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地理复习资料

生物地理复习资料

生物地理复习资料
生物地理复习资料

生物地理学复习资料

1、生态因子的概念。p6

环境是由许多因子所组成的,在环境因子中给予生物影响的因子成为生态因子。

2、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p6

综合性

主导性

阶段性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

直接性和间接性

限制性

3.耐性定律限制因子: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即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生物可以正常生长发育,,接近或者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从而阻止了生物生长、生存、繁殖的因子称之为限制因子。

4.简述植物对光照强度、光周期、水分的适应不同划分的生态类型。

气候生态类型

光照强度适应不同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荫性植物

光照时间长短的不同(光周期)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

水分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

5、P11 趋同进化:(趋同适应)指生物亲缘关系较远,但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并产生了相似的外貌及其他特征称为趋同进化。趋异进化:(趋异适应)指起源相同或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而产生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这些特征往往具有适应的性质。称为趋异进化。

6、P16 阳性植物:在强光环境中生长健壮,在弱光条件下发育不良的植物。(刺菜,蒲公英)阴性植物: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比在强光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人参,红豆杉)

7、P17长日照植物:每天的光照时数在14---17h以上才能形成花芽。光照时间愈长,则开花愈早。短日照植物:每天日照8---12h才能发芽,在一定范围内,暗期愈长,开花愈早。

8、有效积温法则。P19 (温度与生物的发育关系中的最普遍规律)

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公式为K=N(t-t。)

式中:K-生物所需的有效积温(总热量)N-生物发育所需时间(天数)

t-生物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t。-生物生长发育最低临界温度。

9、为什么说温度决定了生物的分布?P21

一:极限温度限制了生物的分布。极限温度对广温性生物的作用意义不大,但在一定程度上,高、低温控制了它们分布的低纬和高纬的界限,这些生物在地球上分布范围广泛。

二:生物对热量条件都有一定的需求,许多生物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发育,因此生物学零度控制了这些生物分布的高纬界限。

三:某些生物的胚、卵需经过一定的“低温刺激”才能发育。这些生物分布的范围多受低温控制,如马铃薯、一些支持目昆虫等。

四:积温体现了热量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分布影响较大。温度不仅仅影响到生物的水平分布,也影响到生物的垂直分布。

10、湿生植物与旱生植物的区别。P23

旱生植物湿生植物

概念生长在干旱环境的植物生长在过度潮湿地区的植物,

也是抗旱能力最低的植物

主要特点叶面积小,叶表有角质层和蜡层,气孔深陷,

根系发达,渗透压较高,良好的贮水组织叶子大而薄、光滑、角质层很薄;根系不发达,渗透压不高

类型硬叶旱生植物(少浆液植物)阴性湿生植物(生长在阴湿森林下)肉质旱生植物(多浆液植物)阳性湿生植物(阳光充足、水分饱和)

11、盐生植物有哪些生态类型?(32)

一是稀盐盐生植物,稀盐盐生植物藜科最多;(耐盐性)

二是泌盐盐生植物;

三是拒(聚)盐盐生植物,主要是禾本科。

12、水生植物有哪些适应特征?P34

1、叶片面积大。利于气体交换

2、表皮发育微弱或者没有

3、机械组织几乎完全消失,沉默在水中的叶子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

4、根系发育微弱或者无根系

5、营养繁殖占优势

6、具有较高的光合生产率。

13、种群:把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或区域的同种生物的个体群称为种群。

14、解释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和现实意义。

逻辑斯蒂方程dN/dt=rN[(K-N)/K](注:k表示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即环境容纳量,当种群大小达到k值时,种群将不再增长。N表示种群数量,r表示该物种的内禀自然增长率),也称为剩余空间或增长率的可实现程度。逻辑斯蒂增长模型是实际的种群增长模型,它表明了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种群的生长会随着资源的消耗而受到抑制的规律。

15、生态对策的概念:生物在生活史当中维持生存、生长、和繁殖方式的组合。

16、简述r-对策者和K-对策者的特征。

r--对策生物的个体较小,高生育能力,快速的发育,早熟,单次繁殖多而小的后代,但寿命较短。

k---对策生物的个体大,发育慢,成熟晚,多次繁殖少的后代,寿命长,通常大于1年高存活率。

18、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生物种群的集合体,或生活在某一地段上的各种生物有机体的有规律组合。

19、群落的最小面积。P55

在种-面积曲线中,曲线开始平伸的一点就

是群落最小面积。在该面积里,群落的组成得

以充分的表现。(基本上能够表现出群落类型植

物种类的最小面积。)

20、一般用哪些指标来说明群落中种群的数量特征?

