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基雅维里

马基雅维里

马基雅维里
马基雅维里

现实主义者的“醒世恒言”

——读马基雅维里《君主论》

00446031 元培计划李卓

《君主论》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杰出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不仅篇幅短小精悍,而且文字通俗易读。说短小精悍,是因为中译本只有131页,普通的中学生半天即可浏览一遍,很适合外出的时候在火车上看。说通俗易懂,是因为一方面该书绝大多数论点都有大段的史实叙述为铺垫,商务印书馆的中译本也有很详细的相关历史背景的注释,这些史实叙述和注释为我们理解马基雅维里的思想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另一方面,马基雅维里的文风直率,名句迭出,常常三言两语几十个字就讲出某类政治现象的本质,概括出某种环境下的正确决策的几个要点,相当程度上让读者省去费心揣测作者文意的工夫。由于以上两个原因,这本书成为少数几本受广大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政治学著作之一。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很多同学形成了对政治现象、政治行为的基本认识,对政治学的基本印象,对权术和统治的基本态度。我本人在中学时代,曾收到过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的《君主论》,因为自己当时非常喜欢这本书,闲暇时常抽出几个喜欢的章节去读,那时觉得马基雅维里可称得上火眼金睛加伶牙俐齿,读《君主论》很过瘾,但对政治思想的内涵没有什么认识。进入大学后,为了适应专业学习要求,平时读的更多的是国际关系史和国际关系理论方面的书,《君主论》只是在假期回家的时候会稍微浏览一下。所以这次许老师给我们这个写读书笔记的机会,对我个人而言,既是一次重温经典和重拾记忆的机会,又是一次别有一番情趣的阅读与思考历程,在此非常感谢许老师。

一、《君主论》的写作背景与马基雅维里的情况介绍

在读书的过程中,对于书中的观点,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环境去理解,是一个基本的常识。但对于马基雅维里和《君主论》的批评与诟病,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在忽略这本书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下,单独抽出书中的几个观点乃至几句名言去思考所致。因此,在叙述我个人对《君主论》的认识前,我想先谈一下我对成书背景和作者情况的认识。

1 写作背景

⑴ 全欧范围内的政治结构变化

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在教皇专制势力有所增强的同时,西欧各地的王权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在所有的王国中,王室的权力不断膨胀,而与之抗争的集团,诸如贵族、议会、自由城市或僧侣阶层的权力则相应被削弱。中世纪的代议制已无可挽回的几乎到处都在走下坡路了。政府以及关于政府的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直分散掌握在封建领主和社团手中的政治权力很快集中到国王的手中。国王在当时成为日益增长的民族统一的主要受益者。君主是一切政治权力产生的源泉,这一概念在16世纪已成为众所周知的政治概念。另一方面,往往与国王权力的增加表现于同一历史事件中的——现代民族国家的雏形的出现,

也是这个时代政治领域的重要结构性变化。中世纪时,人们习惯于效忠其封建体制下的顶头上司和教皇领导下的教会。而在15世纪后,随着国王对内镇压封建贵族,对外挑战教皇权威,国王开始成为被压迫者的保护人,成为反压迫、反对国内动乱和反抗腐败、苛刻、总部设在国外的教会体制的斗士。因此,普通百姓的对内效忠圈扩大,对外效忠圈缩小,二者逐渐接近,形成了一个介于其间的有限的效忠圈——现代国家,一个比中世纪基督教世界范围更加狭窄,但效忠程度更高的效忠单位。突出的例子,为亨利八世后的英国、统一后的西班牙,查理八世后的法国,这些王权优势的新兴民族国家在那个时期的欧洲政治舞台上的表现非常活跃,取得了很大成功。权力的集中与效忠的集中,这两个欧洲政治结构中的新变化对马基雅维里所在的意大利的政治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⑵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的政治环境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政治体制仍然没有脱离封建分裂状态,米兰公国、威尼斯共和国、佛罗伦萨共和国、那波利王国和教皇辖地等五个主要国家,还有许多小的封建领地,各自为着疆土扩张问题展开激烈斗争,而且这种斗争还有法国、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等大国介入的政治背景。这种国内的长期分裂和相邻大国的影响,使得意大利战乱频繁,各国的关系非常复杂。它们相互暗算并策划利用大国势力剪除异己。如果用国际政治的话语去讲,那个时代的意大利可以说是,一个无政府状态下的,周边大国力量随时有机会介入的不稳定的五极均势体系。在这样的环境中,马基雅维里开始从政,可以说,马基雅维里所处的政治环境正是一个“乱世”,意大利本土的各种政治力量,为寻求自身发展和意大利的统一,竞相“耍着复杂的难以置信的强权政治”,这种环境下的社会道德也同样糟糕,用罗素的话讲“除开毁坏古代抄本这事情而外,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不经常犯的罪过我想不出一件” ,还有舆论监督的社会道德尚且如此,政治斗争中更是缺乏常人眼中的道德。

2 马基雅维里的个人经历简介

马基雅维里1469年5月3日出身贵族,自幼受良好教育,他的政治生涯大体上可以说是从1494年至1512年,即与佛罗伦萨共和国重建和再度覆灭相始终。马基雅维里的工作主要与外交和军事有关。外交上,除了处理大量的外事文件的日常工作外,他还代表佛罗伦萨共和政府多次出使博尔贾宫廷、教皇宫廷、法国宫廷等,亲眼目睹了博尔贾公爵和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为扩大领地而阴谋杀害对手,教皇朱利奥二世借助博尔贾公爵登上教皇宝座后转而抛弃后者,并亲身感受了由于佛罗伦萨的实力薄弱,法王对他的蔑视。而在军事领域,马基雅维里的主要工作是军制改革——创建并指挥国民军。其中既有进军皮萨的喜悦,也有普拉托被神圣同盟打败的耻辱。国民军最终的命运是悲惨的,在梅迪奇家族复辟后,“国民军军令局”和国民军分别被解散。马基雅维里本人也受到了政治迫害,罢官后不仅全家迁到小农庄里,生活拮据,勉强度日,还曾被抓捕入狱,遭刑讯逼供。在如此的逆境中,马基雅维里依然坚持读书写作,他的主要作品——《君主论》、《李维史论》、《兵法》、《佛罗伦萨史》、《曼陀罗华》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虽然马基

雅维里一直希望能够重新登上政治舞台,但难以捉摸的政局变换却再没能让他如愿,最终在1527年6月22日,马基雅维里以一个权力旁观者的身份辞世,享年58岁。

二、《君主论》的内容概括

《君主论》全书共有26章,前11章论述了君主国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下去,强调有实力则较容易保护国家,君主在取胜时应不顾忌残暴和讹诈,第12—14章阐明了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是君主唯一的专业。后12章是全书的重点,全面论证了马基雅维里的统治术。

1 君主国的统治与维持

马基雅维里在前11章里围绕君主国的种类、产生、维持、丧失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他虽然探讨的是君主国,但并不代表他的理想政体是君主国。马基雅维里的最大理想实际上是在消除内忧外患后,建立一个以严明法治为基础的统一全意大利的罗马式的民主共和国。但严酷的政治现实使马基雅维里认为。结束意大利分裂混乱局面的唯一出路就是建立君主制度,由强有力的专制君主来统一意大利。尽管共和政体优点很多,但是这种理想的共和形式已经不适合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形势,正如中国古语中的“治乱世应用重典”,马基雅维里认为在那个时代,只有君主专制和有效使用暴力才是挽救意大利危机,治愈病态国家的最佳手段。

马基雅维里对君主国的探讨,是由对君主国的分类谈起的。马基雅维里的分类如下:“君主国不是世袭的就是新的,在世袭君主国里,长期以来君主的后裔就是那里的君主。新的君主国或者是全新的,……或者是世袭君主国占领的附庸。这样获得的领土,或者原来习惯在一个君主统治下生活,或者向来是自由的国家;而其获得,或者是依靠他人的武力或君主自己的武力,否则就是由于幸运或者由于能力。” 马基雅维里的分类的标准实际上是君主权力的来源,这个来源就分为世袭或自创两种,而自创又可以分为依靠自己的武力或能力(第6章标题)、依靠他人武力或幸运(第7章标题)两类。此外,还对一些过渡类型,如“以邪恶之道获得君权的人们”、“市民的君主国”、“教会的君主国”进行了讨论。

