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理性和有限理性角度看决策理论及其发展

从理性和有限理性角度看决策理论及其发展

从理性和有限理性角度看决策理论及其发展
从理性和有限理性角度看决策理论及其发展

《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8期

从理性和有限理性角度看决策理论及其发展

方 芳

(广东南海广播电视大学,广东佛山528200)

摘 要:决策理论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对理性与有限理性的研究与探讨。本文首先叙述了理性与有限理性的内涵;其次根据理性程度的不同,阐述了由2种理论、4种模型构成的决策理论统一体;最后对非理性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指出要正视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在决策中的辨证作用。

关键词:理性;有限理性;决策

一、经济人与管理人、理性与有限理性

“经济人”假定是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是经济学大厦得以建立的坚实基础。经济学的发展正是在不断修正完善经济人假设基础上得以推进的。

穆勒在其1836年发表的“论政治经济学的定义”一文中指出,经济人是对经济生活中一般的人的抽象,经济人有两大特征:一是自私。即人们的行为动机是趋利避害,是利己的。二是完全理性。即每个人都能够通过成本—收益或趋利避害原则来对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和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具体地讲,在信息充分的前提条件下: (1)理性人具有关于他所处环境的完备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即使不是绝对完备的,至少也相当丰富,相当透彻;(2)理性人有稳定的和条理清楚的偏好;(3)理性人有很强的计算能力,能算出每种选择的后果;(4)理性人能使其选中的方案自然达到其偏好尺度上的最高点,即理性人总是选择最优。用程式化的语言说,就是由于具备完全的信息和理性,经济人能够找到实现目标的所有备选方案,预见这些方案的实施后果,并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在这些方案中做出最优选择。所以,所谓经济人就是会计算、有创造性、能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经济人假设”的另一种说法就是“最大化”,其含义为: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政府官员追求选票最大化。

自从其产生以来就不断地受到不同方面经济学家地批判与修正,其中最强有力的是来自西蒙的有限理性学说。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作为管理者或决策者中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完全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的“管理人”。“管理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不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且处于变动之中乃至彼此矛盾状态;“管理人”的知识、信息、经验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也不企望达到绝对的最优解,而只以找到满意解为满足。在实际决策中,“有限理性”表现为:决策者无法寻找到全部备选方案,决策者也无法完全预测全部备选方案的后果,决策者还不具有一套明确的、完全一致的偏好体系,以使它能在多种多样的决策环境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西蒙的管理理论关注的焦点,正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理性方面与非理性方面的界线,它是关于意向理性和有限理性的一种独特理论———是关于那些因缺乏寻找最优的才智而转向寻求满意的人类行为的理论。

具有“有限理性”的管理人,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所见到的人,它相对于“经济人”假设作了两个根本性转变。第一是“经济人”同“真实世界”的一切事物打交道,而“管理人”同自己头脑里所感知的世界打交道;第二是“经济人”寻找最优决策,管理人只寻找满意决策。寻求最优除了其现实不可能性外,还可能给决策人加重计算负担(常常是负担不了的)。而一种有限理性理论不仅使得计算简单化而且能说明人们的选择行为表现的不一贯现象。比如在《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一书的中译本代序中的“草垛寻针”例子:假如一个草垛中分散着一些缝衣针,如果寻找最佳措施,要把所有的针都找到,逐一加以比较之后,找出最尖锐的一根,如果寻找的是“符合要

46

求”满意的措施,那么只要找到的针尖锐得能够缝制要缝的衣服就可以了,达到了满意的要求,显然后者要比前者容易得多。

二、决策理论统一体

西蒙的管理决策理论的贡献是管理决策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人们往往称西蒙开创发展起来的决策理论为现代决策理论,,而往往称在西蒙之前已在经济界流行的决策理论为古典决策理论。参照决策时理性程度的不同,将决策分为规范决策理论(规范模型)和行为决策理论(包含有限理性模型、成功管理模型和社会模型)2大类,4种模型。4种模型理论的发展体现了决策从完全理性到完全非理性的变化,形成决策理论统一体(见图1)

图1 决策理论统一体

11规范决策理论

规范决策理论模型又称为古典模型、经济模型

或生态模型。这个模型认为决策者能够做出“最优”选择,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规范决策理论具有以下观点:

从手段———目标链的观点出发,决策可以趋于完全合理;

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决策者要意识到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决策者有能力完成做出“最优”决策所需的十分复杂的计算。

大多数学者认为这种模型仅是描述了一种理想状态,是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的简化。但由于该模型对“最优”的追求和采用定量的方法,一些管理者仍用此模型进行决策,不过他们往往对该模型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分析进行一定的修正。

21行为决策理论(1)有限理性模型

有限理性模型又称西蒙模型或西蒙最满意模型。它是一个比较现实的模型,认为人的理性是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主要观点如下:

手段———目标链的内涵有一定矛盾,一个简单的手段———目标链分析会导致不准确的结论。西蒙认为,手段———目标链的秩序系统很少是一个系统的、全面联系的链,组织系统和基本目的之间的联系常常是模糊不清的,这些基本目的也是个不完全

系统,这些基本目的内部和达到这些目的所选择的各种手段内部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决策者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追求理性,决策者只要求有限理性。这是因为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决策者既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也无法认识决策的详尽规律;人的计算能力有限,不要说人,即使借助计算机,也没法处理数量巨大的变量方程组;人的想象力和设想能力有限,不可能把全部备择方案列出;人的价值取向并非始终如一,目的时常改变;人的目的往往多元,而且互相抵触,没有统一的标准。

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定下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然后考察现有的备择方案,如果有一个方案能够较好的满足定下的最基本的要求,决策者就实现了“满意”标准,他就不乐意再去研究或寻找更好的备择方案了,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往往不愿发挥继续研究的积极性,仅满足于已有的备择方案;另一方面决策者也由于种种约束,本身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

根据以上几点,决策者承认自己感觉到的世界只是纷繁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极端简化;他们“满意”标准不是最大值,所以不必确定所有可能的备择方案;由于感觉真实世界是无法把握的,他们往往满足于用简单的方法,凭经验、习惯和惯例去办事。

(2)成功管理模型

成功管理模型又称Peters —W ater man 模型。Pe 2ters 和W ater man 在调查了许多成功的工商企业后发现,理性模型给工商企业带来了不良后果,因而这些工商企业并不遵守理性模型。他们有自己的成功管理模型,这一模型具有如下特点:

决策者流动于各个部门之间,以掌握真实的正在发生的情况。

决策者尽可能的在一段时间内只作一件事,完成有限的目标。

决策者重视行动,经常实验,不惧怕失败。而理性模型是不承认实验价值的。

决策者注重速度和数量,提倡立刻就干,事做得多,策略就越完善,他们实践,也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弃。

