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复习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复习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复习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复习

期末练兵——单选题

1、世界上曾经有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媲美的文化类型,惟独()绵延数千年之久从未中断过。

A、古巴比伦文化

B、古埃及文化

C、古印度文化

D、中国传统文化

2、商代文字记录材料主要是保存在甲骨、铜器、及其他器物的刻辞里,其中以()上的刻辞为最多。

A、甲骨

B、铜器

C、其他器物

D、纸张

3、重个体的价值,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契约关系,这是()中的人文主义。

A、中国文化

B、西方文化

C、印度文化

D、埃及文化

4、()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命题。

A、荀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5、不属于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的是()。

A、王夫之

B、顾炎武

C、黄宗羲

D、王守仁

6、下列不属于儒家学派代表作的是()

A、《论语》

B、《孟子》

C、《春秋》

D、《老子》

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提出者为()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8、秦朝统一中国后,以()作为治国之本。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9、《崇有论》的作者是()

A、裴頠

B、郭象

C、王弼

D、王充

10、第一次提出“天时、地利、人和”概念的是()

A、《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C、《四书集注》

D、《天论》

11、以下除了(),都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

A、向秀

B、嵇康

C、何晏

D、范缜

12、下列几种主张体现古人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有()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兼爱,非攻”③“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伐必有时”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

A、《诗经》

B、《易传》

C、《楚辞》

D、《尚书》

15、“庄周梦蝶”、“朝三暮四”体现得是庄子()的哲学思想。

A、神秘主义

B、相对主义

C、虚无主义

D、浪漫主义

16、()的“寡欲”、“养心”、“养气”的修养方法直接为宋明理学家所继承。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17、()是西周君主统治和宗族统治合二为一的政治基础。

A、贵族制

B、世袭制

C、推恩制

D、分封制

18、虽然孟子与荀子都认为应当以仁义治理天下,但其理论基础却不相同,其中荀子理想的人性论基础是()。

A、性善论

B、性恶论

C、性无善恶论

D、性有善恶论

19、秦始皇接受()的建议,下令“焚书坑儒”。

A、李斯

B、商鞅

C、韩非

D、李悝

20、“存礼灭欲”是()的一致主张。

A、宋明理学

B、魏晋玄学

C、明清实学

D、汉代经学

21、宣扬孝谨第一,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清净无为是修道之本的道教教派是()。

A、正一道

B、全真道

C、大道教

D、方仙道

22、宋明新儒学的奠基者是()。

A、周敦颐

B、张载

C、朱熹

D、周程

23、宣扬孝谨第一,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清净无为是修道之本的道教教派是()。

A、正一道

B、大道教

C、全真道

D、方仙道

24、()以《法华寺》为主要经典,主要理论是“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

A、天台宗

B、唯识宗

C、华严宗

D、禅宗

25、“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出自()。

A、《国语·郑语》

B、《诗经》

C、《易传》

D、《孟子·公孙丑》

26、明末清初,提出儒、道、佛三教“理实唯一”主张的是()

A、六贤禅师

B、荡益智旭

C、王重阳

D、朱熹

27、()针对佛教哲学宣扬的神不灭论,专门写了《神灭论》。

A、王充

B、桓谭

C、范缜

D、王夫之

28、“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这首佛教唱词提倡的修炼方式有类同的是()。A.格物致知B.陆王心学C.程朱理学D.黄老之学

29、佛教汉化的最为重要的成果是()。

A、改变全部原来教义

B、分化为大、小乘

C、创立唯识宗

D、创立禅宗

30、道教对我国古代医药产生了较大影响,出现了一批炼丹家,下面不属于炼丹家的是()。

A、葛洪

B、陶弘景

C、孙思邈

D、华佗

31、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为()。

A、元始天尊

B、道德天尊

C、灵宝天尊

D、太上老君

32、对清代文字狱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 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

B 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 因文字犯罪而被迫入狱

D 为加强文化专制而建造的监狱

33、春秋战国()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教育中划时代的革命,它对于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官学

B、私学

C、大学

D、小学

34、除了(),都是宋代著名的教育家。

A、王安石

B、朱熹

C、陈亮

D、黄宗羲

35、中国古代第一个提出人才教育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36、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起决定作用,拥有绝对权威的教育家是()。

A、董仲舒

B、孔子

C、朱熹

D、荀子

37、强调学校教育应成为整个教育事业的核心和国家教育投资的重点,提倡全面而实用的“取材”、“育材”标准,注重“实用”教育的是()

A、王安石

B、王守仁

C、朱熹

D、黄宗羲

38、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唯心主义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的是唐代的().

A、韩愈

B、李白

C、柳宗元

D、杜甫

39、下列著作由黄宗羲撰写的是()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天下郡国利病书》

D、《文集》

40、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41、中国古代选官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考试选官,即()。

A、科举制B、文官制C、九品中正制D、分封制

42、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A、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

B、统治着注重选拔人才

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

43、孔子以六经教授学生,其中()自汉始渐成为众经之首。

A、诗经

B、礼经

C、乐经

D、易经

44、下列观点属于孔子思想的是()。

A、人之初,性本善

B、性相近,习相远

C、性善者伪也

D、生之谓性

45、《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司马迁

D、许慎

46、《颜氏家训》的作者是()

A 、王安石B、颜之推C、孔子D、孟子

47、()是记述学术源流的史书体裁,接近于今天的学术思想史。

A 、学案体

B 、史评体C、政书D、纪传体

48、《古文尚书》的作者是()

A、董仲舒

B、孔安国

C、司马迁

D、贾谊

49、下列不属于以记事为主的编年体史书的是()

A、《春秋》

B、《左传》

C、《世本》

D、《国语》

50、前四史指的是《史记》、《汉书》、《三国志》和().

A、《后汉书》

B、《尚书》

C、《诗经》

D、《汉纪》

51、“史学”一词出现于()。

A、南朝时期

B、春秋时期

C、隋朝时期

D、先秦时期

52、五代宋元时期,产生了具有总结性的三部通史巨著,下列不属于通史巨著的是( )。

A、《资治通鉴》

B、《通志》

C、《文献通考》

D、《唐书》

5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春秋》

B、《史记》

C、《左传》

D、《汉书》

54、《汉书》是我国第一本()史书。

A、纪传体

B、断代史

C、通史

D、官修

55、以朝代为顺序,评述历史事件始末,并独立成篇的史书体裁,叫做()。

A、纪事本末体

B、政书

C、编年体

D、纪传体

56、以司马迁的()为开端,形成了官修史书的传统,两千多年从未间断。

A、《资治通鉴》

B、《史记》

C、《通典》

D、《通志》

57、“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的英才是唐朝的()。

A、李白

B、杜甫

C、王勃

D、白居易

58、《满江红》是宋代文人根据民族英雄()的《满江红》词所谱的曲子。

A、岳飞

B、文天祥

C、蔡文姬

D、俞伯牙

59、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文学方面,()和诗经是杰出代表。

A、楚辞

B、尚书

C、春秋

D、甘石星经

60、以下()不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A、苏轼

B、辛弃疾

C、张孝祥

D、周邦彦

61、柳永的词以()为主要描写对象。

A、士大夫的雅致生活

B、青楼歌妓

C、朝廷盛典

D、离人送别

62、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A、《金瓶梅》

B、《儒林外史》

C、《红楼梦》

D、《喻世明言》

63、除了(),都代表着清代小说的最高成就。

A、《儒林外史》

B、《聊斋志异》

C、《红楼梦》

D、《水浒传》

64、中国唯一的帝王词人是()。

A、秦观

B、柳永

C、李煜

D、苏轼

65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的名句。

A、李煜

B、温庭筠

C、苏轼

D、柳永

66、()的散文吸收了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或创作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想象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A、庄子

B、墨子

C、孔子

D、老子

67、在唐代古文运动中,提出“文到合一”、“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观点的是()。

A、柳宗元

B、白居易

C、王维

D、韩愈

68、清朝中叶,文坛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众多散文流派,其中最著名的是“桐城派”,下面不属于桐城派作家的是()。

A、方苞

B、刘大魁

C、姚鼐

D、候方域

69、()的新体散文对一切传统古文是一次猛烈的冲击,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

A、梁启超

B、康有为

C、谭嗣同

D、秋瑾

70、五言诗盛行于()

A、魏晋

B、春秋

C、西汉

D、东汉

7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一诗句的作者是( ).

