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17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等级考试题)

专题17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等级考试题)

专题17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等级考试题)
专题17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等级考试题)

专题17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一、选择题:

1.(2016·上海·等级考)西欧、北美东部、东亚、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区,这些地区的共同自然特征是B

①地处低纬②沿海沿河③海拔较高④降水较为充沛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2018·宝山·二模)经过长期的人口自然变动和人口迁移,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下列地区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 A

A.美国东部B.中国西部C.巴西北部D.澳大利亚西部3.(2018·杨浦·二模)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C 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③地势平坦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4.(2018·闵行·二模)我国有大量工人赴非洲参与铁路援建工作,这种人口迁移形式属于B

A.智力迁移B.劳务迁移C.难民迁移D.生态迁移5.(2017·松江·二模)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C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6.(2018·虹口·二模)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C

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7.(2018·闵行·一模)2016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创业人员返乡下乡,有利于C

①提高城市环境承载力②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③缓解城市人口老龄化④优化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8.(2017·普陀·二模)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即出现“城乡倒置”现象。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A

A.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 B.城市的人口死亡率低于农村

C.农村环境好,人口寿命长D.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9.(2018·青浦·一模)2016年底上海外来常住人口980.20万人,比上年减少1.45万人,这也是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在2014年达到996.42万的高点后,连续两年下降,特别是2015年比2014年减少近15万人口。导致近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C

A.环境质量下降B.食品价格大增

C.产业转型升级D.交通拥堵加重

10.(2018·松江·二模)下图为“上海、北京、天津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人口净迁入率为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图中反映的人口变化对三城市带来的影响是A

A .加剧交通拥堵

B .扩大人口容量

C .提高第一产业比重

D .加剧人口老龄化问题

11.(2018·虹口·一模)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

A .自然资源与环境

B .科学技术水平

C .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状况

D .地区开放程度

12.(2018·青浦·一模)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的影响因素是 B

A .资源的数量

B .人均消费水平

C .区域开放程度

D .科技发展水平

13.(2018·奉贤·二模)下列地区人口容量最小的是 A

A .青藏高原

B .四川盆地

C .华北平原

D .江南丘陵

14.(2018·静安·二模)下列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D

A .青藏高寒区

B .西北干旱区

C .横断山区

D .长江中下游地区

15.(2017·奉贤·二模)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明显小于东部地区,其首要原因是 B

A .开放程度低

B .水资源匮乏

C .科技水平低

D .人均消费水平低

16.(2017·杨浦·一模)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C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人均消费水平越高,人们消耗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一个地区开发度越大,消耗的资源越多, 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二、综合分析题:

17.(2017·浦东·一模)下图是撒丁岛等高线(单位:米)及相关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问题。

6 4 2 0 ﹣

居民点

甲 戊 乙 丁 丙 ● ●

● ● ● 气温(℃) 降水量(mm ) 降水量(mm ) 气温(℃)

判断甲、乙、丙、丁四地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何地?并说明判断理由。(3分)

17.丙(1分);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因而人口较少(2分)

18.(2018·静安·一模)上海市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比2014年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新世纪以来,上海市常住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分析上海市常住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原因。(6分)

18.上海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上海市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适宜就业机会多,从而使上海市减少的人口转向了上海周边中小城市;严格控制城市人口管理政策;上海市地价高,生活成本高;加强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调控无序流动人口;(通过调整落后产能,合理控制就业年龄段人口;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疏导非就业人口;控制建筑总量过快增长,抑制人口过度涌入。)(任答3点得6分)

19.(2018·闵行·一模)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少数民族众多。根据2016年5月的数据统计,贵州省跨省外出务工人员达609.38万人。分析贵州省存在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6分)

19.有利:增加当地家庭的收入;提高劳动技术,文化素质;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减轻当地就业压力;

不利:导致当地青壮年劳动力不足;耕地抛荒,粮食减产;产生妇老农业;引发留守子女家庭社会问题(利、弊各需一点以上,至少写出三点,共6分,只写有利一面或不利一面最多得4分)

