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魏源的法律思想

魏源的法律思想

魏源的法律思想
魏源的法律思想

魏源的法律思想

【摘要】魏源,原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魏源被后世称为“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是清代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思想的内容广泛,法律思想作为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魏源主张法律应该顺时而变,并且提出“师夷长技”改变不符合社会发展潮流法律。

【关键词】经世致用;师夷长技;变法

一、魏源法律思想的由来(一)“内外交患”的动荡时局

清王朝繁荣昌盛了一百多年以后,遭遇了与以往朝代类似的中后期发展困境,天灾频发、土地兼并,农民起义,外敌入侵。魏源在这种环境中觉察到所谓的天朝上国不过是对辉煌过去的一种谈资,时局的严重程度超乎了想象。他说:“黄河无事,岁修数百万,有事塞决千百万,无一岁不虞河患,无一岁不筹河费,此前代所无也;夷烟蔓宇内,货币漏海外,漕鹾以此日弊,官民以此日困,此前代所无也;士之穷而在下者,自科举则以声音诂训相高,达而在上者,翰林则以书艺工敏、部曹则以胥吏案例为才,举天下人才尽出于无用之一途,此前代所无也;其他宗禄之繁,养兵之费,亦与前代相出入。是以节用爱民,同符三代,而天下事患常出于所备之外。立乎今日以指往昔,异同黑白,病药相发,亦一代得失之林哉!”①

他意识到如果不对现在的体制进行相应的变革,国家将难逃危亡的结局。他指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亦无穷极不变之法,

魏源地简介

魏源地简介 魏源地,硕士研究生毕业,北师大教育管理在读博士生,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 担任电厂中学书记、校长十多年来,他坚持实行“党政工团联席会议工作制度”,集体决策,公开透明,学生人数从700余人增加至2300人。 学校曾连续10年荣获户县高考质量奖、教育教学综合奖;09年被评为西安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1年晋升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并荣获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户县“十佳事业单位党支部”等称号;2012年,学校被评为“西安市首批校本研修实验基地学校”、“西安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并再度获户县高考质量奖。 两年来,魏校长本人先后荣获“户县优秀人才”、“户县十佳党员校长”、“西安市学习型职工”、“西安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2012红烛奖’西安年度教育人物”等称号。 在学校向地方移交的艰难历程中,魏源地依靠群众开展工作,实现“平稳移交”的同时,为学校争取到了600万元的企业支持。鉴于他的出色表现,被授予“特殊贡献者”和“全国电力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近两年,魏源地校长受邀分别以《教师专业初期的心理准备》、《德育在形成办学特色中的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管理创新》为题,给户县的青年教师、政教主任、小学校长、西安市的中学校长培训班作专题报告数场;他以《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关注生命价值,讲究生存艺术》为题,给全县近60多所中、小学的教师、学生作报告60余场;他以《爱岗乐业,精彩人生》、《关注教育,造福子孙》为题,给户县的企事业单位、村镇干部作报告10多场。他是县委、县政府首批的“户县优秀人才”(2010年)。《西安晚报》、《西安日报》等分别以《一位学者型、研究型校长》、《充满研究和创新精神的校长魏源地》为题,专题报道了他的事迹。 2010年12月10日、14日,魏源地应邀先后在广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地的校长论坛上分别作了《德教为先,育人为本》、《关注人才,更关注人品》的专题发言;16日,在陕西省高中校长课改研讨宝鸡会议上,作为西安市代表,魏源地作了《端正办学理念,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专题发言。

对林则徐,魏源思想评价

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 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绪论 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打击,中国官僚和有识知识分子中的爱国人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地理历史,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寻找救国存亡的道路和抵御外来侵略的方法,通过收集,翻译传入中国的外国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讯英国俘虏和直接问询外国商人,传教士的方法,获取当时世界知识。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之人,在被道光皇帝派遣到广东省虎门查禁鸦片与鸦片贩卖势力作斗争,组织人员翻译西方刊物,1841 年编成《四洲志》,将书稿交付给好友魏源,魏源在1843 年1 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包括世界各国地理,历史还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编成《筹海篇》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以期能够富国强兵,抵御外来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魏源及其思想简介 魏源,生于1794 年,卒于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晚清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一代经世史学的开山,1803年的一天9 岁的魏源对主试官的上联“杯中含太极”脱口而出答道“腹内孕乾坤” ,县令听后连连称赞,小小年纪才思敏捷。魏源出生在邵阳县的一个小官吏家中,到父辈已经家道中落,从小就喜欢读书,平日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母亲怕他此役以往会拖垮身子,便强行规定他每天按时熄灯安寝,但常常趁父母熟睡,偷偷起来挑灯夜读。17 岁在当地就小有名气。20 岁入京后与思想家龚自珍结为好友,经常在一起切磋文章学问,谈论政事,大大开拓了学识视野,这一时期,正值清朝统治从康乾盛世逐步走向衰落之际,统治集团日益