A、曹操

B、曹植

C、曹丕

D、阮籍

72、“新乐府”一语的提出者是()

A、白居易

B、李绅

C、元稹

D、孟浩然

73、下列不属于长篇小说的是()。

A、《西游记》

B、《三国志通俗演义》

C、《聊斋志异》

D、《红楼梦》

74、《白虎通德论》一书由()撰写而成。

A、班固

B、王充

C、董仲舒

D、鲁班

75、人称“小李白”的是()。

A、白居易

B、杜甫

C、陆游

D、王维

76、()是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最好继承者。

A、苏轼

B、王安石

C、欧阳修

D、梅尧臣

77、()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A、李白

B、曹操

C、白居易

D、屈原

78、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

A、《左传》

B、《楚辞》

C、《诗经》

D、《史记》

79、《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陈天华

80、下列作品不属于西周时期的是()

A、《周颂》

B、《大雅》

C、《小雅》

D、《史记》

81、“新乐府”民歌出现在()。

A、南北朝

B、汉代

C、唐代

D、魏晋

82、《三国演义》取材于史学著作()。

A、《史记》

B、《三国志》

C、《左传》

D、《资治通鉴》

84、《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作者是()。

A、李白

B、杜甫

C、杜牧

D、白居易

85、中国艺术对欧洲影响最大的要数中国( ) 艺术

A、武术

B、杂技

C、园林

D、戏曲

86、不属于园囿建筑的是()。

A、御园

B、宫囿

C、别墅

D、院落

87、()不属于唐代诗人。

A、李白

B、陈子昂

C、孟郊

D、陶渊明

88、古代佛画第一人,有“画圣”之称的是()。

A、齐白石

B、吴道子

C、苏轼

D、欧阳修

8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开始开凿()。

A、龙门石窟

B、莫高窟

C、大足石刻

D、云冈石窟

90、京剧的前身是(),通称皮簧戏。

A、越剧

B、黄梅戏

C、徽剧

D、豫剧

91、()是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成就之大成的著作,它除了记述农业生产技术外,着重阐述了保证农业生产的其他措施。

A、《农政全书》

B、《农书》

C、《四时纂要》

D、《种植法》

92、()编制了《大明历》,首次把岁差计算在内,并精确测定了交点月和木星一周天的时间。

A、陈卓

B、虞喜

C、祖冲之

D、石申

9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封建社会得到充分发展的第二高潮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唐宋元时期

C、魏晋时期

D、明清时期

94、《授时历》是由()主持制定的

A、郭守敬

B、张衡

C、祖冲之

D、沈括

95 、“中医四大经典”除《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外,还有()。

A、《本草纲目》

B、《神农本草经》

C、《金刚经》

D、《耒耜》

96、()是有郭守敬主持制定的。

A、《农书》

B、《内经》

C、《金刚经》

D、《授时历》

97、西汉后期的(),总结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阐述了当时的耕作制度和作物栽培技术。

A、《齐民要术》

B、《汜胜之书》

C、《种植法》

D、《农书》

98、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重要医学文献是()。

A、《皇帝内经》

B、《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99、浑天说是由()提出的。

A、郭守敬

B、张衡

C、祖冲之

D、沈括

100、最初的指南针——司南,是在()制作而成的。

A、先秦时期

B、五代十国时期

C、魏晋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101 、“中医四大经典”除《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外,还有()

A、《本草纲目》

B、《神农本草经》

C、《金刚经》

D、《耒耜》

102、法国启蒙运动的核心人物是()

A、霍尔巴赫

B、卢梭

C、孟德斯鸠

D、伏尔泰

103、有“欧洲孔子”之称的是()。

A、魁奈

B、伏尔泰

C、狄德罗

D、爱尔维修

104、《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李约瑟是()的科学史学家。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105、中国火药于13——14世纪由()传入欧洲。

A、阿拉伯人

B、美洲人

C、澳洲人

D、非洲人

期末练兵——多选题

1、天人之辩的主要观点()

A、重人事,轻天道

B、天道自然

C、天人相分

D、天人交相胜,还相用

2、中国传统艺术的民族特色()

A、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追求

B、重言志,追求美善合一的审美旨趣

C、圆融贯通的表现手法

D、较强的功利性

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A、以人为本

B、强大的延续力

C、以和为贵

D、重道德

4、造成中国文化近代转型迟滞的原因主要有()

A、腐败的专制制度和残酷的经济剥削

B、腐败专制的官僚政治

C、禁海锁国,画牢自封

D、文化专制,扼杀异端

5、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

A、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B、有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C、有助于祖国统一、振兴中华

D、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

6、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总体特征包括()

A、实用功利性

B、辨证整体性

C、科学实践性

D、经验直观性

7、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A、侧重于人生哲理的探讨

B、哲学与政治、伦理含融不分

C、整体把握、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

D、注重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较少做细部论证;注重对道理的直觉体悟,而较少做逻辑分析

8、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

A、天台宗

B、唯识宗

C、华严宗

D、净土宗

9、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主要包括()

A、造纸术约在唐朝中期传入西亚,再到欧洲

B、火药13、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很快被应用于军事

C、中国美术、绘画、陶瓷对欧洲人来说不仅实用,而且是有价值的艺术品

D、在学术思想方面,儒家思想由传教士传播到欧洲

10、中国优秀的史学文化传统包括()

A、求实精神

B、惩恶扬善的批判精神

C、以史为鉴的经邦致用精神

D、融贯诸学,吸纳百家的会通精神

1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包括()

A、仁爱孝悌、谦和好礼

B、诚信知报、精忠爱国

C、克己奉公、修己独慎

D、见利思义、勤俭廉正

12、董仲舒的思想主要有哪些方面()

A、人君受命于天

B、“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C、效法天道,德刑并用

D、经世致用

13、四谛包括()

A、苦

B、集

C、灭

D、道

14、中国古代书法的特点()

A、通过书法的点、划结构和章法表现形式美

B、通过字的力度来展现神采美

C、通过字的形态来展现神采美

D、通过字的形、神表现书法家的精神美和时代特征

15、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特点()

A、史著数量大为增加

B、史学发展成熟期

C、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史著种类繁多

16、属于明代小说的是()

A、蒲松龄《聊斋志异》

B、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C、吴承恩《西游记》

D、施耐庵《水浒传》

17、《阳关三叠》是()

