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创建一流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平台

创建一流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平台

创建一流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平台
创建一流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平台

创建一流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平台

桑建利,向本琼,鲍 蕾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

摘 要:随着生命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日显突出。该文着重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在实验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建设、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配套的实验室硬件及软件建设、教材建设、高效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等方面所进行的探索与成效。关键词: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体系;师资队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956(2006)0420003204

Constitute a Teaching and Ex peri m ental Syste m f or Training T op 2ranking Students

S ANG J ian 2li,X I A NG Ben 2qi ong,BAO Lei

(College of L ife Science,Beijing Nor 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

Abstract:W ith the rap id devel opment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and needs of nati on and community f or cultiva 2ting high quality talent,the gr owing i m portance of teaching experi m ents is highlighted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t is mainly intr oduced here that the f ound and devel opment of Beijing Nor mal University L ife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Experi m ent Teaching Centre,as well as the exp l orati on and effectiveness of many as pects,such as refor m and con 2structi on of experi m ental educati on syste m and curriculu m,experi m ental educati on teacher ranks,ancillary laborat ory hard ware and s oft w are constructi on and teaching materials,constructi on of efficient experi m ental teaching manage ment syste m and other as pects .

Key words:experi m ent teaching centre;experi m ental educati on syste m;teacher ranks;pers onnel training

收稿日期:2006202228

作者简介:桑建利(1956—),男,博士,教授,生命科学与技术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在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要在新世

纪生命科学领域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就必须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而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的实验教学工作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台性与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室建设水平是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高等教育体制不断改革深入的今天,创建一流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平台是高等院校必须实现的目标。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

1 实验教学中心的建立与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2000年成立生物基础教学实验中心,2001年通过北京市合格实验室评估,2003年扩建为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中心自成立以来,立足百年教育实践的深厚积淀,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坚持“创新是灵魂、师资是关键、质量是根本、投入是基础、体制是保障”的建设宗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生物科学前沿,突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拓展能力的“三能”办学理念,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出具有“宽口径、深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中心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学校和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实验课程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及软件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近年来,实验教学中心条件大为改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EXPER I M ENT AL TECHNOLOGY AND MANAGE MENT Vol .23 No .4

APR.2006

观,实验仪器的台套数和用于综合性设计实验的中大型仪器明显增加,在硬件条件上基本达到了现代化教学实验室水平。同时,不断增加从事实验教学的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不断优化实验教学体系、调整实验内容,建立了分层次分模块的、有序合理的实验内容体系,实验内容结构形成了基础、综合、研究性实验的框架。中心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通过学科发展带动教学工作的发展,并利用科学研究的成果充实教学工作。学生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获得了良好的科研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综合设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实验教学中心形成了独立设课与管理的运转模式,中心下设基础教学实验室和多功能实验室。前者承担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后者承担学生的科研训练任务。各实验室由实验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和调配,全面负责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两个专业的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工作,同时还负责教育学院、心理学院以及全校基础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并为研究生开设高级实验课程。

实验教学人员由中心统一管理,仪器设备共享,实验内容由中心全面、合理、科学的规划,尤其注重实验内容的综合性与创新性。中心现已发展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实验教学基地。2005年该中心被评为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积极探索体制与机制创新之路,建设一流的实验教学团队

中心成立后打破了原教研室管理实验室的机制,实行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机制。教辅人员由实验教学中心统一管理,制定了倾斜实验教学建设的职称评审和考核政策,对全院实验教学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实行聘任制,充分调动了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

在实验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上,中心建立了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主讲教师、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研究生助教等组成的兼职流动与专职人员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团队。以实验课程为核心,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研究实验教学,将科研新成果等转化成学生实验项目。中心还有一支由校内外生命科学专家、教育学、生物学教学与教育管理专家等组成的实验教学智囊团。通过研讨、咨询、指导青年教师、组织课程建设等多种形式支持实验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形成高水平教师作为实验课程负责人的格局,使青年教师在教学上迅速成长,使学校百年积淀的精华得以传承。

中心坚持以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实验教学队伍,注重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学历层次。鼓励高水平教师参与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实验项目的工作,并鼓励他们直接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坚持教学与科研结合,不断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学术水平与教学质量。目前,经常在一线从事实验教学工作教师共有2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6人,讲师3人,这些教师中有80%兼任理论教学。

为了保证“中心”长期稳定的发展,成立了“实验教学研究与建设工作组”,对实验教学进行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并研究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切实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中心还成立了由教学效果好、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组,加强对实验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的督导。此外,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为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提供学习机会,组织他们参加各类培训、交流活动,开阔眼界,不断创新,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 促进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推动教学改革与建设

21世纪,生命科学快速发展,生物技术不断创新,生物产业迅速崛起,对生命科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以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的建设与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带动了实验教学条件建设,也带动了实验教学管理理念、模式与体制的改革。学院一方面认真贯彻“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实践、注重能力、优化体系、提高素质,坚持以学生为本,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思想观念,以加强实践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构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相互衔接的科学、合理、优化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另一方面坚持“创新是灵魂、师资是关键、质量是根本、投入是基础、体制是保障”的建设方针,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及承担教学改革任务。

结合现代生命科学与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面向生命科学前沿,通过多模块、多层次的实验课程体系将创新能力的培养延伸到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在“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和“生命科学”、“生物技术”2个专业方向课程中,均设有理论与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在学科基础阶段,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对应性强,在专业阶段实验课程的综合