拥有一个无形的有漏洞的体系,企业的重大突破来自对漏洞的改革。

这种决策模型没有一套理性的决策程序,属于非理性的模型。尽管受到一些怀疑,但解决了来自

5

6

组织的实际案例。

(3)社会模型

社会模型又称为社会心理学模型。Fl oyd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由人的潜意识指导的。按照Fl oyd 的观点,人们是没有能力做出理性决策的。不管对Fl oyd的观点抱什么态度,人们几乎都承认社会因素对决策行为有深远的影响,社会的压力和影响甚至会导致决策者做出完全非理性的决策。

社会模型在某些条件下是适用的,但是人并非是完全非理性的,否则人类社会也不会得到发展。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社会模型在大多数决策中起主要的作用,但也不得不承认,社会因素和社会压力对决策行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三、正确理解理性与非理性在决策中的作用

按照规范性的决策理论,任何一项决策,都应遵守一定的决策程序,选择合适的决策方法,建立相应的决策模型,进行客观公正的科学决策。理性决策的理论告诉我们,也只有按这种方式选择的决策方案,才可能是最优方案。因此,在许多决策者及决策研究者的心目中,规范性的理性决策理论才算得上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决策理论。即人们潜意识的认为决策中理性程度越高,决策才越有效。对非理性的偏见和误解是一个大众化的误区。不少人认为非理性包含纯粹的贬义,提到它就想到要“克服”,要“减少”。实际上,非理性和理性一样,具有正负两面性。非理性提供动力,理性掌握方向,它们共同控制人的精神活动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在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环境多变的今天,非理性因素对科学决策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1非理性因素概述

人的素质包括生理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精神素质主要是指文化、经验、逻辑思维、感知、想象、无意识、非逻辑思维、情感、意志、信仰等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现实和完整的人都是理性和非理性、灵魂和肉体、理智和情感的统一。非理性是指理性之外的认识、意识、心理因素,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兴趣、好奇心、冒险精神、信念、忍耐力等。

在认识论层次上,非理性是指在一瞬间就能把握事物本质的认识形式,包括直觉、灵感和顿悟等。直觉、灵感和顿悟的迸发是一个无目的、无意识的非理性、非逻辑的过程,就连当事人也对它的迸发感到突然、意外和神秘。它的思维行程和信息处理方式不是线性的,不是按严格程序和规则进行的,而是遵循着散发性、跃迁性、耗散性思维行程和各种知识无规则的相互作用的信息处理方式进行的。再者,它的思维行程全是独创的和新颖的,没有现成的思维规则可依。在意识论层次上,非理性是指没有自觉意识到的潜意识或无意识。无意识即潜意识,它和显意识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无意识的活动是不自觉的过程,它不受人的目的和意识所支配,也不受人的理性所控制,而表现为无目的、无计划、非逻辑的游散性、模糊性和无规则性等特征。在人性论层次上,非理性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和欲望等。

非理性的这3个层次的含义是紧密相关的。直觉、灵感和顿悟的迸发,实质上是无意识受到某种外界的刺激,在一瞬间内上升到显意识,从而导致了问题的迎刃而解。人的意识活动由无意识向显意识的转化和上升,这是直觉、灵感和顿悟迸发的心理机制和基础。同时,直觉、灵感和顿悟的迸发又总是相伴着强烈的情感状态。情感的体验过程一般是受无意识的支配,致使情感具有突发性和迷狂性的特点。但情感却是长期的心理感受和态度体验的沉淀和积累,这种沉淀和积累一旦遇到适当的外界刺激,就会突然渲泄出来。意志实质上也和无意识有很大关系,它经过长期的心理沉淀而成为一种无意识的习惯倾向和力量。非理性具有不自觉性、突发性、瞬时性和非逻辑性等特征。

21人们对非理性因素的正面作用日益重视

马克斯?韦伯在其著名的《经济与社会》一书中,看到了非理性因素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通常都包含着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其中后者为:①价值合理的因素,即内化为行为者的价值观念;②渗透在行为者中的情感因素;③渗透在行为者中的传统习惯因素;④灵感、直觉、顿悟等因素;⑤本能、欲求、需求等因素。韦伯还认为这五个方面是相联的,它们对经济行为都发挥着作用,只不过程度不同。

以梅奥为代表的“行为科学”理论在管理实践中发现了一个规律,这就是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是外部作用和行为反应之间的中介环节,人的行为直接受思想感情、心理状态的支配。他认为,人们不单纯追求金钱收入,他们还具有需要友谊、安定、受尊重等心理的需求。他这一观点实质上把人的非理性因素带进了管理实践。

继梅奥之后,西方许多学者都把人的行为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并提出了许多激励人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都强调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实行“参与式”管理,增强人的工作兴趣

66

等。这实质上也是强调非理性因素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作用。其中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帕森斯从一般行为模式出发,对古典经济学把经济行为假定为纯粹理性和外部刺激的观点进行了批判。他认为,人们在经济行为中并非总是理性的,因为行为者并不是有可供选择的完备的信息,而是要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总是会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美国当代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西蒙早在50年前就提出了“有限理性模式”的管理理论,并试图以此来取代传统的“理性模式”。该理论实质上是解释企业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问题的。西蒙认为,由于信息收集、推断和进行复杂计算这几种能力的限制,以及外部事件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可靠性,人们把握事物的理性只能是有限的,在决策与行为中往往会出现自发性和盲目性,这种非理性因素的介入,并不会因认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技术手段的发展而被杜绝,杜绝的只是非理性因素的消极作用,而其积极作用则会越来越显著。

如果没有非理性的存在,人就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也就不可能有各种创造性活动,人类就没有爱、恨、情、愁而成为“机器人”。人类社会之所以这样纷繁复杂,五彩纷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非理性的存在。人脑和电脑的区别就在于人的创造性,它来源于非理性。

众多的事实和资料表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在智力发展上并没有很大的差别,主要差别是他们之间的非智力因素也即非理性因素上的差异。管理界认为人的成功20%靠机遇,20%靠智商,60%靠情商。成功者只是在坚持力、忍耐力、自信心、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等非理性素质方面显著地优于失败者。

31非理性因素对决策的积极影响

西蒙认为,人的决策行为模式有:“踌躇———选择型”和“刺激———反应型”两种,前者符合理性要求,它先对各备选方案作充分时间的评价后才作选择,这是规范决策理论所唯一推崇的模式。刺激———反应型则是对一定的刺激毫不踌躇地立即作出反应,这属于直观性、习惯性的行为,这不符合规范性决策理论的要求,含有较多非理性成分。但在一定条件下,刺激———反应型的决策模式无论在个人决策抑或组织决策中不仅不可缺少,而且还是提高决策效率的有效模式,因而决策还要向惯例化发展。

