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球公转自转动画演示

地球公转自转动画演示

地球公转自转动画演示

地球公转自转动画演示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第3节《地球的自转》教案

【课题】七上第一章地球第3节地球的自转(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学会简单的区时计算,了解国际日期变更线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课标解读】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有意用“地理现象”代替“地理意义”,其目的是降低学习难度。可理解为学生能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运动,也可理解为地球运动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即如果学生能够用地理现象(哪怕是一种)说明地球的自转,或者说学生能够说明哪些地理现象(哪怕是一种)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可以说就达到了“课标”的要求。 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小学学过的知识,已能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感悟到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但仍然需要克服学生空间思维的不足,通过不断地演示、观察、纠错,来克服观察视觉带来的干扰,形成正确稳定的空间认识。在本课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宜采用小组合作、动手画图的方式,主动交流,教师尽可能结合实例,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地理的价值。 【教学目标】 1.了解地区的时间差异产生的原因,理解感悟时时区、区时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含义。 2.通过读图分析,总结出简单的区时计算和日期变更的相关技巧和方法。 3.学生能举例说出国际日期变更线在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点:运用简单工具演示地球自转,感悟时间的差异。 ◎教学难点:用简单方法推算时差,举例说出国际日期变更线在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作用。【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当堂评价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读图思考、讨论分析。 【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自转习题(2)(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习题 一、选择题 1.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A.12小时 B.24小时 C.1年 D.36小时 2.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都绕着地球转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3.读图,判断图中A地在B地的方向是() A. 正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正北方向 D. 东南方向 4.给朋友发电子邮件,顺便问他们当地当天昼夜长短情况,结果甲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长6小时,乙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长4小时,丙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短10小时。据此回答甲、乙、丙朋友所处的纬度,从低向高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 5.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 D.时刻相同 6.地球自转的现象是 (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昼夜交替 D.五带的划分 7.随着地球的自转,在东西方向上由于经度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间为() A.一天 B.区时 C.地方时 D.北京时间 8. “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日”是指() A.15小时 B.20小时 C.24小时 D.36小时 9.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的速度约为() A.2000千米/小时 B.1666千米/小时 C.3000千米/小时 D.2555千米/小时 10.下面四幅图中,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 11.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A.赤道 B.地球公转轴 C.极点 D.经线和纬线 二、读图综合题 12.读下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太阳光线的照射情况,在图上画出晨昏线,并用斜线画出夜半球; (2)、图上昼夜半球的界线是____________线(晨、昏); 13.读下图,完成问题

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名师精编教学设计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课标要求】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运用地球仪(或简单的器具)演示地球自转,并感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2.运用简单工具演示昼与夜和昼夜更替,并感悟其产生的条件及晨昏线的存在。3.用简单方法推算时差,用实例说明生活中应具备的基本的时差知识。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通过小学阶段对地理知识的 转。

图上补画地轴、南北极点、自转图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结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绕轴中心:地轴 学生观察思考:

理,另一方 面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大家通过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观察还有没有发现,不同的地 点经历的时间不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处在不同的晨、午、昏、 夜等时间,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呀?下面我们就 推算 释说明。(图 否学以致用,来解释其他的地理现象呢?

利用简易时区划分图判断各地时间 围绕 【当堂达标】 1、下列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昼夜交替现象 2、昼夜交替的周期() A.12小时 B.24小时 C.一年 D.36小时 3、下面四幅图中,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4、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如:在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 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②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 ③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 ④北京人到新疆去开始很不适应,原因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时,新疆太阳还老高,大家都还要工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教学反思】 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地球的自转有了基本的了解,所以本节课主要是从操作实验和动画演示两个方面来加深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地球自转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的理解和掌握。基于这点目标我认为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氛围较浓,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始终是和谐的,教学思路较为清晰,有流畅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流程。但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小组合作演示和探讨问题只记住了一些简单的规律,结合图形灵活运用的能力较差; 2、学生不会从演示和图形的理解中总结规律;

