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同步建模综述

同步建模综述

同步建模综述
同步建模综述

第1章 同步建模综述

【目的】

本章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如下:

● 同步建模技术。

● 两种建模模式。

● 两种建模模式的切换。

● 同步建模命令及其应用。

当工作在NX 7建模应用(Modeling Application )中时,可以选择基于历史的建模模 式(History Mode )或独立于历史的建模模式(History-Free Mode )。本章主要介绍独立于历史的建模模式及两种建模模式间的切换,同时对同步建模命令及其应用实例进行简要 介绍。

1.1 同步建模技术

同步建模命令用于修改模型,不管它的由来、相关性或特征历史。修改的模型可以是从其他CAD 系统输入的模型,不相关的、无特征的模型,一个用特征创建的本地NX 模型。通过用任一模型直接工作,消除花费在几何体重构或转换上的时间。

用同步建模技术,设计者可以使用参数特征而无特征历史限制。同步建模主要适用于由解析面(如平面、柱面、锥面、球面与环形面)组成的模型,这并不意味是“简单”部件,因为有数千面的模型是由这些类型的面组成的。

如图1-1所示的模型仅利用了3个同步建模命令,它们是在一非参数化模型上做的,但同样可以由参数化特征来完成。

原来的非参模型;用于移动前面与后面增宽皮带轮的拖拉面;

用于移动皮带沟槽的移动面;

用于添加一附加皮带沟槽的复制面

NX7同步建模技术培训教程2

图1-1 非参模型的同步修改

第1章同步建模综述 3

1.2 两种建模模式

1.2.1 基于历史的模式

基于历史的建模模式(History Mode)利用一个显示在部件导航器中有时序的特征线性树建立与编辑模型。这是传统的基于历史的特征建模模式,也是在NX中设计的主要模式。

此模式对创新产品设计的部件是有用的,对利用基于构入草图、特征内的设计意图、预定义的参数和用于建模部件的时序去修改设计的部件也是有用的。

如图1-2所示的六角螺母的建模模式是基于历史的模式,它是一个相关参数化模型。

图1-2 基于历史的建模模式

1.2.2 独立于历史的模式

在独立于历史的模式中,建立与编辑模型基于它的当前状态,没有一个有序的特征。只有不依附于有序结构的局部特征被建立,没有存储的特征操作史且不依附于线性列表。

提示:局部特征是建立和存储在独立于历史的模式中的特征。局部特征仅修改局部几何体,不需要更新和回放全程特征树。这意味着编辑局部特征比编辑基于历史

模式中的特征快许多倍。

当需要研究设计概念而不必预先计划建模步骤时,独立于历史的模式是非常有用的。对下游应用的修改,如加工,这种场合下的部件模型可以没有或是缺乏历史,也可以是机械师不想冒风险修改模型,这种情况下,它也是有价值的。

在独立于历史的模式中,可以利用基于历史模式中可用的许多相同命令,某些命令会建立局部特征,它们列在部件导航器中,如一特征集,独立于任一重放顺序。尽管局部特

NX7同步建模技术培训教程

4

征类似于在部件导航器中基于历史的特征,但编辑它们需要的时间却不随特征列表增长而增加。局部特征彼此独立,当编辑它们时没有历史反滚或回放,这使得模型特征更新的效率有显著提高。

同步建模命令可以有效地工作在独立于历史的模式中。当建模意图依赖于面和特征识别时,这些命令可以识别某些几何条件。同步建模命令中的Face Finder选项可以根据用户的设置选择面。

在独立于历史模式中,基于模型的当前状态,没有一个排列好的特征顺序,去建立与编辑模型,仅建立不依附时间顺序结构的同步特征。

利用独立于历史模式快速设计和探究新概念,无须预先计划建模步骤,可以更方便地思考设计理念,尝试在周围移动对象并删除那些不工作的对象。对于所有导入或遗留的模型,使用独立于历史模式是最佳的建模方法,因为这些模型已经没有历史。

当工作在History-Free Mode中时,可进行如下操作:

●可同时使用传统建模命令和同步建模命令。

●利用同步建模命令方便地修改模型,不管它是怎样建立的。在独立于历史模式中,

这些命令建立如它们在基于历史模式中一样的特征,并且呈现在部件导航器中。

●当Face Finder有效时,在命令中可以利用它选择要修改的其他相关面。

●可以在与建立它们时所使用的相同的对话框中,通过改变它们的参数编辑同步

特征。

●可以从图形窗口选择局部特征。

●可以分割体到多个体(如利用Extrude和Trim Body命令)。

History-Free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部件导航器没有Timestamp Mode。

●仅对产生同步特征的命令建立表达式。

●没有整体特征更新或特征回放(因为没有历史)。

注意:尽管在独立于历史模式中因为不保存历史而没有特征回放,但是在历史模式中建立的同步建模特征将和其他在该模式中建立的传统建模特征一样回放。

●没有回滚编辑(尽管Undo是有效的)。

●一个装配可以包含有历史和无历史组件。

如图1-3所示模型的建模模式是独立于历史模式,它利用同步建模添加线性尺寸约束去改变两同轴柱面与顶面的位置。

第1章同步建模综述 5 图1-3 独立于历史的建模模式

NX7同步建模技术培训教程

6

1.3 建模模式的切换

在Modeling应用中,可以在基于历史模式和独立于历史模式间进行切换。

注意:切换模式时,大部分或所有特征会丢失。

利用工具条、下拉式菜单、建模参数预设置及部件导航器可以进行建模模式的切换,如表1-1所示。

表1-1 建模模式间切换

History-Free Mode

History Mode

1.3.1 从基于历史模式切换到独立于历史模式

●模型非参数化。

●如果一个特征支持独立于历史的模式,它被转换到一局部特征,这些特征包括

Edge Blend、Chamfer、Hole和Thread,它们的表达式也被转换。

●某些同步建模特征也被转换到局部特征,包括Linear Dimension、Angular

Dimension和Radial Dimension特征,它们的表达式也被转换。

●可以从Part Navigator或通过在图形窗口中双击它们编辑局部特征。

●草图和基准被孤立于它们的父和子特征,放在Unused Items文件夹下。可以通过

显示草图审视设计师意图,但它们不再与其他特征相关。

●模型中所有体和曲线特征及所有其他参数被移除,仅局部特征被呈现。

第1章同步建模综述7

1.3.2 从独立于历史模式切换到基于历史模式

●模型再次非参化。在模型中大多数局部特征被移除。

●草图和基准保留为可编辑特征,可以利用草图建立新特征。

注意:当转换建模模式时,模式改变仅发生在工作部件中。当存储部件文件时,建模模式也被存储。

1.3.3 工作在独立于历史模式中

独立于历史模式是一种环境,其中线性历史不被堆积,无特征回放。

独立于历史模式的几个特点如下:

