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永嘉四灵中赵师秀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永嘉四灵中赵师秀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永嘉四灵中赵师秀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永嘉四灵中赵师秀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永嘉四灵中赵师秀诗歌的艺术特色

刘秋宝

(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09级1班 090101012 指导教师:赵德坤)

内容摘要在十二、十三世纪之间的六七十年间里,中国南宋中晚期诗坛上

颇为流行的永嘉四灵诗派,是作为北宋中晚期至南宋初期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四灵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精神、心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四灵中成就最高的要数赵师秀,他不仅创作上是佼佼者,而且他通过编选《二妙集》《众妙集》两集,公开打出学习晚唐诗风的旗帜,以“姚贾诗法”相号召,直接影响了一大批江湖诗人,打破了“资书为诗”生硬晦涩的江西诗派横霸南宋末诗坛的局面。本文就赵师秀诗歌基本内容、诗歌特色形成的原因、诗歌的艺术语言风格来分析赵师秀诗歌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永嘉四灵赵师秀艺术特色

诗歌艺术特色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至唐,已达到了颠峰状态。唐诗的丰神情韵,令后来者高山仰止,望而却步。紧随于唐的宋代诗人,惟有另辟蹊径,自成面目,才可望与唐诗一争高下。于是他们避开了唐人所擅长的“兴象气骨”,发挥自身的优点,把学问和道理融入诗中,形成了“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宋诗特色。宋诗讲究思致、道理,读来别具风味,为我国诗歌的繁荣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但是盛极必衰,至南宋后期,宋诗已是弊病丛生,既有江西诗派“叫嚣怒张”,借诗歌展览学问,又有理学诗派把诗歌当成政治教化的工具。在充斥着陈腐之气的晚宋诗坛,赵师秀的诗似是一股清新之风,令人眼前一亮。他虽然官小位卑,才力浅弱,却独树一帜,反对异化的诗学观,主张尊重诗歌的美学规范,强调诗歌的情感特质,他的诗是“诗缘情”在晚宋的回响。[1]诗歌特立独行,风格苦吟求妙、求思,空灵悠远、精致清新、清新灵秀、野逸清瘦。

赵师秀生平及著作

《宋史翼.文苑传三.赵师秀传》:赵师秀,字紫芝,永嘉人,登绍熙第,浮沉州县,仅一改秩而卒。……著有《天乐集》。[2]

《宋诗精华录》卷四:赵师秀,字紫芝,改称灵秀。永嘉人。四灵中惟师秀登科改官,然亦不显。[3]

又《直斋书录题解》卷二十云:四人者,号永嘉四灵,皆为晚唐体也。惟赵师秀登科改官,亦不显。[4]

又《四库全书总目.清苑斋集提要》:师秀字紫芝,号灵秀,永嘉人.太祖八世孙。绍熙元年进士.浮沉州县,终于高安推官。永嘉四灵之四也。其诗亦学晚唐.……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师秀集二卷、《本天乐堂集》一卷,今皆未见.此本仅一卷,而题曰《清苑斋集》,未审为即《天乐堂集》之别名否.赵与兢《娱书堂诗话》载《送谢耘游淮》诗二句,又《东欧续集》,《流奎律髓》载师秀诗四首,今并附录集末,题曰《拾遗)}o似乎别有《天乐堂集》,而《寺人玉屑》所论《冷泉夜坐》及《病起》二首载师秀诗五首称曰《天乐》者,今皆载此集中,似乎又即《天乐堂集》.今未能尽睹其全,莫之详也。厉鹤《宋诗纪事》称师秀有《清

苑斋集》,有《天乐堂集》,分为二种。而所录皆此集之诗,则鸽亦未见《天乐堂集》矣.古书散佚,阔所不知可也。[5]

又《宋诗钞·清苑斋集抄序》:赵师秀,字紫芝。四灵中帷师秀登科改官,然亦不显.[6]

赵师秀(1170—1220)字紫芝,又字灵秀,也称灵芝,号天乐。宋太祖八世孙。原籍汴京(今河南开封),徙居永嘉(今浙江温州)。师事永嘉学派钜子叶适,深受叶适影响,不满程朱理学不计工拙、不学而能、贬抑唐诗的诗歌理论,不满江西诗派“徙枵然”“以杜甫为师”、失之“汗漫广漠”的诗风。赵师秀编选贾岛、姚合诗二百余首为《二妙集》,又编选沈佺期、刘长卿、钱起、李嘉祐、方干等七十六家诗二百八十首为《众妙集》,他在宋宁宗时期诗歌创作特别活跃。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历任上元(今江苏江宁县)主簿、金陵(今江苏南京)幕从事、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县)推官等职。综合介绍赵师秀的各种文集,我们可以知道他:一、赵师秀在文学上颇有造诣;二、师秀的仕途并不光明,长期处于下僚之位;三、对于仕途上的不利,赵师秀心态平和;四、赵师秀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是一位不错的官员。作为宋王朝的宗室,他对社稷江山、国计民生无法完全忘怀,偶尔也能关注一下,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向往着过上安适的生活。对于赵师秀来说,做官并不是通往理想生活的光明大道,而是一种束缚,是困顿生活压迫下的无奈选择。“乌纱巾上是黄尘,落日荒原更恐人。竹里怪禽啼似鬼,道傍枯木祭为神。亦知远役能添老,无奈高眠不救贫。此地到城惟十里,明朝难得自由身。”(《十里》)官场于他并不是提供建功立业机会的舞台,而是失去自由生活的牢笼,这里虽解决了温饱问题,却也带来了诸多的烦恼,因此,他急着要逃避。他多方结交释道方外之士,似乎想借此洗掉一点尘世俗气,找回心灵的自由感。“分我一峰于此住,与师相聚愿辞官”(《示五峰僧》),这是他的生活理想[7].他晚年寓居杭州,被西湖美景所吸引,“有终焉之志”晚年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嘉定十三年,赵师秀死于杭州。死后葬之于西湖湖畔。有《赵师秀集》两卷,《天乐堂集》一卷,已佚。《清苑斋集》,一卷,有《南宋群贤小集》本,《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现存诗一百七十首。

诗歌内容倾向

赵师秀现存诗170余首,他的诗是当时特殊社会、特殊环境下的产物,细读他的诗就会发现他的作品有广泛的内容,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由于他生活在南宋特殊的时代,他的命运和时代、社会紧密相连,感受着当时的社会精神。他的诗中爱国主义呼声强烈,具有反映现实,揭露时弊,关注时局的诗篇很多。南宋朝廷的软弱,个人的宦途无望、生活艰苦,让他尝尽了人生百味,给他的心灵和肉体都带来了深深的伤害,对政治的灰心使得他转而留恋山水田园。也因为如此,他的诗歌有一种特殊的矛盾性:一方面揭露时代弊政、批判上层统治者和感叹时不我遇,另一方面又庆幸自己和友人可以远离黑暗的官场,在山水中寻求自安、自足,写出了颇有特色的风景吟咏,感叹人生之作。正是因为他处于社会的中下层,使他更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现实,接近、理解底层人民的生活,使他熟悉、了解民情风俗,知道民生疾苦,这些在他诗中也有反映。当然,除了他反映社会现实之作,也有抒情怀言和对自然山水的歌咏、交游寄赠、咏物题画之作。

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评价一个作者和他的作品应该放到他所处的环境当中去,细读赵师秀所有的

诗歌,会发现他对社会现实民生疾苦并不缺少关注,他之所以崇尚苦吟诗人姚、贾,一方面可以说是他身处于相似的社会现实,自己内心灵魂受到伤害,生活备受艰辛,另外也是当时社会黑暗,政治腐败,艰难生活使然,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反映。

一关心国事,针贬时弊

赵师秀虽然宦情冷淡,居于贫困,但是并未遗忘世事。对于当时的政治,他虽不敢过多“妄言”,但是诗歌之中也常常能够看到他对时政的关注。作为宋氏皇族之后,赵匡撤八世孙,南渡时从汁京(今河南开封)迁徙到永嘉。作为皇室后人,看到复国艰难,诗歌中自然流露出对北宋的怀念,也常常对朝廷发出委婉的批评。赵师秀有一篇五言古风《九客一羽衣泛舟,分韵得尊字,就送朱几仲》很明显的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感:

