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LEC法标准

(完整word版)LEC法标准

(完整word版)LEC法标准
(完整word版)LEC法标准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填表说明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评价出重点风险并有效控制是体系运行的关键,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辨识危险源,认真填写《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

1、设备设施/ 场所/ 岗位:根据实际确定,将所使用的设备设施或场所(填具体的设备设施名称,如果是多种设备设施,也可填场所,如锅炉房、变电站、空压张、污水站等)、人员的岗位等描述清楚。如“拆箱机/操作工”、“制丝冷端/操作工”、“卷接包装机/操作工”、“变电站/维修电工”;“车间维修组/机修工”、、“叉车/驾驶员”、“成品库/保管员”、“分拣机/操作工”、运输车辆/司机”、“各办公室/管理和技术人员”等。

2、作业活动:该工序或工种所从事的具体作业活动。如“卷接包装机/操作工”可能涉及到的具体作业有装卡材料、加工操作、排除故障、清理设备等;“维修电工”可能涉及到的具体作业活动有“登高作业”、“检修电气设备”等、“电焊作业”可能涉及到的具体作业活动有“开关焊机设备”、“焊接加工”等。

3、第一类危险源:该作业活动中可能接触的第一类危险源,即“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如带电导体、遇水自燃物质、运动的机械、奔驰的汽车、压力容器、悬吊物的势能、有毒品、烟草粉尘、机械噪声----等;一种作业活动中可能有一种或几种第一类危险源。

4、第二类危险源---危险源描述:根据第一类危险源,描述可能引发事故或伤害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良因素等第二类危险源及其后果,并参考《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填写第二类危险源的代码;如“维修电工”在进行“检修电气设备”时,第一类危险源是“带电导体”,第二类危险源可能有“外露线路绝缘层破损”,后果是“触电”(物,代码11505)、“设备漏电”,后果是“触电”(物,代码11510)、“不按规定监控,停电检修过程中合闸通电”,后果是“触电”(人,代码515)。

5、危险源辨识时的注意事项:

a. 应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情况,即正常(如设备正常运转的危险、正常清理设备时的粉尘----)、异常(如设备安全装置失灵时的危险、通风装置失灵时的粉尘、设备维修时的危险----)、紧急(如发生事故时的危险、发生泄漏时的中毒危害----)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源;

b. 应考虑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故事件)、现在(目前存在的危险)、将来(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三种时态的危险源;

c. 应考虑所有进入现场人员可能接触、可能引发的危险源;

d. 应考虑所有设备设施(包括相关方的设备设施,如外来车辆)可能引发的危险源;

e 应包括长期或固定相关方现场活动的危险源(如设备维修方、污水处理方---);临时的相关

方活动在今后发生前再辨识。

6、可能伤害的对象:填写事故或伤害发生时可能受害的人员,应包括本单位人员及相关方人员(如实习人员、参观人员、施工人员等);填写时可填写“操作者”、“周边人员”、“维修人员”等,其中周边人员是否需细化为具体人员,需集团确定。

7、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如“设备漏电”可造成“触电”的可能性可选择“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其他选项,有一定的主观性,E,C也是如此)。

8、E—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如选择“6;每天工作时间暴露”(假设每天8小时接触带电设备时)。

9、C—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如选择“7;重伤”或“3;轻伤”等(可根据电压大小确定)。

10、D=LEC:如1x6x7=42,一般危险,需要注意;或1x6x3=18,稍有危险,可以接受(注意该方法是半定量评价,有一定的主观性)。

11、风险等级:根据D值,填写风险等级(Ⅰ-Ⅴ),但当危险源C值取40分时,可直接定为Ⅲ级;而Ⅳ、Ⅴ级为不可接受的风险,需进行整改后方降为Ⅲ级或以下方可接受,因此应慎定。

12、是否重点危险源,初次填表先不填,集团统一组织评价后填写。

13、现有控制措施:填现有管理和现场控制措施:包括执行操作规程、***管理制度、**防护设施、定期检测或维护、持证上岗、应急预案、劳动防护用品等;

14、控制计划:填策划后的控制计划。可选择: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执行××程序文件、执行××管理制度、执行××操作规程、制定××应急预案、持证上岗、定期检测、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等;如有现场控制措施,如隔离、安全连锁装置、除尘器等,也可同时填写这些具体措施。

15、备注: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附件:LEC评价标准

LEC评价标准

半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

D = L×

E ×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当用概率来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然而,从系统安全角度考察,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为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干中间值,如下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当确定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时,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为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关于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因此规定其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值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分数值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为1与100之间,如下表: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风险值D求出之后,关键是如何却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在不同时期,组织应根据其具体情况来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下表内容可作为确定风险级别界限值及其相应风险控制策划的参考。

危险等级划分(D)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