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5条使人醒悟的生活中的定律(完美排版)

15条使人醒悟的生活中的定律(完美排版)

15条使人醒悟的生活中的定律(完美排版)
15条使人醒悟的生活中的定律(完美排版)

15条使人醒悟的生活中的定律

1.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源自于一位名叫墨菲的美国上尉。因为他认为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便不经意地说了句笑话:“假如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必须会弄糟。”后来这句话也就被延伸拓展,出现了一些其它的表达形式,比方说“ 假如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惹起最大可能的耗损 ”、“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等等。

基本上而言,根据“墨菲定律”能够推出四条理论: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基本;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估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假如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咱们总是说“上的山多终遇虎”,“祸不单行”,本来 “墨菲定律”便是讲的这么一个道理。赶着去参加主要会议时,却发觉出租车不是有客就是不搭理你;而平常不需要出租车时,大街上又到处都跑着空车;一个月前不注意打碎了浴室的镜子,仔细检验和冲刷后也不敢光着脚走路,等过了一段时间确定没有危险了,不幸的事仍旧照样发生,你仍旧被碎玻璃扎了脚。

“墨菲定律”告诉咱们,基本犯不正确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并且咱们处理疑问的手段越高明,面对的麻烦就越严重。所以,咱们在事前应该是尽可能想得周到、彻底一些,假如真的发生不幸或者耗损,就笑着应对吧,主要 在于总结所犯的不正确,而不是企图掩盖它。

2.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表现了人类共有的一种从众心理。而从众心理很基本导致盲从,盲从则往往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羊群(集体)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日常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假如一头羊发觉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事实上羊群效应就是一种跟风行为,它表现了人类共有的一种从众心理。这种从众心理很基本 导致自我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法国科学家亨利·法布尔曾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然后在花盆的不远处撒了一些松毛虫喜好吃的松叶。一连七天七夜,都未曾有一只松毛虫吃到松叶。相反,它们一直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直到饥饿劳累而死。也许动物全球的故事看起来多少有些讽刺,但是人类何尝又不是如此。就以前阵子的热火的股市来说,有多少人跟风入股现在却被牢牢套住的?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发觉,产生从众心理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有多少人坚持某一条意见,而非这个意见本身。人数多无疑表达了一种说服力,相信很少有人还会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自身的不一样意见。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些教条紧紧束缚了咱们的行动。20世纪末期,网络经济一路飙升,“.com”公司遍地开花,所有的投资家都在跑马圈地卖观点,IT业的CEO们在比赛烧钱,烧多少,股票就能涨多少,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往前冲。2001年,一朝泡沫破灭,浮华尽散,大众这才发觉在狂热的市场气氛下,获利的只是领头羊,其余跟风的都成了牺牲者。传媒时常充当羊群效应的煽动者,一条传闻经历报纸就会成为公认的事实,一个观点借助电视就能变成民意。游行示威、大选造势、镇压异己等政治权术无不是在借助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告诉咱们:对他人的信息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凡事要有自身的判断,出奇能制胜,但跟随者也有后发优势,常法无定法!

3. 水桶定律

水桶定律: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 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就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定。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定因素”。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添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能够。所以这一规 律就被总结为“水桶定律”,也常称为“短板理论”。

水桶定律表明了私人或组织的能力与水平并非由最好的部分决定,反而由劣势的部分决定。基本的说,假如你的考试成绩中数学和物理两门拿了满分,而历史和政治很差,那么你的总成绩就会被差的科目拉下来。

你可能想既然这些劣势部分决定了你的总体水平,那去掉这些劣势部分不就能够了。你有这个想法就表明你还没有意识到“最短的木板”也是水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不能 因为自身历史、政治很差就不去考试了吧,所以这些劣势部分并不是想拆就能拆的。

木桶定律告诉咱们:若私人的某些方面是自身短板,那就要尽快把它补起来。若自身是集体中的“一块最短的木板”,那就应该迎头赶上,不要拉集体的后腿。

4.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你能够从字面上来理会不值得定律,它看起来特别基本直白。但往往基本的定律,其主要性却常常被人们疏忘。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不值得定律反映了人性的一种心浮气躁的心理——倘若一私人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则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

这种态度使人缺乏激情去对待事物,降低自身的自信心。从而导致事件的成功率低,哪怕结尾成功了,自身也不会有多少成就感。所以咱们要挑选自身值得去做的,愿意去做的事情,并把它当自身的奋斗目标。

那什么样的事值得去做呢?通常而言,能够参考这三个因素:

1. 私人价值观。只有契合自身价值观的事,咱们才会满怀激情的去做;

2. 自我性格。 假如你是一个内向的人,却去从事社交方面的工作,想必很难内心开心吧;

3. 现实处境。假如你的工作与你的价值观或者性格冲突,但是你又不能 抛弃这份工作。那就学会改动自身,让自身适应于现实中的处境。

不值得定律告诉咱们:要做有价值的事情,并且要富有激情与动力;若现实所迫,不能 挑选契合自身价值的事业,也不要消极对待或者直接放弃,应该学会改动自身,再全力向自身的奋斗目标前进。

5. 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带两只手表也未必能告诉你更精确的时间。

只带一只手表能够很基本的知晓现在的时间,那是不是带两只手表就能够精准的确定你刚才看到的时间是正确的呢?答案是否定的。拥有两只或者两只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你更准备的时间,它只会让你失去对精确时间的信息。当然前提是这两只表时间并不一样。

手表定理常使用于企业维护之中:

对一个企业,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一样的维护要领,不能同时配置两个不一样的目标,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所适从;一私人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一样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一私人不能由两个以上的人来指挥,否则将使这私人无所适从。

手表定理的意义在于你只需要一只值得信赖的手表,以它为规则行事。一味地添加更多的手表,你只会无所适从,这也表明你并没有为自身建立一个基准。你要干什么,你就跟自身设定的手表走,贪婪地添加附加的手表只会让你添加压力、失去方向。

举个例子,你想写一个blog ,也确定了主题,并且期盼自身的流量能够在3个月后达到多少,那你的手表就是为此设定好了。可是不久,你发觉写这个blog主题不够吸引人,就换了一个。又过了一旦时间,你又发觉一个流量庞大的blog,你就再次更换主题。结尾,你的流量会达到你想要的水平吗?你的blog内容杂乱,会吸引许多读者吗?

