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免疫抑制状态患儿感染预防原则探讨_周云芳

免疫抑制状态患儿感染预防原则探讨_周云芳

·专题论坛·

免疫抑制状态患儿感染预防原则探讨

周云芳

作者单位: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

心感染科

Email :zhouyf99@126.com

免疫抑制状态可表现为:体液免疫缺陷、细胞免

疫功能不足、

补体系统缺陷、粒细胞缺乏(以下简称粒缺)等。免疫抑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先

天性异常、病原体感染、恶性疾病[1]

、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放射线照射等,尤其是恶性肿瘤化疗、器官移植后抗排异治疗等,使机体抵御外界侵袭的能力下降,往往容易继发各种感染。由于肿瘤患者的特殊性,疾病本身和肿瘤放、化疗后导致患者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某些抗微生物药物也会引起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多种因素使患者对病原体更易感,

很多肿瘤患者常因各种感染性疾病而死亡。美国综合性癌症网站制定了《癌症相关感染的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文参照该指南,

主要讨论恶性疾病及放、化疗和器官移植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下感染的预防。1感染的来源1.1

外源性病原

外源性病原体通常通过与其他

感染患者或病原携带者的接触而获得。除此之外,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侵入性操作增多,各种导管、人工装置、医疗器械等的使用以及手术过程常常将外界的病原体,包括体表的定植菌通过器械或其他被污染物体被带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血管、手术切口等,引起相应部位的感染。而有免疫抑制的患者相对免疫正常的人更易致病。1.2

内源性病原(1)体表及体腔的定植菌:在我

们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等与外界相通的腔隙及皮肤、

黏膜等部位都会存在一些正常菌群或定植菌,正常菌群起着维持机体平衡的作用,如肠道的正常菌群可产生一些维生素为机体提供营养。而定植菌往往是一些条件致病菌,有时也会有某种致病菌出现在口腔或皮肤表面,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无论是体内的正常菌群还是定植菌,通常在免

疫功能健全的人群,

病原体与机体相安无事,一旦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或屏障功能丧失,原先的正常菌群比例失衡,定植菌可转为致病菌侵入机体内部引起

侵袭性感染。因此,对于肿瘤或器官移植患者而言,在免疫功能抑制时,抗感染除了要针对外源性病原,还要考虑内源性病原。(2)细胞内病原的激活:据统计,

2002年我国约有1.2亿人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占全世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1/3[2]

。曾有报道47例因肾移植、癌症或其他疾患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原先处于无症状状态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发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其中有部分患者因严重的肝损害而最终死于肝坏死。尽管近几年随着乙肝疫苗在我国的推广,儿童中乙肝病毒感染率在下降,但乙肝病毒感染者仍占有一定比例。其他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

巨细胞包涵体病毒、EB 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在机体免疫状态受到抑制时会出现病毒的激活,激活的

病毒大量复制并造成相应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最终死亡。在骨髓和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巨细胞病毒的DNA 滴度升高,而在移植前这些患者往往没有任何感染的征象。据报道,在过去的l0年中,实体瘤患者中乙肝病毒的再活化率不断升高,其中肝细胞癌患者中乙肝病毒的再活化率达60%,其他癌症患者中乙肝病毒的再活化率在25% 40%,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乙肝病毒的再活化率超过了50%。在进行其他器官移植、应用免疫抑制剂、化疗的患者中均发现乙肝病毒的再活化。2病原体

不同的免疫缺陷对不同病原体的易感

性不同。皮肤黏膜的损坏易导致肠炎和草绿色链球

菌、革兰阴性菌和念珠菌属的血源型感染;脾切除、脾区放疗和移植物抗宿主病时易发生化脓性感染,如草绿色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脑膜炎双球菌等;干细胞移植后或化疗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往往易患机会菌感染,包括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等;长期使用

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容易出现机体正常菌群紊乱,易致难辩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伪膜性肠炎、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等。血管内导管置入或有侵入性操作者葡萄球菌菌血症的机会明显增加。重症监护室的入住使多重耐药或全耐药的假单胞菌属及其他非发酵菌属、耐碳青霉烯类的肠杆菌科菌属、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耐药菌常出现在这些患者的各种标本的培养报告中[3]。

而对肺孢子虫病,有人总结其高危人群为:(1)营养不良,体质虚弱的婴幼儿;(2)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3)获得性免疫缺陷患者,即艾滋病患者;(4)白血病、恶性肿瘤和因器官移植应用大量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抗生素或经放射治疗的患者。

与化疗后粒细胞减少不同,骨髓移植患者应更注意隐匿的巨细胞病毒激活。乙型肝炎病毒在肿瘤化疗后粒缺期出现激活的报道,中华医学会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建议:对于因其他疾病而接受化疗、免疫抑制剂(特别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即使乙肝病毒DNA阴性和谷丙转氨酶正常,也应在治疗前即开始服用拉米夫定[4]。美国的乙肝防治指南推荐使用恩替卡韦[5]。可见病毒的激活也是免疫抑制患者要注意的问题。

3感染风险的评估由于所患的疾病、化疗药物及剂量、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及剂量等的不同以及个体差异,使得机体免疫受抑制的程度有所不同,主要反映在粒细胞减少的数量以及细胞免疫功能的状态,有时也可出现体液免疫指标的异常。有人观察到感染的易感性随粒细胞抑制程度而变化。关于感染风险度的分级及预防用药,目前国内尚无统一分类方法及标准,而且由于生活环境及就医条件的差异,也给统一标准带来执行上的困难。患者是否需要预防用药往往根据各自主治医生的临床经验。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公布的《指南》中危险度分类的方法,以基础恶性疾病、疾病是否缓解、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先前化疗和免疫抑制治疗的强度为依据,对肿瘤患者感染的易患风险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级别。施行标准化疗药物的大多数实体瘤患者和预期中性粒细胞减少≤7d 的患者为低风险;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嘌呤类药物治疗(如氟达拉滨、克罗拉滨、内拉拉滨、克拉屈滨)、预期粒细胞减少时间7 10d的患者达到中等度感染风险;高度感染风险的患者则为: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粒缺)、急性白血病(粒缺)、MDS(粒缺)、预期粒细胞减少时间≥10d、大剂量皮质激素和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阿仑单抗治疗。除了低风险的患者,NCCN专家们建议:在中、重度感染风险患者中需实施预防用药,包括对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对于具有高感染风险的患者还要预防卡氏肺囊虫感染。