●Part Navigator没有Timestamp Order。

●表达式为产生局部特征的命令建立。

●没有特征更新或回放(因为没有历史)。

●没有回滚编辑(尽管Undo是有效的)。

●一个装配可以包括有历史和无历史的部件。

1.4 同步建模工具条与下拉式菜单

同步建模工具条与下拉式菜单如图1-4所示。

NX7同步建模技术培训教程

8

图1-4 同步建模工具条与下拉式菜单

表1-2是同步建模命令的描述。

第1章同步建模综述9

表1-2 同步建模命令的描述

Move Face移动面

Pull Face拖拉面

Offset Region偏置区

Resize Face修改面尺寸

Replace Face代替面

Make Coaxial使同轴

Make Coplanar使共面

Make Parallel使平行

Make Perpendicular使正交

Make Tangent使相切

Make Symmetric使对称

Make Fixed使固定

Show Related Face展现相关面

Delete Face 删除面

Cut Face 剪切面

Copy Face 复制面

Paste Face粘贴面

Mirror Face镜像面

Pattern Face图案面

Linear Dimension线性尺寸

Angular Dimension角度尺寸

Radial Dimension半径尺寸

Group Face成组面

Resize Blend调整倒圆尺寸

Resize Chamfer调整倒角尺寸

Label Chamfer标志倒角

Shell Body壳体

Shell Face壳面

Change Shell Thickness改变

Cross Section Edit横截面编辑

Optimize Face优化面

Replace Blend代替倒圆

History Mode历史模式

History-Free Mode独立于历

NX7同步建模技术培训教程

10 1.5 同步建模应用实例演示

1.5.1 移动面、拖拉面、横截面与角度尺寸编辑

对于如图1-5所示实例1中的非参实体模型,可以通过移动面直接对带有圆角的凸台区域进行操作,实现凸台区域的整体移动,包括平移、旋转等。同时遇到其他特征区域干涉,更改实体相应拓扑结构。

\Avi\NX6_Synchronous_Modeling_Move-Pull-Section-AngularDim Edits.avi

图1-5 实例1:移动面、拖拉面、横截面与角度尺寸编辑

如图1-6所示,拖拉面可以直接拉伸凸台区域的顶面,从而更改凸台区域的高度。

图1-6 拖拉面 如图1-7所示,横截面可以通过编辑修改二维截面线串形状或尺寸,并且反作用于实体,实现实体形状的改变。

图1-7 横截面编辑

第1章同步建模综述

11

注意:横截面临时产生的草图是非参的,而且是实时对实体截取产生的。

对于非参的实体模型,“角度尺寸编辑”和“线性尺寸编辑”可以对实体的边缘和面直接进行三维标注,并且通过修改标注尺寸反作用于实体,实现实体形状的改变。

如图1-8所示为通过角度尺寸编辑修改实体形状。

图1-8 角度尺寸编辑

1.5.2 使对称

对于如图1-9所示实例2中的非参实体模型,利用Move Face 和Make Symmetry 命令对称地移动相关的面。

\Avi\NX6_Synchronous_Modeling_MoveSymmetry-Snap.avi

图1-9 实例2:移动面-使对称

如图1-10所示,在选择移动面时,通过Face Finder面识别技术,NX可以智能化地识别出与已选择的实体表面具有某些几何约束条件的其他表面,从而智能化地实现用户的设计和修改意图,并且大大提高了面选择操作的效率。

图1-10 Face Finder 面识别技术

NX7同步建模技术培训教程

12

图1-10 Face Finder 面识别技术(续)

1.5.3 自适应抽壳

对于如图1-11所示实例3中的非参实体模型,同步建模中的自适应抽壳与传统建模中的抽壳有本质的不同。后者只能简单地选择实体的被刺穿面,实现整体抽壳的功能。

\Avi\NX6_Synchronous_Modeling_Shell-Paste.avi

图1-11 实例3:自适应抽壳

而同步建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抽壳:

● 通过定义局部被抽壳的面或者区域面,结合选择刺穿面,实现对非参实体模型的

面或者区域面进行抽壳操作,如图1-12所示。

图1-12 对非参实体模型的面或者区域面抽壳 ● 可以对非参实体模型的某些等壁厚区域进行智能识别和直接修改,如图1-13所示。 ● 可以通过被抽壳的区域面,结合壁厚,自动生成薄壁,而无须选择刺穿表面,如

图1-14所示。

第1章同步建模综述

13

图1-13 等壁厚区域智能识别与修改

图1-14 自动生成薄壁

1.5.4 同步模式编辑

下面对如图1-15所示实例4中的模型进行同步模式编辑,把上面讲解的一些命令在这个零件上综合运用,看看对实际模型修改的效果。

\Avi\NX6_SynchronousModeEditing.avi

图1-15 实例4:同步模式编辑

对这个模型主要使用的功能命令有Move Face、Linear Dimension和Adaptive Shell。

(1)使用Move Face功能来移动右侧的筋

在修改该模型前,需要将建模模式从History Mode变为History-Free Mode,尽管在History Mode下也可以使用该功能,但实际上,两者在功能细节上还是有区别的。

选择要移动的面,在选择意图(Select Intent)中,选择Merged Rib Faces,如果此时是在History-Free Mode下,这个选项是没有的。然后可以通过Face Finder选择与已选择面对称的面(Symmetric),如图1-16所示。选择后,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拖动手柄或者直接更改对话框中的数值来达到修改目的。

