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低渗砂岩油藏压裂改造技术

低渗砂岩油藏压裂改造技术

低渗砂岩油藏压裂改造技术
低渗砂岩油藏压裂改造技术

低渗砂岩油藏压裂改造技术

低孔、低渗、低压、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是制约低渗油田改造的难点。经多年研究及矿场试验,我公司已形成了从压裂地质研究-室内试验-压裂液支撑剂优化-优化设计及实施-压裂实时监测控制-压后评估完备的技术模式。技术水平上也由单项工艺发展到整体压裂技术并引入开发压裂成功实施了ZJ60井区开发压裂,形成了一套具有长庆特色的低渗砂层油藏压裂改造技术。

岩石力学参数、地应力及裂缝方位测试技术

通过围绕储层进行的岩石力学参数测定、地应力测试、以及现场微型压裂测试和压裂动态监测等试验和现场测试,为方案设计提供科学翔实的基础数据。

压裂液优化技术

针对储层地质特点,压裂液重点研究胍胶水基冻胶液配方系列。对于各区块和层位提出的压裂液配方,在室内进行了伤害试验,形成一系列水基压裂液体系。

油田压裂施工现场

压裂支撑剂评价及导流能力试验

对兰州石英砂和低密度中强度的宜兴陶粒进行不同压力下的破碎率试验。为压裂支撑剂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优化设计技术

通过试井解释、软件分析、图版拟合和历史拟合等,并结合实际地层参数、压裂施工数据监测对裂缝穿透比、裂缝导流能力、压裂施

工参数(加砂量、排量、砂比、前置液量)、压裂工艺方式进行优选。整体压裂技术

1.通过油藏地质研究,结合油田开发要求,制定整体压裂方案。

2.开展室内相关试验及现场测试,并根据油田开发井网,采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目标设计,编制油田整体压裂方案。

3.现场实施与方案完善。

整体压裂技术已在安塞、靖边等油田全面推广。

开发压裂技术

开发压裂是将水力压裂裂缝先期介入油田开发井网的部署中,以压裂开发为出发点,进行井网优化,使压裂裂缝与井网相匹配,以达到提高单井产量和区块整体开发效果的目的。

该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通过应用达到了提高单井产量、降低成本目的,在油田开发中取得了实效,为探索提高低渗、特低渗油田单井产量和开发效益创出了一条实用科学途径。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法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法 孤东采油厂新滩试采矿 裴书泉 摘要:为了经济有效地开发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低渗油田开发存在的问题,井网井距对低渗油田开发的影响,确定了低渗透油藏的开采原则,给出了经济极限和经济最佳井距的计算公式,总结了技术合理井距的多种方法。当技术合理井距大于经济极限井距时,应取技术合理井距,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计算,计算出了合理井距,并分析了合理井距与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低渗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低渗;井网;井距;渗流规律; 1引言 低渗透油田广泛分布于全国各个油区,具有丰富的储量资源。胜利油区从“六五”以来,平均每年新增探明低渗透储量1000~2000万吨。2003年上报探明储量为2325万吨(占2003年度上报探明地质储量的21%),成为胜利油田的重要的增储阵地之一。截至到2003年底为止,胜利油田低渗透油田共上报探明储量5.87×8 10t ,占胜利油田上报探明储量的13.3%。其中,已开发低渗透油田储量为4.11×8 10t ,占胜利油田已开发储量的11.37%。未开发低渗透油田储量为1.76×8 10t ,占胜利油田未开发储量的30%。胜利油区低渗藏具有埋藏深,储量丰度低,平面和纵向上非均质严重等不利因素,与国内其他油区的低渗透油藏相比,其开发效果相对较差。 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普遍的确定方法是,从水驱控制程度、原油最终采收率、采油速度、驱替压力梯度、有效渗透率与探测半径、类比、三维数值模拟以及动态分析等8个方面与井网密度之间的关系。 2低渗透油藏井距井网对开发的影响 2.1井距对开发低渗透油藏的影响 众所周知,低渗透油层一般连续性差,渗流阻力大,必须缩小井距,加大井网密度,才能提高井网对油层的控制程度,使油井见到较好的注水效果。 不少低渗透油田采用以加密井网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措施,改变了低产低效的被动局面,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根据地下实际情况,许多低渗透油田都需要缩小井距,加密井网。但过去油价偏低,都因经济效益而未能进行加密调整。现在油价已经开放,基本保持正常状态,为加大井网密度,改善和开发好低渗透油田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当然,也不是说井距越小越好,密度越大越好,还是要根据油田实际情况,以达到较高油层连通程度和水驱控制程度,较高的采收率和较好的开发效果为原则。同时还要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 今年来,各油田都进行了经济最佳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的研究和测算。有关低渗透油田的资料数据如表2-1。长庆油田在编制安赛油田坪桥区开发方案时,根据新的价格和费用,对不同井网密度的技术和经济指标做过初步计算:简单数据见表2-2和图2-1。