4粒缺的定义和对粒缺患者临床状态评估《指南》中对发热和粒缺的定义为:发热指单次体温(口腔)≥38.3?或>38.0?持续1h;粒缺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500/μ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00/μL,且预期48h内下降至≤500/μL。对粒缺伴发热患者的初始评估主要根据以下几点进行:(1)特殊部位感染的情况:特殊部位包括:血管通路装置、皮肤、肺和窦道(口腔、气管、食道、肠、结肠)、会阴部等;(2)原发疾病的状况:距最近一次化疗的时间、以往有记录的感染病史、最近抗菌药物治疗或预防的药物;(3)实验室或放射学评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对所有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考虑摄胸部X线片;(4)微生物学评估:血培养、尿液培养(如果有症状、留置导尿管、尿常规异常)、感染部位分泌物培养(包括腹泻患者做伪膜性肠炎及肠道病原筛查、皮肤穿刺或皮肤病变区域的活检及血管通路皮下分泌物等);(5)对疾病负荷的评估:可根据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将疾病负荷分成5个等级:无症状或体征、轻度症状或体征、中度症状或体征、严重症状或体征和垂死状态。

5预防手段无论针对细菌、病毒还是真菌或卡氏肺囊虫,在粒细胞减少期是否应使用药物预防目前仍存在争议。主要争议在患者的生存获益和导致抗生素耐药风险之间。目前更多的证据支持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可减少粒缺的发生和急性白血病接受细胞毒化疗药物、实体瘤和淋巴瘤接受大剂量化疗患者的死亡率[6]。预防应用抗生素在急性白血病和高剂量化疗刚开始时使用较好,这是因为实体瘤或淋巴瘤患者在有中度骨髓抑制的第一个化疗周期中出现粒缺发热更常见[7-8]。然而,也有研究显示,预防用药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没有期望的那么大。有人在对自体干细胞移植患者预防粒缺发热的研究后得出:在自体干细胞移植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后,用环丙沙星和万古霉素预防可减少粒缺发热的发病

率,但对患者整个住院时间、排异反应时间或所有原因引起的死亡率没有影响[9]。这样的结果不支持在大剂量化疗和自体干细胞移植患者中使用抗生素预防。

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过多使用抗生素会促使病原体产生耐药。事实上,人们应担心的除了细菌耐药性问题,还有抗生素导致人体微环境破坏,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上升。对于那些粒缺发热持续时间长的患者,最后总能发现一些真菌感染痕迹。而真菌感染越来越多地成为肿瘤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

在NCCN指南中提出,对具有中-高感染危险度的患者应使用抗病原体的药物,而对大多数在门诊用标准化疗的实体瘤患者,预期粒缺时间不超过7d 的不推荐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这已经限制了一些不必要的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同时也考虑到了细菌耐药性问题。事实上,它也提出了要对每个患者的总体状况进行评估,而不是一概而论。有人提出:在第一个化疗期间,预期中性粒细胞可能会降至0.5?109/L的患者有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指征。

由于儿童用药的特殊性,我们不可能象对待成年患者那样,对每个具有高感染危险度的患儿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因此,将主要的预防重点放在综合性感染管理方面可能更为合适。因此,我们要对医院感染控制手段进行较大的改革,提高医务人员对控制感染的意识及自觉性。虽然我们目前尚不能达到医院感染为零的终极目标,但为之努力是完全值得的。

感染的预防最重要的是远离病原,减少与病原体接触的机会。然而,这对免疫抑制的患者来说却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很多感染来自与机体共存的内源性病原。因此,我们要对具有高感染危险度的患儿进行特殊的防护。综合性防护措施包括:环境的消毒、粒缺患者的保护性隔离、口腔卫生、手卫生等;药物性预防包括局部用药(如口腔护理时使用的洗必泰等)和全身用药。有研究表明,对有黏膜炎倾向的患者进行特殊的口腔护理可以保护病原体侵入的门户,减少口腔炎甚至脓毒血症的机会。对于手卫生调查和研究,近几年国际、国内都有很多文章显示了其对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

全身性用药可分针对性预防作用和辅助性预防作用。针对性预防指针对某些病原体,如在考虑卡氏肺囊虫、弓形体感染机会高时用SMZco或戊烷脒,考虑可能有巨细胞病毒感染或激活时用更昔洛韦,考虑真菌感染机会高时用氟康唑或伏立康唑或卡泊芬净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成人预防化疗后或移植后免疫抑制状态时感染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0]。然而,在儿童中因需考虑其对骨骼的影响,预防使用应当受到限制。而磺胺类药物由于其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在儿童中使用较多。对已经出现粒缺发热和黏膜炎的患者,目前的研究已经显示,当使用具有抗口腔菌群活性的广谱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时,不必额外增加万古霉素。对于是否需使用万古霉素,《指南》认为:万古霉素不应当考虑作为发热和粒细胞减少初始治疗的常规药物。由于万古霉素耐药菌的出现,经验用万古霉素应当避免使用,除非有下列临床表现的严重感染:(1)临床有明显的严重的导管相关性感染;(2)血培养为革兰阳性菌;(3)在最后细菌鉴定和药敏之前,被认为定植有青霉素、头孢菌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低血压或病原不明的脓毒症休克(如临床情况不稳定);(5)软组织感染;(6)有草绿色链球菌菌血症的危险因素:严重的黏膜炎和预防应用喹诺酮类或SMZco;(7)如果未培养到耐药的革兰阳性菌,2 3d之内万古霉素应当停止使用;(8)利奈唑胺、喹诺普利/达福普丁和达托霉素可被专用于万古霉素耐药的病原(如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或万古霉素不能使用的患者。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应使用于呼吸机相关的MRSA感染的肺炎。