4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

性、交叉性加强,形成了理论与实验教学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的改革以我院优势学科为龙头,从基础实验教学(验证性实验为主)到专业实验教学(设计和综合性实验为主),科研训练及综合实习一条龙,在各个实验课程中注意将理论、实验技术、研究创新思想的培养相结合,开设了“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探索与设计型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项目,逐步提高综合性与研究性实验的比例;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将一系列实验项目有机衔接,加强了先进的科研手段与经典性实验内容的联系。生命科学各专业的实验教学得到加强,实验学时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左右。

结合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我院的科研优势,大幅度地更新了实验教学内容,在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综合型、研究型、设计型、探索型实验方面,取得了突破。最终创建了“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探索设计型实验”相结合和基础实验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中心的实验教学内容覆盖了生命科学主要领域的实验技术与方法,不仅有经典的、基本的实验技术与方法,还有现代生命科学最新的研究技术与手段。并不断将科研新成果转化为学生实验,以科学研究的思路为线索,设计系列教学实验,学生在实验课程中体验科研的过程,形成了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结合的特色。

为把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展到基础课学习阶段,各实验课中安排不同比例的基础性实验、综合实验及设计与探究实验。实验课程之外,鼓励学生申请本科生科研基金,或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形成了基础实验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结合的特色。

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想指导下,中心开设了14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在低年级的专业基础课模块中,实验课程理论课程相对应。在高年级的专业课程模块中,实验课程综合若干理论课程的内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

中心综合运用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模拟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生物学实验,加强了实验教学的效果,鼓励学生发现、思考,探索,培养兴趣,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为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实行小班化实验教学,每实验班学生20~30人,保证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到位、师生交流充分。中心还为学生创造了课内外结合的条件,晚上、周末、假期都面向学生开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他们自己设计的开放式实验项目。研究生助教协助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实验室开放的管理。

近年来,学生的培养质量在不断提高,本科毕业生60%以上考取或免试推荐研究生。学生普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课程建设成果突出,5年来,出版了实验教材7部,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生物工程技术实验指导、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被台湾购买了版权。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有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其中“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为目前全国唯独的一门生命科学领域的实验型精品课程,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多项教学成果奖。

4 构建“学研”并重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教学条件得到了整体改善

(1)管理体制与运作模式 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为了充分保障教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对高素质人才成长的环境、制度及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构建了科学、合理、操作性强,能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于一体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与管理机制,成立了学院、系、课程组和课程责任人组成的课程建设体系,内部进行大幅度的资源整合,制定以实验课程建设为核心的用房和设备使用政策,“211工程”购置的设备由“中心”统一管理、统一布局、统一调配,优先保证基地人才培养需求。

制定了倾斜教学建设的职称评审和考核政策,对全院实验教学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实行聘任制,调动了教学人员的积极性。完善了实验中心的仪器使用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等。

为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中心建立了科学、高效的生物学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建成了高效运转的本科生基础实验教学及科研训练平台。完善了实验中心的仪器使用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等;中心根据学校制定的有关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进一步研究制定出完整细致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与措施,仪器设备的管理责任到人,由专人负责大型仪器的开放管理、指导与培训使用者,有详细的使用记录,保证了仪器设备充分合理的使用,以及仪器设备的完好与正常运行。

5

桑建利,等:创建一流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平台

中心进行统一规划与建设,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教学经费由中心统一管理和使用。中心不仅能够统筹基础教学实验条件,还能够将与科研有关的大型仪器设备统筹管理,全院共享,并优先保证实验教学。

中心的运行经费与实验教学经费来自于教学事业费与部分国家理科基地专项经费,在学院设专门管理,经费能够保证开出实验教学计划中的综合性、高层次学科前沿的实验、设计性实验,保证中心的实验教学高效运转。学院每年列出专项仪器设备维护费用,供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

实验中心建立网页,对实验教学、实验室、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等实行信息化管理,为学生提供网上预约实验室与仪器的服务;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人员可进行有关的数据管理。中心还利用“B lack Board”网络学习平台及“W eb2cel合作学习平台”,建设了丰富的数字化自主学习资源,为师生提供了网络学习交流的平台。

(2)实验教学平台 中心建立了多功能实验室,将学院科研的大型仪器设备集中在多功能实验室中,并优先保证教学实验和本科生的科研实践活动使用,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也解决了部分教学仪器设备短缺和紧张的问题。

学院多方筹集经费建设实验教学中心,经费来自于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学校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理科基地经费、“211工程”经费等,5年来,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占总数的75%。中心还与企业合作共建“京师SGI生物信息人才培训中心”(生物信息学实验室)配有SGI服务器、SGI图形工作站,DELL学生机等。

为保证仪器设备的合理配置,中心每次仪器设备要经过多方调研了解情况,组织实验教师及专家论证,学校组织政府采购程序,通过多层把关,确保实验仪器配置合理、质高价优、耐用适用。

本着加大共享力度,扩大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的指导思想,合理安排实验教学,使中心的每间教学实验室每个学期都开设实验课程;综合实验室的仪器通过专人管理,预约使用,全院共享,高效利用,方便了广大教师、学生;中心的实验教学条件先进,实验仪器配置合理,性价比高,适用性强,数量充足,使用效率高,保证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3)中心环境与安全 实验室总使用面积2000多平方米。每一间实验室均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安全制度及安全提示张贴在明显位置,紧急冲洗、消防等安全设施齐备。实验台、水电、通风等设施由专业公司设计安装,符合国家标准。每间实验室均有学生放置书包的专柜。各类仪器均有使用规程及注意事项,并放在相应的仪器旁边。设计实验项目时尽量选用对人和环境影响小的实验技术、试剂与材料。设有专用的危险品使用与处理用房及相关设施,对实验中产生的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中心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包括安全制度的学习、请有关专家开展消防培训、中心要求教师在学生实验中经常提醒学生按照规范的要求操作,经常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等。教师与学生形成了实验安全意识与正确的行为习惯。

总之,实验教学中心自建设以来,在实验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建设、配套的实验室软件及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教材建设以及高效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面向生命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以及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我们仍需不断努力,再攀新高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宝珠,陈德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体

系的建立[J].高等理科教育,2005(4):90292.

