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撰写心理案例报告

如何撰写心理案例报告

如何撰写心理案例报告
如何撰写心理案例报告

如何撰写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选择案例报告题材的注意事项

1.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偏执性精神病,躁郁症)肯定

不能写;

2.最好写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里不要写强迫症和疑

病症;

3.写自己熟悉的题材,当老师的写学生的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写患者

常见的心理问题;

4.尽量写自己做的案例,没做过案例的也可以借鉴别人的,但是不要

生编硬造。

二、案例报告正文内容(这是标准要求,实际为九条,最前面还有一条是摘要)

(一)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心理测验结果。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包括问题发生发展过程,求助原因。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包括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和求助者亲友反映情况。

(四)评估与诊断: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包括具体目标、最终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包括方法与原理、双方责任与义务、时间和费用等。

(七)咨询过程:包括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任务与完成情况。

(八)咨询效果评估:包括求助者自我评估及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和心理测验。

三、综合评审文章格式的一般要求

1.论文由标题、署名、摘要、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组成。

2.标题即论文的名称,应当能够反映论文的内容,或是反映论题的范围,尽量做到简短、直接、贴切、精炼、醒目和新颖。如“一例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

3.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不超过300字。个人成长报告可以不写摘要。

将生活中、教材中,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故事分别按要求放到一、二和三里,但一定要有一个主线。在七条中实施咨询时,如果感觉与前面的内容不能衔接,再在这里进行内容调整。比如,写一般心理问题时,就不要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症状;使用疗法时,发现行为、症状有些不符,也可以进行增减。

四、案例报告指导:

摘要: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00字以内,一般不超过200字;简单介绍什么人,什么原因出现了哪些问题,诊断为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经过几次咨询,最后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是要表明内容,而不是列出标题;

摘要的目的是便于他人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论文的概貌,提高检索效率。实际上这就是编写时整篇文章的主线。

写得好的案例:

摘要1:本文是一例因工作失误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是一名护士,因为工作中出现失误受到了批评,之后出现工作时紧张不安、总担心出错,因此反复检查,工作效率下降,同时有睡眠差,生活兴趣减退等症状。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商议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阳性强化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能够正常的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摘要2:本文是一例硕士毕业生由于就业受挫而引起的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在面试屡屡失败后出现了自我评价低,情绪低落,为前途担忧,无法安心完成毕业论文,食欲和睡眠差等症状。求助者主动前来求助,迫切希望改变现状,能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主要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经过三次咨询,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求助者的情绪问题和饮食、睡眠障碍基本解决,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写得不好的案例:

摘要1:本案例是针对一名护士受批评后心理受挫而引起的一般心理辅导案例。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阳性强化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和睡眠障碍基本解决,取得了比较好的干预效果。

摘要2:本文通过对一例情绪障碍的求助者的咨询,结合咨询过程,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了解、分析。对求助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其做出诊断,制定了相应的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并较为详细的记录了咨询过程,说明了认知疗法相关技术的使用,对咨询的结果进行了评估,最后结合该案例总结了作者对认知疗法的应用体验。

(一)一般资料:

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心理测验结果。

个人成长史里面可以介绍一些求助者小时候的一些重要成长经历;例如出生情况,较长时间离开父母等,如果有疾病史最好列出,还有求助者的大概个性。

测验结果一般要写全,标准分要标明,要有简单的结果解释;(前面写的测验结果和之后提到的所做测验要一致)例如SCL-90总分超过160,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需要写出来,超过2分的因子分也需要写出具体得分。

建议使用最简单的量表,如SDS、SAS,不易出错,也为了减轻论文答辩时的负担。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简要的说明目前的主要问题,要写明时间;最多不能超过20个字,不要用诊断用语。

以求助者的口气进行主诉

例1:‘抑郁,焦虑,强迫’,

应改为:“心情不好,无法安心学习、睡眠差,食欲减退1月余”;

例2:“因考试失利而紧张不安、失眠、烦躁、提心吊胆、情绪低落;学习没有兴趣,成绩不断下降;1个月。”

应改为:“1月来因考试失利而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睡眠差。”

例3:控制不住想不必要的事情,伴有失眠,食欲差2月余

例4:1周来为找工作问题而痛苦,对未来悲观失望。

个人陈述:精练的原话或总结均可,包括问题发生、发展过程,求助原因等;

例:四个月以前父亲突发心梗去世,自己和父亲感情很好,所以心情一直不好,两个多月前的一天,张某早上醒来,觉得胸闷,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去医院做心电图却又一切正常,自此开始经常觉得身体不适,有时怀疑自己的肝有毛病,有时感觉是肺有毛病,听见别人有什么病,也总联想到自己,担心自己会不会得上这种病。其间做了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各项体检和化验结果各项指标均正常,但还是担心自己的身体会有什么毛病,这段时间睡不好觉,也吃不下饭。白天忙于工作,感觉还可以,如果半夜醒来就会胡思乱想,无法自控,“非常痛苦”为此前来求助。

可以添加一些教材中经常出现的典型行为和症状,如生理症状有入睡困难、厌食等;情绪症状有焦虑、烦燥、情绪低落,注意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社会功能状况有工作或学习效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等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包括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和求助者亲友反映情况。

○咨询师观察的内容有求助者的体态,言谈举止,表情,精神状态等,尽量用中性的词汇来形容求助者,不能用带贬义的词汇。

○如果求助者是有独自前来的,那么他人反映这部分就不用写了。

(四)评估与诊断

○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

○定性的时候要用“三原则”(写明是哪三条)排除心理异常,这是考核的重点;

○诊断要考虑到病程,典型症状等情况;

○诊断的思路要明确;

○不能用许又新的6分法来排除神经症,神经症和心理问题的区别在于冲突的性质。

评估诊断举例(一)

1.根据划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引起的,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在找工作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

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为:

1、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担心找不到好工作

2、入睡困难、食欲下降。

评估诊断举例(二)

对该求助者需做的鉴别诊断有: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也不主动就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而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

