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务报表项目及其认定

财务报表项目及其认定

财务报表项目及其认定
财务报表项目及其认定

主要财务报表项目及其认定:

(一)应收账款(存在、计价和分摊);

(二)应收票据(存在);

(三)预付账款(存在);

(四)其他应收款(存在);

(五)存货(存在、计价和分摊);

(六)固定资产(存在、计价和分摊);

(七)在建工程(存在);

(八)无形资产(存在);

(九)研发支出(存在);

(十)应付账款(完整性);

(十一)短期借款款(完整性);

(十二)营业收入(发生、截止);

(十三)销售费用(发生、完整性、截止);

(十四)管理费用(发生、完整性、截止);

(十五)管理费用(发生、完整性、截止);

(十六)营业成本(发生、完整性)。

(一)应收账款(存在、计价和分摊)

1.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等指标,并与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指标、同行业同期相关指标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重大异常(如果题目没有给预期关系,不做次审计程序)。

2.实施函证程序,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应收账款对财务报表不重要或函证很可能无效,如果不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在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

(1)编制“应收账款函证结果汇总表”,检查回函。

(2)调查不符事项,确定是否存在错报。

(3)如果未回函,实施替代程序。

(4)如果认为回函不可靠,评价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

(5)如果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

询问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的原因并就其原因的正当性合理性收集审计证据,评价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舞弊风险),以及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

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以获取相关、可靠的审计程序;

如果认为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的原因不合理、或实施替代审计程序无法获取可靠的审计证据,与治理层进行沟通,并确定其对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影响。

3.对未函证应收账款,抽查相关支持性文件,(如销售合同、销售订单、销售发票副本、发运凭证及回款单据),确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如存在应收关联方的款项:

(1)了解交易的商业理由。

(2)检查正式交易的支持性文件(例如,发票、合同、协议、及入库和运输单据等相关文件)。

(3)如果可获取与关联方交易相关的审计证据有限,考虑实施下列审计程序

向关联方函证交易的条件和金额,包括担保和其他信息;

检查关联方拥有的信息;

向与交易相关的人员和机构(例如银行、律师)或与其讨论有关信息

(4)完成“关联方”审计工作底稿。

5.计算赊销比例、并与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指标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重大异常。(如果题目没有给预期关系,不做次审计程序)。

6.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1)测试计算的准确性;

(2)检查原始凭证,如销售发票、运输记录等,测试账龄核算的准确性;

(3)请被审计单位协助,在应收账款明细表上标出至审计时已收回的应收账款金额,对已收回金额较大的款项进行检查至支持性文件。

(二)应收票据(存在)

1.对审计时已经到期兑现或贴现的应收票据,检查相关收款凭证等资料,确认其真实性。

2.取得被审计单位“应收票据备查簿”,核对其是否与账面记录一致。

3.监盘库存票据,并与“应收票据备查簿”的有关内容核对。

4.检查库存票据,注意票据的种类、号数、出票日、签收日、到期日、票面金额、交易合同号、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姓名或单位名称,以及利率、贴现率、收款日期、收回金额等是否与应收票据登记簿的记录相符。

5.对应收票据进行函证,并对函证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同时对不符事项作出适当处理。

6.对于大额票据,应取得相应销售合同或协议、销售发票和出库单等原始交易资料并进行核对,以证实是否存在真实交易。

(三)预付账款(存在)

1.分析预付账款账龄及余额构成,确定该笔款项是否根据有关购货合同支付;

2. 选择预付账款的重要项目函证其余额和交易条款,对未回函的再次发函或实施替代的检查程序(检查原始凭单,如合同、发票、验收单,核实预付账款的真实性)。

3. 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预付账款、存货及在建工程明细账,并检查相关凭证,核实期后是否已收到实物并转销预付账款,分析资产负债表日预付账款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 实施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计程序,检查对关联方的预付账款的真实性。

(四)其他应收款(存在)

1.实施函程序证:

(1)编制其他应收款函证结果汇总表,检查回函。

(2)调查不符事项,确定是否表明存在错报。

(3)如果未回函,实施替代程序。

(4)如果认为回函不可靠,评价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的影响。

(5)如果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

1询问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的原因,并就其原因的正当性及合理性收集审计证据;

2评价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对评估的相关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舞弊风险),以及其他审计

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

3实施替代程序,以获取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

4如果认为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的原因不合理,或实施替代程序无法获取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应与治理层沟通,并确定对其审计工作和审计意见的影响。

2.对于应收关联方的款项,实施以下程序:

(1)了解交易的商业理由。

(2)检查正式交易的支持性文件(例如发票、合同、协议及入库和运输单据等相关文件)。(3)如果可获取与关联方交易相关的审计证据有限,考虑实施下列审计程序:

A.向关联方函证交易的条件和金额,包括担保和其他重要信息;

B.检查关联方拥有的消息;

C.向与交易相关的人员和机构(例如银行、律师)函证或与其讨论有关信息。

(4)完成关联方审计工作底稿。

(五)存货(存在、计价和分摊)

1.实施存货监盘程序,编制存货监盘报告。(请见论坛资料:“存货监盘三大环节26个小点”)

2. 如果由于不可预见的情况,无法在存货盘点现场实施监盘,存货盘点在财务报表日以外的其他日期进行,出实施存货监盘程序外,实施其他审计程序,以获取审计证据,确定存货监盘日与财务报表日之间的存货变动是否已得到恰当的记录。

3. 如果在存货监盘现场实施存货监盘不可行,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存货的存在和状况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果不能实施替代审计程序,考虑对审计意见的影响。(1)查进货交易凭证或生产记录以及其他相关资料。

(2)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发生的销货交易凭证。

(3)向顾客或供应商函证。

4.如果由第三方保管或控制的存货对财务报表是重要的,实施下列一项或两项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存货的存在和状况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1)向持有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第三方函证存货的数量和状况。

(2)实施检查或其他适合具体情况的审计程序。

5.对存货明细表实施审计程序,确定其是否准确反映实际的存货盘点结果:

(1)从存货明细表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与盘点记录的数量核对。

(2)从盘点记录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与存货明细表的数量核对。

(3)若在上述(1)、(2)中发现不符,检查相关的支持性文件,符合调账分录的正确性,并考虑扩大样本量。

6.如本期发生关联方交易:

(1)了解交易的商业理由。

(2)检查正式交易的支持性文件(例如发票、合同、协议及入库和运输单据等相关文件)。(3)如果可获取与关联方交易相关的审计证据有限,考虑实施下列审计程序:

A.向关联方函证交易的条件和金额,包括担保和其他重要信息;

B.检查关联方拥有的消息;

C.向与交易相关的人员和机构(例如银行、律师)函证或与其讨论有关信息。

(4)完成关联方审计工作底稿。

7.测试期末存货计价(以被审计单位采用先进先出法并以实际成本计价为例):

(1)至存货明细表中选取样本:

A.对原材料等外购存货,检查与期末存货相同的最近期的采购发票,核实单位成本并重新计算存货成本。

B.对产成品和在产品,获取资产负债表日前最近的成本计价单,检查成本计价单的正确性,将直接材料与材料汇总表、直接工资汇总额与工资分配表、制造费用总额与制造费用明细表及相关账项核对一致,做交叉索引,执行下列测试程序:

A.对原材料和其他直接费用,检查至支持性文件和相关账项,确定是否与生产成本计算表中的数量、金额一致。

B.对人工和间接费用,获取被审计单位人工和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评估分配方法和假设的合理性。

C.检查成本计算表中各项间接费用的总额与相关的支持性文件和账项记录是否一致。

D.重新计算人工和间接费用分配,确认生产成本计算表中人工和间接费用的正确性。

(2)检查生产成本的分配:

A.获取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成本分配标准和计算方法,检查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以及完工产品之间的分配是否正确,分配比哦啊准和方法是否恰当。

B.重新计算生产成本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确认成本计算表的正确性。8.评价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如果识别出与存货跌价准备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执行“审计会计估计(包括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中“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所述的程序,并在本账项工作底稿中记录测试过程。

(六)固定资产(存在、计价和分摊)

1.实地检查重要固定资,确定其是否存在,关注是否存在已报废但仍未核销的固定资产。(1)实施实地检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以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为起点,进行实地追查,以证明会计记录中所列固定资产确实存在,并了解其目前的使用状况。

(2)实地检查的重点是本期新增加的重要固定资产,有时,观察范围也会扩展到以前期间增加的重要固定资产。观察范围的确定需要依据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和注册会计师的经验来判断。

2.计算固定资产修理及维护费用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并进行本期各月、本期与以前各期的比较。

3. 获取管理层在资产负债表日就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的判断的说明。如果识别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执行“审计会计估计(包括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中“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所述的程序,并在本账项工作底稿中记录测试过程。

4.对应计入固定资产的借款费用,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长短期借款、应付债券或长期应付款的审计,检查借款费用(借款利息、折溢价摊销、汇兑差额、辅助费用)资本化的计算方法和资本化金额,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七)在建工程(存在)

1.检查在建工程的本期增加:

(1)询问管理层当年在建工程的增加情况,并与获取或编制的在建工程的明细表进行核对;

(2)查阅公司资本支出预算、公司相关会议决议等,检查本年度增加的在建工程是否全部得到记录;

(3)检查本年度增加的在建工程的原始凭证是否完整,如立项申请、工程借款合同、施工合同、发票、工程物资请购申请、付款单据、建设合同、运单、验收报告等是否完整,计价是否正确。

2.实施在建工程实地检查程序(全部或部分)。

(八)无形资产(存在)

1. 检查无形资产的权属证书原件、非专利技术的持有和保密状况等,并获取有关协议和董事会纪要等文件、资料,检查无形资产的性质、构成内容、计价依据、使用状况和受益期限,确定无形资产是否存在。

2.检查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是否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入账,并检查确认价值是否公允,交接手续是否齐全;涉及国有资产的,是否有评估报告并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评审备案或核准确认;

3.对自行研发取得、购入或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检查其原始凭证,确认计价是否正确,法律程序是否完备(如依法登记、注册及变更登记的批准文件和有效期);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九)研发支出(存在、完整性)

1.检查研发支出的增加:

(1)获取有关协议和董事会纪要等文件、资料,检查研发支出的性质、构成内容、计价依据,检查其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

(2)索取相关会议纪要、无形资产研究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资料,确定研究开发项目处于研究阶段还是开发阶段;不同阶段的资本化和费用化处理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检查研发费用明细表,抽查月份支出中的职工薪酬、折旧等费用,并与相关科目核对是否相符。

2.检查研发支出的减少:

(1)检查研发费用明细表,结合管理费用科目的审计,检查费用化支出的结转处理是否正确;

(2)审查已经在用或已经达到预定用途的研究开发项目是否已结转至相关资产项目。

3.对研发支出实施截止测试,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天内研发支出明细账和凭证,确定有无跨期现象。

(十)应付账款(完整性)

1.获取并检查被审计单位与其供应商之间的对账单以及被审计单位编制的差异调节表(如在途款项、在途商品、付款折扣、未记录的负债等),确定应付账款金额的准确性。

2. 针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付款项目,检查银行对账单及有关付款凭证(如银行划款通知、供应商收据等),询问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查找有无未及时入账的应付账款。

3.复核截止审计现场工作日的全部未处理的供应商发票,并询问是否存在其他未处理的供应商发票,确认所有的负债都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内。

4. 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相应的凭证,关注其购货发票的日期,确认其入账时期是否合理。

5. 检查存货监盘程序,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的存货入库资料(验收报告或入库单),检查相关负债是否计入了正确的会计期间。

4.检査应付账款是否计入了正确的会计期间,是否存在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1)检查债务形成的相关原始凭证,如供应商发票、验收报告或入库单等,查找有无未及时入账的应付账款,确认应付账款期末余额的完整性。

(2)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关注其购货发票的日期,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合理。

(3)获取被审计单位与其供应商之间的对账单,并将对账单和被审计单位财务记录之间的差异进行调节(如在途款项、在途商品、付款折扣、未记录的负债等),查找有无未入账的应付账款,确定应付账款金额的准确性。

(4)针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付款项目,检査银行对账单及有关付款凭证(如银行汇款通知、供应商收据等),询问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查找有无未及时入账的应付账款。(5)结合存货监盘程序,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日前后的存货入库资料(验收报告或入库单),检査是否有大额货到单未到的情况,确认相关负债是否计入了正确的会计期间。

(十一)短期借款款(完整性)

