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A卷)

一、名词解释

1.乳娥:是指咽部喉核(腭扁桃体)肿大或伴红肿疼痛甚至溃烂,咽痒不适为主症的肺系疾病。因喉核肿大,状如乳头或蚕蛾,故名乳娥。

2.惊风: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重病症,由多种原因引起,临床以抽搐、神昏为特点。又称“惊厥”,俗名“抽风”。

3.拗哭:有些婴儿因不良习惯而致夜间啼哭,如夜间开灯方寐,摇篮中摇摆方寐、怀抱方寐、边走边拍方寐的习惯等,注意纠正不良习惯后啼哭可以停止。

4.纯阳:所谓“纯阳”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表现得生机旺盛,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正说明了“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一生理特点。

二、填空

1.古代四大要证:痧(麻)、痘、惊、疳。

2.麻疹分期:初热期、见形期、收没期。

3.血压计算公式:(注:1kPa=7.5mmHg)

收缩压(mmHg)= 80 + 2 ×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 2/3

4.乳娥发生于一侧者,名单乳娥;发生于双侧者,名双乳娥;喉核溃烂化脓者,名烂乳娥。

5.肺炎喘嗽的病理产物是痰热。

附:

小儿体重计算公式:

< 6个月体重(kg)= 出生时体重 + 0.7 ×月龄

7~12个月体重(kg)= 7 + 0.5 ×(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 8 + 2 ×年龄

2岁后至12岁儿童身高计算公式:

身高(cm)= 70 + 7 ×年龄

2岁以内乳牙颗数计算公式:乳牙数 = 月龄- 4(或6)

胸围-头围 = 岁数- 1;头胸围交叉时间约为1.5~2岁。

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后囟有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正常情况应于生后2~4个月内闭合。

粗运动:新生儿仅有反射性活动(如吸吮、吞咽等)和不自主的活动;1个月小儿睡醒后常做伸欠动作;2个月时扶坐或侧卧时能勉强抬头;4个月时可用手撑起上半身;6个月时能独坐片刻;8个月会爬;10个月可扶走;12个月能独走;18个月可跑步和倒退行走;24个月可双足并跳;36个月会骑三轮车。

慢惊风病位在肝、脾、肾。

三、多选

1.容易发生溺水、烫伤、坠床、误服药物以致中毒等意外事故常见于幼儿期、学龄前期。

2.2岁幼儿身高84cm,体重12kg,头围48cm。

3.小儿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4.小儿感冒出现夹证的原因: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肝常有余。

5.哮喘肺实肾虚证的临床表现:病程迁延、哮喘持续、动则尤甚。

四、简答

1.何为五迟、五软?

五迟、五软是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的病症。五迟指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五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

2.肺炎喘嗽分证论治中变证有哪些?及其治法方药?

(1)心阳虚衰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常用人参大补元气;附子回阳救逆;煅龙骨、煅牡蛎潜阳敛阴;白芍、甘草和营护阴。

(2)邪陷厥阴

治法:清心开窍,平肝息风。

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合牛黄清心丸。常用羚羊角、钩藤、僵蚕平肝息风;郁金、石菖蒲解郁开窍;白芍、地黄、甘草滋阴而缓急解痉;黄连、黄芩、栀子清热泻火解毒。另服牛黄清心丸。

五、病例分析

哮喘发作期

1.风寒束肺(寒性哮喘)

证候:气喘咳嗽,喉间哮鸣,痰稀色白,多泡沫,形寒肢冷,鼻塞,流清涕,面色淡白,唇青,恶寒无汗,舌质淡红,苔白滑或薄白,脉浮紧,指纹红。

辩证:本证多由外感风寒而诱发,外寒内饮是其基本病机。辨证要点除喘咳气促、喉间哮鸣痰吼等哮喘发作的表现之外,尚有风寒表证,见恶寒无汗,鼻流清涕,脉浮紧等;内有痰饮壅阻,阳气不能宣畅,见面色淡白,痰多白沫,舌淡苔白等。本证亦有表证不著者,以寒饮伤肺证候为主。

治法:温肺散寒,涤痰定喘。

方药: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常用麻黄、桂枝宣肺散寒;细辛、干姜、半夏温肺化饮;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降气涤痰。白芍配桂枝,有解表和营,缓急解痉平喘之功;五味子与细辛相伍,一酸一辛,一收一散,共达敛肺平喘之力。本证一般不单用白芍、五味子,以免酸敛收涩留邪。

咳嗽甚者,加紫菀、款冬花、旋覆花化痰止咳;哮吼甚者,加射干、地龙、僵蚕解痉祛痰平喘。若外寒不甚,寒饮阻肺者,可用射干麻黄汤加减。

2.痰热阻肺(热性哮喘)

证候:咳嗽喘息,声高息涌,喉间哮吼痰鸣,痰稠黄难咯,胸膈满闷,身热,而赤,鼻塞流黄稠涕,口干,咽红,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

辩证:本证多为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引动伏痰,痰热相结,阻于气道而发作。临证以咳嗽喘急,声高息涌,咯痰稠黄,身热咽红,舌红苔黄为特征。痰热壅盛是本证辩证的关键,外感风热之象,可轻可重。本证与寒性哮喘之间,从有无热象不难加以鉴别。

治法:清肺涤痰,止咳平喘

方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合苏葶丸加减。常用炙麻黄、杏仁、前胡宣肺止咳;石膏、黄芩清热解肺;葶苈子、苏子、桑白皮泻肺平喘;射干、瓜蒌皮、枳壳降气化痰。

喘急者,加地龙清热解痉,涤痰平喘;痰多者,加胆南星、竹沥豁痰降气;咳甚者,加炙百部、炙款冬花宣肺止咳;热重者,加栀子、虎杖、鱼腥草清热解毒;咽喉红肿者,加蚤休、山豆根、板蓝根解毒利咽;便秘者,加瓜蒌子、枳实、大黄降逆通腑。若表证不著,喘息咳嗽,痰鸣,痰色微黄,可选定喘汤加减,方中麻黄、杏仁、黄芩等配伍,有肃肺、敛肺、清热、平喘之功。

(3)外寒内热(寒热错杂)

证候:喘促气急,咳嗽痰鸣,咯痰粘稠色黄,胸闷,鼻塞喷嚏,流清涕,或恶寒发热,面赤口渴,夜卧不安,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数或浮紧,指纹浮红或沉紫。