对于世袭君主国而言,马基雅维里认为:在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君主后裔统治下生活的世袭国里保持政权,比在新的国家里困难小得多。世袭君主得罪人民的原因和必要性都比较少,比较为人们所爱戴。只要在遇到意外事件时,能随机应变就足够维持统治。除非君主特别恶劣,臣民自然会向着他。而对于新的君主国,马基雅维里认为“因为新的君主由于他的军队和新占领之后带来的无数的其他损害,常常不可避免地开罪于新的属民。”

马基雅维里在论述“依靠自己的武力和能力获得的新君主国”时,提出“新君主为了保有这种国家而遇到的困难有大有小,这是按照获得这种国家的人的能力之大小而异的。由布衣一跃而为君主,就是,以能力或者幸运为其前提条件,从而在这两者当中任何一者都会使得许多困难减轻几分,这是显而易见的。可是,

最不倚靠幸运的人却是保持自己的地位最稳固的人”、“君主为着实现其鸿图大略,他们必须恳求人们,抑或是使用强迫的方法;在第一种场合,结果总是恶劣的,并且永远不会取得什么成就。但是如果他们依靠自己并且能够采取强迫的方法,他们就罕有危险。所以,所有武装的先知都获得胜利,而非武装的先知都失败了。因为,人民的性情是容易变化的;关于某件事要说服人们是容易的,可是要他们对于说服的意见坚定不移,那就困难了。因此事情必须这样安排:当人们不再信仰的时候,就依靠武力迫使他们就范。” 马基雅维里在这里的观点是明确的,强调新君主的能力(尤其是手中掌握的武力)对新君主的江山是否能够坐稳起决定性作用。对于人民,不可以寄希望于仅凭自己的恳求就可以获得持久的支持,要事先做好通过使用暴力,胁迫民众以获得民众支持的准备。

对于另一类“依靠他人的武力或者由于幸运取得的新君主国”的君主,马基雅维里认为“这些统治者都是单纯依靠别人承认自己掌权的好意和幸运。而这两者都是变化无常、毫不稳定的。”这一类的君主要想很好的维持统治,必须既懂得怎样保持自己的地位,也要能保持自己的地位,要从头开始就尽力为自己的权力奠定牢固的基础并逐渐自立,取得自己的权力和声望而不再依靠他人的武力和幸运。根本上,马基雅维里认为这一类的君主要想不亡国,必须要转型为上一类“依靠自己的武力和能力获得的新君主国”的君主。除了以上这两个类型外,马基雅维利还对“以邪恶之道获得君权的人们”、“市民的君主国”、“教会的君主国”进行了讨论。对于“以邪恶之道获得君权的人们”,马基雅维利以为此类君主确保“自己长时间的在本国安全的生活下去,能够保卫自己不受外敌的侵害,而且他本国的公民也从没有阴谋反对他们”的关键是“妥善地使用残暴手段”——“为了自己安全的必要,可以偶尔使用残暴手段,除非它能为臣民谋利益,其后决不再使用。” 对于“市民的君主国”——一个平民的市民,由于“一种幸运的机灵”获得本土其他市民的赞助而成为君主的情况,马基雅维利认为这种君主的出现是由于某个城市里找到了两个相互对立的党派(贵族赞助的党与人民赞助的党),若是由贵族的赞助而成为君主的话,须时刻提防贵族,若是由人民的赞助而成为君主的话,君主应尽可能同人民保持友好关系。当然,对于民众,君主要出于主动地位,能够指挥民众,身处逆境而不沮丧,不忽视其他的准备,并且以其精神意志与制度措施激励全体人民,使他的市民在无论哪一个时期对于国家和他个人都有所需求,他们就会永远对他效忠了。对于“教会的君主国”,马基雅维利认为:“这种国家是依靠宗教上的古老的制度维持的,这种制度是十分强有力的,而且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它们使它们的君主当权,而不问他们是怎样行事和生活的。” 马基雅维里虽然说“这样的国家显然是由上帝所树立与维护的”,但他同时也认为“我们希望,如果先前的一些教皇已经依靠坚甲利兵使教宗的职位强大起来了,那么当今教皇将依靠善行和无限的其他美德使它更加强大,并且更加获得人们的崇敬。”

2 军队与君主

马基雅维里本人非常重视军事,在上述对有关君主国的分析中,马基雅维里一直强调君主的统治要建立在

稳固的基础上。他认为一切国家,无论是新的国家、旧的国家或者混合国,其主要的基础乃是良好的法律和良好的军队,因为如果没有良好的军队,那里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同时如果那里有良好的军队,那里就一定会有良好的法律,则军队问题作为一国的统治基础最为重要。马基雅维里完全不相信雇佣军和援军,认为“任何一个君主国如果没有自己的军队(所谓自己的军队就是由臣民、市民或者你的属民组成的军队),它是不稳固的。反之,一个君主国在不利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实力带着信心防卫自己,它就不得不完全依靠侥幸了。明智的人们常常提出这样的意见和论断——世界上最弱和最不牢固的东西,莫过于不以自己的力量为基础的权力的声誉了。”

由于军队对于君主如此之重要,马基雅维里认为“君主除了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外,不应有其他的目标、其他的思想,也不应该把其他事情作为自己的专业,因为这是进行统帅的人应有的唯一的专业”,并认为“亡国的头一个原因就是忽视这种专业,而且你赢得一个国家的原因,就是因为你精通这门专业。” 因此,君主应该永远不要让自己的思想离开军事训练问题,不仅要采取行动,更要经常思考还应该阅读历史。而且,马基雅维里认为“这样一类的方法,贤明的君主必须遵守;而且在和平时期绝不能够无所事事,相反,应该努力利用这些时间,以便在命运逆转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反击的准备。”

3 统治之术

这部分约占全书的一半,是马基雅维里重点论述的内容。在这部分的开头,马基雅维利就讲:“我的目的是写一些东西,即对于那些通晓它的人是有用的东西,我觉得最好论述一下事物在实际上的真实情况,而不是论述事物的想象方面。” 马基雅维里在这部分的论述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现实主义精神,尤其是这部分论述很大程度上讲的是现实中政治家的作为,这种政治与道德的分野,或者政治家的道德与平民的道德的区别非常明显。马基雅维里讲,“一个君主如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不良好的事情,必须并且知道视情况的需要与否使用这一手或者不使用这一手。”,又讲“君主必须有足够的明智远见,知道怎样避免那些使自己亡国的恶行,并且如果可能的话,还要保留那些不会使自己亡国的恶行,但是如果不能够的话,他可以毫不踌躇地听之任之。”

马基雅维里的理想君主不重虚名,他认为为了防止在财力拮据之时,面临加重人民负担和背负吝啬恶名的两难选择时,从一开始就不应该介意吝啬之名,要节约开销,使自己收入丰盈,能建功立业而不加重人民的负担,自然获得慷慨之名。而在君主应该给臣民留下仁慈还是残酷之名上,他讲“在所有的君主中,新的君主由于新的国家充满着危险,要避免残酷之名是不可能的”,而且马基雅维里认为“人们爱戴君主,是基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感到畏惧则是基于君主的意志,因此一位明智的君主应当立足在自己的意志之上,而不是立足在他人的意志之上。他只是必须努力避免招仇惹恨。” 在信用问题上,政治经验丰富的马基雅维里讲的很直接,“那些曾经建立丰功伟绩的君主们却不重视守信,而是懂得怎样运用诡计,使人们晕头转向,并且终于把那些一贯守信的人们征服了”,而且“君主必须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好人,……

