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选修4_5 不等式选讲全章教案

选修4_5 不等式选讲全章教案

选修4_5 不等式选讲全章教案
选修4_5 不等式选讲全章教案

选修4_5 不等式选讲

课 题: 第01课时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不等关系是自然界中存在着的基本数学关系。《列子?汤问》中脍炙人口的“两小儿辩日”:“远者小而近者大”、“近者热而远者凉”,就从侧面表明了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广泛存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问题,如“自来水管的直截面为什么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方的呢?”、“电灯挂在写字台上方怎样的高度最亮?”、“用一块正方形白铁皮,在它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小正方形,制成一个无盖的盒子。要使制成的盒子的容积最大,应当剪去多大的小正方形?”等,都属于不等关系的问题,需要借助不等式的相关知识才能得到解决。而且,不等式在数学研究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本专题将介绍一些重要的不等式(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柯西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排序不等式等)和它们的证明,数学归纳法和它的简单应用等。

人与人的年龄大小、高矮胖瘦,物与物的形状结构,事与事成因与结果的不同等等都表现出不等的关系,这表明现实世界中的量,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相等则是局部的、相对的。还可从引言中实际问题出发,说明本章知识的地位和作用。

生活中为什么糖水加糖甜更甜呢?转化为数学问题:a 克糖水中含有b 克糖(a>b>0),若再加m(m>0)克糖,则糖水更甜了,为什么?

分析:起初的糖水浓度为a b ,加入m 克糖 后的糖水浓度为m a m b ++,只要证m a m b ++>a

b 即可。怎么证呢?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的关系:

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大于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从实数的减法在数轴上的表示可知:

0>-?>b a b a

0=-?=b a b a

0<-?

得出结论: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的符号即可。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如果a>b ,那么bb 。(对称性) ②、如果a>b ,且b>c ,那么a>c ,即a>b ,b>c ?a>c 。

③、如果a>b ,那么a+c>b+c ,即a>b ?a+c>b+c 。

推论:如果a>b ,且c>d ,那么a+c>b+d .即a>b , c>d ?a+c>b+d . ④、如果a>b ,且c>0,那么ac>bc ;如果a>b ,且c<0,那么ac

⑤、如果a>b >0,那么n

n b a >

(n ∈N ,且n>1)

⑥、如果a>b >0,那么n n b a >

(n ∈N ,且n>1)。

三、典型例题:

例1、已知a>b ,cb-d .

例2已知a>b>0,c<0,求证:b

c a c 。

四、练习:

五、作业:

选修4_5 不等式选讲

课 题: 第02课时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初中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对不等式和绝对值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讨论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关于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问题,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解不等式,另一类是证明不等式。下面分别就这两类问题展开探讨。

1、解在绝对值符号内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也称绝对值不等式),关键在于去掉绝对值符号,化成普通的不等式。主要的依据是绝对值的意义.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绝对值的意义。

在数轴上,一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称为这个点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即??

?

??<-=>=0000x x x x x x ,如果,如果,如果。

2、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有两种基本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 设a 为正数。根据绝对值的意义,不等式a x <的解集是 }|{a x a x <<-,它的几何意义就是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小于a 的点的集合是开区间(-a ,a ),如图所示。

a - 图1-1 a

如果给定的不等式符合上述形式,就可以直接利用它的结果来解。

第二种类型。 设a 为正数。根据绝对值的意义,不等式a x >的解集是 {|

x a x >或a x -<}

它的几何意义就是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大于a 的点的集合是两个开区间),(),,(∞--∞a a 的并集。如图1-2所示。

–a a

图1-2

同样,如果给定的不等式符合这种类型,就可以直接利用它的结果来解。

二、典型例题:

例1、解不等式213+<-x x 。

例2、解不等式x x ->-213。 方法1:分域讨论

★方法2:依题意,x x ->-213或213-<-x x ,(为什么可以这么解?)

例3、解不等式52312≥-++x x 。 例4、解不等式512≥-+-x x 。

解 本题可以按照例3的方法解,但更简单的解法是利用几何意义。原不等式即数轴上的点x 到1,2的距离的和大于等于5。因为1,2的距离为1,所以x 在2的右边,与2的距离大于等于2(=(5-1))2÷;或者x 在1的左边,与1的距离大于等于2。这就是说,4≥x 或.1-≤x

例5、不等式 31++-x x >a ,对一切实数x 都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三、小结:

四、练习:解不等式

1、 .1122>-x

2、01314<--x

3、 423+≤-x x .

4、 x x -≥+21.

5、 1422<--x x

6、 212

+>-x x .

7、 42≥-+x x 8、 .631≥++-x x 9、 21<++x x 10、 .24>--x x

五、作业:

选修4_5 不等式选讲

课 题: 第02课时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证明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证明一个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成立,除了要应用一般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之外,经常还要用到关于绝对值的和、差、积、商的性质:

(1)b a b a +≥+ (2)b a b a +≤-

(3)b a b a ?=? (4)

)0(≠=

b b

a

b

a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是否可以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说明上述性质存在的道理? 实际上,性质

b a b a ?=?和

)0(≠=

b b

a

b

a 可以从正负数和零的乘法、除法法则直接推出;而绝对值的差的性质可以利用和的性质导出。因此,只要能够证明

b a b a +≥+对于任意实数都成立即可。我们将在下面的例题中研究它的证明。

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个问题:设a 为实数,a 和a 哪个大?

显然a a ≥,当且仅当0≥a 时等号成立(即在0≥a 时,等号成立。在0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证明中,常常利用a a +≥、a a -≥及绝对值的和的性质。 二、典型例题:

例1、证明 (1)b a b a +≥+, (2)b a b a -≥+。 证明(1)如果,0≥+b a 那么.b a b a +=+所以.b a b a b a +=+≥+

如果,0<+b a 那么).(b a b a +-=+所以b a b a b a b a +=+-=-+-≥+)()( (2)根据(1)的结果,有b b a b b a -+≥-++,就是,a b b a ≥++。 所以,b a b a -≥+。

例2、证明 b a b a b a +≤-≤-。

例3、证明 c b c a b a -+-≤-。 思考:如何利用数轴给出例3的几何解释?

