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近代史纲要答题提示

中国近代史纲要答题提示

中国近代史纲要答题提示
中国近代史纲要答题提示

第一讲天涯何处是神州——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乾隆英使觐见记》

(清帝国)的文化是封闭的,因此不能发展出象西方那样较高级的文明它的历史永久停滞,除了皇帝,没有人有自由意志。

清帝国好象一只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群幸运的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但是一旦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如果它胆敢禁止英国贸易,那么只需几艘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广州的战略要塞——虎门炮台,只要几门舷侧炮即可解决;伶仃和香港适合英国殖民,俄国人可以有机会在黑龙江建立统治权,并攫取蒙古诸省;而外国稍加干涉,就可立即割断台湾和大陆之间的脆弱联系。总之,中华帝国将象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海岸上撞得粉碎。

①马嘎尔尼为什么能够对19世纪中国的命运准确地预言?

②马戛尔尼诅咒的应验说明了什么?

[案例解析]该案例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考中国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的。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这一案例:第一,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清王朝已经陷入严重的社会危机之中,即马戛尔尼所讲的:“它的文化是封闭型的,因此不能发展出类似西方的较高级文明;它的历史是永久停滞的,除了皇帝,无人能有自由意识。”正是这种封闭的文化,延续并加强着政治上的专制,并使清王朝在严重的危机面前仍然拒绝一切改革和对外的开放,坚持闭关政策。这就是构成鸦片战争前中国严重危机,而军事上的腐朽则加重了这种危机。第二,在清王朝面临严重危机时,西方资本主义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借助坚船利炮,在全球开拓市场和殖民地。马戛尔尼的中国之行,就有明显的开拓市场的用意。乾隆帝的拒绝,不会使英国放弃开拓市场的要求,只能使他们改换别的方式来达到他们的目的。第三,马嘎尔尼的诅咒不仅反映了他对清王朝严重统治危机的深入了解,也反映了他代表的英国殖民者想通过武力开拓中国市场的蓄意。马嘎尔尼在华了解的许多情况后来都成为英国侵华战争决策的依据,说明英国早就有战争的准备,而清政府则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这就决定了鸦片战争以及中国失败的必然性。

[教学建议]使用本案例应该注意:第一,要把此案例放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和侵略扩张的大背景下进行解析,要注意中英双方的比较;第二,运用此案例时,不要陷入目前学术界在此问题上纠缠的“礼仪之争”或“文化冲突”的论争中,而应该将其注意力放在清王朝的腐朽和英国殖民主义的侵略野心方面;第三,建议以播放马戛尔尼访华的影视资料导入案例

2.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资本一方面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时间消灭空间,就是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告诉我们:在世界历史阶段,每一民族都不可能孤立发展,任何民族不主动成为世界的一部分,就势必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西方资本主义来到中国是其资本的本性所使然,其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的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即商品

市场、原材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3.赫德说他进行的“业余外交”是出于“良心”和“公理”,你认为赫德的真实动机是什么?

赫德经常以“业余外交家”自居,同样,他在中法战争中的外交斡旋也被他视为“业余外交”。任何外交活动都是不同国家之间各种利益的博弈,那么赫德的“业余外交”是代表哪个国家的利益呢?

从赫德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来看,评价他的活动必须考虑不同的利益主体。首先,他作为英国在华利益的代表,毫无疑问必须代表英国的利益;其次,英国作为西方集团在华利益最多的国家,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西方各国在华的利益,赫德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西方各国的在华利益;再次,赫德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必然考虑他本人在清朝廷、在各国外交界的地位和影响。

评价赫德在中法战争中“业余外交”的真实动机,必须从这几个面的利益博弈出发。首先,赫德的“业余外交”活动显然是从他代表的英国的利益出发的。因为中国与法国的战争对于在中国有着重大利益的英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尽快结束这场战争是他考虑的问题;第二,从当时西方各国对于中法战争的态度来看,各国都不希望战争长期延续下去,但都希望由本国来主持中法之间的谈判,以便提升本国在华的影响,因此,赫德实际上是希望通过其“业余外交”使影响中法谈判的主动权掌握在英国手中。当然,他也希望通过这一斡旋加强他在清朝廷的地位和影响。

4.如何看待“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西方文明”这一说法

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一、首先,这一说法用西方文明进入中国这一客观后果,来美化鸦片战争,从而抹杀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

1、鸦片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它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迫切需要销售市场,以鸦片和枪炮打开中国大门,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其性质是殖民侵略战争。

2、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是清朝日趋腐朽,国内阶级矛盾激化,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日益强大并积极走向对外扩张,加紧殖民掠夺。

3、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的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开始被打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和一切早期殖民侵略战争一样,鸦片战争为掠夺资源和控制市场而起,给中国当时的经济社会造成严重打击,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二、其次,鸦片战争后,客观上出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开始解体,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开始出现的历史现象。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西方侵略扩张而来的西方文明在客观上确实对中国传统社会和解体和近代化运动的开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该看到,这一作用只是资本主义侵略的副产品,而并非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目的;同时这种作用也是中国人民自己寻求的结果。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现状,不断的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经过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的追求,从而使建立在中国传统文明基础上的中国近代文明不断从西方文明中吸取有益的成份。因此,西方文明不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后果,而是先进中国人追寻的结果。

