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届选修一必背知识点

2020届选修一必背知识点

2020届选修一必背知识点
2020届选修一必背知识点

2020届选修一必背知识点

专题一传统发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果酒菌种: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

2、制酒原理:

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反应式如下:

3、制酒条件:温度(18-25℃),发酵液缺氧、呈酸性(原因: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其他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

4、果醋菌种:醋酸菌(细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

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怎么形成的? 醋酸菌繁殖。

5.制醋原理:两条途径生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

反应式如下:

6、制醋条件:①充入空气(深层发酵时,短时间不通氧,醋酸菌死亡。)③温度:30-35℃

7、流程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果酒果醋

8、装置:制酒时,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充气口连续输入氧气。排气口长而弯曲的胶管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出料口是用来取样检测。

葡萄汁只装2/3,留1/3空间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先有氧呼吸进行繁殖,为酒精发酵产生留足储

存空间,防止培养液溢出。

9、若用瓶子做装置:制酒时,要每隔12小时拧松瓶盖1次(注意不能打开),目的是排出二氧化碳,防止气压过高引起爆炸;制醋时,将瓶口打开,盖上纱布。

10、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原因: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11、酒精检验: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醋酸检验:嗅味和品尝(比较PH)

课题二腐乳的制作

1、菌种:多种微生物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主要是毛霉(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传统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现代生产将优质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豆腐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毛霉生长形成菌膜(腐乳的“皮”)

2、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一加盐腌制一加卤汤装瓶一密封腌制(加盐之前为前期发酵,目的是创造条件让毛霉生长,使包住豆腐使腐乳成型。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作用,生成腐乳的香气,)

4、条件:影响腐乳风味和质量的因素有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

(1)温度:15~18℃

(2)加盐: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面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控制盐的用量(豆腐:盐=5:1):(原因: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豆腐乳的口味。)

食盐的作用:1.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2.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

(3)酒:作用: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注意控制酒的含量:12%左右。(原因:酒精含量过高,对蛋自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

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

(4)香辛料:作用: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

(5)含水量: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原因:含水量过高,不易成形;含水量低,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5、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①玻璃瓶,洗净后用沸水消毒。②加卤汤后,用胶条将瓶口密封。

③封瓶时将瓶口通过精灯的火焰。

课题三制作泡菜

1、菌种:乳酸菌(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

包括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用于生产酸奶。

泡菜坛内长的白膜是酵母菌繁殖形成的。

2、制作泡菜的原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反应式如下:。

3、实验流程:

4、条件:注意控制腌制时间、温度和食盐用量。(原因: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1)配制盐水:水:盐=4:1;煮沸冷却(煮沸目的是杀菌和去除溶解氧,以利于乳酸菌的繁殖。冷却目的是不影响乳酸菌的生命活动。)

(2)无氧:用水封闭坛口的作用是:保证发酵的无氧环境。不封闭结果:①有氧会抑制乳酸菌的无氧呼吸确②杂菌污染

5、测定亚硝酸盐含量。

(1)方法:比色法。

(2)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3)含量变化及原因:发酵初期,硝酸还原菌的活动增强,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一

般在腌制10d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原因是硝酸还原菌受到抑制,同时形成的亚硝酸盐又被分解。

(4)含量超过3克造成中毒的原因: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能够把血液中携带氧的低铁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导致缺氧性中毒症状。

(5)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同时对动物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6、含抗生素牛奶不能生产酸奶的原因是抗生素杀死乳酸菌。

7、制作酸奶的过程中是否会产生亚硝酸盐?请设计出实验方案,用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取等量的牛奶及制作成的酸奶,用相同的方法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对比亚硝酸盐的含量,得出结论。)

【小结】传统发酵技术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2、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水、无机盐、碳源、氮源。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3、无菌技术——(微生物接种技术的核心)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

(1)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分为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原因: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且使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化学药剂消毒法(如酒精、氯气、石碳酸等),紫外线消毒法(原理:破坏DNA的结构)。

(2)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分为灼烧灭菌法(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工具、试管口)、干热灭菌法(吸管、培养皿等玻璃器皿、金属用具,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高压蒸汽灭菌(培养基、无菌水等,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

(3)防止杂菌污染的操作有哪些?(在酒精灯火焰旁拔出锥形瓶瓶盖;在酒精灯火焰旁打开培养皿一条缝;打开的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平板冷却凝固后倒置。)

4、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各营养成分都有且有一定的比例。牛肉膏提供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等;蛋白胨提供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等;琼脂作为凝固剂。

(2)要将平板倒置的原因: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5、纯化大肠杆菌

(1)纯化方法: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2)纯化原理:在数次划线后培养或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可以分离到由单个菌体繁殖而来的菌落。

(3)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①每次划线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菌体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菌体繁殖而来的菌落。

②划线时不要将最后一区的与第一区相连。

③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在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之前都要为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划线操作结束时,要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4)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使用接种涂布器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5)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分别通过连续划线、梯度稀释操作,目的是:将聚集在一起的菌体逐步稀释分散成单个菌体。

