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林业碳汇的发展趋势

林业碳汇的发展趋势

林业碳汇的发展趋势
林业碳汇的发展趋势

收稿日期:2007-08-20

作者简介:武来成,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与规划工作。

江西林业科技2007年第5期

碳汇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CO2

吸收并以生物量的形式贮存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的过程,森林起到主要的固碳作用。森林是地球碳循环重要的汇和库,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数据表明,森林每生长1m3

生物量,平均吸收1.83tCO2,有着很强的碳汇功能[1]

1国内外林业碳汇发展背景

国际三大著名的全球环境研究计划,即国际地圈生物圈

计划、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和全球环境变化国际人文因素计划。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审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京都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在2008到2012年间必须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削减5.2%。在

此后一系列气候公约国际谈判中,国际社会对森林吸收CO2的汇聚作用越来越重视,如《波恩政治协议》、《马喀什协定》都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京都议定书》确立的清洁发展机制,鼓励各国通过绿化、造林来抵消一部分工业源CO2的排放。2003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9次缔约方大会,国际社会已就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

入碳汇项目达成了一致意见,制定了新的运作规则,为正式启动实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国政府于2001年共同启动了全球碳汇项目,对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及其相关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和积极支持。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指出林业碳汇项目不仅能为我国造林绿化事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而且能够建立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的新机制,有关方面也正在积极组织开展林业碳汇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与意大利根据《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相关规定,签署了合作造林项目———“中国东北部敖汉旗防治荒漠化青年造林项目”。通过开展实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标志着林业的生态服务可以

通过贸易获取回报时代的到来。

2我国在实施造林碳汇项目的优势2.1

林业碳汇项目起步早、资源优势强

我国的大规模造林始于1980年代初期,自1990年代开

始造林力度进一步加大,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体系等一系列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截止目前全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已达到4666万hm2,约占世界人工林面积的26%,占我国森林总面积的29.35%。最新公布的国家第6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报告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由5年前第5次的16.55%提高到18.21%,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居世界第6位,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1位[2-4]。随着我国持续大规模的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蓄积量、质量将会不断提高,它不仅大大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还将大大增加我国林业碳汇的总量,扩大我国碳排放空间,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我国森林固碳潜力巨大。根据全国生态建设规划:到

205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8%以上,森林固碳能力将

随着森林面积的增加大大增强。另外,对现有森林资源实施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也将提高我国森林整体的固碳能力。虽然根据CDM碳汇项目的基本实施规则,只有1990年以后的荒山造林和更新造林才有资格作为CDM碳汇项目,并从

2000年开始计算此类项目引起的碳贮量变化。但是,我国宜

林荒山荒地面积广阔,近年来林业发展速度加快,造林面积不断扩大,具有CDM造林碳汇项目所需要的土地资源优势。

2.2交易成本低,竞争优势明显

我国的森林资源和林地所有制形式,以国有和集体所有

为主体,便于宏观调控和具体操作,实施规模造林、统一经营。而且可以较大幅度降低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交易成本,因此更具竞争力。同时我国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是保

林业碳汇的发展趋势

武来成1,陶丹1,张思维2,况水标1,程明1

(1.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46;2.中国建筑北京设计研究院(上海),上海200065)

摘要:概述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背景,分析在我国开展碳汇项目研究的优势及其综合影响,并结合江西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开展试点的注意事项。应该积极参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活动,采取妥善的应对策略,重视林业碳汇项目及碳交易的政策研究,加强林业碳汇项目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林业;碳汇项目;影响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505(2007)05-0045-03

45??

障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前提。

2.3建立生态经济补偿机制,探索林业碳汇融资新途径,提高营造生态林的积极性

由于林业属于公益事业,植树造林所需投入很大,产生的生态效益也是巨大的。但是多年来,这些生态效益没有被市场化,缺少最低的生态经济补偿机制,这已成为造林质与量的提高和森林管护的瓶颈,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5]。尽管如此,作为一种市场机制,林业碳汇项目的良好实施无疑将为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筹集到大量国际资金,有利于解决生态效益补偿问题,促进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市场化与货币化进程,实现区域林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林业碳汇项目对我国的影响

首先考虑政府若采取不干预政策。所谓的政府不干预政策是指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实施和交易由项目投资者和参与者自行决定[6]。显然,在政府不干预政策下,经济收益(利润)最大化将成为项目实施遵循的最大原则。通过对比各种林业经营特征、林木生长速度和碳汇增长量的比较,可以得出,南方森林区的大规模工业人工林碳汇项目将在政府不干预政策下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因为,一方面,南方森林区的气候等自然条件更有利于树木生长和碳汇增加;另一方面,工业人工林,特别是速生工业人工林通常是由大公司组织实施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大规模造林行为,与一般的造林组织,如林场、社区等相比,这些公司资金更雄厚、信息更灵通、技术和管理水平更先进、实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工业人工林一般采用高投入、纯树种、高度集约经营模式,回收期短,投资回报率高。以下拟对大规模工业人工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进行具体评价。

3.1经济影响

根据江西省实际情况来看,在九江、赣州等地,杨树、桉树工业人工林仅木材投资回报率就高达50% ̄100%。以印尼金光集团的造林投资项目为例,在江西的投资回报率为50%,每投资0.8hm2桉树人工林,7年轮伐时得1.82万元,农民土地入股分得0.81万元[7]。由此可见,南方森林区工业人工林生长快,碳吸收水平高,资本回收期短,实施大规模工业人工林碳汇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3.2环境影响