(设A ,B ,C 为数轴上的3个点,分别表示数a ,b ,c ,则线段.CB AC AB +≤当且仅当C 在A ,B 之间时,等号成立。这就是上面的例3。特别的,取c =0(即C 为原点),就得到例2的后半部分。)

探究:试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给出不等式b a b a +≥+的几何解释?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常常相加减,得到较为复杂的不等式,这就需要利用例1,例2和例3的结果来证明。

例4、已知 2

,2c

b y

c a x <-<

-,求证 .)()(c b a y x <+-+ 证明 )()()()(b y a x b a y x -+-=+-+ b y a x -+-≤ (1)

2

,2c b y c a x <-<

- , ∴c c

c b y a x =+<-+-22 (2)

由(1),(2)得:c b a y x <+-+)()(

例5、已知.6,4a

y a x <<

求证:a y x <-32。 证明 6,4a y a x << ,∴2

3,22a

y a x <<,

由例1及上式,a a

a y x y x =+<+≤-2

23232。

注意: 在推理比较简单时,我们常常将几个不等式连在一起写。但这种写法,只能用于不等号方向相同的不等式。

三、小结:

四、练习:

1、已知.2,2c

b B

c a A <-<-求证:c b a B A <---)()(。 2、已知.6

,4c

b y

c a x <-<-求证:c b a y x <+--3232。

五、作业:

链接:不等式的图形

借助图形的直观性来研究不等式的问题,是学习不等式的一个重要方法,特别是利用绝对值和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来解不等式或者证明不等式,往往能使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帮助我们迅速而准确地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关键是在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否准确地把握不等式的图形,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再来通过几个具体问题体会不等式图形的作用。

1.解不等式121+≤-+-x x x 。

题意即是在数轴上找出到11=ξ与22=ξ的距离之和不大于到点13-=ξ的距离的所有流动点

x 。

首先在数轴上找到点11=ξ,22=ξ,13-=ξ(如图)。

3ξ 1x 1ξ 2ξ 2x x

-1 0 1 2 3

从图上判断,在1ξ与2ξ之间的一切点显示都合乎要求。事实上,这种点到1ξ与2ξ的距离和正好是1,而到3ξ的距离是)21(1)1(2≤≤+=-+x x x 。

现在让流动点x 由点1ξ向左移动,这样它到点3ξ的距离变,而到点1ξ与2ξ的距离增大,显然,合乎要求的点只能是介于13-=ξ与11=ξ之间的某一个点1x 。

由),1()2()1(111--≤-+-x x x 可得.3

2

1≥

x 再让流动点x 由点2ξ向右移动,虽然这种点到1ξ与2ξ的距离的和及到3ξ的距离和都在增加,但两相比较,到1ξ与2ξ的距离的和增加的要快。所以,要使这种点合乎要求,也只能流动到某一点

2x 而止。

由),1()2()1(222--≤-+-x x x 可得.42≤x 从而不等式的解为.43

2

≤≤x 2.画出不等式1≤+y x 的图形,并指出其解的范围。

先考虑不等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象限的情况。在第一象限内不等式等价于:

0≥x

,0≥y ,1≤+y x .

其图形是由第一象限中直线x y -=1下方的点所组成。

同样可画出二、三、四象限的情况。从而得到不等式1≤+y x 的图形是以原点O 为中心,四

个等点分别在坐标轴上的正方形。不等式解的范围一目了然。

探究:利用不等式的图形解不等式

1. 111<--+x x ; 2..12≤+y x A 组

1.解下列不等式:

(1) 2

1

32≤

-x (2) 1743<+

1

22<-

2.解不等式: (1)112-<-x x (2)

11

2

>-+x x 3.解不等式: (1)321>+++x x (2).0312>+--+x x

4.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解决问题:要使不等式34-+-x x

,3,3s

c C s b B s a A <-<-<

- 求证: (1)s c b a C B A <++-++)()(;(2).)()s c b a C B A <-+--+ 6.已知 .,a y a x <<

求证: .a xy <

7.已知 .0,>>

.h y

x

< B 组

*****8.求证

.111b

b a

a b

a b a ++

+≤

+++

*****9.已知 .1,1<

.11<++ab

b

a

10.若βα,为任意实数,c 为正数,求证:.)11()1(2

22

βαβ

αc

c +++≤+

(βαβαβα22

22

++≤+,而2

112

2

2

2

βαβαβαc

c c

c +≤

?

=)

选修4_5 不等式选讲

课 题: 第03课时 指数不等式的解法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典型例题:

例1、解不等式)1(33

2)2

1

(2

2---

2222

----

∵底数2>1

∴)1(3322--<--x x x 整理得:062<-+x x 解之,不等式的解集为{x |-3

例2、解不等式293183

1

>?+-+x x 。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0183293

32>+?-?x x

即:0)233)(93(>-?-x x 解之:93>x

或3

23<

x

∴x >2或3

2

log 3

2或3

2log 3>+-a a a a

x x

x 且

(当a >1时),4()1,(+∞?--∞∈x 当04)2

1(3

2 (-1

三、小结:

四、练习:

五、作业:

选修4_5 不等式选讲

课 题: 第04课时 对数不等式的解法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典型例题:

例1、解不等式2)1(log 3≥--x x 。

解:原不等式等价于 ?????-≥->->-2)3(11301x x x x 或??

?

??-≤-<-<>-2)3(113001x x x x 解之得:4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4

例2、解关于x 的不等式: )1,0(,2log )12(log )34(log 2≠>>---+a a x x x a a a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12(2log )34(log 2->-+x x x a a

当a >1时有2212

34121)12(23403401222

<

??

????

<<-<<->??????->-+>-+>-x x x x x x x x x x

(其实中间一个不等式可省)

当0

<

??

????>-<<<->??????-<-+>-+>-x x x x x x x x x x x 或

∴当a >1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

???<<221x x

; 当0

42<-。 解:原不等式等价于

Ⅰ:??

???≥-+>-≥+0

log 5)log 1(log 50

log 12

x x x x a a a a 或 Ⅱ:???≤+≥-01log 0log 5x x a a

解Ⅰ:1log 1<≤-x a 解Ⅱ:1log -≤x a ∴1log 1时有0a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01}或{x |x >a , 0

4log a

x

x x

x

a >。 解:两边取以a 为底的对数:

当0

9

)(log 2

-

4l o g 21<

<4

当a >1时原不等式化为:2log 2

9)(log 2

->x x a a

∴0)1log 2)(4(log >--x x a a ∴ 2

1log 4log <

>x x a a 或 ∴a x a x <<>04

或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0,|{4<<<<<>a a x a x x 或

三、小结: 四、练习: 解下列不等式

1.)102(log )43(log 3

12

3

1+>--x x x (-2

2.当10<x a a (a b a ,求证:1)

12(log >-x b a

4.)1,0(,011log ≠>>-+a a x

x

a

(-1a 时解关于x 的不等式0]1)2(2[log 1

2>++-+x x x x a a a

(2log ,22

a x a >>;2log ,212

a x a <<<;φ∈=x a ,2)

五、作业:

选修4_5 不等式选讲

课 题: 第05课时 无理不等式的解法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无理不等式的类型:

①、

?????>??

