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以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以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以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以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以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一、二章配套参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主要的理论来源是( B )。

A.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理论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资本主义庸俗政治经济学

D.重商主义理论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D )。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4、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时,必须联系( B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

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

5、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其物质的是( A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成

B、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关系

C、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6、社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 C )。

A、交换

B、消费

C、生产

D、分配

7、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 A )。

A、生产力发展状况和要求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C、科技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D、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

8、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 B )。

A、政治法律

B、生产关系

C、历史文化传统

D、伦理道德规范

9、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

成价值。”这段话说明(A )。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有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10、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B )。

A、软件磁盘本身

B、软件的有用性

C、购买软件的货币

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11、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D )。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2、马克思说:“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

是英国的资本家”。这句话是说明( C )。

A、使用是不同质的,可以满足不同的物质需要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但它并不反映任何生产关系

D、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

13、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A )

A、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14、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

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C )。

A、商品的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15、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 C )。

A、商品的有用性来表现

B、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D、商品的质量鉴定来体现

1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D )。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

C、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17、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C )。

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

18、商品的价值是( B )

A、生产商品的实际劳动耗费

B、商品中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C、生产商品的有用劳动耗费

D、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

19、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C )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20、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二、多项选择题

1、物质资料生产作为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简单要素有(ABC )。

A、劳动者的劳动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生产关系

E、生产力

2、社会生产力(ABDE )。

A、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B、反映着人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D、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E、包括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3、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是(ACDE )。

A、生产

B、市场

C、分配

D、交换

E、消费

4、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ABCDE )。

A、生产是起点

B、消费是终点

C、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环节

D、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

E、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5、生产资料所有制(ABCDE )。

A、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B、表明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C、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D、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E、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性质

6、政治经济学是(BDE )。

A、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B、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C、研究上层建筑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科学

E、为其他各种经济学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

7、抽象劳动是(ABCD )。

A、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B、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C、劳动的社会属性

D、历史范畴

E、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

8、简单商品生产包含一系列内在矛盾,它们是(ABDE )。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E、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政治经济学配套练习题(第三、四、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

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

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订5斤苹果

2、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自身也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

3、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A、纸币发行量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B、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D、纸币发行量限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4、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是()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5、货币的本质是()

A、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B、有使用价值的商品

C、有特殊用途的商品

D、能用来交换的商品

6、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商品的价格总额除以( )

A、各种商品的流通速度

B、同一商品的流通速度

C、不同货币单位的流通速度

D、同一货币单位的流通速度

7、社会再生产按照其规模来划分,可分为()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内涵再生产和外延再生产

C、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

D、生产关系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

8、资本积聚是指()

A、单个资本靠剩余价值资本化来扩大资本规模

B、单个资本靠剥夺小生产者来扩大资本规模

C、单个资本靠组织股份公司来扩大资本规模

D、单个资本靠兼并其它资本来扩大资本规模

9、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0、产业资本循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是()

A、流通阶段

B、销售阶段

C、生产阶段

D、购买阶段

11、资本周转速度()

A、与资本周转时间成正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反比

B、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C、与资本周转时间成正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D 、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反比

12、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 )

A 、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B 、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C 、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D 、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13、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是( )

A.简单再生产

B.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外延式扩大再生产

D.物质资料再生产

1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I (V+M )=IIC

B.I (C+V+M )=IC+IIC

C.II (C+V+M )=I (V+M )+II (V+M )

D.I (V+△V+M/X )=II (C+△C )

15、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I (C+V+M )= I (V+△V+M/X )+II (V+△V+M/X )

B.II (C+V+M )=I (C+△C ))+II (C+△C )

C. I (V+△V+M/X )=II (C+△C )

D. II (V+△V+M/X )=I (C+△C )

16、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特点是( )

A.生产规模在原有生产基础上扩大

B.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

C.剩余价值全部用于积累

D.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

17、依靠追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而使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是( )

A.简单再生产

B.外延扩大再生产

C.内涵扩大再生产

D.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18、扩大再生产中,M/X 表示( )

A.剩余价值中资本家用于消费的部分

B.剩余价值中资本家用于积累的部分

C.剩余价值中工人用于消费的部分

D.剩余价值中工人用于积累的部分

19、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 )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再生产

D.劳动力再生产

20、在?

