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4例肺真菌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_余英清

34例肺真菌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_余英清

34例肺真菌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_余英清
34例肺真菌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_余英清

作者单位:352100福建省宁德地区第二医院(余英清);100010北京市隆福医院(卢艳丽、杨瑜);410006长沙市,湖南省肿瘤医院(施子廷、粟占三、陈梦红);410001长沙市,黄兴医院(施晖);528200广东省南海市官窑医院(陈小波);350014福建省肿瘤医院(王燕、李重颖);南海市中医院(林淦河、姜兆侯)

ü胸部放射学t

34例肺真菌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

余英清,卢艳丽,施子廷,粟占三,陈梦红,施 晖陈小波,王 燕,杨 瑜,李重颖,林淦河,姜兆侯

=摘要> 目的 加深对各种肺真菌病的临床影像学认识,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对34例经手术、痰检、脑脊液培养证实的肺真菌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影像学表现有:团块状球形病灶共19例(其中6例有/新月征0,4例有/空气支气管征0,3例边缘有/毛刺征0,2例有/晕征0)。两肺或一肺斑点状小结节状病灶共11例。大的肺脓肿改变1例。大片状实变1例。纵隔淋巴结增大伴胸腔或心包积液1例。结论 本病临床症状无特征性,病史有参考价值。在影像表现上球形病灶有新月征、空气支气管征、晕征对本病有提示价值,如发现半月形空洞内有随体位改变的/洞中球征0,对肺曲菌病有重要诊断价值。本病的确诊需病理和细菌学检查。

=关键词> 肺真菌病 影像学

Imaging Manifestations of Pneumomycosis:A Report of 34Cases

YU Yingqing *,LU Yanli,SHI Ziting,et al.

*

Department of Radiology,No.2District Hospital,Ningde,Fujian Province 352100,P.R.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mak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pneu momycosis and to improve its radiolog-i cal diagnosi s.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i maging findings of 34cases with pneu momycosi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diagnosis in all cases was confirmed by surgery,sputu m exam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culture for fungus.Results T he fo-l lowing si gns were observed.(1)Spherical lesion was seen in 19cases,of which crescent sign was demonstrated in 6,air bron -chogram sign in 4,spiculate sign in 3and halo sign in 2.(2)Mottling nodules in one or both lung fields were seen in 11cases.(3)Lesions similar to large lung abscess were found in one case.(4)Large pulmonary consolidation was seen in one case.(5)Mediastinal lymphadenopathy wi th pleural and pericardial effusion was found in one case.Conclusion Pneumomycosis has no characteristic symptoms,al though the illness history is of some reference value.The i maging signs,such as spherical mass with crescent,air bronchogram or halo sign,are very suggestive for the diagnosis.The presence of a movable fungal ball within a semilunar cavi ty,the sign of /ball in a cavity 0,i s very helpful for making the diagnosis of aspergilloma.Pathologic and bacterial exams are needed to make a confirmative diagnosis.=Key words > Pneumomycosis Imaging

随着广谱抗菌素、抗癌化疗药物、激素类药物的应用,使得因免疫机能受损患者患肺真菌病的机遇增多。因本病在健康人群中少见,故对其临床影像学表现认识不足常易延误诊治。本文综合5所医院经病理、细菌学证实的34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24~76岁,平均49岁。病程2个月~7年。24例经平片及C T 检查,10例只经平片检查。19例经痰培养、13例经手术、1例经纤支镜活检、1例经脑脊液培养证实。

19例有明确的原发病变,分别为慢性支气管炎(6例)、肺结核(4例)、肺癌(2例);支气管扩张、肺囊肿、红斑狼疮、慢性白血病、低蛋白血症、尿毒症及吸毒者各1例。病菌类型有:肺曲菌病19例,肺隐球菌病8例,肺念珠菌病4例,肺毛霉菌病2例,肺着

色菌病1例。患者多以咳嗽、咯血为主要症状,亦可有发热、胸痛。少见有尿频、尿急、肝脾肿大等。1.2 误诊情况

误诊20例,最多误诊为肺癌(13例),其次为结核瘤或结核空洞(3例)。误诊为支气管肺炎、肺脓肿、大叶性肺炎、纵隔淋巴瘤或结核病各1例,其余不详。2 结果

病灶分布:右肺19例(上叶12例,中叶1例,下叶6例),左肺12例(上叶8例,下叶4例),两肺3例。

病灶形态:团块状病灶19例,直径 2.0~

13.5cm,边缘清楚,可有轻微分叶(图1)。6例团块中见新月形低密度影/新月征0,其中有2例可见随体位而改变其位置/洞中球征0(图2、3);4例团块状病灶中有/空气支气管征0(图4);3例团块状病灶周围有毛刺及卫星病灶(图5);2例病灶周围绕以低密度的/晕征0(图6);1例巨大(13.5cm @8.7cm @13.0cm)团块影,密度不均,中心多房性坏死,C T 值22HU,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右锁骨上淋巴结增大(图7);1例左上呈大的肺脓肿改变及左上中下肺野多发斑片状阴影(图8);1例胸片示右上纵隔旁肿块影,外缘有长毛刺,右水平叶间胸膜增厚(图9),手术病理证实为右肺上叶后段隐球菌病侵及右下叶尖段。边缘稍隆起的大片实变状阴影(图10

图1 右上肺团块状病灶,密度均匀有轻度分叶,为肺隐球菌病 图2 右下肺显示团块状病灶内侧有新月形透亮区/新月征0,为肺曲菌病 图3 CT 片显示左肺上叶团块状阴影,内上方有/新月征0,为肺曲菌病 图4 左上肺团块状病灶,内有/空气支气管征0,为肺隐球菌病 图5CT 显示左肺上叶后段团块状病灶,周围有毛刺及卫星病灶。为肺毛霉菌病 图6 CT 显示右上叶尖段团块状阴影,周围有/晕征0。为肺曲菌病 图7 右肺上叶前段巨大团块影,密度不均,中心多房坏死(A),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B)。术前诊断为肺癌,术后病理诊断为隐球菌肺炎 图8 左上肺脓肿继发肺念珠菌病,示左上巨大空洞及左上中下多发斑片影