??≥≥?>)()(0)(0)()()(x g x f x g x f x g x f 定义域

型 ②、

??

?≥

??>≥≥?>0)(0)()]([)(0)(0

)()()(2x f x g x g x f x f x g x g x f 或型 ③、

??

?

??<>≥?<2)]([)(0

)(0)()()(x g x f x g x f x g x f 型 二、典型例题:

例1、解不等式0343>--

-x x

解:∵根式有意义 ∴必须有:3030

43≥??

??≥-≥-x x x

又有 ∵ 原不等式可化为343->

-x x

两边平方得:343->-x x 解之:2

1

>x ∴}3|{}2

1|{}3|{>=>?>x x x x x x

例2、解不等式x x x 34232

->-+-

解:原不等式等价于下列两个不等式组得解集的并集:

Ⅰ:??

???->-+-≥-+-≥-2

22

)34(230230

34x x x x x x Ⅱ:???<-≥---0340232x x x

解Ⅰ:???

?

???≤

562134x x x x 解Ⅱ:234≤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25

6

|{≤

例3、解不等式24622

+<+-x x x

解:原不等式等价于??

?

??+<+->+≥+-222)2(462020462x x x x x x

}10102|{100212≤<<≤???

?

??<<->≤≥?x x x x x x x 或或 特别提醒注意:取等号的情况 例4、解不等式1112-+>

+x x

解 :要使不等式有意义必须:211

2

101012-≥??????-≥-

≥????≥+≥+x x x x x 原不等式可变形为

1112+>++x x 因为两边均为非负

∴22)1()112(+>++x x 即)1(122+->+x x ∵x +1≥0 ∴不等式的解为2x +1≥0 即 2

1-≥x 例5、 解不等式)0(112>≤-+a ax x

例6、解不等式1123>-+

-x x

解:定义域 x -1≥0 x ≥1

原不等式可化为:

3211->--x x

两边立方并整理得:)1(41)2(->-+x x x

在此条件下两边再平方, 整理得:0)10)(2)(1(>---x x x 解之并联系定义域得原不等式的解为}1021|{><

三、小结:

四、练习:解下列不等式

1.655332->-+-x x x )2(>x 2.33333++<++

-x x x x )3(-≥x

3.x x ->

--214 (

12

13

5≤<+-x )s 4.02)1(2≥---x x x )12(-=≥x x 或 5.112>+--x x )2

5

11(-≤

≤-x

五、作业:

选修4_5 不等式选讲

课 题: 第06课时 含有参数不等式的解法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典型例题:

例1、解关于x 的不等式 a x x a l o g l o g < 解:原不等式等价于 x

x a a l o g 1

l o g <

即:0log )1)(log 1(log <-+x x x a a a

∴1log 01log <<-

若a >1 a x a

x <<<<11

0或, 若0

<<>

x a a

x 或。 例2、解关于x 的不等式 )22(223x x x x m --<-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02)1(24<+?+-m m x x

即:0)2)(12(22<--m x x s 当m >1时 m x

<<22

1 ∴m x 2log 2

1

0<

< 当m =1时 0)12(22<-x ∴x ∈φ 当0

m ∴0log 2

1

2<

当m ≤0时 x <0

例3、解关于x 的不等式

34422+>+-m m mx x

解:原不等式等价于 3|2|+>-m m x

当03>+m 即3->m 时 )3(232+-<-+>-m m x m m x 或 ∴333-<+>m x m x 或

当03=+m 即3-=m 时 0|6|>+x ∴x ≠-6 当03<+m 即3-

例4、解关于x 的不等式 )2

0(,1)(c o t 2

32

π

θθ≤

<<-+-x x

解:当1cot >θ即θ∈(0,

4

π

)时 0232<-+-x x ∴x >2或x <1 当1cot =θ即θ=

4

π

时 x ∈φ 当)1,0(cot ∈θ即θ∈(4π,2

π

)时 0232>-+-x x ∴1

例5、满足13-≥

-x x 的x 的集合为A ;满足0)1(2≤++-a x a x 的x 的集合为B 。

1? 、若A ?B 求a 的取值范围

2? 、若A ?B 求a 的取值范围

3? 、若A ∩B 为仅含一个元素的集合,求a 的值。 解:A =[1,2] B ={x |(x -a )(x -1)≤0}

当a ≤1时 B =[a ,1] 当a >1时 B =[1,a ]

当a >2时 A ?B 当1≤a ≤2时 A ?B

当a ≤1时 A ∩B 仅含一个元素 例6、方程)0,10(,02

1

cos 21sin 2

π≤≤<<=-++x a a x x a 有相异两实根,求a 的取值范围。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01cos cos 22

=--x x a ,令:x t cos = 则]1,1[-∈t

设12)(2--=t at t f 又∵a >0

????

?????????????

?

≥?-<>≥≥->?<<-≥-=≥=->+=?1414110

811

411022)1(02)1(081a a a a a a a a f a f a 或

三、小结:

四、练习:

五、作业: 1.01log )1

(log 2

12

21<++

-x a a x ?

???

?

? ??∈±=<<-<<<<<<<->φx a x a a a x a a a a a a

时时或当时或当1,)21()21(110)21()21(0111

1 2.}13|{-≥-=x x x A }0,|1||{>>-=a a x x B 若φ=?B A

求a 的取值范围 (a ≥1) 3.)0(,322>+>-a a x x a )02

(<<-x a

4.)0(,21log >>+a x a x x a )01,10(2222

--<<>><<<

a 或时当时当

5.当a 在什么范围内方程:01log 4

1)4(log 2

222

=-+

--a x a x 有两个 不同的负根 ??

? ?

??)24,4()4

1,0(

6.若方程05)2(2=-+-+m x m x 的两根都对于2,求实数m 的范围。 (]()4,5-

选修4_5 不等式选讲

课 题: 第07课时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之一:比较法 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的符号即可,即利用不等式的性质:

0>-?>b a b a 0=-?=b a b a 0<-?