论魏源

论魏源 姓名:张科学号:2009191139 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内容摘要】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年代。尖锐的阶级斗争和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斗争,把一批中国近代早期的思想家推上历史舞台,魏源就是这批思想家中比较著名的一个,科学分析和评价魏源,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一个必要的课题。【关键词】中国魏源思想 一、魏源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向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 当魏源出生的时候,清朝封建统治的“康乾盛世”已成过眼云烟,正在下坡路上急速滑落。魏源认为,要挽救清朝统治灭亡的命运,而要实行改革,首先要打破泥古守旧、墨守“祖宗成法”的保守思想阻碍,改变那种脱离实际、烦琐空疏的学风。把封建士的大夫的思想转移到“经世致用”的道路上来,为地主阶级统治服务,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制度的统治。 在魏源哲学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他说“人知地以上皆天也,不知一身内外皆天也;”“人知心在身中,不知身在心中也”①他还说“天时有从逆,地理有险易,人情有爱恶,机事有厉害。”他主张:“以事功销祸乱,以道德销事功;逆而泯之,不顺而放之,沌沌乎博而圜,豚豚乎莫得其门,是谓反本复始之治。”② 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在历史大变动的前夕,开明的封建士大夫魏源的思想,只是透露了一些这种历史大变动的消息,而并没有反映出什么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和代表新的阶级力量,在哲学思想上,他也并没有比以前的优秀思想家提出什么新的东西。 二、在魏源的全部思想中,最可贵最有光辉的是他从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中所表现的强烈的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爱国思想。 (一)魏源从事实中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失败,是清朝统治者昏聩腐败的必然结果。他说,如果不是“养痈于数十年之前,溃痈于设巡船之后,”鸦片流毒是不会那样猖獗,英国侵略者是不敢那样放肆的,而战争也不会失败的那么惨。(二)那么究竟怎样抵抗外国侵略者呢?魏源根据他对敌我双方情况的了解与分析,提出了如下一些主张。 第一,他希望清朝统治者,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过时而悔,悔而能改,亦可补过于来时,”③再不要浑浑噩噩,麻木不仁了 第二,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认为,对于以“洋搜洋炮”为“长技”的侵略者,既不要惧怕,也不要轻敌。要抵抗外国侵略,首先要了解敌情。第三,沿海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事实,使得魏源看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并且希望利用人民的力量来打击侵略者。并举出三元人民抗英斗争的具体事例说 “三元里之战,以区区义兵,所谓我兵陆战之不如夷者?” (三)在资本主义侵略者直接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的情况下,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暂时退居次要地位。正是在保卫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生存这一点,魏源的思想反映了历史前进的趋势,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从而也达到了他的思想所能达到的高峰。 (四)魏源不仅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地主阶级的实

魏源教育思想浅析

魏源教育思想浅析 刘翔050120073 【内容摘要】:封建社会的种种危机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促使魏源思索救亡图存之道。魏源不仅对传统教育体制提出置疑,而且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尽管这些教育理念在当时并没有实现,但其教育思想的一些新观念、新内容,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占有着特殊的位置,对当代教育工作亦有一定的启迪价值。 【关键词】:魏源;教育;思想 以五经为宗、八股为试,以书艺工敏、辞章应对为高下的科举考试及其人才模式,构成了我国封建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腐朽没落、西方列强相继崛起扩张时期的思想家魏源,为实现警唤国人“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提出应从观念上改变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内容,改变教育制度的主张。尽管这一理想在当时并没有实现,但其教育思想的一些新观念、新内容,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位置,对当代教育工作亦有一定的启迪价值。 一、魏源教育思想的文化渊源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上接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中经宋代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胡宏父子奠基,又由胡宏高足张栻广为传播,继由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承接发展,经过一代代湖湘士人的吐故纳新,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学术传统和基本特征。而魏源自小居家便受曾经肄业于岳麓书院的二叔魏辅邦的熏陶,1813年魏源又负笈岳麓书院,师从山长袁名曜习湖湘文化。可以说,魏源教育思想的形成是以深厚的湖湘文化内涵为文化底蕴的。 首先,湖湘文化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魏源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魏源正是以这种执着的爱国热情冲破顽固派的阻挠,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师夷呼声。赤诚的爱国主义使魏源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他认为“中国智慧,无所不有”①,只要中国厉精淬志,奋起直追,必定会“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② 第二,湖湘文化自湖湘学派创立起还有一突出特征——提倡重践履务实学的经世致用学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空谈心性,空谈玄理。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胡宏的“学也,行也,行之行之而又行之”再到张栻的“知行并发”“贵实用而耻空言”,湖湘学子历来留心经济之学。尔后的王夫之更是把经世之学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他从思想文化层面对明亡原因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通经致用的主张,要求把研习经史和通晓时务结合起来。到了

魏源的教育思想

魏源的教育思想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魂源是龚自珍和林则徐的挚友,他反对外国侵略,主张严禁鸦片;不满清末政治腐败状况,提出一系列社会改革的思想和计划。其中,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主要的主张在下文列举出来。 废除书法试帖,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他从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认为:“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才不竞之谓贫”,因此要求以国家之力,正人心,进人才,“人才进则军政修,人心肃则国威道”。而要培养人才,就必须改革科举制度,因为科举专重书法,以八股取士,害人误国,他说:“国家欲兴数百年之利弊,在综核名实始。欲综核名实,在士大夫舍楷书帖括而讨章程、讨国故始,舍胥史例案而图许谟、图远猷始”。 讲求经世致用的学问。他和龚自珍一样,都极力提倡“经世致用”的今文经学;反对偏重训诂考据、脱离现实的古文经学。他斥责宋明理学为“俗学”,批评汉学(考据学)禁锢天下聪明智慧。他在《皇朝经世文编》的序文里提出:“善言心者,必有验于事矣……善言文者,必有资于法矣……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矣……善言我者,必有乘于物矣。”也就是说,善言心的必须要证之于事,善言人的必须依靠于法,善言古的必须取证于今,善言我的必须依赖于物——做一切学问都应当从现今实际的事物出发。

