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哲学基础哲学名词解释

哲学基础哲学名词解释

哲学基础哲学名词解释
哲学基础哲学名词解释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或理念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

2】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形式之一。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规律、属性、潜意识、灵魂、精神、信息、规律等看作是意识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意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因此,在主观唯心主义者看来,主观的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眼中看到的世界的事物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注意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者的主观意识指的是自然规律等内在非物质的总和,不是简单指人类思维。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客观唯心主义承认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强调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本体”,是内生于客观世界自身的,而且这种“精神本体”又都不约而同地带有“事物规律”的含义,这就使客观唯心主义常常不自觉地走向自然,走向客观。

3】唯物主义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哲学里关于本体论的一种基本观点。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4】先验知识

先验知识priori knowledge是先于经验的知识。在哲学上,它使人联想到下述思想:人类头脑包含有若干内在的特征,它可为人类理性和悟性提供基础。

康德本人对这个当时还特属于他自己哲学的概念做过两方面的基本定义:“我将所有那些不是与对象有关,而是与我们关于对象之认识方式有关的认识,只要它们是先天可能的,都称作‘transzendental’。‘transzendental’并不意味着某种超越出经验的东西(那将会是‘超越的’),而是某种虽然先于经验(‘先天的’),但除了使经验成为可能以外还没有得到更进一步规定的东西。”

在康德哲学中,同“经验”相对。意为先于经验的,但为构成经验所不可或缺的。

康德认为客观物质世界只能给人们一堆杂乱无章的感觉材料,而知识的构成全靠用人的头脑里固有的“先天形式”来加工整理,因此先天形式和后天的经验是构成知识的根本要素。那些不是与对象有关,而是与我们关于对象之认识方式有关的认识,只要它们是先天可能的,都称作‘transzendental’。‘transzendental’并不意味着某种超越出经验的东西(那将会是‘超越的’),而是某种虽然先于经验(‘先天的’),但除了使经验成为可能以外还没有得到更进一步规定的东西。

5】存在

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在,包括物质的存在和意识的存在,包括实体、属性、关系的存在。人的意志本身也是一种存在,属于意识的存在。人想象的、虚幻的东西也是一种存在,属于意识的存在。虚拟世界也是一种存在,是人的意识世界的外化(不是物化),本质上仍然是意识的存在。但虚拟世界的载体(互联网的硬件设备)是物质的存在。

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7】经验主义

形而下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其特点是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从狭隘的个人经验出发,不是采取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而是采取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8】认识论

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

1)认识的特点

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2)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3)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

4)实践

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9】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这一名词最早由海德格尔提出。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存在先于本质

“存在先于本质”为萨特所提出,代表了存在主义的形而上学。这种形而上学同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的形而上学一般给“本质”赋予了普遍的、抽象的以及形式的特征,而且一般认为在时间上来说,本质先于存在。

本质先于存在不是一种绝对的、普遍的规定,它只适用于物,而不适用于人。人的存在先于他的本质,其意义就是说他必须先存在,然后才创造他自己。但是存在并不创造他,他是在存在的过程中创造他自己的。

偶然荒诞

包括人的存在在内的所有的存在都是偶然的,是偶然发生的事物。但这并不是说,物质的宇宙杂乱无序,毫无规律、法则可言,也不是说科学对物质世界研究所发现的规律完全虚幻,不可信赖。只是说,无论对于人还是物质的宇宙来说,都没有任何先定的东西。

所谓偶然,是指物质世界的存在是没有理由的,也不是根据某种绝对的观念、思想或精神演

绎出来预先具有一定意义的。

既然所有的存在都不是决定的,而是偶然的,所以,存在是不确定的。由此可以推知,从根本上讲,存在是荒诞的。

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事先决定事物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同样,我们也没有理由事先决定人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

关于荒诞这个问题的解决,有神论的存在主义者提出的途径是宗教信仰,而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者则认为应该行动起来为自己争得生命的意义,创造自己的价值。