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1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五)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一般针对其目前的认知、情绪和行为问题;最终目标和长远目标一般是完善其人格,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例如:

1、近期目标:(具体目标)

A.改变其错误的认知观念,身体不适就糟糕至极的观念

B.改善焦虑的情绪,消除害怕得病的恐惧心理

C.改善睡眠和进食

2、长远目标:(终极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完善其人格,学会自我心理调控,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

(六)咨询方案

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部分简单介绍即可,不要过于繁琐;尽量选用教材里有的咨询方法。注意对年幼的求助者最好采用行为疗法,不要用认知行为疗法。

2、关于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部分:生物因素可以结合年龄如青春期、更年期等;社会因素找近期发生的社会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的状况,认知因素见二级教材42页。(在前面评估里已写的内容,这里可以省略)

3、权责利要用新版教材三级74页的内容。

4、咨询收费,测验收费,免费要说明原因;

5、咨询时间安排,一般一周一次。

(七)具体咨询过程

○包括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任务与完成情况。

○要把每次咨询的情况分开来写清楚,不要按照咨询的每个阶段来写;每次咨询的时间,目的,方法,过程、布置的家庭作业要详细记录,如果辅导站没有特殊要求的话,是不需要咨询摘录的,有特殊意义的也可使用。

○咨询的过程最好能体现咨询中咨询师的咨询思路和求助者的心理转变过程;过程也要和你所用的方法相一致。

主要存在的问题:对咨询方法认识不够,如:主要焦虑的等级评定应该是0-100的;把贝克认知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搞混。咨询过程克隆范文,千篇一律。

结合最前面的三个部分,花大力气写出第七部分,这是重头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疗法对应进行内容调整,一定要有连贯性和完整性,疗法使用不能出现错误。注意节奏感和层次感,将情节合理分配到各次咨询中。建议不要用太多的疗法,可以用合理情绪疗法或系统脱敏法。

(八)咨询效果评估

○效果评估的五个维度最少用三条(三级教材133页),评估要结合咨询目标进行,咨询师的评定中切勿加入咨询师对案例的感想,尤其是联想到一些社会问题。

○有些心理测验不能用于前后比较,例如16PF和EPQ。(因为人格是相对稳定的,几次咨询很难有明显的改变。智力量表也不可以用作咨询前后的对比,还有,

已经是大学生了也不需要用)

○咨询总结(非必须):最后可谈谈自己对本案例咨询的体会、收获、创意和小结,也可谈谈今后可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没做过案例的,可以用亲友做模型,将事件改造成符合案例的条件。可以先将范文大段复制上来,保留大的框架,将内容进行删除、拼凑及添加。

但一定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容要前后一致、贯通!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范本之一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一则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一则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李娟(化名),女,21岁,因为和寝室同学闹矛盾,感觉自己处理人际关系很失败,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期末考试,症状持续时间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人之情绪疗法和角色扮演进行咨询,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案例报告认知情绪疗法角色扮演 1.一般资料 1.1一般情况 李娟(化名),女,21岁,南方人,大学三年级在读。从小经常被母亲打,最后一次挨打是在高一,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父亲有外遇,父母经常吵架。 1.2个人成长史 李娟是家中独生女,出生后身体较健康,七岁上小学,学习成绩优秀,在班上不爱和同学交往,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由于经常受到母亲的打骂,对周围的同学不怎么信任。初中时感觉经常被同学欺负,而且欺负得很厉害。那时,很少和同学交流,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有写日记的习惯,有一次自己的日记本无意被人看了,而且在班上传开了,从此班上的人叫自我“心理变态”,这样我就更不愿意和班上的人交往了,感觉初中是很痛苦的日子。高中时候,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发现自己的朋友少,就尽量主动去交往,这样高中的朋友还比较多。现在上大学后,高中的朋友很少联系了,关系也淡了许多,自己觉得朋友没有什么意思,到目前为止算的上交心的朋友没有。 1.3主诉与个人陈述 最近两周以来感觉人际关系紧张,人际关系影响了我的考试,感觉自己与人相处很失败,现在和同学交往我就有些害怕了。我感到焦虑,郁闷,苦恼。前天考试了一科,遇到了一道难题,心里很着急,又想到前段时间和寝室同学关系的问题,心里本来不想想的,但就是忍不住要去想,越想越心烦,觉得自己遇事老是不顺。 与寝室同学之间的事情经过:我经常在寝室说一个同学,主要是说她上厕所忘记关水,早上起来开水龙头开的很大声,既浪费了水又影响我睡觉,上个星期一天晚上熄灯后时,我用台灯在看书,她觉得影响了她,她就说早点睡觉,明天还要考试呢。我就关了灯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她把水龙头开的特别大,我想是在她肯定是在报复我,我就说了她让开小声点。她就很冒火的和我吵起来了。这件事过后我觉得也没有什么,本来就是她不对,中午看见她在和寝室另一同学QQ聊天。看到她说“我才不像你那么容忍她!”我一看就知道在说我,从那天中午以后她们两个变得很好了,我心里特别不舒服,因为突然之间我感觉我是被孤立的人,它们两个以前关系不好的,就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她们就成为好朋友了,心里很不平衡。 1.4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说话速度快,表达清楚,思维清晰,说到激动处流泪。 1.5诊断 1.5.1一般心理问题 1.5.2诊断依据

