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鱼我所欲也》复习试题

《鱼我所欲也》复习试题

《鱼我所欲也》复习试题
《鱼我所欲也》复习试题

《鱼我所欲也》2011年精选题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3.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4.简要分析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进行说理的?

5.《鱼我所欲也》一文在思想内容上有何进步性、局限性?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2)万钟于我何加焉( )

2.下面选项中加横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勿相忘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患有所不辟也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故不为苟得也故自号曰醉翁也

3.与“所恶有甚于死者”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战于长勺

B.苛政猛于虎也

C.万钟于我何加焉

D.余将告于莅事者

4.翻译下面句子。

(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此之谓失其本心。

5.这段文字的主要论点是什么?它是怎样提出来的?

6.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哪句名言?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③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丈夫:成年男子。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③命:教导④夫子:丈夫。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2)是亦不可以已乎?( )

(3)往之女家( )

(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

4.[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终不知车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祝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

他曰,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鞔”、“辕”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一个接着一个。⑤绐:欺骗。

1.解释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的意义。

(1)辐腐而轮败( )

(2)以为车固若是( )

(3)效而为之者相属( )

(4)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

2.翻译下列句子。

(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2)及寇兵侵其境。

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10.根据对联的意思填写名家姓名。(1)杜甫(2)李清照(3)蒲松龄(4)鲁迅

(5)三苏 (6)李白 (7)项羽 (8)范仲淹

(1)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

(2)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涑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

(3)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

(4)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

(5)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

(6)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

(7)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

(8)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

16.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③“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④“非独贤者有是乙“是心”指什么?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鱼,此之谓失其本心。

1、在文中空格处填上所缺诗句。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二者不可得兼(2)所欲有甚于生者

(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得之则生

(5)今为妻妾之奉为之(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翻译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于我何加焉!

4、简要回答

(1)上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上文“行道之人”和“乞人”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请谈谈你的看法。

(3)《谈骨气》中引用孟子的一段话来解释骨气的含义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前面的哪一句?

5、利用文段中“义”的含义,写出三个含“义”的成语。

18.阅读下面《不食嗟来之食》,完成文后问题。

齐(齐国)大饥(饥荒)。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为食(准备了食物)于路,以待饿者食之(给他们吃)。有饿者蒙袂(mèi)辑屦(jù)(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喂)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不食而死。(选自《礼记·檀弓》

(1)上文与《鱼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把它摘录在下面横线上。

(2)“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它的意义。

【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嗟来之食】(提示:答题不超出100字。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

2.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味苦。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味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

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由此及彼,由浅人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3.提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论点后,首先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诞失。接着举例说明,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自占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最后.文章陡然一转,“乡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又是为了什么呢?总之,这段文章是说,能做到“舍生取义”是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4.①用类比论证法提出论点。文章一开头,就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那就必须舍生取义。进而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②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使读者心悦诚服。如:文章将两类不同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则失去本心,进行对比。第一部分中用假设的推理。第二部分中用前后两种不同的态度作对比.然后自然得出结论

5.《鱼我所欲也》的论点是“舍生取义”。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坏事来。他表扬了那蝗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贪图享受、为利忘义的人。这种思想显然有它的进步性。当然,孟子在文中阐发了唯心主义的性善说,说什么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不合事实的。此类局限,应予剔除

6. 1.(1)并非仅仅 (2)益处

2.D

3.B

4.(1)用脚把饭菜踢给饥饿的人吃,饥饿的人因受到轻视而不肯接受 (2)这就叫丧失了他的本性

5.人应该保有“本心”;通过事例论证提出鼠人生自占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 1.(1)通“欤”,语气助词(2)停止(3)到……去(4)顺从

2.(1)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 (2)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3.[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

4.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

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

8. 1.(1)坏、毁坏(2)本来 (3)模仿、仿效 (4)理睬

2.(1)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2)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

3.升: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不要自以为是.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9.略(提示:审视身边的生活,发现其中的乐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时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撷取“快乐”,将它们铺展成生活的画卷,并使“叙”与“议”有机结合。选材应力求有生活气息,比如在与舍友的相处中感受到快乐,感情上经受挫折的年轻人在忘我的工作中觅见了愉悦,下岗工人在再就业中重塑了自我,等等)

