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器人发展(赵深学)

机器人发展(赵深学)

1.2 机器人发展政策分析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新增劳动力逐年下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激增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也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在国外,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已经成为一种标准设备而得到工业界的广泛应用,人性化、重型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未来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发展趋势。2014年5月上旬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引导机器人产业发展,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人力成本的上升迫使企业进行改革,机器人市场的爆发出的巨大需求,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工业机器人产业政策:工信部网站刊登《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全文,指出:工业机器人代表着未来智能装备的发展方向;到2020年,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 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我们认为《意见》给出的这一目标较为保守,我们对比韩国80年代中期-90 年代中期人工成本快速上涨时期工业机器人的普及速度,测算2014-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合理增速约为年均25%。2012年3月,奥巴马提出投资10亿美元,创建15个“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计划(NNMI),以重振美国制造业竞争力。2013年1月,美国总统办公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先进制造业项目办公室联合发布《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发展规划》。2012年8月以来,美国已经成立了4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这些中心涉及的相关技术和产业有望成为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德国政府则提出“工业4.0”、“互联工厂”高技术战略。“工业4.0”最早是在2011年汉诺威博览会上,由三位大学教授提出来的。制造业在德国的国民经济占26%,作为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战略发展方向,112页的实施建议由项目研究组在2012年10月提交给德国联邦政府此项目牵头的教育科研部、经济部和内政部,现已拨款2亿欧元(约16亿元人民币)作为第一步研发经费。“互联工厂”通过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将工厂与工厂内外的事物和服务连接起来,构建新的商业模式。

此外,日本潜心研究人工智能,解决劳动力断层并支持未来的工业智能化。作为全球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日本潜心研究的科技正是人工智能产业,首先应用的领域就是工业化生产线。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普及了第一和第二类工业机器人,而今已在发展第三、四类工业机器人的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日本希望借助在该产业的高投入以解决劳动力断层问题,降低高昂的劳动成本并支持未来的工业智能化。同时,政府对相关机器人制造企业实施了优惠税制、优惠贷款、减税等多项扶持政策。

重点应用行业全面铺开、本土品牌有望加快追赶:《意见》提出未来国产机器人应用的重点领域是:汽车及零部件、纺织、物流、国防军工、制药、半导体、食品等行业。我们认为过去十年高附加值的汽车行业是机器人应用的主战场,但往前看在人工成本飞升、从业人员对安全性舒适性要求提高等因素的推动下,如电子、食品、军工等中低附加值、劳动密集或特殊环境行业将是拉动机器人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机器人产品结构将出现变化、从而给予国产品牌良好的介入时机。我们认为未来国产机器人总体超越行业平均增长是大概率事件。以集成、主机为主,培育本土龙头企业:《意见》规划建立以工业机器人主机企业、系统集成企业为牵引,零部件及产业服务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同时3-5 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条件下,国内机器人产业链越往下游越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掌握核心客户资源和非标设计能力的集成商、产品定位准确的主机厂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国产品牌的中坚力量。因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应该以系统集成和

部分主机厂为主要突破口。未来2-3 年真正能够兑现成长的机器人企业必然是掌握核心客户资源、成熟设计能力和产品定位准确的龙头公司,在零部件和单纯本体公司中,我们认为依靠自身团队研发实现突破的概率较低。

工信部发布工业机器人产业政策。

1、工信部网站刊登《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代表着未来智能装备的发展方向;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 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 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2、2020 年机器人密度万人百台,隐含年均增长15%。《意见》提出到2020年国内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台数)达到100以上,我们测算到2013 年底国内制造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有望达到约40台/万人,隐含2014-2020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我们认为《意见》给出的这一目标较为保守,我们对比韩国80年代中期-90 年代中期人工成本快速上涨时期工业机器人的普及速度,测算2014-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合理增速约为年均25%。考虑到未来几年将是我国人力成本上升与产出增速下行的“黄金交叉点”,我们预测机器人行业销量有望在低基数上保持+30%的年均增速。