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之以制夷”。他从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中,体会到“船坚炮利”的优越性,认为,要想抵抗外国侵略,必须了解夷情,还必须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之以制夷”。他反对当时顽固派把一切西学都看作是“奇技淫巧”,他认为是有用之物,是“奇技”而非“淫巧”,并且主张学习这些“奇技”。为此,他编辑《海国图志》并附录《筹海篇》等,介绍外国史地和其他情况,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器的先进技术和选兵、练兵、养兵之法。 作者: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评价

《中国政治思想专题》 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评价 系别:人文社科系 专业:行政管理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老师: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评价 摘要: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思想文化形成了以封建思想为主导、以儒学文化为主干的定势。1840年之后,中国战乱不断,以追求国家独立、民主、富强为主题的政治变迁也更替频繁。文章从近代中国社会基本情况入手,分别阐述了近代中国地主阶级经世派和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几种不同的阶级力量的不同主张和思想,最后再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给出评价。 关键词:近代中国;政治思想 一、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状况 (一)近代中国政治的基本状况 清朝的没落和鸦片战争,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动荡,中国的阶级结构和社会的主要矛盾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除了原有的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又增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以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为标志,西方殖民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使中国由一个封建大国一步一步地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近代史上,各种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相继为实现民族救亡图存进行了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无论他们所倡导的政治主张是多么的大相径庭,但终究是围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而展开的,也都是服务于这一主题。但是各种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所提倡的实现民族复兴的主张是不同,形式也不一,这是由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复杂国情所决定的。近代中国是一个各种阶级力量相互共存的历史时期,而各个阶级内部又分为不同的派别,这使得各种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产生了冲突和斗争,也正是在这样的冲突和斗争之中,才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迁。 (二)近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状况 1.自然经济的解体。鸦片片战争后,列强从与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中获取了许多政治经济特权。英美等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但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的商品凭借低关税等特权,以低廉的价格大量的涌向中国市场。给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造成极大的冲击,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使中国逐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沦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但,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2.近代企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同时,洋务派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的倡导下开始出现。它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资金少、技术薄弱、发展不平衡的中国企业在列强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夹缝中步履维艰。 (三)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状况 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时,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的政府也不断推行各种政策,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这些政策,使中国的社会生活进一步发生

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论文

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 在近代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人为中国开拓了视野,即使因为当时的政治原因他的思想并没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掀起巨大的波浪,但是他作为近代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代表,仍然为中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便是——魏源。 这名伟大的人物字默深,是一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为晚清思想家,新思想的倡导者。 如果说林则徐是“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那么魏源又何尝不是?在我看来,他更是由思想走进现实的实践者。他受林则徐的嘱托,将林则徐主持翻译的《四洲志》和历代史志等增补为《海国图志》,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并结合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建议制造枪炮、轮船和其他机器工业产品,加强海防、抵御外侮。 魏源思想的精华也都体现在《海国图志》一书,他在其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现今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他在该书序言中开宗明义地说:“是书何以作?曰:谓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他把人才不济和内政不修看作是国家贫弱的根本原因,为此提出师夷长技的主张,这些思想独具异彩,犹如夜空中的一道闪光,可惜未被当政者所采纳。后来的维新思想家王韬在《扶桑游记》中说:“当默深先生时,与洋人交涉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也有张维屏诗曰:“气壮群推魏无忌,心孤谁识贾长沙?太息绕朝终不闻,为君一读一长嗟。”魏源既坚决反抗侵略,又重视了解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作为对付侵略的重要方法。他在《海国图志》中很好贯彻并发挥了林则徐了解和学习西方的思想,认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把学习西方的“长技”提高到关系国家民族安危的大事来认识,使之在当时社会上发生了震聋发聩的重大影响,针对当时封建顽固派把西方先进的工艺技术一概目之为“奇技淫巧”的无知,为此,他提出一套具体方案,不但包括了官办军事工业,改进军队武器装备的内容,而且提出了兴办民用工业,允许商民自由兴办工业的主张。 魏源作为地主阶级先进分子的代表,表达了突破传统的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愿望。客观上也反映了中国和西方当时各个方面的对比差异很大。但地主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只能从器物层面学习西方,即便如此,这在当时依然是不小的思想上的突破。 纵观魏源一生,虽然仕途坎坷,历经很多磨难,但是他从未放弃过。为中国的改革与富强,他努力为之付出了自己的一生,而在这过程中他自己也成为了名留青史的英雄人物,深受后人景仰。 参考文献:《海国图志》 《扶桑游记》

