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说新语研究

世说新语研究

世说新语研究
世说新语研究

《世说新语》中的家庭教育策略

马艳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集,虽非家庭教育专著,但在记载东汉末年至东晋末年二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琐闻佚事、清谈玄言、品题人物、饮酒恣肆、适意任为中,却隐蕴着一股古朴厚重、清新和雅的家庭教育策略之气。从教育方式到教育内容都为后世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可鉴之处。

关键词:世说新语;家庭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16(2008)06-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这从《中国丛书综录》中《家训》部分所列的书目达117种之多就可见一斑。而散见于其它典籍著作中的家庭教育理念、策略就更数不胜数。汉末至魏晋,随着董仲舒等汉儒“独尊儒术”的僵化礼制思想被打破,人们开始了思想的自由驰骋。就如宗白华先生所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1](133)魏晋士人虽然饮酒恣肆、任性适意,但在看似漫不经心、玩世不恭的背后却极其重视家庭教育,从而也推动了这一时期家庭教育的蓬勃发展。《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集,虽非家庭教育专著,但在记载东汉末年至东晋末年二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琐闻佚事、清谈玄言、品题人物、饮酒恣肆、适意任为中,却隐蕴着一股古朴厚重、清新和雅的家庭教育策略之气。从教育方式到教育内容都为后世的家庭教育提供了可鉴之处。

一、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

教育有法,而无定法。教育和受教育的主体都是人,人是感性的而非呆板的。由于魏晋特殊的社会背景,时人心性自由、适意放达,家庭教育方式也打破了汉代礼制的种种束缚,样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一)重视启发引导式的教育

启发引导式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从孔子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而魏晋人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再丰富和再发展。如“借景启发”式:

收稿日期:2008-10-22

作者简介:马艳(1979-),女,山东博兴人,2006级硕士研究生。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93) [言语71]

又如“间接启发”式:

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

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2](106) [言语92]

有时候做某些事的行为规范让孩子自己说出来和家长直接告诉孩子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孩子自己说出来的会牢记于心,而家长的直接说教却抛之脑后。谢安在教育子侄们时就很巧妙地运用了这种“间接启发”:他不希望子侄们干预皇室之事,没有直接用命令,而是问他们:“自家子弟如何干预人家的事,为什么一定希望他们很出众呢?”而谢玄的回答“只是希望子弟出众就好,不必是为了预人事。”也正就是他想要说的。这其中的教育策略不可谓不智慧也。

再如“对话启发”式:

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2](175) [文学52]

在诗文探讨时,谢安没有直接说他觉得哪句佳,而是先和子侄们交流,在对话的过程中说出自己的观点,引发子辈们自己去思考。如此潜移默化地启发引导,也可谓是“润物细无声”了!

(二)注重家庭环境的熏陶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曾子的《大戴礼记》中就提到:“宫中雍雍,外焉肃肃,兄弟憘憘,朋友切切,远者以貌,近者以情,友以立其所能,而远其所不能。苟无所失其所守,亦可与终身矣。”而魏晋时期,门阀观念相当严重,那些世家大族与生俱来的自豪感是不会让他们甘于“平庸”,甘于和庶族地主们平起平坐的,所以在这个政权更迭、社会动荡的时代,他们不仅得保全家族人的性命,还得保证门风的承袭和世族的衍续。因此,给家族子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如: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

往诉,逢彼之怒。?[2](141) [文学3]

二婢在郑玄盛怒之下竟引《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和《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薄言往诉,逢彼之怒”相戏,且恰到好处。奴婢尚能出此雅言,又何况是郑玄尽心栽培的自家子侄们呢?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定然也是“吐嘱之玄远高雅”!

谢中郎云:?王脩载乐托之性,出自门风。?[2](384) [赏誉122]

一个人的性情用门风使然来究其根缘,可见家庭环境对他的影响可谓是沁之脾脏,入骨三分。

(三)重视让孩子结交名士

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当时的“清谈”中。这项始自东汉的本为干预朝政的政治行为到了晋时已变为“专谈玄理”,且流为风尚,成为当时上层士族阶级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以此显示他们的高贵风雅和学养才能。仿佛不能玄谈的就不够名士的资格,所以志将家族子弟培养成为“名士”的士族大家长们争相让家族子弟在少年时就加入清谈之列。如:

裴散骑娶王太尉女。婚后三日,诸婿大会,当时名士,王、裴子弟悉集。郭子玄在坐,挑与裴谈。子玄才甚丰赡,始数交,未快;郭陈张甚盛,裴徐理前语,理致甚微,四坐咨嗟称快。王亦以为奇,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2](152) [文学19]

“谈玄”虽为当时的风流之举、“名士”之道,可对于家族子弟们却也不是能敷衍塞责的轻松之事。如:

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2](167) [文学39]

“清淡”之余,拜访当时名士也是世族家长们教育子弟的一种方式。如:卫伯玉为尚书令,见乐广与中朝名士谈议,奇之,曰:?自昔诸人没已来,常恐微言将绝,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2](334) [赏誉23]

同时重视名士对家族子弟的“品题”,期望以此来激励子弟们奋发向上。如:

冀州刺史杨淮二子乔与髦,俱总角为成器。淮与裴頠、乐广友善,遣见之。頠性弘方,爱乔之有高韵,谓淮曰:?乔当及卿,髦小减也。?广性清淳,爱髦之有神检,谓淮曰:?乔自及卿,然髦尤精出。?淮笑曰:?我二儿之优劣,乃裴、乐之优劣。?论者评之,以为乔虽高韵,而检不匝,乐言为得。然并为后出之俊。[2](407) [品藻7]

(四)耐心平和地对待孩子

孔子提倡将爱和教相结合。不是溺爱,而是平等、耐心地对待孩子。家长在面对孩子时,一定要有耐心,不可烦躁,因为在我们看来哪怕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在孩子眼里可能就是非常复杂的,所以要耐心平和地解答孩子的问题,这一点魏晋时人就做得很好。如:

谢胡儿作著作郎,尝作《王堪传》,不谙堪是何似人,咨谢公。谢公答曰:?世胄亦被遇。堪,烈之子。阮千里姨兄弟,潘安仁中外,安仁诗所谓‘子亲伊姑,我父唯舅’。是许允婿。?[2](390) [赏誉139]

谢郎不知道王堪是谁,问谢安。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小问题,谢安却不厌其烦地从几个方面对王堪进行介绍。可见他在教育家族子弟时,是平等尊重的,从不拿自己的声威压人。

(五)巧妙地和孩子“斗智”

教育孩子光有耐心还不行,还要和孩子“斗智”,不能使蛮劲,往往越使蛮力,孩子越拧着干,所以手段要巧妙。且看谢安的策略:

谢遏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2](729) [假谲14]

谢安很忧虑年少的谢遏整日带紫罗香囊,挂着手巾,但直接说又怕伤他的心,于是就设计骗他打赌,赢得香囊、手巾后立即烧掉了。

谢虎子尝上屋熏鼠。胡儿既无由知父为此事,闻人道痴人有作此者,戏笑之,时道此,非复一过。太傅既了己之不知,因其言次,语胡儿曰:?世人以此谤中郎,亦言我共作此。?胡儿懊热,一月日闭斋不出。太傅虚托引己之过,以想开悟,可谓德教。[2](780) [纰漏5]

谢胡儿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曾“上屋熏鼠”而戏谑嘲笑这种人,谢安没有当面喝斥制止,而是假托举出自己的过错来开导他,让他自己醒悟。

不正面说教,而是用自己的计谋智慧使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悬崖勒马,回归正途,并且保护了孩子的自尊。真可谓巧妙至极也。

(六)注重身教

晋人性情率真、胸襟宽仁,他们以此建立起新生命,摆脱了长期以来礼法的空虚和顽固,他们的教育也更倾向人格感化,更倾向潜移默化的“身教”: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2](26) [德行36]

魏晋士人不拘小节、崇尚自然,精神上的自由让他们冲破思想的桎梏,追寻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在家庭教育上,他们也尊重孩子的个性,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如:

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

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2](8) [德行10]

华歆和陈元方采取的方式可以说是截然相对,一个“严若朝典”,一个“恣柔爱之道”,但却都达到了“不失雍熙之轨”的教育结果。正是由于他们欣赏人格个性之美,才会尊重个性价值,才能成功地为孩子选择适合他们的并能实现其个人性格魅力的教育方法。

二、德文兼备的教育内容

外表恣肆、散漫无意的魏晋士人,教育目的却非常明确,就是将家族子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以此来保护家族的阶级地位和血脉相承,所以他们的教育内容也以“德”、“文”为主。虽然带有一定的封建和功利色彩,却也为我们道出了不少教育真谛。

(一)以德修身

德教在古代是很受重视的,尽管每个朝代的德教内容不太相同,但我们的先辈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德”作为对子女教育的首要内容。魏晋时人也不例外。如前例“谢虎子上屋薰鼠”([纰漏5]),这就是一种巧妙地唤醒孩子心灵的德育之道,值得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深思。同时由于当时社会极度不稳定,人们对“德”的追求还倾向于“为人(官)处事”之道:

1、淡泊名利:

虽然权势和政治影响对魏晋士族来说很重要,但更多士族文人更为看重的还

是代表士人独立精神境界的“清流”,并不遗余力地将这种以追求精神自由为荣的价值观传输给家族子弟。如:

晋武帝每饷山涛恒少,谢太傅以问子弟,车骑答曰:?当由欲者不多,而使与者忘少。?[2](97) [言语78]

谢安就晋武帝每次赏给山涛的物品总是很少这件事问子侄,谢玄回答:“这是领受的人希望不在多,才使赐给的人不觉得少。”作为谢安不可能不知道其中之理,只是侧面告诫子侄们不可以太看重这些。不仅士族文人如此,一些出身贫寒的百姓也如此:

王经少贫苦,仕至二千石,母语之曰:?汝本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经不能用。为尚书,助魏,不忠于晋,被收。涕泣辞母曰:?不从母敕,以至今日。?母都无戚客,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2](561)[贤媛10]

从这一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身在寒门却教育自己的孩子对名利趋平趋淡的心洁高尚的伟大母亲的形象。

2、勤俭节约:

东晋士族经过国家兴亡和士族自身的荣辱兴衰,更加认识到对于士族来说,精神与灵魂的充实和富有比起物质的享乐更为重要。因此多半继承了阮籍等竹林名士的风骨,清贫而志趣高远。对此他们不但身体力行,还用来教育子弟。如: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2](30) [德行40]

3、择善友交:

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之哭,辄为凄恻,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韩后果为吏部尚书,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2](36) [德行47]

孔子云:“与善人交,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3](514),

韩康伯的母亲听到吴道助、附子兄弟那路人都为之落泪的丧母哀号,觉得这是存孝之人,认为可交,于是告诉自己的儿子好好照顾他们。可见时人对子辈的择友是有标准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近朱者赤”。

3、谨慎低调:

黑暗混乱的政治背景、多元化的文化思想在空中交错,给人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所以多数士人要求子弟行事谨慎低调。如:

陈婴者,东阳人。少修德行,著称乡党。秦末大乱,东阳人欲奉婴为主,母曰:?不可!自我为汝家妇,少见贫贱,一旦富贵。不祥。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2](553) [贤媛1]

赵母嫁女,女临去,敕之曰:?慎勿为好!?女曰:?不为好,可为恶邪??母曰:?好尚不可为,其况恶乎!?[2](557) [贤媛5]

以上两则都是讲母亲告诉自己的子女凡事要谨慎、低调,有能而为,不可无能而上,太张扬、太逞强。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不可谓不是一种上乘的处事之道。

5、公私分明: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鱼差饷母。母封鱼差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1](571)[贤媛20]

一罐不甚值钱的腌鱼,陶母却因是公家之物又交还回去。虽身为女流,不曾为官,却深明大义,深知为官清廉的重要,见利而不忘义,拿儿子的“孝心”反过来训诫儿子,教其廉洁奉公,执政为民,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二)以文养情

魏晋时人的家学教育,在重视对子女进行德育的同时,也重视文学教育,注重培养家族子弟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学情怀,借此愉悦性情,提升人格魅力。如前面提到过的“毛诗何句最佳”([文学52])一例和“咏雪”([言语71])一例,都表现出谢氏家族重视对子弟们进行文学语言锤炼和经典文化教育。谢家也正是有了如此开放的文学教育及对女子教育的重视,才有了日后名冠四方的才女——谢道蕴。

以上所述这一时代的家庭教育内容可谓是“德为先声,文起并之”。虽然这个时代有着超越其它时代的热情、洒脱、随性、恣肆妄意,打破了前代墨守成规

的各种桎梏,但教育的最根本的“德教”和“文教”却没有抛弃,相反用自己的至诚至烈的时代特性为中国家庭教育史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综上所述,《世说新语》虽不是一部家庭教育专著,也未形成系统的立体多维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其中的家庭教育策略也带有时代不可磨灭的印记,但它展现出的家庭教育智慧却是多功能多层面的。为当代家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

参考文献:

[1]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柳士镇,刘开骅译注.世说新语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3]刘向撰,赵善诒疏证.说苑疏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文心雕龙 神思篇论文