初中地理七上《第三节地球的自转》教案

第3课地球的自传教学目标 1、了解昼夜更替现象的原因。 2、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几个现象。 3、联系日常生活,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的现象 教学用具 大地球仪,小地球仪,手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我们每天早晨起床上学,晚 上休息,有哪位同学想过,什么原因导致了昼夜不断的更替。今天就来学习一下。 2、(拿出手电筒和大地球仪要求学生演示 昼夜的更替) (提问你们找出昼夜更替的原因了吗? (提问)如果地球不转了,昼夜还能更替吗?还存在昼夜现象吗在地球上? (讲解)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形状所致,因为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因此出现了昼夜现象,而昼夜的更替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一定要分清楚两个概念。 板书: 一、昼夜更替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地球自转的几个特点(读课本11页,找出自转的方向、周期。 (引导)地球自转的方向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是不同的,如从中间和南北极。首先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的位置,用红点标出,然后一个同学用手电筒照着地球仪,另一个转动地球仪,其他同学观察中国所在的位置的昼夜变化。 齐答: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不能 学生不能回答 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得出结论: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 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小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

(总结)从赤道观察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是顺时针,可以总结为北逆南顺。但是都是自西向东。 板书:二、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天(24小时) (转呈)因为的确自转的方向,东面的 人总是比西面的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 东边的时间比西面的时间要早,这就引 起了时间的不同。 板书:三、时间的差异 (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和地球的经度 推算时间和经度的规律) (总结)这种因为经度不同而形成的时 间称为地方时,还有一种国际通用的时 间,这一点是选学内容,有兴趣的同学 可以去看一下。这里有几句话可以帮助 记忆 自西向东绕轴转 一圈便是一整天 北逆南顺看时针 方向判定它指点 昼夜交替它形成 东早西晚辩时间 作业设计转方向,几个同学配合从不同位置观察。 学生用地球仪演示,当中国处于白昼时,美国的位置,正好是黑夜,由此得出全球的时间不相同 根据12页的活动,得出每小时地球自转15°,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

第三节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1.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这是因为( B ) A.太阳和星星围绕着地球转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D.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转 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B ) A.一小时 B.一天 C.一个月 D.一年 昼夜更替 3.关于昼夜现象产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昼夜现象的产生和地球的大小有关 B.昼夜现象的产生和地球本身不透明有关 C.昼夜现象的产生和太阳的照射有关 D.昼夜更替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4.地球自转形成了( C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变化 C.昼夜的更替 D.地球上的五带 时间的差异 5.2019年1月28日(除夕)22时,全球华人同步参与央视春晚微信抢红包,法国巴黎的华人同时参与则是当地时间14时,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D )

A.四季的变化 B.月球公转 C.地球公转 D.地球自转 6.关于地方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C.同一纬线上,地方时相同 D.相对位置偏东的地方时间要晚些 7.下列对日界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东侧为东经度 B.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C.日界线就是180°经线 D.日界线西侧为西十二区 1.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作自转 B.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作自转 C.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东向西旋转 D.地球在一天中转过两周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D ) 3.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的速度约为( B ) A.2 000千米/小时 B.1 667千米/小时 C.3 000千米/小时 D.2 555千米/小时

初中地理七上《第三节地球的自转》教案_1

13 地球自转教案1 课型:新授 课标要求: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2、学会使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启发法 教具:多媒体、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1 导入课题 假设活动1阳光照在地球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假设活动2地球转动时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两个活动引出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 学习过程 (一)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衔接过渡:地球时刻不停在自转,现演示地球仪,请注意观察 观察与发现:地球绕着在不停的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周期是。 思考: 1.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 2.你能举例说明,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在自转? 学生讨论交流:交流生活中发现自转的实例 (二)昼夜交替 提出问题:1,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2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有没有昼夜?(区分昼夜和昼夜交替现象并引出昼夜产生的原因) 学生回答略 讲述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会产生昼夜现象。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画图解释晨昏线) 学生活动观察发现,画出自转方向,他颜色的笔画出来,判断是晨线还是昏线。(帮助学生对晨昏线的判断) 讲述地球不停自转,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所以昼夜交替的原因是?