对林则徐魏源思想评价

对林则徐魏源思想评价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绪论 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打击,中国官僚和有识知识分子中的爱国人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地理历史,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寻找救国存亡的道路和抵御外来侵略的方法,通过收集,翻译传入中国的外国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讯英国俘虏和直接问询外国商人,传教士的方法,获取当时世界知识。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之人,在被道光皇帝派遣到广东省虎门查禁鸦片与鸦片贩卖势力作斗争,组织人员翻译西方刊物,1841年编成《四洲志》,将书稿交付给好友魏源,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包括世界各国地理,历史还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编成《筹海篇》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以期能够富国强兵,抵御外来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魏源及其思想简介 魏源,生于1794年,卒于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晚清着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一代经世史学的开山,1803年的一天9岁的魏源对主试官的上联“杯中含太极”脱口而出答道“腹内孕乾坤”,县令听后连连称赞,小小年纪才思敏捷。魏源出生在邵阳县的一个小官吏家中,到父辈已经家道中落,从小就喜欢读书,平日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母亲怕他此役以往会拖垮身子,便强行规定他每天按时熄灯安寝,但常常趁父母熟睡,偷偷起来挑灯夜读。17岁在当地就小有名气。20岁入京后与思想家龚自珍结为好友,经常在一起切磋文章学问,谈论政事,大大开拓了学识视野,这一时期,正值清朝统治从康乾盛世逐步走向衰落之际,统治集团日益奢侈腐败,大小官吏贪腐成

对林则徐 魏源思想评价

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绪论 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打击,中国官僚和有识知识分子中的爱国人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地理历史,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寻找救国存亡的道路和抵御外来侵略的方法,通过收集,翻译传入中国的外国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讯英国俘虏和直接问询外国商人,传教士的方法,获取当时世界知识。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之人,在被道光皇帝派遣到广东省虎门查禁鸦片与鸦片贩卖势力作斗争,组织人员翻译西方刊物,1841年编成《四洲志》,将书稿交付给好友魏源,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包括世界各国地理,历史还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编成《筹海篇》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以期能够富国强兵,抵御外来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魏源及其思想简介 魏源,生于1794年,卒于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晚清着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一代经世史学的开山,1803年的一天9岁的魏源对主试官的上联“杯中含太极”脱口而出答道“腹内孕乾坤”,县令听后连连称赞,小小年纪才思敏捷。魏源出生在邵阳县的一个小官吏家中,到父辈已经家道中落,从小就喜欢读书,平日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母亲怕他此役以往会拖垮身子,便强行规定他每天按时熄灯安寝,但常常趁父母熟睡,偷偷起来挑灯夜读。17岁在当地就小有名气。20岁入京后与思想家龚自珍结为好友,经常在一起切磋文章学问,谈论政事,大大开拓了学识视野,这一时期,正值清朝统治从康乾盛世逐步走向衰落之际,统治集团日益奢侈腐败,大小官吏贪腐成风,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断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和名族反抗运动,魏源身处政治权利的中心,

魏源经学思想探析

魏源经学思想探析 崔锐 2012-8-1 21:49:56 来源:《人民论坛》2011年8月【摘要】魏源是清代今文经学复兴过程中的重要代表学者。虽然他不能摆脱传统学术思想的范畴,但他的研究,扩大了今文经学的研究范围,为晚清今文经学的壮大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也为他的社会改革思想寻找到了理论依据,体现了明显的经世致用色彩。 【关键词】魏源今文经学通经致用 在晚清初期今文经学研究的学者中,如果说龚自珍的地位是“但开风气不为师”,那么魏源则更进一步,提出更为激进的“以经术为治术”主张,①以极端实用的态度对待学术。魏氏从阐发《公羊春秋》的“微言大义”出发,推而至于群经,引为“经世致用”,具体论证了“以经术为治术”之路径,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经学体系。 魏源的今文经学研究 魏源今文经学研究最重要的著作是《诗古微》与《书古微》。他以此为工具而力攻当时学界占据优势地位的考据学。 《诗古微》。《诗古微》以“古微”为名,通过对西汉今文经学的齐、鲁、韩三家《诗》的传授源流进行系统考察,认为三家《诗》“主作诗之意,而亦间及编诗、采诗之意”,它是古代社会生活、人物、事件以及感情的体现,而非“美

刺”之说,其特征是“诗乐合一”。而“《毛序》虽以采诗、编诗之意为主”,但“推其义例,可见序《诗》者与作诗之意绝不相蒙。”然而,三家《诗》“之得者在原诗人之本旨”,“取义微妙”、“借词证明”,是“无声之礼乐志气塞乎天地,此所谓兴、观、群、怨可以起之《诗》,而非徒章句之《诗》也。”②虽然魏源的《诗古微》将三家《诗》合而为一,变乱三家家法,并以宋儒及明儒学说为主,而遭后人变乱家法之讥。③但《诗古微》在今文经学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如梁启超就认为魏源的观点,“自创新见,使古书顿带活气”,④为近代学者研究《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也为阐述圣人之“道”、“微言大义”进一步提供了依据。 《书古微》。1855年,魏源撰成《书古微》,其主旨在于“发明西汉《尚书》今、古文之微言大谊,而辟东汉马、郑古文之凿空无师传也。”⑤该书其例有四:一是“补亡”,即补《舜典》、《汤诰》、《泰誓》、《武成》、《牧誓》、《度邑》、《作雒》、《周诰》等文献之阙佚。二是“正伪”,即订正前人讹误,如“正《典》、《谟》之‘稽古’为‘通三统’,正‘放勋’、‘重华’、‘文命’为‘有天下之号而非各’”等。三是“稽地”,即考察地理,如“考禹河而知有千年不决之渎”。四是“象天”,即考释天文星象。同时,魏源还考察了西汉今文经学在后世走向衰落的原因。他指出,今文经学发展到极盛之时,逐渐成为学者追求利禄的手段与工具,由此导致学术研究走向烦琐,使得古文经学乘机而入,这是造成今文经学盛极而衰的重要原因。因此,魏源主张将“利禄之徒”之今文经学与欧阳、夏侯等之今文经学区别开来。虽然魏源的《书古微》“逞臆武断之弊,较前儒为更甚”,⑥但该书进一步扩大了今文经学在思想界、学术界的声势,拓展了今文经学的研究领域,同时亦为晚清今文经学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