《文心雕龙》神思篇有感 神思篇为《文心雕龙》里阐述写作时创作思想的一篇文章,“神思”为刘勰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神与物游”既反映作者唯心主义观点,又体现作者对写作意境的把握与体验,同时反映作者对写作的观点与认知。文章从构思、创想、写作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论述。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神与物游,神居胸臆”一开始从主体大概论述,思想的中要性。“属文之道,事出神思,感召无象,变化无穷”。萧子显在《南齐书》里对神与物的充分感触,说明变化不断,难以捉摸。寂然凝虑,悄焉动容,吟咏之间,眉睫之前。都在一瞬之间,可其中思想千变万化,由于无限想象,就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吐纳珠玉之声;卷舒风云之色;等变化,此处皆为神思之妙也!“神与物游”思想千变万化,思绪广阔无边,当思想有所阻挡,就有所障碍,突破枢机,意随心动,内心同外物相连,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心志结合,皆为神之至也!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进一步阐述写文章时一定要心神合一,沉静宁静,心无旁焉,内心畅通,无所顾忌方才写的好文章,但在此之前,必须自己有一定的学识基础为保证,多阅读多积累,丰富自己的才华,以及结合自己的体验多生活真谛的感悟,用自己的思想,风格去写文章,写文章时或许想象比较丰富,华丽,“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也许抽象的想象可以描绘的很精彩,构思如行云流水般驰骋,但事实写出来以后,发现不尽人意,想象能表达出来,这就是语言的应用。把思想,运用到文字上,思想与语言相结合天衣无缝,用文字充分诠释内心,必要前提还是回到自己知识层面上去,文笔的深厚与否。这对当代社会,我们大多数的人都有教育意义,眼高手低,只想不做,最终还是神思皆尽也! “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文章的速度,深度与个人实际情况有关,与所写文章有关,有人构思,神思就殚精竭虑,有人写文章要数十载,虽说篇幅够长,但也是思想迟缓。有人可以一个早上写成一篇文赋,站在哪里就可以写诗作赋,有人可以如朗诵般,行云流水写出一篇文章,虽然篇幅过短,但也文思敏捷,两种情况虽不同,但他们都经过酝酿、斟酌。但如写作慢而才学浅薄,快而结构凌乱,都不可取。所以,如见识广博,突出重点,构思较快而不凌乱,那么对写作就很有帮助。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之汰侈第三十——石崇 【摘要】从《世说新语》中的石崇为出发点,以“为富不仁”是时代变迁,朝代兴衰中至关重要的因素立意,以达官贵族的骄奢生活为依据,分析一个社会风气对统治者的统治带来的巨大危害,抨击达官贵人富可敌国而百姓却总是贫困潦倒的社会现状,也告诫那些为官,为富者“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生存道理。 【关键字】骄奢淫逸为富不仁仇富时代变迁贫富悬殊 从古至今,每个时代的出现,每个政治社会背景的不同,领导者的变迁,都不免出现各种大富巨贵,富可敌国的人物,这些人无非分为两类,一类是“穷着独善其身,达着兼济天下”的大善人,与百姓同甘苦,一类则是骄奢淫逸,为富不仁的大富甲,西晋时期著名的富豪石崇这是后者。 石崇,字季伦,西晋文学团体“金谷二十四友”巨子、西晋时期知名度颇高的富豪,以与皇亲贵戚斗富和绿珠为之坠楼的故事而闻名。 《世说新语》汰侈第三十一,通过几则简明扼要的小故事,将西晋时期的几位为官者,为富者骄奢荒淫的生活披露在人们面前,让我们不禁感慨贵族官僚的荒诞行径,对人民和国家带来的灾难是不可言喻的,同时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最后留给自己无非也只是悲剧收场。 “汰侈”,指骄纵奢侈。《世说新语》汰侈第三十中记载的是豪门贵族凶残暴虐,穷奢极侈的本性。汰侈篇中第一则,第二则,第四、五、八则,以及第十则的故事分别从各个方面给我展现了石崇这个富豪的嘴脸。 第一则故事中“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石崇每次邀请客人宴饮,总让美女劝酒,客人中如果有干不尽的,就把美女交给内侍杀掉。在石崇眼里,人命是如此低廉,仅仅因为这样的理由,便轻易处决一个人,这样残暴不忍的行为实在是令人发指,此般嗜血行径也不由让人毛骨悚然。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思考,在西晋时期,石崇做为一名诸侯就可以这样目无王法,随意践踏性命,这样的一个社会局面下,百姓们是处于怎样的水深火热,而统治者又是怎样的腐败无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无论是哪个时代,总会存在着许多弱者,他们在社会的底层苟延残喘,吃不饱穿不暖对他们而言是家常便饭,可是往往在这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中华人民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 4. 4. 秦训刚,蒋红森著.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 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7. 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 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 盛群力,李志强编著.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0. 庄文中主编.外国母语课程改革与新课程标准[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11. 李维鼎著.语文教材别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12. 翟启明主编.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13. 唐晓杰著.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14. 朱绍禹主编.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5. 柳士镇,洪宗礼主编.中外母语课程标准编译[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16. 颜赵娟.活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的应用[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17. 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育[M].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 18. 薛晓嫘.基于课程标准的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19. J.M.索里.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29.6. 20. 魏新康.创新教育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263. 21. 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2.6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初中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初中世说新语读书笔 记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先说“介绍”。“介绍”是指对所评的书的内容作言简意赅的概括叙述,让读者对该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书评难忘是这样介绍的“南京情调收入 64 篇文章,20 世纪上半叶社会各界名流笔底的南京昔日景观,风土人情,大多风流倜傥见性情; 80 帧照片,让 50 年前的古都旧影清晰再现,金陵旧时影像,幅幅沧海桑田显趣味。”再说“评价”。“评价”可以是总括全书作鸟瞰式的评述,如书评展现“另一个”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爱因斯坦晚年文集的“每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睿知和科学预见性。 全书蕴涵着科学家与知识分子的良知,浸透着他对整个 20 世纪全人类的极大的人文关怀。”也可以聚焦于作品的细部作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如金圣叹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鲁达打店小二一段描写“一路鲁达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拳’、‘只一脚’,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三言二语就点出了水浒对鲁达的动作描写是充分个性化的。 “评价”是书评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见功力的部分,从这里可以见出一个人的思想水平、艺术素养、鉴赏能力、语言功夫

等等。评价作品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注意评价的科学性。要以科学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论,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②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要反复阅读、分析、研究、揣摩、品味,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 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读,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篇小说“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宗白华先生是这样评析的“这是何等严肃的责己精神然而不是出于畏人言,畏于礼法的责备,而是由于对自己人格美的重视和伟大同情心的流露。”宗先生的评析见解独到,深刻精辟,所谓“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古文观止序)③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 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再说“推荐”。这是书评的结尾,有好书与读者共享的意思。如难忘是这样写的“南京文化渊源流长,底蕴深厚,值得特别关注。钟情于南京文化的人,即便不到南京,也能从南京情调中体味一番南京情调。”俗话说文无定法,写书评当然也无一定的格式,可以因人而异,因书而异。比如偏于谈感受的书评就可以直接从述感开头“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高考报告是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作品。不读则罢,越读越使人感到,高考的分量实在太重太重,它重得使许多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王朝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孝标

