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

1、运动需要的满足。

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

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

4、成功体验的获得。

5、融洽的师生关系。

运动动机:是指有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运动动机的功能:发动、选择、强化、维持四个功能。

运动机能的种类:1、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3、直接性动机间接性动机。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课本第78页(匹配题)

协变性原则:一个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的这种现象。

驱力理论(课本第120页):运动表现(P)是习惯(H)与驱力(D)的乘积,即P=H*D。习惯是指完成运动技能时个体所处的运动技能掌握阶段,或正确动作、错误动作表达的比例优势。在技能学习初期应尽量消除不必要的压力,使学生或运动员在比较低的唤醒水平条件下降低错误动作的优势反应;在学习的后期可以通过提高唤醒水平来提高正确动作的优势反应,已达到加快学习速度的目的。

倒U形假说(课本第121页):(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的逐渐恶化或成绩的下降。中等唤醒水平时,运动技能表现更为稳定。

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课本第123页):概念是指运动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理论上的最佳机能区段,当唤醒水平处于这一区段内时,运动员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最佳运动表现。

多为焦虑里理论(课本第124页):认知状态焦虑—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所认知到的对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境的担忧(消极引起)。躯体状态焦虑—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由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所引的焦虑。状态自信心—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地成功的信念。

1、当认知状态焦虑增加时,操作活动水平相应降低,(两者呈线性关系)

2、积极的成功期望增加时,自信心增强,操作活动水平提高,(两者呈线性关系)

3、以生理特征为主的躯体焦虑与操作活动的关系是倒U型的。

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心境状态的测量(课本第129页):自己看去。

1、闭锁式——赛前心境状态能更好地预测开放式运动技能的行为结果。(如:足球比举重好)

2、短时间比长时间的好。(如:划船、摔跤比篮球、排球好)。

3、以自我为参照标准评价结果好于以他人为参照标准。

什么是冰山剖面图:在运动领域的研究中,人们将优秀运动员的标准化POMS的分值标图,与常模样本相比,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呈冰山状。即成功的运动员“紧张”、“抑郁”、“疲劳”和“慌乱”等消极情绪得分较低,而“精力”较高。所以人们将运动员的心境状

态剖面图称为冰山剖面图。

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1、渐进放松法,2、气功放松法,3、自身训练,4、生物反馈训练,5、系统脱敏训练,6、模拟训练

自身放松与渐进放松的异同点:

相同点:注意高度集中于自我暗示语、深沉的腹式呼吸、全身肌肉的完全放松。

不同点:自身放松练习的程序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逐渐产生沉重感和温暖感,以达到自然放松的境地、渐进放松练习的程序主要是先师某肌群紧张,再使其充分放松以建立肌肉紧张与放松程度的区分感觉。

渐进性放松训练概述:利用全身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自身训练概述—又称(自主自律自我和自发)训练,第一部分包括(肢体沉重感、呼吸、腹部发暖、前额发凉、肢体发暖、心脏)训练;第二部分运用表象,鼓励训练者想象能够让自己放松的情境,同时见注意力集中在胳膊和腿的温暖感和沉重感上;第三部分是使用特殊主题来帮助诱发放松反应,运用自我暗示提示自己身体确实已经放松。

自身训练:(课本第155页):自己看去。

气功放松法:(动功和静功)在意识的主动控制下,通过调整姿势(调身)、调整呼吸(调息)、调整意念(调心)而达到松静自然的放松状态。

生物反馈训练:利用仪器将与机体内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某些生物学信息选择行处理,并与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人们(即信息的反馈)

系统脱敏训练概述:以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习惯的技术。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的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

模似训练: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作用--提高(适应性、抗干扰能力、备战针对性、训练质量)。

Ellis的ABC基本原理:Ellis创立了合理情绪疗法,核心内容是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并不是由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A诱发事情事件;B个体在遇到有发行事件后所产生的信念,即对这见事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相应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结果。

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动作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1运动技能是后天习得的;2动作技能的学习从意识性向无意识过渡;3运动技能的程序化;4动作技能的自动化;5能量消耗的节省化;6觉察错误能力的逐步提高。

动作技能的分类:是进行系统化、条理化和研究的前提,通过分类,不仅可以了解动作技能的内部结构,明晰各种技能的类型,而且可以分析各种技能之间的关系,找出动作技能间控制的规律。

动作技能的分类:

1、封闭性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

2、不连续性、系列性和连续性动作技能

3、地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

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表现为练习曲线在某水平出现停滞不前,甚至有些下降,但经一段时间的调整,曲线又继续上升。

产生高原现象的几种原因:

1、个体正从技能学习的一个阶段过渡,此阶段个体将发展任务所需的新策略以提高技

能操作水平,只有新策略完全形成并得以实施,技能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2、有些技能的提高需要身体素质作保障,技能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再要继续发展,必须对原有身体素质作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才可继续发展;

3、随练习的进行,练习者的兴趣降低,情绪厌倦,身体疲劳或疾病,也会影响到动作技能的发展;

4、复杂技能可能比简单技能更易出现高原现象。在复杂技能中,单个动作的连接以及整体技能的程序都较复杂,分解练习中的单个动作的执行时机、力度再整技能中都有不同的要求,整体练习中的策略调整可能产生高原现象。

反馈:自然反馈和追加反馈(结果反馈、绩效反馈)

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的影响。正迁移--已经形成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负迁移---已经形成的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妨碍新技能的获得)。