??=++=++3000500m 500v II2000c 6000m 1000v 1000c 4000I 中,属于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是 ( ) A. Ⅰ4000c 与Ⅱ2000c B. Ⅰ(1000v+1000m )与Ⅱ2000c

C. Ⅰ(1000v+1000m )与Ⅱ(500v+500m )

D. Ⅰ4000c 与Ⅱ(500v+500m )

21、I (V+M)>IIC 公式是表示:( )

A.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B.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C.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D.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22、I (v+m )=Ⅱc 是( )

A.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B.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C.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3、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C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问题

D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24、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B.扩大再生产是简单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C.简单再生产包含扩大再生产

D.扩大再生产是简单再生产的前提

25、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第II部类是制造()

A.消费资料的部类

B.生产资料的部类

C.物质产品的部类

D.非物质产品的部类

26、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进行,其前提条件是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

A.必须大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

B.必须等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产资料

C.必须等于第二部类所需要的生活资料

D.必须等于第二部类对新增加的生产资料的需要

27、假定在扩大再生产的第一年,社会总产品的构成是:

I(4000C+1000V+1000M)=6000

II(1500C+750V+650M)=2900

又假定资本有机构成不变,资本家仅用剩余价值中的500来作为个人消费,其余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则部门间交换的价值总额是()

A.1600

B.2000

C.1500

D.3000

28、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以资本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B、以资本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技术构成

D、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为基础的资本价值构成

29、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全部资本中()

A、劳动对象所占比重增加,劳动资料所占比重减少

B、劳动资料所占比重增加,劳动对象所占比重减少

C、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加,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减少

D、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加,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减少

30、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A、商品生产

B、剩余价值

C、商品流通

D、市场交换

二、多项选择题

1、货币的职能有(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2、资本的流通公式与货币的流通公式的区别在于()

A、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B、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

C、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得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货币

D、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得使用价值

E、前者是先买后卖,后者是先卖后买

3、资本的基本特点有:()

A、增殖性

B、运动性

C、盲目性

D、返还性

E、风险性

4、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有(BE )

A、资本积累

B、资本积聚

C、资本输入

D、资本输出

E、资本集中

5、固定资本是()

A、以劳动资料的形式存在的资本

B、按照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将其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

C、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实现其价值全部周转的资本

D、在流通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资本

E、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6、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取决于()

A、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

B、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

C、生产资本的构成

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E、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7、产业资本循环的形式有()

A、固定资本的循环

B、流动资本的循环

C、货币资本的循环

D、生产资本的循环

E、商品资本的循环

8、产业资本循环所经过的运动阶段有()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循环阶段

D、周转阶段

E、销售阶段

9、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A.I(c+v+M)=I(c+△c)+Ⅱ(c+△c)

B.Ⅰ(c+v+M)=Ic+Ⅱc

C.Ⅱ(c+v+M)=I(V+△v+M/x)+Ⅱ(v+△v+M/x)

D. I(v+△v+M/x)=Ⅱ(c+△c)

E.Ⅰ(v+m)=Ⅱc

10、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A. Ⅰ(v+m)=Ⅱc

B. Ⅰ(c+v+m)= Ⅰc+Ⅱc

C. Ⅱ(c+v+m)= Ⅰ(v+m)+Ⅱ(v+m)

D. Ⅰ(c+v+m)= Ⅰ(v+△c)+Ⅱ(c+△c)

E. Ⅰ(v+m)>Ⅱc

11、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

A.劳动力的补偿

B.价值补偿

C.物质补偿

D.精神补偿

E.消费资料的购买

12、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理论前提是()

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实现

B.社会生产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C.社会生产分为第I部类和第II部类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C、V、M三部分构成

E.社会产品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13、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的区别在于()

A.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

B.只包括生产消费,不包括个人消费

C.只包括资本流通,不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D.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E. 上述选项中的A、D是正确的

14、实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有()

A.追加的生产资料

B.追加的货币准备金

C.追加的消费资料

D.追加的折旧基金

E.追加的后备基金

15、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 )

A.第Ⅰ部类内部的交换 B.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

C.两个部类之间的交换 D.三大产业之间的交换

E.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换

三、计算题

1、某资本家拥有资本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是4:1,剩余价值率是150%,该资本家将剩余价值的60%用于积累,请计算:

(1)该资本家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是多少?

