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背景下皖江城_省略__基于PEST_SWOT分析模型_李玫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背景下皖江城_省略__基于PEST_SWOT分析模型_李玫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背景下皖江城市带银行业

发展战略

——基于PEST-SWOT分析模型

李?玫,项桂娥

(池州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摘?要:随着皖江城市带加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规划,银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首先通过PEST模型分析长三角的宏观经济环境,再运用PEST-SWOT组合模型分析皖江城市带银行业在长三角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最后分别提出SO发展战略、ST调整战略、WO扭转战略和WT防御战略。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银行业;PEST-SWOT

0?引言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安徽省第一个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7.6万平方公里。2016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发展规划》,提出培育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此次最大的亮点,是安徽的八个城市(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安庆市、铜陵市、宣城市、滁州市、池州市)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新成员。到此,长三角城市群涵盖了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四省(直辖市)的南京、杭州、宁波、合肥和扬州在内的26个城市。纳入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的安徽城市,正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2011年7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设立县级巢湖市,并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原地级巢湖市所辖的一区四县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李克强总理对此寄予厚望:(长三角)要争当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到203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中发挥重要的杠杆作用,是直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同时联系货币政策也是货币流通的重要媒介,在我国的经济模式下商业银行对控制市场经济发展、汇率、资金流通、货币政策等至关重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上刊文指出,进一步深化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加强资本约束,完善治理机制,更好地发挥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在促增长、调结构方面的作用,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继续巩固商业性金融机构改革成果,优化国有金融机构股权结构,改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和制衡机制。

文章通过PEST模型对皖江城市带银行业所处的长三角城市群的宏观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再将PEST嵌入到SWOT的外部因素中,运用PEST-SWOT 组合模型分析皖江城市银行业带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根据SWOT战略选择模型提出皖江城市带银行业的SO发展战略、ST调整战略、WO扭转战略和WT 防御战略。

PEST为一种产业所处宏观环境分析模型,即Political(政治)、Economic(经济)、Social(社会)和Technological(科技)。

1?长三角城市群政治因素分析(P)

政治因素是指长三角城市群的的社会制度、方针、政策、法令和规划是否为该地区提供了经济发展空间。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银行业,政府的管制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这就要求企业要考虑自身的战略是否符合政府的政策,在这些政策下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1.1?确立长三角的国际地位

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长三角的范围确定为江浙沪,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提出,经过10~20年建设,中国要将“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国家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世界级城市群。

1.2?规划长三角的区域位置

2014年,《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规划中提到沿江五个城市群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定位,其中首次明确了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11?-12D10)

安徽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一部分,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龙头作用,加快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建设。提升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区的国际化水平。推进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和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优化提升沪宁合(上海、南京、合肥)、沪杭(上海、杭州)主轴带功能,培育壮大沿江、沿海、宁湖杭(南京、湖州、杭州)、杭绍甬舟(杭州、绍兴、宁波、舟山)等发展轴带。

1.3?明确长三角的发展方向

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培育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规划中提出,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推进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在扩大开放方面,要大力吸引外资,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区,推进贸易便利化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强化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汽车、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业关键领域创新,发展金融、研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2?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因素分析(E)

经济因素是指产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经济制度、经济条件和各类经济联系的客观因素的综合,在宏观方面包括一个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人均国民收入状况(人均GDP)及其发展趋势、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增长速度。

2.1?经济总量稳步上涨

通过对长三角26个城市2005年~2014年的数据统计分析,该区域GDP总量从2005年的39249.39亿元上涨到2014年的126660.7亿元,10年涨幅达到了220%,该区域近10年GDP大幅增长,反映该区域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长三角经济圈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圈,综合实力第一,其经济总量相当于中国GDP的20%,且年增长率远高于中国平均水平。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以仅占全国2.1%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和1/4以上的工业增加值,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2?人均GDP达到发达地区水平

长三角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万亿元,总人口1.5亿人,人均GDP约12835美元,远远高于2014年中国大陆人均GDP的7595美元。按照发达国家经验,国家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该区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人均GDP说明该区域属于高度发达地区。该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方便,是中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

2.3?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以2009年数据来看,长三角两省一市国内生产总值(GDP)达72494.10亿元,占同期中国经济总量的21.29%。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3538.76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0.05%,第二产业产值为36476.64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3.14%,第三产业产值为32478.7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2.00%。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长三角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为4.88∶50.32∶44.80,与2008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2.49个百分点,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则分别下降了0.17个和2.32个百分点。当前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中国就业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

3?长三角社会因素分析(S)