心理学案例报告范例

心理学案例报告范例:社交恐怖症案例分析报告 字体大小:大| 中| 小2007-12-02 02:58 - 阅读:2656 - 评论:0 摘要:杨晓(化名),女,25岁,与人交往时紧张,不敢直视别人,怕别人看出不自然表情,不敢和别人交往,发作时伴有植物神经系 统症状。明知这种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和生活,精神痛苦2年。诊断为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乱,神经症,社交恐怖症,运用森田疗法结合系统脱敏疗法进行心理咨询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一般资料 1、一般情况: 杨晓,女性,25岁,未婚,中专文化,私人企业工作,来自农村,姐2人,父母健在,家庭经济状态一般。 2、个人成长史: 家住农村,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性格内向,怕见人,特别爱面子,争强好胜。父母对我要求极严甚至苛求。父亲 动起怒来特可怕。记得有一次因放学回家晚了,父亲以为在外贪玩,我还未来得及解释,就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我一个耳光,瞬间脸上出 现红红的手掌印,疼得像火烧似的,至今想起那件事还很害伯。父母很正统、很古板,对我的禁忌很多,不准我和男孩子交往。父亲认 为女孩子在外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是不正经的,还容易上坏人的当。所以除了学校和家,我很少在外玩耍,从不和男生交往.中学时, 见到男女生之间的往来很反感。” 3、精神状态: 着装整洁,貌龄相称,谈话中总是低着头说话,不敢正视人,偶尔抬头看人,便立即躲闪,并表现出局促不安、紧张脸红。明知这

种反应是不必要的,但不能克制并因此而感到痛苦,迫切希望治疗。 4、身体状态 自幼体健,未患过严重疾病,但上班后害怕与人交流,怕别人注视自己,与人讲话紧张,伴心慌、脸红、气促,好像全身发抖;自 己单独时候无任何反应。 5、社会功能: 不敢与人交往,说话时紧张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上班时注意力不集中,以至影响工作和人际关系,回避社交场合,产生辞职的想法。 二、主诉: 与人交往时紧张,不敢正视别人,害怕别人看到自己不自然的表情2年,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三、个人陈述: 毕业后进了一家文化传播媒体广告公司,负责电脑设计工作,与人沟通较少。近2年来不愿与人交往,说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 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她不愿与单位男同事接触,觉得男人 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很内向、很古怪的人”。开会时常常因为紧张,对领导开会具体内容不清。更糟糕的是,现在在女同事、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由于这些毛病,开始很少去社交场所,包括同学聚会、同事婚礼等,都要找借口推辞,很少与人接触。 工作中负责电脑设计排版,最近效率明显降低,仍然不愿和同事交流。同事说她工作一般还那么清高,自己感觉很痛苦,曾力图克服这 个问题,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主动来寻求 帮助。

心理学案例分析(原题库)

1、做一个小实验:举起你的双手,手指伸直,让十指交叉。请注意看,是你的左拇指在上呢,还是右拇指在上?如果左拇指在上,那你就属于“艺术型”的人;如果右拇指在上,那你就属于“思想型”的人。请分析说明这个小实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这个小实验的理论依据是: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机能不同,左半球主要机能是抽象逻辑思维,右半球主要机能是具体形象思维;又由于大脑两半球对肢体的支配是左右交叉的,左手属右半球支配,右手属左半球支配。所以,右拇指在上就可能是“思想型”的人,左拇指在上就可能是“艺术型”的人。 2、有一位学生在田间小路上行走,突然看见一条蛇,这是什么心理过程?看到蛇后感到恐惧害怕,这又是什么心理过程?这两种心理过程有什么关系? 答:这位学生在行走中看见蛇,这是认识过程。看见蛇后感到恐惧害怕,这是情感过程。这两种心理过程密切联系着,认识过程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情感产生于认识,反过来又影响认识,积极的情感推动认识,消极的情感阻碍认识。 3、为了把课上得生动形象一些,胡老师今天带来了不少直观教具,有标本、图片、实物等。进教室后他把这些教具放在了桌上,有的挂在黑板上。他想,今天的教学效果一定很好。可是,结果并非如此。请运用注意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一下原因。 答:利用直观教具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这是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来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但教具过多,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特别是老师进教室后把教具放在讲桌上或挂在黑板上,学生的注意会被这些教具所吸引而不注意听讲。等到使用教具时,这些教具已经失去了刺激的新异性,已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 4、教师讲课,声音要有抑扬顿挫;板书时要用彩色粉笔标示重点;教科书的某些地方用黑体字排印或加重点号。请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对象与背景的对比程度,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引起学生的注意,以便更准确、更清晰地选择知觉对象。这是知觉的选择性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内容 1、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个人成长史、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心理测验结果 2、主诉和个人陈述:包括问题发生发展过程,求助原因。 3、观察和他人反映:包括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和求助者亲友反映情况。 4、评估与诊断:包括心理状态的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 5、咨询目标的制定:包括具体目标、最终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6、咨询方案的制定:包括方法与原理、双方责任与义务、时间和费用等. 7、咨询过程:包括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任务与完成情况。 8、咨询效果评估:包括求助者自我评估及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和心理测验。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参考 一例自卑心理的案例分析 摘要:本案例是一自卑心理的案例。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是因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离婚女人形象不好”所至,主要症状表现为: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有明显的焦虑、紧张情绪,和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急切的求医欲望。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认知行为疗法。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过程经过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确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根据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和他人反映,心理测验结果,咨询师的评估: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本案例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有显著的效果。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刘某,女,36岁,某公司职员,会计,高中文化,离异,汉族,无宗教信仰,目前与父母同住一普通社区。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但在熟悉的人面前言语较多。在家排名最小,父母均为农民,上有一姐,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顺其自然管教,气氛宽松,促成求助者任性、固执,脾气急躁,姐姐平时也让其三分。幼时经常能主动与父母交流;曾听母亲说起一女邻居有婚外恋导致离婚,自此对离婚问题怀有负性想法,认为女人离婚不光彩。读初