在辅助治疗方面,在处理具有如:肺炎、侵袭性真菌感染和任何类型的进展型感染等并发症的粒缺时,可考虑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症的真菌感染和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对适当的抗微生物治疗无反应的患者,应给予粒细胞输注。对有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患者或严重的病毒感染或脓毒血症患者,要考虑使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

针对某些病原已经有疫苗可供接种,如乙肝疫苗,更有些尚在研究过程中,如卡氏肺囊虫感染的疫苗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望不久的将来用于临床。这些疫苗都可帮助患者降低发生相应感染的风险。

(下转第213页)

上[1]。增厚的肠管大多并有扩张,这可能是由于肠壁的肌层被瘤细胞替换及神经丛受侵引起[1-2]。

所以对于病史、症状不典型以及治疗效果不佳的阑尾脓肿、肠套叠等外科急腹症的患儿,应详细地询问病史,对病情作全面分析,不要满足于患儿的主诉及右下腹肿块、局部压痛等,要注意患儿近来是否有其他症状,如大便改变、体重下降、贫血、消瘦等表现。当发现症状、体征与诊断不完全相符时应积极进行CT等影像检查,发现不符合炎症表现而提示肿瘤可能性大时,应积极进行开腹探查术。一方面,手术切除了大块肿瘤组织后生存率有提高,尤其是肿瘤局限于肠道时[9];另一方面,通过手术切除病灶或进行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及时给予恰当的治疗。

(本文图1 4见封三)

参考文献

1.黄桂填,朱光辉.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临床诊治.中华外科杂志,

2010,48:45-47.

2.Ghai S,Pattison J,Ghai S,et al.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spectrum of imaging findings with pathologic correlation.Radiographics,2007,27:1371-1388.

3.Gurbuxani S,Anastasi J.What to do when you suspect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a pathologist’s perspective.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7,5:417-421.

4.邵荣金,龚伟达.回盲部癌误诊为阑尾炎11例分析.中国医药导刊,2010,12:1541-1546.

5.杨春明.阑尾炎//裘法祖.外科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81-488.

6.肖宝臣,江虹.25例阑尾脓肿的CT诊断.中国医药指南,2008,6:294-295.

7.张富根.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脓肿原因分析.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325.

8.Ladd AP,Grosfeld JL.Gastrointestinal tumor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Semin Pediatr Surg,2006,15:37-47.

9.张弛.淋巴瘤和外科处理//施诚仁.儿童肿瘤外科学.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559-572.

(收稿日期:2011-05-13;修回日期:2011-06-20)

(上接第202页)

总而言之,对于免疫抑制,特别是在肿瘤化疗后出现的粒缺患者,我们要对其可能出现的感染进行完整的评估,判断是否预防用药必须考虑在患者生存获益,包括生活质量、生存期、医疗负担和细菌耐药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预防感染除了考虑用药,更重要的应是将主要措施放在阻断感染源,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施靖华,陈腾,赵荣华,等.胃癌患者术前免疫状态及影响因素.临床肿瘤学杂志,1996,1(2):4-7.

2.刘丽艳,王建设.化疗或免疫抑制状态下HBV再活化.肝脏,2007,12:402-403.

3.孙景勇,倪语星.血液病房细菌耐药监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06-208,217.

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肝脏,2005,10:348-357.

5.Lok AS,McMahon BJ.Chronic hepatitis B.Hepatology,2007,45:507-539.

6.Lo N,Cullen M.Antibiotic prophylaxis in 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time to reconsider.Hematol Oncol,2006,24(3):120-125.

7.Holmes FA,Jones SE,O’Shaughnessy J,et al.Comparable efficacy and safety profiles of once-per-cycle pegfilgrastim and daily injection filgrastim in 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a multicenter dose-finding study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Ann Oncol,2002,13:903-909.

8.Timmer-Bonte JN,de Boo TM,Smit HJ,et al.Prevention of chemo-therapy-induced febrile neutropenia by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plus or minus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in small-cell lung cancer:a Dutch Randomized Phase III Study.J Clin Oncol,2005,23:7974-7984.

9.Eleutherakis-Papaiakovou E,Kostis E,Migkou M,et al.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for the prevention of neutropenic fever in patients undergoing autologous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of a single institution,randomized phase2trial.Am J Hematol,2010,85:863-867.10.Cullen M,Baijal S.Prevention of febrile neutropenia:use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Br J Cancer,2009,101(Suppl1):S11-S14.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规范复习题.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规范》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的基本原则是( D)。 A.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评价,应符合国家医院感染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等的要求。 B. 医院感染监测、预防与控制等管理措施应得当。 C.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体现持续质量改进。 D.以上都是。 2、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包括现场评价和(C)。 A .个案追踪 B .系统追踪 C .查阅资料 D .现场检查 3、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A)次会议。 A .2次 B .3次 C .4次 D .6次 4、临床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知晓率应达到。(D) A.70% B .80% C .90% D .100% 5、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B)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自查、总结分析,能体现持续质量改进。 A .每月 B .每季度 C每半年 D .每年 6、下列哪项不是实施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综合措施。(B) A . 落实抬高床头30-45O B .及时吸痰 C .评估是否可以撤机 D .口腔护理 7、正确预防和控制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措施是(E) A 落实无菌操作、手卫生 B皮肤护理 C .保留导管必要性评估 D .正确实施导管维护 E以上都是 8、落实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有效措施,不包括。(C) A . 手卫生、隔离 B .无菌操作 C .及时停用抗菌药物 D .环境清洁与消毒 9、重点科室应了解本科室其(B)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情况。 A .4位 B .5位 C .6位 D .10位 10、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采取实施(A)的原则和基于传播途径相应的措施。 A .标准预防措施 B .接触隔离措施 C .飞沫隔离措施 D .空气隔离措施 11.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由(C)承担 A感控医生 B感控护士 C科主任 D护士长 1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应由分管医院感染管理的院领导承担,我院为( B) A胡温庭 B慈春增 C邓爱军 D侯宁宁 13.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为法定代表人,我院为( A) A葛国文 B胡温庭 C 慈春增 D邓爱军 E侯宁宁 14.临床微生物室至少(B)分析常见细菌、药敏试验及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并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耐药趋势等。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院长或业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建全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消毒药械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 4、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进行评价考核。 5、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及时召开。