大规模人工林的栽植,对于提高森林覆被率,改善生态环境有着积极作用。然而许多实践和研究已经证明,工业人工林的环境影响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可能产生较高的环境风险:①工业人工林的树种单一化导致病虫危害及蔓延的风险大增;②一方面,在土壤相对贫瘠的无林地上种植速生人工林可能导致地表水的减少,另一方面,营造桉树商品人工林经常使用大量杀虫剂,加之大量施肥,使得当地的水质和水生物受到了直接的影响;③工业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作用往往较少;④工业人工林建设引进外来速生树种可能导致有特殊价值、适生性强的乡土树种的丧失。3.3社会影响

工业人工林的社会影响通常也不确定,需要根据项目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工业人工林建设的正面影响主要有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使当地社区发展从中受益[8]。同时,要求工业人工林建设保持稳定的碳水平,可能需要采取轮伐措施,因而可能产生对劳动力的持续需求[9]。另外,工业人工林往往由技术和管理水平高的大公司组织生产经营,因此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的工业人工林建设可能为当地带来新的资金投入、新的教育机会、新的市场机会以及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等。然而,工业人工林建设通常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社会负面影响。主要反映在:工业人工林建设可能导致当地居民和社会对土地、林产品的失控,原有乡村社区被改造,部分居民收入和生计受影响,以及具有特定文化的自然景观的退化等[10]。

4对碳汇项目试点的几点想法

4.1注意实施区域选择

在碳汇试点工作中,必须解决碳汇合理价格、碳汇项目分布与规模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这要求有较完善的资源管理体系与资源监测体系。目前江西省山江湖办公室在泰和千烟洲主持实施的碳汇项目,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也产生了一定的生态效益。

4.2树种选择

注意不同树种的碳吸收能力,坚持适地适树对于树种选择非常重要。首先,不同树种的碳吸收能力具有一定差异,甚至差异较大,即使在同一气候区,不同树种的碳吸收水平也有高有低。譬如,同处亚热带的杉木林和马尾松林的群落生物量就有较大差异。其次,相同树种在同一气候区的不同地带、甚至不同地貌类型的碳吸收水平也存在差异。再次,由于树种生物量与蓄积量及生长量之间不呈现严格的正比关系,不同气候区某些具体树种的碳吸收能力并没有太大差异。综上所述,按照碳吸收能力最大化原则,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应尽可能选择那些碳储存量高、生长发育快的树种。然而,碳吸收水平的大小并不能成为树种选择的唯一标准,树种选择必须综合评价拟采纳树种的经济和生态环境影响,促进主办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国际上通常认为,乡土树种、本地树种优于外来树种。因此,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在树种选择方面,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树种本身的生物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特性进行透彻研究,决不能盲目或仅仅出于经济目标引进和利用外来树种,而忽视其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积极鼓励对优势乡土树种的培育和利用,营造混交林。4.3林种选择

按林种划分,我国林地资源一般分为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等5种,其中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统称为生态公益林,其余3种统称为商品林。薪炭林通常是当地群众的必需品,分散、点多、面广,往往不能保证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对防止泄漏和持久性的要求;而经济林是以

46??

DevelopmentTrendofForestryCarbonSequestration

WULaicheng1,TAODan1,ZHANGSiwei2,KUANGShuibiao1,CHENGMing1

(1.JiangxiAcademyofForestryInventory&Planning,NanchangJiangxi330046,China;

2.ChinaConstructionBeijingArchitectureDesignandResearchInstiture(Shanghai),Shanghai200065,China)

Abstract:Thedevelopmentbackgroundoftheforestcarbonsequestrationprojectswassummariedinthispaper.Theadvantageandcomprehensiveinfluenceofstudyingonthecarbonsequestrationprojectswereanalyzed,Combinewiththeactualconditionsofourprovince,theattentivemattersforlaunchingapilotwereproposed.Weshouldparticipateintheinternationalactivityinthefieldofclimaticchangeactivelyandadoptappropriatecountermeasures.Weshouldattachimportancetothepolicyresearchoncarbonsequestrationprojectsanditstransaction,andalsoenhancethedeepscientificresearchoncarbonsequestrationprojects.

Keywords:Forestry;Carbonsequestrationprojects;Influence

生产果品,食品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以高产、高效、高质为经营目标,要求更为严格的栽培条件和技术,通常以个体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因此,其经营存在人为干扰严重,无法满足项目防泄漏要求、碳汇监测困难、碳汇吸收水平偏低等问题。所以,中国实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应该着重考虑生态公益林和除大规模工业人工林之外的用材林。生态公益林由于其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应该成为政府政策积极鼓励的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采纳的主要林种之一。当然,对确实能够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用材林也不容忽视,应当予以积极鼓励和引导。

4.4吸取经验,加强交流

碳汇项目在世界各地开展时间较短。因此,试点要吸取

国内外已有的经验,结合具体情况,将碳汇项目的开展与当地林业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与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与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等问题结合起来,制定详尽的试点方案。同时,由于碳交易是一个新的事物,提高认识与加强宣传显得尤为重要。

4.5试点内容、试点工作应结合试点地区的具体情

况,解决碳汇项目关键问题

以江西省为例,结合当前在全省推行的林业产权制度改

革,试点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江西碳汇项目可行性分析和评估;②江西省碳汇项目的实施对当地社会的影响;③对森林碳汇项目现有规则的验证;④江西的碳汇价格;⑤江西碳汇项目的最佳规模、比例与分布,尤其与江西目前纸浆业在林地使用中的关系;⑥江西碳汇项目实施的技术体系与政策保障体系;⑦碳汇项目实施的中介、监督与仲裁机构等。