6、菌种的保存。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我们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首先,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1 mL甘油后灭菌后与1 mL培养的菌液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

课题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1、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他们能合成脲酶。

2、微生物的筛选应用的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3、测定微生物数量(计数)的常用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依据: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菌体。(①一般设置3~5个平板;

②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并取平均值;③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因为有2个或2个以上相连的菌体长成同一个菌落)。因此,④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

数而不是用活菌数来表示。)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原因:不能区分死细胞或活细胞,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高)、滤膜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4、菌落特征:菌落有形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等特征。

5、鉴定方法: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指示剂变红(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pH升高)则可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分解尿素。

6、大肠杆菌鉴定方法: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黑色。

7、设置对照

(1)对照实验是指除了被测试的条件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作用是比照实验组,排除任何其他可能原因的干扰,证明确实是所测试的条件引起相应的结果。

(2)设置对照的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3)例:设计实验,判断所配制的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写出实验设计方案。

答:设置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对照组,接种相同的菌液,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如果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该选择培养基起到了选择作用,否则,没有起到选择作用。

8、试题优选

(1)判断样品的某一稀释度的稀释操作是否成功的依据是什么?

答:是否获得了某一稀释度下,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在这一稀释度下,是否至少有两个平板的菌落数相接近。

(2)A同学的相同稀释度培养的计数结果与其他多数同学的相差太大,该同学分析操作失败的原因,认为是培养基被杂菌污染了造成的。请写出验证这一假说的实验设计方案?

答:将A同学配制的培养基在不加土样的情况下进行培养,作为空白对照,观察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情况。如果对照组有菌落生长,证明培养基受到污染;否则,证明培养基没有受到污染。

(3)本实验使用的平板和试管比较多,为避免混淆,最好在使用前就做好标记。

课题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筛选方法——刚果红(CR)染色法。其原理是: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3、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

选择培养(此步可省略。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1)在什么样的环境取样? 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分解菌?

(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根据生物与环境的互相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提高。)

(2)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人工设置适宜环境,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3)选择培养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选择培养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4)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实验,能否设计一个对照实验,说明选择培养的作用?

答:增加设置一组不含纤维素粉与实验组相同的液体培养基的对照组,接种相同的菌液,在相同的条件下培养相同的时间,都进行梯度稀释并将等量样品涂布在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观察和记录相同稀释度的培养基中产生透明圈的菌落的数目。如果对照组的产生透明圈的菌落数目明显少于实验组,该选择培养起到了增加纤维素分解菌浓度的作用,如果两组相差不大,则该选择培养不起作用。

(5)本实验流程与课题2中的实验流程有哪些异同?

(增加了选择培养,不需要进行菌落计数。)

4、用刚果红(CR)染色法筛选得到的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就一定是纤维素分解菌吗?

(不一定。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也产生模糊透明圈,有些微生物能降解色素,形成明显的透明圈。)

5、为了确定分离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实验,纤维素酶测定方法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所产生的葡萄糖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专题四酶的研究与应用

课题1 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1、果胶和果胶酶。

(1)果胶对果汁制作的影响:影响果汁的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浑浊。

(2)果胶酶的种类: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

(3)果胶酶的作用:①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能提高果汁的出汁率;

②而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

(4)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由霉菌发酵生产的果胶酶是食品加工业中使用量最大的酶制剂之一。

2、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设计思路:通过设置梯度来确定最适值。

(1)自变量的处理方法:设置一系列的温度梯度或PH梯度的对照实验。

(2)因变量的检测方法:苹果汁的体积或果汁的澄清度。

(3)为什么在混合苹果泥和果胶酶之前,要将果泥和果胶酶分装在不同的试管中恒温处理?

用什么方法进行恒温处理?

答:保证果泥与果胶酶混合时温度相同,避免混合时影响混合物的温度,从而影响果胶酶活性。

水浴加热。

(4)在探究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如果需要,又应该如何设置?为什么?

答:需要。不同的温度或pH之间,就可以作为对照——这种对照称为相互对照。

(5)为使果胶酶能够够充分催化反应,应用玻璃棒不时地搅拌反应混合物。

3、探究果胶酶的用量

(1)实验变量:为酶的用量。你打算如何设置酶用量的梯度呢?(同体积不同浓度的酶或不同体积相同浓度的酶。)

(2)因变量:苹果汁的体积或果汁的澄清度。

(3)实验结果和结论:随着酶的用量增加,过滤到的果汁的体积也增加,说明酶的用量不足;当酶的用量增加到某个值后,再增加酶的用量,过滤到的果汁的体积不再改变,说明这个值就是酶的最适用量。

课题2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一)加酶洗衣粉

1、定义: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

2、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3、衣服有油渍、血渍的衣服很难洗干净,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为什么?