3、重点应用行业全面铺开、本土品牌有望加快追赶

《意见》提出未来国产机器人应用的重点领域是:传统市场汽车及零部件;劳动密集型的纺织、物流等;国防军工、民爆等高危行业;洁净要求高的制药、半导体、食品等。我们认为过去十年高附加值的汽车行业是机器人应用的主战场,但往前看在人工成本飞升、从业人员对安全性舒适性要求提高等因素的推动下,如电子、食品、军工等中低附加值、劳动密集或特殊环境行业将是拉动机器人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机器人产品结构将出现变化、从而给予国产品牌良好的介入时机。如3C行业广泛应用的SCARA、直角坐标机器人,食品制药行业大量应用的Delta机器人,物流行业的四轴码垛机器人等,相对于汽车行业的标准六轴机器人而言进入壁垒较低,一批国内优秀自动化企业已经开始批量制造;而以新松机器人为代表的国产自动化龙头更是在国防军工、洁净环境等特殊环境机器人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未来国产机器人总体超越行业平均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但《意见》中提到国产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要提高到45%(目前国产品牌占所有工业机器人比重不足10%),外资品牌在六轴高负载高精度工业机器人方面遥遥领先,国产品牌无论在算法、控制、电气集成还是机械设计差距均较大,并且合资汽车厂等主要客户的粘性较强,国产牌要在短短7年时间内与外资牌平分秋色,难度较大。坚持之前的判断,国产机器人的主战场应该在经济型、非标机器人,而非高端市场。

4、以集成、主机为主,培育本土龙头企业

《意见》提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基础薄弱,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核心技术有待突破,规划建立以工业机器人主机企业、系统集成企业为牵引,零部件及产业服务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同时3-5 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在当前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条件下,国内机器人产业链越往下游越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掌握核心客户资源和非标设计能力的集成商、产品定位准确的主机厂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国产品牌的中坚力量。因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应该以系统集成和部分主机厂为主要突破口,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系统集成能力、丰富的主机产品储备、以国内第一流的自动化科研平台为支撑的公司最有希望成为世界级品牌。

5、看好龙头公司,关注合作路径清晰的零部件公司

A 股市场涉及机器人或自动化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多达30 余家,筛选出现阶段真正参与机器人产业链的上市公司包括:新松机器人(集成+本体)、博实股份(集成+本体)、亚威股份(本体)、新时达(本体)、软控股份(本体)、瑞凌股份(集成)、汇川技术(伺服电机)、慈星股份(控制器)、上海机电(减速机)、秦川发展(减速机)、巨轮股份(本体+减速机)等。未来2-3 年真正能够兑现成长的机器人企业必然是掌握核心客户资源、成熟设计能力和产品定位准确的龙头公司。

1.2.1 国家扶持政策

项目补贴和财税优惠仍将是产业扶持政策的主体。智能装备产业是典型的竞争性市场,往前看国家对产业的扶持政策也将从市场化角度着手,激励国产品牌的创造力、提升品牌知名度。预计针对重大科研项目的补贴,以及针对具体采购国产设备客户的项目补贴仍将是产业政策的主要方向,但补贴的范围、比例和总体额度有望逐渐扩大。另一方面,针对相关企业的进口税收、企业所得税、项目融资等方面的财税优惠将是产业政策的补充。

(近5年国家自动化产业扶持政策一览表)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与此同时,按当前的发展趋势,国际普遍预测在2014年我国成为第一大机器人需求市场是毫无疑问的。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加速发展阶段。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对机器人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也在逐步加码:

1、2012年3月至4月,科技部相继发布《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重点研发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流程工业的核心工艺和成套装备,重点发展公共安全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平台和模块化核心部件等。

2、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装置的开发和产业化。

3、截至2013年7月,工信部正积极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正上报发改委和科技部及其他有关部委,相关政策出台在即。

