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数学启发式教学

浅谈数学启发式教学

浅谈数学启发式教学
浅谈数学启发式教学

浅谈数学启发式教学

摘要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教学,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特别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课程改革关注的要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启发式教学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是一切优秀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方式。现代启发式教学能很好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中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首先简述了启发式教学的由来,思想内涵。之后总结分析了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阐述了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原则,并进行了相应的案例分析。最后归纳出了当前启发式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中学数学教学案例

1.1启发式教学的由来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教学思想,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历久弥新。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而在国外,古希腊的思想家苏格拉底以发问为主的教学方法开创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先河。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启发式教学不断吸收并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当前的教学领域更显得生机勃勃,更具有优越性,值得大力推广。

从现代意义来讲,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学生认识的客观规律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使他们经过独立思考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内涵

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内涵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重新认识学习者的地位和作用,建构新的学生主体观为目的。

这种新的学习观念强调学生作为认识、学习的主体,必须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现代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能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勇于创造来判定其优劣。

(2)启发式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学会学习也正是现代启发式教学的重点,随着学生主体性的增强,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过渡,最后实现由教到不教的转化。

(3)启发式教学侧重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启发。

它是以当代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的,它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的充分展现,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线的全新教学理念。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论思想,既要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又要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体现出应有的特点。

2.1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现代教学方法是以完成现代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它既包括教师“揭标、设疑、导练、评价”的教法,又包括学生“自学、解疑、应用、矫正”的学法。中学数学课的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以此为基础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教师要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关注学生学习的反馈结果,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学生由于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双方都在采取行动,各自在其中有所收获。

2.2教学对象的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应为“学”服务。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学生在课堂上想了些什么要重要千万倍。”中学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往往取决于教学对象是否会灵活运用所学内容,而教学对象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内容,又取决于这些内容是否能满足教学对象的需要。数学课启发式教学就要把教学对象作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形成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3学习的“双部性”

所谓“双部性”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时,既要注意学生的外部活动,又要注意学生的内部活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意学生的外部活动,只注意他们听课注意力是否集中,实验操作是否有秩序,观察是否细心。但是,有时学生活动的外部表现尽管相同,但从内部来说则可能完全不同。原苏联教育学家休金娜说“教学方法的教育学价值常常是由认识过程的隐蔽的、内部的方面决定的,而不取决于该过程的外部表现形式。”因此,现代教学方法不仅注意学生的外部活动,而且更加重视学生的内部活动。

3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案例分析

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肯定与补充相给合的原则指导下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启发。

在对学生进行启发的过程中,“问”的艺术是启发的关键,是研究和表现启发式教学的艺术性的重要方面。“问”的目的是启发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问”,让学生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教师商讨。数学学习的实质就是解决数学问题,即学生怎样数学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教学应当从问题开始,以问题引导数学学习。可见,“问”在启发诱导的过程中极其重要。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如何通过恰当的“问”来启发诱导学生呢?

(1)针对学生的差异,提问要有层次性、递度性

教学提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所以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问题的难度与坡度,既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以免造成“少数人表演,多数人陪坐”的现象,也需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

例如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my mx xy x -+-2;2、44+x ;因为第一问

比较简单,所以提问的层次是中等生,第二问需要添项、拆项,所以提问的对象是优秀学生。

解1:)()(2y x m y x x my mx xy x -+-=-+-=))((x m y x +-;

2:

)22)(22()2()2(44422222224+-++=-+=-++x x x x x x x x x (2)掌握发问时机,提问应该有的放矢,抓住关键点

教学需要是设计提问的客观依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都可以发问,但要保证提问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要注意发问的时机及对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如何发问,发问时应有的放矢,抓住关键点,以免画蛇添足。那么什么时候是最佳发问时机呢?就是当学生处于孔子所讲的:“必求通而示得,口欲言而不须”的“愤悱”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激活,对教师的发问往往能入耳入脑,取得良效。最佳发问时机既要求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要求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例如解方程

012=---x x x ,教师应该问学生是现在平方,还是平移以后平方,而要是老师直接写出12+=-x x x ,再两边平方,那题目太容易了。

(3)注意发问顺序,所提问题结构要简明合理,含义要清楚、准确、具体 教师发问在内容难度上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形式上,教师的发问又切忌按座位顺序点名提问,而应打破次序,有目的地“随机”提问。在问题的结构上,要简明合理,冗长繁杂的问题,使学生很难把握问题的中心。