体育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1、确定体育教学目标

2、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和途径

3、分析教学对象

4、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

5、实施体育教学评价

作为老师怎样教体育优等生、体育一般生和体育差生:

1、体育优等生:

(1)进行指导,促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并形成自己的特长。

(2)对他们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并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安排一至几名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他们负责指导,培养他们善于帮助他人、同情“弱者”的意识和行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体育一般生:

(1)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鼓励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争取更大的进步。

(2)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加强指导。

3、体育差生:

(1)对体能和运动技能较差,缺乏自信的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通过努力后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到体育学习的成功感和乐趣。

(2)对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意志薄弱的学生,教育他们认识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让他们从体育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和益处,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4)教师给予他们特别的指导,并要在同学中消除对他们轻蔑的思想,努力营造民主、平等、有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个性倾向性的差异:体育动机的差异;体育兴趣的差异;体育态度的差异。

气质类型:(连线)

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以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趣容易变换,具有外力向性。(活泼型)

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显得庄重,坚韧,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于转移,具有内向性(安静型)

胆汁质——精力旺盛,脾气暴躁,情绪兴奋高,容易冲动,反应迅速,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向性。(比可抑致型)

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孤僻,行动迟缓,而且不强烈,具有很高的感受性,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到的细节,具有内向性。(抑制型)

应激—运动损伤理论认为:

1、运动员在面临潜在的运动应激环境时,对自身能力资源与任务要求之间的认知评估而产生的应激反应是预测运动损伤发生的核心因素。

2、影响个体应激反应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应激经历、人格因素和应对资源三类。

应激源:充满应激的生活事件和日常生活中的冲突、运动员过去的受伤状况以及运动员比赛中的临场应激等。

掌握心理应对技能:(课本第295页)

1、酸葡萄效应。

2、否认与移置。

3投射与升华。

4避免消极断言。

5问题定向。

6表象训练。

团体凝聚力的分类:(课本第300页)

任务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为达到特定的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做出的努力程度。

社交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之间彼此喜欢和彼此愉快地交往的程度,它涉及友谊、社交支持和人际关系等影响因素。

团体疑聚力的测量:社会测量、问卷法

团体规模:一支队伍的规模越大,疑聚力不断下降,相互接触的机会相对减少,易造成意见分歧,目标不一致活动不协调,导致团体疑聚力降低;规模小,易在任务目标上达成一致,但由于人力资源不足会影响任务的完成。

运动项目:互动项目—指需要紧密团结合作才能获得优异成绩的体育运动项目。共动项目—很少需要成员间交互作用的体育运动项目。

体育团体疑聚力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1、明确并认同团体目标与成员角色。

2、建立良好团体规范。

3、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4、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

领导的特征:权威性、服务性、超前性与战略性、超脱性与全局性、情感性。

目标达成型(Pm)团结维持型(Mp)两者结合型(PM)两者均低型(pm),

教练员的具体领导行为主要有: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专制型:领导行为特征:以取胜为中心;发号施令;定向于任务的。

民主型:领导行为特征:以运动员为中心;合作的态度;定向于运动员的。

放任型:领导行为特征:无中心;不参与、不过问;听之任之、无所谓。

影响教练员领导行为的情境特点因素:

1、当前任务:最重要的情境变量是当前任务。现场指挥要求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这种情况下不宜民主型领导。

2、团队传统:长期经历一种领导方式,就不可能对这种领导方式的改变产生迅速而积极的响应。

3、时间:有限和紧迫时,专制型比民主型有效。

4、助手:助手越多,领导者指引的方向共同努力就显得愈加重要。

5、紧张情境:专制型领导完成的任务效果较好。

运动队或运动员的特点:

1、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喜欢不同的领导方式:集体项目运动员比个人项目运动更喜欢任务定向型领导方式,如篮球和游泳。

2、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喜欢不同的领导方式:技能水平高的运动员更加喜欢运动员定向型教练员,能提高情感方面的支持。

3、不同年龄的运动员喜欢不同的领导方式:低年龄的运动员喜欢关系行为高、任务行为低的教练员。

4、不同性别的运动员喜欢不同的领导方式:男与女运动员相比更喜欢倾向于专制和社会支持型教练员。

5、不同动机水平的运动员喜欢不同的领导方式:任务动机越高,越喜欢训练和指导的领导行为,亲和动机和外部动机越高,越喜欢社会支持型领导行为。

攻击(或侵犯)性行为:是指有目的地伤害另一生命体的行为。

含义:

1、有目的:攻击者有一种伤害某一对象的意向,并期望受攻击的对象在心理或身理上受到伤害。

2、包括言语活动和身体行动:分别使用语言和身体部位以及利用武器对他人进行攻击。

3、外显行为标志:开口骂人属于攻击性行为。

4、总是指向有生命的对象。

5、可指向他人可指向自己:外部和内部惩罚行为。

攻击性行为的分类: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特质性攻击和状态性攻击。

敌意性攻击:攻击者愤怒产生的、具有使人受伤害的意图和引起他人痛苦的攻击性行为。

工具性攻击:由期望得到奖赏所引起的、并通过强化而局限在一定条件下的攻击性行为。

特质性攻击:是指个体具有攻击性的性格,并经常发生攻击性行为。

状态性攻击:是指一种暂时的攻击性行为状态。

影响运动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一)个体内部因素

1、唤醒

2、内疚

3、个人特征

(二)个体外部因素

1、环境的温度

2、噪音

3、拥挤的人群

4、对受害者意图的感知

5、害怕报复

6、比赛的结构

比赛的结构:

分数差距:落后方更具攻击性的惩罚就会发生。

主场比赛和客场比赛:取决于性质和比赛的项目,客队高于主队。

比赛结果:败方高于胜方。

联赛排名:排名靠后易表现攻击性行为。

比赛阶段:输队在比赛中和赢队在比赛最后已发生攻击行为。

运动水平及队伍级别:高水平运动员更容易出现攻击行为。

竞争、相互熟悉和比赛次数:频繁比赛,相互熟悉,竞争激烈。

目标定向:自我定向目标的运动员,更倾向于为比赛中的攻击行为是合理的。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1)加强对学生动作概念和动作原理的教学,进一步展开说明。

(2)要为迁移而教:向学生讲明不同动作技能中所具有的类似的运动模式,使学会运用所学过的动作原理,并用比较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区分两种动作技能中容易相互干扰的那一部分。

(3)要注意两种动作技能学习的时间间隔:要让学熟练地掌握了一种动作技能(至少掌握到80-90%)之后,再开始学习另一种动作技能。进一步拓展。

(4)要启发学生思维,提高他们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进一步拓展。

简述影响学校体育团体凝聚力的因素。

(1)团体的大小

(2)团体中的人际关系

(3)团体内部的协作

(4)团体间的竞争

(5)团体的领导因素

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选择和填空 1、1925年,格里菲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运动员的注意品质主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紧张性、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5、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对象的特点、对活动的态度、主体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主体的意志力。 6、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对原来活动的注意紧张程度、新对象的吸引程度、个体的神经类型和已有习惯、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 7、运动知觉是对外界物体运动和机体自身运动的反映,通过视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觉协同活动而实现。 8、专门化知觉是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经长期专项训练所形成的一种精细的综合性知觉,能对自身运动和环境线索作出敏锐和精确的识别和觉察。 9、影响运动记忆效果的因素: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不同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大脑的功能状态。 10、特质焦虑是一个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特质焦虑高的人,几乎在他们所面临的许多情况下都表现出焦虑,无论是在训练场、比赛场、参加社交活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为遇到的许多事情担忧或有一种模糊的心神不定之感。 11、状态焦虑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焦虑。 12、坚强意志的基本品质有: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 1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个性具有稳定性。 1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个性的独特性。 15、气质与性格相比较,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并且变化比较难,比较慢; 16、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性,变化比较容易和快些。 17、运动动机是指激发一个人从事运动活动的内在动力。 18、动机的功能有三类:(1)是激发功能(2)是指向功能(3)是维持和调节功能 19、反复地练习与实践是技能形成的条件,操作或智力活动达到自动化程度,是技能形成的标志。 20、打太极、舞蹈、游泳、滑冰、短跑等都属于连续性运动技能。 21、拳击、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项目所运用的技能,都是典型的开放式运动技能。 22、自动化阶段的特点:视觉控制作用减弱,动觉控制作用加强,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动作的错误。 23、动觉反馈:在形成运动技能以后,动觉反馈是运动程序的控制器,保证着运动技能的顺利进行。 24、人为性反馈:观看录像等向学习者提供投篮动作信息的过程,属于人为性反馈。 25、同时反馈:学习者一边看镜子一边修正自己的动作属于同时反馈。 26、身体活动产生的良好的情绪体验:1.最佳表现。2.流畅体验。3.高峰体验。4.跑步者高潮。 27、最佳表现是指一个人在某项活动中的行为超越了其自身正常水平的现象。 28、锻炼迷瘾是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法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 29、什么是团队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之间心理结合力的总体 30、自然实验法:这是在日常的生活、教学、训练、比赛等活动情况下,对某些条件加以必要的控制盒改变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31、实验室实验法:这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运用各种特殊的仪器并严格控制外部条件和相应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 32、自变量是指呈现给被试的某种形式的刺激;是因果关系中作为原因的那个方面。 因变量是指被试做出的反应,即因果关系中作为结果的哪个方面。 33、效度——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量出所测特性或功能的真实性程度。