P56 多度、盖度、密度、频度、重要值。

21、什么叫重要值?什么叫优势种和建群种?p60

重要值:以综合数值表示群落中不同种的相对重要性。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300

22、什么叫层片?P64

植物群落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它包括一个生活型或几个至少相近生活型的植物,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称为层片。

23、生活型:生活型是生物对于特定生境长期适应后的外貌综合表现特征,所以生活型是生物的一种生态分类单位。根据植物对环境的外部表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叫生活型。24、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较大与相邻群落有所增加的趋势。

25、简述群落的形成过程。p76

在裸地上,群落的形成要经过三个步骤:侵移、定居、竞争。

26、群落波动与群落演替及它们的区别。P78

群落波动:在不同年度之间,生物群落常有明显的变动,这种变动也限于群落内部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一般称为波动;群落的波动多数是由群落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引起的,其特点是群落区系成份的相对稳定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及变化的可逆性;在波动中,群落在生产量、各成份的数量比例、优势种的重要值以及物质和能量的平衡方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群落中各种波动有一个积累过程,这种量上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从而引起群落的演替,即群落基本性质的改变。群落演替:是特定空间内群落相继代替的时序过程,并表现一定的方向性、阶段性和不可逆性,从而导致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变化;演替都要经过迁移、定居、群聚、竞争、反应、稳定等阶段;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关系(包括种内和种间关系)与外界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27、什么叫顶极群落?

顶极群落是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最稳定的群落阶段,其中各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也都达到平衡。

28、简述我国植物群落分类系统。p85

群丛(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

群系(中级单位)

植被型(高级单位)

29、试述热带雨林的生境特点、地区分布及其群落特征。p90

地区分布生境特点群落特征

热带雨林赤道附近,南北纬

5-10度以内的热带

气候地区但在大陆

向风边缘地带伸展

到15-25度左右(刚

果盆地、亚马逊河流

域、马来群岛)

