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物中SOD的分离提取及性质研究实验报告

植物中SOD的分离提取及性质研究实验报告

植物中SOD的分离提取及性质研究实验报告
植物中SOD的分离提取及性质研究实验报告

植物中SOD的分离提取及

性质研究

--------------------综合实验

报告

学校:

学院:

班级:

同组成员:

一、实验目的

SOD广泛存在生物界,是防御氧毒害的关键酶。SOD主要有CuZn-,Mn-,Fe-SOD三种类型的同工酶,它们的共同的生物学作用是专一的清除氧化中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对细胞组分及细胞器,尤其是生物膜有严重的损坏作用),具有抗衰老,抗辐射,抗癌等生理作用。在医药中,SOD可用于治疗辐射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等;在食品中,可用于保健食品添加剂;在化妆品

中,可防止皮肤衰老,抗炎,防晒等作用。植物中大蒜的SOD 含量丰富,所以,本实验研究大蒜中SOD的性质,并且确定SOD 同工酶的类型。根据SOD的性质,我们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判断同工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以及双氧水对酶的活力抑制。并采用改进的自氧化法测酶的活力.

二、实验原理

1、邻苯三酚自氧化法

根据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酶的比活性(specific activity)用每mg蛋白质具有的酶活性单位(U∕mg蛋白)来表示。因此,测定样品的比活性必须测定:每mL样品中的蛋白质mg数(m g∕mL);每ml样品中的酶活性单位数(U∕mL)。酶的纯度越高酶的活性也就越高。

SOD酶活性测定方法很多,如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肾上腺素自氧化法、黄嘌呤氧化酶法、NBT光还原法、化学发光法等。在一般情况下,SOD酶活性只能应用间接活性测定法,本实验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

利用邻苯三酚在碱性条件下能迅速自氧化,释放出O2-,生成带色的中间产物。反应开始后先变成黄绿色,几分钟后转为黄色,线性时间维持在3~4min。加入酶液则抑制其自氧化速度,在325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酶活性单位采用1mL 反应液中每分钟抑制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达50%时的酶定量为一个活力单位。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

2、不连续电泳

不连续电泳是指使用不同孔径和不同缓冲系统的电泳。由于浓缩胶的堆积作用,可使样品(即使是稀样品)在浓缩胶和分离胶的界面上先浓缩成一窄带,然后在一定浓度(或一定浓度梯度)的凝胶上进行分离。由于不同孔径凝胶的分子筛作用,使不连续电泳的分辨率大大高于连续电泳。虽然不连续电泳在缓冲系统的选择和制胶(特别是梯度胶)的操作方面比较繁杂,但它可以得到电泳分离最重要的指标--高分辨,因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

三、实验试剂

大蒜、氯仿-乙醇混合液、维生素、冷丙酮、邻苯三酚、浓盐酸、蒸馏水、双氧水、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溴酚蓝、5.0mol/L PH7.8 磷酸钠、10 mmol/LHCl、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氨基丁三醇)、甘氨酸

1.2.45mol/LNBT溶液:称取200mgNBT溶于蒸馏水中并定容至100ml置棕色试剂瓶中,避光贮存。

2. 3.60mol/L PH7.8磷酸缓冲液(内含2.8mol/L TEMED和2.8 维生素):在100ml 3.60mol/L PH7.8 磷酸钠缓冲液中加0.42mlTEMED及1.32mg维生素,置棕色瓶中贮存。

3.PH8.3 Tris-甘氨酸电极缓冲液:称取Tris6.0g,甘氨酸28.8g,

加水至1000ml,用是加水稀释10倍。

4. PH8.9 1.5mol/L Tris-HCl 缓冲液:称取18.2g三羟甲基氨

基甲烷(Tris)加24ml 1mol/L盐酸,加水至100ml.

5. PH

6.8 0.5mol/L Tris-HCl 缓冲液:称取Tris6.0g,加48ml

1.0mol/L 盐酸溶液100ml 。

6.以及不同浓度的磷酸缓冲液。0.05mol/L,PH如下

7. 凝胶贮液以及凝胶

A液:48ml 1mol/L Hcl,36g Tris,0.24ml TEMED.

B液:48ml 1mol/L Hcl,5.9g Tris,0.46ml TEMED。

C液:30g Acr,0.8g Bis

D液:10g Acr,2.5g Bis

E液:4mg核黄素

F液:40g蔗糖(以上各液定容至100ml)

凝胶(体积比):A:C:E:水=1:3:1:3

浓缩液(体积比):B:D:E:F=1:3:1:3

四、实验仪器

离心机离心管水浴锅电热炉研钵移液枪移液管胶头滴管试管若干 721型分光光度计以及紫外分光光度计 DYCZ-240D 型垂直板电泳槽锥形瓶冰箱不同型号容量瓶若干托盘天平

烧杯玻璃棒

五.实验内容

①制备酶液:

●SOD的提取:

称取20~25g大蒜蒜瓣,置于研磨器中研磨,使组织细胞破碎。再加入2~3倍体积的0.05mol/L PH 7.8 的磷酸缓冲液,继续研磨,搅拌20min,使SOD充分溶解到缓冲液中,然后以5000r/min 离心15min,弃去沉淀,得提取液。(留取1ml提取液备用,正确量取剩余上清液体积,记录)

●除杂蛋白

向提取液中加入0.25倍体积的氯仿-乙醇混合液,搅拌15min,5000r/min,离心15min,弃除杂蛋白,得粗酶液。(留取1ml粗酶液备用,正确量取剩余粗酶液的体积,记录)

●SOD的沉淀分离

将上述粗酶液加入等体积的冷丙酮,搅拌15min,5000r/min,离心15min得SOD沉淀。

将SOD沉淀溶于0.05mol/LPH 7.8的磷酸缓冲液中,于55~60°C热处理15min,再离心弃沉淀的得SOD酶液(留取1ml酶液备用,正确量取剩余酶液的体积,记录)

②SOD性质的测定:

1.粗酶液活性测定(邻苯三酚法)

试剂ml 空白管对照管提取液粗酶液酶液

PH8.3磷酸缓冲液 3 3 3 3 3 SOD提取液0 0 0.1 0.1 0.1

蒸馏水 2 1.8 1.7 1.7 1.7

室温放置20min

邻苯三酚0 0.2 0.2 0.2 0.2

吸光值

加入邻苯三酚后迅速混匀,准确计时4min,加一滴浓Hcl停止

反应,在420nm下测定吸光值。

2.酶液的最适温度探究

1号2号3号4号5号试管

试剂ml

温度处理()0 25 50 75 100

PH8.3磷酸缓冲

3 3 3 3 3

SOD酶液0.1 0.1 0.1 0.1 0.1 蒸馏水 2 2 2 2 2

在各自的温度下静置10min,然后取出

邻苯三酚0.2 0.2 0.2 0.2 0.2 吸光值

[6] 下测定吸光值。

1 2 3 4 5 6

试管

试剂ml

SOD 酶液0.1 0.1 0.1 0.1 0.1 0.1

磷酸缓冲液

5.8

6.5

7.0 7.3 7.6 7.9 (PH)

蒸馏水 2 2 2 2 2 2 在最适温度下,水浴10min,取出

邻苯三酚0.2 0.2 0.2 0.2 0.2 0.2 吸光值

4.抑制剂对酶液活性的影响

(1)对SOD活力抑制

试管试剂ml 1

2 3 4

1.5% H2O2 15μl20μl25uL 30ul

SOD酶液0.1 0.1 0.1 0.1

于30℃水浴恒温30min,取出迅速冷却至25℃邻苯三酚0.2 0.2 0.2 0.2

吸光值

③同工酶类型的判断:(不连续电泳)

1.将玻璃板用蒸馏水洗净晾干, 准备2个干净的锥形瓶.