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问题、开发难点及开发新思路

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问题、开发难点及开发新思路2009-01-01 12:00 低渗透油藏在勘探阶段就要依靠储层改造提高产能,几乎全部新井都需要压裂投产。结合胜利低渗油藏的特点和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新进展,科学规划近期乃至未来5~10年的技术发展方向,关系到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动用,关系到胜利油田的稳定发展大局。 国际上把渗透率在0.1毫达西至50毫达西之间的油藏界定为低渗透油藏。20世纪80年代,我国仅陕北地区就探明低渗透油藏储量数亿吨,其平均有效渗透率只有0.49毫达西,而当时能够成功开发的只是渗透率为10毫达西以上的油藏。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低渗透油藏——盐湖沉积低渗透油藏,它除了具有渗透率低的特点外,还常常因为结盐结垢导致油水井作业频繁、井况恶化等。但是,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区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开发动用低渗、特低渗油藏成为我国陆上石油工业增储上产的必经之路。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我国石油地质科技人员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地层裂缝描述、全过程油层保护、高孔密射孔、整体压裂改造、小井距密井网等一系列技术。但在裂缝描述、渗流机理研究、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配套工艺技术研究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需要,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水驱采收率还比较低。因此,进一步探索动用低渗透油藏,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个油田,从发现到投入开发,人们对它的认识是有限的。但是,随着大规模开发的进行,为了便于管理,按初期对油藏的认识,人为地划分开发单元在所难免。而接下来的地质研究和油水井动静态研究,也随之按人为划分的单元展开。这就等于把一个局限性的认识关进一个特制的笼子里,进行局限性的研究。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随着地质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这种人为划分的单元与油藏分布的实际状况存在很大差别。人为划分的单元,绝大部分情况下把本来连片的油藏割裂开来,使地质研究乃至地质认识出现局限性,直接导致油藏认识的不完整性,成为制约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瓶颈之一。因此,加快开发低渗透油藏,就要重新按照油藏分布划分开发单元,继而进行整体的地质研究,使低渗透油藏开发成为老油田稳产的主战场。 对于低渗透油藏的特殊性研究,直接关系到它的开发效果。近年来,国内外地质科研人员对低渗透油藏做了大量研究。通过实验,推导出了低渗透油层的渗流数学方程,总结了低渗透油层中油、水非线性渗流特征及其规律,这为低渗油藏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胜利油田通过引入压力梯度函数改造达西定律,开发了“非线性渗流三维二相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成为准确描述低渗透油藏渗流特殊性的利器。 一方面,在油层认识上,其测井响应特征及解释标准与常规油层差异性大,随着低渗透油藏的不断开发和开发工艺的不断提高,逐渐发现有些井原本测井解释为干层,但经过压裂试油获得了工业油流甚至高产。因此有必要重新制定油层划分标准,进行储量复算,重新认识低渗透油藏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对开发配套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盐的强腐蚀作用、盐塑性流动作用造成套管损坏严重,可溶性盐类重结晶在储层孔隙中结盐结垢,钙芒硝矿物见水极易溶解析出石膏、结硫酸钙垢,造成地层伤害,导致井况恶化。采用掺水解盐的方法可以缓解井筒结盐,但不

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与研究 低渗透油气资源是未来我国油气能源的主要来源。在开发低渗透油气藏方面需要继续创新理论,加大技术研发,提高油气开发效率。本文针对目前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现状,油气资源分布及特点等,对低渗透油气藏开发技术予以研究。 标签: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研究 我国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国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些都导致我国的石油需求越来越大。但是,我国的石油资源有限,石油的开采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加剧了石油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因此,多年来,我国一直在大量的进口石油,且每年的进口量在不断地增长,但近年来,国际局势变化莫测,对我国石油进口的影响产生了不利影响。这会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的正常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加强国内的石油勘探,提高石油开采技术,缓解我国的石油需求压力。 1 我国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现状 1.1 油气藏 油气藏是衡量聚集程度的基本单位,通常一个单位的油气藏聚集在地壳内的一个独立圈闭内。聚集于一个圈闭内的油气在统一的压力系统内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油气藏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必备条件,首先就需要有充足的油气来源,还需要一定的保存条件和有效的圈闭。另外,必须要有生储盖组合。 1.2 低渗透油气资源 低渗透油气是一种流动性较差,渗透率低于50毫平方微米,开采难度比较大的油气资源。我国有超过45%的油气属于低渗透油气,对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开发是缓解我国石油压力,保证国民生活的重要手段。因此,不断研发和创新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勘测与开发技术,是当前油气资源开发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低渗透油气资源开发开始于1995年的安塞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油气资源勘探领域的工作人员不断勘探出了我国很多低渗透油气资源。同时,低渗透油田勘探、开发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当前我国对于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方案,这有助于提升我国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开发水平[1]。 根据目前的勘探,我国已探明低渗透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新疆等地区。从地质的分布层来看,我国超过80%低渗透油气资源分布在中生代和新生代的陆相沉积中。近年来,对低渗透油气资源的开发也在不断增加,仅2017年我国低渗透油气藏中原有与天然气的开发分别在油气开发总量中占到36%和55%。随着油气需求的不断增加,未来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将在油气开发中占据更重要的