过去人们一谈到科学决策,就认为是科学的决策程序、科学的决策方法等理性的东西,人们已习惯于把科学和理性划等号,而把非理性排斥在科学之外。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特别是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传统理性决策理论与决策现实其实有很大距离,因为非理性因素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非理性不仅现实存在,不可回避,而且有独特的积极作用。作为决策主体与执行者的人,其行为受人性制约。人性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因此决策与非理性有着无法割裂的联系。正确认识非理性因素,充分、有效地利用其优势,克服其负面效应,是科学决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时代竞争的关键是决策创新,而决策创新的基础是非理性创造思维的运用和发挥。竞争的特征是多变、求新、主动,而这也正是非理性的特征。竞争时代的决策要求快速,要求创新,直觉、灵感、想象、无意识等非理性因素正是其源泉。现代决策尽管已有完备的支持系统,但说到底还是一种主观能力,是每个人非理性和理性综合素质的体现。

由于人类过去过分地强调了理性和科学的发展,而忽视了非理性的发展,歪曲了非理性的作用,从而使得自身在现代科技面前感到“困惑”和“危机”。现代社会的发展,急切地呼唤着人们对非理性因素的研究和培养。因此,充分重视非理性因素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加强以人的非理性因素为主要内容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已成为提高决策水平,推进我国现代化尤其是人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当然,切不可犯“非理性主义”的错误,发挥非理性正面积极作用的同时,要用理性克服非理性的反面消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祁雪瑞.非理性因素的正面作用及其对决策的影响[J]1中洲学刊,2001,(7):73-75.

[2]余晓钟.论决策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J] 1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2,(5):39-42.

[3](美)西蒙?管理行为(M).商务印书馆,1993.

[4](美)西蒙?管理决策的新科学[M]1商务印书馆,1997.

[5]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1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编辑校对:韦群跃)

76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摘要:文章介绍了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探 讨了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处理、市场经济活动等方面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西蒙;有限理性;意义;实践价值? “有限理性”理论是由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赫伯特·亚·西蒙教授针对理性决策而创立的决策过程分析理论。以“理性有限论”为基础的“满意决策理论”是西蒙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也是他毕生从多学科角度进行理论和经验探索的主题。西蒙教授对管理决 策理论所作的贡献是管理决策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人们往往称西蒙开创发展起来的决策理论为现代决策理论。他的有限理性理论奠定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他的经典著作《管理行为——管理组织的决策过程的研究》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誉为“划时代”的作品,有限理性理论因其在现代决策理论中的基础地位,一直是决策科学理论研究的热点。理性决策源于“经济人”理论,与理性决策相比,有限理性决策更

具现实性和动态性,对实际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满意决策论”、“适度利润”等概念的普遍运用,关于信息经济学和企业行为理论的研究,无不表明西蒙“有限理性”的影响和意义。本文试就“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进行探讨。? 1 “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 “有限理性”理论的要点在于:“理性就是用评价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去选择令人满意的备选择行为方案”,而理性决策所要求的那种理性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人的决策行动不仅受到外部因素(如时间、信息、技术等)的限制,同时也受到作为信息收集者和问题解决者自身条件的限制,因而他主张用“满意”代替最佳。? 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作为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 ”的“管理人”。“管理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不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且处于变动之中乃至彼此矛盾状态;“管理人”的知识、信息、经验和能力都是有限的 ,他不可能也不企望达到绝对的最优解,而只以找到满意解为满足。西蒙认为,相比“经济人”而言,“管理人”有两点根本转变:①经济人寻求最优方案;而管理人则寻求满意 方案,即符合决策目标的方案。②经济人同真实世界的一切复杂事物打交道,而管理人只同他头脑中所感知到的世界打交道,而把那些与决策无关紧要的因素置之不顾。西蒙指出

做理性消费者倡议书范文

做理性消费者倡议书范文 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理性消费倡议书,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理性消费倡议书1 作为精打细算的聪明购车人,既要有随时了解新车和新技术动向的敏锐眼光,也不能头脑发烧只顾追新、追潮流,更不能盲从、偏信、人云亦云。倡导理性汽车消费,让购车人能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爱车,我们向国内汽车消费者发出以下倡议: 1、不盲目追求新车和新技术,冷静对待所有的热门新车,根据自己情况理性做出抉择。不落入一些厂家所谓的新车噱头和新车陷阱。 2、公正对待已上市成熟车型,不戴有色眼镜。在了解一款成熟车型前,不轻易否定和放弃它。 3、明明白白消费。选择一款车,先要去了解它,知道其的特点,知道它与竞争对手的优劣各有什么,才做出最后的决定。 4、不因为一时冲动和感觉买车,综合考虑车的各方面性能,综合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力求买一台不让自己后悔的车。

5、不轻易相信片面的宣传和言论,不盲目地随大流,排长队。努力从多种渠道了解一款车的评价和口碑,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做出判断和抉择。 理性消费倡议书2 全县人民及宾馆、饭店、快餐业、农家乐、排挡、学校食堂: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县文明委关于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和公 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的战略部署,倡导文明就餐、理性消费,大力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的优良传统。文成县文明办、县旅游局、县消费者协会就文明就餐,理性消费向全县人民、宾馆、饭店、快餐业、农家乐、排挡、学校食堂发出如下倡议: 一、全县餐饮企业要秉承文明经营的品德,推进和倡导科学、合理、绿色、文明的消费观念,为客人提供良好的文明消费环境,提供文明周到的餐饮服务。 二、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和教育活动,在餐厅内、菜谱上张贴、打印倡导节约、安静就餐、文明饮酒、餐后打包等内容的标语、宣传画,引导消费者科学健康用餐,营造文明就餐,理性消费的良好氛围。 三、积极提供小份菜碟,主动善意提醒客人理性消费、适量点菜,剩余打包。出台奖励办法,采取对消费者餐后打包给予打