[2]朱崇实.向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J].中国高等

教育,2004(1):19220.

[3]屠萍官,张荣庆,王喜忠.研究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

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124.

[4]毛晋昌,崔玉芹.电子实验中心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设想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2):124.

[5]俞承芳,龚昌国,刘效群.将实验中心建设成教学改革的基地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2):528.

[6]邹寿彬.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推进学科建设稳健发展[J].中

国高教研究,2003(4):16217.

[7]周晓梅,刘跃华,鲜晓东,等.创新教育与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6):1132115.

[8]陆申龙.开放教学实验室提高学生创造能力[J].实验室研究

与探索,1999(6):8211.

[9]蔡幸生.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C].南京大学出版社出

版,2000.

[10]王火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推进教育改革[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2):129.

[11]陈思礼,袁媛,陈强,等.设计性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

[J].高等理科教育,2005(4):992101.

[12]袁贵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中国特色的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3(5):428.

6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

智慧教学平台建设方案!教学服务平台!

智慧教学平台建设方案!教学服务平台!

1.教学平台发展前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遍运用,信息技术正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当今世界的高等教育,作为教学主体、知识渊博的教师通过教室、实验室等教学环境面向学生传授知识及做人道理。知识的流动多是单向注入式的,大多情况下缺少双向互动。而不断推陈出新的技术手段如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取而代之进行着“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不仅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更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网络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平台MOOC、微课、公开课、翻转课堂等)如不可逆转的洪流向各类教育中渗透。 2教学平台组成部分 智慧校园教学平台提供多平台支持,包括PC版,手机版,PAD版。针对不同角色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业务功能。 管理员用户(后台管理系统) ●用户管理 ●课程管理 ●运营管理 ●系统管理 教师用户(课程发布系统) ●教学课程发布 ●学生提问解答 ●试卷批阅 ●作业批改 ●教学资料编辑 ●课程学习数据统计 学生用户(课程在线学习)

●课程推荐 ●课程教师检索 ●课程布局自定义 ●关注教师 ●课程消息群组 ●课时学习 ●笔记 ●提问 ●练习 ●作业 ●评教 2.1后台管理系统 2.1.1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分为用户管理及教师管理 ●用户管理为学生用户及教师用户的管理 可按照时间类型(登录时间、注册时间),时间起止,角色,注册来源,用户名的条件进行搜索,并对搜索结果进行导出。 同时对用户可以进行编辑用户信息、设置用户组、修改用户头像、修改密码、发送密码重置邮件、发送Email验证邮件、封禁用户等功能。 登录日志记录用户的登录情况,可按照用户名/邮件地址、输入关键词、起止时间进行搜索,并查看日志的详细情况。 ●教师管理 可按照用户名进行搜并进行老师推荐,也可以取消推荐教师

中小学实验教学云平台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III) 英语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本试卷,否则无效。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Music Opera at Music Hall: 1243 Elm Street. The season runs June through August, with additional performances in March and September. The Opera honors Enjoy the Arts membership discounts. Phone: 241-274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815212158.html,. Chamber Orchestra: The Orchestra plays at Memorial Hall at 1406 Elm Street, which offers several concerts from March through June. Call 723-1182 for more information. 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815212158.html,. Symphony Orchestra: At Music Hall and Riverbend. For ticket sales, call 381-3300. Regular season runs September through May at Music Hall in summer at Riverbend.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815212158.html,/home.asp. College Conservatory of Music (CCM): Performances are on the main campus(校园) of the university, usually at Patricia Cobbett Theater. CCM organizes a variety of events, including performances by the well-known LaSalle Quartet, CCM’s Philharmonic Orchestra, and various groups of musicians presenting Baroque through modern music. Students with I.D. cards can attend the events for free. A free schedule of events for each term is available by calling the box office at 556-4183.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815212158.html,/events/calendar. Riverbend Music Theater: 6295 Kellogg Ave. Large outdoor theater with the closest seats under cover (price difference).Big name shows all summer long! Phone:232-622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815212158.html,. 1. Which number should you call if you want to see an opera? A. 241-2742. B. 723-1182. C. 381-3300. D. 232-6220. 2. When can you go to a concert by Chamber Orchestra? A. February. B. May. C. August. D. November. 3.Where can students go for free performances with their I.D. cards? A. Music Hall. B. Memorial Hall. C. Patricia Cobbett Theater. D. Riverbend Music Theater.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仅供参考)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 采集平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及广东省有关评估文件精神,认真做好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下简称“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上报、发布和日常建设工作,规范我校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以挖掘数据采集平台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建设、方便社会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数据采集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是高等职业院校实现管理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数据采集平台既是反映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相关数据的管理平台,也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社会机构和公众了解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的主要途径。加强数据采集平台建设与管理工作,有利于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第二条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 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是以教育部和广东省教育厅相关工作文件为原则依据,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数据平台系统为载体,结合我校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开展数据维护和数据采集、汇总、分析、上报、发布等具体工作。作为学校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组成部分,学校各部门、单位和全体教职工,均有义务基于本职工作,按要求提供涉及本部门工作的相关数据,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按时完成数据平台的信息采集工作。 第三条工作机构与主要职责