1、终年高温多雨,均

温在25-30度;2、降雨

量最少在2千毫米以

上。

1、种类组成特别丰富,但优势种不

明显2、群落结构非常复杂,树冠不

齐,层多而不明显3、乔木有着特殊

的形态特征4、层间植物种类繁多5、

动物种类最丰富6、热带雨林终年常

绿,无季节变化

亚热带大陆东岸亚热带大陆东岸常

绿阔叶林生物群,主

要分布于东亚,美国

的弗罗里达以及墨

西哥湾和南大西洋

的沿岸,另外澳大利

亚和非洲也有分布。

1、年均温在16-18度,

夏季炎热而潮湿,最热

月均温24-27度,冬季

温暖,均温在0度以上。

2、年降水量在1000mm

以上,有的地区达

1500mm,全年湿润,

无明显干季。

1、植物种类丰富,但不及雨林。

2、

垂直结构较为复杂,灌木层明显。3、

群落外貌终年常绿,林相较雨林整齐

4、季相变化不如落叶阔叶林明显

5、

动物种类组成复杂,具有热带与温带

的过渡性特征。

亚热带大陆西岸亚热带大陆西岸为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与灌丛生物群。主要

分布在地中海沿岸、

澳大利亚、南美智利

和北美的太平洋沿

岸。

1、雨热不同期,夏季

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

雨,不封冻,年均温在

15-18度,最热月均温

在22-25度,比东岸低。

最冷月均温在5-12度,

2、降水量500-750mm,

比较少,集中在冬季降

1、乔木矮小稀疏,以灌木的生活型

占优势,有明显旱生结构。

落。夏季降水在100mm,多干旱。

温带森林生物群落夏绿阔叶林。在北半

球主要分布于西欧

和中欧的大部分地

区、东亚(中国、日

本、朝鲜)及美国的

东北部。南半球极少

分布。

1夏季炎热多雨,冬季

寒冷湿润,四季变化明

显。均温13-23度。2、

降水量500-1000mm。

1、优势种都是冬季落叶的阳性阔叶

林树种,2、群落结构明显清晰,一

般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超

市的林地地面有苔藓层。灌木层比较

发达,草本层比较茂密,3、季相变

化非常明显,4、动物种类比较丰富。

针叶林群落北美和欧亚大陆北

部。

1、冬季寒长,夏季温

和湿润,植物生长期很

短2、年均温-1~3.2度,

3、年降水量

300-600mm大部分在

春季降落,冬季有降

雪,雪量不大。

1、种类组成贫乏,

2、外貌特殊(云

杉属和松属组成的针叶林为圆锥形

和尖塔形,冷杉属组成的树冠为近圆

形,落叶松组成的针叶林树冠为塔型

且稀疏,云杉和冷杉属组成的为暗针

叶林,松属和落叶松组成的为明亮针

叶林)3、群落结构简单

30、从生境条件、群落特点和地理分布三方面对比亚热带大陆东西两岸生物群落的区别。亚热带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群;西岸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与灌丛生物群。p107

31、试述温带森林生物群落的生境特点、地区分布及其群落特征。p118

32、试述针叶林群落特点、环境条件及其分布地区。P126

33、沼泽与草甸。p136

沼泽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以沼生植物占优势的植被类型。

草甸是一类生长在中等湿度条件下的以多年生中生草本植被类型。

34、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群落的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35、生物分布区:主要是指某类生物种在地表的分布区域。在种的分布区基础上再合并出属的分布区,科的分布区等。

36、广域分布区与狭域分布区、连续分布区与间断分布区、特有分布区与残遗分布区。P204 广域分布区生物钟分布的范围广泛,通常遍及各大洲,称为世界种和广域分布种

狭域分布区生物分布范围狭小,只限于局部地区

连续分布区分布区是一块完整的区域,分布区内没有生态障碍(高山、海洋、不适宜气候等)隔开,没有失去基因交流,但在分布区内,生物种并不是在空间上连续密闭分布,只是分布在适宜的地点。(茶蔍子属属于环北极的连续分布区)

间断分布区分布区中间被高山、海洋、不适宜的气候的障碍隔开成相距遥远的两部分或更多部分,各部分种群间失去基因交流的机会,而形成一种间断分布区。特有分布区某些生物只生存于局部特有的生境,称为特有种。它们的分布区叫做特有分布区。残遗分布区最初具有广泛分布区,后来由于气候变迁、地壳构造运动等原因,面积大大缩小或者星散为几个小的分布区。

37、试述间断分布区的成因。P208

1、自然条件变化

2、生物的分散迁移及在原来分布区内死亡

3、陆地下沉

4、大陆漂移

5、跳跃式传播

6、人为影响

38、简述世界陆地各生物区系的主要特征。P216

39.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内部功能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就地保护:是指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予以保护,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

易地保护: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其原栖息地之外实施保护的策略。

初中生物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全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复习卷及答案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围越小,要表示的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地球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复习资料全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生物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第二单元 9、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 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1)

1、地理条件对日本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动的分布有哪些影响? 1.日本由于国土面积狭小,且多山地丘陵,使得其高度利用国土,产业结构高度集中,同时地形的狭小破碎,也使得其农业以个体经营为主,规模小而零散,但集约程度高。 2..以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同时,这一宜人的气候也有利于发展诸如电子产业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高技术产业。 3.水力资源丰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能源,但短小的河流也不利于航运。 4.矿产资源贫乏导致其绝大多数的能源及矿产资源需从外国进口。 5.狭长的海岸线及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其从外国进口矿产资源及发展对外经济。因而造成其工业城市多沿海岸线分布,且海上航运业、渔业和造船业发达,。 6.丰富低廉而高素质的劳动力为其发展高技术产业提供了人才储备。 2、为什么日本会形成沿海高度集中的经济分布?日本所形成的经济分布格局是否带有普遍的规律性? 1.日本由于本国矿产资源贫乏,所以其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需从海外输入。 2.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交通方便,为布局新厂提供了各种方便的条件,并且适应技术经济条件的要求。 3.由于本国消费能力有限,所以日本的经济以出口导向型为主,因而其产业多分布于沿海地区,有利于产品出口。 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这种经济布局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世界上许多工业地带多集中于沿海地区,尤其是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经济地带。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中国沪宁杭等,均是依靠其便利的海运,输入工业原料及输出工业产品的。 3、与中国相比,印度经济发展具有哪些优越条件?其经济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印度平原和低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3%,山地只占25%。这为其发展工农业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印