心理学案例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 心理学案例分析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论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论文类型:案例报告论文题目:一例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研究姓名:李凤琴 622301************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滨海学院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 1/ 20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李凤琴青岛滨海学院摘要:在初中升高中的过渡时期,高一新生会产生诸多不适应和矛盾困惑。 本文通过分析高一新生李某适应不良的表现以及内心矛盾困惑,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使求助者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思维方式有所认识, 逐步引导求助者实施自我行为训练,缓解消沉、焦虑的情绪, 帮助李某尽快适应紧张而充实的高中新生活,最终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促进了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不合理信念人格心理健康一、一般资料基本情况李某,男,汉族,高一学生,16 岁,独子。 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史。 父母是机关公务员,母亲是公司职员,文化程度都较高,事业都小有成就。 父母感情很好,但在如何教育求助者的问题上有分歧。 家族无精神病史,无家庭遗传病史。 个人成长史自小,父亲对李某要求就严格,对儿子期望值很高;母亲对李某要求宽松,觉得儿子能人格健全、快乐成长就行,在学习上没有过高期望。 小学时,李某成绩不错。 初中阶段,李某在一所自治区重点中学的初中部就读,同学间竞争激烈,李某成绩大不如从前,开始出现厌学情绪,为了上网而逃学,抽烟、喝酒、与同学打架,带头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经常被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母女关系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李某,女,16岁,高三学生,从小生长在澳大利亚,3岁时父母离异,8岁时母亲再 婚。近半年多来,与母亲关系紧张,常常因为一些事,母女之间发生争执、愤怒争吵、威胁等行为。出现争吵之后情绪不稳、焦虑、行为冲动、不能安心学习、情绪低落浮动较大、身体不适等症状。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并且母女之间水火不容、情感冷漠,心理痛苦6个多月。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运用认知疗法结合行为疗法及主客观分析进行心理咨询,取得令人满 意的效果。 [关键词] 情感、关系、沟通模式、文化 一、一般资料 1、一般情况: 李某,女,16岁,未婚,高三学生,在澳大利亚长大,父母为科学家,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2、个人成长史: 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从小性格略偏外向,特别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父母要求极严,甚至苛求。亲生父亲与母亲在她3岁时离异,母亲单独带到8岁,8年前与现在的父亲结婚直到现在。(父亲为英国人)。从小到大一直很乖,学习成绩非常好。 3、精神状态: 着装整洁,年貌相称,谈话中大都是对母亲的控诉与痛斥,情绪激动、气愤,情绪低落。知道与母亲生气并不好但当时不能克制并找不到宣泄方式感到痛苦,迫切希望治疗。 4、身体状态 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与同学交往良好。情绪激动时觉得胃部、身体不舒服,食欲降低。 5、社会功能: 与人交往较正常,学习状态不好但成绩影响不大。行为易冲动有些过头,甚至过激,但大部分仅仅限于与母亲关系上。 6、印象: 外表:很漂亮,在人群中很显眼、与众不同,典型东方人面孔。很有灵气的女孩。

表现:语速很快,领悟力很强,表情丰富。 性格:追求完美、自尊心强、嫉妒心强、自我为中心。 二、主诉: 与母亲冲突时很难控制情绪,气得要死,想尽办法气母亲,自己也非常气愤,情 绪久久平静不下来,情绪低落,无法宣泄6个多月,严重影响母女关系及正常学习和生活。 三、个人陈述: 认为妈妈对自己要求苛刻,经常讲道理,因为很小的事就教训自己,说自己这不对那不对,不许我这样那样(坐姿、卫生等要求都很苛刻),小时候只能忍着,乖乖听话,可现在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可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与尊重所以很逆反,我为什么要听他们的她说的并不都对。并不想与母亲的关系这样敏感,可因为一点小事都会大吵,克制不了,只有让妈妈越生气自己才舒服。想改变这样的相处模式,因为觉得很影响学习和心情尤其会觉得在家里会感到压力。可只有自己改变而父母不改变,对他们的方式和态度觉得很不平衡很委屈。哭述:“我很矛盾、很痛苦,医生您帮帮我”!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周围的亲人朋友都说她性格比较外向,很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常常是第一名,很刻苦很聪明,有上进心,学习认真,有追求完美的倾向。家人介绍,在家发脾气时有过激行为如:骂人、摔东西甚至烧房子。 五、心理测验结果: (1)做SCL-90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显示:焦虑、抑郁指数超过正常范围,其它分值均为正常范围。 (2)EPQ测验结果:P-45,N-55,E-45。 六、诊断 1、诊断结果:严重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

心理学案例分析

心理学案例分析 一、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针对上述案例,你对“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分析 (1)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对教师不适合。 (2)其主要理由:不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教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教师工作有松散化和弹性化的特点等。以全勤奖激励教师,不会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3)激励教师应关注教师对职业成就的需要,也就是鼓励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本身,而出全勤的教师并不能说明教学工作就是优秀,激励方式要适合教师工作的性质。

(4)本案例是实际应用型的案例,分析思路可以是开放性的。以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等)或学校组织特点等分析都是可以的。但以上的答题要点要包括进去。 二、报载:“欧盟委员会2003年9月8日宣布,欧盟将从本月30日起实行更为严格的烟草警示规定,要求烟草生产厂家用黑色大号字体将警句印刷在白底香烟盒上,警句在烟盒正面所占面积不得少于30%,背面不得少于40%。警句包括:‘吸烟会造成慢性疾病和痛苦死亡’及‘吸烟会引起性无能’等14条”。 你认为这种做法会有效吗?其心理依据是什么? 分析 (1)欧盟对于烟草的警示做法会有效的。 (2)其心理依据主要是:关于态度改变理论中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3)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在烟盒的重要位置明确标明吸烟的危害,就是引起吸烟者认知上的注意,使其认知与以前的认知及行为产生不协调。这样就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改变原有态度。不去吸烟或减少吸烟,使其认知与行为协调。二是不改变态度。但是为吸烟的行为寻找一种辩护理由。 三、某校三位青年教师同时进校任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业余时间关系密切,引起学校一些人的议论。一次,学校定于晚上召开全校职工大会,三位青年教师为看一场难得的音乐会,分别请假。这件事使学校领导产生了 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学校要形成良好的教师集体,就要制止这种小团伙的发展,严肃处理这次音乐会事件。另一种认为:他们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扣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题目:撰写一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要求独立完成,不要抄袭网上案例。 正文: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基本信息 1、答辩人信息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习接案数量:1 2、当事人信息 身份背景资料: 李某,女性,河北人,1993年出生,大一新生,个性独立自主,内心其实比较的敏感,不愿意将心中的想法告诉别人。在新的环境中,出现了一些与好友交往的问题,并由一件事情使此事态升级。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家庭关系较和睦,父母对于她的各方面管的比较多,属于“圈养”的态度,来访者现今不爱与父母交流个人的事情。 主诉问题情况: 与朋友之间的关系问题,让她非常苦恼和不安,她不想把这个情况告诉父母(因为怕她的父母感觉自己已经成年了还处理不好这些小问题,不想依靠父母,想独立解决问题)。她希望能自行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可能由于经验等方面的不足,感觉到力不从心。这种压力,使得对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她希望能够快速解决这个事件,更好地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诊断情况: 交际问题是每一个进入新环境的人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对于来访者李某自然也不例外。面对这类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妥当,那么就会带来人际交往障碍,对一个人的“完全社会化”造成不利的影响。李某不愿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是不想父母认为已经成年的自己还没有成熟,还需要借助父母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她想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但他有没有好的解决的方法,感到迷茫和不安。 综上所述,该来访者目前的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正确有效的处理人际交往关系。同

