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资料 初中地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资料 初中地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资料 初中地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资料 初中地理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序言

【教材分析】

俗语云 : “万事开头难” , 地理学科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学科, 在初中和高中的课程中扮演着一个相对“尴尬”

的角色 : 初中不受重视 , 因为中考不考 ; 高中则因为初中基础不好 , 成为高考薄弱学科 , 也受尽歧视。作为一线老

师, 我们无法更改考试制度, 学科特色还许我们去体现, 唯一的办法是: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让学生喜欢你,

使其把学习地理当乐趣!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式

【教学过程】

课前营造气氛: 播放《蓝猫淘气3000 问》部分片段。

上课铃响: 屏幕出现欢迎画面: 欢迎同学们进入地理知识殿堂 !( 营造友好氛围)

地理学科是学什么的呢? 《蓝猫淘气 3000 问》主题歌的歌词给我们做了一定方面的回答 ! 大家应该很熟悉了 ,

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再一次去听听 : 根据你的了解判断, 歌词中哪些属于地理学科研究的问题 ?可以解决的问题? 师

生互动 ,根据具体情况对话,让学生窥地理科学殿堂一角 ,激发学生求知欲 !

解决关于学习地理的几个问题:

地理学科学什么 ?

一、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生活离不开地理

用屏幕显示问题和课本图片,给学生分析的机会, 让他们树立信心。

问:右边的图片 ,说明了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长.你能分析它的地理原因吗 ?

●在沙特阿拉伯 ,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日本人爱吃鱼 ,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

●国际中长跑中 ,来自东非高原上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这些漂亮的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学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 , 教师该肯定的要肯定, 即使说错了 , 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

给以纠正, 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 , 至于答案, 老师不必说出来 , 反是留给学生, 留个悬念。

学了这些有什么用?二、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这里可以举例说明, 也可以让学生说。

三、学会观察地理现象, 分析地理成因

今后每节课前都进行“地球人考察”活动 ,屏幕显示“方舟计划” ,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公元2070 年, 地球人口已达 100 亿。由于工业革命200 多年来的盲目发展 , 尽管人类在 2070 年科学、技术、

经济达到很高水平 , 但 , 孕育人类的自然界已破坏殆尽 , 再也无法承担这庞大的人口压力。同时 , 社会动荡、战争

频繁、人们行为失范人类和地球面临着毁灭的危机。

幸运的是, 人类此时已经拥有自由航行于太空的能力。于是, 全球委员会制定了一个“方舟计划” , 准备把地

球上的一部分 ( 约 1 亿) 普通公民迁移到别的星球上去。为了不重蹈地球命运的覆辙, 全球委员会决定: 这1 亿人

要经过严格挑选和考查, “合格地球人”考查于是展开”

今天 , 我们从娃娃抓起 , 在同学们之间也来考查一番, 希望我们的考察训练能够让同学们成为真正合格的地球

人,为地球发展贡献出我们应有的力量, 使“方舟计划”不需要实行, 让我们和地球和谐发展。

四、装上地理头脑

举例一 :展示课本图 :“风沙掩埋了古文明” ,问 :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学生七嘴八舌:

1.尊重自然规律。

举例二 :听老家姑姑谈家乡变化

2.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3.综合分析地理问题。

4.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

以上4 条比较抽象, 不用多解释 ,也不需要学生掌握,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需要应用到。

【教学后记】

本节课看似很简单, 其实很难, 不知道该对学生说些什么 ! 本着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为原则, 课堂上注意随

机应变 ,不必要求学生掌握什么记住什么 ,只要这节课下来, 学生对老师、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

这节课就算上成功了 !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培养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改变过去

的死记硬背、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因此 , 本节课程设计特别注意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 抓住学生对地球和地

球仪的好奇心理 , 让其在自觉的“动手”和“动口”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 在“发现”中获得地理兴趣从而不断地

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 ;认识地球仪 ,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 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 ;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 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 , 培

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 ,

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 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难点: 经纬线的含义 ;经纬度的概念 ;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教学辅助材料: 地球仪、经纬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有关课程课件( 自制 )等教学辅助媒体: 投影仪、幻灯机、计算机

教学课时 3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 同学们,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 地球是什么样的? 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 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师提问: 同学们, 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

学生回答: 圆形、椭圆形

教师补充说明 : 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 怎么知道的呢? 我们居住在地球上 , 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

貌,在古代 ,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活动: 将学生分为四大组, 每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时期 ( 由远古到现代 ) , 结合课本, 先讨论两分钟, 然

后各组派 1 ~2 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师活动: 分好四个组, 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 , 学生讨论完后 , 请各组代表上台