10】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后现代主义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这样,字面意思和传统解释就要让位给作者意图和读者反映。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由于后现代主义的反本质主义,根本不考虑艺术的本质,而是竭力抹杀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甚至断言“艺术已经死亡”。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科学的方法体系,对企业事业机关和团体等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并进行有效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主体:也称为经济实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只要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都需要进行会计核算,都是会计主体。 3、持续经营:企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应以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以它现时的形式并按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的经营下去为前提。 4、会计分期: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5、货币计量:会计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定量描述时,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即只有能用货币反映的经济活动,才能纳入到会计系统中。 6、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剂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7、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8、权责发生制: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和影响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收入和费用,或者说是以应收应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因此又称为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9、收付实现制:是以实收实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因此又称为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 10、客观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应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11、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12、明晰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 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 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13、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 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14、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 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 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仅以 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15、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 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 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重要交 易和事项。 16、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 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 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 收益、低估负债和费用。 17、及时性:要求企业对已经发生 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 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 后。 18、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 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 制的、预期会给企业提供的带来经 济利益的资源。 19、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 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 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0、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 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 益。 2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 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 的总流入。 22、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 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 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 益的总流出。 23、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 间的经营成果。 24、会计科目:是按照信息使用者 的需要,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 行分类,并赋予标准的名称,也就 是按照经济内容对各个会计要素所 作的进一步分类。 25、账户:具备一定的名称和结构, 用于对与该名称相对应的特定的经 济内容的增减变化进行单独记录的 工具,就是账户。 26、复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一 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 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 27、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 作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的发 生和完成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方 法。 28、会计分录:是指在登记账簿前, 根据记账规则,通过对经济业务的 分析而确定的应记入账户的名称、 方向及其金额的一个简明的记账公 式。 29、试算平衡:所谓试算平衡,是 指期末对所有的账户的发生额和 (或)余额进行加总,以确定借贷 是否相等,从而检查记账和过账过 程中是否存在差错的方法。 30、明细分类账户:根据明细科目 设置,用以反映详尽和明细的信息。 31、平行登记:所谓平行登记,是 指对发生的每项经纪业务,都要以 相关的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 入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 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 户的方法。 32、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 两个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 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 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年度的。 33、期间费用:是指不能直接归属 于某个特定的产品成本,而应直接 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 34、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正常 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 种收入,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 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 利得等。 35、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正常 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 项支出,包括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 失,非货币性交换资产损失,债务 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损失,非常 损失,盘亏损失等。 36、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纪业 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 的书面证明。 37、原始凭证:又称原始单据,是 指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 制的用来作为办理经纪业务手续, 载明经纪业务的执行或完成情况, 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 38、累记原始凭证:简称累记凭证, 是用来连续的反映企业在一定时间 内不断重复发生的若干项同类经纪 业务,其填制手续随着经济业务的 发生而分次进行的原始凭证。如限 额领料单 39、汇总原始凭证:又叫原始凭证 汇总表,是指根据许多同类性质的 原始凭证汇总编制的原始凭证。 40、单式记账凭证:是在一张记账 凭证上面,只反映同一经济业务会 计分录中的一个账户名称,同一经 济业务的会计分录中涉及到几个账 户名称,就要填在几张记账凭证中。 41、复式记账凭证:是一张记账凭 证反映同一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这一会计分录无论涉及到几个账户 名称,都填在一张记账凭证中。 42、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 证按照一定的程序,从其填制起, 到归档保管止,在本单位内部有关 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递和办理有关 凭证手续的全部过程。 43、会计账簿:简称账簿,他是由 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许多账页所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 据,用以全面、系统、序时、分类 地记录和反映企业事业等单位各项 经济业务的薄籍。 44、日记账:也叫序时账簿,是按 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和先后顺序, 逐日主笔连续登记经济业务的账 簿。 45、分类帐簿:是按照账户对经济 业务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账簿。 46、备查账簿:又称为辅助帐,是 对某些不能在日记账和分类账中记 录的经济事项或记录不全的经纪业 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47、订本式账簿:订本式账簿简称 订本帐,是在账簿使用之前,就把 所有账页按顺序编号装订成册的账 簿。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