(2)积累后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是多少?

2、假定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在一年中生产的社会总产品构成如下:

I (4000C+1000V+800M)=5800

II(1800C+900V+900M)=3600

请计算:

(1)两大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分别是多少?

(2)两大部类的剩余价值率分别是多少?

3、、某资本家投资15万元经营生产,其中10万元建筑厂房、购买机器和工具等,使用期限为10年;2万元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3万元购买劳动力。流动资本年周转5次,剩余价值率100%。请计算:

(1)资本的有机构成是多少?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是多少?

(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

(4)该资本家一年获得多少剩余价值?

(5)年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四、简答题

1、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货币的职能有哪些?

2、简述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

3、简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4、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5、什么是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什么?

6、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要经过哪几个阶段?采取哪几种职能形式?

7、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两大部类产出各自的平衡关系如何才能成立。

五、论述题

1、简述加快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

2、怎样认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3、论述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

配套练习题(第三、四、五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C

5、A

6、D

7、A

8、A

9、D 10、C 11、B 12、D 13、A 14、A 15、C 16、D

17、B 18、A 19、B 20、B 21、D 22、B 23、D 24、A

25、A 26、A 27、A 28、B 29、C 3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DE

3、ABDE

4、BE

5、ABC

6、ABCDE

7、CDE

8、ABE

9、ACD 10、ABC

11、BC 12、CD 13、ADE 14、AC 15、ABC

三、计算题

1、解:(1)V=100×1/5=20(万元)

M=M`.V=150%×20=30(万元)

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30×60%=18(万元)

(2)按4:1的比例追加资本后:

V=20+(18×1/5)=20+3.6=23.6(万元)

积累后的剩余价值=23.6×150%=35.4(万元)

2、解:(1)I:4000c:1000v=4:1

II: 1800c:900v=2:1

(2)I:800m/1000v=80%

II: 900m/900v=100%

3、解:C=10+2=12(万元)V=3万元

(1)资本有机构成=12万元:3万元=4:1

(2)固定资本=10万元流动资本=2+3=5(万元)

(3)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10万元×1/10)+(5万元×5)]/15万元=1.73次

(4)年剩余价值量=(3×100%)×5=15(万元)

(5)年剩余价值率=15万元/3万元×100%=500%

第十一章配套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加速资本集中的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是:( D )

A. 价格和利润;

B. 工资和利润;

C. 竞争和垄断;

D. 竞争和信用。

2、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会自然而然地引起:( B )

A. 竞争;

B. 垄断;

C. 利润集中;

D. 利润趋于平均化。

3、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 D )

A. 帝国主义;

B. 军国主义;

C. 垄断资本;

D. 金融资本。

4、垄断资本摄取垄断利润的最重要手段是:( B )

A. 大资本兼并小资本;

B. 垄断价格;

C. 垄断生产;

D. 政府干预。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C )

A.国家垄断社会生产的全部;

B. 国家垄断市场;

C. 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

D. 国家兴办国有企业。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基础产生的标志是:( A )

A. 凯恩斯主义;

B. 货币主义;

C. 帝国主义;

D. 罗斯福新政。

7、下列中不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微观经济管制的选项是:( A )

A. 货币政策管制;

B. 反托拉斯法;

C. 社会经济管制;

D. 公共事业管制。

8、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 C )

A. 增发货币;

B. 降低利率;

C. 增加财政支出和减税;

D. 增加税负和削减财政支出。

9、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是:( A )

A. 削减财政支出;

B. 增加财政支出;

C. 减税;

D. 提高利率。

10、凯恩斯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为:( D )

A. 市场萧条;

B. 工厂开工不足;

C.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 有效需求不足。

二、多项选择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是:( BDE )

A. 国家不干预经济;

B. 国家干预经济成为经常现象;

C. 国家的经济职能向直接管理企业发展;

D. 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市场机制紧密结合在一起;

E. 在所有发达资本主义都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包括:( ACDE )

A. 国有企业;

B. 私人企业;

C. 国私共有合营企业;

D. 国家通过政府采购等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E. 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