运动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2.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格结构包括三种力量:本我、自我、超我 3.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就是确定刺激-----反应之间可以预测的关系。 4.心理学与所有学科领域的研究一样,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门类。 5.费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包括三种力量:本我、自我、超我。 6.人格的各种特质都是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与学习互相作用的结果。 7.最早提出人格结构理论的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 8.动机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个体的需要,又可以称作内驱力;二是行为的目标,又可以称作诱因 9.按动机的来源可以把运动动机分为内部运动动机和外部运动动机 10.按动机的指向性可以把动机分为直接运动动机和间接运动动机 11.成就动机认为,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获得了两种与成就有关的动机,一种是获得成功的动机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12.大脑额叶在保证有意识、持久的集中注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3.运动心理学家奈德弗认为注意包括方向和广度两个维度。 14.Spielberger 将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两种。 15.状态焦虑是一种瞬间的情绪状态,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倾向。 16.一般把反馈分为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 17.在掌握技术动作的练习阶段,应以固定练习为主。在开放性技能的练习中,应多进行多样性练习在技能熟练的运动员中,应多进行多样性练习 18.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帮助运动员掌握心理调控技能以发展运动员的心理品质,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的教育过程。 19.心理技能指的是心理调节的能力,主要包括表象技能,目标设置技能,集中注意技能,心理能量控制技能,应激控制技能等。 20.根据心理训练开展的时间,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临赛心理训练。 21.根据心理训练的目的和任务,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心理过程训练和心理状态综合训练 22.心理机能训练的基本步骤包括三个循环渐进的阶段:学习阶段、练习阶段、和应用阶段。23尽管存在各种不同的认知控制技术,但是各种技术都是以认知取向作为共同的理论基础。 24.催眠是一种意识改变状态,它指在一定的情景中由催眠诱导的暗示引起的一种特殊反应状态。 25.能够使运动员产生心理激活的方法被称为:心理动员 26.身体锻炼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包括心理耗竭和锻炼迷瘾两方面。 27.库德-罗斯关于运动损伤心理反应的理论是:悲伤反映理论。上述理论认为受伤者受伤后经历的情感反应阶段包括: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受和重新振作。 28.康复目标要从一开始就进行评估和定期调整。 29团体的凝聚力可分为任务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 30.团体规范是指团体确立的行为准则。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名词解释: 1、运动表象:通常是指在人的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表象, 它反映动作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力量的特征。 2、运动知觉:人脑对外界事物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的反映, 人脑对外界事物运动状态的反映叫做客体运动知觉,人脑对自身运动状态的反映叫做主体运动知觉。 3、心理训练:就是指训练运动员为完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 理因素得到稳定地加强和提高,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促进身体和战术水平得到正常或超常的发挥。 4、模拟训练:就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实 战的反复练习,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 5、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反映。它以记忆、保持、 再认、回忆的方式对经验的反映。 6、战术意识: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按照一定的战术目的正确合 理地运用技术和战术的自觉心理的活动。 7、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 和。 8、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二、简答 1、常用的战术心理手段有哪些? (1)、知己知彼,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2)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先发制人、 (3)诱使对方麻痹大意,给对方以心理负担 (4)消耗对方的精力,保持我方稳定的情绪 (5)通过暗示给我方队员以鼓舞和信心 2、为了使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 帮助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时应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要突出动作要点进行示范 其二、采用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 其三、用言语表示方法巩固示范动作的特点 3反应的心理过程的心理因素: 从心理结构上分为三种因素: 其一、感知条件刺激物(反应的感觉因素) 其二、意识条件刺激物(反应的中枢因素) 其三、完成应答动作(反应的运动因素) 4、如何提高练习的效果 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掌握正确的联系方法;练习要有计划 有步骤的进行;练习时间要分配适当;练习的方式要多样;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北京体育大学 运动心理学 考试重点

了解 1.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 学的诞生。 2.年,美国心理学家格里菲斯在伊利诺斯大学体育系创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运动心理学的诞生。年国际运动心理学会()在罗马的成立,才标志着运动心理学开始正式走上科学的发展道路。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4.运动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分支之一,是研究体育运动活动中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 及其规律的科学。 1.提高记忆力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减少分心刺激,善用声码为先的原则,扩大组块与记忆广度,及时复习 方法:优化处理记忆材料(操作化,形象化,诗歌化,意义化) 2.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3.表象: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4.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5.情绪情感的心理成分: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表现 6.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关系: 区别:反映事物的性质不同;两者发生和改变的随意性不同 联系:情绪情感是人是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认识就没有情感;情绪情感可以反作用认识(改变认识相对容易,改变情感相对困难) 7.情绪分类:"七情说""六情说",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 应激) 8.离差智商:是个体智力发展在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 9.焦虑: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犀利的平衡状态受到威 胁,形成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10.气质的分类:多血质(活),胆汁质(躁),黏液质(静),抑郁质(愁).气质是稳定的不变 的,性格是不稳定的可变的. 11.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 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