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 “有限理性”理论的要点在于:“理性就是用评价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去选择令人满意的备选择行为方案”,而理性决策所要求的那种理性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人的决策行动不仅受到外部因素(如时间、信息、技术等)的限制,同时也受到作为信息收集者和问题解决者自身条件的限制,因而他主张用“满意”代替最佳 ①经济人寻求最优方案;而管理人则寻求满意方案,即符合决策目标的方案。 ②经济人同真实世界的一切复杂事物打交道,而管理人只同他头脑中所感知到的世界打交道,而把那些与决策无关紧要的因素置之不顾。西蒙指出,真实世界中决策环境下,计算能力和对环境的认知能力的有限必然意味着人类理性是有限的,即人类的注意力、感知能力、信息加工能力有限、记忆系统是有限的。因此,有关决策的合理性理论必须考虑人的.基本生理限制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认知限制、动机限制及其相互影响。从而所探讨的应当是有限的理性,而不是全知全能的理性;应当是过程合理性,而不是本质合理性;所考虑的人类选择机制应当是有限理性的适应机制,而不是完全理性的最优机制在实际决策中,“有限理性”表现为: ①由于决策者存在着不同的偏好,因而导致选择决策方案的标准存在差异。 ②大多数决策问题都存在众多备选求解方案。决策者受知识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探查所有方案,决策者也无法完全预测全部备选方案的后果,决策者还不具有一套明确的、完全一致的偏好体系,以使它能在多种多样的决策环境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

③决策者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现实世界存在大量的随机性因素,它们会干扰决策的执行过程,并导致结果的不确定性。决策者 往往倾向于将问题情境尽量加以简化,用一个小得多的问题空间去 替代真实的问题空间,使前者在某种意义上近似于实际。 ④决策者都带着一种对问题先入为主的印象行动,过去的知识经验、习惯等往往会影响到主体的选择性感知,一些决策可能是凭直 觉做出的。 2“有限理性”理论的实践价值? 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是他借助于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对作为决策外部环境的组织和主观因素的理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他对决策科学做出的重大贡献所在。“有限理性”理论对实际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 值第2页的管理工作具有较大的实践价值 2.1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实践价值? 人是不存在全知全能的理性的,或者说,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在一定条件下谈论人的理性。根据有限理性理论,在人力资 源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要注意制定和贯彻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各 种工作标准、基准,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到人和环境的局限性, 做到把管理的刚性与弹性相结合。人类只能通过合理的过程一步一 步丰富和拓展人类理性,这是一个不断追求和探索的过程,只能把 本质合理性作为一种极限,从合理逼近这种理性的过程和方法上进 行研究,才是积极的理性态度。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局限因 素按照有限理性理论,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众多限制因素。我们要正视其中的限制因素,容许一定限度内的偏差并有针对 性地采取一定辅助方案来弥补。用有限理性的观点来看待员工,正 视人的局限性,帮助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2信息处理方面的实践价值? “有限理性”理论在信息处理的有关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见解深刻对当代大量信息的处理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在信息社会 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等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面临的“信

决策背后的有限理性(一)

决策背后的有限理性(一) 摘要西蒙以“个人得失”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来论述人类本就是“理性人”。组织中的个人通过对在其中获得的满足感和参与的机会成本进行比较,来分辨其行为的准确性。“有限理性”行为催生了追求“满足”的行政人,而组织中的多数人则是在追求功力最大化。 关键词有限理性组织个人经济人 被誉为“经济组织决策管理大师”的赫伯特·西蒙,是西方管理决策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决策理论既符合经济学家选择理论的合理方面,又适应于心理学家和实际决策者所注意的人类决策的性质和局限性。西蒙认为,在古典经济理论中,“经济人”被设想为完全理性,“经济人”掌握完全的信息并具备全面的知识,包括能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待各备选方案并能考虑每个决策所导致的全部结果,能够做出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最优选择。然而,时间证明这种假设是不现实的。因此,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说”,指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可能完全知道决策结果,即使知道也是零碎和模糊的。按照理性的要求,各行为主体能在所有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但实际上,人们在决策时不可能考虑和比较所有方案来选出其中的最优,人们通常只能想到有限的几个方案。“经济人”的全局理性应替换为另一种理性行为,这种理想在所存在的环境中与实际拥有的对信息的掌握和计算能力相容,即与人类的理性限度相容。 一、组织中个人的近理性行为

西蒙所提出的“理性行政模式”被视为组织中人类行为的模式。在群体中,单一个体的理性程度是有限的,力争使复杂组织中的个人行为接近理性,这是西蒙区别于前人观点的最大标志。西蒙认为,只有个人开始依照符合组织利益的指导做出选择时,才能做到这一点。组织被视为一种决策体制,这个体制中蕴含三个过程,即“确定决策时机的指导或思维过程、找到和设计可能的行动路线的过程和判断并选择可能的替代方案的过程” (一)组织对个人的作用。 西蒙在其著作《管理行为》中对组织的含义做出了明确规定:“组织以此,指的是人类群体当中的信息沟通与互相联系的复杂模式。它向每个成员提供其决策所需的大量信息、许多决策前提、目标和态度;它还向每个成员提供一些稳定的、可以理解的预见,使他们能够预料到其他成员将会做到哪些事,其他人对自己的言行将会做出什么反应。社会学家将这一模式称作‘角色体系’,我们大多数人称之为‘组织’”。 西蒙指出,对个人在组织中的决策起指导作用的价值观和目标主要是组织目标。对于组织目标的认同,是使组织目标成为其制定组织决策时所依据的价值指南过程。当组织成员做决定是,必然首先从自身的工作出发考虑,然后才会回答为什么这样做,职位决定了人员多特定问题做出的反应。这显示了组织的权威性,由此组织中的某一成员的决策就可能影响其他成员的行为,从而使决策制定工作的专业化成为可能。

理性消费者研究报告分析

第三章理性消费者 本章以单个消费者为着眼点,研究理性消费者的行为特点与活动规律。我们的差不多假设是:消费者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目的,是市场价格的同意者,完全依据价格行事。本章及后面几章都假定市场上总共有 种可供选择的商品。 第一节可行的消费 消费活动表现为消费者选择若干数量的一系列商品进行消费,或者讲选择完整的消费打算。假定市场上总共有 种可供选择的商品,因此一个完整的消费打算(或者消费方案)就表现为一个 维向量。如此,消费活动就表现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空间 R中的向量。

适应上,人们总是用正消费来表示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真正消费,用负消费来表示消费者向市场提供商品(比如提供劳动)。按照那个解释,消费打算),,,(21 x x x 的意义就明显了。0>k x 表明消费者打算真正消费h x 个单位的商品h ;0

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

有限理性模型 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Simmon's Bounded Rationality Model) 什么是有限理性模型 20世纪50年代之后,人们认识到建立在“经济人”假说之上的完全理性决策理论只是一种理想模式,不可能指导实际中的决策。赫伯特?西蒙( Herbe nt Simon)提出了满意标准和有限理性标准,用“社会人”取代“经济人”,大大拓展了决策理论的研究领域,产生了新的理论一一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有限理性模型又称西蒙模型或西蒙最满意模型。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模型, 它认为人的理性是处于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模型的主要观点 有限理性模型的主要观点如下:

(1)手段-目标链的内涵有一定矛盾,简单的手段-目标链分析会导致不准确的结论。 西蒙认为,手段-目标链的次序系统很少是一个系统的、全面联系的链,组 织活动和基本目的之间的联系常常是模糊不清的,这些基本目的也是个不完全系统,这些基本目的内部和达到这些目的所选择的各种手段内部,也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2)决策者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理性,他只要求有限理性。 这是因为人的知识有限,决策者既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也无法认识决策的详尽规律。比如说,人的计算能力有限,即使藉助计算机,也没有办法处理数 量巨大的变量方程组;人的想象力和设计能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备择方案全部列出;人的价值取向并非一成不变,目的时常改变;人的目的往往是多元的,而且互相抵触,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作为决策者的个体,其有限理性限制他作出完全理性的决策,他只能尽力追求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的有限理性。 (3)决策者在决策中追求“满意”标准,而非最优标准。 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定下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然后考察现有的备择方案。如果有一个备择方案能较好地满足定下的最基本的要求,决策者就实现了满意标准,他就不愿意再去研究或寻找更好的备择方案了。

什么是理性消费

什么是理性消费,怎样成为“家装”理性消费者 理性消费,就是如何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消费过程。就是了解产品,了解市场,运用性能价格比的对比方法,择优选择的过程。 “家装”的消费者要做到理性消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消费的特殊性,消费者根本就不了解产品和市场,更不了解产品的性能和价格。家装公司的报价五花八门,专业的名词术语像天书一样看不懂,产品种类多,假冒伪劣多,坑蒙拐骗多,对于“家装”这项动态的消费,消费者难以分辨“性价比”的高低。正因如此,很多不法商家采用不同的促销模式来误导和诱导消费者消费。 比如:“打折”。“打折”对消费者来说多多益善,但“折”的是什么?是

质量、是服务还是利润?原价多少?性价比值不值——不知道。 “送礼”。送礼是好事,很有人情味。可是,礼金从哪来来?价位由谁定?价位是否超越了同类同行?想领这份情,比比再说吧! “套餐”。套餐很好,叫你不用跑了,不用问了,都有了,省事啊!可是,您知道这些“东西”来源于哪来?是自己经销呢还是掮客呢?“打包”的东西正好是你要的吗?有变换吗?加价吗?全都“真”的有了吗?你知道市场价吗?多问问自己再作选择吧! “团购集采”。很时尚,集大家智慧,赢得实惠。试问:一百个小学生一起来做一个大学题目能做得对吗?团购集采的背后演的是哪出戏你知道吗?是“双簧”、是“千局”(组织策划好的欺骗团伙)还是打入的内部“奸细”?这款砖80元值吗?这款油烟机市场实价是多少?所谓“团长”及团队的工资由谁付?是商家自说自圆还是你确实了解了实情?原价1000现价800再砍下100你觉得怎样——骗傻瓜!别冲动,记住买家没有卖家通(因为卖家一直在研究买家)。

西蒙及其决策理论

西蒙及其决策理论 1978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当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以表彰他“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正如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西蒙的颁奖辞中所指出的那样:“赫伯特-西蒙的科学成就远超过他所教的任何一门学科——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和信息科学。他的研究成果涉及科学理论、应用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在所有的这些领域中西蒙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们完全可以以他的思想为框架来对这些领域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但西蒙首先是一名经济学家,因其终生从事经济组织的管理行为和决策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要介绍西蒙的学术贡献就不能不提到他的有限理性理论和决策理论。西蒙认为现实环境中的管理者是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的“管理人”。“管理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不仅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而且处于变动,甚至彼此矛盾的状态。“管理人”自身的知识、能力、经验和掌握的信息是有限的,所以他所做出的每一个决策的目标函数都不可能,也不期望能取得最优解,取而代之的是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在实际操作中,有限理性表现为管理者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全部备选方案,也无法预测全部

备选方案的后果,同时也不具备一个明确的、稳定的、完全一致的偏好体系,以使它能在复杂的决策过程中准确的找到这样一个最优解。西蒙的理论承认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全知全能的理性是不存在的。西蒙的理论标识出了人类理性和非理性的界限,指出一种由于无法得到最优决策方案而转向寻找满意的人类行为。 在对有限理性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中西蒙发现,有关决策的合理性理论必须考虑人的基本生理限制和由此而引起的认知限制、动机限制和相互影响的限制。从而所探讨的是有限理性而非完全理性;是过程的合理性而不是本质的合理性;决策制定的过程应当是有限理性的适应机制,而不是完全理性的最优机制。决策者在决策之前必须多方收集信息,制定备择方案。决策者不存在一个能度量的效用函数,从而也不存在对这个效用函数求最大值。但是每一个决策者都有一个取变量的欲望水平。这个欲望水平受决策者自身的经验、知识、收集信息的难易程度、决策者性格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在这些约束条件的制约下,决策者做出一个相对满意的决策。 有限理性理论对于指导当今信息化条件下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具有及其重大的意义,即不要迷失在海量的信息中,不要希望依托充沛的信息做出一个无可挑剔的最优决策。一个能够快速收集关键、有效的信息,做出满意的决策的管理者,才是一个合格称职的管理者。 作为一个管理学家,西蒙同时也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决策理论学派主要研究从各种备选方案中

理性消费者研究报告分析

第三章 理性消费者 本章以单个消费者为着眼点,研究理性消费者的行为特点与活动规律。我们的基本假设是:消费者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目的,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完全依据价格行事。本章及后面几章都假定市场上总共有 种可供选择的商品。 第一节 可行的消费 消费活动表现为消费者选择若干数量的一系列商品进行消费,或者说选择完整的消费计划。假定市场上总共有 种可供选择的商品,于是一个完整的消费计划(或者消费方案)就表现为一个 维向量。这样,消费活动就表现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空间 R 中的向量。 习惯上,人们总是用正消费来表示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真正消费,用负消费来表示消费者向市场提供商品(比如提供劳动)。按照这个解释,消费计划),,,(21 x x x 的意义就明显了。0>k x 表明消费者计划真正消费h x 个单位的商品h ;0