手表定理告诉咱们:坚定一个目标,建立一个规则,自身才能成功。

6. 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 :全球80%的财富来至于20%的人

二八法则是由意大利经济家帕累托提出的,也就是大众所熟识的帕累托定律。二八法则指在众多现象中,80%的结果,来自20%的原由;20%的全力,常产生80%的结果。这一法则在许多方面被广泛的使用:如80%的劳动成果取决于20%的前期全力、20%的人做了80%的工作或者20%的维基人贡献了80%的维基条目等等。

咱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二八法则却提供了另一种说法。它强调“一分耕耘多分收获”,只须要抓住重点,便能够获取多数的成果。

举个例子:一位石油界的老板请来一位效率专家,让专家教自身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专家请石油老板写下自身认为最主要的10件事情,石油老板为此花了5分钟,效率专家又让他花5分钟时间写下明天最主要的10件事情,并且按照主要程度编号。效率专家告诉石油老板,每天写计,并且按照事情的主要程度依顺序完成。效率专家同时期盼将这个做法在公司内推广,并要求石油老板在一个月以后按收效付款。一个月后,石油老板给效率专家寄来1.5万美元酬金。若干年后,这家石油公司成长为大型连锁企业。

10分钟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假如你用来思虑一天的大事时,它产生地作用却很大,这就是80%的结果来自20%的原由。所以将二八法则使用到生活中来,只需20%的时间就能创造出80%的效益,那么,就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成效。

二八法则告诉咱们:一些主要的小的投入和全力,通常能够产生大多数的结果、产出或酬劳——提高效率就要抓住那20%的重点。

7. 华盛顿合作次序

华盛顿合作次序:一私人敷衍了事,两私人互相推诿,三私人则永无成事之日。

初中物理中学过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多个力的方向相似时,其合力就是这多个力的相加;若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多个力方向不一样,其合力就会总比这多个里的和少。事实上,人与人的合作便有着这相似的性质,但却又比普通的力的基本相加庞杂和微妙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一私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私人的合作结果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人就像那些方向不一样的力,相互推动时自然能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

华盛顿合作次序说的上面这么一个道理。它又同“三个和尚”的故事有些类似:

当庙里有一个和尚时,他一切自身做主,做得很自在;当庙里有两个和尚时,他们议决协商能够自觉地实行分工合作,同样做的不错;可当庙里来了第三个和尚时,疑问就出现了,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愿意干,其结果就是大众都没水喝。

华盛顿合作次序强调的便是团结合作的主要性,缺乏团队协作只会使得团队进度缓慢、甚至整个项目失败。团队只有建立明确的维护制度,明确私人的职责和分工,并且团队之间增强沟通与协调,这样才能使得效率提高、事半功倍。

华盛顿合作次序告诉咱们:团队必须要有合适的团队协助形式。而作为一名团队成员,咱们要积极参与团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分工合作,共同取得成果。

8. 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仍旧一桶污水。

酒与污水定律说的道理本来大众都明白,国产有谚语“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一块臭肉坏了满锅汤”也指的是同样的道理。一个组织本来就是一群人的集合,这个组织的整体效率就是取决于其内部组员的行为。若其中一个组员总是把事件弄糟,或者

搬弄是非、传达流言、破坏整个组织内部和谐,这样的组员就是一个组织内的污水。他们有着惊人的破坏力,使集体分化,组员相互猜忌,一个组织便因此而不再团结、不再高效。

那些破坏集体的人就像箱子里的烂苹果,假如你不及时处理,它会快速传染,把果箱里其它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私人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会、妥协和容忍的基本上的,它很基本 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主要原由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基本 。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打造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假如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象样的工作成果。假如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理掉;假如你无力这样做,你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酒与污水定律和「水桶定律」的区别在于,水桶定律中一个组织里差的组员将限定整个组织的成果,但这个成员是组织里不可获取的一部分,所以只有提高他的水平才能使组织整体进步;而酒与污水定律中一个组织里差的组员将破坏整个组织团结及结果,这个成员不但不贡献,反而像污水一样影响他人,所以要立即剔除“破坏者”才能保证其它人不受到影响且仍然发挥其效能。

酒与污水定律告诉咱们:对于坏的组员或东西,要在其开始破坏之前及时处理掉。

9. 减法哲学

减法哲学:化庞杂为基本。

现在的时代里,咱们总是奉行着加法和乘法,不断地追求更大的利益和权力,不断地索取。本来,人生有一种哲学叫减法:化庞杂为基本,化多为少,化粗为精。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踌躇满志的老板,在事业上发达了,建了别墅也买了车。他的公司年纯赢利上百万,可是他对员工却特别小气,连自身也是特别节俭。为了省钱,他不坐飞机,坐火车、吃的是方便面、住的是小旅馆。一次办事回来,路上翻了车,他负重伤进了医院,也幸运的保住了自身的两条腿。经历这次劫难后,老板前后判若两人,人变得温和谦恭,对员工态度也有了改动,一改往日的凶横。有人便问他其中的原由,他直言不讳的说:以前,我都是用加法来衡量人生,人活着要日积月累地成长,要像滚雪球通常地攒钱。自出事以后,我发觉人生适宜于减法,假如我上次被压死,那一切也就都不复存在;假如上帝要去我的两条腿,人生也就会少去许多意义。所以我明白不要把人生的目标定得太高,比起健康地活着,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人生的减法哲学,就是减去疲惫、减轻烦恼、减弱沉重、减去心灵上的沉重负担,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减去没有价值的身外之物。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应该宁愿不要车子、票子、房子,也要一份平平安安;宁愿不要灯红酒绿、轻歌曼舞,仅要一份恩恩爱爱。降低了一次奢靡淫逸,就添加了一份灵魂的纯净与人生的宁静;降低了一次诽谤嫉妒,就添加了一份人际的空间与道德的高度;降低了一次应酬周旋,就添加了一份家人的亲情与生活的从容;降低了一次谄媚邀宠,就添加了一份人格的尊严与心灵的轻轻松松。

著名的教育家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表达了自身,做为一位盲人对人生中仅有的三天光明的万分珍惜。三天光明,收入眼帘的也只是葱郁的山林、碧绿的草地和可亲的身影……这样,对咱们一个视力正常的人来说,不过是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又有谁能在闲暇之时,能去融入这些葱绿中,对这些产生情感和惊喜,或去静静地听听鸟鸣,放松放送自身呢?咱们还不是熟视无睹,处置漠然。若咱们的人生也只是短暂的三天的光阴,那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得好好地珍惜呀!

减法哲学告诉咱们:减出轻轻松松,减出自在;减出健康,减出年轻;减出愉快,减出幸福!