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发现教师会问学生“你学了这些知识,有何感想?”“你的体会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笼统的提问,常常使学生不知该如何回答,或者做一些含糊其词、无关痛痒的回答,使教师难以顺着这条线再问下去。因此在提问中要限定问题的范围,避免提问大而空。要把大的问题具体化,尽量使问题的含义表述的清楚、准确。

例如:把322+-=x x y 向右平移5个单位,所得解析式为。

教师要先问学生:第一步做什么?学生答:配方为

2)1(2+-=x y , 第二步做什么?学生答:求出顶点:(1、2),

第三步做什么?学生答:把顶点平移后为(6、2)

所以2)7(2+-=x y

(4)适时提示点拨,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归纳总结

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有两个最主要的停顿时间,一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思考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学生回答问题,二是指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以便他们完整地做出回答。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准确完整、流畅,甚至完全“卡壳”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语言提示,指点迷津,以助学生走出思维误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公正地指出优点或不足,教学提问的总结对学生系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若不然,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始终没有清晰、明确、完整的认识,也很难掌握课堂知识。

4.当前启发式教学存在不足

(1)以练代启

认为启发式教学既然与注入式教学相对,就应该增加学生的活动量,即“精讲多练”。多练不一定是坏事,但如果仅停留在模仿阶段(解题术的套用)而大量做一些重复性练习,学生的思维没有经历领悟的过程,就不能说是启发式教学。

(2)以活代启

这里的“活”不是思维上的活,而是追求教学形式的活跃、热烈,认为教学气氛不热烈就不是启发。常见的有:教师用简单的“对不对?”“是不是?”等问题,换回学生大声的“对”、“不对”、“是”、“不是”。或是哗众取宠,通过一些偏离主题的动作、语言引得学生哄堂大笑等。

(3)以已代生

教师虽注意分析,分析起来也有条有理、思路清晰,却是“事后诸葛”,往往是教师多次探索后保留的最佳通路,而“最佳”的寻求过程,特别是克服障碍的过程并未表现出来,结果是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做起来却一筹莫展。这些都是没有抓住启发的实质,形而上学地简单套用的结果。

(4)提问不科学

先点名,后提问题。被叫学生站起来了,但不知道要回答什么,心中无数,惶惶不安。这种提问方法违背了学生的思维规律,会造成一人惊慌,大家松气的局面。问题不分难易,提问不看对象。提问本应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如果教师忽视了这一点,信口点名,把难题叫“差生”回答,容易的题目叫“优等生”来回答,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启发式教学需要理论研究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在具体课堂实践中有启发式教学的意识,并能深化到教育教学中,真正地体会并落到实处才能使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真正地发挥作用。在我们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是节节课都可以以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授课,然而对于数学的学习,启发式的教学行为在学生逻辑思维上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学会自我归纳数学思想方法,并将新的知识内化,重新整合自身的数学认知结构,才是我们所最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乔石.数学启发式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孙玉楼. 新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启发式教学[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3,12:25.

[3]杨丽,陶月仙.论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演变与发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S1:1-2+10.

[4]张连敏.浅议启发式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6:13.

[5]姜华.启发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3,06:21.

[6]潘立新.启发式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师与学生间互动研究[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2,06:48-49.

[7]董玉琴.数学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10:77.

[8]华丽萍. 启发式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02:60.

[9]何细良. 启发式教学在数学中的运用[J]. 江西教育,2012,Z3:113.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doc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案例评析 新郑市外国语小学董永伟 一、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鱼缸的外形是什么样的?长方体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鱼缸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探究活动会说出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2 通过练习和小组活动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里几个面的总面积,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