初中地理生物的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生物的学习方法 初中地理生物的学习方法一学习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 一、“先记忆,后理解”,掌握基本知识要点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学科不一样的特点:面对生物学,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这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

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 .联系生产实际。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3 .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三、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能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 .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 .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 .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

生物地理会考试题(生物带答案)

2011东莞地理中考模拟试卷二 1.20XX 年第16届亚运会即将在下列哪个城市举行?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广州 2.下列事件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郑和下西洋 D.哥白尼日心说 读右图1完成3-4题 3.其中C 点的经纬度是 A.15oN ,135oE B.15oS ,135oE C.15oN ,135o W D.15oS ,135oW 4.其中B 点位于A 点什么方向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5.某地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北侧是北寒带,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20oW,23.5oN B.20oW,6 6.5oN C.160oE,66.5oN D.160oE,23.5oN 读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完成 6. 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地球位于图上什么位置 A.A B.B C.C D.D 7.每年国庆节时,地球靠近图上哪个位置 A.A B.B C.C D.D 8.在一幅地图上,量得长江的长度是21厘米,长江全长63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A.三十万分之一 B.1:3000000 C.1 30千米 D.1/30000000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9-10题 9.甲乙两地相对高度是 A.0米 B.10米 C.20米 D.30米 10.大青山顶峰与小青山顶峰的相对高度是 A.35米 B.17米 C.18米 D.53米 读世界大洲大洋分布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的序号是 A.③ B.⑤ C.① D.② 12.关于亚洲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部在东半球 B.大部分在西半球 C.全部在北半球 D.大部分在东半 球 13.世界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A.③ B.⑤ C.① D.② 14.读下图,红海不断扩大的原因是位于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B.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和碰撞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 15.读右图,黑人的故乡在 A.西亚 B.美洲 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D.欧洲

生物地理学复习总结

名词解释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存条件:决定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必不可少的外界因素。 耐受性定律:生物不仅受生态因子最低量的限制,而且也受生态因子最高量的限制。 生态幅度:自然界中每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都有不同的适应范围(耐受范围或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 适应:生物体能够因环境的变化形成新的遗传性状而使自己顺应环境。(行为适应,形态适应,生理适应) 趋同进化:又称趋同适应,指生物亲缘关系较远,但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产生了相似的外貌及其他特征。 趋异进化:又称趋异适应,指起源相同或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而产生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 光和有效辐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的太阳辐射中使叶绿素分子呈激发状态的那部分光谱能量。 生物学零度: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称为有效温度范围,其下限为发育起点温度,也叫生物学零度。 偏利共生:一方有利,另一方不产生有害影响。 原始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但并非不能分开。 互利共生:对双方都有利,完全相互依赖。 生物群落:指生活在某一地段上各种生物有机体的有规律组合。 多度:某物种在群落中个体数量的多寡。 投影盖度:植物枝叶所覆盖地表的面积。 基部盖度:植物基部所覆盖的面积。 盖度是群落特征的重要指标,它不仅标志了植物所占有的水平空间面积,反映植物的同化面积的大小,还表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频度:群落内某物种在调查范围内的出现的频率。 F=r/R×100% F-频度;r-某物种出现的样地数;R-总样地数 重要值:以综合数值来表示群落中不同种的相对重要性。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300 相对密度(%)=(某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和)×100 相对频度(%)=(某种的频度/所有种的频度和)×100 相对频度(%)=(某种的显著度/所有种的显著度和)×100 优势种: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数量最多,盖度最大。 建群种:群落中主要层中的优势种类,盖度最大,生物量最大。 伴生种:在群落任何层次中都处于次要地位的种类。 层片是植物群落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它包括一个生活型或几个至少相近生活型的植物,在群落占据一定的空间。 层片划分: 一级层片:群落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二级层片:群落中属于同一生活型的不同个体组合。 三级层片:不同生活型的不同种类个体的组合。