智能化工业装备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基础,发达国家不一而同地将制造业升级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首要任务。过去十多年,我国经历了以工程机械快速发展为标志的粗犷式发展,而未来十年,我国将进入以智能化工业装备快速发展为标志的集约化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升级阶段。与工程机械发展初期相比较,在工业智能行业国外品牌将更加重视国内企业,系统集成环节将成为国内企业的切入点。目前我国工业智能产业链正逐渐完善,企业发展模式逐渐清晰。随着我国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备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智能装备将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主力。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取代人力,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自动取代手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会是自动化升级为智能化。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工业已进入智能化时代。而工业自动化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2012年年末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制造业发展中出现“再工业化”风潮,被业内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号。之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将本国制造业中的低端部分安置在发展中国家,俗称代工业务,依靠成品的高额利润,发达国家尽享财富金字塔的塔尖部分。随着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和管理成本不断上升,2012年12月,苹果公司CEO库克宣布要把苹果公司的部分生产线拿回到美国;另外,通用电器、克莱斯勒、惠普、耐克等著名品牌也相继加入回流潮,纷纷把生产线转移回美国。这都源于美国制造业的新战略——“再工业化”。美国的再工业化,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远景描述不谋而合。普遍认为,美国的再工业化,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回归,将催生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而带有定制特征的智能设备被普遍应用将成为一大趋势。在再工业化过程中,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交织在一起。制度创新由政府推动(其中还包括金融制度),技术创新方面由新兴产业推动。在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高端的制造业设备成为创新的首要任务。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的工业革命信号给中国制造业敲响了警钟。而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供给下降和国家政策支持,正助推工业智能产业快速成长,带有定制特性的智能装备将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

过去十年,受益于投资大时代和工程施工机械化,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大发展时代。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我国将迎来新一轮人力替代,即工业智能化,工业智能装备迎来春天。根据IFR统计,201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达到2.7万台,同比增长19.5%,占世界工业机器人装机量的14.8%,仅次于日本居全球第二。2012年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约48亿元,加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约192亿元。2012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存量已突破10万台,占世界存量的8%,仅次于日、美、德、韩。2009年之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年装机容量不足一万台,并且几乎全部来自国外品牌,行业处于导入期。2010年之后,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但从全球机器人密度看,我国虽为制造业大国,平均每万人保有的机器人量仅为21台,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5台/万人,并远低于日韩等机器人市场成熟的国家,未来市场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巨大。我们预计2020年之前行业年均增速可达20%-30%,2020年工业机器人(包括系统集成)市场规模可达千亿以上。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当前的智能化装备与十年前工程机械发展初期具有很多共同之处,两者都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都具有相近的发展困难,机遇与挑战并存。工程机械主要用于基建、房地产投资等,都是充分竞争市场。工业机器人目前主要用于汽车、电子等行业,食品饮料、家电家居、金属加工等行业,应用正在逐渐增加。其下游行业中除军工、石油石化等特种应用外,也都为市场化采购。

目前国外机器人制造企业占据中国近90%的市场份额,发那科、安川、KUKA、ABB四家公司合计占据约65%的市场份额。我国工程机械市场发展初期也主要由卡特彼勒、小松等国际品牌占据,大约从2006年开始,三一重工(600031,股吧)、中联重科(000157,股吧)等

国内品牌才逐渐崛起,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导入期国外品牌占据绝对优势,快速成长期国内品牌有望逐渐实现进口替代。

发展初期,工程机械的核心零部件液压元器件、发动机、控制元器件和传动系统等基本依赖进口;目前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控制器、驱动及伺服电机、减速机等也主要依赖进口。在工业机器人成本中,成本占比最高的为减速机,占33%-38%,驱动及伺服电机占20%-25%,控制器占10%-15%,机器人本体在总成本中占比只有20%左右。目前除了本体以外,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还主要依赖进口。在控制器、驱动器与伺服电机方面,本体厂商可选的国外供应商较多,并且国内产品与国外品牌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在减速机领域,国际供应商主要有纳博特斯克和Harmonic两家。在工业用机器人关节上的精密减速机上,纳博特斯克Nabtesco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60%,特别在中/重负荷机器人上,其RV减速机市场占有率高达90%。Harmonic公司则以谐波减速机为主,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机领域拥有15%左右市占率。由于市场集中度高,国内本体厂商议价能力较弱,其减速机采购成本可达发那科、KUKA、安川、ABB等国际巨头采购价格的3-5倍。目前国内机器人本体公司中只有广州数控、南京埃斯顿、新松机器人等公司在进行控制系统、驱动和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专业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固高是我国控制器领域技术较为领先的供应商,汇川技术(300124,股吧)在驱动与伺服电机领域具有较强技术优势。国内正在研发RV减速机的企业包括秦川发展(000837,股吧)、山东帅克、南通振康等,谐波减速机研发机构与企业主要有北京谐波传动所、苏州绿的、中技克美等,目前中技克美对国内部分整机厂家(如广州数控)提供产品。由于国内公司起步晚,不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因此工程机械与工业机器人纯粹依靠自主技术研发的公司都极少。少数国内公司技术来源为科研院所技术合作或转型,如新松机器人与博实股份(002698,股吧),工程机械中中联重科最初也是由研究院转制成立。