4.6试点工作要强调群众参与和多学科的协作4.7

要健全试点工作的领导,及时交流国内外碳汇

项目的信息

综上所述,在我国开展林业碳汇项目潜力巨大,只要项

目设计合理,它将不仅能为中国林业建设筹集大量国际资金,还将促进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林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虽然在我国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相比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地区成本稍高,但正如前面提到的几点,我国拥有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林业和土地资源优势、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有利

的政策保障,因此具有足够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在我国开展一定数量的林业碳汇项目在短时期内不会降低我国未来可利用的碳汇潜力。当然,国际CDM林业碳汇项目的实施将最终取决于2003年底的COP会议上确定的关于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有关定义和具体实施规则。因此,在继续参与公约关于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定义和实施规则的国际谈判、密切跟踪事态发展的同时,采取妥善的应对策略,重视林业碳汇项目及碳交易的政策研究,加强林业碳汇项目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例如预测我国开展造林碳汇项目的最佳规模、最佳方式和最优地点,估算在我国开展造林碳汇项目产生的碳信用的成本并与拉美国家相比较,以及研究在我国实施林业碳汇项目需获得多大数量的碳信用才具有市场潜力等问题,以便为今后在我国实施林业碳汇项目奠定充足的理论科学基础。

参考文献:

[1][2][3][4][5][6][7][8][9][10]冯宗炜.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99.

TheKyototothe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1997[EB/OL].

http://www

?sdinfo?net?cn/hjinfo/law.html,2003-11-12.王礼茂.几种主要碳增汇/减排途径的对比分析[J].第四纪研究,

2004,24(2):191-197.

CachoO,HeanRandWiseR.“Carbon-accountingmethodsandreforesta

tionincentives”

workingpaper46thAnnualCon-ferenceoftheAustralianAgriculturalandResourceEconomicsSociety[R].Canberra,ACT,2002.

刘江.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431-442.

魏殿生.加快新时期林业发展,应对全球变暖的挑战.造林绿化与

气候变化:碳汇问题研究[A].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2-21.

陈根长.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决定了林业的发展趋势

和地位[J].林业经济,2003,(11):25-26.

李智勇.商品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环境成本研究[D].北京:中国农

业大学,2001.

高鹏飞,陈飞颖.碳税与碳排放[J].清华大学学报,2002,42(10):1335

-1338.

王雪红.林业碳汇项目及其在中国发展潜力浅析[J].世界林业研

究,2003,16(4):7-12.

47??

浅议发展林业碳汇的意义

浅议发展林业碳汇的意义 刘准桥 070106114 摘要:温室气体CO2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引起全球气候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森林的碳汇功能巨大,是改善全球气候的关键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了林业碳汇的概念,发展背景,功能,并介绍了影响林业碳汇能力的一些因素,而且探讨了提高森林碳汇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森林;碳汇;影响因素;措施; An Analysi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ing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Liu Zhun-qiao 070106114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Abstract:The concentr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 CO2 is raising in atmospheric. The climate become warmer and warmer. Ecosystem is destroyed. Natural calamity often occur. Forest is functioning as a principal carbon sink.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background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the key factor of the ability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besides take measure with improving the level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Key words: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influencing factor, measure

森林碳汇及潜力

森林碳汇及潜力 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大气中CO2浓度急剧上升及由此导致的温室效应及气候异常成为目前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1]。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CO2的重要碳库,维持着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库的86%以上和土壤碳库的73%。森林每年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2/3,相当于人类活动所释放碳量的10倍之多。森林碳库发生细微的变化就会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碳循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因此,准确地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现状,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对合理经营和管理森林、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的增加也具有重要意义[3]。近20年来,国内外学界针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碳密度和碳汇功能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4-6],但多数研究集中在全球层面上或是国家层面上的森林整体碳储量估算研究[5-8]。这些研究由于涵盖的生物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基础数据来源、研究方法、数据处理模型等的复杂多样,估算的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彼此间也缺乏可比性。另外,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研究主要关注于乔木层,对林下植物、枯落物和土壤碳库的研究较少,以致结果不能直接用于指导较小尺度上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的经营管理,需要对省、地、县等不同区域层面的森林碳库分别进行研究。贵州省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也是我国木材主要产地和生态建设的主要阵地。但是缺乏关于贵州省森林生态

系统碳储量、森林碳汇等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贵州省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估算其乔木林、竹林、灌木林和经济林碳汇现状,旨在了解贵州省的森林碳汇现状,为我国区域尺度的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以及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循环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持续固碳增汇的森林经营提供科学参考,并据此进一步说明森林碳汇对减少全区域碳排放的重要贡献。 1试验地概况 贵州省地处东经103o36'~109°35'、北纬24°37'~29°13',面积17.6万km2,平均海拔1100m,全省林业用地面积8.77×106hm2,森林面积7.03×106hm2,森林覆盖率39.93%。乔木林5.49×106hm2,竹林1.1×105hm2;活立木总蓄积 3.10×108m3,其中:乔木林蓄积3.03×108m3。 2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森林资源数据为2000~2010年贵州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汇总数据[9]。