2020年初中生物地理毕业会考总复习知识提纲(全套)

2020年初中生物地理毕业会考总复习知识 提纲(全套)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初中生物地理会考复习资料(详细)

会考生物复习提纲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保护细胞部结构,控制细胞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1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世界地理复习过关资料

一、世界陆地和海洋、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高考导航] 1.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界线、准确识记世界主要地区的海陆轮廓、经纬度位置并能准确定位。 2.认识海底地形、陆地地形的特点及其分布。 3.了解七大洲地形的特点 [基础梳理考点突破] 一、陆地和海洋 1.海陆分布特点: 2.七大洲: (1)大洲的界线: (2)七大洲的面积: 二、世界的地形 1、七大洲的地形特点: 2.海底地形和海陆变迁: 二、亚洲概述 [高考要求] 一、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1.位置 (1)纬度位置: 地跨热带、________和寒带。 识记亚洲的经纬范围: 识记图中关键点的坐标和对应的地点: (2)海陆位置: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是 ________大陆。 2.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以____ ____、_____ ___为主, 中部高,四周低。 在地图上找出主要的地形区:主要高原:主要的平原:主要的山脉: (2)气候:复杂多样,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3)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 3.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稠密:________、东南亚、________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有__ __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2)多样的地域文化 (3)经济发展差异:大部分属于________国家。其中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经济发展较快;西

亚一些国家,因大量出口 ,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考点精析,突破难点] 考点一:亚洲的气候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名称 (2)季风气候的成因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 考点二:区域定位,区域综合分析;区域环境整体性分析 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要点精析 突破难点] 一、东亚的自然环境特点 1、位置和范围 (1)位置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识记东经1000、1200、1400经线经过的地区;北纬300、400纬线经过的地区。 (2)范围:(主要的国家) 2、地形 西部内陆: 东部沿海: 半岛和岛屿: 地形、地势特点: 3、气候 填出图中小写字母代表的主要气候类型: 思考:(1)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2)冬季风和夏季风的风向? 为什么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3)图中由A 到B 到C ,气候怎样变化?有什么差异? 4、河流: 许多大河自 向 注入海洋。半岛和岛屿上,河流 , 地形 位置 经纬度广 濒临太平洋 地形复杂多样 面积广大,起伏大 中高周低 气候特征 河 流