千万不要从自己的口中溜出一言半语不是洋溢着上述五种美德的话”,当然马基雅维利这些论述都是基于“这个世界尽是被外表和事物的结果所吸引的群氓”这个假设,可以看出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里对民众的政治智慧不抱信心。在避免受到蔑视与憎恨的方法上,马基雅维利指出“当大多数人的财产和体面都没有受到侵犯的时候,君主只需要同很少数人的野心进行斗争”,而且“君主应该支持人们对他抱有这样一种见解:谁都不要指望欺骗他或者瞒过他。” 而君主为了受人尊敬应当一开始,就从容不迫的行事,并毫不害怕遭到任何阻碍,而且君主必须依靠他的行动去赢得伟大人物与才智非凡的声誉。若想通过公开表态获得尊重,君主要声明毫无保留地赞助某方面而反对另一方的话,而不是保持中立,要谨慎的趋利避害。在与臣民的关系处理上,君主必须表明自己是一个热爱才能的人,引用有才艺的人们,对各个行业中杰出的人物给予荣誉,还要重视社会集团,在保护至尊地位威严的情况下,君主自己要做出谦虚有礼和宽厚博济的范例。在遴选大臣上,马基雅维利提出了一条“历试不爽的方法”,即“如果你察觉该大臣想着自己甚于想及你,并且在他的一切行动中追求他自己的利益,那么这样一个人就绝不是一个好的大臣。” ,要求大臣绝对的忠贞不渝、尽职尽责。在另一个重要问题——纳谏上,马基雅维利首先指出了这个问题的两难性:“因为一个人要防止人们阿谀谄媚,除非人们知道对你讲真话不会得罪你,此外没有别的办法;但是,当大家能够对你讲真话的时候,对你的尊敬就减少了。” 马基雅维利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在他的国家里选拔一些有识之士,单独让他们享有对他讲真话的自由权,但只是就他所询问的事情,而不是任何事情。但是它对于一切事情都必须询问他们,并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按照自己的看法做出决定。对于这些忠告和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他的为人要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谁愈敢言,谁就愈受欢迎。除了这些人之外,他应该不再聆听别人的话;他推行已经决定的事情,并且对于自己的决定坚决不改变。” 在具体征求意见的时机上,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该常常征求意见,但是应该在他自己愿意的时候,而不是在他人愿意的时候;另一方面,对于他不征询意见的任何事情,他应该使每一个人都没有提意见的勇气。总之,一切良好的忠言,无论来自任何人,必须产生于君主的贤明,而不是君主的贤明产生于良好的忠言。此后的几章则是联系现实奉劝意大利的领导人们,要勇于把握命运。马基雅维利讲,“正确的是:命运是我们半个行动的主宰,但是它留下其余一半或者几乎一半归我们支配。……当我们的力量没有做好准备抵抗命运的时候,命运就显出它的威力。”“当命运正在变化之中而人们仍然顽强地坚持自己的方法时,如果人们同命运密切的协调,他们就成功了;而如果不协调,他们就不成功。”在最后,马基雅维里似乎颇有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者的风范,强调人的作用,人改变境遇的能力,而不是像一般意义的政治现实主义者,把行为体作为某种外在的系统、环境或规律的提线木偶,抹煞行为体与现实相互建构的一面。

三、《君主论》中的政治思想的概括

《君主论》给人最大的感觉,实际上更像是一篇给当权者看的讲为君之道的条陈,而不是一个政治学理论著作。因此,在谈及我个人对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的认识前,我想有必要先结合上边对君主论内容的概

括以及对写作背景和马基雅维利生平的介绍,简要概括一下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的政治思想,以方便在后文中对这种政治思想进行评论。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的政治思想可谓驳杂,虽然第一位明确把政治逐出道德殿堂的人是做出上帝之城与人间之国的区分的奥古斯丁,但马基雅维利通过对政治世界的实际状态以及君主应该采取的行为的描述而不是系统的理论,在自己的政治学中清除了道德的因素而被认为是近代政治科学的开创者。施特劳斯也说,“马基雅维利是独树一帜的政治家,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堂而皇之的为权术辩护的人。” 这些论述都是在讲马基雅维里在政治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马基雅维里思想中权力与道德的分离。

我认为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是由他对人性的认识和对权力的认识两点出发阐发的。马基雅维利对人性的理解,虽然可以归到一个不严密的范畴——“性恶论”里,但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的论述——“关于人类,一般地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的、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灾难,追逐利益的” ,与其说是恶,不如说是自私,是一种对人性的缺陷的承认与包容。马基雅维利事实上在《君主论》中没有对人性的缺陷作价值判断,这种“没有”不仅是不提出任何改造人性或限制人性以改善政治的主张,更重要的是不把现实政治的挫折归因于某种人性。马基雅维利只是客观的描述人性,将人性作为政治中的一个外生的变量来考虑。

如果说,马基雅维利是在冷漠的看待人性,马基雅维利真正在乎的实际上是权力。马基雅维利的“权力观”,可以说也是脱离价值判断的,马基雅维利对“人性”的认识是以自私为核心,但却没有像霍布斯、格劳修斯、洛克等人那样提出各种“自然状态”的假说,他不去讲权力的所有者获取权力的合法性,而是描述权力的所有者夺取、保持、丧失权力的过程。马基雅维利不去讲,权力的目的是为实现任何一个非政治的或者是普世意义上的善的目标,而是去分类详细论述一个问题:君主国的君主依靠什么来控制国家,实际上是在讲权力的主体——君主国的君主如何把握权力,而至于这个权力应该怎么用,马基雅维利的意思实际上是“怎么利于君主权力的延续就怎么用”,权力的使用是为了未来的权力,马基雅维利始终将权力的讨论封闭在以权力为核心的政治框架中,从而导致权力的道德中立性。因此,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的基础是:在政治系统中的人性的中立性与权力的中立性,人性作为一个外生的因素介入权力主体以权力的取得、维持为目的的对权力的考虑中。人性的自私在政治中体现为对权力的排他性的占有欲,争夺权力的冲突难以避免,而在这种冲突中,权力的获得和维持是否成功是评价人物与行为的最有效标准。

由于这个基础的存在,马基雅维利此后的对权力的探讨,实际上是技术性的探讨,即以权力本身为目的,不对权力进行反思的探讨。这种探讨的结果就是提出了一系列政治生活中的行事原则,或曰权术法则。这些原则的共同点是以权力的取得、维持为目的,而不是以某种道德目标的实现为目的。马基雅维利的权术有两个特征,首先是马基雅维利是在强调实力尤其是军事实力的基础上谈权术,他讲君主的专业是军事统帅,要以争取军事胜利为目标,而不是玩弄同盟与均势。权术仅仅是补充实力的不足,或更好的发挥实力

的效用。另一个特征是,马基雅维利的权术中,确有不择手段的内涵,但也并非主张在任何时刻都要破坏传统的道德习俗约束,讲权术的作用不是要漠视道德、宗教、习俗的作用,而只是表述清楚这些非物质的社会存在对权力的作用,在权术上的功用。马基雅维利的权术讨论始终围绕着现实的权力,这也就是读《君主论》稍有一点惊世骇俗之感,却丝毫没有愤世嫉俗之感的原因所在。

马基雅维利在书中,对权力斗争的方法有如下的论述:“世界上有两种斗争方法,一种方法是运用法律,另一种方法是运用武力。第一种方法是属于人类特有的,而第二种方法则是属于野兽的。但是,因为前者常常有所不足,所以必须诉诸后者。因此,君主必须懂得怎样善于使用野兽和人类所特有的斗争方法。……君主必须知道,怎样运用人性和兽性,而且也必须知道,如果只具有一种性质而缺乏另一种性质,不论哪一种性质都是不经用的”,至于使用兽性的办法,则又有狐狸与狮子之分,狮子不能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这个狮狐之分,讲的实际上是暴力要谨慎的使用,不应该为约定或遵守信义所束缚强行出兵,时刻谨记暴力的使用是为了自身权力的取得和维持。