图9右上纵隔旁团块影,外缘有长毛刺,右水平叶间胸膜增厚。手术示右上叶后段肿块,累及右下背段,病理证实为肺隐球菌病图10、11胸部正侧位显示左上肺边缘微凸的大片实变影,为肺毛霉菌病。误诊为大叶性肺炎图12~14同一患者。图12:胸部正位片示左中下肺野实变阴影;图13:2个月后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为肺着色菌病,曾误诊为淋巴瘤;图14:合并脾脓肿手术后肺部改变

11)3例;散在多发的小斑点状阴影同普通肺炎症相似11例;肺着色真菌病1例,多器官受累,开始为肺内小斑片状阴影,2个月后相继出现纵隔淋巴结增大(图12~14)、心包积液、胸腔积液,随访2年尚有脾、肾及指间关节病变。

3讨论

3.1肺真菌病的诊断

长期应用抗菌素、激素或抗癌化疗药物造成免疫低下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经久不愈,用一般抗菌素治疗病情继续恶化,应疑及本病。

影像学检查肺内出现以原发病灶不能解释的团块状阴影,病灶中有/空气支气管征0、/新月征0特别是有随体位改变之/洞中球征0则强烈提示真菌病,最为可能的是肺曲菌病[1]。当C T检查团块状病灶周围绕以较低密度影所谓/晕征0时,病理上为结节周围出血所致。虽然其他病灶亦可有此征象,但肺曲菌病也常见此征象[2,3]。

对有皮肤破损感染病史,肺部出现肺脓肿及其他脏器脓肿,常规抗菌素治疗无效,应考虑着色菌病可能。本组1例肺着色菌病同时合并着色真菌性脾脓肿。同样,毛霉菌病亦好侵犯大小动脉,引起血管栓塞,造成组织坏死,所以长期不愈肺脓肿亦有可能是毛霉菌病。本组中2例毛霉菌病均表现为肺脓肿。

肺念珠菌病、肺隐球菌病均可表现为炎性病变,小斑点或结节状及实变阴影,较少形成空洞,但肺隐球菌可形成孤立性肿块影(图1、9)和淋巴结肿大。

总之,肺真菌病的影像表现多数无特征性,最后确诊需细菌学检查证实。

3.2肺真菌病的鉴别诊断

小斑点状或肺段肺叶的渗出或实变阴影,主要应与一般性肺炎鉴别,单凭影像学则无能为力。单发的特别是边缘有毛刺的病灶应与周围型肺癌鉴

别。真菌结节即为炎症靠近胸膜表面的结节,其胸

膜增厚远比肺癌为严重。空洞性病灶应与肺脓肿、空洞型肺结核及空洞型肺癌鉴别,有典型的/洞中球征0,则几乎可以肯定为真菌病。C T增强扫描曲菌球不强化,则可与空洞型肺癌及结核空洞鉴别[1],多发结节的真菌病尚应与转移瘤鉴别,亦适用C T增强办法来区别。

(本刊编辑部综合整理)参考文献

1史洪平,杜云.肺曲菌病的影像学表现(附9例报告).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2,3:63

2Pri mack SL,Hartman TE,Kyung Soo Lee,et al.Pul monary nodules and the CT halo sign.Radi ology,1994,190:531

3Miller WT.Aspergil osi s.A disease with many face.Semi nars in Radiology,1994,190:513

(收稿:2001-11-10)

ü病例报告t

髓外Ewing.s肉瘤一例赵小华,张艳玲

患者女,27岁。3周前无意中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有一肿块,约鹅蛋大小,伴轻度胀痛,行走时明显。4天后肿痛自然消失,出现右腰部轻微胀痛,未作任何处理。体检:右腹股沟区见一3.0cm@6.0cm大小包块,质硬,表面光滑,边缘清楚,无移动,无压痛,患侧肢体运动及感觉正常。实验室检查:血、粪、尿常规正常,ESR8.0mm/h,AKP106.7U/L,WBC 4.7@109/L,RBC18@1012/L。

X线检查:右侧髂前上嵴处软组织块影,边缘清晰,附近骨质无明显的破坏及增生改变(图1),心、肺正常。B超检查:右侧髂嵴上可见5.5cm@4.8cm的实质性等回声光团,边界欠清晰,内部回声不均,髂骨骨膜连续性未见中断。CT扫描:右髂翼前内方见约4.7cm@7.1cm大小之软组织块影,密度不均,CT值31HU,边缘较清晰,前上缘有毛刺状影,髂骨骨质无明显破坏及增生改变(图2)。腹内脏器未累及。

手术所见:包块位于腹壁肌层中,骑跨于髂嵴上,有薄层提供营养血管的肌肉包绕,与髂嵴骨膜外纤维组织联系紧密,大小约3.0cm@6.0cm@8.0cm,包膜较完整,表面有光滑的结节,质硬,剖面呈鱼肉状,质脆,不出血,有少量纤维分隔。

病理所见:剖面鱼肉状,质脆,不出血,有少量纤维分隔。

图1骨盆正位片:右侧髂前上嵴软组织块影,边缘清晰,附近骨质无明显破坏及增生改变图2CT平扫:右侧髂前上嵴前内方见约4.7cm@7.1c m大小之软组织块影({),密度欠均匀,CT值31HU,边缘尚清晰,前上缘有毛刺状影,髂骨骨质无明显破坏及增生改变

作者单位:444100当阳市,湖北省长坂坡医院放射科(赵小华);