答:使用加酶洗衣粉。酶具有高效性,碱性蛋白酶能迅速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分解成可溶性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酸碱度和表面活性剂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1、能否将酶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答:不能,因为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物质会降低酶的活性。酶制剂的特点能够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的温度,并且通过特殊的化学物质将酶包裹,与洗衣粉其他成分隔离。

2、在环保方面,与普通洗衣粉相比,使用加酶洗衣粉有什么优点?

答:加酶洗衣粉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剂和三聚磷酸钠的用量,使洗涤剂朝低磷、无磷的方向发展。

(三)实验设计

1、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的洗涤效果有什么不同;

(1)自变量:洗衣粉的类型。

(2)因变量:污渍的残留程度。

2、探究在什么样的温度下使用加酶洗衣粉效果最好;

(1)自变量:温度。

(2)因变量:污渍的残留程度。

(3)实验原理:酶的催化活性受温度影响,在适宜温度下酶的催化活性最高,温度过低或过高酶的催化能力降低。

3、探究添加不同种类的酶的洗衣粉,其洗涤效果有哪些区别。

(1)自变量:不同类型的酶+相同的污渍物或不同的污渍物+相同种类的酶。

对照实验:设置加普通洗衣粉的对照组,观察污渍物的残留程度。

(2)因变量:污渍的残留程度。

课题3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1、解决在应用酶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案是什么?有何优点?

答:将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同时,固定在载体上的酶还可以被反复利用。

2、固定化酶的应用实例----高果糖浆的生产

(1)高果糖浆的生产原理:用葡萄糖异构酶,将葡萄糖转化成果糖。

(2)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这种酶无法从糖浆中回收,造成很大的浪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使用固定化酶技术。)

3、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常用方法: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图4-6)。

4、一般来说,固定化酶更适合采用什么方法?而固定化细胞多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答:固定化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因为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固定化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因为细胞体积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

5、与固定化酶相比较,固定化细胞有哪些优点或特点?

答:固定化细胞操作更容易;对酶活性的影响更小;固定的不是一种酶而是一系列酶;适于催

化连续的酶反应;

6、如果反应物是大分子物质,又应该采用哪种方法?(固定化酶技术。)

7、包埋法常用的多孔性载体有明胶、琼脂糖、海藻酸钠、醋酸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等。

8、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操作流程:

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05mol/L的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

(1)酵母细胞的活化用什么方法?目的是什么?

答:加入蒸馏水。在缺水状态下,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2)CaCl2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答:使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的混合液形成凝胶珠。

(3)海藻酸钠的作用?注意,加热时要用小火,或者间断加热,反复几次。为什么?

答:作为载体包埋酵母细胞。促进海藻酸钠溶解,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4)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进行充分搅拌。为什么?

答:冷却防止杀死酵母细胞,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5)如何判断固定化酵母细胞是否操作成功?

答:(1)通过观察凝胶珠的颜色和形状判断。凝胶珠呈圆形或椭圆形、颜色不能浅,说明操作成功。(2)用手挤压,凝胶珠不容易破裂;用力摔打,凝胶珠很容易弹起,表明制备的凝胶珠是成功的。

专题五课题3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1、蛋白质提取与分离的原理是什么?

答:依据蛋白质各种特性的差异,如分子的形状和大小、所带电荷的性质和多少、溶解度、吸附性质和对其他分子的亲和力,等等,可以用来分离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2、凝胶色谱法:也称做分配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2、凝胶:(1)化学本质:大多数是由多糖类化合物构成的,如葡聚糖或琼脂糖。

(2)特性:实际上是一些微小的多孔球体,在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

3、凝胶色谱法原理: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因此得以分离(图5-13)。

4、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在一定范围内,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5、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

6、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7、电泳的原理:①许多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如多肽、核酸等都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会带上正电或负电。②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③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分离。

3、电泳类型:琼脂糖凝胶电泳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的多少以及分子的大小、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形状。

SDS—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应用:测定蛋白质分子量、进行蛋白质纯度鉴定。

4、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两种常用的电泳方法,在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通常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5、原理:为了消除净电荷对迁移率的影响,可以在凝胶中加入SDS。SDS能使蛋白质发生完全变性。由几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复合体在SDS的作用下会解聚成单条肽链,因此测定的结果只是单条肽链的分子量。 SDS能与各种蛋白质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SDS所带负电荷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6、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

7、样品处理包括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和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1)红细胞的洗涤

1)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什么?(去除杂蛋白。)

2)用什么方法分离红细胞?(低速短时间离心)

3)洗涤液是什么?(加入五倍体积的生理盐水洗涤,如此重复洗涤三次)

4)怎么判断是否洗涤干净?(直至上清液不再呈现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5)操作提示:注意控制洗涤次数、离心速度与离心时间。(原因:洗涤次数过少,无法除去血浆蛋白;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使白细胞等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

6)洗涤液为什么用生理盐水?(原因: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血红蛋白的释放

用什么方法让血红蛋白释放?原理是什么?