简述低渗透油藏开发业务流程

低渗透油藏开发业务流程 自己的神 (长江大学软件工程石油应用方向荆州434023) 摘要:低渗透油藏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藏,正逐渐成为我国油田开发的主体,其原油产量占国内总产量比例逐年上升。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并结合低渗透油藏具体地质、开发特征重点介绍了低渗透油藏开发流程,最后结合我国低渗透油藏具体特征介绍了几点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思路。旨在通过本文增强油田现场工做人员、为低渗透油田开采服务的人员、及油田开发初级学习者对低渗透油田开发流程的认识。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业务流程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作为重要能源物质和化工原料的石油在国计民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石油资源总量排名世界第八,但人均占有量少,国内的石油供给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巨大的石油需求驱动下,我国对石油勘探和开发的投入逐渐增大,油田的勘探和开发程度也得到很大提高。 国内的油田大多数已投入生产多年,产能高的油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在这种背景下,特殊油藏的开发显得越来越重要,低渗透油藏在我国原油供给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探明未动用石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储量所占比例高达60%以上。我国陆地发现并探明的低渗透油藏共300个,地质储量占40亿吨,广泛分布于全国已勘探开发的21个油区,其中新疆地区最多,其次依次为大庆、胜利、吉林、辽河、大港、中原、延长、长庆、吐哈、华北等油田[1]。最近20年来,低渗透油气产量持续增长,其在产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8年,中国低渗透原油产量0. 71 ×108 t (包括低渗透稠油),占全国总产量的37. 6 %。低渗透产量比例逐年上升,近三年分别为34. 8 % , 36 % ,37. 6 %。低渗透资源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正在成为开发的主体[2]。因此认识我国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了解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业务流程和渗透油藏开发的前景对于石油相关专业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比较低的油藏。世界上对低渗透油藏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不同国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近20年来,在低渗透砂岩、海相碳酸盐岩、火山岩勘探方面取得了很大发现,形成了国际一流的开发配套技术。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成熟技术有注水、压裂、注气等,储层精细描述和保护油气层是开发关键。多分支井技术、地震裂缝成像和裂缝诊断技术、新型压裂技术、注气提高采收率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日趋成熟。本文主要介绍了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发展趋势 1 前 言 在中国特有的以陆相沉积为主的含油气盆地中,普遍具有储层物性较差的特点,相应发育了丰富的低渗透油气资源。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中国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开发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通过持续不断的开发技术攻关和创新,中国的低渗透资源实现了规模有效开发,形成了国际一流的低渗透开发配套技术系列。在中国油气产量构成中低渗透产量的比例逐步上升,地位越来越重要。 低渗透油藏通常具有低丰度、低压、低产“三低”特点,其有效开发难度很大。低渗储层中油气富集区,特别是裂缝发育带和相对高产区带的识别评价、开发方案优化、钻采工艺、储层改造、油井产量、开采成本、已开发油田的综合调整等技术经济问题,制约着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和高效开发。如何经济有效地开发低渗透油气藏已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难题。 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已广泛应用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有注水保持地层能量、压裂改造油层和注气等,储层地质研究和保护油层措施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小井眼技术、水平井、多分支井技术和CO2泡沫酸化压裂新技术应用,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单井产量,实现了低渗透油田少井高产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2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2.1 低渗透的概念 严格来讲,低渗透是针对储层的概念,一般是指渗透性能低的储层,国外一般将低渗透储层称之为致密储层。而进一步延伸和概念拓展,低渗透一词又包含了低渗透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资源的概念,现在讲到低渗透一词,其普遍的含义是指低渗透油气藏。具体来说低渗透油气田是指油层孔隙度低、喉道小、流体渗

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

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 摘要:低渗透油藏是针对储层物性特征的概念,一般是指渗透性能较低的储层,国外一般将低渗透储层称之为致密储层。低渗透一词又包含了低渗透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资源,但一般是指低渗透油气藏。在进行当前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管理和技术对策研究。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开发对策研究 0引言 低渗透油藏在勘探阶段就要依靠储层改造提高产能,几乎全部新井都需要压裂投产。结合胜利油田低渗油藏的特点和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新进展,科学规划近期乃至未来5~10年的技术发展方向,关系到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动用,关系到胜利油田的稳定发展大局。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区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开发动用低渗、特低渗油藏成为陆上油田增储上产的必经之路。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我国石油地质科技人员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地层裂缝描述、全过程油层保护、高孔密射孔、整体压裂改造、小井距密井网等一系列技术。但在裂缝描述、渗流机理研究、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配套工艺技术研究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需要,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水驱采收率还比较低。 1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分析 优化和完善注采井网,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重要途径,而合理调整注采井网的首要前提,是了解和掌握低渗透油藏开发现状。国内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这里列举了目前普遍存在的四个问题。 1.1 注采井网部署未考虑沉积微相类型和分布特征 沉积微相研究是井网部署的地质依据。但由于初期人为划分开发单元,沉积微相研究也以人为划分的油田或开发单元展开,导致编制开发方案针对各开发单元主体部位,缺乏整体考虑。 1.2 注采井网未考虑裂缝分布 由于目前对裂缝分布认识的局限性,对油田注入水流线推进规律认识不清,注采调整过程中,注采井网部署未考虑裂缝分布,油田注水开发后,注入水沿裂缝突进,造成主线上油井含水上升快,甚至暴性水淹,油井产量下降快。同时,侧向油井见效差,甚至注水不见效,长期低产低液。