在具体的讲,马基雅维利的权术法则主要有以下几条:其一,争取做到受人尊敬而不为人蔑视,为了这一目标,君主需要注重实力,尤其是要建立自己手中的军队(如国民军),此外要重实力不重虚名,依靠个人的能力而不依赖侥幸和他人支持,要富于远见,居安思危,见微知著,善于伪装,防止谄媚,把握命运。如果用一句《孙子兵法》里的话来说,就是要争取“制人而不制于人”,以实力为后盾争取主动控制局势,让其他政治行为体的力量和行为服务于自身权力的维持与增值。其二,被人畏惧而不为人憎恨,为了做到这一点,君主要明白自己与其他政治力量的关系,尽量谨慎有节制的使用残暴手段,少染织人民的财产和妻女。曾有人对我讲过,最让属下感到畏惧的是领导者的为人。马基雅维勒要求领导者要谨慎为人,尽量不为人憎恨,即做事情不要太过分,要注意到是否于人于己留有足够回旋余地,要被人畏惧,即让其他人感觉到领导者的能力,所谓“不怒自威”大概也有相通之意。

整体上看,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始终围绕权力尤其是权力的维持和取得,其政治思想有两个突出特点:其一是层次复杂,虽然整体上围绕权力展开,但具体的论述中,既有针对君主如何使用既有权力的权术层次,也有有关君主权力的基础、权力来源的探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两个基础:人性的中立性和权力的中立性。这是马基雅维利思想最可贵的一点——思想接近于现实政治生活,而不是在某些理念中、某些固定价值取向的价值框架中作概念、判断、逻辑的循环。其二是内容中庸,马基雅维里的中庸,在于其思想不忽视任何在那个时代可能影响权力的因素,虽然其思想中确实是权力取向,且重视军事实力,但不忽略其他因素,如道德、宗教等,没有陷入一种常见的“综合国力崇拜论”或“军事实力决定论”。马基雅维利讲不守信也好,讲欺诈也好,讲群氓也罢,都是为了权力的取得或维持。他的思想中的中庸,体现在他做了一个很好的区分,为了实现权力的取得或维持这个目的,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权术

手段,但这些手段的使用都有限制且本身不会成为目的。虽然这点写起来很容易,但在政治实践中,却极容易被忽略。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中,这一点始终很清晰,让我非常佩服。当然,在马基雅维里的书中,这些权力的取得或维持、增值,都是为了意大利的统一,但我认为这个国家统一的政目的,相当程度上也是价值中立的,谈不上严格的善恶,因此这个目标并不改变对权力、人性的价值判断,只是在以权力为核心的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体系加了一个政策导出的方向而已。

四、对《君主论》中的政治思想的个人评论

这部分,我主要想讲一些自己的想法,可能逻辑上不够连贯清晰,还请老师见谅。马基雅维利在政治思想史上是个特殊的人物,与绝大多数思想家与政治现实保持一定距离的态度不同,他是先参与政治实践,后著书立说,其作品《君主论》说出了一位久在政治角斗场中摸爬滚打的老角斗士的心声。《君主论》中的政治思想,是纯粹的权力政治,全书围绕权力,而其他因素都被权力赋予一种意义,这种意义实际上也就是在权力斗争中的功能,道德本身也被权力功能化,作为一种争取民意、树立权威的工具。

在《君主论》中,权力的合法性在君主手中不是问题,但在贵族、民众心中,权力需要外部的合法性。虽然自私的人性对于君主和民众都一样,可对权力的理解、对政治的理解却是君主和普通臣民的最大区别。而这种理解,在《君主论》中就是那种“能力”,原书中的相关注释将其解释为:“通常指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力量,包括才能智慧,只是在极少数场合特指美德善行。” 而这种能力在每个人身上是不同的,政治或者说权力在《君主论》里实质是少部分人的专业。从这一点看,马基雅维利并不主张人人政治权力平等,也不认为大家都有一定政治权力值得追求。马基雅维利不相信“群氓”政治可以很好的使用维护权力,而是相信权力要与君主结合。但马基雅维利的君主似乎过于理想化,或者说过于权谋化,马基雅维里理论中君主如此重要,我认为与马基雅维利将权力集中于君主的倾向有关系,在以权力为唯一关注对象的政治思考中,君主的功能实际上只是一个权力的承担者,权术或者其他有关政治的认识最多让君主更好的承担权力或扩大权力。可以说,政治中的权力既然不与非政治的事物相关,则权力的来源和归宿都只能是权力,权力的本质是什么似乎在马基雅维利这里不是问题。

马基雅维利的国家观也是很模糊的,马基雅维利虽然想建立一个权力—国家—君主三者之间的关系,但似乎《君主论》中君主权力的来源并非是国家的权力或国家权力的授权,而是自身争取权力的能力。实际上,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经常看上去像是一个放大化的君主,或者说是君主与“群氓”之间的中介,作用和地位并不高。这也与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主要讲的是君主国有关,因为君主国里君主是最重要的,则对于分析君主国中的权力似乎只言君主的权术则足以,君主国对于君主而言只是舞台或者工具而已,问题的关键是权力的集中,权力的取得、转移与君主作为的关系。

马基雅维里的思想中缺乏这样一个权力产生的过程:即由于人性的普遍缺陷,人群需要建立一个公共权力的过程。也可以说这种过程的缺失,体现为缺乏一个权力之外的权力来源解释,缺乏“自然状态”、“契

约”这样的源发性的假设去限制权力。此外,虽然马基雅维里将政治与道德分离,似乎将非政治的价值判断彻底从政治研究中扫除,但这种非政治的价值判断始终对政治权力的主体——人有所影响。更关键的是,将这种非政治的道德判断本身赋予政治斗争尤其是权力斗争中的功能性解释,是否符合现实主义的精神——关注于现实的政治生活而不是某种精巧的理论模型。现实主义在更接近于现实的同时,本身却蕴含着原教旨化,远离现实的危机。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里给我们划定了一个政治学研究的界限,但这个界限的合理性是成问题的。政治是人的行为,人并不等同于一种权力运算的机器,马基雅维里在使政治研究摆脱了一些先验的价值、目的的同时,也为政治研究划定了一个难以说明的先验界限,一个单纯的“权力”真的是最好的思考起点么,这是读完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后我脑海中一直难以肯定的一点。

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

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訾非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 周旭 (安徽农业大学教务处,合肥,230036) 中国心理学家网整理: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5033523.html,/ [摘要] 目的:检验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FMPS)信效度。方法:共有1280名大学本科生作为被试填写了FMPS问卷,其1000名被试的数据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另外280名被试的数据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部分被试被要求填写测量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困扰的问卷,作为效标效度检验。结果:中文版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由五个维度组成。各维度的项目载荷在.45~.78之间。五个因素(担心错误、条理性、父母期望、个人标准和行动的疑虑)可以解释总方差的53.7%。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64~.81,重测信度为.63~.82。中文FMPS与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困扰也有显著的相关,其中“担心错误”和“行动的疑虑”与各种心理困扰的相关系数在.30~.70之间。结论:中文FMPS的维度结构与其英文原问卷相似,且具有令人满意的信效度,适合在中国文化环境下使用。 关键词完美主义, 信度,效度,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FMPS) The Chinese Frost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 An Examination of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ZI Fei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ZHOU Xu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Affairs,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Abstract] Object: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Chinese version of Frost’s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 (FMPS). Methods:One thousand two hundred eighty Chines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and responded to the FMPS and instruments measuring psychological distresses such as anxiety, depression, and obsession-compulsion. Both 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FMP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MPS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es were analyzed as an investigation for criterion validity. Results: Factor analyses extracted five of the original six factors of FMPS. PC does not emerge as a dimension. The five subscales are shown to have satisfactory internal consistencies with Cronbach’s alpha between .64 and .81 and 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63~.82.Chinese FMPS is associated with anxiety, depression, and obsession-compulsion. Particularly, CM and DA are correlated with these psychological distresses with coefficients between .30 and .70. Conclusion: Chinese FMPS is valid and reliable for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perfectionism, reliability, validity, Frost’s Multid 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 (FMPS)