10. 11. 1.AC 2.A 3D 4.(1)因为他未曾看见而向他人求教 (2)“道”町以在实践中自然领悟而不可能仅靠别人的解说直接掌握5.道理:事理、规律(读书)只能在实践中领悟,死滨硬套反而会误事(意思基本符合即可)(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12.略(提示:有真情实感,细肯生动,文从字顺)

13.①所欲/有甚于生者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④向/为身死

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⑤是/亦不可以已乎

14.①“辟”通“避”,躲避②“辩”通“辨”,辨别③“得”通“德”,恩惠(动词)、感激④“与”通“欤”,语气词“吗”

15. C

16.①此题无固定答案。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②此题无固定答案。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③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④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17.1、略2、(1)同时拥有(2)比(3)祸患、灾难(4)生存、活(5)侍奉(6)通“辨,辨别”3、(1)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2)万钟这样的丰厚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4、(1)舍生取义(2)答案不唯一,要言之成理(3)富贵不能淫。5、略

18.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2、参考答案:古时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声吆喝:“喂!来吃。”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今泛指带有污辱性的施舍。(要求:故事叙述大致完整得,点明出处,成语意基本解释清楚。)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得到或占有),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 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所以)不为.(做)苟得 ..(苟且偷生)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祸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如使 ..(假如,假 使)人之所欲.(想要)莫甚于 ..(比… …更重要)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 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 ..(不仅)贤者有是.(这个, 这样)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不丢掉)耳。 一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筐)食,一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羹,得之 则生,弗得则死。呼尔 ..(吆喝着)而与.(给)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用脚踢)尔而.(连 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与之,乞人不屑 ..(高位厚禄) ..也(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 则不辩.(同“辨”,辨别)礼义而受之,万钟于.(对)我何加 ..(有什么好处)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所识穷乏者得.(同“德”,感激)我与.(同“欤”,语气助词)?乡.(同“向”,从前)为.(为了)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这样 看来)亦不可以已.(停止,放弃)乎?此之谓.(叫)失其本心 ..(天性,天良)。 一、一词多义: 1.与 ⑴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 ⑵呼尔而与之(给) 2.而 ⑴蹴尔而与之(表修饰) 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 ⑶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 3.于 ⑴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⑵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4.是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个,这样) ⑵是亦不可以已乎(这样看来) 5.得 ⑴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6.为

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

. 鱼我所欲也课后习题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故不为苟得也(不合理的取得,这里指苟且偷生) (2)故患有所不避也(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果,假使) (4)贤者能勿丧耳(不丧失,不丢失) (5)一箪食(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6)蹴尔而与之(踢) (7)乞人不屑也(不接受) (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指优厚的俸禄) (9)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用) (10)妻妾之奉(侍奉) (1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恩惠,指感激)

(12)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原先,从前) (13)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 (14)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2.文中强调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的句子是:答: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在这篇文章里继承并发扬孔子思想,表明儒家的 3.生死义利之辨的句子是:答: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4.开篇并不直说‘生'与‘义',而是以‘鱼'和‘熊掌'做比喻,有什么好处? 答:‘鱼'和‘熊掌'两样东西价值不同,‘鱼'价格 低廉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 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这里运用类比推理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通俗易懂,自然明晓。

5.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答:意在说明人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以此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6.在孟子看来有的人会成为贤者,为人敬仰;而有的人会遭人摒弃,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答:贤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固守道义,不为利动,不为势屈,勇于践行舍生取义;而有些人会被摒弃是因为丢失了人的天性和天良或贪生怕死,丧失原则。 7.文中说舍生取义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意图何在? 答:激励人们崇尚道义,固守道义 8.“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无莫甚于死,则凡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3、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语气,练习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 【教学方法】 诵读法、质疑法、鉴赏法。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近期专访了知名主持人倪萍,主持人让倪萍选取了她主持生涯的几个关键词,她选中了“选择”这个词。倪萍说,她喜欢选择,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东西都拥有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

在关键时刻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吧。 二、作家作品简介 1、关于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补充资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三千(出示漫画),激发学习兴趣,打消畏难情绪。 2、关于《孟子》: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著录十一篇,现存七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跟《论语》同是用语录体散文,但体式有所不同。它篇幅比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3、解题: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而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