10. 奥卡姆剃刀定律

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奥卡姆剃刀定律是由英国奥卡姆的威廉所提出来的。在他主张的唯名论中,奥卡姆的威廉说到:“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能够做好的事情”。这个定律在14世纪的欧洲,剃秃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使科学、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而其深刻意义,也在时间的沉淀中变得更加广泛和丰厚。

用基本的话语来表明奥卡姆剃刀定律就是,保持事情的基本性,抓住根本,处理

实质。咱们不需要人为地把事情庞杂化,这样咱们才能更快更有效率的将事情处理好。并且多出来的东西未必是有益的,相反更基本 使咱们为自身制造的麻烦而烦恼。

奥卡姆剃刀定律的另外一种阐释就是:当你有两个处于竞争位置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基本的那个更好。

这里就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的是:日本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收到客户抱怨,买来的肥皂盒里面是空的。于是他们为了预防生产线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工程师想尽方法发明了一台X光监视器去透视每一台出货的肥皂盒。同样的疑问也发生在另一家小公司,他们的处理要领是买一台强力工业用电扇去吹每个肥皂盒,被吹走的便是没放肥皂的空盒。同样的事情,采用的是两种截然不一样的方法,你认为哪个更好呢?

对于现象最基本的解释往往比较庞杂的解释更正确;假如你有两个类似的处理方案,挑选最基本的。这些所提到本来就是驭繁于简。把事情变庞杂很基本,把事情变基本很庞杂。所以奥卡姆剃刀定律对咱们的启示是必须深刻记忆的。只要咱们能勇敢地拿起"奥卡姆剃刀",把庞杂事情基本化,你就会发觉人生本来好基本,成功本来离你也并不远。

奥卡姆剃刀定律告诉咱们:万事万物应该尽量基本,而不是更基本。(爱因斯坦)

11. 贝勃定律

贝勃定律:添加更多的重量才能感觉到与已有重量的差别。

贝勃定律表明的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普遍引述的一个验证实验就是:

一私人右手举着300克重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才会察觉。假如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了,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觉到差别。

本来,你若有仔细观察,就不难发觉生活中无处不充满了“贝勃定律”。比方说,原本1块的报纸变成了10元一份,你定会感到不能接受;相比较而言,原本5000元的计算机涨了50元,你必须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再看看这个故事:一个女孩和母亲吵架赌气离家。在外逛了一天,直到肚子很饿了,她才来到一个面摊,却发觉忘记带钱了。好心的面摊老板不花钱煮了一碗面给她。女孩感激地说:“咱们又不识别,你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妈妈,竟然对我那么绝情……”面摊老板说:“我才煮一碗面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你妈帮你煮了十几年饭,你不是更应感激吗?” 女孩一听,整私人愣住了!是呀,妈妈辛苦地养育我,我非但没有感激,反而为了小小的事,就和她大吵一架。女孩鼓起勇气,往家的方向走,快到家门时,她看到疲惫、焦急的母亲正在四处张望。妈妈看到女孩时,忙喊:“饭都已经做好,快回去吃,菜都凉了!”此时女孩的眼泪夺眶而出……

咱们对亲人朋友的关爱习以为常;而陌生人的一点帮助,却咱们就感激不已。这便是“贝勃定律”在操作咱们的感觉。对于亲人朋友,咱们对他们的关爱习以为常,并且期望值很高。有时他们少了一丝关爱,咱们甚至会恶言相向。对于陌生人,咱们没有抱着多大的期望,因此,他们的一点点帮助,咱们都感动不已。

事实上,对于陌生人的帮助,咱们应当报以适当的感动。可是对于亲友的帮助,咱们更应该报以更大的感恩。所以,珍惜咱们的日常生活和身边的亲人朋友吧!

除开亲情,生活的其它事件上也可以够表明 “贝勃定律”无形地作用:

一个新人刚开始工作,在单位拼命表现,兢兢业业,然后慢慢熟识环境后就松懈下来,周围人会觉得这私人矫情,前面的表现都是假的,对这私人的人品也提出质疑;另外一个新人,开始就显得一无是处,懒散不守纪律,慢慢熟识之后,懂得了单位的规矩。仅仅能做到按时上班,但大众立刻都会夸奖他进步,表现越来越好,觉得这私人要求上进,比前者好许多。本来,前者已经做的工作总量不知晓比后者多了多少。

俗话说,好人难做。你辛辛苦苦地耕耘,却因为做错一件事而把前面的功劳所有葬送;而坏人却能够因为做件普通的好事而受到称赞。从而,大众对事物的感觉也都产生错觉,似乎后者的“真小人”比前者“伪君子”更值得信任。本来这些都是贝勃定律在操控你的感觉而已。

贝勃定律告诉咱们:理性的剖析事实,不要随意凭感觉论事。

12.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能导致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弥缝的地理老师最喜好说的一句话是:“Study the Earth as a whole”,其意指世间万物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本来,蝴蝶效应表明的同样是这个道理: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惹起周围事物的相应改动。

自1979年,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上演讲时,说道“可预言性: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惹起龙卷风吗?”。蝴蝶效应的科学内涵和哲学魅力便一直发人深省。

在生活中,蝴蝶效应告诉咱们一些看似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整件事情的分崩离析。就像咱们下棋,做生意通常,往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读读这个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会让你更形象的明白到蝴蝶效应在生活中无形的影响力: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差之豪厘,失之千里)

不要觉得这篇民谣显得有些夸张,就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样,微小的事情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后果。马蹄铁上一个钉子能不能会丢失,本是原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改动,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可见:原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改动经历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庞大的差别。

一些微小的动作,可能改动咱们的一生。你相信吗?假如把这个大众都应该看过多遍的范例给大众看,你必须会有所领悟:

亨利·福特,福特(Ford)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他从大学毕业,去汽车公司应聘,一同应聘的几私人学历都比他高,但是唯独他被录用了。因为他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把地上的一张废纸扔进了垃圾篓。

福特的这个不经意的动作,使他快速开始了自身的辉煌之路,也使得福特汽车闻名全全球。本来这些看似偶然的事情,实则必然。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性;播下一种习性,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总而言之,被科学家用来形象表明混沌理论地“蝴蝶效应”,的确存在于咱们人生历程中各个角落:一次大胆地尝试,一个灿烂地微笑,一个习惯性地动作,一种积极地态度和真诚地服务,都能够出发生命中意想不到地起点,它能带来地远远不止于一点点喜悦和表面上地报酬。

蝴蝶效应告诉咱们:防微杜渐,不能 忽视小的漏洞和差错,以免造成大祸。

13.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

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它表达的是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在上面这个故事中,三个仆人原先的财富是一样的,到结尾却相差悬殊。结尾差距的形成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国王回来前,他们各自去做生意,这时的差距是他们自身因素(如全力)造成的;第二个阶段是国王回来后,国王对他们实行奖惩,这时的差距是外界原由造成的。但值得留心的是,这个第二阶段外界因素的影响是建立在第一阶段的结果的基本上的,而第一阶段的结果又取决于自身的因素,所以开始时自身因素的一点小差别导致了后来的差别,再后来,差别进一步放大,连锁传导使得马太效应产生了。