学生回答:得出结论 讲述昼是指白天,夜是黑夜,那么黑夜和白天的周期是?学生回答略 活动一:观察南北两极地球自转的方向完成要求 教师:让学生演示地球仪 学生活动:在图上画出自转方向,得出结论。 活动二模拟演示地球上的昼夜交替 教师: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的位置 学生演示:记录演示结果,理解昼夜变化的规律。 收获平台:让学生交流学习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当堂达标:完成地理助学p13 教学反思:让学生亲手演示,体验地球自转的意义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1.3《地球的自转》(20200729150937)

《地球的自转》 本部分内容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但其中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考试试题中涉及此基础知识的比例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这里得到解决,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帮助学生彻底解决此基础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2.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特征,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晨昏线的含义。 【教学难点】 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1.课前准备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自转的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3.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 2.小时侯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

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学生都能回答出来。 2.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 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 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 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 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说明:这里强调几个时间点:日出(晨)、中午、黄昏、子夜。

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 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 一、教学内容 选自(浙江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七年级第二册。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学生在小学和七年级第一册对静态地球的认识及九大行星绕日运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以及由此体验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的规律,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地球的公转做好准备。是学生对地球原有认识的沿伸(从原来认识的静态的地球——到动态的地球)。 三、学生分析 我校地处衢江区的山区,学生对天文、地理方面知识了解的比较少;初一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也较弱。但学生对天文方面知识有浓厚的兴趣。 四、设计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突出科学探究体现科学本质,注重学生发展。) 本课的设计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动作(活动),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将个体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分为同化、顺应、平衡和自我调节等环节。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故本人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对当前知识有效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努力体现如下特征: 1、强调创设情境并使学生进入情景。 2、强调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活动。

3、强调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研究。 4、强调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利用小组合作模拟形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喜悦与乐趣。 5、强调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特征。 2、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和讨论。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的含义及昼夜交替周期。 3、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乐于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六、教学用具 地球仪、十字方向标、矿烛、火柴、白色的乒乓球十四组,地球自转及昼夜现象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激发引入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你们对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有多少呢? 生:-------------------------。(学生依靠以前所学所接受的知识进行回答,内容很丰富。)师:同学们对地球了解的确实不少,现在我有一个问题哪个同学是否能帮我解疑?我们常看到太阳周而复始地东升西落,是太阳绕地球旋转造成的吗? (常见的先入错误概念与科学的正确概念发生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不对,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师:地球究竟是如何自转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究《地球的自转》。(二)探究(1)地球的自转

高中地理第三节地球的自转教案1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 一、课程标准 ●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标准解读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本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条“标准”中的行为动词用“分析”,表明对本条“标准”的要求要从义务教育阶段了解现象的层面,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 地球同时存在着不同的运动形式,如绕地轴自转、绕太阳公转、随太阳参与银河系的运动等。即使是公转也不只是简单地绕太阳作椭圆运动,而是绕日地质心运动,同时也绕月地质心运动。在中学阶段,一般只研究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绕地轴自转和绕日公转。 要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 本条“标准”要求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因此,不仅要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且,后者更为重要。其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因涉及较深的物理知识,“标准”没有制定要求。 (2)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的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3)教学目标 ●说出地球自转的概念,能从不同角度的图形中辨别地球自转的方向。 ●识记地球自转的周期;比较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差异。 ●用示意图说明地球自转速度的纬度差异。 ●能用地球仪演示昼夜交替的产生;说出太阳日在实际生活应用中的意义。 ●说出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向的规律,列举生活中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的事例。 ●说出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会进行地方时和区时的换算。 (4)教学方法 ? 演示法、图示分析法、比较法 二、知识结构 中心 概况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周期日,长小时分4秒,而1太阳日是地球自转所需的时间。 速度角速度为/时。地球表面除点外都相等 线速度从向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 导致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地理意义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偏向力随物体的运 动速度的增加向,随纬度的增高而。 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时,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西经反之。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分钟。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