鱼我所欲也复习题

《鱼我所欲也》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张是,他认为人之初,。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1)死亦我所恶_ _(2)一箪食,一豆羹_ _ (3)蹴尔而与之_ ___(4)乞人不屑()也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4、翻译下列句子。 (1)呼尔而与之_________ 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 (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词多义。 为:(1)今为()(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4)乡为()身死而不受 7、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积累“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3条) (1)_____________ 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一) 1、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依据“呼尔而与之”演变而成的成语是。 3、根据文中的相关内容,填写完整下面的一副对联。 上联:杀身以成仁,斯仁非仁也; 下联:,此是乎? 5、下面的名言不是孟子说的一项是() A.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 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 本文选自《孟子?台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7、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请从选文中找出一例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8、选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鱼我所欲也-复习提纲

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鱼我所欲也》 一、文学常识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被后人称为“亚圣”,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的学说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2、解题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而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四、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七、一词多义 1、学习文言文,要掌握一定的虚词。如本文中就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虚词,它们往往一词多义,一词多用。如 (1)之 代词他呼尔而与之 助词的为宫室之美 (2)而 表顺接不译蹴尔而与之 表转折却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于 表比较比所欲有甚于生者 表对象对万钟于我何加焉 (4)为 a.今为(为了) b.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做)之 c.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做、采用)也? d.乡为(肯、情愿)身死而不受,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

鱼我所欲也》拓展练习题

《鱼我所欲也》复习题 【同步达纲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通词义: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词义: 通词义: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词义: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通词义: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二者不可得兼.( ) ②如使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③此之谓失其本心 ..( ) ④贤者能勿丧.耳( ) ⑤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⑥呼尔.而与.之( )(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 A.此之.谓失其本心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5.根据课文,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②生,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 ③呼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创新能力训练】 一、语段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

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 ..也。( )( ) ②万钟.于我何加 ..焉!( )( ) ③贤者能勿丧.耳( )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 ) 3.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认真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基础知识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是思想家、教育家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所恶(wù)一箪食(dān)一豆羹(gēng) 蹴(cù)苟得(gǒu)不屑(xiè)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⑴乡为生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⑷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⑴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占有 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使,假如 ⑶此之谓失其本心 天性、天良 ⑷贤者能勿丧耳 贤遗失、丢掉 ⑸故患有所不辟也 祸患、突难 ⑹呼尔而与之 助词 ⑺蹴尔而与之。 用脚践踏 ⑻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代的一种量器 ⑼故不为苟得也 苟且偷生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习题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鱼我所欲也》习题 1、本文选自《》,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张是,他认为人之初,。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解释成语“舍生取义”并用它造句。 4.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个事例能不能作为论据,补充到课文当中去? 5.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 本文选自《孟子?台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7.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8.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9.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10.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

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参考答案 1.答案:《孟子?告子上》、仁政、性本善。 解析:【分析】孟子的主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主张,二是经济主张,总括起来叫做“王道”或“仁政”.在他的这套主张中,处处都闪烁着以民为本的思想光辉。 【点评】这是考查文史常识的题,需要平时认真积累背诵。 2 答案: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解析:【分析】论点出现的位置通常有:开头,中间(过渡句),结尾。论点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点评】这是考查课文内容理解的题,仔细读原文可以找到论点。然后再翻译一下。 3.答案:舍生取义意为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 在革命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很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为了保守党的秘密舍生取义,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解析:【分析】这个成语出现在本课当中,指的是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点评】这是考查成语理解及运用的题。需要平时认真积累,造句力求通顺。 4.答案:可以,因为文天祥也做到了舍生取义。 解析:【分析】文天祥是民族英雄,正好符合本文的论点。 【点评】这是材料分析题,需要仔细读一读所给的材料,判断和原文有没有共性的东西。 5.答案: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解析:【分析】不管是比喻的修辞还是论证方法,都有使事物生动形象的作用。 【点评】这是考查写作手法的题,比喻论证是简单的论证方法,很容易判断出来。 6.答案:C 解析:【分析】C.“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明显错误,因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 【点评】这是考查原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平时的学习,比较这几个选项,选出有明显错误的一个。 7.答案:B 解析:【分析】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这里的“而”表示转折。