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现状调查说课讲解

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现 状调查

林业碳汇国际发展现状 作者:资料来源:中国林业碳汇网更新时间:2010-6-15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就开始关注世界气候变化。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 划署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IPCC成立后,先后组织了世界范围的数千名专家,完成 了两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IPCC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看法主要是:自工业化开始发展以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 体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对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渐增大。气候的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世界范围内的冰川减退、北冰洋冰层变薄和世界部分地区极端性气候事件增加。近年来向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发展,高纬度地区比全球平均更暖,陆地暖化高于海洋,北半球比南半球更暖化。 由此,世界各国一致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目前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的。1990年12月,联合 国大会第45届大会决定设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委员会讨论并起草了著名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随后,各缔约国在德国柏林召开了被称为“柏林授权"的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就发达国家量化的减排温室气体义务进行谈判。1997年12月11日,由160个会员国表决通过《京 都议定书》,主要内容为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后,成为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 力的、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具体减排指标的国际法律文件。 “清洁发展机制(CDM ”、“联合履约机制(JI)”和“排放交易机制(ET)”是《京都议定书》中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三个灵活机制。目的是协调确立国际上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在进行碳汇项目、参加碳贸易过程中的立场、 方法、手段。根据其规定,发达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对没有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的碳汇项目的资助来取得一定量的减排指标,或者通过购买其他国家的减排量达到指标。而且,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其提供专门的技术方法和相关费用。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加强了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对温室气体引起的温室效应的应对

森林碳汇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森林碳汇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摘要】随着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全球气候的恶化进一步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地破坏,自然灾害也开始频繁发生。森林作为地球之肺,在改善气候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将主要以森林碳汇的作用以及发展对策为切入点,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并对如何更好地发挥森林碳汇作用作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森林;碳汇;作用;发展对策 引言 碳汇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吸收,并以生物量的形式储存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以此降低二氧化碳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的过程。森林碳汇实质的意义就是通过森林活动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浓度,清除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以及避免由此引起的碳的汇集和储存所造成的危害。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地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的实践调查表明,森林在一年之中能够吸收大量温室气体,并且通过自身的生物原理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氧气,虽然当前森林仅占陆地面积的1/3,但森林植被区的碳储存量却几乎占到陆地碳总容量的一半。因此,做好森林碳汇是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重要举措。 一、森林碳汇的发展背景以及作用介绍 (一)森林碳汇的发展背景 森林碳汇的发展背景主要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由于全球经济的迅猛前进,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使得各种自然资源不断损耗,致使大气中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使全球平均气温得到了提升。在这样的条件背景下,只有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气候变暖这一问题。而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的措施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的方法在成本上相对于工业减排的成本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利用生态系统将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陆地主要生态系统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所以森林系统在解决温室效应方面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二)森林碳汇的作用 森林碳汇对于生态环境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森林碳汇能够通过造林、植被达到生态恢复的目的。森林碳汇不仅可以缓解并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良好的净化空气,减少雾霾,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肥力等多方面的作用。而在经济成本方面,增加森林碳汇成本较少,实施起来也比较方便,使其成为如今最有效净化空气的方法。森林在减缓气候变化的功能中有碳汇,防止或降低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同时通过改善生态环境,

谈谈森林的碳汇功能

谈谈森林的碳汇功能 【摘要】森林具有碳汇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通过森林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植物体和土壤中,清除已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关键词】森林;碳汇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1.森林的碳汇功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态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8~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18~59厘米,将给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带来诸多重大不利影响。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向大气中过量地排放了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结果。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大增加,打破了地球在宇宙当中的吸热和散热的平衡状态,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是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积累,其做法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排)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增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是通过降低能耗、提高能效、使用清洁能源来实现。而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森林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植物体和土壤中,这个过程和机制实际上就是清除已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森林具有碳汇功能。由于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投入少、成本低、简单易行,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政府把林业纳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要求全力打好”森林碳汇”这张牌,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研究显示: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储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存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在生长季节,l公顷阔叶林每天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森林每生长1 立方米木材,就能从空气中吸收1.83吨二氧化碳,同时释放1.62吨氧气。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由森林生态系统吸收的达到24%~36%,足以说明森林碳汇功能的重要意义。 我国通过发展和保护森林,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减缓气候变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1980年-2005年,我国通过持续地开展造林和森林经营、控制毁林,净吸收和减少碳排放累计达51.1亿吨。仅2004年中国森林净吸收了约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同期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以上。据中国林科院依据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和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结果评估,目前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高达78.11亿吨,森林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量4947.66亿立方米,年固土量70.35亿吨,年保肥量3.64亿吨,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32亿吨,年滞尘量50.01亿吨。发展碳汇林业是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基于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林业碳汇潜力分析