2.把玻璃板在灌胶支架上固定好固定玻璃板时,两边用力一定要均匀,防止夹坏玻璃板.

3.按比例配好分离胶,用移液管快速加入,大约5厘米左右,之后加少许蒸馏水,静置40分钟.凝胶配制过程要迅速, 催化剂TEMED要在注胶前再加入,否则凝结无法注胶.注胶过程最好一次性完成,避免产生气泡.水封的目的是为了使分离胶上延平直,并隔绝空气,凝胶聚合好的标志是胶与水层之间形成清晰的界面.

4.倒出水并用滤纸把剩余的水分吸干,按比例配好浓缩胶,连续平稳加入浓缩胶至离边缘5mm处,迅速插入样梳,静置40分钟. 样梳需一次平稳插入,梳口处不得有气泡,梳底需水平.

5.在上槽内加入缓冲液后,拔出样梳.要使锯齿孔内的气泡全部排出,否则会影响加样效果.

6.加样,取10u l样品溶液,再加入10 ul 2倍样品缓冲液,上样量分别为5u l和3u l.

7.按下表用微量注射器距槽底三分之一处加样,加样前,样品在沸水中加热3分钟,去掉亚稳态聚合.(注射器不可过低,以防刺破胶体,也不可过高,在样下沉时会发生扩散.为避免边缘效应,最好选用中部的孔注样.)

槽口 1 2 3 4 5

SOD酶液

SOD酶液SOD酶液

SOD酶液SOD酶液

1 2 3 4 5

8.电泳槽中加入缓冲液,接通电源,进行电泳,开始电流恒定在10mA,当进入分离胶后改为20mA,溴酚蓝距凝胶边缘约5mm时,停止电泳.

9.SOD活性染色取凝胶板,按下列顺序浸泡于培养皿中染色

① 2.45mol/L NBT溶液中,再黑暗条件下浸泡20min,NBT溶液应置于暗处,4贮存以免氧化变质,染色时也至于暗处,如凝胶板厚可延长浸泡时间

②置于3.60mol/L PH7.8磷酸缓冲液(内含2.8mol/L TEMED和

2.8 维生素)中,在黑暗条件下浸泡15min

③将凝胶板移入5.0mol/L PH7.8 磷酸钠缓冲液中浸泡,在4W 日光灯下照20-30min,光照应均匀,使无SOD区的NBT充分还原成蓝紫色的甲月替。经上述染色和光照后的凝胶板,在蓝色背景上出现清晰透明的SOD活性染色。染色后的凝胶板用水漂洗数次后,再用保存液浸泡。

④酶活力测定:

⑴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的测定:在试管中加入缓冲液

4.5ml,于25保温20min,然后加入预热的邻苯三酚10

(对照管用10 mmol/LHCl 代替),迅速摇匀倒入1cm光径的比色皿,在325nm下,每隔30s测吸光度一次,可适当调整邻苯三酚加入量,将自氧化速率控制在0.070A/min.

⑵SOD或粗酶液的活性测定:在试管中加入约10酶夜,

其它操作同自氧化速率的测定,按下列公式计算酶活力:

单位体积活力(U/ml)=反应液总体积总活力单位数(U)=每毫升酶夜活力单位数酶夜的总

体积

六、要求运用的实验技术

高速离心技术、有机溶剂沉淀技术、分光光度技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等。

七、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记录:

1. 粗酶液活性测定(邻苯三酚法)

实验结果分析:

依照邻苯三酚法测定酶活力一号管作为空白管,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二号管作为对照管,加入了邻苯三酚。三、四、五号试管吸光度依次下降且均低于对照管,表示酶活力依次增强。且酶液活力远高于粗酶液。

2. 酶液的最适温度探究

试 管 试 剂ml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温度处理() 0 25 50 75 100 PH8.3磷酸缓冲

液 3 3 3 3 3 SOD 酶液 0.1 0.1 0.1 0.1 0.1 蒸 馏 水 2

2

2

2

2

在各自的温度下静置10min,然后取出

邻苯三酚 0.2 0.2 0.2 0.2 0.2 平均吸光值

0.200

0.495

0.349

0.228

0.850

酶液的最适温度探究

0.10.20.30.40.50.60.70.80.91号

2号

3号4号

5号

试管

平均吸光值

平均吸光值

验结果分析:

实验中采取单一变量的方法,严格控制五支试管中除温度单一变量不同外其实实验变量完全相同,可以有效的验证sod 酶的最适温度。其中取的五个温度梯度,分别为0℃,25℃,50℃,75℃,

100℃,其中0℃的吸光光度值为最低,经验证为实验错误。从25℃到75℃,随着温度的升高,吸光光度值依次降低,证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升高。在75℃达到活性最高点(研究范围内)

而从75℃和100℃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吸光光度值升高,说明了此时sod酶已经失活,无法催化。在此范围内,得出酶的最适温度为75℃。

3.酶液的最适PH探究

酶液的最适PH 探究

0.05

0.10.150.20.250.30.350.41号

2号

3号4号5号

6号

试管

平均吸光值

平均吸光值

验结果分析:

同样,在探究sod 酶的最适ph 我们依旧采取的为控制变量法。除ph 以外的实验变量控制保持不变,而且使温度保持在最适温度即75℃反应,能够有效排除其余外界因素对于实验结果的干扰。可看出,ph 对于sod 酶活性的影响显著,且在碱性环境中,sod 酶的活性较强,在ph=7.6时,吸光光度值达到了最大,说明酶活性最强。单一变量法探究除了sod 酶的最适ph 为7.6。

4.抑制剂对酶液活性的影响

(1)

对SOD 活力抑制

试 管 试 剂ml 1 2 3 4

1.5% H2O2 15μl 20μl 25uL 30ul SOD 酶液

0.1

0.1

0.1

0.1

实验结果分析:

同样采取控制变量法,此处我们控制单一变量为抑制剂物质的量。其中抑制剂为过氧化氢,显然,由实验数据可得,抑制剂过氧化氢对酶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酶活力降低。降低的程度与抑制剂的物质的量有关。一定程度内,物质的量越大,抑制程度越深,但是25μl时酶活力低于30μl时的酶活力,说明过量抑制剂反而无法高效抑制,在25μl时效果最好。

关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的分析:

实验中,我们按照步骤严格配比出了凝胶液,浓缩液,并按照步

骤加入浓缩胶,插入梳子。取梳齿距密集的小梳子,使最终凝胶制作完毕时,各个加样处距离分布密集。同时,当我们加样时,未能及时准备的将粗酶液加入各个槽中,使得最后凝胶电泳时,各个样无法分离,最终染色后我们的凝胶样品呈一条抛物线,两边跑的较快,中间跑的慢,这是由于加样时将中间几个加样口加入的sod粗酶液较多,因此电泳时无法跑开分离。而两边的加样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此两边相对来说跑的更快速,均匀。因此凝胶的制备是电泳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把握凝胶过程的严格正确,才能制的平整,均匀的凝胶。同时,加样过程应该严格把握取样量,否则会严重影响凝胶的效果。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会了邻苯三酚氧化法测定sod酶活力,完善和巩固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步骤和功能,同时,对于有机溶剂沉淀法以及差速离心法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和理解。

在试验过程中,为保证酶未失效,每天必须重新从大蒜中提取酶液,当天提取当天使用,由于普通离心机温度太高容易使酶失活离心时要使用冷冻离心机,,并且要使用大的离心管,并且要注意酶液不用时应置于冰箱中4度保存。邻苯三酚必须避光保存,跟酶提取有关的所有试剂都要放在冰箱里保存。

本实验操作过程比较繁琐,步骤较多。同时实验过程中等待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养成认真,严谨,踏实的实验作风。而且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必须勤于询问老师,善于总结。使日后的实验过程更为熟练。

八、参考书目

1. 《生物化学实验》,陈曾燮等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 《生化实验方法和技巧(第二版)》,张龙翔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 《蛋白质电泳实验技术》,郭尧君编,科学出版社

4.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余冰宾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5. 《现代酶学》,袁勤生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6. 《生物化学》,王镜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6月30日

被子植物果实类型实验报告

被子植物果实类型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报告---被子植物果实的结构观察 实验 4 被子植物果实的形态结构及胚的发育 14级生物科学1班李明320140926541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百合子房横切面的观察,认识胚囊的发育过程; (2)通过整体染色与透明技术观察垂柳幼胚、荠菜胚或其他植物,了解植物发育过程中各时期胚的形状变化及种子的形成。(3)通过对典型果实类型的观察,对分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学习植物分类学打好基础。 二、实验材料 (1)百合子房横切片(几个不同时期)。

(2)垂柳幼嫩果序、荠菜不同发育时期的新鲜角果。 (3)番茄、柑桔、梨、桃、向日葵、花生、香蕉、草莓、菠萝等各类新鲜或贮存的果实标本。 三、用具及试剂 显微镜、解剖镜、凹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刀、 爱氏苏木精、5%KOH、50%乙醇、无水乙醇、蒸馏水、香柏油 四、实验内容 (1)百合子房横切面的永久切片观察。 略 (2)荠菜的整体透明法 分离:从果序中摘下一个幼嫩的果实,在解剖镜下(可以不用,直接用肉眼)用解剖针把胚珠从果实中解剖出来,放在普通载玻片上。 透明:每个果实有20—30个胚珠,滴上1-2滴5%KOH溶液,10分钟左右以后胚珠和珠心组织变得松软易碎,而

胚则完好。 清洗:用吸水纸吸取KOH溶液,再滴上1-2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观察: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芥菜的胚。 (3)垂柳的整体染色与透明 分离:从果序中摘下一个幼嫩的果实,在解剖镜下(可以不用,直接用肉眼)用解剖针把受精后的胚珠从果实中解剖出来,放在凹玻片上。(因为垂柳的胚珠太大,发在普通载玻片上就无法盖盖玻片) 浅染:滴加稀释后的苏爱氏木精,染色5-20min,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脱色:冲洗后,加上1-3滴无水乙醇与香柏油的混合液进行脱水,呆乙醇挥发至胚珠周围几乎没有液体时,再次添加无水乙醇与香柏油的混合液,约重复3-5次。 透明:在凹槽内滴上数滴香柏油对受精后的胚珠进行透明。封片:透明后放置一会或不经放置,盖上盖玻片。 观察: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即可。五、

超过滤膜分离实验报告

实验二 超过滤膜分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熟悉超过滤膜分离的工艺过程; 2.了解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二、分离机理 根据溶解-扩散模型,膜的选择透过性是由于不同组分在膜中的溶解度和扩散系数不同而造成的。若假设组分在膜中的扩散服从Fick 定律,则可推出透水速率F W 及溶质通过速率F S 方程。 1、 透水速率 '() ()w w M w D c V p F A p RT ππδ ?-?= =?-? 式中 22332/;;//;;;/w w w M w w M F g cm s D cm s c g cm V cm mol p atm atm R T K cm D c V A g cm s at RT πδδ-?-?--?-?-----??’透水速率,水在膜中的扩散系数,水在膜中的浓度,;水的偏摩尔体积,膜两侧的压力差,膜两侧的渗透压差,气体常数;温度,; 膜的有效厚度,; 膜的水渗透系数(= ),。 2、溶质透过速率 2323() ()s s s s s D K c D K c c F B c B c c δ δ ?-= = =?=- 式中 2/;s s D cm s K B c ---?-溶质在膜中的扩散系数,溶质在溶液和膜两相中的分配系数; 溶质渗透系数;膜两侧的浓度差。 有了上述方程,下面建立中空纤维在定态时的宏观方程。料液在管中流动情况如图十三

所示。 取假设条件: (1)径向混合均匀; (2)A BX π=A ,渗透压正比于摩尔分数; (3)A B N N ,3 1A X ,B 组分优先通过; (4)/AM D K δ?,1A X K 同或无关; (5)0U L PeB E = =∞,忽略轴向混合扩散。 图十三 料液在管中流动示意图 由假设看出,其实质是一维问题,只是侧壁有液体流出的情况,因为关心的是管中组分的浓度分布和平均速度分布,只需做出两个质量衡算方程即可求解。 由连续性方程: 和总流率方程:

实验活动6:,酸、碱化学性质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活动6:,酸、碱化学性质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题目: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班级: 日期: 指导教师: 第 组 姓名: 同组人: 【实验目的】 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实验用品】 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 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 【实验步骤】 1、参考下图进行实验,比较酸和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图10-21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石蕊溶液 酚酞溶液 2、取两个生锈的铁钉放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加入约2mL稀盐酸,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铁锈+稀盐酸 铁锈+稀硫酸 当观察到铁钉表面的绣去掉变得光亮时,讲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的现象,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支铁