数据采集平台建设与管理是一项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复杂 性的重要工作,要求数据采集能够动态、准确、如实地反映学校人才培养 工作的常态。为此,学校对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明确工作机构与主 要职责。 1.工作机构 学校成立由主管教学校长牵头的“数据采集平台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院办、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财务处、设备处、科技处、继续教育学院、教育技术中心、评估与督导办及各教学单位的主要领 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数据平台管理办公室”,办公室挂靠评估与督导办。 2.主要职责 “数据采集平台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学校 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信息采集、数据上报及数据分析等工作的指 导和决策。 “数据平台管理办公室”(评估与督导办)的主要职责是:主要负责 数据采集平台的日常管理;数据采集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指 标内涵的解释以及数据审核、汇总和上报等工作,并在实施工作中制定信 息采集的工作规范和要求,研究解决信息采集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组织学 校各部门对平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在学校高职所和教务处、人事 处等相关部门配合下撰写数据分析报告等。 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责:主要负责部门工作职能范围内的数据采集、审核工作,并组织、指导、督促、审核各教学单位相关数据的采集工作。审核、分析与职责工作相关的平台数据并提交分析报告,对相关状态 数据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组织实施。 各教学单位的主要职责是:主要负责组织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采集教师、专业、课程、校内外基地、产学合作、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等信息。

IT环境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商场现代化》2012年12月(下旬刊)总第705期 IT环境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汪 洋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摘 要]IT条件下复合型财务人才的培养需要理论的创新,具体包括以信息化的理念深化IT财务人培养;以与电子商务互动的 视角审视学科发展;建立IT财务方向的综合导师制,突出人才的全面发展。会计信息化以企业信息化为前提,会计信息化需要大量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IT环境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一、当前IT环境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1.发展现状及其基本特征(1) 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当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化正面临一场巨大的变革,更是影响着现代化建设的成效。加强和改进会计信息化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被列为当前企业单位德育工作的重点,诚信教育是企业单位德育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近几年,我国企业迅速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企业单位的诚信道德建设状况非常令人堪忧。企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一定差异,企业教育侧重于员工的能力培养,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强调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由于这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要求企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建设不仅要与普通高等学校一样积极应对时代变迁、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而且还要克服企业自身发展带来的挑战。为此,加强企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道德教育,构建科学、合理的诚信道德教育机制,是企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从理论层面上看,从哲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角度来对我国企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来揭示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教育现状和规律,从而为有效解决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将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诚信教育问题为课题进行研究,不仅丰富了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还拓展了有关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道德问题的研究,从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的思想素质。 (2)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动态性,又名实时性或同步性。会计信息化在时间上的动态性表现为:首先,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 其次,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时化、动态化。使得会计信息的发布、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 动态化。2.推进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历史的车轮将我们带入了二十一世纪,人类进了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社会,信息技术正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对会计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制度走向法规。过去的会计,只要手拿一本《企业会计 制度》便可按图索骥,“借什么,贷什么”,在日常工作中便可应付自如。而如今《会计准则》、《财务通则》已凌驾于制度之上,需要会计人员更多更系统的知识去领会和遵循。特别是2000年7月1日重新修订的会计法,是会计人员的责任更加明确。从法律上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深人理解和掌握新的《会计法》的精神和内容,并能联系实际灵活运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由此可见,推进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势在必行。二、IT环境下推进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1.IT环境下推进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优势 IT技术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传统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IT化、数据化、知识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IT时代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生产结构和劳动结构,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因此,也动摇了传统会计理论的框架,对会计时空核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以信息化的理念深化网络财务人才培养 国外十分重视诚信教育,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例如在美国,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诚信教育是通过各大学都非常重要的诚信准则(HonorCode)和诚信制度(HonorSystem)来进行的。在德国,诚信教育是强调父母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孩子做良好的诚信榜样;在日本,家庭中教育孩子要诚实,说真话,不许撒谎,在各个学校中诚实是最常见的校训,在企业中诚信一直是他们不变的信条;在瑞士,诚信教育深入人心,是他们优良的传统民族精神,而且诚信被写入该国法律。国外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目前不够全面,而且这些成果大多数是根据某一个国或某个地区的实践情况得出的结论,对我省乃至我国的诚信教育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但因为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还需具体对待。 (2)建立功能强大的会计决策专家系统,突破决策能力培养的瓶颈制约 罗洪铁等将活动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指在活动的过程中对人施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高人的思想觉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三种观点虽存在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即都认为活动能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通过活动可 财会探析 143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构建探索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构建探索文章阐述了校园信息化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校园信息 化背景下完善高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相关措施。要加强校园信息化发展的规划与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组织机构的运行机制;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完善师生交流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标签:校园信息化;高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措施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使得人类的交互方式逐步发生着深刻的改变,也对高校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现象,它是在教育过程中运用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使之适应于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我国高校应当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推动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变革,构建个性化、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机整合。 一、校园信息化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首先应该是学校信息化,即所谓的“校园信息化”。而就一般学校来说,工作重点是教学,故校园信息化的中心应该是“教学信息化”。与之相对应的还包括“管理信息化”、“图书资源信息化”等方面。[1]国外大学校园信息化的经验是以服务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以网络为媒介,以校园为平台,优化校内各种教育信息资源,进而实现信息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和信息传递的快速化,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因而,通过合理构建信息化支撑服务平台,将促进高校内部教育资源的科学整合和优化,推进学校教育方式与管理方法的改革创新,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的内部保障体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才条件。教育部在教高〔2007〕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正在改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学校要在教学活动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将现行的以人的手工作业为主的教育及管理活动,放到网络信息化平台上来,进而实现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通讯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同时,校园信息化的推进将促进高校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考核方式和教学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网络化,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二、校园信息化背景下完善高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相关措施 构建科学的高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确保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工程。高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从过程上看,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组织实施到最终实现目标;从组织结构上看,包括从学校党委、行政到各职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建设方案