这就是马太效应,它是由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在1973年正式提出的。“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莫顿用这句哈概括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在经济上,马太效应也反应了一种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对于莫顿说的这句话,这个例子将更好的解释其中的意义:在同一个项目上,一个声誉和奖项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也可以够表明马太效应,比如说:地价越拍越高,房子越涨越抢,越抢越涨。前一阵的股票热现象,在股市狂潮中,最赚的总是庄家,最赔的总是散户。于是,不加以调节,普通大众的金钱,就会议决这种形态聚集到少数人群手中,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

马太效应能够归纳于:“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位置等)取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马太效应对于领先者来说就是一种优势的累计,当你已经取得必须成功后,那就更基本 取得更大的成功。强者总会更强,弱者反而更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者随着积累优势,将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所以你不想在任何所在的领域的被打败的话,你就要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头羊,并且不断地扩大。当你成为领头羊后,即便你的投资回报率相似,你也可以更轻易地取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

马太效应除明白释现象外,同样还有消极和积极影响。名人更出名,就会导致某些名人丧失理智,居功自傲,在人生道路上跌跟头,这是消极影响。而积极影响是,马太效应也不断鞭策无名者奋发,去追求和超越已有成果。刘翔奥运夺冠,一举成名,突破了原本亚洲田径弱者的位置;可随着成名影响,更多的期待就压在刘翔身上,又导致了刘翔在田径场上时好时坏的发挥。

马太效应告诉咱们: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快速做大。再者,当目标领域有强悍对手的情况下,就要另辟蹊径,找准对手的弱项和自身的优势。

14.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你对人或事物留下的最初印象将会影响到你对此人或此事件其它方面的判断。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提出的。晕轮是一种当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爱德华认为,人对事物和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从局部出发,然后扩散而得出整体现象。就像晕轮一样,这些认知和判断常常都是以偏概全的。

一私人假如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假如一私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先让被测试者看一些人的照片,这些人形色、着装各不相似。然后让这些被测试者从特定的方面来评定这些人。结果表明,被测试者赋予了那些有魅力的人更多的、理想的人格特征 ,比方说:和蔼、沉着、好交际等等。

事实上,晕轮效应不仅仅表现在通常的以貌取人上,咱们还常常以服装来判断别人的位置、性格,以初次言谈断定他人的才能与品德等等。在对不太熟识的人实行评价时,晕轮效应体现得尤其清楚。

咱们内心深处总是认为人的品质之间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比方说,热情的人往往对人比较亲切友善、富于幽默感、肯帮助别人、基本 相处;而“冷漠”的人较为孤独、古板、不愿求人、比较难相处。这样,对某人只要有了 “热情’’或“冷漠”的一个核心特征 ,咱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补足其它有关 联的特征 。本来这种从外表知觉内心,又从内在性格特征 泛化到对外表的评价正是产生晕轮效应的首要原由。

从认知角度讲,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正如歌德所说:“人们见到的,正是他们知晓的”,晕轮效应的不正确就在于:

1.它基本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性以个别推及通常,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

2.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性格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 ;

3.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所有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有的领导看到一些青年官兵的个别缺点,或对他们的生活习性、工作之余的衣着打扮看不顺眼,于是就会把他们看得一无是处。而看到某人的字写得好,就认为他思路清晰,办事果断、认真、有条理等。总之,这种带着有色镜去判断对方正是陷入了晕轮效应的迷宫,所以咱们应该克服和避免 这种不正确的心理效应:

1. 不要把自身的某些心理特性附加给对方:这种人际知觉的投射倾向,往往是不自觉的。一旦你自身不加留心,没有清醒地、理智地时常实行自我反思,就很可能产生各种偏见。

2. 冷静、客观地对待第一印象,思想上具有改变甚至否定第一印象的准备: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总是会影响你对于以后信息的判断。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以后的信息常常只扮演补充和解释的角色。

3. 不要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一样种类:这是一种类化作用,咱们常常会对某一类人普遍特征 的实行归类,比方说:教师便是“文质彬彬”,商人则是“唯利是图”等等。

4. 不要以貌取人:咱们要在识别他人的疑问上应该不满足于表像,而是注重明白对方心理、行为等深层结构。

结尾,晕轮效应是一种特别普遍的心理错觉,你在自身尽量避免 时,也应该恰当运用 来提高自身的人际联系。比方说,你对人诚恳多一些,即便能力差一些,别人也会对你产生信任。在应聘时,你就更应该精巧地运用晕轮效率,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地展现出来,给招聘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从而得到对方的赏识。

晕轮效应告诉咱们:在人际交往中,咱们应该留心告诫自身不要被别人的晕轮效应所影响,而陷入晕轮效应的误区。

15. 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没修正的破窗,导致更多的窗户被突破。

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观察总结的“破窗理论”指出环境能够对一私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读读下面这个例子:

假如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正,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

要想引导一个好的环境,除了要维护外,还必须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在咱们周遭的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情又何尝不是在环境暗示和诱导下行事的结果。在优雅洁净的场所,咱们都会保持安静,不会大声喧哗;相反的,假如环境脏乱不堪,四处可见的都是打闹、咒骂等等不文明的举止。

因此可见,环境好,不文明的举止也就会有所收敛;环境不好,则文明的举动也会受到影响。人会被环境影响,但是人的行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两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联系。所以咱们常常提到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并不是什么空洞的口号,它确实决定了咱们自身的一言一行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在公交车站,假如大众都井然有序地排队上车,又有多少人会不顾众人的文明举动和鄙夷眼光而贸然插队?与这相反,车辆尚未停稳,猴急的人们你推我拥,争先恐后,后来的人假如想排队上车,恐怕也没有耐心了。

在公共场合,假如每私人都举止优雅、谈吐文明、遵守公德,往往能够营造出文明而富有教养的氛围。千万不要因为咱们私人的粗鲁、野蛮和低俗行为而形成“破窗效应”,进而给公共场所带来无序和失去规范的感觉。

破窗理论告诉咱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行动起来!