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 “天圆如张盖 ,地方如棋局”图2: “天如斗笠, 地如覆盘”图3: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 地球卫星照片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第一组讲述 : 天圆如张盖 ,地方如棋局。

教师补充小结并引导 : 在古代, 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 , 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 你同意这

种说法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 )

教师总结: 同学们都非常聪明, 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 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 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 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 ,先看见船桅, 后见船身 ;②月食时 ,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第二组讲述:天如斗笠, 地如覆盘

教师引导提问: 对于这样的说法 ,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

教师总结 : 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 , 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 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

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 , 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 , 为此 , 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

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

(学生回答 )

教师讲述并引导 :最著名的就是 16 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第三组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第三组同学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

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请第四组的代表上来为我们讲述。

第四组同学代表回答

教师讲述: 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教师提问 : 刚才, 我们四个组的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 , 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 , 地如覆盘” , 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 ,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

践, 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 , 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 , 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

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学生回答 )

教师总结: 我们要学习先辈, 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 , 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

牲的精神。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 这样才能发现真理, 取得成功。

教师承转: 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 , 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 ( 可加入学生讨论) 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 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来说, 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

明球体的大小。大家看到课本第 3 页图1 .2 ,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

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地球大小数据的图或挂图 ,然后让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

教师讲述: 精确的测量表明: 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 6357 千米, 赤道半径为6378 千米。因此, 准确地说, 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 , 赤道稍鼓的球体。当然 , 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 , 还是微不足道的。例如 : 赤道半径只比

北极半径长 21 千米 ,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 ,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

大小, 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6371 千米。

板书:1. 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 ,赤道稍鼓的球体2. 地

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是 6371 千米

启下; 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板书: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活动: 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活动: 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 ,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

(学生回答 )

教师补充说明: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 ,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

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 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教师提问: 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 ,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 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 , 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

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地球仪

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 , 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今后,

我们经常

要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 所以 ,同学们应当学习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教师总结: 今天 , 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 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 纬线和经线。

作业设计: 参照课本的活动,回家制作一个小地球仪,下节课带来 ,并比比看谁做的最好。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提问 :1. 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 .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3 .什么是地球仪?4 .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 : 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 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节

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 ,请大家拿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展示。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仪。

教师活动: 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示 ,随后进行鼓励性评价, 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教师提问 : 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相同之处: 地轴、

极、北极。不同之处: 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 ?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 , 今天, 我们一起

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 一、纬线和经线

教师活动: (展示经纬仪 )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 ,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 教师补充说明 :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 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2. 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 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教师到各小组巡视 , 辅导同学。

(评价活动结果 )

教师提问: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 (展示经纬仪并提示 : 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 纬线 (1) 定义 :与地轴垂直, 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2) 特点 :①指示东西方向( 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 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 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 经线有什么特点 ,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

活动:1. 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2. 在自制的模型上画出两条经线。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

经线。

教师引导: 与纬线相比, 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 经线 (1)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 特点 :①指示南北方向( 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 , 请问同学们: 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 (无数

条), 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 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教师引导: 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 0°纬线 ,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 那么0°纬线在哪里 ,它经常被人们叫

做什么名字 ?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 页, 图1 .7 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教师活动: 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或课件。

学生活动: 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 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基多市。

教师提问: 纬度是从0 °纬线开始的 , 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 ?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 它在什么地方 ?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 页, 图1 .7 并回答。

教师小结: 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最大的纬度是 90° ,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 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 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 , 用字母“N”表示, 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 ”的开头字母; 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 用字母“S ”表示, 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 ”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 在地球仪上找出 30 °N、30°S 的纬线 , 同桌之间一方任意指示一条纬线 ,请另一方读出或写出该纬线的纬度 (强调纬度的正确写法) 。

教师引导提问: 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

分为两个半球 , 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

合适? 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 同学们真聪明 , 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 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 教师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 , 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 按规

律站成一排 (教师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 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 ) , 站好后, 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

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1. 纬度 (l)0°纬线——赤道 (2) 纬度的变化规律 ;范围:0°~90 ° (3) 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师引导: 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 ,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 ,同学们找找看 0°经线在哪里?

