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气混合层厚度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子

大气混合层厚度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子

大气混合层厚度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子
大气混合层厚度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子

大气混合层厚度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子

廖国莲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510275)

摘 要:本文讲述了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定义及它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论述了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多种计算方法如国标法、干绝热法、罗氏法等,并分析了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各种影响因子。其中大气稳定度是决定混合层厚度的最主要因子。

关键词:大气混合层厚度、国标法、干绝热法、罗氏法

一、 大气混合层的定义及研究意义

边界层中的空气明显地受地面摩擦或热力作用的影响,因而在某个高度的稳定层下会出现显著的垂直混合,造成混合层。一般地,混合层顶为云底,位温、比湿等一些物理要素在混合层顶表现明显的不连续性。污染气象学定义混合层为,湍流特征不连续界面以下湍流较充分发展的大气层,其厚度就是混合层厚度。它表征了污染物在垂直方向被热力湍流稀释的范围,即低层空气热力对流与动力湍流所能达到的高度。此层中的一些物理量如位温、比湿、虚位温、假相当位温保持随高度几乎不变。而Bond曾用虚位温来确定混合层,认为在混合层中虚位温是一常数[1-4]。

大气混合层厚度是反映污染物在铅直方向扩散的重要参数,也是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气象因子之一。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同一个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能力是不同的。大气混合层厚度越大,就越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因此,对大气混合层的研究,是大气环境预测的需要,对大气环境总量控制起着重要作用,并为环境规划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 大气混合层厚度的确定方法

1、 国标法(国标推荐法)

国标法为国家标准GB/T13201中附录B及附录E中规定的方法。该方法实

质上认为近地层大气的热状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地面的加热和冷却程度,它直接利用我国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综合考虑了热力和动力因子,把太阳高度角,云量(总云量/低云量)和风速分级定量化,对大气稳定度分类,再由公式计算出混合层厚度,具体算法如下:

⑴、计算观测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其公式为

h 0= arcsin [sin φsin δ +cos φcos δcos (15t+ λ-300)]

式中h 0为太阳高度角,φ为观测点的纬度,t为观测进行时的北京时间,λ为观测点的经度,δ为太阳赤纬,由如下公式计算:

δ=0.006918-0.39912cosθ0+0.70257sinθ0-0.006758cosθ0

+0.000907sin2θ0-0.002697cos3θ0+0.001480sin3θ0]*180/л

式中θ0=360d 0/365, d 0为一年中日期序数,依次为0,1,2,……364。

⑵、根据总云量/低云量及算出的h 0,由文献[5]表B 1确定太阳辐射等级,再

由地面风速值及太阳辐射等级,由表B 2确定大气稳定度等级。

⑶、计算混合层厚度值。由文献[5]表I确定观测点序号,再由表E1查出a0,b0值,根据公式计算混合层厚度:

在不稳定和中性气象条件下,即大气稳定度为A、B、C和D时,L=a0u 10/f 。 在稳定的大气层结条件下,即大气稳定度为E 和F 时, f u L 100b =。 其中L为混合层厚度;u 10为10m高度上平均风速,大于6m/s时取为6m/s;a

0、b0为混合层系数,a0取值和稳定度对应分别为A:0.073,B:0.048,C:0.031,

D:0.022, b 0取值和稳定度对应分别为E:1.66,F:0.70[6];f为地转参数,

f=2Ωsin φ,Ω为地转角速度,取为7.29*10-5/s;φ为观测点地理纬度。

此法所需资料少,方法简便易行,计算也简单,只要有总云量、低云量和风速观测资料的地区都可应用,在我国也得到了应用。但该方法没有考虑到热力因子和其它气象条件对混合层厚度的影响,有时会使计算结果与实际产生偏差,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区域的混合层情况。如公式中若风速为0,则L为0,事实上混合层厚度不会为0,只是说明当时动力湍流较弱,混合层厚度较小,该方法的计算公式因静风的影响会造成结果系统偏低。但可以通过用大气稳定度频率加权取和的办法予以纠正。特别对区域性的环境评价和大范围环境普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便于全国统一标准进行评价和比较[3-5]。

2、 干绝热法

干绝热曲线法是由Holzworth 在研究美国一些地区平均最大混合层深度(MMD)时,于六十年代提出的。他考虑在典型的天气条件下,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冷却,近地面空气形成逆温,呈稳定状态。反之,白天由于太阳辐射而呈不稳定状态。忽略平流、下沉以及机械湍流的影响,而主要考虑热力因子影响,即太阳辐射造成的日间升温的极大值对混合层厚度的影响是最主要的。

图一、最大混合层厚度求法示意[7]

在假设空气为干空气或为未饱和湿空气的条件下,湍流混合的结果会促使气层的温度垂直分布趋于干绝热递减率。平均最大混合层厚度则由温度廓线和地面最高气温而定。如图一,在T-lnp图解上点绘出此廓线,则从清晨到地面达最高气温Tmax以前,从地面气温T与气压P0所确定的点沿干绝热线上升,与探测的温度垂直廓线相交,交点以下便是混合层。而从地面最高气温Tmax和地面气压P0所确定的点(Tmax,P0)沿干绝热线上升,与温度垂直廓线相交,交点便是最大混合层厚度相应的Pm,再由压高公式计算混合层厚度L:

Pm

P g Rd L 0ln T = 式中R d =287Jkg -1K -1,g=9.8ms -2,P 0和Pm 的单位为Pa ,T =(Tm+Tmax)/2表示气层平均温度,以K 为单位,Tm 是交点相应的气温。在混合层厚度内,温度递减率r ≥r d ,r d =-0.98℃/100m 为干绝热递减率,所以该方法称为干绝热曲线法。同样,利用干绝热曲线法原理,可以计算出日最小混合层厚度,从而得出日平均混合层厚度[3、7]。

由于热岛效应的存在,城乡之间到空气相交换形成热岛环流,使大气的湍流增加,混合层厚度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在确定城区的混合层厚度时,在绝热图上每天的最高、最低气温要加上城乡温差。在整个研究的区域内,根据城市的大小,城乡温差取0.4~1.5℃之间[8]。这种方法适合用于热力湍流占优势的天气条件。在有探空资料的地区简单易行,可作当天的污染潜式预报,这是国标法和罗氏法所不能代替的。目前也是我国应用较多的一种估算日最大混合层厚度的方法,所得结果可供大气环境保护部门应用参考。

3、 罗氏法

罗氏法是Nozaki 等人在1973年提出的一种用地面气象资料估算混合层厚度的方法。该方法考虑到大气混合层是由热力和机械湍流共同作用的结果,且边界层上部大气运动状况与地面气象参数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反馈作用。因此,可用地面气象参数来估算混合层厚度,并提出如下计算公式:

)

/ln(12)257.0(169.0))(6(61210Z Z f U P T T P L z d ++??= 式中L 为混合层厚度,为温度露点差;P 为帕斯奎尔稳定度级别(大气稳定度级别为A 至F 时,P 值依次为1至6);为Z 厚度处所观测的平均风速;Z )(d T T ?z U 0 为地面粗糙度(根据不同区域地面的平坦粗糙情况及城市大小来取值,在乡村取0.03~0.2m ,在市区取0.8~2.0m );f 为地转参数,f=2Ωsin φ;φ为观测点地理纬度;Ω为地转角速度(本方法简称罗氏法I )[9-10]。

由于此法最大优点是不需要高空观测资料,计算用的气象资料较易获得,所

以对没有高空气象观测的地区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这种估算方法在国内大气环境影响研究中被广泛采用。但是这种方法带有较大的经验性,若能作一定的局地经验修正,结果会更好[8]。

4、 联合频率法——罗氏法B

此方法实质上仍属罗氏法,即在风速、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基础上应用罗氏法计算平均混合层厚度。该方法考虑到各种气象条件和静风对混合层的贡献和影响,所得结果更能反映实际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ln(12)257.0(169.0)()6(6