一般来说,并非商品空间中的任何商品向量都允许作为消费者的消费计划。消费活动必然受到消费者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受到法律、制度、政策、物质财富、生理状态等条件的制约。例如,毒品虽然是商品,但法律规定不允许买卖和消费。又如,人总是要吃饭的,人对食物的消费应当是正消费。这样或那样的限制,导致商品空间中的一部分向量所代表的消费计划,成为不允许或不可能选择的消费计划,应当把它们加以排除,剩下来的那些允许作为消费计划的向量构成了商品空间的一个子集合,我们把这个集合叫做消费者的消费集合,并用X表示之。消费集合中的向量称为可行消费向量或可行消费计划。 应当注意,消费集合同具体的消费者有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集合可能会不同。我们现在考虑的是一个任意指定的消费者,消费集合X便是固定的。 二、关于消费集合的假定 消费集合描述了消费者选择活动的允许范围,即他的自由选择范围。上面对这个范围的描述显然是很一般的,没有说出它应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从理论上讲,没有特点的描述或表示,对于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就不会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提出消费集合的概念之后,首要的任务是去寻找消费集合的一般特征。经济学中,寻找消费集合的特征,表现为对消费集合提出一些合理的前提假设,即对消费选择进行一些可行性分析。 (一)闭性假设 假设HC1(闭性). 消费集合X是商品空间 R的非空闭子集。 这是一个为人们普遍接受和承认的假设,即认为可行消费具有连续性,其经济含义是,

《做理智的消费者》教案

《做理智的消费者》教案 《做理智的消费者》教案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白自己是一个消费者,理解钱的来之不易,进而感受到合理消费的必要性,意识到要养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使学生了解目前中学生的维权意识程度,理解维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知道作为消费者有哪些权利,懂得要努力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感受到合理消费的必要性;消费者有哪些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意识到要养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进一步增强维权意识,并努力去做。 教法:设计教学情景、小组合作讨论、案例分析、老师讲解 学法:学生自学、学生讨论 教学内容及设计过程: 一、 1、教师出示“通缉令”: 通缉对象:不良消费行为或不良消费习惯; 通缉要求:一一“抓捕”归案,一个都不能少。 在我们学校的学生当中目前存在有哪些不良的消费行为或习惯呢?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且把讨论结果写下来,等会儿请同学把讨论结果展示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请同学把讨论结果展示出来。

2、学生中几种典型的不良消费行为,如: 饮食消费——跟着广告走,零食饮料消费量大; 服装消费——跟著名牌走; 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 人情消费——跟着大人学,请客送礼之风渐行; 网吧消费——越陷越深越迷惘; 3、学生:分组讨论 课本54页:你身边有类似的现象吗?你怎样看待这种消费行为? 小结: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消费观念。目前我们的购买力基本上是依赖于父母和家庭,经济来源绝大多数是父母给的零用钱。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许多人在购买商品的动机和目的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一味盲目攀比、追求名牌、过度消费会加重家庭负担,也容易养成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所以 一、要学会合理消费 4、消费心理测试: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4趣味测试,看看自己属于哪种消费心理。 学生:看测试题,针对自己的消费习惯,了解自己的消费心理。 教师:同学们的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陈晓在XX年6月份的消费清单,看看陈晓的消费情况 5、学案分析:学以致用:陈晓XX年6月份消费清单的一部分:

怎样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抑制炫耀性消费 近年来,炫耀性消费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并广受非议。炫耀性消费不仅会 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引发社会关系的紧张。抑制炫耀性消费,有助于建设资源节 约型社会,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炫耀性消费是指那些以追求虚荣效用为主、以追求物质效用为辅的消费行为。炫 耀性消费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引发社会关系的紧张。炫耀性消费的产生与 中产阶层尤其是特富阶层的形成有关,也与消费文化的变化、消费政策体系不完善有关。抑制炫耀性消费,既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更要解决制度和政策层面上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追求个性张扬、自我呈现的炫耀性消费开始流行,其目的不在于物质本身的享受而是追求其意义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意识消费行为不仅与家庭、学校的参照群体以及社会商业活动、大众传媒等外部 因素有关,更与大学生自身心理状态有关.本文针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的若干建议,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观.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消费现象,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个体发展、社会和谐将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受社会消费文化滞后、大众 传媒误导、社会成员消费示范和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受大学消费教育缺失、校园消费环境和参照群体的消费行为的影响;受家长溺爱、家长消费示范和大学生自身心理等因素的影响。社会、高校、家庭要切实承担起教育和引导的责任,大学生自身要把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内化为日常消费的信条和准则。 炫耀性消费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只有有效抑制炫耀性消费,才能为建成资源节约 型社会与和谐社会创造更好的条件。抑制炫耀性消费,既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更要 解决制度和政策层面上的问题。

如何成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如何成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效用理论辅导) 一、问题引入: 消费是人一生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生活环节,一个人消费的过程也是欲望得到满足的过程,在你一天、一个月、一年、一生收入既定的情况下,随时随地都存在消费的选择:即消费什么?消费多少?通过你消费的选择来实现你的满足感、幸福感,在这一过程中你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用到了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即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根据美国心理学家A马斯洛动机理论。幸福=效用/欲望。按照欲望理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根据这一公式,人的幸福感几乎是零,幸福方程就无意义了。因此我们必须假定在某一时期一个人的欲望和收入是既定的,在这一假设下如何进行消费使效用最大,从而实现幸福感最强,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效用理论。 二、基本概念: (1)效用: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效用与欲望一样是一种心理感觉。某种物品效用的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因而同一物品给人带来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注重强调消费某一物品过程中的心理感受 (2)总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TU=f(Q) (3)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即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所增加的效用。MU (4)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无差异曲线的效用函数公式是:U=f(X,Y)

(5)消费者预算线(消费者可能线) 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预算线公式是: M = P X X+ P Y Y 注意: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区别(1)相同之处(2)不同之处 (6)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商品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 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该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注意:是描述和研究在总效用不变的情况下两种商品不同组合及其替代关系 (7)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总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 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总效应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某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后(如X)消费者从一个均衡点移到另一个均衡点时,对X商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三、基本理论与方法: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该物品满足消费者欲望的程度却越来越下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基数效用论实现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 假设消费者只购买两种商品A和B,则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限制条件可以简化为:MU A/P A = MU B/P B =λ均衡条件

西方行政学说史 第八讲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

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 西蒙认为,长期以来,在关于人类行为的理性方面存在着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是由弗洛伊德开始的,就是试图把所有人类的认知活动都归因于情感的支配。因此,从情感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发现,穷人家孩子眼里看到的硬币,比富人家的孩子看到的更大。对此,西蒙提出了批评。他强调,组织成员的行为如果不是完全理智的,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理性的。情感的作用并不支配人的全部,哪怕对硬币再有好感,也不会把硬币看作钻石。因此,如果我们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人在组织中的行为,理性行为理论就必须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识后,比如知道它可以给你补充卡路里,你就可以着手选择是吃面条还是吃米饭。你大可不必为不了解面粉和米粒不同的分子结构而苦恼,也不需要由于你不知道二者的微量元素含量不同而羞愧。再进一步,即使你了解了全部相关知识,则会被随之而来的预期难题所困扰。完全理性要求行为主体始终具有完整一致的价值偏好体系,只有这样,真实体验才能与预期始终保持一致。然而,从经验上就可以知道,真实体验可能比预期的合意得多,也可能正好相反。西蒙认为,这种预期和实际差异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大脑并非在某一时间就掌握了所有的结果,而是随着对结果偏好的转移,注意力也会从某一价值要素转向了另一种价值要素。因此,就算我们相当完整地描述了抉择的结果,这种预期所带来的情感波动也几乎不如真实体