二、典型例题:

例1、设b a ≠,求证:)(2322b a b b a +>+。

例2、若实数1≠x ,求证:.)1()1(32242x x x x ++>++ 证明:采用差值比较法:

2242)1()1(3x x x x ++-++

=3

2

4

2

4

2

2221333x x x x x x x ------++ =)1(234+--x x x =)1()1(222++-x x x =].4

3)2

1[()1(22

2++-x x

,04

3

)21(,0)1(,122>++>-≠x x x 且从而

∴ ,0]4

3)21[()1(222

>++-x x

∴ .)1()1(32

24

2

x x x x ++>++

讨论:若题设中去掉1≠x 这一限制条件,要求证的结论如何变换?

例3、已知,,+∈R b a 求证.a b b a b a b a ≥

本题可以尝试使用差值比较和商值比较两种方法进行。

证明:1) 差值比较法:注意到要证的不等式关于b a ,对称,不妨设.0>≥b a

)(0

≥-=-∴≥---b

a b

a b

b

a

b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从而原不等式得证。

2)商值比较法:设,0>≥b a

,0,1≥-≥b a b a

.1)(≥=∴-b a a b b a b a b

a b a 故原不等式得证。 注:比较法是证明不等式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作差

(或作商)、变形、判断符号。 例4、甲、乙两人同时同地沿同一路线走到同一地点。甲有一半时间以速度m 行走,另一半时间以速度n 行走;乙有一半路程以速度m 行走,另一半路程以速度n 行走。如果n m ≠,问甲、乙两人谁先到达指定地点。

分析:设从出发地点至指定地点的路程是S ,甲、乙两人走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1,t t 。要回答题目中的问题,只要比较21,t t 的大小就可以了。

解:设从出发地点至指定地点的路程是S ,甲、乙两人走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1,t t ,根据题意有

S n t m t =+2

211,222t n S m S =+,可得n m S t +=21,mn n m S t 2)

(2+=,

从而mn n m S n m S t t 2)(221+-+=-mn n m n m mn S )(2])(4[2++-=mn

n m n m S )(2)(2

+--=, 其中n m S ,,都是正数,且n m ≠。于是021<-t t ,即21t t <。 从而知甲比乙首先到达指定地点。

讨论:如果n m =,甲、乙两人谁先到达指定地点?

例5、设.1,0,12)(2

=+>+=q p pq x x f 求证;对任意实数b a ,,恒有 ).()()(qb pa f b qf a pf +≥+ (1) 证明 考虑(1)式两边的差。

).()()(qb pa f b qf a pf +-+

=]1)(2[)12()12(2

2

2

++-+++qb pa b q a p

=.14)1(2)1(222-++--+-q p pqab b q q a p p (2)

,0,1>=+pq q p

pqab pqb pqa 422)2(22-+=∴ .0)(22≥-=b a pq

即(1)成立。

三、小结:

四、练习:

五、作业:

1.比较下面各题中两个代数式值的大小:

(1)2x 与12

+-x x ;(2)12

++x x 与2)1(+x . 2.已知.1≠a 求证:(1);122->a a (2).1122

<+a

a

3.若0>≥≥c b a ,求证.)

(3

c

b a c

b

a

abc c b a ++≥

4.比较a 4-b 4与4a 3(a-b)的大小.

解: a 4-b 4 - 4a 3(a-b)=(a-b)(a+b)(a 2+b 2) -4a 3(a-b)= (a-b)(a 3+ a 2b+ab 2+b 3-4a 3)

= (a-b)[(a 2b-a 3)+(ab 3-a 3)+(b 3-a 3)]= - (a-b)2(3a 3+2ab+b 2)

= - (a-b)2

0323322

≤???

?????+???? ??+b b a (当且仅当d =b 时取等号) ∴a 4-b 4≥4a 3(a-b)。

5.比较(a+3)(a-5)与(a+2)(a-4)的大小.

6.已知x ≠0,比较(x 2+1)2与x 4+x 2+1的大小. 7.如果x>0,比较

()2

1-x 与

(

)

2

1+x 的大小.

8.已知a ≠0,比较(

)()

121222+-++a a a a 与()()

1122+-++a a a a 的大小.

9.设x ≥1,比较x 3

与x 2

-x+1的大小. 说明:“变形”是解题的关键,是最重一步。因式分解、配方、凑成若干个平方和等是“变形”的常用方法。

完整版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案全章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6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学案 § 6.1不等关系和不等式(1) 教师寄语:处处留心皆学问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感受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 2.了解不等式的意义,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和抽象过程,感受不等式 和等式都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工具,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学习重点:不等式的概念 学习难点:不等关系的表示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162页,你能利用不等号分别表示出上述3个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2.相关知识链接: 某中学八年级(1)班50名学生在上体育课,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拿来了一些篮球,如果每5名同学玩一个篮球,有些同学没有篮球玩,如果每6名同学玩一个 篮球,就会有一个篮球玩的人数少于6人,请同学们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能把老师的这句话用三个式子表示出来吗? (2)你列出的式子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等式有什么不同? 学习新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等式的概念:叫做不等式。 并举例说明,阅读课本第162页的“加油站”。 2.例题讲解: 判断下列式子哪些是不等式?哪些不是? ①3>—1;②3x< —1;③2x — 1; ?s=vt;⑤2mK 8 — m;⑥5x — 3=2x+1; ⑦a+b> c;⑧ 1+1M 2

规律总结: 一个式子是不是不等式, 关键是看它是否含有常用的五中不等号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若有则是不等式;否则便不是。 强化练习: 1. 设a < b,用“V”或“〉”填空。 ⑴ a+1 b+1 ⑵ a-3 b-3 ⑶-a ⑷-4a-5 -4a-3 2. 用不等式 表示: ⑴.a ⑵.X ⑶.8 不明白的地方(或 ' 容易出错的地方): ② .a 的平方的相反数不是正数 -b 四、 课堂小结: 我学会了: 与b 的和不是负数:_ 的2倍与3的差大于4: 与y 的2倍的和是负数: 达标测试: 基础把握: 1. 五、 ( A 2. A 3. 在数学表达式 ①-2 < 0②3x-k > 0③x=1④X 丰2⑤X+2 > x-1中是不等式的有 ) .2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若a > b,那么仍能成立的不等式是 .ac > bc B. ac < bc C.a+1 > b+2 用不等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①.X 的相反数大于X 的倒数. () D.a-c > b-c

