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4种PCP详细讲解

4种PCP详细讲解

4种PCP详细讲解
4种PCP详细讲解

4 种P C P 详细讲解

介绍下4种结构。TU、50、骚、明锤、半自动

TU:直通结构,开阀后一直到狗粮出口阀才关闭,整过过程膛压不减。阀口大小范围大,以55的说,8MM的过桥,可开范围是0MM-6MM,所以能最大的能量转送比较大。

优点:可以选择的阀口范围大,加上直通结构,有一定的自稳性,极限达到能量大,推重量比较大的蛋蛋,结构简单,维修简单,拆装方便,携带方便。

缺点:击发组,由弹簧-击锤-过桥-开阀,经过多个传动,每一样部件出问题都会带来整体的性能下降,比如不稳定因素有:弹簧大小、击锤重量、过桥重量和松紧度、阀的稳定性都会造成不稳定的因数。瞄高的基线,不容易让人掌握弹道的变化,因为整体波动比较大。比较废气,过桥很大个泄压空间。

注意:TU因为影响稳定的因素多,在不见的选择上就需要注意。弹簧线径1.6,长100MM-110MM适合、击锤75-85克、击锤行程4CM、过桥POM材料,阀选择平面。整体组合相对不错,1.6的弹簧配75-85克的击锤力度够,加上击锤的重量不特别重,对重力的影响就不大。过桥一定要选普通的过桥,材料一定要POM的,理由:POM材料轻,耐磨、对击锤的撞击缓冲小,传入到阀口的力度削弱小,不需要很大的力就可以开发,振动减少很多,对重力影响小。过桥选择2个O圈的

那种就可以。

质疑:重的击锤、钛的过桥、油封过桥等,为什么不用?

重量的影响:击锤和过桥太重,往上打和往下打,初速会差别大,过桥太重不但受重力影响对击锤的缓冲力大,要顺畅开阀,弹簧的力度就要调的比较大,这样击发震动大。

密封:过桥其实2个O圈密封就很好,4个的阻力大,油封复杂多,本来传统的过桥可以完成的工作没必要要那么复杂的东西代替,越复杂越容易出问题。

新手推荐:TU很简单,一看就懂,不过玩TU是最难完好的,高基线

弹道不容易掌握,影响精度和稳定的因素多,新手经常不知道问题所在。。整到手疼脑乱也找不到原因。

TU我认为24米归零比较好,看弹道参考图,杀伤范围2.5CM,速度290,基线7.5CM,第一归零点20米,第二归零51米

50:转上气路结构,气力量主要一击锤的击打力度、阀芯的密封方式(锥面<平面<刃面)、导气面积(上导气孔和阀芯密封面开孔的大小面积减去阀针的面积)决定。

一般大家都是6MM的通孔3MM的阀针,上气路45的3.5合适、55

的4.5合适。开孔太大了,蛋蛋入管的时候会跳下去,推针推过去,就

会伤蛋,影响精度。所以导致50威力的极限大不了的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优点:50的自稳效果不错,转上气路的原因,击锤的力度不变的情况下,高压的时候开阀小,压力降,发阀也大,气量相对变化有规律,以抛物线的形式,所以自稳不错。结构简单一个进气阀,一个排气阀,不容易出问题,维修率非常的低。低基线,弹道短距离和瞄线波动小,容易掌握,中进距离很好用。传统托,瞄着舒服。

缺点:上气路有点长一般25-35MM,泄压空间相对大。气容量小斗在0.3L以下。适合45用,55就不好用了,气压下降快,初速变化带来的弹道下降很明显。比较长,基本都1米-1。3米,携带不方便。

注意:50相对需要注意的地方少,简单实用性中最好的。要想55用,可改下挂瓶子,装恒压,还有一个不怕重的,可以考虑用外62MM,内50MM的铝管做储蓄瓶,容量就很大了,成本也很低,做个偏心阀就可以,恒压可以装在管内。建议用平面结构密封,腻补排气小的缺点。一般不用特别重的蛋蛋,也不影响。