3、资本主义国家的微观经济管制类型主要是:( BCE )

A. 财政政策;

B. 反托拉斯法;

C. 公共事业管制;

D. 货币政策;

E. 社会经济管制。

4、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主要是:( ABCDE )

A.实现充分就业;

B. 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

C. 平抑经济波动;

D. 谋求稳定的国民经济增长;

E. 改善国民福利。

5、资本主义国家实施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 ABDE )

A. 利率;

B. 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C. 税收;

D. 再贴现率;

E. 公开市场业务。

三、简答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国家资本主义产生的物质基础;

(2)战后经济恢复,要求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为克服经济危机,需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求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简述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答案:(1)外部性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2)市场运行主体行为目标具有短视性;

(3)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4)市场调节会造成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

答案:(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国有企业是典型形式;

(2)国私共有合营企业;

(3)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4)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

4、资本主义国家调节干预经济主要有哪些手段?

答案:(1)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3)产业政策;(4)收入政策。

5、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有哪些?

答案:(1)谋求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2)实现充分就业;(3)谋求稳定的经济增长率;

(4)平抑经济波动;(5)稳定物价,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6)改善国民福利。

四、论述

1、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2、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3、试述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第十二章经济全球化配套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经济全球化赖以存在的资源配置机制是:()

A. 生产社会化;

B. 贸易全球化;

C. 计划经济;

D. 市场经济。

2、传统的国际分工是一种:()

A. 没有分工;

B. 水平型国际分工;

C. 垂直型国际分工;

D. 家庭式分工。

3、经济全球化的矛盾反映的是:()

A.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的矛盾;

B.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 市场供求矛盾。

4、从生产关系角度看,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

A. 国际分工不断深化;

B. 资本主义关系的全球化;

C. 生产的全球化;

D. 贫富差别的全球化。

5、从生产力角度看,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

A. 生产社会化发展的更高阶段;

B. 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

C. 贫富差别的全球;

D. 剩余价值的全球化。

二、多项选择

1、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为:()

A. 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

B. 全球生产经营网络形成;

C. 金融国际化趋势增强;

D. 国际合作与联系日益加强;

E. 贸易保护主义合法化。

2、引起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主要有:()

A. 科学技术的进步;

B. 跨国公司的发展;

C.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D. 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各国的选择;

E. 全球贫富差别的显现。

3、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新挑战是:()

A. 对国外资本的过度依赖;

B. “数字鸿沟”的出现;

C. 冲击国内市场;

D. 冲击国内产业;

E. 降低国内政策的有效性。

三、简答题

1、经济全球化有哪些主要表现?

2、引起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有何影响?

4、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何影响?

5、简述经济全球化中的金融全球化。

四、论述题

1、试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2、试述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3、试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一、单选题

1、空想社会主义者:()

A、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B、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C、看到了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D、找到了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E、具备科学实践的品格

2、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A、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萌芽

B、是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党章

C、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D、揭示了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E、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A、是按照圣西门、傅立叶的构想建立起来的

B、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

C、同以往的社会变革一样,是一种生产关系的变革

D、是在否定以往剥削制度基础上,社会所做出的必然选择

E、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的

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率先在落后国家建立:()

A、违反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B、是由于这些国家阶级矛盾特别尖锐

C、是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基础理论和上层建筑都腐朽没落

D、是由于当时的国际、国内条件等因素共园作用的结果

E、是由于这些国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5、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

A、是因为时过境迁,马克思主义不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B、是由于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是为了与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相区别

D、是由于传统的社会主义人们失去信心

E、是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强调从本国国情出发

二、多选题

1、社会主义:()

A、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一种思想体系,一种社会制度

B、是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内

C、它又表现为一种现实的运动

D、作为理论,其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E、它第一次揭示了工人阶级的贫困状况

2、空想社会主义:()

A、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B、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C、看到了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D、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E、不具备科学实践的品格

3、剩余价值规律:()

A、揭示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秘密

B、工人创造的价值大于自身的价值

C、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范畴

D、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

E、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抗性

4、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是由于:()