多维完美主义问卷

多维完美主义问卷 (王君、戴晓阳编制) 性别: 年龄: 职业: 受教育程度: 指导语:这是一份测量完美主义的问卷,请逐条仔细阅读,并在问题后 最符合你的观点的等级上面打“√”。回答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因此 尽量不要在“③无看法”画“√”,也不要花过多的时间思考。 1 =很不同意 ②=基本不同意 ③=无看法 ④=基本同意 ⑤=很同意 1.我觉得身边的人都对我有极高的期望。 ① ② ③ ④ ⑤ 2.我期望周围每个人都对我有好评。 ① ② ③ ④ ⑤ 3.我时常因为担心实现不了理想目标而心烦意乱。 ① ② ③ ④ ⑤ 4.我非常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 ① ② ③ ④ ⑤ 5.就算一件事已经结束很久了,我还是会对其中不满意 的地方耿耿于怀。 ① ② ③ ④ ⑤ 6.目标一旦设定,就必须要达到,不能退而求其次。 ① ② ③ ④ ⑤ 7.总是达不到理想的标准,我时常感到无助。 ① ② ③ ④ ⑤ 8.我需要对正在做的事情有十足的控制感。 ① ② ③ ④ ⑤ 9.我越来越怀疑自己追求理想的能力。 ①

② ③ ④ ⑤ 10.不能达到完美目标的人是没有能力的。 ① ② ③ ④ ⑤ 11.由于一件事情没有做好,我对其他的事情也失去兴趣。 ① ② ③ ④ ⑤ 12.周围人时常会因为我学习或工作中出现的一点小失误, 而对我全盘否定。 ① ② ③ ④ ⑤ 13.有时因为担心出错,而迟迟不能开始工作。 ① ② ③ ④ ⑤ 14.我对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很看重。 ① ② ③ ④ ⑤ 15.我越来越怀疑自己追求理想的能力。 ① ② ③ ④ ⑤ 16.就算事情已经做得近乎完美了,还是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① ② ③ ④ ⑤ 17.我常常觉得自己令周围的人很失望。 ① ② ③ ④ ⑤ 18.一旦发现工作中有不满意的地方,我就会回到起点重新来过。① ② ③ ④ ⑤ 19.周围的人在各方面对我要求都很苛刻。 ① ② ③ ④ ⑤ 20.我经常反复地做同一件事情,直到感到满意为止。 ① ② ③ ④ ⑤ 21.我希望身边的人都能准确无误地完成各自的任务。 ① ② ③ ④ ⑤ 22.由于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我常常感到自己毫无价值。 ① ② ③ ④ ⑤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浅读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内容简介]: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马基雅维利的生平及其最有影响力最富有争议的著作《君主论》,并就此书中的一些观点和论述谈谈笔者的感想和认识, [关键词]:君主论共和制政治学 一、生平简介 马基雅维利(1496~1527),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1469 年5月3日生于佛罗伦萨没落贵族家庭,1494年参加反美第奇家族的起义。1498年起任佛罗伦萨共和国掌管军事外交的“十人委员会”秘书,负责起草政府文件和佛罗伦萨防务,并出使意大利各国和法、德等国。1513年美第奇家族复辟,遭逮捕和监禁。恢复自由后,长期隐居庄园,著书立说。1527年美第奇家族被逐后,回到佛罗伦萨,希冀重新得到任用,但新政权因其与美第奇家族有过交往,拒绝其要求,遂忧愤成疾,于1527年6月22日卒于佛罗伦萨。 马基雅维利是中世纪晚期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主张结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在其代表作《君主论》(1513)中认为共和政体是最好的国家形式,但又认为共和制度无力消除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局面,只有建立拥有无限权力的君主政体才能使臣民服从,抵御强敌入侵。他强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权术政治、残暴、狡诈、伪善、谎言和背信弃义等,只要有助于君主统治就都是正当的。这一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二、《君主论》概析 《君主论》本是马基雅维利毛遂自荐式的进谏之书,篇幅相较他的其他著作

不长,但却是对后世影响最大,最富有争议的一本书,希特勒,墨索里尼等独裁者都是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信仰者。 该书论述了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认 为君王在统治之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应效法狐狸与狮子,有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勇猛。被称为邪恶的圣经,是很多君主的床头或身上必带书。 《君主论》在打破了旧的、自欺式的政治家观点的同时,创立了新的政治学观点,他提出目的是至关重要的,而手段却是独立于道德规范之外,可以独立研究的技术性问题。它与目的并不构成任何道义上的联系。只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那些强暴狡诈,背信弃义的卑劣手段都是可取的。《君主论》虽然有讨好当时君主的意图,但也包含着他对当时建成统一强大的意大利的强烈愿望。“手无寸铁的先知总是被毁灭,反之,拥有武装的先知则获得成功”,马基雅维利坦言君主要拥有强大的军队,而“美德”必须为“功利”让位。 历史上对《君主论》的评价毁誉参半,争议巨大。英国著名哲学家,和平主义者伯特兰·罗素对马基雅维利的名著《君主论》给出的评价是强盗手册,但毫无疑问马基雅维利将政治从道德中拯救了出来,揭露了政治的原始本质,而不再是中世纪以来笼罩着神学面纱、背负着道德重枷、欲说还休的遮羞物。从古至今很多政治家,统治者都在自觉不自觉或多或少地践行着马基雅维利主义。意大利独裁者本尼托·墨索里尼,很想成为书中所描绘的新君主,还为新版的《君主论》写了序言;而第三帝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枕边的常备读物据说就是《君主论》;弗兰西斯科·佛朗哥,在二战期间,他利用西班牙参战的可能性,一边向希特勒

组织行为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能力指的是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它是对个体现在所能做的事情的一种评估。一个人的总体能力可以分为心理能力和体质能力两大类。 态度是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这种评述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反映了一个人对于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 学习的定义在经验的作用下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我们可以这样说,行为的变化表明了学习的发生,学习就是行为的改变。第一,学习包含着变化。第二,这种变化应该是相对持久的。第三,学习必须包含某种类型的经验。 知觉( perception)指的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组织和解释他们感觉印象的过程 社会学习理论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进行学习,还通过观察或聆听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而学习。这种认为可以通过观察和直接经验两种途径进行学习的观点 榜样对个体的影响包括四个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力复制过程4.强化过程。 行为塑造的方法有四种: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忽视 态度(attitude)是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这种评述可以是赞同的,也可以是反对的,它反映了一个人对于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态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认知、情感、行为。 什么因素会引起工作满意:工作本身、薪酬、晋升机会、主管、同事 人格:是个体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 人格的决定因素: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产物。 人格特质常见的特点包括害羞、进取、顺从、懒惰、雄心、忠诚以及畏缩等,当一个人在各种情境下都表现出这些特点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而成的集合体。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界定的、工作分配很明确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指定的联盟关系,它们是员工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而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群体五阶段模型: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执行阶段和解体阶段。 群体决策的优点群体提供了更全面、更完整的信息;增加观点的多样性;群体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 群体决策的缺点它们浪费了时间;可能会被少数人控制局面;群体决策受到责任不明的影响。 群体思维。:由于群体中从众压力的影响,严重抑制了那些不同寻常的、由少数派提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群体思维现象表现出多种症状:1.群体成员把任何与他们假设不一致的意见合理化。2.对于那些对群体的共同观点有怀疑的人,群体成员会对他们施加直接压力。3.那些持有怀疑态度或不同看法的人,往往通过保持沉默,甚至降低自己看法的重要性,来尽量避免与群体观点的不一致。4.存在一种无异议错觉。 管理者可以做些什么使群体思维降到最小程度呢?监控群体规模,管理者应该鼓励群体领导者扮演公正无偏的角色,要任命一名群体成员扮演吹毛求疵者角色,运用练习来激发人们对于各种备选方案的积极讨论。群体偏移:在讨论备选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放大自己最初的立场或观点。 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是20世纪初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进行的。只要无条件刺激物出现,这种反应就会发生,因此,这种反应称为无条件反应。从根本上说,条件反射的学习指的是,建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当有吸引力的刺激物与中性刺激物多次相互匹配时,中性刺激物就会变成条件刺激物,因而拥有无条件刺激物的性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行为是其结果的函数。通过学习,个体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而逃避他们不想要的东西。操作性行为指的是主动的或习得的行为,而不是反射性或先天的行为。该行为结果是否得到强化影响着这一行为重复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强化可以巩固行为并增加其重复的可能性。