50的阀一定要用3MM的阀针这种,以前有过阀针一头是3MM,一头是6MM的,这样会有一个截面,高压气流排除的时候直接作用这个面,推动阀针,使得阀门提前关闭,气量不足,初速上不去。

归零建议:杀伤范围2.5CM,速度290,蛋蛋1.4,基线4.5.15米归零,第二归零42米

骚:内置阀,气路短,压力利用率高省气。蛋轮子方便快捷,0.5L瓶子大气量,阀结构和50的的一样,至于有的是公面软密封和公面硬密封,这个只关系到耐用性,和威力影响不大。小击锤,短行程,强弹簧,相对50的长行程,软弹簧,我觉得挂机50好舒服很多,击锤开阀的稳定性也好的多,不过车别其实很小,可以忽略下。

优点:短气路和蛋轮只最突出的,要加上恒压就更好。低基线,重量轻,托舒服。阀的稳定和50的一样,不多做解释。优点也是在50的基础上多了短气路,弹轮,恒压。

缺点:管子外露过长,不适合车猎,或者用管子依托在物体上,容易偏或松,国内的山寨骚,出来都是没恒压,一大缺陷。国内的管子都是外径比较大的,装一体消没有什么效果,多余的修饰。击锤小,行程短,必须用强簧,上机很不爽,原装的很好拉,座子比较长,现在的商家把座子缩了,行程2CM。用吃奶力拉。蛋轮上弹麻烦。推蛋杆密封容易出问题,或小漏气。

注意:故障率容易不高,不过对新手是比较麻烦修理的,内置阀一般选钛,不锈钢好,耐用。要是用铝就要7075的,要是用塑料累注意了要用好材料,不然用久出问题。交流国产的骚,一定要座子那个接头是

M20*1.5的螺纹,以后想自己装恒压,接口就可以对得上。骚适合45CM 左右的管子,太长外露很多,用起来很多不方便,不能用管子做依托点吧,只能架瓶子上,外露的部分太长,除非环境应许还是不错的。

不是原装的,恒压可以自己加,悬浮管子这个精华是没有办法享受的。国产的一个管子不统一,座子材料不怎么的。悬浮对座子和管子的材料,密合的加工要求高,达不到的做悬浮,管子就容易松动。

归零和50一样,不多说

明锤:国外很多大口径PCP用的,国内很少人玩奇怪。放一张自己设计的明锤座子,下挂瓶子带恒压的,专门为W管量身设计的,利用管子过桥部分刚好能降气路。

明锤优点:结构贴点,短气路,只有17MM-19MM,恒压、恒压室很大、旋转击锤,空间小力度大,后进气,可以开气孔很大,0-7MM,按要求要是大口径可以做法开到8MM-9MM,极限威力很大,3.0克蛋,初速340没问题,250多焦耳,大杀器。放蛋方便,旋转块一扭,就可以放,很方便快捷,0.5的气量,配合恒压用55,1.4的蛋,速度290,1MPA 可以5发,恒压15MPA,26-15基本有50发以上。用635的可以考虑下。低基线优势,传统的木托或者折叠,瞄的时候舒服。在单发上性能和结构是最优越的。

缺点:做骚缺点就是外露多,做下气管,气量少,做瓶子加气管结合的中握很不错。还有一个缺点,旋转块,有时候忘记关,击发和大炮一样响,吓自己一大跳。

归零,和50一样,不过要发威明锤就要用重蛋,速度300,55的一百米下斑鸠很容易,弹道落差比较小,重蛋远程狙击最适合

借鉴了比较多的高手的观点,传播。前辈们辛苦了!

半自动,我先奉献下自己画的图纸,基本都可以了的,没有做任何的数据标注,和加工的具体截面图,只是给大家了解,和技术上的交流,不传播任何直接加工的非法图纸。详细图纸不上,希望谅解!