辩证:本证之外寒由外感风寒所致;其内热常因外邪入里化热或素体痰热内蕴,为外邪引动而诱发。临床辩证以外有风寒束表之证,内有痰热蕴肺之候为要点。外寒证见恶寒怕冷,头痛身重,喷嚏,鼻塞流清涕;内热证见热势较高,口渴引饮,咯痰黏稠色黄,便秘等。本证常见于寒性哮喘未解,邪已入里化热而成寒热夹杂者。

治法:解表清里,定喘止咳。

方药:大青龙汤加减。常用麻黄、桂枝、白芍散寒解表和营;细辛、五味子、半夏、生姜蠲饮平喘;重用石膏、黄芩清泻肺热;生甘草和中;葶苈子、苏子、射干、紫菀化痰平喘。

热重者,加栀子、拳参清其肺热;咳喘哮吼甚者,加射干、桑白皮、葶苈子泻肺清热化痰;痰热明显者,加地龙、黛蛤散、竹沥清化痰热。

(4)虚实夹杂

证候:病程较长,哮喘持续不已,喘促胸闷,动则喘甚,咳嗽痰多,喉中痰吼,面色少华,畏寒肢冷,神疲纳呆,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指纹淡滞。

辨证:喘促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耗损肺肾之气,表现为正虚邪恋,肺实肾虚;痰饮壅费,肺失肃降,痰随气升,故见喘促胸闷,持续不已,咳嗽痰多,喉中痰吼;肾阳已虚,失于摄纳、温煦,则病程较长,动则喘甚,面色少华,畏寒肢冷,神疲纳呆,小便清长。

治法:泻肺平喘,补肾纳气。

方药:射干麻黄汤合都气丸加减。

常用药:射干、炙麻黄、半夏、五味子、细辛、款冬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补骨脂。

动则气喘加紫石英、诃子;畏寒肢冷加附子、淫羊藿;畏寒腹满加椒目、厚

朴;痰多色白,屡吐不绝加白果、芡实;发热咯痰黄稠加黄芩、冬瓜子、金荞麦。

中医儿科学(B卷)

一、名词解释

1.硬肿症: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一种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局部甚至全身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及水肿,常伴有低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的综合征。

2.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状如鹅口,故称鹅口疮;因其色白如雪片,故又名雪口。

3.积滞:是小儿内伤饮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病,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疼痛,嗳腐酸馊,大便不调为临床特征。

4.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频繁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本病又称尿床。

5.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临床以入夏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为特征。

二、填空

1.小儿年龄分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2.肺炎喘嗽变证:心阳虚衰、邪陷厥阴。

3.哮喘发作期分为:风寒束肺(寒性哮喘)、痰热阻肺(热性哮喘)、外寒内热(寒热错杂、虚实夹杂四型。

4.疳证常证分为疳气、疳积、干疳三个阶段。

5.泄泻伴脱水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浓后淡、见尿补钾、抽搐补钙。

6.水痘患儿应隔离至全部皮疹结痂为止。

附:

胎儿期: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属于胎儿期。胎龄从孕妇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为40周,280天,以4周为一个妊娠月,俗称“怀胎十月”。

围生期:国际上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生期。这一时期小儿死亡率最高。

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发病率高。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亦称乳儿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生长发育特别迅速。容易发生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

幼儿期: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智力发育迅速,幼儿识别危险、自我保护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事故。

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7周岁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智能渐趋完善,好奇、爱问、求知欲强、可塑性高,是小儿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智能开发最佳的年龄段。容易发生溺水、烫伤、坠床、误服药物以致中毒等。

学龄期: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为学龄期。

青春期: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为青春

期。

三、简答

1.何为丹痧?

又称猩红热,是感受猩红热实邪(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因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故称为“疫痧”、“疫疹”,又因咽喉肿痛腐烂,皮肤色赤猩红、皮疹细小如沙,故又称“烂喉痧”、“烂喉丹痧”。

2.如何概括小儿指纹病理意义?

浮沉分表里:浮为指纹浮现,显露于外,主病邪在表;沉为指纹沉伏,深而不显,主病邪在里。

红紫辨寒热:纹色鲜红浮露,多为外感风寒;纹色紫红,多为邪热郁滞;纹色淡红,多为内有虚寒;纹色青紫,多为瘀热内结;纹色深紫,多为瘀滞络闭,病情深重。

淡滞定虚实:指纹色淡,推之流畅,主气血亏虚;指纹色紫,推之滞涩,复盈缓慢,主实邪内滞,如瘀热、痰湿、积滞等。

三关测轻重:纹在风关,示病邪初入,病情轻浅;纹达气关,示病邪入里,病情较重;纹进命关,示病邪深入,病情加重;纹达指尖,称透关射甲,若非一向如此,则示病情危重。

3.如何鉴别厌食与积滞?

厌食:是以长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食量减少,精神尚好为主要特征,除不思乳食外,可伴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无脘腹胀满、嗳气酸腐等症。积滞:有伤乳伤食史,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吐酸腐,大便不调为特征。除食欲不振、不思乳食外,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大便常规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脂肪滴。

四、病例分析

水痘常证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化湿。

(1)邪伤肺卫

证候:发热恶寒,或无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1~2天后出现皮疹,初为斑疹,继而丘疹、疱疹,皮疹分布稀疏,疹色红润,疱浆清亮,此起彼伏,伴有痒感,舌苔薄白,脉浮数。

辩证:本证见于水痘轻证,以喷嚏流涕,皮疹稀疏,疹色红润,疱浆清亮为特征,全身症状不重。

治法: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常用金银花、连翘、竹叶清热解毒;薄荷辛凉解表;牛蒡子、桔梗宣肺利咽;车前子、六一散清热利湿。

咳嗽有痰者,加杏仁、浙贝母宣肺化痰;咽喉疼痛者,加板蓝根、僵蚕清热解毒利咽;皮肤瘙痒者,加蝉蜕、地肤子祛风止痒。

(2)邪炽气营

证候: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欲饮,面红目赤,皮疹分布稠密,疹色紫

暗,疱浆混浊,甚至可见出血性皮疹、紫癜,可呈离心性分布,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或绛,苔黄糙而干,脉数有力。

辩证:本证为水痘重证,以壮热烦躁,面红目赤,疹色紫暗,疱浆混浊,疹点密布为特征。气分热重者烦热口渴,舌苔黄糙;营分热重者疹色紫暗、出血,舌质绛。若毒盛正虚,正不胜邪,则易出现变证。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湿。

方药:清胃解毒汤加减。常用升麻清热透疹;黄连、黄芩清热解毒;石膏清气泄热牡丹皮、地黄凉营清热;紫草、栀子、碧玉散清热凉营化湿。

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者,加大黄、全瓜蒌通腑泻火;津液耗伤,口唇干燥者,加麦冬、芦根养阴生津。