当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室(张艳玲)镜下见瘤细胞大小基本一致,呈圆形、类圆形,形成假菊花团结构,纤维组织分隔,可见坏死、变性。病理诊断:右髂窝骨髓外E wing.s瘤。

讨论发生于软组织内的骨髓外Ewing.s肉瘤很罕见。男女之比为2B1,多发生于4~25岁。好发生于下肢、脊椎旁、腹膜后等部位,亦可见于上肢,还可转移至骨,预后很差。本例有以下影像特点:(1)发生于软组织内,附近骨质无破坏、增生等改变;(2)病灶密度不均,边界清晰,有放射状毛刺。结合临床特点:(1)肿块生长较快,疼痛;(2)碱性磷酸酶稍高(106.7U/L);(3)血常规正常。根据以上特征可排除感染、骨肿瘤,支持软组织肿瘤,恶性可能性大。但组织学定性诊断困难,最后定性诊断须依靠病理切片。

(收稿:2001-09-25)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新进展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新进展 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是一类由各种脑血管源性病因所致的脑部疾病的总称。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时间规律性不强,多数患者起病急、症状明显,由于CT的广泛应用,能得到及时的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多数凌晨发病,起病缓慢,症状逐渐加重,所以往往延误诊治时机。要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水平,就要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脑缺血进程和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现代影像诊断学在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CT和MRI诊断新进展 一、头颈动脉血管狭窄影像诊断 (一)头颈动脉CTA 1.基本原理和方法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是螺旋CT 的一项特殊应用,是指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在循环血中及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经计算机最终重建成靶血管数字化的立体影像。 扫描方式为横断面螺旋扫描,根据需要头颈CTA扫描范围可从主动脉弓到颅底或全脑;经肘静脉以 3.5ml/s的流速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50~60ml;选主动脉层面,使用智能触发技术,CT值设为150HU~200HU。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MPR,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重组(volume rendering,VR)。应用机器配有高级血管成像功能与计算机辅助诊断相结合的病变发现和诊断软件,全面显

示血管。 2.头颈CTA应用现状临床实践表明,合理应用CTA能提供与常规血管造影相近似的诊断信息,且具有扫描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报道显示颈动脉CTA和常规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狭窄的相关系数达82%~92%。颅内动脉的CTA能清晰显示Willis环及其分支血管。可以用于诊断动脉瘤、血管畸形及烟雾病或血管狭窄。应用螺旋CT 重建显示脑静脉系统,称脑CT静脉血管造影(CT venography, CTV)。目前,此技术在脑静脉系统病变的诊断上已显示出重要价值。 3.头颈CTA新进展-64排螺旋 64排螺旋CT扫描速度很快,可完成3期以上外周静脉注入对比剂的增强扫描和大范围血管增强扫描成像,如脑、颈部、肺动脉、主动脉及四肢血管等,可采集纯粹的动脉或静脉时相数据,这些都有助于对血管的观察和分析。而且它配有高级血管成像功能与计算机辅助诊断相结合的病变发现和诊断软件,使其在血管成像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总结其在头颈、脊柱CTA上的主要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血管成像范围广,能很容易完成头颈部联合或长段脊柱、脊髓CTA; (2)可同时显示血管及其相邻骨结构及其关系,如钩椎关节增生对椎动脉压迫,根据程度可分为级:I级,椎动脉平直,无压迫;II级,椎动脉受压迂曲,管腔无狭窄;III级,椎动脉受压,管腔狭窄。(3)可同时显示血管内硬化斑块,特别是在颈动脉CTA;0.6mm~0.625mm层厚的原始图像可以清晰显示血管壁硬化斑块,并根据CT

5种肺部感染的影像学鉴别多图

5种肺部感染的影像学鉴别(多图) Is细支气管炎 急性细支气管炎胸片可见细支气管壁增厚、肺门周国的线性髙密度、细支气管周困实变, 常为双侧(图1A)。急性细支气管炎的CT和HRCT表现为斑片状肺膨胀不全,常合并支气管壁增厚和马赛克样肺灌注(图IB) o 图1 3岁,男,病毒性细支气管炎 A.正位胸片显示双侧肺门周国线样髙密度彫(箭头),符合支气管壁增厚和肺塌陷: B.轴位CT显示斑片状肺塌陷(大箭头)和小叶状空气潴留(小箭头) 急性细支气管炎,特别是与儿童早期获得的腺病毒感染相关的支气管炎,可能会导致 S^er-James综合征(缩窄性细支气管炎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图2)。

图2 Swyer-James综合征 A.胸部正位片可见左侧肺门减小(箭头),左肺上叶密度相对降低,气管向左侧移位, 表示左肺上叶体积减小: B.轴位CT可见左肺上叶密度相对降低,伴随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扩张(箭头) 2、大叶性肺炎 特征是早期周朗髙密度影,迅速进展融合为均质的实变影(图3),少数情况下大叶性肺炎可以累及整个肺叶,此时称为气腔肺炎,大叶性肺炎或气腔肺炎常见空气支气管征(图 4)a大叶性肺炎或气腔肺炎可引起肺叶增大,即叶间裂膨出征(图5) o

图3大叶性肺炎 胸部正位片显示右肺中叶均匀实变影(箭头),提示肺炎球菌性肺炎 图4气腔肺炎,空气支气管征 肺炎球菌性肺炎的患者,胸部正位片可见均匀实变影,合并管状透亮影(箭头),即空气支气管征