A、是唐代歌曲,歌词取自唐代诗人五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

B、因诗中有"阳关"一词,又称"阳关曲",又因"西出阳关无故人"句重复三次,故称《阳关三叠》

C、《阳关三叠》使原诗中抒发的依依惜别之情更加深挚、强烈,富于感染力

D、著名诗人白居易赋诗赞道:“最忆阳关道,珍珠一串歌。”

18、明清实学经历的三个阶段为()

A、明清之际的经世之学

B、清中叶的乾嘉之学

C、晚清的公羊之学

D、清初的乾嘉之学

19、儒教的基本思想是()

A、祖先崇拜

B、圣贤崇拜

C、天人合一

D、宗教与政治、伦理的紧密结合

20、关于〈齐民要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B、北魏时贾思勰编写

C、全书10卷,92篇,11万多字

D、提出了按照自然规律搞好农业生产的宝贵思想

21、我国古代在天文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

A、公元前14世纪,中国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日食和月食的常规记录

B、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竹书纪年》、《春秋》中已开始记录天象的重要发现

C、汉代,天文仪器有测日影的“圭表”,水运浑天仪

D、几市、记时工具有“漏壶”,宇宙模型有盖天说、浑天说等

22、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迪()

A、将人格培养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的思想

B、主张创造性学习的思想

C、倡导终身学习的思想

D、重视社会教育的思想

23、明清实学的思想有哪些特点()

A、经世致用的精神

B、实事求是的精神

C、独立的批判精神与启蒙意识

D、改革精神

24、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化精神包括()

A、“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

B、“以人为本”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内涵

C、“中庸”的美学风格

D、抒情写意的艺术手法

25、中国古代教育原则和方法( )

A、因材施教

B、启发诱导

C、学思并重

D、循序渐进

26、传统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A、中国古代史学在古代学术领域中地位崇高,成就巨大

B、中国古代史著的数量相当可观

C、中国古代史学历史记述系统、完整

D、中国古代史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中国古代文明生生不息保持联系不断的纽带

27、中国建筑艺术的特点()

A、以宫殿和都城规划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

B、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美,或取中轴对称院落式布局,或为自由式

C、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

D、艺术风格特别重视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

28、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有()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新的视角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整理、选择、评价

B、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既要微观剖析,又要宏观鸟瞰

C、把握好史与论的关系

D、处理好继承传统文化与吸收西方文化的关系。

29、书院的教学特色包括( )

A、日常教学与学术研究的结合

B、崇尚学术争鸣

C、书院学生自修为主,教师答疑为辅

D、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30、宋明理学基本的伦理道德观()

A、将理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B、奉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模式

C、主张“存理灭欲”

D、理气性命

31、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总体特征包括()

A、突出教育的重要性

B、强调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C、德智结合、突出德育的重要性

D、注重启发主体的自觉性

32、关于〈九章算术〉,正确的是()

A、成书于公元1世纪

B、该书涉及到算术、初等代数、初等几何等方面的数学知识

C、最早记录了负数的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D、被称为“中国算法”

33、中国传统道德对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设的现代意义()

A、传统伦理道德作为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里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原则,对社会风气的好坏起着最直接的影响与制约作用。

B、职业除了技能与专业的要求外也还有道德方面的要求,这就是职业道德。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中关于职业道德的遗产也是非常丰富的。

C、中国传统道德仅仅制约着公共道德。

D、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宗法社会,家庭生活是社会的最基本的生活,所以,在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传统中向来特别注重家庭道德的建设。

34、中国古代文论中“文”与“道”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A、“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文”则处于从属地位

B、“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对中国古代文学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

C、“文以载道”关心政治、留意现实,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

D、“文以载道”另与政治过于接近和过于急切的教化目的,使一部分古代文学作品在艺术上异常单调,使古代文学中往往以道德判断代替审美判断,影响了文学的审美价值

35、唐古文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A、发生在中唐时期

B、以儒学为旗帜,以复古为号召,以文体改革为中心

C、以维护唐王朝统治为目的的散文革新运动

D、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

36、中国传统宗教有那些特征()

A、中国传统宗教不发达性

B、中国传统宗教的实用性

C、中国传统宗教的兼容性

D、中国传统宗教的主观性

37、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A、原始社会以及夏商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

B、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期

C、秦朝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期

D、由秦朝到晚清的漫长发展里程是中国传统文化逐渐由成熟走向繁荣,又从繁荣走向衰微

期末练兵——判断题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期,其成就之辉煌可与古希腊罗马文化相媲美。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君主集权的统一帝国秦王朝建立在公元前199年。

3、中国文化不关注个性,只讲中庸之道。

4、中国古代文化仅仅是汉文化。

5、春秋以前,代表中国文化的事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文化。

6、传统哲学历经汉代天人之学、魏晋玄学、隋唐中国化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等主要阶段,其中朱熹的天人感应之学和董仲舒的理气性命之学是两个高峰。

7、战国初期以吕不韦为代表的杂家在《吕氏春秋》一书中对先秦各家伦理思想作了一定程度的综合。

8、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是易经。

9、名家学派以惠施和公孙龙为代表,在名辩思潮中,惠施提倡“离坚白”,公孙龙提倡“合同异”。

10、阴阳五行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战国初期的齐人邹衍。

11、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不做任何行动。

12、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和“墨家”当时被称为显学。

13、世界三大气功流派指道教的气功、印度的瑜伽、佛教的禅定。

14、佛教里有四大菩萨,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悲、智、行、愿。

15、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李贽是对宋明理学发难的第一人。

16、“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其根本是孝悌。

17、孔子明确提出人性善的观念。

18、孝悌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19、道教的主要信仰是“道”,根本信仰是“德”。

20、禅宗是东土佛教中最具有中国特色、影响最大、传播最久远的一个宗派。

21、伊斯兰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唐太宗时期。

22、基督教早在唐贞观九年由波斯传入中国,当时称为景教。

23、黄宗羲在教育目的上,提倡培养经世致用人才。

24、朱子读书六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25、以王充为代表的思想家反对儒家独尊,主张博通百家之言,在学习途径和方法上,反对“生而和之”,主张“学而知之”,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

26、北朝著名教育学家颜之撰写的《颜氏家训》中,主张家教的方法是以行为教、以学为教、以身为教。

27、在学校教育方面,明代同宋代一样实行“科举必由学校”的制度。

28、孔子在教育上取得巨大成就,所谓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29、儒家在教育上培养的目标为“兼士”,重视科技教育,也重视武艺学习。

30、颜元在教育目的上,提倡培养经世致用人才。

31、被后人称为阳明先生的是明朝的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

32、在《明夷待访录》中,黄宗羲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主义精神的教育思想。

33、人称“习斋先生”的是明初的教育家颜元。

34、顾炎武倡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道德观。

35、颜元的教育思想是强调“静”,反对“动”。

36、八股文确立于明代,是明、清朝的科举考试主要的文体。

37、诗经和楚辞中的一些作品,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

38、宋人杜佑所著通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通史著作。

39、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的史书体裁。

40、五代宋元时期民族史得到了大发展,这一时期写成的民族史著作有辽史、金史、契丹国志、大金国志、蒙古秘史等。

41、明朝永乐年间编撰的《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

42、我国现存的最大一部类书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

43、王守仁的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开我国学术专史之先河。

44、《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5、东汉末年,荀悦奉献帝之命,写成《汉纪》一书,对我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6、北朝刘宋时,国家设置四种专科学校,以史学为专科之一。