121[

011j i f Z Z f U P T T P L zi j j d j n i m j ×++??=∑∑== 式中,f ( i, j )为各风速段不同大气稳定度的频率;i 、j 分别为风速段和稳定度分级;n 、m 分别为风速段和稳定度分级的个数,其它符号同前。

用罗氏法B 可以修正罗氏法引起的结果系统偏高,在局部地区的评价中适用罗氏法B 更具代表性和精确性[3]。有关研究还表明,该方法比罗氏法一般能提高20%左右的精度[8]。

5、 实测法

实测探空法中有代表性的为综合评定法。综合评定法是能源部电力环境保护研究所刘北平于1990年提出的。该法根据ADAS 系统探空得到的风向(D )、风速(V )、混合比(S )、位温(θ)和温度(t )随厚度的分布以及上述气象要素在混合层内和混合层顶以上变化的差异来确定大气混合层厚度。在混合层内,由于充分的湍流混合作用,使大气的各种物理属性在铅直方向近似趋于均一。在混合层内应满足:

⑴ 0=??z θ;0=??z

S ⑵ r >r d

⑶ D 、V 基本保持一致(贴近地面十几到几十米等气层内是例外的)。

这种方法是用实测探空资料直接确定大气混合厚度,结果准确、可靠。但此

法受到探测仪器或系留线长度的限制,因此应用不是很普遍[11-12]。

我国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经常采用放球探空方法来确定和实测大气混合层厚度,但所采用的气球较小,探空厚度一般在一千米左右,这种探测方法费用消耗大,且探测的时间周期太短,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还有一些实测探空法,如激光测定法,这种方法是以局部的气溶胶浓度的垂直梯度作为指标,客观地测得气溶胶浓度积聚急剧减少的厚度,从而判断混合层厚度。该方法得到的结果较精确,但操作较复杂、难度很大,不容易推广和应用

[12]。

另一种方法是声雷达测定法,该方法是根据发射声波随不同厚度处的温度和气溶胶浓度的不同而变化的情况来确定大气混合层厚度。具体即在声雷达回波图上,将顶盖逆温的底部厚度定为混合层厚度。这种方法操作比较简单,并能进行连续测定,推广应用较为方便。但应用时需靠一些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来判断和分析其所测定的结果,以上两种方法均在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12]。

6、 经验公式法

可用萨默斯(Summents )经验公式估算城市边界层混合层厚度,其表达式为H= [2H xk / ρ C p A u 0]0.5,式中H 为混合层厚度,H xk 为近地层城市边界X 0与下风向某点X k 间的累积热通量,ρ为常压下的空气密度,C p 为常压下的空气比热,A 为干绝热直减率与X 0处的占主导的气温直减率之间的差值,u 0为所涉及的风速。此公式可用于计算城市混合层厚度,但它的应用受到H xk 的限制,其应用受到影响[12]。

有人提出如下的经验公式[12]:

5

.02000p )(C t )1(2???????

???++=∫t t h dt t Q L i βρα 式中,L 为混合层厚度;ρ为空气密度;Cp 为定压比热; βi 为覆盖着混合层的稳定层结的位温梯度;为地面湍流热通量;h )(0t Q 0为初始的混合层厚度,可取由于风引起的动力湍流厚度或热岛效应引起的热岛混合层平均厚度;α为常

数,其值在0.1~0.3之间,一般早晨取0.1,中午至午后取0.2或0.3。此公式可计算瞬时的混合层厚度,预测混合层厚度随时间的变化,且方法简单,但由于的系统实验资料缺乏,此方法的适用性受到很大限制。

)(0t Q

7、 其它方法

还可用Pasquill 图解法来确定大气混合层厚度。该方法假定没有明显的平流影响或者重大天气状况变化的影响,可应用Pasquill 图查出某区域的大气混合层厚度。该方法简单,但应用时往往会带来较大的误差[12]。 另外还可用位温梯度法求大气混合层厚度。该方法将

0=??Z θ的厚度定为混合层厚度[13]。

虽然上述各种方法都不能十分精确地得出大气混合层厚度,但都各有特点。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当地的特点和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 大气混合层的各种影响因子

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影响因子有很多,如大气稳定度、风速、气温、温度露点差、太阳辐射、天气系统、下垫面条件、人工热源、热岛效应和城市烟雾云的辐射效应等。

其中大气稳定度是决定大气混合层厚度的最主要因子。相关研究[3、6]得出,在不稳定条件下的混合层厚度最大,稳定条件下最小。大气越不稳定,水平和垂直湍流交换越强,混合层厚度越大;而在大气层结为稳定的条件下,大气湍流得不到发展,湍流能达到的厚度低,混合层厚度就小。大气层结越不稳定时,混合层厚度随稳定度类别变化的幅度越大,而大气层结越稳定时,混合层厚度随稳定度类别变化就越平缓。

当太阳辐射较弱时,湍流发展受限制,湍流强度也较弱,故混合层厚度较低;当太阳辐射较强时,湍流发展也较强,混合层厚度就较大。一天中,午后两点左右太阳辐射最强,因而此时的大气混合层厚度最大,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稀

释能力最强。也因此工厂排污时间一般宜选在白天。一年中,夏、春两季太阳辐射较强,冬、秋两季太阳辐射较弱,因此夏、春两季大气扩散稀释能力较强,污染物较易于扩散,空气质量较好,而冬、秋两季大气扩散稀释能力较差,污染物不易较快扩散,空气质量较差[6]。工厂安排生产计划时,最好能考虑到这点。

天气系统对混合层厚度也有重要影响。如我国南海季风爆发后,西南季风入侵南海地区,把大量暖湿空气输送到该地,对流活动较强并伴有降水的发生,由于大气中的能量迅速释放,混合层厚度减弱甚至消失。因此,一般在有降水云及热带扰动的情况下,混合层的厚度显著减小[1]。杨德保[14]等曾对1989年12月1~15日兰州市大气边界层和大气扩散试验期间天气环流型与混合层厚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当局部高压控制兰州地区时,混合层厚度最小;低槽控制时,混合层厚度次之;当受蒙古高压前部控制时,混合层厚度最高。而王式功[15]等对1988~1992年冬季(12、1和2月)兰州地区天气系统和混合层厚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统计分析中指出,兰州地区处于冷锋过境前时,平均混合层厚度最低,处于小高压控制时次之;而处于冷锋过后的蒙古高压前部控制时,平均混合层厚度最高,这正好揭示了冷锋过境前污染较重,冷锋过境后污染浓度迅速降低的重要原因。

下垫面也影响着混合层厚度。气流在爬山或绕山过程中流场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了混合层厚度的变化。混合层厚度一般山前大于山后[16]。

陈长和等[17]认为城市烟雾层辐射效应对混合层的发展有较大影响。上空覆盖的烟雾层吸收太阳辐射而加热,增加了大气稳定度,使得混合层以上的覆盖逆温强度增加,同时烟雾层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表湍流热通量减小,抑制了对流的发展,也抑制了混合层的发展。

城市热岛效应和人工热源对混合层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清晨逆温层消失的快慢受夜间城市热岛效应和人工热源的影响,这直间影响着白天混合层的发展[18]。

四、 总结

1、国标法适用于有总云量、低云量、风速观测资料且少静风的地区。

2、干绝热曲线法适用于有探空资料的地区。

3、罗氏法对没有高空气象观测的地区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带有较大经验性。罗氏法B可以修正罗氏法引起的结果系统偏高,在局部地区的评价中比罗氏法更具代表性和精确性。

4、实测探空法中,综合评定法得到的结果准确、可靠,但此法受到探测仪器或系留线长度的限制,应用不是很普遍。放球探空方法费用消耗大,探测的时间周期太短,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激光测定法得到的结果较精确,但操作较复杂、难度很大,不易推广应用。声雷达测定法操作比较简单,推广应用较为方便,但应用时需靠一些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来判断和分析其所测定的结果。

5、经验公式法较简单,但适用性都受到很大限制。

6、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影响因子中,大气稳定度是决定混合层厚度的最主要因子。太阳辐射、天气系统、下垫面条件、人工热源、热岛效应和城市烟雾云的辐射效应等也都对大气混合层厚度有影响。

参考文献:

1、柳艳菊,丁一汇,南海季风爆发前后大气层结和混合层的演变特征,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5(4),

460

2、Ding y.h., Akimasa Sumi and Shen X.S., Structure of the mixed layer and estimates of sea surface fluxes during

TOGA-COAREIOP, PartⅠ: Structures of the mixed layer, J.Meteor. Japan, 1995, 73(2B), 569~583.