最新运动心理学全部复习题

第一章人的心理与体育活动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 心理过程 B 思维过程 C 心理活动 D 认识活动 ()2、人的心理现象分为 A 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 B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C 认识过程 D 认识活动 ()3、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带有喜,怒,哀,乐,爱,恶的色彩,这些心理现象是属于 A 认识过程 B 情感过程 C 心理过程 D 个性特征与心理活动 ()4、心理是 A 人脑的机能 B 心脏的机能 C 脑与心脏协同的过程 D 意识的功能 三、多项选择题 ()1、心理过程包括() A 认识过程 B 意志过程 C 想象过程 D 情感过程 E 思维过程 四、判断题 ()1、人的心理现象其实是人脑和心脏共同活动的结果。 ()2、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机械的反映,而是积极能动的。 ()3、反射是人类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 ()4、狼孩和猪孩的实例表明,一个正常人如果离开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也不能形成正常的心理。 ()5、人的心理最高级水平是意识。 ()6、社会实践是感受性不断提高的根本条件,每个人的各种分析器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第二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答: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从产生、发展、变化到完善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2、个性心理 答:个性心理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一个整体结构,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A 三、多项选择题 1、ABD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答:(1)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内容和源泉 (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3)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2、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有什么影响? 答:人的心理与体育运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两点: (1)心理活动与体育运动 (2)心理活动对掌握运动技能、进行训练或比赛起调节作用 第二章认知与体育活动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感觉 2、知觉 3、错觉 4、适应 5、注意 6、无意注意 7、有意注意 8、记忆 9、思维 10、想象 11、创造想象 12、运动知觉 13、空间知觉 14、时间知觉 15、表象 16、运动表象 二、单项选择题 ()1、“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这一心理现象是 A 感觉 B 记忆 C 知觉 D 表象 ()2、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的关系都是 A 正比 B 前者是正比,后者是反比 C 反比 D 后者是正比,前者是反比 ()3、我们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的能力,这是我们的 A 绝对感受性 B 差别感觉阈限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主要讲授运动员的认知过程,运动员的心理健康,运动员的社会互动等。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的心理特点,了解体育运动为什么可以成为人的心理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重要形式。 本课程先修课程为:《普通心理学》、《教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2学时,计划教学周数17周,总课时数34学时,安排在第七学期。 本课程学分数为:2学分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系统掌握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运动中的心理学问题,具备综合运用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体育运动实践的基本能力,培养对运动心理学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体育人文素养,培养体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知识考核点如下: 第1章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本章回顾运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讨论运动心理学的科学地位,分析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点,介绍中国运动心理学当前的工作领域。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运动心理学史、运动心理学性质和任务、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特点。难点是:运动心理学的任务、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第2章运动活动的感知过程 本章讨论了对于运动活动具有特殊意义的感知觉问题,包括动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专门化知觉在运动活动中的作用以及知觉特性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意义。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在运动活动中的意义,专门化知觉的特征、测量方法及培养手段,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意义。 难点是:动觉在运动活动中的意义。 第3章运动活动的记忆过程 本章讨论了运动记忆的特点、性质和作用。 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是:短时运动记忆、长时运动记忆的特点及在动作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动觉表象和视觉表象、内部表象和外部表象的特点及在训练竞赛,组块的含义。 难点是:运动中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点,运动表象的特点及其在训练竞赛中训练。 第4章运动活动的思维过程 本章首先介绍对运动活动的思维过程进行传统研究的情况,然后介绍对运动活动的思维过程进行决策研究的进展。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1章绪论 1. 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侧重点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运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体育心理学强调研究体育教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锻炼心理学集中研究体育锻炼对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的作用 2.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p15-17)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的任务: 1)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2) 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3) 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4) 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 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 1) 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 2) 运动项目的性质 3) 进行实验控制的难易程度 3. 运动心理学之父:1923年,格里菲斯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4. 社会促进效应:特里普利特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学问题的人,于1897年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关于社会促进效应的论文。 第2章运动活动的动机 1. 动机的概念和分类 概念: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好强化作用。 分类:①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②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③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④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主观内部的动机 外部动机:指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客观外部的动机 2. 动机的三个理论: 1) 成就需要理论:由默里提出的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在任何有竞争或有评价、比较的场合,成就需要程度高的人都会尽力争取比别人做的好。 2) 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内部动机以人的能力需要和自我决策需要为基础,任何影响能力感和自我决策感的事件都可以影响人的内部动机。每一件事均有两种功能,即与自我决策感相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2.结构主义把心理区分为三个心理要素,即感觉,表象和情感。 3.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就是确定刺激—反应之间可以预测的关系。 4.美国的格里菲斯博士被认为是现代运动心理学的先驱,他是第一个系统地进行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学者,亦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 5.心理学,体育科学与体育运动实践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被认为是运动心理学的科学方向、学派体系和职业化的基本要素。 6.弗洛伊德最初把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7.心理内核是人格的核心部分,也就是真正的自我,而不是自己希望他人认为的自我。 8.德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提出了两个最基本的人格维度,即内外向性和神经质,后来又加入了第三种特质:精神质。 8.阿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归纳为三类:即首要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10.人格的各种特质都是先天和后天环境与学习相互作用的结果。 11.动机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个体的需要,又可以称作内驱力;二是行为的目标,又可以称作诱因。 12.按动机的来源可以把运动动机分为内部运动动机和外部运动动机。 13.按动机的指向性可以把运动动机分为直接运动动机和间接运动动机。 14.成就动机认为,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获得了两种与成就有关的动机,一种是获得成功的动机,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14.维纳于1972年提出了归因的二维模式,这两个维度是稳定性和控制点。 15.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它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是同一注意的两个方向。 16.注意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17.大脑额叶在保证有意识。持久的集中注意中起着重要作用。 18.运动心理学家奈德弗认为注意包括方向和广度两个维度。 19.心理唤醒是个体对自己身心激活状态的一种主观体验和认知评价。 20.Spielberger将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制焦虑两种。 21.个体在赛前出现的竞赛状态焦虑被称之为赛前状态焦虑。 22.倒U曲线理论是解释唤醒与运动表现关系的最著名的理论假设之一。这一理论假设源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23.最佳功能区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汉宁提出来的。 24.构成运动技能的两个主要因素是认知要素和运动要素。 25.运动技能学习的理论闭锁回路理论和图式理论。 26.一般把反馈分为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 27.评价学习的效果,应该吧着眼点放在保持测试或者迁移测试。 28.体育运动不仅是身体的运动,而且也是心理活动,是身心统一的运动。 29.根据心理训练开展的时间,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临赛心理训练。 30.根据心理训练的目的和任务,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心理过程训练和心理状态综合训练。 31.心理技能训练的基本步骤包括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学习阶段,练习阶段和应用阶段。 32.一般心理训练是培养和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体育心理学讲课稿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异同是什么? 异:(1)体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教育的效果,主要研究对象是不尽相同的。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育学的效果,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 (2)锻炼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的心理现象。 (3)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员。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同:第一,研究的对象是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第二,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的人的心理现象。第三,研究方法相同。 2、何谓体育心理学?基本研究任务是什么?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里和行为的科学 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有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理论任务是揭示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解释体育教学条件下动作技能的获得和发展的心理规律,以丰富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有关方面的内容。实践任务是直接为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服务,即为有效的进行体育教学、锻炼和竞赛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 3、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实验研究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准实验法) 现场研究法 心理测量法 4、体育心理学多维性的含义是什么 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包含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包含心理学的许多传统学科,如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学科。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都能从不同角度解释身体练习中的心理问题,应加以应用,同时也促进了体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5、什么是反应时?包括哪两种? 反应时是指刺激的出现到第一反应开始时间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又称反应时或反应的潜伏期. 反应时分为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 6、简述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体育心理学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体育心理学 7、中国体育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工将会更加明确 运动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将会进一步细化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趋向综合化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将会更加广泛 8、试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根据一定程序进行教学,可以随意塑造一个有机体的行为,提出学习者的思维最终必须用行为来解释,而这种行为是由外界引起并受外界影响和控制的。 认知心理学理论结构强调学习内容的基础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注意建立学习内容的层级结构,重视发挥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的作用. 结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体育学习,强调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注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重视意义学习,强调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注