1. 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功能。 2.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目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功能。 3. 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 4.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核算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6.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 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 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 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收入和与其相关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 10.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权利和支出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经济资源。 12.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债务。 13. 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所有权。 14. 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而发生或即将发生现金(或其等价物)流入,或债务清偿。 15. 费用:指通过配比方式确认为取得收入而发生各种耗费。这个定义是指狭义费用,仅限于同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资产耗费,即营业费用。广义费用,还包括投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所得税费用。 16.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项目。 17. 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工具,它应以会计科目作为它名称,并具有一定格式。 18. 复式记账:指对发生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金额,在相互关联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记账方法。 19. 简单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只同另一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会计分录。 20. 复合会计分录:指一个账户借方同几个账户贷方发生对应关系,或相反,一个账户贷方同几个账户借方发生对应关系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或多借一贷会计分录。 21.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投资者投入资本,它是企业所有者权益中主要部分。 22. 固定资产:一般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能在若干个生产周期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劳动资料,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23. “应付账款”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因采购材料而与供应单位发生结算债务增减

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最初是在查理曼帝国的宫廷学校以及基督教的大修道院和主教管区的附属学校发展起来的基督教哲学。经院哲学可以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的经院哲学仍是奥古斯丁和新柏拉图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中期是经院哲学的繁荣时期,亚里士多德逐渐成为哲学的最大权威,晚期是被看作异端的唯名论盛行时期,经院哲学试的理性主义从此一蹶不振。 第一节早期经院哲学 一、中世纪哲学之父:爱留根纳 人物介绍:爱留根纳(Johannes Scotus Eriugena,约800-877)是“加洛林朝文化复兴”时期最著名的学者,爱尔兰人,约于843年应皇帝秃头查理的邀请到巴黎讲学,后被秃头查理任命为宫廷学校的校长。通晓希腊文,曾将伪狄奥尼修斯的著作译成拉丁文,定名为《大法官书》。他的代表作是《论自然的区分》《论神的预定》等。他建立了中世纪第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被称为“中世纪之父”。 代表思想:(一)理性与信仰。在基督教哲学的历史上,爱留根纳第一个明确地提出信仰应当服从理性。他认为,如果哲学与宗教、理性与信仰之间出现了矛盾,我们就应当服从理性。(二)论自然的区分。关于自然的区分的思想是爱留根纳全部哲学思想

的核心。爱留根纳首先区分了四种自然:(1)创造而非被创造的自然,它包括存在和不存在的一切的原因,指的就是上帝;(2)被创造又能创造的自然,它是众多的创造的原因,指的是存在于上帝之中的诸理念,其统一就是逻各斯;(3)被创造而不能创造的自然,它是由于在时间和空间中产生出来而被认识的,指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上帝理念的表现;(4)不创造又不被创造的自然,作为一切事物的终极目的,指的仍是上帝。这种思想为后世的泛神论洞开了门户。(三)存在与不存在。爱留根纳的自然包括所有的存在与不存在。爱留根纳提出了五种区分存在与不存在的方式。第一种方式:理性以它为根据,一切可以清晰辨认的就是存在的;超于纯思维以及理性之外,表现为不存在。第二种方式:通过层次的划分和链接,分为存在和非存在。第三种方式:凡是根据在时间和空间里产生出来被形成了的物质原因本身而被认识的,被称之为存在;反之,凡是尚未成为被形成的物质,或者还不在时间和空间里,并且还没有由于某种机会成为可见的,习惯上被称之为不存在。第四种方式:只有凭纯思维认识的,才是真正的存在;相反,那些通过产生、通过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中的运动而延伸或收缩从而变化着、凝聚着或分解着的东西,是不存在。第五种方式: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四)人的获救。在爱留根纳关于存在的学说中,人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上帝在创造人的同时,把一切事物的观念也臵放在人的心中。因此,人自身就是一个小世界。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超全)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