基于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林业碳汇潜力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09T16:40:19.45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4期作者:冯素静[导读] 我国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要想改善生态环境,一方面需要向着低碳绿色方面房展,另一个方面通过对森林的再造和管理,能够调节生态环境,同时还能够增加碳的供应。 牙克石市乌尔旗汉林业局碳汇办 022159 【摘要】碳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资源,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发展林业的碳汇,有助于我国的林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的增长中,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工业革命发展的今天,在机械化进程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依赖机械,在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的时代中,碳排放量过大,导致了全球的温度变暖。我国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要想改善生态环境,一方面需要向着低碳绿色方面房展,另一个方面通过对森林的再造和管理,能够调节生态环境,同时还能够增加碳的供应。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中国林业;碳汇潜力;分析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控制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但同时,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经济、消除贫穷、改善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多重挑战。因此,必须调整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森林管理和减少毁林等林业碳汇活动来增加森林碳汇供给,是重要的“碳去除”途径。相对于工业减排,林业碳汇更具成本有效性(Richards and Stokes,2004),且存在多种效益,是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 一、林业碳汇情况 (一)碳源与碳汇 碳源是指产生二氧化碳的来源,如土壤中、岩石中、海燕中、生物中都是碳的来源,在生活和工业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但是过多的二氧化碳会造成空气污染,因此,造成全球温度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陆地面积逐渐减少,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全球变暖的情况。森林和实地等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汇集二氧化碳,所以被称为碳汇。 (二)林业碳汇与森林碳汇 通过对森林管理,减少对森林树木的毁坏和进行再造林,能够有效的吸收大量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了储备碳能源的功能,这一过程被称为林业碳汇。而通过森林植物、树木等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碳水化合物,从而有效的降低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这就是森林碳汇。 二、经济增长与森林碳汇的关系 森林碳汇是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者机制。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提供森林碳汇的同时,森林生态系统还提供其他副产品,例如保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水文服务等。这些重要的森林生态服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离不开这些生态服务的支撑,但经济增长又会影响森林生态服务的供给。具体来说,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人口压力和粮食需求较大,农业生产率和林业经济收益较低,这使得林地转变为非林业用途;同时,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也可能导致毁林或森林退化,使森林成为碳排放源。但是,当国民收入达到一定临界值后,技术进步使农业生产率提高,效率低下的农业用地得以退耕还林;农业人口加快非农化转移;居民对良好环境的支付意愿提高;政府增加对森林经营和环境治理的投入。以上这些因素都能够使得森林资源得以恢复和增长,使森林成为碳汇。 有研究发现,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由碳源转变为碳汇,促成这一转变的缘由是70年代末开始的大规模造林运动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各类生态修复工程(Fang et al.,2001;Pan et al.,2004),中国政府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林业建设成果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分不开。然而,由于学科分隔的原因,国内研究较少关注经济增长与森林碳汇之间的关系。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三、森林面积和立木蓄积量的预测 中国政府在自主减排承诺中明确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林业发展目标。其中,2009年提出“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2015年提出“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按照FAO(2011),2005年,中国森林面积为19304.4万公顷,立木蓄积量为135.85亿立方米,由此可推算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林业发展目标为:2020年,森林面积达到23304.4万公顷,立木蓄积量达到148.85亿立方米;2030年,立木蓄积量达到180.85亿立方米以上。按照GFPM的模拟结果,基准情景下,2020年和2030年,中国森林面积将分别达到2.5亿公顷和2.61亿公顷,立木蓄积量分别达到185.42亿立方米和200.14亿立方米。因此基准情景下上述林业发展目标能够如期达成,高速增长情景下上述目标同样能够如期达成(见表1)。这证实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林业发展目标的可行性。但是,从另一侧面看,这些目标仍然是较为保守的估计,因为2015年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表明:2020年的立木蓄积量增长目标已完成,森林面积增加目标已完成近六成。由于林业生产周期较长,容易出现路径依赖,制定的长远发展目标如果与实际情况更为贴切,则可能激发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的更大潜力。

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现状调查

林业碳汇国际发展现状 作者:资料 来源:中国林业碳汇网 更新时间:2010-6-15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就开始关注世界气候变化。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IPCC成立后,先后组织了世界范围的数千名专家,完成了两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IPCC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看法主要是:自工业化开始发展以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对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渐增大。气候的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世界范围内的冰川减退、北冰洋冰层变薄和世界部分地区极端性气候事件增加。近年来向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发展,高纬度地区比全球平均更暖,陆地暖化高于海洋,北半球比南半球更暖化。 由此,世界各国一致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目前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的。1990年12月,联合国大会第45届大会决定设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委员会讨论并起草了著名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随后,各缔约国在德国柏林召开了被称为“柏林授权”的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就发达国家量化的减排温室气体义务进行谈判。1997年12月11日,由160个会员国表决通过《京都议定书》,主要内容为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后,成为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具体

减排指标的国际法律文件。 “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约机制(JI)”和“排放交易机制(ET)”是《京都议定书》中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三个灵活机制。的是协调确立国际上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在进行碳汇项目、参加碳贸易过程中的立场、方法、手段。根据其规定,发达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对没有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的碳汇项目的资助来取得一定量的减排指标,或者通过购买其他国家的减排量达到指标。而且,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其提供专门的技术方法和相关费用。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加强了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对温室气体引起的温室效应的应对和解决方法的研究。对于困扰人类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突围只有三条路:一是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排放;二是大力开发低碳或无碳能源,从而满足能源需求而不增加碳排放量;三是利用土地和林业的碳汇功能,吸收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从目前情况看,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确实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速度,但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两者在技术上均面临着诸多短期内难以突破的瓶颈。因此,工业国通过“碳汇”项目,利用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作用,中和固碳获得二氧化碳排放权是一条速效、现实的出路。

(整理)广州市森林碳汇分析

广州市森林碳汇分析-现状与前景 《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 日正式生效。它规定作为碳源的国家或地区必须通过 的量,提出了联合履约、排放贸易的机制,作为碳源减排、限排的方式以减少向大气中排放CO 2 排放的补偿费,籍此达到向大气中减排和限排的国家或地区向作为碳汇的国家或地区支付CO 2 CO 的目的。现阶段我国虽无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但对森林碳汇大小的估算以及对区域森林碳吸2 减排与增汇的对策技术同样是关系到我国政治经济国际地位和发存潜力的正确评价,寻求CO 2 展趋势的重要举措。广州市的社会经济经过了长时间的高速发展,而且必然再高速发展下去, 由此带来的能源消耗和CO 排放也将持续增加。寻求节能减排技术的同时,显著地提高广州市森 2 固定能力是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广州林及其它类型生态系统CO 2 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上限。 本文根据广州市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青山绿地工程”的执行状况,以广州市林业 “一城三地五极七带多点”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为基础,选择典型森林类型;在对广州市林业 碳储量现状与固碳潜力、化石燃料消耗结构动态及发展趋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广州市现有 森林的碳汇功能作出评价,并据此提出提高林业碳汇能力的几点建议。 2、经济发展与化石能源消费状况 广州市 2006年GDP约为1978年的140倍。“十五”时期GDP年均增长13.82%,由2001 年的2841.65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154.23亿元,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产业结构上, 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逐渐下降,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地区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十五”期间第一、