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开发技术

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开发技术 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开发技术 摘要:针对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储层薄、微裂缝发育的特点,通过开展地应力与人工裂缝扩展研究、压裂裂缝参数优化、压裂工艺技术优化等研究,在滨南油田滨660块实施整体压裂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薄互层低渗油藏高效开发探索了新的道路。 关键词: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地应力 一、薄互层油藏概况 滨南薄互层油藏主要分布在滨南油田,其中滨660块构造位置位于东营凹陷西北边缘,滨南――利津二级断裂带西段,滨649滚动背斜北台阶,其北部隔单家寺油田为滨县凸起,东北部隔利津油田为陈家庄凸起,东南临利津洼陷。主要含油层系沙四上,埋深2863-3096米,含油面积1.99km2,地质储量235万吨,平均单井有效厚度18m。 1、薄互层油藏地质特征 (1)层多,单层厚度薄,平面上广泛分布 滨660块沙四段属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沉积,纵向上含油井段长,油层多,单层厚度小。沙四上划分为2个砂组,并对含油的1、2砂组精细划分为6个小层,在100m含油井段内视分层系数最多达16层/井,最小为6层/井,平均9层/井。 (2)岩性复杂,储层物性差 沙四段岩性主要为浅灰色泥岩、白云质泥岩、劣质油页岩与粉细砂岩的不等厚互层,夹有薄层白云质砂岩,平均孔隙度15.2%,渗透率11.7×10-3um2,为低孔低渗透储层。 (3)常温常压油藏,原油性好 沙四段油层埋深一般2863-3096米,平均2800m,地层温度117℃,温度梯度3.44℃/100m,原始地层压力29.05MPa,压力系数为0.968,属于常温常压系统。 2、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 (1)自然产能低,常规压裂有效期短

低渗透砂岩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

1999年特种油气藏第6卷第2期 低渗透砂岩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 张学文X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际合作部北京100724) 尹家宏 (辽河石油勘探局锦州采油厂辽宁凌海124109) 摘要 方法综合分析我国十余个低渗透油藏的毛管压力曲线和相对渗透率曲线,J(S w)函数及Wyllie和Gardner公式,求出不同渗透率油藏的理论相对渗透率曲线。目的总结低渗透砂岩油藏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为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低渗透油藏中孔隙度、束缚水饱和度、 残余油饱和度及共渗点与储层渗透率有一定的关系,即随着渗透率的增大,孔隙度、束缚水饱和度 增大,残余油饱和度减小,油水两相共渗区的范围变窄。结论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油水相对渗透率 曲线具有一定的特征,即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油相相对渗透率急剧下降,水相相对渗透率变化 不大。利用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可为理论模型模拟计算(动态预测和储量计算)提供输入数据。 主题词低渗透油藏相对渗透率孔隙度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共渗点 Zh ang X ue we n(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epartment o f C NPC Beij ing100724),Y in Jiahong (Jinzhou Oil Producing Factory o f LPEB Linghai Liaoning124109):F eat ures of oil w at er relative pe rme ability c urves for low pe rme 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O GR6(2),1999 A bstr act Method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s and relative permeability c urves from tens of re servoirs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and theoretical c urve s for reservoir w ith different permeability are derived acc ording to J (Sw)function,Wyllie and Gardner equations.Purpose To summarize c harac teristics of oil/water relative permeability c urves in low permeable sandstone re servoir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ac cordance for development. Result Porosity,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re sidual oil saturation and c ommon percolation points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s connec ted with formation permeability to some extend,that is porosity and bounded w ater saturation shows exponential relation with the inc rease of permeability w hile re sidual oil saturation de-creases and common perc olation area of two phases turns narrow.Conclusion Oil water relative perme ability c urve s of low permea bility sandstone re servoirs features as follows: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oil phase dra stica-l ly decrease a s water saturation increases,but that of w ate r pha se shows slight change.Method illustrated X张学文,男,30岁,博士,1989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1998年6月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现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际合作部从事油藏工程研究与项目管理工作

砂岩岩性油藏与低渗透油藏对比

砂岩岩性油藏与低渗透油藏 对比 姓名:高小龙 学号:2014222019 时间:2014年10月31日

一、砂岩岩性油藏 由于岩性油气藏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复杂,勘探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勘探上具有高难度和高风险的特点,这类油气藏的理论研究和勘探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有关岩性油气藏的特征、成藏条件、分布规律、成藏机理、分布预测方法和技术,特别是成因机理(包括地质条件、动力、相态、排驱方向及含油气性等),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创造性进展。 1、研究内容 岩性圈闭是指储集层岩性或物性变化所形成的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称为岩性油气藏。 储集层岩性的纵横向变化可以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也可以在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但大多数岩性圈闭是沉积环境的直接产物。由于沉积环境不同和成岩作用的差异,导致沉积物岩性或物性发生变化,形成岩性上倾尖灭体、透镜体及物性封闭圈闭等 根据储集体类型,岩性油气藏可分为4类,即砂岩、泥岩、碳酸盐岩和火成岩岩性油气藏,主要为砂岩类。按圈闭的成因,岩性油气藏可分为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物性封闭岩性油气藏和生物礁油气藏等4种。