人生苦形役,不定如车辕。况各异乡井,忽此同酒尊。

酒尊岂易同?意乃有数存。西湖雪未成,两山翠相奔。

山根日照树,花放林逋村.野撰具蘼藿,一饱厌百餐。

有客何多髯,吐气邻芳荪。慷慨念时事,所惜智者昏。

砭疗匪无术,讳疾何由论!北望徒太息,归欤寻故园。

哆然黄冠师,笑请子勿喧。东南守太乙,此宿福所屯。

吾子且饱酒,酒冷为子温。

朱几仲,江湖诗人,名复之,号湛卢,建安人,开禧元年1205年进士。这首诗是朋友聚饮时所作,用以送朱几仲的,诗中的“有客何多髯”就是指朱几仲。全诗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开篇就感叹自己离开故乡,辗转不定,就算可以找到朋友共酒一杯,冬日泛舟西湖,共看青山流水,同赏翠木芳花,诗人心中却压抑不住对时事的关注。诗人深知复国之难,也知借酒浇愁于事无补,然而上层统治者昏庸无能、不图复国的苟安政策,又使他不得不发出“所惜智者昏”的批判之语。诗中一方面写了借酒遣怀,流连湖光山色,同时又借赞美朱几仲“慷慨念时事”来抒发了自己对国事的忧虑之情。他们不愿意醉生梦死、利令智昏,他们有的是“北望徒太息,归钦寻故园”的浓厚怀念故土之清。

赵师秀旗帜鲜明地主张雪耻复国,对统治阶级惶惶乞和的态度深为不满,除了直接感叹他们的昏庸外,还在其它地方提出了委婉的批评。如《抚栏》: 抚栏惊岁月,久住欲如何.水国花开早,春城人上多。

病令诗懒作,闲喜客频过。听说边头事,时贤策在和.

这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登楼抚栏时的所思所感。他惊叹岁月流逝,无可奈何。己到春日,大家都登高踏青赏花,而自己却有病在身,懒于做诗。即使如此,诗人未敢忘忧国,还是和他人谈论国事,可是传来的消息却是令人痛心疾首的“议和”。“时贤”是反语,实际上是奸佞之臣,正是由于他们把持朝政,屈膝求和,苟且偷安,使得国事江河日下,作者的“惊”“病”多半由此而生。《清苑斋集》中还有一首五律《扶栏》之诗:

强起扶栏立,新寒陡见侵。钟声诸寺晓,柳荫半池阴。

病久方凭艾,贫深或梦金。湖边好风日,孤负几登临.

诗人此时的“病”更加重了,风日虽好,却怕登临。当时写于对金和议签订多年以后,文人士大夫报国雪耻的美梦日渐黯淡下去,又“抚栏”变为“扶栏”可见其身心消沉的程度。赵师秀的抚栏有感,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的,只要对比一下其它人的“抚栏”题材就可知,它们都被打上了

鲜明的时代烙印。中兴之时,主战呼声渐高,士人愤愈不平,梗慨之声渐起,所以辛弃疾写出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而处于开禧之时的赵师秀,面对既定的“议和”国策,有心无力,他发不出雄劲的豪情壮语,只有在议和的政策下,百般无奈,身心俱病,感叹岁月流逝。

除了这些诗作之外,赵师秀也有许多诗作表现了他内心消沉,不知道怎么去面对时事,一方面难改自己拳拳爱国心,希望恢复河山,另一方面却又觉得做什么都是徒劳的。所以他一方面赞扬了敢于向朝廷直谏的儒臣,“但欲有言扶国是,不嫌无计作身防。”(《题方兴化莹舍》)但是另一方面却认为朋友赵昌父“便使重承诏,多应不议边”(《寄赵昌父》),还规劝朋友“莫因饶楚思,词体失和平”(《送徐矶赴永州椽》)。这种错综复杂,矛盾病态的心理都体现在他们的诗文里面。诗人看到国之不完,家己无归,常常会感时伤事,即使在游山玩水,面对美景的时候,这种心情仍然会透露出来。如《多景楼晚望》:

落日栏干与雁平,往来疑有旧英灵。潮生海口微茫白,麦秀淮南迄通青。远贾泊舟趋地利,老僧指瓮说州形。残风忽送吹营角,声引边愁不可听。诗人身处镇江北固山甘泉寺内的多景楼上,感慨良多。此楼是文人墨客常常登临之处,因而赵师秀觉得“往来疑有旧英灵”,尤其是抗金英雄岳飞、韩世忠曾在镇江大捷,他对此处似乎有着特殊的感情。诗人登楼之时,缅怀前人,又看到面前潮生、麦秀的景色,这种景象使诗人思维一转,听到了军营的号角之声,引起无尽的“边愁”。国家未复,边境仍是多事之秋,残风伴着号角,更加引人深思,辞尽而意不尽。

二关心民生疾苦之作

赵师秀处于社会中下层,生活清贫,正是由于如此,他们较多的接触中下层人们的生活。在他的作品中,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怀。特别是关心百姓生计问题。

赵师秀作为当事者或者旁观者,表达自己对百姓的关怀和对农事的关注,他曾于《答徐灵渊》中提到:

弊庐补葺虽劳力,且得幽闲住此身。旧友误称吟笔长,诸亲争笑罢官贫。近檐竹密妨巢雀,当户花疏见路人。所虑久晴田事废,今闻高下雨皆匀。赵师秀虽然自己清贫,但是仍然心系农田,怕“久晴田事废”,当“今闻高下雨皆匀”时难藏欣喜之情。

赵师秀从官员的角度去了解、看待人们的生活状态,其中也有着文人士大夫对贫苦人们的关怀。他认为自己既然成为父母官,就不能尸位素餐,就要为人民做事,如《官舍初成》中写道:

为宅傍城墙,先求夏日凉。凿池容众水,栽竹断料阳。

官是三年满,身无一事忙。不知何补报,安坐恐难当。

赵师秀想到自己作为父母官,“官是三年满,身无一事忙”,觉得自己并没有给人们作出什么事情,因而“不知何补报,安坐恐难当”,这种对自己的反省,实属难能可贵。他认为,“与世如无味,于民自有功”(《送赵判官》)。他除了自己关心民众之外,还叮嘱其它为官的朋友要关心民生疾苦。如他与徐矶唱酬时说

“岁事登禾稼,朝纲去草营。题书寄漳水,专侯好诗还。”(《寄徐县丛》)希望徐矶多关心世事。

赵师秀“非惟篇翰奇,吏道更深知”(翁卷《送赵紫芝为江东从事》),翁卷对他的评价并没有献诀之嫌,深知“吏道”的赵师秀确实希望自己能在任上有所作为,也随时提醒自己的朋友为人们做实事。但是当时他身处的环境,使得他往往不能实现心中的愿望,施展自己的才华,这使得他心中充满了矛盾和痛苦。赵师秀曾居于京城,一次病后有《京华病后》一诗表达了自己的这种心情:

久在京华损道心,故人谁与念升沈。春楼卧病燕相伴,湖寺题诗僧为吟。三月不逢家信至,一茎新有鬓丝侵。早知谏猎非时节,只在山中自养金。为官的抑郁使得诗人不得不在山水田园之中去寻求安慰,如他在《秋日偶书》中所说:

官事何曾晓,闲名苦要签。大书公吏恐,直语众人嫌。

体少贫如故,医情病却添。秋风墙下菊,相对忆陶潜。

方回《凉奎律髓》卷六“宦情类”载录此诗,评曰“诗亦平妥。但三四俗,五六有乐天语意。笃州推官时作。”[8]且不论方回认为此诗“三四俗”是否公允,从诗句可知诗人己经渐渐磨灭了宦情。诗人看到官场的真实情况,“直语众人嫌”,他深感自己难以有所作为,于是转而想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从而表达了希望像陶潜一样归隐田园的心理。