1.检查被审计单位企业信用报告,核实账面记录是否准确、完整。

对被审计单位企业信用报告中列示的信息与账面记录核对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关注企业信用报告中列示的被审计单位对外担保的信息。

2.对短期借款进行函证。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某一借款对财务报表不重要且与之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很低。如果不对这些项目实施函证程序,在审计工作中说明理由。

(1)编制短期借款函证结果汇总表,检查函证。

(2)调查不符事项,确定是否表明存在错报。

(3)如果未回函,实施替代程序。

(4)如果认为回函不可靠,评价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一击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

(5)如果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

①询问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的原因,并就其原因的正当性及合理性收集审计证据;

②评价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对评估的相关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舞弊风险),以及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

③实施审计替代程序,以获取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

④如果认为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的原因不合理,或实施替代程序无法获取相关、可靠地审计证据,与治理层进行沟通,并确定其对审计工作和审计意见的影响。

3. 对年度内增加的短期借款,检查借款合同,了解借款本金、借款用途、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等信息,检查处理是否正确。

4.对年度内减少的短期借款,检查相关记录和原始凭证,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十二)营业收入(发生)

1.实施以下实质性分析裎序:

①将本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销售预算或预测数等进行比较,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及其构成的变动是否异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

②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上期或预算或预测数据比较,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各期之间是否存在重大波动,查明原因;

③比较本期各月各类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被审计单位季节性、周期性的经营规律,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

④将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同行业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异常;

⑤根据增值税发票中报表或普通发票,估算全年收入,与实际收入金额比较。

2. 抽取张出库单,审查出库日期、号码、品名、数量等是否与发票、记账凭证所载信息等一致。

3.抽取张记账凭证,审查入账日期、编号、数量、单价、金额等是否与发票、出库单等一致。

4. 结合对应收账款的审计,选择主要客户函证本期销售额。

5.对于出口销售,应当将销售记录与出口报关单、货运提单、销售发票等出口销售单据进行核对,必要时向海关函证。

5.如发生关联方交易:

(1)了解交易的商业理由。

(2)检查证实交易的支持性文件(例如,发票、合同、协议及入库和运输单据等相关文件)。(3)如果可获取与关联方交易相关的审计证据有限,考虑实施下列审计程序:

①向关联方函证交易的条款和金额,包括担保和其他重要信息;

②检查关联方拥有的信息;

③向与交易相关的人员和机构(例如银行、律师)函证或与其讨论有关信息。

(4)完成“关联方”审计工作底稿。

(十三)销售费用(发生、完整性、截止)

1.对销售费用进行分析:对销售费用进行分析:

(1)计算分析各个月份的销售费用总额及主要项目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并与上一年度进行比较,判断变动的合理性。

(2)计算分析各个月份销售费用中主要项目发生额及占销售费用总额的比率,并与上一年度进行比较,判断其变动的合理性。

2. 对本期发生的销售费用,选取样本,检查其支持性文件,确定原始凭证是否齐全、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是否相符以及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3. 重新计算或检查由产品质量保证产生的预计负债,确定其计算是否正确。

4.从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银行对账单或付款凭证中选取项目进行测试,检查支持性文件(如合同或汇票),关注发票日期和支付日期,追踪已选取项目之相关费用明细表,检查费用所计入的会计期间,评价费用是否被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抽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天的张凭证,实施截止测试,评价费用是否被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十四)管理费用(发生、完整性、截止)

1.对管理费用进行分析:

(1)计算分析管理费用中个项目发生额及占费用总额的比率,将本期、上期管理费用各主要明细项目作比较分析,判断其变动的合理性。

(2)将管理费用实际金额与预算金额进行比较。

(3)比较本期各月份管理费用,对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做适当处理。

2.对本期发生的管理费用,选取样本,检查其支持性文件,确定原始凭证是否齐全、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是否相符以及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3.重新计算或检查本期发生的矿产资源补偿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税费,确定其计算是否正确。

4.重新计算或检查排污费等环保费用,确定其计算是否正确。

5.从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银行对账单或付款凭证中选取项目进行测试,检查支持性文件(如合同或发票),关注发票日期和支付日期,,追踪已选取项目至相关费用明细表,检查费用所计入的会计期间,评价费用是否被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6.抽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_天的_张凭证,实施截止测试,若存在异常迹象,应考虑是否有必要追加审计程序,对重大跨期项目的应作必要调整。

(十五)管理费用(发生、完整性、截止)

1.检查本期发生的财务费用,结合相关科目审计,检查支持性文件,确定入账金额及会计处

理是否正确。

2. 抽取财务报表日前后_天的_张凭证,实施截止测试,若存在异常迹象,应考虑是否有必要追加审计程序,对重大跨期项目的应作必要调整。

(十六)营业成本(发生、完整性)

主营业务成本:

1.对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分析:

(1)将本期和上期主营业务成本按月度进行比较分析。

(2)将本期和上期的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进行比较分析。

对有异常情况的项目做进一步调查。

2.抽查月主营业务成本结转明细清单,比较计入主营业务成本的品种、规格、数量和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的口径是否一致,是否符合配比原则。

3.对本期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选取样本,检查其支持性文件,确定原始凭证是否齐全、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是否相符以及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4.编制生产成本与主营业务成本倒轧表,并与相关科目交叉索引。

5.针对主营业务成本中重大调整事项(如销售退回)、非常规项目,检查相关原始凭证,评价真实性和合理性,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其他业务成本:

1.与上期其他业务收入/成本比较,检查是否有重大波动,如有,因查明原因。

2.对本期发生其他的业务成本,选取样本,检查其支持性文件,确定原始凭证是否齐全、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是否相符以及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财务报表的定义和构成

第十七章财务报告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阐述财务报告的内容及其编制。分数在10分左右,属于比较重要章节。 本章近三年主要考点: (1)财务报表项目金额间的相互抵销; (2)流动性项目的判断; (3)营业利润的计算; (4)现金流量净额; (5)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计算; (6)现金流量的分类; (7)关联方的判断; (8)报告分部的确定; (9)中期财务报告的表述; (10)中期财务报告附注应当披露的内容; (11)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等。 本章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1)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2)利润表的编制; (3)现金流量的分类及计算; (4)分部报告相关概念; (5)关联方关系的判断; (6)中期财务报告及其附注编制要求; (7)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等。 2017年教材主要变化 (1)增加“资产负债表中调整或增设相关项目”的说明; (2)删除“资产负债表编制示例”; (3)删除“利润表编制示例”; (4)删除“现金流量表编制示例”但保留现金流量表格式; (5)删除“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示例”; (6)增加“前期差错及其更正”内容。 主要内容