附:

呕吐的病机:胃气通降失和。

论治方法:和胃降逆,治标之法。

外邪犯胃:疏解表邪,和胃降逆。

食积呕吐: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胃热呕吐:清热和胃,和胃降逆。

脾胃虚寒: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注意:饮食调护,阴竭阳脱补液;误食毒物、药物,切忌见吐止吐,应帮助患儿将有毒之物尽快排出,以保全生命。

主治医师(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A1型题 1)

主治医师(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A1型题 1) 1、猩红热的好发年龄段是 A.6个月~1岁 B.1~3岁 C.2~8岁 D.5~10岁 E.8~12岁 2、猩红热患儿及疑似者应隔离治疗 A.3天 B.4天 C.5天 D.6天 E.7天 3、猩红热疹后阴伤的首选方剂是 A.竹叶石膏汤 B.沙参麦冬汤 C.增液承气汤 D.宣白承气汤 E.透疹凉解汤

4、毒在气营型丹痧的首选方剂是 A.清营汤 B.白虎汤 C.凉营清气汤 D.竹叶石膏汤 E.透疹凉解汤 5、猩红热的主要病理变化有 A.炎症性病变 B.中毒性病变 C.变态反应性病变 D.中毒性病变及炎症性病变 E.炎症性病变、中毒性病变及变态反应性病变 6、猩红热的病原体是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流感杆菌 D.变形杆菌 E.红疹毒素

7、猩红热的高发季节是 A.冬春 B.春夏 C.夏秋 D.秋冬 E.春秋 8、风疹的隔离期是 A.至皮疹消退 B.至皮疹消退后5天 C.至出疹后5天 D.至淋巴结肿大消失 E.至发热消失 9、邪郁肺卫型风疹的治法是 A.宣肺透疹 B.疏风清热 C.辛温解表 D.清热解毒 E.调和营卫 10、风疹出疹多在发热的第几天

A.当天或第2天 B.3天 C.5天 D.7天 E.14天 11、风疹的主要病位为 A.肺胃 B.肺卫 C.气营 D.肺脾 E.脾胃 12、妇女妊娠三个月内患风疹最易导致 A.流产 B.妊娠高血压 C.胎儿畸形 D.妊娠水肿 E.胎死宫内 13、风疹的好发年龄段是 A.6个月~1岁

B.1~5岁 C.5~7岁 D.7~10岁 E.7~12岁 14、风疹的流行季节是 A.夏秋 B.冬春 C.秋冬 D.春夏 E.春秋 15、麻疹的早期特征为 A.高热 B.咳嗽 C.眼结膜充血 D.玫瑰色斑丘疹 E.颊粘膜灰白色斑点 16、麻疹合并肺炎的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 A.3天 B.5天

山东省西医学习中医培训方案

山东省西医学习中医培训方案

附件1 山东省“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基地名单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济南市中医医院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 淄博市中医医院 枣庄市中医医院 广饶县中医院 烟台市中医医院 烟台市牟平区中医医院 潍坊市中医院 济宁市中医院 泰安市中医医院 威海市中医院 日照市中医医院 莱芜市中医医院 临沂市中医医院

平邑县中医医院 德州市中医院 聊城市中医医院 滨州职业学院医疗学院 菏泽市中医医院 附件2 全省中医医院“西医学习中医” 普及班培训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省中医药发展大会精神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有关要求,根据山东省卫生厅《关于组织开展全省中医医院“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工作的通知》(鲁卫中综合发〔〕12号)要求,确定在全省公立中医医院开展“西医学习中医”(以下简称“西学中”)普及班培训工作,提高中医医院西医临床医师的中医药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彰显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一、培训目标 ㈠经过开展“西学中”培训,在全省中医医院中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好地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㈡经过开展“西学中”培训,推动中医医院西医临床医生向中西

医结合人员转化,努力实现中医药人员比例达到70%的目标。 二、培训对象 全省公立中医医院中具有临床类执业医师资格、年龄在50岁以下的临床医生。 三、培训计划与学习年限 ㈠培训计划 全省培训人。本着先申请先审批的原则,额满为止。各培训基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申报。 ㈡学习年限:业余学习2年。 四、学习形式及内容 学习采取业余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分为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两个阶段。 ㈠理论学习18个月,采取分段式集中授课和平时自学相结合进行,自学与集中辅导时间比例为3:1,集中辅导既可安排在周六、周日进行,也能够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辅导,具体采取何种方法由各地根据情况自行安排。 理论学习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学习地点按照“就近原则”,在我厅遴选确定的“西学中”培训基地进行,由我厅遴选确定的“西学中培训师资专家库”中的专家统一授课。 ㈡临床实践6个月,在各“西学中”培训基地进行。每名学员在临床实践期间,至少应轮转3个中医临床科室,包括中医内科、针灸科和所从事的专业科室,每个科室轮转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

中医儿科学课程试卷(M)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课程试卷(M) 姓名专业年级学号得分 一、是非题:对题目的正确性作出判断,是打“√”、非打“╳”。(每题1分,计10分)1.小儿头围大于胸围。 2.母乳喂养的基本原则是按时定量。 3.感冒夹惊多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小儿。 4.肺炎喘嗽以冬春季节为多,故初期表现为风寒闭肺证。 5.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 6.泄泻以湿热泻最为多见。 7.小儿汗证的特点是自汗与盗汗并见。 8.急性肾炎和疳肿胀均属于中医儿科学上的小儿水肿范畴。 9.水痘多见于头面和四肢部位。 10.乒乓球头常见于8个月左右的佝偻病患儿。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最佳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计20分)11.被誉为我国“儿科之圣”的医家是( ) A.扁鹊B.仓公C.巢元方D.孙思邈E.钱乙 12.儿童乳牙脱落换出恒牙的年龄一般在( ) A.2岁后B.3岁后C.4岁后D.5岁后E.6岁后 13.人工喂养一个6kg重的婴儿,每天应喂给牛奶、水分别为( ) A.600ml、900ml B.660ml、240ml C.660ml、900ml D.720ml、480ml E.900ml、360ml 14.耳壳薄软,阴囊紧缩,证属( ) A.肝气不足B.心气不足C.脾气不足D.肺气不足E.肾气不足15.1周岁小儿的体重约为初生时的( ) A.1倍B.2倍C.3倍D.4倍E.5倍 16.以下各期中,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最快的是( ) A.新生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学龄前期E.学龄期17.婴儿阵发性反常哭闹,曲腰啼叫,辗转不安,最可能是( ) A.头痛B.胸痛C.腹痛D.腰痛E.肢痛 18.肺炎喘嗽初期风寒闭肺证与风热闭肺证难以区别时,主要看( ) A.是否恶寒B.发热高低C.是否咳嗽D.是否咽红E.苔白或黄 19.口疮若以牙龈为多,其病位主要责之于( ) A.脾B.胃C.心D.胆E.肾 20.清热泻脾散方中包括( ) A.石膏、知母B.黄连、黄芩C.生地、玄参D.藿香、防风E.升麻、丹皮 21.泄泻患儿的大便中夹多量泡沫者,辨其病因属于( ) A.风B.寒C.暑D.湿E.积 22.厌食与食积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 ) A.厌食B.腹胀C.恶心D.形瘦E.苔腻 23.积滞脾虚夹积证便溏、舌淡者,宜用健脾丸加( ) A.附子、肉桂B.炮姜、苍术C.藿香、砂仁D.山药、芡实E.谷芽、麦芽