时,她本人是非常希望改变这样的现状,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挽回这样的现状,能够维护好这一份友情。通过谈话发现她的不安、焦虑、无助,以及与朋友关系的紧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学习和生活,这些也将是本次个案咨询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简要分析 来访者前来咨询的时候,还是表现得比较积极、主动,似乎对咨询人员比较的信任,愿意诉说问题的原因在哪里,也希望能够面对并解决这个问题。当谈到为什么不愿意告诉父母这个问题师时,来访者显得很无奈,觉得感到丢脸和失望,之所以不希望自己的父母知道这件事,最主要的是不想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还没有长大,还要依靠他们的帮助来解决这些小事。因此至今父母还不知道此事。大致询问了来访者至今的与朋友交往的经历,之前也有发生过类似这样的事件,多是由父母出面来解决。正因为一直如此,这也就导致了现在的这个“友情危机”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困扰。由此可见,来访者非常希望独立,希望脱离父母的束缚,也希望获得父母的肯定。 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的启蒙老师,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因此是来访者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来访者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父母从小到大都一路报办孩子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使得孩子很少有自己的想法,于是对父母产生了依赖心理,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想要独立自主是一个青少年成长路途中所不可避免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孩子想要独立,但是又缺乏经验来解决,自尊又迫使她不想开口依靠父母,产生了恶心循环。 父母如果不能够把“管辖权”适当下放,实施“散养”政策,尽早培养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就会使孩子养成依赖心,从而在独自面对突发事件时无法及时有效的做出反应,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生活是不利的。 正因为有这样的矛盾存在,李某要独自承受这份压力,加之之前多次类似的事件的解决前提的累计,在此次“友情危机”事件中,李某内心的独立意识得到了触发。她对自己感到失望、沮丧、无力、迷茫之感,越是压抑这些情绪,越对这件事情无法释怀。 因此,本案例咨询主要采取支持疗法,对来访者给予积极的、无条件的支持,与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理解的咨访关系,从而发挥来访者的潜能,积极处理问题,以度过“友情危机”所带来的心理危机。 本咨询主要进行了一次: 咨询师主要作为倾听者,寻找问题的关键点,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通过与来访

心理学案例分析

心理学案例分析 一、人怎会变成“狼”? [现象实例]历史记载,1920年在印度发现的8岁的狼孩卡玛拉(女性),其身体外形与人不同,特点是:四肢长得比一般人长,手长过膝,双脚的拇指也稍大,两腕肌肉发达;骨盆细而扁平,背骨发达而柔弱,但腰和膝关节萎缩而毫无柔韧性。她有明显的动物习性:吞食生肉,四肢爬行,喜暗怕光,白天总是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夜间则在院内、外四处游荡,凌晨1时到3时像狼似地嚎叫,给她穿衣服,她却粗野地把衣服撕掉。她目光炯炯,嗅觉敏锐,但不会说话,没有人的理性。 [心理点评]人们不禁会问,这位8岁的女孩,她原来是人呀,怎不具人的禀性变成“狼”了呢?这一实例有力地说明了社会生活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意义。由于这位女孩自幼落到狼群中,由狼群喂养长大,有长达8年的时间在狼群中生活。虽然她有人的遗传素质,具有人的一切外貌特征、生理机构和感觉器官,确确实实是由人生育出来的,但她没有一般人的心理机能和理性思维能力。这是因为她自幼脱离了人的社会生活,虽然生下来就具备说话的神经机构,但没有同人们接触,没有同人们进行交往,所以不懂得人类的语言;虽然她有人的脑,以及各种感官神经机构,但没有在社会中生活,没有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熏染,没有得到正常的发展与训练,所以无法形成人的心理现象和精神世界。相反,由于她长期过着野兽的生活,在兽群的生活环境中,原有的那些人的神经机构发生了萎缩,身体的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时间越长,其狼的习性就越多,这就是使人慢慢变成"狼"的原因。类似的猪、羊、熊孩也如此。可见,仅有人健全的脑,若离开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人的心理也不可能正常发展。狼孩卡玛拉被带回人群中生活后,经精心护理和培养,逐渐恢复了正常人的心理状态。 二、从“拾柴火”看性格模式 [现象实例]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曾有人设计"拾柴火"的自然实验,实验对象是保育院的40个学生。实验是在冬天晚上进行的。实验者把湿柴放在附近的棚子里,而把干柴放在较远的山沟里,要求学生必须在晚上去拾柴生火取暖,自己则隐蔽在一旁观察孩子们的动静。冬天的黑夜是寒冷而可怕的,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是兴高采烈地到山沟里去了;有的则边走边发出怨言;有的不敢走远,只是到附近的棚子里去取湿柴。后来实验者对他们讲了有关勇敢者的故事,于是到山沟里取柴的人渐渐多了。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和观察,发现有20个孩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了解到孩子们的性格差异,有的勇敢主动,有的畏缩图方便;有的动摇,有的则是胆怯。而他们的性格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 [心理点评]由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待冬天夜晚取柴以便烤火取暖这相同的客观现实,各人的态度不一样。有人不怕黑、不怕冷,高高兴兴地到山沟里去取干柴;有人虽然也去山沟,却嘟嘟嚷嚷不愿意;有的怕黑又怕冷,图方便就近取湿柴等等。可见每个孩子对待相同的事情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因而采取的行为模式也不同。在心理学中将他们这些态度和行为称为性格特征。用科学术语说,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的心理特征。所谓对现实的态度,反映了人们追求什么,拒绝什么,表明人们活动的动机和方向。而行为方式即在其态度下与之相适应的行动,即指人们如何去追求他所要得到的事物,如何避免他所要拒绝的事物,并且这种态度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也是习惯化了的行为模式。以上述试验为例,说某个孩子是勇敢的,不仅是他的态度,而且有其在寒冷的黑夜里到山沟去取柴的行动,而这又是经常性的、稳定的。所以恩格斯认为: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他在做什么,而且表现他怎样做。人的性格