生活中的定律-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提出的。晕轮是一种当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爱德华认为,人对事物和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从局部出发,然后扩散而得出整体现象。就像晕轮一样,这些认知和判断常常都是以偏概全的。 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先让被测试者看一些人的照片,这些人形色、着装各不相同。然后让这些被测试者从特定的方面来评定这些人。结果表明,被测试者赋予了那些有魅力的人更多的、理想的人格特征,比方说:和蔼、沉着、好交际等等。 事实上,晕轮效应不仅仅表现在通常的以貌取人上,我们还常常以服装来判断别人的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谈断定他人的才能与品德等等。在对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晕轮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 我们内心深处总是认为人的品质之间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比方说,热情的人往往对人比较亲切友好、富于幽默感、肯帮助别人、容易相处;而“冷漠”的人较为孤独、古板、不愿求人、比较难相处。这样,对某人只要有了“热情’’或“冷漠”的一个核心特征,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补足其他有关联的特征。其实这种从外表知觉内心,又从内在性格特征泛化到对外表的评价正是产生晕轮效应的主要原因。 从认知角度讲,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正如歌德所说:“人们见到的,正是他们知道的”,晕轮效应的错误就在于: 1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 2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 3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有的领导看到一些青年官兵的个别缺点,或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工作之余的衣着打扮看不顺眼,于是就会把他们看得一无是处。而看到某人的字写得好,就认为他思路清晰,办事果断、认真、有条理等。总之,这种带着有色镜去判断对方正是陷入了晕轮效应的迷宫,所以我们应该克服和避免这种错误的心理效应:4不要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点附加给对方:这种人际知觉的投射倾向,往往是不自觉的。一旦你自己不加注意,没有清醒地、理智地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就很可能产生各种偏见。 5冷静、客观地对待第一印象,思想上具有改造甚至否定第一印象的准备: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总是会影响你对于以后信息的判断。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以后的信息常常只扮演补充和解释的角色。 6不要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同种类:这是一种类化作用,我们常常会对某一类人普遍特征的进行归类,比方说:教师便是“文质彬彬”,商人则是“唯利是图”等等。 7不要以貌取人:我们要在认识他人的问题上应该不满足于表象,而是注重了解对方心理、行为等深层结构。 最后,晕轮效应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错觉,你在自身尽量避免时,也应该恰当利用来提高自己的人际关系。比方说,你对人诚恳多一些,即便能力差一些,别人也会对你产生信任。在应聘时,你就更应该巧妙地运用晕轮效率,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地展现出来,给招聘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从而得到对方的赏识。 晕轮效应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告诫自己不要被别人的晕轮效应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 3.6×106焦耳。 3. 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 (A);t→秒)。 5.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W=Pt;W=UQ(Q是电量); 7. 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 计算电功率公式: (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 I→安(A) 9. 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 ;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 I→安(A);R→欧

初中数学规律题汇总(全部有解析)

初中数学规律题拓展研究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生活中的管理学定律

生活中的管理学定律生活中的管理学定律——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你对人或事物留下的最初印象将会影响到你对此人或此事件其他方面的判断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最早是由美国着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提出的。晕轮是一种当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爱德华认为,人对事物和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从局部出发,然后扩散而得出整体现象。就像晕轮一样,这些认知和判断常常都是以偏概全的。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先让被测试者看一些人的照片,这些人形色、着装各不相同。然后让这些被测试者从特定的方面来评定这些人。结果表明,被测试者赋予了那些有魅力的人更多的、理想的人格特征,比方说:和蔼、沉着、好交际等等。事实上,晕轮效应不仅仅表现在通常的以貌取人上,我们还常常以服装来判断别人的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谈断定他人的才能与品德等等。在对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晕轮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我们内心深处总是认为人的品质之间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比方说,热情的人往往对人比较亲切友好、富于幽默感、肯帮助别人、容易相处;而“冷漠”的人较为孤独、古板、不愿求人、比较难相处。这样,对某人只要有了“热情’’或“冷漠”的一个核心特征,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补足其他有关联的特征。其实这种从外表知觉内心,又从内在性格特征泛化到对外表的评价正是产生晕轮效应的主要原因。从认知角度讲,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正如歌德所说:“人们见到的,正是他

们知道的”,晕轮效应的错误就在于: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有的领导看到一些青年官兵的个别缺点,或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工作之余的衣着打扮看不顺眼,于是就会把他们看得一无是处。而看到某人的字写得好,就认为他思路清晰,办事果断、认真、有条理等。总之,这种带着有色镜去判断对方正是陷入了晕轮效应的迷宫,所以我们应该克服和避免这种错误的心理效应:不要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点附加给对方:这种人际知觉的投射倾向,往往是不自觉的。一旦你自己不加注意,没有清醒地、理智地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就很可能产生各种偏见。冷静、客观地对待第一印象,思想上具有改造甚至否定第一印象的准备: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总是会影响你对于以后信息的判断。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以后的信息常常只扮演补充和解释的角色。不要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同种类:这是一种类化作用,我们常常会对某一类人普遍特征的进行归类,比方说:教师便是“文质彬彬”,商人则是“唯利是图”等等。不要以貌取人:我们要在认识他人的问题上应该不满足于表象,而是注重了解对方心理、行为等深层结构。最后,晕轮效应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错觉,你在自身尽量避免时,也应该恰当利用来提高自己的人际关系。比方说,你对人诚恳多一些,即便能力差一些,别人也会对你产生信任。在应聘时,你就更应该巧妙地运用晕轮效率,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地展现出来,给招聘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从而得

初中物理所有的计算公式

6449167 初中物理所有的计算公式以及他们的单位和符号。 1. 答: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t s v =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2.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t s v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3. 根t s v =可求路程:vt s =和时间:v s t = 4. 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 和用量筒测出 体积V 就可据公式:V m =ρ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 (3)求体积:ρm V =。 5. 压强公式:S F p =,式中p 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 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 单位是:米2 6. S F p = pS F = ;P F S = 7. 液体压强计算:gh p ρ=,(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 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排液排浮gV G F ρ== 9.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100?=总 有用W W η 10. 功率(P):计算公式:t W P = 。单位:P →瓦特;W →焦; 热量的计算: ① Q 吸 =cm(t-t 0)=cm △t 升 (Q 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

克·℃);m 是质量;t 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Q 放 =cm(t 0-t)=cm △t 降 欧姆定律: 公式:R U I = ( I U R IR U ==?;) 式中单位:I →安(A);U →伏(V);R →欧(Ω)。1安=1伏/欧。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 1,R 2串联) ①电流:I=I 1=I 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 1+U 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② 电阻:R=R 1+R 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 总=nR ③ 分压作用:21U U =21R R ;计算U 1、U 2,可用: ④ 总U R R R U 2111+=;总U R R R U 2 122+= ⑤ 比例关系:电流:I 1∶I 2=1∶1 2 121212121R R U U P P Q Q W W ====(Q 是热量)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 1,R 2并联) ①电流:I=I 1+I 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 1=U 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21111 R R R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2 121R R R R R +=。 如果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 总=n 1R ④分流作用:1 221R R I I = ;计算I 1、I 2可用:总I R R R I 2121+=;总I R R R I 2112+= ⑤比例关系:电压:U 1∶U 2=1∶1 1 221212121R R I I P P Q Q W W ====(Q 是热量) 电功计算公式:W=UIt (式中单位W →焦(J);U →伏(V);I →安(A);t →秒)。 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 2Rt ;W=Pt ;W=UQ (Q 是电量);t R U W 2 = 计算电功率公式:UI t W P ==(式中单位P →瓦(w);W →焦;t →秒;U →伏(V );I →安