中医儿科学复习要点

中医儿科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6*月龄 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岁后:75+5*年龄 头围:初生:33-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中医儿科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015534975.html, 中医儿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医儿科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医儿科学人文精神考释. 《医学与哲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6期.陈慧.程燕. [2].民国时期中医儿科学发展概况. 《西部中医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5年10期.赵艳. [3].中医儿科学学科的学术概念和发展战略探讨.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2期.汪受传.郁晓维. [4].中医儿科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河北中医》.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1年6期.张玲. [5].创造性案例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1 年5期.蒋利群.孙爱英.赵申武.马新华.刘珍.赵平. [6].中医儿科学创造性案例教学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江苏中医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0年4期.蒋利群. [7].横向思维教学法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5年2期.李冬梅.王文丽.施雷. [8].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4年10期.张雪荣.李云海. [9].谈多媒体在中医儿科学教学应用中的利弊. 《甘肃中医》.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0年2期.吕晓武.

中医儿科学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儿科学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运用中医理论体系研究小儿时期生理病理、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医疗和护理的临床学科。中医儿科学起源较早,早在隋唐就有专门教授中医儿科的少小科,中医儿科学专著及中医儿科医家为数亦多,使中医儿科学逐步发展壮大,对保障儿童的健康、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进入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如何把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儿科学顺利发扬继承下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一学期的中医儿科学的学习中,老师首先把中医儿科知识、技能高效地教授给我们。同时,老师结合临床教学的经验,让我们对中医儿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基本的中医儿科学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如惊风包括了急惊风与慢惊风两种情况,急惊风主要有痰、热、惊、风四大特点,临床以高热、抽风、昏迷为主要表现;多见于高热惊厥及中毒性痢疾的发病过程中,昏迷、抽搐时间短暂,多为一过性发作;慢惊风是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临床常见于小脑共济失调症等。 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医学典故,并突出中医儿科学与《内经》、《伤寒论》、《温病》等中医经典的渊源。中医典籍中有很多对儿科的精辟理论,如内经中的“骨弱肉脆”,温病条

辨中 把儿童的特点概括为“稚阴稚阳”等,这些经典医著,无疑是中医之本。对于学习中医的我们来说,在学习期间多读一些中医儿科的经典典籍,对于传承中医的血脉,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学好中医儿科学仅仅依靠一本中医儿科学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中医古籍浩如烟海,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常常感到茫然,通过老师的介绍和自己学习的心得,我对部分以前阅读过的典籍、教材进行了总结,如讲到食积时,我们会想到毕可恩的《食湿与小儿疾病》;讲到时行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温病》的具体实例;讲到脾胃系统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江育仁的“脾健不再补而贵在运”的经典理论。 综上,中医儿科学的发展继承需要我们的努力,经过一个学期老师深入、细致、生动的讲解,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了重要的学习方法,引领我们步入中医博大精深的殿堂,为以后的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漳县人民医院汪永峰为期1年的进修学习刚刚结束,我又回到了我所熟悉的工作岗位。首先要感谢医院、领导给予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还要感谢各位同事,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使我安心完成学业。 我进修的单位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

中医儿科学方剂

中医儿科方剂 一、咳嗽 1.外感 1)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 2)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 2.内伤 1)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宁散 2)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汤 二、肺炎喘嗽 1.常证 1)风热闭肺:(轻)宣肺化痰-银翘散 (重)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 2)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3)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 4)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 2.变证 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三、哮喘 发作期 1)热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2)寒性哮喘:温肺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四、鹅口疮 1)心脾积热:清泻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 2)虚火上浮:滋阴潜阳、引火归原-六味地黄汤 五、口疮 1)脾胃积热:清热解毒、通腑泻火-凉膈散 2)心火上炎:清心泄热-泻心导赤汤 3)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六味地黄汤 六、泄泻 1.常证 1)伤食泻:消食化积-保和丸 2)风寒泻:疏风散寒-藿香正气散 3)湿热泻: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4)脾虚泻: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 5)脾肾阳虚:补脾温肾-附子理中汤 2.变证 1)伤阴:酸甘敛阴-连梅汤 2)伤阳:温阳救逆-参附龙牡汤 七、厌食 1)脾运失健:和脾助运-曲麦枳术丸 2)胃阴不足:养胃育阴-养胃增液汤 八、积滞

1)乳食内积:消乳消食、导滞和中-消乳丸、木香大安丸 2)脾虚夹积:健脾助运、消补兼施-健脾丸 九、疳证 1.主证 1)疳气证:和脾健运-资生健脾丸 2)疳积证:消积理脾-疳积散 3)干疳证:补益气血-八珍汤 2.兼证 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真武汤 十、惊风 1.急惊风 1)感受风邪:疏风清热、熄风镇惊-银翘散 2)湿热疫毒:清热化湿、解毒熄风-黄连解毒汤 3)惊恐痉厥:镇惊安神-抱龙丸、安神丸 2.慢惊风 1)土虚木亢:温运脾阳、扶土抑木-缓肝理脾汤 2)阴虚风动:育阴潜阳、滋水涵木-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 十一、肠道虫证 蛔虫病 1)蛔虫证:驱蛔杀虫、调理脾胃-使君子汤