近几年国外品牌正加速布局中国市场,一方面给国内品牌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也为国内培养了技术人才、供应商体系等发展条件。近几年内“抢人”将是国内企业技术引进的重要手。国家及各级政府不断推出支持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政策,推动行业发展。多地规划了机器人产业园,推出政府引导资金、所得税优惠等多项产业扶持政策。工程机械与智能化工业装备分别适应了我国不同发展阶段对人工的替代需求,两者在发展初期存在很多共同点与不同点,工程机械十年的黄金发展可以为目前智能化工业装备的发展提供思路。与工程机械可以直接应用不同,工业机器人必须进行生产线系统集成才能应用,具有二次系统集成需求。国外龙头品牌对待正在崛起的国内品牌态度不同。工程机械国内品牌发展初期,卡特彼勒、小松等国外品牌并未足够重视,没有采取有力措施遏制国内品牌成长,给了国内品牌成长机会。但目前来看,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国外龙头在国内品牌崛起过程中,加速布局国内产能,并不断降低产品价格提升竞争力。以165Kg焊接机器人为例,国外品牌销售价格已经由2010年30万元左右降至当前22-24万元。而由于国内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采购成本较高,若国外品牌持续降价,将使得国内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长期受到压制。工程机械为标准化产品,而工业机器人多数为定制化产品。定制化产品较标准化产品更难以提升规模。客户群体不同,销售方式不同。工程机械以个人客户为主,因此主要采用经销模式,而工业机器人主要针对企业用户,因此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主要以直销为主,但机器人本体规模提升后也将需要建设经销渠道。系统集成商由于采用项目招投标方式获得订单,因此必须自建销售队伍。目前销售回款方式不同,工程机械销售模式更加多样化。工程机械销售回款模式经历了全款-全款+分期付款-全款+分期付款+按揭-全款+分期付款+按揭+融资租赁的发展过程,目前工业机器人还主要以全款方式为主,系统集成的工程垫款也较少。通过以上工程机械与工业智能装备的比较,我们认为我国智能化装备可能的发展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系统集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提供了机

会。由于不同下游行业之间的系统集成差异较大,国内系统集成商通常在行业经验、客户关系、个性化服务能力等方面优于国外集成商。机器人本体提升性价比是关键,短期内政府扶持是机遇,长期依靠核心零部件突破。目前如果采用进口核心零部件,我国工业机器人成本高于国外品牌。以165Kg焊接机器人为例,国外龙头生产成本约16-18万元,向国内销售价格约22-24万元。而如果采用进口核心零部件,国内企业成本接近30万元。并且国外品牌正在扩展国内产能,降低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提升产品竞争力。国产品牌成本高于国外品牌的主要原因为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而我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薄弱一方面是由于基础技术实力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国内主机生产规模较小,市场需求不足以支撑核心零部件研发。最重要的是,与当初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厂商面临的问题一样,本体企业为了保证设备的稳定性,较低返修率,以及客户定制化需求,不愿意试用国产零部件。因此在行业发展初期,国家政策扶持是打破本体与核心零部件循环困境的突破手段之一。但长期来看,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的发展还有赖于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性价比。长期来看抢人、抢市场将贯穿始终。对机器人本体以及核心零部件企业,人才及技术引进将是提升产品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内企业与国外龙头之间、国内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将在未来多年伴随行业的发展。而对于系统集成企业,市场及客户渠道是重要竞争优势,快速抢占市场,在细分行业内建立先发优势尤为重要。