钉(结论: )。 (想一想:将铁钉放入试管时应如何操作?) 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铁钉+稀盐酸 铁钉+稀硫酸 (想一想:将铁钉放入试管时应如何操作?) 3、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然后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上述实验产物+稀盐酸 4、在试管中加入约1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边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边不断振荡试管,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取该无色溶液约1mL,置于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观察现象(现象: )。 实验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 上述溶液+稀盐酸 5、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相同量的氢氧化钙粉末(用药匙的柄把一端挑一点),然后各加入1mL水,振荡;再各滴入1~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继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mL水,振荡;向另一支试管加入约1mL稀盐酸,振荡;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现象。 实验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 上述溶液+稀盐酸 【问题与交流】 通过实验步骤5,可以验证氢氧化钙的哪些性质?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观察、研究区域植物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 2.认识校园内外的常见植物。 二、材料用品 照相机、铅笔、笔记本、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1、实地调查:小组成员分工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植物,拍照,做好记录,将不认识的植物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采集植物的叶片、枝条或花朵等特征部分,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着植物照片及植物标本向教师或学校花工师傅请教,弄清植物的名称、特性。 4、查阅资料: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相关植物的资料,获取各种植物的详细信息。 5、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成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6、实验报告:将资料、图片打印,汇集成实验报告。 7、制作PPT:用演示文稿形式,记录和呈现我们的探究过程,分享我们的研究心得。 三、调查内容 (一) 校园和公园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

植物种类的识别、鉴定必须在严谨、细致的观察研究后进行。在对植物进行观察研究时,首先要观察清楚每一种植物的生长环境,然后再观察植物具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应起始于根(或茎基部),结束于花、果实或种子。先用眼睛进行整体观察,细微、重要部分再借助放大镜观察。特别是对花的观察、研究要极为细致、全面,从花柄开始,通过花萼、花冠、雄蕊,最后到雌蕊。必要时要对花进行解剖,分别作横切和纵切,观察花各部分的排列情况、子房的位置、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子房室数及胎座类型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植物的详细特征,才能正确、快速地识别和区分植物。 (二)植物种类的识别和鉴定 在对植物观察清楚的基础上,识别、鉴定植物就会变得很容易。对校园内外特征明显、自己又很熟悉的植物,确认无疑后可直接写下名称;生疏种类须借助于植物检索表等工具书进行检索、识别。 在把区域内的所有植物鉴定、统计后,写出名录并把各植物归属到科。 (三)植物的归纳分类 在对校园内外的植物进行识别、统计后,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园内的植物资源情况,还须对它们进行归纳分类。分类的方式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植物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对植物进行归纳分类时要学会充分利用有关的参考文献。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植物归纳分类方式。 1.按植物形态特征分类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木质藤本、草本植、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 2.按植物系统分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

合肥师范学院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实习地点:安徽省合肥市紫蓬山景区实习时间: 2017年5月26日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云翳,痢疾,痈肿。根:用于小便淋痛,痢疾。全草或叶:苦,平。解毒,祛风。用于痈疽疮毒,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关节酸痛。 16. 朴树,榆科。乔木,树皮平滑,灰色;一年生枝被密毛。叶互生,叶柄长;叶片革质,宽卵形至狭卵形,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偏斜,中部以上边缘有浅锯齿,三出脉,上面无毛,下面沿脉及脉腋疏被毛。花杂性(两性花和单性花同株),当年枝的叶腋;核果近球形,红褐色;果柄较叶柄近等长。根、皮、嫩叶入药有消肿止痛、解毒治热的功效,外敷治水火烫伤。17. 野花椒,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枝干散生基部宽而扁的锐刺,嫩枝及小叶背面沿中脉或仅中脉基部两侧或有时及侧脉均被短柔毛,或各部均无毛。聚花序顶生,长1-5厘米;花被片5-8片,狭披针形、宽卵形或近于三角形,大小及形状有时不相同,长约2毫米,淡黄绿色;雌花的花被片为狭长披针形。叶,祛风散寒,健胃驱虫,除湿止泻,活血通经。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痛,瘀血作痛,经闭,咯血,吐血。果皮:辛,温。有小毒。温中止痛,驱虫健胃。用于胃寒腹痛,蛔虫病;外用于湿疹,皮肤瘙痒,龋齿痛。种子:苦、辛,凉。利尿消肿。用于水肿,腹水。 18. 海金沙,海金沙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根状茎横走,生黑褐色有节的毛;根须状,黑褐色,坚韧,亦被毛。叶多数,对生于茎上的短枝两侧,二型,纸质,连同叶轴和羽轴有疏短毛。干燥成熟孢子,用于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19. 乌桕,大戟科。乔木,高可达15米许,各部均无毛而具乳状汁液;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枝广展,具皮孔。叶互生,纸质,叶片菱形、菱状卵形或稀有菱状倒卵形,长3-8厘米,宽3-9厘米,顶端骤然紧缩具长短不等的尖头,

大学土壤微生物分离实验报告

从土壤中分离纯培养微生物并作初步观察鉴定 实验报告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09食品(2)班 姓名:xxx 学号:xxx

从土壤中分离纯培养微生物并作初步观察鉴定 【摘要】利用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与纯化,根据菌落形态观察及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试验的结果,对照种属特征初步鉴定分离纯化的微生物所属的类群。 【关键词】细菌放线菌霉菌划线分离培养基的配制高压蒸汽灭菌 前言: 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常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群居杂聚。群落是不同种类微物的混和体。为了生产和科研的需要,人们往往需要从自然界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 具有特殊功能的纯种微生物;或重新分离被其他微生物污染或因自发突变而丧失原 有优良性状的菌株;或通过诱变及遗传改造后选出优良性状的突变株及重组株。这种获得单一菌株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技术。纯培养是指一株菌种或一个培养物中所有的细胞或孢子都是由一个细胞分裂、繁殖而产生的后代。 分离纯化技术主要由采集样品、富集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等几个基本环节组成。 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根据菌落的形态特征判断未知菌的类别。实验原理: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通过如下几种方法可以分离纯化微生物:稀释倒平板法(pour plate method)、涂布平板法(spread plate method)、稀释摇管法(dilution shake culture method)、平板划线分离法(stesak plate method)。 此次实验采取的是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大部分不需要的微生物。(二)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

最新过氧化钠化学性质的实验报告

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 1.掌握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的实质,可以写出方程式。 2.经历吹气点火、滴水点火实验探究,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探究内容】 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原理】 1.2Na2O2+2H2O═4NaOH+O2↑ 2.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 仪器:试管(1支)蒸发皿(1只)长玻璃管(1支)脱脂棉火柴镊子钥匙 药品:过氧化钠、水 【实验步骤】 1.Na2O2+H2O (1)取一支干净的试管,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 (2)在试管中加入水,有反应生成。 (3)用点燃的火柴放在试管口,观察有没有变得更亮。 (4)用手摸一摸试管外壁,感受温度变化。 (5)在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2.Na2O2 +CO2 铺于干净的纸上。 (2) (3)取少许过氧化钠,将结块的过氧化钠用研钵研 磨成粉末平铺于脱脂棉上,用镊子将脱脂棉包