A、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B、人口多,底子薄,

C、生产力落后因素的制约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

E、封建思想文化的惯性作用

5、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般特征可概括为:()

A、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B、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建立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和所有制结构

D、实行与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所有制关系相适应的分配形式

E、建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一、1、A 2、E 3、E 4、D 5、E

二、1、ABCD 2、AE 3、ABCDE 4、ACD 5、ACDE

三、简答题

1、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探索过程?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经济文化教育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由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时期

B.不成熟、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C.成熟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D.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向发达的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C.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

A.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

B.提高经济效益

C.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D.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4.我国现阶段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的要求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要求

C.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规律的要求

D.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的要求

5.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多种所有制经济

B.混合所有制经济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D.股份制经济

6.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的地位是()

A.与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相同

B.居于主体地位

C.非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D.不占据绝对优势

7.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

A.外资经济及中外合营经济

B.个体经济及私营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份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

8.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A.主要体现为量的优势

B.主要体现为质的提高

C.主要体现为有竞争力

D.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9.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

A.简单化

B.市场化

C.多样化

D.具体化

10.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

A.按需分配的原则

B.按资分配的原则

C.按劳分配的原则

D.按要素分配的原则

1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应当与()

A.按需分配相结合

B.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C.大体平均分配相结合

D.按年龄和性别分配相结合

12.我国现阶段个体工商业者的收入主要是()

A.按劳分配收入

B.剥削性收入

C.劳动力价值收入

D.个体劳动收入

参考答案:1.B 2.D 3.C 4.B 5.C 6.B 7.D 8.D 9.C 10.C

11.B 12.D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

C.消灭剥削

D.消除两极分化

E.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

2.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原因在于:我国生产力() A.发展较快 B.水平相对较高

C.总体水平低

D.发展不平衡

E.呈现出多层次性

3.我国现阶段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优越性在于()

A.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

D.有利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E.有利于制止通货膨胀

4.非公有制经济()

A.是我国所有制结构的主体

B.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D.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性质

E.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5.按劳分配()

A.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B.体现着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

C.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上的实现

D.体现着消灭剥削、实现平等分配的要求

E.意味着在消费品分配方面还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

6.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

A.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B.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

C.按劳分配是惟一的分配方式

D.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E.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相结合

参考答案:1(A.B.C.D.E) 2(C.D.E) 3(A.B.C) 4(B.C.D) 5(A.B.C.D.E) 6(A.B.D)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说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简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

4.简述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5.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6.简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要求。

7.怎样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四、论述题

1.试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2.试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五.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1958年,我国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生产力上,我们提出要在15年内超过英国、赶上美国;在生产关系上,我们盲目求纯,追求“一大二公”。薄一波同志在他的回忆录《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讲述了1958年10月发生在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的一件事。这个乡的党委书记在大会上宣布:11月7日是社会主义结束之日。11月8日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日。会一开完,大家就上街去拿商店的东西,商店的东西拿完后,就去拿别人家的:你的鸡,我可以抓来吃;这个生产队种的菜,别的生产队可以随便跑来挖。小孩子也不分你的我的了。只保留一条:老婆还是自己的。这位乡党委书记说:不过这一条,还得请示上级。可见当时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极度混乱。请针对该案例谈谈你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

(答案提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变革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我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而且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多层次性,这决定了我们在生产关系上还不能盲目求纯,追求“一大二公”,决定了我们还不能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甚至直接进入到共产主义阶段,我国现在还只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该案例所述事件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超越了我国现时所处的历史阶段,必然会受到客观经济规律的惩罚。)案例分析二:在对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上,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普遍坚持“一大二公”的标准,认为公有制的范围越大越好,公有化的程度越高越好,急于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急于扩大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比重。在经济体制改革前的197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的比重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占77.6%,集体工业占22.4%,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为0。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请针对该案例谈谈你对我国现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认识。

(答案提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我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而且发展不平

衡、呈现出多层次性,这决定了我们在生产关系上还不能盲目求纯,追求“一大二公”,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还只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并存、共同发展。评价一种所有制结构是否合理是否优越,不是看它的公有制的范围和公有化的程度,而是要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特别是要坚持生产力标准。该案例所述事件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脱离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必然会受到客观经济规律的惩罚。)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一.单选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