三、再次,西方文明也不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唯一思想动力,不能认为中国的近代化就是西方文明传入的结果。

侵略战争对中国的传统社会形成了冲击,西方文明也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解体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中国的近代化说到底是中国社会内部变革的结果。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从

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是中国一步步向着近代社会转化的根本动力。

5.怎样理解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按照马克思主义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人类社会的一般进程经历了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但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所经历的社会有其自己的特征,呈现出特殊性。封建社会后期,中国也开始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夭折了。由于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所谓半殖民地半封建,并非指的一种量的区分,而是指一种社会性质的过渡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独立的封建国家和完全的殖民地而言。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独立的国家主权,不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但是又不同于完全的殖民地,它还继续维持着一个表面上的民族国家政府(先是清政府、以后先后有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权),帝国主义列强正是通过这个政府来统治中国人民。这种国家状况,称为半殖民地。可见,半殖民地是独立的民族国家向完全的殖民地过渡的国家形态。

半封建社会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和完全的资本主义社会而言。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封建生产关系也受到冲击;新的经济形态,即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产生。这是与完全的封建社会不同的地方。但是,封建生产关系虽然受到冲击,但仍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经济虽然产生,但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本国封建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没有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经济。这是它与完全的资本主义社会不同的地方。可见,半封建社会是从完全的封建社会向完全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形态。

题目:旧中国,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努力一再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上来说是由于中国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的落后。

第一,由于半殖民地的统治秩序,中国政府不得不受制于列强,在国际上无法独立地自己的独立主权。

第二,由于经济落后,国力贫弱,中国的国际地位非常低下,也没有实力与英国殖民主义者进行抗衡。

第三,由于军阀混战和国家的不安定,也没有集中力量和精力完成国家统一的社会环境。

“振兴中华”的口号

孙中山《兴中会章程》:“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

孙中山在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同时,还阐述了如何“振兴中华”的问题:第一,要“振兴中华”,就必须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扶大厦之将倾”,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第二,要“振兴中华”,就必须进行反清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使中国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第三,要“振兴中华”,就必须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政治革命,“创立合众政府”。孙中山为此奋斗了整整40年,将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贡献给了“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第二讲无可奈何花落去——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同时也是农民阶级面临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从其阶级立场出发,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对国家出路进行的一次探索。

太平天国为什么采用拜上帝教的形式发动起义

1、当时的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低,利用信仰宗教易于组织发动群众

2、传统的天地会已经过时

3、基督教的思想,易于统一

4、对传统文化的质疑,填补了人民思想的空白

1.为什么说太平天国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同时又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一)要说明太平天国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必须首先肯定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一次旧式农民战争。所谓旧式农民战争就是指的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虽然发生在近代,但主要是由于封建剥削和压迫引起的,同时主要也是承担反封建的任务;更重要的在于,太平天国没有中国近代先进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领导,也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因此只能属于旧式农民战争的范畴。

(二)之所以说太平天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因为它的持续时间长(14年)、影响范围大(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政权,而且更在于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把对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比较完整地表达出来,并且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最高峰。

(三)说太平天国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主要表现在,它提出了《资政新篇》这样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表达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试图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寻求国家出路的努力。另外,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有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因素、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这些因素也是不同于旧式农民战争不具备的历史特点。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它们都不可能实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一、《天朝田亩

制度》是要改变当时的

土地制度,但用的是小

农的自然经济的模式和

取消商品经济的方式,

这是农民阶级需要的,

但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规

律。(内容P41)

第二、《资政新

篇》要发展资本主义,但洪仁玕只是在香港学到资本主义的一些皮毛,找不到现实的阶级力量,在纲领中没有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内容P42)

第三、在近代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但不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就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可见,在中国近代,农民阶级的自发要求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相违背的,没有先进阶级领导和先进理论的指导,他们不可能提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纲领,这正是太

平天国起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在近代中国,不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任何纲领也是不能指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答案不全,还要抄课本“太平天国起义的原因及教训”P44,)

太平天国运动不到半年就席卷整个中国,为何不到半年就失败了?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的斗争锋芒直接指向国内封建统治者,同时也打击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揭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达到了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失败原因:1.客观原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主观方面,在太平军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太平天国内部潜在的矛盾和弱点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思想在蜕变,一些人在生活上开始追求享乐,在政治上争夺权力,导致发生了内部自相残杀的天京事变,其根本原因也就是在于这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农民是由小生产者形成的,它受着落后的生产方式的限制,因而不可能解决其起义斗争中所需要解决的许多重大问题。

2.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有何重要启蒙意义?

