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堂讨论环节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课堂讨论环节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课堂讨论环节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课堂讨论环节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课堂讨论环节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和自己的感受,我认为课堂讨论环节是一种主要表现形式,通过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各自的经验、知识优势和思维特点,共同讨论、研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然而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或者采用不恰当的操作组织教学,分工不明确和没有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性格、智力差异等因素,使课堂讨论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进而用“满堂论”代替了“满堂灌”,这样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常常出现以下主要问题:

一、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讨论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教师出示的讨论问题偏难或偏易,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差异,有些学生只是茫然地在听,没有深入进去,很难实现人人参与。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任务的设计也应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但同时也要让他们体会到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经过讨论,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时,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才能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

还有的教师出示问题后,马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没有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考虑一下这样的讨论能深刻吗?学习是学生内心的感悟过程,学生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需要经过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充其量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有时是“牛头不对马嘴”。课堂讨论肯定收效甚微。

因此,老师提出问题后,首先要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先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一旦学生经过自己的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后,才能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讲,讨论时才会深入,才会有新知识,新观点的不断涌现和迸发。同时,要在平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讨论形式,让学生学会倾听、发表自己的看法等。

二、教师没有真正参与指导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课堂讨论这一学习形式,对讨论的问题、时机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和指导,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课堂教学一旦学生进入了课堂讨论这一环节,很多教师确实是像蝴蝶一样地穿梭在每个学习小组之间,看似很忙,实际上有些是在盲目地走动;有的教师不知所措地在讲台边等待;有的教师正在准备下一个环节的教学等等。在这些情况下,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和投入到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去,更没有对课堂讨论进行有效地指导和调控。

课堂讨论的关键是教师参与。离开教师精心的指导和调

控,课堂讨论将会变得杂乱无序,甚至盲目。例如,教师对时间没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使学生处于被动的讨论中。教师还是一个仲裁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已从传授学生知识、告诉学生“真理”,转向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做好顾问和参谋,做一位参与课堂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在课堂讨论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分析,从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价等方面去全方位、全过程的把握。对学生而言,离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他们就难以平等地进行交流与沟通,往往是优秀者的总结和想法代表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后进生成了陪衬,并且更多时候是在当听众,即使发表意见也不会受到重视。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学生随时都会有新思想和新问题的生成,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老师及时有效的引导和解决,往往会阻碍课堂讨论的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此,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课堂讨论这一环节,真正参与并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其继续探讨的兴趣和热情,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问题讨论”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最新资料

“问题讨论”五步课堂教学模式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他们去发现它们,独立地去掌握它们。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随着当今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课堂教学已远远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而应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为出发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重视对学生学习情绪和品质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和内在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体现新的教育方向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特推出“问题讨论”五步课堂教学模式。 一、理论基础 1.根据奥多贝乐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在课堂上,我们要创造一个个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个个奇特的天地,激发他们剧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大限度的兴奋状态,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剧烈的我要学的心理状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建立坚实的基础。 2.如果没有学生独立的思考和探究,也就不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我们应该使学生学会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其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形成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使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脑、眼、手、口、耳并用,最终把学习当作一种欢乐,进而思维和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3.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思维只有在解决问题时,才会积极起来。我们只有不断地设疑,才能激发学生思维,通过不断地设疑,使学生对问题产生疑问,有了疑问就会产生剧烈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高度注意、积极思维,产生对新知识探求的急迫热情。 二、培养目标 养成优良的学习品质,培养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互助合作、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风格,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实施因素

浅议课堂教学中的分组讨论[1]

