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年中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检测题: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2016年中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检测题: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2016年中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检测题: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2016年中考化学第一轮专题复习检测题: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考点二十化学与生活(含解析)

一、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1、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类物质。

其中能提供能量的是蛋白质、糖类、油脂,其中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等质量时,油脂放出的能量最多,糖类、油脂组成元素种类相同都含有C、H、O 三种元素。

2、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主要含有C、H、O、N等元素。成人每天需摄取60-70g 蛋白质。

(1)血红蛋白:①血红素中的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②作用:在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作载体。

③煤气中毒的原因: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

(2)酶:①成分: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②作用: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3)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下,蛋白质的结构被破坏,引起变性。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常见物质或方法有:有机物(甲醛、酒精等)、重金属盐、加热、紫外线、X光、强酸、强碱等。蛋白质变性后会失去生理活性。

[蛋白质变性的应用]

a.鸡蛋、肉类等经加温后蛋白质变性,熟后更易消化。

b.细菌、病毒加热,加酸、加重金属(汞)因蛋白质变性而灭活(灭菌、消毒)。

c.动物、昆虫标本固定保存、防腐。

3、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1)糖可分为单糖(葡萄糖、果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纤维素)。

(2)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3)淀粉的化学式(C6H10O5 )n ,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4)葡萄糖的化学式C6H12O6

葡萄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 + 6O2→ 6CO2 +6H2O,

(5)蔗糖的化学式C12H22O11,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红糖、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6)霉变食物不能食用的原因:含有黄曲霉素,有毒且耐热。

4、油脂:可分为油和脂肪,属于混合物。

在常温下,植物油呈液态 ,称为油;动物油呈固态 ,称为脂肪 。

5、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 ,会引起坏血病,缺乏维生素A ,会引起夜盲症 ,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的食物有 水果和蔬菜等 。

6、无机盐

(1)幼儿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老年人缺钙会 骨质疏松 。

(2)缺铁会导致贫血 3)小孩食欲不振是因为缺 锌

(4)缺碘或碘过量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5)缺氟会导致 龋齿 ,氟过量会导致氟斑牙。

二、有机合成材料

无机(化合)物 :不含碳的化合物(CO 、CO 2 、H 2CO 3 、 碳酸盐等属于无机) 有

机(化合)物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

有机小分子: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有机物 有机高分子: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的有机物(如: 蛋白质 、 淀粉 、 纤维素 等 )

3、有机高分子材料

(1)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天然橡胶 、纤维素(棉花)、蛋白质(羊毛、蚕丝 ) 等。

(2)有机合成材料

塑料 、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易错考点

1、白色污染: 废弃塑料引发的污染

2、食用了甲醛浸泡后的食物,该如何处理?吃大量富含蛋白质的牛奶、豆浆、蛋清等。

3、区分棉花、羊毛和合成纤维的方法是取样,分别灼烧,有烧焦羽毛味的是羊毛,有烧纸味且产物易捻碎的是棉花,有刺激性气味且产物不易捻碎的是合成纤维。

4、区分两类塑料的方法取样,分别加热,能熔化的是热塑性塑料,不能熔化的是热固性塑料 。

例题解析

例题1、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A .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均衡膳食

B .为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

C .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大力防腐剂

D .为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

答案:C

1、化合物

2、有机物

解析:【解答】A、只有均衡膳食,才能合理地摄入保证人体健康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此项正确。

B、海带中含有较丰富的碘元素,可为人体补充碘元素。此项正确。

C、加入的防腐剂的量过大,则会影响人体的健康,此项错误。

D、碳酸氢钠可在加热的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加热时膨胀从而使食品松软。此项正确。所以应选C项。

【分析】: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熟记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例题2、今年的化学论坛提出“化学不是问题,化学解决问题”下列关于化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引领了相关科学与技术的进步

B.化学使人类告别了只依靠天然材料、天然药物、天然肥料的时代

C.粮食、能源、环境三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化学

D.化学品在生产制备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应抑制化学发展

答案:D

解析:【解答】A、化学引领了相关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正确,B、利用化学,可以合成或制作原本不存在的物质,可使人类告别了只依靠天然材料、天然药物、天然肥料的时代,正确,C、粮食、能源、环境三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化学,正确,D、化学品在生产制备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故我们在发展化学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环境,而不是抑制化学发展,错误,故选C

【分析】:化学促进了科技的进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但并不能因此否认化学的作用。