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1、加强业务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2、负责拟定院感工作计划,提交主管院长审批后,组织实施;负责拟定科室医院感染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 3、每月一次做好全院出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统计汇总全院感染率、漏报率。 4、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全院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 5、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质量挂钩。 6、每月不定期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7、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要求做好传染病的管理,督促科室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 8、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原因,积极提出控制措施,并向主管院长请示汇报。 9、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目标性检测,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10、对购入消毒药械、消毒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等严把准入关,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

传染病和免疫教案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教学目标: 1.认识传染病,掌握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2.学会预防传染病,了解免疫计划; 3.识记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区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4.了解免疫的过程,掌握免疫的功能; 5.认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免疫的功能 难点: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艾滋病。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课时设置: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知识,我们要正确认识传染病,学会预防传染病,了解我们人体的免疫对我们自身的影响。 一、什么是传染病 1.图片展示:近视眼与结膜炎 近视眼是眼球变化引起的视觉成像模糊,不会传染;结膜炎是由病毒引起的结膜组织炎症,会传染。 2定义:像病毒性结膜炎这样,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 3疑问:真菌是病原体吗? 解答:医学上把真菌引起的称之为感染性疾病,部分真菌感染的疾病是会传染的,如脚气。2.图片展示: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蛔虫 设问:分别属于哪种病原体,能引起什么传染性疾病? 参考:结核杆菌引起各种类型的结核病,如肺结核,肠结核等;艾滋病病毒引起艾滋病;蛔虫和蛔虫卵会引起蛔虫病。 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过渡:传染病的传播称之为传染病流行,那么传染病流行的环节是怎样的呢? 1.组合图片展示:流感的传播组合图片展示:甲肝的传播 设问: ①患流感的病人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要用手帕捂住口鼻。 (参考:流感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很多的流感病毒,散入空气中,当周围的人吸入这种含有流感病毒的空气则可能被传染上流感,用手帕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把流感传染给别人。) ②甲肝患者的碗筷与家人的分开。 (参考:目的是将甲肝患者留在餐具上的甲肝病毒与健康人隔开,这样可以避免健康人感染上甲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16)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016) 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病区医院感染的管理要求、布局与设施、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职业防护。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医院其他部门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T 213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GB 19193 疫源地消毒总则 WS 310.1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WS 310.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 310.3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2004年)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病区ward area 由一个护士站统一管理的多个病室(房)组成的住院临床医疗区域,与佳院部公用区域或公用通道由门分隔。一般包括病室(房)、护士站、医生办公室、医务人员值班室、治疗室、污物间等。 3.2 病室(房)inpatient room 病区内住院患者接受医学观察、诊疗、睡眠、休息和就餐的房间,一般配备床单元、隔离帘、座椅、呼叫系统、氧源、负压吸引系统、手卫生设施、卫生间、非医疗废物桶等。 3.3 床单元bed unit 病室(房)内为每位住院患者配备的基本服务设施,一般包括病床及其床上用品、床头柜、床边治疗带等。 4 管理要求 4.1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4.1.1 要求 应建立职责明确的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小组人员职责明确,并落实。 4.1.2 人员构成 4.1.2.1 病区负责人为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 4.1.2.2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包括医师和护士。 4.1.2.3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宜为病区内相对固定人员,医师宜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4.1.3 职责 4.1.3.1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结合本病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4.1.3.2 根据本病区主要医院感染特点,如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主要病原体、主要侵袭性操作和多重耐药菌感染,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及流程,并组织落实。 4.1.3.3 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进行本病区的医院感染监测,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并应定期对医院感染监测、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白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做好相应记录。

健康体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健康体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版】 北京世纪坛医院2015年11月 为了确保健康体检的质量及安全,按照原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健康体检管理办法》中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以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WST368-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GB15928-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北京市﹤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实施细则(2013-2015年)》等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一、应设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其职责如下: (一)负责制定本机构(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二)负责制定本机构(部门)有关人员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及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三)对本机构(部门)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并对其存储、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检查; (四)负责本机构(部门)工作人员职业伤害处理的指导、随访和登记上报工作; (五)对本机构(部门)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六)协调本机构(部门)医院感染的其他问题;

(七)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本机构(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其持续改进情况。 二、工作人员应掌握本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按时参加培训,认真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清洁消毒隔离制度及职业防护制度等。一旦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形,应及时上报专(兼)职人员,并配合做好有关工作。 三、按要求进行医院感染的报告 (一)个案报告:医务人员发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应在24小时内报告院感专(兼)职管理人员。 (二)暴发报告:医务人员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发生时,应立即报告院感专(兼)职管理人员。院感专(兼)职管理人员应及时到达现场进行初步核实后,报告主管领导。并指导科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三)院外报告 1.医院发生5例以上(包含5例)疑似医院感染的暴发或3例以上(包含3例)医院感染的暴发时,应当于12小时之内向辖区卫生计生委及其CDC报告。 2.医院发生10例以上医院感染的暴发;或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辖区卫生计生委及CDC报告。 3.报告方式:在规定的时限内将医院感染的相关信息通过北京医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试题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试题 1.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入院多长时间后发生的感染?(D) A.12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 2.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是?(A) A.医院感染暴发 B.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C.医院感染聚集 D.医院感染假暴发 3.在医疗机构或其可视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的现象;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共同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的现象是?(B) A.医院感染暴发 B.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C.医院感染聚集 D.医院感染假暴发 4、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增多,并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的现象是?(C) A.医院感染暴发 B.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C.医院感染聚集 D.医院感染假暴发 5、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但通过调查排除暴发,而是由于标本污染、实验室错误、监测方法改变等因素导致的同类感染或非感染病例短时间内增多的现象是?(D) A.医院感染暴发 B.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C.医院感染聚集 D.医院感染假暴发 6、医疗机构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错误的是