浅议课堂教学中的分组讨论 相对传统方式而言,课堂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通过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批判性思考,课堂小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相互合作与相互妥协中达成共识的能力。第三,在相互的讨论中,学生还可以学会如何有效地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和看法。所以课堂分组讨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西方教育中被广泛地运用。国外的许多学者认为,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手段对于培养面向社会的高水平人才至关重要。 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课堂小组讨论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甚至泛滥至极!课堂小组讨论这股热潮在热闹了很久之后,终于有人站出来泼冷水了。 一.现状分析:课堂小组讨论的误区概述 1、时间太短无法展开 就问题进行讨论最少要经过如下几大步骤:1、思考并得出结论,2、组织语言表述,3、聆听他人观点同时结合自己观点进行判断(这条根据发言人数要反复进行多次)。有意义的讨论是需要时间保证的,所以分组讨论是需要精心设计并慎重使用的。 2、问题太难讨论不清 难度适当是非常关键的,有些问题发散性太强,或是牵扯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无法向学生阐述的内容。使讨论没有结果。例如在“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中,教师就是否只有一个地球进行讨论,而且还引导学生探索宇宙。太阳系、银河系有无数星球,是否只有一个地球(适合人类居住的),这问题不是十分八分能说清楚的,也不是小学生的知识背景可以讨论的,更不是该课的教学内容。 3、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很难在讨论中达成共识。 4、小组中只有少数活跃分子参与讨论,发言,其他多数没事做,吃“白饭”。 5、课堂纪律极差,是滋生班集体中“问题生”的温床。 6、教师不能对讨论结果予以及时点评、总结。 7、教师没有指导学生如何讨论,学生根本不会讨论。综上误区,主要由于教师组织讨论的盲目导致学生讨论的低下。 二.应对策略: 课堂小组讨论操作浅谈小组讨论早在杜威时代就在美国成为主流教学模式。应该说,小组讨论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毛病就出在操作上。这里要明确几个问题。 1.小组讨论的动机是什么?又要达到什么目的? 造成小组讨论诸多误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领会小组讨论的精神实质和最终目的。小组讨论的动机和目的应贯穿于每位语文教师的操作始终。为了什么?小组讨论是为了教会学生做人,为了达到学生成人。当今的教育理念是,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不如教育以人为本,只有把学生放在“人”的角度去考虑学习的动机、目的,才会取得满意地社会教育效能。 2.小组讨论适用于什么人?适用于什么课?

论文《浅谈如何进行课堂讨论》

浅谈如何进行课堂讨论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堂讨论精彩纷呈,但是如何上好语文课,怎样进行课堂讨论确不是一件容易事。我认为,教师的组织是进行课堂讨论的前提。课堂的组织教学基本是按照教师自己所设计的进行下去,但要注意几个方面: 一、讨论纪律是保证。 语言需要多元活动进行实践,语文课活动多了,纪律就难控制了。有的学生活动时过分活跃,大声嚷嚷,有的却躲在一边开小差,是每次大声批评指正呢,还是干脆停止活动?根据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践,训斥和过多的管理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曾经听一位教师说到,如果纪律太乱,他就开始放几秒钟录音机,学生都可以注意听了。 二、合理分组是关键。 在此,介绍一下自己的分组教学实践经验:我所任教的班级有23人,接班伊始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了解,两周后笔者把他们分成4组(适合五人活动和六人活动)。分组原则是,班级座次基本不变(便于班级管理),以环状为基础,爱说的和文静的同学搭配、爱动的(基本都爱说)和老成的同学搭配,这便于培养学生的性格,按考试成绩搭配,也可以适当地调整座次。要选好组长,要挑选负责任的,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成绩不是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这是为了培养中坚力量),同时安排三位容易走神的同学专门纠错,组长和纠错的同学两周换一次,设置平时课堂活动考核,以刺激他们的上进心。经过一个学期的磨合,每个小组都有了充分发展。比如在九月份只有十来位同学能和教

师对话交流,到十二月份接近四十位同学能达到这一水平,其中合理的分组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走近学生是方法。 讲台不是教师唯一的位置,除了要在黑板上板书外,其他时间教师跟本不需要站在讲台上,而是要到学生身边去。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更靠近他们,学生会感到更亲切,对于语文水平不好的学生看来,这是一种鼓励,当然应以鼓励的眼光看他们;当有的学生上课走神和做小动作的时候,教师的走动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在学生活动时,走到学生身边,可以去鼓励一般的同学,也可以解决一些同学的质疑。 四、提出问题是途径。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如果能够深入进行,就会产生各种疑问,这也是教师应乐于见到的。毫无疑问,及时解决,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贵有疑,疑则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学生认真参与学习、积极思考的表现,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的需要。学生在讨论交流中释疑,成为主动探究者,有时还会提出新的观点,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语文的综合能力。 五、“主体”和“主导”是基础。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这是课堂讨论中的基础。课堂讨论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是关键。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在讨论中必须注意:一是尊重学生,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变。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应尽量讲得少,让学生多说,尤其是那些成绩较差、在平时很少发言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也在逐步加深。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性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道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感情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岛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在此,想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点滴认识。 一、什么样的课堂属于好课堂 当然,有效的课堂就是好课堂。但是怎样算是有效的课堂呢?如果说完成学习目标就是有效的课堂,那么传统式的教学我看远远完成了教学目标,甚至会超额完成。因为大量的时间是在完成了目标以后用在练习上,也就是题海里。不过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因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成长。显然这个有效性就不仅仅是完成应有的学习目标了而是知与行的统一,是对于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个性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心课程理念就完事“授人以渔。”不过也有好多人这样认为,课堂的有效性就在于学生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里,学会、掌握这一章节或者一节的内容就算有效了。