第一,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表达了一种反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他提出“师夷”的目的是为了“制夷”,也就是为了抵御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

第二,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师夷”的前提是承认西方有比中国先进的东西,这在当时的中国是必须有勇气的。魏源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称西方为“夷”的习惯用法,但是他反对轻慢歧视外国人。他意识到中国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诸多差距。如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三个方面,他还认为英国“兵贾相资”的富国之路,中国应该效法;他还比较了中英两国在文化心态上的差异,认为英国有善于学习他国长处,了解他国情况的文化心态,这是国人所不具备的。甚至,可以看出他对西方(主要是美国)民主政体和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的景慕和向往。

第三,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还表现了一种新的世界意识。在《海国图志》中,魏源通过对西方科学知识和世界各国的介绍,把中国放在世界的范围内来考察,反映出一种关于中国和世界的新的认识。反映了魏源已经接受了一种新的地理观。因此,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才能被世界各国所重视。(“不师外洋之长技,使兵威远见轻岛夷,近见轻属国,不可也。”)

第四,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还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他认为,中国只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向西方学习,打破旧的封闭心理,“扩万古之心胸”,最终使中国“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这反映出他希望中国走向世界,并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愿望和信心。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地主阶级为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而进行的自救运动,也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从其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出路进行的探索。

(补充:曾国藩与湘军)

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籍,朝廷命其协办地方团练。他以办团练为名,训练了一支完全不同于清朝经制之师的军队,即湘军。湘军从1853年年初开始编练,到1854年年初全军建成,有陆师15营,水师10营,共计营勇、夫役17000余人。1854年2月25日,湘军水师从衡州出发,到湘潭与陆师会合,水陆并进,正式出省作战。曾国藩亲自撰写并颁布了《讨粤匪檄》。从此,湘军成为太平天国起义军的最强大对手。为清政府成功镇压天平天

国起义立下了汗马功劳。

湘军的特点

第一,“兵为将有”的个人隶属关系;

第二,“选士人,领山农”的将领和士兵选拔、招募办法;

第三,重视“辨等明威”的封建思想教育与“厚饷养兵”的物质刺激相结合;

第四,“水陆相依”的组织编制。

清政府十五年的“幼童留美”计划

“幼童留美”计划的意义:

其夭折说明了什么问题?

“幼童留美”计划的兴起和夭折不仅深刻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性质,同时也有力地说明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洋务运动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其封建性,其目的希望以西方的武器设备、先进技术来挽救日益腐朽的统治危局,而不是要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促使

国家走向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洋务派意识不到西方的富强是制度使然,技术的精湛只是制度先进的外在表现;也不了解技术与制度是互为表里的,没有制度做保障,仅仅只发展技术,技术的发展终将步履蹒跚,难成大器。

“幼童留美”计划还生动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幼童留美”计划作为洋务运动的一次探索也为中国日后的变革提供了大量的科技文化人才与经验。虽然洋务运动其主观目的不是发展资本主义,但它引进机器设备和技术,创办新式教育等活动在客观上却一定程度地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的发展,引起了价值观念和社会风气的变化。

3.如何认识洋务运动性质?失败原因及教训?

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既有其进步性,也具有落后的保守性。

失败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2 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却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但其管理却仍是封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教训: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谋求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行不通的

4.为什么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都不能救中国?

①P44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P47-48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③绝对平均主义和“中体西用”的主张不能救中国。

绝对平均主义理想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第一、绝对平均主义理想是建立在非常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它试图把生产力的水平限制在分散的、落后的、使用简陋工具的个体小生产的水平上去,是违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

第二、绝对平均主义理想为了做到社会财富的绝对平均分配,主张取消一切商品交换,这是与中国近代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要求背道而驰的,势必阻碍社会经济发展,进而阻碍社会的进步。

第三,在任何社会形态下,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是不可能做到绝对平均分配的。如果在社会上强行推行绝对平均主义,势必严重地损害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中体西用”的主张不能救中国

1、“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体”,即根本的意思.“用”,即具体的措施。“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其实质是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把中国儒家的伦理纲常思想作为治国之本,同时采用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它是既保留了封建主义的纲常伦理,又强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名词解释

1.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代表着以封建伦理纲常为核心的中国封建文化,“西学”则是体现西方近代文明成果的资产阶级文化,主要是近代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中体西用”的实质是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用西方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维护和巩固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为核心的封建统治秩序

2.原因:洋务派的阶级本质决定他们不愿意改变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的传统文化,他们试图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传统文化。

3.后果:这就决定着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洋务运动既不可能真正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不可能把中国真正引上独立、富强和民主的强国之路。

2.“中体西用”的命题本身是不符合逻辑的。“中学”和“西学”各有其“体”、“用”,各自的“体”、“用”不能割裂。正如严复所批判的那样,“中体西用”就是要牛体生马用。洋务派的阶级本质决定他们不愿意改变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的传统文化,他们试图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传统文化。这就决定着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洋务运动既不可能真正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不可能把中国真正引上独立、富强和民主的强国之路。

总结: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改革派都不是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这就决定他们不能担负起领导近代革命,挽救中国命运的重任。

第三讲君宪共和总难成

1. 为什么说百日维新反映了资产阶级

的利益,但又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

戊戌维新

运动是资产

阶级改良派

发动的以挽

救民族危亡

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为目标的社会改革运动,表现了改良派可贵

的爱国主义精神;改良派抨击旧政,倡议民权,主张发展资本主

义经济,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改良派大力宣传

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和随后的资产阶

级革命,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这些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但是戊戌维新运动中,改良派希望在中国发展资