第一节财务报表概述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利润表 第四节现金流量表 第五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六节财务报表附注披露 第七节中期财务报告 第八节前期差错及其更正 第一节财务报表概述 ◇财务报表的定义和构成 ◇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 一、财务报表的定义和构成 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3)现金流量表;(4)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5)附注。 财务报表的这些组成部分具有同等的重要程度。 二、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 财务报表项目应当以总额列报,资产和负债、收入和费用不能相互抵消,即不得以净额列报,但企业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以下三种情况不属于抵销,可以以净额列示:(1)一组类似交易形成的利得和损失以净额列示,但具有重要性的除外; (2)资产或负债项目按扣除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列示; (3)非日常活动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并非企业主要的业务。 【例题·多选题】关于财务报表项目金额间的相互抵销,下列说法中正确有()。 A.汇兑损益应当以净额列报,不属于抵销 B.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属于抵销 C.非流动资产处置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按处置收入扣除该资产的账面金额和相关销售费用后的净额列报,不属于抵销 D.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金融工具形成的利得和损失应当以净额列报,不属于抵销 【答案】ABCD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及结构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允许抵销和不得相互抵销的要求 ◇资产和负债按流动性列报 ◇资产负债表的填列方法 一、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及结构 (一)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它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时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 (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30财务报表列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比较与分析 一、新准则的主要内容 财政部于2oo6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 财务报表列报》(以下称为“本准则”),要求上市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它是第一次对财务报告以准则的形式作出规范。 本准则由总则、基本要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注六章组成。 (一)第一章“总则” 在总则部分,包括制定本准则的目标、依据、财务报表应包含内容特殊列报的要求。” 1.本准则的制定目标:为了规范财务报表列报,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期间和同一期间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相互可比。 2.制定依据,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3.财务报表应包含的内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附注。 4.特殊列报的要求: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列报,以及其他会计准则的特殊要求,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和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二)第二章“基本要求” 在“基本要求”部分,包括编制财务报表的要求,从持续经营、一致性、重要性、抵销、可比信息、应披露内容、涵盖期间等几个方面对财务报表的编制进行规定。

1.持续经营: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和其他各项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2.一致性: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应当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下列情况除外:(1)会计准则要求改变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2)企业经营业务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后,变更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3.重要性: (1)重要性定义:是指财务报表某项目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的,该项目具有重要性。重要性应当根据企业所处环境,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予以判断。 (2)性质或功能不同的项目,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但不具有重要性的项目除外。 (3)性质或功能类似的项目,其所属类别具有重要性的,应当按其类别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 4.抵销。(1)不得抵销部分:财务报表中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的金额、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的金额不得相互抵销,但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2)特别指出:资产项目按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列示,不属于抵销;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损益,以收入扣减费用后的净额列示,不属于抵销。 5.可比信息。 (1)当期财务报表的列报,至少应当提供所有列报项目上一可比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以及与理解当期财务报表相关的说明,但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2)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发生变更情况:应当对上期比较数据按照与期的列报要求进行调整,并在附注中披露调整的原因和性质,以及调整的各项目金额。对上

具体财务报表项目认定及进一步审计程序

具体财务报表项目认定及进一步审计程序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考虑可能发生潜在错报的不同类型的分类:(一)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三)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的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进一步审计程序相对于风险评估程序而言,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一、主营业务收入 (一)发生认定 定义:利润表中记录的营业收入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目标: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可供选择的审计程序: 1.必要时,实施以下实质性分析程序,对有异常情况的项目做进一步调查: ①了解营业收入的构成,将本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销售预算或预测数等进行比较,分析产品销售的结构和价格变动是否异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 ②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上期或预算或预测数据、同行业企业进行比较,检查是否存在异常; ③比较本期各月各类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被审计单位季节性、周期性的经营规律,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

财务报表具体项目分析报告

. . . 企业财务综合分析 专业名称:会计 班级: 081602班 姓名:雷冰鸣 指导教师:

财务报表具体项目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货币资金:与去年相比有较大幅度减少,且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也有小幅度减少。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企业在今年营利能力略有下降,或者是有其他大项目的 支出,造成企业资金紧张,造成货币资金减少。 应收票据:与去年相比有很大的增加,且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也有一定幅度增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虽然企业今年产品销量增加,但大多企业是用票据支付,或者 其他原因造成增加。 应收账款:与去年相比有很大增加,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也有一定增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今年销量增加的同时,有些企业采用赊销的方式购买该公司产品,或 者是企业在以前年度收到的票据在到期后因付款人无力支付或其他原因而 发生拒付将该票据的账面余额转入而造成增加,也可能是因为企业为扩大销 售规模放宽信用政策造成债权规模增大。 预付款项:与去年相比有很大减少,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也有一定减少。分析其原因与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科目相结合,可能是由于在以前年度构建这些工程造成 该项目增加,至今年为止停止了预付款,所以与以前比有很大减少。 其他应收款:与去年相比有非常大的增加,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也有一定增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企业扩大销售规模的同时出租物的包装物租金、保证金、向职 工收取的垫付款项等其他项目也随之增加。 存货:与去年相比有一定减汪,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一定减少。分析其原因与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科目结合分析可能是企业今年销量增加,有时生产不及, 造成存货数量减少。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与去年相比有很大减少,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也有小幅度减少。分析其可能是由于在以前年度有大量非流动资到期造成该项目金额较 多,而今年由于相对于以前年度相比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较少,所以显示今年 较少。 长期股权投资:与去年相比有非常大幅度增加,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也有很大增加。分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业务流程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业务流程