抒情言怀之作

诗人特有的心志使他常常伤春悲秋,他会因自身遭遇或外在客观事物,而兴起某些感触。诗人常常见物起兴、抒情达意,写有不少情味隽永的好诗。有的是即景抒怀的诗篇,比如在病中有感的,其《数日》云: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这首七绝写出了秋日肃杀衰败之景和作者疏也清奇的意绪,在这个时候,连着几天秋风强劲,诗人本来卧病在床,初愈后到庭院走一遭,发现黄叶纷飞,林木萧索,这一片凄凉的景象让诗人感到“秋风欺病夫”,这是对自然的调侃。独、寒、苦、孤、冷、病,构成了主要的感觉。但是,诗味突然一转,萧条之中突现生机,树叶落尽,显得远山异常雄伟,然而白云又遮去了山的一半。秋风、黄叶、疏林、远山、白云,这样的场景让人进入了一种淡泊清幽的美妙境界。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似乎也减轻了病情,扫去了悲秋的情调。肃杀的秋天,往往引起诗人很多思绪。又如在《秋夜偶书》中云“官事何曾晓,闲名苦要签。大书公吏恐,直语众人嫌。俸少贫如故,医慵病却添。秋风墙下菊,相对忆陶潜。”描写了官场的真实情况,揭示作者难以有所作为的无可无奈何的心态,表达学陶潜归隐的意愿。诗人也在漫长的秋夜对自己的一生作了回顾和反思,其另外一首《秋夜偶书》云:“此生谩与蠹鱼同,白发难收纸上功。辅嗣《易》行无汉学,玄晖诗变有唐风。夜长灯烬挑频落,秋老虫声听不穷。多少故人天禄贵,肯将寂寞叹扬雄?”诗人自我嘲讽如同蠹鱼,一生劳而无功,唯有追求诗作,独自在长夜中听秋虫之声,想起了写《太玄经》的扬雄,最后发出“肯将寂寞叹扬雄”的感叹。再如《多经楼晚望》“落日栏杆与雁平,往来疑有旧英灵。潮生海口微茫白,麦秀淮南迤逦青。远贾泊舟趋地利,老僧指翁说州形。残风忽送吹营角,声吟边愁不可听。”这也是即景抒怀的诗。首联写诗人凭栏远望是“疑有旧英灵”,颔联由对旧英灵的迷茫幻觉转而勾画眼前

麦秀、潮生的动人景象;颈联夹叙夹议,白描“安居乐业”的表面现象;尾联情景交融,忽送营角,声引边愁,巧妙地揭示了全诗的主旨,发人深思。还有表达人生感悟的诗篇,赵师秀对人生和入仕有许多的感悟。在当时他想要将自己满腔热诚报效朝廷的时候,回应他的却是现实的残酷,因而他对官场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多有梗概之音,在官场中他有一种进退两难的和对官场无可奈何的心情。比如:“久在京华损道心,故人谁与念升沈”(《京华病后》),他感叹:“一身来作吏,白日算徒劳”(《春晚即事》),“旧友误称吟笔长,诸亲争笑罢官贫。”(《答徐灵渊》)。

自然山水的歌咏

山水,是正直文人的生命所归;田园,是苦难诗人的精神乐土。在那里,他们可以远离争执不休、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可以回到自然的怀抱,恢复内心的宁静,所以赵师秀的山水田园之作,也是他诗歌的主要部分。在仕途之上找不到人生的归宿,因而他选择了远离官场,转而回归田园,欣赏山水在这样闲适的生活中,他可以看到山间美景,体会田间幽情。于是,他就用自己的笔将各种美丽的事物描叙下来,如同做了一幅一幅的画卷。其中诗人或者感叹时节交替,万物变化;或者抒发登临游赏,流连光景;或者描述旅途风光……他一生的足迹遍及名山大川,又亲身体会农家生活,他的山水田园诗正是他们诗歌的精华所在。他的山水田园诗,表达了一种敦厚淳朴、贴近生活、融入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多清丽佳句。他的山水田园诗大部分为五律,写萧散野逸之趣,平淡简远。有对四时风光的描写。如《再游北山和韵》:

或行或坐水边亭,处处春风户不扁。飞絮伴人衰鬓白,远山学我道衣青.迢遥更入烟霏去,仿佛如曾梦寐经。恐是前生林处士,晚年不饮至今醒。

这是一首记游诗,北山在杭州。此诗,写景,明丽生动,写情,情景交融。诗人春日游山,沿着山间溪径徐徐向上攀登,一路风光撩人,诗人自得其乐,走走停停,见到蒙蒙飞絮伴随自己,如同含情有意,与诗人同行。远山如黛,好像也与诗人一致,穿了一袭青色道服。登上高处,一片蒙蒙云海,仿佛自己梦中来过,诗人想起林逋曾写有《北山晚望》:“晚来山北景,图画亦应非。村路飘黄叶,人家湿翠微。樵当云外见,僧向水边归。一曲谁横笛,兼薛白鸟飞。”[9]看到此景,作者顿悟自己是当年的林逋再世。赵师秀此诗移步换景,融情于景,情景相生。

诗人也有对美名胜古迹的描写,赵师秀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除了吟咏山水,还对当地的人文风景、名胜古风土人情有着深切的感受。永嘉地处南方,佛禅之风盛行,作为永嘉人的赵师秀深受佛禅思想的影响,喜欢游览寺庙、道观,写了许多佛教或者道教的寺庙、道观的风景,在作品中也有体现。比如《桐柏观》:

山深地忽平,飘渺见殊庭。瀑近春风湿,松多晓日清。

石坛遗鹤羽,粉壁剥龙形。道士王灵宝,轻强满百龄。

这首诗描写了道教庙宇桐柏观的形态美妙和历史悠久。又如赵师秀到浙江北雁荡山时,曾到宝观寺一游,有《雁荡宝冠寺》一诗:

行向石栏立,清寒不可云。流来桥下水,半是洞中云。

欲住逢年尽,因吟过夜分。荡阴当绝顶,一雁未曾闻。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登北雁荡绝顶时所见所感。首联写凭栏站立,眺望湖水,清

寒之气扑面而来,其体验难以述说;颔联推测湖水清寒的原因;颈联表达吟的意趣;尾联才点出题意:原先以为到雁荡总能听见雁声鸣叫,但是“一雁未曾闻”,同时却引起了诗人另一番方面的兴趣。此外,赵师秀还有《延禧观》: 寂寞古仙宫,松林常有风。鹤毛兼叶下,井气与云同。

背日苔砖紫,多年粉壁红。相传陶县令,曾住此山中。

这首诗也是具体描绘了道观的清幽之美。

作为文人,诗人在外游历,对前辈古人心存崇敬,常常到其墓地凭吊。比如赵师秀曾到西湖,见到了林逋墓,作《林逋墓下》记述了其墓地情况:“梅花千树白,不是旧时村。倾我酣来酒,酹君仙去魂。短碑藤倚蔓,空冢竹行根。犹有归来鹤,清时欲与论。”千数白梅怒放,陪伴地下寂寞的林逋。诗人在墓前沽酒悼祭,看到四处环境幽静苍凉,遐想“有鹤归来”,便可与对话。

当然了,一个地方,既有山川之美,也有田园之美。赵师秀除了描写山川、名胜古迹之美,更对田园农事即事歌咏。“餐余行数步,稍觉一身和。蚕月人家闭,春山瀑布多。莺啼声出树,花落片随波。前路东林近,惭因捧檄过。”(《德安道中》其一)赵师秀曾到江州德安县(江西九州岛市),这里的江南春景,气象开阔,风光如画,色彩鲜明,莺啼声脆,花落片片,令人神往。在这里,诗人所见的不仅仅是这些山水风景,还有田园风光:“峰头不住起云烟,野水纵横尽入田。定是人家蚕事末,道傍桑叶小如钱。”(《德安道中》其二)此时正值农历三四月间,农民忙着采桑养蚕,所以桑树枝上没有留下肥大的桑叶,这个特写的景象正是农忙的表现。田园有着独特的魅力,尤其对于向往归隐的四灵诗人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的眼光多聚集在江南水乡,因此对于农民和渔民的生活场景多有描述,这些田园诗歌清新、浑璞、自然,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

交游寄赠类

很多人赵师秀认为诗歌“题材流连山水”,其实这种说法有点偏颇,是对除了山水之外的其它诗歌的忽视。其实他的诗歌题材是比较广泛的,他除了山水风物的歌吟外,还有不少交游寄赠之作,其中也不乏佳句名篇。其中交游酬唱的诗,如他的《寄薛景石》,描写了诗人秋窗独卧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月夜怀徐照》则讲述了诗人月夜难眠,抒发了对大灵徐照的深切怀念:

月色一庭深,迢遥千里心.湘江连底见,秋客与谁吟?