本主义,却又不根本否定封建制度;他们要求中

国独立富强,却又对西方列强抱有幻想;他们没

有真正的实力,却又完全脱离群众,,变法维新

推行的只是一种不彻底的改革方案,这些情况反

映了其变法维新并没有触及到封建制度的根本。

(湖南维新运动三阶段)

2.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孙中山等“政治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你怎样看这个问题?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按照列宁论述革命形势的观点,革命形势的成熟有三个特征:下层的人民群众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上层的统治阶级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危机形势和“上层”本身迫使人民进行独立的历史性的发动。在这种形势下,革命的爆发便成为必然。

辛亥革命前,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人民群众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包括人民群众自发的所谓“民变”、少数民族的反抗斗争以及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等)此起彼伏,这说明人民群众已经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了;而清王朝在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的情况下,不得不进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但“皇族内阁”的出台使其“立宪”谎言破产,这说明统治阶级也无法照片统治下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以民族资产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组织革命团体、进行革命宣传、发动武装斗争,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由此可见:一场革命的爆发并且取得成功,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几十个人一时冲动的产物,甚至不是一个政党革命纲领或革命政策的产物,而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产物。伟人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历史的进程,但伟人之所以能够影响历史的进程,乃是因为在他的背后有着广泛的社会情绪。而芸芸终生之所以愿意跟随伟人的脚步,乃是因为相信他能够满足他们的欲望。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进行了高度评价。

“兴中会”名词解释:

背景:随着民族危机加深和社会矛盾激化,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破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及革命主观力量的成熟

过程:1895年,孙中山到檀香山,在华侨中发起成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誓词。

结果:兴中会成立后,于1895年和1900年分别在广州和惠州发动反清的武装起义,举起了武装推翻清政府的民主革命旗帜。

3.君主立宪的温和改良和三民主义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1)君主立宪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维新派希望在不彻底否定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旧文化的基础上,依靠皇帝的权力自上而下地实行温和的改良,从而实现建立君主立宪和富国强兵的理想。

第一,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土壤中是无法实现的。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的传统,专制君主不愿意任何人与他分享政权,当然也不会在没有武装革命的压力下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第二,维新派希望光绪帝学习日本明治天皇夺回权力再进行变法,这也是一厢情愿的。与通过倒幕取得实权的明治天皇不同,光绪帝没有任何实权。想依靠一个并无实权的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良是不可能成功的。

第三,与日本明治维新有下层武士作为社会基础,有武装倒幕作为前导相比,戊戌维新的温和改良既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也没有武装力量的支持,在强大的封建专制统治势力面前注定要失败。

2)三民主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三民主义设计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除本身的局限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也决定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可能在中国实现。

第一,中国强大的封建阶级不会同意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封建阶级资产阶级革命的抵抗异常的顽固,革命后封建阶级复辟的可能性也大得多。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封建军阀势力窃取就雄辩地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外国资本主义不希望中国成为真正的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西方列强往往联合封建势力抵制革命,或扶植新的走狗,以维持在中国的半殖民地统治。辛亥革命后,西方列强对袁世凯的扶植就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

第三,中国的农民阶级没有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也没有成为资产阶级的同盟军。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导致农村的变动。

第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弱小导致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决定它不能担当起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胜利的任务。辛亥革命中革命党人的妥协就是资产阶级软弱性的具体表现。

第四讲开天辟地大事变

1.中国知识分子对十月革命的反应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十月革命爆发后的第三天,国内各报刊就以“突如其来的俄国大政变”、“俄国之革命”为标题作了报道,这些报道的消息基本上都依赖俄国以外国家,报道中存在许多错误、歪曲、不真实之处,甚至怀有敌意。

第二阶段:1918年春以后,苏维埃政权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十月革命也随之在一部分中国人的心目中改变了形象。《劳动》杂志、《民国日报》等报刊提出中国应该学习俄国。夏季前后,孙中山致书列宁,庆贺苏俄革命的成功。紧接着,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系统阐述了俄国革命的世界意义。

第三阶段:苏俄政府两次发表对华宣言(1919年7月25日、1920年9月27日),表示废除沙皇政府同中国政府签订的一切条约,并将沙皇政府从中国掠夺的一切归还中国人民。对华宣言得到中国各阶层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中国的知识分子无论从感情还是理性方面一下子都倾向了苏俄。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

2.青年毛泽东是怎样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

辛亥革命前:当时全国处于第一次革命的前夜。我激动之下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还有些糊涂。我还没有放弃我对康有为、梁启超的钦佩。我并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差别。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毛泽东对斯诺的回忆,见《西行漫记》

第一师范期间:在这个时候,我的思想是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的大杂烩。我憧憬“十九世纪的民主”、乌托邦主义和旧式的自由主义,但是我反对军阀和反对帝国主义是明确无疑的。——《西行漫记》五四运动:我对政治的兴趣继续增长,我的思想越来越激进。……可是就在这时候,我的思想还是混乱的,用我们的话来说,我正在找寻出路。我读了一些关于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

——《西行漫记》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到了1920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西行漫记》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意义进行了新的概括。