47、北宋袁枢所撰写的《通鉴纪事本末》,首创纪事本末体,为我国史苑又增加了一个新品种,这是中国历史编纂法的一个重要创造。

48、先秦是中国史学的奠基时期。东汉是我国史学的确立时期。

49、元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所著的《史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

50、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开我国学术史之先河。

51、《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52、黄遵宪的诗,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反映了近代中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被人称作“史诗”。

53、司马迁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54、《尚书》是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55、古时称赞人“饱读诗书”,其中“诗书”指的是《诗经》和《尚书》。

56、西周时期,诗歌与音乐是结合在一起的,十五国风是十五种地方性的民歌。

5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陆游的名句。

58、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曹氏父子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

59、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60、汉乐府民歌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它的抒情性。

61、唐古文运动是发生在晚唐时期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以儒学为旗帜,以复古为号召,以文体改革为中心的,以统治维护唐王朝为目的的散文革新运动。

62、南朝的《木兰诗》和北朝的《西洲曲》是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63、中国古代文学最显著的特征是文学成为政治教化的工具。

64、汉乐府民歌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诗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其中代表性作品是《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

65、文与道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中心问题。

66、中国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说、唐代传奇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三个阶段后,到明代,在艺术上日趋成熟。

67、宋初的“北宋四大家”是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欧阳修。

68、《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期至魏晋时期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69、道教产生于东汉顺帝年间,创始人张陵被尊称为张天师,故该教也被称为“天师道”。

70、高山流水相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演奏家伯牙所作的古琴曲。

71、秦统一中国后,中国书法盛行隶书。中国书法在汉代盛行小篆。

72、评剧的前身是浙江塖县一带流行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

73、唐代咏舞诗中的双璧为《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和《霓裳羽衣舞歌》。

74、隋唐建筑艺术风格可以用“豪放朴拙”四个字来概括。

75、中国建筑与世界其他建筑不同,是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体系,而世界其他建筑则是以砖石结构为主。

76、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

77、《阳光三叠》是唐代歌曲,歌词取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

78、秦汉建筑类型都以都城、宫殿、祭祀建筑和陵墓为主,到汉末,出现了佛教建筑。

79、世界三大建筑体系是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其中,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代最长、流传最广。

80、中国园林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被美洲人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81、大约公元14世纪的元末明初,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发展出一套完善的珠算方法。

82、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的周俾算经,最早记录了勾股定理和分数的运算方法。

83、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是印刷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

84、中国科学技术的总体特征包括实用的功利性、辩证的整体性和经验的直观性。

85、《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其作者是西汉的贾思勰。

86、第一次提出极限概念的是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

87、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第一高峰。

88、“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

89、我国古代药学的最高成就是元代李时珍1578年完成的不朽巨著《本草纲目》。

90、中国的印刷术大约在3世纪传到日本,又由日本传入埃及,最后进入欧洲。

91、《农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最完备的一部农书。

92、隋唐至元朝,一批专业性较强的农学著作相继问世。如隋代诸葛颍的《种植法》;唐代陆羽的《茶经》;元代王桢的《农书》。

93、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第一次提出了极限的概念。

94、公元前13世纪,中国殷虚甲骨文已有日食和月食的常规记录。

95、《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东汉名医张仲景。

96《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著作。

97、现代高科技不以古代科技为本,因此,现代科技与古代科技没有关系。

98、伏尔泰曾将中国剧本赵氏孤儿改写成法文搬上法国舞台。

99、中国学术思想的西传,首先是靠传教士的努力。

100、法国哲学家布莱尼兹发现中国古老的周易阴阳二爻排列成象法与他发现的“二进位”制完全相吻合。

101、中国早在秦汉以前,就和朝鲜、日本、越南、中亚等地发生了商品交换和文化交流。

102、在旧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就开创了罕见的农耕文明。

103、造纸术是中国古老的发明,它约在隋朝中期传入西亚和中亚,再从那里传入欧洲。

104、英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魁奈一生热爱中国文化,有欧洲孔子之称。

105、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传统文化开始由古代向近、现代转型。

106、公元前2世纪,质地精良的中国丝绸就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往西亚和欧洲各国。

107、欧洲第一次造纸记录是在1150年,首先从西班牙传入法国,然后渐次传遍欧洲,从而结束了欧洲落后的使用羊皮纸的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 一、单选题 1.____,是中国形成辽阔版图的一个重要因素。 A、五河流域文化融合 B、黄河文化向各地幅射 C、长江文化向各地幅射 D、南方文化向各地迁徒 2.“二千年之政,秦政也”。这里的秦政指的是____. A、贵族政治 B、古代民主政治 C、古代官僚政治 D、以上三种政治的混合状态 3.中国传统的“和”的起点和基础是____。 A、存异 B、趋同 C、守一 D、无异 4.____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创造出来的景观 A、自然景色 B、文化景观 C、奇异地貌 D、沙漠绿洲5.中国文化的进化是____,遣传因素较多,变异因素较少。 A、直线性 B、跳跃性 C、渐变性(传承性) D、突变性 6.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特征是____。 A、智圆行方 B、行规守矩 C、极尽浪漫 D、融汇贯通 7.中国文化充满理性,这是一种“制天命而用之”的____。 A、分析理性 B、实用理性 C、非实用理性 D、创造性 8.____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最要影响。 A、儒家治理 B、家国同构 C、宗族关怀 D、宗产继承 9._________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度。 A、贵族制 B、世袭制 C、宗族制 D、宗法制 10.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__朝的____。 A、魏九品中正制 B、秦三公九卿制 C、唐三省六部制 D、宋三省六部制 11.中国哲学发展的高潮期是在____时代。 A、殷周 B、近代 C、宋明 D、先秦 12.人性论是中国________的主要理论之一。 A、道德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人本主义 13.战国时的墨家和名家提出的理论,标志中国曾出现____。 A、形式逻辑 B、辩证逻辑 C、伦理学 D、自然哲学 14.中国古代较为全面概括系统思想的观念是________。 A、道德观 B、逻辑观 C、阴阳观 D、五行观 15.佛教汉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____。 A、改变全部原来教义 B、分化为大、小乘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 A A. 正确 B. 错误 2.《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A A. 正确 B. 错误 3.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A A. 正确 B. 错误 4.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ABC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C. 以仁为本 2.礼教的核心是:(ABCDE)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 正确的?(ABCD) 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 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 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 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 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 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A) A. 仁 B. 义 C. 礼 D. 知 2.颜渊问仁,子曰:(B) A. 仁者爱人 B. 克己复礼为仁 C. 仁者其言也讱 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 谓仁矣 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D)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 所有那些答案的(A)中寻找 A. 共性 B. 个性 5.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D) A. 天人感应 B. 形式逻辑 C. 辩证逻辑 D. 天人合一 6.天的涵义包括:(D) A. 神性义 B. 道德义 C. 自然义 D. 神性义道德义自然义 7.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D)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董仲舒 8.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D)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人与社会的和谐 C. 人的身心和谐 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 9.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C) A. 尽心 B. 慎独 C. 仁礼的统一 D. 穷理 10.荀子提出过:(B) A. 天人交相胜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尽心、知性、知天 D. 不以人灭天 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A) A. 史官 B. 祭司 C. 司马 D. 礼官 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 (B) A. 和静清寂 B. 清虚卑弱 C. 仁义礼智 D. 恭宽敏惠 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C) A. 祭神如神在 B. 未知生,焉知死 C. 无神论 D. 怀疑论 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 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B ) A. 善利万物而不争 B. 推己及人 C. 居善地 D. 处众人之所恶 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1