(D) A.边救治 B.边调查 C.边控制 D.缓慢处置 7、医疗机构应建立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责任制,明确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第一责任人为(A) A.法定代表人 B.主管院长 C.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人 D.临床科主任 8、上报医院感染暴发信息,内容不包括(D) A.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感染初步诊断 C.累计感染人数 D.感染者家庭住址 9、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的要求,按时限上报。报告包括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订正报告应在暴发终止后多久内完成?() A.3天 B.5天 C.7天 D.一月 10、医疗机构发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A边救治、边调查、边控制、妥善处置 B边调查、边消毒、边控制、妥善处置 C边救治、边处理、边控制、妥善处置 D边救治、边调查、边控制、缓慢处置 11、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的要求,按时限上报,报告包括?(B) A.初次报告、后续报告 B.初次报告、订正报告 C.开始报告、最终报告 D.最初报告、最终报告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和安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订本制度。 一、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要求 1.建立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制度和相关措施 , 发现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务处。一旦发生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放射损伤或事故立即报告本科室主任和医务或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重点科室医务人员应定期体检,进行必要免疫接种。工作人员患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期间应暂时离开直接触病人和无菌物品的工作岗位。 进行消毒工作的相关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1) 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燃烧;压力蒸汽灭菌应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及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灼伤事故。 (2) 紫外线、微波消毒时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 (3) 气体化学消毒剂:应防止有毒有害消毒气体的泄露 , 按照国家规定定期检测消毒环境中该类气体的浓度 ,确保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使用。对环氧乙烷灭菌及低温等离子灭菌

还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及操作不当造成的伤害事故。 (4) 液体化学消毒剂 : 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粘膜的损伤。 (5) 使用和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时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避免人体的刺、割等伤害。 3.医院应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做好个人防护 , 严禁工作时间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和外环境。 4.放射性防护要求: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应该具备放射性防护有关知识,按照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和安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护。一旦发生放射损伤或事故立即报告科室主任,按照医院关于“放射事故医学相关应急预案”要求进行处置。 5.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按照医院关于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及相关规定执行。 二、坚持按需防护的原则 1.基本防护基本要求:适用对象:在医院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配备防护用品:如:白大衣、工作裤、隔离衣、工作鞋、工作帽和医用口罩等。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认真洗手和手消毒。 2.加强防护基本要求: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

急诊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

急诊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 一、严格功能区域划分 急诊科房屋设施建设应科学合理,包括通风、人流通道等都要规范,并贴上明显标识牌,增添必要的消毒措施;清洁区应禁止病员及家属进入;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应相对分离。 二、健全科室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树立职业安全理念,注重标准预防。科室领导应坚持每月组织全科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的相关规章和最新进展。重点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学习,健全科内的各种预防医源性规章制度,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提高自身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制度,熟练掌握和执行安全操作标准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规范,正确使用医疗器械。 三、改善工作条件 医院管理者提倡人性化关怀,关心体贴急诊科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内外环境,创建一个井然有序、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和谐的工作气氛、要求人员配置充足,工作流程合理,做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保证工作人员的休息时间。保障医疗用品、抢救药品的配备充足,抢救用的医疗仪器功能完好,以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心理紧张状态。 四、预防职业暴露 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注意以防为主的理念,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减少职业暴露;在各种操作过程中,严重遵守操作规范,认真执行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操作前后重视洗手环节,强调洗手的重要性。预防锐器伤,建立锐器伤害报告制度,伤后要规范处理,及时报告院感科,进行评估、建档立案及医学随访。对被HBV阳性患者血液污染针刺伤后应24h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对被HIV阳性患者血液污染物损伤者应在24h内采取预防性用药,即使超过24h也要实施预防性用药,并定期追踪随访。 五、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 科室院感小组成员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对日常环境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实行常规化制度化管理,做好感染管理的基础工作。坚持对治疗室内空气用紫外线或三氧机消毒2次/天、2h/次,每月一次细菌监测,并做好登记;室内门把手、操作台面、床旁椅、桌、转运车、医疗器械用200~5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1次/天,救护车、病室地面按规范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及时彻底清除地面、墙壁、床单元诊疗用品及其物体表面的血渍、分泌物等的污染;且对特殊感染的物品做特殊的消毒处理;并做好登记,院感科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科室对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分类、固定存放,用后及时毁形、分类收集,严禁与生活垃圾混放;感染性废物用符号要求的、有警告标示的黄色塑料袋收集,放入标识清楚防渗漏的临时有效容器内,损伤性废物放入利器盒;医疗废物在丢弃时发生分类错误的,切忌从新分类,更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如感染性废物误丢入生活垃圾桶内,只能按感染想废物处理。所