20.(2018·杨浦·一模)人口空间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形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经济的发达程度与人口分布之间产生相互影响与制约。读陕西省的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陕西位于我国中部,大部分地区属黄河流域。地形总的特点是:南北多山,中部多川,从北向南构成三个各具特点的自然区: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关中平原以渭河平原为依托,贯穿其中的各级交通路网连接全国,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社会经济水平发展较高;陕南秦巴山地,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因此陕西又被称为“三秦大地”。

500-1000 200-500

>1000 100-200 <50 人口密度 (人/KM 2) 50-100 2010年陕西人口密度分布图 陕西地理简图

(1)简述陕西人口分布的特征。(4分)

(1)特征:关中平原人口密集(2分),陕北和陕南人口密度低(2分)。

(2)从人口容量的角度,分析关中平原人口承载力相对较大的原因。(6分)

(2)原因:关中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多;渭河流经,水资源充足;各级交通路网发达,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较早,社会经济水平较高。(任答二点,每点2分)

21.(2018·黄浦·二模)阅读以下图文信息后回答问题。

材料:

知识分析香港人口容量较高的主要原因。(8分)

21.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人口性别比例失衡严重成为香港的主要人口问题。(4分)

香港属于全球最开放的自由港,地区开放程度高;香港科技水平整体较高。(4分)(共8分)

22.(2017·虹口·一模)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

中国行政区划

北京上海广州

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判断上海人口统计图中空白部分代表的省区名称。(2分)

(1)安徽(2分)

(2)据图归纳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6分)

(2)从中西部向东部地区迁移(2分);从内陆向沿海地区(2分);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2分)。

(3)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6分)

(3)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相对较近,交通便利(2分);3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对3省吸引力大(2分);3省皆为人口数量多,密度大的省,剩余劳动力多(2分)。(4)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4)应该限制(2分):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2分);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2分)。

不该限制(2分):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2分);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2分)。(两种观点选一,观点与理由一致,只答“应该限制”或“不该限制”不得分。)

高考地理简答题解题思路--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

高考地理简答题解题思路--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 人口数量、分布 ⑴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力,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 ①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②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⑶巴西(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东南部,原因: ①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利于耕作;②交通便利,多优良港湾,工业发达;③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这里,开发历史较早; 人口迁移 ⑴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⑵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 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⑶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利: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综合环境。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⑷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⑸四川人口迁出对当地的积极影响:①缓解了本地区人地矛盾;②加强了四川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③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⑹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利: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弊: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学科素养微专题3 人口分布(含解析)

学科素养微专题3 人口分布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基本特点: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少。 2.世界人口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分布区原因 区域性 人口 密集 区 东亚与 南亚 ①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② 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欧洲西部 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②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③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 北美东部 (五大湖区)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人口稀 疏区 北美洲、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 沙漠地带;亚马孙、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大陆区 地带性纬度 分布 世界上大部分人 口集中分布在北 半球中低纬度沿 海平原地带 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 越 海陆 分布 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垂直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发展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 2.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因素人口分布原因 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 农业发达地区以个体农业生产为主 人口向城市聚集 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集中 在城市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水平高的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历史因素历史悠久的地区发展历史悠久 政治、文化、军事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 口分布的变化 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 和历史等 【针对训练】 截至2019年5月3日,全球 230 个国家人口总数为75亿人,其中70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1、2题。 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习题

考点13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对应学生用书P029 (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1~2题。 1.[考向人口的迁移]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答案 D 解析根据经纬度数值可以推测出:甲、乙、丙三地分别位于我国的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图中人口主要是从四川盆地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 2.[考向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收入差距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设D.文化教育 答案 A 解析人口从四川盆地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主要是由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即收入差距引起的。

[2018·南昌调研]读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完成3~4题。 3.[考向人口分布]造成B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 B.土质疏松 C.夏季暴雨集中 D.本区合理承载力较大 答案 A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B地区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是其主要环境问题。从图中可明显看出,该处的人口密度为47人/平方千米,已远超出30人/平方千米的合理人口密度,故导致生态破坏严重,进而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 4.[考向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本区北部合理承载力低的原因是() ①土地资源质量差,以沙地、草原为主②降水较少,水资源较少③科技水平低④对外开放程度低⑤人口受教育水平低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答案 B 解析图中北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干旱,经济、科技水平较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故合理承载力低。 [2018·广州模拟]下图为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2018年高考真题之人口专题