油气藏和生物礁油气藏等4种[3]。根据有效烃源岩与储集体的配臵关系,可将岩性油气藏分为两类,即接触烃源岩的岩性油气藏和不接触烃源岩的油气藏,前者被烃源岩包围或部分接触,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可通过烃源岩的层理、裂缝及砂层直接进入储集体;后者烃源岩与储集体之间存在几十甚至几百米厚的泥质岩层,只有通过断层、裂缝等油气输导体系才有可能成藏。 (1)由于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和赋存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勘探开发所需的方法与技术仍存在许多不适应,加上岩性油气藏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复杂,导致勘探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勘探上具有高难度和高风险的特点。 (2)岩性油气藏成藏过程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的、动态的地质过程,其中初次运移是形成岩性油气藏的关键。与岩性油气藏有关的成藏机理是水溶对流、水溶泄流、单相渗流、混相涌流机制。 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态一般比较复杂,不像构造油气藏那样形态规则,我想造成这一点的最根本原因是沉积体系和沉积形态的不同。我想,岩性油气藏一般应该湖相沉积居多,特点是沉积块体小,连续性差,泥岩比砂岩多很多,所以难以形成大范围的砂泥岩互层的背斜构造,也就难以形成大湖相和海相的长期稳定沉积的构造油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2019年精选文档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 0 引言 低渗透是针对储层的概念,一般指渗透性能低的储层,国外一般将低渗透储层称为致密储层[1-3] 。进一步延伸和概念拓展,低渗透一词又包含了低渗透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资源的概念。现在讲到低渗透一词,其普遍的含义是指低渗透油气藏。具体来说低渗透油气田是指油层孔隙度低、喉道小、流体渗透能力差、产能低,通常需要进行油藏改造才能维持正常生产的油气田。目前低渗透储层的岩石类型包括砂岩、粉砂岩、砂质碳酸岩、灰岩、白云岩以及白垩等,但主要以致密砂岩储层为主。 低渗透油田一般具有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与中高渗透油田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低渗透油层连续性差,砂体发育规模小,井距过大,水驱控制程度低; 2)储层渗透低,流度低,孔隙喉道半径小,存在“启动生产压差现象”,渗流阻力和压力消耗特别大; 3)低渗透油层见水后,采液和采油指数急剧下降,对油田稳产造成严重威胁; 4)储量丰度低,含油饱和度低,自然产能低,压裂投产后产量递减较快,无稳产期。 低渗透油气田与高渗油气田相比,其储层特性、伤害机理、流动规

律不仅仅是量的变化,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在开发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①油藏表征准确度差,渗流机理尚未研究清楚;②对油层伤害的敏感度强;③储层能量低,单井产量低;④基质中的油难以开采。归结起来是成本、效益和风险问题。 1 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1.1油气藏表征技术 油藏表征是对油藏各种特征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表征以至预测的技术。现代油藏表征技术是国外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和开发决策等生产优化的最主要技术。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目前向着精细化方向发展。 油气藏表征主要包括野外露头天然裂缝描述技术、成像与常规测井裂缝描述、储层生产动态测试资料表征、三维地震、四维地震、井间地震和井间电磁波等油气藏表征、三维可视化、综合地质研究技术。油藏描述技术是对油气藏特征进行定性与定量描述、预测是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和开发决策主要技术。由于决策的内容不同油藏描述技术和方法也不同描述内容和精度有差别。对进入中后期开发的老油田以确定剩余油分布为目的的油气藏描述必须通过集成化的精细表征提供准确的剩余油分布状况指导油气田调整挖潜改善开发效果。 1.2低渗油藏钻井技术包括气体钻井、雾化钻井、泡沫钻井和欠 平衡钻井技术等。 欠平衡钻井亦称为欠平衡压力钻井这一概念早在20 世纪初就已提出但是直至20 世纪80 年代初期井控技术和井控设备出现才使防止井喷成为可能这种钻井技术也得以发展和应用。在美国和加拿大欠平衡钻井已经成为钻井技术发展的热点并越来越多地与水平井、多分支井及小井

低渗透油藏开发调研

讨论主题: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 组长:邸鹏伟 组员:唐川东、师艳涛、刘佳丽、王妍 指导老师:杨满平 制作日期:2014年3月29日