中医儿科学

教材串讲 第一单元历代儿科名家及专著 《颅囟经》:最早儿科专著,提出“纯阳”观点 扁鹊: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 淳于意:西汉,最早记录儿科医案的医家 巢元方及《诸病源候论》:隋代,提出了“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常当节适乳哺”等正确的小儿养育观 钱乙及《小儿药证直诀》:北宋,“儿科之圣” 钱乙: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提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万全:《育婴家秘》、《幼科发挥》倡导“育婴四法”,即“预养、胎养、蓐养、鞠养”,提出了“三有余,四不足”。治疗方面提出“首重保护胃气” 吴瑭:清代《温病条辨·解儿难》 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的用药特点 第二单元小儿生长发育 年龄分期 一、胎儿期:受孕,分娩断脐,属于胎儿期。目前国内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生期。 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 三、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四、幼儿期: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 六、学龄期: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学龄期。 七、青春期:女11~12岁到17~18岁,男13~14到18~20岁 生理常数 一、体重正常值 <6个月体重(kg)=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 二、身长正常值 出生时平均50cm,生后第1年长25cm 2岁后至12岁儿童的身高: 身高(cm)=70+7×年龄 三、囟门闭合时间及病理意义 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 四、乳牙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乳牙(20颗)约在2~2.5岁出齐。 2岁以内乳牙颗数:乳牙数=月龄-4(或6) 五、呼吸、脉搏、血压 呼吸、脉搏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低; 小儿血压的正常值,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

2016年度儿科教研室工作总结及2017年教研室工作计划

2016年度儿科教研室工作总结及2017年教研室工作计划 儿科教研室本年在学院及科教各级领导带领及指导下,根据部门年初的工作计划,围绕中医儿科学、中西医儿科学的课程建设与规划的纲要,认真的完成本学年的工作任务,为了更好的扬长避短,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整理完善了教研室的迎评材料 中医儿科学学科是广西中医学院重点学科,而儿科教研室所授的《中医儿科学》又是广西中医学院的重点课程,因此,本教研室的材料以详实、完善迎接专家们的检查,我教研室的教师们付出了大量的辛劳,许多教师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来进行材料的整理、完善工作,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获得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二、理论教学方面 本年度,我们根据教务处下达的教学任务,严谨且合理的制定了中医儿科学、中西医儿科学的授课计划、教学进度表及各门课程的教学设计等材料,并随时督查授课计划的执行情况,坚持互相听课与评课,随时抽查教师的教案、讲稿、课件等八大件上课材料,常组织教研室的教师一起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期末严格根据考试大纲命题,顺利完成期末试卷的阅卷、试卷分析等工作。并且在学期中下后段,积极申报无纸化考试试题库的建设,组织教研室各位年轻及有资历的老师共同完成试题库初期题库试题的完成。教学授课继续实行了理论授课主讲制,任务均由正、副教授担任,正、副教授授课率达100%。在教学过程中,本教研室教师面临着教学、临床、科研三方面的工作,合理分配时间,积极认真备课,并经常在教研室集体备课,保证上课质量,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有效地完成了教学工作,并且将理论课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本学科的理论知识,为今后的临床打下较好的基础。医儿科学学科是广西中医学院重点学科,而儿科教研室所授的《中医儿科学》又是广西中医学院的重点课程,因此,本教研室的材料以详实、完善迎接专家们的检查,我教研室的教师们付出了大量的辛劳,许多教师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来进行材料的整理、完善工作,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获得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三、临床见习教学和实习阶段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教研室进一步加强临床见习教学和实习生的临床教学工作,选派富有临床和教学经验的高年资教师进行专职临床见习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们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很好地与实际相结合。认真做好实习生的临床教学工作,注重培养学生临床医儿科学学科是广西中医学院重点学科,而儿科教研室所授的《中医儿科学》又是广西中医学院的重点课程,因此,本教研室的材料以详实、完善迎接专家们的检查,我教研室的教师们付出了

中医儿科学(电子教案)

中医儿科学教案 课程情况课程名称中医儿科学章节第一章第一、二节授课方式理论授课教师 授课题目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小儿年龄分期 教学设计教学 目的 和 要求 通过对中医儿科学发展史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学好儿科学的重要性以及各代医家的主要学术贡献;通过讲述小儿年龄分期,让学生掌握划分方法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掌握内容: 1、中医儿科学发展史中有重大贡献的学者、著作及其贡献。 包括《颅囟经》、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万全及其学术贡献等。 熟悉内容: 1、中医儿科学的发展过程。 2、小儿各年龄分期的生理、病理特点。 3、小儿年龄分期的划分。 了解内容: 1、中医儿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 2、小儿年龄分期的目的意义。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1、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学术进步及对中医学术 发展的影响。2、小儿年龄分期的划分及特点。 教学 设计 与 组织 70分钟。以学术著作和成就为主要讲述内容,突出讲授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医儿科学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及学术著作,通过学习 使学生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有客观的认识和理解。 30分钟。对各年龄分期重点讲述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及对临床诊疗的意义,可举例说明。 教学实施情况小结

情况授课方式理论授课教师授课题目小儿生长发育 教学设计教学 目的 和 要求 通过对小儿体格、智力发育的讲述,使学生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以便指导儿童保健,做好儿科疾病防治。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掌握内容: 小儿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其正常值及测定方法。 熟悉内容: 小儿智能发育规律 了解内容: 变蒸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价值。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1、小儿体格生长规律及主要生理常数(体重、身高、血压等)。 2、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理解“小儿心、肝常有余,肺脾常不 足”以及“易寒易热、易虚易实”。 教学 设计 与 组织 50分钟。小儿体重、身高、囟门、牙齿、呼吸、脉搏及血压等的生理常数主要从测量方法、正常参考值、异常的临床意义等 方面讲述。 25分钟。智能发育主要讲述总体规律,使学生基本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全貌。 教学实施情况小结

中医儿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儿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1、提出小儿“稚阴稚阳”理论的著作是() A:《诸病源候论》 B:《颅囟经》 C:《小儿药证直诀》 D:《景岳全书》 E:《温病条辨》 答案:E 解析:第一单元-中医儿科发展简史,细目二-著名儿科专著,第十部专著《温病条辨?解儿难》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2、新生儿体重约为()kg A:1 B:2 C:3 D:4 E:5 答案:C 解析:第二单元-小儿生长发育,细目二-生理常数,体重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新生儿体重约为3kg。 3、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 ) A:纯阳无阴 B:阳常有余