3.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什么这样说?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正如毛泽东所说:由于无产阶级的领导,从根本上改变了革命的面貌,引起了阶级关系的调整,农民革命的大力发动,使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表现出空前的彻底性。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开始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标志着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开始蓬勃兴起。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事件,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件大事。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在党的“二大”上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月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提议并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形成,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五讲星星之火可燎原

秋收起义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性转折有什么重要意义(新道路的确立)

根据127 和128页(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突出两点其一:农村包围城市

其二:土地革命(武装夺取政权)

现在有许多人错误地认为“秋收起义”是“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新的革命道路的开始,但是,我们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到,“秋收起义”最初也是“城市中心论”的结果,在“进攻城市”的战略目的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才在关注农村问题与中国实际问题的毛泽东的带领下进行战略转移,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因此,应该从如下四个方面来理解这一案例:

第一、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首先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这为日后中国共产党进行武装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思想支持;

第二、“八七会议”中党中央在南昌起义成功的基础上,决定在各地发动“秋收起义”,其直接的战略目标并不是农村而是各大城市,这一战略目标导致了巨大的损失,可见此时的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期,对中国革命的问题缺乏深入研究与现实经验;

第三、毛泽东在起义过程中根据现实情况,改变战略目标,由敌人高度集中的城市转向相对薄弱的农村,在井冈山建立起了“革命根据地”,这为中国共产党日后的“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新的革命路线开辟了道路,也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以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思想特征;

第四、“农村包围城市”这一革命路线的确立,既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讨论的结果,但也是毛泽东个人思想的体现,他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作法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结果,而是在长时间关注、研究农村问题,并一直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结果。

在此期间,围绕着中国革命应当采取什么路径才能最终得以实现,也产生了很多的争论和斗争。但在几次挫折之后,严肃的、负责任的中国共产党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从中吸取经验,最终选择了毛泽东的正确思想,自此以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伟大格局就得以实现。这个案例很好地体现了中国革命过程中,如果不充分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做出决定,都会遭到失败,而一旦从实际出发,围绕着中国特色部署战略与战术,就会取得新的成功。

其他:第一,“枪杆子里出政权”之所以能够获得支持,并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斗争方式,其原因就在于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性以及对工农运动的血腥镇压。第二,“秋收起义”的首要目标并不是建立“革命根据地”,而是希望进攻城市,这是“左倾幼稚病”的集中体现;第三,毛泽东根据实际情况转向井冈山,开辟第一块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革命走向最终胜利的开端,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最好写照。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由于政治上的不平衡,城市是反革命力量统治的中心,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也是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依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和回答中国革命、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寻求和不断开拓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由此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此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从理论上处理好了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以及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革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摆脱了长期以来对苏联革命道路的迷信,开始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分析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现实意义

1.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意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革命的理论宝库。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中国革命有其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这种特殊的发展规律根源于中国独特的国情,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正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准确的把握和认识的基础上。

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实践意义:使中国革命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走向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革命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

3.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现实意义: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起到了启迪指导作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第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 年8 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八七会议前后,中共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土地革命的新阶段。这些以夺取和占领中心城市为战略目标的武装起义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对“城市中心论产生怀疑,并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第二,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井冈山,后来其他起义部队也纷纷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 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第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 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1930 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第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 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第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第六讲亿兆一心战必胜——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演变

1、在土地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党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根据地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毛泽东提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并厉行精兵简政。

3、解放战争时期:实行土地改革,广泛发动农民群众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五四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耕者有其田”政策。

1947年7月至9月,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受”,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到1948年秋,经过土地改革运动,一亿人口的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生产关系。广大农民分得土地并在政治上获得翻身以后,其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联盟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

2.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国民党军队组织了一系列大战役,取得了一些胜利。

第二,正面战场上,国民党的爱国官兵发扬了中华民族誓死抵抗侵略者的英勇气慨,表现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第三,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因而影响到正面战场作用的发挥。

第四,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个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由片面抗战转向消极抗战。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其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文夕大火:

长沙文夕大火是在国民党当局的“焦土抗战”的指导思想下的结果。所谓焦土抗战,就是在战争中放火烧掉任何可资敌用的财物、设备和房屋,达到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目的。国民党当局在决定对长沙实行焦土政策时,是建立在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的基础上,因而不可能充分相信和依靠民众,也不是建立在尽量消灭敌人力量的基础上,再加上对敌情的判断有误,以及组织的混乱,从而导致了这一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全面抗战的路线、持久抗战和游击战争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

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第七讲人间正道是沧桑——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1.第三条道路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为什么行不通?