3、孟庆珍,冯艺,成都大气混合层厚度的计算和分析,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6,11(1~2),74~80

4、Bond, N.A., Observations of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structure in th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J.Climate,

1992, 5, 699~7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13201-91,北京:标准出版社,1992,15~18,附录B,附录E

6、孟庆珍,林安民,重庆近11年大气混合层厚度研究,重庆环境科学,1994,16(4),12~13

7、吴祖常,董保群,我国陆域大气最大混合层厚度的地理分布与季节变化,科技通报,1998,14(3),158~163

8、程水源,席德立,张宝宁等,大气混合层高度的确定与计算方法研究,中国环境科学,1997,17(6),

512~513

9、史宝忠,郑方成,曹国良,对大气混合层厚度确定方法的比较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97,29

(2),139~140

10、关治等,数值计算方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5(4),362~368

11、刘北平,确定大气混合层厚度方法的研究,环境科学研究,1990,3(1),8~12

12、程水源,席德立,关于确定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几种方法,环境科学进展,1997,5(4),63~66

13、张文煜,冯广泓,袁九毅,复杂地形上确定大气混合层厚度方法的探讨,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31(3),151~152

14、杨德保,王式功,黄建国,兰州冬季大气污染与天气形势的统计分析,复杂地形上大气边界层和大气

扩散的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159~165

15、王式功,姜大膀,杨德保等,兰州市区最大混合层厚度变化特征分析,高原气象,2000,19(3),367

16、张美根,韩志伟,复杂地形对对流混合层的影响,气候与环境研究,1998,3(2),122

17、陈长和,王海啸,黄建国等,城市气溶胶的辐射效应对混合层发展的影响,科学通报,1993,38(15),

1399~1402

18、王海龙,张镭,陈长和等,兰州市东部地区冬季低空风场和温度场分析,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35(4),121~122

CALCULATION METHOD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THICKNESS OF ATMOSPHERIC

MIXED LAYER

Liao Guolian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Sun Yat-sen University, 510275)

Abstract

The paper reviews the definition of the thickness of atmospheric mixed layer and its effects in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everal calculation methods of the thickness of atmospheric mixed layer, such as national standards method, dry adiabatic method, Nozaki method,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And the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thickness of atmospheric mixed layer were analyzed. The atmospheric stabil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thickness of mixed layer.

Key words:the thickness of atmospheric mixed layer, national standard method, dry adiabatic method, Nozaki method

节点计算

7。节点设计 (1)下弦节点“c ”(3.6.9) 各杆件的内力由附表1查得。 这类节点的设计步骤是:先根据腹杆的内力计算腹杆与节点中连接焊缝的尺寸,即f h 和w l ,然后根据w l 的大小按比例给出节点板的形状和尺寸,最后验算下弦杆与节点的连接焊缝。 用E43型焊条角焊缝的抗拉、抗压和抗剪强度设计值w f f =1602/mm N 。 设“Bc ”的肢背和肢尖焊缝f h =8mm 和6mm ,则需焊缝长度为: 肢背: mm f h N l w f e w 12716087.02324110 7.027.0' =????== ,加2f h 取15cm 肢尖: mm f h N l w f e w 3.72160 67.02324110 3.023.0''=????== ,加2f h 取9cm 设“cD ”杆肢背和肢尖焊缝分别为f h =8mm 和6mm ,则需焊缝长度为: 肢背: mm f h N l w f e w 10716087.02273920 7.027.0' =????== ,取13cm 肢尖:mm f h N l w f e w 1.61160 67.02273920 3.023.0''=????== ,取8cm 由于“Cc ”杆的内力很小,焊缝尺寸可按构造确定:即f h =5mm 。 根据上面所求得的焊缝长度,并考虑杆件之间应有间隙以及制作和装配等误差,按比例绘出节点详图,从而确定节点板尺寸为375mm ×525mm 。 下弦与节点板连接的焊缝长度为52.5cm ,肢背f h =6mm 肢尖背f h =6mm ,焊缝所受的力为左右两下弦杆的内力差,即N ?=556.14‐232.25=323.89KN 受力较大的肢背处焊缝应力为: 2 2/160/37.56)12525(67.02323890 75.0mm N mm N f <=-????=τ 所以焊缝满足条件

书脊厚度计算

书脊厚度的计算方法 书脊指书的厚度,最准确的计算方法是: A. (P数÷2)×0.001346 × 纸张克数 = 书脊厚度 P数:指同种纸张总页数,通常一张A4纸为2P,设计公司计算P数是按210mmX285mm,计算,即大度16开计算。 无论多大开度的书,计算书脊时P数就是计算同种纸共多少页,如有不同纸,再计算其他纸的厚度,最后相加得书总厚度。如:一本书:内页80g书写纸共240P,中间有16P157g双铜,求书脊? 书写纸厚度:240÷2×0.001346×80=12.92mm 铜榜纸厚度:16÷2×0.001346×157=1.69mm  书总厚度(书脊):12.92mm+1.69mm=14.61mm B. (P数÷2)× 内页所用纸的厚度=书脊厚度 内页所用纸的厚度即是通常所说的128g、157g等。 C. 0.135 X 克数 / 100 X 页数=书脊厚度 此公式适用于低克重的(128g以下) 如果想要精确计算书脊,可以用纸张厚度×页数 我们公司采用的是比较合理的公式: 克重÷1800×总页码数+1.5mm就可以了!! 书的页数÷100×参数 参数 50克:3.5 60克:3.8 70克:4.0 印刷厂专业书脊计算公式 0.135 × 克数÷ 100 ×页数(特别注意:是页数不是码数) = 书脊厚度(单位是 MM) 补充一下: 克数就是纸张的重量,如 128g铜版、157g铜版、60g胶版,其中的数字就是克数!!! 其他计算方法 1、胶装书脊位 书脊位=(内页P数÷2)×内页所用纸张厚度 2、精装书脊位 书脊位=书心厚度+(纸板厚度×2) 3、护封的计算 护封的计算=精装书脊位+(勒口×2)+(书宽×2)+(出血×2) 4、精装书壳皮壳面料的计算 长=书心(长度)×2+压槽位(11MM×2)+飘口(3MM×2)+(板纸厚度×2)+色边位(最少15MM×2)+精装书脊位 高=书心(高度)+色边位(最少15MM×2)+(板纸厚度×2)+飘口(3MM×2) 精装(飘口 3MM) 里边7MM 包口20MM~30MM 出血6MM

各种尺寸

三折页广告 标准尺寸: (A4)210mm x 285mm 普通宣传册 标准尺寸: (A4)210mm x 285mm 文件封套 标准尺寸:220mm x 305mm 招贴画: 标准尺寸:540mm x 380mm 挂旗 标准尺寸:8开 376mm x 265mm 4开 540mm x 380mm 手提袋: 标准尺寸:400mm x 285mm x 80mm 信纸便条: 标准尺寸:185mm x 260mm 210mm x 285mm 正度纸张:787×1092mm 大度纸张:850*1168mm 开数(正度) 尺寸单位(mm)开数(正度) 尺寸单位(mm) 全开781×1086 全开 844×1162 2开530×760 3开362×781 2开 581×844 3开 387×844 4开390×543 6开362×390 4开 422×581 6开 387×422 8开271×390 8开 290×422 16开195×271 16开 210×297 注: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注:

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 常见开本尺寸(单位:mm) 开本尺寸:787 x 1092 开本尺寸(大度):850 x 1168 对开:736 x 520 对开:570 x 840 4开:520 x 368 4开:420 x 570 8开:368 x 260 8开:285 x 420 16开:260 x 184 16开:210 x 285 32开:184 x 130 32开:203 x 140 正度纸张:787×1092mm 大度纸张:850*1168mm 开数(正度) 尺寸单位(mm)开数(正度) 尺寸单位(mm)全开781×1086 全开 844×1162 2开530×760 2开 581×844 3开362×781 3开 387×844 4开390×543 4开 422×581 6开362×390 6开 387×422 8开271×390 8开 290×422

(完整版)耳板验算方法

销轴连接节点的计算方法 典型的销轴连接节点如图5.4.2所示。 图5.4.2 典型销轴连接节点(图示长度以上耳板为例) 1、销轴计算 首先进行销轴抗剪计算,确定销轴的直径。 销轴承受的总剪力为bolt V = 销轴直径D ≥v n 为受剪面的数目,b v f 为销轴的抗剪强度设计值,若销轴采用调质45号钢制作,则其250b v f MPa =。 2、耳板设计 根据构件、埋件以及销轴的尺寸,初步确定耳板的尺寸,耳板的厚度可以通过下面的计算确定,若计算出的厚度与构件尺寸不协调,则可以对耳板尺寸进行调整。 对于受拉耳板、需进行耳板抗剪设计、局部承压设计和抗拉设计;对于受压耳板、需进行耳板局部承压设计和受压设计; (1)耳板抗剪设计

(115v v bolt f n t V ./??≥?耳耳板抗剪长度),其中v n 耳为耳板受剪面的数量, 若为单耳板则2v n =耳,v f 为耳板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1.5为剪应力不均匀系 数。 若耳板抗剪设计计算出的耳板厚度1t 较大,可以通过在耳板侧面贴环板的方式加以解决。 (2)耳板局部承压设计 ()2b bolt c t V /f D ≥?,其中为销轴直径,b c f 为螺栓的承压强度设计值,根据耳 板的材质查《钢结构设计规范》表3.4.1-4确定。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直径D 较大可能造成销轴与耳板孔壁的局压接触长度不足D ,根据文献,此时可取0.75D 进行计算。 若耳板局部承压设计计算出的耳板厚度2t 较大,可以通过在耳板侧面贴环板的方式加以解决。 (3)耳板抗拉设计 (3bolt t V /f ≥?耳板抗拉长度),其中f 为耳板抗拉强度设计值。 (4)耳板受压设计 (4bolt t V /f ≥?耳板承压宽度),其中f 为耳板抗压强度设计值。 ()1234t max t ,t ,t ,t =耳板,其中t 耳板为耳板的总厚度,若设置两块耳板,则单块 耳板厚度应除以2。 3、耳板端部截面强度校核 对耳板端部截面应进行强度校核,特别是对面外不能设置加劲肋的耳板,该项校核是必要的。 以图5.4.2中的上耳板为例,假定该耳板截面的面积为A ,其强轴抗弯截面模量为x W ,弱轴抗弯截面模量为y W ,需验算下述三式是否满足要求,其中e 为 耳孔中心至耳板端部的距离。 y x z x y F e F e F f A W W σ=++≤ ,v f τ=≤ 11.f

压缩空气管径的设计计算及壁厚

管道的设计计算——管径和管壁厚度 空压机是通过管路、阀门等和其它设备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管道的设计计算和安装不当,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经济性及工作的可靠性,甚至会带来严重的破坏性事故。 A.管内径:管道内径可按预先选取的气体流速由下式求得: =i d 8.1821??? ??u q v 式中,i d 为管道内径(mm );v q 为气体容积流量(h m 3);u 为管内气体平均流速(s m ),下 表中给出压缩空气的平均流速取值范围。 管内平均流速推荐值 注:上表内推荐值,为输气主管路(或主干管)内压缩空气流速推荐值;对于长度在1m 内的管路或管路附件——冷却器、净化设备、压力容器等的进出口处,有安装尺寸的限制,可适当提高瞬间气体流速。 例1:2台WJF-1.5/30及2台H-6S 型空压机共同使用一根排气管路,计算此排气管路内径。 已知WJF-1.5/30型空压机排气量为1.5 m 3/min 排气压力为3.0 MPa 已知H-6S 型空压机排气量为0.6 m 3/min 排气压力为3.0 MPa 4台空压机合计排气量v q =1.5×2+0.6×2=4.2 m 3/min =252 m 3/h 如上表所示u=6 m/s 带入上述公式=i d 8.1821??? ??u q v =i d 8.18216252??? ??=121.8 mm 得出管路内径为121mm 。 B.管壁厚度:管壁厚度δ取决于管道内气体压力。

a.低压管道,可采用碳钢、合金钢焊接钢管;中压管道,通常采用碳钢、合金钢无缝钢管。其壁厚可近似按薄壁圆筒公式计算: min δ=[]c np npd i +-?σ2 式中,p 为管内气体压力(MPa );n 为强度安全系数5.25.1~=n , 取[σ]为管材的许用应力(MPa ),常用管材许用应力值列于下表;?为焊缝系数,无缝钢管?=1,直缝焊接钢管?=0.8;c 为附加壁厚(包括:壁厚偏差、腐蚀裕度、加工减薄量),为简便起见,通常当δ>6mm 时,c ≈0.18δ;当δ≤6mm 时,c =1mm 。 当管子被弯曲时,管壁应适当增加厚度,可取 'δ=R d 20 δδ+ 式中,0d 为管道外径;R 为管道弯曲半径。 b.高压管道的壁厚,应查阅相关专业资料进行计算,在此不做叙述。 常用管材许用应力 例2: 算出例1中排气管路的厚度。管路材料为20#钢 公式 min δ=[]c np npd i +-?σ2中 n=2 , p=3.0 MPa , i d =121 如上表20#钢150o C 时的许用应力为131,即σ=131 ?=1 , C =1 带入公式 min δ=[]c np npd i +-?σ2=132******** 32+?-????=3.8 mm 管路厚度取4 mm

钢管承受压力壁厚计算方式

钢管承受压力壁厚计算方式 作者:大口径钢管来源:原创点击数: 271 更新时间:2010年03月12 【字体: 大中小】 碳钢、合金钢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在受内压时,共壁厚按下式计算: PD δ = ────── + C 200[σ]φ+P (2-1) 式中d——管璧厚度(毫米); P——管内介质工怍压力(公斤/厘米2);在压力不高时,式中分母的P值可取p=0,以简化计算; D——管子外径(毫米); φ——焊缝系数,无缝钢管φ=1,直缝焊接钢管φ=,螺旋缝焊接钢管φ=; [σ]——管材的许用应力(公斤/毫米2),管材在各种温度下的许用应力值详见表2-5; C——管子壁厚附加量(毫米)。 管子壁厚附加量按下式确定: C = C1 + C2 + C3 (2-2) 式中C1——管子壁厚负偏差附加量(毫术)。 无缝钢管(YB231-70)和石油裂化用钢管(YB237-70)壁厚负偏差见表2-1。 表2-1 无缝钢管和石油裂化用钢管壁厚负偏差 钢静种尝壁恒(毫米)壁厚偏差(%)

冷拔(冷轧)钢管>1-15 热轧钢管-15 >20 不锈钢、耐酸钢无缝钢管(YB 804-70)壁厚负偏差见表2-2。 表2-2 不锈铜、耐酸钢无缝钢管壁厚负偏差 钢管种类壁厚(毫米) 壁厚偏差(%) 普通级高级 冷拨(冷扎)钢管≤1毫米毫米>1-3-15-10>3-10 热扎钢管≤10-15 >10~20-20-15>20-15 普通碳素结构钢和优质碳素结构钢厚钢板的厚度负偏差,按热轧厚钢板厚度负偏差(GB709-65)的规定,见表2-3。 表2-3 热轧厚钢板的厚度负偏差 (毫米) 宽度 600~17001701~18001801~20002001~2500 厚度负偏差 厚度 4 ~ 5~7 8~10 11~25