课后练习

1、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A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取实验总结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 专题目标: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巩固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及相关内容。 【知识总结】 一、实验原理的确定 确定实验原理:1.反应应容易控制;2.反应条件温和(能不高温就不高温,高温条件不易满足,并且较危险);3.成本低。 例如二氧化碳实验原理的确定 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应速度太快,不容易控制 CaCO3+2HCl(浓)==CaCl2+H2O+CO2↑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气体中容易混有氯化氢 CaCO3+H2SO4==CaSO4+H2O+C O2↑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附着在CaCO3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现象:反应一段时间以后,反应停止,不再有汽泡 CaCO3高温 ====CaO+CO2↑ 反应条件不容易满足 CaCO3+2HCl==CaCl2+H2O+CO2↑ 反应条件温和,容易控制,故选择该种方法二、气体发生装置确定 确定发生装置依据:1.反应物状态;2.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反应不需要加热时可用下图装置: 例如:CaCO3+2HCl==CaCl2+H2O+CO2↑ 上图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 2H2O2MnO2 ====2H2O+O2↑ Zn+2HCl==ZnCl2+H2↑ 注意:固液反应不加热、液液反应不加热适用该装置,当固液反应、液液反应需要加热时只需要再添加酒精灯即可。 当反应需要加热,并且是固固反应时可用下图装置: MnO2 ====2KCl+3O2↑ △ ====K2MnO4+MnO2+O2↑ 试管底炸裂。 三、气体收集装置确定 气体收集方法确定的依据:密度: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 E 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空气法 D 溶解性: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排水法 C 试确定氢气二氧化碳氧气分别能用什么方法收集? 引申:1.已知收集方法推测气体性质:一种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由此可以得出该气体有什么样的性质 2.上述三种气体收集方法均可采用下图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长管进短管出 向下排空气法:长管出短管进 排水法:集气瓶事先装满水,长管进短管出 除此以外,该装置还常常用于洗气 四、初中常见几种气体制取实验原理 氧气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汇编专题2物质的结构

2019-2020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汇编专题2物质的结构 一、【考试内容】: 1.认识微粒的基本性质。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的构成。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进行想象和推理。 3.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重要区别,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转化。 5.会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 二、【复习重难点】 1、原子的构成; 2、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重要区别,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转化; 三、【复习过程】 【例题呈现】 例1:(xx )23.(2分)右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紫色石蕊变红。 (1)物质A 是(选填序号)。 a .浓氨水 b .浓硫酸 c .浓盐酸 (2)该实验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 例2:课堂上。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金属钠熔化成小球,一段时间,金属钠燃烧起来发出黄色火焰。小英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金属钠在常温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一般是_______。 (2)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过氧化钠由钠离子和阴离子(O 22- )构成,则过氧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A 紫色石蕊

(3)根据以上信息,请你帮小英将相关内容填写完整。 (4)小英幻想自己变成能进入了原子中的微粒,写了如下短文: 进入钠原子,我发现:a.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和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竟然那么小;c.电子在核外不同的区域高速运动,能量越高的电子离核越远;d.我数了数,质子和电子的数目居然是一样的;e.我试着去搬动它们,发现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都差不多;f.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时,钠原子的原子核没有发生变化。 小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有些是错误的,有错误的一句是_______(填序号),正确的说法是____。 【知识梳理】 1.微粒的基本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由于构成物质的_______不同。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_____、_____、_____。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的一种微粒,原子_______的最小微粒。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 4.用“H2O、H2、O2、H、O”填空:在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_______没有改变;而在电解水的过程中,_______发生改变,生成新微粒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改变。 5.原子是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的,原子核是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的。整个原子显电性因为电子的质量极微,所以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_______中。(1)在原子中,_______数=_______数=_______数,(2)在阳离子中,_______数=_______数>_______数。 (3)在阴离子中,_______数=_______数<_______数。 7.以一种碳原子(碳-12原子)的质量的_______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称为这种原子的_______(Ar)。相对分子质量(Mr)等于_______的总和。 8.原子可以结合成_______,分子可以分解成_______,原子可以通过_______或_______