图5气腔肺炎,叶间裂膨出征 胸部正位片可见右肺上叶均匀实变合并叶间裂向下移位,血液及痰中均发现克雷伯杆菌 3、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的表现为大片实变影,早期局限于1个或多个肺段(图6),接着进展为多灶性,常为双侧实变影。 A B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新进展.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新进展 高勇安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 100053 脑血管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 )是一类由各种脑血管源性病因所致的脑部 疾病的总称。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时间规律性不强,多数患者起病急、症状明显,由于 CT 的广泛应用,能得到及时的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多数凌晨发病,起病缓慢,症状逐渐加重, 所以往往延误诊治时机。要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水平,就要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脑 缺血进程和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现代影像诊断学在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 CT 和MRI 诊断新进展 CTA 扫描范围可从主动脉弓到颅底或全脑; 50?60ml ;选主动脉层面,使用智能触发技 MPR 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 ,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 projection , MIP ) 和容积重组(volume rendering , VR 。应用机器配有高级血管成像功能与计算机辅助诊断相结合的病变发现和诊断软件,全 面显示血管。 2. 头颈CTA 应用现状临床实践表 明,合理应用CTA 能提供与常规血管造影相近似的诊 断信息,且具有扫描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报道显示颈动脉 CTA 和常规血管造影评价颈 动脉狭窄的相关系数达 82%?92%。颅内动脉的 CTA 能清晰显示Willis 环及其分支血管。 可以用于诊断动脉瘤、血管畸形及烟雾病或血管狭窄(图 1)。应用螺旋CT 重建显示脑静脉 系统,称脑CT 静脉血管造影(CT venography, CTV 。目前,此技术在脑静脉系统病变的诊 断上已显示出重要价值。 3. 头颈CTA 新进展-64排螺旋64排螺旋CT 扫描速度很快,可完成 3期以上外周静脉 注入对比剂的增强扫描和大范围血管增强扫描成像,如脑、颈部、肺动脉、主动脉及四肢血 管等,可采集纯粹的动脉或静脉时相数据,这些都有助于对血管的观察和分析。而且它配有 高级血管成像功能与计算机辅助诊断相结合的病变发现和诊断软件,使其在血管成像方面的 优势更加突出。总结其在头颈、脊柱 CTA 上的主要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血管成像范围广,能很容易完成头颈部联合或长段脊柱、脊髓 CTA (图 (2) 可同时显示血管及其相邻骨结构及其关系, 如钩椎关节增生对椎动脉压迫, II 级,椎动脉受压迂曲,管腔无狭窄; 特别是在颈动脉 CTA 0.6mm ?0.625mm 层厚的 原始图 CT 值分为,富脂软板块(CT 值V 50HU )、纤维化 一、头颈动脉血管狭窄影像诊断 (一)头颈动脉 CTA 1.基本原理和方法 CT 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 )是螺旋CT 的一项特殊应用, 是指静脉注射对 比剂后,在循环血中及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内,进行螺旋 CT 容积扫描,经计算机最终重建成靶血管数字化的立体影像。 扫描方式为横断面螺旋扫描,根据需要头颈 经肘静脉以 3.5ml/s 的流速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 术,CT 值设为 150HL ?200HU 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 2); 根据 程 III 级,椎 度可分为级: I 级,椎动脉平直,无压迫; 动脉受压,管腔狭窄(图 ( 3)可同时显示血管内硬化斑块, 像可 以清晰显示血管壁硬化斑块,并根据 3)。

继发性肺结核与肺部炎症、肺癌的影像学鉴别

继发性肺结核与肺部炎症、肺癌的影像学鉴别 继发性肺结核包括浸润性肺结核、纤维空洞结核和干酪性肺炎。而浸润性肺结核是继发性肺结核中的一个主要类型,在肺部可以表现为浸润渗出性病变、不同程度的干酪性病变、也可形成空洞。此外,结核球也属于此范畴。由于此型肺结核包括范围较广,在临床最为常见,因此肺结核的特异性浸润渗出性病变与非特异性炎症的鉴别,结核球或球形干酪团块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以及部分肺结核空洞与肺癌空洞的鉴别等,一直是肺结核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最为常见的问题。 (一)、继发性肺结核影像表现 1、多种性状病灶影共存: 综合文献所述,肺结核的各种基本病变都可以在浸润型肺结核中出现。其原因:①结核病患者除急性渗出性肺结核或干酪性肺炎因有明显的症状而就诊外,很少于早期阶段得以发现。②在病变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进展或好转都是从一种病变逐渐移行到另一种病变。因此,使一个病灶可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理改变。浸润型肺结核病程复杂,好转和进展交叉进行,一个病灶可以好转后又恶化,当老的病灶好转时新的病灶又可出现。因此在病理上同时可见渗出、增殖、干酪、空洞或纤维化等多种改变,一般以2种或2种以上改变共存为特点。在X线影像上主要表现为斑片状、多发小片状和大片状阴影,多发结节状影或单发球形影,往往伴有空洞及支气管播散性病灶等,即多种性状病灶影像共存为特点,且往往以某种性质病灶影像为主。此外,在病变位臵上大多局限于一侧或两侧肺尖和锁骨下区(上叶尖后段)及两肺下叶尖段。 2、融解、空洞征像: 干酪性坏死灶的融解液化或经支气管排出后空洞形成,也是浸润型肺结核中的常见征像。一般认为在大片状密度浓密的阴影中,若能见到多个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局限低密度区或无壁空洞时,便可作出浸润型肺结核的诊断。 空洞是肺结核病变的一种常见表现。尽管可分为多种类型,但在影像上主要表现为:①急性或亚急性常呈厚壁,内缘不规则,形态不整。慢性期则洞壁变薄,内壁光整,或演变为纤维硬壁空洞。②一般无明显液平。③多数病例空洞附近有散在的卫星病灶。④与空洞相邻的胸膜常有粘连或增厚等。 3、“腺泡”影(玫瑰花结影): 支气管播散灶亦是肺结核的另一特点,它可出现在空洞出现之前或之后。在X线影像上主要表现为散在腺泡影或点彩样阴影。腺泡为直径约7MM的肺实质单位,由终末细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构成。当腺泡内的空气为液体或组织取代时,则显示为边缘比较清晰,略不规则的小结节影。通常认为腺泡影在支气管播散性结核中可以见到,但在大部分肺泡性疾病中见不到的时候为多。其原因被认为是引起肺泡实变介质的粘性不同有关。肺炎球菌所致的炎性水肿、粘性低,容易通过肺泡间孔播散。反之,结核菌所致的水肿,由于粘性高而不易发生肺泡间孔之间的播散。此外,又认为腺泡完全实变时X线上呈玫瑰花结形状,而腺泡不完全实变并弥漫分布时,则在X线上产生点彩样阴影。但在CT影像上通常将这种支气管播散性病灶称之为小叶中心性阴影。