譬如数学课学生掌握了这一类型的习题做饭并能举一反三,做出好多题来。英语课上学生能掌握句型单词等等。这就算是完成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的确有效!不过总还是觉得有些缺陷:学生还是为了成绩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忽视了一个问题,学生个性在哪里?学生成绩固然重要,但个性发展和成长更重要。 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这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有效性的教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对象。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教师要观念转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教学观念业务素质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最优化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教师业务、理论、实践培训活动,努力成为一个教学素质好、基本功扎实、教改意识强、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不要用自己任教时间长短,对原来教材的理解去安经验教学,认真关注学生“是否愿意学习、主动学习、会不会学习。”用这样的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小组讨论.

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小组讨论 姓名陈瑛 单位汕头市澄海华侨中学 时间2009年7月 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小组讨论 内容摘要:新课标提倡合作学习,而课堂小组讨论是实施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是针对高中英语课堂小组讨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以引导学生积极地,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 关键词:新课标小组讨论优化措施有效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逐渐推广和实施,英语课堂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课堂小组讨论这一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师生教学相长的促进,特别有助于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因此,课堂小组讨论受到了广大英语教师的普遍重视和推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在实践中操作不当,难以引发学生对小组讨论的浓厚兴趣,导致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对于课堂教学没有多大的帮助。这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冷场”的尴尬局面。小组讨论开始之后,小组成员面对讨论话题,既不知道说什么,也不知该如何说,结果面面相觑,鸦雀无声,局面尴尬。 二.学生的合作不到位,出现“虚热”的混乱局面。教师布置了一个话题让学生讨论,结果学生借机会浑水摸鱼,大谈无关紧要或与讨论话题相差甚远的东西。 三.学生的合作不主动。在开展小组讨论时,发现很多学生只顾自己思考,独立行事,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使讨论流于形式。

四.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出现“独白”的演说场面。小组讨论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但是小组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能力强的学生掌控小组的局面,这阻碍了全体组员平等地参与小组活动,尤其对于内向、文静或能力较差的学生不利。“小权威”往往独断专行,以自己的见解代替全组的想法。那些成绩差或内向的学生不敢也不愿表达思想,只是安静地做个听众;懒惰的学生在小组内不出力,却享受小组共同的成果。渐渐地他们对一切语言活动都表现得漠不关心。 针对上述小组讨论的低效,形式化现象,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精心设计讨论的话题。精心设计一个话题是小组讨论顺利开展的前提。这就要 求教师在组织课堂小组讨论之前,深入研究课文,理出课文的基本框架,课文内容以及课文所传达的意义;确定所学课文的哪些地方适合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话题是否基于课文之上,能否挖掘课文的内涵;讨论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否激励其有感而发。教师还应尽可能把握学生在阅读课文与讨论问题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或难点,精心设计讨论话题,避免“有题无议”或“有议无质”的现象。例如,在NSEFC module 3 unit 2的“Healthy eating”教学中,我们可让学生先从自己一天三餐通常吃什么开始交流,学生一听到这个与自己生活的关的话题都踊跃发言,而后我们就把话题一转,开始讨论“Do you think you are having a healthy diet ?”学生开始从自己的饮食中关注什么是healthy food ,什么是unhealthy food 。又如,在NSEFC module 7 unit 5 “Travelling abroad ”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由于目前出外留学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也存在很多争议,所以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实际,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一组的同学再分成小组讨论“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和“What are the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当代的学生都是思维敏捷,富有个性,富有个人见解的年轻人,于是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些看法连老师都为之赞叹。 二.合理分组,调控小组讨论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有效的学生分组活动是精心设计的、有目的和有准备的教学活动,而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心所欲的一种教学

名师经典课堂案例分析

名师经典课堂案例分析 听了名师课堂之后,感触颇深,触动很大。每位名师都有自己的课堂风格,都有自己的上课特色。细细品味每节课,在不同方面都能给我带来冲击,带来感悟。 一、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 古罗马一位诗人说:“只有一条路可以打动人的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首先已被打动。”评价语是一门艺术。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无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常常处于一种“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 如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中的这一教学片断: 师:想想圆明园里拥有的究竟是什么呢?就藏在课文里边,圆明园里拥有的是祖国的,乃至世界上的什么?