半自动,现在主要分余气击锤式,无击锤式。余气击锤式比较多和广泛,无击锤用低压和较少的高压PCP,不多见。

主要说下余气击锤式:利用消的余气,推动消内活塞,推动拉栓回膛上机的。配的蛋轮一般是自动轮(骚上,那种弹簧回力,自己转的)和拨动式(TV4上,要东西一拨动一格的)

下面主要介绍我自己设计的这款骚式半自动

优点:自动12发轮子,扫射,快感。消余气回膛,不废气。其他优点和骚的一样了

缺点:加工要求高的地方比较多,弹簧调试麻烦,轮子做不好容易卡蛋,推杆密封容易坏小小漏气,击锤行程3CM左右,相对短,(我设计的消是弹片关闭消,行程可以到4CM),出问题的几率比较高,维修麻烦。

注意:活塞要重些,瞬间的气压推动活塞,后半部分是靠惯性推动击锤弹簧上机的,所以这回膛部分要重些。

推针进入管子密封长度一般要7MM以上,一般7-15MM比较好,太长拉栓后移动要很长才能拉出轮子,不利于回膛,太短针一出来,气压马上在管子这里放出,早泄了也回不了膛。

击锤要重写,惯性大好回膛,这样重击锤可以用软弹簧,有助回膛,也别太重,中了和TU的击锤一样,设计角度不一样,敲打力度变化,稳定性变化,行程3-4CM,太短不行,太长回膛不到位。挂不了机。

弹簧调试:先确定击锤弹簧,调试到可以挂机,击发的初速达到280左右,自己想要的初速就可以,然后再调活塞弹簧和推蛋针弹簧,调到拉栓拉到上级位置,放手可以推弹入膛,活塞完全回位就可以。

总体说半自动,不难。原理也简单,对高手来首也是小菜一碟了,只是现在玩的人少,开发其实很简单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图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概述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在成为发展最活跃的产业,医药研发进展可谓日新月异。鉴于药监局的监管政策在不断更新,从事医药研发的企业和人员越来越多。考虑到从事医药研发的新人的增加,有必要将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做一个简单梳理。现代药物的概念除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小分子化合物(如阿司匹林,青蒿素),还包括多肽、蛋白质和抗体,(寡)核苷酸,小分子—抗体复合物,还有疫苗。下面以传统的小分子化合物药为例,就新药(主要以1.1类创新药为例)研发从无到有,到最后上市的基本流程做一个概述。 新药的发现(Drug Discovery) 1.药物作用靶点(target)以及生物标记(biomarker)的选择与确认 早期人们对药物作用靶标认识有限,往往只知道有效,但不知如何起效。比如,百年来,人们知道阿司匹林(aspirin)具有解热、消炎、

止痛、抗血栓,甚至抗癌作用。直到1971年,英国人John R. Vane 在《Nature》期刊发文才阐明了Aspirin作用机理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并于1982荣获Nobel生理和医学奖。现代生物医学的研究进展,以及人类基因图谱的建立,让人类对疾病的机理了解更加准确,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具体的靶标。 2.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的确定 一旦选定了药物作用的靶标,药物化学家(medicinal chemist)首先要找到一个对该靶标有作用的化合物。这个化合物可以来自天然产物(动物、植物、海洋生物);也可以是根据靶标的空间结构,计算机模拟设计、合成的化合物;还可以根据文献报道或以前其它项目的研究发现。比如,某一类化合物具有作用于该靶标的药理活性或副反应等等。治疗勃起障碍的药物Viagra就是由其副作用开发而成。目前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跟踪国外研发机构对某一靶标的药物开发,以他们的化合物作为先导,希望设计出更优秀的化合物。 3.构效关系的研究与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围绕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大量新化合物,通过对所合成化合物活性数据与化合物结构的构效关系分析,进一步有效的指导后续的化合物结构优化和修饰,以期得到活性更好的化合物。 4.候选药物(candidate)的选定 通过构效关系研究,几轮优化所有筛选出来的满足基本生物活性的最优化合物,一般就选作为候选药物,进入开发。此时,从事新药发现的药物化学家工作暂告结束。