魏源的政治思想

魏源的政治思想 一、概况 魏源(1794一1857)字默深,出生于湖南邵阳,是与龚自珍齐名的文学家,著名爱国者,维新思想前驱者之一,也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较有成果的历史、地理学者。他早年在家乡,读书、教书,参加科举考试,走的是一般富庶家庭子弟惯走的道路。他十九岁赴北京,开始接触社会,1822年中举,后任内阁中书。他遍游中国各地,结交了一批关心国计民生的经世之士,如林则徐、龚自珍、包世臣等。1825年,他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代编《皇朝经世文编》。①它加深了魏源对当时社会问题的认识,强化了他的经世意识,对他日后编撰集大成性的世界地理巨著,不无启发意义。鸦片战争中,他参与了浙江前线的抗英斗争,对英国清况有一定了解,并据英国俘虏安突德口供,写了《英吉利小记》。鸦片战争的失败,对这位素抱经世之志的知识分子来说,刺激很大。1841年,当被贬黜的林则徐嘱他在所译《四洲志》基础上编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时,他欣然从命,并在翌年编定了五十卷的《海国图志》。以后,他不断修订、增补,1847年扩大为60卷,1852年扩大为100卷,凡88万字。 强烈的经世意识,是《海国图志》的鲜明特色。魏源在叙言中开宗明义地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 ①这是一项庞大的学术工程,全书120卷,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八纲,系统清理、总结了清代道光以前的经世学说。

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正因为如此,他在书中除了介绍、考订世界各国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习等情况外,还特设《筹海篇》二卷、《筹海总论》四卷,这是其他各种世界地理著作都没有的。鸦片战争的失败,给国人最直接的刺激是船炮不如人。魏源于此,非常留意。除了在述及各国情况时注意介绍军事情况外,从卷八十四至卷九十五,他以整整12卷的篇幅,介绍西洋火轮船、洋炮、炸弹、炮台、水雷等原理、制法、用法。这在此前此后各种世界地理著作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这种不合通常编书体例的作法,正是特别强烈的经世意识的体现。 魏源本是有心在政治上施展抱负的人,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心。他在1845年才中了进士,年已五十有二,以后官位也不高,仅做过知府、知州等很难有太大作为的地方官。他在鸦片战争以前,已经痛切感到中国在政治体制方面存在许多弊端。他曾激烈攻击专制帝王是集天下之势、利、名于一身的最自私的人;上下隔阂的专制影响上情下传、下情上达,是导致国家衰弱的重要原因。鸦片战争以后,呼吸到西方吹来的新鲜空气,他以前郁积胸中的不满,便化作对西方民主制度的称颂倾泻出来。 他在介绍英国情况时,花了不少笔墨于议会制度,指出英国国家大事,均需经巴厘满即议会议允,不是国王独裁,“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凡条例更改,职

《魏源思想评析》读书笔记

《魏源思想评析》读书笔记 ——小议魏源的改革思想 摘要:魏源在国家内忧外患的情势下,针对财政危机等社会实际问题,提出了改革的主张。改革漕运、治河、盐政等关系国家命脉的大政,开源节流,以增加财政收入;魏源的改革思想、对近代中国产生了积极的深远影响;就是对改革放的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和积极作用。 关键词:魏源;改革思想;现代 一、魏源的改革思想 魏源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魏源生活的年代,中国清代封建社会已由康乾盛世转入嘉道衰世。正如魏源所说,当时的封建王朝面临两个危机:一方面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此起彼伏;另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开始大举入侵,自道光以来,鸦片走私,白银外流.西方国家以海盗行为撞开中国大门。由于内外两方面的严重挑战,清代封建制度开始解体,嘉庆以后,更是江河日下,处于‘旧之将夕,悲风骤至”的末世。魏源目睹了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洋人的骄横跋扈,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他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主张,其改革的思想对近代中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针对清政府在漕运、治河、盐政等方面存在的种种弊端,魏源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思想和远见卓识的改革方案。 首先,针对漕运上存在的弊端,魏源提出了海运漕粮的改革方案。漕运一直备受清政府的重视,是清代“漕、河、盐、兵”四大要政之一。自隋朝开辟大运河以来,就逐渐形成了从长江中下游地区征收租米供养京城,并为粮荒做储备的漕运体系。而如此重大的一项命脉工程却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在漕粮运输的过程中,把持漕运的官吏层层盘剥,凡有关卡的地方就要交费,而且名目种类繁多;虽然漕运的耗费极高,但效率却极为低下,这就给当地老百姓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而大运河又横贯黄淮水系,更因为水患频发,河道淤塞,严重影响了运河的通航。漕运之弊不但殃及平民,使沿岸众多百姓因此而被迫离家,另谋生路;而且祸及朝廷,使国家的税收大为减少,财政枯竭。 针对这些弊端,魏源提出开辟海运航线,以弥补漕运的不足。但魏源又深刻地认识到,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能马上全部实施海运的方案,那样做必然会受到下至以漕运为生的漕丁水手的阻拦,上至靠漕运牟利的各级官员的反对;加上皇