生:奇迹。 师:奇迹,送进去,再送进去。 生:艺术。 师:艺术,送进去。祖国的——,在第一段里边的,再读这段话。 生:损失。 师:(惊讶状)啊!不要太激动,再读读这句话。 生:幻想。 师:再送进去。怎么一个幻想还有这么多的现实? 生:文化。

师:请大声再说一遍。我们平时都说“文化文化”,现在我们终于透过这些过程体会到了,我们终于明白了圆明园里原来拥有的是——文化。 激情的煽动,激情的期待,激情的肯定,让学生的心也不由地跟着窦老师激情澎湃。同样的否定,却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表现,那又是教者丰厚底蕴的体现。 二、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古人也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有勉强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是你发自内心的赞赏。由于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颇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注重情感投入。例“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

课堂讨论的几种形式

课堂讨论的几种形式 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改革中的主要价值取向。在课堂上有效开展各种讨论活动,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原则,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常见的课堂讨论有如下几种形式: 1.专题讨论和随机讨论 按照讨论的内容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以及讨论教学法采用的预见性程度可以把讨论划分为专题讨论和随机讨论。如果讨论的内容复杂且有系统性,比较抽象,讨论的主题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讨论法教学是教师备课时拟选的主要教学方法,这种形式的讨论就是专题讨论。例如:“汇率变动对国际国内经济的影响。”如果讨论的内容简单,是否采用讨论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这种讨论我们称之为“随机讨论”。例如:“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等量劳动在等量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否发生变化,”有的学生认为有变化,有的认为无变化,如果分歧较大,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在讨论中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2.分组讨论和集体讨论 以讨论的组织形式为标准可以把讨论划分为分组讨论和集体讨论。把全班同学划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种形式的讨论就是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有时是按座位关系自然分组,前后左右邻里关系自由进行组合。有时按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接受层次统一搭配分组。全班同学集体参与讨论,提出问题,集中讨论解决,这种形式的讨论,就是集体讨论,无论是集体讨论还是分组讨论,它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且是经常结合在一起的。分组讨论是集体讨论的前提,集体讨论是分组讨论的综合,有利于各种层次的学生在认识解决问题时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3.发散式讨论和定向式讨论 讨论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思维状态中展开,论题的结论就是这种思维状态的结果。以讨论过程中的思维形式为标准可以把课堂讨论划分为发散式讨论和定向式讨论。所谓发散式讨论是指讨论的结论是不确定的或不唯一的,学生思维可以自由发散,从不同角度对讨论论题作出解释和说明。例如:“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学生可以从价值,供求关系、币值,宏观调控等不同角度进行讨论说明。如果论题的结论是确定的、唯一的,而且这种确定的结论是由确定的逻辑思维才能讨论得出,这种定向思维形式下进行的讨论称为定向式讨论,例如前面提到的命题“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等量劳动在等量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的关系”。其结论是确定的:成反比例关系,其讨论时遵循的逻辑思维是这样的: ①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②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减少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未变→③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未变→④等量劳动在等量时间内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增加→⑤所以等量劳动在等量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⑥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等量劳动在等量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成正比例。 学生必须遵循这样的思维链条,就各个环节展开讨论,这种思维状态是确定的,我们称之为定向式讨论。这种定向式讨论虽不能象发散式讨论那样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但理论性强,逻辑严密,学生讨论时能体现出很强的探究性。 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成洁