答:蒸馏水+40%体积的甲苯。在蒸馏水中红细胞吸水胀破,甲苯能溶解细胞膜。

(3)分离血红蛋白溶液

1)用什么方法分离血红蛋白溶液?结果是什么?

答: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从

上往下数,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

是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这是血红蛋白的

水溶液,第4层是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

2)如何除去脂溶性沉淀层?(将试管中的液体用滤纸过滤,除去脂溶性沉淀层。)

3)用什么方法分离甲苯层与血红蛋白溶液?(用分液漏斗中静置片刻,分出下层的红色透明液体。)

8、透析(粗分离)

(1)透析液是什么?(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

(2)透析的目的是什么?(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粗分离血红蛋白,或用于更换样品的缓冲液。)

9、纯化(分离)方法----凝胶色谱法。

(1)本实验使用的凝胶是交联葡聚糖凝胶G-75。“G”表示凝胶的交联程度,膨胀程度及分离

范围,75表示凝胶得水值,即每克凝胶膨胀时吸水7.5 g。

(2)凝胶色谱柱的装填操作提示:

1)凝胶的装填要紧密、均匀。如何做到?

①凝胶悬浮液一次性缓慢倒入色谱柱内,

②装填时可轻轻敲动色谱柱,使凝胶装填均匀。

③装填完后,用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充分洗涤平衡凝胶12 h,使凝胶装填紧密。

2)注意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存在。为什么?

答: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3)将加入洗脱液的湿凝胶用沸水浴加热的作用是什么?

答:这种方法不但节约时间,而且可以除去凝胶中可能带有的微生物,排除胶粒内的空气。(3)样品的加入和洗脱

1)样品的加入操作提示:注意不要破坏凝胶面。如何操作?

加样前,打开色谱柱下端的流出口,使柱内凝胶面上的缓冲液缓慢下降到与凝胶面平齐,关闭出口。加样时,要贴着管壁加样,吸管管口要沿管壁环绕移动。

2)加20 mmol/L的磷酸缓冲液进行洗脱。

(4)蛋白质的分离。

本实验的因变量的观察指标是什么?怎样的实验结果能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答:观察红色区带在洗脱过程中的移动情况。如果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10、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判断纯化的蛋白质是否达到要求,需要进行蛋白质纯度的鉴定。在鉴定的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为防止血液凝固,在采血容器中要预先加入抗凝血剂柠檬酸钠,比例是每100mL血液加入3.0g柠檬酸钠。

专题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课题一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1、天然香料的来源:植物、动物(麝、灵猫、海狸、抹香鲸)、真菌

2、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压榨、萃取等。

3、水蒸气蒸馏法:(玫瑰精油)

(1)原理:水蒸汽可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水油分层。(2)实验流程:

采集玫瑰花(盛花期)(花:水1:4)油水混合物NaCL 分离油层无水NaSO4 除水过滤玫瑰油

(3)氯化钠作用:增加盐的浓度,使油水混合物分层,分离油层用具:分液漏斗

(4)无水硫酸钠:吸收油层中的水分。

(5)不足:有些原料不适宜于水中蒸馏,如柑橘、柠檬。因为原料易焦糊,有效成分易水解。

(也是判断能否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依据。)

4、萃取法:

原理:芳香油易溶于有机溶剂,溶剂挥发后得到芳香油。萃取剂:如石油醚、酒精、乙醚等。不足:有机溶剂中的杂质会影响芳香油的品质。

5、压榨法(橘皮精油)

橘皮精油:无色,主要成分柠檬烯,主要分布在橘皮中。

流程:石灰水浸泡一漂洗一压榨一过滤一静置一再次过滤一橘皮油

(1)石灰水:防止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降低压榨液黏稠度,过滤不堵塞筛眼。

(2)小苏打、硫酸钠:促进油和水的分离(用量分别为橘皮质量的0.25%和5%)

课题二胡萝卜素的提取

1、胡萝卜素

(1)性质: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3)用途:①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夜盲症、幼儿生长发育不良、干皮症等。②胡萝卜素还是常用的食品色素,广泛地用作食品、饮料、饲料的添加剂。③天然胡萝卜素还具有使癌变细胞恢复成正常细胞的作用。

3、为什么服用β-胡萝卜素能治疗夜盲症?(原因:一分子的β-胡萝卜素在人或动物的小肠、肝脏等器官被氧化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

4、炒胡萝卜时要多加些油。(因为胡萝卜素会溶解在油中,溶解的胡萝卜素容易被人体吸收。)

5、工业生产上,提取天然β-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如螺旋藻)中获得,三是利用微生物(如三孢布拉霉菌)的发酵生产。

6、实验流程: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

7、操作提示

①萃取前,为什么要将胡萝卜进行粉碎和干燥?

(原因:含水量少,原料颗粒小,需要提取的物质就能够充分溶解,萃取效果就好。)

②干燥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为什么?