NX7同步建模技术培训教程

14

图1-16 通过选择意图与面识别结合的方式来选择面

(2)使用Linear Dimension 命令重新定位凸台特征

通常情况下,要移动或者重新定位一组特征是比较困难的,可以通过Linear Dimension 功能修改某原始固定对象与测量对象间的距离来修改测量对象本身的位置。通过选择意图,可以很方便地确定需要移动或定位的特征面,如图1-17所示。同样,可以拖动手柄或修改对话框中的尺寸来实现快速修改。

图1-17 通过选择意图来选择需要的特征面

(3)使用Adaptive Shell 命令对耳部进行抽壳和厚度修改

定义需要被抽壳的面和穿刺面,可以很快地对该模型的耳部这一局部进行快速抽壳,而传统的抽壳方式无法实现该操作,如图1-18所示。

对于抽壳特征,使用Change Shell Thickness 可以实现对其壁厚的快速修改,如图1-19所示。

第1章同步建模综述

15

图1-18 定义被抽壳面与穿刺面

图1-19 抽壳厚度编辑

通过上面一系列功能命令的综合使用,可以看到同步建模技术(Synchronous Modeling)在对模型编辑方面的便捷性和强大功能,它能够基于已有模型,快速响应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加快了对已有模型的修改与衍生,大大节约了设计时间。

数学建模中数学模型方法的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建模中数学模型方法的研究 一、前言部分 数学建模[]1是将实际问题抽象、简化,明确变量和参数,然后根据某种“规律”建立变量和参数间的数学关系,再解析地或近似地求解并加以解释和验证这样一个多次迭代的过程。但要进行真正好的数学建模必须要有有关领域的专家、工作人员的通力合作,也就是说数学建模的过程往往是一个跨学科的合作过程。 应用某种“规律”建立变量、参数间的明确数学关系,这里的“规律”可以是人们熟知的物理学或其他学科的定律,例如牛顿第二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也可以是实验规律。数学关系可以是等式、不等式及其组合的形式,甚至可以是一个明确的算法:能用数学语言把实际问题的诸多方面(关系)“翻译”成数学问题是极为重要的。 不同的建模者由于看问题角度不同所建立的模型往往是不同,我们通过介绍数学建模的几类方法和几个典型的数学模型,来让大家对数学模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二、主题部分 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解答来解释现实问题,我们把数学知识的这一应用过程称为数学建模。简而言之,数学建模是利用各种数学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数学建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20世纪70年代初诞生于英美等现代化工业国家。由于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的发展,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用计算机来解决,而计算机与实际问题之间需要数学模型来沟通,所以这门学科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迅速辐射至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参见文献[2][3]) 纵观数学的发展历史,数千年来人类对于数学的研究一直是沿着纵横两个方向进行的。在纵向上,探讨客观世界在量的方面的本质和规律,发现并积累数学知识,然后运用公理化等方法建构数学的理论体系,这是对数学科学自身的研究。在横向上,则运用数学的知识去解决各门科学和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里首先要运用数学模型方法构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导出其结果,再返回原问题实现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是对数学科学应用的研究,由此可见,数学建模既是各门科学研究的经常性活动,具有方法论的重要价值,又是数学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的中介和桥梁,对于发挥数学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D室内装修设计开题报告例文.doc

3D室内装修设计开题报告范文3D室内装修设计是怎么写的?大家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选题依据(含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 随着生活水平与欣赏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评判生活质量的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更深一步地开始注重追求精神领域的享受。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带动了建筑业的繁荣,同时也将室内设计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 室内装修设计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行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速度极快,已经成为人们衣、食、住、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室内设计涉及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而倍受社会大众的关注。 室内装饰业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朝阳行业,不管是生活需要还是就业、创业,都是一个很大的商机和市场。 现代室内设计追求的是环保化、个性化、智能化,消费者追求的是一种对文化内涵的诠释,一种个性的张扬,一种绿色自

然的感觉,而这些内在的东西是看不到、摸不着的,说到底是种氛围。 因此,本设计初步探究如何运用3DSMAX等软件完成室内设计效果图,模板是我的家。以此进一步学习创新设计,达到现代室内设计的现代感要求。 二、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1、设计任务:以家里的装修设计为模型,模拟制作其中几个房间,展现一般的基本设计内容、功能等。 2、设计要点: (1)根据参考的模型特点,查阅必要的书籍及实例,并且收集与设计课题有关的资料。 (2)通过制作能够基本了解客厅等室内环境设计的原则以及设计程序,把握空间设计的原理与手法,并且能够运用造型、色彩、灯光、家具等设计要素来完善功能齐全、合理,并且具有艺

术氛围的室内空间环境。 (3)能够把握客厅等室内环境中人体的基本尺度与行为方式,了解与认识室内设计的诸多装饰材料、装修手法等,并且运用正确的设计图与表现手法进行设计与实现。 三、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已有的主要设备、软件、资料等说明) (1)实现基本功能:首先要有一定的规划以及格局分配,实现空间合理化。然后完善客厅等室内环境的构造,如柱子、梁、墙面等。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些必需品,如沙发、窗帘、茶几等家具及电器用品,体现实用与装饰二者互相协调,达到舒适得体的要求 (2)体现艺术性:在完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添加一些让人赏心悦目的装饰。例如,在室内空间里,墙面的装饰效果,对渲染美化室内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墙面的形状、分划图案、质感和室内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创造室内空间的艺术效果,墙面本身的艺术性不可忽