肺部炎症医学影像学诊断综述

肺部炎症医学影像学诊断综述 肺炎的病因不同,临床症状各异,而治疗是否及时、选择的治疗药物是否具有针对性,能使治疗效果和转归不同。肺炎经过治疗多可以痊愈,而少数患者也可因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而死亡,这类病例除老年患者及儿童外,也可见于青壮年。若患者临床上有急性发病、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等临床症状及检验结果,影像检查出现肺部气腔实变,可提出肺炎的影像诊断;若患者临床无明显症状,影像检查发现肺内多发结节,误诊为肺转移的病例并不少见;老年性肺实变经抗炎治疗无效,最后确诊为肺癌的病例笔者也遇见不少,因此应该注重肺部各种疾病的影像鉴别诊断。在肺炎诊断治疗过程中,常存在“三部曲”,初诊为肺炎,治疗不吸收则怀疑肺结核,最后误诊为肺癌;可见在肺炎的诊断中,肺炎与肺结核、肺癌等常见疾病间的鉴别诊断也经常发生困难。 一、肺炎的检查方法 应当明确的是,常规胸片是诊断肺炎的基本影像手段。因为当临床怀疑肺炎时,摄胸片可以明确无有肺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查和治疗后复查胸片,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初诊是否正确,并为鉴别诊断提供帮助。只根据提供的胸片、胸部CT,而无临床检查和治疗等相关资料,对于影像诊断医生来说,要明确诊断有时比较困难。肺炎的病源诊断对于治疗十分重要,但在这方面的实践已经证明影像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常规胸片的基础上为进行鉴别诊断,应进一步做胸部CT检查。胸部CT检查应在常规扫描的基础上有选择地选用增强扫描、高分辨CT、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等。虽然经多种影像检查后想做出病因诊断往往事与愿违,但对鉴别实质性(气腔)肺炎和间质性肺炎有很大帮助,也能使肺炎与其他疾病如肺癌、肺结核得到鉴别。由于较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患者容易合并真菌感染,观察有无真菌感染,影像手段往往不能明确回答,需要临床的综合判断。 二、肺炎的基本影像表现肺炎影像基本形态表现以病理改变为基础。

5种肺部感染的影像学鉴别(多图)

5种肺部感染得影像学鉴别(多图) 1、细支气管炎 急性细支气管炎胸片可见细支气管壁增厚、肺门周围得线性高密度、细支气管周围实变,常为双侧(图1A)。急性细支气管炎得CT 与 HRCT 表现为斑片状肺膨胀不全,常合并支气管壁增厚与马赛克样肺灌注(图1B)。 图13岁,男,病毒性细支气管炎 A.正位胸片显示双侧肺门周围线样高密度影(箭头),符合支气管壁增厚与肺塌陷; B、轴位 CT显示斑片状肺塌陷(大箭头) 与小叶状空气潴留 (小箭头) 急性细支气管炎,特别就是与儿童早期获得得腺病毒感染相关得支气管炎,可能会导致Swyer-James 综合征(缩窄性细支气管炎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图2)。

图2Swyer-James 综合征 A、胸部正位片可见左侧肺门减小(箭头),左肺上叶密度相对降低,气管向左侧移位,表示左肺上叶体积减小;B.轴位CT 可见左肺上叶密度相对降低,伴随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扩张(箭头) 2、大叶性肺炎 特征就是早期周围高密度影,迅速进展融合为均质得实变影(图3),少数情况下大叶性肺炎可以累及整个肺叶,此时称为气腔肺炎,大叶性肺炎或气腔肺炎常见空气支气管征(图4)。大叶性肺炎或气腔肺炎可引起肺叶增大,即叶间裂膨出征(图5)。

图3 大叶性肺炎 胸部正位片显示右肺中叶均匀实变影 ( 箭头),提示肺炎球菌性肺炎 图4 气腔肺炎,空气支气管征 肺炎球菌性肺炎得患者,胸部正位片可见均匀实变影,合并管状透亮影 ( 箭头 ),即空气支气管征

图5 气腔肺炎,叶间裂膨出征 胸部正位片可见右肺上叶均匀实变合并叶间裂向下移位,血液及痰中均发现克雷伯杆菌 3、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得表现为大片实变影, 早期局限于1个或多个肺段(图6), 接着进展为多灶性, 常为双侧实变影、

医学毕业论文肺部炎症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医学毕业论文肺部炎症的影像学诊断分析X X 大学 毕业论文 肺部炎症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姓名:__________ 2014年6月25日 肺部炎症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肺部炎症主要是由细菌、病毒或某些特殊病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是呼吸系统常见病,病变可发生在肺实质(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或肺间质,病变范围大小不等。一般均用形态学,由病变的分布,分为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及节段性肺炎。现就影像学诊断分析如下: 1 X线表现 1.1 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是以一个大叶或肺段发病,它是细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95,以上是肺炎双球菌致病,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常见于青壮年。起病急,以突起高热、恶寒、胸痛、咳嗽、咯铁锈色痰为特征,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1.1.1 充血期一般在发病6,12 h,即病变初期,病变初时的充血期X线可无明显变化或仅见局部肺纹理增粗或病变区肺密度稍增高,呈磨玻璃状,应继续观察。病变继续进展,肺野透亮度稍降低或在病变区出现极淡的云雾状阴影。下叶肺炎可有同侧的膈肌升高、运动受限等,透视时如不仔细观察很容易忽略。 1.1.2 实变期发病12,24h后,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胸片上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病变轮廓与肺叶或肺段形态相符合,有时在致密的阴影中还可见到“空气支气管征”。炎性实变的肺叶体积一般与正常时相等,是由于肺泡内有渗出