《中国传统文化》(本科)复习资料及答案

期末练兵多选题 1、天人之辩的主要观点(ABCD ) A、重人事,轻天道 B、天道自然 C、天人相分 D、天人交相胜,还相用 2、中国传统艺术的民族特色(ABC ) A、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追求 B、重言志,追求美善合一的审美旨趣 C、圆融贯通的表现手法 D、较强的功利性 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ABCD ) A、以人为本 B、强大的延续力 C、以和为贵 D、重道德 4、造成中国文化近代转型迟滞的原因主要有( ABCD ) A、腐败的专制制度和残酷的经济剥削 B、腐败专制的官僚政治 C、禁海锁国,画牢自封 D、文化专制,扼杀异端 5、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 ABCD ) A、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B、有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C、有助于祖国统一、振兴中华 D、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 6、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总体特征包括( ABD )

A、实用功利性 B、辨证整体性 C、科学实践性 D、经验直观性 7、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ABCD ) A、侧重于人生哲理的探讨 B、哲学与政治、伦理含融不分 C、整体把握、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 D、注重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较少做细部论证;注重对道理的直觉体悟,而较少做逻辑分析 8、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 ABCD ) A、天台宗 B、唯识宗 C、华严宗 D、净土宗 9、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主要包括( ABCD ) A、造纸术约在唐朝中期传入西亚,再到欧洲 B、火药13、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很快被应用于军事 C、中国美术、绘画、陶瓷对欧洲人来说不仅实用,而且是有价值的艺术品 D、在学术思想方面,儒家思想由传教士传播到欧洲 10、中国优秀的史学文化传统包括( ABCD ) A、求实精神 B、惩恶扬善的批判精神 C、以史为鉴的经邦致用精神 D、融贯诸学,吸纳百家的会通精神 1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 A、仁爱孝悌、谦和好礼 B、诚信知报、精忠爱国 C、克己奉公、修己独慎 D、见利思义、勤俭廉正 12、董仲舒的思想主要有哪些方面( ABC )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题库(附答案)

传统文化知识题库 (2018.1) 注:比赛试题参照题库内容,但有可能超出题库范围,备赛时请尽量丰富备赛内容,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 一、选择题 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D) A.射B.御C.礼D.武 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B) A.阮籍B.嵇康C.刘伶D.向秀 3.“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D) 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李清照 4.“豆蔻”是指(A)岁 A.十三B.十五C.十八D.二十 5.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C) A.莫逆之交B.金兰之交C.刎颈之交D.点头之交 6.鲁迅先生称(A)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B.汉书C.三国志D.资治通鉴 7.“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C) A.孟子B.韩非子C.荀子D.老子 8.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D) A.嵇康B.曹植C.山涛D.阮瑀 9.“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C) A.《出师表》B.《答司马谏议书》C.《陈情表》D.《报刘一丈书》 10.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C) A.周易B.尚书C.史记D.尔雅 1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B) A.慧思B.慧能C.神秀D.玄奘 12.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C) 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②朝闻道,夕死可矣。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A.孔子孟子老子庄子B.孟子孔子老子庄子 C.孟子孔子庄子老子D.孔子孟子庄子老子 13.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是昭君出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A ) A.汉元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明帝 14.李贺在唐代诗坛被称为( D ) A.诗佛B.诗仙C.诗圣D.诗鬼 15.“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谁提出的( A ) A.白居易B.柳宗元C.周敦颐D.刘禹锡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答案

1 【多选题】(2分) 书法的三要素是() A. 章法 B. 笔法 C. 意境 D. 结字 2 【多选题】(2分) 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的() A. 忠孝节义观念 B. 礼义廉耻观念 C. 阴阳对立统一观念 D. 易和变的观念 3 【多选题】(2分) 《祭侄文稿》表现了颜真卿()的情绪。 A. 欢快 B. 沉痛 C. 悲愤 D.

平静 4 【多选题】(2分) 构成书写节奏感的元素有() A. 结字的疏密 B. 字形的大小 C. 书写的快慢 D. 笔画的轻重 5 【多选题】(2分) 书法的章法要() A. 有秩序感 B. 气息贯通 C. 整齐划一 D. 有节奏感 6 【多选题】(2分) 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要() A. 主次分明 B. 穿插避就 C. 左右均等 D.

7 【多选题】(2分) 以下关于书法用笔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 用笔要藏露互现 B. 用笔要笔笔中锋 C. 用笔要方圆兼备 D. 用笔要笔笔藏锋 8 【单选题】(2分) 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A. 圣人无常心 B. 上善若水 C. 物壮则老 D. 治人事天莫若啬 9 【单选题】(2分) 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A. 处众人之所恶 B. 推己及人 C. 善利万物而不争 D.

10 【多选题】(2分) 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 B. 《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 C. 《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 D. 《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 11 【单选题】(2分) 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 A. 祭神如神在 B. 无神论 C. 怀疑论 D. 未知生,焉知死 12 【多选题】(3分) 中国的汉字() A. 是意象字 B. 是书法的载体 C. 是象形字 D.

2020中国传统文化考试答案

2020年中国传统文化考试题及答案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间的诗歌500篇。 答案: (错) 2.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答案: (推己及人) 3.《红楼梦》中被称为“混世魔王”的人物是 答案: (贾宝玉) 4.中国书法的载体是什么 答案:(汉字) 5.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所批判的是? 答案:(墨家的“兼爱”思想) 6.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包括哪些? 答案:(以人为尊/以民为贵/以仁为本) 7.中唐时期诗坛上出现了比盛唐时期更多的风格流派,具体来说主要有 答案:(现实主义诗派/浪漫诗派/田园诗派/边塞诗派) 8.下列属于道家人物的是 答案:(庄子) 9.《汉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在史学史上有开拓性的意义。 答案:(正确) 10.《诗经》中运用最多的一种艺术手法是 答案:(赋) 11.“吾丧我”的意思是南郭子綦将自已杀死了。 答案:(错误) 12.书法的章法要 答案:(有节奏感/有秩序感/气息贯通) 13.“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说明中国传统史学 答案:(为政治服务的) 14.从文化阶层来看,中国传统音乐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答案:(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15.最具有代表性的唐代人物绘画的主要题材是 答案:(仕女画) 16.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哲学观念的核心。 答案:(对) 17.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是《诗经》中具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下列不属于“风”的是 答案:《生民》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完整

一填空题: 1. 文化是人类和的总和,也可以称之 为。 2. 《易传》共有,包 括、、、、、、。 3. 《周易》一书容博杂,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本之书, 也是一本之书,亦或者是一本之书。 4. 儒的最原始的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的神职人员。 5. 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的是儒家的,坤卦则代表道家的。 6. 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和 等的积极作用。 7. 通行本的《周易》一书由和两部分组成。 8.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理解为三教合流的过程,三教 指、、。 9. 宗法制形成于代,代以后名存实亡。 10.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是 有,墨家之爱是指。 11、就儒道释三教的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的历史中存在的趋势,也可以认为是以吸收外 来文化的结果。 1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思想。