教师讲述 : 国际上规定 : 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 0 °经线 , 又叫做本初子午线。( 展

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或影象 )

学生活动 : 在自制地球仪上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 (注意纬度就可以了 ) , 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 0 °

经线( 本初子午线) 。

教师讲授:0°经线确定了 ,那么 ,按规定 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 用字母“E ”来表示, 是英文东方“East ”

的开头字母 ;0 °经线以西称为西经, 用字母“W”来表示, 是英文西方“West ”的开头字母。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

多少呢 ?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同学们请看 (展示经纬仪并演示) , 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 , 也就是说范围是0 °~360 °,

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 , 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 °~180 ° , 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 0 °经线向西和向东到 180 °

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l. 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 30°、西经 30 °、西经150 °、东经150 °这几条经线 ; 2. 在自制地球仪上画出东经 90°、西经 90°和西经180 °这几条经线。

教师引导: 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 °、西经30 °和东经150 °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

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 ?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

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 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以西经 20 °和东经160 °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

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 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教师提问:1. 北纬一定在北半球 ,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 2. 东经一定在东半球 ,西经一定在西半球 ,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 )

教师巩固总结此课。

板书:2. 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 经线的范围(0 °到180 °) ,经度的变化规律 ; (3) 东西半球的划分 :西经 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有关经纬网概念的题目答题技巧

唐山市第 75 中学钟万书

前言: 关于经纬度问题, 一直以来是地理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点, 学生做起来感觉最头疼, 作为初中地理的第

一章, 容易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以致放弃对整个地理科目的进一步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笔者总

结出一些答题技巧, 现结合例题总结如下 ,希望能对老师和同学们有一

定的帮助。

一、普通经纬网的判读

例一: 见右图。

1.写出 A、B 、C 、D 的地理坐标:

A: 、 B: 、C : 、 D: 、

2.A 点位于C 点的方向;B 点位于C 点的方向。

3.A 、B 、C 、D 四点中, 位于北半球的是 , 位于南半球的是 ,位于东半球的

是 , 位于西半球的是。( 填代号)

4.A 、B 、C 、D 四点中, 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 四季分明的是 , 有极昼极夜现

象的是。

答题说明: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经纬网地图 ,概括了所有和经纬度有关的题目。

(1) 第一步( 题) :判断东西经与南北纬代号 (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

判断依据: 看数字, 往东越来越大的是东经 (E ) , 往

西越来越大的是西经 (W ) , 往北越来越大的是北纬 (N), 往南越来越大的是南纬(S )。如图:

做法: 箭头指示法

图示说明:

按照经纬度数字的变化规律,从小到大绘制箭头, 箭头指向就是相应的经纬度。

A:140 °E 、80 °N B :140 °W 、40 °N C :140 °E、20°N D:140 °W 、20°S

第二步 (题 ): 判断方向

方法:要判断A 点位于C 点的什么方向 ,则在 C 点标出东西南北 ,然后看 A 点界于两个方向之间, 那么 A 点就在C

点的什么方向。

如图可以看出,A 点在 C 点的 N 坐标方向 , 即 A 点在 C 点的正北方向。B 点在 C 点的东北方向。

第三步 (题 ): 根据经纬度判断东西南北半球

难点: 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 20°W 和 160 °E。

判断东西半球口诀: 经度小于 20 度, 全在东半球; 经度大于 160 度 , 全在西半球; 经度在 20 度和160 度之间 , 东经度在东半球 ,西经度在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判断:北纬在北半球, 南纬在南半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基础知识(最新整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背诵资料 一、地球与地图 班级:姓名: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有○1海边看船○2“站得高,看得远” ○ 3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④ 地球卫星照片⑤ 月食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371km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 4 万km ,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 列表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形状长度指示方向度数范围 经线半圆相等东西方向0°—180° 纬线圆(两极为点)不相等南北方向0°—90° 4.南纬与北纬的分界线为赤道,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为赤道;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为本初子午线,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为 20°W 和160°E。5.南纬纬度变化规律为越往南纬度越大;北纬纬度变化规律为越往北纬度越大;东经经度变化规律为越往东经度越大;西经经度变化规律为越往西经度越大。 6.写出下列特殊纬线或经线的纬度或经度。 北极 90°N 北回归线 23.5°N 赤道0° 本初子午线0° 南极 90°S 南回归线 23.5°S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 和160°E 7.低纬度是指:纬度0°—30°;中纬度是指:纬度30°—60°;高纬度是指:纬度60°—90°。 列表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点。 方向周期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自西向东一天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地球公转自西向东一年四季变化,五带的形成 9. 节气日期阳光直射点北半球季节北半球昼夜长短北极圈内昼夜长短春分 3.21 赤道春季昼夜等长昼夜等长 夏至 6.22 北回归线夏季昼最长,夜最短极昼 秋分9.23 赤道秋季昼夜等长昼夜等长 冬至12.22 南回归线冬季昼最短,夜最长极夜