课堂讨论案例: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的成长

课堂讨论案例: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的成长课堂讨论案例: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的成长 1、课堂讨论案例: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的成长 (要求同学们先看录像教材上的这个案例,并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然后由小组长综合本组成员分析的情况代表大家在全班发言,接着由授课老师讲评本案例;最后让每个参与讨论的学员在小组发言稿上签名后交给授课老师,记做形考成绩。) 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苗晓光,是公司先进人物中的典型代表。他从学校的校门出来,就进了工厂,那么在企业里他就有一种追求,就是要用他在学校里面的所学,结合生产的需要,结合因为中国是个羊绒的大国,不仅仅是资源大国,也是一个生产大国,如何要把自己的所学,结合实践要发明创造出最好的分梳技术,这样一种抱负,这样一种追求,激励他将近6年的时间内,在研制小组的领导下,发挥了他自己的特长,终于在95年,我们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获得了专家鉴定,就是这项工艺BSLD—95的工艺技术,获得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这样一个评价。 苗晓光自己曾说“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在企业里想干一些事,象我们这样一些从学校毕业以后到基层工作的人,对自己来讲人一辈子要能干出点贡献。反正我是这么想的,其实事上也是这样,因为一个人要想干成一件事,没有企业领导的支持,没有周围人创造的环境条件,要干成点事也很难,象我们这个项目就是这样的,所以历时有6年。在刚开始研制的时候,因为我们厂处于低谷的特殊情况,一个是人们也不理解,因为消耗资金比较大,再一个是人力、物力的条件都不特别具备。这样情况下,李总来了(因为他是技术出身),当他了解到这个情况,又了解了分梳的重要性以后,决定把这个项目干下去。回想这个项目的完成,对我自己来讲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小学数学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填鸭式”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活跃。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华丽的“外衣”、热闹的“学习活动”掩饰不了形似神离的痕迹,放任而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创造宽松、和谐且便于学生思考、乐于探究的优质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更是关键。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呢? 一、准确解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教师解读教材要做到“瞻前顾后”,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也应关注相关知识的后续学习任务及要求。同时,解读教材要做到“入木三分”,如果没有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也就不可能有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准确把握,留下的只是对教材的“背离”和“误读”。因此,唯有以审慎的态度解读教材,并从教材“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改造,才能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有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比如,教学三年级初步认识平均数“比一比”时,学生在操作中通过“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后,依托“平均分”的基础,借鉴“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的经验,学生不难想到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来直接求平均数。接着拓展情景,深化对平均数本质的理解,设计以下教学环节,结合统计图观察,虚线表示的平均数6和最多的比怎样?和最少的比呢?使学生明白平均数一定会在最多与最少之间,接着让学生观察:比平均数6个多的有谁?比平均数6少的有谁?从中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多的和与少的和肯定一样多,要不就拉不平。紧接着,教师抛出问题,如果佳佳投中的不是9个,而是5个,那平均数会怎样?如果佳佳投中的比9个还要多,是13个,那平均数又是多少呢?这样三次拓展情景,使学生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介于原始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数据中每一个数与平均数之差的总和为0及平均数易受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影响等特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丰富了这一统计量意义的构建,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平均数的概念变得丰富、饱满而灵动。当然,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并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只有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处理教材,真正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法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大全(附带评语)

精心整理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 姓名课题授课时间年月日(单位盖章) 评价项目评价内容权重得分 教材处理教学 目标 知识、能力、价值观目标是否明确,教学目的是否符合新课程要求和学 生实际,知识技能、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的要求是否明确、恰当、可行。 5 教学 内容 是否体现教学目标,知识讲解是否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是否做到理论 联系实际,教材的理解与处理是否具有科学性。 10 教学 结构 教学安排的循序渐进性、层次分明性、系统完整性、密切适中性如何。 5 教学基本功教学 语言 教学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简练、通俗、生动、逻辑严谨,是否运用普 通话教学。 5 板书 设计 板书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工整、完美、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5 教学 手段 能否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仪器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演示、 讲解,演示和讲解能否有机结合, 10 教学方法方法 选择 方法选择是否灵活多样,是否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相适应,是否与学 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课堂教学机智如何。 15 教学 原则 是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体现的如何,教学原则的选择 是否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实际。 10 时间 分配 教师的课上各环节讲、练、演示、板书及主次内容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能否做到精讲多练,加强能力培养。 5 激发 兴趣 是否有意识、恰当的运用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 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 教学效果课堂 反馈 课堂上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进行 教学。 5 课堂 气氛 课堂秩序是否活而不乱,秩序井然。 5 学生 状态 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习积极性是否被充分调动 起来。 5 学习 效果 基础好、中、差学生是否各尽其智,各有所获,均衡提高。学生对本节 课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能力发展程度如何。 10 等级与总分得分:等级:评审组长签字: 评委签字 备注此表申报中级人员使用;得分90—100为优秀;75—89为良好;60-74为合 格,低于60分不合格。 教育督导常见的教学评价术语举例参考 1.(1)课堂引入较好,能创设问题情境; (2)不能过多的多媒体代替板书; ?(3)能通过分组抢答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 操作规范研究 摘要: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分组有助于强化团体成员的互动,突破全班讲授的模式,发挥价值澄清和多元互动的功能。但部分心理健康教师缺乏基本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的组织操作规范,从而造成了心理辅导活动课活动团体动力无法启动,活动效果差。笔者通过探索,认为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的组织应该遵循以下一些操作规范:合理分组——妥善安排班级小组数量,合理进行组间布局,规范操作组内成员安排,遇到特殊情况恰当处理;规范讨论——合理确定小组组长,明确小组讨论要求,澄清大组交流原则。 关键词: 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操作规范;原则 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分组讨论是常用的基本活动形式,分组有助于强化团体成员的互动,突破全班讲授的模式,发挥价值澄清和多元互动的功能。但是在不同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同样是分组讨论,却常常出现不同的效果。最近笔者参加了武汉市心理辅导活动课优质课评比的听课活动,六节课都采用了分组讨论大组交流的形式,但只有两节课讨论得比较深入,团体动力启动得比较好,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而其他的四节课,讨论不深入,团体动力方向与活动主题不一致,有的课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调侃现象。 为什么同样的主题、同样的形式,活动的效果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通过对本次活动中六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分组讨论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再结合笔者自己上课和以往听过的其他活动课的情况,发现心理教师缺乏基本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的组织操作规范,从而造成了心理辅

