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地图是地理学习的工具。随着生活的进步,电子地图的普及,生活中地图的运用越来越常见,学会读地图已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地形图的判读是今后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本课题包括三个内容: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图的判读内容比较抽象,如何将抽象的内容讲清楚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本节课的地位,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2、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能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知道什么是等高线;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陡缓;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利用游戏“画一画”在手上绘制登高线地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节内容较抽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培养学生运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节课的地位,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包括: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陡缓;

(2)初步掌握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等高线的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并且内容抽象难懂,加之学生空间思维较弱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谷、山脊、山峰、陡崖、鞍部等。

尤其山谷与山脊,学生极易混淆。

4、说教材的处理

教材重难点的处理:对海拔和相对高度、五种基本地形等重点,采用“自主学习——展示总结——练习”这样一个过程,讲练结合强化理解和记忆。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这一难点内容。先利用多媒体把等高线抽象地理概念,转换成具体的地理事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通过老师的引导找出判读规律,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最后通过“学以致用”把知识点和生活结合。采用了对比分析、探究、读图分析、游戏法等多样化、趣味化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等深线的内容和等高线相似,简单讲解,以课后思考的形式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加深理解,同时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地形剖面图的绘制”课程标准不做要求,所以利用视频简略介绍,不做深入讲解。

结合今后学习的需要补充了负海拔和等高线的特点两个内容,以便于学生对海拔的理解和计算,为等值线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动、好表现,模仿力强,感性思维强的优势,但空间思维能力较弱,学习地理缺乏方法,思考问题过于简单。因此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和动手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方法:

三、说教法:

1、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认识方法上主要是观察、记忆、逻辑思维法。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主要运用了读图分析、对比分析、问题探究、游戏法。

2、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地理教科书、多媒体辅助手段、地形图模型、地图影像资料等。

四、说学法指导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学法的指导上,先运用多媒体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吸引学生注意。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观察归纳,学生通过思考形成新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和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

充分利用收集资料、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每一问题后都及时设置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加强巩固和记忆。

整体设计思路:通过设置“探究”、“自主学习”等活动,学生 “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通过“讨论结果分享”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知识。最后通过“练一练”巩固和加强理解和记忆。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一理论。

五、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课时:等高线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1、

1、

二、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 概念: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

特点 同线等高

唯一等高距

永不相交(可重叠)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绿色——海拔200米以下平原

黄色——海拔200-500米之间的丘陵三、分层设色地形图褐色——海拔高原500米的高原和山地

蓝色——海洋

白色——积雪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地形图的判读测试 (新版)商务星球版

地形图的判读 一、单选题 1.周围高,中间低的地表形态是() A. 平原 B. 丘陵 C. 山 谷 D. 盆地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越深,表示的地形() A. 海拔越低或水域越浅 B. 海拔越高或水域越 深 C. 起伏越大 D. 起伏越小3.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点海拔为() A. 1500 米 B. 1000 米 C. 500 米 D. 0 米 (2)如果乙点的气温为15℃,那么甲点的气温应该是() A. 15℃ B. 0℃ C. 18℃ D. 9℃ 4.读图,若果雨后该地区形成一条小溪,最有可能的地点是()

A. 图中①处 B. 图中② 处 C. 图中③ 处 D. 图中④处 5.小敏班上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同学们都兴高采烈的。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如图)说:“这次我们要登的山较高,大家注意…”接着,强调了安全事项,顺便复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要求同学们上山后留心观察这些地形区。老师告诉我们:“图上A.B.C.D.E五处等高线形态不一样,分别表示山地不同部位,上山后一定要留心观察,看它们在地形上有什么区别。”请回答,图中E地是() A. 鞍 部 B. 山 顶 C. 山 谷 D. 陡崖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数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表示的是() A. 山峰 B. 山 脊 C. 鞍 部 D. 陡崖 7.图为我国华北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虎山的海拔高度应该在()