概念建模研究综述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2年第1期 JISUANJI YU XIANDAIHUA 总第197期 文章编号:1006- 2475(2012)01-0044-05收稿日期:2011-07-27作者简介:杨斌(1980-),男,山东烟台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兵器科学与技术系讲师,研究方向:语义网,软件工程,概念建模;齐玉东(1974-),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义网,知识管理,软件工程,描述逻辑。 概念建模研究综述 杨 斌1,齐玉东1,孟凡磊 2(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兵器科学与技术系,山东烟台264001;2.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飞行器工程系,山东烟台264001)摘要:概念建模是指创建概念模型的行为,这些模型用来描述问题,与具体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和策略独立无关。在过去数十年中,大量概念建模方法和工具纷纷涌现,许多理论如本体论、语言学和认知学的引入,增强了概念建模的理论基础。基于本体的概念建模研究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本文对概念建模的发展、概念建模语言、基于本体的概念建模以及概念模型的质量评估进行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概念建模;概念建模语言;本体;模型转换;质量评估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6-2475.2012.01.012 Overview of Conceptual Modeling YANG Bin 1,QI Yu-dong 1,MENG Fan-lei 2 (1.Department of Ordna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val Aeronautical and Astronautical University ,Yantai 264001,China ;2.Department of Airborne Vehicle Engineering ,Naval Aeronautical and Astronautical University ,Yantai 264001,China )Abstract :Conceptual modeling is the activity of creating models.Models that describe problems are independently from the tech-nology and strategy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In the past few decades ,a large number of conceptual modeling methods and tools have emerged.Many theories such as ontology linguistics and cognitive science enhance the concept modeling theoretical basis.Ontology based conceptual modeling got full attention.The development of conceptual modeling ,conceptual model language ,on-tology-based conceptual modeling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the conceptual model have been studied.Key words :conceptual modeling ;CML ;ontology ;model transform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0引言 Mylopoulos [1]将概念建模(Conceptual Modeling ,CM )定义为形式化地描述我们周围的客观和社会世界的某些方面的活动,其目的是提供领域的理解和交流。概念建模在信息系统设计、人工智能中的知识表达、组织环境建模、业务处理、软件开发过程、软件需求等计算机科学的不同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概念建模研究的意义愈显重要。 1概念建模发展历程 在形成领域中的概念时,人们并不考虑模型在计算机内部是如何表达的。概念建模是一种抽象的形式,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久负盛名。本节探讨概念建模 在不同阶段, 不同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另外,构成某一应用域的模型不仅有静态对象也有动态的事件 和行为。因此,在探讨概念建模技术的同时也会涉及这些方面。 概念建模的产生源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数据库领域之外技术的发展为概念建模奠定了夯实的 基础。首先, 抽象化被用于软件开发。Parnas 的研究[2] 对数据抽象提供十分准确和完善的说明,使得 软件片段能够相互作用;提出数据抽象的概念, 并将实现细节从用户角度隐藏。编程语言Simula 是建模领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标记。Simula 提出了一组新的概念,如对象、类、方法,特别是子类支持一般化抽 象的概念[3] 。Simula 被认为是第一个面向对象程序 设计语言,是面向对象技术的基石。AI 方面, Quillian 在文献[4] 中提出了语义网络,使用图形知识表示语言,用节点表示概念,用边表示关系,将继承作为推理的机制,这成为以后的概念建模技术的一个特点。Ross 在70年代中期所提出的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技

3D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一、引言 选题目的 综合运用所学的3d知识,商业大楼外形及总经理办公室 选题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欣赏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内家装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 此,室内外建筑设计师所面临队的挑战越来越大。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设计和表现水平, 让自己的设计方案得到客户的满意呢?效果图的“表现”无疑是室内外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 的环节,真实、细致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软件名称:cad、3d、ps 室内设计效果图 项目任务的提出者:孟振谦 二、项目概述 工作内容:利用3d max和v-ray完成室内外设计效果图。 软件功能:用它来建立房间模型和附材质,渲染出图。 软件环境:利用3d max前先安装上v-ray。 三、实施计划 进度 开始时间:2010—12—10 阶段报告一(构思,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并撰写详细报告) 2010年12月10日到2011年1月10日 阶段报告二(设计过程报告: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 2011年1月10日到2011年2月10日 阶段报告三(出图后的优化报) 2011年2月10日到2011年5月30日 预计完成时间 2009-6-20 关键问题(预计可能影响项目的关键问题,设备、技术等方面) 交付期限:2011—6—21篇二:3d论文开题报告 篇三:《3d室内效果图的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3d室内效果图的设计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年级业数字媒体技术 班级学号姓名董沛 指导教师张玉生职称副教授 注: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填写,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系审核后生效。

3D室内装修设计开题报告

3D室内装修设计开题报告 随着生活水平与欣赏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评判生活质量的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更深一步地开始注重追求精神领域的享受。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带动了建筑业的繁荣,同时也将室内设计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 室内装修设计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行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速度极快,已经成为人们“衣、食、住、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室内设计涉及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而倍受社会大众的关注。 室内装饰业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朝阳行业”,不管是生活需要还是就业、创业,都是一个很大的商机和市场。 现代室内设计追求的是环保化、个性化、智能化,消费者追求的是一种对文化内涵的诠释,一种个性的张扬,一种绿色自然的.感觉,而这些内在的东西是看不到、摸不着的,说到底是种氛围。 因此,本设计初步探究如何运用3DSMAX等软件完成室内设计效果图,模板是我的家。以此进一步学习创新设计,达到现代室内设计的现代感要求。

1、设计任务:以家里的装修设计为模型,模拟制作其中几个房间,展现一般的基本设计内容、功能等。 2、设计要点: (1)根据参考的模型特点,查阅必要的书籍及实例,并且收集与设计课题有关的资料。 (2)通过制作能够基本了解客厅等室内环境设计的原则以及设计程序,把握空间设计的原理与手法,并且能够运用造型、色彩、灯光、家具等设计要素来完善功能齐全、合理,并且具有艺术氛围的室内空间环境。 (3)能够把握客厅等室内环境中人体的基本尺度与行为方式,了解与认识室内设计的诸多装饰材料、装修手法等,并且运用正确的设计图与表现手法进行设计与实现。 (1)实现基本功能:首先要有一定的规划以及格局分配,实现空间合理化。然后完善客厅等室内环境的构造,如柱子、梁、墙面等。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些必需品,如沙发、窗帘、茶几等家具及电器用品,体现实用与装饰二者互相协调,达到舒适得体的要求