心理学案例分析

十二、实例分析题 1、做一个小实验:举起你的双手,手指伸直,让十指交叉。请注意看,是你的左拇指在上呢,还是右拇指在上?如果左拇指在上,那你就属于“艺术型”的人;如果右拇指在上,那你就属于“思想型”的人。请分析说明这个小实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答:这个小实验的理论依据是: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机能不同,左半球主要机能是抽象逻辑思维,右半球主要机能是具体形象思维;又由于大脑两半球对肢体的支配是左右交叉的,左手属右半球支配,右手属左半球支配。所以,右拇指在上就可能是“思想型”的人,左拇指在上就可能是“艺术型”的人。 2、有一位学生在田间小路上行走,突然看见一条蛇,这是什么心理过程?看到蛇后感到恐惧害怕,这又是什么心理过程?这两种心理过程有什么关系?答:这位学生在行走中看见蛇,这是认识过程。看见蛇后感到恐惧害怕,这是情感过程。 这两种心理过程密切联系着,认识过程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情感产生于认识,反过来又影响认识,积极的情感推动认识,消极的情感阻碍认识。 3、为了把课上得生动形象一些,胡老师今天带来了不少直观教具,有标本、图片、实物等。进教室后他把这些教具放在了桌上,有的挂在黑板上。他想,今天的教学效果一定很好。可是,结果并非如此。请运用注意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一下原因。答:利用直观教具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这是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来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但教具过多,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特别是老师进教室后把教具放在讲桌上或挂在黑板上,学生的注意会被这些教具所吸引而不注意听讲。等到使用教具时,这些教具已经失去了刺激的新异性,已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 4、教师讲课,声音要有抑扬顿挫;板书时要用彩色粉笔标示重点;教科书的某些地方用黑体字排印或加重点号。请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对象与背景的对比程度,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引起学生的注意,以便更准确、更清晰地选择知觉对象。这是知觉的选择性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一例自卑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自卑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针对一例自卑情绪问题的案例,采用认知疗法和行为训练的方法。结果显示:来访者的自信心得以提高,同时人际关系明显得到改善,有效地提高了来访者对自身以及对生活状态的满意感、幸福感。咨询效果良好,也表明了运用认知疗法和行为训练的方法能够改善来访者的自卑情绪,提高来访者的自信心。 关键词:自卑情绪;认知疗法;行为训练 1.资料收集 1.1一般资料 余某,女,20岁,未婚,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出生于云浮市一个农村家庭,家中三姐妹,自己是老小,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一般,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是家里唯一上大学的学生。 1.2主诉 出现莫名的抑郁情绪,感到自卑、焦虑,持续一月。 1.3个人陈述 觉得自己长得矮小不漂亮,所以从小玩伴较少,爸爸有时会打骂她们,所以自己从小性格温顺,但由于身体较弱,所以在家做事不多,妈妈对自己较为保护。自己是家里唯一上大学的学生,所以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很大,时常对自己说20岁的大学生啦,该懂事了,在家要求她有大学生的样子。自己也希望能够与众不同,出人头地。但由于之前一直没有做过太多事的缘故,自己一做起事情来,就遭到妈妈的批评,这让自己觉得压力很大,同时看到周围与自己同年龄的人都已为人妇,做起事来也有模有样的,更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回到学校,看看自己身边的同学都有自己的特长,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自己却没有一样技能可以拿得出手的,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而不敢表现自己,还担心自己用语不当无意中会得罪同学,所以和同学交流较少,不敢主动与他人讲话,老师上课提问紧张得说不出一句话,觉得很丢脸,由此更加自卑,觉得活了二十年的时间自己竟然什么都不会做。希望自己能够像别的同学那样开朗、自信,上课能自如的回答问题,能与更多的同学交往,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

心理学案例

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 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国王把这个棘手的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还要求他不能破坏王冠。怎么办呢?阿基米德辗转难眠,冥思苦想。他起初提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就在他一边坐进澡盆,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托起时,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喊着“尤里卡”(希腊语,意为我知道了)。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 分析:不论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搁上一段时间,然后才能获得一个满意答案”的现象,心理学家把这称之为“酝酿效应”。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个困难的问题感到茫然无措,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抛开面前的问题去做其他的事情时,百思不得其解的答案却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禁不住发出类似于阿基米德“尤里卡”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终于绽开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的诗词为此提供了绝佳的描述,如宋代诗人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词人辛弃疾的“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意识层面的推理,储存在记忆中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内重新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处于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正在面临一个难题,不妨暂时把它搁置一边,去和朋友散散步、喝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巴霖效应 巴霖效应简介 源自於马戏团经理巴霖先生的一句名言:每分钟都有 一名笨蛋诞生。“巴霖效应”多少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星座或生肖书刊能够“准确的”指出某人的性格。原因在此,那些用来描述性格的词句,其实根本属“人之常情”或基本上适用于大部分人身上的。换言之,那些词句的适用范围是如此的空泛,以至往往说了等于没说。例如:水瓶座理性而爱好自由,巨蟹座感性而富爱心;然而巨蟹座的人就永远没理性,水瓶座的人就缺乏爱心吗?我们不去否定星座存在的价值,毕竟它存有统计的基础在。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聪明人,不去迷信星座,我又得告诉你,你又错了!知道什么叫做“天醉人亦醉”吗?既然身旁有超过半数的人相信星座,你又何苦试着去推翻那根植于心的观念(实际上也不太可能)?如果一对情侣在星座学中是不甚相配的,即使两人都不迷信,但他们的心理必然会承受一股不小的压力,在往后交往的时间中,若有了冲突磨擦,心中既存的那种“原来真的不合适”的预设就会被强迫成立,最终难逃分手命运! 举例