导活动课活动团体动力无法启动,活动效果差。分组讨论效果差的活动课常常有以下不足:第一,小组在活动室内整体布局不合理,相互干扰;第二,班级成员自己组合小组,没有进行重新组合;第三,小组内活动规则不明确,小组活动混乱;第四,大组交流时教师站位不合理,不能兼顾所有小组;第五,大组交流过程中,小组间转换过渡不自然。 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应该遵循怎样的操作规范?笔者根据自己一年来作为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在10余个班级执教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经验及对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的心得,结合多年来对上百节不同的班级、不同类型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分析,认为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的组织应该遵循以下一些操作规范。 一、合理分组 1.小组数量 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一个班分几个小组,各小组的位置如何进行布局,这些都会影响分组讨论的效果。因此,在上心理辅导活动课之前,首先要根据班级和活动室(上课地点)的情况合理确定小组数量,并进行统筹布局。一个班分几个小组,首先要考虑小组不能太多,一方面,活动室内空间有限,小组太多就会显得杂乱并且相互干扰;另一方面,为了全面了解情况,大组交流时会要求每个小组都要有人发言,小组太多发言用时过长,不利于活动课的环节安排。以笔者的经验来看,在初中或高中,一般来说一个班级分4~5个小组为妥,最多不超过6个小组;每个小组以6~10人为佳,最多不要超过11人。在小学,小组内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6人最佳,多了往往难以控制小组纪律,一般来说宁可多分几个小组。 2.组间布局 小组在活动室内位置如何布局?首先,要考虑小组之间不能太近,尽力拉开各小组之间的距离。其次,所有小组在活动室内最好组成一个整体,一般组成马蹄形或半椭圆形整体,中间留出适当的空地。整个布局要考虑到教师可以观察到每个小组的情况,每个小组都可以和教师对话,中间没有其他小组的阻断。 3.成员安排 分组讨论中小组成员的组成常常会影响到小组讨论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团体动力方向。在很多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有的心理教师没有规定