积,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拿起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什么?正方体里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 正方体的6个相同的正方形面的总面积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2 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就是求正方体的什么?你会算吗? (课堂实录:有同学提出可以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正方体,所以可以这么做。有小部份同学同意这个观点,但是通过计算后认为方法太繁,可以用简便方法。) (点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有好的开头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进行导入,先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推导,从而引出新的计算方法,使得学生愉快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新的知识进行探索。通过教学的导入,明确了教学的目标,确定了研究方向,这时再引导学生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师: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求它的表面积只要用棱长乘棱长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 二、鱼缸的制作问题 说明: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6个面的饿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如例3。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数学课堂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c3515491.html,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数学课堂的运用 作者:王立生 来源:《教育与管理》2013年第01期 教学思想史上,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来,人们概括孔子的教学思想,也吸取朱熹的注释,就使称为“启发”或“启发式”。如今,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已不再局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具体情景状态,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①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于课堂上就某一具体问题的师生对答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②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只能顺其意,而未能继其志。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运用提纲契领——分析——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 2 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3 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谭金华

小学数学教学之我见谭金华 发表时间:2012-08-27T11:25:55.123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谭金华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追本溯源其实是学习主体的主动交汇过程,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学会了",还在于使学生"会学了"。 谭金华(四川省什邡市北京小学四川德阳 618400)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2)06-021-01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追本溯源其实是学习主体的主动交汇过程,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学会了",还在于使学生"会学了"。如何创设运用一些生动和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培养他们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和对数学知识的深厚的感情,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充分和和谐的发展呢?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特谈一下观点。 一教学理念的标新立异。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无可争辩的显示新课标体系已取代了传统课程体系,由以往的以学科中心逐渐步入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必须认真领悟,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竭尽全力打造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新模式,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和行为特征。积极引导学生把现实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并将新课标精神自始自终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 二合作学习法的运用。 当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高谈阔论时,有的学生在堂下搞着小动作;有的学生和周围同学窃窃私语;有的学生噤若寒蝉;有的学生各行其是。课堂教学气氛暮气沉沉,毫无生机可言。其实教学效果的优劣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息息相关的,数学课堂更需要学生的合作,合作学习的形式五花八门。高效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积极设计、有序组织与科学指导。 (一)时机要切合事宜。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但绝非是惟一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在满足下列情况之一时,选用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个人独立操作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时;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原地踏步时;有解题思路有分歧时;个人能力无法获取数学知识时。 (二)洞悉合作的基础。合作讨论前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初步的见解,有助于把问题讨论深刻。问题的设计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既能引导学生积极获取问题的答案,又能让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充分显示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合理化的分组。小组的人数应当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灵活确定,人员的搭配方式应当充分考虑思维的互补性、智力的差异性、性格的亲和性等。 (四)积极引导。在学生合作的过程申,教师不应该冷观成败,而是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主动参与学生的活动,发现学生在合作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适当的指导。 三新教材的使用让日常教学锦上添花。 在进行小学数学新教材的教学实验中,新旧教材的大相径庭有时让我们瞠目结舌,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较好地体现了师生、生生和课本之间的互动,在表现形式上都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特别是在学习方式上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新教材展现了学科的基本结构,但并不局限于学科结构,教科书既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又是一个展示师生开拓创新的平台。经过实验,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思维日益活跃,乐于和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和老师深入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一个体现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显现。 (一) 新教材,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只要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小学生同样具有创造潜能。小学新教材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其创新意识。 (二)新教材,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实的资源,我们要指导学生从这些资源中遴选有效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抽象出算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总之:高效的数学课堂离不开小学数学教师那别具一格的教学理念,教师要积极探索和领悟新教材,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和高效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靖边六中杜兵兵 2011.3.3 【摘要】: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大家都已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师生共有的学习环境,教师的满堂灌、注入式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师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上好一堂课,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脑上,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简洁明了,让学生充分参与,真正显示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可见,探索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仅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和形式的选取,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运用过程的规划,还包括教师如何理解数学,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关键词;初中数学授课简洁明了严谨美教学结构模式原则。 数学有自己的特点:一、由一系列的概念、定理、法则等组成的体系,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准确性和逻辑性;二、它既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从知识的应用过程具有应用科学的特点又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三、内容多、观点新、要求高。所以不但要求学生具接受知识的能力,还要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现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把握好每一个环节;