2016年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2016年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一、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针对上述案例,你对“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分析 (1)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对教师不适合。 (2)其主要理由:不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教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教师工作有松散化和弹性化的特点等。以全勤奖激励教师,不会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3)激励教师应关注教师对职业成就的需要,也就是鼓励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本身,而出全勤的教师并不能说明教学工作就是优秀,激励方式要适合教师工作的性质。 (4)本案例是实际应用型的案例,分析思路可以是开放性的。以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等)或学校组织特点等分析都是可以的。但以上的答题要点要包括进去。 二、报载:“欧盟委员会2003年9月8日宣布,欧盟将从本月30日起实行

更为严格的烟草警示规定,要求烟草生产厂家用黑色大号字体将警句印刷在白底香烟盒上,警句在烟盒正面所占面积不得少于30%,背面不得少于40%。警句包括:‘吸烟会造成慢性疾病和痛苦死亡’及‘吸烟会引起性无能’等14条”。 你认为这种做法会有效吗?其心理依据是什么? 分析 (1)欧盟对于烟草的警示做法会有效的。 (2)其心理依据主要是:关于态度改变理论中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3)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在烟盒的重要位置明确标明吸烟的危害,就是引起吸烟者认知上的注意,使其认知与以前的认知及行为产生不协调。这样就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改变原有态度。不去吸烟或减少吸烟,使其认知与行为协调。二是不改变态度。但是为吸烟的行为寻找一种辩护理由。 三、某校三位青年教师同时进校任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业余时间关系密切,引起学校一些人的议论。一次,学校定于晚上召开全校职工大会,三位青年教师为看一场难得的音乐会,分别请假。这件事使学校领导产生了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学校要形成良好的教师集体,就要制止这种小团伙的发展,严肃处理这次音乐会事件。另一种认为:他们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扣“小团伙”的帽子。支部应通过适当方式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 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请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该校三位青年教师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简单扣上“小团伙”的帽子。他们借故不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而去听音乐会的行动是不正确的,应予以帮助教育。其原因如下:正式群体之中应该允许非正式群体存在,其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范文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类型:案例报告 论文题目:大学生恋爱受挫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大学生恋爱受挫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单位姓名 摘要:来访者是一名大三女生,因为恋爱受挫导致心情痛苦、失眠、易哭、无心做事,在家长的陪同下前来咨询寻求帮助。来访者是个很受宠爱的孩子,对于感情很专一,性格外向开朗,恋爱受挫后对于什么都没兴趣,天天沉浸在痛苦之中,不知道如何处理与男友的感情问题,很伤心,该案例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通过六次咨询使来访者的错误认知得到改变;情绪状况逐渐得到改善;当前的生活状态开始恢复,基本达到咨询效果。 关键词:恋爱受挫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李颖(化名),女,22岁,独生,身高1.63米,相貌姣好,济南某高校大三学生;性格活泼开朗,人缘好;身体健康,发育良好,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住山东烟台,家境较富裕,自小由奶奶抚养,很受溺爱和保护;父母均为工人,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情绪低落,心情极度痛苦,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很伤心,很想哭,反复想男友见女性网友的事,持续十天左右。 个人陈述:我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忙于工作,一直是奶奶照看我,但是父母也很宠我。因为性格开朗,幽默,积极主动,也比较受老师和同学喜欢。上大学后,很喜欢班里一男生,但那时他有女朋友,只是普通朋友一样交往,大二上学期他与女朋友分手,我就向他表白了,他说他也挺喜欢我的,我们确定了恋爱关系。男朋友家境很富裕,也使独生子,但他不像别的富二代那样。我自小受宠爱,很任性,他一直都照顾我包容我,对我特别关心体贴。我也特别中意男友,一心一意的对他,我们感情非常好,朋友和同学都非常羡慕我们。这是我的初恋,感觉特别美好,这就是我想要的纯美的爱情。两周前我上网时登陆了男朋友的QQ,在他的聊天记录中发现,暑假期间他曾背着我去日照见一女性网友,而且他们已经通过QQ联系过多次。我问他,他却只说是一朋友的同学的表妹,与朋友一起去日照玩时顺便见了一下,没什么特殊关系。我不相信事情这么简单,一直追问,可他

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 以下是关于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心理学案例分析报告(一) 一、一般资料 L 某,女,18 岁,高三学生,成绩优异,休学一年,未参加高考,现已返校。 咨询已有五次,陆续一年,主要解决情绪爆发问题和与母亲的亲子关系问题,成效显著。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近一个月没有办法睡觉,每天晚上躺下看着天花板,凌晨三四点会准时醒来,没有办法拥有完整的睡眠,所有的生活都被这混乱打乱,也不能学习,食欲也不佳。有时候会出现思维云集,尤其是上课看着窗外发呆的时候,会各种的杂念在头脑闪现。讨厌为了别人设置好的轨道前行,但又明白不能再一个人独处,应该去学校。现在是自身的状态还未调整到能够很好地投入到学习这个中心任务中去。 和父母的关系有所改善,尤其是看到父母的关系融洽,有种成就感。在改善亲子关系和缓解情绪冲突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