寒入吹城角,光凝宿竹禽。亦知同不寝,难得梦相寻。

此诗音节和谐,圆美。中国文人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情感,在月下尤其容易引发思念之情。昔日曾一起月下做诗,而今夜又将和谁共吟?时间在延伸,空间在转换,而思念友人的心情是不变的。再有赵师秀《赠陈宗之》抒发了对书商陈宗之敬业精神的肯定和对书店坏境的欣赏:“四围皆古今,永日坐中心。门对官河水,檐依绿树阴。每留名士饮,屡索老夫吟。最感书烧尽,时容借检寻。”此外赵师秀诗中有很多寄赠之诗,这些诗或者向朋友述说心事:“无欲自然心似水,有营何止事如毛。春来拟约萧闲伴,重上天台看海涛。”(赵师秀《呈蒋薛二友》),或者酬谢朋友的关怀:“赁得民居亦自清,病身于此寄飘零……巷南巷北相知少,感尔诗人远扣肩。”(赵师秀《移居谢友人见过》),或者答谢朋友到访或赠送,“雕栏迎夏发奇葩,不拟分来野客家。自洗铜瓶插敬侧,暂令书卷识奢华。旧游尚忆扬州梦,丽句难同谢眺夸。应被花慎少风味,午窗相对一杯茶。”(赵师秀《叶侍郎送红芍药》),或者表达思念朋友追忆往昔,“一别无书信,相逢各老苍。山川烽外远,岁月梦中长。空橐盛诗草,单衣碗酒香。因言瀼溪宴,同忆旧时狂。”

(《赠张亦》)

赵师秀也有挽悼类诗,他和永嘉其余三灵中的徐照感情非常好,并且敬重徐照,在徐照因病去世后哀悼徐照的诗作中,其《哀山民》令人动容,诗中表述了徐照初病和其治疗过程到碎然而逝对诗友们造成的巨大悲痛:“忆君初病时,仓皇造君榻。知为寒所中,胫痹连左脾。”之后病情有所好转,“蒋子丹有神,三日能屈伸。五日扶杖立,十日行遗巡。于时数相见,谈娱靡曾倦。吸茶犹满欧,改诗忽盈卷。”徐照和其它人都深感高兴,“君亦疑勿药,春和可为乐。仙家桃最红,同践天台约。”可是现实让人不得不去烦忧,“多愁积如山,令君心不闲。残疗故未去,涩音肠腑间。”病情好转没有几日,接下来的事情发生得那么突然,让所有亲友都悲痛不已:“服之汗翻浆,事与东流逝。啼妻无完裙,弱子犹哀庵。诗人例穷苦,穷死更怜君。”徐照终于还是去世了。赵师秀哀痛不已,可谓呼天抢地,“君如三秋草,不见一日好。根茧霜筱侵,萎绝磋何早。哭君日无光,思君月照床。犹疑君不死,猛省欲颠狂。”想起“昨者君未疾,相过不论日……石阶苔醉中,犹有旧行踪。”现在唯有“忧心不能寐,无梦得相逢。”

除此之外,赵师秀其它诗作也表达了他失去挚友的悲痛之情,如《后哀》中认为“山民无还期,春物失怡悦。”高度肯定了徐照“芳名信可垂,在世何寂灭……未知百年后,谁复耕此穴。寄言苦吟者,勿弃摄生诀。”诗人在《徐灵晖挽词》中感叹徐照的去世是“在生贫不害,早丧可磋吁。天下黄金有,人间好句无。魂应湘水去,名与浪仙俱。平日惟耽茗,坟前种几株。”还有《哭徐矶五首》也是表达他失去挚友的悲痛,诗作感情真挚,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赵师秀除上以上各类诗作外,还有观赏书画的题画诗。《清苑斋集》里现存的咏及绘画的诗句很少,但大都较有个性。如“近作诗全少,闲成画亦传。”(《喜徐道辉至》)“喜看君字画,癯似我形骸。”(《答叶司理》),再有《谢耕道犁春图》亦是题画五律。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赵师秀的诗作内容广泛,题材新颖,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打破了前人认为赵师秀的诗作只有歌咏山水田园的诗的论述。

诗歌形成原因

看了上面例举的诗作内容,我们就不得不分析为什么赵师秀的诗会有这些内容。这和他所处的政治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

文人的创作大都离不开其当时的时代文化背景,他们的创作必然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赵师秀出生于南宋历史的转折时期。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符离一战后,金朝因内部政变无力前进,南宋习于偏安,当然更无心北伐,双方维持和平局面长达几十年之久。南宋统治集团对外屈辱求和,对内却加紧盘剥人民以供挥霍享乐以及向金朝进贡,加紧压抑主战派,使主战思潮渐趋微弱。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控制朝政大权的韩侘胄发动北伐战争,但不久便在四川、襄阳等地相继失利。在女真军的外部压迫和朝中妥协派的内部破坏下,韩侘胄被杀。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妥协派头目史弥远与杨皇后合谋,重开对金和议,以献出韩侘胄的首级和增加岁币贡物为条件,使得战争又一次平息。韩侘胄因为他的鲁莽而成为可悲的牺牲品,南宋王朝则因为它的耻辱而获得苟安。这对整个南部中国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朝廷在不敢提恢复中原的口号,一般文人士大夫的报国雪耻的梦想也在黯淡下去。此后三十年间,宋金关系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这短暂的和平更加削弱了人们的抗战复国意识,统治集团更加腐败堕落。赵师秀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中,作为社会成员中多愁善感的层次,

他的诗作多和社会联系在一起,感受时代精神的节奏。赵师秀虽然作为一个微官,但是“位卑未敢忘国忧”对于民族危亡的时局,岂能无动于衷、置之不理呢?而且由于师事叶适,在政治上主张恢复、反对议和、指陈弊政、改革宽民的政策,为他提供了关心时局的思想渊源,再加上他生活在中下层,熟悉民情风俗,了解民生疾苦,正因为这样他写下了许多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诗篇;诗风苦吟求妙、灵秀清新、野逸清瘦。反映了他灵魂深受创伤、生活备尝艰辛的苦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由于对社会失望,对官场无可奈何只有学陶潜,寄情山水、歌咏大自然,在山山水水中去感悟自己的人生。

诗歌语言的艺术

纵观赵师秀的诗歌,不难发现他的诗作古体、近体都用,但多用近体,长于白描写法,五、七杂言均有,但用五律为主,他关心时局、忧国忧民的诗多用古体、七言,流连光景、闲情野趣之作绝大部分是近体、五言。善于用典、但反对生典,布局紧凑、构思巧妙、脉络清晰,手法灵活,善于炼字,诗风精致清新、空灵悠远。

一赵师秀喜五律,他曾言曰:“一篇幸止四十字,更增一字,吾未如之何矣。”而且他的五律诗也是成就最广的,在五律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如“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薛氏瓜庐》)句赢得了好评。葛天民《无怀小集》中有《简赵紫芝》诗:“紫芝虽漫仕,五字已专城。清坐有仙骨,苦吟无宦情。囊因诗句重,分与酒杯轻。所好煎茶外,烧香过一生。”[8]可见赵师秀的五律影响巨大,尤其是对之后的江湖诗人,他们中很多后辈诗人和赵师秀的唱和都表达了他们对赵师秀的尊敬。

二另外他的诗在构思上也显得精致,例如五言诗《九客一羽衣泛舟,分韵得尊字,就送朱几仲》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抒发了作者对故园、故国的思念之情,赞美了多髯客的“慷慨念时事”、“吐气邻芳孙”,批判了上层统治者利令智昏、讳疾忌医、不图恢复的苟安国策。全诗二十六句,构思就非常的巧妙,布局紧凑,脉络清晰。开头六句侧重议论,指出在辗转不定离乡背井的生存境遇中,大家一同出游野餐饮酒,但“意乃有数存”。接着六句描写在西湖冬季泛舟所见,景物如画。中间八句是全诗的中心,多种手法并用,叙述生动,描写鲜明,议论尖锐,抒情浓郁,“归欤寻故园”与开篇的“况各异乡井”遥相呼应,强化了主题思想。最后六句以黄冠师的哆然劝酒、温语慰人进一步衬托了多髯客的卓尔不群、不同凡响。

三再有赵师秀善于白描手法,通俗易懂,诗风轻盈淡雅、清新灵秀。最典型的如众所周知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以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把较为常见的预约来访但主人期客不至而产生的焦灼不安情绪,写的含蓄而有余味。诗句显得清新精致。《清苑斋集》里面现存的像这样的诗句还有一些,比如“午困因书又见寻,自添茶鼎候微吟。病身未觉春风暖,柳色无端日日夜。”(《午困》)“困尝苦茗不论杯,天气才晴又有雷。寂寞小亭看草坐,晚风时复堕青梅。”(《山路怀翁卷》)另外,《冷泉夜坐》也是不用任何典故,全靠白描手法,带读者进入深幽、凄清、空灵的特殊境界。

四善于运用典故,比如《秋日偶书》“此生谩与蠹鱼同,白发难收纸上功。辅嗣《易》行无汉学,玄晖诗变有唐风。夜长灯烬挑频落,秋老虫声听不穷。多少故人天禄贵,肯将寂寞叹扬雄?这首诗颔联运用贴切的典故,

从学问上和创作上总结了自己的业绩。诗的语言清新、空灵深邃。堪称《清苑斋集》里现存诗中的精品。再如《谢耕道犁春图》尾联“长谣谢沮溺,未必子知吾。”运用《论语》中“长沮桀溺耦而耕”的典故,以“未必子知吾”结束,妙语双关,很有理趣。