A. 800至900米 B. 1000 米 C. 900 米 D. 900至1000米 8.读下图,图1中下列①、②、③、④四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山谷 B. ②是山 顶 C. ③是山 脊 D. ④是陡崖 9.A点的海拔为1000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200米,则B点海拔为() A. 800米 B. 1200 米 C. 800米或1200 米 D. 无法确定 10.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A. B. C. D. 二、选择题 11.读图,完成后面小题:

重点初中地理《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重点初中地理《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通过等高线地形图简单识别各种基本地形类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辨别地势高低;根据等高线疏密辨别坡度陡缓。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各种基本形态。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讨论: 地表是高低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我们若想读懂地图、灵活运用地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需要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表的高低起伏。 引入: 那么,在地图上如何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特征呢? 引出课题:一、地形图的判读,并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谈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一、等高线地形图

设问: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得的高度为4000米,为什么同一座山峰会出现两个不同的高度值,两个高度值又是如何测得的呢?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观察图1.34甲、乙两地高度。 引导:甲地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1500米,叫做甲地的海拔高度。 1)海拔高度:乙地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直线和数值。读出乙地的海拔高度500米 2)相对高度:从乙地看甲地的高度是多少呢? 甲地相对于乙地的1000米垂直距离,指的是甲地相对于乙地的高度。 师生互动:共同归纳出相对高度的概念。比较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异同。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承转:测量出各地海拔,然后把它们绘制在图上,就绘制出了地形图。 2、等高线地形图 观察图1.35等高线。 引导: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等高线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做——等高距。 观察等高线示意图(图1),等高线数值大小与地势高低的关系;等高线疏密与山体坡度陡缓的关系。 A、图1表示山地,图2表示凹地或盆地 B、不同的地形,等高线的表现也就不一样。 延伸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承转:根据等高线或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坡度的大小。 3、不同地表形态的等高线地形图 地表基本形态: (教材P25图1.36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山顶:山的最高部分 山脊: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出凸出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部分 形象记忆: 伸出自己的一只手,拇指放于掌内握拳: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分相当于山顶,四指从根部起的第一节的部分相当于山脊,手指间缝相当于山谷。手的小指外侧相当于陡崖。 学生活动 根据已学关于地形的知识,用橡皮泥制作山顶、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模型,在假设的各海拔高度上用小刀或细线将地形模型沿水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优秀教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 2.能够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3.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准备】 地图册、等高线地形模型、课本上的相应插图 【教学方法】 比较法、读图法、活动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激趣]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常用地形图来表示。 一、地形图的判读 [启思]学生阅读课本图1.34,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活动] (要求)独立思考 (学生活动) (师生活动) (小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无论计算海拔还是相对高度都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板书)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海拔 ②相对高度 [巧练]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多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启思]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1.35“等高线示意图”,你能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吗?海洋中的等深线也是同样的绘制方法吗? [活动] (要求)小组合作讨论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2014年山东省初中地理优质课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课题:第三节《地形图》 姓名:高胜滨 联系电话:135******** 工作单位: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

《地形图》教学设计 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高胜滨 ■学习目标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估算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峰、山脊、山谷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4.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实践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刚才我们欣赏了一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可见地表形态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塑造了我们美丽的星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今天就让我们学看地形图,来揭开世界地形的神秘面纱。 二、讲授新课(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引语:有五岳独尊之称的泰山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爬到玉皇顶,你会看到石碑上写着泰山极顶1545米,但是某兴趣小组的测量结果却不足1400米,你认为这是怎么回事呢? 1、解惑释疑——认识地面高度 首先让学生试着解释疑惑,(对,可能是测量的标准不一样) (预设:让学生直接来解释。预习很充分。直接估算海拔、相对高度。说区别,认识海平面) 下面就让我们解惑释疑,自学课本33页,完成下列2个问题。我国对于海平面是如何规定的呢?。 学生回答问题。 1545米是指泰山的哪一种高度?1400米是指哪一种高度。)(解释得非常到位) 是不是地球上所有地点都在海平面以上呢?那这两个地点的相对高度你会计算吗?出示死海、珠峰,谁来试一下?(很速度) 承接:地表高低起伏差异很大,这种差异通常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来表示。怎样把地表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地形图的判读同步测试 (新版)商务星球版