《生物地理学》研究生课程大纲

《生物地理学》研究生课程大纲 总学时,讲授与讨论学时,讲座学时、实验学时,实习天 一、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 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生物群落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的物种组成、群落特征及其与自然地理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包括:生物区系地理学、生物系统地理学、历史生物地理学等涉及植物相和动物相的分布,即生物的区系分布及生物生态地理学这两大分支。此外根据作为对象的生物群来划分,有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昆虫地理学等在千变万化的气球环境中不断发生的新物种形成()、分化和最终灭绝是生物地理格局背后的根本过程。由突变、基本漂变、基因流和自然选择引起的基因库的变化导致新的物种和亚种的形成。在适应当地环境的过程中,一些物种形成了渐变群——物种某些特征出现地理变异。物种形成的机理是复杂的而且存在很多争论。 物种的形成、扩散、存在方式、分化、灭绝等,与地球地理因子密切相关,地球的地史演化改变着物种的这一规律,如气候改变、海平面改变、小行星影响以及其它灾难性事件等。 因而,《生物地理学题》作为生物学、地理学、生态学的交叉学科,成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学、保护生态学等学科的重要选修课。 目的与任务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是第一位。中国气候条件与地貌类型的复杂性,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高等植物达万余种,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处于世界第三位,其中余属植物为中国特有,如银杉、银杏、水杉、珙桐、金钱松、钟萼木、杜仲等,均为孓遗物种。同时,中国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中濒危种高达种,占总种数的。在“濒危野生动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种,约为其总数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另外,中国现在又是生物入侵种类日益增加的国家之一,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入侵植物达种之多,紫茎泽兰( )、薇甘菊( )、空心莲子草( )、互花米草( )等外来植物的入侵已经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生物入侵已经给我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危害,产生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外来种的危害和检疫已经引起我国海关、农林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外来生物入侵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再者,中国是为世界提供植物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人类的衣食住、行乐医等必需品大都来源于植物资源,中国为全球社会提供了青稞、黄豆、赤豆、芥菜、杏、桃、桔、芝麻、茶等一系列重要的食物及其它植物遗传资源;同时,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进入世纪以来,生物品种的国际登录(注册)、物种标识、基因注册已经成为国际抢夺生物资源的潮流,这方面亟待引起国家在战略上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国际上在生物多样性研究、物种保护与利用等领域已取得大量成果,但我国这方面还比较薄弱,是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世纪将是生物科学蓬勃发展的世纪,“克隆”生物技术已引起全人类的关注与轰动,因此,开设《生物地理学》这一传统学科的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世界地理重点归纳总复习教程文件

世界地理重点归纳总 复习

世界地理重点归纳总复习 第一部分世界地理复习要点 一、地形与地势(涉及的重要地名一定要在地图册上找出) 1、亚洲地形复杂,中部高、四周低, 在地图册中熟悉以下地形区: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天山、昆仑山;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湄公河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东部多岛屿,南部多半岛 构造成因: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碰撞地带(东亚地形),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碰撞地带(南亚地形) 2、非洲高原大陆(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部较高-阻挡东风撒哈拉 沙漠刚果盆地(低地) 构造成因:东非大裂谷(小板块生长边界)、红海(板块张裂地带-非洲、印度洋板块)地中海(非洲板块与欧洲板块之间碰撞地带-消亡边界-阿尔卑斯山脉) 3、欧洲平原为主,地势最低平。西欧平原、中欧平原(波德平原)、东欧平原(俄罗 斯)。 山地东西走向(不阻挡西风),阿尔卑斯褶皱山脉(年轻、高大—)、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古老、起伏平缓)——冰川作用(角峰、峡湾-挪威-良港) 4、北美洲三大地形区:西部山脉、中部平原、东部高地——西部高耸、年轻的落基山脉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消亡边界)、中部宽广的大平原(密西西比冲积平原和高 平原)、东部低矮的高地(阿巴拉契亚山脉和拉布拉多高原) 5、南美洲三大地形区:西部山脉、中部平原、东部高原(中部平原与东部高原交错分布) 西部高耸的年轻的安第斯山脉(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碰撞消亡边界)、中部宽广的亚马孙冲积平原、东部古老的巴西高原 6、大洋洲三大地形区:东部山脉、中部平原、西部高原——东部山脉-大分水岭、中部平 原-墨累达令盆地(大自流盆地)、西部古老的高原 7、南极洲地势最高的大洲,以高原(大陆冰川)为主,主要为大陆冰川覆盖 二、气候 1、亚洲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东部温带季风气候(北京、平壤、东京)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上海、广州、汉城、台北)、南部热带季风气候(马尼拉、河内、曼谷、仰光、吉隆坡、金边、加尔各答)、热带雨林气候(新加坡、雅加达)西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耶路撒冷)、北部北冰洋沿岸极地气候、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乌兰巴托、乌鲁木齐、阿斯塔纳)——没有: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季风气候显著(世界最大、最全3、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大陆性强(同一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变化大) 气候因子:辐射因子——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 大气环流因子——季风环流影响;