液及红、白细胞的存在,有时体积可略大于正常肺叶,使相应的叶间裂稍凸。由于 粘稠的分泌物阻塞病变区的支气管,肺炎合并肺不张也不少见,尤其是上叶肺炎。 肺炎早期或恢复期肺叶的收缩可能是由于纤维素性渗出所致。肺体积稍有缩小,相 应的叶间裂稍凹陷。若有少量胸膜渗出液,可见肋膈角变钝。目前由于广谱抗生素 的广泛应用,典型的大叶性实变已较少见,常表现为节段性肺实变,称节段性肺炎. 1.1.3 消散期 X线阴影吸收晚于临床症状消失3,10d后,实变区密度逐渐减 低,先从边缘开始,病变多表现为散在、大小不等和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影,进一 步吸收后病区出现索条状影及增粗的肺纹理,偶可机化而演变为机化性肺炎。一般 2周内可完全吸收,少数遗留叶间胸膜增厚。也有少数病例,特别是老年患者病变 的吸收消散可延长到3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很少一部分病例因长 期不吸收而演变为机化性肺炎、慢性肺炎或慢性肺化脓症。 1.2 小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又名支气管肺炎。多见于幼儿、老年人或体弱 者。临床上常表现为高热。此病可由支气管炎或细支气管炎蔓延而来。病理改变是 支气管炎及其周围肺泡的炎症,即小叶性实变。X线表现可分为支气管及周围间质 炎性变,表现为肺纹理增强、边缘模糊,以两中下肺野较显著。以细支气管为中心 的支气管周围肺炎,表现为两下肺野中内带不规则的小片或斑片状阴影,有时可融 合成大片阴影。部分患者可出现肺气肿或肺不张征象(常见于小儿)。小儿患者常见 肺门影增大、模糊。当炎症治疗不当、迁延不愈时。易形成慢性炎症或支气管扩张;融合成片的炎症长期不吸收可发展为机化性肺炎:若波及胸腔则形成脓胸,表现为 胸腔积液或液气胸。 1.3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致病,其中大多数病例就 是过去所谓的“非典型肺炎”。本病多见于冬春之交和夏末秋初,好发于青壮年, 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常为散发,但也可在学校或部队等集体单位中流行。

肺部炎症的影像学诊断分析(一)

肺部炎症的影像学诊断分析(一) 肺部炎症主要是由细菌、病毒或某些特殊病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是呼吸系统常见病,病变可发生在肺实质(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或肺间质,病变范围大小不等。一般均用形态学,由病变的分布,分为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及节段性肺炎。现就影像学诊断分析如下:1X线表现 1.1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是以一个大叶或肺段发病,它是细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95%以上是肺炎双球菌致病,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常见于青壮年。起病急,以突起高热、恶寒、胸痛、咳嗽、咯铁锈色痰为特征,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1.1.1充血期一般在发病6~12h,即病变初期,病变初时的充血期X线可无明显变化或仅见局部肺纹理增粗或病变区肺密度稍增高,呈磨玻璃状,应继续观察。病变继续进展,肺野透亮度稍降低或在病变区出现极淡的云雾状阴影。下叶肺炎可有同侧的膈肌升高、运动受限等,透视时如不仔细观察很容易忽略。 1.1.2实变期发病12~24h后,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胸片上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病变轮廓与肺叶或肺段形态相符合,有时在致密的阴影中还可见到“空气支气管征”。炎性实变的肺叶体积一般与正常时相等,是由于肺泡内有渗出液及红、白细胞的存在,有时体积可略大于正常肺叶,使相应的叶间裂稍凸。由于粘稠的分泌物阻塞病变区的支气管,肺炎合并肺不张也不少见,尤其是上叶肺炎。肺炎早期或恢复期肺叶的收缩可能是由于纤维素性渗出所致。肺体积稍有缩小,相应的叶间裂稍凹陷。若有少量胸膜渗出液,可见肋膈角变钝。目前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典型的大叶性实变已较少见,常表现为节段性肺实变,称节段性肺炎. 1.1.3消散期X线阴影吸收晚于临床症状消失3~10d后,实变区密度逐渐减低,先从边缘开始,病变多表现为散在、大小不等和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影,进一步吸收后病区出现索条状影及增粗的肺纹理,偶可机化而演变为机化性肺炎。一般2周内可完全吸收,少数遗留叶间胸膜增厚。也有少数病例,特别是老年患者病变的吸收消散可延长到3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很少一部分病例因长期不吸收而演变为机化性肺炎、慢性肺炎或慢性肺化脓症。 1.2小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又名支气管肺炎。多见于幼儿、老年人或体弱者。临床上常表现为高热。此病可由支气管炎或细支气管炎蔓延而来。病理改变是支气管炎及其周围肺泡的炎症,即小叶性实变。X线表现可分为支气管及周围间质炎性变,表现为肺纹理增强、边缘模糊,以两中下肺野较显著。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支气管周围肺炎,表现为两下肺野中内带不规则的小片或斑片状阴影,有时可融合成大片阴影。部分患者可出现肺气肿或肺不张征象(常见于小儿)。小儿患者常见肺门影增大、模糊。当炎症治疗不当、迁延不愈时。易形成慢性炎症或支气管扩张;融合成片的炎症长期不吸收可发展为机化性肺炎:若波及胸腔则形成脓胸,表现为胸腔积液或液气胸。 1.3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致病,其中大多数病例就是过去所谓的“非典型肺炎”。本病多见于冬春之交和夏末秋初,好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常为散发,但也可在学校或部队等集体单位中流行。 X线表现很不典型,多数病变按肺段分布,下叶多见,其次为上叶。早期呈间质性炎症改变,肺纹理增多、模糊,或与网状阴影并存。数日后,出现局限性炎性实变;在肺下野或上野,形成密度稍高的斑点和斑片状阴影,密度不均,边缘部分密度更淡;也可见从肺门向肺野外围伸展的扇形阴影,近肺门较浓,外缘逐渐变淡。其中可夹杂条索或斑点影。病变多局限于肺段内,一般不超过肺叶。有时出现少量胸腔积液,分布于肋膈角区。病灶一般1~3周后吸收、消散,在实变灶吸收后可见肺纹理增强现象。