课堂讨论3

案例3 怎样搞好突击加班 某市第二罐头厂,是我国生产出口罐头的专门厂家,其出口拳头产品是芦笋罐头。但芦笋季节性强,第二季度是生产芦笋罐头的旺季。由于原材料价高(1.6元/千克),且不易储藏,必须当天收购当天加工。厂领导召开动员大会,号召全厂职工昼夜突击,加班加点,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星期天也不休息。为了鼓励职工加班,决定实行计件工资,粗估一下,每位职工每月可增收300元。职工参加加班第一周很踊跃,第二周开始主动加班者越来越少。经领导初步了解,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该厂位于市郊,工人家里多有农田,第二季度农活也忙,有些职工星期天加班,家属怨声很大:“耽误了农时,影响全年的收成啊!” 2、该厂经济效益较好,工资奖金水平在全市数一数二,加班增收300元,与多付出的劳动和时间相比,有些职工认为得不偿失。 3、第二季度正值春夏之交,是旅游的好季节,有些青工早就计划去泰山旅游,还有的计划趁“五一”旅游结婚,已经做好了准备。 4、加班时,后勤工作跟不上。食堂花色品种少,质次价高,食堂距离车间又太远;加班后,浴室已经关门,职工想洗澡也没有地方;加班后末班公共汽车已过,职工回家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家离工厂远的职工);托儿所服务时间比加班时间短,孩子妈妈加班有困难。 5、实行计件工资后,质量有所下降,原材料消耗有所上升,一些工人为了多干多挣钱,拼设备;而且不愿干一些没有报酬的辅助工作,不愿意帮助别人,职工之间协作出现一些问题,有些职工因而对这种突击有意见。 6、实行计件工资后,考勤工作放松,个别职工不仅不加班,而且出勤率比平时还低。 思考: 1.该厂突击加班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试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各类职工的心理状态。 3.针对这种情况,如果你是厂长,采取那些措施激励职工积极参加出口罐头的突击生产,并确保工厂的质量、成本、效益?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谈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谈 当前,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课堂是一个教学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成长历程。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势必成为每一位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去年,我在“二期学科带头人”培训期间,充分感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全新的课改新理念,他们非常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他们以为教师要“加强备课—课堂教学—教后反思”;学生要“认真参与教学活动—复习后完成作业—预习新课”。下面我就简单和大家共同来分享、分享 一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做作业的效果和效率怎么样,取决于听课的效果;而听课的效果怎么样,取决于课前的预习。一项调查显示:在小学生中,经常预习的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要高于不做预习的学生的成绩,而且差异是显著的。另一项调查显示:认为预习是好习惯的学生占95%以上,但不能坚持预习的学生也有95%。桑代克的效果律指出:如果没有从一件事情中深刻体验到好处的话,这种事情就会得不到强化和巩固。所以我们经常帮助学生了解预习的方法、意义,并且规范地开展预习工作,使预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习惯,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巩固和持续预习的行为。数学课预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是:通过预习,在听课时就有所选择,可以克服盲目被动。预习的主要目的是对将要讲授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理解,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疑难问题,了解新课的重点和难点,以便自己在听课的时候更有针对性,从而把一个被动的接受教学的过程转化成一个主动的求知过程。会听课的学生应该是有准备的、有疑问的、有目的的,是注意力“很会”集中的那种人。下面是开展预习工作的两点体会。

分组讨论很重要

,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发挥“两为主”作用。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紧紧抓住“明了”、“善导”、“激趣”、“引思”、“精讲”这些教学要素,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心。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实践、自我发展,提出问题,在教师引领下解决问题;同时开放教学形式,开放教学场地,尤其是开放学生的活动与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注意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予以高度的关注。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与统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达到让学生“自求得之”的目的,提高学习效率。 科学设计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眼球,合理设计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学习有动力,只讲大道理、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还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教师要精心地备课,钻研教材,把死教材变成活课本,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再加工,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英语课堂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这样才能使英语教学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

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教师根据课堂上学生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把培养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形象的学习情境。针对小学生低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简单等特点,英语教学生动形象、越是贴近生活越是容易接受。把多媒体引入英语教学,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然而,由于小学生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有限,尽量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词句,必要时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或母语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借助肢体语言进行教学演示,学生很快就能理解这些意思,并且,学生也在一起跟老师做肢体语言表演时,寓教于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他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我们强调,尽量使用英语并不排除必要时教师可以使用母语。因为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地理解教师的语言,就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无法正确地运用语言,教师就无法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也就无法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这时如果教师用汉语把意思说出来,学生立刻就会明白该句子结构的意思,这样也能节省出更多的教学时间开展其它的教学活动。 适时激励表扬,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方面给予肯定和赞许,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在英语教学中,面对的学生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和个人思维方式,个人的智力、基础和性格存在差