林业碳汇:释放全球生态资源优势

林业碳汇:释放全球生态资源优势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林业产业》 2019年第10期 文/高沁怡 根据现有林业碳汇项目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碳市场发展与森林经营特点,合理制 定相应的林业碳汇发展策略,并重点做好相关基础与技术工作,以促进我国林业碳汇市场与项目健康发展。 近期,国内外关于碳汇的疾风骤起,以项目为载体的林业碳汇作为重要交易标的,已经在 国内外主要的碳交易市场体系中频繁出现。但是,由于不同碳市场产生的背景、主要目标及交 易规则的差异,对参与交易的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标准与具体要求不尽相同。合格的可交易林 业碳汇在全球林业碳汇市场中所占份额依然很小,林业碳汇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潜力。我 国林业碳汇的未来发展策略;一是立足国内,建立多元化林业碳汇市场;二是立足资源优势, 重点发展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三是加强林业基础数据与信息化建设,降低林业碳汇项目交易成本;四是加强不同碳市场衔接与协同,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交易。 林业碳汇被认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且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受到了国际社 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并已在一系列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法律框架中得到确认。从理论上讲, 林业碳汇项目未来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可以预期,随着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将林业碳汇作为合格碳交易品种纳入碳交易体系的碳市场数量将会继续增加。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 在全球各碳市场中林业碳汇所占份额并不大。究其原因,一是作为合格的可交易林业碳汇项目,需要符合严格的项目开发方法学(技术标准)与不同碳市场的交易规则;二是由于不同碳市场其 产生背景、主要目标与交易规则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碳市场对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有不同 要求,并且相关规则尚处于不断变化中。在实践中,因开发主体对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相关要 求与面临的风险估计不足,开发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对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市场交易造成了 困难。 有鉴于此,在充分了解现有林业碳汇项目类型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把握林业碳汇市场未来 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森林经营特点,明确我国未来林业碳汇开发策略,对于我国加快推进林 业碳汇市场健康发展、促进森林经营水平提升、充分发挥林业在气候变化以及精准扶贫等方面 的多重效益,显得十分重要与迫切。 在国际林业碳汇市场中,《京都议定书》设立了 3 种“灵活机制”,尝试使用市场手段减缓气候变化,为碳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林业碳汇交易创造了条件。《京都议定书》一开始并未把林业纳入减排市场,随着国际气候谈判的不断深入,森林在减缓和适应气候 变化中的特殊作用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林业碳汇才得以进入减排市场并成为重要的交易 标的。需要指出的是,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由企业、组织或个人自发购买,交易量都不大。随着 国际社会在实现减排目标时更加注重成本效益,越来越多的区域性管制市场将林业碳汇纳入碳 市场体系,作为企业的抵消减排机制,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开始逐步活跃。其中,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将林业作为一个独立部门,为其分配碳汇配额,增量碳汇可直接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为林业部门增汇提供了很好的市场激励。 据统计,自 2000 年以来,全球林业碳融资额已超 60 亿美元。截至 2016 年,全球有超 过 1500个林业碳汇项目正在运作或开发,林业碳汇交易总额达 6.621亿美元。其中,管制市 场为 5.514 亿美元,自愿市场为 7420 万美元,另有一小部分来自非市场机制下的碳汇交易。

加快现代林业发展增强森林碳汇功能

生态文明建设专题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5 March 绿色中国 临安位于杭州市西郊,市域面积3126.8平方公里,人口52万,是杭州至黄 山国际黄金旅游线上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被誉为长三角的一颗绿色明珠。全市 森林覆盖率76.55%,拥有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山湖国家 森林公园。先后获得了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山核桃之都、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 森林城市和全国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等荣誉。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京都议定书》把发展林业列 为应对气候变化、固碳减排的重要途径。近几年,临安在碳汇林业方面进行了积 极探索,已经引进全国乃至世界上首个毛竹林碳汇项目。全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 28.4万亩,四旁植树710万株,幼林抚育面积1114万亩,有林地面积从10年 前的333万亩增加到354万亩,年均增加2万多亩;森林蓄积量同比增长210万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Forestry and Enhance Forest Carbon Function 加快现代林业发展 增强森林碳汇功能 文/临安市林业局局长 沈志军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视察临安林业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专题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March 绿色中国立方米,年均净增20.9万立方米。临安市主要通过四个途径推动碳汇林业建设。 以稳定的政策推动碳汇林业建设 稳定的政策决定着经营者对森林经营的权力,调节着森林经营者的利益分配和参与程度,进而影响林业碳汇的增加。 一是加强政策激励。临安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加快竹笋产业 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山核桃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鼓励社会各界开展植树造林。市财政每年安排37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竹笋、山核桃等林业产业的发展。加大生态公益林补偿力度,累计配套公益林资金2100多万元,下拨公益林资金6725万元。 二是落实保护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严 格依法护林,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停止了天然阔叶林的采伐,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全市累计减少森林资源消耗12余万立方米。严格实行森林采伐限额制、林地保护奖惩制等制度,坚持专业队伍护林与群众义务护绿相结合,多管齐下,建立了完善的森林资源管理机制。 三是营造宽松环境。落实国家的林业信贷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世界银行及民间组织等各种无偿资金和优惠贷款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取消对林业生产经营者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减轻林农负担,为林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对在林业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科学管理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以扎实的工程推动碳汇林业建设 始终坚持以工程建设为载体,以增加林业碳汇为目标,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完善功能。 一是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1999年以来,临安大力实施生态 公益林工程,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129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3%。根据初步测算,临安市生态公益林年固定 二氧化碳75.6万吨,年释放氧气53.6万吨。去年,根据临安市公益林实际,按照区位重要性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原则,对各类公益林拟定了不同的经营方案,拟订了不同的管护标准,一、二、三类林分别给予29元/亩、24.5元/亩、17元/亩不等的补偿。 二是大力实施城乡绿化建设工程。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和“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城乡一体、整体绿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全 良好的生态使临安成为动物的天堂