初中数学规律题总结

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 (一)数列的找规律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此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 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相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举例说明:2、5、10、17……,求第n位数。 分析:数列的增幅分别为:3、5、7,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那么,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是:3+2×(n-2)=2n-1,总增幅为: [3+(2n-1)]×(n-1)÷2=(n+1)×(n-1)=n2-1 所以,第n位数是:2+ n2-1= n2+1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凑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给出的数:0,3,8,15,24,……。 序列号: 1,2,3, 4, 5,……。 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因此,第n项是n2-1,第100项是1002-1。 (二)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2、n3,或2n、3n,或2n、3n有关。 例如:1,9,25,49,(),(),的第n为(2n-1)2 (三)看例题: A: 2、9、28、65.....增幅是7、19、37....,增幅的增幅是12、18 答案与3有关且............即:n3+1 B:2、4、8、16.......增幅是2、4、8.. .....答案与2的乘方有关即:2n (四)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一)、(二)、(三)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 例:2、5、10、17、26……,同时减去2后得到新数列: 0、3、8、15、24……, 序列号:1、2、3、4、5

关于初中中学物理所有计算公式

初中的物理公式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m 千克kg m=pv 温度t 摄氏度°C 速度v 米/秒m/s v=s/t 密度p 千克/米kg/m 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 功W 焦耳(焦)J W=Fs 功率P 瓦特(瓦)w P=W/t 电流I 安培(安)A I=U/R 电压U 伏特(伏)V U=IR 电阻R 欧姆(欧)R=U/I 电功W 焦耳(焦)J W=UIt 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 热量Q 焦耳(焦)J Q=cm(t-t°) 比热c 焦/(千克°C)J/(kg°C)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中考数学专题----找规律总结题

中考数学专题----找规律总结题 1.古希腊数学家把数1,3,6,10,15,21,…叫做三角形数,其中1是第一个三角形数,3是第2个三角形数,6是第3个三角形数,…依此类推,那么第9个三角形数是,2016是第个三角形数. 2.为了求1+2+22+23+...+2100的值,可令S=1+2+22+23+...+2100,则2S=2+22+23+24+ (2101) 因此2S﹣S=2101﹣1,所以S=2101﹣1,即1+2+22+23+…+2100=2101﹣1,仿照以上推理计算 1+3+32+33+…+32014的值是. 3.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1B1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作△B2A2B1与 △OA1B1关于点B1成中心对称,再作△B2A3B3与△B2A2B1关于点B2成中心对称,如此作下去,则△B2n A2n+1B2n+1(n是正整数)的顶点A2n+1的坐标是() A.(4n﹣1,) B.(2n﹣1,)C.(4n+1,)D.(2n+1,) 4.正方形OA1B1C1、A1A2B2C2、A2A3B3C3,按如图放置,其中点A1、A2、A3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B1、B2、B3在直线y=﹣x+2上,则点A3的坐标为. 5.观察下列图形的构成规律,依照此规律,第10个图形中共有个 “?”.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A2,A3…都在x轴上,点B1,B2,B3…都在直线y=x 上,△OA1B1,△B1A1A2,△B2B1A2,△B2A2A3,△B3B2A3…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A1=1,则点B2015的坐标是() A.(22014,22014)B.(22015,22015)C.(22014,22015)D.(22015,22014)

生活定律

1. 2.墨菲定律 我们在事前应该是尽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发生不幸或者损失,就笑着应对吧,关键在于总结所犯的错误,而不是企图掩盖它。 3.羊群效应 对他人的信息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出奇能制胜,但跟随者也有后发优势,常法无定法! 4.水桶定律 若个人的某些方面是自己短板,那就要尽快把它补起来。若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块最短的木板”,那就应该迎头赶上,不要拉集体的后腿。 5.不值得定律 要做有价值的事情,而且要富有激情与动力;若现实所迫,不能选择符合自己价值的事业,也不要消极对待或者直接放弃,应该学会改变自己,再努力向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 6.手表定理 坚定一个目标,建立一个标准,自己才能成功。 7.80/20法则 一些关键的小的投入和努力,通常可以产生大多数的结果、产出或酬劳。 提高效率就要抓住那20%的重点。 8.华盛顿合作规律 团队一定要有合适的团队协助方式。而作为一名团队成员,我们要积极参与团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分工合作,共同取得成果。 9.酒与污水定律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对于坏的组员或东西,要在其开始破坏之前及时处理掉。 10.减法哲学 减出轻松,减出自在;减出健康,减出年轻;减出快乐,减出幸福!11.奥卡姆剃刀定律 万事万物应该尽量简单,而不是更简单。 12.破窗理论 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行动起来! 13.贝勃定律 理性的分析事实,不要随意凭感觉论事 14.蝴蝶效应 防微杜渐,不能忽视小的漏洞和差错,以免造成大祸。 15.马太效应 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再者,当目标领域有强大对手的情况下,就要另辟蹊径,找准对手的弱项和自己的优势。16.晕轮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告诫自己不要被别人的晕轮效应所影响,而陷入晕轮效应的误区。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所有公式

初中物理力学部分 一、速度公式 物理量计算式国际主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 速度v V=s/t m/s Km/h 1m/s=3.6k 路程s S=vt m Km 1km=1000时间t t=s/v s h 1h=60min 火车过桥(洞)时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二、密度公式 (ρ水=1.0×103 kg/ m3) 物理量计算式国际主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 密度ρρ=m/v Kg/ m3 g/ Cm3 1g/ Cm3=1000kg/ m3 质量m M=ρv Kg g 1kg=1000g 1 m3=103dm3=106体积v V=m/ρm3 Cm3 103ml(cm3)

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m水=m冰ρ水>ρ冰v水<v冰 同一个容器装满不同的液体时,不同液体的体积相等,密度大的质量大 空心球空心部分体积V空=V总-V实 三、重力公式 G=mg (通常g取10N/kg,题目未交待时g取9.8N/kg) 同一物体G月=1/6G地m月=m地 四、杠杆平衡条件公式 F1l1=F2l2 F1 /F2=l2/l1 五、动滑轮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2(G动+G物) s=2h 六、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 s=nh 七、压强公式(普适) P=F/S 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102dm2=104cm2=106mm2

八、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九、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 十、功的公式 W=FS 把物体举高时W=Gh W=Pt 十一、功率公式 P=W/t P=W/t= Fs/t=Fv (v=P/F) 十二、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 水平W有=Fs W有=W总-W额 十三、总功公式 W总=FS (S=nh) W总=W有/ηW总=W有+W额W总=P总t 十四、机械效率公式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讲解与总结

1、新课引入 小时侯我们都玩过搭积木的游戏,今天我们不妨重拾童年趣事,利用手中的火柴棒搭建一些常见的图形,探索规律。 2、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活动一:探索常见图形的规律,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 ⑴填写下表: ⑵照这样的规律搭建下去,搭n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注意引导学生概括“探索规律”的一般步骤: ①寻找数量关系; ②用代数式表示规律