湖北警官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方案 一、方案背景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决定于2013年启动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其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共享平台是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有针对课程使用实验教学软件,但由于每个专业或课程的情况不同,购买的软件所采用的工作环境、体系结构、编程语言、开发方法等也各不相同。由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各校乃至校内各专业的实验教学建设大都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形成了“信息孤岛”。主要面临如下问题:? 管理混乱,各种实验教学软件缺乏统一的集中管理。 ? 使用不规范,缺乏统一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方式; ? 可扩展性差,无法支持课程和相应实验的扩展; ? 各系统的数据无法共享,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 缺乏足够的开放性; ? 软件部署复杂,不同的软件不能运行在同一台服务器上; 二、方案目标 该方案的目标就是高效管理实验教学资源,实现校内外、本地区及更广范围内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满足多地区、多学校和多学科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需求。平台要实现学校购置的所有实验软件统一接入和学生在平台下进行统一实验的目的,通过系统间的无缝连接,使之达到一个整体的实验效果,学校通过该平台的部署,不仅可以促进系统的耦合度,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还可以使学校能够迅速实施第三方的实验教学软件。 平台提供了全方位的虚拟实验教学辅助功能,包括:门户网站、实验前的理论学习、实验的开课管理、典型实验库的维护、实验教学安排、实验过程的智能指导、实验结果的自动批改、实验成绩统计查询、在线答疑、实验教学效

搭建五大平台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搭建五大平台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我市围绕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高层次人才为龙头,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重点,抓住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关键环节,积极出台措施,搭建五大平台,完善服务,优化环境,着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宜昌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搭建引才平台。以实施“招才引智”工程为抓手,积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配置为基础的引才平台,大力引进我市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与市人才办联合组织人福药业、南玻集团、710研究所等32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先后到武汉、西安、成都等地开展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成功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18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1人、硕士研究生146人。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将我市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纳入重点服务对象,及时根据企业需求,采取专场招聘、委托招聘、网络招聘等多种方式,为企事业单位及时配置急需人才。2009年来,三峡人才市场共举办现场招聘会48场,为2448家(次)单位提供人才招聘服务,累计提供招聘岗位34900多个,接待各类应聘人员47310多人次。先后为宜化集团、三峡全通涂镀板、沃尔玛超市等364家企业举办6期专场招聘会,招聘岗位7680个,有力保证了我市重点引进项目或扩建项目的人才需求;举办了两期中高级人才封闭洽谈会,为新首钢、交运集团、稻花香集团、人

福药业、三新磷化、远安车轿、市商业银行等40家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单位,成功引进急需的中高层次人才400多名。 二是围绕能力提升搭建人才培训平台。创新培训理念。牢固树立人本化培训理念,坚持按需施培、因材施教,及时根据培训需求,不断更新充实培训内容,努力打造“培训超市”。2009年。新增公共服务能力与素质教育、宏观形势与国情教育、艺术鉴赏与投资等多个培训内容,培训课程达到16门,为参训人员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择空间。创新管理模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通知》,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把严格依法管理与人性化关怀相结合,实行了按需选学、随到随学、预约考试、学时学分随到随录等多种灵活管理模式,受到培训人员欢迎。创新培训方式。投资10多万元建成了网上自学平台和远程教学平台,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和本地师资力量薄弱、培训内容单一、培训质量低等问题。与国家人事人才培训中心合作,建设宜昌市干部教育网上培训平台,教学资源由30个学时增加到200个学时,培训内容更加新颖丰富,实现全市统一的网上教学、考试和管理,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更方便、更优质的学习平台。实现了培训类别多样化。针对不同人才的培训需求,开展了知识更新培训、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学历培训、企业内训、职称考前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等多种培训,构建了多层次多类别的培训网络,共培训各类人员13230人。同时,开展农业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聘请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在宜都、枝江等地开展蔬菜、茶叶、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免费培训,共培训1500余人;深入开

实验教学平台管理系统用户手册

实验教学平台管理系统 操作手册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实验教学中心 何俊 电话:

目录 目录 1引言 (3) 1.1 引言 (3) 1.2 系统功能简介 (3) 1.3 系统的基本结构 (4) 2功能操作 (4) 2.1 用户登录 (4) 2.2 注册新用户 (5) 2.3 系统基本角色 (6) 2.4 实验管理 (9) 2.4.1 我的硬盘 (9) 2.4.2 我的作业 (10) 2.4.3 我有问题 (10) 2.4.4 访问共享 (11) 2.4.5 我的共享 (11) 2.4.6 在线论坛 (12) 2.4.7 Web在线离线交流 (12) 2.5 信息管理 (13) 2.5.1 我的收藏 (13) 2.5.2 修改资料 (14) 2.5.3 我的选课 (14) 2.6 站点发布管理 (15) 2.6.1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815212158.html,站点发布 (16) 2.6.2 JSP站点发布 (17) 2.7 课程资源库 (17) 2.8 考试管理 (18) 2.8.1 试卷管理 (18) 2.8.2 试题管理 (21) 2.8.3 设置考试考试 (23) 2.8.4 在线考试 (24) 2.9 实验签到 (24) 2.9.1 允许签到设置 (24) 2.9.2 我要签到 (25) 2.10 实验课表 (26) 2.10.1 课表管理 (27) 2.11 实验预约 (27) 2.11.1 实验预约申请 (28) 2.11.2 预约安排 (28) 2.12 视频教学 (29) 2.12.1 微视频上传 (29)

2.12.2 微视频在线 (29) 2.13 教师管理 (30) 2.13.1 信息发布 (30) 2.13.2 作业下载 (30) 2.14 其他管理页面 (32) 2.14.1 用户管理 (32) 2.14.2 菜单管理 (32) 2.14.3 登录日志 (33) 2.14.4 系统日志 (33)

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目录 目录II 第1章前言 (1) 第2章项目概述 (4) 2.1系统管理层 (5) 2.2业务管理层 (5) 2.2.1养老档案电子化管理系统 (5) 2.2.2服务机构及社区义工管理系统: (6) 2.2.3养老服务券电子化管理系统 (6) 2.2.4服务对接及工单管理系统 (6) 第3章家政从事居家养老的优点 (8) 3.1品牌保证 (8) 3.2质量保证 (8) 3.3管理经验保证 (8) 3.4服务员保证 (8) 第4章业务建设方案 (9) 4.1系统总体设计 (9) 4.2紧急救援子系统 (10) 4.3生活求助子系统 (11) 4.4老人定位 (13) 4.5主动关怀子系统 (13) 4.6社区呼叫业务 (14) 4.7远程健康监护 (14) 第5章社区网络服务中心的运营模式 (15) 5.1运营模式 (15) 5.1.1和本地运营商分成 (15) 5.1.2商业广告 (15)

5.1.3为老人提供服务报酬收入 (16) 5.1.4设置养老政府补贴模式 (16) 5.2服务方式 (16) 5.2.1无偿服务 (16) 5.2.2低偿服务 (16) 5.2.3有偿服务 (17) 5.2.4义工服务 (17) 5.2.5社会力量认购服务 (17) 第6章社区呼叫中心技术方案 (18) 6.1接入系统及呼叫核心设计 (20) 6.1.1语音接入部分 (20) 6.2核心系统软件方案设计汇总设计 (22) 6.2.1CTI软件设计概要 (22) 6.2.2坐席端软件设计概要 (22) 6.2.3录音系统设计概要 (22) 6.2.4主动外呼平台设计概要 (22) 6.2.5呼叫中心业务监控系统设计概要 (23) 6.2.6业务报表平台系统设计概要 (23) 6.3CTI中间件部分 (23) 6.3.1系统结构 (23) 6.3.2CTI功能特点 (37) 6.4坐席平台软件 (40) 6.4.1坐席质检 (42) 6.4.2监听功能 (43) 6.4.3座席工作量统计和排班 (44) 6.4.4满意度统计 (44) 6.4.5公告便签 (45) 6.5录音部分 (46)

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趋势浅析

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趋势浅析 2006-08-07 人才问题历来是困扰会计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正确预测人才需求趋势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趋势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目的是抛砖引玉,以求卓识。 一、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推广,“复合型”人才需求剧增 这里的“复合型”人才是指既懂会计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国家财政部曾提出:“在2000年要有40%-60%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这对于一个拥有几千万企业的大国来说,对于一支人员众多、素质偏低的会计队伍来说,无疑是任重道远。这就要求各个企业要重视和加快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建立一支完善合格的会计信息化队伍,一是要通过委托高等财经院校或举办计算机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班等形式,使计算机人员尽快掌握财会业务知识;二是选拔会计业务骨干人员到大中专院校进修计算机专业,使他们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并运用到具体实际工作中去。更重要的是各级领导要对会计信息化普及有足够的认识,并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合理使用。从各方面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确保复合型人才队伍稳定。在岗的会计人员要进一步强化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提高技术层次和业务能力。今后对计算机的使用是财会人员必备的基本功。 因此,会计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是21世纪初需求量最大的普及型人才。 二、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对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计算机应用于会计系统后,改变了原有手工记帐状态下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原有的帐证、帐帐、帐表核对不存在了。这些都使原有的审计程序受到了影响,审计固有风险中增加了软件运行风险。审计内容增加了对财务软件的审核,其中包括被审计单位使用软件是否通过评审;财务软件是否经过改动;以及在商品化软件仍是财务软件主流的情况下,用自行设计的财务数据对软件进行测试。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对各种商品化软件或企业自行增加的功能有一定了解,并掌握几种常用计算机语言,具有一定的开发能力。随着电子商务被企业所重现并逐渐成为企业购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会计凭证将逐渐增加,这同时要求审计人员对电子凭证技术上的可靠性、内容上的合法性和印鉴的有效性进行确认,只有对电子凭证有深入了解并熟悉相关法规的审计人员才能胜任。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域名等无形资产评估,人力资源为主的网络公司的审计业务将成为一项重要内容,这同时又要求审计人员对人力资源会计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根据企