(原因:温度太高,干燥时间太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

③萃取:

1)萃取的目的:使胡萝卜素充分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2)萃取剂的选择: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

此外,还需要考虑有机溶剂是否能从产品中完全除去、会不会影响产品质量等问题。

①乙醇和丙酮能够用于胡萝卜素的萃取吗?为什么?

答:不能。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和丙酮为水溶性有机溶剂。

②在石油醚、醋酸乙醋、乙醚、苯和四氯化碳这几种有机溶剂中,哪种最适宜用来提取胡萝卜素?写出选择的实验方案。

答:先用这几种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实验,再从中选择出萃取效果最好的有机溶剂。

③为什么选用石油醚做萃取剂萃取胡萝卜素效果最好?

(因为石油醚是水不溶性有机溶剂,胡萝卜素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沸点在90-120℃之间,远远低于胡萝卜素的沸点,加热时石油醚首先被蒸馏出去,有利于浓缩。)3)影响萃取的因素

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还受到原料颗拉的大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原因:一般来说,原料颗粒小,萃取温度高,时间长,需要提取的物质就能够充分溶解,萃取效果就好。)

4)装置:水浴锅;在加热口安装冷凝装置。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第一节人口再生产 ☆知识要点: 1、人口再生产定义:人口的世代更替过程(包括人口出生和死亡两个环节) 2、人口再生产类型: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如不考虑人口迁移过程,这三个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应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类型有: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过渡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很低) ※难点解析: 出生率降低原因:文明程度、人口素质提高; 死亡率降低原因:生产力发展;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由于人口的素质受生产力的制约,所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均受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影响,所以说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当人口再生产类型进入现代型后,由于人口逐年减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所以最后会出现人口的老龄化现象,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已经出现这种现象,而且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时代更替速度减慢。 3、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人口出现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过渡型(部分国家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我国已是现代型) 全世界:过渡型(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多) ※难点解析:人口老龄化会引发的问题: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 第二节人口数量与环境 ☆知识要点: 1、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 ①.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②.机械增长(与人口的迁移有关) ※难点解析一: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的影响越小,全球而言,则不必考虑人口迁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无机化合物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无机化合物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无机化合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无机化合物定义 英文:inorganic compound.无机化合物,与机体无关的化合物(少数与机体有关的化合物也是无机化合物引,如水),与有机化合物对应,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盐、氰化物等,简称无机物。 说明: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和第六版都将无机物解释为单质和无机化合物的统称。一些文献在介绍无机物性质时,也将单质列在其中。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细胞中的无机物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不同种类的生物体中,水的含量不同;不同的组织﹑器官中,水的含量也不同。 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结合水与其他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4.5%;自由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是细胞的良好溶剂,也可以直接参与生物化学反应,还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总而言之,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细胞内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其含量虽然很少,但却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是叶

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就会出现抽搐现象;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也很重要。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相关分类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能和氧气反应产生的物质叫做氧化物。根据化学性质不同,氧化物可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两大类。酸性氧化物:能与水作用成酸或与碱作用成盐的氧化物。例如三氧化硫、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碱性氧化物包括活泼金属氧化物和其他金属的低价氧化物,如CaO、BaO 和CrO、MnO。 无机酸 一类在水溶液中能电离产生H 的化合物的总称,与碱相对。盐酸、硫酸、硝酸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酸根)虽各不相同,但产生的阳离子(H )却是相同的,因此它们在性质上有共同的地方,例如具有酸味;能溶解许多金属;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等。盐酸狭义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比如硫酸)。这类物质大部分易溶于水中,少部分,如:硅酸,难溶于水。酸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生此时已经进入高考备战阶段,历史科目的复习任务比较重,小伙伴们需要复习和巩固的知识内容非常多。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 1。整数加法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 (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整数除法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7。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 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8。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 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 要小于除数。 9。运算顺序 (1)小数、分数、整数

2020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

2020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考之前,生物的复习要全面,将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整理出来,进行查漏补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大家有用! 2020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 (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5.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6.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7.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8.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9.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0.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1.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2.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3.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4.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种群和群落

高中历史水平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水平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总结1 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知识要点: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政治: 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 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 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 1、内容:“颁布解负令”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 1、历史意义: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克里斯梯尼改革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课标内容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要点: 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 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 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二、商鞅变法内容: 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最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必考知识点重点总结 精品