13、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的“性善论”、的 “性恶论”及的“性三品说”。 14、《系辞传》中有学易的四圣道,即、、、四 条学习《易经》的门径。 15、人性论是中国的主要理论之一。 16、孟子四端说,认为人之仁义礼智四德皆有其开端,其中 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17、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或。 18、可以将文化概括为四个层次结构, 即、、、。 19、讲人的文化,突出人的命题的思想或流派,我们称之 为。 20、中国的人文主义,出现在古代。它是一种学说,提倡 和谐,追求道德,以为主。 21、是一个地方的人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 采用的方法。 二、选择题 1.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持的态度。 A. 整理国故 B.全盘否定 C.完全肯定 D.批判继承 2.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庄子的哲学思想。

高考政治复习练习题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复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向我们的文化传统致敬,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过去的也是未来的。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漩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各种文化相融相生,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材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有其特有的包容性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立足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儒家思想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吸收异质文化,完善自己。比如,宋明理学对于心性的关注,直接受到了禅宗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道、释三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一个例证。儒家文化的发展( ) A.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B.印证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时而变 D.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福建省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了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4.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锦绣江苏人文荟萃,中原、江淮、金陵、吴文化碰撞融合,衍生出灿若繁星的地方特色文

中国传统文化选择题参考期末测验

中国传统文化选择题参考期末测验

————————————————————————————————作者:————————————————————————————————日期:

内容有点多,给大家整理一下吧,,谢谢了,, 涛哥整理,侵权必究 1.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 A ) 春秋左氏传 B 国语 C 史记 D 资治通鉴 .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 B )等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仁、礼 B 法、术、势 C 兼爱 D 无为 .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第一次将( C )摆到最为重要的地位。 家族观念 B 忠君观念 C 个体人格 D 社会群体 .清代时,清儒推尊汉儒,而攻击宋代理学家空疏解经,呼其学为( D ),以示与汉学区别。 理学 B 道学 C 考据学 D 宋学 .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 A ) 德 B 道 C 君子 D 仁 .中国封建时代运用"外儒内法"的统治术是在( C )就开始的。 先秦 B 秦 C 西汉 C 东汉 ."阴阳"是一对中国古代哲学中范畴,含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在阴阳理论中,中国人是(A )为本的。 阴 B 阳 C 阴阳互动 D 阳胜于阴 .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能如此稳定地延续二千多年,与( B )的哲学思想渗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是密切相关的。 天人合一 B 中庸 C 阴阳 D 无为 .《史记》中所记秦汉时期的游侠之士,多为( A ) 违法犯禁之徒 B 循规蹈矩之士 好学谦虚之人 D 仁慈善良之辈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剑文化中的灵异色彩不断增加,但剑文化内涵始终是( B )的象征。 仁义、忠诚 B 正义、正气 C 万物有灵 D 驱邪逐怪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 答案-推荐下载

1.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 自强不息 2. 厚德载物 3. 实用主义(实践理性) 4. 超脱圆滑(辩证思维) 2、自强不息得含义及其文化渊源。 《易·乾卦·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觉上进 ☆.勤恳劳动 ☆.不怕困苦 ☆.爱国主义 自强不息不仅是君子应有的风范、也是一般男子汉应有的风范,而且还是民族、国家应有的风范, 3.厚德载物得含义及其文化渊源 易·坤卦·象辞》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宽厚待人。宽即宽容、厚即厚道。 ☆.和合兼容。文化兼容,宗教兼容,神仙兼容 4.汉字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汉字是记载汉语的符号,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5个阶段,到汉晋时期遂完全成熟和定型。 5.简述汉字造字的六种基本方法。 ①象形, ②指事, ③会意, ④形声, ⑤转注,同义互训。 ⑥假借,同音替代。 6.“三皇五帝”正统的说法是指哪些人? 三皇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正统观点) 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7.中国人为什么把自己称作“龙的传人”? 龙最初是生殖图腾,后演化为政治图腾。 1.首先是远古人生殖崇拜的结果。 2.大国统治需要有某种神奇的强大超凡的力量的支助。 3.农耕文明需要雨水保护。龙主管雨水。 8.简述《易经》包含的哲学思想。 1. 对立统一的思想 2. 变化发展的思想 3. 矛盾对立与转化的思想 4. 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5. 无限发展的思想 3.简述“九五至尊”的含义及其文化渊源。

4.揭示《周易》精髓的“阴阳鱼图”最早是什么时代的作品? 《阴阳鱼图》:据明朝初年的赵挥谦说,南宋时,朱熹派蔡元定到四川搜集这些图,蔡得到三副图,这是其中之一。不知什么原因,朱熹没有见到这幅图。赵挥谦也是好不容易才搜集到的。 李申认为,我们最好相信,这图是元朝末年的人创造的,也可能就是赵挥谦创造的。 5.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简述孔子君子观的知命思想。 尽人事而待天命 孔子被隐者嘲讽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孔子回复说:“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儒家讲“无所为而为”,因为为的价值全在于做的本身之内, 孔子认为,他的仁、义、礼、中等是治国平天下的至善良方。因此,他一道以贯之,死守善道,矢志不移,他周游列国,明知不会成功,仍然继续努力。 我们能够做的,莫过于一心一意地尽力去做我们知道是我们应该做的事,而不记成败。这样做就是“知命”。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 6.简述孔子“君子观”的主要内容。 为人处世之道—君子观 1.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的实质:爱人 2.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义的实质:适宜 3.礼是仁义的表现形式礼的实质:体仁行义的行为规范 4.时中中庸之道:执两用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 5. “知命” 尽人事而待天命 7.简述儒家之“儒”的本质含义。 儒,含有不穷困、不为困难所吓倒,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人之意。 儒家的儒,正是这种不穷困、不为困难所吓倒,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君子儒,而非小人儒。 8.述评儒家的“穷独达兼”的为人处世之道。 穷独达兼。(义) 孔子:“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 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对此有很好的表白: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1.“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启发式教学方法 4.实事求是的学风 14、儒家的理想人格——内圣外王 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试题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试题 1.人们为何称妇女为“巾帼”? A 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 B妇女善于织 造 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 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 2.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D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3. 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C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 子 D五福临门 4、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_B_ 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5.中华民族的摇篮是:(C)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 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6、“青梅竹马”取自下列哪个典故(A) A、李白《长干行》 B、白居易《长恨歌》 C、李煜《虞美人》 D、李商隐《无题》 7、孔子是哪国人_B_ A、秦国 B、鲁国 C、卫国 D、宋国 8、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 ) A.韩愈 B.欧阳修 C.曾巩 D.柳永 9、普洱茶属于什么类型的茶(A) A、红茶; B、绿茶; C、黄茶; D、黑茶 10、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B) A元宵 B饴糖 C腊八 粥 D饺子 11、耳环最原始的作用是(B) A、女性身份的象征 B、约束女性的行 为 C、装扮作用 D、表示女性已婚12.“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C) A三个月 B三年 C三个季度 D三十年13、唐代诗人中别称为诗鬼的诗人是:B A 李白 B李贺 C白居易 D杜甫 14、“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说的,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A A拒绝收礼 B劝人投案 C替人投案 D向人发誓 15.“交头接耳”这个成语出自下列哪部作品_A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西游记》 16、在古代大一统时期,拥有领土最多的朝代是_B_ A、清 B、元 C、唐 D、宋 17、卢沟桥上大小石狮子有(D)只 A.285 B.286 C.287 D.288 18、“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那里的道路?(B)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19、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C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苏武牧 羊 D楚汉相争 20、下列哪个不是中国六大古都:A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 洛阳 21、“回光返照”这个成语出自哪部作品_A_ A、《红楼梦》 B、《陈涉世家》 C、《烈女传》 D、《三国志》 22、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B A隶书 B小篆 C楷 书 D行书 23.我国是茶叶的故乡,绿茶是最古老的品种,是我国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第一大茶种,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D A西湖龙井 B 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24.蹴鞠盛行于那个朝代(B) A.隋朝 B.唐朝 C.五代十国 D.宋朝 25.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B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 山 D峨眉山 26.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C A 60岁 B 100岁以上 C 80---100岁 D 70岁