第一,帝国主义不允许。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不是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从而发展本国资本主义,把中国变成理想的商品倾销市场、资本输出对象和廉价原料与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因此,帝国主义国家不可能支持中国建立

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二,民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上的软弱性使得他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国资本的压迫、官僚买办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封建官僚政府的压榨,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但他们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又有割不断的经济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政治上的软弱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三,当时的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本性和腐朽本质决定他们不可能接受任何民主改革的方案,也经受不起任何实际的民主改革。因为国民党独裁政权的阶级基础是大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他们绝不允许中国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而国民党政权非常腐朽,任何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改革都是对其执政合法性的挑战。

第四,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阶级斗争尖锐激烈使得任何改良的、中间性的政治方案都失去了实现的可能。正如周恩来所说:一接触到实际斗争,尤其是内战重起,就使得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代表的各民主党派“只能在靠近共产党或靠近国民党中选择道路,而不能有其他道路。”事实证明,青年党、民社党后来跟随国民党走了,而民盟的大多数则更加靠近了共产党。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第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买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对于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第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在共同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他们某些不妥的意见进行批评,诚恳地帮助他们进步,这是的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第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采取暗杀手段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甚至取缔民主党派的活动,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 年1 月22 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第四,中国共产党也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 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名词解释:第二条战线

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在国统区发动各阶层人民的反内战运动和爱国民主运动,形成了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1.学生运动的高涨

2.爱国知识分子的民主运动

3.各地城乡人民的反抗斗争

4.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革命运动

P117

3.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内外因)

内因:

1)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职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

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它抱有很大期望的沦陷区人们,也很快对它赶到极端的失望。

2)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之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

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同时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3)为了支持反人民的内战,国民党政府从多方面加剧对广大人民的疯狂掠夺。国民党统治

集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的反人民的内战,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线上,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国民党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外因:

4)美国对国民党的放弃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扶持

5)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武装斗争,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得到人民群众的

支持。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行了推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不仅成功地领导了解放区军民在第一条战线的革命斗争,而且成功地领导了国统区人民在第二条战线的革命斗争。

4.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

中华们组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2)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3)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对最前线。

4)中国共产党人以行为表面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

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第八讲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原因

辨析题:

1.没收官僚资本,就其革命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答案要点]此观点不全面。(1)官僚资本主义,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经济基础。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2)没收官僚资本,使这种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经济力量,转变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所有,成为国营经济,因而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这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但是,社会主义因素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处于领导地位,这主要是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经济上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文化上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思想占指导地位,这些社会主义因素,保证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3.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

(2)新民主主义革命因为其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所以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无论是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的因素,但因为社会主义的因素占主导地位,所以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

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1)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看,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二是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化是主体,三大改造是两翼,体现了建设和改造的并举。(2)从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践过程看,从1953年开始,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执行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一五计划的实施,为新中国的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所以,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践过程,就是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过程。

5.由于消灭了剥削阶级,所以社会主义社会就没有矛盾了。[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1)1956年3月,毛泽东根据当时国际国内的实际情况,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否认存在矛盾就是否认唯物辩证法。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斯大林的错误已证明了这一点。有矛盾就有斗争,只不过斗争的性质和形式不同于阶级社会而已。(2)1957年2月,毛泽东在深入研究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正反面经验和我国当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存在的各种矛盾后,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2》的中,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他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简单题

1.试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1.[答案要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正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路线。

2.任何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答案要点]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但是,不能因为出现一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的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3.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现实可能性?3.[答案要点]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内在要求。第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这套题整理的不错)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20分) 1.1936年10\ 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 ) 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2. ( C) A.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3.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D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4.1935年12 是(B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5. 胜利的战役是(A ) 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6. 的阶段是( B)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7.1945年4 表是(C ) A.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8. 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C) A.1945年8月 B.1945年9月 C.1945年10月 D.1945年11月 9.1947年10月10(C )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C.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0.1949年6 著作是(D )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1898 (C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12.

(A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B)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 是(D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D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A)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 主要领导人是(D ) A.梁漱溟 B.黄炎培 D.张君劢 D.邓演达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全)详解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p11)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p16)、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p12)?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 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他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p17)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相互关系: 前任务为后任务的实现扫清障碍,并创造必要的前提 后任务是前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p18-27) (1)积极作用: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仅仅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地工具”。 (2)消极作用: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所以,封闭守旧必然落后,落后必然挨打。只有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国才能富强。 2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图谋。p29) 第二、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p34)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原因:(p31-32) 政治腐败 经济落后 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进行反帝和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宣传的重要思想是(D)。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戊戌政变后,新政中被保留下来的只有(B)。A.农工商总局B.京师大学堂C.译书局D.铁路矿务局 3.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B)。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4.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A.江南制造总局B.马尾船政局C.天津机器局D.湖北枪炮厂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B)。A.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产生洋务派B.师夷长技,洋务派选择资本主义强国C.自强求富,办军工兴民用采用机器生产D.只师长技,破产结局不可避免6.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D)。A.英国B.俄国C.日本D.太平天国和捻军。) 7.在我国近代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C)。A.洋务派创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8.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D)A、兴中会B、科学补习所C、华兴会D、中国同盟会

