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综合测试(A)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综合测试(A)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综合测试(A)含答案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综合测试(A)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的是 ( )

A.花开时香气扑鼻 B.扫地时尘土飞扬

C.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D.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

2.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

A.盐分子太小,很容易进入青菜中 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排斥力

C.青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快

3.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空隙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没有排斥力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C.在中子、氢原子和水分子中,水分子最小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5.人们常说“破镜重圆”,但打破的玻璃镜拼在一起却不能重新结合起来,其原因是 ( ) A.分子间没有引力

B.玻璃碎片间只有少数几点接触,大部分断面处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太小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玻璃镜断面处靠得太近,分子间力的作用主要是斥力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B.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C.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高速地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

D.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排列方式差不多

7.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原子由中子和质子构成

C.原子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核不能再分

8.下列事例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 )

A.干燥的季节,夜晚脱毛衣时会冒“火花" B.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C.电视机屏幕上经常吸附很多灰尘 D.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到地面的铁链9.按照物体的尺寸从大到小的顺序,下列排列中正确的是 ( )

A.地球、太阳系、宇宙、银河系 B.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C.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D.银河系、宇宙、太阳系、地球

10.图中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 )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章节测试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章节测试 一、单选题 1.修补被扎破的自行车内胎时,修车师傅通常用一把周身是刺的锉将内胎扎破处的外表面锉毛,再把要补上去的橡胶补丁贴在内胎上的一面也锉毛,然后再将锉毛的两个表面涂上胶水,待胶水晾一会儿之后,对准、压紧……. 对于下列锉毛橡胶表面的主要目的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的是() A. 使补胎处的橡胶更膨松,以增强补胎处橡胶的弹性 B. 增大内胎和橡胶补丁接触的表面积,以充分发挥胶水的黏合作用 C. 增大内胎与橡胶补丁之间的摩擦,防止错位 D. 防止因补胎处太厚而导致内胎对外胎的压强不均匀,避免外胎爆胎 2.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毛皮() A. 失去一些电子 B. 得到一些电子 C. 失去一些质子 D. 得到一些质子 3.下列现象和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A. “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 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C. 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 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 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变短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5.图中,与原子结构模型最为接近的是() A. 西红柿 B. 西瓜 C. 面包 D. 太阳系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可以有空隙,也可以没有空隙 B. 固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C.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7.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可以说明物理原理,你认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 B. 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C. 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D.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过一会儿都蒸发了,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知识点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3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35、分子很小,大多数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肉眼无法直接看到,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用油膜法可测量分子直径。 36、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例如:花香四溢,盐溶于水,放煤的墙角会变黑等,扩散现象证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37、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8、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9、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固体和液体都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固体难以拉断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固体和液体难以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40、引力和斥力 当两个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引力等于斥力.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位置间距离时,斥力大于引力.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位置间距离时,斥力小于引力.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十倍以上时,引力和斥力均趋于零. 41、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动;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一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42、宏观世界(宇宙)的尺度(由小到大顺序): 43、微观世界(粒子)的尺度(由大到小顺序):