鱼我所欲也_中考试题及答案

2008—2012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 (2012绵阳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施加 B.蹴尔而与之蹴:踩踏.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 C D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行道之人弗受 有好事者船载已入而不知人之乐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此之谓失其本心 山峦为晴雪所洗其人遂无以对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二)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416题(8分)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 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译文: 16.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 (三)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②有教材为“辩”③有教材为逗号④有教材为叹号⑤有教材为逗号⑥有教材为逗号⑦有教材为“乡”⑧有教材为冒号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尔而与之蹴:(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鱼我所欲也》复习练习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复习练习及答案 知识梳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故不为苟得 ..也苟得: (2)死亦我所恶.恶: (3)故患 ..有所不辟也故:患: (4)如使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 (5)贤者能勿丧.耳丧: (6)蹴.尔而与之蹴: (7)万钟 ..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 (8)乞人不屑 ..也不屑: (9)万钟于我何加 ..焉何加: (10)妻妾之奉.奉: (11)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此之谓失其本心。 3.内容理解。 (1)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2)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种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精题演练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妻妾之奉.奉: (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5.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舍生而.取义者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皆以美于.徐公 C.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D.为.宫室之美不足为.外人道也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7.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道理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并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对比阅读 (一)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曾子①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③,复 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④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 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⑤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选自刘向《说苑·立节》)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弟子,以孝著称。②致邑:送给他封地。③反:同“返”。④奚:疑问代词,为什么。⑤纵:即使。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道?????行道.之人弗受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 B .与?????蹴尔而与.之微斯人,吾谁与. 归(《岳阳楼记》) C .美?????为宫室之美.吾孰与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D .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 其林(《桃花源记》) 2.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简要分析语段(一)的论证思路。(3分) 4.语段(二)中曾子的言行印证了语段(一)的哪句话?你从两个语段中悟到了怎样的为人处世准则?(3分) 《鱼我所欲也》复习练习答案 知识梳理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鱼我所欲也》教案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汇。 2.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3.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4.了解孟子的道德观,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的对比、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考点链接: 文言文基础知识,议论文知识,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流程: 个性备课 集体备课 一、导入 (复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相关语句导入新课) PPT显示: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 也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 之利。 (引导学生说说句式特点,及文章观点的。 过渡语: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 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学习 活动一:朗读课文,读清句读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提示: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 等方面评价。) 随文指点一些读错的字音、不易把握节奏的句子 PPT显示: 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箪dān乡xiàng 羹gēng 蹴cù 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是/亦不可以已乎 3.教师点评。 活动二;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 2.你问我答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3.生问师答 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加线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5.学生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活动三:学生齐读课文,体会句式特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将学生分组进行“对美文”竞赛,一组出排比句或对偶句的上句,另一组对下句。(学生熟读以下语句,力求背诵。)PPT显示: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4.呼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及 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

2008—2012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 (2012绵阳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 .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施加 B.蹴尔而与之蹴:踩踏.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恩 C D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行道之人弗受 有好事者船载已入而不知人之乐 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此之谓失其本心 山峦为晴雪所洗其人遂无以对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二)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416题(8分)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 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译文: 16.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 (三)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

1. 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2、了解本文运用比喻和正反对 比论证的方法;3、重点积累“欲”“舍”“甚”“恶”“患”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文中的其他实词和虚词进行一般的学习和复习。 2.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2、了解本文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3、重点积累“欲”“舍”“甚”“恶”“患”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文中的其他实词和虚词进行一般的学习和复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由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出生死观,导入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了解孟子关于“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二、作者作品简介 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2、题解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 三、初读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和重音,要读得流畅,朗朗上口,读出语言气势和感情。 2、注音患(huān)、恶(wù)、箪(dān)、羹(gēng)、蹴(cù)。 四、精读理解 1、请学生翻译第一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所欲] “所”动词,相当于名次,意为“喜爱的东西”。 [得兼] 同时得到【有甚于】比……更重要 【苟得]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恶】wu4,厌恶,与“欲”相反。 【患】祸患,灾难。【使】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