验所带来的情感波动效果明显。所以,要完整地预期价值是不可能的。再拿吃面条说事,假如你关于面条的知识已经足够多了,但是,你在吃面条的时候首先支配你的是想法是它能充饥,随着进食,你的饥饿感开始消失,这时你的价值要素就可能由充饥变成了口感要求。即使口感、营养、卫生等等价值需求全部满足了,你还有可能因为它的好吃不由自主地多吃一点。这种好吃年复一年导致了你发胖,你就可能不再把补充营养当回事,而是把减少热量摄入放在首位。价值偏好的转移,使你在最初不可能对各种价值精确地排序和加权,你就只好大约摸着吃吧。我们常常是按照这种差不多的逻辑来进行优先选择的。 最后,还有行为的可行性范围的限制。按照完全理性的要求,行为主体要在所有可行的备选方案中作 抉择范围。这样有助于部分地克服方案的可行性范围限制这个难题。西蒙认为,整个工具发明和技能培训领域都属于这一类情况。 二则,如果在不存在显著间接效应(即经济学中所说的外部性)的前提下,在实际决策过程中,人们可以分离出一个只包括有限变量和有限结果的封闭系统,对系统外的变量和结果忽略不计,而只考虑那些在因果关系上和时间序列上与决策最密切相关的因素。西蒙指出,这样有助于部分地克服知识不完备性这个难题。诚然,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很难实现从有限理性向完全理性的飞跃,因而也无法完成满意型决策向最优型决策的最终跨越,但理想与现实的鸿沟会一直激励着人们将这种宝贵的尝试持续下去。由此,我们

理性消费

面对节日促销要学会理性消费 ——浅谈决策心理学在消费中的应用 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理性消费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判断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当物质条件还不充裕的时候,理性消费者心理追求的商品是价廉物美,经久耐用。节日来临,面对促销时,大家要理性消费。要切合实际,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购买一些经济实用的物品,对于一些食品、饮料类的产品,要查看其保质日期。面对花样繁多的促销手段,一定要事先了解活动规则,算好自己的经济账,要做到理性消费。 在面对需要做决策的事情时,我们要学会更加理性的思考。现在随着节日的来临,顾客流量多,购物气氛浓厚,众多商家也依靠天时,凭借地利,拼抢人和,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也接二连三。买几百送几百,各种优惠的折扣,还有一些品牌集团举办的特价场,都容易让我们把持不住手中的钱袋。很多人节日过后才发觉,钱包扁了,买的很多当时觉得划算的东西,回来之后却派不上用场。甚至事后的一些特价商品出现问题,找商家协商却换来一句:“特价商品,概不退换”,让人后悔不已,忍不住感叹:冲动是魔鬼!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消费陷阱,比如“餐饮”陷阱:许多饭店餐馆通常在促销广告中宣称节日期间一律打五折或八折不等,但消费者结账时才发现并非按全单打折计费,理由是海鲜、酒水均不参加活动,或者告知超出数量要另计费。此外,餐馆在送上餐巾纸、饭前小吃时一般不会告知消费者要收费,一些不知情的顾客尤其是外地的消费者误以为属免费享用而欣然接受,结账时才发现需付费。“网购”陷阱:不法商家利用网络刊登虚假广告,引诱异地消费者汇款低价购买手机、照相机、手提电脑等高档商品,消费者汇款后根本收不到货品或者收到的货品网络上看到的两码事,而不法分子在网络上提供的经营地址往往是虚假的,再去追查却杳无音信。“短信”陷阱:部分通信服务运营商利用短信对手机、固定电话和小灵通用户设置陷阱,收取梦网或短信套餐等费用,消费者不仅被莫名其妙地收取服务费用,而且还要饱受“垃圾”短信的骚扰。“美容”陷阱:一些美容店为吸引顾客美容或购买其美容产品,不切实际地随意夸大美容功效,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目的而导致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有些美容店使用“三无”产品、过期产品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免费”陷阱:有的商家一般在街头巷尾派发免费拍艺术照、免费美容等宣传单,但所谓“免费”并非全免,也并非无条件。如免费照相,消费者的妆化到一半时会被告知粉底和假睫毛需付费,价格一般是几十元,如果不用则会影响相片效果。又如免费美容,往往是消费者脸上被涂满洁面物时,商家才告知所用材料需付费,且极力推销自己的产品,消费者若不购买几件则难以脱身。针对这些陷阱,我们在消费时应多加思考,时刻牢记: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要真砸自己头上了也要看看“馅饼”是不是真的。 要想做到理性消费,除了要避免掉入消费陷阱之外,我们还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消费需求。购买前最好列出一个大致的消费计划表,避免过多的冲动消费行为发生。虽然实际执行起来有较大的难度,但是,可将消费分成“必需”和“非必需”两种。“必需”消费是必要的,对于“非必需”消费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要因一时头脑发热就贸然出手。最好按自己的实际收入安排自

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概念最初是阿罗提出的,他认为有限理性就是人的行为“即是有意识地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一是环境是复杂的,在非个人交换形式中,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此外,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受到情境的影响,人们使用“第一系统”进行加工,理性在这里根本就未发挥作用。 20世纪40年代,西蒙详尽而深刻地指出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不现实之处,分析了它的两个致命弱点(1)假定目前状况与未来变化具有必然的一致性;(2)假定全部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和“策略”的可能结果都是已知的。而事实上这些都是不可能的。西蒙的分析结论使整个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西蒙指出传统经济理论假定了一种“经济人”。他们具有“经济”特征,具备所处环境的知识即使不是绝对完备,至少也相当丰富和透彻;他们还具有一个很有条理的、稳定的偏好体系,并拥有很强的计算能力,靠此能计算出在他们的备选行动方案中,哪个可以达到尺寸上的最高点。西蒙认为人们在决定过程中寻找的并非是“最大”或“最优”的标准,而只是“满意”的标准。 以稻草堆中寻针为例,西蒙提出以有限理性的管理人代替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两者的差别在于:经济人企求找到最锋利的针,即寻求最优,从可为他所用的一切备选方案当中,择其最优者。经济人的堂弟——管理人找到足可以缝衣服的针就满足了,即寻求满意,寻求一个令人满意的或足够好的行动程序。西蒙的有限理性和满意准则这两个命题纠正了传统的理性选择理论的偏激,拉近了理性选择的预设条件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满意原则是针对“最优化”原则提出来的。“最优化”的理论假设把决策者作为完全理性的人,以“绝对的理性”为指导,按最优化准则行事。但是,处于复杂多变环境中的企业和决策者,要对未来做出“绝对理性”的判断是不可能的.因此,决策者不可能做出“最优化”的决策,只能做到满意决策。 “满意”决策,就是能够满足合理目标要求的决策。它包括以下内容: (1)决策目标追求的不是使企业及其期望值达到理想的要求,而是使它们能够得到切实的改善,实力得到增强。 (2)决策备选方案不是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而是要达到能够满足分析对比和实现决策目标的要求,能够较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并能较好地利用内部资源。 (3)决策方案选择不是要避免一切风险,而是对可实现决策目标的方案进行权衡,作到“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弊相权取其小”。 3.在领导者的个人素质中,其知识构成应达到什么要求? 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包括政治,知识、能力和身体等方面。其中,合理的知识结构,是领导干