结语

赵师秀在诗坛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贺裳在《载酒园诗话》中认为“永嘉四灵,赵紫芝最为佼佼”纪昀,方回等人也对赵师秀的作品表达肯定,其诗风清新飘逸,倡导晚唐风,引导了一大批诗人去关注唐诗,他的五言诗也在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如《宋诗啜醨集》卷四引祖应世的评价云:“南北两宋诗......五律以紫芝为独步”。其诗歌不用典故,不发议论,纯用白描手法,写出了一些空灵秀丽、清幽深邃、清淡秀丽的作品。在当时,在味同嚼蜡的理学诗与生涩粗硬的江西诗之外似是一股清新之风,并且对后来的江湖诗派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人们又回到了较为纯粹的诗歌审美之中。这种提倡唐诗的审美追求有它存在于诗史的意义。

注释及参考文献

【1】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茅雪梅“永嘉四灵”研究《The Study On Four Poets In Yonjia》

【2】清·陆心源《宋史翼》卷二八,文苑三,中华书局,1991年版,305页

【3】陈衍评点、曹中孚校注《宋诗精华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戴复古《哭赵紫芝》诗注,579页

【4】(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四库本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

【5】纪昀《四库.急目提要·清苑斋集提要》卷一六二四库本

【6】(清)吴之振《宋诗钞》卷八十四四库本集部总集类

【7】(元)方回《派奎律翻》四库本,13“册,75页

【8】《全宋诗》105卷1192页

【9】《全宋诗》51册2725卷32073页

【10】胡俊林《永嘉四灵暨江湖诗派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11】李葆瑞《诗词语言的艺术》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1年4月第一版

【12】萧华荣《中国诗学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

【13】姜书阁《诗学广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6月第一版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学生论文)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学生论文) 一、“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二、杜甫诗歌艺术的几个具体的艺术特点的 杜甫在唐代诗坛上是与李白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而且即使在整个古代文学史上,也是可以列名在最伟大的诗人之列。 他的诗歌创作,内容极为丰富,广泛地反映了他的时代的社会生活,而他的诗歌的艺术性更是达到了我国古典诗歌的颠峰。今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关于杜甫的艺术风格,前人一直是用“沉郁顿挫”这四个字加以概括。杜甫诗歌里的多种多样的形象都在“沉郁顿挫”的风格上取得了统一。 杜诗内容广博,体式多样,风格也多姿多彩,而其主导风格是其夫子自道的“沉郁顿挫”。沉郁顿挫包括了“意”和“法”,即思想感情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和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 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唯感情聚积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沉郁顿挫”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又波澜老成的含义。 动乱的社会现实,长期的生活磨难,使其年轻时的理想壮志逐渐为沉郁、感伤所取代,忧国忧民,慨叹身世,愈至晚年,其情绪愈加强烈。而杜甫又是一位有骨气、有良知的人,其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涌至口边时,又往往强咽下去,使感情更加深沉浑厚。这种回环往复的感情流程发之于诗,便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波澜老成之感,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洗兵马》、《蜀相》、《登高》、《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均为典型之作。或景中含情,或借古说今,或欲说还休,反复吞吐,言情顿挫,都突出地表现了这种风格。 他往往把思想感情凝聚在秋景之中,在秋天的萧瑟和衰飒中,渗透了诗人伤时忧国的心情。杜甫多年飘泊于长江上下,江流、孤舟、急峡、危城……这一切几乎和诗人的生活融为一体。他的思想感情也在这些形象上找到了寄托。动荡的江水,陡峭的山峡,孤清的月色,凄历的画角,这些都是诗人心情的反映。他的《登高》是一首非常出色的抒情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是这样写的: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集中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杜诗里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诗里写到的急风、高天、猿啼、飞鸟、落木、长江,无不饱含着诗人对国家和身世的酸辛与愤慨。这首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很有名的两句诗。诗里的那种雄浑苍劲的形象和跌宕顿挫的节奏,表现了诗人难以平静的忧愤,也反映了那个战乱时代的气氛。 《秋兴》八首也是集中了秋天和大江的形象,而成为杜甫抒情诗里艺术性最高的一组诗。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用一片弥天盖地的秋色将秦蜀两地联系起来,表现了故国平居之思;又用绵绵不尽的回忆把今昔异代联结起来,表现了抚今追昔之感。这组诗是很能够代表杜甫那种沉郁顿挫的风格的。以上说明了杜甫怎么样运用具有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他所特有的那种沉郁顿挫的风格。 二、杜甫诗歌艺术的几个具体的艺术特点。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009届毕业论文题目: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点:青海贵德函授站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06级 姓名:王春燕 指导教师:陈良煜 教研室主任:高斌 成教院院长:蒋东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摘要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而盛唐诗则是这高峰的顶点。李白是中国最深入人心的伟大诗人之一。他最让人诗兴焕发,才华灵动,神气飘逸,心胸俊爽。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李白,正是站在这顶峰上的一颗奇松。 就个性而言,李白是酷爱自由、任侠放纵,崇尚自然,蔑视权贵的人,他的思想较复杂,儒、佛、道、仙、侠等对他有影响。他又是一个极为自负的人,对自己的才能极为自信,这就使他的诗歌充满了豪迈、奔逸、洒脱不羁的特点。 他运用诗较多,且最有个性的是古题乐府,歌行及绝句。李白的乐府虽用古题,却又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借古题写现事,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二是用古题来抒写自己的情怀,这类诗中李白将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与情绪融入诗中。除了古题乐府外,李白写得最能体现其特点的还有歌行体(或称七言歌行)。李白的歌行体诗歌将叙事与抒情结合,把抒情诗的创作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其特点是感情强烈,一气直下,纵笔挥洒,淋漓酣畅。李白的绝句,大都写得清新自然,而又含蓄丰富,有无尽情思。 关键词:浪漫主义;意象;清新

目录 一前言―――――――――――――――――――――――――1 二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1 三想象与喷发式的感情表达相结合―――――――――――――3 四意象的壮美和优美―――――――――――――――――――5 (一)李白诗的壮美意象――――――――――――――――5 (二)李白诗的优美意象――――――――――――――――6 五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7 参考文献―――――――――――――――――――――――――9

李白绝句的艺术成就

李白绝句的艺术成就 【摘要】 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中写道“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如此评价中就可以看出,李白非同寻常。李白的诗歌在当时就征服了朝野上下,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和地位,“集无定卷,家家有之”;其对后世的影响则更为巨大,特别是对于后世的文人,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的非凡自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的独立人格、“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李白)”的凛然风骨、“自爱名山入剡中(李白)”与山水自然冥合的潇洒风神,吸引无数士人。 前面已经就李白的诗词以及李白的交往谈论了李白的绝句。不论在艺术手法上,还是在精神境界上,李白的绝句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藏。但我认为如果从另外的角度来评析李白的绝句与其人生境界。也许会获得更加让人不可思议的效果。李白的许多绝句充满了许多奇特的幻想,有的诗篇更是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放大到同日月一般耀眼。这与西方的尼采在某种程度上有一些相似之处。正如前面提到的《把酒问月》,诗人探讨宇宙的许多事物的存在问题。刻画自己神仙般的形象,将自己的本体放大到宇宙的层面。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程度。李白的“欲上青天揽明月”就是将自己的意识放大到无限的宇宙。他认为认得宇宙化本身就是个性的张扬,一种对自我,对人的局限性的超越,他强调了人的意志。这表明李白本身具有的反抗性和创新性。这些都从李白的绝句中得到了体现。 读李白的诗往往会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但当读完李白的诗,读完李白的人生之后,总有一种感觉萦绕在心中,常常让我为之不解。后来有幸读到了加缪的《西西弗神话》和《反抗者》。明白了那种情感是荒诞感。由于本人的浅薄,这里恐怕只能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 【关键词】李白绝句艺术成就西方哲学与李白这里还是简单的介绍一下李白的生平。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唐代安西都护府管辖下碎叶城的一个富商家庭。“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中写道“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如此评价中就可以看出,李白非同寻常。李白的诗歌在当时就征服了朝野上下,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和地位,“集无定卷,家家有之”;其对后世的影响则更为巨大,特别是对于后世的文人,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的非凡自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的独立人格、“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李白)”的凛然风骨、“自爱名山入剡中(李白)”与山水自然冥合的潇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