运动心理学必会知识点复习重点资料

运动心理学必会知识点复习重 点资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名词解释 1.表象训练: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场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控制情绪能力的方法。 2.唤醒: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3.归因: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4.运动焦虑: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担忧倾向。 5.运动技能:指人利用一定的知识经验练习而获得的,借助身体运动实现的某种特定目标的操作方式。 6.成就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一种内心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受早期父母教育培养的影响 7.应激:是人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 8.焦虑: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心理和身体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恐惧、担忧和紧张的情绪状 态。 9.热身损耗: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即恢复到原有表现水平的现象。 10.动机: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简答题 1.为激发运动员的动机应满足其哪方面需要 ①满足运动员的追求乐趣的需要 ②归属集体的需要 ③展示自我的需要 2.心理技能训练的阶段 A.要向运动员介绍每一种心理技能训练原理,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这些技能的使用;了解技能如何影响他们的运动技术表现及了解如何掌握这些技能; B.以可能得到的有关资料帮助运动员通过循序渐进地训练掌握这些技能; C.熟练掌握这些技能,以使运动员能够将其应用到竞赛中。 3.如何培养运动员自信 ①注意可控因素;②想象成功场景;③积极语言暗示; ④发现尺短寸长;⑤夸大外部动作;⑥创设原有环境; ⑦集体相互鼓励;⑧演示水杯实验。 4.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北京体育大学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空间知觉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简述自生放松方法和渐进放松方法的差异。 3、简述教练员的强制影响力和自然影响力。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论认知评价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试论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3、试论采恩斯社会促进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008年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运动知觉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简述警觉和警戒的差异。 3、简述伯克维茨的修正的挫折——攻击理论。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论主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在北京奥运会中的意义。 2、试论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3、试论焦虑方向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009年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相互关系。 2、“大赛之前逛公园”使用的是哪种类型的比赛情绪调节方法?请简要介绍另外两种同类型的调节方式。 3、简述多维焦虑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启示。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论模拟训练的核心思想、主要作用和具体做法。 2、试论身体活动产生积极心理效益的原因。 3、试论团体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2010年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动机的目标定向理论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意义与作用。 2、简述躯体焦虑与认知焦虑的区别及这种分类方法的作用。 3、简述解释表象训练机制的符号学习理论,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述请依照费德勒关于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谈谈如何做好一个球队的主教练。

运动心理学(2)