5种肺部感染的影像学鉴别(多图)

5种肺部感染的影像学鉴别(多图) 1、细支气管炎 急性细支气管炎胸片可见细支气管壁增厚、肺门周围的线性高密度、细支气管周围实变,常为双侧(图1A)。急性细支气管炎的 CT 和 HRCT 表现为斑片状肺膨胀不全,常合并支气管壁增厚和马赛克样肺灌注(图1B)。 图1 3 岁,男,病毒性细支气管炎 A.正位胸片显示双侧肺门周围线样高密度影(箭头),符合支气管壁增厚和肺塌陷; B.轴位 CT显示斑片状肺塌陷(大箭头)和小叶状空气潴留(小箭头) 急性细支气管炎,特别是与儿童早期获得的腺病毒感染相关的支气管炎,可能会导致Swyer-James 综合征(缩窄性细支气管炎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图2)。

图2 Swyer-James 综合征 A.胸部正位片可见左侧肺门减小(箭头),左肺上叶密度相对降低,气管向左侧移位,表示左肺上叶体积减小;B.轴位 CT 可见左肺上叶密度相对降低,伴随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扩张(箭头) 2、大叶性肺炎 特征是早期周围高密度影,迅速进展融合为均质的实变影(图3),少数情况下大叶性肺炎可以累及整个肺叶,此时称为气腔肺炎,大叶性肺炎或气腔肺炎常见空气支气管征(图4)。大叶性肺炎或气腔肺炎可引起肺叶增大,即叶间裂膨出征(图5)。

图3 大叶性肺炎 胸部正位片显示右肺中叶均匀实变影 ( 箭头 ),提示肺炎球菌性肺炎 图4 气腔肺炎,空气支气管征 肺炎球菌性肺炎的患者,胸部正位片可见均匀实变影,合并管状透亮影 ( 箭头 ),即空气支气管征

图5 气腔肺炎,叶间裂膨出征 胸部正位片可见右肺上叶均匀实变合并叶间裂向下移位,血液及痰中均发现克雷伯杆菌 3、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的表现为大片实变影,早期局限于1个或多个肺段(图6),接着进展为多灶性,常为双侧实变影。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

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诊断 【关键词】肺隔离症 [摘要]目的:研究肺隔离症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报告经手术与病理证实肺隔离症18例,其中X线胸片18例,支气管碘油造影5例,CT 13例,MRI 4例。结果:X线表现为肺内肿块7例,大片状影11例,其中病灶内有透光区9例; CT表现为肺内片影及团块影,其内具有含气囊腔或液气平面囊肿,共发现异常动脉供血5例。MRI可见到病灶内含气液改变及异常血管影。结论:对肺隔离症的诊断, CT与MRI结合可取代普通X线、断层摄影、支气管造影及主动脉造影。 [关键词]肺隔离症;X线检查;支气管造影;断层摄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磁共振成像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18例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其中肺内型17例,肺外型1例。男8例,女10例。年龄为6岁~42岁,平均22.5岁。其中30岁以下16例,占89%。全部病例均有正侧位X线胸片,5例有支气管碘油造影资料;13例做了CT检查,4例做了MRI检查。CT机为SIEMENS型螺旋CT机,MR机为BALANCE 0.35T永磁磁共振仪。

2 结果 2.1 X线表现 本组18例,发生在右下肺4例,左下肺14例,病变均偏后,其主要部分位于两肺下叶后基底段区域。11例为大片状高密度阴影,境界比较模糊,其中4例密度均匀,9例密度不均,病灶内可见到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透光区,较大者尚可见到液气平面;X线表现为团块状阴影7例,境界清楚,密度均匀。 2.2 支气管碘油造影表现 5例中4例见病灶内无支气管影,1例病区内有支气管影,但分支亦少而不规则。均有病灶周围支气管移位,2例见病灶周围支气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2.3 CT检查所见 18例X线表现为片状阴影者,13例行CT扫描,其中4例密度比较均匀,另9例密度不均,可见到含气囊腔,囊腔内有液气平面1例;7例X线表现团块影者4例做CT检查,亦表现为实质性肿块,3例病灶内