(完整版)苏科版物理八下章节知识点知识

八年级物理(下)知识点梳理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的知识梳理 1、质量 ⑴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⑵ 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 ⑶ 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⑷ 测量: ①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 计算出物体质量。 ②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A 、“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B 、“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 、“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D 、“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E 、“记”:被测物体的质量 = 盘中砝码总质量 +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F 、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③ 方法:A 、直接测量:固体质量方法 B 、特殊测量:液体质量方法、微小质量方法。 2、密度 ⑴ 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⑵ 公式:V m =ρ ρ m V = V m ρ= ⑶ 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m 3,常用单位g/cm 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 3 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 1g/cm 3=103kg/m 3 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 ,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 ×103 kg 。 ⑷ 理解密度公式:V m =ρ ① 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 与 V 成正比);②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 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③ 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大的密度小;④ 不同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密度大。 ⑸ 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⑹ 图象:左图所示:乙甲ρρ>。 ⑺ 体积测量——量筒(量杯) ①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② 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 )=厘米3 (cm 3 )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⑻ 测固体的密度: ① 原理:V m =ρ;② 方法:a 、用天平测出固体质量m ; b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 1;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检测试卷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 1.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是( ) A.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B.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C.用手捂住耳朵D.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 2.当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次声波时,人类就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 ) A.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D.一般来说,人耳不能感觉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3.下表列出了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中正 ( ) 物质水银金铜钢钨 熔点(℃) -39 1064 1083 1515 3410 沸点(℃) 357 2500 2360 2750 5900 A.金块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B.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 C.表中所列出的金属,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D.在一40℃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 4.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C.江湖河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5.如图1所示,取一只一次性纸杯,在杯底中央扎一个小孔,用一 层塑料薄膜蒙住杯口,将小孔对着窗外远处的景物,在薄膜上观 察到窗外景物的像是( ) A.正立、等大的B.正立、缩小的 图1 C.倒立、缩小的D.倒立、放大的 6.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 A.红、绿、蓝B.红、黄、蓝C.红、黄、紫D.黄、绿、紫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红外线是人眼能看见的光B.紫外线是人眼不能看见的光 C.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D.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8.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 砖墙、磨光大理石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A.光有能量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沿着直线传播9.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 A.物体到镜面的距离B.物体的大小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44分)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它是极小的微粒,其直径数量级一般为_____米。 2.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________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大到小排列的次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从大到小排列的次序一般是____________。 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情”,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写春情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出的芳香油________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子的发现说明_________ 是可分的,原子是由______ 和_______组成的,原子核由_____ 和______组成。 6.太阳是_________ 系的一颗____星,地球是____的一颗____星,月球是_____的一颗___星 二.选择题(32分) 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室内打开酒精瓶盖,过一会,整个室内都有酒精味,这是酒精分子运动引起的 B、固体分子作用力大,故固体分子是静止的 C、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 D、分子间作用力要么只有引力,要么只有斥力 8.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A、分子间有引力 B 、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无空隙 D、分子有一定的体积 9.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变成红色,这表明() A、墨水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较大的引力 B、墨水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较大的斥力 C、墨水分子和水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水在不停地对流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手捏面包,面包的体积缩小了,证明分子间有间隔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证明分子间有斥力 C、打开香水瓶后,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证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D、煤堆在墙角的时间久了,墙内也变黑了,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1.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有较大的引力 B、液体很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 C、液体很难被压缩的主要原因是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 D、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其分子作用力大 12.下列例子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室内扫地时,在阳光下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导学案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分子 概念: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大小:分子直径得数量级为10-10m,即0.1nm 三、分子模型的内容(特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证据: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固体分子:樟脑变小 证据:分子运动液体分子:水蒸发 气体分子:闻到香味 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证据: 吸引力:铅块挤压吸引;拉断铁丝比棉线难;两滴水银靠近会自动结合成一滴排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四、解释固、液、气的性质 物质状态分子间距分子间作用力特征 固小大有体积,有形状 液大小有体积,无形状 气很大很小物体积,无形状 知识点二静电现象 一、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不同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相同原子构成单质分子 二、摩擦起电 1、带电: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就说该物体带了电(荷)。 2、绝缘体:导电性差的物体; 3、带电体:带了电荷的物体; 4、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5、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三、两种电荷 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原子构成 1、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可再分)的; 2、原子构成:(1)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2)原子核带的正电荷=电子带的负电荷;所以,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3)原子核对电子有束缚能力,不同物质的原子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五、摩擦起电的本质 1、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2、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知识点三探索更小的微粒 一、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 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提出者:卢瑟福观点:1.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的;2.原子核位于中心,电子绕核告诉运动; 3.原子核很小,电子更小类似:行星绕日的太阳系结构 三、原子核的结构 观点: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与中子由夸克构成。 四、带电性 1、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带电数量相等; 2、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知识点四宇宙探秘 一、两种学说 1、地心说-托勒玫 2、日心说-哥白尼 二、星空世界 1、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运行,构成太阳系; 2、千亿记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弥漫物质构成银河系; 3、一千亿个类似与银河系、仙女星系的星系构成了宇宙。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物理答案.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初二年级物理月考试卷(2009.03) 一、选择题 1—5 CCDBB 6—10 CBAAA 11—15 ABAAA 二、填空题 16、①kg ②t ③g ④g/cm 3 17、1.0×103kg/m 3 1m 3水的质量为1.0×103kg 18、质量 19、原子核 电子 扩散 加快 20、2.5×10-4 ,250 21、摩擦 吸引 摩擦 22、大,小,没有,没有 23、不变、变小、变大 24、15:8 25、密度 26、900 ,0.9; 2×10-4 27、12122ρρρρ+ ; 122 ρρ+ 三、解答题 28、BCD A 29、引力, 斥力, 分子处在运动中, 变小, 分子间有空隙 30、向左调平衡螺母;向左移游码或拿掉最小砝码 31、(1)141 ; 65 ; 1.2 ; (2)偏大 32、60; 20; 3×103 (2)偏小,烧杯倒入量筒时没有安全倒尽,导致M 含金偏小 33、(1)0.5 (2)正比 (3)不同的 (4)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34、③取出另一只小烧杯,装满煤油,用天平测出总质量 ;④ 122m m m m ρ--水 35、V 石=V 2-V 1=150ml -100ml=50cm 3 33140== 2.8/V 50m g g cm cm ρ=石石石 M 总=ρ石V=2.8×103kg/m 3×30m 3=8.4×104kg 36、 M 液=136g V 液=10cm 3 ρ液=13.6g/cm 3 37、M 金=678g V 金=60cm 3 ρ金=11.3g/cm 3