2020年三维动漫设计开题报告

三维动漫设计开题报告 动漫专业的同学们,大家知道怎么样书写自己的毕业论文吗? 以下是精心准备的三维动漫设计开题报告,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一、与本项目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题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主要内容、本课题创新之处、拟解决的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动画从创始至今,已走过八十年的漫长历史。而近十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互联网游戏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关注与参与。游戏貌似小道,却托起了巨大的市场,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产业。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被公认为潜力无限的朝阳产业。总地来说,中国原创动画已取得了很多成绩,特别是六十年代,在国际上曾获得盛名。然而现在,中国动画却陷入了举步维艰的被动局面,原创作品少之又少,同时国外动画乘虚而入,占据大量市场。 游产业的用户规模,市场状态,发现网游产业发展模式且日前 处于成长期。中国动画游戏是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的。我国网游市场让日美大唱主角已经10年了,这是痛苦和损失的10年。中国游戏要突破思维定势,挖掘市场,良好的市场回报创作提供资金。在新世纪里,中国动画是有着广阔前景的,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动画的灿烂未来! 二、研究目的、意义: 研究目的:络游戏用户研究着重对用户特征、消费行为以及产 品形势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对络游戏存在的闷题进行研究,目

的在于解决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络游戏行业自形成以来,一直处丁产品导向的状态,但随着用户对网络游戏认知的不断加深,其对于游戏产品的选择标准也会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满足不断提升的用户需求已经成为各个游戏运营商未来市场竞争的关键,本次报告将对用户习惯以及消费心理进行阐述,为运营商的产品研发以及市场决策提供依据。二,网络游戏对于社会的负面影晌一直存在,这也常常使其成为众矢之的。相比于互联网其他服务,网络游戏凭借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多样的玩法为用户建立起一个具有现实社会特性的虚拟世界,而这一“世界”也游戏用户的思维以及行为方式造成某些负面影响,过度花费、游戏沉迷等现象一直存在,如何帮助网络游戏相关监管部门解决此类问题,也是本报告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更多产品以及厂商对于网络游戏市场的进入也导致市场竟争更为激烈,本次调以用户使用的产品为基础,对络戏产品市场覆盖率以及不同厂商覆盖用户规模进行调研,了解日前的产品状态及运营商竞争形势。 研究意义:三维游戏室内场景对于镜头画面的形成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可以说场景空间设计制约着镜头画面。设计场景是依据场景空间的创意思维来安排镜头画面中场景的变化、视角的变化、镜头的运动方式以及场景气氛效果的营造。场景还有可能影响到剧情的发展,比如古代对建筑的规模和建筑形成的规定都很严格,那么古装角色要根据自己的身份选择合适的建筑去居住和生活,活动范围也会受到限制,剧情要依据这些场景来展开。场景不但影响着角色与剧情,而且还影响着三维游戏的欣赏。

Ontology理论研究和应用建模

Ontology理论研究和应用建模——《Ontology研究综述》、w3c Ontology研究组文档以及Jena编程应用总结1 关于Ontology 1.1Ontology的定义 Ontology最早是一个哲学的范畴,后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被人工智能界给予了新的定义。然后最初人们对Ontology的理解并不完善,这些定义也出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列表如下: 关于最后一个定义的说明体现了Ontology的四层含义: ●概念模型(cerptualization) 通过抽象出客观世界中一些现象(Phenomenon)的相关概念而得到的模型,其表示的含义独立于具体的环境状态 ●明确(explicit) 所使用的概念及使用这些概念的约束都有明确的定义 ●形式化(formal) Ontology是计算机可读的。 ●共享(share) Ontology中体现的是共同认可的知识,反映的是相关领域中公认的概念集,它所针对的是团体而不是个体。 Ontology的目标是捕获相关的领域的知识,提供对该领域知识的共同理解,确定该领域内共同认可的词汇,并从不同层次的形式化模式上给出这些词汇(术语)和词汇之间相互关系的明确定义。

1.2Ontology的建模元语 Perez等人用分类法组织了Ontology,归纳出5个基本的建模元语(Modeling Primitives):●类(classes)或概念(concepts) 指任何事务,如工作描述、功能、行为、策略和推理过程。从语义上讲,它表示的是对象的集合,其定义一般采用框架(frame)结构,包括概念的名称,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的集合,以及用自然语言对概念的描述。 ●关系(relations) 在领域中概念之间的交互作用,形式上定义为n维笛卡儿积的子集:R:C1×C2×…× C n。如子类关系(subclass-of)。在语义上关系对应于对象元组的集合。 ●函数(functions) 一类特殊的关系。该关系的前n-1个元素可以唯一决定第n个元素。形式化的定义为F:C1×C2×…×C n-1→C n。如Mother-of就是一个函数,mother-of(x,y)表示y是x的母亲。 ●公理(axioms) 代表永真断言,如概念乙属于概念甲的范围。 ●实例(instances) 代表元素。从语义上讲实例表示的就是对象。 在实际建模过程中,概念之间的关系不限于上面列出的4种基本关系,可以根据领域的具体情况定义相应的关系。 1.3Ontology和语义网络

3d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第一章绪论 3DMAX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三维建模、动画、渲染软件,目前最基本的实际应用要算是室内、外的效果图的设计制作了。设计是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人类寄希望于通过设计来改造世界,改善环境,提高人类生存的生活质量。 第二章3DS Max学习:贴图与材质 2.1材质场景的建立 3DS Max创作中,建立模型之后的工作就是给模型赋予材质和贴图,我之所以没有像其它书里面介绍材质和贴图是使用“添加”等字眼,是因为我一直觉得在3DSMax中材质就是模型的灵魂,一个好的材质会使模型有生气,反之你的模型永远只能是模型。要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3DSMax使用者,学习获取、管理和使用材质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运行3DSMax时无疑打开一个新的场景是最快的,所以在给复杂的场景赋材质时,最好用Reset 命令,把场景恢复成一个新的场景并释放内存,这是创建好的材质和材质库的良好开端。当你要设计的场景很大时,如果实现没有仔细的设计和组织材质的话,材质的设计和使用都会变得非常困难。3DSMax有了将保存为库类外部文件的能力,就可以把同类材质组织在一起,保存到材质库中,并在场景之外编辑和处理它们。另外你还可以把它们应用于任何场景,这也是材质独立于场景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3DSMax的材质编辑器中,可以用不同形状,不同角度光源,来测试材质,甚至可以用自定义的模型来测试。在3DSMax的材质编辑器中的大量工作是在不影响场景的情况下完成的,测试好后的材质保存到分类文件中,输入到复杂的场景内,赋给模型对象,这样就不需要在场景中过多的调整材质。 一般在材质设计之初应考虑以下问题: 1、材质需要什么样的位图作贴图:

3DS MAX室内设计开题报告

青岛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3DS MAX室内设计 学院:国际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姓名: 指导教师: 2008 年 3 月13 日

一、文献综述 根据建筑装潢的工作流程,室内设计应使用应用软件以三维立体或二维的形式,向用户展现设计者的艺术创意。 应用软件工具作室内装潢的设计工作,不仅使设计者的设计理念更直观地展现在用户面前,还有易于设计修改、节约时间、降低成本等优点。所以建筑装潢的第一步就是设计三维立体或二维的室内设计图,而3dsmax则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设计中要求线条流畅、物体逼真、空间比例准确、色彩协调、光线合理等,充分展现空间的内在优势,合理搭配物件,使室内设计呈现统一风格,力求达到美观、实用的效果。此项题目的开发具有现实使用意义。 二、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1.工具: 应用3dsmax 软件,力求使得该设计美观、实用。 2.工具优点: 3dsmax 能够满足游戏开发、角色动画、影视特技效果和建筑设计行业等日新月异的制作要求,有点如下: (1)强大的建模模块功能,能在同一工作空间中,制作二维及三维模型。 (2)逼真的材质设计模块,可以真实定义静态或动态的表面特征。 (3)模拟真实场景中的灯光及相机模块。 (4)在任意时间产生连贯动作的动画模块。 (5)能够真实再现光线跟踪、运动模糊、环境效果的渲染器模块。 3.设计流程: 在设计中有沙发、桌子、床、灯等家具,每一个家具的设计流程几乎相同,大体流程如下: (1)建模: 此设计中用到两种建模方法:网格建模和样条曲线建模。 1)网格建模:包括几何体建模、扩展几何体建模、Boolean和多边形建模,他们是用于制作不同的模型。标准几何体和扩展几何体建模,适合较少细节的,或看起来较坚硬的模型;Boolean建模适合制作那些外形不规则的模型;多边形建模式和复杂模型。 2)曲线建模又被称为2D曲线建模,它通过对曲线物体进行各种编辑修改,再应用对曲线的各种编辑命令如拉伸、旋转等,使其转换为三维模型。基本曲线模型,利用曲线的

三位建模综述

三维几何造型技术研究 周航 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部机电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本文综述三维几何造型的理论与技术在CAD/CAM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概况:同时介绍了 三维几何造型的理论与技术发展的三个里程碑一一线框造型、曲面造型和实体造型:并且讨论了线 框建模、表面建模和实体建模等三种三维几何建模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阐述了物体生成原理。 描述了真实感投影技术。并简要论述了用布尔运算技术问题。 关键词:三维几何造型;实体几何法;参数法设计;变量化技术;布尔运算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3-D Geometric Modeling Techniques zhouhang (1. The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 China;2. School of Information,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i’an 710061, China;3. The Key Laboratory of Contemporary Design and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Xi’an 710072,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3D geometric model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in CAD / CAM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introduces the 3D geometric model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the three milepost-- a wire frame modeling, solid modeling and surface modeling: and discussed the wireframe modeling, surface modeling and solid modeling of three dimensional geometry modeling methods 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describing objects generated principle. Describing the true sense projection technology. And briefly analyz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with Boolean operation. Keyword: Three dimensional geometric modeling; Solid geometry method; Parameter design method; V ariable technology; Boolean operation. 1前言 由于飞机、船舶、汽车外形复杂含有大量的自由面,所以CAD/CAM技术从一开始就与三维实体 造型紧密联系一起。三维几何造型是60年代末以来研究发展起来的用计算机系统来表示、分析和输 出三维形体技术。1972年日本北海道大学的冲也野教郎等建成了TIPS-1系统;1973年在英国剑桥 大学由I.C.Braid等建成了BUILD系统。经过2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逐渐形成了对三维形体进行几 何造型理论方法和系统。 2正文 三维几何造型技术是指用计算机系统来表示控制分析和输出三维形体,计算机中所存储和处理的 模型是对原物体确切的数学描述或是对原物体某种状态真是模拟。这个模型可为计算机辅助分析与 制造(CAE CAD)提供信息,如有三维模型产生有限元计算网络,编制数控加工刀具轨迹,甚至可进 行虚拟加工与虚拟实验。 线框模型是最早被发展应用的(70年代初),然后是表面模型(70年代后期),实体模型自80年 代以来逐渐得到发展和广泛应用,现在已经成为三维模型的主要形式。进入90年代世界各地区有了

三维动画开题报告ppt

三维动画开题报告ppt 《永不言弃》三维动画短片——开题报告 题目《永不言弃》三维动画短片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年级业数字媒体技术 班级号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实验师 篇二:《宿舍生活》三维动画短片——开题报告 题目《宿舍生活》三维动画短片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年级业数字媒体技术 班级号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实验师 篇三: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三维动画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三维动画 :1、前期制作是指在使用计算机制作前,对动画片进行的规划与设计,主要包括:文学剧本创作、分镜头剧本创作、造型设计、场景设计。2、动画片段制作根据前期设计,在计算机中通过相关制作软件制作出动画片段,制作流程为建模、材质、灯光、动画、摄影机控制、渲染等,这是三维动画的制作特色。 3、后期合成影视类三维动画的后期合成,主要是将之前所做的动画片段、声音等素材,按照分镜头剧本的设计,通过非线性编辑软件的编辑,最终生成动画影视文件。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在毕业设计中的场景设计及其 MAYA 建模任务以及