评魏源的军事思想

评魏源的军事思想 选自1976年1月29日星期四第四版解放军报 清华大学政治理论组薛军事基地北京卫戍区某部门郑文 一八四○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对发动了对我国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侵略,这就是有名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在对待英军侵略问题上,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抗战派同以直隶总督琦善为一方的投降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魏源力主抗战,反对投降。他写诗热情歌歌颂广东三元里人民的搞英斗争,亲赴宁波军营审讯英国战俘,又到定海前线察看地形,总结战争经验,表现了一个反侵略的的爱国志士的战将风采,不愧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我军事思想家。 魏源,字默深,湖南邵阳县金滩(今属隆回县)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九年(一七九四年),死于咸丰七年(一八五七年)。早在鸦片战争线索,他就主张改革弊政,坚决禁止鸦片,认为只有“变古愈尽”,才能“便民愈甚”。战争爆发后,他毅然以“振国威,安边境为已任”(陈澧:《东熟集》),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浙东抗英战役,迅速投入这场可歌可泣的民族自卫战争。魏源在深刻认识和总结鸦片战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还非常重视对古代法家军事著作,特别是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他发愤著书立说,写成了四十万字的的《圣武记》和一百卷本的《海国图志》(下面引文凡不注出处者,均见此二书),在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向西文资本主义国家学习长技,其目的是为了抵抗侵略,富国强兵的进步主张,并系统地阐发了他的“以甲兵止甲兵的”战争观,“以守为战”的战略防御思想和“兵在精不在多多”治军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法家的军事思想。 “以甲兵止甲兵” 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英国政府就加紧向中国进行鸦片战争侵略。而清朝政府里的投降派,就是英国殖民主义鸦片侵略的帮凶。他们从上到下,吸烟、贩烟,借鸦片走私直接渔利。他们的利益和侵略者的利益是一致的。英国殖民主义的炮舰政策,又将这些家伙吓破了胆。这使他们根本不敢和侵略者作斗争。战争一爆发,他们不是去揭露敌人,而是竭力为侵略者开脱罪责。道光、穆彰阿、琦善、奕山、奕经这些家伙为了讨好殖民主强盗,竟丧心病狂地把造成鸦片战争的原因,归咎于林则徐的禁烟斗争。他们胡说什么“夷兵之来,系由禁烟引起”(《筹办夷务始未》道光明)甚至无耻造谣说“上年广东缴烟,先许价买而后负约,以至)激变”(同上)。道光还下“谕旨”指责林则徐说“英夷船只,沿海游弋,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直隶、盛京等省,纷纷征调,糜饷劳师,此皆森徐办理不善之所致。”(同上)他给林则徐先是扣上“办理不善”、“误国病民”的罪名,声言要“严加议处”(同上),接着就把林则徐革职,后又充军新疆。 对于投降派的侵略无罪、抵抗侵略有罪的卖国主义逻辑,魏源非常气愤。他为了明辨是非曲直,伸张正义,明确指出:鸦片战争是英国殖民主义鸦片侵略造成的,鸦片贸易“岁耗中国数千万计,竭我之富,济彼之强”;“西洋各夷,岁叨中国茶、黄磁,丝之益,反报以鸦片之毒”,“而夺人家园”,真是可恶之极!他还说,如果不马上禁烟,那就会象林则徐之所说:“国之日贫,民日弱,十余年后,岂惟无可筹之饷,抑且无可用之兵”。因此,他认为林则徐“奋然欲除中国之积患”,大力进行禁烟斗争,是完全正当的,无可非议的。为了痛斥投降派,魏源还以非常通俗的比喻,明确回答了究竟谁挑起战争的问题。他说:“西文强盗的鸦片侵略,好比“强邻恶少,日设赌博于门,诱我弟子,匮我基业,败我教化,一朝绝不与通,攻门索斗”。可见,鸦片战争就是英国殖民主义者以我国禁烟为借口而进行的“攻门索斗”,就是地地道道的侵略战争。 在鸦片战争中,投降派不仅竭力美化敌人,而且在侵略强盗面前,卑躬屈膝,妥协退让,幻想以出卖国家主权、民族利益,求得苟安。琦善之流,一到广东就对着洋人低头哈腰,“一

魏源诗歌用韵研究

魏源诗歌用韵研究 摘要:对于魏源诗歌,学者只从文学的角度加以考察,目前尚无语言研究的成果。穷尽考察魏源诗歌用韵,得其18韵部系统,其中阳声韵7部、阴声韵7部、入声韵4部;然后分析阴声韵部韵字以及阴声韵部之间的混押。魏源诗歌用韵研究有助于揭示晚清湖南方音的特点,从而推动湖南方音史乃至汉语方音史的研究。 关键词:清代;魏源;诗歌;音韵;湖南隆回;方音 中图分类号:H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04(2014)03?A281?A5 魏源(1794―1857)是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今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镇金潭乡人,其官宦旅居之地主要有今江苏扬州、东台、高邮等。他著述颇丰,涉及地理学、经学、文学等。魏源的文学作品中包含大量诗歌,主要见于《古微堂诗集》。据《魏源全集》所录《古微堂诗集》及《补录》①,其存世诗作918首。对于魏源诗歌,学者只从文学的角度加以考察,目前尚无语言研究的成果。古代诗