更加灵活的销售模式提升竞争力。随着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加剧,分期付款、按揭销售、融资租赁等销售模式或将在机器人本体市场逐渐出现,灵活的销售模式,周到的客户服务也将成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系统集成商中BT、EPC等需要垫资较多的模式也将更具竞争力。低端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市场空间巨大。随着国外汽车等制造业进入中国市场,国外机器人企业在国内市场中定位于规模化、高端化的市场为主,主要瞄准完全竞争市场中的“高大上”行业进行配套。而中国存在着上万亿的低端制造业市场等待改造,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招工难和人工成本逐年上升带来的盈利持续下降,这些市场有极其迫切的需求进行自身改造,提升智能化率。如果国内企业抓这类庞大经济型机器人市场,能快速完成规模积累。从工业智能装备海外发展经验来看,欧美及日本的发展模式各不相同。日本和欧洲都拥有完整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不同之处在于日本工业机器人发展初期具有明确的专业分工,集群化效应构成了完整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而欧洲公司则更倾向于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单一公司即可完成一揽子交钥匙工程。与欧洲及日本不同,美国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中主要集中于系统集成领域,机器人本体主要从日本及欧洲进口。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正处于发展初期,产业链正逐步完善,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与上下游分工合作集群化发展两种模式在并行发展。我们认为,工业智能的发展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未来必将快速发展。对工业机器人市场,短期内系统集成市场是国内公司的主要突破点,长期来看,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有赖于核心技术突破以提高性价比。

1.2.2 各地政策分析

广东省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产业联盟随着近几年国内机器人概念的不断升温,关于机器人产业的相关扶持政策不断跟进。2011年,工信部发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划。2012年,科技部发布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要攻克工业机器人本体、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共性技术,自主研发工业机器人工程化产品,实现工业机器人机器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2013年7月,工信部装备

工业司副司长王卫明透露,《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已上报给发改委和科技部等部委,可能很快会正式发布,下一步要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十二五”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市场需求也将呈现井喷式发展。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张宪民指出,2015年工业机器人的产业规模有望超过万亿,智能制造及智能化设备的行业前景乐观。以深圳为例,数据显示,与机器人技术相关的信息、家电、通信等装备制造业的产品规模已达3000多亿元,居全国前列。2012年深圳的机器人企业产值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30%,个别企业的增速甚至达200%。专家建议,要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投向工业机器人应用和产业发展。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工业机器人项目,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同时,在国产工业机器人可靠性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推出首台套补贴政策。允许成立工业机器人租赁公司,以促进资金不太雄厚的小企业对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工业机器人租赁或可成为促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一种模式。

根据《关于推动福建机器人、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15年,福建将实现一批机器人、高精度传感器、智能化仪表、光学仪器的自主开发,培育一批年产值超亿元企业,创建2个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2个产业化示范基地。据了解,福建省经贸委将重点运用省工商发展资金,支持产业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技术改造、产业化培植,对产业创新重大专项,给予单个项目不高于500万元的补助金额;福建省发改委将重点支持产业技术开发、创新平台建设和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福建省科技厅将整合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资金,优先支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相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经认定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

浙江首个针对机器人产业的系统性扶持政策——《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丽水机器人产业基地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正式出台,这标志着丽水将凭借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集中力量打造机器人产业基地。丽水工业机器人产业整体发展形势较好。丽水经济开发区工业机器人入园企业共5家,意向入园企业还有6家;丽缙五金科技产业园正式入园并投产工业机器人企业共2家,意向入园企业4家。在初步具备机器人产业发展基础后,下一步将坚持“集群建设、高端引领、政企联动、系统打造”的发展思路,在丽水经济开发区、丽缙五金科技产业园建设“两个基地”,加强招商、金融和科技“三大支撑”,实行科技孵化、基金扶持、设备投入和应用推广“四大策略”,全力培育丽水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机器人产业基地。2013年11月,浙江省提出在未来五年年均实施“机器换人”项目5000项、完成技术改造投入5000亿元。在创新机制方面,我市将按照“一支队伍、一套政策、一个方向”的要求,成立丽水市机器人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合办(招商局);将实行技术设备投入补助、厂房建设补助、专项基金扶持、人才扶持等针对性优惠政策;对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检测中心等,在自创建起5年内,按其研发检测设备实际投入的30%给予补助;设立公共服务平台,为相关机器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检测、研发方面的支持服务等。在强化服务方面,还将建立企业孵化平台,为小微机器人企业和临时过渡量产企业提供快捷的发展空间;及时设立丽水机器人产业创业投资基金,以企业实际投向机器人企业的基金额度为基数,给予一定的创业投资基金补助,补助期限为3年,并鼓励侨团基金按计划代建专门用于机器人企业生产或孵化的厂房,入驻的机器人企业享受3年免租优惠;鼓励新入园机器人企业加大技术设备投入,按其实际投入金额的8%给予补助;产业基地的机器人企业参加机器人展会,按展览展示(展销)会费的80%给予补助;本市企业采购使用本市地产机器人产品,给予一定的补助。同时,浙江省将实施“创新团队+创新项目”引进计划。