2.2地形图的判读 一、单选题 1.周围高,中间低的地表形态是() A. 平原 B. 丘陵 C. 山 谷 D. 盆地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越深,表示的地形() A. 海拔越低或水域越浅 B. 海拔越高或水域越 深 C. 起伏越大 D. 起伏越小3.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点海拔为() A. 1500 米 B. 1000 米 C. 500 米 D. 0 米 (2)如果乙点的气温为15℃,那么甲点的气温应该是() A. 15℃ B. 0℃ C. 18℃ D. 9℃

4.读图,若果雨后该地区形成一条小溪,最有可能的地点是() A. 图中①处 B. 图中② 处 C. 图中③ 处 D. 图中④处 5.小敏班上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同学们都兴高采烈的.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如图)说:“这次我们要登的山较高,大家注意…”接着,强调了安全事项,顺便复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要求同学们上山后留心观察这些地形区.老师告诉我们:“图上A、B、C、D、E五处等高线形态不一样,分别表示山地不同部位,上山后一定要留心观察,看它们在地形上有什么区别.”请回答,图中E地是() A. 鞍 部 B. 山 顶 C. 山 谷 D. 陡崖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数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表示的是() A. 山峰 B. 山 脊 C. 鞍 部 D. 陡崖

7.图为我国华北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虎山的海拔高度应该在() A. 800至900米 B. 1000 米 C. 900 米 D. 900至1000米 8.读下图,图1中下列①、②、③、④四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山谷 B. ②是山 顶 C. ③是山 脊 D. ④是陡崖 9.A点的海拔为1000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200米,则B点海拔为() A. 800米 B. 1200 米 C. 800米或1200 米 D. 无法确定 10.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A. B. C. D. 二、选择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课题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通过等高线地形图简单识别各种基本地形类型。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辨别地势高低;根据等高线疏密辨别坡度陡缓。 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各种基本形态。 关键: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各种基本形态。 学情分析新课标标准除对本部分知识的要求外,非常重视学生能力、智力的培养,尤为注重学生观察、探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方法和能力,让学生 去理解学习过程。在该本部分内容,课标注重联系实际和社会调查能力, 注重动手制作能力,安排了利用泡沫、沙土制作地形模型;实地踏勘并绘 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这些活动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动脑、动 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法学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启发、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练习巩固。 教学流程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讨论: 地表是高低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我们若想读懂地图、灵活运用地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需要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表的高低起伏。 引入: 那么,在地图上如何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特征呢? 引出课题:一、地形图的判读,并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谈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启发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二、学导并举、约30分钟一、等高线地形图 设问: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得的高度为4000米,为什么同一座山峰会出现两个不同的高度值,两个高度值又是如何测得的呢?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观察图1.34甲、乙两地高度。 引导:甲地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1500米,叫做甲地地的海拔高度。 1)海拔高度:乙地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直线和数值。读出乙地的海拔高度500米 2)相对高度:从乙地看甲地的高度是多少呢? 甲地相对于乙地的1000米垂直距离,指的是甲地相对于乙地的高度。 师生互动:共同归纳出相对高度的概念。比较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异同。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承转:测量出各地海拔,然后把它们绘制在图上,就绘制出了地形图。 2、等高线地形图 观察图1.35等高线。 引导: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等高线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做等高距。 提出问题,观察图1和图2,等高距是多少? 观察等高线示意图(图1等高线数值大小与地势高低的关系;等高线疏密与山体坡度陡缓的关系。表格: 图1 500 350 200 200 300 500 图2