鱼我所欲也中考真题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2009——2011) (一)2011北京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②有教材为“辩”。③有教材为逗号。④有教材为叹号。 ⑤有教材为逗号。⑥有教材为逗号。⑦有教材为“乡”。⑧有教材为冒号。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尔而与之蹴:(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3、非独贤者有是心是:这个,这样是亦不可以已乎是:这种做法 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宁愿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为:为了(第二个)为:接受 5、之:呼尔而与之(代词,他)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 6、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 7、而:蹴尔而与之(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呼尔而与之 翻译: 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二)09年安徽省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 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 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 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 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 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 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 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 。(4分)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②故患(▲)有所不辟也 ③蹴(▲)尔而与之 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小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2分)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小题 3】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2 分) 答案 【小题 1】(1)这,这样(2)祸患、灾难(3)用脚踢(4)通“德”,恩 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 分,每小题 1 分,意思对即给分) 【小题 1】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放弃生命而选择正义。(2 分, 意思对即给分) 【小题 1】赞扬舍生取义;批评苟且偷生(见利忘义)。(2 分,意思对即 给分) 解析【小题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 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 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

《鱼我所欲也》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 年级下册) 19鱼我所欲也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整体感知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侧隐之心、羞 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 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 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 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 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 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 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 (二)学法引导 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抓住那些 表述作者观点的语句和作者常用的术语加以分析,以此来剖 析作者的“舍生取义”的思想,并逐步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另外,反复朗读,加深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气势,从而 了解孟子善于论辩的特点。 (三)审美鉴赏

生动透彻的修辞美 本文在论说道理的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综合运 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说理生动明白、深刻透彻。“舍鱼而 取熊掌”的比喻,告诉人们择优而取的道理。“一箪食,一 豆羹”的比喻,证明“义”重于“生”的论点,突出了主题。生和义的对比中突出了舍生取义之人的高大形象。“不食嗟 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的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 的精神。排比更是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 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四)重点难点突破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 出来? [析]本题旨在从整体把握入手,抓住文章关键,同时初 步了解作者说理的思路及其好处。 [参考答案]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 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由此及彼,由 浅人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 (2004·新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请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舍:②患:③蹴:④已: 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得之则生B.蹴尔而与之C.呼尔而与之D.行道之人弗受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译文: 4.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请你各用一个成语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看法。 答:赞扬了的人;批评了的人。 看法:。 (2004·青岛)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此文选自《初中语文第六册》)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________________)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_)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_______________) 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________) ⑤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完整版)鱼我所欲也中复习梳理(含答案修改)

中考文言文复习梳理:鱼我所欲也 一、文学常识 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文言词语(1)亦:也。(2)欲:喜爱。(3)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4)舍:舍弃。(5)取:选取。(6)甚:胜于。(7)于:比。(8)故:所以,因此。(9)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10)恶:厌恶。(11)患:祸患,灾难。(12)辟:通“避”,躲避。(13)如使:假如,假使。(14)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15)莫:没有。(16)则:那么。(17)凡:凡是,一切。(18)得生:保全生命。(19)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20)为:做。(21)而:但是。(22)是故:这是因为。(23)非独:不只,不仅非:不独:仅。(24)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25)是:此,这样。(26)心:思想(27)勿丧:不丧失。丧:丧失。(28)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29)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30)则:就。(31)弗:不。(32)得:得到。(33)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34)呼尔而与之:呼喝着给他(吃喝)。尔,语气助词。(35)行道之人:(饥饿的)过路的行人。(36)蹴:用脚踢。(37)而:表修饰。(38)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39)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40)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介词结构,后置。(41)宫室:住宅。(42)奉:侍奉。(43)穷乏者:穷人。(44)得我:感激我。得:通“德”,感激。(45)与:通“欤”,语气助词。(46)乡,通“向”,原先,从前(47)乡:通“向”,从前。(48)已:停止。(49)本心:指本性,天性,良知。 三、内容理解 (一)思想内容 本文论述了孟子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同时也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应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做到“舍生而取义”。 (二)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节):提出中心论点并用道理论据来进行分析论证。 这一节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1~2句):作者提出自己的论点:舍生取义。 1句:用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鱼”和“熊掌”设喻,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得出结论是“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即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2句:由上一句的设喻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层:(3~7句):对论点进行进一步分析论证,这一层是全文的重点。对于为什么要舍生取义,孟子从三方面进行了论证: 第1方面(3句):这是作者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