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日本德川时代的学者著有几种《世说新语》注。还有马瑞志的英文译本、目加田诚等的多种日文译本和法文译本。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记载。一些晋宋间人物的故事﹐如《言语篇》记谢灵运和孔淳之的对话等﹐则因这些人物与刘义庆同时而稍早﹐可能采自当时的传闻。 德行第一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企羡第十六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先说“介绍”。“介绍”是指对所评的书的内容作言简意赅的概括叙述,让读者对该 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书评《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介绍的:“《南京情调》 收入64篇文章,20世纪上半叶社会各界名流笔底的南京昔日景观,风土人情,大多风流 倜傥见性情;80帧照片,让50年前的古都旧影清晰再现,金陵旧时影像,幅幅沧海桑田 显趣味。” 再说“评价”。“评价”可以是总括全书作鸟瞰式的评述,如书评《展现“另一个”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爱因斯坦晚年文集》的:“每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睿知和 科学预见性。全书蕴涵着科学家与知识分子的良知,浸透着他对整个20世纪全人类的极 大的人文关怀。”也可以聚焦于作品的细部作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如金圣叹评《鲁提辖拳 打镇关西》一节中鲁达打店小二一段描写:“一路鲁达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拳’、‘只一脚’,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 三言二语就点出了《水浒》对鲁 达的动作描写是充分个性化的。“评价”是书评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见功 力的部分,从这里可以见出一个人的思想水平、艺术素养、鉴赏能力、语言功夫等等。评 价作品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注意评价的科学性。要以科学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 地进行评论,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②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要反 复阅读、分析、研究、揣摩、品味,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 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读,分析 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篇小说: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宗白华先生是这样评析的:“这是何等 严肃的责己精神!然而不是出于畏人言,畏于礼法的责备,而是由于对自己人格美的重视 和伟大同情心的流露。”宗先生的评析见解独到,深刻精辟,所谓“析义理于精微之蕴, 辨字句于毫发之间。” (《古文观止·序》)③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 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 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再说“推荐”。这是书评的结尾,有好书与读者共享的意思。如《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写的:“南京文化渊源流长,底蕴深厚,值得特别关注。钟情于南京文化的人,即便不到南京,也能从《南京情调》中体味一番南京情调。” 俗话说文无定法,写书评当然也无一定的格式,可以因人而异,因书而异。比如 偏于谈感受的书评就可以直接从述感开头:“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高考报告》是 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作品。不读则罢,越读越使人感到,高考的分量实在太重太重,它 重得使许多中国人的腰背都压弯,连中华民族的脊梁也被压得出现了严重的畸型。高考啊!何时才能走出怪圈?”(《走出高考的怪圈》)想要带点文学色彩又要给读者一点悬念的 也可以抒情开头:“若你走进普鲁斯特的世界,我想你不会不惊叹于那美妙的符号所产生

世说新语

百度首页 | 登录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百 科 帮助 编辑词条世说新语 开放分类: 文学、历史、南北朝、古籍、杂史 目录 ? ? 《世说新语》概述 ? ? 《世说新语》内容简介 ? ? 《世说新语》编者简介 ? ? 关于《世说新语校笺》 ? 《世说新语》概述 《世说新语》 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日本德川时代的学者著有几种《世说新语》注。还有马瑞志的英文译本、目加田诚等的多种日文译本和法文译本。

文心雕龙研究综述

《文心雕龙》论文研究综述 中文0801 1703080202刘勰的《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是中国文艺理论史上的巨著,“龙学”作为一门久盛不衰的显学,近百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一部三万七千多字的论著,却拥有350余部研究专著,6000多篇相关论文,真可谓洋洋大观、汗牛充栋。本文仅对2000-2010年间关于《文心雕龙》研究的硕士论文以及部分期刊论文进行初步综述,以便了解近年来“龙学”的新动向和新成果。 我依据近十年对《文》的研究论文的研究角度来分类整理,如下: 一.生态学的角度 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文》,应该说是比较新颖的,在国内,研究《文心雕龙》的生态思想的论文已有一些:如岑琳的《〈文心雕龙〉的生态学解读》(2007);吴建民的《论〈文心雕龙·养气〉篇的文艺生态思想》(2005);朱绣慧的《论刘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生态文艺观》(2005);孙媛,王志奎的《论〈原道〉篇体现的古典生态智慧》(2006)。相关的论文还有朱贺琴的《试论〈文心雕龙·明诗〉与〈诗品〉的生态诗学观》(2004)邱紫华的《自然生命理念是中国美学和文论的逻辑起点》吴建民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生态学特点》(2003),以上的论文都从《文心雕龙》的某一篇来论述其中的生态思想,论述较为到位,但是比较零碎,不成系统。 游庆超《论〈文心雕龙〉的生态思想》(2009)则比较系统的阐述了《文》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思想和“才性异”、“文如其人”的精神生态思想。 唐志远《试论〈文心雕龙〉的生态诗学意识》(2008)认为《文心雕龙》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上作了合乎逻辑的推衍,将天与人的贯通进一步延伸到本于人心的文学,天地、自然与人文融合无间,第一次在理论形态上将文学纳入了天人合一的循环系统之中,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而为生态诗学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比较的角度 冉思玮《〈文心雕龙〉与英美新批评异同比较举隅》(2008)从批评标准、批评方法两个方面寻找中西的共同“诗心”,同时分析了两者的“异质性”,指出异的原因是东西文化“模子”的迥异。 朱湘铭《〈文心雕龙〉与〈诗品〉的比较研究》(2007)对《文》和《诗品》的文学本体论、创作论、审美论以及批评论进行具体比较分析。 三.文学传播的角度