D:发育迅速 E:阳气充沛 答案:D 解析: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一-生理特点,二-“稚阴稚阳”与“纯阳”学说的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脉法》说:“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纯”指小儿先天所禀之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生理现象。“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纯阳,是我国古代医家关于小儿生理特点的学说之一。不能将“纯阳”理解成正常小儿为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4、小儿易产生感冒、咳喘,原因主要是() A:脾常不足 B:肺脏娇嫩 C:肾常虚 D:稚阳未充 E:稚阴未长 答案:B 解析: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三-病理特点,小儿病理特点对临床认识儿科疾病病因、疾病谱、证候变化及预后的意义-肺本为娇脏,难调而易伤。小儿肺常不足,包括肺的解剖组织结构未能完善,生理功能活动未能健全,加之小儿寒温不能自调,家长护养常有失宜,故形成易患肺系疾病的内因、外因。肺为呼吸出入之门,主一身之表,六淫外邪犯人,不管从口鼻而人还是从皮毛而人,均先犯于肺。所以,儿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疾病占儿科发病率的首位。

从咽门缩桃丸研制谈中医儿科临床研究的思路(精)

从咽门缩桃丸研制谈中医儿科临床研究的思路 [ 10-04-22 14:49:00 ] 作者:张奇文编辑:studa20 【摘要】近年国内中医儿科学术会议上多次以“肺胃肠相关论”与“肺胃肠相关病”为题,谈到“复感儿”的发病与咽扁桃体肿大的关系。笔者针对此课题研制咽门缩桃丸治疗“乳蛾”一证,并探讨其在中医儿科发病学上所占据的地位和研究的思路。 【关键词】咽门缩桃丸/治疗应用; 乳蛾/中医药疗法; 中成药; 儿童 笔者于19991104~08在深圳召开的第14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会议上,曾以“肺胃肠相关论”与“肺胃肠相关病”为题,谈到了“复感儿”的发病与咽扁桃体肿大的关系[1]。历时十年,先后在天津、兰州、上海等地召开的全国儿科学术会议上,均以此为题,与国内中医儿科界的同道求索、问道、切磋、交流。使笔者受益最多是在中国儿科近代史上几位德高望重的、先后已驾鹤而去的中医儿科界的巨匠,他们分别是王伯岳、江育仁、董廷瑶、王静安、刘弼臣5位国医大师。当笔者再次来到深圳能与同道们共同交流咽、嚥、嗌、嗓、颃颡、会厌等“气所流通,扼要之处”(《释名·释形体》),在中医儿科发病学上占据的重要地位,不能不想到5位仙逝的老前辈深邃的学术造诣给笔者如润如酥的点拨。从而使笔者想到中医临床研究离不开经典,继承经典需要名师的点拨。继承与发扬,继承是基础,继承的基础是经典,继承的锁钥是名师,没有继承就很难谈到发扬,脱离了中医经典理论的发扬,脱离了临床实践的发扬,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很难称其谓“中医”,也很难称其谓“创新”。 下面笔者就十多年来对“乳蛾”一证治疗的点滴体会及此证在中医儿科发病学上所占据的地位和研究的思路,再次提出来与同道们共同商榷。 19900504~07在南京召开的全国中医儿科学术会议上,笔者与江育仁教授,共同主持并提出了上中下三部法,本文的论述同样是前次的继续,是以上部法而论的,中、下部法留待以后另文探讨。 1 “咽”字创义从“因”之由来 1.1 咽喉与脏腑的关系咽,前连口腔,下经食道通胃腑,为肺、胃之系,是气息出入及饮食水谷的共同通道,有司饮食、通咽、助言语发音、防御外邪侵袭的功能。《淮南子·记论训》曾记载:“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说明当时已有手术方法治疗咽喉病,且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喉,上通口鼻,下接气管至肺,为肺之系,有行呼吸、发声音,护气道的功能。《医贯·卷之四》谓:“喉与咽不同,喉者肺脘,呼吸之门户,主出而不纳;咽者胃脘,水谷之道路,主纳而不出。盖咽喉司呼吸,主升降,此一身之紧关。”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又是饮食呼吸之门户,故与五脏六腑有密切关系,其中与肺、脾、胃、心、肝、肾关系尤为密切。

中医儿科学总结

肺系病症 一、感冒 (一)风寒感冒 荆防败毒散合葱豉汤 葛根、白芷、法夏、紫苏、白前、法夏、黄芩、石膏 (二)风热感冒 银翘散 (三)暑邪感冒 新加香薷饮 黄连、黄芩、石膏、滑石、荷梗、荷叶、藿香、佩兰、藿香、竹茹、法夏 (四)时行感冒 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五)挟痰(风寒)三拗汤加苏子(风热)黛哈散加桑白皮 (六)挟滞解表药加保和丸或消食导滞之品 (七)挟惊解表药加用镇惊丸 二、乳蛾 1.风热博结 银翘马勃散加减 金银花连翘马勃射干牛蒡子 2.热毒炽盛 牛蒡甘桔汤加减 牛蒡、甘草、桔梗、射干、山豆根、黄连、黄芩、黑栀、玄参、连翘3、肺胃阴虚 养阴清肺汤加减。大生地、麦门冬、玄参、 生甘草、贝母、牡丹皮、 薄荷、炒白芍。 三、咳嗽 ①风寒咳嗽 杏苏散 苏叶、杏仁、桔梗、枳 壳前胡半夏茯苓 橘皮甘草生姜大枣 ②风热咳嗽 桑菊饮《温病条辨》加 减。 桑叶菊花薄荷连翘 桔梗杏仁芦根甘草 ③痰热咳嗽 清金化痰汤《统旨方》 加减。 瓜蒌浙贝桑白皮 黄芩栀子桔梗橘 红茯苓麦冬 ④痰湿咳嗽 三拗汤《和剂局方》合 二陈汤《和剂局方》加 减。 炙麻黄、杏仁、白前、 陈皮、半夏、茯苓、甘 草 ⑤气虚咳嗽 六君子汤《医方考》加 味。 党参、白术、茯苓、陈 皮、半夏、百部、炙紫 菀、甘草 ⑥阴虚咳嗽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 辨》加减。 南沙参、麦冬、玉竹、 天花粉、桑叶、生扁豆、 生甘草 四、肺炎喘嗽 1、风寒郁肺辛温宣 肺,化痰止咳华盖散 2、风热郁肺辛凉宣 肺,化痰止咳麻杏石 甘汤 3、毒热闭肺清热解 毒,泻肺开闭黄连解 毒汤合三拗汤4、痰热 闭肺清热涤痰,开肺 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 枣泻肺汤 5、阴虚肺热 沙参麦冬汤加减 北沙参、麦冬、白扁豆、 桑叶、玉竹、天花粉、 甘草 6、肺脾气虚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人参、白术、茯苓、麦 门冬、五味子、甘草 7、心阳虚衰 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人参、附子、龙骨、牡 蛎、白芍、炙甘草 8、邪陷厥阴 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 心丸加减 俞氏羚角钩藤汤,桑菊 茯神鲜地黄,贝草竹茹 同芍药,肝热生风急煎 尝 五、哮喘 发作期 1.寒性哮喘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 汤加减 山楂核、白芥子、莱菔 子 2.热性哮喘 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 加减 3.外寒内热 大青龙汤加减 麻黄、桂枝、甘草、杏 仁、生石膏、生姜、大 枣 4.肺实肾虚 射干麻黄汤合都气丸 加减 麻黄、射干、细辛、半 夏、五味子、大枣、紫 菀、款冬花、生姜 缓解期 1.肺脾气虚 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 风散加减 人参、白术、茯苓、炙 甘草、五味子、麦冬、 生姜、大枣 2.脾肾阳虚 金匮肾气丸加减 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 淮药及山萸,丹皮苓泽 加桂附,引火归原热下 趋。0 3.肺肾阴虚 麦味地黄丸加减 麦冬,生地,茯苓,五 味子,郁金,白芍,乌 药,丹皮,泽泻,萸肉, 山药归身