一杜甫是我国封建时代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了《诗经》、乐府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加以发展和提高。他以进步的儒家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深刻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国家的重大事件,描写了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生活真实,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从而揭露了自开元、天宝以来将近四十年间的那个动乱时代的历史面貌,为我们创造了“千汇万状”的诗歌作品,把我国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有人认为像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就创作方法上说,恐怕不是某一流派所能够概括的。诚然,杜甫自己在论诗时就说过:“窃攀屈宋宜方驾”,又说过:“别裁伪体亲风雅。”(《戏为六绝句》)在赞美陈子昂时也说自己“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陈拾遗故宅》)可见杜甫对于我国古典诗歌中代表现实主义传统的《风》、《雅》和代表浪漫主义传统的屈原、宋玉,都曾经给以很高的评价。同时,我们在杜甫少数的作品中,也看到他们具有浪漫主义的某些因素——或者具有浪漫主义的精神,或者具有它的表现手法。如《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唐代强盛时期知识分子奋发向上、藐视一切的精神;如《房兵曹胡马》中的“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以及《高都护骢马行》中的“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等处,作者都以托物咏怀的手法,表现了驰驱沙场、建立功业的英雄壮志。这也就是他在《前出塞九首》中所明白地说了出来的“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的那种精神;在《饮中八仙歌》中,他通过对八个放纵不羁的酒徒的描写,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藐视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要求个性解放和返于自然的精神;在《洗兵马》中,他说:“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在《蚕谷行》中,他又说:“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在《昼梦》中,他更说:“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在这些地方,他是幻想着在没有消灭阶级之前能够消灭战争和剥削制度,出现“男谷女丝行复歌”的和平劳动的社会;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本着儒家“己饥己溺”的精神,激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美好理想。杜甫在上述这些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理想,虽然有一些是在阶级社会中不可能实现的空想,但它们无疑地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广大人民的美好的理想和愿望,都是鼓舞人心的,都是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表现。 杜甫也有运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作品,但为数更少:如在《凤凰台》和《朱凤行》中,利用神话传说的幻想因素来创造形象,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梦李白二首》中,通过梦境的描写来表达自己与李白的真挚友谊和对于李白不幸命运的同情。他偶尔也运用夸张的手法,如在《古柏行》中,所描写的古柏是“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这样高大的柏树在现实世界里是不可能有的,但在艺术世界里,却完全可以允许它存在。 尽管在杜甫的少数作品中,或者在精神上,或者在表现手法上,曾经出现过浪漫主义的因素,但是,在杜甫的绝大部分作品中,像屈原的《离骚》,或者像李白的那些浪漫主义的名作,在精神上和表现手法上都充分地是浪漫主义的作品,却断然是没有的。他像世界文学史上许多伟大的作家一样,在他们自己的作品中,往往包含着人类艺术中两个主要流派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因素。然而,我们如果从杜甫一生对于现实的态度来看,从他在艺术道路上的主导倾向来看,从他绝大多数作品的创作方法来看,他却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者,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中现实主义流派最杰出的代表。他对于现实主义的精神和表现手法两方面都有很大的丰富和发展。他这种成就和贡献,在我国古代诗人中是无有比肩的。 二 我们考察杜甫对于现实主义的成就和贡献,是要从他诗歌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来考察的,也就是从他的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造诣两方面来考察的。 为了探索杜甫对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继承了什么,并且发展了什么,需要把从《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作简略的叙述。 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最早结集的《诗经》中的作品,它们绝大多数的作者是无从考证的,概括

杜甫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一、教学目的:杜甫诗歌艺术的成就及特色。 二、重点:杜甫写实的艺术特色和律诗的精工多变。 三、难点:杜甫律诗格律精工与变化 杜甫诗歌艺术的特点: (一)创新开派: (1.盛唐诗人崇尚风骨,创造了兴象玲珑的意境美和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2.盛唐诗风是六朝“诗缘情而绮靡”〔陆机《文赋》〕的延续,王维是盛唐诗风的代表。他们具有唯美倾向,虽崇尚风骨,但对诗歌美的追求,远甚于对心志的表露。3.盛唐诗人常以天分写诗。孟浩然的“淡到看不见诗”、李白的“专仗着灵感作诗”〔闻一多语〕,是盛唐诗追求自然美、以天分写诗的典型表现。) 1.刻意锻造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1〉杜甫对诗歌艺术有着自觉的追求,他对儿子宗武说:“诗是吾家事。”〔《示宗武》〕〈2〉又反复陈述自己如何苦炼诗歌艺术:“颇学阴何苦用心”〔《解闷十二首》之七〕、“觅句知新律”〔《又示宗武》〕、“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呈路十九曹长》〕、“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 2. 把自元结以来形成的写实倾向推到极致,消散了盛唐诗人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二)集大成 元稹:“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元稹《杜甫墓系铭》) 1.杜诗中有《诗经》写实讽喻的精神(“别裁伪体亲风雅”。);有《楚辞》反复咏叹、回环悲壮的格调(“窃攀屈宋宜方驾”、“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摇荡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2.杜甫对六朝、初唐诗人,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他说自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薄今人爱古人”、“颇学阴何苦用心”,劝别人“转益多师是汝师”。)。 一、古体诗的叙事艺术 (杜甫的叙事:1.具有历史认识价值,①《奉先咏怀》写安史之乱前夕社会现实,②《哀江头》、《北征》、《羌村三首》、《悲陈陶》、《悲青坂》、《三吏》、《三别》等,记述了安史之乱中的广阔的生活画面; 2.有些诗,弥补了史料记载的缺失,如《三绝句》。) (一)既叙述过程,又着力于细节描写 《无家别》:久行见巷空,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向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羌村三首》之一: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北征》写途中所见: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鸱鸮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北征》写战争所带来的贫困: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 杜甫的叙事诗,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很难分别。 《新安吏》: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犹东流,青山犹哭声! 《悲陈陶》: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前二句可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指挥拙劣,不战自溃,故曰“无战声”;二,“无战声”乃因“同日死”,悲切之情,油然而生。) 《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表现了复杂的思想情感,暗含了深刻的议论。) 二、律诗的精工多变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律诗占杜诗总数的55%,加上绝句,要占到70%以上。)。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是中国继屈原之后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在李白的诗歌作品把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采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他的诗歌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因此我们在学习、研读、欣赏李白的诗歌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抓住李白诗歌的特色。李白诗歌有哪些方面的艺术特色呢? 一、李白诗歌的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 李白诗歌除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以大鹏自喻可已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的大鹏,而是要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足见其气势不凡,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出傲世独立的气概和人格力量。他在《行路难》中说:“行路难,行路难”说明作者面对眼前的现实的时候,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岐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使作者感到自已前途一片茫然。但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由于他有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最终使他再次摆脱了岐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将会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此诗句在气势上波澜起伏,跳跃纵横,既显示了诗人对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苦闷、愤郁和不平,又突出表现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使李白诗抒情方式有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这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如《宣州谢眺楼饯别》: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流水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追求功名是李白一生的理想。在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中,腐败王朝的江河日下,李白被权贵排挤出朝来。诗人感到徒有回天之志,却毫无用武之地。只好在诗中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郁愤情怀。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开始便把浓烈的情怀抒写出来。接着便是抑制不住的感情浪潮的喷发:“君不能狸膏全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满腔忿慨喷薄而出,滚滚滔滔。抒发了对当时社会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强烈愤慨。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李白应永王李璘的招聘加入永王幕府。本想以平叛立军功,却不料永王被肃宗认定为叛乱。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以“附逆”被判流放夜郎。在《与史郎中钦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艺术特色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 杜甫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是很少有诗人可以与之相比较的;杜甫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纯熟,精湛的程度。在我国浩浩荡荡的文学长河之中,也是很少有诗人所能够企及的。杜甫是“站在唐代文学辉煌颠峰”的不朽的诗人,杜甫的诗歌广泛地,深刻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矛盾,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性就是“沉郁顿挫”。因此,对于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的进一步研究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关键词:现实主义排律气势诗史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历来就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杜甫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是很少有诗人可以与之相比较的;杜甫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纯熟,精湛的程度。在我国浩浩荡荡的文学长河之中,也是很少有诗人所能够企及的。杜甫是“站在唐代文学辉煌颠峰”(1)的不朽的诗人。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内容涉及的更是繁多,历来的评论者公认的就是“杜甫的诗歌广泛地,深刻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矛盾”(2)的现实主义的艺术特色。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性就是,大家一致认为的“沉郁顿挫”(3)。然而,这篇论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更为全面,更为详尽地对杜甫的诗歌创作艺术特色进行了补充,这里主要论述的是杜甫诗歌的类型,创作态度,诗歌的体式,诗歌的语言技巧等等方面的一些见解。杜甫的诗歌一向享有“诗史”的称誉。例如宋代的胡宗愈就曾经说过:“先生以诗鸣于唐,凡出处去就,动息劳逸,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如贤恶恶,一见于诗,读之可以知其世,学士大夫谓之诗史。”(4)可以说,杜甫是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通过自己的经历和实际的感受,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不仅应该看作是他个人一生的传记,而且,也是八世纪中叶唐朝的可靠的历史。 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最辉煌的成就,主要就在于它忠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阶级对立这样一个基本的历史真实。他前后不止一次的把地主阶级的穷奢极欲和农民的饥寒困苦做了对比,例如他的《京自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这样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驱竖子摘苍耳》中的“富家酒肉臭,战地骸骨白。”;《岁宴行》中的“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抒柚茅茨空。”等等,这些诗句都典型的概括了贫富悬殊的两种阶级生活,更可贵的是杜甫还不自觉地接触到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问题,他揭露说到:“彤庭所分帛,本身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5),“子实不得吃,货币送王畿。尽添军旅用,迫此公家威。”(6),这种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阶级剥削,在杜甫的笔下反映的多么明确呀,经过长期的观察,分析,到他的晚年,杜甫对于封建社会中的两个对立阶级之间的关系,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无贵贱不卑,无富贫亦足”(7),指出贫贱者所以悲哀,困苦,正是由于有贵者,富者的存在。这些应当说是杜甫诗歌中现实主义的精髓。 杜甫在他的诗歌里忠实的反映了广大人民被残酷压榨,暴虐奴役的痛苦和他们对这种处境的极度的不满。他总是把人民的遭遇和心理活动放在那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来写,而且,用艺术形象和诗歌的语言描写,所以,能够充分地显现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战乱的时代特征。这些有的是正史所没有记载的,因而,弥补了史书的不足。 杜甫的一组伟大的杰作“三吏”“三别”,不仅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唐朝社会和广大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也反映了唐王朝官吏的残暴和人民在不合理的兵役制度之下的痛苦遭遇。例如他的《新安吏》:“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