世说新语读后感3000字

世说新语读后感3000字 欢迎参考XX读后感范文。 初中时听说刘庆义的《世说新语》,直到大学才通读了一遍,读之不忍释卷,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一桩桩小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荫道上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现在又重新从市图书馆借了本来看,如同老友相见,分外亲切。孔子说:述而不作,这述又何尝不是作王夫之主张“六经注我”,也就是用自己的话语体系去阐释六经,旧瓶装新酒,经典著作就是一张皮,每个人都在上面衍生出许多毛毛来,西方有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世说新语·文学篇》中所谓“文学”是指文章学术,辞学修养,也包括人生态、处事原则。这一时期文学雅士们以清谈为主要内容,以辩论为主要方式,对佛、道、玄学进行了融合理解。这当中所体现的包容和学术研究精神,值得我们用心研究,用心学习。 阅读《世说新语·文学篇》,更多的感触是古人的那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学习氛围。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一段记载是说郑玄的故事。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郑玄家的佣人都喜欢读书。有一次,郑玄觉得他的奴婢干事不称心,准备用“家法”惩罚。这位婢女认为自己冤枉,想加以解释说明;但恰逢此时郑玄盛怒,于是就叫人把她拽到院中的泥地里。这时,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来,见此而问:你为什么站在泥地里她问话时引用了《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一句。被斥责的这位回答时则引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用来解释说:我本来是要向他说明清楚的,谁知正好赶在他生气的火头上。 这里且不论郑玄的不论是非的火爆脾气,郑玄家里的学习氛围更是让人叹服,虽是“婢女”,却能那么娴熟地引经据典,且诙谐隽永、恰如其分。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吧,但是想到更多文人的事迹时,又不尽然,这里让人更多的是感受到郑玄为学成就之高,连家里的佣人也极富文化修养,郑玄的学术修养更是让人钦佩。这又不禁让人想到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当继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据《世说新语·文学篇》的记载,古人自身所营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却是真的让后人为之惭愧不已。文人为了探讨学术知识,竞相辩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种胸襟和

《世说新语》的人物刻画(1)

《世说新语》的人物刻画 王亚旗 天津市蓟县礼明庄中学 摘要:《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主编的志人笔记小说集,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淡,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特别是其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表现了高超的技巧,使其成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的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有的则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作漫画式的夸张,有的运用富于个性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态。书中涉及各类人物共一千五百多个,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今人吕淑湘先生即云《世说新语》“着墨不多,而一代人物,百年风尚,历历如睹。”可见《世说新语》的人物刻画,必定有其成功之处。 关键词:人物刻画性格志人对比 Discusses "Shi Shuo Xin Yu" character portray WangYaqi Tianjin Ji Xian ritual bright village middle school Abstract:"Shi Shuo Xin Yu" is the Southern Dynasty Chief Editor LiuYiqing will person writes down the novel collection, the contentmainly is records the Wei Jin famous litterateur's anecdote anecdoteand the mystery is light, also may say this is a Wei Jin loose storycollection. Specially it regarding the character image portray, hasdisplayed the excellent skill, causes it to become the will personnovel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Shi Shuo Xin Yu" portrays thecharacter image nimbly, the expression means is diverse, some severalpeople's different performance form the contrast through the identicalenvironment in, some holds the character disposition the maincharacteristic to make the cartoon -like exaggeration, someutilization are rich in the individuality spoken language to displaycharacter's manner. In the book involves each kind of characteraltogether more than 1,500, regardless of king, military and politicalleader, or recluse, clergy, all including. People of our time Mr. LuShuxiang is the cloud "Shi Shuo Xin Yu" "the inking are not many, buta generation of character, hundred years prevailing custom, distinctlylike sees." Obviously "Shi Shuo Xin Yu" the character portray, surelyhas its success place. Key word:The character portray disposition will person contrasts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专著: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夫之.姜斋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 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60. [4]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5]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6] 钟一鸣.中国古典诗歌十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7] 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 [8] 王红,谢谦.中国诗歌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 张晶.美学的延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0]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11]谭蘅君.意象运用技巧[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12]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学位论文: [1]闫超.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传达及翻译策略研