A.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是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商品经济

C.是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基础,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商品经济

D.是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又具有特殊性的商品经济

E.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宏观调控间接化,市场管理法制化

2.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作用的机制,其体系中最基础的是

A.供求机制

B.竞争机制

C.优胜劣汰机制

D.调节机制

E.价格机制

3.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要求

A.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

B.发展和完善产权市场

C.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规范市场行为和秩序,创造平等竞争环境

E.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

A.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B.实现社会总量资源配置

C.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D.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E.充分保护劳动人民的合法权益

5.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是A.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B.1982提党的十二大

C.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

D.1992年党的十四大

E.1996年党的十五大

二、多选题

1.社会主义经济之所以也是市场经济,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A.内部因素的制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分工

C.经济利益的差异

D.改革开放

E.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经济形式

2.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机制功能的发挥呈现如下两个特点:

A.实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

B.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与政府导向结合在一起

C.在经济利益调节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与社会协调结合在一起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第一章: 1.试述商品的两个因素、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经济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试述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第二章: 1.试述货币的五种职能及其关系。 2.试述货币流通规律。 3.试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4.利用已学原理说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年内商品价格总额为120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0亿元,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2500亿元。根据经验统计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1500亿元。 试计算:(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 (2)纸币每元贬值了多少?纸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 (3)请写出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公式。 (4)通过上述的计算,说明纸币流通规律与货币流通规律的关系是什么? 第三章: 1.试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条件。 2.试述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及其关系。 3.试述生产劳动的内涵。 4.试述工资的本质。 5.某资本家纺织厂原来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产率月生产棉纱10000斤。投资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面价值60000元,平均使用年限5年;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16000元;雇佣工人50人,每月平均工资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而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消耗按比例增加外,其它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 试计算:(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 (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 (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第四章: 1.试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决定和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2.试述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与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3.试述资本积累、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关系。 第五章: 1试述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关系。 2.比较剩余价值率与年剩余价值率。 3.计算题 (1)某企业有机器设备100,000元,平均使用年限20年;厂房建筑物30,000元,平均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社会的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D ) A. 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B. 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3.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执行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 )商品交换 A.用现金购买商品 B.交纳税款 C.付房租 D.发工资 4.通货紧缩的迹象是(B) A.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上涨 B.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下降 C.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增加,物价普遍下降 D.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上涨 5.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A )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6.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A )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B.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 D. 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7. 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C) A.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价值 C.创造了新的价值 D.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8.剩余价值(C)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B )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货币是一般财富的代表 10.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B)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1.资本有机构成是指(C)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1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C )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0-05-23 06:31:56| 分类:经济|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4、企业经济行为: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二、不定向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是( B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商品的有用属性 D、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 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BCD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3、划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 B ) A、所有制形式 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C、企业内部的现代化程度 D、企业对人、财、物的利用程度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BCDE ) A、厂长负责制 B、产权清晰 C、权责分明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三、判断题: 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2、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是调节货币量。(∨)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7、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 8、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承包经营责任制。(× ) 9、为了扩大出口,我国应当主要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 10、调节经济总量,就是调节总产量。(× ) 四、填空题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附答案.

第一章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 第二章商品 1、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

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它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 2、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 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中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物品虽然既有使有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所以,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其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提供了交换的必要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供了交换的标准、尺度。(2)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3)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归买者或卖者中任何一方所有,而只能分别归于买方和卖方。这是因为,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卖方),他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而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出不是供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并让渡过去;对于商品买方来说,他购买的目的是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此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汇总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3.商品是 A劳动产品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 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D贮藏手段 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 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D经过商品交换 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 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 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 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商品价值 B.劳动力自身价值 C.剩余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解释下列名词 1 所有制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 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 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 产权 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 益性。 4 产权制度 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 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②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 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性质。 6 制度创新 ①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排。 ②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利润。 ③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制度均衡,又到新的创新…… 一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 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 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 分) 1、生产力是() 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生产物质的能力 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D、世界经济走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 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 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 5 、1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7 、资本积聚()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8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 W?P? W’— G’ B. W? P? W’— G’·G— W