③验证规律。 ★练习:四棱柱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五棱柱呢?十棱柱呢?n棱柱呢? 活动二:探索具体情景下事物的规律 问题1.若有两张长方形的桌子,把它们拼成一张大的长方形桌子,有几种拼法? 问题2.若按图2方式摆放桌子和椅子 ⑴一张桌子可坐6人,2张桌子可坐人。 ⑵按照上图方式继续排列桌子,完成下表:

问题3.如果按图3的方式将桌子拼在一起 ⑴2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3张呢?n张呢? ⑵教室有40张这样的桌子,按上图方式每5张拼成1张大桌子,则40张桌子可拼成8张大桌子,共可坐人。 ⑶在⑵中,改成每8张桌子拼成1张大桌子,则共可坐人。 活动三:探索图表的规律 下面是2000年八月份的日历:

⑴日历中的绿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⑵这个关系对其它这样的方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 ⑶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 ⑷你还能发现这样的方框中9个数之间的其他关系吗?用代数式表示。 ⑸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中考数学探索题训练—找规律 1、我们平常用的数是十进制数,如2639=2×103+6×102+3×101+9×100,表示十进制的数要 用10个数码(又叫数字):0,1,2,3,4,5,6,7,8,9。在电子数字计算机中用的是二进制,只要两个数码:0和1。如二进制中101=1×22+0×21+1×20等于十进制的数5,10111=1×24+0×23+1×22+1×21+1×20等于十进制中的数23,那么二进制中的1101等于十进制的数。 2、从1开始,将连续的奇数相加,和的情况有如下规律:1=1=12;1+3=4=22;1+3+5=9=32; 1+3+5+7=16=42;1+3+5+7+9=25=52;…按此规律请你猜想从1开始,将前10个奇数(即当最后一个奇数是19时),它们的和是。

生活中的管理学定律

生活中的管理学定律?生活中的管理学定律——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你对人或事物留下的最初印象将会影响到你对此人或此事件其他方面的判断?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提出的。晕轮是一种当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爱德华认为,人对事物和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从局部出发,然后扩散而得出整体现象。就像晕轮一样,这些认知和判断常常都是以偏概全的。?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先让被测试者看一些人的照片,这些人形色、着装各不相同。然后让这些被测试者从特定的方面来评定这些人。结果表明,被测试者赋予了那些有魅力的人更多的、理想的人格特征,比方说:和蔼、沉着、好交际等等。 事实上,晕轮效应不仅仅表现在通常的以貌取人上,我们还常常以服装来判断别人的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谈断定他人的才能与品德等等。在对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晕轮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我们内心深处总是认为人的品质之间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比方说,热情的人往往对人比较亲切友好、富于幽默感、肯帮助别人、容易相处;而“冷漠”的人较为孤独、古板、不愿求人、比较难相处。这样,对某人只要有了“热情’’或“冷漠”的一个核心特征,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补足其他有关联的特征。其实这种从外表知觉内心,又从内在性格特征泛化到对外表的评价正是产生晕轮效应的主要原因。 从认知角度讲,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正如歌德所说:“人们见到的,正是他们知道的”,晕轮效应的错误就在于:?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 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有的领导看到一些青年官兵的个别缺点,或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工作之余的衣着打扮看不顺眼,于是就会把他们看得一无是处。而看到某人的字写得好,就认为他思路清晰,办事果断、认真、有条理等。总之,这种带着有色镜去判断对方正是陷入了晕轮效应的迷宫,所以我们应该克服和避免这种错误的心理效应: 不要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点附加给对方:这种人际知觉的投射倾向,往往是不自觉的。一旦你自己不加注意,没有清醒地、理智地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就很可能产生各种偏见。?冷静、客观地对待第一印象,思想上具有改造甚至否定第一印象的准备: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总是会影响你对于以后信息的判断。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以后的信息常常只扮演补充和解释的角色。不要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同种类:这是一种类化作用,我们常常会对某一类人普遍特征的进行归类,比方说:教师便是“文质彬彬”,商人则是“唯利是图”等等。 不要以貌取人:我们要在认识他人的问题上应该不满足于表象,而是注重了解对方心理、行为等深层结构。 最后,晕轮效应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错觉,你在自身尽量避免时,也应该恰当利用来提高自己的人际关系。比方说,你对人诚恳多一些,即便能力差一些,别人也会对你产生信任。在应聘时,你就更应该巧妙地运用晕轮效率,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地展现出来,给招聘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从而得到对方的赏识。 晕轮效应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告诫自己不要被别人的晕轮效应所影响,而陷入晕轮效应的误区。?2、生活中的管理学定律——手表定理?手表定理:带两只手表也未必能告诉你更准确的时间?只带一只手表可以很容易的知道现在的时间,那是不是带两只手表就可以精准的确定你刚才看到的时间是正确的呢?答案是否定的,拥有两只或者两只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你更准备的时间,它只会让你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息。当然前提是这两只表时间并不一样。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全)72177

邦洞中学物理公式总汇 ———————杨海深 1、速度:V=S/t{推理---已知前、后半段路速度,求全程平均速度V=2V1V2/(V1+V2);1m/s=3.6km/h;往返求距离s=1/2ⅹvt } 2、重力:G=mg{推理—-m=G/g ;G月=1/6G地;质量m不随地理位置、温度、状态等的改变而改变,但重力G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可变的. } 3、密度:ρ=m/V {推理-—m=ρV; V= m/ρ;求酒水密度:ρ=(100-0.2ⅹ 度数) /100,单位:g/cm3;冰与水的状态变化:ρ水V水=ρ冰V冰;关于坛坛罐罐瓶瓶桶桶的容积及装物公式:V容积= m1/ρ1= m2/ρ2} 4、压强:(主要用于固压;口诀:硬对硬):p=F/S (1pa=1N/m2)(面积取小) 5、液体压强:(液压公式,口诀:液压固):p=ρ液gh (大小只与ρ液、h有关,与容器的形 状无关) 6、浮力: (1)(称量法):F浮=G空-G液 (2)(压力差法):F浮=F下-F上=ρg s(h下-h上) (3)(平衡法):F浮=G物(漂浮或悬浮,不全排或全排,悬浮时v物=v排,轮船航行时排水情况是:“河下海起”) (4)(阿基米德三步法):F浮=G排=m 排g=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推理---G1L1=G2L2,m1L1=m2L2,格个=格个 } 8、理想的不计摩擦的省力斜面:F/G=h/L 或者Gh=FL 9、理想的不计摩擦、绳重的动滑轮:F拉=G物/2 10、理想的不计摩擦、绳重的滑轮组:F拉=(G物+G动轮)/ n (竖直方向拉) (n代表绳子段数,口诀:上算下不算,动算定不算,连算断不算) 11、功:W=FS { 克服重力做功: w=Gh (把物体举高、拉高等) }