究[D].山西:太原理工大学,2010. [2]李翠萍.高中诗歌教学的意象探讨[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3. [3]孙琼梅.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自然意象的解读[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9. [4]焦兰兰.中学古典诗词意象教学探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5. [5]朱恒.诗词意象中“重月轻日”的现象的文化成因探析[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7.[6]孙超姣.论宋词中的植物意象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7. [7]苑萌萌.中学语文古典诗词中的秋意象及其教学实践探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5.[8]彭先荣.中学古典诗歌意象教学[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1. [9]吕敏娇.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意象解读教学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5. [10]吴丽丽.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11]李慧.试论中学语文诗歌鉴赏中的意象解读 [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5. [12]李春媛.论高中古典诗歌意象接受的审美训练[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5. [13]袁丽.新课标下的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7. [14]韩丽萍.汉唐民歌中鸟意象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5. 连续出版物: [1]顾祖钊.人类创造艺术至境的三种基本形态[J].文艺研究,1990,03.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3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3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是汉末人物品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晋时期作品《语林》、《郭子》、《名士传》等书的。看了《世说新语》就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逸事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了。也可以说它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从而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按冯友兰的一句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的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任诞,简傲,种种人格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如《德行》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通过与华歆的对比,赞扬管宁淡泊名利。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有德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情绪这方面,德行较不好的人常会以它个人的情绪为中心,心情好时大家没事,心情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快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己的情绪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起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高兴或者生气的表情。人通常得到一个不好的东西,或遇到对自己有害的东西都会闪而避之,但是有的人得到这一个东西,或者遇到这个东西也不是闪而避之。而倒霉反而还一点不会被那样东西所波及到。瘐亮的坐骑中,有一匹叫的卢的凶马,有人劝告他派人牵去卖掉,瘐亮回答说:“卖它一定会有人买它,但这样又会害了别人;哪里可把对自己有害的东西转移到别人身上呢?从前孙叔敖杀了两头蛇,

世说新语的写作背景 《世说新语》文学价值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世说新语的写作背景《世说新语》文学价值 导语:《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 生活常识分享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专著: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夫之.姜斋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 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60. [4]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5]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6] 钟一鸣.中国古典诗歌十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7] 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1. [8] 王红,谢谦.中国诗歌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 张晶.美学的延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0]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11]谭蘅君.意象运用技巧[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12]严云受.诗词意象的魅力[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学位论文: [1]闫超.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传达及翻译策略研究[D].山西:太原理工大学,2010. [2]李翠萍.高中诗歌教学的意象探讨[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3. [3]孙琼梅.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自然意象的解读[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9. [4]焦兰兰.中学古典诗词意象教学探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5. [5]朱恒.诗词意象中“重月轻日”的现象的文化成因探析[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7. [6]孙超姣.论宋词中的植物意象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7. [7]苑萌萌.中学语文古典诗词中的秋意象及其教学实践探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5. [8]彭先荣.中学古典诗歌意象教学[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1. [9]吕敏娇.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意象解读教学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5. [10]吴丽丽.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11]李慧.试论中学语文诗歌鉴赏中的意象解读[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5.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导读:《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 经智博老师推荐《世说新语》一书,急忙在网上下单买回,拿到书后迫不及待一阅,真是如老师所说,既能学习古文的运用,还能了解到很多有意义的的故事,最关键是越看越能领悟到故事后面的寓意,对古人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 就拿我们熟悉的故事《管宁割席》来说吧!管宁仅以这两件小事就断定华歆对财富、官禄的向往之心,也未免有些武断。不过,他很有定力,而且他发现了与华歆不志同道合,迟早会割席!我们也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谨慎交友。但这个故事也启发了我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 钟毓、钟会兄弟俩小时候趁父亲睡觉时去偷喝药酒。父亲当时已经睡醒暂且睡觉来观察他们。钟毓是先行礼才喝酒,钟会只顾喝酒,不行礼。过后不久,父亲分别问他们为什么行礼和为什么不行礼?钟毓说:“喝酒是要遵守礼仪的,我不敢不行礼。”钟会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乎礼仪,所以不行礼。”这故事也让我内心深处有所触动,这俩孩子为人诚实忠厚,另外言语的表达也很重要。 通过故事还知道了《左传》的注解原来不是一个人完成,郑玄注解了一部分,将交与见解和自己一样的服子慎,后来就有了《春秋左氏传解谊》。

《世说新语》这本书里面还有很多很多有意义的故事,都是些名士贵族的所闻逸事,从中阐述出很多的道理,我会继续往后看,大家可以多去看看,帮助我们用更智慧的方式跟孩子沟通,故事还可以讲给孩子们听。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 这些天,我阅读了一本名叫《世说新语》的书,其中的一节片段让我受益匪浅。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那是有个人名叫荀巨伯。有一天,他得知自己的友人病重在床,便即可千里迢迢赶去探望。当他赶到时,城外的胡兵却已经攻进城池。友人劝荀巨伯:“我命不久矣,您快逃吧!”荀巨伯却答:“我赶来探望你,怎能在危险时刻弃你不顾呢?”这时,胡兵已闯入宅门,见荀巨伯一人舍生护友,问道:“城里的人都走了,你是何等英勇!”得知来龙去脉后,胡人首领仰天长叹:“我们不讲道义的人攻入了讲道义的国家!”随后便带兵撤退了。 看完故事后我暗想:友情的力量多么伟大啊!荀巨伯在生死关头没有抛弃友人,独自一人对抗上百敌寇,并且还感化了敌人,救了一座城。现在,我们生活在幸福和平的年代,没有了战争,但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流露着朋友间的关心和帮助:题目太难做不出,朋友会不厌其烦帮你讲解;遇到挫折,朋友会鼓励你不要气馁;下了场大雨,与朋友公用一把伞;你快乐,有朋友陪着;你悲伤,有朋友安慰你……