一、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第一阵地。特别是数学学科更是如此,可以说数学知识有90%是在课堂获得。可是一节课只有45分钟,要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除了课前要花好几个45分钟钻研教材,弄清知识的点和线,知识的结构和分析数学的难点与如何突破,解决难点外,更要讲究上课的艺术,既要给学生一种想听、简洁易懂的感觉,还要给学生一种‘美’的感觉,可以说初中数学课是学生步入数学的入场卷、是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摇篮。那么如何才能使一堂数学课更‘美’呢? (一)、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和积极性,把课堂变得简洁明了。数学和其它科目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教师在授课时不但要追求简洁易懂而且还要讲究美。我觉得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就是一件艺术品。每一个教师在上课时都要有自己的独特的上课艺术特色。 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了解课本、理解课本。把自己的理解加入课堂,不要只把教材搬上黑板。大部分老师在上课时紧握着教材,教材上写什么他就板书什么!那么对于早已经预习的学生来说就没有兴趣了,对于不会的学生也可以照着课本跟着喊答案了。这样的话教学效果自然就显而易见了!可是当你理解课本后,在课堂上举例时随便从生活中找些数据,只要围绕课本知识点就行了。这样一来学生接触到的都是刚刚发现的‘新’数据,而且不会因为已经预习过而厌烦,而且还会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自然会对数学产生兴趣。真正做到把数学实际问题生活化、具体化。

浅谈启发式教学论文

浅谈启发式教学 兰红梅多少年来一直摸索教学的有效方法,最给力的还是启发式教学。那么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如今,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已不再局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具体情景状态,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课堂上就某一具体问题的师生对答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想和创造性。第二,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只能顺其意,而未能继其志。 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运用提纲契领——分析——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为了今后继续学习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比较合理:一、复习:笔算,67×8,167×28 二、试算:167×128 ,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不难算出正确答案。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这就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了教学思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

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目录 目录 (1) 提纲 (2) 论文摘要 (3) 关键词 (3) 一、注重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4) (一)进行归纳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 (二)进行类比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5) 二、加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7) 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能迅速解题。 (7) 四、重视直觉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9) (一)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提高对数学的鉴赏力。 (9)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养成善于猜想的数学思维习惯 (9) (三)直觉性思维在数学中的应用 (9) 五、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形象思维的训练 (10) 六、数学逻辑思维对数学教学的作用 (11) 参考文献 (12)

提纲 一、浅谈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论点:数学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引言:提出数学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本论: (一)注重数学思想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1、进行归纳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进行类比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加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迅速解题 1、分子有理化 2、数形转化 (四)重视直觉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1、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提高对数学的鉴赏力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养成善于猜想的数学思维习惯 3、直觉性思维在数学中的应用 (五)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形象思维的训练 1、数学形象思维以形象的形式反映数学规律,从而提供数学问题生动而形象的整体显示 2、数学创造性往往从对形象的思维受到启发,以形象思维为先导 3、数学形象思维可以弥补抽象思维的不足 (六)数学逻辑思维对数学教学的作用 三、结论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惟其如此,学生思维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12-05-15T08:52:33.7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6月总第101期供稿作者:瞿平[导读] 初一时间不紧,空闲时玩一些逻辑数字游戏既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 瞿平江西省南昌市莲塘镇第五中学330200 摘要:初中的数学学习是一个过渡阶段,它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的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学科,也是一门承前启后的连接学科,是初中理科中的母学科,直接影响着初中物理、化学的学习,所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在这期间,数学教学既要弥补学生在小学里尚未完全掌握的,同时更要为他们高中乃致大学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谈谈如何教好初中数学。 关键词:教学质量重要基础 初中的数学学习是一个过渡阶段。在这期间,数学教学既要弥补学生在小学里尚未完全掌握的,同时更要为他们高中乃致大学的学习奠定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的确,学生初中接段的数学学习就等同于夯实基础和进行一二层的建筑工作一样。每个学生的成就都是不可限量的,我们无法预知这“楼”能盖多高,学生在这方面的成就有多大,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有义务竭尽所能为他们在未来之路上增一些平坦少一些坎坷,增一些顺利少一些曲折。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学习数学,一个良好的开端很重要。在逻辑性上,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十分强的学科,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一些初中生来说略显枯燥。 一、提高学生兴趣 初一时间不紧,空闲时玩一些逻辑数字游戏既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对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一旦形成数学思维,以后在学习数学时就显得轻松很多,说是事半功倍也不为过,同时身为数学教师,一定要对数学的热爱,只有当你热爱,你的课堂才会充满激情与活力,当学生受到这种氛围影响时才会被你的课吸引,被数学吸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容易迅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将数学做为一门爱好。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教师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发现其闪光点,给予学生爱,不抛弃“差生”,也不压制“精英”,做好培优、帮差、促中的工作。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因材施教,做好差生的转化和优生的辅导工作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学生个性、心理、兴趣等的差异,任何教师都面临着怎样搞好对差生的转化和优生的个别辅导问题。笔者是这样进行的,对优生的辅导通过提供较难的资料让学生自己看,组织数学兴趣活动小组,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试题让学生作练习等。对差生的转化方面,主要是对其进行个别辅导,如当面批改作业,指出并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特别是在思想上让差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差生的点滴进步都进行表扬和肯定,这样便能大大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重视课堂教学实践 其实,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用“不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不断“变换”的数学命题,这也是实现走出题海的重要环节,概念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结果。恰当地展示其形成的过程,拉长被压缩了的“知识链”,是对数学抽象与数学模型方法进行点悟的极好素材和契机。在概念的引进过程中,应注意:1.解释概念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2.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综合概念定义的本质属性;3.巩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让学生在变式和比较中活化思维。在规律(定理、公式、法则等)的揭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灌输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直观背景材料或已有的知识发现规律,不过早地给结论,讲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充分地向学生展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使学生领悟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宇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数理化学习,2010(10) 。 [2]王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2)。 [3]莫颖磊初中数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中考月刊). 2009(12)。 [4]臧春阳精彩教学在“创新”——浅谈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策略的应用[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07) 。