————————————————————————————————作者:————————————————————————————————日期: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业务流程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业务流程可以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实施初步业务活动,确定是否接受委托;第二步,制定审计计划;第三步,执行询问、观察、检查、分析等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实施风险评估,识别重大错报风险;第四步,针对报表层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认定层面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通过实施进一步程序,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第五步,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和被审计单位对错报的调整情况,确定发表何种审计意见;第六步,出具审计报告并提交委托人。 以上的审计业务流程从一般意义上表明了审计工作的过程,但并不绝对说明这些业务流程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审计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调整、更新和反复。 在审计中,执业人员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审计轨迹,详细记录审计过程,实施的审计程序和形成的审计结论及审计证据。 一、初步业务活动 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业务前,需要开展初步业务活动,以决定是否接受委托。在开展初步业务活动时:一要考虑客户(包括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股东、关键管理人员和治理层)是否诚信;二要考虑项目组是否具有执行业务必要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三要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组是否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是能否保持独立性。 二、计划审计工作 计划审计工作对于执业人员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和控制审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合理的审计计划有助于执业人员关注重点审计领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及恰当地组织和管理审计工作,以使审计工作更加有效。同时充分的审计计划还可以帮助执业人员对项目组成员进行恰当分工和指导监督,并复核其工作,还有助于协调其他执业人员和专家的工作。 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报告目标、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执业人员应考虑初步业务活动的结果,以及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其他服务时所获得的经验。总体审计策略一经制定,执业人员应当针对总体审计策略中所识别的不同事项,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并考虑通过有效利用审计资源以实现审计目标。 三、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为了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从而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

资产负债表具体项目分析

资产负债表具体项目分析 根据M企业2010年、2011年资产负债表及附注的相关信息,运用资产负债表具体项目分析方法,对M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让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中的各个项目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第一步:资产项目分析 1、货币资金 M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中的货币资金构成情况的相关信息,如表1-10所示。 表1-10 M企业货币资金构成分析表单位:元 企业的货币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原材料,无形资产等经营性资产。从总体规模来看,企业的资金质量规模大幅增加;从融资方面来看,企业从债券人借入的款项有所下降,表明企业的货币资金比较充裕。但需要注意的是,从该公司的财务报表附注中可以得知,货币资金中包含的用于开具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及银行借款的质押存款为532450844.62元,占货币资金总额的20%,这部分质押的保证金会影响公司实际偿付能力。 2、应收票据 M企业财务报附注中应收票据的相关信息,如表1-11。 从表1-10M企业中可以看出,银行承兑票据所占比重由2010年的99.9%上升导2011年的1.00%,表明企业采用了更加安全的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方式。 3、应收账款 M企业财务报告附注中应收账款账龄的相关信息,如表1-12。

从表1-12中可以看出该企业2010年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该企业的84.38%,坏账准备为21707785.23元,企业的应收账款时间在1至2年的应收账款占企业的14.06%,坏账准备为7230056.90元,而企业2011年应收账款时间在1至2年比率为1.19%,企业的坏账准备减少46547698.71元,而企业应收账款时间在2至3年的比重从0.33%增加到15.79%,这充分说明了企业为了扩大销售,采取了宽松的信用政策,这有可能导致未来年份企业坏账增多,应收账款回收率质量堪忧。 4、存货 M企业财务报告附注中存货的相关信息,如表1-13。 表1-13 M企业存货构成分析表单位:元 从表1-13中我们可以看出,2011年原材料的账面余额比2010年的账面余额增加124220433.31元,坏账准备2011年比2010年增加2992673.25元,企业置留存货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或是考虑价格的问题,但是,过多地存货要占用较多的资金,并且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种开支,因此,进行存货管理目标就是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组合,这就是存货管理的目标。 5、固定资产 分析固定资产规模: 从表1-1可知,M企业2010、2011年固流比例,如表1-14。 从表1-14中可以看出,M企业固定资产中房屋建筑物和机器设备占绝大部分比例,说明企业把资金重点放在生产上。M企业师生产性企业,固定资产自然以生产为主,机器设备增

财务报表各项目中英文对照

财务报表各项目中英文对照 一、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 Aggregate income statement 合并损益表 Operating Results 经营业绩 FINANCIAL HIGHLIGHTS 财务摘要 Gross revenues 总收入/毛收入 Net revenues 销售收入/净收入 Sales 销售额 Turnover 营业额 Cost of revenues 销售成本 Gross profit 毛利润 Gross margin 毛利率 Other income and gain 其他收入及利得 EBITDA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 EBITDA margin EBITDA率 EBITA 息、税、摊销前利润 EBIT 息税前利润/营业利润 Operating income(loss)营业利润/(亏损) Operating profit 营业利润 Operating margin 营业利润率 EBIT margin EBIT率(营业利润率) Profit before disposal of investments 出售投资前利润 Operating expenses: 营业费用: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sts (R&D)研发费用 marketing expensesSelling expenses 销售费用 Cost of revenues 营业成本 Selling Cost 销售成本 Sales and marketing expenses Selling and marketing expenses 销售费用、或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 Selling and distribution costs 营销费用/行销费用

财务报表项目及其认定

主要财务报表项目及其认定: (一)应收账款(存在、计价和分摊); (二)应收票据(存在); (三)预付账款(存在); (四)其他应收款(存在); (五)存货(存在、计价和分摊); (六)固定资产(存在、计价和分摊); (七)在建工程(存在); (八)无形资产(存在); (九)研发支出(存在); (十)应付账款(完整性); (十一)短期借款款(完整性); (十二)营业收入(发生、截止); (十三)销售费用(发生、完整性、截止); (十四)管理费用(发生、完整性、截止); (十五)管理费用(发生、完整性、截止); (十六)营业成本(发生、完整性)。 (一)应收账款(存在、计价和分摊) 1.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等指标,并与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指标、同行业同期相关指标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重大异常(如果题目没有给预期关系,不做次审计程序)。 2.实施函证程序,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应收账款对财务报表不重要或函证很可能无效,如果不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在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 (1)编制“应收账款函证结果汇总表”,检查回函。 (2)调查不符事项,确定是否存在错报。 (3)如果未回函,实施替代程序。 (4)如果认为回函不可靠,评价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 (5)如果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 询问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的原因并就其原因的正当性合理性收集审计证据,评价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舞弊风险),以及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 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以获取相关、可靠的审计程序; 如果认为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的原因不合理、或实施替代审计程序无法获取可靠的审计证据,与治理层进行沟通,并确定其对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影响。 3.对未函证应收账款,抽查相关支持性文件,(如销售合同、销售订单、销售发票副本、发运凭证及回款单据),确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如存在应收关联方的款项: (1)了解交易的商业理由。 (2)检查正式交易的支持性文件(例如,发票、合同、协议、及入库和运输单据等相关文件)。 (3)如果可获取与关联方交易相关的审计证据有限,考虑实施下列审计程序