管理综合案例课程课堂讨论记录表

管理案例实践教学项目(课题)组建团队与选题情况表实践团队名称:飞虎队(物流111A组)班级:物流111 管理案例实践选题实践项目名称企业物流管理案例(课题) 实践项目教学 目标 本教学项目主要是为了调查了解某企业的物流管理状况。围绕着物流 的七大功能,第三方物流,零担运输等进行实践教学研究,撰写实践 报告,编写管理案例。 实践项目教学 内容 德邦物流管理案例研究 实践项目所涉 相关管理原理 及参考文献 所涉相关原理:物流的七大功能,安全管理,零担运输等。 参考文献:【1】万融.商品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王永富,李二敏.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出版社,2006 【3】苗雨君,赖胜才.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 【4】朱义强.浅谈德邦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江苏:建筑 职业技术学院,2012 【5】黄玉霞.浅谈德邦物流公司的物流服务管理【D】.北京:北京物 资学院,2011 实践团队组建实践团队长初晓伟 2011097022 分工情况 团 队 成 员 1 初晓伟201109702 2 常雁雁2011097039 报告排版,图表制作, swot分析,报告审核 2 高俊耀2011097058 报告撰写,联系企业 3 贺萍2011097048 韩影2011097027 问卷设计,发放,回收分 析 4 杜育朗2011097016宫凯娜2011097010 信息采集,二手资料收 集,为报告写作提供参考 5 陈书立2011097008郭俊生2011097035寇 冠2011097047 照片拍摄制作,报告打印 输出,费用统计 实践教学项目实施计划1.组建团队,确定队长。 2.选择实践课题。 3.联系企业。 4.做好分工。 5.到企业实地调查。 6.信息数据局归集整理分析。 7.报告撰写,审核,输出。 8.报告提交 备 注 指导老师签字: 日期:年月日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界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但是,一些教学活动却背离了如此明白的原则,言不及义的课堂讨论,轻视学科知识而空谈能力的教学互动等,都应该列入无效的教学一类。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后,追求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出其应有的效果。 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学科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在比较多的是关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加强师生间交流、组织教学、完成学习目标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等方面。但是,如果不区分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科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关于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探讨,就值得商榷了。我认为,这些年的教改,有一个需要反思的倾向就是没有充分地考虑不同学科的特点,尤其是没有考虑人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以自然科学学科的特点覆盖全局。应该首先厘清历史学作为人文学科本身的特点,然后以此为基础再来探讨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一个世纪以前的新康德主义哲学家文德尔班对照着自然科学阐述了历史学科的特点:“经验科学在现实事物中寻找的,要么是自然规律形式下的共相,要么是历史规定形式下的殊相;它们所考察的,有的是常住不变的形式,有的是现实事件的一次性的特定内容。有一些是规律科学,有一些是事物科学,前者讲的是永远如此的东西,后者讲的是一度如此的东西。如果我们可以造一些新术语,那就可以说科学思想在前一场合是制订法则的,在后一种场合是描述特征的。”虽然,文德尔班的观点否定了客观的历史规律的存在,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背道而驰。但是,我们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之下,也必须看到社会历史规律不同于自然界规律的独特性,历史毕竟是人的主动性活动的产物,历史毕竟包含着大量的不会重复的特定事件,从这个意义上看,文德尔班的论述有合理的部分。这就决定了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不能完全等同于自然科学学科的学习过程。 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对历史过程最低限度的讲授和具体历史知识的传授,进一步的探究和活动只能是空中楼阁,这样的历史教学只能是无效的,至少不具有充分的有效性。 明确教学目标方能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但是,目前的教学实践还没有做到将三维目标与历史学科的体系和特点充分地结合起来,真正地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去阐释这三维目标。这是一个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主动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和充分的保证。

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案例一:上课的时候,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要去洗手间,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怎样才能比较满意的处理好这个问题呢 案例分析:学生突然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要去洗手间,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真的是要去洗手间; 2、对科任老师有意见,故意为之; 3、对这个学科不感兴趣; 4、可能比较难,已经跟不上了; 5、不愿意学习等。 这就要求老师分析不同的原因,归类,而不是简单的训斥一顿,这样很难解决基本问题,反而会引发学生的反感。这时教师应该根据课堂管理中的强化而不是惩罚原则,教师可以让这名学生先去洗手间,课后再找这位学生谈话,了解情况,如果确实是内急,要了解原因:是下课忘记去洗手间,还是因为误食食物引起急性肠胃炎。如果是急性肠炎,就应该建议他看校医或回家让家长陪同去看病,以人文关怀感动学生。如果是下课忘记去洗手间,也要了解原因,是因为贪玩还是忙于做作业还是其它原因,要区别对待进行处理。如果是2、3两点的原因,教师要找自身的原因,及时作出自我批评,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如果是第4点原因,老师应与他耐心分析,了解他的知识陷,及时指导他学习方法,如果是第5点原因,要了解他是由于基础差,还是由于怕困难、还是由于家庭原因还由于其它原因,教师应根据具体进行耐心教育。总之,课堂管理是一门艺术,要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它。 案例二:开学的一周内,值日生不知道自己的时间和职责(值日表已经在备课班时就已经张贴在墙上且开学第一天班会课当众宣读),对于初三的学生,我感觉哭笑不得。大多数同学卫生意识差,吃过的零食和包装袋,以及透明胶带等到处乱扔。上课时,经常要停下来强调纪律,课堂教学被多次打断,影响了教学效果。下课后,有几个学生总喜欢下去溜达一圈,从厕所逛到小店,往往是在上课铃响后或是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才陆续地走进教室,嘴里虽然喊着报告,但还不等老师同意就直接冲进来。有时我偷偷观察任课老师的表情,在任课教师的脸上从未看到过满意的笑容。同时我也发现了有几个同学,学习态度端正,行为表现突出,工作能力较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