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人物形象分析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本文就《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几位主要人物的思想言行,并联系当时的政治思想背景,分析了王氏家族的人物形象,大致可概括为王祥的伦理道德型,王导的政治实干型和王羲之父子的自然审美型。他们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时代特点。 关键词:世说新语;王氏家族;身份;性格 The people’s character analysed of Wang family in West-wing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dea and behaviour of Wang family,on account of politics and ideology, this acti cle analysed the people figure of Wang family.There are three types :the ethics, the doing solid work, the naturalism. They were the represent of the time of Wei and Jin. At the same time, we could see the basic of style and features of scholar of that time. Key words:West-wing ; Wang family ; Identity ;Character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1) 引言 (3) 一、《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的主要人物 (4) 二、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 (5) (一)士族的判断标准 (5) (二)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 (5) 三、王氏家族人物类型 (7) (一)粗鲁刚狠型 (8) (二)伦理道德型 (8) (三)政治实干型 (9) (四)自然审美型 (9) 四、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10)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世说新语_文学篇·读后感

阅读《世说新语·文学篇》,更多的感触是古人的那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学习氛围。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一段记载是说郑玄的故事。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郑玄家的佣人都喜欢读书。有一次,郑玄觉得他的奴婢干事不称心,准备用“家法”惩罚。这位婢女认为自己冤枉,想加以解释说明;但恰逢此时郑玄盛怒,于是就叫人把她拽到院中的泥地里。这时,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来,见此而问:你为什么站在泥地里?她问话时引用了《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一句。被斥责的这位回答时则引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用来解释说:我本来是要向他(郑玄)说明清楚的,谁知正好赶在他生气的火头上。 这里且不论郑玄的不论是非的火爆脾气,郑玄家里的学习氛围更是让人叹服,虽是“婢女”,却能那么娴熟地引经据典,且诙谐隽永、恰如其分。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吧,但是想到更多文人的事迹时,又不尽然,这里让人更多的是感受到郑玄为学成就之高,连家里的佣人也极富文化修养,郑玄的学术修养更是让人钦佩。这又不禁让人想到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当继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据《世说新语·文学篇》的记载,古人自身所营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却是真的让后人为之惭愧不已。文人为了探讨学术知识,竞相辩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种胸襟和气度也是后人鞭长莫及的,然而,这种涵养却是我们现在做研究和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只有在互相努力地前提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让各自的研究做到飞跃性提升,也为我国强国之路的发展,伏下强有力的一笔。 更值得一提的是,《世说新语·文学篇》关于文人对妇女态度看法的文章,谢太傅问陆退:“张凭为什么为母亲作悼念的诔文,而不为父亲作?”答曰:“这自然是因为男子的品德已经在他的事迹中表现出来;而妇女的美德,那就非诔文不能显扬了。”谢朗母亲王夫人因为儿子的体弱曾对支林道说:“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这些话语中所显示的文人对妇人尊敬的的态度,就不难想象《花木兰》这部文学作品为何会流传至今了,故事本身的价值当然重要,但是,更应该看到人们对传承这些作品的积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 《世说新语·文学篇》中所谓“文学”是指文章学术,辞学修养,也包括人生态、处事原则。这一时期文学雅士们以清谈为主要内容,以辩论为主要方式,对佛、道、玄学进行了融合理解。这当中所体现的包容和学术研究精神,值得我们用心研究,用心学习。

文学理论参考文献

文学理论基本参考书目: 一、中国(12种 陆机:《文赋》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严羽:《沧浪诗话》王夫之:《姜斋诗话》章学诚:《文史通义》李渔:《闲情偶寄》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叶燮:《原诗》刘熙载:《艺概》王国维:《人间词话》 (一)先秦 《周易》选录:系辞上、系辞下;《尚书·舜典》选录;《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观乐”;《礼记·乐记》、《礼记·经解》;《论语》选录:学而、为政、八佾、雍也、述而、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老子》选录;《墨子》:非乐上、非命上;《孟子》选录:公孙丑上、离娄下、万章上、万章下;《荀子》选录:乐论、礼论;《庄子》选录: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胠箧(qu qie)、天道、秋水、达生、外物、寓言;《韩非子》选录:八说、五蠹 (二)汉代 董仲舒:《春秋繁露》选录:楚庄王、天地阴阳;司马谈:《论六家要指》;司马迁:《报任安书》、《太史公自序》;王充:《论衡》选录:语增、儒增、艺增、超奇、佚文、书解、对作、自纪;刘歆:《七略》;扬雄:《法言》选录:吾子、问神;班固:《汉书·艺文志》;《乐记》;《诗大序》;郑玄:《诗谱序》、《六艺论》;王逸:《楚辞章句序》 (三)魏晋南北朝 曹丕:《典论·论文》;曹植:《与杨德祖书》;王弼:《周易略例·明象》;阮籍:《乐论》;嵇康:《声无哀乐论》;葛洪:《抱朴子》选录:钧世、尚博、广譬、应嘲、文行;挚虞:《文章流别论》;李充:《翰林论》;干宝:《搜神记序》;陆厥:《与沈约书》;裴子野:《雕虫论》;萧统:《文选序》;萧纲:《昭明太子集序》、《与湘东王书》;萧绎:《金楼子·立言篇》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徐陵:《玉台新咏序》;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陆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