财务报表的最新基本要求

附件三 企业会计准则第××号——财务报表列报(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财务报表的列报,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期间和同一期间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之间相互可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财务报表是指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一)资产负债表; (二)利润表; (三)利润分配表; (四)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 (五)现金流量表;

(六)附注。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合并财务报表和个别财务报表的列报。 第四条本准则不涉及下列各项: (一)财务报表中交易和事项的确认与计量; (二)其他具体会计准则中规定的特殊列报要求; (三)现金流量表列报的内容和格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号——现金流量表》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章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 第五条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基本准则》和其他各项具体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 第六条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应当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具体会计准则的列报要求发生改变,或者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发生重大变化除外。

第七条性质或功能不同的项目,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不具有重要性的项目除外;性质或功能类似的项目,其所属类别具有重要性的,应当按其类别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 第八条财务报表中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的金额不得相互抵销,具体会计准则另有规定除外。 资产项目按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列报,不属于抵销。 第九条企业列报当期财务报表时,至少应当提供上一会计期间所有列报项目的比较数据,以及与理解当期财务报表相关的说明,具体会计准则另有规定除外。 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发生变化时,应当对上期比较数据按照当期的列报要求进行调整,并在附注中披露调整情况;如果企业难以对上期比较数据进行调整,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不能调整的原因。 第十条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的显著位置披露以下各项:(一)编报企业的名称; (二)财务报表是个别财务报表或合并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业务流程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业务流程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业务流程可以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实施初步业务活动,确定是否接受委托;第二步,制定审计计划;第三步,执行询问、观察、检查、分析等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实施风险评估,识别重大错报风险;第四步,针对报表层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认定层面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通过实施进一步程序,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第五步,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和被审计单位对错报的调整情况,确定发表何种审计意见;第六步,出具审计报告并提交委托人。 以上的审计业务流程从一般意义上表明了审计工作的过程,但并不绝对说明这些业务流程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审计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调整、更新和反复。 在审计中,执业人员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审计轨迹,详细记录审计过程,实施的审计程序和形成的审计结论及审计证据。 一、初步业务活动 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业务前,需要开展初步业务活动,以决定是否接受委托。在开展初步业务活动时:一要考虑客户(包括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股东、关键管理人员和治理层)是否诚信;二要考虑项目组是否具有执行业务必要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三要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组是否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是能否保持独立性。 二、计划审计工作 计划审计工作对于执业人员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和控制审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合理的审计计划有助于执业人员关注重点审计领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及恰当地组织和管理审计工作,以使审计工作更加有效。同时充分的审计计划还可以帮助执业人员对项目组成员进行恰当分工和指导监督,并复核其工作,还有助于协调其他执业人员和专家的工作。 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报告目标、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执业人员应考虑初步业务活动的结果,以及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其他服务时所获得的经验。总体审计策略一经制定,执业人员应当针对总体审计策略中所识别的不同事项,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并考虑通过有效利用审计资源以实现审计目标。 三、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为了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从而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

财务报表层次与认定层次区别

“财务报表层次”与“认定层次” 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是站在整体财务报表而言的,它不是与特定财务报表项目相关; 具体认定层次的错报则与特定财务报表的项目相关。比如说企业的收入入账时间是不正确的,则影响到的是与交易相关的认定。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存在舞弊,则影响到整个报表的认定。 从以上叙述我们能够看出,区别这两个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主要标准就是看一下重大错报风险能否影响到具体的认定层次(财务报表项目),如果影响的是认定层次的话,则属于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否则就属于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区分与风险的识别、评估及应对相关。财务报表层次与报表整体相关,受控制环境的影响,并且影响认定层次。而认定层次就是十个字“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既然已细分到报表科目,那应该就是认定层次 基本案例: 【资料】甲公司主要从事日常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日常交易采用自动化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和手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自2006年以来没有发生变化。甲公司产品主要销售给国内各主要城市的日常消费品经销商。A和B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表。 A和B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甲公司及其环境的情况,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在2006年度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0%的基础上,甲公司董事会确定的2007年销售收入增长目标为20%。甲公司管理层实行年薪制,总体薪酬水平根据上述目标的完成情况上下浮动。甲公司所处行业2007年的平均销售增长率是12%。 认定层次:列报 (2)甲公司财务总监已为甲公司工作超过6年,于2007年9月劳动合同到期后被甲公司的竞争对手高薪聘请。由于工作压力大,甲公司会计部门人员流动频繁,除会计主管服务期超过4年外,其余人员的平均服务期少于2年。 财务报表层次:控制环境 (3)2007年度甲公司主要原料的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供应商也没有大的变化,但由于技术要求发生变化,D产品所耗高档金属材料比C产品略有上升,使得D产品的原材料成本比C 产品上升了3%。 认定层次:账户余额 (4)甲公司的产品面临快速更新换代的压力,市场竞争激烈。为巩固市场占有率,甲公司于2007年4月将主要产品(C产品)的销售下调了8%至10%。另外,甲公司在2007年8月推出了D产品(C产品的改良型号),市场表现良好,计划在2008年全面扩大产量,并在2008年1月停止C产品的生产。为了加快资金流转,甲公司于2008年1月针对C产品开始实施新一轮的降价促销,平均降价幅度达到10%。c产品毛利率为8.1%。 认定层次:各类交易 针对以上资料,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请逐项指出所列事项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如果认为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并分别说明该风险是属于财务报表层次还是认定层次。 学生解答: 答:1.存在。认定层次。由于该公司对销售情况以及公司人员的薪资没有确定的认定方式方法,易使该公司的财务核算产生不稳定性。 2.存在。财务报表层次。主要的会计人员离职表示改公司缺乏具备胜任能力的会计人员,

