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喜欢大胆想象;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得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科技、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知道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 4、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并知道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2、教学难点: 、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六、教学准备: 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好活动材料准备:有关植物与土壤的资料、赞美土壤的诗歌、植物在不同土壤生长情况、种植在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不同土质相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课堂实录及评析

《声音的传播》课堂实录及评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师:同学们为什么快速安静的进入教室做好的呢? 生:听到上课的铃声,我们就回到了教室。 师:对,是上课的铃声把我们招回教室。现在,老师正在讲课,各个角落的学生是不是都能听到老师的讲课? 生:是。 师:以上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平常的现象。虽然这些现象很普通,很平常,但是,它们却包含着许多的科学道理。下面,就请同学们从这些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好吗? (学生交流汇报) 生:我想知道这些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的? 生: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生: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生:我想知道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生: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 师:问题提得真好。今天,我们就围绕着“声音的传播”这一问题来展开研究。 [评析:引导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上课铃声谈起,从而启发学生提出许多关于声音传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情趣。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轻松、自然的进入寻求、探究之中。]

二、自行探究,解决问题。 1、启发学生做出猜想和假设。 师:声音究竟是怎样传播的?它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请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交流) 师:哪组同学谈谈你们交流的结果? 生:我认为声音可以通过桌子、墙壁传播。 生:我觉得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生:声音能通过水向外传。 生:声音还可以通过玻璃、铁管传播。 生:声音会拐着弯的传。 (……) 2、实验探究,自行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想法,那么你们的猜想正确呢?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的? 生:我们想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 生:我想用事实来证明。 师:老师同意你们的想法。课前,我们大家一起准备了许多的实验材料,下面同学们就用这些材料,自己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实验前,首先确定自己想证明什么,再思考这个实验应怎么做。(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巡回指导)师:同学们,在实验中你们有什么发现与体会?你验证的是什么?怎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 摘要: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科学的教学,为了尽快地适应新课标的发展 需要,小学科学教学日益完善,但是仍然存在有待改进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努 力克服各种教学疑难,在实践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元化教学法,解决教学困境。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策略;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10-096-01 作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首先要具有专业的科学职业素养,能够帮助学生 解决身边的科学现象。此外,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探索中找寻适合学 生的教学方法,将趣味性元素适时融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爱上 科学课程。本文从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倡导新型的学习模式、科学的开展实践 活动和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目前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小学阶段学生最先接触的是科学内容多是生活知识,从基础的自然课循序 渐进地过渡到科学课程。由于科学并不是升学必考的学科,很多学校并没有配置 专业的师资队伍,常常会出现兼课的现象。需要学生参与的实验课程,多以教学 条件不允许而无限期搁置。科学学科得不到重视,更谈不上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 培养。 二、有效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策略分析 1、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校并没过多重视小学科学这门课程。尽管教学 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但仍旧存在需要亟待改进的问题,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 活动还需师生共同去探索和研究。与其他的基础性课程相比,小学科学具有复杂、多样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涉及多个领域,要求学生全面的掌握庞杂 的知识点。为了能够确保科学课程的顺利开展,教师务必要透彻研究每个知识点,在课前做好教学的各种应急预案。除此之外,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知识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作为重要的引导者,要在适当时机对学生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既能达到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又能保证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2、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倡导新型的学习模式。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多以预习、教授和复习为主要教学模式,极 大程度限制学生自主求知的能力,长此以往只会加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要想 在科学课堂开展创新型教育,需要教师从禁锢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为学生构建 出愉悦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为了能够有效快速进行创 新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科学合理的将学生分成 实力相当的小组,使每个小组能够有竞争的思维意识,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 的发展进度。这种学习模式为每名学生都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 都得到质的飞跃。例如:在教授《凸透镜成像》相关内容时,如果单纯教授凸透 镜的聚光和放大作用,课程氛围会显得枯燥乏味,以常见的放大镜和激光灯着手,让学生分组研讨几种最有趣的玩法,肯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和答案。 3、加强理论与生活联系,科学的开展实践活动。 学习科学的主要目的是形成正确的认知方式,教师要加强课本知识与生活实 际的有效联系,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科学存在于生活,只有这样才会对教学内

小学科学《热空气》教学实录

《热空气》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二、展示实验材料,探究“热气球上升”实验。 (1)探究实验方案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研究热空气的特点,研究是不是热空气使得热气球上升,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材料。 展示并介绍材料:酒精块、火柴、磁盘、湿毛巾、塑料袋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这些材料能做个“模拟热气球上升”的实验吗?如何设计你的实验方案呢? 生:把酒精块放在磁盘里,用火柴点燃,然后把塑料袋放在上面。 师:你的描述真清晰,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你们和他的一样吗? 生:有些不一样。 师:下面请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并在“实验记录一”上画出或者写出你们的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师:哪个小组能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 找一个组交流实验方案。 师:他的方案可行吗,你们和他的一样吗?咱这位同学真是聪明,大家把掌声送给他吧。 记录单一:探究热气球上升实验 小组: (2)播放微视频指导实验