起来。 (4)将包好的脱脂棉放入蒸发皿中,用一支细长玻璃管向脱脂棉缓缓吹气。观察现象。 【注意事项】 1. 2.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产物里面滴入酚酞溶液可能会出现颜色变红,但红色 马上消失,这是因为过氧化钠有强的氧化性,将酚酞氧化,则红色退去。因此要同学观察时要快,并且尽量不摇动试管。 3. 4.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由于过氧化碳生产时间久,因此要将结块的过 氧化碳研磨成粉末,使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充分接触。 5.用脱脂棉包过氧化钠时包的松散些,有助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接触,易于 反应进行。 【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 1.Na2O2+H2O (1)试管内有气体生成。 (2)点燃的的火柴放在试管口变得更亮,说明产生的是氧气。 (3)摸试管外壁,试管外壁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 (4)在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红色生成,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 2.Na2O2 +CO2 (1) 脱脂棉着火,并且火光剧烈。说明反应放热引起脱脂棉燃烧,反应放出氧气,助燃。 【实验的成功关键】

校园常见植物实验报告

实验十校园常见植物识别与分类 基础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物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识别校园植物中一些常见的种类,了解其主要形态特点、进化地位和经济利用价值。 2 学习观察和鉴定植物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不同植物的新鲜材料,了解其外部形态特点,比较不同类群间的差异。 2 解剖观察代表植物的花,了解其结构特点,分析其进化程度及其分类学意义。 3 识别校园植物。 三、实验原理 被子植物是日前地球上种类最多,分类最广的植物,也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植物类群。在长期的系统演化过程中,被子植物分化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种类,它们形态各异,并有各自特定的分布区。因此在本实验中,可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以及学校所在地区的植被类型,选择一些常见的代表进行观察,并尽可能考虑到被子植物中一些主要的科、属,如:木兰科、毛茛科、蔷薇科、豆科、菊科、百合科、禾本科等。 四、实验步骤 1 取不同植物的标本或新鲜材料,对照检索表或植物志等工具书进行观察,了解不同植物的外部形态特点。 2 在实体显微镜下,运用解剖针,解剖刀等工具对代表植物花的结构进行解剖观察,了解其结构特点,分析其进化程度,并比较不同类群植物在花结构上的差异。 四.校园植物名录 序 中文名学名属名科名号 1 假连翘Duranta repens 假连翘属马鞭草科 Ligustrum quihoui 女贞属木犀科2 小叶女 贞 3 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九里香属芸香科 4 垂叶榕Ficus benjamina 榕属桑科 Phoenix roebelenii O’Brien 刺葵属棕榈科5 美丽针 葵 6 鱼尾葵Caryota ochlandra 鱼尾葵属棕榈科 7 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刺桐属蝶形花科 8 朱缨花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 朱缨花属含羞草科 9 芒果Mangifera vndica linn 芒果属漆树科 10 红花檵Loropetalum chinense 檵木属金缕梅科

苯妥英钠设计性实验报告

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苯妥英钠的制备与分析 姓名:闫洁 班级: 学号:39 日期:2015.11.2

设计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安息香缩合反应的原理和应用维生素B1及氰化钠为催化剂进行反应的实验方法。 2.学习有害气体的排出方法。 3.学习二苯羟乙酸重排反应机理。 4.掌握用硝酸氧化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方案一 1、实验原理 1.安息香缩合反应(安息香的制备) 2.氧化反应(二苯乙二酮的制备) 3.二苯羟乙酸重排及缩合反应(苯妥英的制备) 4.成盐反应(苯妥英钠的制备) 2、实验仪器与药品 仪器:烧杯(500 ml 250 ml )量筒、锥形瓶、三颈瓶、抽滤瓶、球形冷凝管、干燥管、水浴锅、布氏漏斗、温度计、玻璃棒、抽滤器、 药品:苯甲醛、盐酸硫胺、氢氧化钠、无水乙醇、硝酸、浓盐酸 CHO VitB 1or NaCN O H HNO 3 O O O O H O O 1.H 2NCO NH 2/NaO H 2.HCl N H O O H 5C 6H 5C 6N H N H N O O Na H 5C 6H 5C 6 N H O OH H 5C 6 H 5C 6N O H 2NaOH

4、实验装置图 5、实验步骤 (一)安息香的制备(盐酸硫胺催化) 1.原料规格及用量配比 名称规格用量摩尔数摩尔比 苯甲醛CP d 1.050 bp179.9℃20 ml0.2 盐酸硫胺原料药 3.5 g 氢氧化钠CP10 ml 2. 操作 在100 ml三口瓶中加入3.5 g盐酸硫胺(Vit.B1)和8 ml水,溶解后加入95%乙醇30 ml。搅拌下滴加2 mol/L NaOH溶液10 m1。再取新蒸苯甲醛20 ml,加入上述反应瓶中。水浴加热至70℃左右反应1.5 h。冷却,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干燥后得粗品。测定熔点,计算收率。mp 136—l37℃ 注:也可采用室温放置的方法制备安息香,即将上述原料依次加入到100 ml三角瓶中,室温放置有结晶析出,抽滤,用冷水洗涤。于燥后得粗品。测定熔点,计算收率。 (二)二苯乙二酮(联苯甲酰)的制备 1.主要原料规格及用量比 名称规格用量摩尔数摩尔比 安息香自制8.5 g0.04 1 硝酸(65%-68%) CP d 1.40 bp122℃25 ml0.379.25 2.操作 取8.5 g粗制的安息香和25 ml硝酸(65%-68%)置于100 ml圆底烧瓶中,安装冷凝器和气体连续吸收装置,低压加热并搅拌,逐渐升高温度,直至二氧化氮逸去(约1.5—2 h)。反应完毕,在搅拌下趁热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50 ml冷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直至油状物呈黄色固体全部析出。抽滤,结晶用水充分洗涤至中性,干燥,得粗品。用四氯化碳重结晶(1:2),也可用乙醇重结晶(1:25),mp.94—96℃。 (三)苯妥英的制备