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条件及潜力分析

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条件及潜力分析 一合格碳汇项目条件 森林在其成长过程中吸收并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因此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之一。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以及我国正在建设的部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都允许开发碳汇项目,使之成为能够交易的经核证的碳减排额度。然而,合格的碳汇项目,必须全部满足以下条件。 1 土地合格性要求 清洁发展机制(CDM)对造林再造林项目土地合格性的要求,限于在199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上开展的人工造林活动,只有满足这样条件的林地,才有开发并最终获得可交易的碳减排额度的可能。由于我国能够满足CDM要求的林地越来越少,因此国内的方法学降低了这一要求,只需满足2005年2月16日以来无林地要求即可。 除了对林地时间上的要求,项目活动所涉及的每个地块上的植被状况还需满足一定的要求。 2 额外性要求 所谓额外性,是指项目在财务、技术等方面存在障碍因而无法独立开展活动,必须通过碳汇项目的支持克服障碍才能使项目得以实施,这样项目产生的碳汇量才具备额外性。评价项目是否具有额外性,须根据方法学要求,按照一定的步骤和程序进行分析。 3 适宜的方法学 开发碳汇项目必须根据相关部门备案的适宜的方法学进行。2013年11月4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第二批)备案的复函》,同意国家林业局报送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和“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作为第二批备案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此外,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方法学正在进行专家审核,预计会成为第三批备案的方法学之一,这三个方法学几乎可覆盖我国林业行业碳汇项目的需求。 二碳汇项目开发程序 按照项目的开发模式,碳汇项目可分两大类:一是碳汇造林项目;二是森林经营项目。 根据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的通行做法以及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开发碳汇项目流程包括项目筛选和评估、设计与描述、审定、备案、实施与监测、核证、备案CCER。

本溪林业碳汇研究分析

森林碳汇研究与分析

华兴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二○一○年十二月

目录 一、引言 二、森林碳汇的发展史 三、发展森林碳汇的意义 四、国际森林碳汇市场现状 五、国森林碳汇市场现状 六、森林碳汇市场的要素 七、市开展森林碳汇项目的必要性分析 八、市森林碳汇项目市场竞争力分析 九、如何发展与提升市森林碳汇市场

森林碳汇研究与分析 一、引言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森林既是吸收汇,也是排放源,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减缓和适应双重功能。一方面,通过开展植树造林、森林恢复、合理采伐和森林管理,可不断增加森林碳吸收。研究显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储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存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另一方面,改变林地用途、不合理采伐,不进行更新造林和森林恢复,导致毁林和森林退化,会增加碳排放。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使国际社会认识到,保护森林,减少毁林,提高森林质量,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摘自祝列克副局长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讲话。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二、森林碳汇的发展史 人类由于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及大规模的水泥生产以及由于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变化、毁林开荒、森林采伐等人为活动导致大气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全球环境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政

论森林碳汇价值评析及其运用展望(一)

论森林碳汇价值评析及其运用展望(一)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CO2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的过程及机制。由于温室效应加剧以及全球极端气候频发,加之森林吸收CO2投入少、成本低,因此,森林碳汇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都要求促进可持续的造林、营林和森林更新来缓解全球的温室效应。众所周知,林木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中,经济效益多以林产品价值来体现,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则难以用货币来衡量。令人鼓舞的是,国际碳汇交易市场的产生与发展,让我们看到碳汇功能可通过国际碳汇市场,使林业生态效益有了实现市场化和货币化的可能。而要进行森林碳汇交易,首先要测算森林碳汇的价值量。本文以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为研究对象,对其森林碳汇的价值量进行估测,同时也分析了该森林碳汇价值量对于评价和实现龙草坪林业局森林生态效益的现实意义,提出了森林碳汇抵押融资的设想。 1森林碳汇价值评价理论 1.1森林碳汇是一种资产 石桂峰(2002)在其文中引用了《现代经济词典》资产定义:“由企业或个人拥有并具有价值的有形的财产或无形的权利。资产之所以对物主有用,或者是由于它是未来事业的源泉,或者是由于它可以用于取得未来的经济利益。”根据定义可以得出森林碳汇是一种资产:首先,森林碳汇作为一种功能,无论对人类还是非人类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森林碳汇是一种资源;其次,森林碳汇不具有实物形态;再次,森林碳汇由林木所产生,应该有其归属的主体;最后,森林碳汇可以在未来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 1.2森林碳汇应确定其产权 马洪等(1989)指出产权即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形态,指法定主体对财产所持有的归属权(包括所有或占有)、收益权和处分权(包括转让)等权益的总称。森林碳汇作为资源资产与其他资产一样,也存在产权管理问题。只有明确产权关系,改变资源无偿占有和无偿使用制度,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建立起资源有效利用的内在机制,促进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市场化工作的进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森林碳汇也将是森林生态效益资产化、市场化的抓手,这是由其客观存在且可计量、可交易特征决定的,因此,森林碳汇应明确其产权。 2森林碳汇价值评价方法 2.1碳汇量估算方法 HelmutLieth(1975)指出森林植被是陆地生物圈的主体,约有85%的陆地生物量集中在森林植被。估算碳汇首先要推算森林生物量。徐新良等(2006)以及郭志华等(2002)指出对于以省、流域、国家乃至全球为对象的区域森林生物量估计,主要方法有两类: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估计方法和基于遥感信息技术的估计方法。其中,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方法包括BrownS(1984)(1989)提出的平均生物量法、BrownS(1992)和KauppiPE(1992)提出的生物量换算因子法以及FangJY(1997)和方精云等(1996)(2002)提出的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目前,这些方法在森林生物量、森林碳估算以及全球碳循环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研究表明,森林类型的林分生物量与林分材积比值(即换算因子BEF)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林龄、立地、个体密度、林分状况等不同而变化。因此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将单一不变的平均换算因子改为分龄级的换算因子,从而可以更准确地估算国家或地区尺度的森林生物量。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林分材积综合反映了林龄、立地、个体密度和林分状况等因素的变化,因此可以将其作为换算因子的函数,以表示BEF的连续变化。 2.1.1换算因子BEF的计算 方精云等(2002)利用倒数方程来表示BEF与林分材积之间的关系,即:性。由该式可以推算出区域范围内森林生物量。 2.1.2区域范围内森林生物量的计算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