节点板尺寸怎么决定

节点板尺寸怎么决定 钢结构节点板设计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受力特点、荷载情况和工作环境等因素选用节点形式、材料与加工工艺。节点板设计应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求,传力可靠,减少应力集中。节点板构造应符合结构计算假定,当构件在节点偏心相交时,尚应考虑局部弯矩的影响。构造复杂的重要节点应通过有限元分析确定其承载力,并宜进行试验验证。节点板构造应便于制作、运输、安装、维护,防止积水、积尘,并应采取防腐与防火措施。 拼接节点应保证被连接构件的连续性。连接节点处板件在拉、剪作用下的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N——作用于板件的拉力(N);Ai——第i段破坏面的截面积,当为螺栓连接时,应取净截面面积(mm2);t——板件厚度(mm);li——第i破坏段的长度,应取板件中最危险的破坏线长度(mm);ηi——第i段的拉剪折算系数;αi——第i段破坏线与拉力轴线的夹角。

板件的拉、剪撕裂 桁架节点板(杆件轧制T形和双板焊接T形截面者除外)的强度除可按本标准第12.2.1条相关公式计算外,也可用有效宽度法按下式计算: 式中:be——板件的有效宽度(图12.2.2) (mm);当用螺栓(或铆钉)连接时,应减去孔径,孔径应取比螺栓(或铆钉)标称尺寸大4mm;桁架节点板在斜腹杆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可用下列方法进行计算: 1、对有竖腹杆相连的节点板,当c/t≤15εk时,可不计算稳定,否则应按本标准附录G进行稳定计算,在任何情况下,c/t不得大于22εk,c为受压腹杆连接肢端面中点沿腹杆轴线方向至弦杆的净距离;

板件的有效宽度 2、对无竖腹杆相连的节点板,当c/t≤10εk时,节点板的稳定承载力可取为0.8betf;当c/t>10εk时,应按本标准附录G 进行稳定计算,但在任何情况下,c/t不得大于17.5εk。 当采用本标准计算桁架节点板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节点板边缘与腹杆轴线之间的夹角不应小于15°; 2、斜腹杆与弦杆的夹角应为30°~60°; 3、节点板的自由边长度lf与厚度t之比不得大于60εk。 垂直于杆件轴向设置的连接板或梁的翼缘采用焊接方式与工字形、H 形或其他截面的未设水平加劲肋的杆件翼缘相连,形成T形接合时,其母材和焊缝均应根据有效宽度进行强度计算。 1、工字形或H形截面杆件的有效宽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图12.2.5(a)]:

画册书脊厚度的计算要点

画册书脊厚度的计算要点 时间:2013-09-26 设计画册背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仅就个人的经验和体会,谈些看法供大家参考。我总的思路有两条,一是尽量获取准确的书背厚度,一是在得不到准确书背厚度值的情况下,尽量从设计方面进行掩盖和弥补。 一、书背厚度值的理论计算法 1.一般平装书书背厚度的计算 从理论上讲,一本书的书背厚度一般就等于这本书的厚度.书的厚度应当等于该书所有书页厚度之和.如果这本书只用同一种纸张印刷,则,书厚=一张纸的厚度值×张数(或页码数/2)。 如假设:一本书甲用55克纸张印刷,总页码数是512P,每一张纸的厚度是0.08mm。则,这本书甲的厚度=0.08mm×512/2=20.48mm。 如果用两种以上的纸张印刷,就把各种纸张的厚度用上述公式求出来,然后把各种纸张厚度相加即可。 如假设一本书乙,正文用纸同上例甲,彩色插页用128克铜板纸,160个页码,每一张纸的厚度为0.1。则,这本书乙的厚度=20.48+0.1×160/2=20.48+8=28.48mm。 2.精装书书背厚度的计算 1)方(平)背精装书背厚度=这本书的平装(书心)厚度+前后环衬的厚度(每张环衬纸的厚 度×4)+纸板的厚度(每张纸板的厚度×2)+书壳面料的厚度(每张面料的厚度×2)。 假设一本书丙,书心厚度同上例乙,前后环衬用180克胶版纸,每张纸的厚度是0.15mm,书壳用2mm厚的纸板,书壳面料用涂塑纸,每张厚度是0.3mm。那么。这本书丙的厚度 =28.48+0.15×4+2×2+0.3×2=33.48mm。 2)圆背精装书的厚度,实际是指这本精装书圆背弧的长度值。一般这个弧的圆势为120度,与这个弧相对应的弦就是这本精装书的直线厚度(方背厚度),此时的弦和弧之比是1:1.15。

书籍装帧的尺寸

精装书封面和护封用料尺寸的计算 评论:1 条查看:456 次whyp88发表于2006-09-25 10:03 精装书是图书出版中较讲究的一种装订形式。精装书与平装书相比,具有用料考究、装订坚实、装潢美观、有利于长期保存等优点。经典性著作、精印图书和经常翻阅的工具书一般都采用精装。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精装书越来越多。作为编辑、封面设计人员及印制人员,对于精装书的封面和护封的用料及其尺寸计算,应有一定的了解,以避免在设计工作中,由于尺寸不适合,影响图书美观,严重时造成经济损失及材料上的浪费。 精装书常见的几种形式: 按书脊形式来分,有方形书脊和圆形书脊两种。 方形书脊,其厚度要比书芯显得厚些。由于书芯折叠及索线的原因,书脊的高度要高于书芯,印张越多越明显。因此,方形书脊的精装书不宜太厚,一般适用于20mm以内的书脊。 圆形书脊,因前后书贴的地位略有不同,书贴的折叠处略呈半圆形,分布在一个弧面上,其厚度得到平衡。书芯的翻口处与书脊的凸圆形相适应,呈凹圆形。所以较厚的图书采用圆形书脊较好。圆脊书是经过扒圆加工后背脊成圆弧形的,一般以书芯厚度为弦与圆弧对呈130°为宜。圆脊又可分为圆背无脊(只扒圆不起脊)和圆背有脊(扒圆起脊,起脊的高度一般与书壳的纸板厚度相同)两种。 按用料分,可分为脊面同料和脊面异料两种。 脊面同料,即书脊和封面封底采用整片的同一种材料制成。有方脊和圆脊两种。精装面料多用纸、织物、漆纸、漆布等,一般都配有护封。但有一种全纸面印有书名、图案等并压膜裱糊在硬纸板上,这种书多为方脊不带护封。 脊面异料,即书脊和封面用不同材料制成,通常以织物作书脊,以纸张裱糊在硬纸版上作封面,这种形式一般多为圆脊不带护封。 C(飘口):2~3mm F(包口):13~15mm E(书槽宽):6~7mm H(纸面与脊面接口):6~7mm K(布腰与纸面边宽):3~5mm G(中缝宽):D+2E 脊面同料: A(布面宽):h+2C+2F B(布面长):2S+D+2E+2C+2F a(纸板长):h+2C b(纸板宽):S-E+C 脊面异料: A(纸面长):h+2C+2F M(纸面宽):S-K-E+C+F A(布腰长):h+2C+2F L(布腰宽):D+2E+2K+2H a(中缝纸长):h+2C D(中缝纸宽):脊弧长 书脊弧长的计算方法: 无脊(只扒圆,不起脊)D=(130°×π×书厚/2)/180°