歌用韵是研究汉语方音史、汉语语音史的重要材料。魏源诗歌用韵研究有助于揭示晚清湖南方音的特点,从而推动湖南方音史乃至汉语方音史的研究。 以《平水韵》为主要语音依据,同时参考《洪武正韵》等其他韵书,穷尽考察魏源918首诗歌的用韵。运用系联的方法,得其18韵部系统,其中阳声韵7部、阴声韵7部、入声韵4部,具体如下:歌部、麻部、灰部、支部、豪部、尤部、鱼部、侵部、真部、庚部、寒部、先部、阳部、东部、屋部、觉部、陌部、屑部。本文主要分析阴声韵部韵字以及阴声韵部之间的混押。 一、魏源诗歌阴声韵部的韵字 诗文用韵中有些韵字的读音与韵书所记读音有一定距离,这反映出韵字读音的变化。我们可以立足通语,利用其他文献,结合现代语音,理清其演变线索。另外,韵部系统的归纳建立在韵字分析的基础之上,可以说每一韵字读音直接影响韵部的归纳。可见,韵字字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诗词用韵,应该重视考察字音”[1]。 (一) 歌部 “大”,《广韵》收二音:个韵唐佐切,泰韵徒盖切;《古今韵会举要》收个字母韵和盖字母韵;《中原音韵》歌戈、

魏源

关于是目的的局限性。一般我们认为魏源在鸦片战争前后看到了中西方的差距,认识到了效法西方的必要性,提出了富有远见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体现了他思想的开放性和爱国性,这在当时有着抵御外辱、挽救民族危亡的积极作用。但是魏源主张的只是通过“师夷长技”这一手段来达到“制夷”的效果,而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种主张的动机是一种传统的忠君思想。所以,魏源思想主张只可能维护而不可能触犯业已腐朽落后封建制度,因此这一主张的内容和作用都受到了极大束缚。 魏源作为晚清开明的思想家,其思想和主张被认为是该时代最先进的代表,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他毕竟是出生和成长于闭关锁国的晚清时代,是深受传统儒家学说影响的士大夫,同时也是晚清社会地主阶级的代表。无论从其生活环境、思想结构还是阶级属性来看,在国家危难关头,他的主张都不可避免以忠君思想为动机,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根本目的。。 关于观念的局限性。夷夏观念,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思想中一种根深蒂固的华尊夷卑优越观。魏源作为晚清开明的思想家,其思想和主张是同一时代最先进的代表。在《海国图志》中魏源仍然把万国称为“四夷”,而把中国自身置于“世界”之外[4]。另外,他认为的西人的长技仅限于船炮技术,华夏文明之于夷狄仍有着无比的优越性。无论魏源本人眼界如何开阔,观念如何先进,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都是无法脱离当时社会存在的,因此必然或多或少带有那个时代和环境的烙印。要短时间内根本上摒弃传统的华尊夷卑观,这还是难以做到的。这一点是魏源的局限,但更是那个时代里的局限。 关于内容的局限性。许多学者认为:既然魏源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王朝统治,那么在这种目的的支配下,其学习内容受到极大束缚,即仅限于我们经常提到的战舰、火气、养兵练兵之法等器物层面上的内容[5],而不可能触及到政治层面上,因此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内容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上,而远远没有触及到思想和制度。这种企图只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艺,而不变革封建政治制度的思想主张,是无法震荡士大夫传统的忠君心理,也无法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的,当然,更不用说实现近代化的任务了。这无疑是魏源思想上最大的局限,也是其对中国作用有限的根本原因。 魏源的思想虽然存在一些局限,但它们是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阶级属性下的不可避免的产物;这些局限不能影响其对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而其作用之所以有限根本在于中国特殊的民族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制约;魏源所处时代面临的关键问题不是他的思想不够先进无法满足社会需要的问题,而是他已有的先进方案的无法去实现问题。 近代中国面临着民族独立和近代化两大艰巨任务。每一个阶段的先进知识分子都有着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义不容辞使命和不可退却的责任。然而,出于对国家命运、民族前程关怀和情感,站在今天的标准上,脱离当时的客观实际苛刻地评价历史人物和思想的局限,这显然是不客观的,是不可取的。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他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所谓“师夷” 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魏源改革思想的影响有多大