单片机概述 单片机是微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简称,微型计算机的一种。 它把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定时器\计数器以及I\O 接口,串并通信等接口电路的功能集成与一块电路芯片的微型计算机。 字长:在计算机中有一组二进制编码表示一个信息,这组编码称为计算机的字,组成字的位数称为“字长”,字长标志着精度,MCS-51是8位的微型计算机。 89c51 是8位(字长)单片机(51系列为8位) 单片机硬件系统仍然依照体系结构:包括CPU(进行运算、控制)、RAM(数据存储器)、ROM(程序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内部总线等。 由于一块尺寸有限的电路芯片实现多种功能,所以制作上要求单片机的高性能,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稳定。 单片机软件系统包括监控程序,中断、控制、初始化等用户程序。 一般编程语言有汇编语言和C语言,都是通过编译以后得到机器语言(二进制代码)。 1.1单片机的半导体工艺 一种是HMOS工艺,高密度短沟道MOS工艺具有高速度、高密度的特点; 另一种是CHMOS工艺,互补金属氧化物的HMOS工艺,它兼有HMOS工艺的特点还具有CMOS的低功耗的特点。例如:8181的功耗是630mW,80C51的功耗只有110mW左右。1.2开发步5骤: 1.设计单片机系统的电路 2.利用软件开发工具(如:Keil c51)编辑程序,通过编译得到.hex的机器语言。 3.利用单片机仿真系统(例如:Protus)对单片机最小系统以及设计的外围电路,进行模拟的硬软件联合调试。 4.借助单片机开发工具软件(如:STC_ISP下载软件)读写设备将仿真中调试好的.hex程序拷到单片机的程序存储器里面。 5.根据设计实物搭建单片机系统。 2.1MCS-51单片机的组成:(有两个定时器) CPU(进行运算、控制)、RAM(数据存储器)、ROM(程序存储器)、I/O口(串口、并口)、内部总线和中断系统等。 工作过程框图如下:

人教部编版高中生物必背知识最全汇总

人教部编版高中生物必背知识最全汇总 1.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C、H、O,除此之外,蛋白质中还含有N等元素,核酸中还含有N、P。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不同氨基酸理化性质差异的原因在于R基不同。 3.DNA和RNA在分子组成上的差异:DNA中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而RNA中含有核糖和尿嘧啶。 4.DNA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是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而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5.熟记实验中的颜色反应: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DNA+甲基绿染液→绿色; RNA+吡罗红(派洛宁)染液→红色; 还原糖+斐林试剂加热――→砖红色; 脂肪+苏丹Ⅲ(Ⅳ)染液→橘黄色(红色); 线粒体+健那绿染液→蓝绿色。 6.乳糖和糖原只分布于动物细胞;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只分布于植物细胞。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 7.脂质主要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又包括

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8.脂肪的含氢量高于糖类,因此氧化分解时,耗O2多,释放能量也多。 9.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但其抗逆性相对较小。 10.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核仁、染色体及除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 11.各种生物膜都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组成,细胞膜还含有少量糖类。功能越复杂的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12.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3.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及具膜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不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成分。 14.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能直接转化,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细胞膜通过囊泡发生间接转化。 15.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低等植物细胞有中心体。 16.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细胞也可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如蓝藻(含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光合作用。 17.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多,核仁较大。 18.质壁分离与复原、细胞融合、胞吞(内吞)和胞吐(外排)

高中历史必备的基础知识大全

高中历史必备的基础知识大全 高中的学生想提高历史成绩,首先就要将课本知识理清楚并且加以背诵,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历史必备的基础知识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 古代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A: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有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原料易得、便于书写、容易携带保存) 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印刷术,隋唐时已有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文化的传播,对世界有重大的影响。火药,孙思邈已经掌握了配方,唐末开始运用于军事,北宋广泛运用于军事。推动世界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指南针,战国有司南,北宋指南针运用于航海。促进各国的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新航路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B:领先世界的科技:商朝干支纪日法;日食、月食;哈雷慧星的记录;《甘石星经》;地动仪;僧一行实测地球子午线;祖冲之圆周率的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 C:《齐民要术》《梦溪笔谈》《天工开物》《内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唐本草》《本草纲目》(要求掌握成书的朝代、作者、涉及的领域、意义等)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A:汉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B:书法: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要求识别各种书法) C:绘画: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画圣)天王送子图《孔子象》等。 (3)文学成就 A:先秦: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楚辞体屈原的《离骚》; B: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张衡《二京赋》赵一《刺世疾邪赋》 C:唐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的分类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 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4.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 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成功的改革 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 思考:为什么说这些改革成功了? 外国: 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着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着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着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6、柏格森所说的运动变化不是指任何具体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只是纯粹的“动作”,是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

高中生物学考必背知识点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精要知识点 必修①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蛋白质的基本单位_氨基酸_, 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肽键:—NH—CO— 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_氨基酸数_ -_肽链数_ 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_氨基酸数_ -水分子数×18 5、核酸种类:DNA和RNA;基本组成元素:C、H、O、N、P。 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_脱氧核苷酸_;RNA的基本组成单位:_核糖核苷酸_。 7、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__磷酸__、1分子__五碳糖__、1分子__含氮碱基_。 8、DNA主要存在于_细胞核_中,含有的碱基为_A、G、C、T_;RNA主要存在于_细胞质中,含有的碱基为_A、G、C、U_; 9、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_糖类_,直接能源物质是_ATP_。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属于__单__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__二___糖; 淀粉、纤维素、糖原属于__多__糖。1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12、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13、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鲜重:水,干重:蛋白质。 14、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Fe2+,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Mg2+。 15、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流动镶嵌模型。 16、细胞膜的成分:脂质(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和少量糖类。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17、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8、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有“动力车间”之称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有“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之称的是叶绿体;有“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之称的是核糖体;有“消化车间”之称的是溶酶体; 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体内、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与植物细胞细胞壁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蛋白质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19、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核仁和染色质。 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0、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1、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_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物理选修1-1+知识点小结