四、附加题 1、30kg/m3 2、0.8×103kg/m3~0.82kg/m3 初中物理试卷 灿若寒星制作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 教案 [005]

5.2 速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2)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 (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2)学生从测量的速度的过程中,增加对速度大小及测量方法的感性认识 (3)通过尝试计算,知道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项目中的骄人成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二、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对速度的定义、公式和理解 3、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的难点:1、速度概念的理解 2、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3、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多种方法进行比较 三、教具: 纸锥、米尺、表、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交流:同学们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个电视节目吗?首先我们来一个猎豹捕食的视频。 播放《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鹿的场景。 提出问题:猎豹能追捕到鹿吗?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生:猎豹比鹿跑的快(或猎豹比鹿速度大),引入课题“速度” 同学们能再举一些物体运动快慢不一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老师鼓励,(举例过程中,老师引入一些关于快慢的比喻,如说一个人走路慢就像蜗牛爬行一样,说一个跑的快就像离弦的箭一样等等。跑的快与慢,对于动物非常重要,这就意味着能否生存) 总结:物体运动有快慢。 二、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如何比较动物的运动快慢呢? 活动5.5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猜一猜:让它们从同一高度释放。哪个纸锥下落得较快? 师:(对一个学生)你的猜想是什么? 学生:顶角小的,(或其他说法) 师:(对其余学生)有没有不同的猜想? (如何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再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哪个纸锥快的呢? 生:相同路程比时间(或引导) 那你们有没有其它的判断快慢的方法呢? 总结:相同时间比路程(如学生回答不出来,引导:没落地之前如何判断哪个快呢)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会,来看一看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金的过程。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10.1 认识分子 01 知识管理 1.德谟克里特的猜想 原 子: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把不可再分割的微粒叫做__原子__. 2.分子 定 义:分子是保持物质__化学性质__不变的最小微粒,物体大部分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的大小:分子很小,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__10__- 10__m(0.1 nm),分子的质量也很小,一般物体中分子的数目非常多. 分子直径的测量:测量分子的直径,一般采用的是油膜法,也就是在水面上滴几滴油,并测量出其体积V ;然后让油分子在水面上以单个分子层平铺开,并测量出油膜的总面积S ,由公式d =V S 便可以计算出油膜的厚度,也就是油分子的直径. 注 意:(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最小”的含义是指分子的特性——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并不是指体积、空间、数目等方面的“最小”;(2)分子是微观的粒子,肉眼是不能直接看到的. 02 基础题 1.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并把这种物质粒子叫做(C) A .微粒 B .分子 C .原子 D .电子 2.大多数分子的数量级为(D) A .10-7 m B .10-8 m C .10-9 m D .10- 10 m 3.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不可再分割 B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C .小的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大的物体不是由分子组成的 D .无生命的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而有生命的物体不是由分子组成的 4.物质是由__分子__组成的,这一理论最早在1811年由意大利物理学家__阿伏加德罗 __提出;分子的直径很小,其尺度的数量级为__10- 10__m ,合__0.1__nm. 03 中档题 5.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且能在盒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分子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 B .我们已可以直接用肉眼看到这种分子 C .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一定是在人推动下进行的 D .这种分子组成的物质是一种混合物 6.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 .最早提出物质由分子组成的科学家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 B .大部分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但有些特别大的物体或一些特别小的物体,如纳米材料就不是由分子组成的 C .分子虽然很小,但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是能看见的 D .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