肺隔离症的临床与影像诊断

肺隔离症的临床与影像诊断 发表时间:2012-09-04T17:24:49.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2期供稿作者:董玉敏[导读] 另外,肺隔离症还需与肺脓肿、肺癌、先天性膈疝等相鉴别。 董玉敏(内蒙古阿荣旗中蒙医院CT室 162750)【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443-02 肺隔离症属于肺的先天性发育异常,约占所有肺发育畸形的10%。肺隔离症最初于1946由Pryce提出[1],并从病因学方面提出了血管牵引学说,认为在胚胎初期,出于某种原因导致了主动脉分支的血管残存,牵引了一部分胚胎肺组织形成肺隔离症。国内1954年首先报道2例,经进一步研究发现,肺隔离症有许多变异和合并症。 一、病因和病理表现肺隔离症的形成机制尚有争议,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是一种先天性肺胚胎发育畸形,属于支气管肺前肠畸形的一部分。由于胚胎发育时主动脉分支和支气管肺后丛之间的连接未能如正常时闭塞而持续存在,结果由主动脉分支供血,导致该段肺呼吸功能难以进行,形成肺隔离症。其引流可经肺静脉、下腔静脉或奇静脉回流。根据隔离肺与正常肺有无共同脏层胸膜分为叶内型、叶外型和混合型。叶内型肺隔离症指隔离肺与正常肺组织表面有共同的脏层胸膜,隔离肺本身并无胸膜包裹,位于肺实质内,常位于两肺下叶的后基底段,以左肺多见,左右之比约2:1。[2]叶外型隔离肺与正常肺组织无共同胸膜,由独立的胸膜包裹,位于肺外。通常位于肺和横膈之间,也可位于膈肌内和膈下,甚至可位于纵膈、心包和后腹膜内。绝大多数肺隔离症属于叶内型,而混合型罕见。[3] 在组织学上,肺隔离症为一发育不良,结构紊乱的肺实质结构,内含有发育不全的支气管壁的各种成分,通常为囊性或囊实性结构,囊壁含平滑肌和软骨成分,内衬以柱状或扁平上皮,可呈单囊或多囊状结构。叶内型肺隔离症隔离肺与正常肺组织分界不清,病灶内部为大小不等的囊样结构,部分为实性肺组织结构,囊内充满粘液,一般不与支气管相通。只有感染时才与邻近支气管相通,囊内可有脓液,且空气可进入囊内,形成液气囊肿。供血动脉多来自降主动脉,少数来自腹主动脉或其分支,静脉回流多经肺静脉,少数经下腔静脉或奇静脉。叶外型肺隔离症为副肺叶或副肺段,被独立的脏层胸膜包裹,病变组织多为实性肺组织块,少数呈囊性改变,不易引起感染,供血动脉来自腹主动脉,静脉回流经下腔静脉、门静脉、奇静脉或半奇静脉。与隔离肺相邻的肺实质常合并局限性肺气肿和支气管囊肿,可能均属于支气管肺前肠发育畸形的一部分。此外,还可合并其他畸形,如先天性膈疝、气管食管瘘、异位肺静脉引流等。 二、临床表现肺隔离症可见于各年龄组,新生儿可因异常的动脉和静脉直接相通引起左向右分流而至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较大儿童在临床上因呼吸困难而引起注意。约2/3的病例在10岁以后首次出现症状。临床上以20岁左右的年轻人发病居多,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大多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症状,可有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甚至痰中带血等症状,典型病例在同一肺区域内反复发生感染,伴上述呼吸道感染症状。 三、影像学表现 (一)X线:叶内型肺隔离症表现为下叶后基底段圆形或椭圆形致密影,少数为分叶状或三角形,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其下缘多与膈相连。合并感染时,病灶大小可随病理演变改变。感染时病灶可增大,且边缘模糊不清,经抗感染治疗后病灶又可缩小,边缘也变清楚,也可因纤维化而形成向外牵拉的夹角。但病变长期不消失,反复感染后周围的支气管可发生扩张。叶外型肺隔离症表现为左下叶后基底段部位的软组织密度影,位于膈上或膈下,病灶密度均匀,合并膈疝者并不少见。单纯根据X线表现难以确诊。 (二)CT表现:各类肺隔离症的表现差异较大,但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常见的发病部位:叶内型常发生于两肺下叶后基底段,尤其好发生于左下肺后基底段。叶外型好发于肺底和膈肌之间,亦常发生于椎旁,偶可发生于膈肌、纵隔和后腹膜等部位。 2、异常的供血动脉:肺隔离症主要由主动脉及其分支供血。叶内型通常由胸主动脉供血,叶外型由腹主动脉上部供血。采用CT动态增强检查可明确异常供血动脉的开口,供血动脉管径范围为5-20mm。少数由其他动脉分支供血,如由膈动脉、肋间动脉、锁骨下动脉、脾动脉及肾动脉供血。 3、形态和密度: (1)单房或多房状的囊性肿块:其大小、形态各异,可呈团块状、分叶状、椭圆形或分叉状等,内为液性成分,囊壁厚薄不等,和炎症感染有关,伴有感染时可稍厚,炎症吸收后可变薄。感染后病灶可与支气管相通形成液-气平面或液-液平面。可因炎症病灶边缘模糊不清。 (2)囊实性肿块:病灶由液性和实性成分构成,增强检查实性部分强化明显。 (3)实性肿块:呈单发或多发的软组织肿块或结节,病灶大小不一,有明显强化,边缘可光整,亦可不规则。 (4)局部肺野内增多增粗的血管结构,无囊性或实性肿块。这种类型少见。 4、边缘及周围肺组织改变:由于反复感染及修复等病理过程,绝大多数肺隔离症边缘显示呈索条状,与正常肺组织分界不清,处于感染期时,周围可呈斑片状渗出病变。周围肺组织可出现局限性肺气肿。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飞跃发展,增强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技术,能准确而直观地展示异常供血动脉的起源、走形和分支,且无创、快捷、配合同时扫描所获得的CT轴位图像对肺实质的显示,对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取代有创性的血管造影检查。 (三)MRI表现:MR常规序列肺隔离症病灶的信号表现取决于病灶的病理演变,囊性区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实性区T1WI上呈中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信号可均匀或不均匀,病变中流空信号提示供血血管中血流速度较快,及其在病变中的分布,而MRA、CE-MRA可清楚显示出病灶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四)DSA表现:传统认为DSA是诊断肺隔离症的金标准,它可明确显示异常增粗的迷走血管,亦能显示迷走血管的形态、走形、数量、起源部位以及回流之静脉情况。但其不能显示肺内病灶情况。另外,其创伤性检查方法受到相关禁忌症的限制,难以普及。 四、鉴别诊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