矿体厚度计算公式

矿体厚度计算公式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一、平硐、探槽矿体厚度计算公 平硐、探槽矿体真厚度计算公式:L真厚=l?sin(α±β)sinγ 平硐、探槽矿体水平厚度计算公式:M水平=l?sin(α±β)/sinα 平硐、探槽矿体垂厚度计算公式:M垂厚=l?sin(α±β) sinγ/cosα式中:L真厚—单工程矿体真厚度(m); M水平—单工程矿体水平厚度(m) M垂厚—单工程矿体垂厚度(m) l—样长(m); α—矿体倾角(°); β—样槽坡度角(°),坡度角与矿体倾向相同时为-,相反时为+;γ—样槽方向与矿体走向的夹角(°)。 二、钻孔矿体厚度计算公式 当钻孔为垂直钻进且与矿层不垂直时,此时真厚度的计算公式为: L真厚=l?cosβ 当钻孔倾斜的方向垂直于矿体走向时(即无方位角偏差),其厚度的计算公式为: L真厚=l?cos(β-α) M水平=l?cos (β-α)/sinβ M垂厚=l?cos (β-α)/ cosβ 当钻孔穿过矿体处,钻孔倾斜的方向不垂直于矿体走向时,其厚度的计算公式为: L真厚=l?(sinαsinβcosγ±cosαcosβ) M水平=l?(sinαcosγ±cosαctgβ) M垂厚=l?(sinαtgβcosγ±cosα) 式中:l—矿体长度(m); α—钻孔截穿矿体时的天顶角; β—矿体的倾角; γ—钻孔截穿矿体处之方位角与矿体倾向间之夹角。 以上各式中,凡是钻孔倾斜方向与矿体倾斜方向相反时,前后两项间为正号连接;若钻孔倾斜方向与矿体倾斜方向一致时为负号连接。

防火厚度的计算方法

钢结构防火涂料厚度计算方法 作为钢结构防火涂料接工程的人,最愁的就是钢结构防火涂料施用厚度计算方法。 1.其中有人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计算:在设计防火保护涂层和喷涂施工 时,根据标准试验得出的某一耐火极限的保护层厚度,确定不同规格钢构件达到相同耐火极限所需的同种防火涂料的保护层厚度,可参照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式中T1——待喷防火涂层厚度(mm);T2——标准 试验时的涂层厚度(mm);W1——待喷钢梁重量(kg/m);W2 ——标准试验时的钢梁重量(kg/m);D1——待喷钢梁防火涂层接触面周长(mm);D2——标准试验时钢梁防火涂层接触面周长(mm); K——系数。对钢梁,K=1;对相应楼层钢柱的保护层厚度,宜乘以系数K,设K=1.25。公式的限定条件为:W/D≥22,T≥9mm,耐火极限t≥1h。 2.轻钢结构需进行防火处理的部位主要是柱、梁、檩条、连接件。因各部位 的防火要求不同,一般应分开计算。 1.1柱:柱可分为方形柱和H形柱。方形柱的面积按周长乘以高得出。 H形柱主要是H形钢,先计算出周长(即上下翼缘板的4个面和腹板的2 个面),再乘以高度,得出面积。以上计算的是主面积,考虑接头、伸腿等多余面积,可乘以不超过5%的系数。 1.2梁:梁的纵断面一般为H形,但中间的弓高不一定相同,一般按 梯形面计算面积。 1.3檩条:一般为C形檩条,例如C200×70×20×3的C形檩条,高 为200mm,宽为70mm,拐端20mm,壁厚3mm。计算面积为:S=(200×2+70 ×4+20×4)×L。 因为梁和檩条与柱连接,总有一部分面积不能涂刷钢结构防火涂料,所以可扣除不超过8%的面积。

节点板图尺寸怎么决定的原则

节点板图中各尺寸确定原则 1、节点板尺寸 节点板的尺寸与下列因素有关:节点划分、平联接头的长度、腹杆长度、连接处的螺栓及连接板要求、与之相连的所有杆件的厚度等。 (1)、节点板的尺寸在立面图中确定,首先根据总图确定交汇于节点的各杆件的截面中心线以及整个大节点的起始位置。 (2)、画出各杆件的立面形状、腹杆连接处的螺栓、拼接板以及连接板,根据平联布置图画出平联接头,对于上弦节点,节点板的上边缘与弦杆顶板外侧同高;下边缘呈多段线形状,每段线与相应腹杆截面垂直,保证相应螺栓、拼接板及连接板都能放得下。根据以上各个构件的尺寸初步定出节点板的大体轮廓。 (3)、调整节点板尺寸,对于上弦节点,保证各腹杆中心线交点距相对应的节点板边缘尺寸都为整数;对于下弦节点,保证直腹杆中心线交点距相应节点板边缘尺寸为整数,上下节点板的尺寸综合起来应保证所有腹杆长度均为螺栓间距的整数倍;另外,节点板与腹杆连接板之间的空隙应能满足进人要求,即保证连接板或加劲板挖孔后孔底距弦杆底板距离大于300mm。对于只有直腹杆的节点板,则须保证连接板边缘至弦杆底板距离不小于30mm。 (4)、确定节点板的下边缘之后,根据下列公式确定板厚及圆弧半径: t=tw*[0.8+0.2*(h/r)2/3] 其中,t——节点板厚度 t w——弦杆厚度

h——弦杆高度(内高) r——圆弧半径 节点板厚除了要大于由该公式计算出的厚度之外,对于上弦节点,节点板板厚还应比与之相连杆件的最大厚度大4mm,下弦则大8mm; (5)确定节点板左右边缘的位置,保证其距平联接头端部不小于200mm,距圆弧端点不小于200mm;对于较短的一侧,直接以大节点的边缘作为节点板的边缘。 2、弦杆隔板的确定 隔板作用是保证箱型弦杆的局部稳定性,分为端隔板、中间隔板与节点隔板,位于节点中心线上的隔板为节点隔板,厚度16mm,位于大节点两端的为端隔板,厚度12mm,其余为中间隔板,厚度12mm。节点隔板左右两个隔板与节点隔板的间距不宜过大,均应在平联接头范围之内,其余隔板间距为2000mm左右,不应大于3000mm,其中应保证端隔板距手洞距离不超过1000mm。对于下弦节点,在每个横梁和横肋的位置均布置隔板,且隔板厚度与横梁横肋腹板厚度相同。 端隔板的四角应与弦杆完全焊接,防止外界潮气侵入杆件内部引起钢材锈蚀,其他隔板的四角均应留个圆弧,半径一般为40mm。 3、手孔大小 手孔位于螺栓连接处,其作用是方便工人拧螺栓,一般位于杆件不易被雨淋到的一侧。手孔的大小应保证手能伸进去,且能够到所有螺栓;手孔边缘距最近螺栓的距离应不小于螺栓间距的一半。对于64m钢桁梁,手孔每边直线端点距同侧拼接缝边缘距离90mm,圆弧半径60mm。

书背厚度的计算方法

书背厚度的计算方法 书背是指连接书的封面和封底,以缝、订、粘或其他方法装订而成的部位,书背设计分为活书背和死书背两种,活书背是指书背图案与封面及封底没有严格的颜色或图案区别,即在转折部分不存在不同图案或不同色块交接的边界。死书背是指书背图案与封面及封底有鲜明的颜色或图案的区别,即在转折部位有明显的边界。这两种书背设计各有特点,一般情况下,死书背比活书背更精美醒目,但如果书背计算错误或技术处理不当,死书背较活书背对装帧影响更大些,如书背实地过脊、封面实地露白及书背文字左右不居中等,就会严重影响图书的外观质量。因此,图书封面设计人员在设计封面时,往往苦于不知道图书书背厚度如何计算而不能最后定稿,这就要求出版社、设计公司及制版公司相关人员在设计制版或排书背文字时,要准确预算出书背厚度。在此简要介绍3种平装图书书背的计算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测量法 经验较为丰富的编辑或设计制版人员通常采用测量法测算书背厚度。首先要确定图书的总面数,即开本数×印张数。假设图书为32开,印张数为10.5,那么该图书总面数为336。然后取出一本与所设计图书用纸相同(假设均为60 g/m2晨鸣胶版纸),但厚度稍厚(多于336面)的样书,从中数出336面(所设计图书的总面数)书页,用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测得所取书页的厚度,精确至0.1 mm,所测厚度为12.3 mm。但这个数值并非最后的书背厚度,因为在无线胶黏订加工过程中,为使书芯与封面很好地黏结在一起,必须在书芯和封皮的接缝处涂布侧胶,所以要将所测书芯厚度再加上1 mm的侧胶厚度,才是最终所需的书背厚度,即13.3 mm。 公式法 用测量法可以算出书背厚度,但并不是所有出版社或设计制版公司都有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如果改用普通直尺测量,因普通直尺的最小精度仅为1 mm,所以最后所得数据肯定不精确。故而要选用一种既不需要工具,又可以简易计算出常见图书书背厚度的计算方法。业内根据多年生产经验,总结出了以下计算参考公式,即:

关于书背厚度的计算两种方法

关于书背厚度的计算两种方法 一、书背厚度值的理论计算法 1.一般平装书书背厚度的计算 从理论上讲,一本书的书背厚度一般就等于这本书的厚度。书的厚度应当等于该书所有书页厚度之和。如果这本书只用同一种纸张印刷,则书厚=一张纸的厚度值张数(或页码数2)。 如假设:一本书甲用55克纸张印刷,总页码数是512P,每一张纸的厚度是0.08mm。则,这本书甲的厚度=0.08mm5122=20.48mm。 如果用两种以上的纸张印刷,就把各种纸张的厚度用上述公式求出来,然后把各种纸张厚度相加即可。 如假设一本书乙,正文用纸同上例甲,彩色插页用128克铜板纸,160个页码,每一张纸的厚度为0.1。则,这本书乙的厚度=20.48+0.11602=20.48+8=28.48mm。 2.精装书书背厚度的计算 1)方(平)背精装书背厚度=这本书的平装(书心)厚度+前后

环衬的厚度(每张环衬纸的厚度4)+纸板的厚度(每张纸板的厚度2)+书壳面料的厚度(每张面料的厚度2)。 假设一本书丙,书心厚度同上例乙,前后环衬用180克胶版纸,每张纸的厚度是0.15mm,书壳用2mm厚的纸板,书壳面料用涂塑纸,每张厚度是0.3mm。那么。这本书丙的厚=28.48+0.154+22+0.32=33.48mm。 2)圆背精装书的厚度,实际是指这本精装书圆背弧的长度值。一般这个弧的圆势为120度,与这个弧相对应的弦就是这本精装书的直线厚度(方背厚度),此时的弦和弧之比是1:1.15。 假设上例精装书丙作成圆背精装书丁,则丁书的厚度=精装书丙的厚度1.15=33.481.15=38.5mm。 二、书背厚度值的实际计算 1.理论数据与实际值是否相符,关键在于每张纸的制造厚度值与理论值的误差。对这个问题应有如下认识: 1)境外发达国家和地区造纸标准允差和实际误差均较小,而境内允差和实际误差均较大。

管壁厚度计算方法

管壁厚度计算方法 pD δ= ------------------ + C 200[δ]Φ+p δ –管壁厚度, mm p - 管内介质操作压力, MPa D - 管子外径, mm Φ - 焊缝系数,无缝钢管Φ=1, 直缝焊接钢管Φ=0.8,螺旋缝焊接钢管Φ=0.6 [δ] –管子操作温度下的许用应力, MPa, 常用钢管与钢板的许用应力查下表 C - 管子壁厚附加量, mm, C= C1+C2+C3 C1–钢管壁厚或钢板厚度的负公差, mm; 用钢板制作的焊接钢管,壁厚负公差为钢板的负公差,各种无缝钢管和钢板的负公差见下表 C2–腐蚀裕度, mm, 其值大小根据介质的腐蚀性和钢管使用寿命而定,对碳素钢和底合金钢取C2不小于1 mm, 对不锈钢,当介质腐蚀性极微时,取C2=0 C3–螺纹深度, mm, 其值可查表1-29, 如管上无螺纹, 则C3 = 0 表: 常用钢管与钢板额定许用应力 钢号厚度 /mm 下列温度? 下的材料额定许用应力/Mpa <=2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25 450 475 500 常用钢管 10 <= 10 113 113 112 106 106 94 88 81 78 62 41 >10~20 107 107 103 91 84 78 72 67 62 62 41 20 <= 10 133 133 133 131 122 112 103 97 87 62 41 >10~20 127 127 125 119 112 106 97 91 87 62 41 16Mn <= 10 167 167 167 167 156 144 135 127 95 67 43 >10~20 160 160 160 159 150 138 128 122 95 67 43 常用钢板 Q235AF <= 20 127 127 127 125 116 >21~26 127 127 122 116 106 Q235A <= 20 127 127 127 125 116 106 97 91 >21~26 127 127 125 119 109 100 94 88 20q 6~16 137 137 137 131 122 113 103 97 87 62 41 17~25 137 137 131 125 119 109 100 94 87 62 41 16Mn <= 16 173 173 173 173 166 153 144 127 95 67 43 17~25 167 167 167 167 156 144 134 127 95 67 43

书脊计算公式

书脊计算公式 书脊指书的厚度,最准确的计算方法是: A、(P数÷2)×0.001346 ×纸张克数= 书脊 P数:指同种纸张总页数,通常一张A4纸为2P,设计公司计算P数是按 210mmX285mm,计算,即大度16开计算。无论多大开度的书,计算书脊时P数就是计算同种纸共多少页,如有不同纸,再计算其他纸的厚度,最后相加得书总厚度。如:一本书:内页80g书写纸共240P,中间有16P157g双铜,求书脊? 书写纸厚度:240÷2×0.001346×80=12.92mm 铜榜纸厚度:16÷2×0.001346×157=1.69mm 书总厚度(书脊):12.92mm+1.69mm=14.61mm B、(P数÷2)×内页所用纸的厚度=书脊 内页所用纸的厚度即是通常所说的128g、157g等。 C、0.135 X 克数/ 100 X 页数=书脊厚度此公式适用于低克重的(128g以下)如果想要精确计算书脊,可以用纸张厚度X页数我们公司采用的是比较合理的公式: 克重除以1800再乘以总页码数然后再加上1.5mm就可以了!!书的页数除100再乘参数 参数 50克:3.5 60克:3.8 70克:4.0 印刷厂专业书脊计算公式 0.135 X 克数/ 100 X 页数(特别注意:是页数不是码数)= 书脊 厚度(单位是MM) 补充一下:克数就是纸张的重量,如128g铜版、157g铜版、60g胶版,其中的数字就是克数!!! 以下是各种常用纸张的厚度: 200g/m2 1号白卡纸0.250 230g/m2 1号白卡纸0.288 250g/m2 1号白卡纸0.313 200g/m2 2号白卡纸0.267 230g/m2 2号白卡纸0.307 250g/m2 2号白卡纸0.333 200g/m2 特号白卡纸0.235 230g/m2 特号白卡纸0.271 250g/m2 特号白卡纸0.294 90g/m2 (单双面胶)特号铜版纸0.072 100g/m2 (单双面胶)特号铜版纸0.080

精装书籍封面与护封的用料尺寸计算

精装书籍封面与护封的用料尺寸计算 来源:互联网 很多设计师都遇到过书籍装帧设计,甚至觉得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困难重重,书籍弧长、纸张厚度、装订方式、中缝等等都困扰着大家,而这篇文章从细节上讲解如何计算精装书籍与护封的用料尺寸计算。 精装书是现代图书出版中较讲究且高档的一种装订形式。精装书的特点:具有用料考究、装订坚实、装潢美观、有利于长期保存等优点。经典性著作、精印图书和经常翻阅的工具书一般都采用精装。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精装书越来越多。 精装书是图书出版中较讲究的一种装订形式。精装书与平装书相比,具有用料考究、装订坚实、装潢美观、有利于长期保存等优点。经典性著作、精印图书和经常翻阅的工具书一般都采用精装。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精装书越来越多。作为编辑、封面设计人员及印制人员,对于精装书的封面和护封的用料及其尺寸计算,应有一定的了解,以避免在设计工作中,由于尺寸不适合,影响图书美观,严重时造成经济损失及材料上的浪费。 精装书常见的几种形式: 按书脊形式来分,有方形书脊和圆形书脊两种。 方形书脊,其厚度要比书芯显得厚些。由于书芯折叠及索线的原因,书脊的高度要高于书芯,印张越多越明显。因此,方形书脊的精装书不宜太厚,一般适用于20mm以内的书脊。 圆形书脊,因前后书贴的地位略有不同,书贴的折叠处略呈半圆形,分布在一个弧面上,其厚度得到平衡。书芯的翻口处与书脊的凸圆形相适应,呈凹圆形。所以较厚的图书采用圆形书脊较好。圆脊书是经过扒圆加工后背脊成圆弧形的,一般以书芯厚度为弦与圆弧对呈130°为宜。圆脊又可分为圆背无脊(只扒圆不起脊)和圆背有脊(扒圆起脊,起脊的高度一般与书壳的纸板厚度相同)两种。 按用料分,可分为脊面同料和脊面异料两种。 脊面同料,即书脊和封面封底采用整片的同一种材料制成。有方脊和圆脊两种。精装面料多