一、开发背景 在中国特有的以陆相沉积为主的含油气盆地中,普遍具有储层物性较差的特点,相应发育了丰富的低渗透油气资源。在中国油气产量构成中低渗透产量的比例逐步上升,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区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开发动用低渗、特低渗油藏成为我国陆上石油工业增储上产的必经之路。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中国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开发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通过持续不断的开发技术攻关和创新,中国的低渗透资源实现了规模有效开发,形成了国际一流的低渗透开发配套技术系列。 低渗透油层的特点为低孔、低渗、低丰度、裂缝不同程度发育、应力敏感性较强、层间非均质性强、水动力联系差,边底水不活跃及自然产能低等特征。 目前,我国陆上大部分主力油田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总体上表现出“四高”特点: ①采出程度高。地质储量采出程度24.63%,可采储量采出程度70.7%。 ②综合含水率高。总平均达到82.985,生产水油比4.9。产量占全国45%的最大主力油填--大庆喇萨杏油田更高,综合含水88.8%,生产水油比8。 ③剩余可采储量开采速度高。2001年为8.4%,而剩余可采储量开采速度一般控制在6-7%左右。 ④递减率高。2001年自然递减率为12.65%,综合递减率为5.56%,比正常情况下的递减率(6-10%)高2-6个百分点。 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动用好和开发好低渗透油田储量(目前其储量动用程度和开发程度都比较低),尤其显得重要。 一、低渗透油藏的定义 低渗透油藏是基质渗透率较低的油藏,通常是指低渗透的砂岩油藏。低渗透油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和界限,其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而划定,因此,各项参数变化较大。国际上公认的是把渗透率在0.1毫达西至50毫达西之间的油藏界定为低渗透油藏。 二、低渗透油田的定义 低渗透油田只储量渗透率介于0.1~50×10-3μm2之间的油田(李道品等,1997)。 根据实际生产特征,按照油层平均渗透率的大小,进一步把低渗透储层划分为三类:一般低渗透储层、特低渗透储层、超低渗透储层。

压裂技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应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c1173326.html, 压裂技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应用研究作者:杨凡 来源:《石油研究》2019年第13期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油气资源的持续开采,低渗透油藏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低渗透油藏具有油气含量丰富、储藏的类型比较多、分布广泛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但是,低渗透油藏同时具有渗透率较低、丰度低、产能低等多种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油气生产的安全和油田开发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是目前油气开发企业所面对的共同课题,本文对采用压裂技术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进行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压裂技术; 低渗透油藏; 采收率 1 引言 我国是油气资源大国之一、也是油气的生产大国和消耗大国,近年来,随着油气资源的持续开发,低渗透油藏所占比重在不断提高,由于低渗透油田具有渗透率低、丰度低、产能低等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油气开发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对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的方法进行研究,对促进油田开发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低渗透油藏的概念 我们把渗透率在(0.1~50)×10-3μm2的油藏称为低渗透油藏,其储层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非均质性、低渗透率、地下细微裂缝比较多、裂缝发育不全、液体流动所受到的阻力较大、液液面和液固面相互之间的作用力比较大的特点,使油气藏的生产状态极不稳定、产量低、甚至是不压裂就无法生产等问题,致使油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都受到了影响[1]。目前提 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主要方法是压裂,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3 壓裂技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3.1 定向井分段压裂技术 定向井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常规技术手段,也是比较成熟的开发手段。但是在压裂作业过程中,常规的压裂技术难以达到理想的采收效果,而定向井分段压裂技术的应用对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定向井分段压裂技术是指在定向井压裂作业时同时实施两段以上的压裂技术,通过分段压裂,能够在油藏平面上形成数条相互独立并且平行分布的人工裂缝,达到扩大泄流体积和在油藏纵向上可以充分动用储层并实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采用定向井分段压裂技术开发低渗透油田,储层越厚单井的采收率提高就越明显。在工艺技术方面,应对每条裂缝