C. P? W’G’·G—W?P D. G’— W? P? W’ ) 9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a 、价值手段与流通 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10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32 分) 1、货币是() 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F、国际货币 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A、竞争规律 B、供求规律 C、盈亏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生产社会化,是指() 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C、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D、生产工具的社会化 E、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F、产品的社会化 5、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政治经济学_习题集(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政治经济学》(编号为01013)共有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判断分析题,计算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D、社会生产方式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物质资料的生产 D、社会关系的生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 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忙的规律 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 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 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4.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 B、交换 C、分配 D、消费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方式 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6.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与价值 C、价值与交换价值 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 7.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 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 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 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 8.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

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 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 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 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 9.价值的本质是()。 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 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 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 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 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11.商品二因素决定于()。 A、商品的内在属性 B、具体劳动 C、抽象劳动 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 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 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13.价值的源泉是()。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劳动和土地 1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 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 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 D、以上都不是 16.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 A、商品二因素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7.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A、价值决定价格 B、供求决定价格 C、竞争决定价格 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8.货币的本质是()。 A、媒介商品交换 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 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 19.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 A、想象的货币 B、实实在在的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纸币 20.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这表明()。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B交换关系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 2划分经济时代和衡量人类控制自然能力并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生产资料【】 3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A价值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D按比例发展规律【】 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 C社会分工的出现D私有制的产生【】 5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换算的比例是 A商品生产者在交换中协商决定的 B商品生产者在长期交换实践中自发确定的 C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D这两种劳动的不同特点决定的【】 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货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7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B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C年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D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 8个别资本家或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D年剩余价值【】 A工人出卖劳动所得到的货币额 B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的货币额 C工人购买到生活资料和服务的货币额 D工人生产出的商品价值实现的货币额【】 1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生产盲目扩大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11资本周转时间是指 A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B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 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D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2年剩余价值率是 A年剩余价值与固定资本之比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政治经济学试题(附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体力劳动为尺度 B. 脑力劳动为尺度 C.简单劳动为尺度 D. 复杂劳动为尺度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成正比 B.联系不大 C.成反比 D.无直接联系 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7、.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8、.下列费用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 A、保管费 B、运输费 C、包装费 D、广告费 9.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 A.一般产品生产过程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C.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D.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10.超额剩余价值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商品的价值高于商品价格的差额 D.商品的价格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 1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A.社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B.部门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C.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D.行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12.货币资本循环用公式表示是() A.P… W′— G′— W … P B.W′— G′— W … P… W′ C.G — W — G … P … W D.G — W … P … W′— G′ 13.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一个国家利息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历史和道德 B、生活习惯和法律观念 C、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D、商品的供求关系 14.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15.20世纪中叶兴起的混合联合公司是 A、一个部门中从事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B、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C、从事同类产品和相关产品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D、从事跨部门跨行业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16.股票价格是() A.股票的票面金额 B.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C.公平收入的转化形式 D.股票收入的资本化 17.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是

政治经济学习题库(精心整理)