求助者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思维敏捷,表述条理清晰。求助者的睡眠问题是情绪影响所致,而情绪的波动终究是事件引发。最近求助者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下载高考倒计时软件,高考动机过强,随之焦虑抑郁情绪引发了躯体的某些症状。 四、评估与诊断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五、主要咨询方法 认知- 行为疗法。 六、咨询的过程 1、针对求助者动机过强问题,用故事、案例来予以引导。首先,德国曼联队,球星云集,几乎都是最好的运动员,但是经过艰苦训练却总是拿不到冠军。易主后,新教练只让球员读哲学书,闲暇之余快乐地玩足球,结果却轻而易举夺冠。有的时候,心理动机过强,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古语说,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是这个道理。另一个森田疗法治疗睡眠案例,睡不着,强迫自己不睡,结果失去睡眠动机,反而睡着了。高考倒计时软件是对人生迷茫的人有作用,需要激励、督促。但,对于求助者而言,不适用,不用扬鞭自奋蹄。高考固然重要,在目标锁定后,顺其自然,进步自如,能接受失败,坦然面对。平常心乃道。人生的竞争是漫长的,未必只有高考一次竞技。 2、找到引发事件后,知道自己心里紧张担心什么,接下 ·

旅游心理学的案例分析报告

1、客人希望朋友随团活功! 用完早餐后,地陪小胡带领旅行团准备登车外出游览。一个客人过来与小胡商量,说在当地他有两个朋友,能否让他的朋友今天一起随团活动。小胡怕影响全团的活动就没有答应。那位客人解释说,他与那两位已有好多年没有见面了,昨晚才与他们联系上,现在他的朋友已来到了宾馆,最好能同意让其随团参观游览,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由他承担。小胡还是没有答应。那个客人很生气,认为小胡不通人情,不为容人着想。最后客人只好暂时离开团队与他的朋友单独活动。几天后,旅行社收到了一封对小胡的投诉信,经理对此事情进行了调查后,就批评了小胡。小胡感到很委屈,认为自己是为了全团的利益考虑才拒绝客人的朋友随团活动的。 正确处理方法: (导游不了解游客的心理---导游和游客各是什么心理?) 有的旅游者到某地后,希望亲友随团活动甚至到外地去旅行游览,当旅游者向导游人员提出此类要求时,导游人员应先征得旅游团领队和其他成员的同意,再与旅行社的有关部门联系。 如旅游者的亲友被同意随团活动的话,一般应请其先到旅行社办理人团手续(出示有效证件,填写表格,交纳费用等)。若是外国的外交官希望随团活动,应请示旅行社,严格按照我国政府的有关规定办理。如果旅游者的亲友的身份是记者,应请示有关部门,获得批准后才能办理人团手续。

评析: 旅游者的亲戚、朋友、熟人希望与旅游者一起随团活动,这是人之常情,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导游人员应该按"宾客至上、服务至上"、"尽可能满足需求"的原则进行处理。无论以何种身份随团活动的客人,办理手续和缴纳费用后,都应当和旅游者一样享受同等待遇,导游人员应给予同等的热情服务。 对某些有身份的客人,礼貌礼仪上耍多加注意,以示尊敬。当客观条件不允许旅游者的亲戚、朋友、熟人随团活动时(如座位不够、客人的身份不明、有关部门不同意或其他客人不同意),导游人员应该耐心向客人进行解释,求得客人的理解。在本案例中导游员小胡应该尽量满足客人的要求。 2、某日傍晚,一旅游团结束了“一日游”,回到了下榻的饭店。然而,不到十分钟,旅游团的一位中年女领队就光着脚来到了大堂,怒气冲冲地向前台投诉客房服务员。原来,早晨出发时,这位女领队要求楼层客房服务员为房间加一卷卫生纸,但这位服务员却只将这位客人的要求写在了交班记录本上,并没有与接班服务员特别强调指出。结果,下一班次的服务员看到客房卫生间还有剩余的半卷卫生纸,就未再加。结果,这位客人回来后,勃然大怒。无论前台的几个服务员如何规劝、解释,她依旧坚持光着脚站在大堂中央大声说:“你们的服务简直糟透了。”引来许多客人好奇的目光。值班经理和客务部经理很快赶到了,看到此情此

临床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临床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学校学院:学号:摘要:学习心理问题,学校人际关系,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使我们经常要面对的问题。本案例由初中女学生展开,介绍了该生的问题原因、并介绍了运用来访者中心疗法,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等来改善其学习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的过程和具体的指导方案,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评估。 一、基本资料: 女,16岁,文化初中, 家庭关系较好 二、来访者主诉及主要问题 她说自己曾因为数学成绩不好从而讨厌上数学课,甚至一上数学课就打不起精神,似乎数学课是自己的安眠药,然后自己曾经由于和学校的一些不当朋友一起打过架、发生过口角而被退学,重上学校(转学)后,一看数学头还是大,而且对数学的反感更为严重尽管她曾多次转学,但这件事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另外,她自己也说爸爸妈妈都太宠她了,甚至她要天上的星星爸妈都会给她,父母多数事情都为她

做好决定,导致她遇事不知怎么做,不过有些事她自己很懂得把握分寸,尤其是和男生在一起方面,也很自爱。 爸爸也为她选了两条路:一是直接工作,二是来这儿,她选择了来这重新思考一下,希望可以现在的状态可以改变,可以不那么痛苦的上学可以让自己摆脱父母的溺爱,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她是自愿来到这儿的。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她平时不太爱说话,特别是在集体的时候,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为人比较文静,但也极易受到周围朋友的影响,特别是在她觉得无聊的时候,可能会做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这些事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一些原则、底线她还是懂的分辨的。 四、心理评估和诊断 心理评估: 针对她的数学情况,我详细地和她交流了一下,结果发现在几何方面她还是不错的,但在代数方面比较欠缺,如她比较讨厌数字,也买了一些数学参考书,但有问题不敢问老师,主要是由于她本身对数学的厌恶或有心存偏见的倾向,导致了她学不好数学或静不下心来学数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