(完整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汇总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1、什么叫做质量? 答: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的物理量符号是m. 2、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如何换算? 答: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千克的单位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实验室常用什么器材测量物体的质量? 答:实验室里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答: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2、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3、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标尺示数值之和,即为所测物体的质量。使用托盘天平时注意事项:1、首先要认真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称量)和标尺上的分度值(感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往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2、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 5、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6、若被测物体的质量小于标尺上的分度值(即天平的感量),该如何测量? 答:可采测多算少法(累积法)进行测量。(如邮票、大头针等m= m总/n) 7、常见物体质量的大约数值是什么? 答:一张邮票:50mg;一个成人:50kg;一只苹果:140g; 一元硬币:10g;一只鸡:1.5kg;一只鸡蛋:50g;一头大象:6t 8、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什么关系? 答:同种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9、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式及单位是什么? 答: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质量/体积。 ρ=m/V 式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米3,单位符号是:kg/m3 其它单位有:克/厘米3(g/cm3)、千克/分米3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每一章的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初二物理上册每一章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和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使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 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和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图片传不上自己去看书吧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word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w o r d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走进分子世界 【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预习过程】 1、物质是由大量的组成的,分子间有。 2、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 3、分子间不仅存在,而且还存在。 【学习过程】 1、选择分子模型 [演示实验]:用放大镜观察粉笔线条。说出现象,并说明粉笔的结构。 [演示实验]: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说明水为什么变成紫红色的。 [演示实验]:酒精和水混合于玻璃管中,说出现象,并说明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以下是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那种结构能够解释上述现象,请选择,并尝试解释。 [模型]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 [模型]3:固体是由微小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我选择:。 2、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的,用模型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但分到一定程度,物质的性质就会。例如: 。 我们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 3、分子直径的数量级:_________________ 4、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 [实验]:红墨水滴入水中散开,整杯水都变红了。 这一现象说明分子是。 5、大量实验表明:分子一直处于中。 [实验]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观察到的现象。 这一现象说明:。 6、既然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有吸引力,物体应该很容易被压缩。但是,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存在力。

从粒子到宇宙章节习题

第五章 从粒子到宇宙 认识分子 1. 高山流水,动物植物,天上地下,这万千世界究竟是由什么构成的?古希腊的哲学家德 漠克里特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叫原子的物质粒子组成的。他认为这种很小的微粒是 分割的(填“可”或“不可”)。 2.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在《经》第六十二条说:“端,体之无序(厚)而最前者也。”很明显, 在墨家看来,端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原始的体积最小(“无厚”)的微粒(“最前者”),并 且端没有内部间隙(“无间”),因而是不可分割的。把糖分割,开始的分割的糖会保持 甜的味道,但是不断地分割下去,糖的微粒会越来越小,直到把糖分到没有甜味的时刻,那时的微小粒子就不是糖了,因此保持糖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糖的“ ”。 3.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自然界中存在的能保持物质 不变的最 小微粒叫做 。 4. 物质一般是由 构成的,但也有物质是直接由 构成的。 5. 分子很小,现有直径为10-10 m 的某分子,要将 个这种分子一个接一个排列才能达到一页纸的厚度()。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原子结构的发现 19世纪发现了比分子更小的粒子——原子后,就原子内部的结构问题 科学家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 1895年电子的发现,揭开了原子结构的面 纱,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本身是中性,说明其中一 定还有带正电的“东西”存在。据此,科学家们 对原子的结构进行了大胆的猜想,提出了许多模 型,其中较为典型的是1898年汤姆逊提出的结构模型:如图5-2所示,原子像个实心的球 体,正电均匀分布在球体风,电子像西瓜籽那样嵌在其中。 为了检验汤姆逊的猜想,卢瑟福建议盖革和马斯登做一个α 粒子的散射实验:用放射性元素辐射出的高速α粒子去轰击金 箔,观察α粒子的偏转情况。因α粒子质量很大,为电子的七 千多倍,又是高速飞行,如果汤姆逊模型成立,大多数α粒子 图5-1 图5-2 图5-3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 一.填空题(1’×40=40分) 1.⑴一瓶矿泉水的质量为5×102__,⑵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__,⑶两个鸡蛋 图1 重约1__。 2.如图1所示,是常见物质的密度,其中液体酒 精的密度为 kg/m3,其物理含 是:。 3.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玻璃杯中,从杯 中溢出10g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 烧杯中,则从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为 g。 4.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物体A的质量,在测量 过程中若指针静止在如图2甲所示的位置,只调 节游码,则应向调(选填“左”或“右”), 天平才能平衡,当指针静止在中央刻度线上,天 平使用的砝码的情况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乙所 示,则物体A的质量为 g。 5. 某同学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 量,操作情况如图3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1); 2