《地形图的判读》全市优质课展评一等奖教学设计

第二节等高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教具准备】 等高线模型 【教学过程】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多媒体演示:课本P16图1.27“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板书:二、等高线地形图 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最好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看图:地图册第11页“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板书: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也不一样。 多媒体演示:《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示图》 借助课件,并做一定的讲解。 板书: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读课本第“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比较一下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讲解:这幅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地形图的判读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多媒体演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板书:二、等高线地形图 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最好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多媒体展示图片 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板书: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学生活动: 学以致用:选择合适的路径上山:说明理由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也不一样。我们来了解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图: 多媒体演示:《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示图》 借助课件,并做一定的讲解。 板书: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顶:闭合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0971.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2章 第2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地形图的判读 【课标要求】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读图分析法、观察法、演示法等。 【教具准备】等高线地形图媒体文件swf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景创设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国庆节,小 明同学准备随家人去枣庄抱犊崮山区游玩。因为要爬山,所以出发前搜 集了一幅抱犊崮山区地形图。 这下他们犯难了,地形图怎么读呢? 我们认识的这些地图,都是绘制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 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 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听问题看 图。 提出困 惑。 引起探究 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 老师,初一学 生对学习地理 有一定的兴趣,热 情高,思维 活跃,在这里 用地理学科特 有的魅力设疑 导思吸引着他们。 过 渡 承转: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我们这节课分为以下五步来学习。

自主探究第一步:会读地图上的高度 设疑:图中的1300米、1500米200米他们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学生观察比较:地面高度的测量有几种方法有几种?它们的测法有什么不 同? 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闯关题(一): 甲山的海拔为米,乙山的海拔为米, 甲山相对乙山的相对高度为米。 学生自学解决海 拔和相对高度两 种高度的定义。 2、学生注意看— —相近的概念,要 从两者的相同点 和不同点来进行 比较,这样记忆得 才牢固。” 3、使学生明确由 于起点不同,有海 拔和相对高度两 种高度值。 归纳:地面某个地 点高出海平面的 垂直距离,称为海 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 一地点的垂直距 离,叫做相对高 度。 培养 学生 的自 主学 习能 力, 学会 归纳 总 结, 认识 生活 中有 用的 地理 。 指导学习,探究创新第二步:绘制等高线 学生自学:读课文并观察课本上制过程,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学生 认真观察形象感知) 动画演示: 学生自学:读课文 并观察课本上的 “等高线示意 图”,体会等高线 是怎么绘制的?: ①、学生认真观察 ②、形象感知 ③、动手操作 学生交流

地形图的判读练习题知识分享

地形图的判读练习题

地形图的判读练习题 1、在比例尺为“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千米”的东西半球地图上。赤道的长度应该是下列中的() A、20厘米 B、40厘米 C、80厘米 D、10厘米 2、实际距离为1200千米,图上距离为20厘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A、1:6000000 B、1:600000 C、1:12000000 D、1:12000 3、在表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中,当图幅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 A、1:10000000 B、1:1000000 C、1:100000 D、1:10000 4、周长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图纸绘制下列国家政区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A.澳大利亚 B.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5、某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若比例尺缩小到原比例尺的一半,缩小后的地图比例尺是() A、1:4000000 B、1:16000000 C、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距20米 D、1:24000000 6、如果你面向南面而站立,那么你右手所指的方向是() A、东 B、西 C、南 D、北 7、当你到一个城市旅游时,你选择那种地图较为合适()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城市地形图 D、城市旅游交通图 8、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绘制中国地图比山东省地图比例尺大,内容较为详细 B、绘制山东省地图是,同中国地图相比范围小了,比例尺大了 C、绘制济南市地图时,图的内容较山东省地图更为简略 D、绘制栾湾中学地图,比例尺最小,内容最详细 9、比例尺为1:30000000的“中国政区和交通图”上,量得福州与北京的图上距离为 5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为:() A、150千米 B、600千米 C、1500千米 D、6000千米 10、如果两地的实际距离是50千米,那么在比例尺为1:2000000的地图上两地间 的直线距离应是:() A、10厘米 B、4厘米 C、2.5厘米 D、0.4厘米 11、四种比例尺,最大的是:() A、1:5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 千米 C、1:5000000 D、 0 50千米 12、站在南极点上的人, 他的前后左右是什么方向() A、北 B、南 C、西 D、东 13、读右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点位于B点的西北 B.A点位于C点的东北