人物贴图和材质体现动画片段制作后期合成必读参考资料:《三维动画的制作流程》指导教师签名: 系主任签名:院长签名(章)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开题报告1、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三维动画又称 3D 动画,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新兴技术。三维动画软件在计算机中首先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设计师在这个虚拟的三维世界中按照要表现的对象的形状尺寸建立模型以及场景,虚再根据要求设定模型的运动轨迹、拟摄影机的运动和其它动画参数,最后按要求为模型赋上特定的材质,并打上灯光。 当这一切完成后就可以让计算机自动运算,生成最后的画面。 三维动画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新型动画艺术。 它是继传统二维动画、泥偶动画之后而产生的新型无纸动画。三维动画技术模拟真实物体的方式使其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它借助于计算机平台,实现了动画制作形式的又一大跨越,使得三维动画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梦幻王国,由于其技术的精确性、真实性和无限的可操作性,目 前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军事、娱乐等诸多领域。在影视广告制作方面,这项新技术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受到了众多客户的欢迎。三维动画可以用于广告和电影电视剧的特效制作(如爆炸、烟雾、下雨、光效等)、特技(撞车、变形、虚幻场景或角色等)、广告产品展示、片头飞字等等。 三维动画业是新兴行业,综观三维动画的发展历程,相信不久的将来,三维将进入千家万户。随着 3D 不断发展,渐渐取代了平面动画,相信不就得将来

图像数据挖掘相关研究综述_概念和应用

Research on Image Mining-Concepts and Application Ding Chong Fan Jun Luan Tian Abstract:Image mining is an emergng field in data mining.Along with the wild use of large scale digital photo tech -nology,it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devise powerful tools for analyzing tremendous image data and grasping the contents inside.But there is a large gap between traditional data mining and image mining in data formation and content,and the methods and algorithms are also different.In this paper,we focus on illustrating basic concepts and re -cent applications issues on image mining and the frameworks are reviewed,and then related technologies such as pat -tern recognit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are discussed.At last,applications of such techniques as satellite photo,medical X-rays,and bio-photomicrography are introduced. Key words:data mining;pattern recognition;image processing 作者简介:丁冲,1983年生,吉林长春人,南京大学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数据挖掘。范钧,1983年生,河北保定人,西南财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栾添,1983年生,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动物学。 图像数据挖掘相关研究综述—概念和应用 丁冲范钧栾添 摘要:图像挖掘是数据挖掘领域中新兴的领域。随着数字照相技术的发展和在多学科中的广泛应用,对大量图像数据的分析和研究越来越重要。由于图像挖掘的对象、内容不同于传统数据,方法上也不同于传统技术。本文旨在介绍图像挖掘的基本概念和体系以及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回顾了图像挖掘的相关问题及建模框架,并与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相关领域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还介绍了近年来图像挖掘领域在卫星遥感、医学影像和生物显微照片研究的相关应用。关键词: 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图像处理1引言 图像获取和存贮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大规模精细 图像数据库的产生。通过诸如卫星照片、医学照片和数字照相机等设备,获得了大量的图像数据。图像挖掘由于它潜在的巨大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对于那些能够自动提取语义信息(知识)的图像挖掘系统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时至今日,人们所掌握的技术还很难对这过于巨大的数据加以利用。 Hsu,Lee 和Zhang [1]的一篇综述性文章指出,这一领域中最基本的问题在于,需要对原始的象素图像和图像序列分析到何种精确程度,才能有效的获取复杂 的空间目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图像挖掘(Image mining ,简称IM )研究的对象是隐含的知识,图像数据的间接关系,或者其他那些没有被明确地存贮于图像数据中的模式,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取舍。 2相关概念和问题 2.1数据挖掘与图像挖掘 由于图像数据库和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存在巨 大差异,导致了很多现有的数据挖掘(Data Mining )技术无法应用在IM 领域。 第一,在关系数据库中,数据值在语义上是有意 第12期(总第111期)2008年12月 No.12(Series No.111)Dec2008 统计教育Statistical Thinktank

储层建模文献综述

精品文档 。 1欢迎下载 摘要 针对我国以河流~三角洲相砂体为主的储层特点,本文提出了利用随机建模技术建立预测模型的方法,即综合各种途径取得的信息,对储层内井点之间、之外砂体的形态及其参数作出一定精度的预测估值。另外,本文还对储层随机建模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各种模拟方法在储层表征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和讨论,重点介绍了模拟退火方法,并且总结出随机建模的一般方法。 引言 随着技术的发展,地质科学正经历着由定性描述向定量建模、由观察 向预测的方向发展。储层表征技术(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正是顺应这一潮流而生,储层表征的最终结果是建立储层三维定量地质模型,而储层随机建模技术(Stochastic Reservoir modeling )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它的目标是将各种资料通过某种手段统一在一个定量模型中,这个定量模型不但与所有资料相一致,而且也包含所有资料所反映出的储层分布的空间结构信息,最终结果以易于展示、更改和运用数字化的方式保存在计算机中,这是目前储层建模的趋势。 储层随机建模技术可以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井、试井、地震、地 质等各种资料。它不仅可以解决沉积相空间分布和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问题,而且可以解决裂缝和断层的空间分布和方位问题。 目前,储层建模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确定型建模,即根 据各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多井解释,井间则主要依靠地震信息来描述,这样井间的每一个点都有确定的数值,用这样的方法建立的模型即为确定型模型。由于地震分辨率所限,该方法只能用于勘探早期。另一类是随机建模,建立预测模型,即综合各种方法取得的信息,主要依靠沉积学的方法加上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对井点之间、之外参数作出一定精度的细致的预测估计,故称为预测模型。随机建模的具体方法有较传统的克立金法、蒙特卡洛法以及现在流行的分形法、神经网络法、遗传法、模拟退火法等几十种算法。 储层随机建模技术具有三大优点:一是可以实现油气储层的精细描述 和建模,定量表征和刻画储层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二是可以定量研究储层的不确定性(虽然储层在本质上是确定的,客观上是唯一的,但由于储层的复杂性和信息的有限性,因而造成描述上的不确定性。);三是便于把各种来源的信息和资料综合到一个统一的定量模型之中。 第一章 储层随机建模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自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的https://www.wendangku.net/doc/5c975488.html,ke 教授和挪威Nosc Hydro 石 油公司的H.Haldoren 博士于1984年联名发表了储层随机建模的第一篇论