初中化学专题训练--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 科学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贯穿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卷中,以开放型的命题方式对探究能力的考查比重在逐年加大,尤其是实验探究题更呈现出多样、灵活和开放。现就该类考题归类解析如下: 一、物质成份的探究 例1、(05黄岗)室验室开放日,我与小娜、小佳、小华、小丽等同学来到实验室,看到实验桌上摆放着四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两瓶固体和两瓶液体,我们决定对“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反应进行一些探究。 (1)小娜同学从一瓶固体和一瓶液体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进行混合,立即 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对气体是何物质,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小佳同学的 猜想可能是①;②;……。 (2)我想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佳同学猜想①是正确的,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3,则气体 由(填a或b)端进入。 (4)小丽同学从另外两瓶试剂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发现混合后,固体发生了变化,但无气泡放出。同学们对加入试管中的固体和液体从不同的反应类型、物质类别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猜想三:; ……。 例2、(03宜昌)“旺旺雪饼”袋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 ⑴生石灰(CaO)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我对它作了一系列探究,获得较多收益,其实验方案如下:

我对它还有 一个要再探 究的新问 题:。 分析:首先 是要清楚生 石灰可作干 燥剂的化学原理,同时要分析生石灰在空气中久置会发生一些什么变化以及变化后的产物,针对产物的性质特点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例3、(05眉山)小李和小王两位同学对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完全分解后的黑色固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1)小李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产物做出以下猜想:①可能是碳,②可能是氧化铜,③可能是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他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2)小王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认为猜想③可以排除,理由是; (3)为验证①、②猜想,他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向盛有少量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待完全反应后静置观察现象。若猜想①正确,现象应该是 ;若猜想②正确,现象应该是。 分析:(1)反应物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所以反应后物质也由铜、氧、氢、碳几种元素组成,据此可作出猜想; (2)猜想③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受热会发生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此猜想不合理; (3)鉴别碳和氧化铜,根据其化学性质不同,可向盛有少量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碳和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变蓝色,据此可鉴别碳和氧化铜. 二、物质变化条件的探究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探究性实验题模板

初中化学几类探究题分析 一、C、Fe、Cu、FeO、Fe 2O 3 、CuO等物质性质的探究题 1、对碳的探究,一般考察木炭的颜色,与氧气的反应及它的还原性。 2、对铁的探究,一般考察它与酸的置换反应、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及亚铁盐溶液的颜色。 3、对铜的探究考察铜的颜色、及与氧气反应后得到的氧化铜的颜色且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置换反应。 4、对FeO、Fe 2O 3 、CuO等物质的探究主要考察本身的颜色以及与盐酸、稀 硫酸反应而溶解后溶液的颜色。 一般以填写实验报告册的形式给出,根据猜想填写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 常见的现象: 1、对碳而言与盐酸、稀硫酸不反应常说黑色固体不溶解,它的氧化产物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对铁而言它比较活泼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常说黑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FeO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CuO 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Fe 2O 3 与酸反应红色固体溶解,溶液变 为黄色。 所以针对不同的猜测,叙述的现象各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把握好物质的性质的差异,描述正确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举例如下: 第一题:现在许多食品都采用密封包装,但包装袋中的空气、水蒸气仍会使食品氧化、受潮变质,因此一些食品包装袋中需放入一些脱氧剂,以使食品保质期更长一些。甲、乙、丙同学为了探究“脱氧剂”的成分,从某食品厂的月饼包装袋中取出“脱氧剂”一袋,打开封口,将其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粉末、红色粉末各是什么?

猜想:甲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也可能还有少量的活性炭粉,红色 粉末是氧化铁。 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活性炭粉,红色粉末可能是铜。(1)、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正确。 (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并填写以下实验报告: 第二题:某校进行化学实验考察时,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小包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木炭粉或者是这两者的混合物,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某同学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问题〕假设1:黑色粉末是木炭粉; 假设 2:;假设 3:;(2)〔设计实验方案〕:他对实验进行了一下设想和分析: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请你完成下表。 (3)〔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黑色粉末为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 三 化 学 实 验 与 探 究 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 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再通过 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 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 小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 小陈:也可能含有 。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 3? 进行猜想 :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 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 3。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 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 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③称取1.0g 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 。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 (1)如图,取一根约10cm 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 、B 、C 三处的变化。几天后,他们会发现 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 、 等物质相 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汇编专题7酸无答案