运动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的三个过程) 3.动机: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因。 4.成就需要:是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 5.应激:是指人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是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过程。 6.唤醒: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7.焦虑: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里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8.优势反应:是指那些习惯性的、唤醒水平升高时极易诱发出的行为反应。 9.归因:是指给行为归结原因。 10.基本归因偏差:指观察者倾向于把行为者本身看作是其行为的原因,而忽视了外在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 11.可控性:是指归因时对原因是否可控或在多大程度上可控的认识。 12.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相信自己具备完成一项指定任务、达到一个预设目标或克服一个前方障碍的潜力或能力。 13.运动自信:是个体对通过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获取胜利的信念和确信程度。 14.特质运动自信:是指个体通过常对其具有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获取成功的信念和确信程度。 15.状态运动自信:是指个体在某一时刻对其具有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获取成功的信念和确信程度。 16.动觉:负责将身体运动的信息传入大脑,使个体对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运动有所觉知。 17.视觉:是个体辨别外界物体的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时,通过眼睛、视传入神经和视觉中枢产生的对波长为380~740毫微米的电磁辐射产生的感觉。 18.听觉:是个体对声波物理特性的反映,是通过耳朵传入神经和听觉中枢对频率为20~20000赫兹的声音刺激产生的感觉。 19.触压觉:是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分为触觉和压觉。 20.平衡觉:是人体做加速度或减速度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通过内耳的前庭器官引起的感觉。 21.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与空间定向。 22.遗忘:识记过的内容,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的回忆和再认。 23.前摄干扰:是指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材料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24.热身损耗: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刻回复到原有表现水平的现象。 25.连续技能:是指组织方式上没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的动作技能,通常指那些具有重复或韵律性质,持续若干分钟以上的动作技能。 26.分立技能:是指组织方式上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的动作技能,通常持续时间非常短暂。 27.表象:指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28.组块:是指在短时记忆的短暂时间中,个体对彼此分离的刺激。 29.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经过相应的心理历程,从问题的起点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30.决策:即作出选择的过程。 31.创造力:是指立异、改造和发明的能力。 32.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将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其基本条件是熟练的技能技巧和大脑皮层正常的兴奋性。 33.警觉:是指在相对较短的时限内在一定环境中觉察特定的、不能预期出现的事件的准备状态。 34.警戒:是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限内在一定环境中觉察特定的、不能预期出现的事件的准备状态。 35.心理不应期:在相继给予两个刺激并对两个刺激分别产生反应时,如果两个刺激间隔时间短,第二个反应的时间就延长。 36.心理训练(狭义):是采用特殊手段使受训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 37.目标设置:是指对动机性活动将要到达的最后结果进行的规划。 38.任务定向:是强调纵向的自己与自己相比、注重个人努力、以掌握技能、完成文物为目标的心里定向。 39.自我定向:是强调横向的自己与自己相比,注重社会参照,已超过他人为目标的心里定向。 40.放松训练:是以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过程。 41.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 42.暗示训练:是利用言语等刺激物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 43.角色定位:是指运动员比赛前和比赛中对自己、队友、对手之间关系的认识倾向,它直接左右着运动员判断自己的比赛表现正常与否,影响着运动员的自信心和比赛应变能力。 44.身体调节:指通过改变身体状态调节情绪,包括表情调节、呼气调节和饮食调节等。 45.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之间心理结合力的总体。 46.领导:是指引、影响或控制个人或组织,以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 47.观众效应,是指有他人在场时,操作成绩产生的变化。 48.攻击:有意识地使他人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的行为。 49.暴力:是指极端的、严重的攻击行为。 50.独立标志:1923年,格里菲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课程,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51.二维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解释有以下4个方面:能力高低、任务难易、努力大小和幸运与否。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两个维度:内外控和稳定性。 52.阿尔波特将人格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体特质,个体特质是某个特定的个体所具有的那些特质。 53.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持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制性、紧张性。 54.艾森克的三维人格: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ENP) 55.操作思维中有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成分参与,有过去的知识经验作为中介,有明确的自我意识的作 56.用。 57.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法2.现场研究法3.心理测量法 58.我国运动心理学的研究:1.分工更加明确2.专业领域细化3.研究方法综合化4.研究内容更加广泛 59.运动心理学的主要任务:1.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2.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3.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4.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 60.需要的种类:1.生理需要2.社会需要3.物质需要4.精神需要 61.成就需要高的人的特点:1.在儿童时期经历过来自父母的高成就压力2.选择既不过低也不过高的生活3.从事风险大且责任重大的职业62.☆直接动机——活动过程本身;间接动机——活动结果 63.如何培养和激发运动动机1.满足运动员的各种需要2.合理运用强化手段3.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直接激发动机4.变化训练比赛环境,间接激发动机5.给予自主权,培养责任心6.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64.如何因人而异以直接激发动机:1.依从方法2.认同方法3.内化方法 65.唤醒的表现:1.电脑唤醒2.行为唤醒3.植物性唤醒 66.自我效能对行为的作用:1.影响人的行为选择2.影响在困难状况下的坚持性3.影响面临任务时的准备和努力程度4.影响人们在预期和实际处理问题时的思想方法和情绪反应 67.如何培养自信:1.注意可控因素2.想象成功情景3.积极语言暗示4.发现尺短寸长5.夸大外部动作6.创设原有环境7.集体相互鼓励8.演示水杯实验 68.对外界物体运动速度的知觉受以下条件制约:1.运动物体的形状大小与速度知觉成反比。2.运动物体的形状大小与速度知觉的下阈限及上阈限成正比。3.在一定范围内,光线亮度与速度知觉成正比。4.运动背景条件也会影响速度知觉。5.物体或动作的运动方向对速度知觉有影响。6.知觉者的主体状态对速度知觉也有影响。 69.专门化知觉的特点:1.专门化知觉的具有综合性2.专门化知觉的具有专项性3.在所有运动项目中,动觉都是专门化知觉的主要因素70.运动活动与知觉基本规律的联系1.运动活动与知觉的选择性2.运动活动与知觉的整体性3.运动活动与知觉的理解性4.运动活动与知觉的恒常性 71.运动直觉的性质:1.快速性2.直接性3.或然性4.情境性5.信息受限性 72.注意对运动活动的影响:1.特质注意和状态注意2.注意能力的个体差异3.焦虑唤醒与注意过程的相互关系 73.设置目标需要注意的问题:1.对目标的接受和认同2.及时反馈,了解结果3..目标的公开化4.目标的多极化 74.运动员受伤后的悲伤反应过程:1.第一阶段:否认2.第二阶段:愤怒3.第三阶段:讨价还价4.第四阶段:抑郁5.第五阶段:接受与改造75.哪些心理学手段有助于促进损伤的康复:1.与受伤的运动员建立亲密的关系2.传授损伤与康复过程的知识3.教会特殊的心理应对技能4.教会怎样应对伤病的复发5.建立社会支持系统6.向其他受伤的运动员学习 76.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1.领导方式2.目标整合3.志趣一致4.心理相容5.成员互补6.外界压力7.内部竞争8.团体规模9.团体稳定性77.勒温的分类:1.专业型领导2.民主型领导3.放任型领导 78.李克特的分类:1.剥削式的集权领导2.慈善式的集权领导3.协商式的集权领导4.参与式的集权领导 79.教练员的影响力类型:1.强制影响力2.自然影响力 80.攻击行为的种类:1.敌意性攻击2.工具性攻击 81.人为什么会攻击:1.本能2.社会学习3.道德水平4.挫折诱发 82.怎样帮助运动员和观众减少攻击行为: 83.1.帮运动员:a.应该给年轻的运动员树立非攻击性但十分有效的果敢行为的榜样。b.参与攻击的运动员必须受到严厉的惩罚。c.参与攻击的运动员所受到的惩罚必须超过他从攻击中获得的好处。d.对于参与攻击甚至听任运动员参与攻击的教练员,应该予以解雇,或者审查、暂停其执教