杜甫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二、杜甫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在杜甫以前,文人写的叙事诗是很少的,而杜甫则在诗中大量运用叙述手法,以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可以说叙事技巧在杜甫手中达到了高度成熟,具体看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催典型的艺术概括。他很善于选择和概括有典型意义的人物,通过个别,反映一般。比如《兵车行》中那个“行人”的谈话,便说出了千万个征夫戍卒相似的遭遇,而“三吏”、“三别”更是典型概括的最好的范例。杜甫还善于把巨大的社会内容集中在一两句诗里,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十分震撼人心,就因为它是诗人以如椽的诗笔,概括了社会现实中的尖锐的矛盾。 第二,杜甫的诗叙事,常融入强烈的抒情。多数的叙事诗,他其实是作为抒情来写的,例如《羌村三首》,记回鄜州省家事,写重逢如何悲喜交集,写与家人、邻里如何在这悲喜中相见,那种悲哀、同情、无可奈何,都交错在一起。可以说,杜甫将客观的真实的叙述与主观的强烈的抒情融为一体,他的一些诗,很难分出是抒情还是叙事。有时还杂以议论,融抒情、叙事、议论于一体,长篇如此,短篇也如此,有赋的铺排、散文的句法,也有抒情诗的意境创造。杜甫的诗歌记述的是时事,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画面,而抒发的是一己情怀,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空前的,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种转变,是杜诗异于盛唐诗的地方。 第三,对话的运用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为了把人物写得生动,杜甫吸收了汉乐府的创作经验,常常运用对话或人物独自,并顾全到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这类作品很多,如《新婚别》写一位新娘子的独白,使我们读起来,有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 第四,采用俗语。这是杜诗语言的一大特色。杜甫在抒情的近体诗中即多用俗语,但在叙事的古体诗中则更为丰富,关系也更为重要。因为这些叙事诗许多都是写的人民生活,采用一些俗语,自能增加诗的真实性和亲切感,并有助于突出人物性格和语言的个性化。比如同是一个呼唤妻子的动作,在《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一诗中,杜甫用的是“唤妇出房亲自馔”,而在《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却用的是“叫妇开大瓶”,“叫妇”这一俗语,便显示了田父的本色。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摘要: 李白的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他诗歌的艺术魅力正是通过他独特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的。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夸张、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的描绘。他的想象丰富奇特,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驰骋,无拘无束。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他的诗歌里或爱、或恨、或嬉笑怒骂,种种强烈的感情汇就了一种豪放而又奔放的气势。本文主要从语言上大胆的夸张艺术、生动形象的比喻、丰富奇特的想象、清新质朴的语言几个方面来阐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的。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夸张艺术比喻想象清新质朴 正文: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被后人誉为“诗仙”。“狂”是他人生的写照,他的侠肝义胆、仙趣、狂醉畅饮极大的激发了其个性中的高傲狂放,形成了他独有的浪漫主义情怀、狂放不羁、豪爽达观的性格。尽管在其诗歌中总是流露出人生如梦、应该及时行乐的感慨,但其出于内心深处的是对自由自在洒脱人生的向往,对随性、融入自然的渴望。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傲世独立的人格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在浪漫主义诗人中,李白是伟大的,独一无二的。杜甫称赞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正说明李白的诗歌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李白诗歌的艺术魅力正是通过他独特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展现出来的。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的运用夸张、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的描绘。他的想象丰富奇特,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驰骋,无拘无束。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他的诗歌里或爱、或恨、或嬉笑怒骂,种种强烈的感情汇就了一种豪放而又奔放的气势。

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1、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主要内容: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 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三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着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艺术特点: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 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 热爱祖国,忧国忧民。《春望》诗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用“花溅泪”、“鸟惊心”描述自己的亡国之恨。无知的花、鸟尚且如此,诗人的痛苦不言而喻。诗人有关心

试论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浅析杜甫诗歌的六种美 提纲: 一、引论: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诗风格多种多样。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了时代的矛盾,杜甫伟大的人格和千锤百炼的艺术技巧,他就出色地完成了用诗歌反映那个时代的使命,获得了“诗圣”的崇高称号,他的现实主义诗歌也就成为那一时代的“诗史”。杜诗的魅力一方面取决于其穷年忧元的现实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则更取决于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 二、本论 1、沉郁顿挫之美 2、雄阔苍劲之美 3、细腻传神之美 4、厚重沉实之美 5、迭宕回旋之美 6、老成凝练之美 三、结论 杜甫的诗无论是形式或内容都给中国的诗歌扩大了领域,是我国文学遗产中最现实的一部份,成为千古绝唱。 [内容摘要]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了时代的矛盾,杜甫伟大的人格和千锤百炼的艺术技巧,他就出色地完成了用诗歌反映那个时代的使命,获得了“诗圣”的崇高称号,他的现实主义诗歌也就成为那一时代的“诗史”。 杜诗的魅力一方面取决于其穷年忧元的现实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则更取决于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 杜诗的艺术成就与风格是多方面的,就总体而言,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诗歌美学风格:沉郁顿挫之美,雄阔苍劲之美,细腻传神之美,厚重沉实之美,迭宕回旋之美,老成凝练之美。 [关键词] 沉郁顿挫雄阔苍劲细腻传神厚重沉实迭宕回 旋老成凝练美学风格现实主义 杜甫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诗人,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了时代的矛盾,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诗圣”,其诗被公认为“诗史”。杜诗无论抒情、咏物或叙事,都具有诗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主观感情色彩。他的诗风格多种多样,诸如清新、秀丽、明快、俊逸等,无不兼备。下面我们将对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沉郁顿挫、雄阔苍劲、细腻传神、厚重沉实、迭宕回旋、老成凝练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沉郁顿挫之美 杜诗的沉郁顿挫,形成的原因很多,就沉郁顿挫的诗风表现出来的诗歌境界