名称 纬度范围 地理现象 热带 23.5°N —23.5°S 终年炎热,有阳 光直射 北温带 23.5°N —66.5°N 四季分明,无阳光直射,也无极 昼极夜 南温带 23.5°S —66.5°S 北寒带 66.5°N —90°N 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 南寒带 66.5°S —90°S 10. 读教材第 14 页五带示意图,将五带的名称、分界线名称及相应纬度填入上图 中并完成下表。 11. 地图的三要素是指: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如何确定地图上的方向?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以指向标定方向 ②有经纬网的地图,以经纬网定方向 ③一般 地图,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方向 。 12. 比例尺等于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用一句话描述比例尽的大小与 地图所表示内容的详略、范围大小的关系。 “尺大围小内容详” 。 13.海拔是指 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指 某一地点高出另一 地点的垂直距离 。 14.等高线具有如下特点:①等高线都是 闭合 曲线,可以重叠但一般不会交叉; ②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 海拔高度 相等;③等高线上所标注的数字表示 海拔 高度;④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相等,我们称之为 等高距 。 15.等高线越密集表示 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表示 坡度越缓 。等温线越密 集表示 气温差异越大 。 16. 写出以下地形的等高线特点(第 25 页): 山峰: 闭合等高线的中心,数值内高外低 ; 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突出(低突脊) ; 山谷: 等高线向高处突出(高突谷) ; 陡崖: 等高线重合之处 ; 鞍部: 两座山峰之间的低地 。 17. 读右等高线地形图,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 位名称。 A. 山峰 B. 鞍部 C. 山脊 D. 山 谷 E. 陡 崖 列表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第 27 页图)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海拔高度 低 高 高 较低 地面起伏 小 较小 很大 较大 四周高中间低 19. 可以直观的表示地面上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是地形剖面 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的两大转变 1、观念的转变:立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观念由“学科本位”、“知识中心”转变为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2、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情境。 二、教材内容 1、始终围绕人地和谐这条主线。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关注全球问题,关注发展问题,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促进人地协调与和谐发展是地理课程的迫切任务。每一章节内容都有突出发展性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观点 2、从知识体系看:从地球环境到人文环境,从自然地理到社会环境 教材内容分五大板块:地球和地图、陆地和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主要以全球、世界为出发点,讲述的是整个地球、整个世界的地理知识。既表现地球环境的整体性,也不失地理学科区域性的特点。 3、从现代教学体系看:体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 教材安排了很多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探究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一个个设计巧妙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热情,教材可读性强 4、从教材结构看:分为正文、阅读、活动、图片四大部分 正文主要叙述地理知识的概念和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是教材的主要内容。阅读是教材的意义个组成部分,主要对一些地理事物进行专题性较详细的介绍。活动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图片是地理教材的核心内容,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三、教学建议 1、用活教材,整合教材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教学 基于新课程改革中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新教材在编写上正文内容少,图片、活动多。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多参与,多探究,主动学习。但这样的教材使老师操作难度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地理,建立初步的世界 地理基础知识为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作好必须的准备。 本节教材位居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 确的地理位置观。 作为新课程培训课例,面对的是没有学过地理的小学应届毕业生,组织教学应尽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新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 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陆地和海洋的名称与分布特点,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 峡概念的理解。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和地球仪判断大洲、大洋的相对 位置与分布,大洲、 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地球上的分布。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共同观察与探讨,发现问题、解 决难题。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相互答疑、发展智能、加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1)、组织学生通过地球仪、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

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同桌、小组互相讨论与检查,积极性高、气氛活跃。 (2)学生综合历史、文学等知识学习地理,促进了各学科间的综 合联系。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1)通过对海陆位置的认识与学习,形成正确的海陆分布观。 (2)能运用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指认正确图形。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师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 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 是协同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1)学生习惯于看以“东半球、西半球”形式出现的海陆分布图,以“南半球、北 半球”形式出现的图形。学生不易看懂分清。可引导学生多看立体的地球仪,则能克服这种平面图形与立体实物间的转换障碍。 (2)学生在读以局部地点出现的大洲、大洋地图时,难以在脑海 中想象形成大洲、 大洋的整体分布图形。应加强培养学生在读图时能从图形的局部延伸到整体,或从整体图形回到局部的能力。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挂图; 学生准备:地球仪、地图册,收集有关与本课有关的人文资料; (一)地球?水球? 1、创设场景,引出问题 1)、录相:观看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宇宙飞船升入太空的录相,引导学生关注本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序言

七年级地理上册序言(人教版) 【教材分析】 俗语云:“万事开头难”,地理学科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学科,在初中和高中的课程中扮演着一个相对“尴尬”的角色:初中不受重视,因为中考不考;高中则因为初中基础不好,成为高考薄弱学科,也受尽歧视。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无法更改考试制度,学科特色还许我们去体现,唯一的办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你,使其把学习地理当乐趣!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式 【教学过程】 课前营造气氛:播放《蓝猫淘气3000问》部分片段。 上课铃响:屏幕出现欢迎画面:欢迎同学们进入地理知识殿堂!(营造友好氛围) 地理学科是学什么的呢?《蓝猫淘气3000问》主题歌的歌词给我们做了一定方面的回答!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再一次去听听:根据你的了解判断,歌词中哪些属于地理学科研究的问题?可以解决的问题?师生互动,根据具体情况对话,让学生窥地理科学殿堂一角,激发学生求知欲! 解决关于学习地理的几个问题: 地理学科学什么?