9.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礼教进行揭露控拆的《狂人日记》的作者是(B) A.胡适 B.鲁迅C.李大钊 D.陈独秀 10.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B)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A.香港B.台湾C.澳门D.崇明 11.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D)。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12.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C)。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郑观应 13.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 D.郑观应 14.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的新特点是(C) A.商人罢市B.学生大规模罢课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5.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B)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在军事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在生死关头妥协地处理了党内当时最主要的问题D.保证了长征转移的胜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精华汇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①资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④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⑥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2. 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 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3.《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①内容: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天朝田亩制度》涵盖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多方面问题。②意义: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4.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①主要内容: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②评价:具有两面性。它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是,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 5. 太平天国战争的失败原因和教训 历史地位: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把旧式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6.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而且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7.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 作用:一.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稍分洋商之利”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二.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三.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商为“四民”之末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正因为如此,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8.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的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政变。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脱离人民大众。这些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所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封建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根本行不通。 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与守旧派争论的内容有哪些方面? 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变法的举措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提倡廉洁;取消旗人的特权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2.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3.注重农业发展,建立新式农场4.修铁路,办学堂,设立商会的组织5.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军事方面:1.裁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2.采用西式兵制,习洋枪文化教育方面:1.创设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2.提倡西学,废除八股等3.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4.奖励新著,奖励创办办刊等 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9.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及意义 内容: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但并没有从正面鲜明的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民权主义: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即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意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8.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①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②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作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设法院,行使司法权;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全套)复习资料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全套)(超级强悍) 第一章 一、选择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1、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2、中国封建社会宗法等级制度的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3、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儒家思想。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4、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5、鸦片战争前夕,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最主要的是封建制度已经衰落。 6、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7、世界历史开始进行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8、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9、清政府与美国侵略者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望夏条约。 10、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侵略军是英法联军。 11、近代中国,曾统治台湾半个世纪的国家是日本。 12、从中国攫取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得最大的国家是俄国。 13、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天津条约。 14、首先规定外国人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 15、清朝外务部的前身是总理衙门。 16、英国掌握中国海关管理权长达40余年。 17、将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具体税率,用中英协定方式固定下来的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 18、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其对中国进行殖民剥削的主要形式是资本 输出。 19、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规定税制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20、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21、在中国近代史上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22、帝国主义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的根本目的是:为帝国主义制造侵 略有理 的舆论。 2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2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强迫中国成为其附属国。 25、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6、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7、黄海海战中英勇作战,最后壮烈牺牲的管带邓世昌所指挥的军舰是致远号。 28、在1885年中法战争中,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清朝将领是冯子材。 29、中法战争期间,击退法舰保卫台湾的将领是刘铭传。 30、粉碎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事件是义和团运动。 31、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魏源。 32、从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一系列反侵略战争都以失败而告终,最根本的原因是 中国社会制度腐败。

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真题及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指挥失误 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法 5.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年年 年年 6.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开 D.石达开 年,清政府设立的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京师同文馆 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D.外务部 世纪60年代,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A.兴办民用工业 B.创立新式学堂 C.派遣留学生 D.兴办军用工业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 年至1905年,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美国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的着作是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警世钟》 D.《猛回头》 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打倒列强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D.要不要废科举,兴学堂 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重点

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案: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在思想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震动。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案: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 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案: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了沉重的灾难,它们发动侵列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它们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它们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它们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五、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答案: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意义: ①、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中国近代史纲要测试题一

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 A.《中国丛报》 B.《北华捷报》 C.《字林西报》 D.《万国公报》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装备落后 4.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龚自珍 D.王韬 5.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 6.太平天国在1853年冬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十款天条》 C.《原道醒世训》

D.《原道觉世训》 7.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8.谭嗣同在戊戌维新时期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义》 C.《日本变政考》 D.《仁学》 9.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章翻译为() A.《天演论》 B.《穆勒名学》 C.《原富》 D.《法意》 10.《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陈望道 D.毛泽东 11.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略中国的()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2.1935年中国共产党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发动的抗日救亡运动是() A.五卅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一二?一运动 D.一二?三〇运动 13.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昆仑关战役

中国近代史纲要答案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而鸦片战争最终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给中国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第一,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 是个独立主的国家。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鸦片战争后自,中国的自然经济由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解体。 第二,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鸦片战争后,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则有两个,一个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一个是封建主 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讲,战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得更加复杂了。 第三,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革命任务也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之前,革命任务主要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而鸦片战争之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者的 任务,这时反帝反封建的双重性质的革命任务。 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两个:一个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即民族矛盾;一个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即阶级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两大主要矛盾交织到一起,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的因素,中国已经不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而是半封建社会了;另一方面,列强的残酷统治,使中国丧失了独立的地位,但中国又与那些殖民地国家有所不同,它们采取的是与中国的封建势力勾结,让其成为代理人,实行间接统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有两个: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即民族革命;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即民主革命。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所以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发展。前者是革命,后者就是现代化,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弊大于利,它主要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是发展进步的阻碍:第一、军事方面,资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第二、政治方面,为了统治中国,资本—帝国主