我的一篇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从平时自测与正规考试分析,有的题型我们教师讲过,甚至几乎一模一样,但是学生仍然不会。学生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象。这是因为在备课时,我们往往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案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各环节配题。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问题1、母亲26岁结婚,第二年生个儿子,若干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到3倍,此时母亲的年龄为几岁? 解法一:设经过x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 由题意得26+x=3x 解法二:设母亲的年龄为x岁。 由题意得x=3(x-26) (二)精选讲例,探求新知 例2、某班有45位学生,共有班费2400元钱,准备给每位学生订一份报纸。已知《作文报》的订费为60元/年,《科学报》的订费为50元/年,则订阅两种报纸各多少人? 巩固练习小明和小李两人进行投篮比赛,规则:小明投3分球,小李投2分球,两人共投中20次,经计算两人得分相等,问小李和小明各投中几个球。

(三)变式训练,激活学生思维 问题3、小明和小李两人进行投篮比赛,小明投3分球,小李投2分球,两人共投中100次,小明投中率为40%,小明投中率为40%,经计算两人得分相等,问小李和小明各投中几个球。 问题4、已知某电脑公司有A型、B型、C型3种型号的电脑,其价格分别为A型6000元/台、B型4000元/台、C型2500元/台,我校计划将100500元钱全部用于从该公司购进其中两种不同型号电脑共36台,请你设计出几种不同的购买方案供学校采用。小红的方案:她认为可以购进A型和B型电脑,请你判断小红提出的方案是否合理,并通过计算说明。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A、B两地相距36千米,甲从A地出发步行到B地,乙从B地出发步行到A地,两人同时出发,4小时候相遇。若6小时后,甲所余路程为乙所余路程的2倍,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2、某班借来一批图书,分借给同学阅览,如果每人借6本,那么会有一个同学没书可借,如果每人借5本,那么还剩5本书没人借,问该班有多少人,有多少书。 (五)拓展 1、变题训练问题2中,若学校要购买A、B、C3种型号的电脑,有如何安排? 2、某中学新建一栋4层的教学大楼,每层楼有8间教室,进、出这栋大楼共有4道门,其中两道正门大小相同,两道侧门大小也相同。安全检查中,对4

浅谈启发式教学

浅谈启发式教学 崆峒区大秦回族乡中心小学马瑞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素质教育的必经之途。课堂教学在启发式思想的指导下,必定成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素质教育;自主性;主体性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一、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一)启发式教学确立了主体教育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以“讲”代“练”,以“教”代“学”,满堂灌,将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容器”,教师对学生“你不想学我要你学”,“你不会学我教你学”,不把学生当主人。而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把主要精神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在“导”字上下功夫,“精讲”上动脑筋,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心态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如在启发式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发表看法,讨论问题,编题解答等,都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 (二)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导”上,是教学