为了更好的指导同学们做实验,老师还特意做了一个视频,请大家仔细观看,老师一会儿请同学们说说实验过程中有什么注意的地方。 大屏幕播放微课视频。 师:知道了如何做实验,在实验时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些地方呢? 学生:塑料袋要离火焰远一些。 学生:用湿抹布灭火时,等会儿要拿起来看一看是否熄灭。 老师表扬:1.你真细心。2.你考虑的真全面。3.你真是个有心人。 师:听完了同学们的提醒,老师也有几条想提醒你注意的。 屏幕展示。 a. 酒精块要正确使用,用火柴点燃,实验结束后马上用湿毛巾熄灭。 b. 用手抖一下塑料袋,撑开塑料袋,等袋子充气鼓起来,有了向上的趋势时,再同时松开手。 c. 小组分工合作,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d. 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器材并坐好。 (3)学生实验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实验交流 师:听到同学们的惊呼声,知道大家肯定成功了,谁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记录。 学生到投影仪上展示并描述实验记录。(找三个组展示) 实验记录单(二) 实验结论: 空气受热后体积;重量会比同体积的冷空气 ,会。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 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房村镇朱家庄小学焦念全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科学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对培养孩子兴趣、启迪孩子思维、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由于部分教师对科学课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成绩一直不高。为什么“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效果不一样呢”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要的是什么质量?大量的成功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呢?我谈几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要提高科学课堂的有效性,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认为科学课不重要的观念,只有真正认识了科学课程的重要性,课堂的有效性才能被充分实行。只有在思想上转变的教师才会精心地准备课堂。因此,科学教师一定要先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在此,我们对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明确四点认识: 1、定准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科学课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

2、主动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是一个了解科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开发的过程,是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暴露过程和心智、个性、成果、喜悦的展示过程的统一。 3、关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0分钟要高效益,是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领悟:“学科学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 4、面向全体。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科学教学氛围,让科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 教师只有充分地把握《科学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和措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从而更好地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把握教材的目标定向,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为了实现科学课程的应有教学价值,首先教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其次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体性认识;其三应该切实研讨教材,把握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避免探究过程的无效重复。 三、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实现最佳组合。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或是哪一个教学内容,都必须注意研究一堂课中各环节“趣味性”的贯穿,以及课堂内、课堂外“趣味性”的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 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3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独立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 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 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 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 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 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五个单元组成。在 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 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本册的主要活动:

最新小学科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林口县小学科学学科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征求意见稿)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教学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出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一、教学建议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科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等,获得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主动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一)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 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情感。 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提倡用自制教具和低成本材料进行探究活动。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注重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由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究活动是一种多侧面、多形式的活动。无论何种形式,关键要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和基本特征。有些探究活动只包含了探究的部分要素和特征。通过活动,学生还能很好地认识科学探究需要理论的支持。完整的探究活动基本上包含了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和基本特征,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高年级阶段需要参与完整的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指导与开放程度可以不同。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不要要求一步到位。科学探究中每一个要素的目标和整体的目标都是分层次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目标和层次应该由低向

小学科学教案模板

一、教材分析 《...》是教科版科学....年级...册第....单元第....课。通过本单元第....课《....》《...》的学习,学生已学习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单元第....课《....》是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后,进而发展为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影响因素的一节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很好的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第二部分是,,,。通过这两部分活动,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问题——假设——实验验证——应用——提出新的问题——假设——设计验证方案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能充分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做出解释的能力。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对学生渗透关注大自然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从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来看,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已经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了解的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已有一年,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深入、不够细致周密;同时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本课面临的是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他们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习.他们在学习本课之前对...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许多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发展,学生乐于探究,敢于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认识了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些力。在前三年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操作能力、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特别是贯穿在科学课中的对比实验思想,学生从三年级开始陆续接触,大多数人同学已经领悟了,这对本节课的学习是很大有帮助的。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活动探究法,再辅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建构新知。

小学科学《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

《杠杆的科学》课堂实录 教科书说明: 在三年级的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等臂条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认识,相信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并不太陌生。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玩“跷跷板”的经验。所以,在本课探究杠杆原理及其应用时,学生会相对比较轻松。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跷跷板”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杠杆并深入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格,并运用它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和解读数据。 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大胆想象的意识;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渗透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思想。 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1.简单机械盒、支架、杠杆尺、钩码盒、小木块、剪刀、镊子、煤夹子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大人和小孩正在玩跷跷板 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小孩能跷起大人呢?…… 师:同学们提得问题很棒,跷跷板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杠杆 板书:杠杆 二、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杠杆

师:出示杠杆图 讲解:一根棍子,当如图那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动画效果)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力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重点。 练习:师指着杠杆三点,学生齐说。 师:一起说:“杠杆上,这一点叫什么?” 生(齐):力点生(齐):支点生(齐):重点 师:当力点、重点能围绕支点转动时,就是一个杠杆。 (二)初步研究杠杆 师:同学们,想玩一玩杠杆吗?生(齐):想 师讲述:所需材料三样:钩码盒做重物、杠杆尺一个、小木块一个。 要求:1.先用手直接提重物,感觉重物重量,用杠杆撬重物,感觉手用力的大小,比较两力;2.支点位置可以改变;3.小组合作研究,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组装、研究杠杆,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发现。 师:你们是怎样玩的?生组装杠杆 师:请你指出杠杆的三点?生指着杠杆汇报 师;请你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边操作边汇报:我们发现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轻; 木块在这个位置时,手感觉重。 师指着杠杆:木块在这个位置时,说法不准确。请看这段是重点到支点的距离,这段是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应该用支点到力点、重点的距离描述;手感觉轻、重,说法也不准确,应该是手用力小、大。 师:手用的力小,比谁小?生:手用的力比重物重量小 师:这说明使用杠杆有什么好处?生:可以省力 请思考手在什么情况下用力小,在什么情况下用力大? (三)进一步科学认识杠杆 师:科学是讲究证据的,我们做个模拟实验来研究杠杆。 师演示讲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