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3、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4、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5、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

基督教与经院哲学

基督教与经院哲学 一、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1、基督教的产生 同大多数宗教—一样,基督教产生于对现实的绝望,确切地说,它产生于罗马统治下的犹太人,基督教最初是犹太教的一个分离教派。 “巴比伦之囚”后,在波斯人的羽冀下,犹太人建立了处于依附地位的祭司神权统治。不久,厄运再次降临到犹太人身上,在空前的绝望中,基督教产生了。 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灭波斯,其间有不少犹太人被充军或放逐到亚历山大城,从此形成了巴勒斯坦本土犹太人和希腊化地区客籍犹太人两大派系。公元前二世纪,犹太人在反抗希腊人统治的马加比起义中与罗马结盟,建立了哈斯蒙尼安王朝。公元前63年,罗马攻打耶路撒冷,把犹太变为罗马叙利亚行省的一部分。以后,罗马叙利亚总督克拉苏和朗吉努斯再次屠杀、洗劫犹太人。公元前40年,罗马扶植希律为巴勒斯坦国王,对犹太人的统治更为血腥残酷。公元6年,犹太人居住地区又被划为罗马的直辖行省,对犹太人的盘剥和屠杀变本加厉。犹太民族掀起一次又一次起义,反抗罗马的统治,但遭到更为酷烈的镇压。公元66至70年,“第一次犹太战争”期间,耶路撒冷被罗马军队攻陷后,据犹太史家约瑟法斯说,共有119.7万人被杀,塔西佗估计则为60万人①。 从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一世纪,犹太民族在空前的黑暗中进入全民族的大期待时代。希望藉救世主的降临,摆脱罗马与世俗的苦难。几乎所有这时期的犹太文学都有这些内容。许多著作都采用启示录的形式.把黑暗悲惨的过去当作神所启示的未来胜利之前奏。宣扬末世论,预言理想的“千年王国”即将到来,这些构成了基督教产生的最直接的思想动因。 在反抗罗马统治的斗争中,犹太人由于各自政治经济地位的差异,分裂为许多教派和政治派别,主要有4大派和若干小派。 撒都该派。由祭司贵族组成,为犹太教的当权派,主张服从罗马统治。 法利赛派。是犹太中产阶级和宗教知识分子的派别,非当权者,主张不与罗马人合作,保持传统的文化和宗教。 奋锐党。犹太下层无产者,主张以暴力推翻罗马统治,建立上帝之国。 艾赛尼派。意译为敬虔派。成员为农牧民。活动于巴勒斯坦农村,实行经济互助,财产公有,选出12名领袖组成社团,严守戒律,举行公餐,期待救主降临。该派属于犹太教苦修派,与早期基督教有许多共同之处,或有密切联系。 犹太教除撒都该派外,各派又分成或派生出许多小派。其中有一个名为拿撒勒的小派,宣称救世主就是耶稣,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宗教。早期的基督教由此产生,时间约为l世纪中期。需要指出的是,至今仍缺乏有关早期基督教产生具体过程的史料。恩格斯说:“基督教同任何大的革命运动一样,是群众创造的。它是在新宗派、新宗教、新先知数以百计地出现的时代,以一种我们完全不知道的方式在巴勒斯坦产生的。”2可我们至少知道,基督教诞生之后,即受到犹太教当权派的排斥和罗马的迫害,但它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焕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传遍了罗马.走向了世界。它何以能具有如此强大的感召力呢? 2、早期基督教教义及对犹太教的超越 所谓基督,英文为Christ,意为救世主。该词来源于古希伯莱语Mashiah,意译为受膏者。古代犹太人封君主时,按犹太教习俗,要举行涂油礼,祭司将羊油涂在君主前额,以象征上帝对君主的承认和派遣。“巴比伦之囚”时,弥赛业逐渐演变为“复国救主”或“救世主”的专称。弥赛亚—词的拉丁文为Christus,汉语按拉丁语音译为基利斯都,简称基督。基督教即指公元一世纪以来,在历史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信仰耶酥为基督的各个教派的总称。 最初作为犹太教一个教派的幕督教,在教义上承袭了犹太教“至高一神”、“救世主”,信仰