任务的领导者,教学目标的制订者,教学课程的组织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求知的启发者,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生发展多种可能性、选择性、可变性的调控者,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引航。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研究学生内心想法和需求,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动机水平的实际出发,采用风趣讲解,设疑引思,模拟演示等有效措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进步。在启发式教学中,如果没有教师的设问、启导是难以想象的。正是教师所提出的启发式问题,犹如一个个闪光点,在学生的“头脑库存”中引起碰撞,迸发出火花,把学生现实的“惑”和原有的见闻、体验、知识,认识沟通起来,最后水到渠成地解决。可见,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启发式教学加强了师生双方情感交流,营造了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 中国历来比较讲究“师道尊严”。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形式是天经地义。教师高高在上,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其权威性不可动摇,而学生只有处于被接受的状态,很少有自由学习、主动学习的机会。长此以来,学生变得不敢想、不敢说,仿佛学习只要跟着老师就行了,有的甚至到了“唯师命是从”的地步。这种僵化、刻板、拘束的学习氛围无疑成了学生学习的枷锁。在启发性教学中,教师摒弃了“满堂灌”的传统做法,通过教师的设问、启导,不仅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而且还要了解感受学生对设问、启导的反应,然后根据这些及时给予评价或进一步启导,甚至改变教法。学生从教师的评价和启导中也及时获得了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使学生集中注意

[数学教学,高中]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高中数学教学之我见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及应用。体会其中蕴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继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会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教学改革;教学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抛弃“教师一统天下”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 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其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和信息,进行计算和推理,可以提供自然现象、科学技术和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在新课程理念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更要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吃透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讲解教材,始终是中学数学教研教改的焦点。下面简要谈几点见解和认识: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参与意识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近半个世纪来,中国的教育受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极深,注重认知,忽略情感,学校成为单一传授知识的场所。这就导致了教育的狭隘性、封闭性,影响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影响了情感意志及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情境教育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创设有利于当今素质教育的问题情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是非常有趣的,数学不只存在于课堂上、高考中,数学的价值是无处不在的。情境教学能促进教学过程变成一种不断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活动。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新异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固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以满足,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 二、拓展教与学的资源 信息时代,网络为师生提供了新的学习资源。新的课程资源除课本外,还有网络资源,地方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网络,网络课程资源是对课本的重要补充。许多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课题,都需要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目前,查找资料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无疑是网络。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1]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之,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其兴趣,尤其重要,特别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就其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兴趣,为他们搭建认知桥梁的方法就显得较为重要了。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