专题7 酸 一、考试内容: 1、知道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盐酸、稀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用途;认识酸的腐蚀性。 2、掌握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会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会用探究的方法认识酸的化学性质 二、复习重难点 1、盐酸、稀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2、会用探究的方法认识酸的化学性质 三、复习过程 例题呈现 1、下列物质沾在试管内壁上,用盐酸不能冼去的是() A.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后的黑色的铁 B.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留下的黑色固体 C. 试管壁纸上的油污 D.长期盛放石灰水的烧杯壁纸上的白色固体 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硫酸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pH越大 B.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C.打开盛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有白雾冒出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3.有反应:XH2SO4=BaSO4↓2Y,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X一定是BaCl2 B.X一定是Ba(NO3)2 C.Y中一定含有氢元素D.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35 4、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 物质X溶液 A 稀盐酸和硫酸铜氢氧化钠 B 稀硫酸和稀盐酸氯化钡 C 镁铝合金稀盐酸 D 生锈的铁钉稀盐酸 知识梳理 一、盐酸是无色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浓盐酸的瓶盖,瓶口看到有现

象, 盐酸暴露在空气中,其溶液的质量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 二、.浓硫酸 1、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1)具有吸水性,可作某些气体的 说明:①该干燥装置要求是导气管长进短出。 ②浓硫酸不可干燥氨气,其原因是 ③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其溶液的质量变,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 2)具有脱水性,可使木材、衣服、纸张、蔗糖、面包发生现象。 3)具有腐蚀性 2.浓硫酸溶于水,热 3.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或用玻璃棒引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三、挥发性的酸:。 四、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使无色酚酞试液显色 2.与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和 Fe+HCl Fe+H2SO4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和 Fe2O3+HCl―― Fe2O3+H2SO4―― 4.与碱反应生成和 5.与盐反应生成和 五、证明某溶液是酸溶液(或酸性溶液)常见的方法(根据酸的通性):证明溶液中有氢离子的方法 1、取少量试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取少量试液,加入锌粉(或铁粉有气体产生 3、加入锈钉,铁锈消失 4、加入氢氧化铜固体,固体溶解 5、取少量试液,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体产生 六、三大离子的鉴定: 1、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取样,加入稀盐酸(或酸有气体产生,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该物质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2、氯离子(Cl-)鉴定方法:

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

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 【题型概述】 探究创新类试题是近年来发展的新题型,它涉及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以探究为形式或情景,可考查考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考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解题方法】 解答探究创新类试题的一般步骤是:首先要能根据题干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联想到相对应的化学知识。第二,作出猜想或假设时,除需要勇气外,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依据,要从化学的视角作出科学的猜想或假设。第三,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要围绕寻找特征反应作为论证(肯定或否定)的依据,同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第四,对探究问题做出解释与结论时,要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或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信息,以事实为依据,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不能随意编造、牵强附会。最后,从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完善、探究过程是否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探究方案或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题一般并不包括所有的探究要素,但上述要求是解答探究性试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真题精讲】 类型一实验方案设计类 例1(2016·江苏宿迁)某兴趣小组同学欲探究NaOH溶液与CO2气体的反应,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若导管a与b连接,将分液漏斗中的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关闭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振荡,然后打开导管上的活塞,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CO2与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探究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已知Na2CO3+H2O + CO2=2NaHCO3;NaHCO3+NaOH =Na2CO3+ H2O 【提出猜想】Ⅰ.NaOH和Na2CO3;Ⅱ. ;Ⅲ. NaHCO3,Ⅳ. Na2CO3和NaHCO3。 【查阅资料】①Ca(OH)2与Na2CO3、NaHCO3均能反应且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CaCl2与Na2CO3能反应且有白色沉淀生成,与NaHCO3不反应。 ③NaHCO3溶液显碱性,可与酸反应生成CO2气体。 【设计实验】限选试剂: Ca(OH)2溶液、CaCl2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产生白色沉淀猜想Ⅲ不成立的,振荡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整理).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图3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填选项)。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2016年中考化学备考复习推断题教案

C C D C B C “ 推断题 一、题型简介 推断题是初中化学试题中常见,但却十分重要的一类题型。该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变化多端、思维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好题。 二、方法指导 解答推断题的总体原则:典型突破,综合分析,检验把关,验证答案。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并以此为突破口,顺藤摸瓜,最终推出答案。 题型之一框图型推断 框图型推断题中,整个框图会分成两支或多支,但是彼此有联系,可根据图中已知条件,分 别得出相应的结论,各个击破,然后综合推断,得出最后的结论。 例1A~D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均为黑色粉末。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3)物质A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由A、B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且A与B可以相互转化,可知A、B 为CO、CO 2 ,、均为黑色粉末,且A、可以得到B和D,可知A为CO,为CO 2 ,为Fe 3 O 4 ,D 为Fe,据此便可解答。 练习 1.下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 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可能依次为Fe、NaOH、CO 2 B.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 C.当乙为NaOH时,它可由Ca(OH) 2 与Na 2 CO 3 反应生成 D.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 2.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b、c、d、e、f都是氧化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中考化学实验题专题复习