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分析

资产负债表作为现行会计制度下的一张主要会计报表,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人们分析和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信息的重要渠道。在一个经济无所不在的时代,掌握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方法,已不仅是财会人员的“专利”,而且应成为各类决策者与管理者必备的技能。 本文不研究资产负债表分析的全面方法,只探讨该表主要项目的分析内容。由于资产负债表是根据有关账簿的期末余额编制的,因此它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是静态的。为了使资产负债表分析更为有效,需要将本期报表项目与前几期项目相比较,使几个时点的财务状况链接起来,从而能够跳跃式地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的动态变化。下面对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的分析内容进行探讨。 一、总括指标项目的分析 在经济活动分析中,人们总是先从分析总计数开始,得到对事物的总体认识;然后进一步深入分析具体项目,找到发现问题的途径,得出分析的结论。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也应从分析总计数开始,首先应阅读资产总计、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了解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资金总额有多大规模,借入资本与自有资本的规模与结构如何。然后分析各类资产的合计数,如流动资产合计、长期投资合计、固定资产合计、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从而了解企业资产的结构与各类资产的规模;流动负债合计、长期负债合计,可以了解企业负债的结构及其规模。 在分析这些总计数与合计数时,应注意对照以前各期(最好为3年)资产负债表的数据,从而对企业价值的变化,所有者权益的变化,负债结构和规模的变化,资本结构的变化等做出评价。 二、主要项目的分析 (一)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但同时也是收益性最差的资产。相对而言,虽然它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一般不大,但由于企业的资金运动的最终形态是货币资金,并以货币资金进行购买或偿债,所以它在企业中十分重要。拥有一定数额的货币资金,就拥有了一定的支付能力。没有钱发工资、买材料、还欠款,哪个企业经理都怕碰上这种事。企业因其支付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必须拥有一定的货币资金。另一方面,企业也不应将大量的货币资金闲置在银行里,只获取极少的利息。企业持有货币资金是有代价的,通常会发生三种成本:资本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 企业持有货币资金的规模因其类型、业务不同而异,如以农副产品为加工对象的企业,在农副产品收获季节之前,应持有大量货币资金以便采购,而在收购季节过后,货币资金持有量则明显下降。再如,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需积累货币资金,而在股利发放之后,货币资金余额明显减少。 (二)短期投资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短期投资应在取得时,按照取得时的投资成本入账。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末,对短期投资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 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分析 陈兴滨 内容提要: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是财务分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探讨该表主要项目的分析内容。通过对总括指标项目和主要项目的分析,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基本的判断。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分析;主要项目 20 --

【财大】审计复习资料(打印版)

审计的定义:为确定关于经济行为、事项的认定符合有关标准的程度,而客观地搜集、评价有关这些认定的证据,并将评价结果传达给相关利益主体的一个系统的过程。 理解: (1)在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关于经济行为、事项的认定集中体现在财务报表。(2)审计业务并不仅仅是指财务报表审计业务,还包括验资、合并、分立、清算等业务的审计,特殊业务的审计等内容。 (3)审计的最本质特性是独立性。审计可以提高财务报表等信息的可信度,但是,如果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在经济上或其他方便存在紧密联系、丧失了独立性,那么,审计人员就不可能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事项发表公正的意见,所以,独立性是审计的最本质特性。 理解审计的独立性概念框架;独立性概念框架是指解决独立性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用以指导注册会计师:识别对独立性的不利影响;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如果无法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消除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形,或者拒绝接受审计业务委托或终止审计业务。 在执行业务过程中,如果注意到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的新情况,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运用独立性概念框架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 在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予以考虑。 理解管理层认定;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做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注册会计师要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需要考虑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的若干具体方面,这些方面即是管理层认定,注册会计师在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的基础上执行审计测试。认定分为三种类型:关于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关于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关于列报和披露运用的认定。注册会计师应当详细运用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认定,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与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 (1)关于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1.发生;2.完整性;3.准确性;4.截止; 5.分类 (2)关于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1.存在;2.权利和义务;3.完整性;4.计价和分摊(3)关于列报和披露运用的认定: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2.完整性;3.分类和可理解性;4.准确性和计价 按照审计主体的不同,审计分为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验资属于其他鉴证业务。(×) 大多数审计证据是结论性而非说服性的。(×) 执行商定程序属于鉴证业务。(×) 在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中,审计人员应当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 对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业务报告日起,对业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 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业务的性质、工作量的大小、参加人员层次的高低和服务成果的大小等因素确定审计业务的收费标准。(×) 独立原则有两个层次: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应收账款函证的样本应由注册会计师和被审计单位共同商定,并由被审计单位的志愿负责寄出询证函(×) 为了充分发挥函证的作用,通常应选择与资产负债表接近的时间进行函证。(√)注册会计师采用积极式询证函进行函证时,要求被询证者在不同意询证函列示信息的情况下才予以回函(×) 应收账款余额明细表可由注册会计师自己编制,也可以由被审计单位提供(√)因为多数舞弊企业在低估应付账款时,是以漏记赊购业务为主,所以函证无益于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注册会计师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观察时,可以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为起点,重点观察本期新增加的重要固定资产。(√) 期末余额为零的应付账款明细账户不需要进行函证(×) 一般而言,在建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或者办理竣工结算之后的利息应计入当期财务费用,不应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固定资产采购、付款、保管、几张应由不同人员分别负责,实行必要的职务分离(√) 为取得被审计单位有关存货存在和所有权方面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技能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存货进行实地盘点(×) 由于观察和计量期末存货方面不存在令人满意的替代程序,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监盘被审计单位的存货(√) 盘点存货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因此,注册会计师应负责制定存货盘点计划(×)

财务报表三大类认定

关于财务报表三大类认定 2012-03-19 15:49:28| 分类:审计 | 标签:审计财务报表认定|字号订阅 《审计》答疑周刊第7期 目录: 1. 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应如何理解? 2.对于财务报表三大类认定的理解。 3.准确性认定与计价和分摊认定的区别。 4. 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之间的区别。 1. 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应如何理解? 【解答】所谓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认定”概念必须站在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角度来理解,管理层一旦签署财务报表,就表示其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负责,也表明其对财务报表的各方面进行了认定。 在我国新审计准则中,财务报表认定分为三大类:(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至、分类;(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2.对于财务报表三大类认定的理解。 【解答】财务报表认定分为三大类:(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至、分类;(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从字面上可以看出:(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是一个对于一个过程的考核,是一个期间量,从财务报表上来看,利润表体现的是一个期间的经营成果,那么通常来说,利润表项目涉及的认定就是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比如营业收入的发生等;(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是时点的考量,是对期末这个时点的静态值的考量,从财务报表上来看,资产负债表体现的是期末