基于ARCGIS的三维数字校园开题报告

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安徽建筑大学校园建筑物三维建模与实现 ——基于Sketchup和ArcGIS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班级:10地信2班 姓名:宋磊 学号:10203050241 指导教师:朱传华 2014年 3 月 9 日

(2)“Push-pull”:通过沿预定的路径挤压2维界面从而创建3维物件。 (3)“Follow Me”简单高效的学习能力。 (4)可以模拟摄像机和太阳的运动 (5)与Google Earth的协同功能 2.2. ESRI ArcGIS软件 除了直观反映真实世界的三维模型,还要借助三维GIS平台处理、使用这些三维模型,并提供各类地理分析功能。 ArcGIS是一个全面的、可伸缩的GIS平台, 可以为用户提供构建一个GIS系统的解决方案。其中,ArcGIS 3D分析是ArcGIS桌面产品的三维可视化和分析扩展模块,用户可以利用这个模块有效地显示和分析表面数据,并且可以利用其内含的三维可视化和地形建模功能。 3D分析扩展模块的核心是ArcScene应用,它为多层三维数据图的显示观察以及表面数据生成和分析提供了用户界面,使用3D分析模块,用户可以从多个视点检查一个表面,查询表面,并能将栅格和矢量数据贴在一个表面上,生成现实的影像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在ArcScene的主视图中加入各类地理图层,并使用一些基本的地图分析功能浏览和查看我们的地理数据。针对三维数据而言,我们可将影像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叠加到TIN或规则格网DEM表面高程数据上,以进行三维场景的查看和分析;或者根据数据分析需要,在场景中按照图层某属性值的大小以立体柱的形式突出显示其分布状况;同时,我们还能应用三维分析工具实现空间表面的创建和分析功能。 2.3、三维地图的分类 实景;实景三维地图是利用卫星或激光技术直接扫描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最终形成三维地图数据文件。实景三维地图是基于实物拍摄、数据抽象采集技术实现的。虽然从照相机出现的那一刻起,就出现了实景三维地图,但是真正的发展是20世纪以来,随着飞艇、飞机和卫星等高空飞行工具的出现,获得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并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拍摄,实景三维地图才得到真正的发展。其直观性、信息量和精确性远非传统二维电子地图可比。 不过,这种地图获取的成本很高,基本上局限于军事或局部,普通人群基本上看不到真正的实景三维地图。直到最近几年,搜索引擎大腕Google把卫星遥感地图资源和三维电子地图技术以及互联网集合起来,推出Google Earth和Google Maps,将人们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广阔空间,从而带给人栩栩如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另外,国内一些公司也借助于Web GIS技术,利用飞艇、飞机和汽车等交通工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把整个地区都拍一遍,通过数据库和地图上每个具体地点联系起来,获得这个地区的实景地图。但是,这种方式还是受交通工具的限制,只有交通工具可以到达的地方才可以进行数据采集,故实景三维地图给出的信息还是有限的。例如,城市实景地图主要采用

我国胜任力模型研究综述

[摘要]自2003年起,我国便有学者对胜任力模型进行研究。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依据8年内480篇研究胜任力模型的文献,对我国胜任力模型研究的数量、内容及趋势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胜任力模型研究的走势和趋向。 [关键词]胜任力胜任力模型研究综述 一、引言 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mcclelland)首次提出胜任力的概念,他将胜任力定义为能够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这些个人特征包括:(1)知识,指个体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务型与经验型信息,如对某类产品营销策略的了解等;(2)技能,指个体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如商业策划能力等;(3)社会角色,指个体对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如以企业领导、主人翁的形象展现自己等;(4)自我认知,即个体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如将自己视为权威、教练、参与者或执行者等;(5)特质,指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对环境与各种信息所表现的一贯反应,如善于倾听、处事谨慎、做事持之以恒等;(6)动机,指推动个体为达到一定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内驱力,如希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希望控制别人,希望让别人理解和接纳自己等。 人们常用水中漂浮的冰山来描述胜任力特征,知识、技能属于胜任力的表层特征,漂浮在水上,容易发现;而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动机等则属于深层特征,隐藏在水下,且越往下越难发现。研究表明,深层特征才是决定人们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 胜任力模型是指为达成某一绩效目标的一系列不同胜任力要素的组合,它是胜任力的结构形式。根据胜任力的定义,胜任力模型也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可见的、外显的特征,比如技能和知识,这些特征容易了解和测量,也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但是不能预测或者决定是否有卓越的表现。二是深层次特征如社会角色、自我认知、动机等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和表现。1993年,美国心理学家斯班瑟首次针对胜任力模型给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即胜任力模型是指和参照效标(优秀的绩效或合格的绩效)有因果关系的个体深层次特征。 二、胜任力模型文献的研究现状 1.胜任力模型文献的数量情况 笔者以胜任力模型为题名在中国期刊网上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的全部文献进行搜索,剔除非学术性论文,共搜索到文献480篇。其中2003年4篇,2004年10篇,2005年19篇,2006年51篇,2007年82篇,2008年110篇,2009年119篇,2010年85篇。 随着胜任力模型在我国的出现,学者们对这一概念的关注和研究逐年增加,更有很多企业管理者将其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使其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工具。从统计到的每年文献数量可以看出,胜任力模型文献数量正逐年增长,发展相当迅速。 2.胜任力模型文献的研究方法 从搜集到的文献看,采用个案研究法的文献有17篇,约占总文献数的3.5﹪。其中2003年1篇,2005年2篇,2006年4篇,2007年1篇,2008年5篇,2009年2篇,2010年2篇。这些文献均以实际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中某一管理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 采用非实证研究法的文献有190篇,约占文献综述的39.6﹪。其中2003年2篇,2004年5篇,2005年12篇,2006年26篇,2007年34篇,2008年40篇,2009年43篇,2010年28篇。这些文献或系统介绍胜任力模型的概念与构建方法,或理论探讨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中的实践及作用。 采用实证研究法的文献有273篇,约占总文献数的56.9﹪。其中2003年1篇,2004年5篇,2005年4篇,2006年20篇,2007年46篇,2008年64篇,2009年78篇,2010年55篇。这些文献,一部分利用实证探讨将胜任力模型运用到企业的某管理模块中,并论证模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