2018年高考真题之人口专题 一、单选题 近年(浙江省普通高校2018年4月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试题)来,春运期间民工从珠三角地区返回到中西部的“摩托大军”规模显著缩小,驾驶私家车返乡数量大幅增加。完成1、2题。 1.影响民工返乡交通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收入水平 B.舒适程度 C.交通条件D.区域差距 答案: A 2.春运期间,这种交通出行方式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A.缓解珠三角地区城市空城化B.制约珠三角地区产业向外转移 C.加快中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出D.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村交通压力 答案: D 户籍(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I卷)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3.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答案: C 户籍人口=常住人口+迁移人口(迁入或迁出口)。据图可知,该直辖市的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比较稳定(接近400万),且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这说明人口以迁出为主(迁出大于迁入),外来务工人口小于外出务工人口;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逐年”太绝对,无依据,另外,该市人口迁出较多,多为青壮年劳动力,相应的老年人口比重可能会提高;由于该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变小,这说明人口以迁出为主的形势在减弱(人口回流),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会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根据材料无法确定。 4.该直辖市是 A. 北京市 B. 天津市 C. 上海市 D. 重庆市 答案: D 比较四个直辖市,只有重庆人口迁出大于迁入,经济相对落后,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小,以迁出为主。 读图(2018年高考真题天津卷)文资料,回答10-11题。

人口与城市高考习题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 2、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能源短缺 C、水土流失 D、淡水匮乏 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3—4题。 3、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4、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6.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方案较合理方案较合理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 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下图是世界人类大陆图 的一部分,读图回答各题。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代表欧洲 B.B代表南亚 C.C代表东亚和东南亚 D.A代表北美东部 只形成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其原因是该处 A.地处沿海,湿热多雨,人烟稀少 B.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低,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密集区 C.利用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发展水稻种植业,形成人口稠密孤岛 D.自然条件优越,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孤岛 9.关于C形成人类大陆的自然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气候适宜雨热同期 B.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 C.日照充足,河湖密布 D.交通便利,工业发达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 产业转型升级 B. 食品价格大增 C. 环境质量下降 D. 交通拥堵加重 11.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2.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自然环境好 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 城乡收入差距大 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13.“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 土地资源浪费 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 城乡协调发展 D.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14.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一②一③ B.①一③一② C.③一②一① D.③一①一② 15.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B.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C.区域协调发展会增加流动人口增长 D.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高考地理-人口的变化-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二) 人口的变化 一、选择题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累计减少1 300万人,,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B.地区之间差距缩小 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D.外出务工时间过长 2.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B.阻碍企业的转型升级 C.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D.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 图Ⅰ为香港2010~2050年65岁以上老年人预测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Ⅱ中①、②、③、④四条香港人口总数增长曲线与图Ⅰ预测符合的是() A.①曲线B.②曲线 C.③曲线D.④曲线 4.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A.2010年~2020年B.2020年~2030年 C.2030年~2040年D.2040年~2050年 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下表示意部分国家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读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5~6题。

A.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 B.适度延缓退休年龄 C.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D.大量接纳外来移民 读“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承载力 B.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警戒值 C.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不变的确定值 D.面积相等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相同 11.按图所示,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A.水资源B.矿产资源 C.水能资源D.耕地资源 二、综合题 12.下图示意我国劳动人口增量变化(含预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劳动人口变化的特点。 (2)简析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3)若我国劳动人口持续减少,请分析其弊端。 13.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实验一-人口迁移问题