一、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 用屏幕显示问题和课本图片,给学生分析的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问:右边的图片,说明了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长.你能分析它的地理原因吗? ●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 ●国际中长跑中,来自东非高原上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这些漂亮的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学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师该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反是留给学生,留个悬念。 学了这些有什么用? 二、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这里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让学生说。 三、学会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成因 今后每节课前都进行“地球人考察”活动,屏幕显示“方舟计划”,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公元2070年,地球人口已达100亿。由于工业革命200多年来的盲目发展,尽管人类在2070年科学、技术、经济达到很高水平,但,孕育人类的自然界已破坏殆尽,再也无法承担这庞大的人口压力。同时,社会动荡、战争频繁、人们行为失范……人类和地球面临着毁灭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内容分为五个大的板块:认识地理学科、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在内容上表现出:从地球环境到人文环境,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环境的知识结构。从地理知识的体系中看,主要以全球、世界为出发点,讲的是整个地球、整个世界的地理知识,即表现地球环境的整体性,也不失地理学科区域性的特点。每一章节内容都有突出发展性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观点。从现代教学的体系中看,众多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探究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一个个设计巧妙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渴求性。真正体现了教材的可读性。 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结构也分为:导读、正文、阅读、活动和图片五大部分。 导读内容在每一大章的前面,介绍了每一大章的核心内容和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虽然篇幅不大,但也足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 正文部分大约占整个教材的二分之一左右,主要叙述地理知识的概念和一些地理事物分布,是教材的主体内容。 阅读是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对一些地理事物进行专题性较详细的介绍。 活动部分的内容是对教材的更深一部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图片可分为专题地图、示意图和景观图,是地理教材的核心内容,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如何教会学生在图中提取地理信息,从而获得地理知识,是一位地理教师主要传递知识的任务和目标。 例如:读P16图2-5地球的基本数据图,需要完成以下的任务: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的描述地球的大小。 而不是简单告诉学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的结论。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读图的习惯,对教材中每一幅图不只是看一看图例,而是要了解这些图例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分布的状况和为什么会这样分布。每一幅图都表达了一种或几种地理的事物以及这些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 教学建议: 七年级地理可以讲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开始,把握了教材结构各部分的主要问题是关键。

新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整理)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67515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地理试卷 (满分:50 考试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30分) 1、风车、郁金香与下列哪个国家有关() A、日本 B、荷兰 C、西班牙 D、巴西 2、一天中最高气温应出现于() A、日出前后 B、正午时分 C、日落前后 D、午后2时 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刚果盆地 D、吐鲁番盆地 4、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界线是()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极圈 5、巴拿马运河沟通的两个大洋是() A、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 D、太平洋、北冰洋 6、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其中的原因有() A、利于观察夜景 B、降水少,屋顶是平的,方便住宿且晚上较凉爽 C、气温高,这样凉爽 D、为了避免大型野生动物的侵袭 7、世界上分布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分别是() A、英语、汉语 B、汉语、法语 C、汉语、英语 D、法语、日语 8、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 A、台湾岛 B、格陵兰岛 C、马达加斯加岛 D、海南岛 9、南北极圈位于() A、高纬度 B、中纬度 C、低纬度 D、中、高纬度分界线 10、放暑假时,下列描述符合你家乡实际的是()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全是白天 1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是最长的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0°和180°经线 C、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 D、所有的纬线长度都相等 1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下列哪个大洋还在不断扩张?()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13、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道教 14、与地球自转有关的自然现象是() A、极昼、极夜 B、四季更替 C、昼夜更替 D、昼夜长短变化 15、下列地区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拉丁美洲 B、非洲 C、欧洲 D、亚洲 16、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等高线上的数值表示的是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B、等高线的数值越大,表示海拔越低 C、等高线呈封闭曲线表示的是山顶 D、等高线相交的地方表示的是鞍部 17、下列对五种陆地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面广阔平坦的只有平原 B、地面连绵起伏的只有山地 C、高原和丘陵相对高度都比较小,但海拔差异大 D、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 18、关于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大 B、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一定导致人口的下降 D、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人口总量一定大 19、下列关于人种体貌特征与环境的关系,正确的是() A、人种体貌特征是天生的,与环境无关 B、白色人种多分布在较热的地方,因为白色可以反射阳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多变的天气”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安排了很多有关天气的常识,进一步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本节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②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技能。 难点:①分析天气特征。 ②理解天气要素,如风向风力符号的表示。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①七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逐渐发展。 ②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前段的学习,有一定基础。 3.学生学习动力分析 七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理念】 1.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 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切入点,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及团体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3.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在教学手段上借助于比较先进的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材中的信息运用FrontPage 技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度的环境。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结构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说教材