低渗透油气藏成为勘探开发主战场_任继凯

中国石油报/2009年/4月/3日/第002版 要闻 低渗透油气藏成为勘探开发主战场 ——中国低渗透油气勘探开发的现状与未来 记者任继凯 当前,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为我国石油工业界面临的重大挑战。据业内专家预测,全球对油气资源的需求2009年年底将恢复,国际油价可能在2010年下半年恢复到合理水平。因此,大力推动石油工业上游科技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记者从3月26日召开的首届中国低渗透(致密)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上获悉,全球石油工业上游发展有5个投资重点,即低渗透油气、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天然气、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其中,低渗透油气对确保油气安全供应具有重要意义,低渗透油气勘探生产与理论技术取得快速发展。各国公司投入巨大人力、财力,新技术不断涌现,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在我国,低渗透油气成为勘探开发的主战场。 我国低渗透油气的基本状况 我国低渗透油气藏含油气层系多,涵盖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低渗透油气藏类型多,包括砂岩、碳酸盐岩、火山岩。低渗透油气藏分布区域广,主要盆地都有分布,东部有松辽、渤海湾、二连、海拉尔、苏北、江汉盆地砂岩油藏,松辽、渤海湾盆地火山岩油气藏;中部有鄂尔多斯、四川盆地砂岩油气藏和海相碳酸盐岩气藏;西部有准噶尔、柴达木、塔里木、三塘湖盆地砂砾岩油气藏、火山岩油气藏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我国的低渗透油气藏具有“上油下气、海相含气为主、陆相油气兼有”的特点。 低渗透油气资源在我国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据我国2004年第三次油气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低渗透油气远景资源量分别占全国总资源量的49%和42.8%。在近几年新增探明油气储量中,低渗透达到70%。2008年,中国石油提交的探明储量中82%为低渗透,原油产量中低渗透油区产量占34%。业内专家一致认为,未来我国油气产量中低渗透所占比例将持续增大,油气产量稳产、增产将更多地依靠低渗透油气。 我国的低渗透油气勘探开发经历三个阶段:1907年—1949年,1907年中国第一口油井延长1号井(鄂尔多斯盆地)发现延长油矿,开始低渗透勘探开发探索。1950年—1980年,以鄂尔多斯、松辽盆地为代表,仅发现中小规模的油气藏。“磨刀石”、“井井有油、井井不流”,是人们对低渗透勘探开发早期的基本认识。1980年至今,陆续在鄂尔多斯、松辽等盆地发现一大批地质储量超过亿吨级、千亿立方米级和万亿立方米以上的低渗透油气田,为油气探明储量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几年,中国低渗透油气产能建设规模占总量的70%以上,已成为油气田开发建设的主战场。2008年,中国低渗透原油产量0.71亿吨(包括低渗透稠油),占全国总产量的37.6%,低渗透产量比例逐年上升,近3年分别为34.8%、36%、37.6%。2008年,中国低渗透天然气产量320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42.1%,低渗透产量的比例逐年上升,近3年分别为39.4%、40.9% 、42.1%。 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实现规模有效开发 我国低渗透油气勘探在近20年取得重大发现。发现一大批地质储量超亿吨级、千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油气田,出现多个地质储量在5亿—10亿吨规模的油田,形成油气储量新的增长高峰期。发现苏里格超万亿立方米的特大型气田,探明储量2.2万亿立方米,其中上报1.67万亿立方米,

特(超)低渗油藏开发技术

二、特(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延长油田石油开发近年来形成了以“精细油藏描述、油田产能建设、注水开发和水平井开发”为核心的特(超)渗油藏开发技术,为延长油田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特(超)低渗透油藏精细描述技术 油藏精细描述是在油藏开发的各个阶段,以精细描述地层框架、储层和有效储层及流体空间展布为核心,建立和完善可视化地质模型的技术。延长油田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岩性油藏,所以储层精细描述是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的重点。特低渗透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包含以下5项重要技术:(1)、旋回厚度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地层对比技术:结合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特征,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传统的旋回厚度小层划分方法有机衔接,实现了分层时间域的统一,单砂体划分趋于合理。 (2)、基于流动单元的多参数储层评价技术:针对低渗-特低渗储层岩性、孔隙结构、渗流能力的定量分析,利用地质统计分析方法,选取粒度中值、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作为流动单元划分参数,建立流动单元判别函数。 (3)、基于相控约束与随机建模的隔夹层表征技术:在测井相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模拟砂体内部隔夹层的空间展布,精细刻画和量化表征隔夹层空间展布情况。 (4)、复杂裂缝描述技术:通过野外露头观测、岩心古地磁测量和微地震监测三种手段,综合评价储层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发育特征。运用非结构性网格方法近似模拟技术实现了网格系统、裂缝单元一致性表征。 (5)、油水分布精细刻画技术:在储层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剩余油监测、水洗检查井分析、生产测试资料等,通过数值模拟、油藏工程分析精细刻画油水分布状况,实现剩余油空间分布量化表征。 在油田的不同开发阶段,油藏精细描述应用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在开发前期,侧重于前4项技术的应用,在开发后期,更多是要对油水重新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目前,在延长油田的开发中,以上技术都紧跟国内外的研究步伐,但由于测试手段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复杂裂缝描述技术应用不能达到油田精细开发的精度和深度。

低渗透油藏调研报告

低渗透油气藏调研报告 1 概念 21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日趋增大,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石油和天然气作为目前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能源品种,其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据统计,2011年我国全年共消耗石油是4.5亿吨,其中2.5亿吨从国外进口,占石油总需求的56%。这意味着中国能源环境已经从“比较安全”向“比较不安全”转移。 2 0 0 6 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特别是自2 0 0 8 年1 月2 日国际油价首次突破1 0 0 美元/ 桶后,一直走高达到1 4 7 . 2 美元/ 桶的历史最高记录。尽管2 0 0 8 年9 月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使得国际油价回落,但从长远看,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多个国际机构组织预测,至2 0 3 0 年石油仍将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国际石油市场仍以卖方市场为主,国际油价仍将高价位运行。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升高,中国在国际油价的话语权将会越来越少,石油、天然气的国际高价格将给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随着世界和我国油气工业的发展消耗以及未来对石油的需求,那些规模大、储量大、资源丰度高、易勘探、好开采的油气资源在整个剩余油气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一些以前不被重视的、未列入主要勘探目标的、开发效益相对较差、勘探开发技术要求高的油气资源逐步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用于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工艺技术也可同样适用于低渗透油气资源。此外,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是所有目前人类可开发利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中相对较小的,因而开展低渗透油气资源研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以来在大庆、吉林、辽河、胜利、长庆等主要油田陆续发现了许多低渗透油藏。据统计,在近几年探明的未动用石油地质储量中,渗透率小于50md的低渗透储量占58%,而在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油藏的石油地质储量所占比例高达60~70%,甚至更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我国在低渗透油田的特征认识、开发决策和工艺技术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低渗透油藏开发均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低渗透储量的动用程度很低,只有储层条件好、埋藏浅的低渗透油藏才得到较好的开发。