质壁分离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 一、实验原理及流程实 验 原 理 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在外界溶液浓度高的条件下,液泡水分外渗,原生质层与细胞壁脱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液泡中,使原生质层慢慢地恢复原状,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流 程 实验材料: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 水纸,电子显微镜,0.3g/ml蔗糖溶液,清水 流程图: 实 验 步 骤 实验步骤: 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鳞片叶紫色的外表皮制作成临时装片。 2.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片细胞中紫色大液泡(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3.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 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洋鳞片叶表皮浸在蔗糖溶液中。用10X的物镜观察, 细胞中液泡的大小、颜色变化。 4.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使洋葱鳞片叶浸入清水中。用10X的物镜观察,细胞中液泡的大小、颜色 变化。 制作洋葱鳞片表皮临时装片 放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临时装片 0.3g/ml 蔗糖溶液 吸水纸吸引 放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临时装片 吸水纸吸引清水 放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报告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二、 实验 结果 及分 析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原始的洋葱鳞片叶紫色表皮细胞时,可观察到有一个紫色的大液泡,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当洋葱鳞片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可观察到液泡逐渐变小,紫色加深;当洋葱鳞片表皮浸润在清水中时,液泡又逐渐胀大,原生质层逐渐贴近细胞壁。 分 析 内因:原生质层具有半透性 细胞渗透失水(吸水) 细胞壁伸缩性小, 原生质层伸缩性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小于(大于)细胞液浓度 三、 实验 讨论 及反 思 讨论 1. 如果没有细胞壁,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如果没有细胞壁,就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分离反应,只会单纯的吸水或失水。 2. 如果滴加的是0.5g/ml 的蔗糖溶液,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如果使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会使细胞严重失水而死亡,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 为什么植物细胞失水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不是一起变化,而是发生质壁分 离? 因为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而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4. 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是空的吗? 不是空的,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间存在蔗糖溶液。因为细胞壁具有全透性,蔗 糖溶液可以进入细胞壁,但不能进入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生质层。 细胞壁 细胞膜 叶绿体 细胞核 细胞液 细胞质 液泡膜 (伸缩性小)具有全透性 原生质层(伸缩性大)具有选择透过性 (相当于半透膜)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校园植物种类调查实验报告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熟悉观察、研究区域植物及其分类的基本方法。 2.认识校园内外的常见植物。 二、材料用品 照相机、铅笔、笔记本、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1、实地调查:小组成员分工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植物,拍照,做好记录,将不认识的植物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采集植物的叶片、枝条或花朵等特征部分,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采访讨教:带着植物照片及植物标本向教师或学校花工师傅请教,弄清植物的名称、特性。 4、查阅资料: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相关植物的资料,获取各种植物的详细信息。 5、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成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6、实验报告:将资料、图片打印,汇集成实验报告。 7、制作PPT:用演示文稿形式,记录和呈现我们的探究过程,分享我们的研究心得。 三、调查内容 (一) 校园和公园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 植物种类的识别、鉴定必须在严谨、细致的观察研究后进行。在对植物进行观察研究时,首先要观察清楚每一种植物的生长环境,然后再观察植物具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应起始于根(或茎基部),结束于花、果实或种子。先用眼睛进行整体观察,细微、重要部分再借助放大镜观察。特别是对花的观察、研究要极为细致、全面,从花柄开始,通过花萼、花冠、雄蕊,最后到雌蕊。必要时要对花进行解剖,分别作横切和纵切,观察花各部分的排列情况、子房的位置、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子房室数及胎座类型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植物的详细特征,才能正确、快速地识别和区分植物。(二)植物种类的识别和鉴定 在对植物观察清楚的基础上,识别、鉴定植物就会变得很容易。对校园内外特征明显、自己又

膜分离实验报告

. . 膜分离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膜的结构和影响膜分离效果的因素,包括膜材质、压力和流量等。 2.了解膜分离的主要工艺参数,掌握膜组件性能的表征方法。 3. 了解和熟悉超滤膜分离的工艺过程。 二.基本原理 膜分离技术是最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分离技术。膜分离是以对组分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的人工合成的或天然的高分子薄膜(或无机膜)为分离介质,通过在膜两侧施加(或存在)一种或多种推动力,使原料中的某组分选择性地优先透过膜,从而达到混合物的分离,并实现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等目的的一种新型分离过程。其推动力可以为压力差(也称跨膜压差)、浓度差、电位差、温度差等。膜分离过程有多种,不同的过程所采用的膜及施加的推动力不同,通常称进料液流侧为膜上游、透过液流侧为膜下游。 微滤(MF)、超滤(UF)、纳滤(NF)与反渗透(RO)都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当膜两侧施加一定的压差时,可使一部分溶剂及小于膜孔径的组分透过膜,而微粒、大分子、盐等被膜截留下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四个过程的主要区别在于被分离物粒子或分子的大小和所采用膜的结构与性能。微滤膜的孔径围为0.05~10μm,所施加的压力差为0.015~0.2MPa;超滤分离的组分是大分子或直径不大于0.1μm的微粒,其压差围约为0.1~0.5MPa;反渗透常被用于截留溶液中的盐或其他小分子物质,所施加的压差与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浓度有关,通常的压差在2MPa左右,也有高达10MPa的;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的为纳滤过程,膜的脱盐率及操作压力通常比反渗透低,一般用于分离溶液中相对分子质量为几百至几千的物质。 2.1微滤与超滤 微滤过程中,被膜所截留的通常是颗粒性杂质,可将沉积在膜表明上的颗粒层视为滤饼层,则其实质与常规过滤过程近似。本实验中,以含颗粒的混浊液或悬浮液,经压差推动通过微滤膜组件,改变不同的料液流量,观察透过液测清液情况。 对于超滤,筛分理论被广泛用来分析其分离机理。该理论认为,膜表面具有无数个微孔,这些实际存在的不同孔径的孔眼像筛子一样,截留住分子直径大于孔径的溶质和颗粒,从而

《金属钠的性质》课后评课

《金属钠的性质》课后评课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 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教室装设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重交流、评价与合作。要求确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的发展。基于上述理念,刘老师的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实验探究为主、多媒体辅助的方法进行教学,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从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实验现象的观察),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金属钠的性质),再利用理性认识解决实际问题(金属钠的存在、保存及应用),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探索科学真谛的乐趣,考查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滴水点灯小魔术、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引入,激发兴趣。本节课刘老师用一个化学小魔术“滴水点灯”引入,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重难点的新理解。本节课刘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的侧重点为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现象的能力,化学反应中有的现象稍纵即逝,有时会观察不全面,有时候学生由于实验时的过分喜悦而忘却了实验目的等,因此,在本节课上刘老师除了应有的通过实验认识钠的性质知识重难点外还让学生如何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很好地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及时全面观察,更考虑学生本身的认知水

平,慎重地为学生设计了实验报告,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使课堂结构更紧凑。 三、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新思路。记得以往无论是随堂课还是一些评比性的课,很多教师就是从原子结构入手与学生分析结构特点从而根据结构推测可能的性质,然后用实验来验证推测的科学性,接着利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一句话引出物质的存在和应用。但,刘老师却采用隐形的方式将这种学习方法贯穿在课堂的始终,教师不明说但通过暗设埋伏使学生心神领会。这样教学更能让学生对化学感兴趣。 四、课堂实验的处理。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求知欲在兴趣中,在参与中,在求真中得到升华。如果只由教师单独操作完成,就会显得牵强、死板而且体现不了新课程的理念,达不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目的。考虑到一种新物质的研究方法先从表观的角度去认识,因此金属钠的质地、颜色、状态、密度等安排学生亲身经历,老师也没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了引导;金属钠与氧气、水的反应扑朔迷离、新鲜有趣,又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钠取得太多已引起爆炸),所以此实验由学生分组完成但必须注重实验安全性教育;钠与氯气、硫磺的反应考虑到学校实验室没有通风橱由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演示实验;其余的课堂实验和补充实验考虑到课堂时间和有效性由师生共同完成。

常见金属的性质实验报告单

常见金属的性质实验报告单 实验合作者: 班级日期 实验前知识储备:写出下列有关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 1 镁带燃烧:2铝片灼烧 3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铜片灼烧 5镁与稀盐酸反应6镁与稀硫酸反应 7锌与稀盐酸反应8锌与稀硫酸反应 9铁与稀盐酸反应10铁与稀硫酸反应 11铜与稀盐酸反应12铜与稀硫酸反应 13铝与稀盐酸反应14铝与稀硫酸反应 15铁与硫酸铜反应 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___,置换反应的有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了解活泼金属的在空气中燃烧的特殊性,知道活泼金属着火时灭火时注意事项二、实验用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三、实验过程 1、金属的物理性质探究:

拓展视野:将铜制成纳米铜,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能燃烧? 铜是金属晶体,由晶胞组成,晶胞则是由许多铜原子通过金属键的作用而构成的,晶格结点上的铜原子都有金属键的束缚,因此铜的化学性质不很活泼,但是将铜制成纳米铜的话,变成铜原子,金属键被打断,于是铜的化学性质以活泼的铜原子形式表现出来。于是与空气反应速率很快。铜块或者铜粉体积都比较大,单位面积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比纳米铜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小的多,纳米铜在空气中燃烧很快。颗粒越细,比表面越大,与空气接触越充分,而且纳米级材料的活性会比一般颗粒物质的活性强,所以反应越快,所以能燃烧。所以铜不具可燃性是相对的 2)查阅相关资料:镁能和二氧化碳发生燃烧反应,因此镁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镁由于能和N ?和O ?反应,所以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同时有少量淡黄色固体氮化镁生成。所以燃烧(不一定、一定)_______ 需要氧气,凡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都叫燃烧.只有初中化学书上定义为有氧气参加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这是因为知识量的限制. 3)趣味知识:冷焰火采用燃点较低的金属粉末,经过一定比例加工而成的冷光无烟焰火,冷焰火燃点低,燃点在60℃-80℃,外部温度30℃-50℃,对人体无伤害。适用于舞台表演和各种造型设计。而普通焰火燃点在500 ℃-800℃之间,燃烧时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冷焰火科技含量高,以环保无污染而倍受人们青睐。冷焰火是未来烟花发展新趋势,曾在上海APEC 会议、悉尼奥运会、2002年日韩世界杯、全国九运会上崭露头角,冷焰火是现代烟花的高科技结晶。

实验五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生科院B108实验室 温度: 实验名称: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 实验性质:基础性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五 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了解经典化学分析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易于观察、适用性强的特点; 2.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掌握醇、酚、醛、酮的相关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 1.卢卡氏实验: 因含C 3—-C6的各种醇类均溶于卢卡氏试剂,反应能生成不溶于试剂的氯代烷,使反应液呈浑浊状,静置后溶液有分层现象出现,反应前后有显着变化,便于观察; 2.高碘酸实验: CH 2(OH)(CHOH)nCH 2OH + (n +1) HIO 4 H 2O + 2HCHO + (n +1) HIO 3 3.酚和三氯化铁的反应: 2 +2Fecl +2Fecl 3 +2HCl 4.与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共轭醛酮与2,4-二硝基苯胺反应生成的沉淀为红色或桔红色; 5.碘仿反应: NaOH (R ) CH 3I + Nao (R) 三.实验器材 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卢卡氏试剂、乙二醇、甘油水溶液、高碘酸溶液、饱和亚硫酸溶液、希夫试剂、苯酚、三氯化铁溶液、甲醛、乙醛、丙酮、2,4-二硝基苯肼试剂、碘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四.操作步骤 1.卢卡氏实验: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1mL 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然后各加2mL 卢卡氏试剂;用软木塞塞住管口,观察记录混合液变混浊及分层时间; 2.高碘酸实验: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3滴10%乙二醇、10%甘油水溶液,然后各加3滴5%高碘酸溶液,混合静置5min,各加3~4滴饱和亚硫酸溶液,最后再加1滴希夫试剂,静置数分钟,分别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苯酚和三氯化铁的反应: 取一支试管加入5滴苯酚,3滴1%三氯化铁溶液; 4.醛,酮与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3滴甲醛、乙醛、丙酮,然后加入2,4-二硝基苯肼试剂。边 OH OH CH 3 —C —OH O —C —H O

植物形态观察报告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生命科学基础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校园植物观察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班级: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龙船花全株侧枝向上挺直生长且平滑,叶子表面光滑革质对生,全缘而呈倒卵形状或是椭圆形。一般长度约9厘米-12厘米左右,宽约4 是深绿色,背面的颜色较浅。花属于顶生的伞房花序,每簇花丛大约有 小花由其冠筒上长出后分裂4-5片椭圆形花瓣,冠筒长约2.5 红砖色。20-30朵聚生的小花整体呈现一个大圆球状,花团锦簇。

对生的二回羽状复叶舌状花瓣

茎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披淡褐色鳞片状糙毛。单叶对生,长椭圆形或卵形,先端钝尖,基部近圆形或浅心形,全缘,叶片坚纸质,两面披淡褐色糙毛及短柔毛,长约4-12厘米,宽约3-8厘米;叶脉5-7条基出;叶柄长约 厘米。 花为聚伞花序,长于分枝顶端,近头状,由3-7朵花组成,稀单生,基部具叶状总苞;花梗密披鳞片状糙毛,长约3-20亳米;花萼 宽,内侧红色,外侧披淡褐色鳞片状糙毛,先端渐尖,萼管壶形,长约 花瓣5片,倒卵形,先端圆形,粉红色或玫瑰红色,密披缘毛,离瓣花;雄蕊10枚,5长5短,较长的雄蕊基部黄色直立,上部呈关节状弯曲,状似镰刀,连接紫红色半圆形的花药,短的雄蕊黄色,并未分两节,连接黄色的花药;雌蕊柱状,墨绿色;花柱线形,紫红色。

茎肉质,直立,粗壮。叶互生;叶柄长约1-3cm,两侧有数个腺体;叶片披针形,长4-12cm,宽1-3cm,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锐锯齿,侧脉对。 花梗短,单生或数枚簇生叶腋,密生短柔毛;花大,通常粉红色或杂色,单瓣或重瓣;萼片2,宽卵形,有疏短柔毛;旗瓣圆,先端凹,有小尖头,背面中