政治经济学 一、单选题 1. (2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A. 生产的相对过剩 B. 通货膨胀 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 通货紧缩 答案 C 2. (2分)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 A. 它的价值可还原为生活资料的价值 B. 价值决定中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C. 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商品 D. 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答案 D 3. (2分)资本主义社会最简单、最普通和最基本的关系是 A. 阶级关系 B. 商品交换关系 C. 金钱关系 D. 竞争关系 答案 B 4. (2分)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 A. 物质生产部门 B. 非物质生产部门 C. 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 D. 社会总产品 答案 D 5. (2分)在一切社会里,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是 A. 价值 B. 使用价值 C. 货币 D. 交换价值 答案 B 6. (2分)决定一个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的经济规律是 A. 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 B.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 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 D.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答案 C 7. (2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A. 是各自独立的两种劳动 B. 是先后不同的两种劳动 C. 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D. 是既有差别又有矛盾的两种劳动 答案 C 8. (2分)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 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 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 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 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答案 D 9. (2分)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 A. 作为贮藏手段可以自发调节货币的流通量 B. 一般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C. 不能起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D. 可以起蓄水池作用 答案 C 10. (2分)计件工资是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答案 A 11. (2分)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 A. 是由工人创造的 B. 是由资本家积累的 C. 并不仅仅是由工人创造的 D. 是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创造的 答案 A 12. (2分)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形态是 A. 商品资本 B. 货币资本 C. 生产资本 D. 银行资本 答案 C 13.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A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 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B )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A )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C) 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 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 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 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 6、商品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C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商品价值 c、劳动力自身价值 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 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 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 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 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 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 12、商业利润来源于()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同一生产部门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 a、社会价值 b、平均利润 c、生产价格 d、成本价格 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 d、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政治经济学练习册计算题答案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现假定某国当年要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000亿元,其中赊销商品价格总额为450亿元,当年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600亿元,其中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350亿元,该年市场上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为6次,若发行纸币400亿元,试计算: (1) 当年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 2000450600350 6 300-+-= = (2) 纸币贬值后,每元纸币价值多少? 300 4000.75= = 第三章 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 1、某资本家纺织厂原属于社会中等生产条件,月产棉纱1万斤。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价值 6万元,一年耗费1.2万元;每月消耗原材料价值1.6万元;雇佣工人50名,每人月工资80 元,剩余价值率100%。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劳动生产率比社会一般企业劳动生产率高50%,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按比例增加外,其他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问:①每斤棉纱社会价值是多少?②该资本家本月获多少超额剩余价值?③本月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流通中的纸币总额属量 流通中所必要的货币金金属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

()'112000/1216000 17000 50804000 4000100%4000 170004000400025000c v m v m w c v m =+=+==?==?=?==++=++=首先计算一个月的面纱的总价值 机器设备的耗费劳动对象的耗费 元 每斤面纱的价值=25000/10000=2.5元 ()()2 2.210000 1.5 2.5 2.2150004500????=?=-?=面纱的个别价值=1000+16000 1.5+4000+4000=33000 面纱的社会价值=10000 1.5 2.5=37500元 超额价值=37500-33000=4500元 1000+16000 1.5+4000+4000或者:每斤面纱的个别价值=超额价值元 ()'34000450085008500212.5%4000M m m v =+====元 2、某纺纱厂,机器设备价值23万元,每年机器设备损耗1万元,耗费原材料 价值15万元,工人工资总额2万元,工人一年生产的产品总价值为22万元。试问:①该厂一年生产多少剩余价值?②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 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社会再生产就其容来讲包括( C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辨析题 1.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参考答案: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生产商品的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与其他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与其他劳动相同的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生产价值。具体劳动是同自然物质结合起来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的。 2. 借贷资本家得到的利息应该相当于平均利润。 参考答案: 此观点不正确。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资本。借贷资本是一种商品资本,同时也是一种所有权资本。同一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发生分离,从而取得了双重存在。对于借贷资本家来说,它是所有权资本,他要求得到利息;对于职能资本家来说,它是职能资本,他要求获得经营利润。但是,双方的要求需要从企业的经营利润中共同获得。于是,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一般而言,利息率都介于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 3. 资本集中是个别资本增大的主要途径之一。 参考答案: 此观点是正确的。 资本集中是指由若干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资本集中是扩大单个资本总额的一种形式,资本集中不会增大社会的资本总额。资本集中在现实中往往采取股份制的形式。 二、简答题 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具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反映了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部门,由于生产的使用价值不同,各自生产一单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不同。一种商品与任何他种商品的交换比例,决定于它们的价值比例,而价值比例最终归结为不同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好相等,他的劳动耗费就可以通过交换全部得到补偿。如果他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的劳动耗费就无法在交换中得到完全补偿。如果他的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他不但能使自己的劳动耗费全部得到补偿,而且还会在交换中获得一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超过其个别劳动时间的余额。 2.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所有制结构单一,公有制经济处于绝对垄断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受到排斥,几乎从经济生活中完全消失。 (2)决策权高度集中,几乎所有重要的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都集中于国家手中,企业和个人缺乏自主权。 (3)信息的交流是借助于行政隶属关系在上级与下级之间进行的,主要限于集中的纵向传递。 (4)通过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计划内容上以实物计划为主,实物指标的完成情况成为评价、考核各级行政部门与企业绩效的主要标准。 3. 简述什么是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