中医儿科学(二)

中医儿科学(二)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58,分数:58.00) 1.急惊风的中医治疗原则为: ?A.疏风清热,开窍镇惊 ?B.清心开窍,凉肝熄风 ?C.消食导滞,熄风镇惊 ?D.清热豁痰,熄风镇惊 ?E.镇静安神,化痰熄风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2.痄腮热毒蕴结型的首选方是: ?A.普济消毒饮 ?B.银翘散 ?C.黄连解毒汤 ?D.小柴胡汤 ?E.连翘解毒汤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3.猩红热疹后阴伤的首选方剂是: ?A.竹叶石膏汤 ?B.沙参麦冬汤 ?C.增液承气汤 ?D.宣白承气汤 ?E.透疹凉解汤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4.脐风的治疗原则是: ?A.祛风活血,养肝熄风 ?B.宣通经络,驱风镇痉 ?C.清热化湿,安神镇惊 ?D.平肝熄风,豁痰开窍 ?E.清心开窍,凉血解毒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5.儿科第一部关于痘疹的专著是: ?A.《小儿痘疹方论》 ?B.《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C.《小儿病原方论》 ?D.《幼幼新书》 ?E.《活幼心书》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6.风疹的流行季节是: ?A.夏秋

?B.冬春 ?C.秋冬 ?D.春夏 ?E.春秋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7.痄腮的病因是: ?A.风温邪毒 ?B.麻毒时邪 ?C.风热之邪 ?D.暑温邪毒 ?E.暑湿疫毒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8.患儿夏秋之际,饮食不振,精神倦怠,嗜卧懒言,两足痿软无力,时或泛恶,身热不扬,大便不调,舌苔白腻,脉濡数。治疗首选方剂是: ?A.清暑益气汤去黄柏、青皮 ?B.三仁汤 ?C.王氏清暑益气汤 ?D.平胃散 ?E.藿朴夏苓汤 (分数:1.00) A. B. C.

中医儿科学学习心得

篇一:中医儿科学学习心得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运用中医理论体系研究小儿时期生理病理、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医 疗和护理的临床学科。中医儿科学起源较早,早在隋唐就有专门教授中医儿科的少小科,中 医儿科学专著及中医儿科医家为数亦多,使中医儿科学逐步发展壮大,对保障儿童的健康、 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进入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如何把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儿科学顺利发扬继承下 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一学期的中医儿科学的学习中,老师首先把中医儿科知识、技 能高效地教授给我们。同时,老师结合临床教学的经验,让我们对中医儿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基本的中医儿科学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如惊风包括了急惊风与慢惊风两种情况,急 惊风主要有痰、热、惊、风四大特点,临床以高热、抽风、昏迷为主要表现;多见于高热惊 厥及中毒性痢疾的发病过程中,昏迷、抽搐时间短暂,多为一过性发作;慢惊风是继发于其 他疾病之后,临床常见于小脑共济失调症等。 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医学典故,并突出中医儿科学与《内经》、《伤寒论》、《温病》 等中医经典的渊源。中医典籍中有很多对儿科的精辟理论,如内经中的“骨弱肉脆”,温病条 辨中 把儿童的特点概括为“稚阴稚阳”等,这些经典医著,无疑是中医之本。对于学习中医的 我们来说,在学习期间多读一些中医儿科的经典典籍,对于传承中医的血脉,将来走向工作 岗位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学好中医儿科学仅仅依靠一本中医儿科学教材是远 远不够的。而中医古籍浩如烟海,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常常感到茫然,通过老师的介绍和自己 学习的心得,我对部分以前阅读过的典籍、教材进行了总结,如讲到食积时,我们会想到毕 可恩的《食湿与小儿疾病》;讲到时行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温病》的具体实例;讲到脾胃 系统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江育仁的“脾健不再补而贵在运”的经典理论。 综上,中医儿科学的发展继承需要我们的努力,经过一个学期老师深入、细致、生动的 讲解,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了重要的学习方法,引领我们步入中医博大精深的 殿堂,为以后的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二:儿科进修心得体会 我进修的单位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科,它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具有专业特色,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教学医院。曾先后七次被 评为市文明单位,三次荣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1993被授予三级甲等医院称号,2004年荣获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上海市学习型单位。新华医院儿科整体实力位于国内领先、国 际先进水平,并拥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新华医院新生儿科现为教 育部“211工程”重点学科,多年来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和中华医学会全国围产 学会等学术组织的成员单位,是医院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全面发展的重点学科。 新华医院儿内科共有11个科室,因时间原因,针对基层县级医院的急需,我主要在几个重要科室进行了学习,分别是: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新生儿科(新生儿病房及nicu室)、肾 病科、呼吸科、神经科、消化科、血液科、心脏科;第一个月医院根据花名册看我年龄大, 工作时间长,把我安排在儿童重症监护室学习,由于本人理论基础薄弱,对新的诊疗技术了 解甚少、医院常规处理程序不了解,加之上海人方言浓重不宜沟通及饮食方面的不习惯,尤 其在值夜班期间,几乎是通宵工作,有时也很难完成夜班工作任务,快节奏的生活难以承受,一度产生打退堂鼓的想法,后来通过家人及朋友的劝导,我也考虑再三,就当又面临人生的 一次挑战;尤其是在上夜班期间,夜深人静之时,自已暗想,这也是对我职业生涯的一次磨