会计学基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2.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3. 会计:(理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5.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6.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成果,或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都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其他计量单位虽也要使用,但不占主要地位。 7. 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应当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同决策相关联。 8. 一贯性原则:是指各个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处理会计业务的方法和程序在不同会计期间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9. 配比原则:是指对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配合起来进行比较,在同一会计期间登记入账,以便计算本期损益。10.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11.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12.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13. 所有者权益:(一般了解)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14. 收入: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提供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 15. 费用:指通过配比方式确认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个定义是指狭义的费用,仅限于同提供商品和劳务有关的资产耗费,即营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1)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记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告。 3、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 4、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5、会计监督是指在核算过程中,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审查。合法性是指遵守法律制度,是否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合理性是审查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内部管理的要求,是否执行了单位财务收支计划;是否有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6、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障。 7、会计对象是资金运动。体现为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运用)和资金退出。资金退出包括偿还各种债务、依法缴纳各项税费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8、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应收预付是债权,应付预收是债务);资本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级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9、会计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 10、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11、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未来,会计主体将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明确了持续经营,才可以选择选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认。 12、会计分期: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确定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 13、货币计量: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14、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以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会计分期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15、会计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份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 2、资产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搂变现或耗用时间的长短,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称为流动资产。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1、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并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会计信息和调高经济效益。 2、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利用。 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金性支出。 4、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地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5、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7、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看见和时间反胃、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8、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反映说的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 9、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其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10、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1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12、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加以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这是对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 13、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14、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15、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以便于对前后时期会计资料进行纵向比较。 16、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时效,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17、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计量和记录,而不能呢个提前或延后,否则就会造成经营成果虚假不实。 18、权责发生制原则:就是按照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 19、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或原始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喜爱产在去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 20、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审慎原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21、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2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

31. 复式记账——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 账户进行登记的方法。 32.会计分录——是指明经济业务所应记入的账户、应借应贷的方向及金额的书面记录。33.未达账项——是指银行收、付款结算凭证在银行与企业之间传递时,由于收到凭证的时间不同,而发生的一方已经入账,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 34.订本式账簿——是指在账簿启用之前,就将若干具有专门格式的、按顺序编号的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 31.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其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 32.成本计算——是指按照一定的对象,采用一定的标准来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各阶段中发生的有关费用,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3.平行登记——是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凭证一方面要在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地登记,另一方面还要在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 34.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31.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 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32.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证明。33.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34.序时账簿——是指按照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的账簿。 31.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 务。 32.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33.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载明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 34.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财产物资、库存现金进行实地盘点,对各项银行存款和往来款项进行询证核对,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及往来款项的实存数,并查明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32.会计计量: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33.利得: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34.结账:就是把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后,于会计期末解算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结转下其账簿的一种方法。 四. 简答题 (每小题6分, 共 12 分) 3

教父哲学与经院哲学的关系

教父哲学与经院哲学的关系 姓名:周雨晴 学号:09121008 班级:医电91 【摘要】教父哲学与经院哲学是继古希腊哲学之后的两个哲学体系,而其最主要的贡献就集中在了对上帝存在的证明上。对上帝存在的证明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知识论、本体论和目的论。 【关键词】教父哲学经院哲学上帝存在的证明知识论本体论目的论 教父是基督教实现大一统过程中教义的捍卫者、教规的制定者和公教会的组织者,所以在基督教兴起之后就有了教父哲学。将基督教纳入哲学的领域,这是教父哲学诞生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经院哲学是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属于欧洲中世纪特有的哲学形态,是天主教教会用来训练神职人员,在其所设经院中教授的理论。 在这两个哲学中,最值得一说的就是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最初是由安瑟尔谟提出的,当时就遭到同时代人的猛烈抨击,后来经过笛卡尔的重申,康德的批判,以及黑格尔对康德的再批判,该证明所涉及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深刻内容才真正被揭示出来。 (一)知识论论证