每个社会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氛围,反映了社会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在通常情况下,这些核心价值观都是伴随着社会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并延续。由于文化中所包含的若干不同的文化分支,各分支文化又被不同的社会群体所推崇和服从,从而形成不同的社会态度、爱好和行为并表现出不同的市场需求和不同的消费行为。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地区总人口1.5亿人,约占全国的11.0%。长三角城市群是少数民族散居的地区,56个民族齐全,有少数民族约120万。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外来人口最大的集聚地,也是外来人口落户门槛最高的区域之一。城市群内约有 2500万人未在常住城市落户。3.1?吴越文化

吴越文化又称江浙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吴越文化区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其范围包括今上海、江苏南部、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长三角文化与吴越文化、海派文化相承相继、一路走来,

充分展现了归并和重塑传统优势图1?长三角2005-2014年GDP总量(单位:亿元

的强大整合力。在当今新形势下,要使之得到应有的张扬和推进,再造长三角区域文化新的辉煌,对其深刻内涵与精神特质的充分把握就显得格外重要。“海纳百川、聪慧机敏、经世致用、敢人为先”正是吴越文化的精华之所在。

3.2?江淮文化

“天下财赋,十九江淮”,这是唐朝时的话语。所谓“江淮”是指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广大区域,从省份来说,主要实在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沿江的南京、镇江。这一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南北交界”。江淮文化,在古代,是随着大运河的开凿而发展起来的,是由商业发达催生的,可发达的商业却并未留下重商主义的传统。因为大部分地区地处平原鱼米之乡,向来温饱无虞,江淮人典型的特点就是“小富即安”。3.3?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4?长三角城市群的技术因素分析(T)

技术因素是指产业所处的长三角地区的科技要素及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包括地区科技体制、地区科技政策、社会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等。技术因素能够影响到产业能否及时调整战略决策,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4.1?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融合

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融合通信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通过互联网向产业纵深推进,使得互联网突破了计算机网络的局限,开始在生产要素配置中发挥优化和集成作用,并通过互联网促进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市场的融合创新,从而形成更广泛的经济发展新形态。金融市场作为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具有聚敛功能、配置功能、和反映功能。而发挥这些功能离不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金融交易中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使数据处理成本大大下降,信息流通渠道大为畅通。

4.2?高铁技术使长三角城市群“同城化”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内建成的高速铁路有沪宁高铁、宁杭高铁、京沪高铁、合福高铁、宁安高铁和沪昆高铁,在建的铁路有杭黄高铁和商合杭高铁。2010年长三角在高铁的推动下实现了2小时交通圈,开创了我国高铁时代的到来,2014年基本实现了中东部地区省际同城交通圈,使高铁出行逐渐成为人们交通方

式的新常态。

运用PEST分析可以看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被定义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该区域互联网和交通技术水平高、人口密度大、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皖江城市带银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同时因皖江城市带加入长三角城市群时间略晚、经济水平较该区域其他地区相差较大、且传统银行业受互联网金融的影响,皖江城市带银行业也遭遇严峻的挑战。

5?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背景下皖江城市带银行业的PEST-SWOT分析

SWOT分析模型是一种产业现状分析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挑战(Threat)。其中,优势和劣势是产业的内部因素,机会和挑战是整个环境的外部因素。这里用嵌入PEST的SWOT模型来分析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背景下皖江城市带银行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挑战:其中,优势、劣势主要从产业自身内在因素来分析;机会、威胁则在PEST分析基础上对宏观环境(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整体宏观环境)展开深入分析,见表1。

6?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背景下皖江城市带银行业发展战略

长三角地区的宏观环境是皖江城市带金融业发展的基础、外在助力和制约条件。通过PEST-SWOT组合模型的分析表明,皖江城市带银行业发展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长三角规划既有对皖江城市带银行业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的因素,也有着制约限制作用的因素,积极与消极作用兼而有之。皖江城市带银行业在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新背景下的发展可遵从如下战略:

6.1?SO发展战略:即利用既有优势(S)对应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O)

皖江城市带银行业要抓住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的机遇,快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加强地区间合作;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本土优势和先发优势,用本土银行业早期形成的公共关系网络和营销网络服务好相对稳定的客户群,加快发展地方金融,促进地方金融结构;利用土地、劳动力和皖江城市带区位优势,吸引大量的跨国企业和外商投资,通过外资企业拉动本地银行业的发展;拓宽合作领域,实行跨区域、跨产业的银行服务合作。

6.2?ST调整战略:即利用既有优势(S)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T)