如何看待与评价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

如何看待与评价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 四川省委党校2012级研究生班——杨海燕 西蒙是一位杰出的行政学家,他开辟了行政学研究的一个新时代,他的研究方法和对行政决策的研究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甚至被视为?决策?的同义词。西蒙对西方行政学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他基于对行政学所谓?正统?研究方法的批判而提出了行为主义行政学理论,特别是他提出的组织决策理论,奠定了决策在行政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受其影响,在管理学领域形成了一个新的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发展到今天,能够成为理解人类行为的钥匙与实施管理行为的利器,西蒙功不可没。 一、使决策概念成为行政学研究中重要的新概念工具 西蒙从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上进一步论述价值与事实的关系,认为价值与事实的区别就是目的与手段的区别只是一种粗浅的、单纯的状态,在实际情况中,手段与目的的说不能完全辨别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某一特定的手段用以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实际上会产生许多特定目标之外的后果,这种后果可以视为这种行为的价值指标,而人们在决策选择哪一种行动便取决于这种价值指标的高低,它(价值指标)没有数字可言,却有程度之别。价值与事实的区分本是关于整个学术研究的,但在西蒙的行政学方法理论中却又特殊的意义,西蒙也认同20世纪30年代后期行政学家们的严格区分政治与政府的主张,认为从决策和执行的观点来区分政治和行政并不妥当,西蒙从价值与事实的区分等同到政策问题和行政问题的区分,提出了区分价值问题与事实问题的原则,认为政治与行政问题区分学说的目的不在于立法机关

与行政机关职权的区分,而在与区分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的性质,从而确定行政学和行政行为的研究对象,寻求新的概念和概念工具,以?决策?为基本概念提出一组在行政行为研究上的概念工具,使以?决定?为基本单位,以?决定前提?为最小单位的?决策?成为目前行政行为研究中最流行的概念工具。 二、决策活动是行政行为的主体,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西蒙认为,传统行政学的讨论都只注意执行,而不注意决策,而实际上决策程序不仅仅限于行政组织目标的决定,决策是遍及整个行政组织的。在行政活动中,决策重于执行,是因为当组织决定一项政策,执行这项政策的人员又要作出许多决定,所以执行政策只是更细密的政策决定。所谓好的或正确的行为在本质上就是指有效率的行政行为,而决定效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行政组织中每一个人决策的理性程度。例如,近来一直被大众关注的城管执法问题,城管执法实际上就是落实城市管理的一些规章制度,但因为城管本身决策能力的偏差,而出现错误的甚至暴力的管理行为,实际上也是执行决策中的理性与价值因素偏差,所以形成奇葩绽放的中国城管影像。 西蒙指出组织中经理人员的重要职能就是作决策。他认为,任何作业开始之前都要先做决策,制定计划就是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也都离不开决策。行政活动就是集合多数人的力量完成某种工作的活动,要用多数人的力量去完成工作,就必须有一种运用组织力量的方法,及行政程序,这种行政程序实际上就是决策程序,就是细化组织中每一个人应该做哪一部分决策的理论概念。

有限理性模型解读

保密级别:内部  学位级别:硕士  提交日期:2002年4月  答辩日期:2002年5月17日  论文中文题目:心理资源稀缺论  ——有限理性模型解读  论文英文题目:Theory of the Scarcity of Psychological  Resourc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Bounded  Rationality Model   作 者:韩 丹  所在单位:吉林大学  指导教师:葛鲁嘉  所在单位:吉林大学  分类标识:B84  中文主题标识:心理资源 稀缺 有限理性  英文主题标识:Psychological Resources Scarcity Bounded Rationality  中文摘要 决策科学自建立之初,就在人类理性问题的解释上含混不清,并对现实的决策行为缺乏描述力。在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古典决策理论醉心于模型的精确性和规范性,假定决策环境是绝对静止的,而人则拥有完全而精确的信息处理能力。如果决策者能够知晓并找出所有可能的备择方案,拥有各种备择方案的结果的全部信息

以及概率分布的完全信息;如果决策者头脑中就事先存在着一个完全有序的偏好体系——效用函数或优先选择的次序,即能够评价各种备择方案后果的某种价值体系——以至于他能够对所有的备择方案的后果加以排列,然后选出能够带给他最佳后果的那种方案;如果决策者具有无所不能的计算能力。在这种“完全理性”的前提下,决策者总能做出“最优决策”。然而,古典决策在人与环境的认识上存在着致命的缺陷。首先,人类并不生活在绝对静止的环境中。其次,人并不拥有绝对无限的信息处理能力。古典决策理论的缺陷,不在于其逻辑体系,而在于其“完全理性经济人”的前提假设。  西蒙对此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这种批判实质上是对古典决策理论的人与环境认识的批判。针对古典决策理论的缺陷,西蒙认为,世界是复杂的,而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在这种与古典决策理论完全不同的研究思路指导下,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西蒙指出,必须给人类理性加上限制,这种限制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人类理性的程度并不高;二、人类理性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有限理性”的提出,带来了决策理论研究的根本性变革,成为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  本文从分析有限理性的心理机制入手,探讨了人类认知能力有限的问题。视人类信息处理能力为决策的稀缺资源是西蒙的创见,也是其思想核心——心理资源稀缺论——的逻辑起点。  那么,西蒙是如何得出心理资源稀缺的结论的呢?本文认为,西蒙主要运用了常识检验与对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的采纳两种方法。常识检验就是依据人们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常识去判断理论描述的正确性。西蒙认为,他的理论“很适合我们对自己的判断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