实验报告一 人口迁移问题 一、 实验内容 假设一个城市的总人口数是固定不变的,但人口的分布情况变化如下:每年都有5%的市区居民搬到郊区;而有15%的郊区居民搬到市区。若开始有700000人口居住在市区,300000人口居住在郊区。请分析: (1)10年后市区和郊区的人口各是多少? (2) 30年后、50年后市区和郊区的人口各是多少? (3)分析(2)中数据相似的原因。 二 、实验目的 1.巩固线性代数的知识,培养学生用矩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立n 年后的人口预测模型,如题目中所要求建立的矩阵为A=??????85.005.015.095.0和B=?? ????300000700000 则第n 年后的人口模型为C=(A ^ n )*B,其中C 的a11元素为n 年后市区居民人口,a21元素为n 年后郊区居民人口 三、 实验结果 (1)(2)题实验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三、实验拓宽 对于(3)问中提出的“实验结果趋近于相似数据”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证明: 如果选择R^2的基u1和u2,令u1为??? ???13,u2为?? ????-11,则B 可以由该两基表示为 B=?? ????300000700000=250000??????13+50000??????-11=250000* u1+50000* u2 且A*u1=??????85.005.015.095.0??????13=?? ????13=u1 A*u2=??????85.005.015.095.0??????-11=0.8?? ????-11=0.8u2 由此得到(A^ n) B=250000 u1 + 50000 (0.8)^ n u2 所以,当n 增大的时候,右式第二部分趋近于0 则数据会趋近于250000 u1=?? ????250000750000. 四、实验总结 本题通过建立有关矩阵乘法及其幂运算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 数学软件,将原本复杂的人口迁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从而成功将问题进行简化。 通过多次幂运算的结果,得出了数据趋近某一极限值的结果,并通过对相应线性空间合理选取其基础解系的方法,成功解释并证明了“人口将逐步趋近于稳定这一结论”。 这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如类似的人口迁移计算问题,有着极大的帮助。 实验人:金铭 学号:2110101162 班级:机自17 2011.12.15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6 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一

《专题6 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一 下面是某个国家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按人口增长模式演变历程,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④①③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2.该国可能是( )。 A.美国 B.芬兰 C.巴西 D.印度 解析?第1题,人口增长一般经过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增长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增长减缓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但是出生率有所下降;低速增长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2题,由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应该是发达国家;18世纪80年代,该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不可能是美国。 答案? 1.D 2.B 一个城市的总人口包括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读上海市2005~2016年总人口、外来人口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回答3~5题。 3.下列关于上海户籍人口数量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2005~2016年持续高速增长 B.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下降

C.2005~2016年保持相对平稳 D.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上升 4.在2005~2016年期间,上海市( )。 A.外来人口超过户籍人口 B.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 C.人口平均年龄不断增长 D.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 5.2014年后常住外来人口首次出现了下降趋势,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 A.国家加强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 B.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 C.国家实施了更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D.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差距缩小 解析?第3题,一个城市的总人口包括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而图中总人口的变化趋势与常住人口的变化趋势一致,因此可以判断2005~2016年上海户籍人口数量保持相对平稳。第4题,总人口曲线与外来人口曲线的差值即为户籍人口数量,由此可知外来人口数量少于户籍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率不断上升才能使总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上海市的外来人口以青年劳动力为主,因此会使人口平均年龄降低,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第5题,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使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上海以外的地区转移,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部分常住人口离开上海到其他地区谋生致使常住人口数量减少。 答案? 3.C 4.D 5.B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我国“堵城”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发展受到巨大挑战。下图为某城市中心商务区(阴影处)向外四条主要道路在高峰时段行车时间等时线(单位:分钟)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最可能与主要住宅区相连接的道路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下列交通方式,对解决“堵城”问题作用较小的是( )。 A.市区快速公交系统 B.地铁 C.高铁 D.高架道路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围绕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展开。人口问题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它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要综合地全方位地解决的人口问题。教材首先通过一则新闻报道,引入计划生育政策这一主题。随后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阐述了计划生育政策的理由及其意义,最后列举了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成就,进一步论证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正确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2-2 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及图表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解社会问题,关注社会问题,树立人口忧患意识。三、教学重点计划生育政策的理由及其意义 四.教学难点计划生育政策的理由及其意义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穿插学生探究。 六、教学时数 1课时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 调查自己的家庭生活情况 新课导入 (资料分析) 1995年中国内地第12亿个小公民在北京市妇产医院出生。直到10年后2005年1月6日,中国内地的第13亿个小公民才出生,他整整比预计的迟来了4年。” (提问)13亿人口的来临为什么会比预计的整整推迟了4年? 新课教学 一、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1)人口过多,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使我国原本已经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 (2)遭到破坏的资源和环境,反过来又会威胁人的生存与发展 2地位:

【创新导学】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习: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2-6-1 含解析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xx·湖北八市联考)如图是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 ) A.①B.② C.③ D.④ 2.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 ) A.东亚 B.南美 C.西欧 D.北非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大约在②所示时间段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之和为0,此段时间以后总增长率大于0,人口开始增加。第2题,图示城市自然增长率较低,且有一段时间为负增长,而有大量的人口迁入说明经济发达,因而最可能位于欧洲。 【答案】 1.B 2.C (20xx·湖南益阳下学期4月调研)读20xx~20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预测图。回答3~5题。

3.下列有关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xx~2030年,人口老龄化平均速度城镇大于农村 B.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呈减缓趋势 C.2040年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最大值 D.图示阶段农村与城镇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逐步加大 4.下列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及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与农村人口出生率降低有关B.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加大了教育负担 C.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与城市化引起的人口迁移有关D.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促进了农村新一轮生育高峰 5.为了延缓老龄化进程,我国调整了人口政策,20xx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出台后,许多家庭却并不打算生育第二胎,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 ①子女生养和教育成本高 ②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障程度高,对子女依赖程度低 ③部分70后父母生育年龄偏大,生育二胎健康风险较大 ④医疗卫生水平提高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城市化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城市化 一、单选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策略,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开拓新空间。据此回答1~2题。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 A.城市的人口数量 B.城市的数量 C.城市的用地规模 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2.下列有关“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境较好 B.是本地人口的主要居住区 C.民风淳朴、治安状况较好 D.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 解析第1题,城市化的标志有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面积扩大等,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第2题,“城中村”的出现,说明这些地区从产业上已经转变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但从基础设施、居住环境上看,仍象农村,这说明该地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答案 1.D2.D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4.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从图中不难看出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的时间是在1965年前后,这时对应的城镇化率最高值出现在图中最上面一条线所示的国家,其城镇化率为60%~70%,与此同时其乡村人口比重在四个国家中是最小的,为30%~40%。第4题,从图中不难看出,2000—2010年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是图中最下面一条线所示的国家(至少有四个不同的黑点),其有可能代表的是中国。在此期间,我国的工业化程度明显提高;这时我国的人口增长率总体在降低;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还在稳定健康地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不是最高的。 下图表示某市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5~6题。 5.据图推测,该市(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6.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 5.D 6.C [解析] 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根据图示可以看出,随着城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作者:————————————————————————————————日期:

必修二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1~2题。 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775% B.0.675% C.0.885% D.0.95% 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3.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读图1“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4~6题。 4. 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符合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是 A. 青壮年劳动力过剩 B.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C. 人口素质偏低 D. 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6. ①与②相比 A. 出生率高、死亡率高 B.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C. 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D. 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高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右下图完成7~8题。 7.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8.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C.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 9.下列国家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是 A.尼日利亚B.美国C.巴基斯坦D.利比亚 10.我国大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 A.位于沿海,河流的沿岸,对外交通方便 B.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一)