中国传统文化翻译期末复习资料

7.Confucianism & Translating 7.1 Confucius(551—479 B.C.), the founder of Confucianism (Tomb of Confucius in Kong Lin cemetery) 22)子曰: “吾十有五而立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A)The master said: “At fifteen, I had my mind bent on learning. At thirty, I stood firm. At forty, I had no doubts. At fifty, I know the decrees of Heaven. At sixty, my ear was an obedient organ for the reception of truth. At seventy, I could follow what my heart desired, without transgressing what was right. ( James Legge 1814—1897 ) B) The Master said: “At fifteen, I set my heart upon learning. At thirty, I had planted my feet firm upon the ground. At forty, I no longer suffered from perplexities. At fifty, I knew what were the biddings of Heaven. At sixty, I heard them with docile ear. At seventy, I could follow the dictates of my own heart; for what I desired no longer overstepped the boundaries of right.” ( Arthur Waley 1889-1966) C) Confucius said: “At fifteen, I made up my mind to study; at thirty, I was established; at forty, I was no longer perplexed; at fifty, I understood the will of Heaven; at sixty, I listened to everything without feeling unhappy; at seventy, I followed all my desires and none of them was against the norms. ( Ding Wangdao 1924-2010) 7.2 Humanity and 8 virtues 义、礼、智、信、忠、恕、孝、悌 7.3 The Analects Humanitarianism & equality Morality Education & knowledge Others 7.3.1 Humanitarianism & Equality 23)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A) By nature, men are nearly alike; by practice, they get to be wide apart. (by Legge) B) By nature near together, by practice far apart. (by Waley) C) By nature men are pretty alike, but learning and practice set them apart. (by Ding ) 2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A) What you do not want done to yourself, do not do to others. (by Legge) B) 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not like yourself. (by Walley) C) Not to impose on others what one does not desire oneself. (by Ding)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教学文案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

第一讲绪论 1、名词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答: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与“新文化”相对】 2、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明,两者有何区别? 答:文化本义:文,纹理。引申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文德教化。化,教化,使人与人和谐融洽。 文化定义:广义: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总之,文化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一切活动及结果。 3、文化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A、时代性——承传与变异B、地域性——差异性C、民族性——与地域性紧密相连D、阶级性——E、同一性——超自然性与超个体性 4、文化有哪些作用?请简单分析。 答:A、满足需要的功能。B、认知的功能。 C、规范的功能。 D、凝聚的功能。 分析,暂略 5、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哪些基本特点?请简单阐释。 答:(1)崇尚统一,追求稳定(2)伦理至上,群体至上(3)尊老尚古,贵中尚和(4)兼容并包,丰富多彩,非宗教性、泛道德性、内倾性、重乡土情谊 第二讲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一)

《周易》的哲学观 名词解释:《周易》 1、《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中的地位。 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是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源头活水。 2、《周易》一书的组成部分。 答:《易经》和《易传》 3、《周易》卦形中的两种基本符号及其代表意义。 答:阴阳二爻 阴(--)代表阴、柔、女、妻、臣、弱、小、暗、偶数等,代表静态的。阳(——)代表阳、刚、男、夫、君、强、大、明、奇数等,代表动态的;阴阳爻象的形成,本于古人对自然万物的直接观察,象征着广泛的相互对立的种种事物、现象。 4、《周易》的核心思想及其变化观是什么? 答:变化观: 1、矛盾观 2、发展观 3、内外因结合的动力观 核心思想: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矛盾运动之中,并在阴、阳的作用中向前发展。“三易”:变易、简易、不易 (上面四个小问题,可以成为该名词解释的主要内容) 5、“三才”指什么? 答:天—人(君子)—地 1、人取法天地之性,与自然相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期末复习考点及答案

xx传统文化与社会期末复习考点及答案 1.古代中国人想象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答: 第一,自己所在的地方是天下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第二,天下的大地仿佛一个棋盘,或者像一个回字形,由中心向四周不断延伸;第三,地理空间越靠外缘,就越荒芜、越野蛮,文明的等级也越低。 2.什么是“xx”和“五服”。 答: “九州”就是在《尚书·禹贡》中邹衍提出来的关于把天下分成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九个州的说法。“五服”即甸、侯、宾、要、荒,也是在《尚书·禹贡》中提出来的。具体是说除了“王”所在的洛阳一带“中心”以外,围绕着中心的“王畿”的,是方方正正的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要服、以及遥远的荒服,这就是古代中国人想象中的一个类似于“回”字形的大地。 3.为什么佛教的天下观没有对中国人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答: 第一,古代中国的“国家”是中心明确、边界模糊的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现代的国家的概念。第二,中国的文明史非常悠久,传统文化辉煌灿烂,只有出现另一种高度发达、可以与华夏文明相对抗的“文明”,才可能对中国的传统产生根本的影响。第三,佛教有三条理论与观念是中国文明不能兼容和接纳的,其中有一条就是“天下之中心在印度”。第四,后来,佛教中国化了,变成了“三教合一”中的一教,甚至屈服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与儒家学说。 4.西方传教士到中国后,中国人的天下观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答:

明代万历年间,利玛窦来到中国,向万历皇帝进献《坤舆万国全图》,这幅地图告诉中国人—— 第一,在这幅地图中,人生活的世界不再是平面的(这针对了“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而是一个圆形的。 第二,世界非常大,而中国只居亚细亚十分之一,亚细亚又只居世界五分之一(这瓦解了“天下”的传统观念),中古并不是一个浩大无边的唯一大国,反而很小。 第三,古代中国的“天下”、“中国”、“四夷”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中国不一定是世界的中心,四夷则有可能是另一些文明国度,而在他们看来,中国可能是“四夷”。 第四,应该接受“东海西海,心同理同”的想法,承认世界各种文明是平等的、共通的,而且真的有一些超越民族、国家、疆域的普遍真理。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传统中华帝国作为天下中心,中国优于四夷的的预设就被渐渐打破。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人渐渐开始被迫接受一个痛苦的事实: xx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5.为什么古代xx人特别重视葬礼。 答: 简单地说,就是为了通过对死者的追悼仪式,维护活着的家庭、家族的秩序。 在这个仪式中,它包含和传递的文化信息非常丰富,在古代中国它不仅仅是与死者告别,而是给生者以暗示和教育的一种象征性仪式。从丧礼上的一些礼仪,就包含着构建中国古代社会伦理和政治的起点与基础,这里包含着: 关于家、家族、宗族的亲疏与差异的认识;其次这些亲疏与差异里又包含着并衍生出社会的等级和秩序,通过这种对死者的祭祀仪式,也把亲族的秩序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注: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儒家八派 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史称“儒家八派”。 2、密宗 佛教发展到公元七世纪后,出现衰落的趋势,神秘化密教的出现就是重要标志。密教,是大乘佛教一些派别同婆罗门教混合而成,它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民俗信仰为基本特征,着重宣扬口诵真言即咒语(语密)、手结契印(身密)、心观佛尊(意密),三密同时相应,就能即身成佛。密教至迟在三国时就已传人我国,通称“杂密”。杂密的内容与中国传统的道教、儒术和民间巫术有许多是相通的,以至在宗教实践上相互影响,很难区别。中国密宗的正式建立,当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密教与政治结合紧密是其特征,这一点被藏传佛教所继承。 3、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 释迦牟尼去世后,约在公元一世纪时,佛教分化成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所谓“乘”,是“道路”之意,大乘是大道,小乘即小道。 4、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要概述文化的特征。