Treg发挥免疫抑制的机制

Treg发挥免疫抑制的机制Tr1、Th3和γδT等诱导型调节性T细胞主要通过分泌可溶性细胞因子或细胞接触依赖机制,比如IL-10和TGF-β,去发挥免疫抑制功能,而自然调节T 细胞发挥抑制功能主要通过细胞接触依赖机制。近几年,已经有很多细胞接触依赖机制被发现,CD4+CD25+Treg表面的CTLA-4和膜上的TGF-β分别与靶T细胞膜上的CD80/86和TGF-β受体相互作用,进而发挥抑制功能。有研究证实CD4+CD25+Treg细胞会分泌颗粒酶和穿孔素,去杀伤免疫细胞。除此之外,人们发现小鼠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面会表达核苷酸外切酶CD39和CD73,CD39将ATP催化分解成AMP,接着CD73可以将AMP催化分解成腺苷,腺苷随后结合到免疫细胞的腺苷受体上,对免疫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抑制Th1细胞的增值和细胞因子TNF和IFN-γ的合成。另外,Treg细胞表面的TNF相关的诱导凋亡的配体(TRAIL),在Treg激活后,可以与效应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5(DR5)相互作用,诱导靶细胞凋亡。人类CD4+CD25+Treg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半乳糖凝集素10是CD4+CD25+Treg细胞内的特定标记物,随后的研究通过siRNA技术下调半乳糖凝集素10,能够消除Treg的抑制功能。Bopp等人发现Treg细胞还可以通过间隙连接进行cAMP的转运,进而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通过对CD4+CD25+Foxp3+Treg和CD4+CD25—Teff的功能基因组学分析,Collison等人发现了一个抑制性细胞因子IL-35,但是靶T细胞上是否有IL-35受体还不是很清楚。其他的抑制路线包括阻断IL-2的转录,激活DC中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也被人描述。Treg存在多种抑制机制,具体哪种是最重要的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办法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办法 标准预防 一、基本原则 1.认定所有液体、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水)、破损的皮肤和粘膜都可能带有可被传播的感染源。 2.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的所有患者,不论是疑有或确认有感染的患者。 3.目的在于预防感染源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传播。 4.包含如下二至九项所述的多项预防感染措施。 二、手卫生 尽量避免接触患者周围的物品表面,并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基本原则》。 三、个人防护装备 1.使用原则 (1)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或液体时,需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2)离开患者的房间或区域前脱卸并丢弃个人防护装备。 (3)脱卸或丢弃个人防护装备过程中应避免污染自身与周围物品表面。 2.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应遵循《手套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隔离衣使用标准操作规程》、《面部防护用品使用标准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标准操作规程》。 四、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此策略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未能确诊的患者及其陪同亲友,以及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伴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人员。目的在于指导医疗机构尽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具体内容参见《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 五、患者安置 1.安置患者时应考虑是否可能造成感染源传播。在可行的情况下,将有引发传染他人风险的患者(如非自制性的分泌物、排泄物或伤口引流;被怀疑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的婴儿),安置于单人病房。 2.安置患者时应掌握如下信息,以便确认患者安置方案。 (1)患者已知或被怀疑感染的病原体。 (2)影响感染传染的危险因素。 (3)拟安置感染患者的病房区域,可能造成其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4)是否有单人病房可用。 (5)患者是否可与其他患者共用病房,如相同感染的患者可共用病房。 六、仪器(设施)和环境 仪器(设施)和环境可能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所污染,应有效管理以预防这些仪器(设施)和环境成为感染源传播的媒介。具体措施参见《感染性体液污染的仪器(设施)及环境处置原则》。 七、织物 患者使用过的织物可能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所污染,应以最小抖动的方式处理使用过的被服及布单织品,以避免污染空气、环境表面和人。具体要求参见《织物清洗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八、安全注射 在使用注射针、代替注射针的套管和静脉输液系统时,应遵循安全注射标准的原则。 九、呼吸防护 导管插管和脊椎或硬膜下隙注射时,如脊髓x线摄影、腰椎穿刺、脊柱或硬脑膜麻醉,应戴外科口罩。 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策略 此策略主要针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未确诊的患者及其陪同亲友,以及所有进入医疗机构伴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人员。目的在于指导医疗机构尽早来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1.医务人员应认识到控制呼吸道分泌物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社区病毒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暴发季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传染病及免疫

生物练习八——人类的传染病和免疫 一、选择题 1.(2010济南)15.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A.传染病人要及时隔离 B.病死的动物要深埋 C.按时做好预防接种 D.生吃瓜果要洗净 2.(2010济南)21.我国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比如通过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 ...是 A.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 C.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D.接种卡介苗能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 3.(2010盐城)24.大灾之后要防大疫。玉树地震后,防化部队在灾区喷洒了大量消毒液,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应属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预防接种 4.(2010烟台)13.在甲型HIN1流感爆发期间,同学们都分期分批免费注射了甲流疫苗,注射的药物和 预防措施分别是 A.抗体控制传染源 B.抗体保护易感者 C.抗原控制传染源 D.抗原保护易感者 5.(2010莱芜)11.从去年开始,我市各学校相继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型H1N1流感疫苗属于抗体 B.从传染病防治措施讲,注射疫苗属于控制传染源 C.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D.有严重过敏反应的同学,也可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6.(2010浙江台州)9.今年我省发生了较严重的手足口病疫情。截止到4月15日,全省共报告19223个病例,其中重症32例,死亡4例,病人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以下事实中,与该病疫情的大范围传播无关的是 A.病原体为多种肠道病毒B.儿童对该病的抵抗力较弱 C.可通过食物、飞沫和接触等传播D.大多数患者及时治疗即可康复 7.(2010绍兴)17.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病死率极高。预防狂犬病的措施之一是注射狂犬疫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狂犬病毒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的基本结构 B.注射到人体的狂犬疫苗属于抗体 C.狂犬病毒是狂犬病的传染源 D.注射狂犬疫苗让人获得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8.(2010苏州)16.血吸虫病的病原体是 A.血吸虫 B.钉螺 C .正常的人 D.血吸虫病患者 9.(2010苏州)30.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抗体是人体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B.感染SARS康复后的患者体内可能存在SARS病毒的抗体 C.一种抗体可以针对多种抗原发挥特异性免疫作用 D.抗体是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

(完整word版)肺部感染性疾病习题+答案解析

肺炎练习题 1.引起肺炎的病原体主要是 A 细菌 B 病毒 C 支原体 D 真菌 E 立克次体 答案:A 解析:细菌性肺炎最常见。 2.院内感染所致肺炎中,主要病原体是 A 真菌 B 病毒 C 耐药金葡菌 D 需氧革兰阴性杆菌 E 肺炎球菌

答案:D 3.院外感染所致肺炎中,主要病原体是 A 肺炎克雷白杆菌 B 流感嗜血杆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D 肺炎球菌 E 支原体 答案:D 4.下列哪种肺炎可呈爆发性流行 A 肺炎球菌肺炎 B 肺炎支原体肺炎 C 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D 军团菌肺炎 E 金葡菌肺炎

答案:D 解析:非典型性肺炎: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5.肺炎球菌肺炎的抗生素治疗停药指标是 A 热退停药 B 热退3天 C 热退5~7天 D 症状体征消失 E 胸片病变消散 答案:B 6.肺炎球菌的主要致病作用在于 A 产生毒素 B 产生溶血素 C 产生杀白细胞素 D 产生组织坏死物质 E 荚膜对组织的侵袭力 E