80年代以来,从不同学科研究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①的成果迅速涌现。作为经济和社会双重转型条件下的重大现实问题,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城市化以及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的迁移和流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等多方面正在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由此也决定了当代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问题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口和发展研究方面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研究在最近20年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但在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不成熟的色彩。在经过早期以数量型为主的迅速发展后,现在是对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研究本身进行回顾与总结的时候了。本文将对1978至1998年中国(大陆)中文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专题研究当代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问题的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资料来源主要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口学》专题②,根据标题中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另外也补充了一些《人口学》专题中没有收录的论文,由于迁移研究、特别是城市化研究散布于众多学科,以及检索手段的不完备,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指正。一、关于人口迁移研究的简要回顾从7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人口科学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由宏观背景和政策需要等因素所决定,早期人口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人口再生产方面,有关人口迁移和流动的研究很少见,只有一些介绍国外人口迁移状况和政策的资料零星散布于各类期刊。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口迁移特别是非农产业部门的劳动力迁移调配纳入了国家计划之中,从根本上否定了人口自由流动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有关人口迁移和劳动力流动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显化及其转移问题开始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并逐步向相关问题和学科扩展,形成跨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的格局。城市流动人口的剧增强化了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对人口流动问题的关注,从80年代中期起,我国东中部若干特大城市都相继开展了流动人口调查。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首次全面调查了中国人口迁移的状况,为迁移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料支持。进入90年代以来,政策研究部门和学术研究机构继续对80年代后期开始对社会形成强烈冲击的“民工潮”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其研究方法和主要成果带有浓厚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特色。仇为之(1981)发表的“对建国以来人口迁移的初步研究”,是可检索到首篇对当代中国人口迁移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的论文。从1981到1983年,检索到的迁移和流动研究论文仅有5项。从1984年开始,迁移和流动研究开始迅速发展:1984年检索到11篇论文,1985年为22篇,1988年成为迁移和流动研究的一个高潮,有41篇论文。1995年形成一个新高潮,论文达到65篇。由此大致形成三个阶段:1981至1987年为起步阶段,这一阶段迁移和流动方面的资料极其缺乏,研究理论和方法也很薄弱,因此,论文主要是一般性分析或小规模的调查,但这一阶段为后期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专著方面,田方等(1986)主编的《中国人口迁移》较系统地总结了建国后至80年代中期的主要迁移活动,包括边疆地区的开发型移民、水库移民、自流人口问题等。胡焕庸等(1984)编著的《中国人口地理》和孙敬之(1987)主编的《中国人口》丛书,都有专门章节讨论人口迁移,为之后的人口迁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框架和资料基础。李德滨(1987)的《黑龙江移民概要》总结和分析了解放后至80年代初自发或组织迁入黑龙江的移民,也具有重要价值。1988到1995年为人口迁移研究大发展阶段,研究成果迅速涌现,初步确定人口迁移和流动研究的框架地位。这一阶段的大发展,除了学科发展的自身要求外,还有几方面的有利因素:一方面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人口的流动性大大加强,要求学术界对此问题开展专门研究;另一方面资料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主要如《中国人口》丛书,户籍迁移统计资料的整理和发布,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主持的“74城镇迁移调查”,若干特大城市“流动人口调查”,以及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都为迁移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庄亚儿1995)。综合利用相关资料进行的研究如李梦白等(1991)对大城市流动人口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和分析;杨云彦(1994)主要利用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抽样数据对人口迁移状况作了较详实的分析;彭勋等(1992)从理论上探讨了人口迁移的学科体系。1996年以来是人口迁移研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图3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3,完成2题。 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从图中河流的形状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区,根据下题中指出的甲乙均为特大城市,可以判断甲为成都,乙为重庆。该区域位于同一纬度,气候类型相同,而人口密度差异很大,可以判断①③不符合,图中显示人口密度的区域多位于河流沿岸,加之四川西部为横断山区,人口明显减少,所以选项D符合题意。 2.甲.乙两地都行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陆交通枢纽 【解析】乙为重庆,其形成区域是位于河流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重庆地形崎岖,选项A 错;两地都有充足的水源,选项B错;重庆和成都目前都有方便的陆路交通,选项C错误。【答案】:D 图1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1完成3~5题。

3.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征是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南多北少 C.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D.城市沿河分布明显 【答案】D 【解析】宁喜欢在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经济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较低,因此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区北部城市较多,南部城市较少,因此B项错;逆城市化是当今发达国家或者城市化水平较高、城乡差别较小地区出现的一种特殊城市化现象,该省的城市化仍以农村变城市为主,因此C项错;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区城市及铁路都主要沿河谷分布,因此D项正确。 4.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最适宜布局在 A.固原 B.中卫 C.银川 D.石嘴山 【答案】C 【解析】影响快寄货物集散中心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交通。从图中可以看出,四个选项中交通最发达的是银川,银川市位于整个宁夏城市的中心,物流中心建在银川,到其他各个城市距离都差不多,加上银川又是首府,故答案:C 5.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最适宜布局在 A.固原 B.中卫 C.银川 D.石嘴山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银川市位于整个宁夏城市的中心,物流中心建在银川,到其他各个城市距离都差不多,加上银川又是首府,故答案:C 6.图2是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完整版)人口的变化 练习题