运动心理学复习要点

冯特、特里普利特、格里菲斯的贡献,国际运动心理学的成立时间,4-6中国运动心理学会的成立时间及加入国际运动心理学会的时间,马启伟马约翰的贡献,8运动心理学的三大领域,11运动心理学与锻炼心理学的区别14运动心理学的主要任务16 第二章 动机的概念23,影响动机的因素24,动机的种类及含义26,德西效应29,理解认知评价理论31对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的理解,40如何合理运用强化手段45 第三章 应激的概念56,一般适应症候群,56理解问题定向策略和情绪定向策略,62状态焦虑、特质焦虑65 第四章 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关系的早期理论和现代理论 内驱力理论及其公式P=D X H 72 突变模型的观点75 多维焦虑理论77 第五章 归因,情境归因,个人倾向归因,84维纳归因理论的两维度四因素,85根据凯利的归因理论,试对某学生某体育项目成绩差进行归因,87常见的归因偏差表现在哪些方面,及其不同方面的理解87,内部控制点,外部控制点88,归因的4个维度及其理解,93习得性无助感的性质94,如何认识训练比赛的归因指导,96 第八章 如何认识动觉,144闪光融合频率的实验意义,144时间知觉的概念及其产生依据,149影响外界物体运动速度知觉的条件有哪些?150专门化知觉的概念及特点154,理解知觉的基本规律156 第九章 遗忘曲线概念、特点163热身损耗概念及实践指导意义166,连续技能和分立技能的记忆特点171,理解视觉表象、动觉表象、内部表象、外部表象。172组块174 第十章 注意结构两个维度194 注意范围、注意方向概念 奈德弗认为,焦虑和唤醒升高对注意造成的影响199. 第十二章 技能和技巧的关系212 ,试述运动技能形成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215练习曲线,练习过程的一般趋势220,高效率学习运动技能的条件226,广义迁移231解释迁移的理论有哪些及其理解233 第十三章 模拟训练的概念及核心思想271,几种常用的心理模拟训练方法272 第十四章 比赛心理定向的原则282 比赛的情绪调节有哪些283生理调节、认知调节、环境调节手段有哪些284-290 第十五章 根据应激——损伤模型,为什么应激反应会造成运动损伤299应对应激的应对策略有哪些?301心理耗竭概念311 第十六章 兴奋剂概念及其分类323,从社会环境方面说明竞技运动领域使用兴奋剂的原因329 反兴奋剂策略

体育心理学复习

体育心理学复习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体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填、判、名解) 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PST):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6.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积极影响称正迁移,消极影响称负迁移。 17.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18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9.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因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运动心理学复习提纲

运动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心理现象(主要是人类心理现象),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以及能力和人格(个性心理特征)三大方面,及其对行为之影响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对象:个体心理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2)情感过程:人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3)意志过程:控制行为、克服困难的过程 2.个性差异 1)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理想和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稳定性:能力、气质和性格 3)自我意识:人对自身的觉知与体察:自我认识、体验、控制 ●运动心理学:研究体育运动活动中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研究内容: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过程及人的个性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竞技运动领域:心理评定,心理选材,心理训练 2.体育教育领域:掌握运动技能,增进心理健康 3.大众健身领域:体育锻炼动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动机: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动机作用:动机对人的行为具有起动、调节、维持和制止的作用。1.选择行为的定向功 能2.激发行为的始动功能3.促进行为的强化功能4.持久行为的维持功能

●动机理论: 1.认知评价理论:每一事件均具有两种功能,即与自我决策感相关的控制功能和与能力感 相关的信息功能。 2.自我效能理论: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或者对自 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 3.目标定向理论:分为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前者关注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后者关注自 己与他人相比的成绩。 ●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一、满足运动员的各种需要 二、合理运用强化手段 三、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直接激发动机 四、变化训练比赛环境,间接激发动机 五、给予自主权,培养责任心 六、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唤醒: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焦虑: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 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成分:生理唤醒;情绪体验;威胁、不确定性、担忧的认知表征 原因:三不知,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不知道别人期望自己做什么,不知道最好的行动方针是什么 分类: 状态焦虑: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特点是由紧张和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到的主观感受,也是高度的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 特质焦虑:一种人格特征,即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 躯体焦虑:焦虑的生理特征,直接由自发的唤醒引起,通过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肠胃痉挛以及肌肉紧张表现出来。 认知焦虑:焦虑的认知特征,由对内外刺激的评价引起,是含有担扰性视觉表象成分的一种不愉快感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