“文化”一词在当今世界哲学和各门科学都取得重要发展的历史环境下,它的实质性含义应该是人类主体通过各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对社会和自然客体的适应、利用和改造。其实现成果的体现,既表现在各种自然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和发展,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所以,我们认为,文化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乃至人类自身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 1)物态文化:通常又称之为物质文化,这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创造活动及其劳动产品的总和。物态文化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衣食住行诸种条件为目标,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利用和改造的程度与结果,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是一种可以感知的,具有物态实体的文化事物,是人类从事一切文化创造的基础。 2)心态文化:又称精神文化,这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意识形态活动中緸缊升华出来的价值观念、知识系统、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的总和。具体说来,心态文化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部分。社会心理指人们的日常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包括人们的情绪、愿望和要求等等。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往往是由文化专家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升华,并以著作或作品等物化形态固定下来,流行传播,垂于后世。 3)行为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是以民风和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生活中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地域特性的行为模式。 4)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包括婚姻、家庭、政治、经济、宗教等等制度在内。 2、简述经今古文学之争与经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经今古文学之争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儒家五经的传授全靠记诵,在师徒之间一代代口耳相传,由汉朝人用当时同行的文字“隶书”记录成书的,所以称为今文经,训解、研究今文经的学问称为今文经学。汉武帝所尊崇的儒学,就是今文经学派。 汉武帝以后,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都称为儒家经学的一统天下,但是在经学内部,却因学术派别不一致,而爆发了经今古文学之争。经今古文学

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单元测试题答案

精心整理中华传统文化与人生修养 B.诲人不倦 C.寓教于乐 4、墨子提倡以“三表”作为判断是非真假的标准。这“三表”是本、原、用。 A.对 B.错 5、“文景之治”时期,儒生贾谊曾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C)。 A.始皇暴毙 B.边患日重 C.仁义不施

6、两汉时期,代表性的文章来自两位司马,一个是司马迁,还有一位是(A)。 A.司马相如 B.司马徽 C.司马懿 7、汉学学风,即“经学学风”,与后世(B)成为古代中国两大学风的代表。 A.明代心学学风 B.宋代理学学风 C.唐代诗学学风 8、道教创立后逐渐分为两大流派,一支为太平道;另一支为天师道,也称“五斗米道”。A A.对 B.错 9 A.对 B.错 10、“”这一概 A.韩愈 B. C. A.西学 B.心学 C. A. B. C.大力发展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最早的字典是(A)。 A.《尔雅》 B.《康熙字典》 C.《永乐大典》 日、俄两国的一些汉学研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往往是具有威胁性的。A A.对 B.错 要研究和传承国学,必须实现的贯通是(ABC)。

A.文理贯通 B.古今贯通 C.中外贯通 第四章单元测试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多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山水花鸟等物,赋予他们特殊的品格与寓意,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A A.对 B.错 儒家所说的“修身”就是对个人的(B)的提高,类似道家的修炼养性。 A. B. C. “礼”、“ A.对 B.错 A.对以 B.错 A. B. C. A.孤僻 B.自觉 C.谨慎 “ A.朱熹 B.左丘明 C.杨振 戒、定、慧三学是循序渐进的关系。也就是说,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应尝试让自己的心平静;内心平静了,应进一步提升智慧。A A.对 B.错 慧的主要根源是戒与定,所以修持的入门工夫,应从身心两方面着手:一是修德,二是修心。B A.对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期末复习考点及答案

xx 传统文化与社会期末复习考点及答案 1.古代中国人想象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答: 第一,自己所在的地方是天下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第二,天下的大地仿佛一个棋盘,或者像一个回字形,由中心向四周不断延伸;第三,地理空间越靠外缘,就越荒芜、越野蛮,文明的等级也越低。 2?什么是“ xX”五服”。 九州”就是在《尚书禹贡》中邹衍提出来的关于把天下分成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九个州的说法。“五服”即甸、侯、宾、要、荒,也是在《尚书禹贡》中提出来的。具体是说除了王”所在的洛阳一带“中心”以外,围绕着中心的“王畿”的,是方方正正的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要服、以及遥远的荒服,这就是古代中国人想象中的一个类似于“回”字形的大地。 3 .为什么佛教的天下观没有对中国人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第一,古代中国的“国家”是中心明确、边界模糊的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现代的国家的概念。第二,中国的文明史非常悠久,传统文化辉煌灿烂,只有出现另一种高度发达、可以与华夏文明相对抗的“文明”,才可能对中国的传统产生根本的影响。第三,佛教有三条理论与观念是中国文明不能兼容和接纳的,其中有一条就是“天下之中心在印度”。第四,后来,佛教中国化了,变成了“三教合一”中的一教,甚至屈服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与儒家学说。 4.西方传教士到中国后,中国人的天下观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答: 明代万历年间,利玛窦来到中国,向万历皇帝进献《坤舆万国全图》,这幅地图告

诉中国人—— 第一,在这幅地图中,人生活的世界不再是平面的(这针对了“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而是一个圆形的。 第二,世界非常大,而中国只居亚细亚十分之一,亚细亚又只居世界五分之一(这瓦解了“天下”的传统观念),中古并不是一个浩大无边的唯一大国,反而很小。 第三,古代中国的“天下”、“中国”、“四夷”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中国不一定是世界的中心,四夷则有可能是另一些文明国度,而在他们看来,中国可能是“四夷”。 第四,应该接受“东海西海,心同理同”的想法,承认世界各种文明是平等的、共通的,而且真的有一些超越民族、国家、疆域的普遍真理。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传统中华帝国作为天下中心,中国优于四夷的的预设就被渐渐打破。到了18 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人渐渐开始被迫接受一个痛苦的事实: xx 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5.为什么古代xx 人特别重视葬礼。 简单地说,就是为了通过对死者的追悼仪式,维护活着的家庭、家族的秩序。 在这个仪式中,它包含和传递的文化信息非常丰富,在古代中国它不仅仅是与死者告别,而是给生者以暗示和教育的一种象征性仪式。从丧礼上的一些礼仪,就包含着构建中国古代社会伦理和政治的起点与基础,这里包含着: 关于家、家族、宗族的亲疏与差异的认识;其次这些亲疏与差异里又包含着并衍生出社会的等级和秩序,通过这种对死者的祭祀仪式,也把亲族的秩序制度化了;最后,这里的等级和秩序甚至规定了家族共同体乃至国家的基本机构。 6.“三亲”指的是什么 第一就是“宗亲”,就是自己同一祖先的亲人,以及他们的配偶,是最亲近的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