学习资料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doc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授课人教学对象七年级科目数学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的教学内容,此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继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之后,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是进一步探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以及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知识的基础。通过实际问题中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进一步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相等与不等是研究数量关系的两个重要方面,用不等式表示不等的关系,是代数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在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2本节课的教材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介绍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的概念及解集的表示方法,是研究不等式的导入课,通过实例引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经历、感受概念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正确抓住不等式的本质特征,为进一步学习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及简单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1.3 学情分析 (1) 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数量大小的比较等知识,在小学阶段已有所了解。 (2) 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回到实际问题解释和检验”的数学建模能。 (3) 学生已初步具备探究和比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2.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等式概念,并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能够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关系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归纳和类比的数学方法,以及从具体到抽象获取知识的思维方式;初步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 2.2数学思考: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猜测、验证能力,领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必然联系。 2.3解决问题:通过经历不等式的得出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分组活动探索不等式的解与解集,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2.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通过观察、实验、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结论,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分享别人的想法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能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点:不等式相关概念的理解和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目标教学的要求,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法;让学生以观察实例为基础,用归纳的方法形成概念,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观察、发现、探究的过程,再现知识的“发生”和“发现”及“形成”的过程,揭示事物发展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辩证规律;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信心,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⑴(公开课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教学设计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分析、评价 一、教材分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新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的解集之后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若某数同时满足几个不等式时,如何去确定这个数的取值范围,这就是不等式组的公共解集的确定,在实际生活中同样会遇到一个数所能满足的条件不止一个的问题,这就要用到不等式去确定其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的意义,掌握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常规方法; 2.通过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与确定方程组的解集进行比较,?抽象 出这二者中的异同,由此理解不等式组的公共解集. 过程与 方法 通过由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 来类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 式组这些概念,?发展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逐步熟悉数形结合的 思想方法,感受类比与化归的思想.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培养 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 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与关键教学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难点 1.在数轴上找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2.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教学关键类比不等式及方程组得出相关概念,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四、教学策略教法选择情境教学、类比探究、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学法引导 不等式的解集已经在前一节中学习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若由 多个不等式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如何确定呢?不等式的解集可 类比方程的解进行求解,是否不等式组的解与方程组的解也类似 呢?因此学生就会进行类比,进而可得出其解集的公共部分. 课堂组织 形式 游戏活动、分小组教学. 教具媒体 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 课时 课型 课时:一课时课型:新课讲授六、教学过程

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不等式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不等式的概念; 2.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3.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4.会列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 【过程与方法】 从实例出发,引出不等式的概念,类比于方程的解理解不等式的解.进而理解不等式的解集,并学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类比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情感态度】 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关系,体验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实际生活,提高同学们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解、解集的概念,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难点】 理解不等式的解集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km,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满足什么条件? 解:设车速是x千米/时,本题可从两个方面来表示这个关系: (1)汽车行驶50千米的时间<_______. (2)汽车2/3小时(即40分钟)走过的路程______50.从而得到两个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不等式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 在2 50 3 x>中,当x=76,x=75,x=72,x=70时,不等式是否成 立?76,75,72,70哪些是不等式的解,哪些不是?不等式2 50 3 x>的解有多少? 它的所有解组成解的集合,怎样表示它的解集? 【教学说明】 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然后交流成果.最后解决问题,形成新知.对问题2教师要时时点拨,要参与学生之间去讨论,在用数轴表示x>75时,要使用空心圆圈,务必要强调这一点.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1 什么叫不等式?什么叫不等式的解、解集?什么叫解不等式?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思考2 怎样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优秀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等概念。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会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3.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解法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及解法,发展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难点】 准确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引例 问题:某公司的统计资料表明,科研经费每增加1万元,年利润就增加1.8万元。如果该公司原来的年利润为200万元,要使年利润超过245万元,那么增加的科研经费应高于多少万元? 分析:设该公司增加的科研经费为x万元,根据题意,得: 200> +x 8.1 245 三、新授课 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不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问题:请你找出一个数,使得上述不等式成立。 一般地,能够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所有这些解的全体成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二)提示:不等式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的区别:解集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是所有解的集合。而不等式的解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二者的关系是解集包含解,所有的解组成解集。 (三)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 1.去分母(等式基本性质2) 2.去括号(去括号法则) 3.移项(移项法则、等式基本性质1) 4.合并同类项(整式加减) 5.系数化为1(等式基本性质2) (四)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来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如何解。 例1: 1.解方程:)2(752x x -=+ 2.解不等式:)2(752x x -≤+ (五)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 (六)将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七)注意 1.空心点和实心点的使用,注意它们在表示不等式解集时的差别; 2.小于(小于或等于)时向左,大于(大于或等于)时向右。 (八)练习 1.(2010年邵阳中考)如图,数轴上表示的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x≤1 B .x≥1 C .x<1 D .x>1 2.例2:解不等式:)32(3312-≥-x x 答案: 827 ≤ x 将例1的第二题和例2的最后一步(系数化为1)进行对比,强调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 -2 -1 0 1 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年级 七科目数学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9.3.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过程与 方法 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意义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 难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表示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学习目标 媒体 类型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 间 媒体来源 介绍知识目标图片 A G 拓展知识2分钟自制讲解 过程与方 法 图片 A E 建立表象5分钟下载观看 过程与方 法 图片 A E 帮助理解5分钟下载理解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图片 A I 升华感情2分钟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 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设计 (一)导入新课 动手解一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①0.53x < ②21x x ->- ③321x x -<+ ④541x x +>+ (二)讲授新课 一、合作探究(10分钟),要求各小组组长组织成员进行先自主学习再合作探究、讨论。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用每分钟可抽30吨水的抽水机来抽污水管道里积存的污水, 估计积存的污水超过1200吨不足1500吨, 那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能将污水抽完? 分析:若设需要x 分钟才能将污水抽完,则根据题意可列出两个不等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两个不等式同时成立,与方程组类似,可以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得到: ? ?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概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______________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同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__________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练一练:由“温故知新”可知: (1)?????<>+22 13 12x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 (2)? ??->++<-1424 23x x x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______