奥古斯丁是基督教拉丁教父的四大博士之一,教父思想的集大 成者,是理性辩护主义的代表。理性辩护主义是基督教早期的教父 对待希腊哲学的两种态度之一,其利用希腊哲学为基督教义辩护, 另一个以德尔图良为代表的信仰主义,其开始为反理性,后来教会 采用了理性辩护主义。 其论证过程为: 有形事物、外感觉、内感觉、理性构成了由低到高的等级序列。理性拥有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即确定的真理。那么,人的理性所拥 有的这些真理来自哪里呢? 首先,真理不可能来自理性之下。如果真理低于理性,那么真 理将被理性所判断。但是真理作为判断的准则,是不可能处于被判 断的地位的。 其次,真理不可能来自理性之中,因为理性不可能于自身中产 生规则。理性是心灵的能力和状态,处于流动变化之中,而真理却 是确定不变的,永恒不变的真理不可能等同于变动不居的理性。 那么,真理必来自理性之上。在人类知识等级之上,存在一个 处于最高级地位的真理,它赋予人类理性以确定的规则,使人的心 灵认识真理。这一最高的、外在于人类知识的真理就是上帝。 (二)本体论证明 在《宣讲》一书中提出所谓“本体论的”证明这种证明的实质就在于认为:上帝的存在是一个必然的真理,否认上帝的存在必然导 致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因而证明上帝的存在不需要借助有限的经验

基础会计学名词解释

【会计】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核算职能】也称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从价值量上反映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情况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连续和系统的会计信息。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会计的控制职能,是指会计通过专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的。 【会计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会计要素】又称财务报表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做的具体分类。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地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会计假设】是人们在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的、根据客观情况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做出的合理设定。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以及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对其经营活动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特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金额。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香槟酒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一种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核算指标的会计科目,又称总账科目、一级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做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的核算指标的会计科目。 【账户】是指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结构格式,用来分类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记账方法】是指将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变动的发生额登记在相关账户中所使用的方法。

经院哲学

一经院哲学 1.定义 是中世纪哲学中占统治地位学派的统称,内部有不同流派,各学派以大学为主要活动阵地,对教育影响极深。 2.实质 是一种基督教哲学,以调节基督教义和社会生活的矛盾为己任,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时期爱利吉纳是经院哲学的创始人 “真正的宗教便是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也即是真正的宗教,两者的不同在于哲学是 已思考为主,宗教是以信仰为主。” 13世纪阿奎拉论证了基督教义和世俗发展并不相悖,可以并行,两者都是真理,各管 各的,提出“二重真理” 。 3.基本问题:调和哲学和神学,理性与信仰之间的矛盾. 4.产生与发展 其中典型的是“实在论”与“唯名论”之争。这种争论不是无意义的, 恰恰由此, 促进 了经院哲学走向了兴盛。 实在论:十一世纪末, 开始形成了有体系的经院哲学, 即安瑟尔谟(约1033- 1109) 的 “实在论”。他被称为“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 安瑟尔谟的神学思想主要是融合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和奥古斯丁的神学体系。他提出了 论证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法, 他认为上帝是最实在、最完善的。既然上帝是完美的实体 观念, 所以上帝是确实存在的, 他说:“我决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 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 ” 因此,“只有信仰了上帝, 才能理解上帝。” 以安瑟尔谟为代表的实在论, 遵循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学说, 认为一般概念是真实地客观 地存在的, 它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 具体的个别事物只是观念的外壳质能不能思维?’, 唯实 论继承了柏拉图的唯理主义,重视那个看不见的、经验现象背后的本质的、理性的世界,认为 认识这个世界是需要运用理智而不是感官,特别是需要数学.由于对理智的推崇,唯实论在客 观上也加强了对人类理智的积累与训练,发展了演绎的逻辑方法 马克思还指出:“唯名论是英国唯物主义理论的主要成分之一, 而且一般说来, 它是唯物 主义的最初表现。”正是经院哲学内部唯名论的发展,加速了经院哲学的破产, 并为自然科学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预示着, 尽管还会有曲折, 但新的曙光即将来临, 人类理性的历史将 揭开新的一页。.唯名论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经验主义,引导人们把目光转向对具体事 物的经验与观察.由此,初步形成了经验还原论的方法;同时,唯名论的基本立场使归纳逻辑得 到重视;并且唯名论本身又成为自由探索精神的象征. 二中世纪大学 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是社会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工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兴起、十字军东征、经院哲学的出现,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重要 的推动作用 中世纪大学的大学的形成需要同时具有五个条件:一是有常备的教师;二是 有常设的机构;三是有对高深学问(课程)的研究;四是有考试的组织实施;五 是能够进行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的授予。 三经院哲学对中世纪大学的影响 1.经院哲学是一种研究和讲授的方法, 在它存在的最初几个世纪里, 培育了智慧能力,