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四、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获取成功喜悦,让学生体验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学生在学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厚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型的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让学生明白只要开启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当失败时,会加倍努力,直到成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对过去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进行重新思考。作为教师在教学一节课或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应有“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两个方面,仅就教师的教学反思而言,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应分为教学前、教学过程、教学后三个阶段。就学生的“学”的反思,主要是作业反思及测后反思。测后反思就是在测验之后,根据学生测验的成绩和答卷情况,审视测验范围内教学的得失。作业反思就是要求学生针对做题中遇到的困难,反思课堂、课中、课后的学习行为。它是有效讲评的前提。深刻反思、重视讲评是全面实现测试功能的关键环节。 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教学”反思谈谈几点做法。 一.教学前反思 对于每一节教材内容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因此课前在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之下,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以往已获得的经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这样所写的教案能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如在“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平行投影”等的授课中,要求学生在网上或在回家的路上或从行驶的车辆上面去收集一些图案和图标、走入商场去了解一些商品如何通过打折销售进行促销、在太阳光下观察实物投影的形状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前注意生活题材,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人人参与,如:探究“如何测量旗杆”时,有的学生想到用记标志的方法量升旗拉绳,从而得到旗杆高度,有的想到用立小棍及阴影和旗杆及阴影的比例关系求解,有的想到把升旗绳拉成斜线后构成直角三角形求解等。教学中与学生探索各种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并选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承接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来。问题从开放到归纳,从易到难,从生活到教材,由教师引领到学生自己探索思考,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趣味和意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问题情景的设置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思维不经意中展开,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 上课前,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做了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使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尽管课前对教案作了精心的设计,仍会存在有些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课堂教学中仍会有突发事件产生。这时如果教师觉得学生未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便强行打断,急于推出自己的思路,会造成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又因心中的疑问没有解决,必定影响下面的听课,久而久之学生参与的热情会降低,学生会出现上课能听懂,作业不会做的现象发生,没有主见,更谈不上创新,失去个性,只会被动接受。如:对反比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关于小组合作的思考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被很多老师所接受。但怎样摒弃形式主义,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效应,仍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拟结合案例,谈点体会,以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一、是主动,还是被动? [案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 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 (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 (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 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 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二、是环节,还是方式? [案例5]《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浅谈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浅谈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高一地理《东亚季风》教学案例 松江四中朋玲艳 一、教学背景 东亚季风是高一地理教材中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中较难理解的一部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较易出现“满堂灌”的现象。 虽然初中时对世界气候类型及中国季风气候有所了解,但由于时间间隔久,基础不牢固等多方面原因,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大气、天气与气候这个章节的基础知识缺少,一些简单常用的地理专业术语都基本不了解;另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学生不能读懂相关的地理图表。在笔者作的一次问卷调查反映出,在现阶段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一个班级的40位同学中只有9位同学相信自己具有读懂地理图表的能力,25位同学认为自己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能够读懂地理图表。 二、教学过程 启发式教学中的“启发”,首先是一种教 学思想,是一种调控手段。其次,“启发”又 是方法和形式。 简单而言,“启发”就是激励引导,促 使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求,自觉地获取知 识。与“注入式”“填鸭式”等教学方法不 同的是——“启发引导,循循善诱”。(见左 图) 虽然这节课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学案,但 教师还是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 点,提出适当的问题,启发诱导学生思考问 题,探究原理。以下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片段。 片段一:季风的概念 首先让学生回忆“上海地区冬、夏季节盛行的主导风向?”然后学生画出上海冬夏季节盛行主导风向示意图,最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画的季风示意图总结“你认为什么是季风?”。 这一环节比较成功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在动手画图中启发学生来总结规律。 片段二:季风的成因 提出问题1:图一为哪个季节的全球水平气压分布图?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生答:夏季。因为夏季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气压;海洋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气压。 提出问题2:什么原因导致海陆气压差异?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摘要:在小学这一个阶段中,学生的知识框架刚刚从大脑中构建出来,因此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小学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今国家发展素质教育在即,怎样才能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表现出这个理念,这个问题需要每个小学数学老师去思考。 关键词:成长;小学数学;理念 现如今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教育家对小学教育有了高度重视。因为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所以素质教育这个理念是否可以顺利推广与其息息相关。如果把人的学习历程比作一座楼房,那么小学教育就是楼房的地基,人在学习中能否吸收更多的知识营养,就要看他的“地基”是否稳固,即基础教育的构建是否牢靠。对于学生来说,小学的数学课堂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渠道,而且是让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路径。它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发散性思维的挖掘,创新思维的培养等等能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现在的知识经济发展飞速,课堂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闭塞房间,而是更加广阔开放的大空间。教师也不再只是单单的教授知识,

还附加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职能。我们要把教学过程程序化,解题方法公式化,解题答案唯一化,课堂组织形式单一化这些存在于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改变掉。彻底让学生挣脱这些束缚,从中解放。对于新的教学道路,我们要争取向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培养学生的思考积极性等方面发展。对于各个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能力不同这一问题,我们应当因材施教,让他们对于数学潜能的发挥具有极大的自由性,让他们感觉到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快乐,而不仅仅是枯燥地学习数学。因此倡导开放式小学数学教学将会是中国教育史的一次重大革命。下面笔者将从四个方面对于“进行小学数学教育革命”进行分析。 一、思想根源 众所周知,行动的前提是思想,所以要想能够更好的实践小学数学的开放性素质教育,就一定要有一套成熟的教育思想为其指导。要想改造传统的教育方式,就必须要把我们的教育观念改造。身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怎样树立一个先进的,开放的教育思想,这是我们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古往今来,因材施教作为教育的一个观念,要我们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特点授予他们知识,让他们在接触数学的初期就有很浓厚的兴趣。我们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我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