7.肺炎球菌肺炎痊愈后,一般肺部常遗留什么样的病变 A 轻微肺纤维化 B 局限性肺气肿 C 局部机化性肺炎 D 小囊肿 E 完全吸收不留痕迹 E 8.下列哪项不是促进院内感染性肺炎发病增多的因素 A 抗肿瘤化疗 B 辅助呼吸 C 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D 营养不良 E 三代头孢菌素的大量应用 答案:D 解析:化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扩最有效的药物、副作用大,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应用均能降低免疫力,辅助呼吸、气管插管等均能增加细菌接触和吸入机会,大量抗生素应用是细菌耐药因

素之一。 9.下列哪项对肺炎球菌肺炎的诊断最有价值 A 高热、咳铁锈色痰 B 白细胞升高,核左移,胞浆有中毒颗粒 C 胸片大片均匀致密影呈肺叶或肺段分布 D 肺部湿性啰音 E 痰培养肺炎球菌阳性 E 10.哪种肺炎容易并发脓气胸 A 肺炎球菌肺炎 B 支原体肺炎 C 病毒性肺炎 D 克雷白杆菌肺炎 E 葡萄球菌肺炎 E 解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易使肺形成空洞的致病菌。 11.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突出症状是什么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施(一)、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

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二)、处理流程 (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的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 (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在上级医院及专家的指导下,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的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并做出相应处置。 锐器伤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意外职业暴露报告卡

肺部感染性疾病习题+答案解析教学文案

肺部感染性疾病习题+ 答案解析

肺炎练习题 1.引起肺炎的病原体主要是 A 细菌 B 病毒 C 支原体 D 真菌 E 立克次体 答案:A 解析:细菌性肺炎最常见。 2.院内感染所致肺炎中,主要病原体是 A 真菌 B 病毒 C 耐药金葡菌 D 需氧革兰阴性杆菌 E 肺炎球菌

答案:D 3.院外感染所致肺炎中,主要病原体是 A 肺炎克雷白杆菌 B 流感嗜血杆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D 肺炎球菌 E 支原体 答案:D 4.下列哪种肺炎可呈爆发性流行 A 肺炎球菌肺炎 B 肺炎支原体肺炎 C 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D 军团菌肺炎 E 金葡菌肺炎

答案:D 解析:非典型性肺炎: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5.肺炎球菌肺炎的抗生素治疗停药指标是 A 热退停药 B 热退3天 C 热退5~7天 D 症状体征消失 E 胸片病变消散 答案:B 6.肺炎球菌的主要致病作用在于 A 产生毒素 B 产生溶血素 C 产生杀白细胞素 D 产生组织坏死物质 E 荚膜对组织的侵袭力 E

7.肺炎球菌肺炎痊愈后,一般肺部常遗留什么样的病变 A 轻微肺纤维化 B 局限性肺气肿 C 局部机化性肺炎 D 小囊肿 E 完全吸收不留痕迹 E 8.下列哪项不是促进院内感染性肺炎发病增多的因素 A 抗肿瘤化疗 B 辅助呼吸 C 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D 营养不良 E 三代头孢菌素的大量应用 答案:D 解析:化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扩最有效的药物、副作用大,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应用均能降低免疫力,辅助呼吸、气

管插管等均能增加细菌接触和吸入机会,大量抗生素应用是细菌耐药因素之一。 9.下列哪项对肺炎球菌肺炎的诊断最有价值 A 高热、咳铁锈色痰 B 白细胞升高,核左移,胞浆有中毒颗粒 C 胸片大片均匀致密影呈肺叶或肺段分布 D 肺部湿性啰音 E 痰培养肺炎球菌阳性 E 10.哪种肺炎容易并发脓气胸 A 肺炎球菌肺炎 B 支原体肺炎 C 病毒性肺炎 D 克雷白杆菌肺炎 E 葡萄球菌肺炎 E 解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易使肺形成空洞的致病菌。

医院感染工作制度

一、医院感染科工作制度 1、医院感染科在院长或业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建全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消毒药械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 4、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及时召开。 5、加强业务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6、负责拟定院感工作计划,提交主管院长审批后,组织实施;负责拟定科室医院感染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 7、每月一次做好全院出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统计汇总全院感染率、漏报率。 8、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全院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 9、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质量挂钩。 10、每月不定期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11、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要求做好传染病的管理,

督促科室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 12、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原 因,积极提出控制措施,并向主管院长请示汇报。 13、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目标性检测,达到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14、对购入消毒药械、消毒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等严把准入关, 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 15、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将医院感染信息反馈到科室,对临床抗感 染药物的应用、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16、每年有计划地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 感染控制知识和业务水平。 17、监督、管理医疗废物处理、焚烧,按照国家要求正确处理医疗废 物。 二、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1、各科室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科室每月定期召开监控小组会议,研究解决本科医院感染存在问题。 3、各科室要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执行“标准预防”,“手卫 生制度”,“职业防护”等在职教育培训工作,每月培训不少于一次, 全院性培训参加人数不少于80%。

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制度

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制度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等要求如下: 一、医院流程按照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进行改建扩建。 二、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工作要求(工作帽、工作服,必要时穿戴口罩、手套、隔离衣、专用防护鞋、防护镜、防护面罩),严格执行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操作规范。 三、医务人员工作中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四、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和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如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必须戴双层手套。 五、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应按照医务人员锐器损伤处置流程要求及时报告相关科室,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六、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置技术规范执行。从事收集、运送、储存、处置等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要配备必需的防护用品,垃圾回收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和胶皮手套,穿工作服。回收物品后和下班前要注意消毒清洁双手、沐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防止其健康受到损害。 七、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在进行诊疗、护理、污物处理等各项工作时应按照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操作规范,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 八、凡是新来卫生院的医、护、技、医疗废物回收人员,须健康查体,必要时接种乙肝疫苗。