2014年4月3日,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陈家良副秘书长等一行赴青岛,与青岛市委常委、青岛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陈飞、副主任尚立群、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耿凯等进行了会谈,并走访了青岛机器人产业园区的部分代表企业。会谈中,陈飞书记介绍了青岛高新区自2013年成立了机器人技术创新联盟及智能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园区,并在先进装备制造区内规划1000亩土地,作为全市工业自动装备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重点吸引国内外的优秀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以及配套企业入驻。为此,高新区专门成立了机器人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推进办公室,通过出台产业专项扶持政策,编写专项产业规划,完善产学研对接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等工作,推进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目前已落户机器人项目23个,待签项目30个,涉及汽车、家电、信息技术、食品、物流、仓储等各个行业,并分别与华中科大、清华大学、西安交大、哈工大、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建立了合作关系,继续发挥优势资源,争取2020年,该园区完成企业入驻100家,投资总值200亿元的目标。高新区将按照“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思路,规划筹建机器人产业基地,与周边企业形成互补,构建高新、智能、清洁的中国“智造”港湾,将机器人产业园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专业园区和国家新型专业化示范基地。最后,陈书记表示,将亲自率团参加今年7月联盟举办的“2014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及相关活动,并指出,希望在今后的青岛机器人行业发展路径中,能够得到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并希望与联盟保持密切沟通,加强更深层次的合作。在认真听取了陈飞书记的介绍后,陈家良秘书长首先对联盟的整体情况和目前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并对青岛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所取得的突出成绩表示赞赏。他指出,山东是机械工业大省,实体制造能力很强,每年的全国机械工业统计中,山东总产值均为机械行业前三甲。青岛又是山东省的经济强市,拥有非常扎实的产业基础,机器人用户种类丰富且数量巨大,加上高新区政府对该产业的清晰定位和合理规划,诸多优势的整合,才会有今天青岛机器人企业的快速集聚。同时,陈秘书长也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希望:首先,虽然青岛目前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但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应当重视机器人龙头企业的吸纳和培育,通过汽车、家电、海洋工程等行业的用户来吸引内外资龙头入驻,进一步带动青岛机器人全产业链的完善配套;其次,园区内的服务型机器人企业数量很低,应当高度重视并培养服务型机器人企业,尤其应当抓住青岛的海洋工业基础,发展水下机器人等一批特种机器人企业。最后,陈秘书长对陈飞书记亲自率团参加展会表示热情欢迎,并非常愿意在今后的联盟资源共享、职能工作开展以及行业活动举办等多方面与贵区保持紧密沟通,加强合作。

机器人研发,武汉实力雄厚。武汉赛迪顾问研究员常寿表示,中国机器人产业均处于初级阶段,武汉是最早拥有产业联盟的城市之一。机器人产业要想获得发展,除了积极申请国家政策、资金支持之外,还要针对当地产业特点进行技术创新。“青岛就选择了海洋机器人作为发展方向,并且联合外国公司以及中科院等科研机构作为技术支撑。”据悉,武汉拥有全国首个工业机器人孵化器,在研发上,华中科大和武大在搬运、清洁、喷漆以及电力等机器人的研究方面实力雄厚,制造方面,奋进、汉迪、华中数控、华工激工等企业在各自领域优势明显。东湖高新区科创局负责人表示,将关注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电子、食品、烟草、机械、冶金、船舶等细分市场的应用,力争通过3-5年努力,涌现1-2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企业。

综上所述,反展机器人在工业化智能生产中是大势所趋。但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依靠自身努力来做好这个工作。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是其安身立国根本,是多少金钱也买不回的。中国各地只有立足自身特色,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的攻克技术难关,赶上欧美发达国家甚至超越其。毕竟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机械电子技术方面已积累了雄厚实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机器人研发生产也能象习近平总书计所说的那样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