研说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研说教材包括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 一、说课标包括课程总目标和内容目标。 二、说教材包括教材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和立体式整合。 三、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说课标 1、课程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地球、地球仪地图获取地理信息 2、地理要素的作用和影响 3、世界地理概貌归纳其地理特征 4、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感知事物形成概念理解规律 2、分析判断地理事物 3、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沟通和交流 2、培养兴趣和审美情趣 3、国际合作全球意识 4、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 2、内容目标: 第一单元: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2、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能力目标: 1、认识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 2、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第二单元: 知识目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拥有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第三单元: 知识目标: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能力目标: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 知识目标: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能力目标: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和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第五单元: 知识目标:认识世界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二说教材 (一)教材编写意图: 1、图象与文字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 读图、用图的效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为后面的地理学习打下 了基础。所以要注重读图方法的培养。 2、更有利于学生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自学感知事物的所在。也就 是变教学中的“导教”为“导学”。 3、所学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知识点都与生活都 密切相关,也就使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从“学习生活中 有用的地理”“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这两个基本理念为出发 点。 4、活动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作 业要注意开放性,是注重培养不同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5、不论是哪一册的学习都是注重知识的循序渐进,都是由总到分, 由理论到实践的。对于七上经纬度的学习,是地理学习中难度最 大的环节,但它是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的,所以更要注意学生的 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方式突破。 (二)教材编排体例 教材由章构成,每章又由课构成,每课分别由:文字系统、阅读材料、实践活动组成。其中又有地理漫画、正文文字、地图、图像、图表等版块丰富补充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 (三)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包含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球和地图《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地图》三课组成 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大洲和大洋》、《海陆的变迁》两课组成。 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多变的天气》、《气温及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世界的气候》四个内容组成。 第四单元居民与聚落《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人口与人种》、《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三个内容构成 第五单元发展与合作《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加强国际合作》两部分内容。 (四)立体式整合 第一单元,七年级上册教材以帮助学生能够喜欢学习地理,掌握相关地理知识为教育主题。本单元统领七上全册教材,他从宏观上介绍有关地理知识和人类发展的关系。后几个单元分别介绍了天气、人口,国家发展的相关内容。从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导学案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地理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用处。 2.了解我们生活重充满着地理知识,学会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地理现象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最棒) 自学课本1—6页,做下列习题。(10分钟) 1.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这些知识都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 2.在我们生活的之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奥妙。 3.“地理”一词的来源:中国最早出现在著作里,西方最早出现在。 4.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知道变化,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可提高对生活的。 5.东北地区的儿童溜冰,南方地区的孩子喜欢游泳,这与有关。 6.生产活动受到的影响和制约。 7.“低地之国”荷兰就是靠来维持国土的,因此定每年的5月第二个周六为。 8.地理景观在呈现千姿百态的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的绚丽画卷,不同的种族与,多样的语言与,各具特色的,,。 二、合作学习(乐于探究与合作,勇于展示) 结合教材及学习资料分组讨论学习(15分钟) 1.地理之谜:地理研究的是什么内容? 2.地理知识与应:○1地理与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2地理与生产建设及风俗人情有什么关系。 3.结合课本第6页阅读,思考讨论阿拉伯人为何穿白色长袍,头戴头巾? 三、学习提升,类题突破(5分钟) 1.下列不属于地理学研究范畴的是()