互动教学平台解决方案

课堂互动教学平台 建设方案

1、学校概况 北京市洋桥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公立实验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1000余平方米,建有两座教学楼,现代化教学设施完备,校园环境优美。学校重视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建立了由内部网和外部网构成的网络交流平台,为教师和学生发展提供完备的服务。 学校成立以来,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育政策,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方向和“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80%,中青年教师占一线教师的60%,其中有多名市区级骨干教师、兼职教研员、紫金杯优秀 班主任,为学生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学校坚持“面向全体打基础,全面发展重特长”的办学宗旨,中小学全面招生,现有教学班25个,在校生近千名。学校坚持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明确了“学生学习”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优秀,在本地区学校中位居前列。 近年来,我校有百余名学生考入北京市示范高中校。同时,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修 养和行为规范,形成了“全员德育”的育人氛围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 2、建设目标 数字校园建设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巩固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健全信息化 管理与运行机制,提升领导干部与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整合学校各类资源, 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中的深层次应用;提高教育质量,提 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科学、健康、可持续的和谐发展。 学校希望通过平板互动教学平台的建设,提升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体验,并 以此开始完善学校数字校园的整体建设,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 主要业务以及资源和数据进行优化、整合和融通,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 维度,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教育教学 活动的数字,于科学发展中达到教育与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和谐统一,有效地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携手促进复工复产

搭建人才培养平台携手促进复工复产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为加强政府、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院校的联系与互动,搭建多方联合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平台,携手促进复工复学工作的开展。浙江省义乌市交通局与万通汽车教育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在安徽合肥隆重举行。 浙江省义乌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庆一行来到了万通院校进行实地考察,中国东方教育集团汽车第一事业部总经理陶青及院校领导进行了迎接,对各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了欢迎。 王局长一行人抵达校园后,院校教师向各位领导详细地介绍了万通实训教室、实训设备建设与校企合作示范店的开展情况,王局长对万通完善的教学硬软件建设给予了称赞,并对万通在校企合作中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肯定。 参观结束,浙江省义乌市交通运输局考察团与万通汽车教育进行了合作交流会及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在交流会上,中国东方教育集团汽车第一事业部总经理陶青表示现在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大有可为。此次签约开启了万通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探索出了新的道路。万通一直以来强调”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此次的合作,为我们技能人才的输出开启了一条绿色通道。 王局长非常赞同陶总的话,他表示在进行基层调研时发现,在目前国内外的竞争环境下,经济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加快产业的升级。目前,汽车后服务市场的发展对义乌的经济建设非常重要,要从根本上打通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渠道。希望此次合作,能为义乌的复工复学复产助力,也为义乌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四局赵局长向大家介绍了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情况,目前汽车装备制造是经济开发区目前的主要产业,此次签约,将加快开发区“绿色动力小镇”的建设。 浙江义乌机动车维修配件行业协会会长、义乌市汽车人教育公益联合会创始人朱会长高度评价了万通的“6S”管理和五德教育,行业发展需要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技术人才。 作为企业方代表,浙江义乌市腾飞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已与万通合作多年。谈到万通的学子,企业负责人徐总表示从万通出来的学子,都能很快的适应岗位,为企业减少了后期培训及招聘负担,帮助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效益。 交流结束后,浙江省义乌市交通运输局与万通汽车教育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多方携手,促进人才的共培同育。根据约定,首批200名汽车专业毕业生计划于4月中旬到达义乌上岗就业,实现校园到企业的“无缝衔接”。下一步,中国东方教育将为义乌输送更多实用型技术人才,以改善义乌“六小行业”人员紧缺、技术力量较弱、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局面。 中国东方教育常务副总裁沙旭对义乌市交通运输局一行领导的到来表示欢迎。沙总表示,义乌是今年首家到访中国东方教育的地方政府,足以说明义乌对于人才引进的高度重视,希望政校双方能以此次战略合作为契机,积极搭建平台,建立人才输送渠道,为下一步双方开展更加紧密、更加深度、更大范围的合作奠定基础。 此次战略合作的圆满签约意义重大,既助力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实现了行业和企业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定制化培养,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保障了学子就业渠道的稳定,让他们能够及时就业、高薪就业。

智慧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最新版】

智慧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政务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通过监测、整合、分析、智能响应,实现各职能部门的各种资源的高度整合,提高政府的业务办理和管理效率;加强职能监管,使政府更加廉洁、勤政、务实,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和公众建立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智慧政务将以现有电子政务网为基础,推广智慧政务云平台建设;构建全市机关共享使用的信息资源平台,整合各部门延伸到区、社区和基层企事业单位的纵向网络;整合所有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工作,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平台,全面推动电子政务应用、信息的大集中;完善人口基础信息库和法人基础信息库。在此基础上,打造“政务公开、联网审批、责任追溯、智慧决策”的智慧型、服务型政府。 方案概述 智慧政务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通过监测、整合、分析、智能响应,实现各职能部门的各种资源的高度整合,提高政府的业务办理和管理效率;加强职能监

管,使政府更加廉洁、勤政、务实,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和公众建立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方案介绍 为满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打造开放、融合、高效、透明、绿色、安全的服务型智慧政府的需求,通过在政府行业多年的辛勤耕耘,深刻理解政府行业所关注的重点需求,有针对性的推出智慧政务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不仅包括基础网络部署,更涵盖了立体安全规划、政务云计算建设、政府协同办公在内的方方面面。在整个新IT建设中,以云网融合为基础架构,支撑底层的数据接入传输、上层的业务互通及