柱层析实验报告

柱层析分离色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柱层析的分类,掌握各种柱层析的原理。 2.熟练掌握吸附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是对其认识和了解的前提。利用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可用95%乙醇或无水乙醇提取。 分离色素的方法有多种,如纸层析、柱层析等。柱层析法是色谱法中的一种,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以及对洗脱剂(即移动相)的溶解度不同将各组分分离。常用的柱色谱有吸附色柱谱和分配柱色谱两类。吸附柱色谱通常是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物质或粉状固体作为吸附剂(如氧化铝或硅胶),当混合物的溶液流经吸附柱时,就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然后从柱顶加入溶剂(洗脱剂)洗脱。由于不同化合物在吸附柱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因此各组分随溶剂以不同速度下移,形成色带。继续用溶剂洗脱,吸附能力最弱的组分就随溶剂首先流出,整个层析过程进行反复的吸附-解析-再吸附-再解吸。用柱层析法可以分别收集各组分,并逐个鉴定。 本实验是把三氧化二铝填入玻璃管中(压成柱状)作为吸附剂,将叶绿体色素的石油醚提取液倾于吸附柱上,色素即被吸附。由于色素的种类不同,被吸附的强弱不同,就在吸附柱上排列成为不同的色层,再利用吸附剂在不同溶剂中有不同的吸附力,用不同的溶剂进行洗脱,从而达到叶绿体主要的4种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分离。 三、【实验材料】 原料: 新鲜的菠菜叶 试剂: 1.无水乙醇或95%乙醇 5.三氧化二铝 2.石英砂 6.饱和氯化钠溶液 3.丙酮 7.水硫酸钠 4.石油醚(60-90℃) 8洗脱液:丙酮:石油醚=1:9 器材:层析柱(1×30cm),研钵,蒸馏装置, 脱脂棉,天平,烧杯,过滤漏斗, 玻璃棒,锥形瓶,分液漏斗,试管, 铁架台 四、【实验操作】 1.色素的提取: 20克菠菜,加少许石英砂,再加20毫升无水乙醇研磨成浆,脱脂棉过滤,保存滤液,滤渣再用无水乙醇提取一次,合并滤液,滤渣再加入30毫升石油醚提取一次,过滤,合并滤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再加入4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震荡,弃去下层溶液,再分别加入20毫升水震荡洗涤几次,直至下层无色,保留上层溶液,转移至三角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5分钟,备用. 2.样品的浓缩: 将提取液放入蒸馏烧瓶中,蒸除多余的石油醚,至剩余液体5-8毫 升左右,以备加样使用。 3.层析拄的制备: 15克碱性三氧化二铝加入30毫升石油醚搅拌,浸泡10min.。在层

1-2元素性质实验-实验报告

元素实验报告 实验18 主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一、 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试管操作。 2. 学习离心分离操作。 3. 学习主族元素一些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二、实验内容 1. 卤离子的还原性:向3支盛有绿豆大小的KI 、KBr 和KCl 固体的试管分别加入0.5 cm 3浓硫酸,观察反应产物的颜色和状态。把湿的醋酸铅试纸、湿的碘-淀粉试纸和湿的pH 试纸分别伸向装有KI 、KBr 2. 氯含氧酸盐的氧化性 往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NaClO 、KClO 3 和KClO 4溶液,然后加入KI 淀粉溶液,观察现象。向不发 3. 过氧化氢的氧化还原性 (1) 氧化性:取1小片Pb(Ac)2试纸,加1滴H 2S 的水溶液,则有黑色的PbS 生成。再向试纸上

(2)还原性:取少量3% H2O2溶液,用H2SO4溶液酸化,再滴加2~3滴0.01 mol·dm-3KmnO4 4. 过硫酸盐的氧化性 向盛有2滴 0.002 mol·dm-3Mn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 cm3 3 mol·dm-3H2SO4、2~3 滴AgNO3溶液,再加入少量K2S2O8固体,小心加热,观察现象;另取1支试管,不加AgNO3, 进行同样实验。 5. 亚硝酸的氧化还原性 请利用0.5 mol·dm-3NaNO2、0.1 mol·dm-3KI、0.02 mol·dm-3KMnO4、1 mol·dm-3H2SO4试剂, 6. 硝酸根的检出 取少量FeSO4·7H2O固体于试管中,滴加1滴0.5 mol·dm-3NaNO3溶液及1滴浓H2SO4,静置,观察现象。反应式为: 2+-+3+2+2-

7. 磷酸根、焦磷酸根和偏磷酸根的鉴别 (1)分别向0.1 mol·dm-3Na2HPO4、Na4P2O7和NaPO3溶液中滴加0.1 mol·dm-3AgNO3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生成的沉淀溶于2 mol·dm-3HNO3溶液吗? (2)以2 mol·dm-3HAc溶液酸化磷酸盐溶液、焦磷酸盐溶液和偏磷酸盐溶液,再分别加入蛋白溶液,各发生什么现象? 3-4-- PO43-、P2O74-和PO3-的鉴别方法: 8. Sn2+、Pb2+、Sb3+、Bi3+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现有0.1 mol·dm-3的SnCl2、Pb(NO3)2、SbCl3和Bi(NO3)3,2 mol·dm-3NaOH、6 mol·dm-3NaOH 和40%的NaOH试剂。请制备少量氢氧化物沉淀,并试验这些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写出实验步骤、现象、 9. Sn、Pb、Bi不同价态离子的氧化还原性 -3-3

苯甲酸和萘的分离实验报告

苯甲酸和萘的分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苯甲酸和萘的基本性质 2.掌握固体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及方法 3.复习萃取、蒸馏及重结晶等纯化技术 二、实验基本原理 苯甲酸和萘在常温下均为白色固体有机物,并且均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所以不能根据两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但是,苯甲酸可以和氢氧化钠作用得到苯甲酸钠,而苯甲酸钠易溶于水。可将混合物溶于乙醚后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萃取并洗涤,乙醚层经洗涤、干燥、蒸馏得到萘;水层经酸化、减压过滤得到苯甲酸。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反应方程式:

三、主要试剂及主、副产物的物理常数 四、主要试剂规格及用量 五、实验装置图

六、实验操作步骤 1、称取2g苯甲酸和萘的混合物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乙醚使之 充分溶解。 2、把混合物的乙醚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然后量取20ml 10%氢氧化钠溶 液加入分液漏斗,充分摇振,放气,再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分层,将下层液放入烧 杯中。再往分液漏斗中加入20ml 10%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萃取操作,将下层液放 入同一烧杯中,最后用10ml水洗涤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同样将下层液放入同 一烧杯中,待进一步处置。 3、将剩下的乙醚层从分液漏斗上口通过普通漏斗倒入50mL 锥形瓶,加入 1-2g 无水CaCl2 干燥5-10 分钟(溶液澄清),过滤。 4、将所得滤液转移至蒸馏瓶中,加入2-3粒沸石,用45-60℃水浴加热蒸馏 蒸出乙醚,接收乙醚,蒸干、量体积(记录)、回收乙醚(计算回收率)。其余 液体倒在表面皿上,待液体结晶后得到纯净的萘,收集称量。乙醚测量体积,回 收。待表面皿上的液体结晶后即为纯净的萘,收集固体,称量。 5、水层加入浓盐酸酸化至溶液呈明显酸性为止,充分冷却,待晶体全部析 出后,抽滤,所得晶体即为苯甲酸。干燥,称量。 七、实验数据处理 八、注意事项 1、用氢氧化钠萃取时震摇使两相充分接触,继而使苯甲酸反应完全 2、用分液漏斗分液时,水层从活塞放出,乙醚层从上口倒出,否则会影响后面的操作。注意提取过的水层要保存好,供下步制苯甲酸用 3、乙醚层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时,震摇后要静置片刻至澄清;并充分静置干燥约30min。干燥后的乙醚层慢慢滤入干燥的蒸馏烧瓶中。 4、蒸馏不能蒸干,留小部分乙醚以防萘在蒸馏瓶中结晶,无法收集。乙醚蒸完后立即回收。 5、水层如果酸化不完全,会使苯甲酸不能充分析出,导致产物损失,酸化程度为能使pH试纸变红即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