新人教版一元一次方程全章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2015年秋季学期) 授课者:蒋宏亮 学校:东兴市京族学校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单元要点分析 教案内容 方程就是将众多实际问题“教案化”的一个重要模型?因此,课本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从算式到方程,展开方程的学习,以使学生认识到方程的出现源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体会学习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本章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通过丰富实例,从算式到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开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 有效数学模型. 2 .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归纳移项法则,运用分配律,?归纳“合并”、“去括号”等法则,逐步展现求解方程的一般步骤,这些内容的学习不是孤立进行 的,始终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经历模型化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3 .运用方程解决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展现运用方程解决 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为了使学生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学习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等能力,课本内容的呈现都以求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经历抽象、符号变号、应用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系数) (2)能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求解 方程和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合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求实的态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 1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有很多直接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其他方程和方程组的基础.因此本章重点在于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正确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决实际问题. 3 .关键:(1)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在于正确地了解方程、方程解的意义和运用等式的两个性质. (2)正确地列出方程的关键在于正确地分析问题中的已知数、未知数,?并找 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3.1 从算式到方程 §3.1.1 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案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案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案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出教科书第78 页的问题,并用多媒体直观演示: 问题1: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等方面去考虑。)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A,B两地的距离吗?列算式试试。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 2、对于客车,1km所用的时间为—h,而卡车所用的时间为—h;所以1km, 70 60 1 1 客车比卡车少用的( ---------- )h。路程多少千M时客车才比卡车少用1h呢? 60 70 1 1

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

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不等式概念;理解不等式的解集。 2、能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不等式及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km,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满足什么条件? 解:设车速是x千米/时,本题可从两个方面来表示这个关系: (1)汽车行驶50千米的时间<_______. (2)汽车2/3小时(即40分钟)走过的路程______50.从而得到两个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不等式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 在2 50 3 x>中,当x=76,x=75,x=72,x=70时,不等式是否成立?76,75,72,70哪些是 不等式的解,哪些不是?不等式2 50 3 x>的解有多少?它的所有解组成解的集合,怎样表示它的解集? 【教学说明】 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然后交流成果.最后解决问题,形成新知.对问题2教师要时时点拨,要参与学生之间去讨论,在用数轴表示x>75时,要使用空心圆圈,务必要强调这一点.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1 什么叫不等式?什么叫不等式的解、解集?什么叫解不等式?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思考2 怎样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归纳结论】 1.定义:用“<”或“>”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不等式的解集: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解不等式: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1、教学内容: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等概念; (2)解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用数轴确定解集; (3)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2、内容分析: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等概念是对代数知识的综合理解及运用,为学生在后面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打下基础; (2)解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用数轴确定解集主要是让学生更进一步清楚不等式的解集是多个解的集合,形成整体思想; (3)列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是基于方程的应用,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到达训练思维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 1、学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等概念.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2、目标分析: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等概念就是指能判断什么样的是不等式组,解集的含义等纯代数意义的解读,使学生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就是 指学生清楚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知道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的四种形式,形成与方程的区别; (3)能够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指会根据条件知道用不等式组来解决,知道不等式组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很难找到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原因主要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未到达,解决这些困难就把问题分类讨论,使学生知道不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思路,而关键是列代数式,使问题分解。 四、教学过程: 问题一: 某校今年冬季烧煤取暖时间为4个月.如果每月比计划多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将超过100吨;如果每月比计划少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不足68吨.该校计划每月烧煤多少吨?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的分析—解决让学生初步了解不等式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搞清已知条件和未知元素,从而确定用哪一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即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从而求解. 师生活动: 1、学生根据已有的不等式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已知条件有:取暖时间为4个月,未知量是计划每月烧煤的数量(x ).当每月比原计划多烧5吨煤时,每月实际烧煤(x +5)吨,这时总量4(x +5)>100;当每月比原计划少烧5吨煤时,实际每月烧(x -5)吨煤,有4(x -5)<68.进而归纳不等式组的概念. 2、这是一个实际问题,请学生先理解题意,搞清已知条件和未知元素,从而确定用哪一个知识点来解决问题,即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从而求解.此时引导学生发现x 的值要同时满足上述两个不等式,进而引导学生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把两个不等式合起来,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此时可以与方程组类比理解). 问题二:类比方程组的解,如何确定不等式???<->+68 )5(4100)5(4x x 的解集.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特别是了解用数轴表示解集的四种不同形式。 师生活动: 1、学生独立思考,容易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组,得到解集后,在解出后进行讨论,然后交流如何确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经过分析发现x 的值必须同时满足x >20,x <22两个不等式,于是可以发现x 的取值范围应该是20<x <22;或者运用数轴,如图1,从数轴上容易观察,同时满足上述两个不等式的x 的值应是,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因此解集为

《一元一次方程》全章知识讲解

《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复习 【学习目标】 1.理解方程,等式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掌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并理解每步变形的依据; 3.会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要点诠释:判断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应看是否满足: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为1; ②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整式,即分母中不含未知数. 3.方程的解: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方程的解. 4.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知识点二、等式的性质与去括号法则 1.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2.合并法则:合并时,把系数相加(减)作为结果的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 3.去括号法则: (1)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 (2)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 知识点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依据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常数项移到方程另一边. (4)合并:逆用乘法分配律,分别合并含有未知数的项及常数项,把方程化为ax =b (a ≠0)的形式. (5)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方程的解b x a =(a ≠0). (6)检验: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若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则是方程的解;若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则不是方程的解. 知识点四、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常见类型 1.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2.和差倍分问题: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 3.利润问题: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 4.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各部分劳动量之和=总量 5.银行存贷款问题:本息和=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6.数字问题:多位数的表示方法:例如:32101010abcd a b c d =?+?+?+. 【典型例题】 类型一、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 1.已知方程(3m -4)x 2-(5-3m )x -4m =-2m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 和x 的值. 【思路点拨】若一个整式方程经过化简变形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系数不为0,则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答案与解析】 解:因为方程(3m -4)x 2-(5-3m )x -4m =-2m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 所以3m -4=0且5-3m ≠0. 由3m -4=0解得43m =,又43m =能使5-3m ≠0,所以m 的值是43. 将43m =代入原方程,则原方程变为485333x ??--?= ?? ?,解得83x =-. 所以43 m =,83x =-. 【总结升华】解答这类问题,一定要严格按照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方程(3m -4)x 2-(5-3m )x -4m =-2m 2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就是说x 的二次项系数3m -4=0,而x 的一次项系数5-3m ≠0,m 的值必须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 举一反三: 【变式】下面方程变形中,错在哪里: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广州市晓园中学数学科胡海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能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等式的对应知识,探索不等式的概念和解,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 (2)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关系式。初步体会不等式(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不等式概念及其解集等有关概念的探索,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建模意识,加强同学之间的使用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解集的概念、不等式解集的表示。 2.难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与表示。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图 导思:问题导入引导探究 引言:自然界和社会存在中,两量之间, 存在着等量关系,但更多的是——不等量关系。 举例:请同学们说出下列两量之间的关系: 1、a表示正数,b表示负数 2、汽车的速度m(千米/时),低于80(千米/ 时) 3、李明的体重48(千克)不等于王平的体重 51(千克) 4、a2是一个非负数. 5、m+1不大于0. 6、高速路上汽车速度x(千米/时),不得超过120 (千米/时) 【小组讨论】 回答:1.a>b 2.m<80 3.48≠51 4. a2≥0 5. m+1≤0 6.x≤12 通过实例 创设情 境,培养 学生的观 察能力, 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 趣。