业务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够同时保障海量业务数据的高效运行、网络资源和安全准则的平滑演进以及面向应用的可定义随需而变。 基础平台:政务云平台 传统政务项目,通常是政府各厅局委办自建、自用、自运营的模式,从基础设施、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到运营维护都有各厅局委办申请资金建设,供应商销售相应的软硬件产品。与传统项目不同,政务云平台建设采用的是云服务申请模式,各厅局委办不再关注基础设施软硬件平台的搭建,而是向云服务提供商租用云资源,直接在云资源上部署政务业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doc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会计信息化基础,会计信息化的开展离不开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探讨企业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必然联系,以及企业信息化给会计工作与人才培养带来的重大挑战基础上,认真思考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模式非常重要。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对策 1 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的优势 1.1 会计信息透明化 随着中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和数据处理的高度自动化,会计资源的高度共享。大量的会计信息和数据通过网络传输,企业中每个部门可以通过授权,在网络系统中获取大量的会计信息。 1.2 会计信息全面化

在社会经济网络化﹑一体化的基础上,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对企业中各部门信息接口的转换,可以适时获取﹑提供货币或非货币信息,可以提供图片信息﹑数字信息和语音信息,拓宽了会计信息化的获取途径。 1.3 会计信息智能化 会计信息的系统是智能型系统,会计信息化是以电子商务和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由软件﹑人﹑计算机﹑数据等共同组成的信息系统,此系统不但具有分析和控制功能,还具有核算的功能。无论多么先进的会计系统都离不开人的操作,没有专业人员的管理和参与就构不成一个完整会计系统。因此,在会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相互作用的智能系统,由此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2 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会计信息化是现代会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必须由具备会计知识与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来推动,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人才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能够保证会计信息化的顺利推进,还能有利推动会计工作的持续创新发

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

1.2 服务粗糙,缺乏深层次的增值服务 毫无疑问,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基于高质量的校园网络,但仅依靠传统的WWW、FTP、E-mail、BBS、电子教室等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短信平台、消息中心、招生就业数据仓库、知识库、评估系统等增值服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却没有充分实现。 1.3 重设备购置,轻软件投入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这种趋势表现得非常明显,硬件投资大,软件投资小,网络利用率低,教师、学生、管理方面的许多资源没有及时整合,信息服务粒度大。 1.4 缺少有力的组织机构,信息化建设方向不明确 虽然各高校均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但往往对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规模估计不足,当把1000M校园网建立起来后,接下来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实现虚拟大学、无纸化办公、管理决策智能化等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成熟的方案,致使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无所适从,甚至停滞不前。 2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结构 校园综合信息平台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硬件环境(包括设备、教室、办公 室)、教学资源(如图书杂志库、教案讲义库、软件课件库、试题成绩信息等)、到教学活动(包括上课、学习、辅导、答疑、作业)、最后到管理(检查、督促、考核、评比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了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了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校园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是分阶段、分层次的,它经历的是由硬到软、由下而上、螺旋上升的建设过程。 2.1 校园网络架构 校园网络是高校信息化平台最底层的基础的设施,由校园网各种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通信线路、防火墙、专用服务器等组成,具备连入Internet的环境,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信息不能 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 张永利 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络信息中心数据中心 150001 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信息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教研、提升服务水平。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实现信息化增值服务,是信息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 1 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所有高校都接入了Internet,绝大部分高校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主干网络达到100M甚至1000M或万兆,高校信息化体系初现规模;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人、财、物各方面的投入很大;制定了中长期规划,信息化的内容建设逐渐丰富。但经过十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后,下一步的投入方向、整体目标不明,暴露出不少隐患,阻碍了高校信息化向深层次发展。 1.1 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缺乏统一接口和标准 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教务、办公、财务、图书、后勤、保卫、科研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教学、科研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流动,就不可能形成信息空间。 2. 2 共享数据库 整个信息化平台的数据基础,由学生信息库、教师信息库、文件档案库、教学资源库、管理资源库组合而成,不同的数据库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之上,可以进行更高级的应用扩展。 2.3 基础信息服务 基础信息服务是信息流动的软件基础,包括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E-mail、FTP、WWW、BBS站、DNS、图书馆管理系统、身份认证、目录服务、安全服务、计费管理等信息化应用系统。 2.4 增值与拓展服务 是在基础信息服务基础之上对数据仓库的应用挖掘,生成的各个应用系统直接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并提供接口方便用户使用和继续开发。高级应用服务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对校园内部综合管理部分,如无纸化办公系统、数字图书馆、学籍管理系统、教务信息系统、后勤服务系统、信息查询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课件制作系统、教学管理系统、专家评估系统等; 第二部分,即学校对社会以及校园外部的服务管理部分,如招生管理系统、就业服务管理系统、网上社区管理系统、毕业生跟踪反馈系统。 2.5 数字化虚拟校园 是校园信息化系统建立后,大学功能的自然扩展,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突破传统的概念,延伸其内涵,成为一个可以覆盖网络可达范围的无围墙的电子化校园。 3 校园信息化规划 通过校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用层次化、整体的观点来实施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将校园网上信息进行更好的组织和分类,让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需求的信息,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的环境,让管理人员科学地、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很方便地发布出去,能够对学校所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科学的组织与管理,并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