总的来说新药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

总的来说新药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和开发。这两个阶段是相继发生有互相联系的。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是候选药物的确定,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所谓候选药物是指拟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试验并进入临床研究的活性化合物。 研究阶段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靶标的确定,模型的建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一、靶标的确立 确定治疗的疾病目标和作用的环节和靶标,是创制新药的出发点,也是以后施行的各种操作的依据。药物的靶标包括酶、受体、离子通道等。作用于不同的靶标的药物在全部药物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以2000年为例,在全世界药物的销售总额中,酶抑制剂占32.4%,转运蛋白抑制剂占16.0%,受体激动剂占9.1%,受体拮抗剂占10.7%,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占9.1%等等。目前,较为新兴的确认靶标的技术主要有两个。一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或进行基因敲除以验证与特定代谢途径相关或表型的靶标。这种技术的缺陷在于,不能完全消除由敲除所带来的其他效应(例如因代偿机制的启动而导致的表型的改变等)。二是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通过抑制特定的信使RNA对蛋白质的翻译来确认新的靶标。例如嵌入小核核糖核酸(snRNA)控制基因的表达,对确证靶标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的确立 靶标选定以后,要建立生物学模型,以筛选和评价化合物的活性。通常要制订出筛选标准,如果化合物符合这些标准,则研究项目继续进行;若未能满足标准,则应尽早结束研究。一般试验模型标准大致上有:化合物体外实验的活性强度;动物模型是否能反映人体相应的疾病状态;药物的剂量(浓度)——效应关系,等等。可定量重复的体外模型是评价化合物活性的前提。近几年来,为了规避药物开发的后期风险,一般同时进行药物的药代动力模型评价(ADME评价)、药物稳定性试验等。 三、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新药研制的第三步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所谓先导化合物(leading compound),也称新化学实体(new chemical entity,NCE),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或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因为目前的知识还不足以渊博到以足够的受体机制指导药物设计以使药物的合成不必使用预先已知的模型,所以,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一方面有赖于以上两步所确定的受体和模型,另一方面也成为了整个药物研发的关键步骤。一般来说,先导化合物主要有如下几个来源:对天然活性物质的挖掘、现有药物不良作用的改进以及药物合成心中间体的筛选等。目前,主要有两个获得新的先导化合物的途径。一是广泛筛选,这种毫无依据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上其实是比较有效的。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这个原因,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随机性很强,如从煤焦油中分离出的本份被发现具有抗菌作用因而被开发成为一系列诸如萨罗的抗生素;又如对染料中间体的筛选发现了苯胺以及乙酰苯胺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经改造得到了非那西丁和乙酰氨基酚等。近二十年来,计算机预筛被用于这一过程,大大加快了研究进程。另外,先导化合物的合理设计近年来也越来越成为这一领域的热点。所谓合理设计,是指根据已知的受体(或受体未知但有一系列配体的构效关系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先导化合物设计,这种方法有别于一般普遍筛选的显著特点在于目的性强,有利于各种构效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前