浅析高压低渗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浅析高压低渗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本文结合某地油藏开发形势,对低渗透、薄层储层的油藏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如何完善注采井网、注水系统等相关措施实现油藏高效开发进行了讨论。最后就某地实际情况,为如何保证油藏开发所做工作进行了总结。 标签: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 1 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思路及开采现状 关于做好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思路,应主要达成以下共识,首先是做好油藏开发的基础即加强储层和渗流机理的研究工作。其次,对于在实践中成熟的高效开采技术应进行积极推广。第三,持续做好未动用储量的评价工作。第四,做好关于CO2与天然驱先导实验工作。 依据当前低渗透油藏开采现状,在其开采过程中依旧存在以下问题,阻碍着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首先是已探明低渗透油藏質量偏低,实现高效开采难度较大。其次当前注采井网技术不适宜低渗透油藏开发。第三、低渗透油藏井况问题突出,造成注采井网恶化。第四,水驱动用程度低,注采剖面调整难度大。第五是注水系统配套能力弱,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第六,现有油藏开采技术不能适应低渗透油藏开发,无法实现高效开采。第七,现有开采技术不够完善,企业技术制定技术指标脱离实际,影响油田行业的整体发展。 2 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对策 2.1 完善注采井网 在对低渗透油藏开采初期,技术人员就如何完善注采井网进行研究,为杜绝因井距过大、油井供液差、注水单向突进、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局部井区井网控制程度低等问题也进行了相应井网部署。具体实际工作中,除应根据各油藏板块实际特点进行实际生产外,还应对井网部署进行相应调整,以实现高效开采的目的。 2.2 利用老井侧钻技术,提高采收率 剩余油是提高水驱采收率的物质基础,而加强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是提高油田水驱采收率的技术基础,利用老井侧钻、钻加密井是剩余油挖潜的基本措施,对因套管变形,停抽的井实施侧钻,探低部位含油饱和度,对于下一步在高部位钻水平井提高最终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完善注水系统,结合降压增注措施满足地质需求 完善注水系统的主要措施,可采用高低压水井分注,组合压力相近的高压井

低渗透油田开发资料

目录 一、国内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 (1) 二、低渗透油田地质特点有哪些? (6) 三、朝阳沟油田目前开发现状、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对策? (9) 四、提高采收率原理是什么?主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有哪些? 其提高采收率机理是什么? (17) 五、外围难采储量如何经济有效动用? 要实现经济有效动用需要哪些技术攻关? (23) 六、如何搞好技术创新与应用,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 (26) 七、低渗透油田(朝阳沟油田)注水开发技术方法? (32) 八、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的内容及成果应用有哪几个方面? (37) 九、多学科油藏研究? (41) 十、油藏评价的方法(模式)有哪些?主要应用的技术? (42) 十一、“百井工程”的内容以及在零散、复杂、规摸小的 油藏评价中的作用? (44) 十二、水驱开发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有哪些? (45) 十三、目前三次采油技术主要有哪些?哪些具有应用潜力 (48) 十四、油田开发合理采油速度、合理储采比受哪些因素,如何界定? (51) 十五、油田开发合理注水压力、合理注采比是如何界定? (53) 十六、区块分类治理的原则、思路和目标? (54) 十七、油田分几个开发阶段,不同阶段的调整方法有哪些? (55) 十八、如何确定注水开发中技术调控指标? (57) 十九、裂缝对低渗透油田的利弊? (58) 二十、低渗透油田怎样进行合理井网部署? (59) 二十一、如何进行低效井治理? (60)

一、国内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 1、低渗透油田的划分 世界上对低渗透油田并无统一固定的标准和界限,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石油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而制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特征,按照油层平均渗透率把低渗透油田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一般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0.1~50×10-3μm2,油井一般能够达到工业油流标准,但产量太低,需采取压裂措施提高生产能力,才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第二类为特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1~10.0×10-3μm2,一般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必须采取较大型的压裂改造和其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地投入工业开发; 第三类为超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0.1~1.0×10-3μm2,油层非常致密,束缚水饱和度很高,基本没有自然产能,一般不具备工业开发价值。 2、国内低渗透油田储量动用情况 2004年,我国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52.1×108t,动用的低渗透油田地质储量约26.0×108t,动用程度为50%。从我国每年提交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看,低渗透油田地质储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1989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9989×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27.1%。1990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21214×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45.9%;1995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30796×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72.7%,年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中大约三分之二为低渗透油层储量。可见,今后低渗透难采储量的开发所占的比重逐年加大,如何经济有效做好难采储量的评价、动用和开发理论技术的研究是我们攻关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从我国近些年来对低渗透油田的研究和开发水平看,有了较大的进展和提高, - 1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