中医儿科学

[分享]第七版教材<中医儿科学>定义治法病症分型方药总结...精品推荐 上次看到雪菖蒲版主共享的标题为 <中医儿科学>病症分型治法方药总结表...期末复习绝佳资料! 看过之后发现和咱们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 很多东西都与现在我们学校使用的教材内容有很大的差异 考虑到本校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版本 即第七版<中医儿科学> 封面 故本人特别赶制了此第七版<中医儿科学>定义治法病症分型方药总结 以便大家复习考试 其中的内容与中医药大学现行的教科书完全匹配 (我们现在上课用的就是这本汪受传主编的第七版教材) 总结的内容包括学校儿科教学大纲要求的所有病症的定义概念,病位,治法,分型,方药及其有关重点知识请大家放心使用 资料如下 此帖售价 6 学分,已有60 人购买 中医儿科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6*月龄 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岁后:75+5*年龄 头围:初生:33-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语言发育:单语单句阶段:1岁以后。 小儿生理特点:(1)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 (2)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

王瑞五先生儿科学术特色

王瑞五先生儿科学术特色 党炳瑞 [简介] 王瑞五先生是河南著名儿科中医,他创制的26种儿科散剂,疗效卓著。本文就其学术特点作了论述,主要是:多施清、消、和三二,力避崚泻骤补;泻下药与益气健脾之品配伍,泻法不泻,意在健中;重视小儿惊风先兆,早清里热以防惊厥;组方谨严,自成一家。 王瑞五先生是河南省著名的儿科专家.十二岁从医于名医李可亭,李乃医药世家,以擅长内、儿科著称于世,继又投师张思尧,张专攻伤寒,善用经方,先生从学数年,尽得其传.自立为业,于京、沪、郑州行医,创儿科二十六剂,自成一家名声渐噪.建国后,他主持安阳市中医院儿科,与其助手、门人,日诊数百人次,愈者十居八九,深孚众望,赞声鹊起.不幸十年内乱,年高境逆,愤撖谢世?为纪念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特对先生的学术特色略加论述。 先生痛惜民疾之苦,凡诊病立法.选方择药,无不以验、便、廉为准则.先生之二十六剂,悉心选用效高价廉药品,贵重药极廖,亦非常用.常见病如发烧、咳嗽、泻泄、纳差等,大多诊治一次即愈。 先生创用散剂煎服法有独特之处.3-5岁患儿,每次1.5-3克,加水20~30毫升,煮濞复滚,待温弃渣服汁.诊室备煤火与煎药工具,诊后及时服药.因小儿脏气淸灵,药进即效生,患儿至家,病势已减。散剂煎服法,既具散剂之速效、方便,又具煎剂之效高,且药量小、价低廉。诊后立即服药,防止病机传变,疗效更佳。 一、幼苗怯霜临证多施清消和 嬰幼小儿,脏器稚嫩,竣泻则伤脾败胃,骤补则腻寒中焦。先生认为,淸法可淸除里热,祛除痰湿,防痰火之害而不伤诸脏,消法消导积滞,化解宿食,促进运化而有益脾胃,和法和解表里,谓和肝脾,畅通气机而除郁滞.此三法若运用得当对小儿有益无损,故为临证常用之法. 先生遣方用药非常灵活,很难用方剂学教科书之框架对二十六剂进行分类,如淸法,先生制有清热散、香莲散,牛黄散,而临证时常以小量泻下剂攻里散、三一散、利水散,淸实热而不泻下。再如消法,先生制冶消导散,但对香连散、牛黄散、沆瀣散、一捻金等,改变用量后亦具消导作用。又如和法,先生制有顺气散、游山散、活血散,而泻下方剂攻里散、三一散等,减其常量,亦起和解作用。他说:“奇方之外有奇方,活法之外有活法。”主张不仅在书本上,而且在临床实践中理解。体会方药功能又说:“药性在天,巧用由我。”在二十六剂范囤内,通过配伍、用量变化,可制出适用于不同年龄、病情、体质的各类处方,达到了运用自如而不逾规矩的高超水平。 先生善用淸法、消法、和法,却不拘泥于此。在用其他法时,多以清、消、和配合,以有益稚嫩之脏腑,保护先天,促进脾胃受纳运化,培补后天。 二、泻法不泻行泻剂意在健胃 二十六剂中,含有泻下药的方剂有攻里散、三一散、牛黄散、沆瀣散、一捻金、利水散、香连散、化痰散等八方。由此可见其对泻法的重视,先生常云:大便通利热自消。认为小儿诸病,热病居多,通其大便,内热泻出,病已愈半矣。 婴幼小儿,脾胃薄弱,不耐受邪,稚阳之躯,又易从阳化热,其脾胃宜健不宜伐,邪热宜淸勿多攻。先生巧妙地将益气健脾、调气和中、运化消导、祛痰利

中医儿科学1A答案

儿科试卷类型:A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15 分) 1、变蒸:变者,变其情志,发其聪明;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也。婴幼儿处于人一中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其形体、神智都在不断地变化,蒸蒸日上,逐渐向健全方面发展,在此时期,如出现低热与出汗等证而无病态者,谓之变蒸。(3分)(未指出婴幼儿时期生长旺盛扣1分) 2、肺常不足:肺为娇脏,主皮毛。小儿肺脏娇嫩、卫表未固,故易为邪气所感。肺主宣发,主一身之表,小儿之肺气宣发功能尚不健全,腠理开阖、固表抗邪的功能较弱;肺主呼吸,主一身之气,小儿之肺气肃降功能尚不完善,“治节”一身之气的功能未健;小儿冷暖不知自调,又有家长护养失宜,使小儿易于感受外邪。因此,六淫外邪,不论就是从口鼻而入,还就是从皮毛而入,均易先犯于肺,引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病证,使肺系疾病成为儿科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3分)(未指出肺系疾病发病率高扣1分) 3、水痘:水痘就是由水痘实邪(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强的出疹性疾病。以发发热,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全年均可发病,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10岁以下小儿多见。预后一般良好,不留瘢痕。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3分)(未指出发病情况扣0、5分) 4、病毒性心肌炎:就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为临床特征。3-10岁多见,轻者无自觉症状,只有心电图改变,重者可发生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3分)(无主症扣1、5分,无预后扣0、2分) 5.手足口病:就是由感受手足口病时邪(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夏秋季节多见。常见于5岁以下小儿。传染性强,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甚或危及生命。(无发病情况预后扣0、5分)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生理性胎黄大多在生后2-3天出现,_____________ 天消退。 2.佝偻病病机就是_____________,治疗原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临床上望舌,主要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4.小儿病理特点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5.麻疹的治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基本法则,初热期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出疹期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收没期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6.五软就是指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