导学1分析归纳探究新知 (一)不等式的概念 通过上面的实际例子师生共同归纳得出不等式 的完整概念。 用不等号“>”,“<”,“≥”,“≤”,“≠”表示大小 关系的式子,我们把它们叫做不等式. 运用新知: 思考: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不等式? ①-1﹤3 ②-x+2=4 ③3x ≠4y ④ 6 ﹥2 ⑤2x -3 ⑥2m ﹤n 例:【讲解】用不等式表示:(导P85 3) (1)a比6小; (2)x与1的和大于2 ; (3)a的2倍小于b ; (4)x的2倍与y的差不小于0; (5)a是正数; 巩固练习:用不等式表示: (导P85 8) 1. x的4倍与7的差大于3; 2. a、b两数的平方和大于4; 3. x与y差不等于0; 4.a、b两数的和不小于6; 5.y的倒数与1的和大于x的一半. 小结:常用不等关系 不等于:大于:不大于: 小于:不小于: 超过:不超过:至少:至多:正数: 负数: 非正数: 非负数: 学生仔细观察并归 纳出不等式的概 念。 【学生讲解】 讲解为什么②⑤不 是不等式。 【回答】 (1)a<6; (2)x+1>2; (3)2a<b; (4)2x-y≥0; (5)a>0 【小组轮流回答】 1. 4x-7>3; 2.a2+b2>4,; 3.x-y≠0 4. a+b≥6; 5. 【小组讨论得到常 用的不等关系】 引导学 生仔细观 察并归纳 出不等式 的意义。 在甄别 不等式的 过程中, 加深对不 等式意义 的理解。 运用新 知,通过 列不等 式,进一 步加深对 不等式的 理解。 学生 小结常用 的不等关 系,巩固 常用不等 关系 导学2类比探究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我们曾经学过“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 是方程的解”,同样,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 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判断下列数中哪些是不等式2x+1>6的解: -4 , -1 , 0 , 2.5, 2.6, 10 ,100 (导P85 4) 思考:①你还能找出这个不等式的其他解 吗?请举出例子。 ②这个不等式有多少个解呢? 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 等式的解集。 学生回顾方程的解 同学积极思考,回 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预设回答: ①有其他的解,例 如:3、4、5…… ②有无数个解。 注意:不等式的解 让学 生通过计 算、动手 验证、动 脑思考, 初步体会 不等式解 的意义以 及不等式 解与方程 解的不同 之处。 x y2 1 1 1 >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公开课教案修订版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公开课教案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肖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概念。 2、会利用数轴求不等式组的解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关系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数学建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的作用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学解题的直观性和简洁性的数学美。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步骤。 难点:确定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启发式、讨论式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实践、比较、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我们已经全部讲完,现在复习一下前面的内容。 1、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什么?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怎样的? 3、情境引入:这个星期的星期天是我母亲的生日,肖老师想买一束康乃馨送给妈妈. 要求:这束花不低于20元,又少于40元 如果你是花店售货员,你会拿什么价格的康乃馨给我选择呢 二、讲授新知 探究新知:

题中一共有两种数量关系,讲解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 题中的x 应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从而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把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得到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的未知数,既是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要找出公共部分,就要利用数轴,在此要引导学生重视数轴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在数轴如何观察数轴上对应解集的范围。 记着20≤X<40(引导发现,此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 不等式解集的概念:不等式组中的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步骤:分别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找出它们的公共部分。 三、例题讲解 教师提出问题,有了上面的铺垫,我们来完整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例1解不等式组 (1)312128 x x x ->+??>?

一元一次不等式整章教案

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8.1认识不等式 教学目标 1.知道不等式的定义。 2.理解不等式的解和方程的解的异同。 3.会根据问题列不等式。 4.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的解及列不等式。 难点:总结归纳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公园(或本地区的某个旅游景点)的票价是每人5元。团体参观旅游优惠,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票可少收1元。某班有27名学生去公园进行参观活动,假如要你去买票,请问你打算买多少张?你向每位学生收多少钱? 这里可先由学生自己思考,是买27张还是买30张?然后让学生自己算一算。 买27张票,要付款:5×27=135元。 买30张票,要付款:4×30=120元。 引导学生:你说是买30张票花钱少还是买27张票花钱少? 通过计算发现,用120元就可以买到30张票,而用135元却只能买到27张票,是什么原因? 列出两个不等式: 27张<30张, 135元>120元。 二、探索学习。 1.我们继续探讨上面的问题。 问题1:我们只用120元买了30张票,我们是不是就买30张票?请大家讨论。 如果买30张票,我们不仅省钱,而且多买了票,那剩下的票怎么办?是卖掉?扔掉?还是送给困难的学生和门外的一些穷人?从而培养学生怜贫悯苦的友爱之心。(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问题2:买30张票比买27张票付的款还要少,这是不是说多买票反