A 四季的变化 B 人口的分布 C 地形的分布 D 人的思想 2.以下不能反映地理与生产建设关系的是() A 广西来宾主要种植的粮食是水稻 B 我国北方主要种植的粮食是小麦 C 服装厂可靠近城镇 D 非洲传统舞蹈 3.说一说,你身边有哪些风土人情。(可口头表达,也可板书) 四、问题答疑(10分钟) 学生之间思考提出自己疑惑不解的问题(问题可由学生问学生或学生问教师),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引导全体同学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五、检测学习(相信自己一定顺利通过) 1.下列日常活动与自然地理密切相关的是() A 在家玩游戏 B 去电影院看电影 C 去邮局买邮票 D 去超市买水果时看其产地 2.下列哪个工厂最好建在城镇附近() A 啤酒厂B水泥厂 C 化工厂 D 钢铁厂 3.阿拉伯半岛气候炎热干旱,当地居民的传统服饰是() A西装,衬衣B长袍,头巾C中山装D和服 4.荷兰人把每年的5月第二个星期六定为() A环保日B人口日C土地日D风车日 5.我国的湖南省有色金属资源非常丰富,这里最适合发展的经济部门是() A 纺织业 B 石油业 C 有色金属冶炼 D 煤炭业 六、小结与反思(2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及评价。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2)月食现象等 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 最大周长是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4、经纬线特点:(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横纬竖经) 纬线经线 纬线经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特征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短, 到极点缩为一点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除极点外,纬线都是圆圈所有经线都是半圆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纬度经度 起止 度数 0O ( 0O纬线叫赤道)—90 O N/S 0O ( 0O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O 代号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 如何区分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 1、赤道(0O纬线)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 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 2、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 纬度向南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 1本初子午线(0O经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 (用“W”表示); 2、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 E ), 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 W ) 半球划分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0O W和160O 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 O W向东到160O E为东半球(20 O W—0 O—160O E); 20O W向西到160O E为西半球(20O W—180O—160O E) 7、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套)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序言 【教材分析】 俗语云:“万事开头难”,地理学科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学科,在初中和高中的课程中扮演着一个相对“尴尬”的角色:初中不受重视,因为中考不考;高中则因为初中基础不好,成为高考薄弱学科,也受尽歧视。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无法更改考试制度,学科特色还许我们去体现,唯一的办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你,使其把学习地理当乐趣!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式 【教学过程】 课前营造气氛:播放《蓝猫淘气3000问》部分片段。 上课铃响:屏幕出现欢迎画面:欢迎同学们进入地理知识殿堂!(营造友好氛围) 地理学科是学什么的呢?《蓝猫淘气3000问》主题歌的歌词给我们做了一定方面的回答!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再一次去听听:根据你的了解判断,歌词中哪些属于地理学科研究的问题?可以解决的问题?师生互动,根据具体情况对话,让学生窥地理科学殿堂一角,激发学生求知欲! 解决关于学习地理的几个问题: 地理学科学什么? 一、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 用屏幕显示问题和课本图片,给学生分析的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 问:右边的图片,说明了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长.你能分析它的地理原因吗? ●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 ●国际中长跑中,来自东非高原上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这些漂亮的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学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师该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反是留给学生,留个悬念。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电子课本_部分2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21 图1.30 现代高科技地图的应用

22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活动 根据需要选择地图 1. 下面两幅图(图1.31和图1.32) ,一幅是中国地图,另一幅是北京市地图。 图1.31 中国地图图1.32 北京市地图 (1)比较这两幅地图,哪幅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哪幅地图表示的内容详细一些?哪幅地图的比例尺较大?由此,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请把你的结论填写在下表中。 (2)如果要了解北京在祖国的位置,应该选择哪幅地图?如果要认识北京市的轮廓特征,需要选择哪幅地图? 2. 小明暑假去云南旅游。在他旅游的整个过程中,一直有不同的地图与他相伴。(1)出行前,小明找到一张中国交通图(图1.33)。这张图能为小明的出行提供哪些帮助?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23 图1.33 中国主要交通干线图 (2)到了云南昆明,小明想要住宿,他需要哪种地图? (3)小明除了要在昆明游览,还想去云南其他著名景区游览,他需要哪些地图?(4)小明到了某著名景区后,要确定景点的旅游线路,他需要哪种地图?

24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 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绘制的?首先要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作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作相对高度。例如,图1.34中,甲地的海拔为1 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 000米。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图1.35)。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如100米、200米。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 作等高线地形图。 图1.34 地面高度的计算 图1.35 等高线示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51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序言 【教材分析】 俗语云:“万事开头难”,地理学科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学科,在初中和高中的课程中扮演着一个相对“尴尬”的角色:初中不受重视,因为中考不考;高中则因为初中基础不好,成为高考薄弱学科,也受尽歧视。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无法更改考试制度,学科特色还许我们去体现,唯一的办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你,使其把学习地理当乐趣! 【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式 【教学过程】 课前营造气氛:播放《蓝猫淘气3000问》部分片段。 上课铃响:屏幕出现欢迎画面:欢迎同学们进入地理知识殿堂!(营造友好氛围) 地理学科是学什么的呢?《蓝猫淘气3000问》主题歌的歌词给我们做了一定方面的回答!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再一次去听听:根据你的了解判断,歌词中哪些属于地理学科研究的问题?可以解决的问题?师生互动,根据具体情况对话,让学生窥地理科学殿堂一角,激发学生求知欲! 解决关于学习地理的几个问题: 地理学科学什么? 一、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 用屏幕显示问题和课本图片,给学生分析的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 问:右边的图片,说明了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长.你能分析它的地理原因吗? ●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 ●国际中长跑中,来自东非高原上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这些漂亮的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学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师该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反是留给学生,留个悬念。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地理事物与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事 实。 2、知道学习地理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初步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初步形成地理表象;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初步树立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 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关心家乡的环境和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生活与地理 2、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习地理的方法、学习地理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环境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际合作价值观。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六、【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老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一门课程,他可以使我们成为像诸葛亮那样,上知天文,下知——? 学生:地理!