低碳经济之 ——森林碳汇 一、相关释义 1、森林碳汇 ——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即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要减去造林活动用车(汽油)或施肥所产生的排放,还要减去林地流转和森林灾害造成的毁林排放,最后得出净吸收量。森林碳汇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承认森林碳汇对减缓气候变暖的贡献,并要求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植被恢复及保护,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将项目产生的碳汇额度用于抵消其国内的减排指标,同时要求这些项目要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2、造林与再造林 (1)造林是指通过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等方式,将过去50年内不曾是森林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直接人为活动;再造林是指通过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等方式,将曾经是森林但被转化为非林地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直接认为活动。 (2)《京都议定书》中明确在第一承诺期(2008年-2012年)内,将造林与再造林活动限定为在1989年12月31日前

处于无林地状态的立带上开展的造林。 3、清洁发展机制,即CDM,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CDM项目包括:改善终端能源利用效率项目;改善供应方能源效率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替代燃料项目;农业项目(甲烷和氧化亚氮减排项目);工业过程项目(水泥生产等减排二氧化碳项目,减排氢氟碳化物、全氧化碳或六氟化硫的项目);碳汇项目(仅适用于造林和再造林项目)。 4、中国绿色碳基金:系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绿化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保护国际及嘉汉公司共同发起成立,并由中石油集团捐资3亿元作为启动资金,以宣传推广及资助碳汇事业发展为目标。 二、我国相关政策及规定 (一)政策 1、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高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2、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

低碳经济之 ——森林碳汇 一、相关释义 1、森林碳汇 ——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即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要减去造林活动用车(汽油)或施肥所产生的排放,还要减去林地流转和森林灾害造成的毁林排放,最后得出净吸收量。森林碳汇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承认森林碳汇对减缓气候变暖的贡献,并要求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植被恢复及保护,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将项目产生的碳汇额度用于抵消其国内的减排指标,同时要求这些项目要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2、造林与再造林 (1)造林是指通过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等方式,将过去50年内不曾是森林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直接人为活动;再造林是指通过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等方式,将曾经是森林但被转化为非林地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直接认为活动。 (2)《京都议定书》中明确在第一承诺期(2008年-2012年)内,将造林与再造林活动限定为在1989年12月31日前

处于无林地状态的立带上开展的造林。 3、清洁发展机制,即CDM,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CDM项目包括:改善终端能源利用效率项目;改善供应方能源效率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替代燃料项目;农业项目(甲烷和氧化亚氮减排项目);工业过程项目(水泥生产等减排二氧化碳项目,减排氢氟碳化物、全氧化碳或六氟化硫的项目);碳汇项目(仅适用于造林和再造林项目)。 4、中国绿色碳基金:系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绿化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保护国际及嘉汉公司共同发起成立,并由中石油集团捐资3亿元作为启动资金,以宣传推广及资助碳汇事业发展为目标。 二、我国相关政策及规定 (一)政策 1、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高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2、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

碳汇林业

目录 1.背景2 1.1碳汇交易3 1.2森林碳汇4 2碳汇经济4 2.1林业的碳汇价值4 2.2开发碳汇林业经济5 3开发碳汇项目的条件6 3.1开发碳汇项目的现有模式7 3.2开发碳汇项目的土地要求7 3.3碳汇林有两种:造林和再造林8 3.3.1造林和再造林项目对树种的要求8 3.3.2已有碳汇项目的树种8

1.背景 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大量增加而使全球气温持续升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对气候变化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类大量使用石化能源,使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带来的温室效应是全球迅速变暖的主要原因。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对化石燃料石油的依赖和大量使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急剧上升,引发全球变暖。这种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农林业、水资源以及人类健康都将产生广泛、深远和复杂的负面影响。 节能减排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责任。地球向大气层排放的温室气体与日俱增,削减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保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已经成为共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审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在2008年到2012年间必须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削减5.2%。有约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