知识点小结 一、物理学史及物理学家 1、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古人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2、伏打于1800年春发明了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电堆”——最早的直流电源。他的发明为科学家们由静电转入电流的研究创造了条件,揭开了电力应用的新篇章。 3、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英国化学家斯旺为代表的一批发明家,发明和改进了电灯,改变了人类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习惯。 4、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用实验展示了电与磁的联系,说明了电与磁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对电与磁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预示了电力应用的可能性。 5、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艰苦探索,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的密切联系,奏响了电气化时代的序曲。 6、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他的理论,足以与牛顿力学理论相媲美,是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贡献。 7、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拓了道路,被誉为无线电通信的先驱。后人为了纪念他,用他的名字命名了频率的单位。 二、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1、避雷针利用_尖端放电_原理来避雷:带电云层靠近建筑物时,避雷针上产生的感应电荷会通过针尖放电,逐渐中和云中的电荷,使建筑物免遭雷击。 2、各种各样的电热器如电饭锅、电热水器、电熨斗、电热毯等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_来工作的。 3、在磁场中,通电导线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我们使用的电动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工作的。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部分:世界历史各时期知识点总结总汇

世界历史各时期知识点总汇 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梭伦、克利斯提尼、伯里克利;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少数民主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泰勒斯,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 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薄伽丘、莎士比亚;思想解放 西方人文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打击天主教会势力 精神发展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开辟新航路:迪亚士→好望角;哥伦布→美洲 世界市场 荷兰、英国殖民扩张:建立海外商品市场;世界市场形成主要途径;日不落帝国逐步形成 工业革命:增强欧美国家的力量,列强瓜分世界,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89年《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完善欧美代议制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联邦、共和、总统制;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总统制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专制、军国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理论和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经典力学体系:牛顿的机械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近代自然科学形成近代世界进化论:达尔文《物种起源》;冲击“神创说”科学技术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部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 苏俄革命新经济政策:固定的粮食税;允许中小企业私营、外资经营;自由贸易和建设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期弊端严重,导致苏联解体赫鲁晓夫、勃涅日列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摸式弊端→苏联解体背景: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金融、工业、农业、以工代赈、社会保障;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及影响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北约、华约组织的成立为标志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欧共体形成;日本高速发展;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1991年苏联解体为标志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元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当今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国于 2001年底加入 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新一轮资本扩张;机遇和挑战并存 现代科技 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量子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成果;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现代世界( 1917 ——今) 近代世界 古代世界

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精编版

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 1、发酵:利用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细胞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繁殖或积累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类型:(1)根据是否需要氧气分为:需氧发酵和厌氧发酵。 (2)根据产生的产物可分为:酒精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等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 6H 12O 6+6O 2→6CO 2+6H 2O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C 6H 12O 6→2C 2H 5OH +2CO 2 酵母菌有氧呼吸时,产生能量多,可大量繁殖;无氧呼吸时,产生能量少,仅能满足自身代谢,基本不繁殖;所以利用酵母菌进行工业生产时先进行通气再密封。 2、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3、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4、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C 2H 5OH +O 2→CH 3COOH +H 2O 5、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6、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7、装置各部位的作用 充气口: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 排气口:排出酒精发酵时产生的CO 2。 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与瓶身相连的长而弯曲的胶管:加水后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该装置的使用方法: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留1/3的空间的目的是防止发酵时汁液益出。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 入氧气(无菌空气) 8、过程: 9、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 10、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11、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用于生产酸奶。 12、亚硝酸盐检测: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 -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专题二 挑选新鲜的水果(如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果酒 果醋