印刷标准,尺寸

印刷全面知识(认真看完必然成为后期高手)关键词:尺寸广告高手知识印刷 平面设计常用尺寸 三折页广告 标准尺寸: (A4)210mm x 285mm 普通宣传册 标准尺寸: (A4)210mm x 285mm 文件封套 标准尺寸:220mm x 305mm 招贴画: 标准尺寸:540mm x 380mm 挂旗 标准尺寸:8开376mm x 265mm 4开540mm x 380mm 手提袋: 标准尺寸:400mm x 285mm x 80mm 信纸便条: 标准尺寸:185mm x 260mm 210mm x 285mm 正度纸张:787×1092mm 大度纸张:850*1168mm 开数(正度) 尺寸单位(mm)开数(正度) 尺寸单位(mm) 全开781×1086 全开844×1162 2开530×760 3开 362×781 2开581×844 3开387×844 4开390×543 6开 362×390 4开422×581 6开387×422 8开271×390 8开290×422 16开 195×271 16开210×297 注: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注: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 常见开本尺寸(单位:mm) 开本尺寸:787 x 1092 开本尺寸(大度):850 x 1168 对开:736 x 520 对开:570 x 840 4开:520 x 368 4开:420 x 570 8开:368 x 260 8开:285 x 420 16开:260 x 184 16开:210 x 285 32开:184 x 130 32开:203 x 140 正度纸张:787×1092mm 大度纸张:850*1168mm 开数(正度) 尺寸单位(mm)开数(正度) 尺寸单位(mm) 全开781×1086 全开844×1162 2开530×760 2开581×844 3开362×781 3开387×844 4开390×543 4开422×581

边界层厚度计算方法详述

边界层厚度的计算方法详述 与边界层厚度相关的概念,包含边界层厚度,边界层位移厚度和边界层动量厚度三个概念。 边界层厚度δ:严格而言,边界层区与主流区之间无明显界线,通常以速度达到主流区速度的0.99U 作为边界层的外缘。由边界层外缘到物面的垂直距离称为边界层名义厚度。 边界层位移厚度δ*:设想边界层内的流体为无粘性时,以均流速度U流过平板的速度分布如图 1所示。实际流体具有粘性,以相同速度流过平板时,由于壁面无滑移条件,速度从U跌落至0。如此形成的边界层对流动的影响之一是使设想中的无粘性流体流过该区域的质量流量亏损了(图 1中阴影区,平板宽度设为1)。将亏损量折算成无粘性的流量,厚度为δ*(图 1中阴影区)。 图 1 边界层位移厚度示意图 其公式推导: *0()U U u dy δ ρδρ=-? 对不可压缩流体 *0(1)u dy U δδ=-? 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很显然,边界层内的质量流量减少了,因为边界层内的沿着壁面切向的速度最大为自由来流的速度,最小为0,而无粘的时候,整个流动的速度都是U 。 损失的质量去哪里了呢?质量是不会丢失的,损失的质量流动到了边界层之外了,如图 2所示。

图 2 排挤厚度 在图 2中,可以明显看出,由于边界层的存在,整个流动向边界层外“排挤”了,把一部分流体质量排挤到了边界层之外。所以,边界层位移厚度,又称作排挤厚度,这个叫法比较形象地说明了边界层位移厚度的物理意义。 对于边界层的动量厚度θ:边界层对流动的影响之二是使设想中的无粘流体流过该区域的动量流量亏损了,按平板单位宽度计算动量流量亏损量,并将其折算成厚度为θ无粘性流体的动量流量 0()U U u U u dy δρθρ* =-? 对不可压缩流动 0(1)u u dy U U δθ* =-? 称θ为动量亏损厚度,简称动量厚度。 现在很多教材中对边界层的动量厚度的说明比较模糊,没有强调出为什么使用上述公式计算。以至于很多人对边界层的动量厚度有了错误的理解。 计算边界层的动量厚度,必须考虑边界层的排挤厚度,即位移厚度!因为在计算动量厚度的时候,要考虑质量守恒的问题。 在边界层内,理想流体通过时的动量为: 10E UUdy UU δ ρρδ==? 在边界层内,考虑壁面无滑移条件,对于实际粘性流体来说,流体的动量为: 20()()E u y u y dy δ ρ=? 要注意,我们并不能拿以上两项相减来作为边界层动量的损失,因为有一部分质量被“排挤”到了边界层之外,如果是理想流动,这一部分质量在边界层厚度之内呢。所以,计算动量厚度的时候,一定要把排挤厚度之内的那些动量也减掉,这样才遵守了基

出版专业有关计算公式

第一部分出版专业基础有关计算公式 一、稿酬计算公式 (一)图书稿酬的计算方法 1.版税方式 版税=图书定价×发行数×版税率 (注:版税支付方式中,首次发行数不足千册的,按千册计算,但在下次结算版税时,对已经支付版税部分,不再重复支付) 2. 基本稿酬+印数稿酬方式 稿酬=基本稿酬+印数稿酬=稿费标准×字数+(稿费标准×字数)×1%×印数÷1000 (注:不足一千字的按一千字计算;不足一千册的按一千册计算) 3. 一次性付酬方式 稿酬=稿费标准×字数 (二)报纸、期刊稿酬的计算方法 只适用一次性付酬方式:稿酬=稿费标准×字数 (注:不足500字的按500字计算,超出500不到1000字的按1000字算) 二、增值税计算公式 (一)当期不含税销售额 当期不含税销售额=当期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率) (二)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 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当期不含税销售额×增值税率 (三)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 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一当期累计进项增值税额 (四)推导公式 应纳增值税额=[销售总额÷(1+增值税率)]×增值税率一进项增值税额 (注:除挂历的销售收入使用17%外,其他出版物的销售收入采用13%的低税率) 三、营业税计算公式 应纳营业税额=有关营业收入额×税率 (注:税率通常为5%)

四、所得税计算公式 (一)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注:现行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二)个人所得税 1. 稿酬总额大于或等于4000元时 个人所得税=稿酬总额×(1—20%)×20%×(1一30%) 2. 稿酬总额小于4000元时 个人所得税=(稿酬总额一800)×20%×(1一30%) (注:这里稿酬总额,无论是一次性获得,还是分几次获得,都要合并累计在一起计征 个人所得税) 五、附加税费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或营业税税额)×税率 (注:若计算城市维护建设税,则税率为7%;若计算教育费附加,则税率为3%) 第二部分 出版专业实务有关计算公式 一、版面计算公式 (一)每行字数与每面行数 1. 字级 版心宽度每行字数?=5.20(注:常用的五号字为15级字) 版心宽度=每行字数×0.25×字级 2. 每面行数=(版心高度一0.25×字级)÷(0.25×字级+0.25×行级)+l (注:常用的行距为8级) 版心高度=0.25×字级×行数+0.25×行级×(每面行数一1) (注:若给出的是字的磅数,则将公式中0.25改成0.35) (二)印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