完美主义量表含有详细评分标准哦

完美主义量表含有详细评 分标准哦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本研究主要采用北京林业大学訾非(2006)修订的《中文版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做为测量工具。訾非的完美主义量表以中国内地大学本科生为样本,在前人重复修订的基础上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修订以后的中文版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共有五个维度:担心错误(6、9、10、15、16、18)、条理性(2、4、5、20、22、24)、父母期望(1、7、14、19、27)、个人标准(3、8、12、13、17、23)和行动的疑虑(11、21、25、26), 5个因子、27个项目组成,采用5点评分,把“不同意”至“同意”,记为1 一5分。本量表全部是正向计分题,总分及各维度分为条R分之和,得分越高,表明完美主义越高。前4个因子被归为积极完美主义的维度,最后一个因子被归为消极完美主义的维度。5个维度都有满意的内部一致性信,中文版Frost完美主义量表的结构模型是稳定和可靠的,具有令人满意的信效度,其中各维度之间的CronbaclTs a系数分别为担心错误、条理性(0. ;775)、父母期望、个人标准、行动的疑虑。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 题目不 同 意有 点 不 同 意 不 能 确 定 有 点 同 意 同 意 1我的父母曾给我定下很高的标准 1 2 3 4 5 2做事有条理有系统对我是十分重要的 1 2 3 4 5 3如果我不给自己定下最高的标准,我很可能沦为次等的人 1 2 3 4 5 4 我是个整洁的人 1 2 3 4 5 5 我尽量做一个有条理的人 1 2 3 4 5

36 施虐型人格障碍

为什么呢?因我还是犹豫了一下的,其实把施虐型人格障碍归在这套课程里面,第五版的诊疗手册移除出去了,为什么移除出去?有很多理由,DSM为它已经被施虐型人包括在临床工作中,其中就有这个病本身的确诊的难度上,我们发现,格障碍和其他两类人格障碍症状上的高度重合,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版中还有它的时候,具体的症状描述说DSM咱们先从施虐型人格障碍,在一个人会做出以下特别的残第三版是这样描述的——在青年或者成年初期,起。就都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正符合以下这几种情况,忍或者蛮横的举动,也就是说,我们是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诊断标准,我要再强调一次,向的临床诊断标准了。在给一些过去用过的信息,帮助大家更具体的了解施虐型人格障碍是什么样子的。 诉他们会为了感觉自己在别人之上、比别人更加优越而对他人拳打脚踢,第一:诸暴力。这里要指明一点,施虐型人格障碍的暴力,和抢夺、以及其他的暴力侵犯不同;抢夺是为了抢占物资、抢别人的金钱、或者物品,所以才去打人,并不为是为了打而打。他会为了感觉自己很优越,但是对施虐型人格障碍的人来说,了感觉自己的力量感,而打别人、用暴力对待别人。 他们会当场羞辱人,他们会说脏话,语言暴力非常频繁。第二: 他们他们会用尽各种方法将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当作自己发泄的对象。第三:会非常惯性的让别人忍耐、压迫别人的自由意志,并且以此为乐。 他们对于在自己掌控之下的人,比如说孩子、学生、囚犯、病人、下属,第四:等等,非常严苛。 他们会给自己的关系对象、或者他人,造成心理上、或身体上的痛苦,并第五:且以此为乐;他们也会虐待小动物。 他们会用说谎、或者否定别人的方式,造成对他人的身心伤害,给他们造第六:成痛苦。. 他们会威胁对方,叫对方做事情,却同时限制对方,让人没有办法把这件第七:事情做了;也就是说,他在创造一个根本无法穿越,根本无法突破这种困境,以此来折磨他人。 有这一点特别让我想起,第八:他们会有条件的约束他们身边的亲密关系对象。一部电视剧叫《别跟陌生人说话》,剧情是男主人公限制自己的配偶,如果没有自己陪伴的话,不许离开家门,不许出去,不许独自参与人际交往,等等。 他们对血腥的、暴力伤害的武器,格斗、拷问等等,有着浓厚的兴趣。第九:型施虐型人格障碍,指的II以上就是I型施虐型人格障碍的具体的症状,还有型的暴力行为的施加对象,不单单是特定的人II是他们依然会有暴力行为,但而是非常广泛地对所有人采取暴力手段,而且也不单单是一个单纯的性兴奋,物,II只要是在这个情况下,都归为型施虐型人格障碍。 是因为这个施虐型人格障碍在第三版之后被移除出诊疗手册,一个很大的原因,比如说疾病在临床的诊断过程中,常常发现和其他的人格障碍或心理疾病共存。没有共情没有能力体验到他人的情绪,完全没有办法、我们前面讲到的精神病,能力的自恋人格障碍,就是非常常见的和施虐型人格障碍共生的一种。 所以这节课我们会在讲施虐型人格障碍因为我们前面已经讲过自恋人格障碍了,的时候,讲一讲和它共存的另外一个病,这个病其实没有一个准确的心理名称,在英文里面叫但是它却是一个广为被讨论的话题,心理学界不把它看成一种病,做马基雅维利主义。

积极完美主义问卷的编制_訾非

积极完美主义问卷的编制 訾非1,2 (1.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系,北京100083;2.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 【摘要】 目的:编制一份积极完美主义问卷。方法:在理论分析和访谈基础上,收集描述完美主义者的积极心理特征 的项目,编制初步问卷并构想维度。通过对407名大学生施测初步问卷并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问卷的维度和项目。对另外309名大学生施测定稿问卷和效标问卷,对问卷信度、效度进行检验。结果:积极完美主义问卷由积极的自我期望、积极的条理性和积极的自我评价三维度构成,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s α)分别为 0.87、0.76和0.79,间隔两周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9、0.84和0.81,三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50.2%。验证性因素分析结 果表明三因子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指数(χ2/df =1.71,GFI =0.89,CFI =0.92,IFI =0.92,RMSEA=0.048)。问卷总分与焦虑、抑郁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本研究编制的积极完美主义问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关键词】 心理测评;完美主义;积极完美主义问卷;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11(2009)04-0424-03 Development of Positive Perfectionism Questionnaire ZI Fei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develop a questionnaire which measures positive perfectionism.Methods :Initial items of the questionnaire were compiled according to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interviews.407college students were recruited to respond to the items.The explorative factor analysis was used to decide the final items and dimensions.Another 309college students were recruited to respond to the decided questionniares and several criterion questionnaires.Results :The positive perfectionism questionnaire consisted of three dimensions:Positive Self-Expectations(PSEX),Positive Organization (POR),and Positive Self-Evaluations (PSEV).Internal consistency (Cronbach ’s α)of the three dimensions were 0.87、0.76and 0.79.The two-week test-retest reliabilities were 0.79、0.84and 0.81.The cumulative explanation of the variance was 50.2%.A confirmative facto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three-dimension model was proper (χ2/df =1.71,GFI =0.89,CFI =0.92,IFI =0.92,RMSEA=0.048).The Positve Perfectionism Questionnaire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anxiety and depression.Conclusion :The positive perfectionism questionnaire has satisfactory 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 P sychometrics ;P erfectionism ;Positive perfectionism questionnaire ;R eliability ;V alidity 【基金项目】 本研究得到北京大学博士后基金项目支持 Frost 多维完美主义心理量表(FMPS)[1,2]是最为 常用的完美主义测量工具。在FMPS 中,Frost 等人将完美主义定义为六个维度,即,担心错误(CM)、个人标准(PS)、父母期望(PE)、父母批评(PC)、行动的疑虑(D)和条理性(O)。Slaney 等人编制的几乎完美量表 (APS)则把完美主义归纳为四方面[3,4]:①追求很高的 个人标准,并经常表现为对秩序感、整洁和条理性的高度追求;②因追求完美而导致的焦虑情绪;③人际问题,主要是因担心别人负面评价而致的消极情绪; ④拖延。一些研究发现,完美主义有消极(非适应性) 和积极(适应性)两面 [5-7] ,消极完美主义表现为担心 错误、过分追求细节,害怕失败,犹豫不决,拖延、过分强调计划性、担心别人负面评价;而积极的完美主义表现为追求卓越,期望成功,有积极的自我评价,做事有条理,行动果断[6,8]。 Slade 等人提出了完美主义的双重过程(dual process )理论,认为消极、积极完美主义分别缘自消 极动机(以回避为特征)和积极动机(以趋进为特征)[9],积极和消极完美主义是两个有一定独立性的心理过程,不是同一心理过程非此即彼的两个极端。Terry- Short 等人设计了积极-消极完美主义问卷(PANPS)[6]。 他们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在PANPS 问卷的“积极”维度上得分低,而在“消极”维度上得分高;进食障碍患者在“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上得分都高;成功的职业运动员则在积极维度上得分高,在消极维度上得分低[6]。Haase 和Prapavessis 的一项研究表明[10],PANPS 的“积极”和“消极”完美主义之间只有极微弱的相关性,此结果支持了“积极”和“消极”完美主义相互独立的假设。 笔者曾编制了一份“消极完美主义问卷”[7,11]。本研究旨在编制一份“积极完美主义问卷”,用于测量个体积极地追求完美时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表现。 ·424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Vol.17No.42009 DOI:10.16128/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15033523.html,ki.1005-3611.2009.04.022