财务报表分析报告总结归纳

财务报表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一)资产规模和资产结构分析 单位:万元 1、资产规模分析: 2、资产结构分析 (二)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 1、营运资本分析 营运资本越多,说明偿债越有保障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收回债权的机率就越高。因此,营运资金的多少可以反映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对该企业而言,年初的营运资本为20014万元,年末营运资本为33272万元,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短期不能偿债的风险较低,与年初数相比营运资本增加了13258万元,表明企业营运资本状况继续上升,进一步降低了不能偿债的风险。 2、流动比率分析 流动比率是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较为常用的比率。它可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 对债权人来讲,此项比率越高越好,比率高说明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就强,债权就有保障。对所有者来讲,此项比率不宜过高,比率过高说明企业的资金大量积压在持有的流动资产形态上,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高速运转,影响资金使用效率。若比率过低,说明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低,影响企业筹资能力,势必影响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 当流动比率大于2时,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比较强,当流动比率小于2时,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比较弱,当流动比率等于1时,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比较危险,当流动比率小于1时,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非常困难。 3、速动比率分析 流动比率虽然可以用来评价流动资产总体的变现能力,但人们还希望,特别是短期债权人,希望获得比流动比率更进一步的有关变现能力的比率指标。这就是速动比率。 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低于1的速动比率被认为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偿债风险。 影响速度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帐款的变现能力。帐面上的应收帐款不一定都能变成现金,实际坏帐可能比计提的准备要多;因此评价速动比率应与应收账款周转率相结合。速动比率同流动比率一样,反映的是期末状况,不代表企业长期的债务状况。 进一步分析我公司偿债能力较强的原因,可以看出: ① ② 4、现金率分析 现金比率是速动资产扣除应收帐款后的余额。速动资产扣除应收帐款后计算出来的金额,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现金比率一般认为20%以上为好。但这一比率过高,就意味着企业流动负债未能得到合理运用,而现金类资产获利能力低,这类资产金额太高会导致企业机会成本增加。 (三)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产权比率=总负债/股东权益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综合能力,如果这个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差;反之,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强。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不仅反映了由债务人提供的资本与所有者提供的资本的相对关系,而且反映了企业自有资金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因此它又是衡量企业负债经营是否安全的有利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这一比率越低,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保障程度越高,承担风险越小,一般认为这一比率在1,即在1以下,应该是有偿债能力的,但还应该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当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率时,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资金收益率,获得额外的利润,这时的产权比率可以适当高些,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 二、利润表分析 (一)利润表结构分析

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

第十九章财务报告 考情分析 本章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合并报表的编制,在考试中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题、计算分析题及综合题中都有可能出现,而且每年基本上都会有大题。特别是合并报表的编制,更应高度关注。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本章主要考点 1.资产负债表中主要项目的确定 2.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 3.利润表的编制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 5.现金流量的具体分类 6.现金流量表具体项目的计算 7.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8.合并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9.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方法

10.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11.报告分部的确定 12.关联方关系的判断 13.收入与利润表的结合 第一节财务报告概述 一、财务报表的概念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3)现金流量表;(4)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5)附注。 二、财务报告列报的要求 (一)列报基础 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企业不应以附注披露代替确认和计量。 企业正式决定或被迫在当期或将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的,表明其处于非持续经营状态,应当采用其他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在附注中声明财务报表未以持续经营为基础列报、披露未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的原因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二)一致性 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应当在各个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下列情况除外: 1.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改变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 2.企业经营业务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后,变更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三)重要性 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企业应当考虑报表项目的重要性。 对于性质或功能不同的项目,如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等,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报,但不具有重要性的项目除外; 对于性质或功能类似的项目,如库存商品、原材料等,应当予以合并,作为存货项目列报。 (四)抵销 财务报表中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的金额、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的金额不得相互抵销,但满足抵销条件的除外。 下列两种情况不属于抵销,可以净额列示: (1)资产项目按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列示,不属于抵销。

财务报表层次与认定层次区别

财务报表层次与认定层 次区别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财务报表层次”与“认定层次” 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是站在整体财务报表而言的,它不是与特定财务报表项目相关; 具体认定层次的错报则与特定财务报表的项目相关。比如说企业的收入入账时间是不正确的,则影响到的是与交易相关的认定。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存在舞弊,则影响到整个报表的认定。 从以上叙述我们能够看出,区别这两个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主要标准就是看一下重大错报风险能否影响到具体的认定层次(财务报表项目),如果影响的是认定层次的话,则属于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否则就属于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区分与风险的识别、评估及应对相关。财务报表层次与报表整体相关,受控制环境的影响,并且影响认定层次。而认定层次就是十个字“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既然已细分到报表科目,那应该就是认定层次 基本案例: 【资料】甲公司主要从事日常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日常交易采用自动化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和手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系统自2006年以来没有发生变化。甲公司产品主要销售给国内各主要城市的日常消费品经销商。A和B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表。 A和B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甲公司及其环境的情况,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在2006年度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0%的基础上,甲公司董事会确定的2007年销售收入增长目标为20%。甲公司管理层实行年薪制,总体薪酬水平根据上述目标的完成情况上下浮动。甲公司所处行业2007年的平均销售增长率是12%。 认定层次:列报 (2)甲公司财务总监已为甲公司工作超过6年,于2007年9月劳动合同到期后被甲公司的竞争对手高薪聘请。由于工作压力大,甲公司会计部门人员流动频繁,除会计主管服务期超过4年外,其余人员的平均服务期少于2年。 财务报表层次:控制环境 (3)2007年度甲公司主要原料的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供应商也没有大的变化,但由于技术要求发生变化,D产品所耗高档金属材料比C产品略有上升,使得D产品的原材料成本比C产品上升了3%。 认定层次:账户余额 (4)甲公司的产品面临快速更新换代的压力,市场竞争激烈。为巩固市场占有率,甲公司于2007年4月将主要产品(C产品)的销售下调了8%至10%。另外,甲公司在2007年8月推出了D产品(C产品的改良型号),市场表现良好,计划在2008年全面扩大产量,并在2008年1月停止C产品的生产。为了加快资金流转,甲公司于2008年1月针对C产品开始实施新一轮的降价促销,平均降价幅度达到10%。c产品毛利率为8.1%。 认定层次:各类交易 针对以上资料,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请逐项指出所列事项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如果认为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并分别说明该风险是属于财务报表层次还是认定层次。 学生解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