中考化学实验题专题复习 (一)复习纲要 第一部分使用仪器和实验操作技能 第二部分气体的制取和物质的鉴别 1.气体制取 2.物质的鉴别

第三部分 几个重要实验 (二)解题指导 例1 实验室用铁、氧化铜、硫酸为原料制取铜,某同学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 A.Fe ??→?4 2SO H H 2??→?CuO Cu B.CuO ??→?4 2SO H CuSO 4?→? Fe Cu 两个实验方案中,最好的是 ,理由是 . 思路指导:实验设计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原理要符合客观事实 2.条件、步骤简单,所需仪器少. 3.制取成本低,既无药品损耗或损耗少. 4.副产品不污染环境或污染少. 根据以上要求判断: 最好的是B ,理由是:A 中制Fe 制H 2,再用H 2还原CuO ,有样品省耗,且反应条件需加热,消耗能源. 例2 用下列装置验证某混合气体一定含有H 2O 、CO 2、CO 、H 2四种气体(假若每步操作中,参加反应的气体都完全反应或吸收).要求验证过程中不得逸出有毒气体.

(1)验证CO2存在的操作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装置(填A、B、C、D、E,下同).确证CO2存在的现象是 . (2)验证H2O存在的操作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装置,确证H2O存在的现象是 . (3)某学生用下列操作来验证CO和H2: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⑤、⑥接④、③接①、②接⑧、⑦接⑨.问该学生根据实验现象: ①能否验证H2存在,为什么? ②能否验证CO存在,为什么? 思路指导:实验室制备的气体一般含有一定的水蒸气和杂质,而通过水溶液除杂质得到的气体也带有一定的水蒸气.因此,除水一般在后,而鉴定水的存在在前,鉴定水一般用无水CuSO4.因此,要证明H2O、CO2、CO、H2的存在,其顺序应为:鉴定H2O→鉴定CO2→除CO2→除H2O→将H2、CO转化成CO2,H2O→鉴定H2O→鉴定CO2→尾气处理.则装置顺序为E→D→C→B→A→E→D→尾气处理,在洗气装置中要注意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即“长进短出”. 解:1.D 石灰水变浑浊 2.E CuSO4由白变蓝 3.①不能因为反应过程中带入水蒸气干扰对H2的检验. ②能在排出CO2干扰后通过灼热CuO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证明了CO的存在. 【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题 1.量取15mL溶液时,最好选用下列哪种规格的量筒( ) A.10mL B.20mL C.50L D.100mL 2.下列各组中的气体,都可用NaOH固体进行干燥的是( ) A.H2、O2、N2 B.CO、CO2、SO2 C. H2、CO、O2 B.CO2、HCl、N2 3.洗涤附有不溶性碳酸盐的玻璃仪器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A.用自来水冲洗 B.用稀盐酸冲洗 C.用烧碱溶液冲洗 D.用稀盐酸溶解后,再用蒸馏水冲洗 4.将下列试剂分别滴入硝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能观察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钙溶液 C.硫酸钠溶液 D.氯化钾溶液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试题(专项练习)

1 / 6 2019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试题(专项练习)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2019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向污染宣战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让徐州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建议不可行的是() A.严禁随意焚烧秸秆,以减少PM2.5的排放 B.使用清洁能源,以节约化石燃料 C.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防止水体污染 D.分类回收垃圾,以促进资源再生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2.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化学实验现象,其中符合事实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复燃 B.敞开浓盐酸是试剂瓶口冒 出白烟 C.铵态氮肥与碱共热放出无色无味气体 D.马铃薯片遇到碘酒后 颜色不变 3.课本上有8个基础实验,以提升同学们的实验能力,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持续加热食盐溶液直至水