西方文化史

第一章《西方文化的起源》 1.(填空)从公元前3000年代后半期至公元前12世纪,在这一地区出现了欧洲最早的(奴隶制文明),并创造出了(辉煌的青铜文化),人们称之为(爱琴文化)。由于这一区域文化的中心先后出现在(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因此又把它称为(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2.(填空)公元前2世纪中叶,为了满足讲希腊语的犹太人的需要,旧约被翻译成希腊文,即(《七十子希腊译本》) 3.(简答,应该不考)简述希伯来人的宗教-伦理思想: 希伯来人的伦理道德是与其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的。希伯来人认为他们是与上帝立约的民族,是上帝的“选民”,因而是一个特殊的民族,负有上帝赋予他们的责任-成为人类正义行为的典范。他们认为,要履行与上帝的圣约和遵守戒律,就得正直、公正、仁慈、博爱,每个人都必须在道德上不断地自我完善。 第二章《西方古典文化的繁荣》 1.(名解,应该考)《荷马史诗》:公元前8世纪的盲诗人荷马,把黑暗时代弹唱诗人的民歌、民谣和短诗等口头流传的诗歌整理编纂成《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即著名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以迈锡尼时代晚期的特洛伊战争为题材,反映了公元前11-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状况,是研究希腊“黑暗时代”的珍贵史料,也是欧洲最早的文学著作,成为欧洲文学的渊源,在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2.(填空)古代希腊有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3.(填空)埃斯库罗斯的作品:(《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瑞斯忒斯三部曲》)等七部 4.(填空)古代希腊的建筑艺术表现在他们的庙宇和公共建筑物上。大量采用(柱廊)是这些建筑物的一大特点。主要根据柱廊的柱子不同形式,古希腊建筑可分成(多利亚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三种形式。 5.(论述,应该不考)试论罗马法:古代罗马人制定了比较健全和完整的法律,法学理论也非常发达。罗马早在王政时代就有了习惯法,它是随着罗马政权的形成而产生的。到共和国建立之后,由于掌握司法权的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以此欺压平民,引起了平民的反对和抗争,结果迫使元老院成立了十人立法委员会,于公元前449年起草颁布了《十二表法》,在这之后,在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推动下,罗马又制定了一系列成文法律。古代罗马法的这些成果,后来对近现代世界各国的立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填空)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古代罗马人在借鉴(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拼音字母-(拉丁字母) 7.(填空)(阿庇安)著有(《罗马史》),它是西方史学中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历史著作。 8.(填空)313年,君士坦丁皇帝颁布(“米兰赦令”),给予基督教徒以信仰自由,基督教从此取得合法地位。 9.(名解,应该考)《上帝之城》:公元410年,西哥特人劫掠了罗马城,人们对此惊恐万状,并把灾难归咎于基督教。在这种条件下,奥古斯丁写了《上帝之城》一书,对罗马帝国的衰亡作了解答。他从原罪说和预定论出发,认为自人类始祖背叛上帝以来,就出现了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两个国度,上帝之城是基督徒的理想国度,并且是永存的,而世俗之城(罗马)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微不足道的,它与基督教没有关系,也不影响基督教的伟大。 第三章《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 1.(填空)圣徒比德的(《英吉利教会史》)影响深远,他因此被誉为(英国史学之父),比德在该书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采用了新的历史纪年方法),即(以耶稣诞生之年为基准)的(“我主纪年”)计时方法。 2.(填空)法兰克国王的加洛林王朝在查理曼统治时期,不仅通过军事扩张建立起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而且在文化上也出现了教育与学术文化的复兴,西方学者称之为(“加洛林文化复兴”)。 3.(填空)东部教会以正统自居,斥责西部教会的信条与习惯为异端,1054年,双方矛盾激化,基督教东、西两派最终决裂,东部自称正统,被称为[东正教(希腊正教)],西部基督教则被称为[“罗马公教”(天主教)],这是基督教第一次分裂。 4.(填空)公元529年,隐修士(本尼狄克)在意大利的迦西诺山建立了一所著名的修道院,该修道院所制定的院规即“圣本尼狄克院规”,共有(72条规定)。 5.(名解,应该考)克吕尼运动:法兰西的阿奎丹公爵“虔诚者”威廉于910年在克吕尼建立了一所修道院,请神学家伯尔诺任院长。这所修道院强调修士严格遵守“圣本尼狄克院规”,重视禁欲和宗教活动,反对教会内部神职买卖和神职人员结婚等腐败现象,要求教会摆脱世俗政权的控制。克吕尼修道院的建立和主张,在西欧引起了很大反响,得到许多修道院的支持与仿效,结果在西欧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改革教会的“克吕尼运动”。这一运动有利于教会与教皇权威的提高,使修道院获得“自由”,成为封建制度中的一种自治团体。然而,该运动并未能把教会从腐化中拯救出来。 6.(填空)天主教的教阶制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神职),二是(神品)。 7.(填空)1140年,意大利波伦纳大学一个叫做格拉提安的修士把他搜集到的约4000篇教会法规编纂成(《格拉提安教令集》)。

最新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整理

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 一、90 项症状清单( SCL-90) 二、儿少心理健康量表( MFS-CA) 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 四、长处和困难问卷( SDQ) 五、初中学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心理特征问卷 六、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 七、匹兹堡睡眼质量指数( PSQI) 一、生活事件量表( LES) 二、中学生生活应激评定量表 三、中学生应激量表(SSMSS) 四、大学生恋爱心理压力源量表 五、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问卷( WFCS) 六、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七,应付方式问卷(CSQ) 八、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九、青少年杜会支持量表十、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十一、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人员枯竭量表十二、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PIUS) 十三、青少年上网成定自评量表十四、中学生网络成有诊断量表 十五、IT 企业员工工作成瘾问卷十六、自杀态度问卷(SAQ) 十七、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 PCL) 一、老年精神评定量表( PAS)

二、抑郁自评量表(SDS) 三、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 四、贝克抑郁自评量表( BDI) 五、抑郁体验问卷(DEQ) 六、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 七、焦虑自评量表(SAS) 八、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 九、大学生强迫症状问卷 一、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 n -CV) 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 三、安全感量表(SQ) 四、修订版成人依恋量表(AAS) 五、分离体验量表第2 版( DES-n) 六、人际信任量表(ITS) 七、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 八、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 ASAS) 九、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量表十、UCLA 孤独量表 十一、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 一、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 QLSCA ) 二、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 三、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