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出现的最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文学天才。李白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李白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作为盛唐诗人中艺术个性最鲜明的一位,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下面我就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李白诗歌的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娴熟的浪漫主义手法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一)强烈的主观抒情性,是李白诗歌的重要特色 在唐代诗人中,李白是一个阅历丰富的诗人,隐居读书、漫游山水、追求功名、求仙学道,伴随了他的一生。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他不像杜甫、白居易那样长于细致客观的描绘,而是经常通过简练的语言来作直捷爽快的抒发,他的诗不是回旋掩抑,而是喷薄而出,奔腾直泻。 李白诗歌的强烈主观抒情性,不仅仅表现在那些直抒胸臆的作品中,在那些描写祖国山川的篇章中,同样跃动着胸襟远大、性格傲岸的诗人自我。 李白的浪漫主义是有其丰富生活为基础的。他的诗歌往往呈现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 (二)丰富奇特的想象,是李白诗歌的又一重要特色 与强烈的主观抒情性相关联,丰富奇特的想象,最能体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带有一种随意生发的狂放精神。一方面,他善于借助梦境仙界,描绘一个瑰丽的理想世界,从而形成与现实的对比,揭露现实的黑暗与残酷。 (三)大胆的夸张与新奇的比喻,使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更加突出 李白诗歌运用夸张大胆又合理,而且往往与新奇的比喻结合运用使浪漫主义特色更加突出。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现存杜诗1400余首,从思想内容来看,显著特点就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个人命运与国家人民的命运处处相关,有着丰富的政治内容,浓郁的时代气息。可以说,举凡朝政大事,民生疾苦,以及个人恩怨,在杜诗中一定有所反映。通过杜诗可以看出一个王朝的历史轨迹。 丰富的思想内容成就了杜诗鲜明卓越的艺术特色。杜甫穷尽一生的才学做到了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主要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这种概括,有的时候是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揭示它的本质。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再如《白帝》:“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表现四川军阀混战的罪恶,也是把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概括在两句诗里。还有像《岁暮》:“天地日流血,朝廷谁清缨?”也很集中地概括了安史乱后的政治局势。 第二、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相统一。杜甫诗以体物察情见长,往往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致、事物、人物内心世界,来创造雄浑壮阔的境界,表现重大主题。善于寄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创造出动人的意境。 第三、杜诗的语言艺术。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喜欢佳句,所以他的语言一定要得到那种惊人的效果,如果达不到这种效果,那么就要继续地反复地修改,死也不甘心。杜甫的语言不同于李白的单纯自然,而是苍劲的,凝练的。所谓苍劲,就是苍老遒劲的意思。他曾经称赞郑谏议的诗说:“波澜独老成。”又说薛华“歌辞自作风格老”。可见杜甫认为诗要老成才好。他自己的语言也正像是一口洪钟发出的深沉的声音。凝练,是说他能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达到高度的概括。苍劲,凝练,构成了杜诗语言的主要特色。 第四、创造地运用各种诗体,并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从诗歌的体裁方面来看,杜甫是众体兼长的一个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能够运用自如,尤其是古体和律体,杜甫写得非常好。他的古体诗大概一共有五百多首,其中五古三百六十一首,七古一百四十五首。他常常运用这种体裁将叙事、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像《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北征》、《三吏》、《三别》、《洗兵马》都是如此。杜甫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全面发展和完善了诗歌体裁,真正做到了众体皆备。将五言古诗这种诗体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并发展了律诗的形式。 第五、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关于杜甫的艺术风格,前人一直是用“沉郁顿挫”这四个字加以概括。杜甫诗歌里的多种多样的形象都在“沉郁顿挫”的风格上取得了统一。杜诗内容广博,体式多样,风格也多姿多彩,而其主导风格是其夫子自道的“沉郁顿挫”。沉郁顿挫包括了“意”和“法”,即思想感情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和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唯感情聚积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沉郁顿挫”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又波澜老成的含义。 综上所述,杜诗的艺术特色可谓鲜明,树立起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又一面大旗。同时中国的诗歌到杜甫又达到了一座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对我国后来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李白诗歌艺术风格散论.

李白诗歌艺术风格散论 我国许多杰出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令人一见难忘的艺术风格。李白就是这样一位诗人。 人们对他的艺术风格有过各种各样的评论。杜甫比他以“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王安石用李白的两句诗比李诗的风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严羽说他“飘逸”,苏轼说他“飘逸绝尘”,苏辙说他“骏发豪放”,胡仔说他“豪放飘逸”,现代有人说他“飘逸、奔放、雄奇、壮丽”。但整个说来,他的艺术风格最基本的特征,我以为是豪放。 一、豪放的艺术魅力 进入诗的国土,气象万千:有层峦叠嶂,虎踞龙盘,漠漠林海,云雾弥漫;有山泉叮咚,琴韵悠扬,飞瀑震天,响遏行云;更有烈火漫空,金刚怒目,碧血丹心,惊心动魄。不同的诗的境界,有不同的感情基调。“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翡翠兰苕,是一种境界,小巧玲珑,伤于纤弱;掣鲸碧海,是一种境界,紫电双瞳,叱咤风云。不同的境界,引起不同人的感情共鸣。因此有人说,“杨柳岸,晓风残月”,只合由十七八妙龄女郎,执红牙拍板,浅吟低唱;“大江东去”,应当由关西大汉,用铜琶铁板,引吭高歌。这说的也是诗歌感情基调的不同。感情基调不同,感情的表达方式也各异。有的诗人,婉转细腻,娓娓而谈;有的诗人,沉郁顿挫,慷慨陈词;有的是深沉的,有的是热烈的,“各师成心,其异如面”。李白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壮大奔放、气势磅礴。他的同时代人任华说他“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齐己说他“须知一二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宋代的曾巩,在《代人祭李白文》中,说他的诗“又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泻,末势犹壮”。说的都是壮大奔放的感情。这种壮大奔放的感情的表达方式,是爆发式的。感情一旦爆发,常常一气直下,惊涛千里。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以大鹏自喻,并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的大鹏,而是奋飞以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李白诗之所以惊动千古者在此。如他在《江上吟》诗中所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珠。嫫母衣锦,西施负薪。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于夔龙蹩躠于风尘? 悲愤不平,慷慨激昂。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变换,追摹情绪冲动时情感喷发奔涌的起伏跌荡,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开始便如行云流水般把浓烈激越的情怀抒写出来,接着便是抑制不住的感情浪潮的喷发: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折杨》、《皇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完全是李白式的。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秋浦歌十七首》其四)“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但是,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清溪行》)。“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其十三)。“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作为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从形象塑造,体裁选择到手法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特征。 一、风格即人,李白成功地在风格中塑造了一个“慷慨自负,不拘常调”、瑰奇宏廓、 拔俗无类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大鹏展翅九万里是他的凌云壮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他的激情宣泄。鲜明生动的塑造了一个豪放不羁、倜傥不群的艺术形象。不仅如此,他笔下的客观外物,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自然山水,也都带有他鲜明的个性色彩。这是李白诗歌的卓越成就。 二、凭借想象的翅膀,驰骋古今,翱翔八荒,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 会打成一片;运用想象的彩笔,描绘神话,点化事物、渲染意境,是李白诗歌鲜明的艺术特色。 1、善于把神奇瑰丽的想象与江河奔泻、火山迸发似的感情宣泄结合起来。他的有名的作 品《蜀道难》,这首诗先借神话传说叙述蜀道的高险,歌颂了劳动人民开凿混沌、劈山架路的悲壮业绩:然后用细和回车,鸟兽愁度星宿可揽等神话想象,强调蜀道的高峻奇险等。全诗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惊叹穿插于首中尾,形成一唱三叹的韵味。 2、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是其二。 以月为例,李白任真率直,嗜月如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从此李白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月出峨眉照苍月,与人万里长相随。”,故乡之月与他万里相随。他与月对话,“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样的想象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毫无做作之态。 3、想象与比兴象征和拟人夸张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其三。 想象与比兴相结合增添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如远别离中的“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将人君失权,奸臣篡夺的情景及后果表达的可怕而明确。李白还把神奇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结合起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这样的夸张如放大镜把诗人要强调的借助想象加以放大,是艺术美得以凸显 三、以感情的抒发为线索,诗歌的结构跳跃跌宕,纵横开阖是李白诗歌的又一显著特征。 开端为例,有横空起势者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引用神话传说离奇恍惚着如“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又如诗的中间,常常现实与梦境交错,神话与史实结合有纵横跌宕的特点。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又如结尾,有在感情最高处戛然而止者如“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有的在内容或感情的陡然转折处突然煞尾如“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作结表明身虽沉沦,壮志犹在。 四、李白擅长乐府歌行和七言古诗。,他的律诗与他的乐府歌行相比稍逊一筹,他雄豪奔放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他的乐府七古中,而清新俊逸的风格主要体现在五七言绝句中。 他的乐府歌行和七古创造性的把乐府杂言的散文化句式和楚骚的句式结合起来。如远别离“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具有楚辞句式错中飞扬的美感。他的五绝,清新隽永,王伟可与比肩,他的七绝,俊爽淳美,王昌龄可与并驾。但他五七绝兼长,则非二人所及。 五、李白继承了陈子昂的文学主张,鄙薄六朝的绮糜诗风。倡导清新自然的文风。所以他的诗歌豪放也罢、飘逸清新也罢,都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而自然白描、朴实真率则是其诗歌语言的总体特征。 总之,李白以其天才的艺术创造力,丰富了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发展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和技巧,开拓了诗歌艺术的新境界,是他的诗歌成为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浪漫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