魏源改革思想的影响有多大 悠仁 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当时的知识界以极大的震动和刺激。这一时期,朝廷中具有爱国思想的抵抗派,受到排斥和打击。鸦片战争后,面对割地、赔款、开放口岸、外国势力的侵入社会的日趋衰败的惨痛现状,抵抗派中有一些人开始倾向革新,反对长久以来因循守旧、与世隔绝的旧制度。这些人成为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魏源便是其中的代表。 魏源(1794—1857)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出生于地主官僚家庭,十岁时家乡遭灾,家庭从此破落。由于家境贫寒,魏源读不起书,只好到私塾里借书,在母亲的织布机旁苦读《四书》、《五经》。由于他刻苦勤奋,十五岁便考中秀才,二十九岁考中举人。 魏源热心于研究中国现实问题,喜欢议论时政。青年时代,他参与过贺长龄主编的《皇朝经世文编》的撰写。鸦片战争时期,经林则徐推荐,他在两江总督裕谦的幕府协助抵抗英军,目睹清王朝当权派的闭塞、愚昧、无知和英军侵略者的残暴、无耻。他曾感叹“曾闻兵革讨承平,几见承平讨战争”,也曾悲愤地写道:“城上旌旗城下盟,怒潮以作落潮声!” 为了更好的报效祖国,抵御外侮,从鸦片战争爆发的那一天起,魏源就开始注意了解和研究世界。1840年9月的一天,占领定海的英军,为了筹划进攻中国内地的作战计划,派出人员刺探军情,一名叫安突德的炮兵军官偷偷地到定海青山嶴测绘地图,被当地百姓抓获,交给宁波知府衙门。魏源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赶到宁波,亲自审讯安突德。安突德向魏源详细介绍英国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自然情况,同时也交代了英军的作战意图和武器情况。事后,魏源根据安突德的交代材料,写成了《英吉利小记》向中国人介绍英国的历史、地理等基本情况,供人参考。 1841年的一个黄昏,魏源在镇江城边的码头上,迎来了因中英战事被道光皇帝革职罢官、即将发配新疆的林则徐。两位忧国忧民,力主抗英的爱国人士相见,不由百感交集,感叹不已。在魏源的住处,林则徐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布包,指着布包内的一大捆书报说:“这是我在广东时组织译员从香港、澳门的书籍和报纸上翻译的译文材料。如今我发配新疆伊犁、路途遥远,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返回。我想把这些东西

龚自珍和魏源

龚自珍和魏源 清道光年间,中国社会急剧地发生着变化。龚自珍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末世向近代社会转换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重要影响越来越被日益觉醒的人们所认识。正如梁启超所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盦文集》,若受电然!”①这一变革时期产生的另一个杰出人物是与龚自珍相齐名的魏源。作为龚自珍的好友和同道,他们生活在同一时期,共受今文经学影响,都猛烈地抨击封建末世的黑暗,主张改革,提倡“经世致用”之学。龚自珍的特点在于以“但开风气不为师”标榜,对旧的社会现象和士林风气进行了最早、最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其锋芒所向,主要在封建社会内部。鸦片战争爆发后1 年,龚自珍即逝世,在新的时势面前,发展改革思想的旗帜便由亲历了鸦片战争硝烟的魏源继续高举。他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响亮口号,开辟了反抗外国侵略、学习西方文明的新方向。 ①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三十四,第54 页。 第一节龚自珍 生平事略 龚自珍,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盦,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1792 年8月22 日),卒于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二日(1841 年9 月26 日)。他出身于一个仕宦的书香门第,祖父龚敬身为乾隆进士,曾任内阁中书、知府、道员等官;父亲龚丽正为嘉庆进士,曾任知府、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等官,是乾嘉时著名训诂学家段玉裁的门生和女婿;母亲段驯,在当时也颇有文名,著有《绿华吟榭诗草》。龚自珍从小受到经学和举业的熏陶,8 岁便读《登科录》。 嘉庆七年(1802),11 岁的龚自珍随父亲来到京师,先师事建德贡生宋璠,次年又随外祖父段玉裁学习《说文》,接受了严谨的训诂训练。14 岁即考究古今官制,撰有“汉官损益”等文。 16 岁开始通读《四库全书提要》。他不满足于私塾之学,曾逃到附近的法源寺去读书。21 岁时,龚自珍由副榜贡生考充武英殿校录。未几,又随父往徽州任官,参加了《徽州府志》的编撰,负责修撰“人物志”,并创立“氏族表”,初步显示了才华。然而,他的科举仕途却坎坷不平,27 岁考中举人,以后五次参加会试考选进士,都落榜不第。十几年中,他随父亲升迁调任,往来于直隶、江苏、安徽一带,出入官场,目睹吏治的黑暗腐败、贪污横行。这些人间不平事与他胸中积聚的怀才不遇悒郁心情屡屡撞击,进发出改革弊政的思想火花。 嘉庆十八年(1813),天理教徒攻入皇宫的巨变震惊了朝野,嘉庆皇帝也不得不下“罪己诏”,然而同时却把责任推在群臣身上,斥责他们寡廉薄德。龚自珍借此机会,撰成著名的《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抨击。他指出,腐败的原因首先在于皇帝视臣下如犬马、奴才,使大臣不知廉耻,只知朝夕长跪,只知追求车马、服饰,以言词取媚君上。在这种制度下,“官愈久则气愈媮,望愈崇则谄愈固,地愈近则媚益工”①。入骨三分的针砭,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他欣然加墨批点:“四论皆古方也,而中今病,岂必别制一新方哉?”他欣慰地说“犹见此才而死,吾不憾矣!”②这一时期,龚自珍诗文中“伤时之语,骂坐之言,涉目皆是”,“甚至上关朝廷,下及冠盖,口不择言,动与世忤”③。龚自珍这一时期的政论文章,揭露重于说理,感情重于理性。他需要更深刻的思想理论来阐明自己的思想主张。 嘉庆二十四年(1819),28 岁的龚自珍会试不售,在京师与魏源一起师事今文学家刘逢禄,研读《公羊春秋》。今文经学本是西汉的一个儒家学派,他们以五经推测人间祸福,以微言大义解释统治权术,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在诸经中尤重《春秋公羊传》。古文经学则相反,注重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