生活中常见的二八定律

20%的人计划未来80%的人早上才想今天干什么 生活中常见的二八定律 一、20%的人是富人80%的人是穷人 二、20%的人掌握世上80%的财富80%的人掌握世上20%的财富 三、20%的人用脖子以上来挣钱80%的人用脖子以下赚钱 四、20%的人正面思考着80%的人负面思考着 五、20%的人买时间80%的人卖时间 六、20%的人做事业80%的人做事情 七、20%的人重视经验80%的人重视学历 八、20%的人知道行动才有结果80%的人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九、20%的人我要怎样做就会有钱80%的人我要有钱我就会怎样做 十、20%的人爱投资80%的人爱购物 十一、20%的人有目标80%的人爱瞎想 十二、20%的人在问题中找答案80%的人在答案中找问题 十三、20%的人放眼长远80%的人在乎眼前 十四、20%的人把握机会80%的人错失机会 十五、20%的人计划未来80%的人早上才想今天干什么 十六、20%的人按成功的经验做事情80%的人按自己的意愿来做 十七、20%的人可以重复做简单的事情80%的人不愿意做简单的事情十八、20%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十九、20%的人如何能办到80%的人不可能办到 二十、20%的人记笔记80%的人忘性好 二一、20%的人受成功人的影响80%的人受失败人的影响 二二、20%的人状态很好80%的人状态不好 二三、20%的人整理资料80%的人不整理资料 二四、20%的人相信以后会成功80%的人受以前失败的影响 二五、20%的人与成功人为伍80%的人不愿意改变环境 二六、20%的人改变自己80%的人改变别人 二七、20%的人爱争气80%的人爱生气 二八、20%的人鼓励和赞美80%的人批评和漫骂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大全

1 / 8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速度公式: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t=s/v 密度公式: V m = ρ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压强公式: P=F/S 该公式:固体为主,液体也适用 改变压强大小的方法:1、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2、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规律:1、同一深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 2、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3、不用液体同一深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浮力公式: F 浮= G 物 – F 示 F 浮= G 排=m 排g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1 m/s =3.6 km/h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物体的重力 N F 示——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的质量 kg 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1m 3=106cm 3 1L=1dm 3=10-3m 3 1mL=1cm 3=10-6m 3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1dm 2=10-2m 2 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_全部公式

物理量单位公式 名称符号名称符号 质量m 千克kg m=pv 温度t 摄氏度°C 速度v 米/秒m/s v=s/t 密度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 功W 焦耳(焦)J W=Fs 功率P 瓦特(瓦)w P=W/t 电流I 安培(安)A I=U/R 电压U 伏特(伏)V U=IR 电阻R 欧姆(欧)R=U/I 电功W 焦耳(焦)J W=UIt 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 热量Q 焦耳(焦)J Q=cm(t-t°) 比热c 焦/(千克°C)J/(kg°C)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归纳初一数学 找规律

归纳—猜想~~~找规律 给出几个具体的、特殊的数、式或图形,要求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从而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解题的思路是实施特殊向一般的简化;具体方法和步骤是(1)通过对几个特例的分析,寻找规律并且归纳;(2)猜想符合规律的一般性结论;(3)验证或证明结论是否正确,下面通过举例来说明这些问题. 一、数字排列规律题 1、观察下列各算式: 1+3=4=2的平方,1+3+5=9=3的平方,1+3+5+7=16=4的平方… 按此规律 (1)试猜想:1+3+5+7+…+2005+2007的值? (2)推广: 1+3+5+7+9+…+(2n-1)+(2n+1)的和是多少? 2、下面数列后两位应该填上什么数字呢?2 3 5 8 12 17 __ __ 3、请填出下面横线上的数字。 1 1 2 3 5 8 ____ 21 4、有一串数,它的排列规律是1、2、3、2、3、4、3、4、 5、4、5、 6、……聪明的你猜猜第100个数是什么? 5、有一串数字 3 6 10 15 21 ___ 第6个是什么数? 6、观察下列一组数的排列:1、2、3、4、3、2、1、2、3、4、3、2、1、…,那么第2005个 数是(). A.1 B.2 C.3 D.4 7、100个数排成一行,其中任意三个相邻数中,中间一个数都等于它前后两个数的和,如果这100个数的前两个数依次为1,0,那么这100个数中“0”的个数为 _________个. 二、几何图形变化规律题 1、观察下列球的排列规律(其中●是实心球,○是空心球): ●○○●●○○○○○●○○●●○○○○○●○○●●○○○○○●…… 从第1个球起到第2004个球止,共有实心球个. 2、观察下列图形排列规律(其中△是三角形,□是正方形,○是圆),□○△□□○△□○△□□○△□┅┅,若第一个图形是正方形,则第2008个图形是(填图形名称). 三、数、式计算规律题 1、已知下列等式: ① 13=12; ② 13+23=32; ③ 13+23+33=62; ④ 13+23+33+43=102; 由此规律知,第⑤个等式是. 2、观察下面的几个算式: 1+2+1=4, 1+2+3+2+1=9,

生活中的热力学

生活中的热力学 摘要:生活中的热力学现象无处不在,热力学现象的本质与原理亦来自生活。其实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瞧到很多与热力学有关的现象。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就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高压锅、空调、电冰箱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 关键词: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叫能量不灭原理,就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它指出,热能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她能量相互转换,在传递与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另一种表述就是:第一类永动机就是不可能造成的。表征热力学系统能量的就是内能,通过做功与传热,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使内能有所变化。根据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系统由初态Ⅰ经过任意过程到达终态Ⅱ后,内能的增量ΔE应等于在此过程中外界对系统传递的热量Q与系统对外界做功W之差,即 EⅡ-EⅠ=ΔE=Q-W 或 Q=ΔE+W 这就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对于无限小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微分表达式为 dQ=dE+dW 其中,E就是态函数,dE就是全微分;Q、W就是过程量,dQ与dW只表示微小量并非全微分,用符号d以示区别。又因ΔE或dE只涉及初、终态,只要求系统初、终态就是平衡态,与中间状态就是否就是平衡态无关。 热力学第二定律一般有两个表述: 1、开尔文表述:不可能制成一种循环动作的热机,只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成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她影响。 2、克劳休斯表述:热量不可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其实这两种表述就是等价的,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各种不可逆过程都就是互相关联的。而这两种表述的区别在,克氏表述指出:热传导过程就是不可逆的;开氏表述指出:功变热(确切地说,就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就是不可逆的。两种表述均指出在自然界中任何的过程都不可能自动地复原,要使系统从终态回到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