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第二军医大学新药评价中心 新药研究与开发是指新药从实验室研究到上市、扩大临床应用的整个过程。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1985年实施《药品管理法》后,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开始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但应该看到,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总体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形势异常严峻。本文就我国新药(西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作一概述。 1 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 1.1 90年代世界上市新药概况1990~1996年7年间世界首次上市新原料药(NCEs)共308个,每年上市40~51个;其中日本为98个,美国62个,欧共体10国为128个。我国是世界制药第2大国,但只有2个新原料药上市(1992年和1994年各1个)。可见我国在创新药物研制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之大。 从分布情况来看,上市前4名的新药类别依次为抗感染药、心血管药、抗肿瘤药和神经精神药,分别占总数的20.78%、18.83%、13.96%和10.39%。表明这4类药物是90年代新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和热点。 1.2 我国1985~1996年上市新药(西药)概况1985~1996年我国共批准西药新药1218个(批文数)。1986年5个,1996年上升到332个,呈逐年较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其中一类创新药54个,仅占总数的4.33%,品种更少(34个)。而二类仿制药占23.4%,60%以上是改变剂型的四类药。说明我国创制新药能力太弱,仿制新药能力还可以,而低水平的剂型变换是主流。因此,加强一类新药的研制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从分布情况来看,前4名的新药类别依次为抗感染药、心血管药和解热镇痛药,分别占总数的23.63%、11.91%和10.79%。与国外情况有差异,表明我国有必要加大抗肿瘤药和神经精神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总之,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势头很猛,特别是中美两国签定了知识产权备忘录,我国对美、日、欧等一些先进国家的独占专利药品实行行政保护,1993年1月1日实施药品专利,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谈判已近尾声。这一形势对我国医药工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会更加激励我国的科研机构、医药院校和企业研制申报新药的积极性。也更明显看到新药创制的迫切性和严峻性。要和国际接轨,赶上发达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水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2 我国新药研究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2.1 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我国新药研制(一类药)的主要差距是创制能力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仿制为主。据统计,我国药品(化学药品)生产97%以上是仿制品。如我国1990年生产的783个西药品种中有97.4%是仿制产品。创制药品仅20个品种,其中只有1种抗疟药蒿甲醚进入国际市场和1种重金属解毒药二巯基丁二酸钠得到美国FDA的认可,足见我国创制一类新药的能力太弱。 新药研制过程不够标准化。没有一套固定的常规评价机构,不论是毒性、药效,还是制剂分析、质量控制方面,都缺少一套技术上经过鉴定,在人员、设备、试剂、动物等各方面都能达标的专业实验室。 制剂品种少,质量差。不管是普通制剂还是新给药系统的制剂,在品种和数量上都比发达国家少,仅3 500种;新型制剂我国仅有20多种,制剂质量也不过关。制剂质量与赋形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概述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在成为发展最活跃的产业,医药研发进展可谓日新月异。鉴于药监局的监管政策在不断更新,从事医药研发的企业和人员越来越多。考虑到从事医药研发的新人的增加,有必要将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做一个简单梳理。现代药物的概念除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小分子化合物(如阿司匹林,青蒿素),还包括多肽、蛋白质和抗体,(寡)核苷酸,小分子—抗体复合物,还有疫苗。下面以传统的小分子化合物药为例,就新药(主要以1.1类创新药为例)研发从无到有,到最后上市的基本流程做一个概述。 新药的发现(Drug Discovery) 1.药物作用靶点(target)以及生物标记(biomarker)的选择与确认 早期人们对药物作用靶标认识有限,往往只知道有效,但不知如何起效。比如,百年来,人们知道阿司匹林(aspirin)具有解热、消炎、止痛、抗血栓,甚至抗癌作用。直到1971年,英国人John R. Vane 在《Nature》期刊发文才阐明了Aspirin作用机理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并于1982荣获Nobel生理和医学奖。现代生物医学

的研究进展,以及人类基因图谱的建立,让人类对疾病的机理了解更加准确,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具体的靶标。 2.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的确定 一旦选定了药物作用的靶标,药物化学家(medicinal chemist)首先要找到一个对该靶标有作用的化合物。这个化合物可以来自天然产物(动物、植物、海洋生物);也可以是根据靶标的空间结构,计算机模拟设计、合成的化合物;还可以根据文献报道或以前其它项目的研究发现。比如,某一类化合物具有作用于该靶标的药理活性或副反应等等。治疗勃起障碍的药物Viagra就是由其副作用开发而成。目前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跟踪国外研发机构对某一靶标的药物开发,以他们的化合物作为先导,希望设计出更优秀的化合物。3.构效关系的研究与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围绕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大量新化合物,通过对所合成化合物活性数据与化合物结构的构效关系分析,进一步有效的指导后续的化合物结构优化和修饰,以期得到活性更好的化合物。 4.候选药物(candidate)的选定 通过构效关系研究,几轮优化所有筛选出来的满足基本生物活性的最优化合物,一般就选作为候选药物,进入开发。此时,从事新药发现的药物化学家工作暂告结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