最新基础会计考试之名词解释

基础会计考试之名词 解释

基础会计考试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会计对象: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或者说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2.会计确认: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确认某经济业务事项,应记入会计账簿,并列入会计报告的过程,包括要素项目确认和时间确认。 3.会计记录:是指各项经济业务经过确认、计量后,采用一定方法在账户中加以记录的过程,包括以原始凭证为依据编制记账凭证,再以记账凭证为依据登记账簿。 4.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5.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6.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7.收入:是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8.会计等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 9.账户:就是在会计内容划分会计要素的基础上,按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类,以分门别类地记录和汇集经济业务数据的工具。 10.序时账簿——也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11.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也是账户的名称。 12.复式记账法:就是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增减变动,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13.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14.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 15.记账凭证:是对经济业务事项按其性质加以归类,确定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凭证。 16.普通日记账:是用来登记各单位全部经济业务的日记账。 17.特种日记账:是用来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日记账。 18.总分类账:简称总账,是根据总分类科目开设账户,用来登记全部经济业务,进行总分类核算,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 19.明细分类账:简称明细账,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开设账户,用来登记某—类经济业务,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 20.结账:是在将本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于会计期末按照规定的方法结算账目,包括结计出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21.未达账项:是指单位与银行双方之间由于结算凭证传递的时间不同,而造成一方已经入账,而另一方尚未收到结算凭证从而尚未入账的款项。 22.实地盘存制:又称“定期盘存制”,是指平时根据会计凭证在有关账簿中只登记存货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月末通过实地盘点,将盘点的实存数作为账面结存数,然后倒挤推算出本期发出数的一种存货核算方法。 23.永续盘存制:又称账面盘存制,是根据账簿记录,计算期末存货账面结存数量的一种存货

基础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

1、会计假设: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2、会计凭证: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和据以登记 账簿的书面证明。 3、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是指企业以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 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为标准确认收入、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 4、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同时也是各单位设置账户的一个重要依 据。 5、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 方法。 6、一次加权平均法:一次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存货的计价方法。一次加权平均单 价的计算公式如下: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入库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入库存货数量) 7、结账:结账就是把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在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 结算出每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期末余额转入下期或下年新账(期末余额结转到下期即为下期期初余额) 8、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 流出情况的报表,属于动态报表。 9、会计账簿:会计账簿是指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序时、连续、系统、全面地记 录和反映企业、机关和事业等单位经济活动全部过程的簿籍。 10、未达账项:未达账项是指在企业和银行之间,由于凭证的传递时间不同,导 致了双方记账时间不一致,即一方已接到有关结算凭证并已经登记入账,另一方由于尚未接到有关结算凭证而尚未入账的款项。 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含义是什么?在进行确认与计量时应 该遵循哪些要求? 1、会计要素确认的含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