高等数学上册必背的知识点期末考试备考的重点知识

高等数学上册必背的知识点期末考试备考的重 点知识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高等数学上册,必背的知识点,期末考试备考的重点知识 东西不多,但都是经典,多了也记不住,是吧。 (14)C x dx x +-=?csc cot csc (15)C x xdx x +=?sec tan sec (16)C x xdx +-=?|cos |ln tan (17)C x xdx +=?|sin |ln cot (18)C x x xdx ++=?|tan sec |ln sec (19)C x x xdx +-=?|cot csc |ln csc (20)C a x a dx x a +=+?arctan 1122 (21)C a x a x a dx a x ++-=-?||ln 21122 (22)C a x dx x a +=-?arcsin 12 2 (23)C a x x a x dx +++=+? )ln(222 2 (24)C a x x a x dx +-+=-? ||ln 222 2 用于三角函数有理式积分的变换: 把sin x 、cos x 表成2 tan x 的函数 然后作变换2 tan x u = 2 22122tan 12tan 22sec 2tan 22cos 2sin 2sin u u x x x x x x x +=+== = 2 22222112 sec 2tan 12sin 2cos cos u u x x x x x +-=-= -= 变换后原积分变成了有理函数的积分 二 泰勒多项式 若)(x f 在点x 0处N 阶可导,称 ) ()()(! 1....)(! 21))(()()(0) (2 0// 0/ 0x x x f x x x f x x f x p o n o x f x n n o n --+ ++ -+=的 多项式 ) (x p n 为函数)(x f 在点x 0的(n 次)泰勒多项式。 的麦克劳林公式

2020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整理高分必备)

2020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整理,拿高分必备! 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认识不到位 1.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是 C,主要元素是 C、H、O、N、S、 P, 含量较多的元素主要是C、H、O、N。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 其次是 C、 H、 N,而在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C,其次是 O、N、 H。 2. 元素的重要作用之一是组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S 是蛋白质的组 成元素之一,Mg 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之一,Fe 是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之一,N、P 是构成 DNA、RNA、ATP、[H](NADPH) 等物质的重要元素等。 3. 许多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果植物缺少 B 元素, 植物的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就不能正常进行,植物就会“华而不实”;人体缺 I 元素,不能正常合成甲状腺激素,易患“大脖子病”;哺乳动物血钙过低或过高,或机体出现抽搐或肌无力等现象。不能熟练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功能 有关蛋白质或氨基酸方面的计算类型比较多,掌握蛋白质分子结构 和一些规律性东西是快速准确计算的关键,具体归纳如下: ①肽键数 =失去的水分子数 ②若蛋白质是一条链,则有:肽键数(失水数) =氨基酸数 -1

③若蛋白质是由多条链组成则有:肽键数(失水数)=氨基酸数- 肽链数 ④若蛋白质是一个环状结构,则有:肽键数 =失水数 =氨基酸数⑤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失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有时也要考虑因其他化学键的形成而导致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少,如形成二硫键时)。 ⑥蛋白质至少含有的氨基和羧基数 =肽链数 ⑦基因的表达过程中, DNA 中的碱基数: RNA 中的碱基数: 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数 =6: 3: 1。 对细胞周期概念的实质理解不清楚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二是不理解图中不同线段长短或扇形图面积大小所隐含的生物学含义。线段长与短、扇形图面积大小分别表示细胞分裂周期中的间期和分裂期,间期主要完成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该时期没有染色体出现,分裂期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均分。 理解细胞周期概念时应明确三点: ① 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周期性; ② 分清细胞周期的起点和终点; ③ 理解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与分裂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各期 在时间、数量等方面的关联性。

高考历史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96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1、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 2、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为政以德;在教育方面主张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编订《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 4、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为更加系统的"仁政",还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5、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了"君舟民水"思想,同时荀子结合了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考点97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政策,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 2、西汉前期,为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加强君权,还提出"君权神授";同时提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思想,要求统治者施仁政;在伦理道德上主张"三纲五常";著有《春秋繁露》一书。董仲舒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从汉武帝起,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 ★考点98 宋明理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面临严峻的挑战。 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3、宋代儒学出现了新的体系,即理学。北宋的儒学代表人物是程颢和程颐兄弟,其核心思想是"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4、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 他主张"理气论"即先有理,后有气和"心性论",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秩序和等级制度辩护,代表作是《四书章句集注》 5、王阳明是明朝中后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更多地吸收了佛教的禅宗思想,他提出"心学",主张心外无物,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 ★考点99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明朝后期李贽是"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认为不能以孔子的是非标准来判断是非,同时还揭露道学家的虚伪,赞扬农民起义,反对男尊女卑。 2、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政治上: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以民为主"。 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文化上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 3、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的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政治根源是明清时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

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必背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必背内容本文是关于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必背内容,感谢您的阅读!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从小就把这就挂在嘴边,不知道有多少同学做到了呢?不管以前是否做到了,从现在开始也不迟。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向大家推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日积月累 轻诺必寡信《老子》民无信不立。《论语》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 2.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读来引人入胜,这是一个孤儿长大成人的故事。许多文学作品都动情地歌颂了人的美好心灵。例如,中国作家曹文轩的《根鸟》、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瑞士作家斯比丽的《小海蒂》。 《只有一个地球》 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文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

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少年闰土》作者鲁迅 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四件事。 1、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这句话中的两个破折号是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整句的意思是说“我”不仅那时,就是现在也都不知道猹是一种什么动物,只是主观上认为它的样子像狗而且很凶猛。 2、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句子从两个方面述说这些新鲜事:一是海边有如此多的五色的贝壳,二是讲关于西瓜被猹等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我”向来不知道这许多新鲜事,因为“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