七年级地理上册练习:2.2地形图的判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练习:2.2地形图的判读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大洲不同海拔陆地面积所占比重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 该大洲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高原B.平原C.丘陵D.山地 2 .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大洲颜色大部分是 A.蓝色B.黄色C.褐色D.绿色 3 . 下图是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四图中属于山谷的是() A.B.C.D. 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改革开放以来,该地柑橘园、水稻田逐渐转变为工业园区,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4 . 图中甲村西北主要地形类型为()

A.山地B.丘陵C.盆地D.高原 5 . (小题2)若图中有条小河,则其落差不可能超过 A.300米B.400米C.500米D.600米 6 . (小题3)甲乙两村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两村实施退耕还林B.甲村人口向乙村集中,恢复柑橘种植 C.甲村由乡村转变为城镇D.乙村工业迁甲村,恢复水稻生产 7 . (小题4)该地所在省区简称可能为 A.浙B.滇C.鲁D.闽暑假期间,小红到王村看望外婆,并在当地开展了一些活动。下图是外婆家周围地区的等高线地形。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 . 小红外婆家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区的()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9 . 小红在张村活动时,觉得张村几十户人家在此建村有它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体现在() ①位于阳坡,山青水秀②临近水库,航运便利 ③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④依山傍水,空气清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10 . 张村近几年年利用水库发展了不少产业,增加了村民收入。下面不是其利用水库发展的产业是()

地形图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5.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呈现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实践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设疑激趣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导入2:故事导入 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从他们身里的片断:电影《红河谷》 上搜出来一幅图,两个英国人撒谎说他们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画的是一只只的蝴蝶。

2地形图的判读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考点考情】 考点: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及其应用。 考向: 主要是以等高线图为切入口,考查识图能力;常涉及地图上面积的估算、地形特征的描述。 【方法规律】 1.等高线图的判读技巧 ⑴看等高线数值:①可读出任意点的海拔高度,还可以看其极值,表示该地区海拔最大与最小情况,进而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的大小。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的短线)来判断。②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存在三种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个等高距)。③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如在相邻两条等高线的中间,又增加了一条闭合等高线,则表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新增等高线的数值必定等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一,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大于大的”和“小于小的”。 ⑵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①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②在同—等高线图上,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站在山顶能看到山麓,通视状况良好;反之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疏,低处密,为凸坡,站在山顶能看不到山麓,通视状况不佳。③在不同等高线图上,不能根据不同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直接判断坡度陡缓,而要看清楚不同等高线图的比例尺、等高距的差别。要比较它们的陡缓,要看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与实际水平距离的比值,比值越大,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缓。 ⑶看等高线的走向:①根据等高线的走向,可判断某些地形的走向,如山脉走向。 ②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坡面上的水流方向。③若一组等高线的走向是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此处地形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符合等值线的“高向低处凸,低向高处凸”的原则)。④若一个方向是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垂直于它的另一个方向是由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则该地为鞍部(鞍部是在山脊的最低处,或山谷的最高处)。⑤若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一处,则该地形为悬崖、峭壁。 2.等高线地形图高度计算规律 ⑴根据等高距计算某地海拔。 ⑵两地的相对高度的计算:假设都不在等高线上的两点,中间间隔的 等高线有n 条(注意必须是数值不相同),等高距为d ,则两点的相对高 度H 取值范围为:(n-1)× d < H <(n+1) × d ⑶陡崖的相对高度: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 条,等高距为d , 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 的取值范围为:(n-1)× d≤ H <(n+1)× d ⑷与温差的相互换算: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⑸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高度的判断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 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度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 等高线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度比其等高线值更高,即“大 于大的,小于小的”如图,A 区域海拔低于400米(200-400米);B 区域海 拔高于600米(600-800米)。 ⑹河流向凹,在等高线图上,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 即向凹;图中,曲线为等高线,直线为河流,则河流的流向一定是图示方向(你 可以在曲线的下方添加一条等高线,则你添加的等高线一定大于其上方的等高 线,只有这样才能表示此处是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而河流一定是在山谷 中流动,由高处流向低处) 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⑴判断气候特征① 判断不同山脉坡向的降水: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