生物地理学研究生课程大纲

《生物地理学》研究生课程大纲 BIOGEOGRAPHY 总学时32,讲授与讨论26学时,讲座2学时、实验4学时,实习2天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性质 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生物群落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的物种组成、群落特征及其与自然地理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包括:生物区系地理学、生物 变万化的气球环境中不断发生的新物种形成(specification)、分化和最终灭绝是生物地理格局背后的根本过程。由突变、基本漂变、基因流和自然选择引起的基因库的变化导致新的物种和亚种的形成。在适应当地环境的过程中,一些物种形成了渐变群——物种某些特征出现地理变异。物种形成的机理是复杂的而且存在很多争论。 物种的形成、扩散、存在方式、分化、灭绝等,与地球地理因子密切相关,地球的地史演化改变着物种的这一规律,如气候改变、海平面改变、小行星影响以及其它灾难性事件等。 因而,《生物地理学题》作为生物学、地理学、生态学的交叉学科,成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学、保护生态学等学科的重要选修课。 2 目的与任务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是第一位。中国气候条件与地貌类型的复杂性,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高等植物达3万余种,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处于世界第三位,其中200余属植物为中国特有,如银杉、银杏、水杉、珙桐、金钱松、钟萼木、杜仲等,均为孓遗物种。同时,中国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中濒危种高达4000-5000种,占总种数的15-20%。在“濒危野生动物种国际贸易公约(IUCN)”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156种,约为其总数的1/4,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另外,中国现在又是生物入侵种类日益增加的国家之一,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入侵植物达380种之多,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等外来植物的入侵已经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生物入侵已经给我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社会危害,产生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外来种的危害和检疫已经引起我国海关、农林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外来生物入侵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再者,中国是为世界提供植物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人类的衣食住、行乐医等必需品大都来源于植物资源,中国为全球社会提供了青稞、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综合试题(含答案)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综合试题(含答案)

地理、生物试题(2014.5)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第Ⅱ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本试题共16页,满分2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0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为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 效。 2.第Ⅰ卷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理部分(1~25题) ●走进地球 从太空看,地球是一颗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这是到目前为止,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所发现的人类能够生存的唯一星球。据图1完成1~2题。

1. 人们说地球是“水的行星”。运用图中数据算出地球上陆地 与海洋的面积之比是 A. 39:61 B. 19:81 C. 31:69 D. 29:71 2. 有关地球基本面貌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 地球表面分 布着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 C.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美洲 D. 北极周围是 大陆,南极周围却是海洋 3. 有“山颠白雪皑皑,冰川广布,世界屋脊之称”,这里是 A.亚马孙平原B.青藏高原 C.刚果盆地 D.巴西高原 4.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交替②经度不同的地区时间的差异③四季变化 ④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初二地理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生物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第二单元 9、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

初中世界地理复习资料(教师版)

第二章世界地理 1.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其中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极周围是海洋(北冰洋),南极周围是陆地(南极洲) 2.七大洲按面积的大小排分别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口诀) 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分别是太大印北 3.能够识别七大洲及四大洋的轮廓(如右图) A亚洲(怪兽) B非洲(数字7加上一个小岛) C北美洲(袋鼠或是恐龙) D南美洲(鸡腿) E南极洲(裤子) F欧洲(一个躺着的人) G大洋洲(游戏机手柄) 4.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5. 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 6.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陆地?非洲,南美洲 7.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欧洲 8.纬度最高的是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10.跨经度最多是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是大洋是北冰洋 1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2)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3)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12.(1)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位于亚洲南部苏门答腊岛) (2)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13.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14.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是德国的魏格纳 15.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16.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易发生火山地震。 世界上主要的火山地震带为: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例如日本和中国的台湾省)17.(1)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则形成高大山脉,比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2)板块张裂,则形成裂谷和海洋,比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18.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如白令海峡、土耳其海峡)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特点是三面临海,一面与大陆相接(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大陆:面积较大的称为大陆 岛屿:比大陆面积小并完全被水包围的陆地称为岛屿(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大洲: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

初中地理生物会考复习提纲

地理复习提纲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 ,没有(寒带)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00年(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我国的民族●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族的长鼓舞等。4、我国的地形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阶梯的分界线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020年初二毕业会考地理生物重点复习提纲(完整版)

2020年初二毕业会考地理生物重点复习提纲 (完整版) 地理复习提纲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 (热带) ,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 )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00年( 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

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我国的民族 ●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4、我国的地形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