而花钱少?如果你一个人去参观,是不是也买30张呢? 请你计算10人、20人、21人、22人、23人、24人、25人、26人…… 问题3:至少要有多少人去参观,多买票反而便宜?能否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引导学生分析。 设有。人要去公园参观。 (1)如果x≥30,则按实际人数买票,每张票只要付4元。 (2)如果x<30,那么:按实际人数买票。张,要付款5x元;买30张票要付款4×30=120元。 如果买30张票合算,则120<5x。 问题4:x取哪些数值时,上式成立? (1)你能否结合前面学的解方程的知识,尝试解这个不等式。 (2) 问题 要有25人进公园时,买30张合算。即当x>24时,5x,120。 2.概括总结。 (1)像上面出现的135>120,27<30,5x>20,x<30那样用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不等号有:<、>、≠、≤、≥。 (2)不等式120<5x中含有未知x。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个。 如上例中,x=25,26,27,…等都是120<5x的解,x=24,23,22,21则都不是不等式的解。 三、应用举例。 例1 用不等式表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1.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祝你取得好成绩! 9.1不等式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 2.会用不等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重点) 3.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及解不等式.(难点) 一、情境导入 有一群猴子,一天结伴去摘桃子.分桃子时,如果每只猴子分3个,那么还剩下59个;如果每只猴子分5个,那么最后一只猴子分得的桃子不够5个.你知道有几只猴子,几个桃子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不等式的概念 下列各式中:①-3<0;②4x+3y>0;③x=3;④x2+xy+y2;⑤x≠5;⑥x+2>y+3.不等式的个数有() A.5个B.4个C.3个D.1个 解析:③是等式,④是代数式,没有不等关系,所以不是不等式.不等式有①②⑤⑥,共4个.故选B.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判定,一般用不等号表示不相等关系的式子是不等式.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识别常见不等号:>,<,≤,≥,≠.如果式子中没有这些不等号,就不是不等式. 探究点二:列简单不等式 根据下列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 (1)x与2的和是负数; (2)m与1的相反数的和是非负数; (3)a与-2的差不大于它的3倍; (4)a,b两数的平方和不小于它们的积的两倍. 解析:(1)负数即小于0;(2)非负数即大于或等于0;(3)不大于就是小于或等于;(4)不小于就是大于或等于.

解:(1)x +2<0; (2)m -1≥0; (3)a +2≤3a ; (4)a 2+b 2≥2ab . 探究点三:不等式的解与解集 【类型一】 对不等式解的理解 下列不是不等式5x -3<6的一个解的是( ) A .1 B .2 C .-1 D .-2 解析:分别把四个选项中的值代入不等式,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数分别为5×1-3=2<6,5×(-1)-3=-8<6,5×(-2)-3=-13<6,而5×2-3=7>6不能使不等式成立,故选B. 方法总结:判断某个数值是否为不等式的解的方法:可直接将数值代入不等式的左右两边看不等式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是不等式的解;反之,则不是. 【类型二】 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2是不等式x +3<4的解 B .x =3是不等式3x <7的解 C .不等式3x <7的解集是x =2 D .x =3是不等式3x >8的解 解析:A 不正确,因为当x =2时,x +3<4不成立;B 不正确,因为不等式3x <7的解集是x <73 ,当x =3时,不等式3x <7不成立;C 不正确,因为不等式3x <7有无数多个解,而x =2只是其中一个解,因此只能说x =2是3x <7的解,而不能说不等式3x <7的解集是x =2;D 正确,因为当x =3时,不等式3x >8成立.故选D. 方法总结: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个,一般是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未知数取解集中任何一个值时,不等式都成立;未知数取解集外任何一个值时,不等式都不成立. 三、板书设计 1.不等式的概念 2.用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3.不等式的解、解集 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并用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要注意常用的关键词的含义:负数、非负数、正数、大于、不大于、小于、不小于、不足、不超过等,这些关键词中如果含有“不”“非”等文字,一般应包括“=”,这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一元一次不等式复习课教案

分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 教学目标同步教学知识内 容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 个性化学习问题 解决 1、理解不等式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学会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毛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 似,不等式的变形要注意与方程的变形相对照, 特别是注意不等式的性质3?:当不等式两边都乘 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3、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能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 一次不等式组并求解,并能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 合理性. 重点难点重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 一、要点梳理: 1、不等关系:用符号“>、≥、<、≤、≠”连接;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至少”“不低于”“至多”等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序号语言叙述符号表示 基本性质 1 不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c。那么a<c。 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 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 方向不变; 如果a>b,那么a±c>b±c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如果a>b, c>0,那么>;>

基本性质3以) 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 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 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 的方向改变 如果a>b, c<0,那么>;<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般步骤: (1)去分母;(运用不等式性质3,注意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2)去括号; (3)移项;(运用不等式性质2,注意:被移的项要变为原来的相反数)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1. (运用不等式性质3,注意何时需要改变不等号方向) (6)把解表示在数轴上;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时,需注意:(1)空心、实心小圆圈的区别;(2)“>、≥”向右拐,“<、≤”向左拐. 不 等 式 的 用数轴表示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意义,掌握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常规方法; 2、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感受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必要性; 3、逐步熟悉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受类比和化归思想。 4、通过利用数轴探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感受类比和化归的思想,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5、通过观察、类比、画图可以获得数学结论,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分享别人的想法的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能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解法。 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理解。 教学过程: 呈现目标 目标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教科书第137页)现有两根木条a与b,a长10厘米,b长3厘米,如果再找一根木条c,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框,那么对木条c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教科书第135页第10题)求不等式5x-1>3(x+1)与x-1<7- x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目标二:解法探讨数形结合 解下列不等式组: 2x-1>x+1 X+8<4x-1 2x+3≥x+11 -1<2-x 目标三:归纳总结反馈矫正 解下列不等式组 (1)3x-15>0 7x-2<8x (2) 3x-1 ≤x-2 -3x+4>x-2 (3) 5x-4≤2x+5 7+2x≤6+3x (4) 1-2x>4-x 3x-4>3 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1)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把各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3)找出各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第141页9.3第1 题中,体会不等式组与解集的对应关系 X<4 x>4 x<4 x>4 X<2 x>2 x>2 x<2 X<2 x>4 2<x<4 无解 教师推荐解不等式组口决: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夹,小小大大无解答。 目标四:巩固提高知识拓展 《完全解读》第230页 已知∣a-2∣+(b+3) =0,求-2<a(x-3)-b(x-2)+4<2的解集。 求不等式10(x+1)+x≤21的不正整数解。 探究合作 小组学习:各学习小组围绕目标一、目标二进行探究,合作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步聚; 教师引导:(1)什么是不等式组? (2)不等式组的解题步骤是怎样的?你是依以前学习的哪些旧知识猜想并验证的? 展示点评 分组展示:学生讲解的基本思路是:本题解题步骤,本小组同学错误原因,易错点分析,知识拓展等。 教师点评:教师推荐解不等式组口决。 巩固提高 教师点评:本题共用了哪些知识点?怎样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点的性质解决这类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