分蒸干 B.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中,做铁丝燃烧实验的集气瓶内要预留少量的水 C.溶液的酸碱度实验中,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测定酸碱度 D.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将实验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答案】B 【解析】 2 / 6 4.清凉油具有散热、醒脑、提神的功效,其主要成分为薄荷脑(化学式为C10H20O),下列有关薄荷脑的说法错误的是()A.薄荷脑是3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B.1个薄荷脑分子中含有31个原子 C.薄荷脑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很大 D.薄荷脑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5.溶解度曲线是物质溶解性的直观体现,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b物质结晶析出主要采用降温的方法 B. 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 D. t2℃时,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比较溶解度时必须限制溶液的温度,否则不能进行比较,故错;B、根据C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c物质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实验探究活动是新课标理念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实验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验探究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实验)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只是命题形式新颖,选择素材陌生度高,但基础知识或原型实验来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并设法用实验去检验验证它。在解答实验探究类试题时要①通读全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②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③细心分析明确设计意图,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图)。现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选取数题,进行简要的归类与评析。 根据探究题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气体成分的探究 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酒精和蜡烛等可燃物燃烧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鱼瞟内气体成分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空气、O2、N2、H2、CO、CO2等这些物质的制法及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碱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有现象。

例1.(07长春)请你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有关问题。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1)根据上述短文,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 (2)对你的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想:。 (3)请自选用品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2016年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操作指导

中考/备考辅导 2016年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实验操作指 导 化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学习关键是了解物质概念和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问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属性。研究发现,有些孩子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一直不入门,成绩较差。该如何学好化学呢? 首先就是要做好实验! 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手段。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2、观察实验要与思考相结合。 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同时要积极思考、透过现象来分析本质问题。老实说,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

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 3、记住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必备步骤 不能有丝毫马虎。老师强调,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4、化学考试中实验题是必考的 为此,在平时学习和复习过程中首先要将所学过的实验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网络。中考一般考查基本概念,要弄懂并进行分类,掌握几种重要物质,像氧气、氢气、碳及其化合物、酸、碱、盐的性质及其重要关系。其次要将学过的一些化学实验进行分类总结,如化学仪器的分类、用途及基本操作,还应该掌握基本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15“不”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品尝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万一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腐蚀性药品不能用纸,应用烧杯或表面皿。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人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完整版)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坐标曲线题 例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B. 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 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 D.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一、选择题 1.已知:2KClO 3=====MnO 2 △ 2KCl +3O 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 3和MnO 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 生成O 2的质量 C. 固体中MnO 2的质量 D.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1题图 2.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 杯中溶液pH 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c 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 图中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 2SO 4和H 2SO 4 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 由a 点到b 点的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第2题图第 3题图 3.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项与图不相 符合的是( ) 选项甲物质乙物质Y轴表示的含义 A 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 B t℃的水硝酸钾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C 氯化银稀硝酸氯化银的质量 D 饱和石灰水生石灰溶液的质量 4.下列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第4题图 A. 图1表示一定压强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B. 图1表示一定压强下,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 C. 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 图2表示一定温度下,向水中加入硝酸钾 第5题图 5.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 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有答案)

实验探究题 1、某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麽物质?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 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HCl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 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1)小红取少量残留废液和少量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 酸性、中性物质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 石蕊试剂 ,当加入该试剂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显红色 。 【拓展应用】(1)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 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碳酸钙 ,反应完全后过滤。 (2)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导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腐蚀管道,污染环境等等 。(写一条) 2、某学习小组在探究CO 2与NaOH 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 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 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什么先瘪后鼓? 【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时变瘪的原因 是 O H CO Na CO NaOH 2322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气体A ,其成分极有可能是CO 2或 H 2。 【查阅资料】①Na 2CO 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 ②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检验铝制易拉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成分,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