皖江城市带银行要积极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制定扶持政策,努力发挥外商投资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利用本土银行的先发优势,制定出对应外

来银行的竞争策略;提升金融业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创新能力,学习外资或合资银行的创新经验,模仿外资或合资银行所推出的金融创新产品;加强互联网合作,充分利用数据,在保持信用安全和居民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加快互联网金融创新。

6.3?WO扭转战略:即减少内部劣势(W)应对外部环境的机会(O)

皖江城市带银行要加快融资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各类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利用新型金融工具进入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银行业要加大信用建设力度,改善皖江城市带金融生态环境,积极推进信用建设,依法规范市场主体信用行为,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抓住皖江城市带农村金融市场的机遇,利用银行业产业优势,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6.4?WT?防御战略:即减少内部劣势(W)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T)

皖江城市带银行要注意防范化解各种金融风险,明

确地区金融特色,通过加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带动地方农村和县域的金融发展;要改革地方金融功能,强化金融业监管,积极处理不良贷款;努力缩小与江浙沪地区金融业差距,融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圈。

参考文献:

[1]谢珍,段宁戎.安徽银行内外环境的SWOT分析[J].安徽科技,2008(3):41-42.

[2]安徽省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关于承接产业转移金融支持问题研究——以皖江带示范区建设为例[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6):11-17.

[3]曾煜,邓小朱,徐方.国内金融业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J].社会科学辑刊,2008(5):133-135.

[4]陈冬.安徽省农村金融业竞争力的分析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5]詹兆宗.基于PEST-SWOT的旅游业新常态分析与启示[J].浙江学刊,2016(1):192-196.

[6]程晓丽.产业转移背景下皖江城市带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模型[J].池州学院学报,2012(6):65-68.[7]吴兆雪,李卓.皖江城市带——安徽崛起的新机遇[J].乡镇经济,2009(11):80-83.

[8]方大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SWOT辩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1(10):53-58.?

表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背景下皖江城市带银行业的PEST-SWOT分析SWOT-PEST矩阵皖江城市带银行业SWOT分析S优势 1.本土优势:熟悉地区情况、产业和公司,了解地区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

2.软环境优势:发展愿望强烈;外资流入增加;银行贷款额巨大。

3.区位优势:处于长江三角洲,承东启西,贯通南北。

4.生产要素优势:土地、劳动力成本较低,产业配套能力强,投资环境日益改善。

5.先发优势:本土银行业早期形成的公共关系网络;营销网络;相对稳定的客户群。

W劣势 1.金融宽度不足:融资渠道狭窄,直接融资比例较低,产业结构依赖周期性行业。

2.金融生态环境恶劣:企业缺乏诚信意识,基层政府忽视诚信教育,逃债现象时有发生。

3.农村和县域服务不健全:金融产品单一,民间融资不规范,地方经济秩序隐患较大。

4.金融业规模相对较小,经营能力相对偏弱。

O机会P 政治 1.政府扶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

2.法律规范:《金融许可证管理办法》有助于规范金融经营行为和金融市场秩序治理。

3.适应国情:相比于外地的银行业,皖江城市带银行业的投资方法适应地方金融市场。

E 经济 1.地区人均GDP高,国民储蓄有望增加;

2.区域大力吸引外资,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未来外资投资增加;

3.通过银行等金融业带动其他产业的横向发展。

S 社会 1.地区人口密集,多文化融合,外来人口多。

2.相比区域内上海南京杭州等发达城市,地区人口落户门槛较低。

T 技术 1.互联网为地区银行业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2.地区内高铁的蓬勃发展和多个建成的机场为银行业带来新的生机。

3.地区内高校为产学研合作和金融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

T 挑战P 政治 1.利率市场化改革,传统银行业务盈利能力显著下降。

2.大力吸引外资政策势必会吸引一批外资银行进入皖江城市带地区,银行业竞争加剧。

3.执法难将增加守法企业成本,执法不均将造成地区间不平等竞争。

E 经济 1.宏观经济存下行压力,信贷资产质量进入下降通道,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2.企业负债持续处于高位,间接融资对客户吸引力下降,金融业传统盈利面临挑战。

3.皖江城市带较地区内江浙沪地区,经济发展较慢。

S 社会 1.由于地区间发展不均衡,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易外流。

2.地区间多文化背景不同,易造成地域歧视。

3.居民投资和消费理念升级,传统储蓄方式受到挑战。

T 技术 1.互联网金融冲击加剧,新型金融业态兴起,金融业竞争格局正在重构。

2.数据化和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易泄露。

3.金融创新不足,传统银行业缺少小额投资产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