全国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42.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4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出现的新面貌。 44.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理论贡献的主要方面。 4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的主要表现。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47.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2009年1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同改良派论战取得胜利的重要意义. 4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以及中共争取中间势力所必需的条件. 4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主要原因. 44.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考验. 45.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及坚持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47.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理论贡献? 2009年4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2.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义是什么? 4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4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45.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战略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47.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009年7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4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43.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 44.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 4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47.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009年10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42.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4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4.巩固和扩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条件。 45.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几种经济组织形式及其性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47.中共中央于1981年发表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网课选择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网课选择题单选题 第一套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 A、龚自珍 B、林则徐 C、洪仁玕 D、魏源 你的答案:D 2、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战略失误导致北伐失利 C、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你的答案:A 3、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和平居民的地点是( ) A、大连 B、旅顺 C、平壤 D、花园口 你的答案:B 4、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1790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你的答案:A 5、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的条约是: A、1842年《南京条约》 B、1860年《北京条约》 C、1858年《爱珲条约》 D、1895年《马关条约》 你的答案:A 6、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林则徐 D、魏源 你的答案:C 7、由李鸿章管辖的清政府海军主力是: A、广东水师 B、北洋水师 C、南洋水师 D、福建水师 你的答案:B 8、标志着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你的答案:C 9、太平天国后期担任军事指挥的青年将领( ) A、杨秀清、石达开 B、萧朝贵、冯云山 C、陈玉成、李秀成 D、石达开、韦昌辉 你的答案:C 10、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你的答案:B 1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 A、日本 B、俄国 C、德国 D、英国 你的答案:B 12、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半殖民地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第二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领导人是(B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李鸿章 D、康有为 2、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宗教组织是( C )。 A、白莲教 B、基督教 C、拜上帝教 D、天地会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时( B )。 A、10年 B、14年 C、18年 D、20年 4、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农民起义特色的文件是( B )。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救亡决论》 5、太平天国运动面临的以往农民运动从未遭遇的新情况是( C )。 A、领导阶层的迅速腐化 B、流动作战没有固定根据地 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 )。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救亡决论》 7、洋务运动发端于(B )。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8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8、洋务派代表的社会阶层是( A )。 A、地主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 9、19世纪60年代后,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B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 C、自强、求富 D、托古改制 10、洋务派最先兴办的是(B)。 A、民用工业 B、军事工业 C、新式学堂 D、新式军队

11、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大多数采用( C )。 A、官办 B、商办 C、官督商办 D、官商合办 1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 A )。 A、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C、地主阶级改良运动 D、地主阶级革命运动 13、戊戌维新运动的核心领导人是( A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14、1895年,康有为组织发动了( B )。 A、金田起义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广州起义 15、戊戌维新运动的高潮是( C )。 A、金田起义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广州起义 16、百日维新发生于( B )时期。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7、戊戌变法中,表示要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是(C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刘光第 18、戊戌变法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实现变法的希望寄托在( B)身上。 A、李鸿章 B、光绪皇帝 C、慈禧太后 D、袁世凯 19、“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属于( B )的主张。 A、维新派 B、洋务派 C、革命派 D、立宪派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历年试卷及答案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是在() A.乾隆朝后期 B.嘉庆朝中期 C.咸丰朝后期 D.同治朝中期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主要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4.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 C.要不要社会革命 D.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5.20世纪初,在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中发表《警世钟》的是() A.章炳麟 B.邹容 C.陈天华 D.孙中山 6.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黄兴率领下举行了() A.惠州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七女湖起义 D.镇南关起义 7.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蔡和森 D.杨匏安 8.1922年7月,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A.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C.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D.土地革命总路线 9.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罢工斗争是()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工人罢工

10.中国共产党确定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方针的会议是() A.中共三大 B.中共四大 C.中共五大 D.中共六大 11.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全国范围大革命风暴兴起的标志是() A.护法战争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五卅运动 12.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 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 C.四一二政变 D.七一五政变 13.1930年8月,邓演达领导成立的中间党派是() A.中华职业教育社 B.中国民主同盟 C.中国青年党 D.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14.1928年底,在东北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的是() A.张作霖 B.张学良 C.阎锡山 D.杨虎城 15.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井冈山的斗争》 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6.1927年,中国共产党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方针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赣南会议 D.十二月会议 17.1932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策划建立的傀儡政权是() A.伪“华北自治政府” B.伪“满洲国” C.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D.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18.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9.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领导成立的抗日武装力量是() A.东北抗日义勇军 B.东北抗日联军 C.察哈尔抗日义勇军 D.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20.1935年,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领导发动的抗日救亡运动是()

中国近代史纲要选择题和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1、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P12-14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2.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12-14 半半社会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半殖民地半独立,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略称。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半殖民地的意思是国家有政府,但没有完全的主权,一些国家主权,比如我们国家的海关等被外国控制;半封建的意思是我们国家当时的经济特点是既有封建的小农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经济的意思。 3简述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许多矛盾P16第二节】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②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线上。 4、简述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P17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名族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②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解决生产力问题。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全套).

1.简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第一,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新的社会力量。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巴黎和平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试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 第一,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五四爱国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 第二,从运动规模和群众发动的广泛性上看,辛亥革命虽有许多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五四爱国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遍及了中国城乡。从卷入阶层看,工学商等都行动起来了。其规模之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从结果和影响看,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被军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没爱莫能助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此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5.试论中国共产党对于1924至1927年大革命的重要作用。 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第二,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第三,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为国民革命的发展、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第四,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此外,共产党人还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配合正规军作战,而上海工人的起义武装更是充当了解放上海的主力。 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所作出的独特的、重大的贡献,是当时人们所公认的。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一,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第二,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第三,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