3

9. 一杯水,冬天放在室外,水结成冰后,它的质量__,体积__。(填“变大”、“变小”、“不变”) 10.下列说法是小明在学习比热容后的一些想法,将其中正确的想法填写在横线上: ①一杯水和一个铁块在温度和质量相同时,吸热能力是相同的;②冰和水的比热容是相同 的;③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 是物质的属性之一;④把一块铁块切割成 图5 两块,质量小的铁块比热容小;⑤两个物体 若吸热相等的热量,则比热容小的物体温度高; ⑥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它们的比热容就不相等。 11.煤油的比热容是 2.1×103J/(kg·℃),表示的物理含义是.如图5所示,汽车的散热器可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______. 12.春天梅花绽放的时候,距离梅花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这种现象说明 4

(完整版)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 一.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震动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发声的物体一直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是一种波,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声波能使人耳鼓膜振动,让人觉察到声音的存在。它还能使其他物体振动,这表示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的。 4.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气体中最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是指,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340m/s,应记住。 二.声音的特性 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声音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增大响度的目的是使声音更响亮,听清来更清楚。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 女子的音调比男子高。 3.音色:不同的发声器,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生的响度和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还是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声音的另一因素,音色不同。 三.噪声 1.噪声: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乐音: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3.噪声的危害 4.噪声的控制 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 (1)控制噪声在声源。 (2)阻断噪声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四.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是20Hz-20000Hz之间,称为可听声。频率高于20000Hz 的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还能成像等特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现象中,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压缩弹簧需要用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B.热水瓶的瓶塞有时很难拔出,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一桶污水把整个池塘都污染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用粉碎机可以把岩石打成粉末,说明岩石分子很小 2 . 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SARS”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染,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3 . 关于如图的热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筒内空气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 B.图乙中,做小炒肉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 C.图丙中,暖气片中常用水作为介质,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小的特点 D.图丁中,抽去玻璃板,两个瓶子内的气体混合在一起,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 .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滑梯上滑下臀部发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0℃的冰块内能为零 D.反复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铁丝的内能 5 . 如图所示,在索契冬奥会上,运动员脚踩滑雪板收起雪杖后从高处加速滑下的过程中,运动员的() A.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 B.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C.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D.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6 . 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 7 . 2013年4月,安装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累计观测到超过40万个正电子,进一步证实了反物质的存在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质子、正电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分别与质子、电子的质量、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那么,根据你的理解,下列关于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A.B.C.D. 8 . 将A、B、C、D四个小通草球(一种密度较小且容易带电的物体)两两悬挂在一起,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那么D球可能()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师版教材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第1课时物体的质量 【基础巩固】 1.“物体”、“物质”、“质量”三个概念是不同的.课桌、凳子是_______,它们是由木头做成的,木头是_______,它们所用木头的多少不同,表明它们的_______不同.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太阳的质量约为2.0×1030 kg=_______t. (2)电子的质量为9.1×10-31 kg=_______ mg. 3.给下列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5_______.(2)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3×105_______. (3)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_______.(4)一辆自行车的质量约为0.025_______. 4.用天平称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量,比较两次测量结果发现测量值相等,这说明物体的质量与_______无关;将一小块冰放入杯中用天平称量总质量,当冰熔化成水后,再称水和杯的总质量,比较两次测量结果发现测量值相等,这说明物体的质量与_______无关. 5.据CCTV报道,2012年5月25日美国发射的“龙” 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为空间站送去540千克的物资,成为 首艘造访空间站的商业飞船.以空间站为参照物,“龙”飞船是_______ (运动/静止)的;在运输的过程中物资的质量将_______(变大/变小 /不变). 6.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衡梁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A.将游码向左移动B.把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将游码向右移动D.把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进一些 7.小明做“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实验时,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侧,要使天平平衡,他接着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 8.下列是小明使用天平的几点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A.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游码可不在零刻度处 C.用手直接加减砝码D.所测物体质量可以超过天平最大测量值 【拓展提优】 9.在“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_______移至标尺的“0”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若发现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左/右)端调节.图乙为一次正确测量时的情景,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g. 10.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在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所示,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苏教版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 西充中学李树林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s;声音在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t 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 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