老师:对,地理!教师:同学们,在第一节地理课上,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学生说,并可以提问,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简单讲评 教师:地理学科所学的内容很多,也很有趣,涉及到我们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学好地理是十分有用的。那么地理具体学些什么内容呢? 学生:读P1课文和卡片:1、说一说地理学习哪些内容; 2、尝试在空白卡片中填上地理的其它内容; 3、将这些内容按自然和人文进行分析。 教师:1、地理所学内容几乎涵盖了我们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2、用地理知识和方法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是十分有用的。 总结:生活离不开地理。(板书) 学生:读P2四幅图,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并讨论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指导意义。 教师:人类生产和生活必须因地制宜。 学生:阅读教科书中“风沙掩埋了古文明”和“听老家的姑姑说……”两段资料,围绕下述内容谈感想: 1、造成巴比伦文明消失的原因有哪些? 2、山区种植粮食和果树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原则, 遭到大自然报复的反面事例。 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归纳为板书:1、尊重自然规律。2、因地制宜。 学生:阅读教科书P4“综合分析问题”、“可持续发展观念”两段课文,结合上面所列举事例,说一说: 1、形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2、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3、怎样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 教师:1、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讲评; 2、小结:(1)形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必须用综合的观点学习地理; (2)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学习地理;(3)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再生是有条件的,要求我们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学习地理。 板书:综合地分析问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总结全课:综上所述,地理是一门十分有用、有趣的科学。学好她对每一位同学终生有用。 七、【板书设计】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教案苏教版

精心整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教案苏教版 序言 【教材分析】 上课铃响:屏幕出现欢迎画面:欢迎同学们进入地理知识殿堂!(营造友好氛围) 地理学科是学什么的呢?《蓝猫淘气3000问》主题歌的歌词给我们做了一定方面的回答!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再一次

去听听:根据你的了解判断,歌词中哪些属于地理学科研究的问题?可以解决的问题?师生互动,根据具体情况对话,让学生窥地理科学殿堂一角,激发学生求知欲! 解决关于学习地理的几个问题: 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反是留给学生,留个悬念。 学了这些有什么用? 二、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这里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让学生说。 三、学会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成因 今后每节课前都进行“地球人考察”活动,屏幕显示“方舟计划”,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但, 亿)普 应有的力量,使“方舟计划”不需要实行,让我们和地球和谐发展。 四、装上地理头脑 举例一:展示课本图:“风沙掩埋了古文明”,问: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学生七嘴八舌: 1.尊重自然规律。 举例二:听老家姑姑谈家乡变化 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3. 4. 以上 教学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培养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死记硬背、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程设计特别注意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抓住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理,让其在自觉的“动手”和“动口”

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在“发现”中获得地理兴趣从而不断地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 2 点。 有关课程课件(自制)等 教学辅助媒体:投影仪、幻灯机、计算机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后活动题答案 (完整版 准确全面)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P3 活动1.不能简单下结论,需多方考证。因为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观察结果可能相同。(1)在海边眺望远航归来的船只,首先看到的是船只的桅杆,而后是帆船越来越大,最后才慢慢地看到船身,这说明海面是曲面。这种方法可以证明地球为球形。(2)发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形成弧形的阴影。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为球形。(3)可以推测出地球是球形。例如:站在大地上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永远走不到地平线。登高望远、航空照片、环球航行等。 活动2.我们要象先辈们那样对待科学,坚持严谨、执著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只有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才能最 终发现和掌握真理。 -------------------------------------------------------------------------------------------------------------------- P4活动:略 P6: 活动1、(1)经线是半圆状,纬线是圆。(2)所有经线都相等;纬线有长有短。 (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4)本初子午线为0度经线,依此为标准向东、向西各有1800;赤道为0度纬线,依此为标准向北、向南各有900。 (5)穿过的大洲、大洋有:北回归线穿过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北极圈穿过北冰洋、北美洲、大西洋、欧洲、亚洲;南回归线穿过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大洋洲;南极圈穿过太平洋、南极洲、大西洋、印度洋。 活动2:赤道是南北半球划分的界线。 1600E和200W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 -------------------------------------------------------------------------------------------------------------------- P8 活动1、恰当。 活动2、有差错。由于没有明确说明1160是东经还是西经,400是北纬还是南纬,所以可以找到4个地方:东经116度,南纬40度;东经116度,北纬40度;西经116度,南纬40度;西经116度,北纬40度。 活动3、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P1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