传染病和免疫知识点

传染病和免疫知识点 1.传染病感染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免疫功能。 2.隐性感染最常见。显性感染最少。 急性携带:<3个月;慢性携带:>3个月。 潜伏期病原体一般不被排除体外。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4.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甲类:城镇2h内上报,农村6h内上报。 乙类:城镇6h内上报,农村12h内上报。 丙类:城镇、农村均24h内上报。 5.乙肝病毒为DNA,其余均为RNA。 甲、戊主要为粪口感染,乙、丙、丁主要为输血血制品。 乙肝病毒有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 丁型为缺陷病毒,必须有乙型存在。 戊型显性成人多见,隐性儿童多见。 6.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5~7天,甲肝此期传染性最强,黄疸期,恢复期。 慢性肝炎:超过半年,迁延性趋势好转、活动性症状明显。 重型肝炎:急性<10天内肝衰、亚急性>10天。有肝臭、扑翼样震颤、胆酶分离胆红素增高而转氨酶不高等。 淤胆型肝炎毛细胆管型:较长时间梗阻性黄疸。 7.HBsAg表面抗原:只有抗原性,无传染性。 抗HBs表面抗体:保护性。 HBeAge抗原:传染性。 抗HBee抗体:复制减弱,传染性低。 HBcAg核心抗原:复制活动,传染性。

抗HBc核心抗体:IgM、高IgG现症,低IgG过去感染。 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135 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145 8.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RNA,鼠类为传染源,有季节性。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小板 减少和功能异常、肝素类物质增加和DIC导致的凝血机制异常引起出血。临表:三痛征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征酒醉貌,搔抓样出血点,大量蛋白尿,热退后症状反而加重。 防鼠灭鼠最关键。 9.流行性乙型脑炎:乙型脑炎病毒RNA,猪为传染源,蚊虫三带喙库蚊传播。临表: 高热,抽搐,呼吸衰竭,锥体束征,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用于早 期诊断。 10.艾滋病: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潜伏期平均9年。 11.伤寒:伤寒杆菌内毒素,2~4周排菌量最大,粪口感染。好发于回肠末端,全身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最具特征。临表: 持续高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白细胞、中性粒、嗜酸性粒均↓。 肥达反应抗O≥1:80,抗H≥1:160。1~2周首选血培养,3~4周首选粪培养,4~5周首 选肥达反应。首选喹诺酮。 12.复发:退热后。 再燃:体温还没有下降到正常时。 13.霍乱:霍乱弧菌O1群、非O1群O139、不典型O1群无致病性。外毒素霍乱肠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接触、消化道传播,水为媒介。吐泻期、脱水期、恢复期。先泻后吐, 米泔样大便,腓肠肌痉挛,无腹痛,无里急后重。大便细菌镜检和培养确诊。补液治疗关键。 14.细菌性痢疾:志贺菌属:痢疾、福氏最多见,B群、鲍氏、宋内,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急性:普通型畏寒发热、稀水样便→黏液脓血便、轻型、重型、中毒性休克型、 脑型、混合型;慢性:≥2个月。传染源:慢性患者和带菌者。临表: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大便培养检出痢疾杆菌确诊。首选喹诺酮。 1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脑膜炎奈瑟菌G-,人是唯一宿主。临表:突发高热,剧 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普通型最常见,前驱期上感期、败 血症期、脑膜脑炎期、恢复期。脑脊液检查确诊,瘀点涂片早期诊断。首选青霉素。 16.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鼠类和猪,直接接触病原体传染。流感伤寒型最常见, 肺弥漫性出血为无黄疸型主要死因,肾衰竭为出血型主要死因。临表:三症状发热、酸痛、

呼吸内科高级职称辅导:免疫宿主受损(ICH)的肺部感染(肺的知识)

第三章免疫宿主受损(ICH)的肺部感染 一、ICH肺部感染病原体类型 细胞免疫受损的肺部感染以细胞内寄生菌为主。体液免疫受损的以细胞外寄生菌为主。 1、粒细胞缺陷:⑴粒细胞减少:化疗或移植易减少,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常见。骨髓移植时除上外还有肺孢子菌和巨细胞病毒。⑵功能异常:高IgE综合征时趋化障碍主要病原体是金葡、嗜血流、肺链。氧化杀伤异常则以金葡、克雷白、假单胞为主。粒缺(低于500/mm3)并发VAP时G-(铜绿假单胞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 2、细胞免疫缺陷:如淋巴瘤、放化疗、器官移植等易感病原体⑴细菌如李斯特菌、军团菌、分支杆菌、奴卡菌;⑵真菌如念珠菌、曲霉、隐球菌、肺孢子菌等;⑶病毒如主要是疱疹病毒包括巨细胞病毒;⑷原虫如弓浆虫。 3、体液免疫缺陷:补体缺乏如免疫球蛋白缺乏,对荚膜抵抗力下降,缺乏调理,IgM形成减少,易导致肺链、嗜血流、大肠B、金葡菌等感染。 4、皮肤粘膜的完整性受损:寄植菌或耐药菌侵入。如金葡、表皮、铜绿等。

二、ICH肺部感染的诊断: 1、免疫机制受损的认定继发性免疫损害多有明确基础疾病和(或)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史,不难确定。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常提示免疫防御机制缺损,发病晚,至青年期才出现症状,但反复发作是其特点。凡中青年患者的"奇特"感染可能HIV感染和AIDS,都应检测HIV。 2、临床表现 ⑴I CH肺炎总体特点:①起病大多隐匿,但可速至极期。②高热很常见难复正常。③咳嗽少见多属干咳,胸痛不常见。④病变大多为双侧性,实变征象少见%。肺不张可以是感染的一种早期或唯一征象。⑤同属细胞免疫损害如AIDS与非AIDS免疫损害患者前者起病隐潜而治疗反应慢,肺孢子菌数量多,复发率高。⑥真菌性感染的炎症反应通常较细菌性感染为弱。常有症状与体征分离。 ⑵病因与鉴别诊断线索①ICH的肺部浸润、发热鉴别诊断的最主要线索:病灶出现与病情进展迅速程度;胸部X线征象(ICH首选检查方法,但CT则更为准确)。以及PO2稳定程度。②需鉴别的常见非感染性病因:放射性、药物性损伤、肿瘤性浸润、肺栓塞、肺泡出血等。 3、病原学诊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