2016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全

初三化学实验专题及针对练习 一、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 知识分类 (一)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1、气体净化的几种方法 ⑴吸收法:用吸收剂将杂质气体吸收除去。如,除去CO 中混有的少量CO 2,可先用浓NaOH 溶液吸收CO 2,再用浓硫酸等干燥剂除去水蒸气。 吸收剂 吸收的气体杂质 吸收剂 吸收的气体杂质 水 可溶性气体:HCl 、NH 3等 NaOH 固体 CO 2、HCl 、H 20 无水CuSO 4 H 2O 碱石灰 CO 2、HCl 、H 20 灼热的铜网 O 2 NaOH 溶液 CO 2、HCl 灼热的CuO H 2、CO 浓硫酸 H 20 ⑵转化法:通过化学反应,将杂质气体转化为所要得到的气体。如,除去CO 2中的少 量CO ,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 ,CO + CuO △ Cu + CO 2。 2、气体的干燥 气体的干燥是通过干燥剂来实现的,选择干燥要根据气体的性质,一般原则是:酸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碱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干燥装置由干燥剂状态决定。 干燥剂 可干燥气体 不可干燥气体 干燥 装置 名称或化学式 酸碱性 状态 浓H 2SO 4 酸性 液态 H 2、N 2、O 2、CO 2、HCl 、CH 4、CO 等 NH 3 A 固体NaOH 生石灰 碱性 固态 H 2、O 2、N 2、CH 4、 CO 、NH 3等 CO 2、SO 2、HCl B 或 C 无水CaCl ※ 中性 固态 除NH 3外所有气体 NH 3 B 或C ⑵常用干燥装置如下: 注意:选择吸收装置时,要注意进、出气体导管的连接方法,若用“洗气瓶”,要注意“长进短出”,若用干燥管要注意“大进小出”。先除去气体中含有的其他杂质,干燥除去水蒸气的操作放在最后。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主要方法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全

初三化学实验专题及针对练习 一、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 知识分类 (一)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1、气体净化的几种方法 ⑴吸收法:用吸收剂将杂质气体吸收除去。如,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可先用浓NaOH溶液吸收CO2 ,再用浓硫酸等干燥剂除去水蒸气。 常见气体吸收剂见下表:

⑵转化法:通过化学反应,将杂质气体转化为所要得到的气体。如,除去CO2中的少量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CO+ CuO△Cu + CO2。 2、气体的干燥气体的干燥是通过干燥剂来实现的,选择干燥要根据气体的性质,一般原则是:酸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碱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干燥装置由干燥剂状态决定。 ⑴常见的干燥剂

⑵常用干燥装置如下: 注意:选择吸收装置时,要注意进、出气体导管的连接方法,若用“洗气瓶”,要注意“长进短出”,若用干燥管要注意“大进小出”。 先除去气体中含有的其他杂质,干燥除去水蒸气的操作放在最后。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主要方法

续表

当然,实际分离与提纯还会有一些其他方法,在实际解题时要因题而解,也可以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几种方法。 问题探究 问题1除去NaCl 溶液中的杂质Ba(OH)2,若只准加入一种试剂,则这种试剂是 ______________ 。 【分析】除去杂质的方法有多种,原则是不引入新的杂质,对所提纯的物质不能改变,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便于分离。如将杂质被溶液吸收;将杂质转化为气体或沉淀;将不溶的杂质转为可溶物等。 2- 根据题目要求,除去Ba(OH)2,可以加入带有SO42-的试剂,如Na2SO4、CuSO4、 H2SO4 等,它们都能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但是,如果选用Na2SO4 溶液,除了生成BaSO4,同时还有NaOH产生,NaOH是能溶于水的,无法与NaCl 分开。等于除去Ba(OH)2 的同时又引进了新的杂质NaOH。如果选用CuSO4溶液,则生成BaSO4 和Cu(OH)2 两种沉淀,再经过过滤,即可得到较纯的NaCl。当然加入Fe2(SO4)3 溶液也可除去杂质Ba(OH)2。若选用H2SO4,则生成BaSO4 和水,也可除去杂质Ba(OH)2。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汇编专题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无答案_

专题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一、【考试内容】: 1、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化学变化。 2、知道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3、书写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初步认识常见的基本反应类型,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4、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5、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判断,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复习重难点】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判断,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三、【复习过程】 【例题呈现】 例1:(2016)11.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中燃烧:Mg+O2 MgO2 B.古代湿法炼铜:2Fe+3CuSO4 ====Fe2(SO4)3+3Cu C.用胃舒平[含Al(OH)3]治疗胃酸过多:Al(OH)3+ 3HCl === AlCl3 + 3H2O D.用石灰石浆处理二氧化硫:SO2+CaCO3 +O2 ==== CaSO4 +CO2 例2:(2014\2015)1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干冰升华需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B.Ca(OH)2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食用水产品防腐 D.明矾溶于水能形成吸附性物质,可用于自来水厂净水 例3:(2017)29.(6分)右下图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E为常见的碱,F常作食品干燥剂,M 为石膏的主要成分。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化学式:C,F。 (2)反应①、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③。 (3)能体现明代《天工开物》中“煤饼烧石成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