马基雅维里主义量表

马基雅维里主义量表(马氏量表IV) 下面有一些陈述,每一陈述代表一种观点,答案没有正确或错误之分,你可能不同意其中的某些观点,但同意另一些观点,我们感兴趣的是你对这些观点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 仔细阅读每一陈述,然后在每一陈述的前面标出你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不同数值有不同的含义:完全同意,请选+3 ; 部分同意,请选+2 ; 略微同意,请选+1 略微不同意,请选-1; 部分不同意,请选-2; 完全不同意,请选-3 第一印象往往最为恰当,阅读每一陈述,决定自己同意还是不同意以及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然后在该陈述前面标出相应的数值。对每一陈述都要发表你的见解。 1、决不要告诉任何人你做某事的真正原因,除非你另有目的。+3 +2 +1 -1 -2 -3 2、与人相处的最好方法是说出他们想知道的事。+3 +2 +1 -1 -2 -3 3、只有确信符合道德时才能采取行动。+3 +2 +1 -1 -2 -3 4、多数人基本上是好的和善良的。+3 +2 +1 -1 -2 -3 5、最安全的处世原则是假定所有人均有邪恶的一面,如有机会人们的邪恶就会暴露出来。 +3 +2 +1 -1 -2 -3 6、在任何情况下诚实均为上策。+3 +2 +1 -1 -2 -3 7、没有任何理由对别人撒谎。+3 +2 +1 -1 -2 -3 8、一般来说,没有压力人们是不会努力工作的。+3 +2 +1 -1 -2 -3 9、总而言之,地位卑微和诚实优于地位显赫和欺骗。+3 +2 +1 -1 -2 -3 10、当你求别人帮忙时,最好告之以真正的理由而不是编造更有说服力的理由。 +3 +2 +1 -1 -2 -3 11、世界上成功的人大多过着清白和道德的生活。+3 +2 +1 -1 -2 -3 12、完全信任别人等于自讨苦吃。+3 +2 +1 -1 -2 -3 13、犯人与一般人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由于愚蠢而被抓住。+3 +2 +1 -1 -2 -3 14、多数人是勇敢的。+3 +2 +1 -1 -2 -3 15、奉承大人物是明智的作法。+3 +2 +1 -1 -2 -3

大学生一般完美主义量表的编制

?心理测量与评估? 大学生一般完美主义量表的编制 杨宏飞① 张小燕② 赵燕①③ 【摘 要】目的:编制大学生一般完美主义量表。方法: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发展量表的初步理论结构,再用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理论结构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量表含追求高标准和在乎错两个因素,解释总变异的5116%;系数为01841和01835,分半信度为01852和01790,重测信度为01720和01781;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拟合指数χ2/df=31622,GF I=0192,AGF I=0191,NF I=0187,NNF I =0190,R M SE A=01069,CF I=0190,I F I=0190。追求高标准与S CL-90、S DS、S AS和S WLS等效标不相关,与SES的相关为01241(P<0101);在乎错误与SCL-90、S DS、S AS、SES和S WLS等效标相关系数分别为01299、01301、01302、-01354、-01218(均P<0101)。结论:该量表的信效度都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 【关键词】 完美主义;心理测量学研究;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2-0107-04 The D evelop m en t of College Studen t Genera l Perfecti on is m Sca le Y ANG Hong2Fei1,ZHANG Xiao2Yan2,Z HAO Y AN1,3 1 Depart m ent of Psychol ogical and Behavi oral Scienc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28 2 Depar ment of Educati on,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28 【Abstract】O bjecti ve:To devel op a general perfecti onis m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1M ethods:Exp l orat ory and confir mat ory fact or analytic app r oaches were used t o devel op and evaluate the intra2structure of the scale1Results:Ex2 p l orat ory p rinci p le fact or analysis of the ite m s indicated that the scale had t w o fact ors2striving f or high goals and m in2 ding m istakes,exp laining5116%of the t otal variance1I nternal consistenc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r onbach’sαcoef2 ficient were01841and01835,s p lit2half correlati on coefficients were01852and01790,test2retest correlati on coeffi2 cients were01720and01781res pectively f or the t w o fact ors1The confir mat ory fat 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it indexes forχ2/df=31622,GF I=0192,AGF I=0191,NF I=0189,NNF I=0190,R MSE A=01069,CF I=0190,I F I= 01901Striving for high goals had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 ons with SCL-90、S DS、S AS and S WLS,but with SES(r= 01241,P<0101)1M inding m istakes had significant correlati ons with SCL-90、S DS、S AS、SES and S WLS (01299,01301,01302,-01354,-01218,P<0101)1Conclusi on s:Psychometric p r opertie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cale achieved fr om good t o exellent levels of internal consistency,test2retest rliability and content,construct and criteria2related validity1 【Key words】 perfecti onis m;p sychometrics studies;scale;confir mat ory fact or analysis;college sudent 在心理健康领域,完美主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临床观察和实证研究都证明许多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等都有其完美主义的根源[1]。早期的完美主义测量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一个维度,主要测量对自我的过高要求[2,3],后来的研究者着眼于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的发展。He witt等(1989)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He witt Multi p le Perfecti onis m Scale, HMPS)[4]区分了3个维度:自我导向完美主义、他人导向完美主义和社会施加完美主义;Fr ost等 (1990)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r ost Multi p le Perfec2 ti onis m Scale,F MPS)[5],区分了6个维度:个人标准、怀疑行动、关注错误、整洁、父母期望和父母批评;Terry2Short等(1995)的积极和消极完美主义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erfecti onis m Scale, P NPS)[6]区分了2个维度:积极和消极完美主义; Slaney等(2001)的几乎完美主义量表(A l m ost Per2 fect Scale2Revised,APS2R)[7]区分了3个维度:理想与现实差距、次序、高标准;Presser(2002)的“适 ①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310028 ② 浙江大学教育系,杭州310028 ③ 南京晓庄学院教育科学院,南京211171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人、事、物的意义与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信念,包括了对正误、好坏、取舍的判断倾向。 控制点:用来表决个人感觉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 马基雅维利主义:又称作权术主义、源自16世纪意大利哲学家和政治家科罗.马基雅维利的作品表达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不顾道德观念约束的机会主义、权力操纵行为。 自控:反映了个人能够按照外部环境因素调整个人行为的能力。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一般性认识。 冒险性:是指个体趋近或者回避风险的强项性。 知觉:是个体对从环境刺激进行选择、组织、理解、反思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社会知觉:就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的知觉。 自利性偏差:在被告知成功是会欣然接受,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然而他们常常将失败归因于给予或者人物本身的“不可能性”所造成的外部环境因素。 基本归因偏差:人们在归因时往往忽视情境的影响,而高估个人因素如智力、能力、动机、态度或人格等的影响,哪怕别人的行为很明显受到了情境的左右。 情绪智力:是指感受和表现情绪、促进情绪思考、理解和分析情绪以及调节和任何他人情绪的能力。 自我效能感:是一根人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能力的

信心和期望,而并非一个人真实的能力,只是一个人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自我评定。 胜任力:是指能够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他可以是冬季、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一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算的并且能显著区分有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组织承诺:也叫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情绪依赖以及参与程度。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个人的行为是自主的并直接的或外显地由正式的奖惩体系所引发,包括无私的帮助他人、主动参与组织活动、承担超过常规要求的任务等。 心理契约: 广义的心理契约是指存在于组织和成员之间的一系列无形、内隐、不能书面化的期望,实在组织中个层级间、各成员间任何时候都广泛存在的没有正式书面规定的心理期望。 狭义的心理契约是指员工以自己与组织的关系为前提,以承诺、新人和感知为基础,自己和组织间彼此形成的责任和义务的各种信念。印象管理:是人际互动中一种普遍的现象,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以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有目标指向的行为,是影响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手段。 激励是在个人需要和组织目标整合的基础上,形成强烈实现目标的医院,并促使其付出女里行为的整个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