. 人口的变化对点练习 (2017?海南卷)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右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美国 C. 印度 D.俄罗斯 2.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2017?江苏卷)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 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图1为“省际间红包 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A.京→冀B.闽→川 C.桂→黔D.粤→湘 4.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A.要素综合性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D.条件相似性 (2017?江苏卷)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 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5~6题。 5.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6.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2014·上海卷)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7.从人口迁移类型看,下列情况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 三峡库区居民外迁 B. 三江源牧民迁入城镇 C. 农村人口进城务工 D. 地震区灾民搬至异地 8. 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其深远意义是() A. 改善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 B. 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 C. 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D. 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 9. 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 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 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②④ (2014·海南卷)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6,完成10~11题。 10、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B、劳动力价格降低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D、人均产值减少 11、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京津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川渝地区(2014·山东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 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1-2题。 12、图1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 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图中①② 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13、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豫实际最相符的 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2013新课标I)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14-15题。

-高考地理-人口、城市与环境-专题练习(七)(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七) 人口、城市与环境 一、选择题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 270.19万人,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读广东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表和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条形图,完成1~2题。 1.广州提出的1 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 500万是指( ) A.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 C.环境承载力D.土地承载力 2.针对广州市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 A.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B.鼓励生育,解决老龄化问题 C.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 D.引进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 (2016·郑州二模)下图为北京市人口密度对数变化图,数值越大表示人口密度越大。读图回答3~4题。 3.从1990~2010年北京市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北京市人口迁移的原因合理的是( ) A.郊区经济较城市中心发达 B.城市中心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且环境污染严重

C.郊区就业机会比城市中心多 D.城市中心就业机会多 4.有关北京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减轻城市中心人口压力 B.阻碍城市中心的发展 C.增加城市中心公共设施负担 D.增强城市中心人口压力 下图为新加坡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该城市及其各功能区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中心地带布局大片绿地,不利于保护城市环境 B.城市西南部工业区靠近海峡,交通便利 C.因地价便宜,城市中心区位置靠近东南边缘 D.城市交通落后,人们出行不便 6.决定该国公共住房区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环境质量、历史文化B.土地价格、休闲娱乐 C.功能分区、基础设施D.人口分布、产业结构 (2016·太原一模)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其中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和青藏高原等地区。下图是2000~2010年不同因素对我国四类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对比。图中的系数绝对值越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据此完成7~8题。

人口练习题

人口练习题(二) 一.选择题 读下图,a 、b 、c 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图中③国65岁以上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 A .20% 鼓励生育 B .15% 采取移民政策 C .60% 计划生育 D .30% 鼓励人员出国 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完成3-4题。 3.图中信息反映 A .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B .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最多 C .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 D .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 4.以下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与我国人口增长惯性有关 B .2010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 C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D .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一旦低于零,即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人口红利期,一国工作年龄人口占比高,储蓄意愿高,因此劳动力成本和资金成本(利率)低廉,推动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上涨;而当人口结构进入拐点,工作年龄人口占比萎缩,储蓄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和资金成本迅速上升,经济增速和资产价格均面临下调压力。结合下图回答5-6题。 5.人口结构进入拐点,自此经济增速和资产价格都会开始下滑;中国与日本相比,工作年龄人口占比拐点将晚于日本多少年出现 A .5年 B .10年 C .25年 D .35年 6.到2040年,上图中的国家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 .日本 B .美国 C .印度 D .中国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7-8题。 7.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B .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 .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 D .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8.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A .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B .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逐年减少 C .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D .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 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春节后外出的农民工中,有21.2%调整了目的地,其中因金融危机影响失业而返乡的农民工中,更有28%调整了外出目的地。进入2010年,这种调整仍在继续。准备外出的务工人员中,打算去中西部的占29%,比往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完成9-10题。 9.农民工调整外出打工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中西部经济发达 B .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完成,不再需要廉价劳动力 C .东部农民工多,就业困难 D .近年来产业转移,促进了中西部经济发展 10.面对此现象,东部地区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 .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C .加快产业升级 D .调整产业结构 造成人口迁移或流动的原因除迁出地的“推力”(如气候严寒、文化生活落后等)和迁入地的“拉力”(如生活条件好等)外,还要受到“中间阻力”(如技能、费用、亲情等)的影响。此外,人口迁移还会受到迁入地“反推力”(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的影响。据此回答。 11.改革开放以后,安徽省人口迁移出现这种现象:由“孔雀东南飞”改向“东飞”,近年又出现了“孔雀回巢”的现象。对“孔雀回巢”的原因不合理的解释是 A 、安徽接受了东部、南部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很多就业机会 B 、外出的“孔雀”回家乡投资创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